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英论文范文

时间:2023-02-22 16:15:07

商务英论文

商务英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商务英语;体裁分析;学术论文

Abstract:Business English major belongs to English for Especial Purpose,which leads to new development in terms of English discipline.At present,the academic study of BE has been a focus for ESP.As a result,more and more BE research papers have emerged.This paper aims to discuss the introduction of BE research paper based on Genre Analysis,which may provide some enlightenments for BE academic writing..

Key words: Business English;Genre analysis;academic paper

中图分类号:H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3)12-0000-03

1.引言

随着国内外学术交流的不断深入,对于学术论文写作和交流能力的要求也相应地提高。学术科研论文写作作为各种科研学术交流的主要形式已经成为学术交流的必备应用能力。学术论文具有高度的“规约性”,其属于赋有特定目的的交际事件类型,因此一般遵循约定俗成的惯例,而引言是学术论文的第一部分,具有可辨认的语步模式。根据Swales的观点,他采取“语步”(move)和“步骤”(step)来研究学术论文的引言,进而创建了CARS模式。CARS即 Create A Research Space,意为建立学术研究空间,这一模式表明学术论文引言作为一类体裁,体现了“建立学术研究空间”的交际目的。

基于体裁分析法的商务英语学术论文引言研究是本文关注的焦点,因为学术论文的引言部分对于整篇文章的构建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通过引言的介绍,整个语篇的宏观结构及典型的交际目的便非常清晰,因此,就学术论文体裁的特征结合商务语言的特定交际目标,商务英语学术论文引言的体裁分析对这类文章的语用策略指导具有一定积极意义。本文基于体裁分析方法讨论商务英语学术论文引言的建构,以期能够挖掘商务英语学术论文引言语境的确定,模式的建立和语步分析的结构潜势。

2.相关研究综述

体裁分析理论最早是与文学研究密切相关的,之后由人种学家引入语言学领域(Swales,1990,p34)。经过二三十年的发展,而今,语言学家们就体裁概念的界定而言,有两个主要学派即:以斯维尔斯和巴蒂亚为代表的ESP学派(Swalesian ESP School)和以马丁为代表的澳大利亚学派(Australian School)。 John M.Swales的观点是“体裁是指包括具有共同交际目的的一组交际事件”(Swales,1990,p58);而深受韩礼德影响的澳大利亚学派则认为“体裁是一种有步骤,有目的的活动类型,其数量和社会行为的数量一致”。上世纪末,秦秀白教授对巴蒂亚的定义作过比较详尽的总结,包括以下4个方面:(1)体裁是一种可辨认的交际事件;(2)体裁是不一般的交际事件;(3)在建构语篇时,我们必须遵循某种特定体裁所要求的惯例;(4)尽管体裁有其惯例和制约性,内行人仍可在体裁的框架内传达个人的意图或交际目的。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各个学派在定义上存在差异,但本质是一致的:

(1) 体裁是对交际事件的一种分类;

(2) 交际事件的分类标准由语篇的内部结构特征和约定俗称的交际目的两个方面决定;

(3) 体裁具有常规性和制约性,语篇内容和形式需要遵循体裁要求;

(4) 同一体裁下的不同语篇存在差异。

ESP学派的代表人物斯维尔斯和巴蒂亚是把语步(move)和(step)作为语篇分析的出发点,以学术和职业语篇为分析对象,总结归纳出特定体裁的基本语步和步骤。例如:斯维尔斯(1990)总结了学术论文中引言,研究方法,结论各部分的话步和步骤,这就为高级写作和学术英语的教学等实际应用环境提供了一个理论框架。专门用途英语研究方法也都把体裁视为一种社会活动,认为体裁可能随着交际需要的变化而变化和发展。而本文所讨论的商务英语学术语篇也正是基于这一学派的理论框架进行分析与演绎,并借助语料库的思路预期这类型文章引言写作实践的谋篇布局。

3.研究设计

3.1 研究问题

本研究集中讨论商务英语学术语篇是否具有可辨认且固定的语步?这对同类型文章的引言写作有何意义?

3.2 研究方法及设计

众所周知,有关商务英语的学术期刊并不很多,事实上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这方面的研究,因此本文所分析的100篇文章主要从来源上分为2个部分:其中60篇选自于《中国ESP研究》,《商务外语研究》和《全国国际商务英语研讨会论文集》3类与商务英语专业密切相关的期刊及会议。目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在商务英语研究领域独占鳌头,由其主办的期刊可以被看作是国内这一学科发展最新,最全面且最专业的水平。而全国国际商务英语研讨会则是在商务英语学科不断发展前进的见证者,因此,选自于以上期刊及会议的60篇文章可以被视作发表于专业类期刊及会议的商务英语学术语篇,其余40篇选自于中国知网最新的以商务英语为题的学术论文。这些文章的选取旨在能够多渠道的采样文本,具备广泛性。本研究依据斯维尔斯的学术语篇引言分析的理论框架对所选取的篇章进行了语步分析及频率统计,并根据数据讨论给出了研究结果分析与说明。

4.结果与讨论

4.1语步分析

商务英语学术论文引言部分的体裁结构特征:

斯维尔斯的体裁理论为体裁分析提供了基本框架,并强调交际目的的关键作用。他首先着重研究了学术研究论文的引言部分,提出了“创建研究空间”分析模式,并对引言部分进行了语步分析:首先,建立研究范围;其次,建立研究地位;再次,占据研究地位。论文引言的语步模式、专业类期刊商英论文引言特征及专业类各语步统计频率分别如表1、表2、表3所示;表4、表5分别给出了非专业类期刊文章语步模式和非专业类各语步统计频率。

表1非常详细的列出了斯维尔斯关于学术论文引言语步的模式建构,共3个Move,每个语步下面细化为具体的步骤层次,但当这个语步分析应用到实际刊发的商务英语学术论文时就发现,这类文章的作者并不是严格按照语步顺序撰写文章,即使出现循环的步骤,只要满足写作需求都可以实行。这一点在下面语步统计的具体数据中得到了证实。表3专业类各语步统计频率中,例如摘自《中国ESP研究》中的文章,论文引言中虽然也出现了3个Move(语步),并且第一个Move中的3个Step与斯维尔斯的完全重合,但是当引言分析进行到第二个Move时,发现传统的学术论文引言中所包涵的4个步骤缩减为2个,第三个Move中的4个Step也只出现了其中2个。由此可见,学术论文的严谨逻辑是3个语步大框架所承载的,丰富的步骤推进会让文章的交际功能获得衔接链条的集约化,但是省略其中的一些具体步骤也并没有影响到语篇所应完成的交际目的,因而,对于专业类期刊中商务英语学术论文引言的分析可知,这部分写作的基本架构是3个宏观语步分别是Move 1:确定研究范围;Move 2:提出研究具体问题;Move 3:介绍自己在研究的具体问题上所作出的贡献(研究成果),当这3步确立之后,引言部分的语篇功能已经建立,具体步骤的参与例如表2,表3中的各个步骤实施顺序使得商务英语学术论文引言的这类交际事件类型完整而严密。这也说明,学术论文引言这类语言体裁,是有一定的,相对固定的典型的整体建构形式,体裁组织着功能语体,并且这些体裁不仅有语体的共性,还具有各自不同的语言使用特点和语言组织特点。从以上的表4和表5统计的频率可知,这些发表在中国知网非商务英语专业类期刊的学术论文的引言部分的Move1和Move3也基本符合斯维尔斯的提出的“创建研究空间”语步模式,但Move3中的step4在只有很少一部分文章直接在引言部分指出了文章的结构,这主要是由于各类期刊或文章篇幅的要求不一致,因为非专业类期刊所发表的商务英语学术语篇对文章引言的逻辑安排并不作要求,毕竟这些期刊所刊发的是各学科各门类文章,因而更加注重论文内容的创新及结论的时效性。另外,CARS模式的Move2中的:step1:对前人的研究成果提出质疑(Counter-claiming);step2:指处其不足之处(Indicating a gap)基本都没有出现在引言中,可见我国论文作者对Move2即提出研究的具体问题(Establishing a niche)这一步骤的写作习惯倾向于注重step3和step4的提出问题与继续研究这两个语步。总之在非商务英语专业类型的期刊上所发表的文章中,语步统计频率表基本呈现出了学术论文的引言步骤,但商务英语语篇的学术结合商务专业的特征并不明显,而且并未涉及CARS模式的全部步骤。但是Move1与Move3:确定研究范围(Establishing a territory)和 Move3 的概括研究目的(Occupying the Niche)的各个步骤基本在绝大多数的文章都得到了谋篇布局时的重点陈述。这证明了斯维尔斯的学术论文语步模式是广泛,通用及规约性的,它对商务英语学术论文引言的建构是有指导意义的,当然由于文章内容和交际目的的异同,当作者在应对不同的征稿意见及个人特定的写作习惯时,引言中的各个语步有所变动。就这点而言,无论是商务英语专业类抑或是非商务英语专业类期刊中的文章在引言写作中都没有差别。

5.结语

中国的贸易发展是有目共睹的,商务英语的学科建设是时展的客观要求。但只局限于模仿通用英语的教学与

研究方式是无法与现实的需求接轨的,因此,商务英语必须建立本学科实践特有的并且可循环的认知模式,而这就一定要在理论上得到基础层面的支持。商务英语学术科研的发展从根本上制约着此类人才的培养,商英学术论文正是承担这类科研的载体,本文所讨论的商务英语学术论文引言就是试图以体裁分析的方法探索这类新兴学科的学术论文的结构潜势,体裁的双重性即商务交际性及学术交际性使得这类特定的语篇在引言部分充分体现出了学术体裁的语步建构,全文的分析以期能够通过体裁的分析方式提高商英学术论文引言的框架指导,进而推动商务英语学术论文写作的更多的探究与研讨。

参考文献:

[1]Bhatia V K.Worlds of Written Discourse:A Genre-based View[M].London & New York..

