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休闲范文

时间:2023-11-14 20:16:27

商务休闲

商务休闲篇1

关键词:廓型; 商务休闲男装

中图分类号:TS94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8-158-002

近年来随着中国时尚男士观念的改变,商务休闲服越来越得到广大男士的青睐。男性市场日益增温已是近些年来国内外共通的现象。而对于男装设计来说,设计往往始于廓型,廓型能够非常直观地传达服装甚至整个品牌的基本特征,款式设计是在品牌已有廓型的基础上进行和展开的。因此,正确理解廓型设计的概念,建立全面的廓型设计观就显得非常重要了。现通过对服装廓型的特征、影响因素等方面的介绍,进而对商务休闲男装廓型近年来变化以及影响因素的介绍,从而为设计师设计、开发服装提供部分参考。

1.服装廓型及其变化影响因素

服装设计的三大构成要素是款式、色彩和面料。服装款式设计是从廓型设计开始的,款式设计的关键环节也是廓型设计。服装的流行就是廓形的流行,纵观中外服装史,服装的流行趋势都是以廓形的变化来描述的,廓形是服装设计的基础。

1.1服装廓型的定义

廓形,是服装的外部造型剪影,指的是着装后在逆光下的整体外轮廓所呈现的形态,体现服装的结构,风格及款式等含义,它决定服装的总体气质。设计师可以从服装廓形线的变化中找出规律,进而可以更好的把握服装流行的趋势,以便更有效的指导设计。

1.2服装廓型的表示方法

男装廓型虽比女装简洁、内敛,但根据品种不同仍存在着差异,并有多种分类方式。以几何法分类可分为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倒梯形、圆形、椭圆形等;以英文字母分类又可以分为V形、H形、X形、Y形、T形等。这两种方法是男装设计中最常用的廓型分类方法。

1.3服装廓型的空间特征

(1)功能性空间。服装内部空间包容人体并赋予人体各种活动的松量,它的功能是为人体提供了保暖、防护、运动等各方面的需要。服装内部空间是依据人体体形设计的,具体体现为服装廓型,在服装廓型设计部分起决定性作用。但是不能过分强调功能性空间,致使服装的廓型设计呆板、单调。所以在强调功能性空间对服装的廓型设计起决定性作用的同时,也可以借助装饰性空间对外部廓型的造型设计起辅助创新作用。

(2)装饰性空间。装饰性空间也是服装廓型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服装外轮廓造型起到重要的作用。它主要是依靠一些填充材料、结构支撑材料(垫肩、胸衬等)以及一些特殊的工艺(比如归拔)来进行服装廓型的修饰美化。

1.4服装廓型与人体的关系

服装廓型设计的重点是处理服装与人体的关系。男装款式的研究首先要分析男士的体形特征,男士从肩至腰至髋呈倒梯型,服装的造型线也主要表现在领、肩、侧缝、袖窿、腰部和衣摆等线条。服装对人体有遮蔽和修饰的双重作用,所以好的廓型设计除了符合人体体型外,还应当有对人体进行装饰和美化的作用。这个作用在廓型设计上体现在对服装各部位比例的把握,利用比例展现体型优势便是成功的廓型塑造。

1.5影响廓型变化的因素

人体结构中颈部、肩部、腰部、手臂这四个部位是多个曲线连接而成,其造型和比例的变化将决定整体廓型的美感。对应于服装上,肩部、胸部、腰部、衣长、腰节高、衣摆便构成了服装廓型的六大造型要素。

(1)肩部。肩部造型是整个服装廓型的基调,它将决定服装是“T”型、“H”型等造型。另外肩部本身造型也可以改变服装的局部廓型,例如增加垫肩高度或以肩部为支撑点的抛肩设计,飞檐式的肩部设计等,会使服装肩部的廓型发生很大的变化。所以肩部造型是服装廓型中最需要重视的部分之一。

(2)胸部。胸部造型将决定服装或宽松或合体,在纸样设计中涉及到人体胸围尺寸的加放,胸围加放量大了,服装整体造型会呈“O”型(比如宽松夹克),或“H”型(如宽松衬衫)等款式;胸围加放少,服装会呈“X”型收腰紧身款等。当今,男装已从强调男性阳刚气概为主,不显露身材的“V”型、“H”型向修身的“X”型转化,无论是夹克、衬衫廓型上均以呈现男性身材为首要目的。

(3)腰部。男士服装的腰部造型也是重要的廓型设计点。近年来的男装比较注重紧窄的收腰款式,收腰的服装具有更好的修身效果,符合当今的审美趋势。

(4)衣长。关于服装的长度一般是以臀围为标准。根据款式的不同,服装的长度可上下调整,它在表现服装整体身材比例上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5)腰节高。影响服装廓型的细节设计有两点:一是服装外轮廓结构线,他决定服装的外轮廓造型;另一方面是服装的整体视觉平衡,即以腰节线为服装的横向轴线,腰节过高,人体上半身显短;过低则人体下半身显短。所以说腰节高对服装的外轮廓也会产生极大的影响。

(6)摆围。男装中下摆的设计也是一个重要的细节设计。一方面下摆线条设计有平角下摆、圆角下摆等造型,各表现出不同风格特点;同时下摆尺寸大小也决定了服装外轮廓造型(比如“O”型或“H”型等)。

2.商务休闲男装廓型变化

商务会谈中,男士的着装会直接给合作伙伴留下重要的第一印象,得体着装往往更能够树立良好的形象,但是过于严肃的服装又会让人觉得拘谨,因此商务休闲男装在当今社会备受商务人士青睐。

2.1商务休闲男装概念

商务休闲男装区别于传统的商务正装,在款式上延续正装的模式,以便消费者出席较正式的商务场合,但是在款式的细节上并不拘泥于传统的商务正装,在商务休闲装中会融入一些休闲的细节元素,面料和色彩的选择上较传统的商务正装更加丰富,为穿着正装的人士提供一种相对自由轻松而不失干练的风格。

2.2商务休闲男装主要品种

商务休闲男装根据穿着的场合不同可以分为办公室商务休闲装、商务旅行商务休闲装和户外运动商务休闲装。无论是哪一种商务休闲装,都代表着穿着者的品味。(各品类具体常用服装见表一)

2.3近年来商务休闲男装廓型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1)西装。近年来男装市场日益增温,男士西装作为男装的主体品类,自然成为国内外男装品牌的竞争焦点。男士西装的发展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其廓型自然经历了巨大变化。以西装的肩部为例,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男士西装的肩部强调硬朗感,通过加衬垫肩的方法,表现男性刚毅的一面。随着社会的发展,男装的肩部线条回归到人体的自然曲线,垫肩变得轻薄,从而塑造简洁而内敛的肩部曲线造型,恰到好处的体现着男性的风采。除了肩部的线条变化之外,男西装侧腰线的设计变得越来越修身,并且服装衣长也在逐渐的变短,使得男装视觉重心上移,穿着者看上去更加的轻巧、修长。

(2)夹克。由于现代商务出差工作的时间增多,造成夹克在商务男装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在产品的款式设计上,服装既要具备商务洽谈时着装的礼仪性,又要具备商旅人士出差的实用性,其版型基本以宽松型为主,在服装的围度与长度、肩宽、领口等处都需留有一定松量,以满足穿着者特定的需要。但与传统夹克相比,整个服装松量变小,使得商务夹克由传统夹克的“O”型变为”H”型,男士穿着后既适宜差旅,又能显现出品位与追求。

(3)衬衫。衬衫按礼仪级别分为礼服衬衫、普通衬衫和外穿衬衫。其中礼服衬衫和普通衬衫是和西装、西裤搭配的内穿衬衫;而外穿衬衫则属于户外服类,是可以单独使用的,两类衬衫无论在款式、样板、缝制工艺还是面料方面都有很大不同。外穿衬衫设计空间远大于内穿衬衫,其廓型变化也相对丰富。近几年来,衬衫为强调男士修身效果,胸部松量变小,其次腰围像女装一样开始收省,衣长变短,使得服装具有更好的修身效果。

3.结束语

我们处在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男装属于时尚化产业的一部分,变化是其永恒的主题。商务休闲男装的廓型设计,是体现男装品牌的文化和风格的因素之一。本文从影响廓型变化因素以及近年来商务休闲男装廓型变化加以分析、总结,希望能够为设计师在廓型设计方面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贺华洲.男装廓型设计的特征性研究[J]轻纺工业与技术,2011,40(4):123-125

