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合作社范文

时间:2023-03-09 00:13:53

农村合作社

农村合作社范文第1篇

美国农村合作经济迄今已经有180年左右的发展历史。由于美国是以家庭农场作为基本的农业生产单位,所以农业合作社也称为农场主合作社。美国的农业部曾经给农场主合作社下过这样一个定义:农场主合作社是由拥有共同所有权的人们在非盈利的基础上为提供他们自己所需要的服务而自愿联合起来的组织。根据该定义,合作社必须具备以下条件:合作社由它的全体社员所拥有,其目的是为社员谋取共同的经济利益;合作社由社员民主管理,实行一人一票制;合作社是一种非盈利性组织,年终的盈余在扣除必要的公共提留后,按社员同合作社的业务交往量的比例返还给社员;社员要交纳或认购一定金额的合作社股金,但合作社对股金分红的比例进行限制,红利的年率不得超过8%;合作社主要为社员服务,对非社员的服务不得超过服务总量的50%。这些条件基本上体现了国际上通行的合作社原则。美国目前有农业合作社3800多个,其中包括供销合作社、信用合作社和其他类型的合作社,入社会员为400万人,每6个农场主就有5个参加各种形式的合作社,年营业额2500万美元。

美国的农场主合作社按合作内容,可分为销售合作社、供给合作社、其他服务合作社及信贷合作社等。实际上大多数合作社兼营供、销和提供有关服务业务,因此前三类合作社无法严格分开。现有的近4000个合作社中,如果按供应、销售和有关服务的营业额占本社营业总额50%以上划分标准,其中52%是销售合作社,36%是供给合作社,其他服务合作社占12%。

二、美国新一代合作社的特征

进入20世纪90年代美国还出现了一种被称作“新一代合作社”的模式。这种合作社最早出现在美国北达科他州,后来迅速发展到明尼苏达、威斯康星、加利福尼亚、南达科他等州。所谓的“新一代合作社”具有以下一些制度特征:

传统合作社往往是以销售初级农产品为主,而新一代合作社是以创造农产品附加值为主要战略。

由于实行附加值战略需要对生产和销售进行大量投资,因此农民必须承购大额股金,通常每个社员承购股金在5000-15000美元。这些钱必须事先支付,以便束缚社员和确保股金基数。

股金额度和交售农产品数量相联系,一个社员必须承购与其交货量相应的股金。每一股的金额,根据原材料加工数量与总投资之间的定额来计算。

如果社员不能够提供合同规定数量和质量标准的产品,合作社将从市场上购买这些产品,并按市场价格计入社员账户。

社员资格不开放。在传统合作社原则下,社员资格开放意味着任何一个生产者都可以通过交纳少量股金加入合作社,而且他们向合作社出售农产品的数量不受限制。在这种情况下,合作社需要拥有足够的设施余地,以便接受额外的成员和产品,但却导致了加工能力和产品供给过剩,经营效益下降。新一代合作社根据合理的经营规模确定资产总股本和接受社员的数量,并按社员持股数量确定其产品限额,因而能够保证合作社在高效益的情况下运行。同时,社员股份在得到班子会批准后,可以交易。因此存在一个股份市场,它们的价值依据人们对合作社绩效的预期而变动。

由于股份是可以交易的,因此整个股本具有永久性(在传统合作社中,由于社员退社自由,因此股本不稳定),这样银行就能提供条件优惠的贷款。

社员资格不开放和股份可以交易,意味着净资产值在已分配和未分配资本中的组成比例并不重要,未分配基金在交易市场上被股份价格资本化。在现实中,大部分新一代合作社并没有多少未分配的净资产值。

如果经营规模要扩大,就出售更多的股份(集资),首先是卖给已有的社员,然后再卖给其他农民。

如果在经营规模不扩大的情况下需要更多的资本(如技术更新等),则社员被要求按其交货量比例增加股金。对农民来说这样的额外投资是合理的——如果他们反对,那么他们的股份就会下降。

为了避免合作社被一个社员独占,有些新一代合作社对每一个社员可以拥有的股金数量进行限制。

利润作为惠顾者退款分配给社员。由于社员投资和交易数量成一定比例,因此红利也与社员持股成比例。几乎所有的退款都是现金支付,只留很小的数量作为储备。

有时候合作社也向社区出售优先股,但对优先股有8%的利率进行限制而没有投票权。

理事会由社员在其中间选举产生,合作社实行专家管理,一切重大事项都要经过可行性研究。由于新一代合作社以创造农产品附加值为主要目标,因此农民的销售收入在消费者购买农产品的支付账单中的比例由原来的30%提高到了61%,从而也大大提高了合作社对农民的吸引力。

三、美国农村合作社对我国的启示

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还处于起步阶段,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总结和借鉴美国农业合作的经验,探索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农村合作经济的发展道路,有助于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一)建立健全合作经济法律体系

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由在市场经济中处于弱势的社员组成的,本身经营规模小,经济实力弱。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与其他经济组织,尤其与大型股份公司相比,往往处于弱者的地位。因此,必须通过法律规范的形式,明确国家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鼓励和支持,以有利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以及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所的特定行业或区域经济的发展。但是,目前我国合作社的立法方面还是一片空白,如果我国不能从立法上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做出明确的界定,那么合作社的法律地位就无法确认,国家对合作社的各种政策就不能得到真正落实,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就不可能健康的发展。美国在农村合作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无不率先制定相应的法律,来保障农村合作经济的健康发展。美国虽然没有完整的合作社法,但它的很多法律都涉及到了农场主合作社。我国应借鉴美国农村合作社的立法经验,及早建立符合我国国情和历史传统,适应未来农村经济发展的农村合作经济法律体系。

(二)建立健全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内部管理和运行机制

美国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以现代企业的组织管理方法为手段,基本上都沿用了股份公司的管理方法,实行社员大会、理事会和监事会分权制。而我国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普遍存在组织化程度不高、管理运作不规范的现象。我国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应该借鉴美国农村合作社的组织管理经验,逐步完善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内部管理和运行机制。在坚持为社员服务的宗旨下,完善民主管理和利益分配机制,以实现公平和效率的完美结合。美国在坚持传统的合作经济原则的同时,不同程度地对传统原则有所创新。美国在遵循按交易额分配的同时,适当增加了按股分配的比例,并严格限制红利的年率不得超过8%。美国“新一代合作社”的模式对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再造很有借鉴意义。

(三)建立完善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

系统决定论认为,任何事物都是一个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存在着“结构功能统一律”,即系统的结构决定系统的功能,稳定、完善的结构决定了功能的全面性。有效的组织体系能产生1+1>2的系统效应。组织结构是衡量一切组织机体运行效率的主要标志。美国的合作运动的发展基本上形成了合理的组织结构。这种合理性主要体现在宏观排列的有序性、微观运行的效率性和总体行为的公正性特点。

1、宏观排列的有序性。美国的合作运动已经在现实经济中形成合作社三级组织结构模式。即基层合作社、地区联合社及全国总联盟。在合作组织由小到大的形成过程中,权力与控制力也逐渐上移,离开基层社和社员。

2、微观运行效率性。合作社的各层次和各层次内部的具体经济组织运行是高效率的;合作社组织中的三个层次具有不同的职能,分工明确;合作社各层次内部的具体运营组织和企业专业化。

3、总体行为公正性。美国的合作社的组织结构透明度高,从而形成社员资格管理制度与利益分配上的公正性,即自由进入、民主管理、利益分配(按来源即交易额、股金与劳动量分配)(王济光,1989)。但是,目前我国仍缺乏一个行之有效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全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

(四)政府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要给予必要的支持

良好的运行机制是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内在动力,而有效的政府支持则是必不可少的外部条件。美国的实践表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健康顺利发展离不开政府的鼓励和支持。美国政府积极协助组建各种合作经济组织,制定法律保护合作社的发展,还为合作社的发展提供各种优惠,如税收优惠、信贷优惠等。由“民办官助型”转化为“政府主导型”的过程,是我国国家和合作社关系的演变历程。我国政府应及早实现角色的转换,从原来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事无巨细的管理转换为向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提供有力的外部环境。我国可采取适当的产业倾斜政策,从产业结构、产业组织、产业技术、产业布局等方面体现出对农村合作经济的支持。与此同时,我国也可以效仿美国政府的做法尽早出台相应的合作社法,并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提供财税和信贷政策的支持。

参考文献:

1、何慧丽.美国合作社印象[J].中国合作经济,2007(3).