[2]Bhatia V K.Analysing Genre:Language Use in Professional Settings[M].London & NY:London & NY:Longman,1993.

[3]Swales J M & Feak C B.English in Todays Research World:A Writing Guide[M].Ann Arbor: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2000,120 -156.

[4]Swales,J.Genre Analysi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5]陈平.外贸英语写作教学新思路:语篇体裁分析理论及其应用[J].外国语,1999(3):28-30.

[6]韩金龙,秦秀白.体裁分析与体裁教学[J].外语界,2000,(1):11-18.

[7]鞠玉梅.体裁分析与英汉学术论文摘要语篇[J].外语教学,2004(2):32-36.

[8]葛冬梅,杨瑞英.学术论文摘要的体裁分析[J].现代外语,2005(2):138-146.

[9]李战子.学术话语中认知型情态的多重人际意义[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5):353-358.

[10]李宣松.体裁分析与商务语篇[J].外国语,1997(2):26-29.

[11]秦秀白.体裁教学法述评[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1):42-46.

商务英论文范文第2篇

论文写作遵循一定的格式,指导老师耗费大量的时间调整学生论文的格式,对于不通顺的中文表达或者抄袭来的行文进行二次修改,而实际意义并不大。上述现状归结为一个核心问题:与学生所学专业课脱节,与专业实践性脱节。论文撰写并不能促进商务英语学生提高其应用能力,学生和老师每一年都耗费大量时间做着意义甚微的事情。本应该体现出其专业能力的最后阶段,本应将三年专业课和各个阶段性实践课程积累的能力系统地、创造性地发挥的时候,却没有任何发挥的余地。

二、改革措施

针对毕业论文环节出现的问题,结合我院后骨干建设时期突出内涵发展的要求,以及商务英语专业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在与院教学部门、分管领导等商议后,商务英语专业团队制定了毕业设计改革方案,并在2014届部分毕业生中实行。为稳妥推进改革,也为了测量改革的成效,2014届商务英语学生中选择一个班作为实验班,另一个班为对照班。

(一)指导思想

“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指导思想是商务英语课程建设和专业发展中始终秉持的精神。在毕业设计改革中,方案制定始终围绕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岗位集群的核心应用能力展开。[1]通过调研和前期的专业研讨会,我们搜集了高职商务英语典型岗位群工作任务和能力要求,并以此作为毕业设计方案中主要考察项目和参考评分标准。

(二)具体步骤

1.“汉英互译”。以本地中小企业的企业介绍和产品介绍的中文版本为素材组建“汉翻英资源库”,以跨国公司、合资企业或外资企业的对外公开的英文材料为素材组建“英翻汉资源库”,两个资源库中的材料内容各不相同,难度基本一致。每个毕业生从资源库“中文介绍”中随机抽取一篇企业和/或产品的中文介绍,从资源库“英文材料”中随机抽取一篇涉及公司运行和/或企业管理的英文材料,在60分钟的时间内,利用词典等工具书完成翻译,由指导教师对翻译结果打分。2.“国际商务函电”。以国际商务交流或国际贸易为背景,建立主题、类型或内容要求有差异,但难度基本一致的“写作任务资源库”。每个毕业生从“函电写作资源库”中随机抽取一个任务,根据要求在20分钟内撰写一封信函,指导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信函写一封有针对性的符合商务习惯的回信,学生再次就教师的回信在10分钟内进行回复,指导教师对学生的两次信函写作打分。3.“商务主题展示”。根据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相关的课程设置和课程群的特点,参照毕业生就业岗位能力要求,建立“商务主题展示资源库”,资源库中包含了不少于学生小组数的主题任务。以商务接待、商务沟通、商务谈判、商务演示为主要类型,通过背景图片、ppt幻灯片、相关简短视频等辅助信息载体,以小组口头互动展示的方式完成每个小组在“商务主题展示资源库”中抽取的任务。展示完毕后,小组成员各自介绍在小组任务完成中所起到的作用,指导老师现场随机提出问题并要求小组成员回答。现场提问结束后,由指导教师共同给小组打分,并根据每个成员的展示表现、现场问答表现及其在小组中的贡献,在小组得分的基础上计算出每个毕业生的得分。指导老师会在准备阶段针对小组成员的表现进行监督、指导和提出改进建议。商务主题展示环节全程录像以作为教学资料和研究资料。

(三)毕业设计得分依据和细则

毕业设计总分为100分。其中“汉英互译”和“国际商务函电”各占30%,“商务主题展示”占40%。1.“汉英互译”部分。这部分按照下列四个翻译评价项目的表现给予评分。分别为:(1)原文理解,3分。主要考察对原文的文化与商务背景、交际目的分析是否正确,语义信息理解是否准确。(2)译文表达,20分。主要看译文表达是否连贯,双语转换是否顺畅,体裁与语体运用是否恰当,拼写、语法、标点运用是否正确,是否达到译文目的。(3)商务专业性,5分。主要考察商务专业知识是否充分,术语表达是否准确一致。(4)技术性与职业素质,2分。主要考察学生是否有较强的学习与研究能力,有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能掌握现代翻译工具与资源。2.“国际商务函电”部分。这部分参考BEC高级写作评分标准[2],设置了六个写作评分档次。分别为:A级(27-30分)、B级(23-26分)、C级(19-22分)、D级(15-18分)、E级(10-14分)、F级(0-9分)。主要考察:写作任务要求的完成情况;文章内容涵盖任务要点多寡和遗漏的情况;语言运用自然,控制得当的情况;语言使用错误的情况;句法结构是否多样性和词汇量是否丰富;文章结构是否清楚,有条理,有衔接。语域和格式的使用是否恰当;给读者的感受等。3.“商务主题展示”部分。本部分按照下列五个评分项目进行评分。分别为:(1)演示辅助材料制作和工具使用,5分。主要考察小组演示辅助材料(背景信息、图片、ppt幻灯片、简短视频等)制作是否精美,与主题关系是否紧密;现代化演示方法和工具使用是否恰当。(2)现场展示,20分。主要考察是否语言流畅,表达清晰,发音准确;是否主题突出,结构合理,内容丰富;是否话语关联性强,有内在逻辑性,符合言语交际规则;非言语行为是否自然恰当,符合商务礼仪规范。(3)团队合作,5分。主要考察能否协调合作,彼此互补,角色间互动性强。(4)现场问答,5分。主要看回答是否准确,条理是否清晰。(5)个人贡献,5分。由评委根据表现协商评分。

(四)测量效果

在毕业设计结束后,本课题组进行了访谈和实地问卷调查,向所有参加毕业设计和论文撰写的学生发放了114份学生问卷,向指导老师发放了20份问卷;回收有效学生问卷110份,实验班有效问卷55份,对照班55份,教师问卷20份。结果如下:(1)设置4个分值量化项,满分均为5分,分别计算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平均分。单项“是否满意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实验班4.5分,对照班4分;单项“是否满意自己在毕业设计(论文)中的表现”中,实验班4.8分,对照班3.6分;单项“毕业设计中应用到了自己掌握的基础英语应用能力”中,实验班5分,对照班1分;单项“毕业设计中应用到了自己掌握的专业核心课程实践能力”中,实验班4.8分,对照班2分。(2)设置2个分析评价质化项,分别记录实验班和对照班的结果,并抽取出现频率最高的用语。在“毕业设计(论文)优点分析评论”中,实验班的评价是“锻炼能力、不浪费时间、有目的性、贴近实际工作需求、综合性强”,对照班的评价是“容易找到材料、不用花费太多时间、可以下载或参考写好的。”在“毕业设计(论文)缺点分析评价”中,实验班的评价是“二次反馈信息有限、有压力”,对照班的评价是“耗费时间弄格式、都是抄的、跟专业课程关系不大”。

(五)反思过程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毕业设计的难度超出了团队的预估。学生对于成绩量化的毕业设计环节比较紧张,特别是在翻译和写作部分。专业课成绩好的同学能够以正常的速度完成任务,而专业课或基础课成绩较弱的同学完成得较为拖沓,实际成绩也较差。在商务主题展示环节,指导老师和学生团队耗费了较多的时间,与指导论文所花费的时间差不多。指导老师主要帮助学生认识主题及其包含的任务,对演示的重难点进行分析。对于学生的对话内容进行修改,角色分配进行调整,对学生的语音语调进行纠正,适当提示学生应考虑到的商务思维、商务礼仪和商务流程,强化学生对于综合性商务过程的敏感性,提高学生融合专业技能开展商务活动的能力。因为此环节要求时间是15分钟左右,且全程录像,只能一次成功,因此学生团队花了不少时间进行模拟展示。由于商务主题是由商务英语教学团队共同完成的,不同老师在出题时的难度控制有差异,不同指导老师对他人出题的思考也有差异,因此导致部分老师在学生抽题后要求换题,或调整主题内容,或调整主题要求等。这也是下一步改革中应提前解决的问题。

