新贸易保护主义范文

时间:2023-09-19 14:31:26

新贸易保护主义

新贸易保护主义篇1

关键词:新贸易保护主义影响对策

一、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形式

新老贸易保护主义的目的都是限制进口,鼓励出口。但两相对比,新贸易保护主义具有名义上的合理性,形式上的隐蔽性,政治上的便利性,技术上的歧视性等特点。具体来说,其主要的壁垒形式有:

1.绿色壁垒。20世纪90年代中以来,在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平衡观得到进一步弘扬的背景下,西方学者进而提出了所谓“绿色保护主义”的新概念。即以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为名,主张对那些凡是可能对环境与健康带来危害的商品和服务加以限制和制裁,从而以一种更为隐蔽的方式为其贸易保护行为寻求名义上的合理性。

2.技术壁垒。科学技术与管理水平的提高,使各国产品的技术规范、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日益科学与成熟。但发达的工业化国家依其经济和技术优势而制定的技术规范、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以及由此而衍生的认证标准、评审程序和认证、认可制度等名目繁多、复杂多变,具有强烈的主观性、目的性和苛刻性,对有关国家的产品和服务构成了技术障碍,使其难有作为。

3.其他壁垒。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简称SA8000)是一种以保护劳动环境和条件、劳工权利等为主要内容的管理标准体系。目前,全球大的采购集团非常青睐有SA8000认证企业的产品,这迫使很多企业去申请与维护这一认证体系,从而削弱发展中国家在劳动力成本方面的比较优势。

贸易管理适用于发达国家对其战略性产业发展的保护,通过政府对贸易活动的干预,达到改变市场结构或环境,提高本国企业的竞争能力。其政策主张大多涉及自愿限制出口、补贴、国家贸易垄断等。特别是反倾销措施,具有很强的壁垒效应。

二、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

由于新贸易保护主义具有隐蔽性、不易察觉性等特点,因此它的影响也从多方面表现出来,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频繁遭受反倾销调查。在关税壁垒不断削弱的今天,利用反倾销这种被世界贸易组织认定和许可的合法手段来保护本国产业和市场的做法,已成为大多数国家进行新一轮贸易保护的有效工具。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外对华反倾销愈演愈烈,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信息显示,截至2006中国已连续13年成为世界上遭受反倾销调和实施反倾销措施数量最大的国家。2.频繁遭受反补贴调查。在中国出口量快速增长的情况下,各国在大肆进行对华反倾销调查的同时,开始使用另一种手段反补贴。2004年4月,加拿大率先对原产于中国的户外烧烤架采取反倾销和反补贴合并调查,在世界范围内首开对中国产品提起反补贴的先河;之后,加拿大又分别于同年4月28日和10月4日对原产自中国的钢制紧固件和复合木地板进行了反倾销和反补贴合并调查,与此同时许多国家开始效仿加拿大的做法。2005年美国贸易谈判代表办公室在向国会提交的反补贴年度报告中,明确表示在收集我国补贴资料和政策。

3.形形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发达国家的技术壁垒对我国的影响日趋严重,2003年6月10日《国际商报》的商业部,调查结果显示,2002年我国有71%的出口企遭遇技术贸易壁垒不同程度的限制,39%的出口产品遭遇技术贸易壁垒不同程度的影响,造成170多亿美元的损失,相当于总出口额的5.2%。损失达90亿美元。由于技术性贸易壁垒,中国每年受影响的贸易额超过500亿美元。相当数量的我国传统优势产品由于技术贸易壁垒影响而退出国外市场,技术贸易正逐步取代反倾销措施成为中国出口企业面临的第一大非关税壁垒。

三、我国的应对措施

面对当代贸易保护主义的发展,发展中国家纷纷采取应对措施,我国作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大国,所受到的伤害更大,面对这种情况我国的学者研究我国应该采取怎样的对策来应对发达国家的贸易壁垒。

1.强化理论研究,构建有自己特色的技术贸易壁垒体系。在经济全球化、贸易区域一体化的背景下,用技术性的共同语言来维持世界经济的共同发展成了各国政府的必然选择。技术上的认证与认可在维持市场秩序、推动经济发展等方面有其独特的市场效应,备受各国政府的青睐,具有很强的市场壁垒效应,对一国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2.推进自主创新,加快海外投资。必须看到,许多贸易壁垒都是针对我国出口商品档次不高、技术水平低提出的。政府应该大力推进自主创新战略,进一步加大国家财政对科技和教育的扶持,努力促进基础研究、产学研和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和激励企业重视产品质量、技术创新,强化企业对商标、专利等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增强国内企业的内在竞争力。对于发达国家树立的贸易壁垒,进行海外投资也是避开贸易壁垒的有效方法。

新贸易保护主义篇2

侯连琦

(江南大学法学院) 2010年6月25日,欧盟食品安全局发文指出,在过去的一年间,由于对农产品和食品更有力的监控以及有害残留物含量的下降使目前欧盟食品安全状况得到进一步提高。欧盟产品安全部门对存在安全隐患的食品采取全部下架的做法,并在边境口岸根据欧盟检疫检验标准对进口农产品和食品进行严格监控。2010年1月以来,欧盟基本上建立了针对某些水果和蔬菜的边境监控机制以确保其在进入欧盟之前在边境口岸即受到严格的检查。事实上,欧盟关于食品和饲料等含农药残留物的相关立法可能是全球最严格的。同时,欧盟还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来保护消费者。在过去的两年间,欧盟委员会根据欧盟相关立法对食品和饲料中农药残留物最大含量的限制性规定对目前市场上流行的农药残留物种类进行了评估。原来近七成的农药残留物被列入限制范围。另外,欧盟还开始采用2009年11月通过的关于严格农药核准的相关规定,并于2011年6月正式实施。

食品安全标准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维护本国国民健康的手段。然而,由于各国在食品安全标准体系以及有关信息沟通交流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这些标准对部分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形成了食品贸易中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因此,这种非关税壁垒往往成为一个国家限制别国食品进入本国的最主要手段之一,这种措施同时会大大阻碍自由贸易的发展。尤其是西方爆发经济危机以来,许多国家为了维护自身利益通过制定较高的食品安全标准已达到保护本地区食品产业的目的,为此,国际社会普遍认同以食品安全标准为名的贸易壁垒措施会导致贸易保护主义的崛起。事实上,这一现象的产生也意味着贸易保护主义的崛起。