2、贾英杰.发达国家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现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2).

3、张胜文.国外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趋势与经验借鉴[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7(2).

4、R.科斯,A.阿尔钦,诺斯等.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M].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5、焦比方.日本的农业、农民和农村—战后日本农业的发展与问题[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

农村合作社范文第2篇

关键词:农村合作社;社会功能;村庄治理

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6-0207-01

1 提高农村地区科技文化水平

我国农业基础薄弱,缺乏农业科技创新主体。农业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难以顺利转化,农业科技信息最多只能延伸到乡镇,在乡镇与农户之间,出现了一个断层,农村合作社恰恰可以连接这个断层。

一个完善的农村合作社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搜集信息,通过为农户提供咨询服务,减少农户生产经营的盲目性。且农村合作社具有一定的资金优势,促进了技术的引进,为社员提供技术培训、咨询等服务,从而加快农业科技的推广速度和效率。同时,使得合作社所在区域内农民的科技文化水平也相应地得以提高。

2 促进新型农民的培养

从社会学角度来看,在一种组织的背后有共同的价值、信念以及一致认同的目标。也只有在此基础上农民个体才可能联合起来组成一个可以实现共同目标的组织――农村合作社。

2.1 促进农民个体民主意识的成长

一个完善的农村合作社,社员是合作社的管理主体,组织内部机构都是通过社员的民主选举产生的,组织内的重大事务也是由社员民主决策的。这种社员民主化管理,是一种人本化民主管理,是对民主制度的完善,对民主思想的发展。此外,农民还有机会通过农村合作社,特别是大型的上规模的农村合作社参与到国家相关政策、相关立法的制定过程中,作为农民群体利益的代表与国家进行沟通,进而影响政策的制定,保障农民的利益。

2.2 促进农民个体诚信意识的成长

在合作社内部,为了实现共同的经济利益,农民个体之间会通过各种方法来防止及制约不讲信用的情况,如:信息交流、建立约束规范等。这有助于克服集体行动的困境,进而强化和树立农民的群体诚信意识,这是农户的自我治理的一种方式。在农村合作社长期的潜移默化中,诚信就会逐渐成为公共道德意识。

2.3 促进农民个体公共精神的成长

农村合作社是农民自己的组织,理论上把为社员服务放在第一位上,而不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组织成员会对组织产生归属感。合作社倡导互助,承认完全的个人发展离不开他人的协作,通过联合的行动和相互合作,能取得更大的成绩,特别是能不断提高其市场竞争力和在政府中的地位。由于利益的相关,社员对合作社有着深深的认同感。

通过培训、团体协作等方式加强农民的团结意识,通过自主治理唤起农民个体对公共事物的关注。

3 协助村庄治理

3.1 协调村庄治理资源的使用

要是实现最优化,就必选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主要包括人力资源和经济资源。

首先,在人力资源上,农村合作社通过加工环节,增加了就业岗位,稳定了农村劳动力总量,缓解了农村劳动力流失和人才流失等现象,提高了农村地区人口的总量。此外,通过提供技术等培训、民主治理等方式提高了农民素质,有利于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储备。

其次,在经济资源上,在村庄治理中,资金等经济资源很难通过体制内的方式实现优化配置。农村合作社这一体制外组织,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体制内组织职能上存在的缺陷。能够在不同范围内实现资金和劳动力的整合,以服务于村庄治理。

3.2 促进村庄治理模式的良性转变

农村合作社可为村庄体制内治理提供补充,使村庄治理向多元治理的模式转变。主要体现在试图将体制外的资源与体制内治理相结合,并在一定程度上以合作社自身的管理为村庄治理设立了模型。因为合作社治理的主体――社员,与村庄治理的主体――农民,两者身份是一致的。所以农民在接受合作社文化的同时也改变了村庄治理的思维。

4 保护农村社区环境

自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农户经营土地的积极性得到提高,农药、化肥等大量石油化工类生产要素开始投入到农业生产领域里,数量和品种都呈日益上升趋势。农药、化肥的大量长期使用,在短期内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但同时也产生了严重的负效应,对土地资源和农业生产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如,生态环境恶化,以及农药残留过高,影响农产品品质。

农村合作社为了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及市场竞争力,通过各种措施对入社农产品进行严格的质量安全监控,积极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整体发展模式。严格控制对高污染的农药、化肥等农资的投入量,改善了区域内农业生产的自然生态环境,生产出更高质量安全等级的农产品,增加了农产品的附加值。也就是说,合作社在加快无公害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及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发展的同时,也推动了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的改善。

参考文献

[1]傅晨.中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形式与制度变迁[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唐宗.国际劳工组促进合作社发展文件解读[J].经济研究资料,2002,(7).

农村合作社范文第3篇

印度农村合作社的发展

1950年是印度制定和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头一年。印度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印度农村合作社的发展继续保持了较快发展势头。合作社也逐渐形成功能较为齐全、结构比较完整的网络体系。这个网络包括信贷合作社系统、生产合作社系统、销售合作社系统、供应合作社系统、加工合作社系统和支持农业的工业合作社系统,形成了明显的专业化分工。在所有的合作社中,80%与农业有关。

信贷社。分为初级农贷社、县合作银行(合作中心银行)和邦合作银行三级,农贷社主要分布于农村服务农民,占了印度合作社总数的60%。县合作银行是全县初级农贷社的联合机构,主要业务是向初级农贷社发放贷款,同时也作为一般银行开展各种业务。邦合作银行是各级农贷社的邦级联合,也是当时的最高组织机构,它从印度储备银行获得贷款,并向县中心银行提供资金。

信贷系统的合作社还有负责发放土地开发长期贷款的两级土地开发银行,分别设立在县和邦。土地开发银行主要以债券为资金来源,股金、储备金、储蓄也是重要的资金来源。

生产合作社。这是印度农业合作化中组建的主要组织类型。合作化是印度学习中国和日本经验的结果,从1956年开始,陆续形成了四种生产合作社类型。租佃合作社,把自己拥有的土地,按照合同分别出租给无地农民和退伍军人,向他们提供贷款、种子、肥料和工具等,并为他们出售农业品。社员在按规定缴纳了税金之外,剩余归己。联合合作社,农民将自己的土地集中起来,社员仍然拥有各自的土地所有权,在形成的统一农业区域中集体耕种,按照自己的土地和劳动分配产品。集体合作社,社员则将土地永久地交给合作社,牲畜和其他生产资料也都作为股份转让给合作社。社员既可从合作社得到工资,也可以分得产品。集体合作社一般机械化程度较高。改良合作社,社员对自己的土地具有所有权和支配权,加入合作社时土地也并入合作社,但退出时土地也可带出,进退相当自由。

销售合作社。这是农民为了销售农产品而自愿组成的合作社。20世纪80年代初期,印度拥有4000多个初级销售合作社,380个县级合作销售中心,31个邦合作销售协会和1个全国的农业合作销售联合会,全国农业合作销售联合会在全国有32个分支机构。牛奶合作社就是一个较为出色的销售合作社。这种合作社就是为了解决因为销售渠道不通畅,农民有奶销不出去,还得受中间环节的盘剥,城市则奶量供应不足,奶价奇高等问题,在政府鼓励下成立的。到1983年,印度全国已经有36566个牛奶合作社,社员322.1万户,销售牛奶和乳制品38.3亿卢比。在牛奶合作社的带动下,印度的牛奶生产也有了较快的发展。此外,印度还建起了由消费合作社、批发合作社,邦消费协会、邦销售与消费协会,全国消费协会等不同层级合作组织构成的消费合作社体系。

加工合作社。合作社越来越多地从事农产品加工,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已经成为一种引人注目的趋势。1984年印度就已经拥有2458个农产品加工单位。

供应合作社。这类合作社主要向农民提供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也向农民提供贷款。其中,印度合作农民肥料公司和印度合作农民有限公司是两个巨型合作企业,在印度化肥生产和供应、销售中举足轻重。

如今,印度依然有60%-70%的人口从事农业生产,依然是一个农业大国,但是印度也在从市场+计划体制逐新向市场体制转变,对合作社的保护伞也在一点点地揭开。印度的合作社也在原有的系统基础上,出现了一些变化和调整,呈现出如下几个特点:

加工合作社的发展越来越引人注目。就拿合作糖厂来说,持续的发展已经使它成了印度农村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因为印度是世界产糖大国,在印度的农产品加工业中,糖业仅次于纺织业,有2000万农民在从事甘蔗的生产,糖业对农村地区的就业、收入和税收都有明显的影响。而在糖业生产加工中,合作社生产的糖制品产量,1992年占到了全国糖业总产量的62.5%,1998年依然占60%。至今,合作糖厂的产量依然占全国糖业总产量的60%。

另一个发展超群的合作社是销售合作社中的牛奶合作社。进入90年代和21世纪初,牛奶合作社更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现在,牛奶合作社渗透到了几乎每一个村。2000年,全国已经有900万个奶业生产者。合作社和农民之间建立了协议形式的产业化链接,合作社用比较低廉的价格,向农民提供奶用兼役用的水牛,农民则除了将50%左右的牛奶用以自己消费外,15%的牛奶卖给合作社的收购站,6%左右卖给私营企业,其余部分则卖给包括合作社在内的牛奶加工厂。合作社和县级的牛奶合作中心只获取1%的利润,其余的利润则已经在收购和加工环节返还给了农民。这就不仅稳定了讳场的价格,也稳定了自己的生产资料供应者和消费者。因此,合作社的发展也就通过制度的内在机理和制度的绩效凸现了出来。

到1996年,印度邦一级的牛奶合作中心已经发展到169个。这些中心不仅通过牛奶合作社网络从农户手中收集牛奶、进行牛奶和乳制品加工,还积栖向城市出售鲜奶,并向合作社的社员提供技术培训和兽医等技术服务。合作中心的下面是为数众多的县合作社联合会,其上面则是全印度奶业发展局(ND-DB)。它既是全国牛奶合作社的联合机构,也是政府实施合作社发展规划和项目的三个执行机构之一。其他两个机构分别是全国合作社发展公司(NCDC)和全国农业和农村发展银行(NABARD),都是半官方的机构。由此可见牛奶合作社在印度农村合作社中的突出地位。

合作社主动做市场化的调整,并且自然而然地成了我们所说的产业化链条的核心。在印度经济的转型过程中,即在计划经济逐渐退出的背景下,合作社越来越积极地投身于市场竞争中,并对来自企业和其他方面的竞争进行积极面对和自我调整。措施之一就是利用自己的发展基础和组织系统,积极从事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的一体化经营,甚至有的合作社还将链条延伸到了产前的供应环节,向农户提供信贷、生产资料等,向产后则延伸到储藏、加工、运输、销售等领域,实现合作社自身的一体化经营。合作糖厂、牛奶加工合作社、纺织合作社、水果和蔬菜合作社就是由来已久的榜样。由于合作社努力实施一体化经营,虽然合作社各自所属的系统依然井然有序,原来关于合作社的那些分类已经很大程度上变得不再合适,已经很难再用原先的业务和职能去衡量现在的合作社了,原来属于专业性的合作社,综合性特色也越来越浓了。因为专业性合作社要进行一体化经营,自然就很难再坚持仅仅经营同类农产品,合作社的业务范围势必扩大。

合作社整体上又有了很大的发展。印度合作社百年纪念文章这样写道:“合作社已经遍布整个国家,估计目前全国有2.3亿成员。合作社信贷系统已是全世界最大的网络,合作社为印度农业领域提供的贷款比商业银行还多。在化肥生产和供销中,印度农民化肥合作社(IFFCO )控制了35%的市场;在糖的生产方面,合作社的市场份额超过了58%;在棉花的买卖和供销中,合作社已经大约拥有了60%的份额;在手工纺织方面,合作社占有了55%的织布机;合作社加工、买卖和供销了50%的食用油;在全国奶业发展局的领导下,通过15个邦的合作社牛奶买卖联合,奶业合作社现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牛奶生产者,这依赖于一系列的奶业加工厂、收集站和一个全国牛奶运输网。”

合作社开始积极地开展新业务,拓展新的服务领域。随着《保险法》的通过,合作社已被允许进入保险业务。保险业是一个合作社仍未涉入的具有巨大潜力的领域。印度农民化肥合作社最近和一日本公司合作,建立了一个合资企业,并已开始在印度开展综合保险业务。从各种迹象来看,由于政府对合作社重视有加,公共领域、甚至是国有和私有部门传送商品和服务不成功的地方,合作社都有可能进人,人们认为合作社在这些领域也是具有巨大潜力的。说明印度的合作社市场竞争的能力,并不比企业等其他经济组织弱,这当然也是合作社很久以来持续发展积淀的结果。

从发展历程上看,印度的农村合作社发展呈现出了在平稳增长中不断强大的态势,发展中没有受到严重的挫折和毁灭性的打击,是非常突出的特点。

印度合作社对于中国的主要启示

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我们对于印度农村合作社应有的态度就是:埋下头来,认真学习印度的经验,尤其要学习。

为合作社的发展营造一个稳定的环境。印度的农村合作社比中国先进,非常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它一直拥有一个非常稳定的发展环境,尽管这中间有许多非人力可控的因素,但我们却让人为因素对合作社的发展带去了太多的打乱。因此,形成稳定的发展环境要从减少人为影响开始,要从制度建设和用制度约束人们的行为着手。

用法律指导合作社的发展。这既是减少人为干扰的必要,也是合作社正常发展的重要条件。不仅印度,美国、日本、韩国等,都向我们演示了法律对合作社发展的极端重要性。

帮助形成合作社的一体化经营。印度的奶业合作社、糖业合作社的发展,实际上就是印度一个个合作社主导的一体化经营发展的历程。中国虽然开始了合作社的一体化经营,但是成绩、影响等都不尽如人意,也许,印度的合作社中还有许多需要进一步仔细研究的东西。

农村合作社范文第4篇

甲方(转让方):

乙方(受让方):

合作社,于年月日成立,由甲方与其它成员合资成立。注册资金为人民币万元,实际已投资人民币万元。甲方愿将其占合作社%的股权全部转让给乙方。现甲、乙双方经协商,就转让股权一事,达成协议如下:

一、从年月日起,甲方将原出资万元(占合作社注册资本的%)全部转让给乙方。

二、转让价款:乙方受让甲方转让合作社的股权,乙方需支付转让金万元给甲方。此款分两次支付。第一次:在合同生效后5天内,乙方支付定金万元。第二次:在乙方成为合作社正式成员,并办理合作社法定代表人变更完毕后5日内一次性付清支付。

三、本合同生效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甲、乙双方应将合作社变更股东的事宜,报合作社理事会备案,并修改合作社章程,修改合作社成员资料,如需要召开成员大会,以成员大会决定为准。

四、在合作社理事会(或成员大会)通过修改合作社章程和会员资料后,由甲方协助乙方将上述材料交向政府主管部门和工商行政部门办理批准、变更登记手续。

五、甲方自转让合作社股权之日起,不再是合作社的成员,不得以合作社的名义对外从事任何活动,不再享有合作社权利或者义务,不享有合作社利润和承担风险及亏损。

六、甲方自转让股权后,同志不再担任合作社的负责人,新的法定代表人由乙方担任。本合同生效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甲方应协助乙方召开成员大会,决定乙方担任合作社的法定代表人,并修改合作社章程。甲方应当协助乙方,在政府主管部门和工商行政部门办理合作社法定代表人的变更登记手续。

七、在转让过程中,发生的与转让有关的费用(如公证、审计、工商变更登记等),由乙方承担

八、双方特别约定:如本合同生效后,50个工作日内,乙方不能成为合作社成员,乙方可以解除本合同,甲方应当退还乙方支付金额。

九、违约责任

(1)如乙方不能按期支付转让价。每逾期一天,应支付逾期部分千分之一的逾期违约金。

(2)如本合同生效后,60个工作日内,因甲方原因,导致乙方不能成为合作社成员或者不能成为合作社法定代表人,乙方有权解除本合同,甲方承担违约责任,双倍退还定金。如因违约给乙方造成经济损失,违约金不能补偿的部分,还应支付赔偿金。

十、合同如发生纠纷,双方协商,协商不成时向乙方所在地人民法院。

十一、本合同一式四份,甲、乙双方各持一份,政府主管部门、合作社各一份,四份均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十二、本合同自甲、乙双方盖章之日起生效。

甲方: 乙方:

年月日 年月日

农村合作社范文第5篇

关键词:农村合作社;政府;法律关系

中图分类号:F32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5-0-01

引言

农村合作社于一百多年前起源于西欧,这是现代生产力发展与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我国的农村合作社诞生于1956年的三大改造中,这是一种新型的组织形式,能够适应当时生产力发展的水平,适应当时经济的需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合作社也需要不断完善与改革,这种情况下,对合作社的定位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两种模式的阐述与比较

根据农村合作社的发展模式和产生缘由看,可以分为市场自发形式与政府主导形式,也有部分学者认为可以将其分为社会改造型、政府推动型和自然发生型,社会改造型和政府推动型都是在政府主导下形成的,而自然发生型就是通过市场自发而成的,不同的模式各有利弊[1]。

一方面是二者中起主导作用的主体不同。政府主导型的农村合作社以及社会改造型的农村合作社都是以政府为主导的,政府是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来主动地建立农村合作社,这是政府干预经济的一种手段,这一类的农村合作社能够在政府的支持下,稳定发展,快速成长,效率很高,但是政府会干涉农村合作社的内部管理和经营[2]。比如泰国法律就对此有所规定,认定农村合作社中的登记者需是政府的官员,这导致农村信用社带有浓厚的官办色彩,与市场经济中自由、平等价值观产生冲突;市场自发式或者自然发生型的农村合作社中,政府的作用被削弱,主要起服务的职能,通过法律的架构为其提供生存的空间,这类型中起主导作用的主体是农民,这能充分体现农村合作社中管理的民主性、群众性以及在经济上的合作性,这种类型的主要代表国家是德国、法国和美国。

另一方面是二者产生的条件不同。政府主导型的农村合作社产生条件是不成熟的,或者缺少经济条件,或者缺少社会条件,也正因如此,市场不能自发形成,而需要政府的主导推动来建立,纵观多个国家的农村合作社发展情况来看,以政府主导的农村合作社为主的国家大多数商品经济发展情况较差[3]。由于农村合作社的出现就是为了解决农户与市场之间的矛盾的,商品经济不发达的地区,难以出现大市场,因而也产生不了农村合作社;市场自发型的农村合作社是市场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自发形成的,它本身具备了发展的条件,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从长久来看,农村合作社健康发展,是市场规律从中起作用。

二、农村合作社与政府的关系

(一)农村合作社是独立法人

农村合作社是政府与市场之间的纽带,也是政府与农民个体之间的纽带,是缓冲政府与农民个体之间矛盾的存在。很多国家将农村合作社归入到国家发展的框架中,政府在能够支持农村合作社发展的同时也妨碍了农村合作社的自主性的发展,因而导致农村合作社本身没有地位和权力来自我管理,久而久之,需要依靠政府而生存,农村合作社的社员参与度很低,呈现散漫的状态,会导致合作运动的最终失败。所以农村合作社需要有一定的独立性,尤其是与政府独立,因此国家应该赋予农村合作社独立法人的对位,限制政府干预农村合作社的独立性[4]。

(二)政府应该积极推动农村合作社的发展

上述已经说明农村合作社为什么要有独立的法人资格,拥有独立法人资格之后,农村合作社需要自行经营、自负盈亏,但是农村合作社的发展关系着国计民生,与市场经济的繁荣密切联系,与农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国家应该对农村合作社的发展提供帮助,推动农村合作社的发展,这样也是间接的实现农民的利益,实质上还是推动了政府的进步与国家的繁荣富强。在政府推动农村合作社的过程中,一方面可以为其提供制度,即通过相关制度的建立规范合作社的发展,包括内部机构的建立、组织形式的管理以及内部利益分配。同时,制定相关的制度还能够能明显提高农村合作社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可以对其实行政策上的优惠,农村合作社是互质的组织,不以营利为目的,是一个具有公益性的组织,因此国家应该大力支持,可以对其采用免税、退税或者地税政策,减少其运营成本,可以采用低息或者免息贷款对其进行补贴,还可以用较低的价格对其出售所需的生产资料。

(三)政府对农村合作社进行合理监管

农村合作社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可能存在着损害农民或者社会利益的情况,最终转变成为剥削人民利益的黑心组织,另外,合作社作为一种联合组织,很可能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不光彩、不正当的竞争和垄断的行为,对社会秩序产生破坏,因此政府应该对其进行监管,但是要防止政府借监管的名义,实际上干预合作社的内部管理与经营[5]。政府对农村合作社的监管主要是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规范农村合作社的对外活动,应该对合作社法律相关内容做出严格规定,要求法律中写明合作社的活动范围,对合法与不合法进行明显的区分,保证法律的完整性;二是对农村信用社的内部组织进行规范,农村合作社需要在法律范围内建立,政府应该对其内部运营进行定期的检查或者抽查,严格打击不合法的行为,以保证其内部资金的稳定性,一旦出现合作社侵害农民利益的情况,在农民进行集体诉讼后,政府应该对其进行追究。政府对农村合作社的监管,应该在全县范围内进行合理的监管,并且注重效率,能够将农村合作社中出现的不合理行为扼杀在萌芽之中,让农村合作社能够发挥其真正的作用。

三、结语

本文通过对农村合作社的阐述,分析了政府主导型和市场自发型农村合作社各自的优势和弊端,并详细分析了农村合作社发展过程中与政府在法律上的关系,合作社应该具备独立法人的地位,政府一方面要推动合作社的发展,一方面要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督。

参考文献:

[1]李长健,江晓华,唐欢庆.我国农村合作社与政府关系的法律研究――以农村合作社发展模式为视角[J].邯郸农业高等专科W校学报,2005,2(11):12-16.

[2]张翠莉.论近代以来我国农村合作社与政府的关系演变[J].沧桑,2012,2(2):58-60.

[3]陈荣文.我国农村合作社法律制度的传承、发展与创新[D].福建师范大学,2013.

[4]王婷婷.现阶段中国农村合作社治理体系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4.

农村合作社范文第6篇

关键词:美国;农村合作社;经验借鉴

自1844年世界上第一个成功的合作社——英国罗虚代尔公平先锋社成立以来,合作经济在国外迄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发达国家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目前已经十分发达,具有庞大的规模与组织体系和十分健全的功能,它们在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保护农民利益、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各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又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本文拟对美国的农村合作社成长模式进行分析介绍,对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提供有意义的启示与借鉴。

一、美国农村合作社概况

美国农村合作经济迄今已经有180年左右的发展历史。由于美国是以家庭农场作为基本的农业生产单位,所以农业合作社也称为农场主合作社。美国的农业部曾经给农场主合作社下过这样一个定义:农场主合作社是由拥有共同所有权的人们在非盈利的基础上为提供他们自己所需要的服务而自愿联合起来的组织。根据该定义,合作社必须具备以下条件:合作社由它的全体社员所拥有,其目的是为社员谋取共同的经济利益;合作社由社员民主管理,实行一人一票制;合作社是一种非盈利性组织,年终的盈余在扣除必要的公共提留后,按社员同合作社的业务交往量的比例返还给社员;社员要交纳或认购一定金额的合作社股金,但合作社对股金分红的比例进行限制,红利的年率不得超过8%;合作社主要为社员服务,对非社员的服务不得超过服务总量的50%。这些条件基本上体现了国际上通行的合作社原则。美国目前有农业合作社3800多个,其中包括供销合作社、信用合作社和其他类型的合作社,入社会员为400万人,每6个农场主就有5个参加各种形式的合作社,年营业额2500万美元。

美国的农场主合作社按合作内容,可分为销售合作社、供给合作社、其他服务合作社及信贷合作社等。实际上大多数合作社兼营供、销和提供有关服务业务,因此前三类合作社无法严格分开。现有的近4000个合作社中,如果按供应、销售和有关服务的营业额占本社营业总额50%以上划分标准,其中52%是销售合作社,36%是供给合作社,其他服务合作社占12%。

二、美国新一代合作社的特征

进入20世纪90年代美国还出现了一种被称作“新一代合作社”的模式。这种合作社最早出现在美国北达科他州,后来迅速发展到明尼苏达、威斯康星、加利福尼亚、南达科他等州。所谓的“新一代合作社”具有以下一些制度特征:

传统合作社往往是以销售初级农产品为主,而新一代合作社是以创造农产品附加值为主要战略。

由于实行附加值战略需要对生产和销售进行大量投资,因此农民必须承购大额股金,通常每个社员承购股金在5000-15000美元。这些钱必须事先支付,以便束缚社员和确保股金基数。