三、改革成效

(一)增强了毕业设计的实践

本次毕业设计改革的初衷即是提高毕业设计的实践。通过此次改革,学生掌握了对商务活动定主题下问题的分析能力,能结合自身在专业核心课程和各门实践课程中所学习的技能,解决这些主要问题,掌握并锻炼了更多商务翻译和商务写作的应用能力,进一步熟悉了国际商务交际的策划过程,国际商务谈判和商务展示的要点等。摈弃了以往以理论为支撑的论文撰写过程。这样的改革符合高职教育改革的方向和预期。[3]

(二)促进学生重视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由于毕业设计在整个课程设置体系中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是毕业前对学生专业综合能力的集中考查,在导向性上,改革后的毕业设计工作会促使学生重视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学生不可能临时“应付”毕业设计工作,必须在专业课学习过程中付出更多努力,才有可能最终通过毕业设计的考核。因此,毕业设计改革理顺了专业课程的有效衔接和能力的有机提升和综合应用。

(三)提高了师生对毕业设计的满意度

推动毕业设计改革顺利开展离不开师生的配合。改革后发现,尽管指导教师花费了与指导论文相同的甚至更多的精力,但是满意度有很大提升。原因在于,师生均发现参与了一项有意义的活动,其满足感和成就感远比论文撰写高得多。改革后的毕业设计不仅有目的性地让学生全力投入一项与工作能力相对应的设计活动,提高了他们认识自我、提升自我的能力,还提高了他们团队合作的能力,更是对教师指导能力,特别是专业应用能力的考验,促进了师生共同提高。

商务英论文范文第3篇

>> 校企合作式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毕业设计探索与实践 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毕业设计目标控制与过程控制研究 关于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建设的实践性构想 辩证分析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实践性 刍议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的实践性教学 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性教学及师资队伍建设探微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毕业实践环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浅谈商务英语专业实践课程设计与实践 商务英语专业市场营销实践课程设计及实践 以顶岗实习为依托构建高职商务英语学生毕业设计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初探 改革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建设与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口译教学改革和实践 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实践课教学改革初探 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需求分析理论下的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改革实践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历史 > 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性毕业设计改革尝试 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性毕业设计改革尝试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叶兴 刘知国")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性毕业设计应符合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方向和要求。当前商务英语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存有诸多弊端,与专业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脱节。针对上述问题,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根据岗位群能力要求对2014届商务英语专业毕业设计进行了改革,采用“汉英互译”、“国际商务函电”和“商务主题展示”三个环节考察商务英语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通过改革,毕业设计的应用性得到提高,同时促进了学生对核心专业能力的重视,提高了师生对毕业设计工作的满意度。 关键词:商务英语;毕业设计;改革

一、 现状及分析

自开设商务英语专业以来,毕业设计(论文)始终围绕着几十个论题开展,但是学生在写作论文的过程中出现很问题。

?

叶兴等: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性毕业设计改革尝试

行文进行二次修改,而实际意义并不大。[1]通过调研和前期的专业研讨会,我们搜集了高职商务英语典型岗位群工作任务和能力要求,并以此作为毕业设计方案中主要考察项目和参考评分标准。

1.“汉英互译”。以本地中小企业的企业介绍和产品介绍的中文版本为素材组建“汉翻英资源库”, 以跨国公司、合资企业或外资企业的对外公开的英文材料为素材组建“英翻汉资源库”,两个资源库中的材料内容各不相同,难度基本一致。每个毕业生从资源库“中文介绍”中随机抽取一篇企业和/或产品的中文介绍,从资源库“英文材料”中随机抽取一篇涉及公司运行和/或企业管理的英文材料,在60分钟的时间内,利用词典等工具书完成翻译,由指导教师对翻译结果打分。

2.“国际商务函电”。以国际商务交流或国际贸易为背景,建立主题、类型或内容要求有差异,但难度基本一致的“写作任务资源库”。每个毕业生从“函电写作资源库”中随机抽取一个任务,根据要求在20分钟内撰写一封信函,指导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信函写一封有针对性的符合商务习惯的回信,学生再次就教师的回信在10分钟内进行回复,指导教师对学生的两次信函写作打分。

3.“商务主题展示”。根据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相关的课程设置和课程群的特点,参照毕业生就业岗位能力要求,建立“商务主题展示资源库”,资源库中包含了不少于学生小组数的主题任务。以商务接待、商务沟通、商务谈判、商务演示为主要类型,通过背景图片、ppt幻灯片、相关简短视频等辅助信息载体,以小组口头互动展示的方式完成每个小组在“商务主题展示资源库”中抽取的任务。展示完毕后,小组成员各自介绍在小组任务完成中所起到的作用,指导老师现场随机提出问题并要求小组成员回答。现场提问结束后,由指导教师共同给小组打分,并根据每个成员的展示表现、现场问答表现及其在小组中的贡献,在小组得分的基础上计算出每个毕业生的得分。指导老师会在准备阶段针对小组成员的表现进行监督、指导和提出改进建议。商务主题展示环节全程录像以作为教学资料和研究资料。

(三)毕业设计得分依据和细则

毕业设计总分为100分。其中“汉英互译”和“国际商务函电”各占30%, “商务主题展示”占40%。

1.“汉英互译”部分。这部分按照下列四个翻译评价项目的表现给予评分。分别为:

(1)原文理解,3分。主要考察对原文的文化与商务背景、交际目的分析是否正确,语义信息理解是否准确。(2)译文表达,20分。主要看译文表达是否连贯,双语转换是否顺畅,体裁与语体运用是否恰当,拼写、语法、标点运用是否正确,是否达到译文目的。(3)商务专业性,5分。主要考察商务专业知识是否充分,术语表达是否准确一致。(4)技术性与职业素质,2分。主要考察学生是否有较强的学习与研究能力,有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能掌握现代翻译工具与资源。

2.“国际商务函电”部分。这部分参考BEC高级写作评分标准[2],设置了六个写作评分档次。分别为:A级(27-30分)、B级(23-26分)、C级(19-22分)、D级(15-18分)、E级(10-14分)、F级(0-9分)。主要考察:写作任务要求的完成情况;文章内容涵盖任务要点多寡和遗漏的情况;语言运用自然,控制得当的情况;语言使用错误的情况;句法结构是否多样性和词汇量是否丰富;文章结构是否清楚,有条理,有衔接。语域和格式的使用是否恰当;给读者的感受等。

3.“商务主题展示”部分。本部分按照下列五个评分项目进行评分。分别为:

(1)演示辅助材料制作和工具使用,5分。主要考察小组演示辅助材料(背景信息、图片、ppt幻灯片、简短视频等)制作是否精美,与主题关系是否紧密;现代化演示方法和工具使用是否恰当。(2)现场展示,20分。主要考察是否语言流畅,表达清晰,发音准确;是否主题突出,结构合理,内容丰富;是否话语关联性强,有内在逻辑性,符合言语交际规则;非言语行为是否自然恰当,符合商务礼仪规范。(3)团队合作,5分。主要考察能否协调合作,彼此互补,角色间互动性强。(4)现场问答,5分。主要看回答是否准确,条理是否清晰。(5)个人贡献,5分。由评委根据表现协商评分。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毕业设计的难度超出了团队的预估。学生对于成绩量化的毕业设计环节比较紧张,特别是在翻译和写作部分。专业课成绩好的同学能够以正常的速度完成任务,而专业课或基础课成绩较弱的同学完成得较为拖沓,实际成绩也较差。 在商务主题展示环节,指导老师和学生团队耗费了较多的时间,与指导论文所花费的时间差不多。指导老师主要帮助学生认识主题及其包含的任务,对演示的重难点进行分析。对于学生的对话内容进行修改,角色分配进行调整,对学生的语音语调进行纠正,适当提示学生应考虑到的商务思维、商务礼仪和商务流程,强化学生对于综合性商务过程的敏感性,提高学生融合专业技能开展商务活动的能力。因为此环节要求时间是分钟左右,且全程录像,只能一次成功,因此学生团队花了不少时间进行模拟展示。?

(一)增强了毕业设计的实践

(二)促进学生重视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商务英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商务英语 培养方案 差异性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商务英语概况

商务英语是以英语为载体商务知识为核心的一种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即 ESP)。本文拟对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和广大外语外贸大学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差异性进行比较,希望通过比较能对商务英语专业设置合理的培养方案提供一些参考

2 差异性比较

2.1 培养目标差异性比较

(1) 培养目标。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知识和技能,掌握较宽广的人文与社会科学以及国际商务基础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跨文化交流能力,适应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国际商务活动需要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娴熟的英语交际能力、良好的文化素养、系统的商务知识、宽阔的国际视野、善于跨文化交际,适应经济全球化竞争,能胜任国际商务管理、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等部门工作的国际商务专业人才。

(2) 具体要求。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①掌握扎实的英语知识与技能。②掌握国际商务基本理论,熟悉国际贸易相关专业知识和政策法规。③必须选修一门第二外语且达到学校要求的学习标准。④掌握比较宽广的中西方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知识。⑤熟练掌握必要的计算机应用技能。⑥掌握获取专业学术信息的科学方法,具备独立从事英语研究的基本能力。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①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熟练的听、说、读、写、译能力,通过英语专业八级考试。②熟悉英语国家文化,具备较强的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③系统掌握国际商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④具有第二外国语的初步应用能力。⑤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科学研究能力,用英语撰写与国际商务相关的毕业论文。

可以看出,两所学校在培养目标和具体要求上都大同小异,都强调了对学生语言技能,商务知识,跨文化交际能力和二外水平的培养。

2.2 课程设置比较

英语语言类课程: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56%,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63%。