一、贸易保护主义的产生

经济学理论令人信服地认为,自由贸易能导致最有效的资源分配和最大限度地增加国家的经济福利。然而现实却告诉我们,无论何时何地,关税壁垒和非常税壁垒都具有很强的生命力。自从GATT协议达成以来,各成员方在关税减让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然而,随之而来的是层出不穷的非关税壁垒。无论是关税措施还是非关税措施都体现了贸易保护主义精神。纵观国际贸易发展的历史贸易保护理论由来已久。早在16世纪中叶,第一个贸易保护理论——重商主义就在英国诞生了,其代表人物是托马斯·孟,他认为要增加财富和财宝的通常办法是通过对外贸易,不管何时何地,我们必须遵循这样的一个原则,即每年卖给外国人的商品总值要超过消费他们商品的总值。重商主义理论坚持这一信念,即自由是相对的,保护是永恒的。因此,贸易保护主义者一贯主张政府干预,以达到对外贸易顺差。从国际贸易发展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出贸易保护理论的发展经历了重商主义、幼稚工业保护、凯恩斯主义、战略性政策和新贸易保护主义五个阶段。这些理论从不同的角度,都对实施保护主义政策的必要性、重要性进行了较详细的阐述。

从贸易保护主义理论由重商主义到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出贸易保护主义与自由贸易好像是一对孪生姊妹永不分离。如果在完全自由贸易条件下或完全保护贸易条件下,WTO贸易救济措施本来没有存在的必要。因为在完全自由贸易条件下,政府根本不需要对贸易活动进行干预,只要有亚当·斯密所说的“看不见的手”进行调节就足够了;在完全保护贸易的条件下也不需要WTO贸易救济措施,因为这种条件下政府可以用最简单的国家垄断对外贸易或封闭市场来限制进口,关税和非关税壁垒都是多余的。但是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所实施的多是有保护的自由贸易政策,即总的贸易政策是实行自由贸易,但是,在必要的条件下也不放弃用合法、适度、有限的保护措施维护本国的产业安全和经济安全,WTO贸易救济措施正是在这种条件下应运而生的。自关贸总协定的贸易救济机制正式启动以来,WTO贸易救济措施在全球贸易中的实践和因此发生的贸易争端并不少见,由此可以看出,WTO贸易救济措施对国际贸易的作用是两方面的,既有积极的维护贸易秩序与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也存在着阻碍国际贸易发展、不断引发贸易争端和纠纷的副作用。

二、新贸易保护主义产生的理论基础

纵观国际贸易发展,始终存在自由贸易与保护贸易两种对立的理论体系。自由贸易理论的严格假设前提是一个完全竞争和无摩擦交换的,但现实生活中并非如此,形形的保护措施阻碍着国际经济的发展,对贸易壁垒的设置者来讲其目的非常明确保护本国人利益。历史上各种国际贸易救济制度,无论以怎样的形式表现出来,在其背后都有这种或那种与当时的国际贸易发展相适应的理论作支持。这些理论包括重商主义、绝对优势、比较优势、自由贸易时代、现代贸易保护主义、新贸易保护主义等。由此可以看出,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基本围绕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即保护贸易理论和自由贸易理论。一般认为,保护贸易理论与自由贸易理论是相互对立的,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说:“在西方经济学中,自由贸易与保护贸易之争由来已久,并且始终不曾停止过”。但是,从国际贸易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自由贸易理论和保护贸易理论并非截然对立,世界各国从来就没有进行过真正的自由贸易,“尽管经济学理论中长期存在自由贸易和保护贸易之争,但自由贸易理论哪怕在观念上也没有走向绝对自由,并不排斥必要的保护”。我们可以认为,保护贸易理论是对自由贸易理论的修正和完善。

1、贸易保护主义及其代表人物

贸易保护主义,指各国采取各种手段干预本国的外贸活动,以加强本国出口商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或限制外国商品在本国市场的竞争力,保护本国某些生产行业或某些产品的发展。保护主义的内涵一般是“奖出限入”。保护主义贸易措施最早出现在16世纪中叶的英国,被后人称为“重商主义”,其含义是金银是国民财富的主体,也是商业保持活力的必需品。因此,重商主义是保护贸易理论的早期学说,其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托马斯·孟主张“对外贸易是增加我们的财富和现金的通常手段”。

传统的保护贸易理论主要代表有,以托马斯·孟为代表的重商主义、以李嘉图为代表的比较利益论和以赫克歇尔与俄林为代表的要素禀赋理论。托马斯·孟认为,要增加财富和财宝的通常办法是通过对外贸易,不管何时何地,我们必须遵循这样一个原则,即每年卖给外国人的商品总价值要超过消费他们商品的总价。重商主义坚持这样一个信念,一贯主张政府干预,已达到对外贸易顺差。他们认为大量贸易不是一件好事,相反,他们建议政策目标应是出口最大而进口最小。要达到此目的,可通过关税和配额限制进口,并对进口实施补贴。这表明在早期的对外贸易发展过程中,发达国家已经认识到非关税措施在保护本人利益方面的巨大作用。但这种贸易理论却遭到了亚当斯密的批评,他在《国富论》一书中提出各国生产不同商品的效率不同。各国应该分工生产各自具有优势的商品,然后以之交换其他国家生产的商品。这种理论在解释贸易的起因方面非常有说服力,但它却不能解释目前所出现的大量的国际贸易壁垒现象,尤其是各国在积极发展对外贸易的同时都在制定保护性措施加强对本国幼稚产业的保护,已达到提高本国整体经济实力的目的。

2、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产生及表现形式

二次世界大战后,尽管1948年1月1日生效的GATT已经使得各成员国的关税壁垒得到极大的削弱,但这并不意味贸易保护主义已经退出历史舞台,相反,贸易保护主义出现一些新特点,与传统贸易保护主义保护幼稚的工业或新兴的弱小的工业不同的是新贸易保护主义还保护陷入结构性危机的产业部门,手段更隐蔽。贸易政策法律化、提倡管理(managed trade)贸易进攻性单边主义(aggressive unilateralism)、区域主义(regionalism)构成70年代以后的美国为代表的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特征。以“自由贸易但应是公平贸易”(free trade but fair trade)为借口,美国政府对来自其他国家的所谓不公平贸易做出反应,这些进攻性的贸易保护政策采用了法律的形式,通过国内立法将保护措施法律化、制度化,具体体现在美国1974年的贸易法及《1988年综合贸易与竞争法》中,其中“301条款”的主旨、要害和实际作用,就在于单方自立“公平与否”的“美式”标准,以单方施加“制裁、实施报复作为恐吓”或惩罚手段迫使外国开放国内市场。在WTO成立之前,美国国内曾就问题进行大辩论,其结果是“301条款”不许改变;事实上,从上世纪80年代起,美国从原先不含糊地支持一个开放的、不歧视的多边贸易体制转向支持贸易体制的“双轨制”(two tracks),即在支持GATT/WTO的同时,与特定国家签订区域贸易协定(RTA)。

