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论文英文范文

时间:2023-02-21 16:48:11

商务论文英文

商务论文英文范文第1篇

很多管理类专业对于专业英语的要求不高,但是随着科学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集装箱技术的迅猛发展,物流专业英语越来越在频繁的商务活动中凸显出重要性。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物流专业英语在词汇、句式结构、修辞等方面独具特色,逐渐成为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不可缺少的必修课程。解读这些物流行业语言特点和掌握一定的翻译技巧是学习和应用物流管理专业英语的关键。物流专业英语除了具有专业英语的一般特点外,还有其自身的特点:1.阅读文章中的组合单词多;例如:Hub-and-spoke运送中心和辐射状。2.句型的表述多用图表来帮助理解;3.物流专业术语多,或是词意有变化;例如:Milkrun多点停留4.新词多,且合成新词多,新技术采用的缩略语多;例如:ITS智能交通系统其中缩略语出现的频度高,以及新词(包括新缩略语)产生快和数量多是物流管理专业英语区别于其它学科专业英语的主要特点。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

英国应用语言学家Stevens指出:ESP(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课程带有四个根本性特征:一是必须满足学习者的特定需求;二是在内容上与特定的专业和职业有关;三是在句法、词汇、语义以及语篇分析中,重点必须放在那些与特定专业、职业以及与之相关活动的语言运用上;四是与普通英语形成对照。基于此,物流英语教学内容应该重点考虑一下方面:(一)教材的选择物流专业英语的教材比较多,多数是高职高专教材。选择一本合适的教材是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的基础,选择教材时有以下几个原则:1.综合性。物流专业英语是要介绍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涉及的词语和知识,为了培养学生的物流专业英语的综合能力,进行听、说、读、写、译等五个方面的训练,所以教材内容要尽量综合全面。必须转变以往选择专业英语教材过程中,重阅读、重翻译的思路。与其他专门用途的英语类似,学好物流专业英语也绝非易事,更重要的是实际工作中运用的能力。这首先是物流知识覆盖面广,它包含物流科技、物流管理、物流理论、物流实务。教学重点是掌握相关物流词汇,所以不要求太深的语法知识。简单介绍文章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语言环境即可。2.及时性。由于物流新技术发展迅速,且新技术市场化周期越来越短,要使学生能够掌握新的物流技术和新的实用工具软件的英语含义,就必须考虑教材内容的及时补充和更换,达到与时俱进。3.适用性。物流专业英语教材较多,学生包括两年高职、三年高职、专生本、本科等层次,相应的内容深浅、侧重点各有不同。因为要考虑学生考取物流职业资格证书的实际情况,所以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选择适用的教材。当然,也可以对教材内容根据情况进行选择性的取舍。还要考虑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就业及工作中的实际需要,教材的选择应突出对学生专业语实际应用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二)适当补充新内容物流管理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必须了解物流新的技术发展和应用情况,特别是实用性的技术和新软件功能等,所以要根据当前的技术发展,适当补充一些介绍物流管理新技术的内容。如本人在近年的教学中,及时补充了物流发展新技术,例如:物流管理中的现代技术和方法,同时和当代电子商务发展相融合,涉及有Internet技术、EDI技术、POS技术、电子商务安全技术,等等的新技术的文章,很受学生欢迎。根据教学经验,学生是非常乐于了解物流企业新技术的,特别是那些已得到广泛应用的主流技术。另外,大部分教师上课时理论性较强,对一些基本的实用操作则介绍很少,如物流标准术语等基本的实用英语则很少有介绍,甚至部分物流专业学生毕业时还不知道“AI”(应用标识符)、“AGV”(自动导引车)等具体是哪个英文词及其实际含义。为了避免学生“有专业没常识”,所以在教学时,应当补充一些最前言最基本的内容。使学生能够熟练翻译相关的技术文章,并基本上可撰写一般性英文物流论文,特别是要掌握物流论文英文摘要的写作方法,为他们今后写毕业论文英文摘要做准备。

三、教学安排与学生兴趣的协调

商务论文英文范文第2篇

为了规范学术论文的英文摘要,美国《工程索引》(EI)要求信息性文摘(Information Abstract)应该用简洁、明确的语言(一般不超过150 words),且在用词、句式、时态、语态以及人称等不易把握的方面做出了相关规定,以方便论文的国际交流。国家标准GB7713-87中规定,为了国际交流,学术论文应附有英文提名和摘要。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于2002年9月还专门了《学术论文英文摘要写作质量标准》,明确规定了英文摘要的写作规范。

但是,对于论文摘要的翻译研究还存在很多方面的空白和不足,比如,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和翻译评估标准,这势必造成摘要翻译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因此,找到可行方法提高中文摘要英语翻译较强的指导性、针对性和实用性,是非常必要的。

二、中文摘要及其英语翻译基本概念

(一)摘要的定义和分类

国际标准IS0214-76,摘要是“对文献内容的准确压缩不加以解释或评论”。

论文摘要主要有2种类型:信息型摘要(Informative Abstract)和概括型摘要(Summarized Abstract)。信息型摘要也称报道型摘要,主要用于实验性和技术性较强的论文。概括型摘要也称指示性摘要,多用于理论性较强的论文。

(二)中文摘要英语翻译的特点

句式:句子陈述结构比较多,所包含的动词常常是be,have等。

人称:英文论文摘要句子的主语通常用单数第三人称(the/this paper/article),即以论文或文章本身为主体,很少用第一人称或作者自称。

时态:摘要开头表示本文所报告或描述的内容,结尾表示作者的观点和建议的做法时,可采用一般现在时;叙述研究过程及过去的工作,多采用一般过去时;说明某课题现已取得的成果,采用现在完成时。

语态:为了突出研究成果的客观性,避免提及有关的执行者,论文摘要英文句子的谓语动词常用被动语态。但在某些情况下,特别是表达作者或有关专家的观点时,又常用主动语态,其优点是鲜明有力。

(三)中文摘要英语翻译的原则

1.规范

根据目的法则,译文要取决于翻译目的。学术论文摘要翻译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国际学术交流和利于学术成果的传播,因此翻译出来的摘要应该要符合英文摘要的国际标准。

2.易懂

根据连贯法则,译文要能被接受者所理解,具有可读性,并在目的语交际环境和文化中有意义。因此翻译出来的摘要应该要清楚简单、通顺流畅、符合英文的表达习惯。

3.准确

根据忠实法则,译文应以原文为基础,不能随意创作。因此翻译出来的应该要准确表达原文的内容和意义。

三、中文学术论文摘要英语翻译中的质量问题及解决策略

(一)中文学术论文摘要英语翻译中的质量问题

由于部分中文论文作者写作的英文摘要,绝大多数都比较粗糙,质量不佳,离参与国际交流的要求相距甚远,需要修改或者重写。一方面是由于论文作者英文写作水平有限,另一方面也由于大多数论文作者对英文摘要的写作要求和国际惯例不甚了解。中文论文摘要在过去英语摘要语法、用词错误率降低的基础上,出现了复合句的一致性,上下文逻辑关系和意义完整性等问题,深层原因是用英语包装汉语思维,机械对应式的英译汉。

(二)中文学术论文摘要英语翻译中的质量问题解决策略

1.明确翻译目的

即有效记录学术成果,通过将论文的目的(Purposes)、过程(Procedures)、方法(Methods)、结果(Results)、结论(Conclusions)等方面清楚诠释。

2.分析原文

对原文的分析可以分为部分。第一部分,译者重点关注文本外因素,确定原文提供的材料是否与翻译指令一致。第二部分是详细而全面地分析源文本,重点关注文本内因素。

文本有不同的功能,也因此有不同的文本类型。学术论文摘要最主要的功能就是传递信息、告之读者整篇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成果,因此属于信息型文本。且不同的用途专业领域,如商务英语、、法律英语、医学英语、农业英语、工程英语等因其特殊性,要进行认真研究和分析,看英语在这些不同的领域是怎样运用的。专业词汇应与国际用语保持内涵一致性。

3.选择翻译策略

诺德根据文本功能和翻译目的的关系,提出了“文献翻译”和“工具翻译”两大翻译方法。“文献翻译”强调源语文化。重在“再现原文化发送者与原文接收者之间交际时的情境”。“工具翻译”强调译语文化,重在表达“原文发送者与译文接收者之间在新的交际情境下的互动”。在文献翻译中,交际语言虽已改为译文语言,但交际情景还是源语文化,源语文化的语言特征仍得以保留。在工具翻译中,交际语言和环境变成了译文语言和环境,原文的语言文化特征仅做交际中的参考,重点是根据译文读者的需要传递原文的实际内容。

摘要翻译的重点是传道原摘要的实际内容,而且尽可能满足译语读者的阅读习惯,学术论文摘要翻译不能完全只依赖于文献翻译或者工具翻译,更重要的是作者对摘要内容的语法、逻辑的整体把握,提高受众理解度。

4.构建目标文本

中文摘要英语翻译为符合学术目的和要求的功能文本。中文摘要英语翻译的句型应简单凝练,一般由10个左右意思完整,语句通顺的句子构成。在这个环节,摘要的翻译可以从词汇、句法等语言层面着手,涉及中西方文化差异和许多翻译技巧。最终文本应以双方理解一致性为目标。

翻译的本质是“a textual thing”,及在社会和文化方面都必要且有用的跨文化交际(Gregory,Michael,What can linguistics learn from translation)。通过前面的研究,学术论文中文摘要英语翻译在国际学术交流中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只有不断总结经验,才能更好地促进中文学术论文的国际交流。

参考文献

[1]马立军,邱建军,宋二春.论文英文摘要翻译浅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3(6).