英语文化类课程: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17%,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8%。

商务类课程: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7%,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9%。

(1) 英语语言类课程。

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综合英语、 英语听说、 英语语音、 阅读指导、 英语写作、 第二外语、语言学导论(英)、 传意学导(英)、 英语文体学、英语公众演讲、 交替口译(一)(英)、英语论文写作、高级商务英语听说、商务英语写作。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综合英语、商务英语、英语写作、商务英语 写作、高级英语阅读与写作、高级英语阅读与写作、英语听力、英语口语、商务英语听说、英汉口译、英汉笔译。

(2) 英语文化类课程。

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美文学导论(英)、欧洲文化(英)、 美国文化(英)、欧美戏剧鉴赏(英)、散文(下转第165页)(上接第147页)分析、跨文化交际导论(英)、个人商务交际技能(英) 、 跨文化商务交流(英)。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英美文学和跨文化商务交际。

(3)商务类课程(略)。

可以看出,两所学校在英语语言类和文化类课程比例上差异性较大,笔者认为这种差异受地域性特征影响。北京作为政治文化中心,相应加重了英语文化课程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坐落于国际贸易中心广东省,在商务英语专业下细分为四个方向,以服务于国际贸易不同需求。

2.3 师资结构比较

2008年,对外经贸英语学院成功申报了商务英语部级教学团队,教学主要围绕语言技能、商务知识、跨文化交流、人文素养四大模块展开。

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商务英语学院设有五个研究中心,分别为商务翻译研究中心,法律语言学研究中心,商务英语研究中心,国际商务研究中心以及跨文化商务研究中心,约有1/3的既掌握语言又掌握商科知识的复合型教师。

3 加强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建设的一些思考

面对这种新的复合型人才需求形式,高校商务英语专业要找到合适的专业定位,逐步改善目前的专业建设情况。

3.1 培养模式市场化

商务英语专业培养模式应以市场为导向,结合地方经济文化的特性。通过本文对对外经贸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比较也可以看出两所高校在培养模式上地域性差异特征。

3.2 人才国际化

从对外经贸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培养目标可以看出,商务英语专业作为服务于全球化和国际化的应用型学科,更应以培养国际化人才为目标,加强学生外语水平,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专业知识等硬件方面的培养,也应注重学生国际视野,人文素养,人际交往等方面的教育。

3.3 课程系统化

专业课程体系是教学计划的主要内容,也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上要合理处理语言类课程和商务类课程关系,学生知识结构和能力培养的关系。笔者认为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应包括语技能,商务知识,跨文化交流,人文素养,计算机及实习课程等方面内容。

3.4 教学案例化

作为哈佛商学院MBA教学的代名词,案例教学化在我国也得到不断应用和推广。案例教学法对加强商务英语教学的实用性和实践性,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3.5 教师复合化

在高校发展中,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培养英语和商务专业知识“双精通”型教师。针对对这种状况,必须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师培训和实践锻炼方案,为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和业务素质的提高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4 结束语

商务英论文范文第5篇

一、学术论文翻译的研究现状

在学术论文的英译过程中,译者不仅要对该领域的专业知识和背景有所了解, 还要运用英文进行准确的表达,进而将论文作者在该学科的学术观点表达到位。由于学术论文的英译水平不但影响到论文的投稿成功率,而且对科研成果在国际上的交流和推广将有重大影响。因此,如何将中文的论文翻译成为合乎规范的英文论文,是当今译员的一个难题。然而针对我国学术论文翻译的现状研究,主要有刘芳的《学术论文汉译英的方法论探讨》,在其论文中主要阐述了汉译英学术论文的主体,除了语言专业和学科专业之外还应该深入研究翻译课题的语言文化特征的异同,作者同时也提出学术论文汉译英的三个基本环节是准确理解、等值转换和相互转换。李燕华在《谈专业论文的汉译英的基本方法》文章中提出利用网络资源来查找专业术语的翻译,翻译过程中应注意时态的选择,以及被动语态的运用,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正确使用英文句子结构进行表达。这些文章基本上阐明了学术论文汉英的方法以及注意事项,这将为以后学术论文的汉译英的翻译工作提供有利的借鉴。

二、学术论文翻译中的语言特征

由于学术论文的研究内容具有创新性,而且其译文的语义表达要具备准确、客观、严谨、清楚等特征。由于科研论文使用的句型比较严谨和客观,因此在文本的翻译中, 会用到大量的被动语态。因为被动语态能够反映事物的客观性,在句子结构上避免了很多重复, 从而使文章更加的具备逻性。在宏观上,学术论文的主要功能是报道自然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创新的成果。在微观上,学术论文具有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同时非文学翻译也具备以下三点特征:第一意思准确,准确无误地将原文反映的客观事实再现出来;第二方法得当,根据文本内容和信息,确定所要使用的翻译种类和翻译策略;第三语言朴实,在汉英翻译时,翻译要传达基本意思,不宜使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译文应该尽量精简易懂。因此,对学术论文翻译我们可以从功能主义的角度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三、学术论文翻译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由于学术类科研成果的文本类型属于非文学类、应用型的翻译,因此,这就要求译文必须准确规范,更加突出对原文背景以及专业知识的理解。同时学术论文具有学术性、科学性、创造性和理论性等特点,因此我们可以得知,学术论文翻译中会遇到更多的长难句的句式,只有对相关专业知识做出较为深入的研究并综合运用多种翻译策略,才能更好地完成一篇学术论文的翻译工作。因此,针对学术论文的翻译实践活动,译者应该精准的了解其信息传递的目的,从而明确其整体的翻译策略以及具体的翻译技巧的运用。

同时学术论文具备应用性强的特征,因此采用交际翻译的策略是有必要的,并且应该在翻译实践当中应当运用增译、省译、意译及转换的翻译手法。按照翻译的分类,社会科学论文的翻译在狭义上属于论述文体的翻译,广义上应属于应用翻译(李建军, 2004:5)。因此在基于功能翻译理论指导下,我们可以对学术论文汉译英翻译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针对学术论文翻译的目的、过程、原则、策略等角度进行相关研究,对于词的处理,我们可以运用增译、补译、省译、转换法等常用翻译方法。对于文体风格的整体把握,还可以用到直译,意译等翻译策略;针对复杂的长难句,我们可以采用长句拆分、顺序法、逆序法以及综合法等翻译中常见的翻译方法和手段,并结合翻译过程中的细节具体分析如何运用相关的翻译理论和技巧。

四、总结

尽管当今我国的综合国力在不断提升,在对外合作与交流方面取得了重大的成果,但是在学术交流方面,我国的特定学科的输出量是远不及输入量,由于我国很多杰出的科研成果缺乏有效地翻译媒介,造成国外学术界对我国的学术成果不能及时的了解,进而降低了我国学术科研成果的国际影响力。因此,笔者希望通过对学术论文这种应用文本的语言进行分析,能够对该类翻译项目的翻译策略以及应当注意的翻译事项做出归纳;从而为今后从事类似翻译实践活动的译者进行类似的翻译活动时提供一定的借鉴,进而为我国学术论文翻译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孙桂霞.学术期刊论文的英译策略研究[J].林区教学,2014,09:54-55.

[2]王伟.《天然气销售协议》翻译报告[D].陕西师范大学,2013.

商务英论文范文第6篇

2008年全国商务财会论文获奖名单

一等奖 (6名)

安宜宽 (河北省冶金矿山管理办公室)

耿明英 (武汉科技学院)

王 芬 (宁波市外经贸局财务处)

崔立中 (中国水利电力对外公司)

李 睿 (中国对外贸易中心(集团))

李 婧 (浙江省粮油食品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

二等奖 (10名)

陆 红 (浙江省粮油食品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

张晓蓓 (山西省商务厅商务研究中心)

张晓东 (扬州中宇进出口有限公司)

张双林 (四川怡和企业(集团)有限公司)

陈艳 (山东省对外贸易集团有限公司)

石天唯 (吉林省国际商务学校)

姜 莹 (北方集团天津文教体育用品进出口公司)

陈嘉雯 (广州轻出集团有限公司)

余孝文 (河南省外贸学校)

叶 欣 (云南冶金集团进出口公司)

三等奖 (14名)

黄东晶 周滨 胡爱荣 (黑龙江科技学院)

阮宏丹 (福建茶叶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

闵 华 (江西省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计财处)

宋海宾 胡爱荣 武晶茹 (黑龙江科技学院)

郑 诤 (中国海外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张翠芬 (中交集团公路一局海外分公司)

小 晓 (广东省对外经贸会计学会)

饶 明 (四川川投国际贸易公司)

刘庆权 (湖南省通用工业品进出口有限公司)

钟哲天 (上海外经(集团)有限公司)

郎慧绘 (西安西电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周 领 (中国五矿集团公司)

胡爱荣 黄东晶 刘胜 (黑龙江科技学院)

吴 琛 (武汉科技学院)

2008年全国商务财会论文评选工作组织奖名单(排名不分先后)