[2]程思.商务休闲男装品牌特征化视觉元素的设计研究[D][硕士论文]上海:东华大学,2010

[3]腾斐斐.欧美男士西装廓型风格比较研究[D][硕士论文]上海:东华大学,2010

商务休闲篇2

关键词:休闲服务与管理;高尔夫;人才培养方案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4-0121-03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物质精神生活不断提高和丰富,休闲度假将成为人们生活的必然需求。宜昌市在“十一五”期间提出了重点发展“旅游娱乐休闲”,并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宜昌市旅游发展的必然选择。源于15世纪苏格兰的现代高尔夫球运动,发展至今已成为一项全球的体育赛事和休闲时尚。高尔夫球运动如今已发展成为我国初具规模的休闲产业。人才培养与开发是休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当前宜昌乃至三峡地区休闲产业的建设与发展迫切需要大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更需要相关的理论来指导。作为地方性旅游高职院校,三峡旅游职业技术学院人文艺术系顺应宜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率先在三峡地区开设了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高尔夫商务体育方向),积极培养其专业人才,大力开展职业培训,服务于社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

一、开设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高尔夫商务体育方向)的必要性

1.专业行业背景。休闲产业是国家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发端于欧美,20世纪70年代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已经成为发达国家产业体系中的支柱。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休闲活动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日益显现,可以预见,休闲产业也将成为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休闲产业是旅游业、文化体育产业、服务业、娱乐业组成的一个产业群,各产业之间相互支撑,彼此交错,为人们的物质、精神方面的需求提供服务。目前,中国旅游业正在由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转变,休闲服务业在中国已经获得了快速发展。休闲旅游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国民经济新的转折点和增长点,将极大地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高尔夫运动作为休闲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前景可观。自1984年中国第一家高尔夫俱乐部成立以来,这项源于苏格兰的古老的运动在中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目前被公认为是高尔夫运动发展的热点地区之一。近年来,我国参加高尔夫运动的人数有呈几何增加态势,球场、运动设施越来越呈现大众化消费趋势,具2010年中国高尔夫协会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有各类高尔夫俱乐部或球会近500家,球洞数共有约9500洞,高尔夫核心人口约为33.3万人(年满18岁,过去一年内下场打球超过8轮次的高尔夫人口),2010年国内高尔夫核心人口同2009年相比增长率为11%。而核心人口进行高尔夫旅游(异地打球并住宿)产生的打球轮次为259万,占总打球轮次的26.1%,高尔夫旅游市场前景继续看好。2010年,仅宜昌地区就有2家高尔夫俱乐部相继开业。

2.人才需求分析。高尔夫球会与球场数量是反映高尔夫球运动和高尔夫球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高尔夫球经济孕育于高尔夫球运动。所谓高尔夫球经济,即“围绕并依附于高尔夫球运动而形成的各类生产、经营、服务等经济活动和经济现象”。高尔夫球经济范围广,其范畴涵盖多个行业。除了需要大量的高尔夫设计、管理、市场营销、金融信息业的高级专业人才外,更需要大量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实用型高尔夫职业人才进入到高尔夫产业的各个行业,见图1。

目前,国内已建成近500家球场,3000多家练习场,而且还将以每年20%~30%的速度递增,从消费人数来看,中国高尔夫消费人数已达相当规模。短短20年时间,中国高尔夫产业的发展取得了辉煌成果。目前宜昌地区开业球场已有两家,按常规计算,每家高尔夫球场需要经营管理人才300~400人,仅宜昌地区就需求大量的高尔夫专业人才。随着高尔夫休闲运动的逐渐普及,行业对各类专业人才的需求将日益扩大。

3.高尔夫产业对职业教育的要求。高尔夫产业发展要求我国高尔夫教育向多元化的层面发展,以适应高尔夫人才在知识结构上的变化。1997年的深圳大学高尔夫学院成立标志我国高等教育开始培养高尔夫专业人才,进入本世纪初,北京林业大学、北京体育大学等高校相继开设高尔夫草坪专业和高尔夫专业,到现在为止已经开设了高尔夫相关专业的大专院校已有50多所。目前,我国高尔夫教育在师资、课程设置、教材、实训环节等方面正在不断完善,但同发达国家相比,人才培养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还存在着很大差距。

二、紧贴行业发展,制订好高尔夫商务体育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高尔夫作为最具发展潜力的运动项目之一,是三峡地区旅游业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对旅游市场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高尔夫运动平民化消费的趋势及三峡地区高尔夫行业的发展也对高尔夫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紧贴行业发展,更好地规划三峡地区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高尔夫商务体育方向)的人才培养方案。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高尔夫商务体育方向)的人才培养方案建设应明确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加强校企合作,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过程中,应该密切和高尔夫俱乐部、球会合作,充分吸收他们的意见,由学院和企业专家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然后根据工作能力要求,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设置课程,指导实习实训,共同建设专兼职教师队伍,制订人才培养验收标准。同时,学院教师与俱乐部管理人员相互兼职,并由俱乐部高管对学院人才培养全过程进行指导、监控并验收。

2.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高尔夫商务体育方向)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对华中地区高尔夫球会的调查,高尔夫球会设施一流,但是在服务等软件方面还较欠缺。一是球场的管理还不是十分规范,球会运作的效率不是很高;二是球童素质不高,结合企业实际需求,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高尔夫商务体育方向)培养目标应为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与本专业领域方向相适应的文化水平与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掌握各类高尔夫俱乐部、球会经营管理的基本知识、具备高尔夫器材设备市场营销、高尔夫技术推广的基本技能和知识,具备策划和组织大型高尔夫赛事能力,从事高尔夫教练、陪练、球员,高尔夫运动的教学、训练、赛事组织与管理或其他俱乐部管理人员等工作的高层次技术型、实用型人才。

3.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高尔夫商务体育方向)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和休闲产业发展的实际,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高尔夫商务体育方向)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制订以满足整个产业和社会发展需要为目的,以休闲企业需求为导向,以休闲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主要内容,以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为主要途径和手段。具体可以概括为“全程理论与实践交叉模式”,即“理论教学+仿真实训+课堂修正+顶岗实习+总结提升+零距离就业”,见图2。

4.建立以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方案。在规划人才培养方案时,应当立足分析高尔夫专业的相关职业和岗位,把需要的知识点、技能点、工作态度等要求一一列举出来,找共同点,形成教学门类。以休闲服务与管理(高尔夫商务体育方向)“职业能力总体框架”(表1)和“专业职业能力――知识――课程的内容”(表2)来探讨该专业的具体的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

5.注重课堂教学、实训教学、顶岗实习三个过程。通过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掌握高尔夫专业的基本知识,掌握高尔夫服务的技能、高尔夫赛事组织策划方法、高尔夫产品市场营销等技巧;通过实训实习,使学生了解行业的基本特点,将学校里学到的理论与实践应用于实际;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接受系统的职业技能训练,提高学生会所服务能力、球童服务能力、高尔夫产品销售能力、赛事组织和管理能力等。

6.加大社会培训力度,规范培训认证体系。学院除了学历教育以外,社会培训也是职业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利用学院现有的资源开展职业培训,同时可以通过职业培训提高学历教学的水平。2011年5月我院为宜昌三峡天龙湾高尔夫俱乐部专门举办的球童培训班,对提高球会管理服务水平有着积极作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为学院开展社会培训探索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途经。

目前我国现有的高尔夫专业证书培训与认证途径有限,高尔夫裁判员、教练员培训及资格认证主要由中国高尔夫协会举办,除此之外还没有其他的认证途径,因此希望国家劳动部门要建立并完善和发展高尔夫职业资格认证制度,使学校的高尔夫学历教育和职业资格认证培训有机结合,真正实现学生“双证制”教育,为学生后续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三、结语

高尔夫产业的飞速发展离不开高尔夫教育的发展,三峡旅游职业技术学院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高尔夫商务体育方向)的教学将根据三峡地区经济发展和人才市场的需求状况,以培养从事休闲服务行业一线工作的高等应用型人才为专业培养目标,逐步完善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努力培养高素质的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以促进宜昌乃至三峡地区高尔夫休闲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郁小平.中国高尔夫球运动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

[2]杨红波.我国高尔夫职业教育发展探讨[J].旅游研究,2010,(9).

[3]李萌.山东省高尔夫服务与管理专业建设发展研究[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9).

[4]吴克祥,张驰.中国高尔夫高等教育的基础建设与实践[J].工作研究,2006,(2).

[5]康保苓.高职院校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08,(32).

[6]王军.休闲产业如同朝阳[J].西部时报,2009,(6).