三、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特点

自GATT所主导的多边贸易谈判实现大幅度削减关税以来,全球以非关税为主的各种限制贸易自由化的措施层出不穷,反倾销、反规避、反补贴、各种绿色标准、技术标准、特殊保障措施、数量限制等措施更是使用频繁。由此可见,贸易保护主义呈现出一些新特点,这表明以非关税措施为主的新贸易保护主义产生,也正因为如此WTO各成员方果断决定在多哈回合多边贸易谈判中将与非关税有关的问题作为谈判的议题,试图通过谈判进一步削减非关税壁垒,并促成各方就各成员方共同关心的非关税问题进行多边磋商,如反规避问题、农业补贴问题、劳工待遇问题。新贸易保护主义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区域贸易组织成为贸易保护主义实施的主要主体

与新贸易保护主义不同,传统贸易保护主义的实施主体主要是经济欠发达国家,这些国家由于选择进口替代经济发展战略,为了保护国内刚刚起步的幼稚工业、尽快独立自主的发展本国的工业经济体系,不得不实施有选择的保护贸易政策。但是,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实施主体主要是以美国、欧共体、日本为主的经济发达国家,从国际贸易地理方向来看,上述几个国家的对外贸易额占世界贸易总额的40%以上,所以这些国家采取怎样的对外贸易政策,对世界各国尤其是以实施出口导向为主的经济发展战略的国家影响巨大,而且这些国家或地区大都积极参与区域经济组织的建立。如欧共体、北美自由贸易区、中新自由贸易区。因此,新贸易保护主义实施的主体主要是区域贸易组织。

2、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保护目的及手段的多样化

传统贸易保护政策主要以保护本国刚刚起步、处于弱势竞争地位的幼稚工业为主,等这些产业发展成熟后便取消保护。这种适度的保护是符合WTO的基本原则的,而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保护目的趋于多样化,有保护国内夕阳产业、促进国内就业、牵制竞争对手等。贸易保护的手段呈现多样化,首先,反倾销、反规避、反补贴、保障措施等传统保护手段仍被频繁应用。其次,技术壁垒、绿色壁垒、知识产权保护、劳工标准等贸易壁垒花样翻新,应用范围更加广泛。发达国家利用自身在环保和科技方面的优势,制定更高的环保、技术、商品和劳工标准,以削弱发展中国家凭借低廉的劳动力成本而获得的出口竞争力。由于这些新型贸易保护手段具有良好的定向性、隐蔽性和灵活性,其中一些技术和环保方面的要求以提升技术水平、维护消费者利益为出发点,甚至可以视为中性的贸易标准,加之WTO对这些贸易措施应用的限制并不统一,因而,其保护效果更为突出,进一步加剧了世界范围内的贸易摩擦。

3、在具体政策中以更加隐蔽有效的非关税措施为主

在传统的关税和非关税措施不断被削减的同时,西方发达国家纷纷采取隐蔽性更强、透明度更低、更不易监督和预测的非关税保护措施,如绿色环保标准、苛刻的技术标准、卫生检疫规定、反倾销、反补贴、知识产权保护、劳工标准、歧视性的政府采购、差异性的国内消费政策、汇率变动等形式。如自2002年12月19日欧共体对中国发起首起草甘膦反规避立案调查以来,截至2007年9月,欧共体共对中国进行反规避立案调查12件,涉及中国多家企业。另外,美国在卫星通讯和移动通讯服务领域设置重重技术壁垒,使中国公司难以顺利进入美国市场。美国国会的参众两院前段时间通过了2006年美国《国防授权法案》,禁止五角大楼通过承包商或次承包商向中国购买军装。日本的《消费品安全法》对原产于中国的蔬菜设置最为严厉的卫生标准等。这些现象充分说明非关税正在取代关税措施成为新的国际贸易壁垒,如自2008年3月以来,日本对来自中国企业生产的水饺实施更严格的检验措施。

4、将贸易问题和政治问题挂钩

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将贸易问题政治化,即贸易关系不仅受到经济因素的影响,而且还受到许多非经济因素的影响。在制定对外贸易政策时,不是把提高社会福利水平放在首位,而是要考虑政治利益的需要。例如,美国将贸易问题与人权问题、政治问题挂钩。美国国会通过制度手段和发表提案的方式表达对美中贸易逆差的关切和不满。把美国的经济衰退、高失业率和美国对华贸易政策挂钩,认为是中国巨大的出口抢占了美国国内市场份额,而中国产品的竞争力是建立在违反人权的基础上等等。

5、保护范围扩大化

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的保护范围由传统的货物贸易进一步拓展为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知识产权贸易的全部内容。如欧美自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不断修改反规避法,以扩大反规避制度实施的范围。

总之,在全球化时代,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然而,提高食品技术报标准在保护消费者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即会导致贸易保护主义的产生。因此,我们应加强对贸易保护主义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厉以宁:开放经济与世界经济·序[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

[2] 陈飞翔:论适度保护[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95(3).

[3] 陈立虎:对外贸易的行政法制度[M].中国商业出版社,2000.

[4] 汪尧田:国际贸易[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9.

[5] 李双元: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研究的理论与案例[M].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

新贸易保护主义篇3

关键词:国际贸易;保护;经济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1-0-01

贸易保护主义,是指在对外贸易中实行限制进口以保护本国商品在国内市场免受外国商品竞争,并向本国商品提供各种优惠以增强其国际竞争力的主张和政策。在限制进口方面,主要是采取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两种措施。前者主要是通过征收高额进口关税阻止外国商品的大量进口;后者则包括采取进口许可证制、进口配额制等一系列非关税措施来限制外国商品自由进口。在发展国际贸易的同时,必须要对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有一个深入的研究。

一、新时期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特征

国际贸易发展的进程显示贸易保护主义有两方面突出特征:一方面,贸易保护主义随世界经济发展而不断变换着它的方式和手段;另一方面,贸易保护主义在区域性和全球性的自由贸易框架下得到了有效的控制。首先,贸易保护主义手段层出不穷。在WTO框架之下,为保障国际贸易公平有序和可持续发展,WTO允许成员方采取贸易救济措施、技术贸易措施和环境贸易措施。但是,一旦这些合理合法的贸易措施被过度使用,它们就成为贸易保护措施。其中,包括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在内的贸易救济措施拥有既定的规则和程序,是显在的传统的贸易保护手段,而包括技术法规与标准及合格评定程序在内的技术贸易措施,和包括环境技术法规与标准、产品检验检疫制度与措施、绿色包装和标签要求在内的环境贸易措施,则更为灵活、隐蔽,成员方可以根据持续变化的经济、技术发展态势,不断出台技术和环境的新措施、新标准,从而有效地将他国产品阻滞于国门之外。这种动态变化和广泛出现的技术和环境贸易措施被称作新贸易保护主义手段,它们逐渐成为当前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主流。