江苏省对外经贸会计学会

上海市对外经贸会计学会

山东省对外经贸会计学会

宁波市对外经贸会计学会

广东省对外经贸会计学会

广州市对外经贸会计学会

天津市对外经贸会计学会

湖北省商务厅规财处、湖北省对外经贸会计学会

山西省经贸厅财务处、山西省对外经贸会计学会

辽宁省经贸厅财务处、辽宁省对外经贸会计学会

四川省对外经贸会计学会

外经财会专业委员会

2008年课题研究优秀奖名单

商务英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商务英语翻译;理论渗透;职业胜任力

引言

针对翻译理论是否是高校翻译课程必要内容的相关讨论,学者们一直存在明显的意见分歧:一部分学者认为翻译理论研究是学科专家的科研工作,对于尚在课堂中学习的学生不必过多讲授;另一部分认为理论是指导实践工作的有力工具,只有掌握了翻译理论,才能更好的进行翻译实际工作。翻译理论如何有效渗透在翻译课堂教学中,让理论更好的指导实践工作,将影响日后学生在商务翻译活动中的职业胜任力,也反过来证明了翻译课堂上教授翻译理论的必要性。有效渗入的翻译理论,能被学生顺利理解,能很好的指导翻译工作。而无效强加的翻译理论,学生会觉得艰涩难懂,也无法开展翻译工作。本论文拟在证明,在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中采取科学的理论渗入方式,开展有效的教学改革和优化创新,是非常必要的。

1.研究背景

中国入世以来,国际经贸不断发展。伴随着我国“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顺利实施,高校外语人才培养方案对增加经贸、金融等方面知识的要求非常迫切,商务英语专业应运而生。从改革开放初期到20世纪90年代,我国外语教学重视基本语言知识的传授,全国高校大多采用统一的教学大纲,教材,采用单一的培养模式。21世纪初开始,应对用人市场的新要求和新挑战,外语人才被要求具备复合应用能力。也就是说,英语专业的学生,不仅需要扎实的外语基本功,还应掌握经济贸易、电子商务、金融财会、媒体广告、酒店餐饮、全球化品牌等丰富的国际商务知识,以满足就业及市场需要。由此,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近来成为英语专业学生主修课程,各应用型本科院校更是新增商务英语专业,旨在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应用型涉外商务人才。然而,受中国传统文化、教学内容与就业市场矛盾、商务翻译实践能力培养欠缺、商务背景知识缺乏等方面影响,商务英语毕业生很难适应就业市场,职业胜任力不强。因此需要通过适宜的教改探索和优化研究,来提升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翻译实战能力。

2.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2.1商务英语翻译课堂教学现状

随着社会对商务英语翻译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与商务英语相关的翻译教学与研究也日益得到学界的重视,相关研究报告和新编课程教材也不断涌现。根据权威统计可得,仅本世纪初在国内出版的商务英语翻译方面教材就高达几十余本。从论文方面看,本世纪初期在国内翻译类期刊《中国翻译》、《上海翻译》及《中国科技翻译》的达到了百余篇。这些论文作者多以北上广的高校外语教师为主,范围集中在商务活动较为活跃的大城市及江浙东南沿海地区。以研究内容方面看,以上三种期刊中,论文以金融,经贸,财会英语及商标广告英语为主。从理论依托方面看,论文中理论接入的角度与深度有着明显差异。论文多数运用语用学及语言学相关理论。对翻译理论中较新的譬如翻译目的论,译者主体性及生态翻译学理论等涉及的不多。如果在商务英语翻译课程中,翻译理论仅以补充的形式简单带入,教师不能将理论与教学渗透,则翻译理论学习将收效甚微,无法高效指导翻译实践。正如翻译学家穆雷所言:“在对待方法论的态度上,虽然大家都认识到方法论对任何一个学科和专业都非常重要,但在从翻译教学的现状来看,能真正关注并有效建立相关方法论的翻译学者还是少之又少。”

2.2现有商英教材中理论渗入概况

穆雷总结与翻译课程教师的交流和研究后发现,“教师们的意见相对统一,到达本科高年级阶段,此时翻译教学应该以实践为主。对于高年级阶段的学生来说,了解了翻译的定义与分类、翻译标准与翻译方法,并通过相互联系和比较掌握基本翻译技巧,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应字数的汉英互译,就达到了教学大纲的标准要求。”而现实中,关于翻译理论在翻译教学中的渗透已在高校翻译教学中逐步开展。相当一部分英语教师已开始应用部分翻译理论来指导学生翻译学习。尽管一些高校翻译教材的编纂者已认识到翻译理论指导教学的重要性,并不断探索创新的教学模式使得理论和实践能更好结合,但目前的商务英语专业翻译课程教材更多专注于语用学和语言学层面的翻译,而较少有灵活程度较高、实践性较强的翻译理论指导,因此应该对商务英语翻译进行课程优化创新研究。

3.商务英语翻译课程创新及优化方案

3.1三维翻译教学

清华大学教授胡庚申提出“翻译的实质是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三维即翻译生态环境中的语言维、文化维及交际维。从事商英翻译教学的教师应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三维”翻译意识,明确渗入翻译理论的教学方案。教师需要优化教学模式,从单纯的语言能力培养转变为翻译理论和翻译能力并重。要认识到翻译教学不仅是让学生掌握相应的文化和语法(语言维),更多的是要熟悉翻译理论,掌握翻译技巧,了解文化差异(文化维),熟练交际运用(交际维),从而实现理论知识、翻译技巧及翻译背景的三维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培养重心由过去培养基础扎实的专业型人才,转向培养知识广、能力强、素质高、反应快的复合型翻译人才。

3.2提高翻译意识

在现有翻译专业单一课堂教学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引入先进的多媒体工具模拟翻译现场,增加现场教学内容,即在商务英语翻译课堂模拟商务翻译现场,进行相关翻译难点讲解,让学生深切体会翻译现场实际,结合翻译理论指导工具,更好的进行针对性的现场英文表达。通过让学生角色扮演各角色进行翻译实战,加强翻译课堂实训,增加听说练习,模拟商务交流及其他相应的翻译活动,可使学生熟悉原本陌生的商务交流细节,提高学生商务翻译意识和能力。

3.3拓展讲义课件

教师应适时增加理论渗透,编写针对性更强的课堂讲义。即商务英语课堂讲义要更好的针对学生翻译双重能力加强锻炼:一是锻炼学生翻译实践能力;二是锻炼学生掌握翻译理论并灵活使用翻译理论的能力。因此,应在现有翻译教材的基础上,在课堂讲义中增加与实战商务翻译相关性更强的实践内容。并针对不同商务情景,设计商务角色扮演,逐步渗透商务背景知识,增加适应多媒体教学的课件,并拓展相应的情景教学翻译讲义。通过以上的实践课程,完善商英课程讲义,增加学生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双重能力,从而实现翻译技能和语言综合素质共同提升的目的。

3.4创新课堂内容

教师可采取多手段、多场景、多角色的多维度教学方式进行翻译课堂创新。理论的渗透不仅可以从课堂上获得,还可以通过翻译实践活动加深对翻译的认识。课堂内容应该增加更多的商务翻译实例,强调商务场景翻译实践,拓宽基于商务背景下的延展性知识。从而更好的培养实践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复合人才,融理论传输、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为一体。积极渗透以译者主体,文化交际,关联功能为主导的翻译理论,探索潜移默化的理论渗透方式。3.5优化教学方法改变传统填鸭式或单一教学方法,采取更加具有参与性合作性的教学方法,根据翻译文本需要,渗透不同的翻译理论技巧,逐步激发学生兴趣及翻译潜能。教师可采取讨论型教学模式,如鼓励学生进行商务角色扮演演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商务情景讨论,以及必要的商务实战活动等。

3.6电子资源使用

教师应鼓励学生充分利用校内外图书馆资源,电子阅览室,语音室模拟平台及大学生自主学习中心,积极帮助学生查阅最新理论文献及电子期刊书籍,了解商务英语翻译方向最新研究内容及方向,不断提升学生翻译知识和技巧。3.7深化校企合作一方面,积极谋求与校外企业合作,为学生创造校外实习机会,切实做到理论与实践对接,从实战的角度实现翻译知识和技能服务加以配套。另一方面,成功的教育离不开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因此,培养商务型翻译人才,对师资队伍也提出新的要求与挑战。现职教师可利用假期进入相关企事业单位进行短期在职培训,学校也可邀请相关商务英语优秀翻译人才来校进行课堂交流及示范教学等校企合作活动,提升师资队伍自身的商务知识能力,并增加商务英语翻译锻炼。自发组建翻译团队,利用学生课余时间,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翻译比赛及相关实践活动。3.8多元考核标准摒弃以笔译考试为主的考核模式,从多角度进行学生课程考核,即建立包括针对性笔译考核、情景口译考核和模拟现场实践考核三个角度的三维立体考核模式,从而更加全面的考察学生商务翻译能力,督促学生加强商务翻译练习,从而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翻译实践能力水平。弱化单纯而死板的理论考核,强化理论结合实践能力,综合设计平时分及期末总评。

4.结语

在教育部[2014]4号文件中可以看到:“实践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特殊作用,完善教学质量标准,探索通识教育新模式,建立开放式、立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外语类教学应根据自身实际科学定位,充分利用学校内部资源和外部企业资源,强化教学成果,拓宽知识层面,增强就业技能和职业胜任力。时代的快速变迁以及翻译对象的多样化决定了商务翻译的高难度及灵活性,学生仅仅通过较为浅显的翻译基本理论、有限的课本知识及少量的课堂练习,很难掌握处理复杂问题和呼应复杂场景的能力,在翻译实践中会出现顾此失彼、词不达意、意犹未尽的缺陷。因此,对商务英语翻译教学进行优化改革,在课堂上加强翻译理论渗透、遵循翻译理论的发展规律,以理论指导实践,健全翻译意识,增强实践能力,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职业胜任力高的商务翻译人才。