商务休闲篇3

1 网络消费者创新扩散行为研究

创新扩散理论最早是由管理学家埃弗雷特?罗杰斯提出的。他认为,创新是指任何能够被人们所接受的新颖的观念、实践或事物,创新扩散是指人们接受这些新颖观念、实践和事物的基本社会过程。网络消费者创新扩散行为是从经过接触或间接接触网络消费行为开始的,通过说服或自我说服的方式建立认知感,形成创新态度雏形。经过反复检验,确定或否定一种创新活动,即是否采取网络消费的形式,进而进行摸索尝试,通过实际感受,确定是否进行创新的决定[1]。消费者个人的影响能力是影响他人的购买态度和购买能力的因素之一。网络消费者中,创新者和早期使用者分别占消费群体的2.5%和13.5%,随着他们的使用,越老越多的消费者开始使用该创新产品,早期、晚期大众消费者各占到消费群体的34%,消费达到高峰,当不采用该产品的消费者所剩无几时,销售额开始降低,落伍者占消费群体的16%。网络消费者创新扩散行为同其他消费者扩散行为一样,具有鲜明的特征[2]:

①优越性。全民休闲运动及健身活动的开展,人们越来越注重运动服装的品牌、质地、款式、功能性和舒适性。网络购物的便捷、价格优势和诸多的可选范围等先天优势越来越多的受到了各类人群的欢迎和认可。网络消费带给消费者的购物体验是:足不出户实现轻松购物、不受时间限制,随时购买、轻松货比三家,一直挑到满意为止。消费保障和退货机制、价廉物美,价格优势让消费者更愿意网上采购。②兼容性。认为某项创新与现有价值观、以往经验、预期采用者需求的共存程度。网络购物因其可选择范围广、产品种类繁多、购买便捷、物美价廉等优势受到各类消费者的普遍欢迎和接受,消费者从开始的质疑、猜测到尝试、接受,经历了复杂的心理适应过程,随着网络购物的普遍性不断增强,网络购物已经成为了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③复杂性,认为某项创新理解和运用的难度。运动休闲服装的创新扩散行为更容易被消费者所接受。服装是具有展示性和可观察性的商品,当某消费者身穿在网络上购买的运动休闲服装参与健身活动时,就会对身边的其他消费者产生影响,带动身边消费者对此种创新消费行为的理解和尝试购买。④可试验性,某项创新在有限基础上可被试验的程度。当其他消费者通过网络购置的运动休闲服装,明显优于消费者在当地实体店购置的服装,身边的人们便开始效仿,一旦此种效仿行为成功,会大大地激励消费者通过网络购买的行为。⑤可观察性,某项创新结果能为他人看见的程度。运动休闲服装的质地、款式、功能等都具备可观察性,消费者可以通过直观的贯彻了解就能感受到网络购物不同于传统购物行为的优势。

2 消费者偏好冲突研究

传统购物行为中,运动休闲服装的购买一般具有消费偏好是品牌,当大型运动会举办时,知名运动员的服装,往往成为人们追捧的对象,主导着运动休闲服装的消费潮流。网络走进人们的生活后,运动休闲服装的可选范围不再局限于知名运动员的服装,人们通过网络强大的搜索量,看到了更多的选择,于是人们对原有的消费偏好产生了冲突,开始倾向于独特的、个性化的消费新选择,当品牌优势不再作为第一购买选择时,生厂商户花费更多的心思在商品设计、产品质量、销售策略等方面,这更加符合市场营销法则,从理论意义上具有明显的先进性。网络购物的消费者相对于传统购物的消费者偏好冲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安全性和便捷性的冲突。在网络购物的过程中,最受消费者关注的除了商品本身就是消费的安全性了。消费者对于未知事物的疑虑、不断曝光的网络购物骗局让许多消费者对网络购物存在半信半疑的消费心理。即使在家人、朋友的鼓励下,有了一两次成功的网购经历,也不能完全打消消费者对网络安全的顾虑。然而,网络购物以其便利、选择范围大等诸多优势,犹如一颗色香味俱佳的糖果,不断吸引着消费者。消费者对于新鲜事物的尝试心理,也让许多消费者迈上了网络购物的道路,当消费者切身感受到网络购物的实惠,又会不断鼓励和带动身边的更多的消费者,参与网络购物。②选择和精确选择的冲突。网络购物由于网络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消费者可以利用搜索引擎搜索到充足的产品信息,给消费者购物提供了更多的可选范围。消费者突破了传统购物的局限性,按照自身的消费偏好选择商品。但由于巨大的可选范围,消费者必然消耗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在商品选择上,才能选择到完全满意的商品。这对于消费者来说,存在选择范围过大和选择精确性上的冲突,消费者面临过多的选择时,往往由于选择过多,反而造成了消费者无从选择的局面。

3 结论

商务休闲篇4

Abstract: From the point view of history and industry organization, based on the literature review of leisure industry research, relied on the information gathered from Chengdu, this article analyzed the dynamic mechanism, discussed the developing policies of leisure industry, mainly focused on the hospitality and supporting facilities/services, and it proposed the circle of the dynamic mechanism for the modern leisure industry.

关键词: 休闲;服务业;酒店业;动力机制;循环

Key words: leisure;service industry;hospitality;dynamic mechanism;circle

中图分类号:F5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1-0096-02

0引言

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是一个地区生产社会化程度、市场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产业结构高级化的重要指标之一。而服务业的就业比重,发达国家已高达70%左右,中等收入国家在50%-60%之间。同时,世界服务贸易占到贸易总额的1/4,服务消费占到所有消费的1/2左右。[1]由此看来,世界经济实际上主要面向服务商品的生产,现代社会己步入了服务经济时代。因此,发展休闲服务业是增加国家国民财富,提高区域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从服务业指标来看,成都市服务业比重为46.1%,与北京的61.6%、广州的53.9%、上海的48.4%,存在差距。与西部邻近城市相比,低于西安的50.5%、昆明的46.3%,略高于重庆的41.6%。[2]依据《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及《成都市商业网点发展规划》等规划,休闲服务业的发展对成都经济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旨在通过对成都市休闲服务业现状进行研究,立足旅游者和城市居民追求放松、娱乐和个性的体验需求,分析现代休闲服务业发展动力机制的内核和外延,重点探讨酒店业及配套餐饮等服务的具体问题,提出关于现代休闲服务业循环发展动力机制的观点和建议。

1研究综述

休闲服务业是以休闲为主线,以旅游、文化、零售、地产等为核心的生活服务业,与知识型金融、物流、会展等商务服务业形成互补,共同构建现代商务生活综合体系。

1.1 休闲服务业休闲是对在特定时段内个人所从事物质和精神活动的认知,强调自由或闲暇。旅游休闲活动与城市居民休闲相互融合,有效避免了供需失衡所造成的结构性损失。满足居民消费需求或基本民生要求之外的服务业,和公共服务互补,即休闲服务业,表现为酒店、餐饮、游憩、健康等服务的生产、交换和消费紧密结合。

休闲服务业具有三项主要的经营特点,即广泛、综合、专业。首先是范围广泛,由于休闲服务业产品包括了社会生产、流通、消费等所需要的休闲服务产品,因此其经营品种、地域、社会分工灵活多元。其次是综合服务,消费者需求具有关联效益。如酒店业除提供住宿服务外,还有餐饮、通讯、交通、洗衣、理发、运动、商务洽谈、购物、娱乐、医疗等多种服务配合。大型服务企业采取综合经营的方式,小型服务企业多采取专业经营的形式。最后是业务技术性强,地方特色浓。服务业多数直接服务消费者,而消费是分散展开,因此休闲服务业多实行分散经营。因各区域经济、社会、自然条件不同,休闲服务业具有较强地域特征。

休闲服务业也是一种消费业,同属于第三产业的发展范畴。根据英国经济学家克拉克和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的研究,产业结构演变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生产活动以单一的农业为主的阶段,农业劳动力在就业总数中占绝对优势;第二阶段是工业化阶段,标志是第二产业大规模发展,工业实现收入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劳动力逐步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转移;第三阶段是后工业化阶段,标志是工业特别是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由快速上升逐步转为下降,第三产业则经历上升、徘徊、再上升的发展过程,最终将成为国民经济中最大的产业[3]。