[2]姜天元,殷莉,刘亮显.浅谈中文摘要的英语翻译[J].时代教育,2012(15).

[3]王芳芳.从功能翻译理论视角谈学术论文摘要的英译[J].中南大学,2012(2).

[4]李惠英.谈学术论文的摘要及其英译[J].语文学刊,2009(4).

(作者单位: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简介

商务论文英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汉英语言差异《十七大报告》中国的论文英译翻译原则和策略

一、引言

政论文是涉及国家大政方针的政策性文件或有关国家党政领导人重要讲话的文本,内容上立意深刻、主题鲜明,语言结构严谨、行文畅达,四字结构和排比句在该文体中较为常见;言语口吻较为庄重,但也不乏生动形象、富有文化特色之用语;使用的场合一般较为严肃,有时会涉及关乎国家利益和国际关系的敏感话题。因此,翻译时(特别是对外翻译)务必紧跟原文语义和作者思想,绝不可随意更改或发挥,强加入译者的个人行为和观点(贾文波,2004:64)。中西方语言存在很大差异,熟悉汉英语言间的差异对政论文的翻译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本文拟以《十七大报告》中英文本为依托,结合政论文的文体特征,从汉英语差异角度分析中国政论文英译的原则和策略。

二、汉英语言差异的主要表现

中西方民族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文化背景,这就决定了汉英两种语言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所以熟悉两种语言的差异直接影响着翻译质量。汉英两种语言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词语层面

汉民族重整体思维、模糊思维,而西方人崇尚科学和理性,思维活动较为明晰、确定,体现在语言上就是汉语中概括词较多,搭配随意,而英语用词、词语搭配均较为严谨,比如,汉语的“卫生”,前面加上不同的修饰语就指不同的卫生,如“个人卫生”、“公共卫生”、“环境卫生”等,但英语一定要有新搭配:personal hygiene,public health,environmental sanitation(蔡基刚,2003:387)。此外,汉语的词义表达笼统、模糊,而英语较为具体精确,汉语可以说“学文化”、“学知识”、“学外语”、“学鸟叫”等,都用同一个“学”字,英语中则须分别用learn to read and write,acquire knowledge,study a foreign language,imitate birds来表示,不然会导致逻辑意义紊乱(贾文波,2004:20)。汉语讲究工整对仗、文采华丽,喜用大词和四字成语,如“走南闯北”、“欢天喜地”、“平淡无奇”、“彻底粉碎”等;相比之下,英语行文强调简洁,层次清楚,语言上追求自然流畅,忌重复,如上面四个成语在地道的英语中就应显得客观、简洁:travel a lot,overjoyed,ordinary,smash。

(二)句子层面

流水句和竹竿句是汉语中的两个经典结构。写作者只求“意尽”,句子弹性大,语法形式灵活,可以一句接一句,无限制扩展下去,句子的形成过程恰似“意识流”,“流”到什么地方,决定于听说双方的协调配合和环境的限制(转引于蔡基刚,2003:252)。英语属于形态性语言,以主谓为基本框架构造句子,徐通锵(1996:344)曾作过这样的比喻:英语的主语和谓语如两根“柱子”,而这两根“柱子”一定要有一根“梁”搭在它们上面。这个“梁”就是主谓一致的语法关系,所以句子结构较严谨,大的主谓结构犹如树干,定、状、补等句子成分就是“树干”的枝叶。因此汉英翻译中,译者须在汉语的流水句中找出一个主语,进而确定主谓结构,然后加入定语、状语、宾语、补语等其它成分。

(三)文化层面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同语言不可避免地会带有各自的文化痕迹。对译语国家文化的陌生,常会成为翻译的最大障碍,比如,“胆小如鼠”译成英文是as timid as a rabbit,“一贫如洗”应译为as poor as a church mouse。生活背景、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差异致使不同民族对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的联想。在政论文翻译中,译者尤其要注意带有文化色彩的语句的翻译,由于这类词来源复杂,翻译时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些可以顺从“约定俗成”,在英语中找到相对应的词,有些则需要灵活地用符合英语习惯的方式将原文意思表达出来。如汉语中有“肝胆相照”来形容“真诚”,但西方人却对“肝胆”没有如此意象,只能根据意思翻译成treating each other with all sincerity。中国人与英美人的认知环境是不同的,“交际是否成功就看双方对彼此的认知环境是否能显映和互相显映”(何兆雄,2000:181),汉英翻译时译者必须充分考虑译文读者的认知环境,否则就难以取得良好的读者效应并有效地实现翻译目的。

三、政论文的汉译英策略

政论文的严肃性、正规性决定了政论文汉译英要奉“忠实”为首要原则,但中国的政论文都是在汉语的写作范式下形成的,照搬原文句式、语义结构去翻译会极不符合目的语读者的用语习惯,译者有必要根据汉英两种语言间的差别,采用适当的技巧灵活翻译。(下文例子均选自《十七大报告》)

(一)省译

时政性文本大都行文肃正,措辞严谨,不会像文学语言那样辞藻华丽,但由于汉语惯用一些修饰语或范畴词,为了增强语势还会重复用一些词语,不符合英语“行文简洁”的习惯,所以对于那些不影响句意的多余或重复词,译者要进行适当的删减。例如:

Eg.1人才工作进一步加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组织制度创新不断深入。

Version:Work in relation to talented personnel was strengthened,efforts were stepped up to reform the cadre and personnel system and make innovations in the organizational system.

为了使句式显得更整齐,原文重复使用一些词,在翻译过程中译者要善于“提取公因式”,将原文中重复使用的语词作为“公因式”提取出来,以求译语的简洁、明了。

Eg.2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

Version:basic theory,line,program and experience

Eg.3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Version:Maintain close contact with reality,life and the public.

(二)增译

如上所述,英语句式严谨,主谓结构是句子的基本框架,因此,主语是句子中不可或缺的成分,但在汉语中,尤其是政论文中,无主语句随处可见。在汉英翻译中,为了使译文更好地被读者接受,就要根据原文意思增加合适的主语。

Eg.3要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Version:We must persist in scientific and democratic legislation to improve the socialist law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三)重组

汉语句式的“竹”式和“流水”式特色在政论文中有相当明显的体现,而英语的“树”式句子结构决定了译者在汉译英时,必须对原文的流水句进行重组,否则译文就会很不合乎英语行文习惯。对原文重组首先要充分理解原文意思,弄清各个分句之间的逻辑内涵和主次关系,然后为目的语确定主谓结构,根据目的语的语法,借助各种词类及形态变化,搭造完美的“树”式结构。

Eg.4我们必须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规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构成的基本纲领。

Version:In keeping with changes in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situations and in light of the expectations of the people of all ethnic groups for a better life,we must follow the trend and laws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uphold the basic program consisting of the basic objectives and policies for economic,political,cultural and social development under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四)替代

程振球(1980:218)曾表示,汉语比英语更能容忍重复。汉语句子中的重复与平行句相伴而生,在政论文中,重复使句式节奏感加强,能大大增强领导人讲话的气势。然而,英语学习者经常被建议一定不要在同一句话中两次使用同一个词语或表达同一个意思,除非是为了特意强调或澄清句意。译者必须在明白两种语言不同用语习惯的前提下翻译。

Eg.5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Version:We must respect the principal position of the people in the country’s political life,give play to their creativity,protect their rights and interests,take the path of prosperity for all and promote their all-round development...

Eg.6社会主义愈发展,民主也愈发展。

Version:Democracy will keep developing along with the progress of socialism.

四、结语

翻译涉及两种语言,译者熟悉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其译文的优劣,可以说学习英汉差异是进行翻译实践的基础。中国的政论文很大程度上映现了汉语用语习惯、行文风格等特点,译者要运用英汉差异常识,一方面要保证不歪曲或遗漏原文信息,确保译文的准确性,另一方面要针对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策略,译出符合目的语习惯的译文,最大程度地实现读者效应。

参考文献:

[1]蔡基刚.英汉写作修辞对比[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252,387.

[2]程振球.翻译问题探索[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218.