二、新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的影响

1.影响了国际商场的开发

新贸易保护主义不利于我国商品拓展国际市场,削弱了传统商品的竞争优势。我国传统商品出口以劳动密集型商品为主,受技术水平、人员素质等因素的限制,商品的科技含量、质量较低并且难以迅速使之得到提高。美国、日本、英国等发达国家出于保护本国经济及生产者的利益等目的考虑,往往制定较高的质量标准以技术性标准限制我国“价廉”商品的进入,这对我国的商品出口制造了极大的障碍。

2.影响了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

新贸易保护主义不利于我国服务贸易及投资业务向世界范围扩展,打击了我国企业参与世界贸易活动的积极性。近年来我国的对外贸易纠纷不仅发生在传统的商品贸易领域,而且还有向服务贸易及投资业务蔓延的趋势。欧盟和美国还批评我国在服务业领域,特别是金融和零售业对外开放程度远远不够,对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劳工标准、卫生环境、人权等方面加大施压力度。

三、应对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策略

1.改善我国贸易环境

积极参与WTO的运行机制的完善建设,使其向更加平衡的方向发展,将着力点放在WTO允许的保护规则的优化上。不可否认,新贸易保护主义国家的政策调整主要针对的是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所以,我国应同广大发展中国家一道,在环境保护、国民健康、竞争政策的国际协调等方面,争取达成相对有利的WTO条款,充分利用WTO中发展中国家的差别优惠待遇,并将这一待遇延伸至我国内地,鉴于我国中部和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相比,在经济增长水平和人均收入方面存在极大差距,无论按何种标准,仍是发展中地区,应该享有类似发展中国家的待遇,因此可以通过谈判要求欧盟继续给予我国中西部地区普惠制待遇。

2.加强政府的引导

一方面政府可以利用自身信息优势帮助国内企业收集各国关于质量、技术、环保标准的信息,建立相关的资料库并及时更新。另一方面我国应积极鼓励企业联合起来应对国外对我国出口产品的反倾销调查。我国应借鉴国外经验,采取“谁应诉、谁受益”原则,在企业与政府携手应对的基础上,鼓励涉案企业积极应诉、挽回市场;同时政府可以按我国成功的建立行业协会的经验,建立不同产品的行业协会,以行业协会代表全行业进行反倾销应诉,商务部专门代表国家,帮助企业与外国政府谈判。

3.加强宏观调控

我国应设立统一的对主要出口对象国家的管理机构,协调和统一管理对这些国家的出口;完善许可证配额管理制度,利用颁发出口许可证、配额等行政手段,对出口商品的质量、数量、价格等进行管理,从而改变各地、各部门低价竟销的局面;强化行业进出口商品协会的协调管理作用,各进出口商品协会对其所管辖的出口商品的质量、档次、价格、标准等方面要充分发挥协调和监督作用,对违反的要给予必要的行政制裁和经济处罚。

中国已经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预计未来若干年,越来越多的贸易摩擦已经是不可避免。面对当前的国际贸易环境和美欧等国对华贸易政策的不断挑战,只有充分利用国际贸易法规,提升自己的竞争力,才能在新时期的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当中取得有利的地位。

参考文献:

[1]刘旭.“十二五”时期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发展趋势及其对中国的影响[J].国际贸易,2012(01).

[2]金缀桥.浅析新贸易保护主义产生和发展的理论基础[J].中国集体经济,2012(03).

[3]尹雪.论贸易保护主义及我国的对策[J].知识经济,2012(02).

[4]郭楠.新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外贸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特区经济,2012(03).

[5]潘恩.浅谈贸易保护主义及我国的对策[J].知识经济,2012(04).

新贸易保护主义篇4

金融危机新贸易保护对策

一、金融危机背景下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特征

1、保护范围趋于全面化

当前,贸易保护主义的领域从货物贸易延伸到服务贸易、知识产权和金融投资;贸易争端的内容从关税壁垒的削减转向非关税壁垒的拆除;贸易摩擦的争执点从单个产品扩展到整个产业,由低附加值产品扩展到高附加值产品,最后直抵政策和制度层面,这些变化都意味新贸易保护主义“大棒”更具威胁性。

2、保护手段趋于多样化

传统的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等保护手段仍被频繁使用,技术壁垒、绿色壁垒、蓝色壁垒、汇率贬值等贸易壁垒花样翻新,以合法的外衣采取与WTO不直接冲突的各种保护措施,已成为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新贸易保o主义的普遍形态。

3、保护形式趋于隐蔽化

传统贸易保护采用数量限制或价格规范,相对透明。新贸易保护主义常以实行非自动许可证制度、提高进口标准、加大行业补贴等手段,增加手续的复杂性,延缓进口速度,隐蔽性极强。

4、保护局面趋于复杂化

一方面金融危机,贸易保护的基础由国家壁垒转为区域性壁垒,欧盟、东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等经贸集团遍布全球,贸易保护区域化和集团化趋势加强。另一方面,贸易保护主体由以前发展中国家转为以发达国家为主的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并逐渐演变成一场混战,五花八门的贸易保护政策层出不穷金融危机,贸易保护的主观性和歧视性明显增强,自由贸易陷入尴尬境地。

二、新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1、进一步恶化我国对外贸易的环境

据中国商务部统计,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外贸出口国。但另一方面,全球40%反倾销调查和70%反补贴调查也是针对中国出口产品的,截至2009年,中国已连续15年成为遭受反倾销调查,连续4年成为遭受反补贴调查最多的国家,中国步入了贸易摩擦的高发期。