现代服务业起源于工业革命到二战期间,确立于20世纪80年代。我国现代服务业最早在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200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既要改造和提高传统服务业,又要发展旅游、信息、会计、咨询、法律服务等新兴服务业”[4]。四川省成都市休闲服务业包括酒店住宿业、旅游业、餐饮业、商贸流通业、文化产业、房地产业、体育健身产业、社区服务业、市政与公共服务业及农村生活服务业等行业。其主要分布于城市CBD区、城市特别地区、城市滨河区、城市旧城区、城市新区及城市郊区。重点培育盐市口-春熙路中央商业区、羊西线成都美食大本营、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公园、天回银杏园、府河体育休闲公园等娱乐休闲旅游区域。成都市休闲服务业格局表现为古蜀文化轴线、时尚娱乐轴线、休闲购物轴线、古道风情轴线等多条轴线,以及“水井坊-大慈寺”旅游休闲商业板块、“黄忠-茶店子-一品天下”餐饮休闲旅游板块、“荷花池-五块石-大西南茶叶市场”休闲购物板块、“天回银杏园-植物园-凤凰山”生态休闲板块、“抚琴-沙湾国际会展中心”商务会议板块、“金沙-永陵”文化休闲板块、“沙河源-金泉-成都欢乐谷”娱乐休闲板块等多个板块。[5]

1.2 发展动力机制服务业已逐步取代制造业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的主流。为提高我国服务业的竞争力,培育国内服务市场和第三产业以成为研究热点。随着入境、出境、国内旅游市场的形成和迅速发展,修学、健身、探亲访友、寻根、探奇、领略风俗及商务考察等多种类型的休闲旅游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动力。

已有研究探讨城市休闲服务业协调机制,包括营利性组织、非营利性组织和公益事业三类体系[6]。根据市场化运作,国外休闲服务业主要以开发旅游设施(酒店、度假村、旅游景区、俱乐部)、休闲(玩具、游戏运动器材、书籍、车辆制造销售)以及文娱活动(协会组织、体育比赛、文娱演出或康体健身)等项目为驱动。

2研究分析

2.1 酒店业为主导坚持休闲服务定位,瞄准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选择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方向的新兴产业,成都市形成以总部经济为龙头、以现代商贸为基础、以金融服务、文化创意、休闲服务为新增长点的“1+4”现代产业新体系,强化组织服务保障,积极做好相关的配套设施。政策上大力扶植引进国际知名酒店连锁集团和国际旅游商,提升区域旅游业总体水平。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向高星级酒店和高端综合旅游休闲设施的建设。并且,实施旅游带动战略,支持旅游业的发展和壮大,重点推进休闲旅游项目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旅游门户网站和旅游资讯集成商的推介宣传。培育休闲服务特色产业,酒店业和餐饮娱乐、文化、购物、休闲等配套服务结合起来,成为休闲服务业的主导支柱。

2.2 健康产业为主线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需求由生存型向享受型、发展型转变,由物质型向服务型、文化型转变。服务性消费热点不断涌现,以往许多自我服务的民生服务,如体育健身、社区服务、家政服务、健康服务等,开始逐步沿着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的方向,转化为休闲服务。健康关怀产业的社会化,解决了家务劳动问题,提供了宽松、舒适的家庭环境,使人们有更多的时间发展体力和智力,有充沛的精力从事社会生产以至于完善自身。健康产业强调专业化,带来了家庭服务、托幼养老、便民早餐、物业服务、家政服务和社会化养老等事业的蓬勃发展。目前,健康产业成为休闲服务业主线,不仅提供各种特色服务满足顾客的个性化需求,而且拓展了休闲服务业发展的领域。

2.3 商业零售为动力根据选址、规模、商品结构、经营方式、服务功能及目标顾客的区别,成都市休闲服务业的零售业态已有百货店、超级市场、大型综合超市、便利店、专业店、专卖店、仓储式商场、食杂店、折扣店、社区购物中心、城郊购物中心、工厂直销中心、电视购物、邮购、网上商店、自动售货亭、电话购物等发展方式。业态各异的商业零售模式集群,形成具有休闲服务业集群功能的区域。其空间布局合理、功能配套完善、交通组织科学、建筑形态新颖、生态环境协调,降低了成都市休闲服务的商务成本。商业零售是休闲服务业的动力,特别是保护发展特色商业街区,与传承城市历史文化和发扬川西地方特色相结合,目前已形成锦里、宽窄箱子、文殊坊、兰桂坊等多条特色购物、休闲服务和彰显历史文化底蕴为主的特色商业街区,满足特色消费需求,提升城市品位,美化城市景观,促进产业发展,成为休闲服务业发展的新亮点。

3讨论

3.1 形成休闲服务业发展规划体系休闲服务业规划与城市规划紧密结合,发展文化、健身、旅游、社区、物管、教育等产业。发展规划体系宜关注人力资源培训。休闲服务业因其门类多、涵盖范围广,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行业并存,在吸纳不同层次的劳动力方面,具有比一产、二产更大容量的优势。目前,休闲服务业已成为成都劳动力就业的主要渠道,不仅可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而且对二产下岗职工再就业有重要作用。成都市现服务业从业人员比重占明显优势,但还存在传统服务业劳动强度大、待遇低,新型服务业从业人员素质不高、专业服务人才缺乏等问题。因此,宜在休闲服务业发展规划中改善从业人员整体水平,形成发展动力机制的内核。

3.2 推动高附加值产业发展高端服务业是现代休闲服务业的核心,具有高科技含量、高人力资本、高产业带动力、低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等特征。其涉及的主要行业包括金融、民航、传媒、旅游、物流、商务、科技、咨询、会展、教育、医疗、法律等。研究认为可利用老厂房、仓库等房地资源,以现代工业设计和科技创新服务等为主体的创意产业群,建设景观、生态、经济服务功能和谐的创意产业园区。消费者感知服务质量来源于对区域整体的自由、舒适的感受[7],以基础服务、生产和市场服务、个人消费服务三类服务为载体的休闲服务产品具有市场竞争力。因此,高增长、高赢利及强辐射的高附加值产业是现代休闲服务业发展动力机制的外延。

3.3 构建循环动力机制研究提出现代休闲服务业的发展动力机制以规划体系特别是人力资源培训为内核,以高附加值产业发展为外延,形成“商业-旅游-文化-科技”四维循环动力机制。

3.3.1 大力发展商贸事业,建设加快商贸集聚区,发展以休闲、游乐、运动为主的娱乐体验旅游,引导数字娱乐与旅游融合发展,增强成都旅游的参与性和体验性。

3.3.2 整体推进景区景点。以世界文化遗产青城山-都江堰为龙头,以西岭雪山、鸡冠山、天台山、龙门山等景区为依托,积极开发观光、登山、攀岩、徒步、滑雪、漂流、避暑、温泉疗养、探险科考等旅游项目。同时,依托龙泉驿、青白江山野旅游区、牧马山旅游休闲区、蒲江三大湖区,开发乡村休闲度假、商务会议、民俗观光、体育旅游、观光农业、大众休闲度假等旅游项目。

3.3.3 加快开发文化精品。通过水井坊特色街区、宽窄巷子历史文化保护区、“锦绣工场”等项目建设,凸显金沙遗址、十二桥遗址、望丛祠为代表的古蜀文明,都江堰为代表的水文化,武侯祠为代表的三国文化,青城山、青羊宫、大慈寺为代表的道教文化,宝光寺、大慈寺、文殊院为代表的佛教文化,杜甫草堂、望江公园、陆游祠为代表的诗歌文化,安仁、洛带古镇等为代表的川西民俗文化,以川剧、川酒、川菜、川茶为内容的文化精品。

3.3.4 加大休闲科技含量。完善计算机在都市休闲、旅游酒店、交通站点、商业外贸、金融保险、信息管理等领域的应用,提高休闲服务业的发展规模、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益。

下一步研究休闲服务业的发展动力机制突破“商业-旅游-文化-科技”四维循环动力机制,深入城市化进程探索,如外资的市场准入情况,以充分利用外资的联系、示范及竞争效应,拉动消费、扩大对外贸易,以推进现代休闲服务业快速、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朝鲜.理论与量化:现代服务产业发展研究[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1-15.

[2]成都市服务业现状分析及发展思路.2007中国(成都)现代服务业发展论坛[EB/OL]./jumppage/cdmsforum0711/view.asp id=25.2007年11月16日.

[3]金大鸿.休闲服务业的客户体验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14-30.

[4]孙月平.江苏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C].江苏省委党校经济学部资料,2008年8月29日.

[5]成都市服务业重大项目申报表[C].锦江区服务业发展委员会内部资料.2010年9月9日.

[6]许峰.旅游城市休闲服务业协调发展研究[J].旅游学刊,2001,16(5):70-74.

商务休闲篇5

服饰跟酒、咖啡、茶、服装。。。。。。他们之间,其实有一种流行文化相互渗透并碰撞,为你的商务活动平添了几分品位,你看,店中摆放的时尚杂志,也少不了服饰风采,休闲就在这种不同文化的对立中转化,并不断翻新,不管你是仰视都市水泥建筑间的抢眼的户外传播,还是平视着来去穿梭之间的“周朗”帅哥、“小乔”MM,再俯视一下人行路上流动的足间美丽,休闲在在争抢着人们的眼球,而休闲服饰让你在现代生活中过一把“足”瘾!