[3]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181.

[4]徐通锵.语义句法刍议[J].载于李瑞华主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344.

商务论文英文范文第4篇

新闻标题的种类与结构

新闻标题的种类。1.多条新闻共有的标题――大标题。大标题有表述事实的大标题、提出观点的大标题和既表述事实、又表明观点的大标题。2.单条新闻的标题,包括主题、引题、副题、提要题和小标题五种。主题――标题中最主要的部分,说明最重要的事实或思想,字号最大。引题――又名肩题、眉题,位于主题之前的辅标题,主要作用是引出主题。副题――又名子题,位于主题之后的辅标题,主要用事实对主题作补充和解释。提要题――位于稿件的标题(含引题、主题、副题)之后、正文之前,用以提示稿件的主要内容。小标题――又名分题、插题,分嵌于新闻稿件之中,用以概括介绍稿件每一大部分的内容,具有分段或分类的作用。3.从新闻标题的内容上区分,又分实题与虚题两类。实题――新闻标题中叙述事实的部分,或表述事实的标题。虚题――新闻标题中发表议论的部分,或表明意见的标题。

新闻标题的结构。1.单一型结构:只有主标题,没有辅助标题。单一型结构的标题多数是一行题,也可以是两行题、三行题。2.复合型结构:除主题外,还有辅题,即引题、副题或两者都有。复合型结构的标题都是多行题。引题的作用:交代背景、烘托气氛、揭示意义、提出问题、说明原因(目的)、长句短化。副题的作用:交代事情结果、补充次要事实、印证主题中的观点、解释主题的概括。

英文新闻标题的语言特色

时态的使用。一种观点认为新闻标题应使用现在时态,因为所报道的事件虽然已经过去,但它是新近发生的,对读者来说仍然是第一次了解该事件,现在时态能给他们一种事件正在发生的感觉,这对新闻报道来说很重要;另一种观点认为新闻标题不能用现在时,例如法庭报道,对于过去发生的事件,绝对不能用现在时态,避免产生歧义,例如应该写成:“Old retiree stole grocery loaves”,不能写成“Old retiree steals grocery loaves”,否则会使人误会此人一直在继续这种偷窃行为,引起争端。甚至认为任何含有过去的时间因素的标题都应使用过去时态。这一观点可能深受上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新闻学者梅耶(Philip Meyer)的精确新闻报道理论的影响。那么,究竟应该使用什么时态?考虑的重要依据是看使用现在时态会不会带来歧义,如果不会,则适宜使用现在时。英语新闻标题中不宜使用“yesterday”这个词,尤其是在早报的标题中,因为早报所报道的几乎所有事情都可以被认为是发生在“昨天”的。但如果报道的是将来要发生的事,则应尽量使用确切的时间,如:“Beijing to fulfill promises for 2008 Olympics”,即使省略了“will”,但意思仍很清楚。

大量运用简短小词。英语新闻标题总是力求用有限的字数来表达新闻的内容,为此,在措辞上尤其要下工夫,选词要尽可能经济达意、简短明了,因此英语新闻的标题中偏爱选用那些短小精悍或字母最少的动词。这是因为短小易懂、形象生动的措辞不仅能增强新闻的简洁性和可读性,而且还能节省版面篇幅。出于对读者的理解速度和能力的考虑,新闻报道多采用小词。记者和编辑们偏爱短词,在可供选择的同义词或近义词中,一般选择短小精悍的短词、单音节词和双音节词。如:aid=help/assist back=support。

缩写词。英语新闻中的缩写词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首字母缩略词,另一类是节缩词。1.首字母缩略词是将几个词的首字母加在一起合成一字,全部用大写字母拼成,从而代替一组冗长复杂的词或词组。这种新词语形式,具有简洁实用的特点。英语新闻标题中经常出现的缩写词主要分为三大类:组织机构的简称。如:EU。常见事物的简称。如:AIDS。职业、职务的简称。如:DM。2.节缩词是把原来完整的词进行加工,缩略一部分字母,截短词头、词尾、中部或只留中间,从而构成新词,其宗旨同样是为了节省标题字数。常见的缩略方式有:缩略词头:quake=earthquake。缩略词尾:tech=technology。缩略中部:yr=year。只留中间:flu=influenza。有时,这类词汇很难在词典中查到,需要读者在平时注意积累。

创造新词汇。英语新闻中新词汇的出现与当今世界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乃至社会生活这些领域里产生的新事物、新现象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新词汇的出现是伴随着特定的政治、社会环境而产生的,因此,它们具有明显的社会性,易于被读者所普遍接受。在英语新闻中出现的新词汇,有很多是通过派生、拼缀、复合、省略等构词法构成的。如:smog=smoke+fog。综上所述,新闻的标题能使读者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所以在新闻报道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英语新闻标题有着自己的特色,掌握了这些特色,将会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报道的内容,提高阅读效率。

如何写好新闻的英文题名

英文题名的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GB7713―87)(Present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reports,dissertations andscientific papers)的规定,题名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报告、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题名所用每一词语必须考虑到有助于选定关键词和编制题录、索引等二次文献可以提供检索的特定实用信息。题名应该避免使用不常见的缩略词、首字母缩写字、字符、代号和公式等,题名一般不宜超过20字。报告、论文用做国际交流,应有外文(多用英文)题名。外文题名一般不宜超过10个实词。

此外,下列情况可以有副题名:题名语意未尽,用副题名补充说明报告论文中的特定内容;报告、论文分册出版,或是一系列工作分几篇报道,或是分阶段的研究结果,各用不同的副题名区别其特定内容;其他有必要用副题名作为引申或说明者;题名应简明、具体、确切,概括文章的要旨,符合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的有关原则并有助于选择关键词和分类号。中文题名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必要时可加副题名。题名中应避免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缩略语、字符、代号以及结构式和公式(参见GB7713)。文献标志码为A、B、C三类的文章还应有英文题名。

撰写英文题名的注意事项

英文题名的结构。学术论文的题名是文章的“标签”,反映的是文章的整体内容,不是具体内容。因此,切忌用复杂的主谓宾完整的语句逐点描述论文内容或完整的句子。英文题名一般以短语为主要形式,尤以名词短语(noun phrase)最常见,即题名基本上由一个或几个名词加上其前置和(或)后置定语构成。短语型题名要确定好中心词,再进行前后修饰。各个词的顺序很重要,词序不当,会导致表达不准。题名一般不应是陈述句,因为题名主要起标示作用,而陈述句容易使题名具有判断式的语义;且陈述句不够精练和醒目,重点也不易突出。少数情况(评述性、综述性和驳斥性)下可以用疑问句做题名,疑问句可有探讨性语气,易引起读者的兴趣。此外,为了突出论文的核心内容,应尽可能把表达学术论文核心内容的最重要的词放在题名的开头,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英文题名的字数。在能准确反映论文特定内容的前提下题名不应过长。国外科技期刊一般对题名字数有所限制。例如,美国医学会规定学术论文题目不超过两行,每行不超过42个印刷符号和空格;英国数学会要求学术论文题目不超过12个词。英文题名总的原则是应确切、简练和醒目,在能准确反映论文特定内容的前提下,英文题目单词数越少越好。

英文题名中的冠词。学术论文英文题名中的冠词有简化的趋势,凡可用、可不用的冠词均可不用。

英文题名的大小写。英文题名字母的大小写有以下三种格式:所有单词全部字母大写;每个单词的首字母大写,但3个或4个字母以下的冠词、连词、介词全部小写;题名第1个单词的首字母大写,其余单词的所有字母均小写。

英文题名中的缩略词语。已得到本行业人员公知、公认的英文缩略词语,才可用于英文题目中,否则不要轻易使用。

参考文献:

1.许明武:《新闻英语与翻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3年版。

2.唐见端:《英语新闻标题翻译技巧》,《新闻记者》,2005(9)。

3.余立三:《英汉修辞比较与翻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

(作者单位:梁卫格,河北大学国际交流与教育学院;陈宓,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网络工程系)

商务论文英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科技文本;摘要翻译;长定语;处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I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32.082

0 引言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科技文本也就随之增加。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形式,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已引起了国际上广泛的注意和研究,而文本与翻译的密切关系已日益为翻译界所认识。在计算机领域,“云计算”系列做得风生水起,为促进国内外科技成果的交流与发展,有关云计算的会议及论文逐渐国际化,但是由于快节奏高效率,如何在最短时间内掌握最有价值的资料,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成为了科技工作者和学者首先关注的焦点,因此论文的标题和摘要英译的重要性就显得尤为重要,甚至决定了论文的取舍。

本文运用语料分析法就云计算国际会议上的论文进行分析,发现摘要翻译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是长定语的处理,特别是多个名词修饰一个中心名词,汉译英时该如何处理是本文重点探讨的话题,使摘要的英译不仅符合科技文本的简洁性、