商务英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商务汉语教学;CNKI;文献分析;研究状况

20世纪80年代,对外汉语教学界受到国外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启发,试图开设不同模式的专门用途语言教学。1982年北京语言学院(现北京语言大学)和北京外贸学院(现北京对外经贸大学)联合编写《外贸洽谈500句》标志商务汉语教学正式出现(张黎,2006:55-60)。在中国知网上查询到第一篇有关商务汉语教学的文章是1999年李忆民所写的《国际商务汉语的总体构想和编制原则》。至今,我国对商务汉语教学的研究历程已有二十年载,有了一定的研究成果。2010年在商务汉语教学研究中是一个关键的时间节点,中国自贸区建设带动全球商务汉语教学迅猛发展。因此本文从总体趋势、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三方面对2010———2020年商务汉语教学类期刊论文进行考察,力图实现两个目标:第一,总结近十年来我国商务汉语教学研究已取得的成果,发现其研究特点和不足。第二,为未来商务汉语教学研究方向提供一些思路。

一.我国商务汉语教学研究总体趋势

本文基于CNKI的文献统计分析,在中国知网中文期刊数据库中进行检索,检索步骤如下:选择中国知网中的高级检索功能,检索条件篇名为商务汉语、经贸汉语,发表时间范围是2010—2020的文章,检索出来符合要求的期刊论文一共有119篇,经过人工筛选,去掉书评、会议通知、报告、无效文献,共得到有效期刊论文共113篇图1显示,2010—2020年商务汉语教学期刊数量呈波动上涨趋势。具体来看,2010、2011年商务汉语教学发展势头正猛。2010年北京语言大学成立了商务汉语教学研究所。受国家汉办批准,我国在上海财经大学和北京对外经贸大学先后成立商务汉语教学与资源开发基地。这些举措带动了商务汉语教学研究的快速发展。2013年“一带一路”政策的提出,吸引了更多的学者开始研究商务汉语教学。从图2得知,10年期间商务汉语教学领域发表核心期刊论文篇数为26篇,占总数的23.01%。核心期刊论文发文量逐年减少表明专家学者对商务汉语教学研究重视程度下降,商务汉语教学在选题、学术研究方面需要创新。从期刊论文的质量和数量上划分,2010—2020年商务汉语教学研究可分为三个阶段:(1)爆发期(2010—2014年)。这一阶段,商务汉语教学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多,一共发表18篇核心论文。学者们意识到亟需对传统的商务汉语教学方式进行变革,开始着力探索案例教学法、任务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在商务汉语教学中的应用,并取得不错的研究进展,如张黎(2011)通过学生反馈情况印证交际教学法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与此同时,鹿士义(2011)开展了商务汉语考试阅读能力和欧盟《框架》匹配的研究,该研究成功验证了商务汉语测试的可行性。(2)平稳期(2015—2018年)。这一阶段,虽然数量不少,但这一时期核心数量仅有5篇,研究质量下降。究其原因,没有在前人的教学研究基础上有新的突破,从文章内容来看大多属于泛泛而谈。说明商务汉语教学需要开阔新视野,寻找新的切入点。(3)发展期(2019—2020年)。2019年商务汉语教学数量创造新的高峰。随着“互联网+教育”的深入,学者们开始积极探索商务汉语网络教学。如冯传强、张琪(2020)尝试在商务汉语教学中运用线上、线下的混合教学模式。学者们对商务汉语网络教学的研究推动商务汉语教学研究迈入新的发展时期。

二.商务汉语教学研究方法

本文依据文秋芳(2004:89-93)的研究分类方法,将商务汉语论文分为实证性研究和非实证研究两类,实证研究主要为数据调查、统计等,非实证研究主要包括综述、理论探讨、操作等。根据以上分类标准,关于商务汉语教学的综述、教学理论应用、反思性的非实证研究总数为104篇,所占比例为92.04%,实证研究仅有9篇,仅占7.96%。实证研究和非实证研究比例差距过大,说明商务汉语教学研究仍停留在理论探讨阶段。其中实证研究以定量和定性混合研究为主,如刘超英(2010)对学生BCT机考和纸考成绩进行样本抽样,对其结果分析,为BCT机考提供建议。周红(2016)、张黎(2010)对学生测试成绩评估,评判教学策略在课堂中使用是否有效。但其成绩结果仅用百分比表示,未采用SPSS、AMOS等常用的统计分析软件,其数据的科学性有待检测。因此未来的研究需要加大实证研究力度,将访谈、观察笔记等定性研究方法和实验、统计等定量研究相结合,提高商务汉语教学研究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三.商务汉语教学研究内容分析

崔希亮(2010:73-81)指出“三教”问题关系到汉语国际教育能否稳定、健康持续发展。由此可见,“三教”问题在汉语国际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篇将重点对商务汉语教学的“三教”问题研究入手,对其中研究的内容、观点进行梳理,找出研究不足,为未来商务汉语教学研究发展方向给予一点建议。1.商务汉语教法研究商务汉语教法研究分为两个层面,首先是总体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探讨。鉴于商务汉语课程实践性强,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重说教、轻实践,无法满足商务汉语特殊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张黎(2011)率先提出以话语分析和交际策略训练为重点的交际教学法在商务课堂中的应用。商务汉语教学在真实环境中进行模拟操练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掌握语言知识,同时获得商务沟通技能,随后任务教学法(胡小爱,2011)、案例教学法(苗欣,2011)、内容教学法(李融月,2015)、视听教学法(邹稳,2015)开始被提出并应用在商务汉语课堂。但这类教学法的有效性和适用性缺乏实证研究,需要进一步通过对学生的测试、自我评价、教学反馈中得到检验。随着互联网的普及,2015年商务汉语教学界开始积极地尝试多媒体和网络教学模式。沈庶英(2015)指出线上教学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解决实时学习纠偏、控制学生在线学习有效学习时间、制定合理的线上学习与线下实践的科学评价指标体系是未解决的难题。因此,随后的几年时间,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被相继提出(张相华,2019;沈庶英,2019)。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凸显网络教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冯传强、张琪(2020)提出基于慕课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商务汉语教学中的应用,进一步推动商务汉语信息化教学的研究。第二是商务汉语不同课型的课堂教学研究。商务汉语教学的内容主要分为听、说、读、写、文化五项。从商务交际需要来看,学生对口语学习需求最大(张黎,2010:91-94)。掌握一定量的商务词汇是进行商务交际的前提,商务汉语词汇教学尤为重要(刘艳,2011)。因此这个阶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词汇教学和口语教学。刘艳(2011)对词汇教学中引入任务教学法的可行性进行考察,杨东升(2010)从语义、语用两个角度为教师展开词汇教学提供意见。张黎(2010)从话语分析角度分析商务汉语口语的特点,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口语教学。从此阶段研究内容发现,学者们尝试从不同角度和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词汇习得和口语表达能力。大多数研究都是从教师“教”的角度出发,立足于学生的“学”来进行研究的文章还不够。在关注词汇、口语教学的同时,学者却忽略了其它课型课堂教学的研究,尤其是听力教学。2.商务汉语教材研究关于商务汉语教材的研究表明:业界学者主要探讨商务汉语教材的编写原则并开始注重不同群体教材需求的研究。王玮(2010)提出了面向东南亚学生商务汉语教材本土化的构想。针对学习者的不同语言基础,周鹏(2018)提出针对零起点学习者编写教材时应遵循的原则。沈峥(2017)建议初级商务汉语教材要以学习者目标来编写教材,采用系列式教材,将难点分散。从教材出版形式来看,学界的关注点逐渐从传统纸质教材出版转向数字教材出版。面对数字化浪潮,姜国权(2016)也提出未来商务汉语教材数字化出版策略:①建立数据库,积累出版资源;②培养出版人才;③搭建出版平台;④保护知识产权。从以上学者的研究成果来看,虽然商务汉语教材的研究近些年来已得到较快发展,但教材编写与学生需求、教学实践依然存在差距。其次,教材的研究集中在综合教材,对分项技能教材、不同等级教材研究甚少。国别性教材、本土化教材已受到关注,但具体的编写工作依旧难以展开。目前,在网络教学趋势下,我国商务汉语电子教材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虽然有学者已经提出了关于数字教材出版的畅想,但是缺少具体可行性操作研究的文章,未来如何实施仍是一个未知数。3.教师研究国内专家普遍认为商务汉语教师应该是精通商务本体知识和汉语言知识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但具备以上三者能力的教师供不应求(魏玉红,2017)。因此组建高质量教师队伍、教师发展培训成为研究的热点。林美玲,王鹤楠(2019)提出选拔出一批通晓汉语知识和经贸知识的“双师型”人才。也有学者关于教师培训模式进行初步探讨,并且侧重于实现教师自我培养的探究。“微格教学培训模式”被大力提倡应用在商务汉语教师培训中(韩佩玲,2012;周红,2017)。在此基础上,周红(2017)还建议在慕课平台上研发用于商务汉语师资培训的案例库,帮助教师实现自我成长。目前来看,学界对于商务汉语教师的研究相对滞后,未来应继续深入对教师群体的研究。要真正解决商务汉语教师发展的问题,首先应对教师的核心素养制定标准。在此基础上对其内在构成进行深度了解,积极开发商务汉语教师核心素养测评的有效工具,制定适合的专业化培养模式,形成有效的培养体系。