股金额度和交售农产品数量相联系,一个社员必须承购与其交货量相应的股金。每一股的金额,根据原材料加工数量与总投资之间的定额来计算。

如果社员不能够提供合同规定数量和质量标准的产品,合作社将从市场上购买这些产品,并按市场价格计入社员账户。

社员资格不开放。在传统合作社原则下,社员资格开放意味着任何一个生产者都可以通过交纳少量股金加入合作社,而且他们向合作社出售农产品的数量不受限制。在这种情况下,合作社需要拥有足够的设施余地,以便接受额外的成员和产品,但却导致了加工能力和产品供给过剩,经营效益下降。新一代合作社根据合理的经营规模确定资产总股本和接受社员的数量,并按社员持股数量确定其产品限额,因而能够保证合作社在高效益的情况下运行。同时,社员股份在得到班子会批准后,可以交易。因此存在一个股份市场,它们的价值依据人们对合作社绩效的预期而变动。

由于股份是可以交易的,因此整个股本具有永久性(在传统合作社中,由于社员退社自由,因此股本不稳定),这样银行就能提供条件优惠的贷款。

社员资格不开放和股份可以交易,意味着净资产值在已分配和未分配资本中的组成比例并不重要,未分配基金在交易市场上被股份价格资本化。在现实中,大部分新一代合作社并没有多少未分配的净资产值。

如果经营规模要扩大,就出售更多的股份(集资),首先是卖给已有的社员,然后再卖给其他农民。

如果在经营规模不扩大的情况下需要更多的资本(如技术更新等),则社员被要求按其交货量比例增加股金。对农民来说这样的额外投资是合理的——如果他们反对,那么他们的股份就会下降。

为了避免合作社被一个社员独占,有些新一代合作社对每一个社员可以拥有的股金数量进行限制。

利润作为惠顾者退款分配给社员。由于社员投资和交易数量成一定比例,因此红利也与社员持股成比例。几乎所有的退款都是现金支付,只留很小的数量作为储备。

有时候合作社也向社区出售优先股,但对优先股有8%的利率进行限制而没有投票权。

理事会由社员在其中间选举产生,合作社实行专家管理,一切重大事项都要经过可行性研究。由于新一代合作社以创造农产品附加值为主要目标,因此农民的销售收入在消费者购买农产品的支付账单中的比例由原来的30%提高到了61%,从而也大大提高了合作社对农民的吸引力。

三、美国农村合作社对我国的启示

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还处于起步阶段,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总结和借鉴美国农业合作的经验,探索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农村合作经济的发展道路,有助于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一)建立健全合作经济法律体系

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由在市场经济中处于弱势的社员组成的,本身经营规模小,经济实力弱。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与其他经济组织,尤其与大型股份公司相比,往往处于弱者的地位。因此,必须通过法律规范的形式,明确国家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鼓励和支持,以有利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以及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所的特定行业或区域经济的发展。但是,目前我国合作社的立法方面还是一片空白,如果我国不能从立法上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做出明确的界定,那么合作社的法律地位就无法确认,国家对合作社的各种政策就不能得到真正落实,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就不可能健康的发展。美国在农村合作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无不率先制定相应的法律,来保障农村合作经济的健康发展。美国虽然没有完整的合作社法,但它的很多法律都涉及到了农场主合作社。我国应借鉴美国农村合作社的立法经验,及早建立符合我国国情和历史传统,适应未来农村经济发展的农村合作经济法律体系。

(二)建立健全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内部管理和运行机制

美国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以现代企业的组织管理方法为手段,基本上都沿用了股份公司的管理方法,实行社员大会、理事会和监事会分权制。而我国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普遍存在组织化程度不高、管理运作不规范的现象。我国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应该借鉴美国农村合作社的组织管理经验,逐步完善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内部管理和运行机制。在坚持为社员服务的宗旨下,完善民主管理和利益分配机制,以实现公平和效率的完美结合。美国在坚持传统的合作经济原则的同时,不同程度地对传统原则有所创新。美国在遵循按交易额分配的同时,适当增加了按股分配的比例,并严格限制红利的年率不得超过8%。美国“新一代合作社”的模式对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再造很有借鉴意义。

(三)建立完善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

系统决定论认为,任何事物都是一个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存在着“结构功能统一律”,即系统的结构决定系统的功能,稳定、完善的结构决定了功能的全面性。有效的组织体系能产生1+1>2的系统效应。组织结构是衡量一切组织机体运行效率的主要标志。美国的合作运动的发展基本上形成了合理的组织结构。这种合理性主要体现在宏观排列的有序性、微观运行的效率性和总体行为的公正性特点。

1、宏观排列的有序性。美国的合作运动已经在现实经济中形成合作社三级组织结构模式。即基层合作社、地区联合社及全国总联盟。在合作组织由小到大的形成过程中,权力与控制力也逐渐上移,离开基层社和社员。

2、微观运行效率性。合作社的各层次和各层次内部的具体经济组织运行是高效率的;合作社组织中的三个层次具有不同的职能,分工明确;合作社各层次内部的具体运营组织和企业专业化。

3、总体行为公正性。美国的合作社的组织结构透明度高,从而形成社员资格管理制度与利益分配上的公正性,即自由进入、民主管理、利益分配(按来源即交易额、股金与劳动量分配)(王济光,1989)。但是,目前我国仍缺乏一个行之有效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全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

(四)政府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要给予必要的支持

良好的运行机制是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内在动力,而有效的政府支持则是必不可少的外部条件。美国的实践表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健康顺利发展离不开政府的鼓励和支持。美国政府积极协助组建各种合作经济组织,制定法律保护合作社的发展,还为合作社的发展提供各种优惠,如税收优惠、信贷优惠等。由“民办官助型”转化为“政府主导型”的过程,是我国国家和合作社关系的演变历程。我国政府应及早实现角色的转换,从原来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事无巨细的管理转换为向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提供有力的外部环境。我国可采取适当的产业倾斜政策,从产业结构、产业组织、产业技术、产业布局等方面体现出对农村合作经济的支持。与此同时,我国也可以效仿美国政府的做法尽早出台相应的合作社法,并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提供财税和信贷政策的支持。

参考文献:

1、何慧丽.美国合作社印象[J].中国合作经济,2007(3).

2、贾英杰.发达国家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现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2).

3、张胜文.国外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趋势与经验借鉴[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7(2).

4、R.科斯,A.阿尔钦,诺斯等.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M].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5、焦比方.日本的农业、农民和农村—战后日本农业的发展与问题[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

农村合作社范文第7篇

对合作社经济性质的讨论一直没有停止,笔者认为,我国农村合作社经济不完全等同于传统意义上的集体所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同集体所有制经济相比,合作社的主要不同表现在:第一,所有制不同,我国农村合作社经济是混合所有制经济体制,同时包含公有制和私有制,而集体所有制只有公有制;第二,分配方式有所不同,农村合作社实行按资、按劳分配相结合的方式,而集体所有制经济只按劳分配;第三,经济范畴有所不同。只有将这些差异弄清楚,才能打消人们对不同所有制经济的疑虑,有利于我国农村经济合作社与其他国家开展交流和合作。

二、搞好农村合作社经济管理的对策

1.专业社为主力,综合社为辅助国际上,农村经济合作社一般会划分为两种类型:农村经济专业合作社、农村经济综合合作社。专业合作社,主要职责是以购买、销售等事业为主的合作社,以北美和欧盟为主要代表国家。综合合作社,其主要职责是为农户提供经济信息、及其他综合服务的农村经济合作社,以韩国和日本为主要代表。目前,我国农村合作社经济模式属于专业合作社模式。根据我国小农户的现状,笔者认为,现行的农村合作社应以专业社管理形式为主力,综合社管理形式为辅助,二者并存,方能取长补短。

2.积极成立联合社目前,农村经济合作社组织分为基层社与联合社两个层次组织。联合社的成立必要性的主要原因为:第一,获取规模经济效益。社员联合组成基层社,再组成联合社团,其最重要实现的目标便取得规模经济效益。第二,积极为农户提供社会化服务。第三,为政府或其他管理者提出政策建议。第四,对外开展面向国外的国际交流。自从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借鉴外国农村合作社的经验,其他国家的合作社体制开始由原来的三级向二级转变。笔者认为,在经济与文化程度相对落后的某些农村地区,可以适当根据当地农户的文化水平程度,采取联合社与基层社的双向模式,这种方式不仅可促进合作社的发展效率,同时也能节约建立合作社的成本。