1 文献综述

准确性和概括性,而且符合国际惯例,让外国学者深知其意,进而总结出长定语的翻译方法。

1.1 长定语

现代汉语长定语是名词性短语中心语前面的复杂的附加成分。所谓复杂包含两种变现形式:一是指语义表达较长但修饰或限制意义单一的定语,即长的单项定语;一是指由两种及两种以上的语义成分共同起修饰或限制作用的定语,即多项定语。(张谊2005)毛薇等学者对多项修饰语的语序做了研究,他们的研究重点在如何根据语义类型正确排序,却忽视了翻译时的方法和策略。相比多项修饰语这一概念,本人采用长定语一词,因为本文中提到的长定语不仅是前面有多个名词做多项修饰语,而且可能是仅有一个很长的修饰成分,因此选用长定语更加通俗易懂。

1.2 科技文本摘要研究

在前人的研究中,就科技文本的摘要翻译一题,根据宋雅智的说法,科技文本摘要具备一定的基本特征及写作规范,很多学者对科技文本摘要的翻译从词法、句法、文体特征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但侧重于一些语法问题,比如被动过多(赵德全、郑媛媛,2015),时态混乱(邓军涛、许明武,2013)等。论文摘要一般具备三个特征:概括性、简练性和准确性。关于摘要的语态较多使用第三人称,尽量少或不使用第一或第二人称。(刘丽娟,2015)而张玫的研究则基本否定了这种观点,认为采用第一人称代词和主动语态的科技文体在英美的确已经成为主流。宋鑫《学术论文英文摘要翻译常见问题分析》中则认为,语态的运用应考虑两个因素,一是达意,即满足表达的需要,这也是语言之所以为语言的使命。二是考虑摘要的实际特点,根据不同性质的摘要选择恰当的语态。

1.3 长定语的翻译

针对这一问题,前人学者也做过一些研究,他们以多项修饰语为题,根据语义类型,运用统计的方法,对修饰语的排序做了一定研究。但是就科技文本中,没有关于长定语翻译的研究,而科技文本以严谨性著称,大多情况下句子较长,难以理解和翻译,这是我们在翻译时候经常遇到的难题。句子长很大一部分是因为修饰成分较长,因此本文以此为切入点针对云计算主题的国际会议论文进行研究分析。

2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语料分析法,收集了以云计算为主题的国际会议上发表的文章,针对其摘要进行分析归纳,就其中的长定语句子做成语料库,总结出来长定语的翻译方法。语料库分析法,是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语言研究出现一种全新的方法,即基于语料库的语言分析法。广义上的语料库,据John Sinclair(1999),指用来代表某种语言状态或语言变体之特征的自然发生的文本集合。而现实中,语料库都是依赖计算机储存的,并以计算机为处理语料的基本工具,故此通常所称的语料库,一般指存放在计算机里的原始语料文本或经过加工后带有语言学信息标注的文本(顾曰国,2000)。语料库及语料库方法,在语言研究中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这种方法以实际的自然的语料为语言描述的基础,借助计算机这种强有力的信息处理工具,有相对于其他方法的巨大优势。

本文采用简单的语料分析法,语料收集、分析、分类,共收集云计算主题的论文116篇,分析了100篇论文的摘要,收集了40个典型的长定语实例,并对其进行分类分析,然后以表格的形式作为语料储存。

3 摘要中出现长定语问题

通过对100篇以云计算为主题的科技文本摘要的分析研读,发现其中的长定语翻译值得探究。由于科技文本的严密性和准确性,一个名词前面有很长的修饰成分,或是多个专业术语,或是逻辑关系密切的修饰成分,在英译中时,这一问题显得尤为突出,通过下面的语料分析,总结出不同的处理方法。

3.1 修饰成分过长构成的长定语

例1.动车组管理信息系统是覆盖各级动车组管理、运维单位,全面支撑动车组运营、维修业务的综合系统。

Electric Multiple Units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EMU-MIS) is a comprehensive system which is designed for multi-layer management and operation departments of the Electric Multiple Units, and supports the business of the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the Electric Multiple Units.

分析:摘要中的固定句套,XX是一种……的XX在这里“动车组管理信息系统是……系统”,出现了前文提到的长定语的第一种复杂形式:语义表达较长但修饰或限制意义单一的定语,即长的单项定语,其处理方法是中心词前直接跟最重要的表示属性的修饰语,然后其他的修饰成分用which引导的定语从句放在后面,从句中又用介词连接。

例2.讨论了怎样利用云学习解决实验室建设及管理方面存在的相关问题。

How to use cloud-learning to solve the above problems was also discussed in this article.

分析:“讨论……问题”主动变被动,然后用the above代替问题前面的L修饰成分,因为在摘要的首句中提到,所以这里可以用替代方法。还采用了主动变被动,how引导的从句做主语。

例3.本文分析了云计算中基于服务器的虚拟化技术带来的安全风险,提出了针对纵向流量模型、横向流量模型的安全防护方案。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isks of server virtualization in cloud computing system, and recommends security solutions for both vertical data flow model and lateral data flow model.

分析:“本文分析了……的风险,提出了……的方案”,“风险”前面的修饰语很长,这就运用了汉译英的省译法中的一种情况省去范畴类词语,当这些词表示范畴时,失去了具体的含义,一般可以省略不译。因此在这里就省去了“技术”这一范畴词。

例4.提出了使用先进的云计算的计算服务及云计算提供的安全保障解决旅游电子商务运营问题的方法,得出了若将云计算应用在旅游电子商务运营过程中,能降低企业商务运营成本,提高商业运营效率的结论。

proposed the methods that using the advanced computing service and security protection of cloud computing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tourism electronic commerce operation. Comes to conclusion that if cloud computing could be applied in the tourism business operation, business operating costs would be reduced and business operational efficiency would be improved as well.

分析:该句“提出……方法”,“得出……结论”。方法和结论前面的修饰成分都很长,英文在处理时选择主谓宾简单句,然后用that引导同位语从句,具体解释是什么方法,什么结论。

3.2 多个名词构成的长定语

例5.动车组管理信息系统的云计算支撑平台研究。

Research of Architecture of Cloud Computer for the EMU-MIS.

分析:通过分析研读论文中的实例,我们发现摘要有固定的句套,以“基于……的研究”、“……的分析”、“……的应用”居多,英译时,一般情况下是研究和分析在前,因为英语是显性语言,重点在前;汉语是隐性语言,重点在后(连淑能,英译汉教程,47-48)。研究前面有四个修饰成分。直接简单罗列四个名词再加上中心词显然行不通。英语的句法结构需要连接词根据逻辑关系层层连接,因此英文标题用了三个介词,从后向前,组成一个名词性短语。同样,最后一句本文提出一种……框架,也是用介词连接定语修饰部分。

例6.本文基于云计算服务模式,进行航空维修安全预警系统设计研究,设计了航空维修安全预警系统的云计算基础架构。

Based on Cloud Computing Technology, a Security warning system for aviation maintenance(AMSWS) is designed.

分析:变主动为被动。设计了……的基础架构,中间有较长修饰部分,在这里利用介词变换主语,主动变为被动。英语多被动,汉语多主动。英语是侧重客观描述,被动形式能达到此效果;汉语是强调主体性,多主动。(连淑能,《英译汉教程》)此外这里还用到了省略,云计算这个修饰成分显然是被省去了,因为前文已提到基于云计算服务模式,所以设计的也是云计算的基础架构。

例7.并重点分析了基于云计算平台的连锁企业商品配送路径规划计算和制定商品配送策略的业务流程。

then especially analyses how to use cloud services to accomplish goods distribution path planning calculation and establish goods distribution strategy of chain enterprises.