就拿鞋来说吧,足下生辉,时尚、流行也是走出来的,走着,走着,新生活态度的脚上休闲现已被现代人作为时尚而追随,都市忙碌着的你,一双材料与扣饰很错乱且统一的休闲鞋就会让你走进宽松而自怡的世界,它释放着正装体系之外的不拘风格,以不一样的感觉让你变得自由、自然、自我。这在与服饰有关的行业杂志上,流行与时尚的休闲服饰文化都被不少精彩的笔墨来加以渲染和描述,记录了2006年满城劲刮休闲风给人们带来的各种流行资讯。

记得有一段时间,笔者操作某知名女鞋的连锁专卖时,曾经跟一同事,专门研究市场上女鞋的扣饰文化、楦形走向、材料特点等等,在城市繁华商圈的步行街、名品街、个性街去数人的数量,分析竞争对手店堂的顾客人气,导购员的服务情况等等,在市场总结中发现:都市女性白领也休闲,少女也不再是静如处女,还有少妇,也要频频光顾曾经流连了好久的那双美丽的休闲鞋,也是不减岁月逝去的年青风韵,她们在休闲中释放着另一种自矜与魅力,这不得不揭开了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女人文化,展示了这些女人多感性、易融合的性格特点。

男式服饰的商务休闲、运动系列、绅士商务等等,都给每个季节的男人出行、聚会、行商、工作、运动等等提供了不少方便,尤其是近年来,现代男人的亚健康状态,“三高”逼近年青人,而着装休闲,既可以跳脱了平日过份的古板与严肃,也建立了另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更有服饰企业给每个季节的男装都取了好听的名字,展示了现代男人的多元化性格与生活需求。如男鞋专卖,那充满视觉诱惑的鞋店里面,服饰柜上摆放的休闲鞋都已占到相当比例,所占销售额比例超过30%,甚至更多。在近几年服饰行业这个供过于求的不景气情况下,还有休闲这个卖点支撑着商家的一些笑脸,休闲正从这里开始走向城市的每个角落。

目前市场上的休闲服饰品牌大致分为三类:国际品牌、国内休闲服饰。国际品牌定位富人阶层的顾客忠诚度。国内的休闲服饰,定位中高档,是目前产品同质化背景下服饰企的一条产品拓展的蓝海出路。休闲服饰的主产地是福建泉州、广东东莞等地。就鞋而言,温州奥康集团的康龙休闲鞋、康奈集团的康奈休闲鞋的运作也有专门事业部来操作,用专卖店的操作模式来展示这个细分点,取得了较好的市场效果,这前明温州鞋佬们也是休闲服饰品牌运作的一个主力军。

目前休闲服饰市场销售渠道主要在广东、福建、浙江等沿海地区及内地的一线城市,那里休闲服饰叫卖不错,这说明休闲服饰市场的前景还有待挖掘,虽然休闲风是刮进了中部省份和内地,但毕竟一种新的消费理念跟消费文化的渗透还是要一个不断碰撞的过程,随着商家的服务跟进,休闲正成为人们新的消费热点,更多的人学会了休闲,尤其在2006过了一把休闲瘾!

商务休闲篇6

一、休闲农业行业发展成效

一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目前,休闲农业已经成为江西省工商资本投资的热点,且发展势头迅猛。很多工商企业看好投资休闲农业的前景,更加积极的介入休闲农业,且已涉农的工商企业也正在或计划转型投资休闲农业,旨在通过“农旅结合”放大农业投资收益。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各类休闲农业企业已超过2200家,规模经营的农家乐12000多家。

二是就业增收效应明显增强。休闲农业的发展增加了农民的就业机会,为各类经济集体和农户带来效益。2012年全省休闲农业企业从业人员已超过40万人,其中农民就业达35万人;年接待游客超过1000万人次,休闲农业综合收入逐年增长,对江西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不断提高。

三是节会活动丰富多彩。全省各地依托当地农业产业,举办各种节会,以吸引各类客商投资和游客参与体验当地农业休闲活动,这些节庆活动既推动了优势产业发展,又促进了地方经济繁荣,同时也充分展现了江西休闲农业的品牌。赣南国际脐橙节、南丰蜜桔节、婺源油菜花节在国内享有盛名;广昌及石城白莲节、南昌县樱花节、吉安横江葡萄节等节会,吸引着城市游客以郊游赏花、休闲采摘等方式参与农事活动,扩大了对外宣传、促进了农产品流动和提高了农产品销售收入。

四是管理服务水平明显提升。近年来,每年组织管理人员外出考察、交流经验、培训学习、展会观摩等多样形式,使得休闲农业管理人员管理水平得到提升。同时,还依托“阳光培训工程”年培训休闲农业从业人员10000人,提高休闲农业一线从业人员的服务水平。

五是休闲农业成为工商资本投资新的热点。工商资本进军农业产业,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趋势。休闲农业也成为工商资本投资的热点,特别是《意见》出台后许多企业前来咨询有关休闲农业投资政策和项目。广东中山金龙游乐设备有限公司与江西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凤凰沟景区),签订意向投资15亿元打造农旅结合的示范工程,将为这一全国休闲农业示范点扩大经营规模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二、主要经验做法

在近年的休闲农业管理实践过程中,江西省在政策引导、规范管理、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积极开展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经验。

一是强化政策引导。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于2012年4月13日出台了《关于促进江西省休闲农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各地和有关部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立足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科学规划,整合资源,推动全省休闲农业快速健康发展,并提出了“十二五”期间发展休闲农业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和目标,同时,还明确了重点工作和保障措施。《意见》的出台,为引导江西省休闲农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各地政府也逐步制定相关实施细则,进一步完善休闲农业发展机制。

二是强化管理体系。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把休闲农业作为现代农业建设和旅游业发展的重点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江西省设立了江西省休闲旅游农业办公室和江西省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局,明确了休闲农业管理职责。各级农业部门都相继成立了相应的管理机构,并配备了管理人员。同时,加强了与旅游、财政、发改委等部门的工作联系,加强各部门对休闲农业工作的指导与协调,逐步形成了“横到厅局、竖到市县”的工作局面,共同促进休闲农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三是强化规范管理。坚持示范引导、以点带面,规范建设一批休闲农业示范县、点、企业,实行规范管理。自2010年起,江西省积极参与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创建活动。江西省被认定为全国示范县4个、示范点8个、星级企业20个、魅力乡村1个。江西省还制定了《江西省休闲农业示范认定管理办法(试行)》,加强对休闲农业发展的示范引导、规范管理。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省级休闲农业示范县和示范点创建活动,2011年认定5个省级示范县、54个示范点,并在此基础上推荐县、点参与全国示范县点创建活动。2012年,江西省将继续认定休闲农业示范县4个、示范点40个。

四是强化招商推介。征集全省休闲农业招商项目40多个,招商金额达32亿元,并列入到《江西农业招商项目册》,参加国内外的招商投资洽谈会;在江西农业信息网中开设了休闲农业专页,在江西红色旅游网络博览会网站上推介休闲农业产品。同时,参与和指导全省各地的各类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节庆活动,休闲农业已经成为全省农业节庆活动的主题,同时丰富和拓展了休闲农业功能和文化内涵。