3.积极开展农村合作社间的合作合作社的核心宗旨是合作、民主、团结。每个合作社的关系不应该是竞争,而是互助。国际上公认的合作社宗旨是,通过从地方到国际的积极合作,为合作社的每一位成员提供最专业最有效的服务,从而使每个合作社都得以发展。中国的合作社在这个方面做的还有待提高,例如新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一般都难以从农村合作社获得贷款服务。农村合作社之间合作的加强,对于提高合作社的整体竞争力、使合作社和有限公司共同存在以及构建和谐的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4.农村合作社应实行国际化经营为了使产品进入亚洲甚至国际市场,打开与外国交流的通道,农村合作社需要实行国际化经营,这是经济全球化的必要条件。丹麦的人口只有460万人,但丹麦却是一个养猪的大国。该国85%的猪肉由合作社生产,1999年猪肉出口总额达到了190亿克郎,位居全世界的首位。该国最大的合作社现具有28个生猪屠宰场,7家熟食加工厂,雇员21500人,这个产业链拉动了养猪户两万余户。

三、小结

七月第一个星期六被定为农村“国际合作社日”,由此可看出世界各国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视。目前,我国正在以“工业反哺农业”的新型农村经济政策,在这一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农村经济合作社的巨大作用和潜力,完善政府与农户之间的中间环节。

农村合作社范文第8篇

关键词:农村合作社;社会保障;制度创新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新医改背景下完善农村三级卫生服务体系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11CJY053)

中图分类号:F323.89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1年11月6日

合作社是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中最常见和最普遍的一种,在我国一般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等同于农村合作社。1995年国际合作社联盟第31次社员大会对合作社作出如下定义:合作社是人们为了满足自身共同的经济、社会及文化方面的需要和愿望,而通过一个共同拥有、民主管理的企业,自愿组成的自治社团。农民因共同的利益而聚集在一起,互助、互利,共同承担风险。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保障水平不高的情况下,以农村合作社为载体来实施农民的补充养老和医疗等保障具有明显的优势和作用。

一、合作社的社会保障功能有待于放大

目前,国内大多数学者注重对合作社的经济功能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合作社的社会功能,尤其是社会保障功能的研究。农村合作社具有以下社会保障功能:

(一)合作社的养老保障功能。经验表明,农民可以通过合作社组织起来,共同抵御老年风险。合作社每年应拿出资金收益的一部分作为社员公共养老金;此外,社员也应该根据自身经济状况缴纳一定比例的养老金。根据农村经济特点及农民自身情况,农村社员缴纳的养老金可以是货币,也可以是劳动产品或者是宅基地使用权或土地所有权等。通过这种创新的方式,可以弥补当前新农保缴费方式单一的缺陷,切实减轻农民的经济负担,更好地保障农民的养老权益。

(二)合作社的医疗保障功能。针对现行新农合制度覆盖面较窄、补偿率较低、报销手续繁琐等缺点,我们设想可以在农村合作社的经营收益中,设立一定比例的社员健康基金用于补偿社员的就医费用。此外,在农村合作社中可以设置卫生室,以方便农民社员小病的就诊。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农村合作社的医疗保障功能,配合新农合制度的运行,不断满足农民的医疗需求,保障农民的健康权益。

(三)合作社的社会救助功能。“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传统美德,也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存在着政府资金投入比例严重不足的现象。根据相关资料显示,财政支出中每年只有不到1%的资金用于农村社会救助,显然这笔救助资金只具有象征意义,无法真正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救助问题。笔者认为,农村合作社应该承担一部分社会救助功能,对遭遇不幸事故、生活发生严重困难的社员,合作社酌情给予补助。表1中是东盟部分国家的社会救助项目的种类,从中可以看出,中国与东盟其他国家相比,在救助的项目种类上存在缺乏现象,我国可以根据合作社自身的生产经营情况,因地制宜的创新救助方式,可以采取实物救助与现金救助相结合的手段,切实保障农村贫困群体的基本生活。(表1)

(四)合作社的精神慰藉功能。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们的需求水平是不断提高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在物质方面获得一定满足的情况下,势必希望得到身心的愉悦、精神上的满足。在农村合作社中,社员之间相互关心、照顾和帮助,年轻人照顾老人,老人帮助年轻人,互帮互助、互敬互爱,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合作社倡导“互助、民主、平等、公平、团结”的价值观,强调民主,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不仅满足了农民的精神需要,而且有助于乡风文明建设。

二、国际经验

前已述及,合作社是一种互助、互惠性质的经济活动组织。自1844年世界上第一个成功的合作社诞生以来,其活动领域遍及农业、金融住房、保险等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领域,并且在亚洲和拉丁美洲发展迅速。

(一)养老合作社。农民享有合作性质的社会保障是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根据《贝弗里奇报告》,英国及大多数欧洲国家农村地区普遍建立了具有各自特色的农民合作养老金制度。笔者查阅相关资料,发现从20世纪七十年代开始,世界各国的农民合作年金制度发展迅速,日本、丹麦、美国、加拿大分别于1971年、1977年、1990年和1991年先后建立了专业性的农民合作年金制度。农民合作年金制度以土地农民个人所有制为基础,建立养老合作社,保障农民的老年生活。

(二)医疗合作社。为了提高农村卫生水平,保障农民的身体健康,世界上多数国家都建立农村医疗合作社或在医疗保健方面与合作社建立伙伴关系。在北美,美国和加拿大的医疗合作社为将近200万的家庭提供医疗服务。在亚洲,日本和马来西亚的医疗合作社较为发达。日本的医疗社隶属于农业协会,在农村卫生服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马来西亚的医疗合作社受合作社银行资助,由合作保险会管理,为社员提供医疗健康服务。在欧洲,随着福利国家的建立,为农村医疗合作社建立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制度保证。在南美,巴西、智利等国的医疗合作社的发展也较为迅速。巴西在上世纪末,医疗合作社的社员就有800万之多。

(三)住房合作社。住房合作社是按照合作经济的原则,由民众集资兴办,以住房资金融通、储蓄、建设和管理一体化为特征,不以营利为目的住房合作互助组织。住房合作社首先产生于英国、丹麦等北欧国家,二战后迅速发展,在解决贫困居民的住房问题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表2是欧盟部分国家住房中各种方式所有权所占的比例,可以看出,合作社建房在欧洲国家住房中占有一定比例,值得我国借鉴,用来缓解住房问题。虽然说该合作社设立的目的是通过集资建房、合作建房等多种途径来解决和改善城市居民的住房福利的,但在农村,我们也可借鉴其发展经验,使广大农民实现“居者有其屋”的目标。(表2)

三、启示

(一)重视农民的土地所有制问题。前已述及,根据国外经验,如果不实行土地个人所有制,农民的养老合作社是建立不起来的。在我国实行的是土地公有制,农民对土地只有承包经营权,而无所有权。这种资产属性模糊化的土地所有制不利于在农村中推行合作养老制度。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从中可以看出,党和国家重视农村土地问题,在处理土地经营问题上给予农民更大的自。但我国要彻底解决农民的养老问题必须进行根本性的制度改革,即实行土地农民个人所有制,鼓励引导农民建立养老保障型合作社和合作基金。

(二)建立合作社银行,为社员的健康花费进行资助。建立以专门为农民合作社筹资融资服务,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合作社银行,可以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对农民社员的就医费用进行资助,对社员的看病费用按一定的比例给予报销,减轻社员就医的经济负担。

(三)在农村建立住房合作社,解决贫困农民的住所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农民的住房条件虽然得到了改善,但是在广大贫困地区,仍然有许多农民没有经济条件建房或住房陈旧,年久失修,严重影响了农民的生活质量和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因此,我们可以借鉴城市中住房合作社的发展经验,由国家补贴,集体集资的方式,由集体规划出一片宅基地,来构建农村保障型住房,这样建房的土地就无须村民花费资金,可以大大降低建房成本。

综上所述,我国应该借鉴国外农村合作社社会保障功能发挥的先进经验,结合中国国情,在农村探索出以合作社为载体,实施农民补充养老、医疗等保障的农村社会保障创新之路,切实减轻政府财政负担,提高农民保障水平,不断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真正发挥农民合作社的互助、互济、互惠功能。

主要参考文献:

[1]王洪春等著.中外合作制度比较研究[M].安徽: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

[2]齐力.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的理论与实践[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0.

[3]张国海.以合作社为载体,创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J].安徽:铜陵学院学报,2005.4.