分析:摘要第三句很长,后半句“重点分析了……规划计划和制定……流程”,英文中用how引导的从句,分析了如何运用云服务完成商品配送路径规划计算,把定语变成了宾语从句,符合地道的英语表达。

例8.目前的地方院校自动化专业实验室建设中基础设施建设和实验室管理当中存在一些问题。

商务论文英文范文第6篇

摘要:针对应用型工科大学研究生教育培养目标,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应用技能为导向,研究合作讨论式教学策略。提出以本专业英文文献为阅读教材,以学位论文摘要写作为目标,培养研究生英语科研素养。同时结合应用型工科院校专业特色,有针对性地加大专业英语实际应用案例资源库的建设,以读促写,培养学生的专业英语文化素养,以满足研究生英语学习需求,实现研究生英语教学效果的提升。

关键词:应用型大学;学习需求;英语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1-0242-02

应用型大学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出现的一种新的教育模式。面向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开展产学合作教育是应用型大学硕士办学与教学改革的根本途径。英语教学是研究生基础课程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较熟练的阅读能力,一定的写、译能力和基本的听、说能力,能够以英语为工具进行本专业的学习和研究。因此,研究生英语教学有着语言学习和专业学习的双重作用。针对应用型工科大学,探索研究生英语教学策略,制定合适的培养方案,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提升教学效果,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目前,大部分研究生英语教学仍然偏重语言知识的讲解和一般的语言技能训练,在课程设置上与大学英语基本相同,很大程度上带有浓郁的本科外语教学色彩,主要是语法结构和阅读理解,英语教学没有兼顾研究生的实际需求。近年来,各高校一直在不断推进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的改革工作,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是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大多只停留在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改革和教学设施的更新上。作为应用型大学,研究生教育更重要的是适应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但是,目前如何提高应用型工科院校硕士生英语教学效果的研究较少。因此,探索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才能更好的适应市场需求,培养具有全新的思维方式和创新理念的高层次应用型、创新型人才。

二、研究生英语教学效果提升的主要内容

笔者对三所不同高校的2013、2014级的硕士和部分博士8个专业的103名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本研究中58%的调查对象认为即使自己有较好的英语基础,在专业外文资料和信息的@取上仍然具有一定的难度,42%的调查对象认为研究生阶段的英语学习对自己的专业英语水平提高不大。从调研结果来看,研究生英语教学由于没能满足研究生英语的学习需求,使得教学效果不佳。

1.需求分析。研究生英语学习的需求分为目标需求和学习需求,目标需求是“英语能力不仅仅是借助词典看懂文章,更主要的是利用英语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进行专业知识和文化交流”。学习需求是“培养学生具有较熟练的阅读能力,一定的写、译能力和基本的听、说能力,能够以英语为工具进行本专业的学习和研究”。根据Swain的可理解性输出假说,二语习得者不仅需要接触大量的可理解性输入,还需要产出可理解性输出,才能准确流利地使用语言。在第二语言为外语的情境下,大部分的输入和输出活动都是通过课堂内外的教学完成的。而Stephen D Krashen 在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的网络版本中提出并证明了两个假设:一是成人外语学习者可以有效地利用非正式的语言学习环境;二是要提高成年人的第二语言熟练程度,正式的语言学习,或者其核心特点,比非正式的语言接触要有效得多。其中前一个假设成立的前提是学习者拥有充分的学习动机。根据研究生英语学习的需求,联系研究生外语教学的实际情况,我们要从课堂教学着手,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效的正式的语言学习环境,帮助他们实现学习目标,满足其使用需求。

2.教学理念。从教学实际中我们对非英语专业研究生的英语学习情况总结如下:由于清楚英语对于自己专业发展的重要性,所以总体上都具有强烈的学习动机;英语水平个体差异较大;阅读能力较强,听、说、写、译的能力较差。面对这种局面,结合研究生对英语学习的实际需求,要提高教学效果,就要考虑实行分层次、专业化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不但要考虑学生的个体水平差异,也要考虑其专业特点。一方面,有针对性的教学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另一方面,与专业知识的结合更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其将来的学习和研究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3.教学策略。结合目前研究生教学的实际情况,分层次、专业化的教学目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以应用技能为导向,探索合作讨论式教学策略。加大专业英语教学力度,加强研究生英语科技写作技能、学术交流能力的培养,开设以技能型和知识型为主的选修课程,实行英语交流能力与专业知识结合的培养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案例学习、引导学习和体验学习,采用“任务教学法”,开展以学科为导向的学术交流活动,构建国际会议、学术交流等教学情景,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兴趣沙龙等多种形式,探索合作讨论式教学策略。通过构建情景、分角色、设置任务,学生以参与、互动、合作的学习方式,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学习者自身的认知能力,通过学生参与活动、完成任务形式来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语言交流活动,使学习方式从接受式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讨论式学习和合作式学习,从而提高其英语学术活动能力,培养学生综合的语言运用能力。②以专业研究为基础,培养研究生英语科研素养。探索以专业研究为基础的开放式的专业英语教学策略。开设以学位论文摘要写作为基础的英语科技论文写作课,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科方向选用英文学术论文作为阅读材料,以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满足研究生英语的“学习需求”,提高研究生的学术英语水平,并以此为工具进而提高科研水平。结合学生的研究内容,教师从英文资料检索、文献综述、论文结构、专业词汇、句型特点等方面进行分类指导,让学生用英语写成论文并投稿,也可以最后形成毕业论文英文摘要。③实行分级教学,开设英语选修课,加强学习策略的指导。根据英语入学考试的成绩进行分班,不但有利于教师教学计划的实施,也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合作式学习。在同一个班级内部也实行分级,针对不同的学生可以在情景式的学习中分配不同的任务,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语言学习活动。合理分配英语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教学课时,根据不同学科开设英语选修课,如工科学术型硕士学生主要开设国际学术交流英语,而专业硕士开设商务英语口语,另外开设英语科技论文写作和专业文献翻译等,以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术需求,以实现研究生英语教学的“目标需求”。④构建专业化英语科技论文阅读写作语料库,探索教学策略的多元化。充分利用专业英语教学资源,借助网络、媒体等各种教学资源,对其进行组合、重构,与现代信息化技术进行相互融合,促进传统教学方法的变革。可以基于学科分类建设英语科技论文语料库,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获取良好的语言输入,也为其语言输出提供可资借鉴的范本,以此来取代传统的以科技类英汉互译、句子结构讲解及阅读材料为中心的单一教学模式。以目的性、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和可更新性作为建设资源库的标准,结合各专业应用特色,有针对性地加大专业英语实际应用案例资源库的建设,以读促写,培养学生的专业英语文化素养。

三、结论

针对应用型工科大学特色,以应用技能为导向,变革传统教学模式,提出合作讨论式教学策略。基于学生的学习需求,结合硕士研究生的研究课题,采用“任务教学法”,构筑“情景教学”场景,探索教学策略的多元化。以学位论文写作为基础培养研究生英语科研素养,提高学术英语的运用能力。同时结合应用型工科院校专业特色,有针对性地加大专业英语实际应用案例资源库的建设,以读促写,培养学生的专业英语文化素养,实现研究生英语教学效果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赵桂荣.改革英语教学方式,提高研究生英语应用能力[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3(10):390-391.

[2]陈海霞.研究生公共英语选修课设置浅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3(6):95-96.

[3]蒙岚.基于学生需求的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改革[J].广西社会科学,2012,(6):186-188.

[4]龚双萍,梁晓波,敖锋.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改革实践[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3,(1):108-110.

收稿日期:2016-11-20

基金项目: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课题:“先验图式”理论在大学英语阅读训练中的实证研究(FJJKCG16-421);福建工程学院教育科学研究项目(GB-K-16-19)