商务休闲篇7

城市休闲文化并非一个简单混合体,而是一个有机综合体,构成了城市休闲文化结构体系。①从要素结构看,城市休闲文化不仅包含市民的休闲理念、休闲规范(政策法规、伦理道德、习惯风俗)、休闲行为等非物质性因素,而且包括休闲设施设备、休闲环境氛围、休闲活动项目等物质性因素,构成了一个从理念到规范到行为方式再到实体物质层面的结构体系。其中以市民休闲方式、休闲习俗最能体现一个城市的休闲文化特色,如广州的“早茶夜市”。②从空间场所看,城市休闲文化主要由家庭、社区、市区、郊野等构成一个层次分明的休闲文化活动空间。其中家庭构成私人空间,社区构成基本空间,市区构成社会空间、郊野构成旅游空间,广播、电视、网络等构成虚拟空间。③从供给主体看,城市休闲文化不仅有私人提供的,而且有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社会服务组织提供的,从而形成免费的公共性、成本价的准公共性、市场价的私人性休闲文化产品,为不同收入阶层的市民提供休闲文化消费服务。④从层次结构看,城市休闲文化既有高雅的,也有大众的,前者如高雅艺术文化,后者如大众流行文化;既有儿童、青少年的休闲文化,也有中老年的休闲文化。一般会依据年龄结构、兴趣爱好、职业地位等标准形成不同层次的休闲文化圈,具有稳定的休闲组织与休闲场所。⑤从表现形式看,城市休闲文化既有虚拟的空间,也有真实的空间,其中电视、广播、网络、书籍、杂志、报刊等属于虚拟的公共休闲文化空间,公园、绿地、广场、休闲街、博物馆、纪念馆、图书馆、美术馆、会展中心等属于真实的公共休闲文化空间。⑥从类型结构看,休闲文化活动主要包括体育运动、医疗保健、文化娱乐、机械游乐、户外游憩,以及思维、创作、饮食、吧馆、购物、教育、旅游、游戏、广告等休闲形式,构成形形的休闲文化活动类型,渗透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实,随着休闲时代来临,人们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将面临着不同程度的休闲化改造,从而将工作、生活与休闲有机融为一体,如休闲农业、休闲工业、休闲商业等。⑦从性质特征看,城市休闲文化可分成积极与消极休闲文化,前者如体育运动、文化娱乐、保健活动,志在追求身心之健康;后者如黄、赌、毒,意在寻求一时之刺激。

二、城市休闲化对城市化转型升级的影响

(一)从传统城市化到新型城市化

人是群居动物,人类群居的基本形态——聚落无外乎乡村(Village,Countryside)和城市(city)两大类型而已,前者与传统农业社会关联,后者与现代工商社会关联。作为脱胎于乡村村落的城市聚落形态,历史上尽管与城邦中心、军事防御、商业贸易存在一定联系,但主要是近现代产业革命、工商业发展的产物,并大致沿着“乡村村落乡村集市(ruralmarket)城镇(town)城市(city)都市(metropolis)”路径演进。可见,以非农人口聚居为标志的城市化(urbanization)演进历程需要跨越三个阶段,即初期的“(乡村村落、集市)城镇化”(urbanizationontownlevel)、中期的“(城镇)城市化”(urbanizationoncitylevel)和后期的“(城市)都市化”(urbanizationonagglomerationlevel)阶段,是为广义的城市化,其中“(城镇)城市化”属于狭义城市化。[3]而就人口、产业发展的效率和质量而论,农村化不如乡镇化,乡镇化不如城镇化,城镇化不如城市化,城市化不如都市化。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每个村落都需要集市化,每个集市都需要城镇化,每个城镇都需要城市化,每个城市都需要都市化,这与区位、资源环境、产业等基本条件的支撑密不可分。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在经历了工业城市化阶段(18世纪中叶-1950年代)后,到1950年城市化水平达到52.1%,标志着城市型社会的到来。随后,在大众旅游、大众休闲推动下,进入郊区城市化或逆城市化(1950年代-1990年代),以及中心城区复兴或再城市化阶段(1990年代后-),城市化才逐步走向成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从政策支持小城镇发展到重点发展大城市再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路径,城镇人口比重由1978年的17.9%上升到2011年的51.3%(约6.91亿人),标志我国城市型社会到来。可见,我国目前总体上(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正处在加速城市化阶段,当然也是“城市病”多发阶段,同时还是大众旅游、大众休闲兴起阶段,故城市化转型升级即新型城市化被提上日程。新型城市化是相对于传统城市化而言的。如前所述,传统城市化主要是指先行工业化的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模式,即西方发达国家在第一次、二次产业革命的推动下,利用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的牵引,自发地经过200多年的历程完成城市化,一直到二战以后才开始注意科学规划的城市化,出现逆城市化(郊区城市化)和再城市化(中心城市化)发展,自发性、市场性、小城镇、无目标、成本高、代价大和时间长是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化历程的基本特征。作为后发城市化国家,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全球化、工业化的推动下,城市化加速发展,也出现了系列“城市病”问题,特别是大城市,如人口流动、住房拥挤、交通拥堵、环境恶化、公共设施不足、公共服务不均、休闲空间缺失等。同时,在政府政绩和利益的追逐下,许多地方盲目推行“地改市”、“县改市”、“乡改镇”体制,用行政办法将郊区划入市区,乃至将一些市辖县整体改为市辖区,把大批农村人口“变成”城市人口,形成“概念性市区”,出现“概念城市化”问题;更在土地财政的支配下,大力发展房地产,形成房地产空置,出现“土地城市化”问题;并在户籍制度的影响下,城乡二元人为分割,出现无城市户籍的“农民工”流动居民问题,等等。我国作为后发现代化国家,在城市化中要避免像发达国家那样在城市化水平达到70%-80%以后才着手结构转换,需要抓住经济全球化、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以及旅游休闲消费机遇走新型城市化道路,即兼顾主要强调人口从乡村向城市空间转移的人口转移型城市化和主要强调社会经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结构转变的结构转换型城市化,实现包括产业非农化、人口城市化、社会现代化在内的“三合一”[4]城市化目标。目前,有关新型城市化主要存在三种观点,即:新型城市化是体现为生态、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五位一体”的城市化,集约发展、统筹发展、和谐发展的城市化,坚持以人为本的城市化;新型城市化是人口向城市转移,在继续推进人口转移型城市化的同时,大力推进结构转换型城市化;城市化应当是推动农村发展的城市化①。实际上,与传统“城市化”有所不同,“新型城市化”不仅是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城市面积的扩大,而且要在人居环境、产业支撑、公共设施、社会保障、生活方式、人口素质、公共治理等各方面都实现由“乡”到“城”的转变。无疑,新型城市化是以“宜闲宜游”、“宜业宜商”、“宜居乐居”城市为目标的城市化;是基于生态、产业、文化、游憩、自治“五位一体”的城市化;是城乡一体,并以中、小城市为基础,大中小城市、重点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的城市化。

(二)城市化中城市休闲、城市旅游演变

城市休闲与生俱来。从城市最早的军事防御和市场交易功能来看,其实在“市”中就已产生了休闲娱乐功能,如宗教节庆、纪念集会,以及像杂耍、棋艺、歌舞等民间娱乐活动。这是古代城市的市井休闲发展。随着工业城市化发展,城市休闲游憩作为劳动力再生产与市民身心放松的方式日益受到重视,公园、广场、吧馆等休闲游憩空间成为城市有机组成部分。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协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雅典》提出:居住、工作、游憩与交通是城市最基本的四大功能,首次将“游憩”列入城市主要的功能(愈晟,2003)。这是工业城市化阶段的功能性休闲发展。随着战后大众旅游、大众休闲兴起,在西方工业城市化后的逆城市化(郊区城市化)和再城市化(中心城市化)阶段,“宜闲宜游”、“宜业宜商”、“宜居乐居”城市建设被提上日程,城市郊区的户外游憩、中心城区的休闲娱乐得到发展。这是战后城市化转型升级阶段的休闲性城市游憩、城市旅游发展,亦如当下中国之新型城市化。可见,从城市化历史看,大众旅游、大众休闲对城市化转型升级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城市休闲发展带动了城市旅游发展,使城市不仅扮演着客源地角色,而且扮演着集散地、目的地角色,成为区域旅游发展的基础平台。城市旅游特别是城市休闲旅游主要是二战后大众旅游兴起的产物。古代城市旅游主要局限于帝王巡游、官吏宦游、买卖商游、僧侣云游以及文人求知游等方面;工业城市化以来,城市以商务游为主,“城市病”使市民逃离城市、回归自然需求增强,城市主要担负旅游客源地角色;二战后,由于城市休闲游憩系统日益完善,也为游客提供了体验空间,城市休闲旅游如城区观光、郊区度假、文化体验等得到发展,城市不仅是客源地,也成为区域重要的旅游集散地、目的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旅游迅速兴起,但20世纪80年代主要以商务、探亲、观光旅游为主,90年代后休闲娱乐迅速发展,未来城市将依托城市人力资本,通过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创意体验旅游将成为新趋势。

(三)城市休闲化与新型城市化的关系

“以人为本”的新型城市化需要将市民游憩休闲、游客旅游休闲需求纳入一体化发展统筹,从建设“宜闲宜游”城市开始,达到“宜业宜商”城市,进而“宜居乐居”城市目标。可见,城市休闲化与新型城市化既是一种包含关系,也是一种互动关系。一方面城市休闲化作为新型城市化的基本内容,推动新型城市化进程;另一方面,新型城市化作为城市休闲化的基础平台,促进城市休闲化发展。城市休闲化以城市休闲游憩系统、休闲旅游系统发展完善为目标,将休闲游憩、休闲旅游功能融入城市建设的各个空间,如居住、生产、交通功能区中,形成“处处都是旅游休闲环境”的城市特色。在新型城市化中,多中心的人口集聚,新型环保、高新技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智慧城市建设,自然生态保护和人工生态营造,公民素质提升,以及公共治理展开等,都为城市休闲化或“休闲旅游城市”建设提供了基础平台。