2009年2月19日金融危机,美国对我国出口的床用内置弹簧组产品征收164.75%至234.51%的反倾销税;2009年9月11日,美国对我国出口的小轿车和轻型卡车轮胎加征35%、30%和25%的三年惩罚性关税,并在全球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2009年12月30日,美国对中国产石油钢管征收大约10%到16%的关税,这是迄今为止美国对华最大的一起贸易制裁案。除了发达国家金融危机,发展中国家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措施也呈现出了迅速增加的态势,特别是印度和南美的一些国家,比如2008年巴西对我国出口的石墨笔征收201.4%的反倾销税。而且发展中国家对中国的贸易调查案件不断增加的这种态势,可能会进一步引发“羊群效应”,对中国进一步稳定和拓展外贸业务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2、阻碍我国出口加工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我国加工贸易长期以技术含量低、劳动力成本低、产业关联度弱的竞争优势占据世界市场。现阶段中国服装、纺织等行业都存在工作时间较长、职工工资较低、生活环境较差等现象,要完全达到SA8000的标准有相当大的难度,但不通过认证,其产品将无法出口到发达国家。另据研究机构测算,如果按照新的标准推行碳关税,美国将对85%的进口商品征税,我国的出口优势将会消失殆尽。新贸易保护主义滥用各种保护条约,以过高的技术标准、繁杂的检验检疫程序和各种认证体系限制发展中国家商品进入市场,大大削弱了我国加工贸易的竞争力,我国出口企业收到的海外订单大幅减少,众多企业经营困难,面临倒闭的危险,引发国内失业人口增多。

3、冲击我国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目标

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能够波及到被制裁行业的整个上下游产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绿色壁垒使国外投资商将钢铁、化工等高能耗、高污染行业转移到我国,既损害了我国消费者的利益,又对我国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加重我国环境整治难度和经济负担。蓝色壁垒削弱我国劳动力优势,减少外资投入,进而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比如金融危机,我国服装出口每下降一个百分点,全国服装生产将下降0.5个百分点,将会导致3.6万人失业,并对前后关联行业造成恶劣影响。这些都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严峻挑战。

三、我国面对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对策

1、转变视角积极应对,变压力为动力

中国现在的经济增长成本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5%,碳关税等绿色贸易壁垒从另一角度来讲,不仅可以促进我国环保产业的蓬勃发展,而且促使我们坚持发展循环经济,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将环境保护由末端治理变为源头防控金融危机,加速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SA8000则明确规范了企业社会责任标准,有利于改善我国劳资关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我们应当看到SA8000标准的积极作用,主动开展认证工作,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技术法规和标准体系。以劳动力成本低廉优势取胜的企业必须重新调整经营战略金融危机,要么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要么缩减其他成本开支。通过这一系列整合可以促进我国出口产品升级、产业结构优化,实现从外贸大国到外贸强国的转变。

2、加强国际合作,联合对抗新贸易保护主义

世界范围内许多国家和中国一样都是贸易保护主义的受害国,APEC会议、20国集团峰会、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等也都一致表明了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共同立场。作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重要成员和东盟的主要对话国,我国应提高国际谈判中的地位,掌握国际贸易话语权,积极参与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和修改,加强国际性和区域性经贸组织的协调合作金融危机,变被动为主动。另外,以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金砖四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近年来经济迅速发展,相似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为我国与各新兴国家开展更多的经贸合作创造了前提条件。这种合作可以不局限于政府之间,其他非官方贸易组织之间、企业之间的合作同样不容忽视。我国应最大限度地团结广大发展中国家,共同打破贸易保护主义的坚冰。

参考文献:

[1]曾国军,杨学军.国际服务外包承接地区位优势研究[J].经济地理,2011(05).

[2]刘亚雄.国际服务外包对我国服务业就业的影响[J].科技创业月刊,2011(06).

[3]张立.我国国际服务外包现状及其对策分析[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03).

新贸易保护主义篇5

新老贸易保护主义的目的都是限制进口,鼓励出口。但两相对比,新贸易保护主义具有名义上的合理性,形式上的隐蔽性,政治上的便利性,技术上的歧视性等特点。具体来说,其主要的壁垒形式有:

1.绿色壁垒。20世纪90年代中以来,在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平衡观得到进一步弘扬的背景下,西方学者进而提出了所谓“绿色保护主义”的新概念。即以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为名,主张对那些凡是可能对环境与健康带来危害的商品和服务加以限制和制裁,从而以一种更为隐蔽的方式为其贸易保护行为寻求名义上的合理性。

2.技术壁垒。科学技术与管理水平的提高,使各国产品的技术规范、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日益科学与成熟。但发达的工业化国家依其经济和技术优势而制定的技术规范、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以及由此而衍生的认证标准、评审程序和认证、认可制度等名目繁多、复杂多变,具有强烈的主观性、目的性和苛刻性,对有关国家的产品和服务构成了技术障碍,使其难有作为。

3.其他壁垒。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简称SA8000)是一种以保护劳动环境和条件、劳工权利等为主要内容的管理标准体系。目前,全球大的采购集团非常青睐有SA8000认证企业的产品,这迫使很多企业去申请与维护这一认证体系,从而削弱发展中国家在劳动力成本方面的比较优势。

贸易管理适用于发达国家对其战略性产业发展的保护,通过政府对贸易活动的干预,达到改变市场结构或环境,提高本国企业的竞争能力。其政策主张大多涉及自愿限制出口、补贴、国家贸易垄断等。特别是反倾销措施,具有很强的壁垒效应。

二、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

由于新贸易保护主义具有隐蔽性、不易察觉性等特点,因此它的影响也从多方面表现出来,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频繁遭受反倾销调查。在关税壁垒不断削弱的今天,利用反倾销这种被世界贸易组织认定和许可的合法手段来保护本国产业和市场的做法,已成为大多数国家进行新一轮贸易保护的有效工具。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外对华反倾销愈演愈烈,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信息显示,截至2006中国已连续13年成为世界上遭受反倾销调和实施反倾销措施数量最大的国家。转

2.频繁遭受反补贴调查。在中国出口量快速增长的情况下,各国在大肆进行对华反倾销调查的同时,开始使用另一种手段反补贴。2004年4月,加拿大率先对原产于中国的户外烧烤架采取反倾销和反补贴合并调查,在世界范围内首开对中国产品提起反补贴的先河;之后,加拿大又分别于同年4月28日和10月4日对原产自中国的钢制紧固件和复合木地板进行了反倾销和反补贴合并调查,与此同时许多国家开始效仿加拿大的做法。2005年美国贸易谈判代表办公室在向国会提交的反补贴年度报告中,明确表示在收集我国补贴资料和政策。

3.形形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发达国家的技术壁垒对我国的影响日趋严重,2003年6月10日《国际商报》的商业部,调查结果显示,2002年我国有71%的出口企遭遇技术贸易壁垒不同程度的限制,39%的出口产品遭遇技术贸易壁垒不同程度的影响,造成170多亿美元的损失,相当于总出口额的5.2%。损失达90亿美元。由于技术性贸易壁垒,中国每年受影响的贸易额超过500亿美元。相当数量的我国传统优势产品由于技术贸易壁垒影响而退出国外市场,技术贸易正逐步取代反倾销措施成为中国出口企业面临的第一大非关税壁垒。