商务论文英文范文第7篇

思维视角的英汉拟声词研究及其翻译 傅敬民

心理空间理论与翻译 孙亚

实用性文章的翻译(下) 郭建中

译述的"忠实"与"通顺" 冯奇,万华

英语对外报道并非逐字英译 张健

从GRICE的会话合作原则谈英语商务信函 薛瑜

记实性电视片中土语的翻译体会 刘利民,官忠明

语言文化翻译之误译 肖辉

200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英译汉试题评估与答卷分析 张锡九,秦晶晶

重视外语教学中的翻译训练 伍峰,黄敏

遭遇HENGDELI(亨得利) 袁品荣

"wall"译"墙壁"还是"管壁" 金成星

几个口译术语翻译不统一的问题 王永秋

英日汉缩略语比较与互译 李兴福

中国翻译史上外来译者的作用与贡献 佘烨

国外新千年科技翻译新概念 成梅,李兵兵

世纪之交的译界盛会--介绍曼彻斯特翻译研究模式研讨会 林克难

定名的历史沿革与名词术语翻译 范守义

灵感思维与中国翻译思维理论研究 张光明

语境对报刊新闻翻译的制约作用 卢卫中

论《时代》周刊中国报道文章对汉语文化词语的翻译 王祥兵

英汉进行体结构用法上的两个差异及其对翻译实践的启示 施栋琴

本刊稿约

美国《化学文摘》解读和翻译 连彩云

英语科技论文标题句法结构的调查研究 张桂萍,韩淑芹,董丹

口译实践与博士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张敬源,彭漪

非英语专业研究生汉英翻译错误规律与教学研究 陶洪

趋利避害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与融合--谈入世与我国翻译行业 吴启金

漫谈英语科技新词 赵晓临

《黄帝内经》首部英译本述评 施蕴中,马冀明,徐征

小评《最新英汉法律词典》 诚

LOD义项汉译难点 马秉义

"素质教育"英译的Email调查 刘绍忠,廖凤荣

国外计算机翻译的发展和近况 袁亦宁

昆明《大观楼长联》的英译 金惠康

何谓"赛博朋克"? 黄禄善,Todd English

专业化、信息化、网络化及翻译理论--写在2003全国应用翻译研讨会召开之前 林戊荪

翻译创新与标准译法--十六大文件翻译札记 徐梅江

翻译与美学 毛荣贵

应用英语翻译呼唤理论指导 林克难,籍明文

翻译图式解析 周红民

译文评价标准新探索 李晓敏,杨自俭

从翻译实践到翻译理论--对一个法规文件的两个英译本的评析 王大伟

专业文件的英文文体特点及其中译英--从一则产品使用说明谈起 李惠林

营销英语的语言特征及其翻译 莫莉莉

美国新闻期刊中汉英翻译采用的策略和方法 朱天文

英汉句型及转换 季可夫,熊惠珍

英语数的表达--英语写作教学中的一个盲点 黄文伟

翻译中思维的转换 叶召宁,邓英华

汉译英与文化信息的传递 高菁

翻译教学中的学生心理障碍与认知框架 丁树德

加强中译外教材的研究 刘季春

简论我国品牌翻译及品牌译名评析之阙失 杨全红,李茜

试论企业外宣文字中壮辞的英译原则 周领顺

从翻译美学角度谈汉语商标词的英译 周素文

GREEN及其派生词的新义与译法 李冀宏

QUITE用法译评 吴国良

浅析"疑似病人"的翻译 吴琪

信用证英语关键词解析与翻译 梁雪松,郑晶

翻译商业化与译者的生存 韩子满

2000版ISO9000标准与翻译质量体系的建立、实施和认证 连彩云

受控语言:机器翻译的新途径 袁亦宁

翻译适应选择论的哲学理据 胡庚申

翻译规范与变异 毛忠明,程韵文

法律文书翻译"三部曲" 林克难,籍明文

英汉文摘目录性标题翻译中的增译 刘洪泉,郑厚尧

译味与译意--文学翻译与科技翻译的主要区别 魏汝尧,高金岭

旅游翻译的变译理据 吴云

词语翻译拾零 过家鼎

"瓜子"英译质疑及其它 杜争鸣

反身代词用法译评 吴国良

"Japan urged to honour history"及其它 张庆路

"准则变异"与广告幽默研究 谢建平

英语招聘广告的语言特色 谢庆芳

中国名牌产品商标词译名分析及其翻译方法 安亚平

语料库翻译研究与翻译普遍性 胡显耀

翻译理论的哲学探索:奎因论翻译的不确定性 李德超

《译学辞典》*的三大亮点 曾东京,卢玉霞

从中英文化差异看中医英译的基本原则--兼评李照国、朱忠宝《中医英语翻译技巧训练》 李伟彬

谈奈达翻译理论中几个基本概念词的误读和误译 李田心

一个青年学子的对本刊的读后感 万燕红

水乡绍兴 郭建中

林语堂标题英译赏析 张智中

汉英/英汉翻译:理念与方法(上) 郭建中,GUO Jian-zhong

对西方语言学理论与翻译理论的再思考 张传彪,ZHANG Chuan-biao

瑕瑜分明,得失可鉴--从Arthur Waley的译本悟《论语》的英译之道 何刚强,HE Gang-qiang

论语篇连贯与话语标记语的汉译 陈明瑶,CHEN Ming-yao

语序的调整与标点的运用 --浅谈分译法 徐秀梅,宫钦言,XU Xiu-mei,GONG Qin-yan

小议翻译中主语之择定 袁履庄,YUAN Lu-zhuang

科技文摘的信息展开模式的研究 于建平,徐学萍,YU Jian-ping,XU Xue-ping

论告示的语用等效翻译 刘建刚,闫建华,LIU Jian-gang,YAN Jian-hua

医学论文英译的名词化问题 范晓晖,FAN Xiao-hui

全国英汉比译与英语教改研讨会暨英汉比译学会成立十五周年庆祝大会会议纪要

口译客户期待研究回顾与分析 朱耀华,ZHU Yao-hua

鲁迅与翻译的政治 任淑坤,王慧,REN Shu-kun,WANG Hui

跨文化翻译中异质文化"本土化"接受视域厘定的哲学思辨 包通法,BAO Tong-fa

模糊语言英译对比之文化视域 张琦,黄琛琪,ZHANG Qi,HUANG Sheng-qi

如何翻译Symbolic Unit?--兼谈认知语法的基本观点 王寅,WANG Yin

RIGHT用法译评 吴国良,WU Guo-liang

内部词汇模式与语境、认知、图式视阈下词的翻译 肖辉,王克明,胡美珠,XIAO Hui,WANG Ke-ming

一知"半"译--中国古典四大名著英译"半"字赏析 刘洪泉,刘秋红,LIU Hong-quan,LIU Qiu-hong

试析明末清初中外译者的翻译思想 王达金,汪铭,WANG Da-jin,WANG Min

谈谈"食言而肥"的英译--兼与肖辉同志商榷 杨全红,YANG Quan-hong

论"优势竞赛论" 郑贤贵,潘演强,ZHENG Xian-gui,PAN Yan-qiang

"对等"?"相当"?"对应"?--关于"equivalence"译文的选择 何瑞清,HE Rui-qin

推动我国应用翻译研究的东风--2005暑期全国翻译研习班侧记 廖晟,吴越,LIAO Chen,WU Yu

商务论文英文范文第8篇

背景:最近两年,由于在国内举行的某些国际学术会议以“国际惯例”为由,拒绝使用汉语,从而导致了一场关于汉语在国际交往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论争,沸沸扬扬,分歧甚大。一方说,要保卫汉语,拯救母语,不要让汉语沦为科学看客,并强烈呼吁要在语言文化方面“抵制英语侵略”。另一方则说,学术会议使用英语,是国际惯例,是与国际接轨。

国际会议只能使用英语并非“国际惯例”

关于这场论争的缘由,可以举出很多事例,最典型的还是人们已经熟知的两次在国内举行的国际学术会议。一次是2006年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国际弦理论学术会议。会议开幕当天,三位科学家面对6000多名听众用英文演讲,文本资料也是全英文的,从而使得参加会议的很多中国人不能听懂,没有达到学术交流的目的。另外一次,是2004年在上海举行的“第四届全球华人物理学家大会”。请注意,这是一次“华人”物理学家国际会议,而且在“华人”的祖国召开,与会者和听众都是“华人”!但这次会议从会议发言到论文资料,居然也是全部使用英语。媒体报道,部分海外华裔学者提出采用中英文双语,竟被组织者以国际惯例为由拒绝。这种拒绝汉语的现象,遭到广泛的批评和强烈质疑。这场争论,深深地触动了作为中国文化教学和研究工作者的我,使我想起了这些年来和上述论争有关的一些情况。

1991年,我在德国慕尼黑大学参加国际中国哲学会议,尽管会议规定的官方语言是英文和中文,但会议主席、德国慕尼黑大学教授的开幕辞,开幕式上包括三位美籍华裔教授、一位香港教授在内的多位世界各国学者的发言,统统使用英语。这种情况,当场受到中国大陆学者代表团和部分中国台湾学者的批评,强烈要求按照会议规定,使用中文和英文两种语言,会议应当设立翻译。大会为此专门开会磋商,并马上采纳意见,改为中文和英文并用,设立翻译。值得注意的是,参加这次会议的大陆学者中,有著名翻译家、思想史家、清华大学教授何兆武先生等英文精深的专家。他们并不炫耀自己的英文,而是尽力表现自己的民族文化意识。

1996年,我在韩国首尔(当时叫汉城)参加两次有关中国文化的国际会议,与会学者的演讲和发言,都是讲的汉语。此后几年,我在瑞典、澳大利亚等国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会议代表来自全球各地,会议语言同时使用英文和中文。

上述情况表明,即使在国外举行的国际学术会议,也并非只使用英语。所谓国际学术会议只使用英文是“国际惯例”云云,不过是某些人搪塞人们质疑的借口而已,或者说是想当然!

崇英文、贬汉语的背后

在我看来,问题的实质,并不仅仅是国际会议使用何种语言或者是否符合什么惯例的问题,也不是什么使用英语就是西方的文化侵略、西化的问题,而是如何看待并体现民族文化尊严的问题。

首先,应当承认,国际学术会议是有规矩的,这个规矩,积习已久,就成了“惯例”,比如,自然科学领域的国际会议使用英语。但是,规矩也罢,“惯例”也罢,都是人来制定并实行的。召开学术会议的目的,是为了交流。交流学术成果,交流并增进学术友谊。但如果连语言都不通,听众不能听懂演讲者、发言者说的是什么,怎么交流?在中国举行的国际学术会议,绝大多数听众是中国人,不使用中文甚至拒绝、排斥中文,至少是对中国人和中文的不尊重!而且,所谓“国际惯例”,并非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调整、完善的。在全球化时代,文化多元化是不可抗拒的潮流,汉语作为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完全应当进入国际学术会议的殿堂,中国人应当而且一定能够参与到新的国际惯例的制订之中去。在中国举行国际学术会议,当然首先应当考虑使用中文!