(四)城市休闲化提升城市竞争力

正如一个企业核心竞争力一方面来自其硬性的核心技术,另一方面来自其柔性的企业文化一样;同样,一个城市竞争力一方面来自其硬性的产业集群,另一方面来自其柔性的城市文化,特别是城市休闲文化。城市休闲文化建设体现了“休闲时代”的城市发展趋势,一方面为城市休闲产业、创意产业、旅游产业发展,以及城市品牌、旅游品牌效应延伸提供了平台,有利于城市硬实力提升;另一方面为市民创造一个适宜工作与生活的城市家园,一个劳动与休闲获得平衡的宽松环境,体现“以人为本”的城市化方向,进而促进市民安居乐业,吸引人才落巢创业、商人投资兴业、旅游者休闲旺业,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奠定根基,提升城市软实力。城市休闲文化建设远不止于创造休闲吸引物、休闲环境,更重要的还在于创造了一种工作文化之外的休闲文化,特别是一种休闲理念、休闲方式。实践证明,积极健康的市民休闲文化生活,不仅可以促进身心平衡、社会和谐,而且能够促进沟通交流、学习思考,进而促进工作创新、生活创意,提升个人、组织与社会的竞争力。例如:“比起日美德或几乎其他任何地方,北欧五国人每年工作时间要少很多,每个人职业生涯期限也短一些。不过,北欧国家状况相当不错:芬兰、丹麦和瑞典进入了全球竞争力排行榜前5名,落在后面的挪威和冰岛也在前15名内。‘新教工作伦理’如何有助于解释北欧国家的成功呢?答案是北欧国民对待工作与休闲同样认真。他们认为在生活与工作中获得良好平衡如同过去勤劳工作一样重要。如今,良好的工作生活平衡被视为上帝选民的标志。换句话说,‘新教工作伦理’已由‘新教休闲伦理’来做补充”[5]。可见,在后工业社会的知识经济时代,城市经济发展与城市休闲文化建设密切相关,即:城市经济发展市民休闲需求休闲文化建设休闲产业、创意产业、旅游产业发展城市产业升级城市竞争力提升城市经济发展,从而形成良性互动局面。

三、城市休闲文化的规划、建设与管理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城市居民消费的休闲转型,休闲正成为我国新的社会变革引擎,将促使环境、政治、经济、社会、科技与文化趋向休闲化发展,城市文化亦然。面对城市居民和外来游客的休闲消费需求与城市休闲发展趋势,在新型城市化中促进“城市文化休闲化、城市休闲文化化”,提升城市品位,丰富市民休闲生活和游客旅游体验应该成为市政府对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的基本方向。

(一)开展休闲行业与游憩空间的发展规划

休闲城市建设实质上就是城市休闲文化建设,首先需要面向市民的休闲发展规划,而不仅局限于面向旅游者的旅游发展规划。城市休闲发展规划是城市休闲文化建设与管理的指导大纲,需要在城市总体规划指导下,以休闲行业与游憩空间发展现状和目标为基础,形成休闲发展规划,融入城市有关规划(如城乡规划、土地规划、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旅游规划),促进城市有关规划与休闲发展规划的互动融合。其中:1.注意休闲行业规划。从结构看,休闲行业主要包括休闲农业(休闲第一产业)、休闲工业(休闲第二产业)、休闲服务业(休闲第三产业);从性质看,休闲行业包括休闲事业与休闲产业。故休闲行业规划不仅需要清晰休闲行业边界,促进新兴休闲行业发展,以及传统行业的休闲化发展(如休闲农业、休闲工业、休闲商业、休闲房地产);而且需要分清政府行为与市场行为、社会行为,在保证市民享受基本公共休闲产品的前提下,促进休闲的产业化发展,丰富休闲文化产品,推动城市产业升级,达到通过发展休闲事业促进休闲产业,从而推动城市休闲文化建设目的。2.注意“游憩空间”规划。“游憩空间”②源于18世纪的杂志社、咖啡馆和音乐室中,之后持续发展到19世纪的城市公园、运动场中,到20世纪初作为城市休闲娱乐空间已成为城市规划与建设不可缺少的内容;20世纪60、70年代后,“游憩空间”规划设计与模式表现的多样性,成为体现一个城市的人文关怀、休闲文化的条件之一。城市“游憩空间”布局需要围绕城市的遗产、山地、森林、绿地、河流、湖泊、湿地、农业等休闲资源环境,以及文化、体育、医疗等公共设施,乃至产业、居住区域,形成公共休闲区,保护城市休闲资源及其环境,防止私人占。其中理想城市“游憩空间”布局一般呈梯级与发散结构状,即形成从城市中心(市级商业与公共休闲中心)、区中心(区级商业与公共休闲中心)到居住区(社区休闲)再到家庭(家庭休闲)的梯级层次,从城市休闲区到城郊户外游憩区再到“环城游憩带”的发散结构,将市区、郊区囊括其中统筹规划。在当下新型城市化中需要针对市民对社区、城区、郊区休闲的渴望,通过统筹规划布局、各方投资建设,以解决“游憩空间”数量不足与分布不均及质量不高等问题,并注意休闲项目策划,通过融入科技与文化因素,创意出融合时代特色与本土风格的休闲娱乐项目或游憩空间场所,以促进城市文化品位提升,建设“休闲城市”。

(二)促进休闲项目的投资建设

休闲项目种类主要涉及旅游、文化③、娱乐、体育、保健等几大方面,其中需要政府财政投资的基础性休闲项目主要涉及公园、公共娱乐区域、公共休闲设施,特殊休闲服务,休闲技能教育,社区休闲活动,节日庆典活动,体育文化项目,严肃文化项目等,以面向普通大众,特别是弱势群体为导向;可以商业组织投资的产业化项目包括休闲购物场所、休闲餐饮服务,大众休闲场所,主题娱乐公园,野营地、旅店和度假村,田地与房产,本土文化的商业组织,娱乐产品与专业服务,大众传播媒介,博彩业,艺术等,主要以市场为目标,实行产业化运作;此外,以捐赠、会费、财政支助等方式获得资金来源的社会服务组织(非营利组织)也可以为了满足某些特定人群(如兴趣组织、社区组织)的休闲需要而投资某些休闲项目,属于一种社会公益行为,为政府公共行为的有益补充。休闲项目、休闲组织、休闲设施、休闲环境等为城市休闲文化的物质载体,促进政府、商业组织、非营利组织对休闲项目的投资建设是塑造城市休闲文化景观的有效途径。一方面需要明确休闲项目的投资主体,政府投资基础项目、商业组织面向市场、社会服务组织形成补充,休闲产业与休闲事业并进,以事业化促进产业化、社会化。例如,广州白云山风景名胜区、海珠湖湿地公园建设,就带动了周边休闲产业,特别是餐饮业、娱乐业、购物业、休闲房地产的发展。另一方面,需要明确休闲项目的服务对象,无论是事业化、产业化,还是社会化的休闲项目,都要清楚目标市场,避免设施闲置、资源浪费。

(三)完善休闲政策与休闲制度

城市休闲政策与制度建设既要建立健全,又要公正公开执行,以保证市民的休闲权益,规范企业的休闲经营。1.在休闲消费引导上,奢华的北美休闲模式和休闲文化需要重新调整,提倡工作与休闲、享乐与禁欲之间的平衡,形成科学、文明、理性的休闲消费模式。2.在休闲时间保障上,要完善并落实“带薪休假”制度,确保国家法定假日、传统节假日以及天8小时与周40或44小时工作制。因为“如果没有夜生活和周末,娱乐业就会崩溃;如果没有带薪休假,旅游业就会衰落。实际上,是休闲,而不是劳动使得工业资本主义走向成熟”。[6]同样,将是休闲,而不是劳动促使城市走向理性成熟、健康和谐。3.在休闲用地保障上,城市规划要避免过度商业开发,将城市文化遗址遗迹地、河岸海滨、湖泊湿地、山地林地,以及文化、体育、医疗等公共设施周围划为公共休闲用地,并以政策法规明文规定,以保证最基本的公共休闲用地。4.在休闲事业政策上,政府确保一定财政支出,并鼓励社会捐助重点抓高雅文化设施、基础休闲设施、大众休闲场所建设,形成免费或成本价的公共休闲产品;通过公助、共助、自助形式,建立起强大的社会保障系统,保障国民休闲权益和需要的实现,特别是保证第一人生(工作前)和第三人生(退休后)的福利,以及弱势群体(小孩、老人、残疾人)的休闲权益。5.在休闲产业政策上,在确保市民基础性的公共休闲福利后,积极推动休闲产业化、社会化发展,形成休闲产品的多元供给。6.在休闲娱乐管理上,注意运营安全、社会治安、危机公关管理,特别是理性规范色情业、博彩业,坚决杜绝黄、赌、毒“地下经济”,引导健康休闲消费。