三、我国的应对措施

面对当代贸易保护主义的发展,发展中国家纷纷采取应对措施,我国作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大国,所受到的伤害更大,面对这种情况我国的学者研究我国应该采取怎样的对策来应对发达国家的贸易壁垒。

1.强化理论研究,构建有自己特色的技术贸易壁垒体系。在经济全球化、贸易区域一体化的背景下,用技术性的共同语言来维持世界经济的共同发展成了各国政府的必然选择。技术上的认证与认可在维持市场秩序、推动经济发展等方面有其独特的市场效应,备受各国政府的青睐,具有很强的市场壁垒效应,对一国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2.推进自主创新,加快海外投资。必须看到,许多贸易壁垒都是针对我国出口商品档次不高、技术水平低提出的。政府应该大力推进自主创新战略,进一步加大国家财政对科技和教育的扶持,努力促进基础研究、产学研和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和激励企业重视产品质量、技术创新,强化企业对商标、专利等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增强国内企业的内在竞争力。对于发达国家树立的贸易壁垒,进行海外投资也是避开贸易壁垒的有效方法。

新贸易保护主义篇6

第一,贸易保护不仅仅局限在个别国家的小范围内,而是波及到全球。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个国家之间的经济往来日渐紧密,世界经济已经成为一个统一的经济体。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不仅仅依赖国内市场的开拓和扩大,而是更多地依赖世界市场,因此进出口贸易就成为了拉动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可以说单个国家经济的发展越来越依赖国际市场。在这种情况下,经济运转良好则各个国家共同受益,一旦经济波动则诸国共同遭殃。这次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的巨大的金融风暴迅速波及全球,各个国家为了自保,为了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不得不采取措施实施贸易保护。而这种贸易保护就不再像以前那样局限在某一个小圈子内,而是世界范围内保护。另外,这种贸易保护不仅波及的范围广,而且向外扩展的速度快。金融危机签的贸易保护大多是受到影响的国家之间较慢地渗透和蔓延,而这次金融风暴来势凶猛,使得各个国家没有反击和应对的能力,只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保住自己的利益,因此,现在的贸易保护兴起的速度较之以前要快。

第二,现在国际贸易中的贸易保护不仅仅局限在传统领域,而是扩展到其他新兴领域。金融风暴之前的贸易保护,涉及贸易保护的国家大都是重点保护且刚刚起步的幼稚产业,例如很多国家重点保护农业以及实力较为薄弱的工业。还有一些保护主要是与国计民生紧密相关的行业,例如有的行业事关国民的就业就要重点保护。然而,现在的贸易保护不仅仅局限在这些领域了,而是更多也更全面的对国民经济进行保护。例如,不少国家逐渐开始保护其高新技术产业、知识产权以及与金融有关的行业,甚至有的国家直接规定进口国必须保护知识产权,减少和限制高科技产品的出口。随着这些贸易保护形式的变化多端,新出现的金融保护也格外令人注意。金融保护以前是很少见到或者不曾见到的,但是现在也开始出现并且成一种增长之势。金融保护成为很多国家救市的工具,例如,美国奥巴马政府的金融稳定和救援方案,就仅仅是针对本国的金融机构,而对于外国在美的金融机构则根本置之不理。欧盟不少成员国也要求接受政府救援的金融机构要优先向本国企业提供贷款,以限制资金外流和帮助本国经济复苏。这些措施都表明国际贸易保护呈现出复杂的态势,其保护的范围也较之以往更加宽泛。这种贸易保护的风潮已经走出了原来的货物交易和服务交易的范围,

走向了资本和劳动力的保护。

第三,贸易保护所针对的对象已经不仅仅是宽范围的,而是有了更多和更明确的指向性。奥巴马政府的“购买美国货”条款将众多外国商品拒之门外,尤其针对中国商品,因为美国国会正是以抵制“中国制造”为借口,推行这一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以前无论是何种情况下的贸易保护,都不会有那么绝对的限制,而现在的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以美国为首的世界各国都开始实施针对性很强的贸易保护。同时,这种有针对性的贸易保护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地影响其他国家。一旦一个国家实施了对某个国家某一领域的贸易保护,其他国家就会竞相效仿,如此一来,该国所受到的打击将是以往的数倍。例如,在中国与美国的轮胎特保案僵持不下时,其他国家也对中国的轮胎出口提出了种种限制,印度和巴西相继增加对中国轮胎出口的附加税,阿根廷也开始对中国进行反倾销调查。这样一来中国的轮胎行业就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由此可见,贸易保护的针对性增强,带来的是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其打击力度明显增加。

第四,国际贸易保护不再像以前那样裸,而是披上了一层隐蔽的外衣,呈现出越来越大的虚伪性。20世纪30年代贸易保护主义的惨痛后果、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约束、理论上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否定,都使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对抬头的贸易保护主义进行谴责,但大部分国家都是言不由衷,表面一套行动一套。他们一方面在国际社会中做出种种不进行贸易保护的承诺,然而另一方面却在背后实施各种贸易保护。据统计,2008年在20国首脑会议上明确表示不实施贸易保护的国家中,在面对金融危机的冲击时,绝大多数都采取了提高关税等措施,以保护国内产业免受冲击。在现实面前,以前的承诺也成了一纸空文。有的国家虽然依然打着遵守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旗号,但是其实质上在歪曲的理解世贸组织的规定。其结果是他们的贸易保护披上了一层合理的外衣。例如,有的国家会以国内就业和经济安全为由,限制其他国家的出口。很明显这只是一个幌子,只是给自己的贸易保护披上了一层隐蔽的外衣。只不过这样的幌子和外衣,有的容易识破,有的一直隐藏于人们的视野之外,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给国际贸易组织施加了压力,同时也对那些限制国家贸易保护的条款提出了挑战。另外,反倾销这种表面看似公平合理的措施也越来越演变为一种变相的贸易保护。毕竟反倾销以国际公约和多变规则为依托,这种方式就比较好用,也越来越受国际社会的青睐。但是,WTO《反倾销协议》的规定过于模糊,没有一个严格的界限,这就使得很多国家可以有机可乘,钻了空子。于是越来越多的反倾销案例显示出他们对《反倾销协议》的滥用。他们打着反倾销的幌子,实施着对本国商品的贸易保护。由此可见,反倾销的滥用也是国际贸易保护日益隐蔽的一个重要方面,也对国际贸易的隐形保护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第五,贸易保护的手段不再像以前那样单一,而是采取了更为广泛的形式。在经济发展一度萎靡和衰退的时刻,各个国家都是倾其所有尽可能的去保护本国产业,于是就产生了更多以前很少出现或者根本没有出现过的贸易保护手段。他们的保护不仅仅局限在关税壁垒,更多的采用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相结合。为了限制商品和服务的进口,政府采取了采购、劝说以及反倾销等多项措施。对于本国相关产品的出口,国家要么提供相应的融资支持,要么加大出口退税的力度,同时更多的向本国企业提供经济救援。由此可见,这种对本国经济的保护采取了直接支持和间接扶持相结合的形式。这些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本国企业在国外的竞争力,消除了企业发展的后顾之忧,为其开拓国外市场铺平了道路。由此可见,现在的贸易保护,政府扮演了一个很重要的角色,它一方面要想尽办法限制进口,以保护国内相关产业;另一方面要尽可能地鼓励出口,开拓国外市场。更重要的是,这两方面的实现都不再局限在原来所有的单一的形式,而是采用更加多样化的形式和渠道。