[4]张国海,卫功琦.关于组建社会保险银行的思考.北京:金融研究,1999.12.

[5]胡中山.农村合作社:理论、现状与问题.北京: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007.4.

[6]林源.以农村合作社为载体,构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四川:农村经济,2005.12.

农村合作社范文第9篇

关键词:农村合作社;农民;收入

一、建立农业合作社的意义及具体作用

(一)建立农业合作社的意义

合作社建立的目的是增进社员的利益,在提供公平收益方面,合作社具有重要作用。同时,社会的不确定因素越多,社会成员对合作社的制度需求就越多,从而合作社提供的公平收益就越多,其效率收益就越低;反之则相反。造成合作社效率损失的原因在于为提供公平收益而做出的组织制度安排。由此,综合以上两项,产生了合作经济效益。

(二)建立农业合作社的具体作用

建立农业合作社,对三农发展的作用具体表现在:通过合作生产,扩大了生产经营的规模,降低了生产料的采购成本,使农民得到了好处;有利于政府统一协调,统一贯彻落实国家农业结构调整、发展优势产业的政策;有利于其他市场经营主体的优势得到进一步发挥,如为产业化龙头企业带来了更加稳固的原料基地,降低了其交易成本,同时相互间也得到了制衡和压力。

二、浙江农村合作社发展现状

在浙江,温州和台州地区的农户早就在民间建立了农村合作组织“台会”。台会这种民间经济互助组织所聚集的本对于早期村庄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大作用,成为浙江有些地方非常重要的民间借贷组织。

从十五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通过的《关于农业和农村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到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的《关于做好2001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国家政策从鼓励农户的联合与合作到扶持农户合作组织有了实质性的进展。2004年为落实当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农业部安排了2000万元专项金用于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业部还专门制定了2004-2010年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建设规划》,利用6年左右的时间,扶持1000个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产销网点。财政部在2003年安排2000万元专门金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基础上,2004年又安排5000万元专门金,扶持了250个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04年2月发出的《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人若干政策的意见》,鼓励发展各类农产品专业合作组织、购销大户和农民经纪人,要求中央和地方从当年起安排专门金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开展各种服务,金融和财政部门给予支持和适当贴息。2006年10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标志着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新型的农村生产经营组织,正式以合作社法人格参与市场竞争,在农业生产经营中可以享受税收优惠。截至2009年底,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有18万多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成员数为3878万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15.6%。

浙江省台州市规定农村信用社及其他金融机构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农业信贷金,解决合作社季节性、临时性所需金,浙江省2004年11月通过的《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条例》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地方性法律,随后制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登记的若干意见》把合作社从企业法人中单独列出。与此同时,《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章程》、《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制度》和《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会计核算办法》为合作社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2006年,浙江省又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意见》,规定农民专业合作社销售社员和非社员生产和加工的农产品免征增值税。浙江省温岭市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示范推动和辐射带动下,全市形成了有机的区域化农业布局。截至2010年,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已达到4608家,并且以平均每年1000多家的速度增长,已经实现入社社员33.6万人,带动农户245万户。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金已近5亿元,固定产达37亿元。

三、农村专业合作社在发展中的新趋势和新动向

第一,从中央到地方,各级主管部门为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组建和发展所提供的支持不断增强,具体支持方式包括文件、提供金补贴和实物支持,帮助组织在其他机构获得金、减免税费等。例如,2006年1月,农业部颁布实施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示范章程(试行)》,以鼓励和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保护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及其成员的合法权益。同时国家给予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金补贴,从400多元到20多万元不等;实物补贴,价值从600元到1万元不等,促进新组织的组建和已有基础的组织迅速发展壮大。

第二,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组建领域不断拓宽,已经从蔬菜、瓜果等种植业扩展到粮食、养殖、旅游,合作的深度也从单纯的生产环节扩展到生产、加工、销售的全过程。

第三,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类型多样化、综合化、实体化,从协会型发展到生产经营型,从生产经营型发展到投型,新一型合作社已经出现并得到发展,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农业部赴澳大利亚考察团.澳大利亚农村合作社考察报告[J].北京农业,2004(11).

2.徐东升,王丰,曲怀生,田宏.合作社,莱阳农村大趋势――莱阳市兴办农村合作社纪实[J].山东农业(农村经济版),1995(9).

3.陈林.农村合作社的渊源与走向[J].决策咨询,2001(7).

4.薛谦.再论中国农村经济组织建设[J].山西农经,1996(1).

农村合作社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美国;农村合作社;经验借鉴

2011年5月,我有幸以怀化市农业产业化局副局长的对外身份被怀化市委组织部选派到美国旧金山、洛杉矶、纽约、华盛顿等地进行了为期21d的学习考察。在美期间,参加了为期9d的加州长滩州立大学“2011年湖南怀化领导力提升专题研修班”的培训,系统学习了美国行政体系、美国多元文化的形成、人力资源与绩效管理、领导力提升与决策艺术、美国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与应用、美国税收政策的发展与演变等多个领域知识,并参观了长滩市政府和洛杉矶应急管理中心,旁听了长滩市议会会议,与加州共和党领袖Dominic Chang、长滩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进行了交谈,此外还考察了钠帕酒乡的葡萄庄园,到旧金山、纽约、费城、华盛顿等地实地参观。此次赴美国学习,我不仅学到了最前沿、最先进的理论知识和管理经验,还现场感受到了美国不同的人文文化、生活方式,更进一步认识到我国在科技、环保、城市管理等领域与美国的差距,这使我开阔了眼界,也进一步增强了回国后积极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结合此次赴美国学习考察,我系统查阅了美国农村合作社的发展资料,并针对怀化农村合作社的发展实际作了一些理性的思考,希望对怀化市农村合作组织的发展有所帮助。

一、美国农村合作社发展概况

(一)美国农业发展现状

美国的农业基本上以大面积的家庭农、牧场为主,农业人口500多万,占总人口的2%左右。20世纪40年代后,美国农业已实现了机械化、现代化,创造了极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农业及其为农业服务的相关产业所创造的产值占美国GDP的17%,美国粮食年产量超过3亿t,其中玉米占2亿t,小麦6000万t-7000万t,大豆年产5000万t-6000万t,猪、牛、羊等畜产品产量约两千万t,每年出口的农牧产品价值300多亿美元,其中粮食约占世界粮食市场的40%-50%。

(二)美国农村合作社发展现状

美国农村合作经济迄今已经有180年左右的发展历史。在早期,为解决农场主个体与商业组织、商人不对等竞争的问题,有效阻止因信息不对称商业组织和商人对农场主的盘剥,政府通过法律和经济等措施和手段,大力支持农民在不改变家庭经营性质的前提下,组建各种各样的农村合作组织。经过100多年的发展,美国现有近4500个农村合作社,几乎覆盖所有的农户,这些合作组织对内为其社员提供物资与资金、组织经营管理,对外输出劳务、销售农副产品,合作社的活动范围与服务项目,几乎包括从生产到流通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在美国,由合作社加工的农产品占农产品总量80%,合作社提供的化肥、石油等农用物资占44%,贷款占40%。

(三)美国农村合作社管理运作模式

美国农村合作社是由拥有共同所有权的人们在非盈利的基础上为提供他们自己所需要的服务而自愿联合起来的组织,具有如下特点:合作社由它的全体社员所拥有,其目的是为社员谋取共同的经济利益;合作社由社员民主管理,实行一人一票制;合作社是一种非盈利性组织,年终的盈余在扣除必要的公共提留后,按社员同合作社的业务交往量的比例返还给社员;社员要交纳或认购一定金额的合作社股金,但合作社对股金分红的比例进行限制,红利的年率不得超过8%;合作社主要为社员服务,对非社员的服务不得超过服务总量的50%。

根据对美国新奇士桔农协会等农村合作社的运作管理模式分析,美国农村合作组织在市场运作上大多采取公司管理模式,由社员大会、董事会、总经理、员工4个层次组成,实行职业化和专业化经营管理,聘用专职总经理。协会组织结构。协会通过提取公益金、政府对农场主的退税和对农业的预算补贴,以及会员缴交的会费筹措运作资金,并在内部使用统一的种植标准、统一的商标,全球统一价格,避免成员之间的价格竞争,实现了从农药和化肥的购买、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农产品的加工、产品的销售及出口等的产供销一体化。