(四)强化休闲宣传与休闲教育

休闲文化规范建构还离不开休闲宣传教育,促进休闲启蒙,引导休闲发展。在现代社会,人们无时无刻不潜移默化地受到传媒,特别是大众传媒影响。阅读大众传媒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休闲方式,同时也是一种引导休闲行为、建构休闲规范的方式,从而促使传媒工作者思考承担休闲文化规范建构的责任——是传播享乐主义、禁欲主义,还是工作与休闲的平衡观念?倡导高雅休闲,还是庸俗休闲?大众传媒的一言一图一像都可能对受众休闲理念、休闲行为产生影响,尤其是非理性的青少年。同时,健康生活还离不开旨在培训休闲技巧、培养休闲态度的休闲教育——包括重在培养积极的休闲态度、基本的休闲技能的家庭休闲教育,重在构建健康的休闲伦理、发展个性的休闲爱好、形成自由的休闲创造的学校休闲教育,重在为人们提供一个休闲终生教育平台的社会休闲教育。在城市休闲文化规范的建构中,需要借助传媒宣传与休闲教育,促进城市文化的休闲化发展。其中:一要融入主流文化价值,如劳逸平衡理念、兴趣爱好取向、科学休闲政策、远离黄赌毒法规,发展积极健康、科学合理、严肃活泼的休闲。二要融入地方文化精神,至少在城市公共场所,少些广告功利,多些城市文化底蕴,让市民、外来旅客在本土文化休闲中产生亲切感,形成认同感。三要融入高雅文化品位。高雅文化创造了一种动人心灵的休闲方式,属于一种严肃、品位与理性的休闲,可以促进城市文化品位提升。四要融入大众文化方式。大众文化创造了一种娱人耳目的休闲方式,如卡拉OK、大众传媒等。

四、结论

随着传统城市化中“城市病”出现,以及大众旅游、大众休闲兴起,城市化转型升级即新型城市化被提上日程,城市休闲文化发展迎来机遇。城市休闲化对城市化转型升级具有积极影响。从西方城市化历史看,无疑战后大众旅游、大众休闲推动了城市化转型升级;从城市休闲化与新型城市化关系看,无疑城市休闲化与新型城市化既是一种包含关系,也是一种互动关系;从城市休闲在城市化中作用看,无疑城市休闲化既提升了城市硬实力,也提升了城市软实力,增强了城市竞争力。因此,在新型城市化中促进“城市文化休闲化、城市休闲文化化”,提升城市品位,丰富市民休闲生活和游客旅游体验应该成为市政府对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的基本方向,以创造“宜闲宜游”、“宜业宜商”、“宜居乐居”休闲城市。

商务休闲篇8

众筹休闲健身吧是一个基于大学学生平时对于健身休闲需求的服务型俱乐部。俱乐部为有健身意向的学生提供优良的健身环境和安全完备的健身器材,满足学生日常生活健康锻炼的需要。同时也提供茶吧桌游、桌球麻将等休闲服务,适应学生聚会休闲诉求。纵观大学附近类似服务店家,健身房设备陈旧、环境杂乱,休闲吧店面狭小、服务不全。而筹休闲健身吧的起步在这些商家的劣势之上,必将吸引大量需求,是一个值得考虑投资的项目。

1.1服务项目思路

休闲健身吧的服务将分为健身区和休闲区两大区块。

1.1.1 健身服务

健身服务主要是给会员健全健身器材、专业的健身指导。在健身器材方面,俱乐部将提供全身性健身器械多功能跑步机以满足综合性健身的需要,更多地将配备如健身自行车、划船器、楼梯机、跑步机,以及小腿弯举器、重锤拉力器、提踵练习器等局部健身器械。好的健身器材能让使用者正确掌握锻炼和得到有效的保护,减少运动损伤。器械无破损,可正常使用,能针对性的,全方位的锻炼到身体的各个部位,使身体更匀称,线条更优美。做到健身器械的好、多、全,“好”是为了达到更好的锻炼效果;“多”是为了有足够的运动空间,不至于排队和等待;“全”是为了使身体得到更全面科学的锻炼。同时俱乐部还会请专业教练不定时开课指导,养成健康的健身习惯。吧内设冷热水淋浴区、更衣柜、休息区,提供完善的服务设施。

1.1.2 休闲服务

休闲服务区将配备两个麻将包厢、四个桌游包厢、一个休闲大厅和一个茶吧。麻将包厢包括休闲大厅都将配备全自动麻将机,并提供“富饶之城”、“狼人”、“圣胡安”、“卡卡颂”等热门经典桌游。茶吧将提供甜点、茶品、奶茶、咖啡等多项休闲餐点,让会员在休闲娱乐同时得到食欲的享受。

1.2 市场需求

大学里往往拥有大量师生,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高素质群体。站在时代潮流前列的他们拥有先进的思想、优良的观念,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让健康和休闲两个词语深入人心。目标受众定位为有健身休闲意向的学生,和一些有聚会休闲意向的学生组织。健身服务满足学生个体健康锻炼的需求,而休闲服务则满足于学生聚会娱乐需求。健身需求不用多说,学校各学院比赛活动繁多,仅仅这些活动后形成的聚会娱乐需求就足以达到良好的经营效果。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努力去满足、去接收这些需求,为学生带来便利,为自身带来收益,实现商家与消费者的双赢。

1.3 项目选址与定价策略

1.3.1项目选址

需求在哪里项目就在哪里,休闲健身吧的选址考虑为三四层楼的位置,三四两层属于高层,不利于开设店面,但正好适合俱乐部选址需求,而且房租便宜。

1.3.2定价策略

本着质优取胜的理念,俱乐部的定价将会与北门类似商家相同。且不会做出打价格战的行为。优质的服务是不会因为竞争的激烈而贬值的,而正是因为优质的服务,我们将会以同样的价格吸引到更多的消费者。

2项目筹资管理与预算

2.1投资及预算

休闲健身吧的投资主要用于租用并装修场地、健身器械和休闲用品的购买以及俱乐部的后期运营,当然也包括人员雇佣和检查维护等一系列的费用。俱乐部的整个运营过程大概需要80万的资金投资。运营前期需要大量资金来用于场地的长期租用、装修费用、购买设备物品及人员培训,中后期只需要部分资金来用于宣传、薪酬和维护。

2.2资金筹措及投资方式

投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直接资金投资;二、设备物料投资。投资者可以直接投资资金进行认股,或者通过投资俱乐部所需要的物资进行认股,物资须经过专业评估机构进行估价。

2.3预算及投资报酬

休闲健身吧整个项目投资预算总计约80万元,投资者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获得报酬:一、俱乐部经营利润的分成;二、股份升值后转让获得收益。

3 SWOT分析

3.1优势

相对于学校附近其他商家,休闲健身吧优势明显。首先俱乐部集健身与休闲于一身,很好的适应了学生放松自己的多方面的需要,而其他商家则局限于健身或休闲一方面。而且学校大部分商家目前都处于一种陈旧化的阶段,不论是装修还是设备都不能跟上时展的节奏,我们的优势在于新,新的理念、新的设备、新的消费。

3.2劣势

由于俱乐部处于新兴阶段,相对于学校附近商家,项目的管理运营经验是稀缺的。而且新的设备也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来让员工适应,同样也让会员适应。学校老商家在多年经营的情况下积攒了大量的老客户,也可以通过老客户发展新客户,如何让俱乐部推的更广,吸引消费者将是我们面临的一大问题。

3.3机会

学校拥有大量师生,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高素质群体。站在时代潮流前列的他们拥有先进的思想、优良的观念,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让健康和休闲两个词语深入人心。学校附近往往餐饮行业发达,竞争激烈,但在休闲娱乐行业显得单调无趣,大多数学生选择去市区娱乐,但是市区的距离在很大程度上给学生娱乐的需求造成了阻碍,所以在学校附近开设一个休闲健身俱乐部具有非常大的市场。

3.4威胁

上一篇:移动商务范文 下一篇:商务信函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