新贸易保护主义篇7

【关键词】新贸易保护主义;出口贸易;影响;对策

金融危机暴发以后,各国通过调整贸易政策努力恢复经济发展,但是还存在很多深层次的问题和锚段,造成新贸易保护主义越来越激烈。国外发达国家往往利用新贸易保护主义,排斥其它国家进口商品。为了缓解就业转移、危机加深、国际竞争加剧等带来的压力,我国应全面研究新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有针对性地采取合理对策,全面提高我国出口贸易经济效益。

一、新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一)加大了涉外经济风险

我国出口量较大,在国际市场上居第二位,而这些产品往往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非常激烈,因此经常遭遇各种贸易摩擦。再加上受到中国的影响,从贸易领域逐渐扩散到军事、政治、经济等领域,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我国涉外经济风险。

(二)削弱了传统商品竞争力

我国出口的传统商品多是劳动密集型商品,受到人员素质、技术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商品质量差、科技含量低。英国、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考虑到生产者利益和提高经济利益,制定的相关技术标准和质量标准比较高,从而限制了我国出口贸易。当前,我国很多出口产品都受到环保、检疫和检验、标签和包装以及相关技术性规范等方面的限制,这使我国出口贸易受到较大影响。

(三)出口量减少

新贸易保护主义背景下,我国出口量明显减少,严重影响了我国商品出口能力,而中国制造对于其他国家造成较大压力,一种产品遭遇贸易壁垒以后,其往往会形成负面带动效应,波及很多产业,使得很多行业出口产品受到限制,造成出口产品销量不断下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出口企业的日常运营和正常生产,甚至某些企业几乎要倒闭,威胁我国社会和经济的稳定性。

二、新贸易保护主义背景下我国出口贸易的应对对策

(一)参与国际贸易规则制定

我国政府应组织相关专家,在制定国际贸易标准时积极参与,对制定国际标准过程进行全面跟踪,在国际标准中充分体现我国出口贸易的一些要求和意见,为提高我国出口贸易竞争力提供保障。并且政府部门应积极协调由于出口贸易标准产生的摩擦,一方面减少我国出口贸易的经济损失,另一方面广泛积累经验。

(二)出台贸易保护政策

世贸组织有助于推动贸易自由化,其基于各国适度、合法、合理的贸易保护,各国积极加入国际世贸组织,不仅有助于各国享受自由贸易,而且对于相关保护产业可适当减让保护关税。当前,我国应严格遵循国际世贸组织协议,充分利用有利于我国出口贸易的条款,出台贸易保护政策,推动我国出口贸易快速发展。

(三)加强自由贸易区建设和区域经济合作

对于区域化贸易壁垒,我国应积极参与一体化区域经济中,在贸易自由化背景下,为了实现长期的经济增长目标,我国不仅要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国际贸易,从多边贸易中获取经济效益,而且要积极适应一体化世界经济发展,发展和参与多边和双边的自由贸易区,充分发挥区域一体化的重要作用。

(四)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

我国出口贸易企业是主要的参与者和市场经济主体,应树立科学发展观,转变经营理念,严禁低价倾销和盲目竞争的行为,编制科学的市场营销和价格策略,对国际市场价格走向密切关注和跟踪。结合国际市场供求关系,对出口数量和出口价格进行及时调整,保障经济效益和出口规模的双增长,优化和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全面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和档次,提高我国出口贸易核心竞争力,由粗放型增长转变为集约型增长,提高我国出口贸易经济效益。

(五)提高产品技术含量

我国出口贸易企业应加强技术创新,不断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加大产品开发和研究的资金投入,积极利用筹措资金和自由资金,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不断提高产品标准化水平、产品技术含量和生产工艺水平。同时,创建自主出口品牌,提高其价值含量,打造国际化品牌,并且相关企业应全面掌握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内容,一旦遇到贸易摩擦,积极寻求法律保护。

(六)积极发展服务贸易

近年来,全球化服务贸易快速发展,服务贸易具有贸易壁垒少、发展速度快等特点,在新贸易保护主义背景下,我国企业应积极实施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并重发展战略,增加外贸增长点,大力发展优势明显的服务出口项目,如国际广告业、国际通讯业、国际保险业和金融业、国际旅游业等,加快发展文化体育、教育培训等新兴服务业。

三、结束语

新贸易保护主义对于我国出口贸易有着重要影响,这不仅是个挑战,也是个机遇,我国政府和相关出口贸易企业面对新贸易保护主义,应积极采取有效、合理的措施,增强自身竞争力和实力,改革现有局面,寻找新机遇,迎接新挑战。

参考文献:

[1]肖黎.新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应对策略探讨[J].特区经济,2011,02:209211

[2]赵丽娜,孙宁宁.新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理论学刊,2014,11:6371

[3]韩冰.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纺织服装出口的影响及对策[J].对外经贸,2012,06:1516