四.关于商务汉语教学研究问题与建议

纵观近十年来商务汉语教学研究,值得肯定的是,我国商务汉语教学研究已经取得一定成果,笔者认为仍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改进:1.加强实证研究从质量上来看,近十年高质量的教学研究成果偏少。从研究方法来看,非实证研究高达90%以上的比例,大部分研究仅是教师的经验总结和主观性意见,缺乏教学实践和反馈的数据,使得研究成果的可借鉴性不高。实证研究所用到的统计方法单一,其科学性有待检验。未来商务汉语教学研究应增加定性、定量以及定性定量混合研究方法,验证教学方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以此来指导商务汉语教学实践。2.丰富教学研究内容从商务汉语教学“三教”的研究内容上来看,对教学法的研究高度集中,对教师、教材研究偏少。今后,商务汉语教学研究应重点关注以下四个方面:1.立足于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展开教学研究,具体的课堂教学研究中要重点关注听力教学。2.继续深入针对不同需求者教材编写的研究,现有教材研究成果要进一步落实到教材编写和出版中。3.“教师”作为学科建设发展的核心要素,在未来要对商务汉语教师的培养规划和教师专业发展进行研究。4.加强网络教学研究,顺应汉语国际教育研究发展新趋势。崔永华(2020)提到“汉语教学的网络化一定会快速发展,把汉语国际教育事业引向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整个国际汉语界网络教学的发展趋势必然给商务汉语教学带来全新的变革。因此,学者们应推动商务汉语慕课、翻转课堂、在线网络教学模式为主的多模态教学模式研究,以此开展多元化教学实践,如商务汉语网络教材开发、网络技术对教师培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黎.商务汉语教学需求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6(03):55-60.

[2]张黎.交际策略教学法研究———以“商务汉语口语交际”课为例[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1(02):9-15.

[3]文秋芳.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4]张黎.商务汉语口语的话语特征[J].汉语学习,2010(03):90-94.

[5]崔希亮.汉语国际教育“三教”问题的核心与基础[J].世界汉语教学,2010,24(01):73-81.

[6]沈庶英.商务汉语在线教学模式探索[J].中国远程教育,2015(06):67-72.

[7]冯传强,张琪.基于慕课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商务汉语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20,34(03):68-73.

[8]姜国权.大数据时代商务汉语教材出版的困境与策略[J].出版发行研究,2016(06):50-52.

[9]韩沛玲.商务汉语师资培养探讨[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9(04):157-160.

[10]崔永华.试说汉语国际教育的新局面、新课题[J].国际汉语教学研究,2020(04):3-8.

商务英论文范文第9篇

本文由求职网小编辑收集整理,这是一篇关于工作总结范文的文章,欢迎浏览借鉴! X年是我工作的第二年,这一年相对于前两年来说,对于教学和教育工作有力进一步的认识,自己的能力和心理素质得到了进一步地提高,在院领导和同事的帮助下,拓宽了自己的专业知识,也承担了一些新的教学任务,总体上较好地完成了这一年的工作任务。 一、教学任务: 1.本年主要继续担任科技英语的教学。第一学期继续承担的是《电子商务》的教学。这是我第二次带这门课,这次除了认真备好课外,继续不断扩展和电子商务相关的课外知识,争取在讲好课文本身的同时,给学生介绍和电子商务有关的基础知识。这次比上次讲解更详细,而且讲解章节覆盖更广,取得较好的效果。第二学期承担的是《计算机科学概论》的教学。这是我第四次带这门课。但是为了精益求精,我把课本详细地进行了整理,充分利用网络的资源,在课件上补充了一些图片,丰富了教学的内容,使得教学内容更直观,增加讲授课人工智能这一部分,并且沿承以前的方式,针对大一新生英语基础比较薄弱的特点,每节课布置作业,坚持批改,及时了解学生听课的情况,对问题比较集中的地方重点讲解,比较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但是教学过程中仍然有许多不足之处。一方面自己的专业知识比较有限,在讲授计算机和电子商务相关知识中不能做到深入和精确,另一方面在教学进度和学生所要求的教学速度上未找到合适的平衡点。这些问题是在新学年中我要努力攻克的,希望能在同事和自己的帮助下使得科技英语的教学更上一个台阶。 2. 担任了信管xx班的英语教学工作。信管xx班是我从大一第二学期接班的,针对这种情况,积极和班主任沟通交流,了解他们以前的成绩,课下也和学生保持交流,了解他们的思想和学习情况,尽快完成我和学生互相的了解与适应。在这种情况下,系统地完成了从比较基础的《新概念英语》到难度加大的《新视野英语》再到四级强化的教学任务。结合上次的经验,针对各个学生鼓励教学,及时总结学生成绩情况。 在公共英语的教学中,深刻地体会到了和以前上科技英语课的不同。公共英语课强调的是英语基础词汇和应用的培养,而且小班教学更需要老师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反馈情况。所以虽然担任的都是英语课的教学,但是要因材施教,学会在不同的课程中转换角色,以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 承担了xx级英语专业汉英翻译和xx级英语专业汉英翻译的教学任务,翻译是英语专业所开设的一门重要的课程。对于这门课之前请教了同事,参考了多本资料,教学中补充了许多课本以外的知识点,通过大量的例子讲解翻译的理论,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由于这是第一次上这门课,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尤其面对英语专业的学生,这意味着需要更加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准,改进教学方法; 总体来说,作为一名英语老师,尤其是科技英语老师,在教学上不能浅尝辄止,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努力提高教学水平。 4.毕业论文指导 圆满完成了XX届毕业生论文指导的工作。这次所带论文涉及经管类经济、电子商务、企业管理等方面,在与学生的交流中也加强了这方面的涉猎,从开题报告到论文的初稿、中期到终期答辩都给予学生认真的指导,最后十个学生都在学校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论文,并有几名同学获得优秀论文的荣誉。学生们普遍存在的问题是针对性不强,都选择了大方向、大角度入手,缺少贴身的、时效性强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案例分析。所以,在论文的深度把握上还有一定的欠缺。学生毕业论文指导工作不仅帮助学生完成一门学业,我觉得,在这个过程当中,也让我们老师也看到了学生们是如何看这个世界,感受着每一位即将步入社会的学子心灵闪现的火花。与其说是老师指导学生,还不如说是我们师生共同上了一回社会大讲堂。

商务英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商务英语 翻译研究

1 前言

随着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的涉外商务活动日益频繁,这在为中国带来无限商机的同时,也促进了在这些商务背景下使用的语言――商务英语的发展。中国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领域不断扩大,对商务英汉互译的需求就会增大,因而对这一领域进行研究,并尽量满足社会需求是必要的。

2 研究概况及特点

2.1论文及作者概况

从2000年到2005年,6年间《中国翻译》、《中国科技翻译》和《上海翻译》收录的关于商务英语翻译(本文未将内容跟商务无关的法律文件翻译算在其中)的论文共计102篇,其中《中国翻译》23篇,《中国科技翻译》51篇,《上海翻译》(之前叫做《上海科技翻译》)28篇。作者共计116名,其中11名发表了2篇以上的论文。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广东、湖南、浙江、宁波等高校的外语院校教师中。除此之外,还有新疆、香港等地的大学。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研究商务英语翻译的人员主要是高校老师。研究商务英语翻译的地区覆盖面较大,但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及中心城市。我个人认为这可能跟当地的商务活跃程度有关。

2.2研究内容的特点

2.2.1研究程度较深,从单个词汇、短语,到从句和语篇文体的翻译。

关于单个词汇的翻译,吴静霓老师在《中国科技翻译》2000年2月第1期介绍了商务介词“in”的四种翻译方法:1)将其转译成动词、连词或者副词;2)加译:即根据文章上下文,将隐含的意思表达出来;3)不译:为使译文简练并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而不译;4)固定搭配的翻译。同期读刊业中还有于志芳老师的“know-how”和“know-why”等词的内涵及其翻译。此外,还有许国新和孙生茂两位老师介绍“shall”的使用(2003),郭利红老师介绍“价格”的多种译法(2004)。以上除外,笔者收集的102篇论文中,另还有四篇是介绍单个词汇的翻译的。

短语的翻译。夏康明老师文中论述“经贸契约中日期、金额和数字的翻译”(2003),“经贸合同中‘根据、依照、凭、依据、按照’等词的英译”(2004)。其中第一篇关于时间,介绍了商务合同中五种不同时间的多种表达方法;而第二篇论述英文中的相关介词,夏老师归纳了共计18种,并将每种的翻译都给予了详细的例句。

对于从句和语篇文体的翻译我们得到的指导就更多了。来自香港的范志伟先生建议将长句的处理分成拆解和重组两个步骤,并在文中附上了详细的拆借图(2004)。许国新老师将经贸合同中的状语,包括时间状语、条件状语、目的状语,还有方式状语,从语用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在不同情况下的翻译规律(2002)。徐勤老师从词汇、句法和语篇层次上对英文招投标文件进行了研究,指出了这类文件的文体特征和翻译准则(2005)。

2.2.2研究对象涉及的范围较广。

商务英语涵盖范围较广,涉及经贸英语、财会英语、金融英语、物流英语、营销英语,商标及广告英语等。以上提及的范围,收集的102篇论文中都有提及。例如“经贸英语的特点及其省译问题”(张向京,2002),“金融英语词汇的特征及翻译”(王树槐&张霞,2004),“谈证券术语翻译的规范化――与华尔街词典编译者商榷”(齐让孝,2002),“论提单和租约的句法特征及其翻译”(蔡先凤,2002),“营销英语的语言特征及其翻译”(莫莉莉,2003),“浅谈英语商标翻译”(陈振东,2005)。六年间,仅《中国科技翻译》发表在“经贸翻译”或者“商贸翻译”一栏的论文共计12篇。三本期刊中,论文题目涉及金融或财会的总共5篇,涉及广告、商标和品牌题目的论文总计32篇。