二、怀化市农村合作社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基本情况

怀化位于湖南省西南部,属典型的农业市。近年来,怀化市委、市政府把发展农业产业化作为推进山区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节点,加强规划引导,夯实基层基础,强化扶持服务,在全市范围内初步形成了优质超级稻、柑橘、工业原料林、优质油茶、生猪养殖、肉牛养殖、优质茶、烤烟、中药材等九大优势主导产业。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80家,其中过亿元的14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18家,其中部级1家,省级12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298个,参会农户27.4万户,占全市农户总数的26.6%,其中经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有552家,共计注册资金1.2亿多元,参股农户8.5万多户,联结产业基地面积73万多亩。2010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163.06亿元,较上年增长4.4%,三产业占GDP比重由“十一五”初期的19.6:32.1:48.3优化为14.4:42.8:42.8。

(二)存在的问题

1.合作社规模小,竞争实力不强

怀化市农村合作社分布广泛,但绝大部分农村合作社是按照现行乡镇、村的行政区域组建的,跨乡、县的很少。合作社规模小,资金缺乏,导致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活动区域狭窄,对外投资能力不足,所以很难像美国农村合作社那样形成跨区域经营,形成较强的市场竞争优势。

2.合作社内部管理体系尚未建立健全,带动能力差

自2006年10月31日国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以来,怀化市农村合作社发展较快,合作社数量不断增多,但合作社在经营农业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的工作没有真正开展起来,管理、服务农户相对滞后。其主要原因是缺乏较为完善的内部管理体系,在合作社人员配备上,有不少理事长都由村干部或种养大户担任,他们在村务工作或生产经营中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无暇顾及合作社的发展和其他会员的利益;在合作社经营方式上,合作社只局限于农用物资的代购代售和农产品的销售等简单领域,尚未涉及农产品加工领域,合作社经营效益不高,为社员带来的利益较少。因合作社管理体系不健全,合作社对农户缺乏吸引力,带动社员增收致富的动力不足。

3.合作社人力资本不足,人才资源匮乏

主要表现在:合作社内部不注重教育和培训;合作社带头人缺乏合作社管理知识,经营能力不强;社员文化水平普遍较低,科技致富能力不强,合作意识相对淡薄等。

4.合作社资金有限,发展后劲不足

怀化市的许多农村专业合作社在创办初期都只有农户入股的小额资金,注册资本大都在3 万元-10万元不等,不少农户都以园场折价注册,现金投入较少。合作社资金基础薄弱,所从事的各种服务性业务效率不高,盈余很少,自我积累能力相对不足,除合作社股金外,大多数合作社很少有不动产可供抵押担保以取得大量资金。

三、美国农村合作社的发展对怀化市的启示

美国农村合作社经历了较长的发展过程,为美国的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创造了条件,促进了美国农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美国农村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创造和积累了丰富的发展经验,为怀化市农村合作社的全面繁荣和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依据。通过学习借鉴美国农村合作社的先进经验,结合怀化市实际,引导、支持怀化市农村合作社健康良好发展应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建立健全怀化市农村合作社组织体系

2009年,市委、市政府全市范围确定了优质超级稻、柑橘、工业原料林、优质油茶、生猪养殖、肉牛养殖、优质茶、烤烟、中药材等九大优势主导产业基地,现已取得明显成效,2010年完成优质超级稻种植面积92.6万亩,名优茶1.05 万亩,柑橘8.55万亩,工业原料林39.5万亩,优质油茶13万亩,烤烟1.65万亩,中药材8.99万亩;建设标准化商品猪场48个,新增能繁母牛12942万头。九大产业基地规划的顺利实施为农村合作社打破现有按乡村行政区域组建的格局创造了条件,通过引导农户按特色产业跨乡、跨县组建专业合作社,实现合作社向县、市范围联合,有利于新技术和新品种的推广,更大范围实现生产、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的统一管理,便于形成品牌效应和集聚效应,从而促进农业产业化建设,并增加农民收入。

(二)进一步完善怀化市农村合作社的内部管理和运行机制

一是借鉴美国农村合作社公司管理运作模式,构建社员大会、理事会、总经理、员工4个层次管理体系,聘用专职总经理,实行职业化和专业化经营管理。二是加强合作社社员内部管理,达到“五个统一”,即统一采购农用物资、统一种植标准和实施生产管理、统一注册商标、统一销售价格、统一包装外销。有条件的合作组织还可以鼓励其兴办加工厂,对农产品统一进行粗精加工并统一销售,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三是加强与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目前,怀化市农业产业发展普遍采用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农户三种运作模式,农村合作社与农业龙头企业联系合作较少。针对这一现状,一方面可以引导龙头企业通过给合作社农产品定单,合作社再分配给社员生产的这种模式,加强合作社与龙头企业在供销领域的紧密合作;另一方面,还可以吸收龙头企业到合作社成为非社员股东,美国称这些非社员股东为“准社员”,他们一般出资控股限制在10%-20%以内,一般不参与合作社的管理,通过这种龙头企业出资参与农业生产的方式来进一步加强龙头企业与合作社的直接合作。

(三)加强对怀化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在农业合作社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农业

进入 20 世纪以后,随着美国的农业逐步进入了电气化、机械化、化学化和水利化时代,现代农业生产方式所引起的土壤侵蚀、水质污染、生态系统失衡等资源、生态和环境问题也越来越严重。从 20 世纪 40 年代以来,美国在保持水土和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实行了一系列立法和政策措施,采取了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投入了巨额资金,经过 30 多年的努力,到 70 年代才使大部分农业环境得到改善。怀化市农业发展应吸取美国的教训,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的同时,要注重农村环境的保护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一个很好的载体就是通过农村合作社大力推广绿色有机农业。一是通过制定农村合作社无公害、有机农业操作标准,引导和管理社员进行生态化种养。二是加大对合作社无公害、有机农产品认证力度,合作社简易包装的农产品在标注统一农产品商标的同时,还统一张贴无公害、有机农产品标签,增强初级农产品在市场上的安全度和竞争力。三是各相关职能部门加强对合作社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从生产环节农药化肥的使用,包装环节防腐剂、包装袋的使用,市场销售等各个环节加强监管,确保产前、产中、产后不出质量安全问题。

(四)加大对怀化市农村合作社的政策、资金和人才支持

2009年怀化市政府出台了《怀化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见》(怀政发〔2009〕9号),对怀化市农村合作社与农业企业合作、土地流转等方面作了具体规定,为合作社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但在合作社的奖励扶持、信贷、运作管理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在政策上给予引导、支持和规范。在资金支持方面,除充分利用好中央、省一级的项目资金以外,建议市县财政每年拿出一定资金重点扶持重点农村合作社,以便合作社发展壮大,对其他合作社起到示范带动的作用。在农村合作社的人才支持上,建议从三个方面来抓:一是引导合作社进一步建立健全公司化的管理制度,聘用专职总经理,实行职业化和专业化经营管理。经理人选可以聘任基层相关农技推广人员担任,建议保留其工作关系和工资待遇,与原单位脱产,确保其全身心投入到合作社的管理和发展过程中;也可以聘任社会职业经理人或者大学生村官、农村经营管理能人担任,逐步探索出一条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成功模式;还可以到高校聘请相关专业的应届毕业大学生担任,建议市政府在政策上给予扶持,对前3年的应届毕业大学生经理人的基本工资由财政给予补助。二是加大对合作社理事会成员、经理等管理人员和社员的培训。通过培训,提高理事会成员、经理的经营管理能力,同时提高农民的合作意识、对合作社的认同,增加农民对合作社的相关知识、自身主体地位的认识。三是引导合作社加强与农业教育、科研和推广中心等单位的联系,争取他们的人才与智力支持,促进最新的农业研究成果通过农村合作社传授给社员,在较短的时间内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何慧丽.美国合作社印象[J].中国合作经济,2007(3)

[2] [美] J.T.施莱贝克尔.美国农业史.北京:农业出版社,1981

[3]贾英杰.发达国家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现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2)

[4]张胜文.国外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趋势与经验借鉴[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7(2)

[5]美国农业统计.美国联邦出版社,2000-2004

[6]徐更生.美国农业政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

[7]R.科斯,A.阿尔钦,诺斯等.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M].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8]陈华山.当代美国农业经济研究[M].济南:青岛出版社,2003

[9]Jerker Nilsson.New Generation Farmer Co-operatives[J].ICA Review,1997(1)

上一篇:团队合作范文 下一篇:农民专业合作社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