在中国举办的国际学术会议而又排斥中国的语言文字,并采用似是而非的所谓“国际惯例”来做借口,其原因当然很多。比较宽容的理解,可以设想是会议组织者为了偷懒,为了省钱,一律使用英语,省得去组织文字翻译、同声传译。比较尖锐的质疑,就是组织者缺乏民族文化自尊心,缺乏挺立民族精神的志气!在中国,使用中国纳税人的钱,面对的听众绝大多数是中国人,凭什么要屈己从人?为什么不自立权衡?

其实,在中国举行国际学术会议而又拒绝汉语,这样的情况并非个别,它已经泛化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尊崇英语,贬斥汉语!在很多涉外交往场合,有的国人以讲英语为荣,以讲汉语为耻。有的明明是关于中国问题的会议,会议也规定中文英文同为会议官方语言,听众或交谈者是同胞,或者是懂得汉语的外国学者,但他却偏要抛弄英语!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当事人觉得能够讲英语很高尚,很优越,而讲汉语则没面子,甚至很卑贱。甚至,有的国内学者英语根本不行,也在事前将论文翻译为英文,然后在会上生硬地照念!

之所以出现这些现象,并不是现今外国的英语使用者“侵略”的结果,也不是什么“西化”的恶果,而是某些国人自我贬抑的结果,属于“自作孽”!当然,我们的某些教育学术文化部门,其所制定的某些政策,也是导致这种重英语轻汉语恶果的重要原因之一。某重点大学哲学系,改革本科教学,居然要砍掉“中国哲学”的所有课程!一位曾任系主任的老教授拍案而起:中国的哲学系不开中国哲学,只开西方哲学,难道是美国的哲学系?

应当坚持维护民族文化尊严

在全球化时代,应当坚持民族文化自尊,应当有坚持民族性的文化自觉意识。这个问题,人文学科领域的情况相对稍好一些,而自然科学领域尤其需要引起重视。在科学技术引领社会发展潮流的时代,自然科学领域的学者如果没有民族文化自觉意识,就很难从中华民族复兴的高度实现自己学科领域的价值。科学无国界,但文化有民族。我们的自然科学领域的学者们,应当进一步提升科学研究的人文关怀和民族情怀。

在21世纪,英语是一种交流工具。我主张大力提倡学好英语,把英语作为参与国际交往的重要工具。在这个层面上讲,使用英语与否,只具有工具理性的意义,而不具备价值理性的意义。英语文化应当学习,汉语文化也应当弘扬。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是一个民族的魂。汉语文化集中而又典型地承载着、表现着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民族精神。在国际学术会议和其他的对外交往中,我们无疑应当遵循国际惯例办事。但我们应当留意的是,最大、最根本的国际惯例,是不同国度的学者都自觉保持、维护本民族的文化尊严。而语言文字是民族文化的重要体现。先哲说: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天下就是亡文化。亡国是改朝换代,只要文化存在,民族终会复兴;亡文化是从根本上灭掉一个民族,是真正的万劫不复!因此,我们要始终坚持既遵循国际惯例办事,又维护民族文化尊严,提升文化自觉意识。在所有的对外交往中,破除殖民文化心理,挺直民族精神脊梁。借用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创党人士之一的张申府先生的话,表达我对于学习西方先进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倡导民族自主、文化自立的理念,我乐意再引用、再重复一次,这就是:科学与民主,第一要自主!(作者系中山大学文化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导)

小故事>>

希拉克愤然离场捍卫法语

去年在布鲁塞尔召开的欧盟春季首脑会议上,欧盟商业游说团负责人、法国商界领袖塞埃上台后用英语发表讲话,而没有使用自己的母语法语。塞埃说,他这么做是因为英语是通用的商务语言。

不过,在场的希拉克总统却无法忍受法国人在国际会议上说英语,他站起来推门而去,法国外长杜斯特―布拉齐以及财政部长布雷东也随之离开,他们站在会场外直到塞埃发言完毕之后才返回。法国官员表示,总统这样做是为了维护法语的尊严。路透社报道称,希拉克的愤然退场行为可以被解读成“语言爱国”,这似乎是在进一步增强法国“经济爱国”的决心。

商务论文英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 功能语言学 信息传递 信息结构

1.引言

科技新闻深度报道不仅是Science期刊News Focus栏目的主要特色,更肩负着让公众理解科学和普及科学的重任,即深度报道不在于报道,而在于解释(吴建清,2005)。这种单向信息传播的效果取决于传播者对于信息的选择和编排方式(李杰,2011)。就新闻语篇来说,标题的信息承载量高。一则好的新闻标题是新闻事实的浓缩与结晶,以及媒介对舆论的引导。新闻“读题时代”的到来进一步凸显出标题在帮助受众选择信息所发挥的重要导向作用。然而,新闻和语言学界对于标题信息的整合性系统研究相对匮乏。本文从功能语言学的角度研究科技新闻标题的信息传递功能及信息结构,以期强化科技传播效果,并为新闻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2.新闻标题信息的功能语言视角

在新闻传播的过程中,传播者在一定的信息环境中选择信息输出。传播者的语言运用决定传播效果(齐沪扬,2000)。从语言本体来说,标题信息的研究属于语篇语言学的研究范围(李杰,2011)。以韩礼德(M.A.K. Halliday)为代表的功能语言学派认为,在言语交际中,说话者将其言语组织成由已知信息和新信息构成的信息单位。信息结构就是信息传输过程中新旧信息的组织模式。语篇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是新旧信息相互作用的结果,即旧信息不断引出新信息,新信息不断变成旧信息的同时引出更多信息,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语义单位。

功能语言学派注重从句子层面分析语言信息的编码和新旧信息的排列序位。每一个句子都有自己的主位结构。从功能来看,主位是信息的起点,是小句所关心的成分。从结构看,主位总是出现在句首位置,之后的结构是述位。述位是新信息,是围绕主位展开的叙述和描写,是话语的核心内容(刘丹,2012)。当某个句子单独存在时,它的主位和述位是已确立的,没有变化的。主位和述位一起构成一则信息(都建秀,2011)。换句话说,小句的新旧信息分布也是固定的。关于小句层面信息分布的深入研究能够表明功能语言学为新闻标题信息分布的分析提供理论框架。正如黄国文(2007)所言:“系统功能语言学是一种比其他理论更适合于语篇分析的理论,我们完全可以只用这一理论来指导我们语篇分析的实践。”

3.信息结构在新闻标题中的分布特征

本研究的语料来源于2012年Science期刊News Focus栏目的87篇新闻语篇标题。针对所收集的标题,本文从形式结构和语法结构两个主要方面进行了分类和统计。

3.1复合型标题的信息分布

从形式结构来看,新闻标题主要分为两类:单一型和复合型标题。单一型标题只有主标题,而没有辅助标题。然而,复合型结构也称正副标题型标题,换句话说,正副标题之间是用冒号、破折号、问号或感叹号等标点符号相连接的两部分。一般来说,由冒号或破折号隔开的正副标题类型,信息中心明确,即前半部分是已知信息,后半部分是新信息部分,主要针对前部分进行补充解释、细节描述、背景交代或方法及结论阐释,按照“话题+方法/描述/结果/背景/补充”等信息元素的顺序编码信息。在87个标题中,复合式标题仅有4例,具体的语法结构特点见表1。

显而易见,复合式标题在科学新闻语篇报道中并不常见。这一统计结果不同于科技期刊学术论文复合式标题的增加趋势(姜亚军,2010),也不同于“名词短语/名词短语”的最高频复合式标题形式(刘永芳,2012)。本文分析结果表明,“句子/句子”的复合式标题形式占75%,而且信息元素按照“吸引功能+话题”的顺序凸显新信息。例如:

(1)Hang On!Curiosity Is Plunging Onto Mars(Jul. 22,2012)

(2)Want to Tear Down Your Rival?Here’s What Might Work Best(Oct. 26,2012)

(3)The Sound in the Silence:Discovering a Fish’s Soundscape(Jul.22,2012)

(4)Congratulations!Now Get to Work(Oct.26,2012)

3.2词组类型标题的信息分布

从语法结构来看,词组型标题主要分为名词型、动词型和介词型三种体现形式。这几种标题形式分别占标题总数的20.6%,18.3%和5.7%。名词词组型标题应用范围广泛,尤其是“中心名词+介词+名词”的后置定语结构,占名词型标题的78%。从信息层面来看,中心名词既是信息中心又是所突出的信息焦点。

需要指出的是,动词型标题全部由动名词为中心词的短语构成。这是此栏目中比较独特的标题类型,其原因在于:一些研究表明,动名词或分词型标题在各类标题中使用频率最低,应用最少(李霞,2012)。然而,18.3%的比率说明此类标题在新闻报道性语篇中有较高的使用频率。这类标题以“动词+话题”为主要形式,主次清晰,新信息突出。