新贸易保护主义篇8

1 贸易保护主义发展概述 国际贸易的发展可追溯到中国的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西北丝绸之路”,而关于理论方面的研究,学术界普遍认为始于17、18世纪期间的重商主义,主张国家通过贸易保护增加国家财富,通过管制金银货币和垄断对外贸易,大力鼓励出口和限制进口等手段扶植本国产业的发展,实现贸易顺差。 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英国的制造业在整个世界生产中占了1/3。为促进本国产品出口,占据尽可能多的世界市场份额,英国工业资产阶级提出了与贸易保护政策相对立的自由贸易政策。与英国的自由贸易政策相呼应,自由贸易理论也在这一时期产生和发展。亚当·斯密提出的国际贸易基于绝对优势,以及大卫·李嘉图提出的比较优势理论,都认为通过对外贸易实现产品在各国间的交换,各国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益。斯密和李嘉图都是主张解除国家对贸易的管制,降低关税和保护力度,倡导自由贸易。 与英国相比,同一时期的美国、法国和德国实行的都是贸易保护政策,目的都是为了保护农业、民族工业和扶植新兴工业的发展。经济理论上以汉密尔顿和李斯特为代表的传统贸易保护理论,主张经济落后国家通过关税壁垒保护本国幼稚产业,促进其发展,实现工业化,但保护只是暂时的,等幼稚工业成熟壮大后,还是要实行自由贸易。 20世纪初,美国逐渐取代英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其工业实力已经非常强大,但在对外贸易政策上,继续实行贸易保护政策,这些政策具有一定的侵略性,也被称为超贸易保护政策:对进出口贸易实行许可证制及外汇管制;对进出口商品规定进口限额,征收高额关税或禁止进口;对出口商品予以补贴或关税减免。其目的是为了维护国内市场的垄断价格和夺取国外市场。但美国由此而遭到贸易伙伴的报复。这一时期,世界的主要国家均采取以邻为壑的贸易保护政策,如高关税、外汇管制和货币贬值;一些国家试图通过减少进口实现贸易盈余,结果导致了国际贸易体系的崩溃,使世界经济之所以陷入大萧条长达10年之久。 二战后到上世纪70年代期间,在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国际多边自由贸易体制不断发展、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世界贸易政策出现两种主要倾向:为了占领国际市场和使用廉价资源,发达国家均倾向于贸易自由化;而同时期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则大多数实行贸易保护政策来扶持民族产业。20世纪80年代后,资本主义经济进入缓慢发展时期,货币危机、石油危机、债务危机以及世界性的经济衰退给发达国家以沉重的打击,各国又重新考虑对国内市场保护的问题。这一时期的贸易保护主义是在世界倡导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出现的,也被称为新贸易保护主义。 2 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一般特征 新贸易保护主义又被称为新重商主义,以绿色壁垒、技术壁垒、反倾销和知识产权保护等非关税壁垒措施为主要表现形式。目的是想规避多边贸易制度的约束,通过贸易保护,达到保护本国就业,维持在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换中的支配地位。它们在维护民族利益,保护资源与环境的旗帜下,行保护之目的,具有名义上的合理性,形式上的隐蔽性,手段上的欺骗性和战略上的进攻性等特点。 2.1 形式上的隐蔽性 在自由贸易理念盛行、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的今天,贸易保护措施具有隐蔽性。在GATT/WTO 体制下,经过八轮多边贸易谈判,使得像关税、配额、进口许可证等传统贸易保护手段越来越难以发挥作用,非关税壁垒开始成为各国实施贸易保护的主要工具。但明显性的非关税措施如进口许可证制、自动出口配额、出口补贴和进口配额等受到WTO规则的约束越来越严,隐蔽性的技术壁垒如技术标准、环境保护和知识产权等形形色色的措施成为合适的选择。新贸易保护主义是在自由贸易、公平贸易和其它为促进世界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理由的掩护下来实施贸易保护,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具有很强的隐蔽性。 2.2 保护范围的扩大化 传统贸易保护主义保护的是幼稚产业或弱小的新兴工业,主要涉及有形货物与农产品。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保护对象一方面是本国正在衰落的垄断产业如钢铁业;另一方面是本国已经高度发达且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如金融业等,因此保护范围不仅扩大到货物贸易的一切领域,而且扩大到服务、技术、资 本等领域当中。除了扩大保护对象外,新贸易保护主义还鼓励出口,由国内市场的消极防御转向 向国外市场的积极进攻,并形成了从出口补贴、出口信贷与国家信贷担保等一系列的体系化制度 3 保护手段的多样化 首先,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等传统保护手段仍被频繁应用。其次,技术壁垒、绿色壁垒、知识产权保护、劳工标准等贸易壁垒花样翻新,应用范围更加广泛。发达国家利用自身在环保和科技方面的优势,制定更高的环保、技术、商品和劳工标准,以削弱发展中国家凭借低廉的劳动力成本而获得的出口竞争力。由于这些新型贸易保护手段具有良好的定向性、隐蔽性和灵活性,其中一些技术和环保方面的要求以提升技术水平、维护消费者利益为出发点,甚至可以视为中性的贸易标准,加之WTO对这些贸易措施应用的限制并不统一,因而,其保护效果更为突出,进一步加剧了世界范围内的贸易摩擦。 4 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的影响 随着中国产品占国际市场份额的不断扩大,我国企业频繁遭遇反倾销、反补贴、各种保障措施以及技术、环境、劳工等贸易壁垒的限制,涉案金额猛增,国内企业蒙受了巨额损失,贸易摩擦进入了高发期。我国已连续10年成为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涉案损失每年高达300-400亿美元。目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与我国的贸易摩擦有不同特点。发达国家更倾向于使用技术壁垒。近年来,美国对我国出口产品频频进行知识产权调查(即337调查)。1996-2011年,美国对中国发起337调查36起,占美国337调查总数的13%。发展中国家则主要采用反倾销等传统手段。其中,印度、阿根廷、南非、土耳其等国家对我国的反倾销调查数增长较快。1995年以来,这4个国家共对我国发起反倾销调查178起,占我国遭受反倾销调查总数的41%。从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的关系来看,中美贸易的巨额顺差已成为影响中美政治经济关系的重要因素。2005年,中国对美贸易顺差达到了1141亿美元。 研究表明,发达国家针对发展中国家在产品出口中的致命弱点而提出的各类壁垒措施,尽管从静态的角度上看有失公允,但从动态的角度上看则不失公平,因为它在规范贸易行为,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推动经济发展上有积极的作用。目前,我国的经济正处于转型期,正面临来自多方的压力。这些压力既有来自市场方面的,也有来自花样不断翻新贸易壁垒方面的,更有自身竞争力缺陷等方面的。面对不断变化的国际环境,我国应加快外贸发展战略的调整。今后,我国应逐步建立管理贸易政策体系。管理贸易政策是介于自由贸易和保护贸易之间的一种对外贸易政策,是一种协调和管理兼顾的国际贸易体制,是各国对外贸易政策发展的方向,突出了对外贸易在一国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主张国家采取法制化的政策手段管理对外贸易,并通过广泛参与双边和多边的国际经济合作,协调各国的经济贸易政策,增强本国在国际谈判中的博弈力量,维护、提高本国企业和产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上一篇:贸易救济范文 下一篇:中欧贸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