2.2.3微观技巧类论文远远多于宏观理论性论文

在102篇论文中,题目以“……的特点及翻译”或者“……的特征及翻译”结尾,并在文中探索规律以指导翻译实践的共占16篇;题目中含有“翻译策略”、“翻译规律”或者“翻译技巧”、“翻译探讨”的占9篇。仅上述两类加起来已占25%,还不包括其他虽然谈翻译技巧和方法,但文章标题没有这么明显的。商务文体是一个实用性问题,注重信息的表达。而对翻译技巧的研究之多也正好体现了这点。指导翻译实践的翻译技巧比较多,这对初学者提高翻译技能和效率是非常有帮助的。

内容涉及商务英语指导性翻译理论或系统翻译原则的共计14篇,不到14%。其中2篇介绍的是礼貌原则的应用和体现。比如使用虚拟语气,使用过去时等等;1篇从语义忠实、表达准确和语体相当三个方面探讨经贸翻译的“信”的原则;其中3篇提出了商标、广告的翻译应遵循的原则。

涉及商务英语系统翻译原则的共有6篇,不到整个论文数量的6%。2002年2月,刘法公教授在《中国翻译》第1期“商贸翻译原则探索”一文中提出“忠实、准确、统一”的原则。“忠实”是指正确地将原文语言的信息用译文语言表达出来,要求信息内涵上的相等;“准确”是指译者在将原文语言内容转换到译文语言内容的过程中选词准确;“统一”是指汉英翻译过程中译名、概念,在任何时候都应保持统一,不得随意变换。在其之后,徐勤、吴颖(2003)提出“信息等值”原则,即译文必须最大程度上保留原文的核心信息。另外,彭萍老师在2004年《上海翻译》中就商务文本的翻译尺度提出自己的看法:意思准确,术语规范,语气贴切。田文军(2005)认为“忠实”是翻译实践的基本标准,译语的语言形式不必受原文语言形式的限制,可以进行必要的变通。也就是在同一年《中国翻译》第3期中,马会娟老师提出商务文本翻译标准多元化:1)商务广告的翻译:劝购功能相似;2)商务应用文的翻译:约定俗成,入乡随俗;3)商务信函的翻译:事实准确,礼貌得体。以上对翻译原则的研究虽然呈各家之言,但是大多同意要以忠实为主,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稍作改变。这对较迅速地建立相对统一的翻译标准是有益的。

2.2.4提出了商务翻译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一些学者意识到商务翻译在不同领域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据此,他们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给出了改进的建议。例如,齐孝让先生(2002)指出证券术语的翻译存在误译,翻译不到位和释义欠严谨等问题;陈建平老师(2003)也发现对外经贸合同的翻译存在失真问题;杨全红和李茜老师在2003年《上海科技翻译》第3期中提出了品牌译评中存在的问题:1)人云亦云多,标新立异少;2)闭门造车多,外向合作少;3)主观臆断多,实际调研少;4)自以为是多,客观持论少。

2.3商务翻译研究存在的不足

2.3.1研究群体稍显单一

102篇论文中,8篇是由高校外公司员工或技术员独立完成的,3篇由高校老师与校外研究机构或者个人完成,共计只将近整个论文数量的11%,其余89%是由高校老师完成的。但是高校老师的活动范围相对而言比较封闭,对商务的实际操作背景接触有限,这样研究的素材就会有局限性。若能有更多的公司员工参与研究,或者高校老师能找到合适的途径走出去,就会使学术理论和实践联系得更紧密,更能指导实践,并进一步在实践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2.3.2研究对象范围虽较广,但是较集中,甚至存在重合现象

102篇论文中虽然几乎涉及所有商务领域,但是关于保险行业的和汇票等商务单据的,只是在少数几篇文章中作为一两个例句偶有提及;而且国际结算中那么重要的信用证,鲜有人论及,只有一篇。涉及商务口译的只有1篇。关于证券和营销的各1篇,关于航运业的2篇。而涉及合同条款的11篇,涉及商标、品牌和广告的32篇。对后者研究的火热出现了一个弊端:译例重复严重(李&马彩梅,2005)。

商务翻译研究内容的过分集中,会很容易导致理论研究与翻译实践脱节。在国际贸易13种术语中,除了E组和D组的贸易术语是实际交货,其他的贸易术语都是象征货,即以交单据代替交货。而且D组和E组的贸易术语并不常用。以信用证作为付款方式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单单一致,单证一致”,即要求各单据之间是一致的,各单据与信用证的规定是一致的。如果对国外的信用证都不能正确理解并翻译,或者国外的单据都不能看懂,又如何能顺利收回货款或者收到货物?而随着现代通讯方式和运输方式的发展,商务口译在会展上、商务谈判和电话或视频会议上都是必需的。

2.3.3商务翻译研究重实践,轻理论

翻译理论从宏观上,对翻译中所采取的策略、作品的整体风格、翻译作品的选材等方面进行影响。翻译技巧是对翻译过程中一些规律性的地方进行检验、总结,因此它是对翻译过程中一些微观层面的地方进行指导(张志,2007)。从上述商务翻译研究微观技巧类论文远远多于宏观理论性论文,我们可以知道商务翻译重实践研究,轻理论研究,而照此发展下去是非常不利的。“理论与实践中间隔着经验,从实践总结出来的经验,上升到理论之后,一部分归纳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经验,从而对实践具有直接的或者针对性较强的指导意义;另一部分则推演出具有认知意义的更高层次的理论,一方面可以使人们对翻译现象有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对从事翻译活动具有间接的指导意义,另一方面也可以使人们对翻译活动的规律有所认识,或对翻译现象作出预测。如果只满足于经验层次,翻译实践就会停留在低水平的重复上,止步不前或一直在主观经验里徘徊,难于提高,往往限于就事论事而无法跳出局限。”(穆雷,2004)为了推动商务英语翻译的进一步发展,有必要加强翻译理论的研究。

2.3.4理论研究角度较窄

所选取的论文中,多数都是利用语言学的理论成果,比如深层语义学、社会符号学、语用学、修辞学等。对较新的翻译理论,如关联理论、功能翻译理论等的运用不多。

3 结论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和商务领域开放程度的加大,商务英语作为交流工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我们很高兴看到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商务英语翻译研究的领域中。商务英语研究的发展必然会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加快中国与国际接轨的步伐。但是对于商务英语翻译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我们也应给与足够重视,并在以后的翻译过程中不断改进。在完善和推动学术进步的同时,为中国经济的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尽一个学者应尽的义务。

参考文献:

[1]陈建平.对外经贸合同翻译失真问题分析[J].中国科技翻译,2003,(4).

[2]蔡先凤.论提单和租约的句法特征及其翻译[J].中国科技翻译,2002,(3).

[3]陈向京.新世纪初(2000――2004)中国翻译理论研究的发展态势[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2).

[4]陈振东.浅谈英语商标翻译[J].上海翻译,2005.

[5]范志伟.香港财经翻译:长句的破立[J].中国翻译,2004,(5).

[6]郭利红.“价格“一词在商务英语中的多种译法[J].中国科技翻译,2004,(2).

[7]李&马彩梅.国内广告翻译研究一览[J].中国科技翻译,2005,(1).

[8]刘法公.商贸翻译原则探索[J].中国翻译,2002,(1).

[9]马会娟.论商务文本翻译标准的多元化[J].中国翻译,2005,(3).

[10]莫莉莉.营销英语的语言特征及其翻译[J].上海科技翻译,2003,(5).

[11]穆雷.翻译理论在翻译教学中的作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3).

[12]彭萍.商务文本翻译尺度的探讨[J].上海科技翻译,2004.

[13]齐让孝.谈证券术语翻译的规范化――与华尔街词典编译者商榷[J].中国翻译,2002,(6).

[14]田文军.商贸翻译的“忠实”与“变通”[J].中国科技翻译,2005,(3).

[15]王树槐&张霞.金融英语词汇的特征及翻译[J].中国科技翻译,2004,(2).

[16]吴静霓.商务英语介词in的翻译[J].中国科技翻译,2000,(1).

[17]夏康明.经贸契约中日期,金额和数字的翻译[J].中国科技翻译,2003,(1).

[18]夏康明.经贸合同中‘根据、依照、凭、依据、按照’”等词的英译[J].中国科技翻译,2004,(3).

[19]许国新&孙生茂.经贸契约条款中shall的正确使用与滥用[J]中国科技翻译,2003,(4).

[20]许国新.英文国际经济贸易合同中状语的语用分析与翻译技巧[J].中国翻译,2002,(3).

[21]徐勤.英文招投标文件的文体特征及翻译[J].中国翻译,2005,(1).

[22]徐勤,吴颖.经贸外宣资料的翻译探索[J].中国翻译,2003,(3).

[23]徐玉苏.论我国商贸汉英翻译及其理论研究现状[J].科技信息,2006,(11).

[24]杨全红&李茜.简论我国品牌翻译及品牌译名评析之阙失[J].上海科技翻译,2003.

[25]于志芳.know-how,know-what等词的内涵及其翻译[J]中国科技翻译,2002,(1).

[26]张向京.经贸英语的特点及其省译问题[J].中国科技翻译,2002,(4).

上一篇:英文论文范文 下一篇:供应商论文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