就信息结构而言,介词型标题类似一个动词,类似于一个小句的内容,遵循“介词+话题+(范围)”的信息元素格局。综合来看,介词短语标题的应用频率在不断降低。具体如下,

(5)An Evolutionary Theory of Dentistry(May.25,2012)

(6)All Eyes on RNA(Dec.7,2012)

(7)Europe’s Embarrassing Problem(Apr.27,2012)

(8)Unraveling the Obesity-Cancer Connection(Jan.6,2012)

(9)Stopping Alzheimer’s Before It Starts(Aug.17,2012)

(10)On Teaching, Tuition,and Talent(Mar.16,2012)

3.3句子型标题的信息分布

在所考察的新闻标题中,陈述型主谓结构标题使用率最高,达到33.3%。主谓结构是新闻标题中最常用的句法结构形式,能向人们提供具体的新闻事实。它用来反映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事及什么人在做什么,并能回答诸如“谁/什么怎么样”的问题(尹世超,2001)。它属于应用广泛的报道性标题。它的主位结构清晰,但信息中心分布不鲜明。新信息一般处于信息单元的末尾,如:

(11)New Lens Offers Scientist A Brighter Outlook(Mar.30,2012)

(12)Experiments Probe Language’s Origins and Development (Apr.12,2012)

(13)Korea Tackles a Mushrooming Problem(Nov.23,2012)

此外,疑问性标题的应用仅次于陈述型标题。传播者采用一般或者特殊疑问句式的目的不是传疑。相反,作者对于提问的内容通常已有透彻的研究或明确的意见,但是不把结论或观点直接说出,这是为了吸引读者所采用的一种引导性表现形式。这类标题能够凸显信息中心,例如:

(14)Who Needs Psychiatrists? (Mar. 2,2012)

(15)Is the World Tottering on the Precipice of Peak Gold?(Mar. 16,2012)

4.结语

以文字为介质的新闻报道语篇是信息的存在形式。恰当的标题能包含一切可传递和交流的内容。因此,标题信息元素的编码和排列顺序影响新闻信息的有效传播。本文在功能语言学派信息结构理论的基础上,以新闻标题为一个信息单位,分析了信息中心在标题中所呈现的特征规律。这不仅有助于传播者从编码角度更好地安排信息位序和信息焦点,更能激发目标读者的兴趣,从而满足新闻受众的接受期待,最终实现新闻信息的有效传递和传播。

参考文献:

[1]吴建清.从深入报道谈中西方新闻语言比较[J].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8):155-156.

[2]李杰.新闻语篇信息研究论略[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7):81-84.

[3]齐沪扬.传播语言学[M].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

[4]刘丹.英汉主位结构对比与英语写作教学方法研究[J].外语学刊,2012(3):121-125.

[5]都建秀.英文摘要中的主位推进模式[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4):53-56.

[6]黄国文.中国的语篇分析研究——写在中国英汉语篇分析研究会成立之际[J].外语教学,2007(5):6-9.

[7]姜亚军.复合式论文标题之争:评述与启示[J].外语教学,2010(6):29-32.

[8]刘永芳.基于语料库的英汉科技核心期刊论文复合式标题的结构特点[J].编辑之友,2012(2):97-99.

[9]李霞.功能语言学视角下的语言学类论文英语标题的信息结构研究[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22-125.

[10]尹世超.标题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106-107.

商务论文英文范文第10篇

我国是纺织服装第一出口国,纺织服装外贸人才的需求量很大。我国纺织服装出口的年平均从业人员为26.37万人,每年平均有0.71万从业人员退休,新增出口业务工作量和补充新增出口业务工作量和补充退休岗位两项相加,全国每年平均需增加3.08万纺织服装出口的外贸人才。但国内高校国际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相对单一,在培养目标、教学计划、课程设置等方面几乎所有的高校都是一个模式,缺乏针对纺织产业特性的国际贸易人才培训。这与我国纺织服装国际贸易人才的实际需求形成了强烈反差。根据我国纺织服装国际贸易人才的实际需求,高校应根据各自条件,为我国培养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应用型纺织服装国际贸易人才。

我校属于传统的纺织服装类高校,纺织学科是我校的强势学科。我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将“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和纺织业对高级应用型贸易人才的需求结合起来,紧密结合我校的强势学科——纺织学科,充分利用我校的纺织资源,在师资队伍、理论课程体系、实验课程体系、实验室规划、一三三课堂联动、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纺织贸易特色方向的一体化建设,在主要流程中凸显了纺织贸易特色,保证了人才培养的方向和质量。同时,纺织贸易特色方向建设进一步明确了学科专业的研究方向和教师业务发展定位,优化了专业资源,实现了教材、实验、实践、竞赛、就业的一体化,将理论和实际、行业和区域、学校和企业、一课堂和二三课堂、模拟和实战结合起来。下面以我校的纺织贸易特色建设为例,谈一谈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特色方向建设问题。

一、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纺织贸易特色建设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针对纺织类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如何发挥传统优势,为纺织业输送高级应用型贸易人才问题进行了改革。在改革实践中一是紧密结合学校的纺织特色学科定位,大力推进纺织贸易特色方向的师资、课程、实验、实践、竞赛、就业的一体化建设, 突出服务纺织行业和区域支柱产业的特色;二是通过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和优化师资队伍,强调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一体化;三是构建并实践了与之相配套的教学管理保证措施,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1)通过纺织贸易特色方向的一体化建设,探索纺织类院校优化配置优势学科资源、行业资源的基本人才培养模式。

与综合性大学和财经类院校相比,纺织类院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如何依托传统优势学科和丰富的行业资源,实现差异化发展、特色发展;并在此基础上,总结纺织类院校优化配置优势学科资源、行业资源的基本人才培养模式。

(2)通过纺织贸易特色方向的一体化建设,探索通识教育和特色教育相结合的基本教学模式。

通过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通识类课程中学习基础知识,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在特色教育中强化素质、提升能力,达到“在通识中夯实基础,在特色中寻求创新”的培养效果,探索出一条通识教育和特色教育相结合的基本教学模式。

(3)通过纺织贸易特色方向的一体化建设,探索如何充分发挥各个教学环节的集群效应。

通过在师资、课程、实验、实训、实践、竞赛、就业、教学管理等各个环节突出特色方向并在各环节间实现结构性的有机对接,形成专业特色知识集群效应,培养具有行业背景的“知识、能力、素质”一体化的高级应用型贸易人才。

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纺织贸易特色建设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为解决上述问题,在具体实践中可采取以下措施与方法:

1、修订实施体现纺织贸易特色方向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

(1)理论课程体系建设。一是教学计划中增加纺织类产业通识课程,二是将纺织贸易类课程从专业任选课调整到限选课,三是在专业课中增加纺织贸易案例分析,四是设置纺织贸易前沿专题讲座,五是考虑到我国纺织业国际化战略的需要,增加英语课和双语课比例,开设韩语课,鼓励英语论文英文答辩等。

(2)实验课程体系建设。一是新建以纺织贸易案例为主的模拟实验室,二是新增纺织外贸类教学软件,三是增加国际贸易实务、货运等原有教学软件中的纺织案例内容,四是增加纺织类课程的实验和实践学,五是新增纺织企业实习基地,六是规定一定比例的毕业论文(设计)题目与纺织贸易有关。

(3)第一、二、三课堂体系的一体化。如开展中国纺织进出口贸易的分析研讨会、纺织贸易经济沙龙、纺织贸易辩论赛,纺织贸易国际商务谈判等,通过第一、二、三课堂的联动,形成立体化大课堂体系。

2、构建与实施纺织贸易特色人才培养体系的保障措施

(1)学生能力培养平台

校内建设三个实践教学平台:实验教学平台、实训教学平台、创新教学平台。同时在纺织企业建立实习基地,完成纺织贸易特色人才培养的一体化。

搭建多层次的竞赛平台。一是校企合作每年举办如 “国际贸易实务大赛”、 “纺织贸易模拟博览会”等;二是设立基金资助学生参加如“大学生纺织外贸跟单职业技能大赛”等。

搭建学生研究能力培养平台。从三年级开始实行导师制,鼓励学生参加教师科研项目,尤其是纺织类科研项目。

(2)课程支撑平台

依托校外知名专家、政府主管部门领导、纺织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业务骨干等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和大课程教学组,促进课程体系建设。

实务性强的课程,如:国际贸易实务、纺织贸易、国际经济合作、外贸函电、海关业务等15门课程采取校外专家、纺织企业业务骨干进课堂,教研、科研成果、企业业务进课程,实现教科研与教学之间,学校和企业之间的良性互动。

(3)教学质量监控平台

建立教学管理团队,构建以课程跟踪检查评价机制。其中跟踪检查评价的课程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通过深化教学改革,实现一、二、三课堂有机结合。

上一篇:对外贸易论文范文 下一篇:商务英文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