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变量范文

时间:2023-11-20 14:50:40

控制变量

控制变量篇1

【关键词】变频调速系统;U/f控制;矢量控制

1 变频调速系统U/f控制

1.1 U/f控制的概念

U/f控制即恒压频比控制方式,它是采用SPWM正弦脉宽调制技术控制半导体器件开通和关断,将直流电压转变为一定形状的电压脉冲序列,实现频率和电压的控制,在调节输出频率?的同时,调节输出电压U的大小,通过U和?配合实现不同类型的调频调压来进行调速。解决了只改变频率进行调速:频率上升时,主磁通下降,拖动转矩下降,电动机的拖动能力降低,对于恒转矩负载因拖不动而堵转;频率下降时,主磁通上升,引起主磁通饱和,励磁电流急剧升高,使通过定子绕组的电流大于定子绕组额定电流,电机发热严重。在变频调速中基频以下常采用U/f恒磁通(恒转矩)调速,基频以上调速由于变频器输出电压无法大于额定输入电压因此只能恒功率调速。

1.2 U/f控制特性及应用

U/f控制是变频调速系统应用最普遍的调速模式,它通过调节电机供电电源电压和频率来进行调速因此该调速系统的机械特性可平滑地上下移动,转差率不变,调速时有很高的运行效率,但在基频下U/f(等于常数)调速并不是真正的恒磁通(恒转矩)调速,当电机在低频、低速运行时,由于变频器输出电压成正比地下降,电机满负荷运行时定子绕组电阻上产生的压降在电机输入电压中占的比例增大,反电动势比例减小,用于形成主磁通的电压不足,造成主磁通下降,使拖动转矩不足,带负载能力下降。

应用U/f控制模式时,首先根据变频器所带负载的特性选用合适的U/f曲线,U/f曲线是描述变频器输出电压与频率关系的曲线,一般通用性变频器U/f曲线有:直线形U/f曲线(适用于恒转矩负载如传送带),1.5次形U/f曲线(适用于风机,泵类变转矩性负载)及自定义形U/f曲线;其次根据设备在生产过程中是否需要低速满负荷运行来考虑是否采用适量补偿输出电压即是否设置变频器转矩提升量。正确预置转矩提升量十分重要,预置太小,可能电机磁通不足,电机输出转矩过小而无法带动设备运转,预置太大,又可能在电机轻载时引起电机磁路饱和,变频器因输出过电流而跳闸。在现场预置时,应以电机负荷率作为初步设定依据;最后根据生产设备惯性的大小及对电机启动加减速时间的要求来预置合适的变频器启动加速时间和停止减速时间曲线。

2 变频调速系统矢量控制

2.1 矢量控制的概念

变频调速系统矢量控制是依照直流电动机的特性,如图 1-1所示,当变频器得到给定信号后,首先把给定信号分解为两个互相垂直的磁场信号,励磁分量φM和转矩分量φT,与之对应的控制电流信号分别为 和 ,额定频率以下,当接到转速反馈信号需要调速时,励磁分量φM保持不变,只调整转矩分量φT,在额定频率以上,当接到转速反馈信号需要调速时,转矩分量φT保持不变,只调整励磁分量φM,然后把这两个静止的磁场信号经过一系列的等效变换,变换成等效的三相电流的控制信号控制异步电动机从而得到与直流电动机类似的机械特性,由于进行变换的是电流(代表磁通)的空间矢量,所以通过这种变换实现的控制方式叫作矢量控制。

2.2 矢量控制的特性

矢量控制是基于电机多项静态和动态参数,经过复杂算法运算得到的高精度动态控制。这些参数在U/f压频控制中是涉及不到的。矢量控制变频器要在使用前必须进行电机参数的自动测量即电机辨识,不进行电机辨识变频器不能获取矢量控制所必须的参数,也就不能启动矢量控制功能。

根据是否采用脉冲编码器(PG)反馈电机转速,矢量控制可分为带编码器PG矢量控制(有速度反馈矢量控制)和无编码器矢量控制(无速度反馈矢量控制),有速度反馈的矢量控制系统具有机械特性硬,动态响应能力强,调速范围广等优点,无速度反馈的矢量控制系统因内部要通过输出电压和电流运行数据推算转速需要时间故其机械特性和动态响应能力都比有速度反馈矢量控制差一些,电机低频运行时,运行不够稳定。

2.3 矢量控制的应用

用户应用矢量控制变频调速系统时,首先必须进行电机辨识,电机辨识大致步骤:变频器与电机安装完毕,二者之间完成接线,把电机与其所带负载脱开。再向变频器输入电机额定参数和基本控制参数后,选择变频器矢量控制模式,按照变频器菜单提示启动变频器电机辨识功能。一般电机辨识所需时间在1.0~1.5min。如果实际条件不允许电机与负载脱开时,变频器在电机轻载条件下也能完成电机辨识,但在设备带负荷运行过程中矢量控制调速准确度差一些。需要注意,变频器进行电机辨识时电机是可能旋转的,要防止造成伤害。

矢量控制变频调速系统的调速范围:对于多数恒转矩负载,应用无速度反馈的矢量控制是最佳选择;凡无法进行电机辨识的场合,矢量控制均不适用。故矢量控制的应用是有限制的,主要限制有:

(1)矢量控制只能用于一台变频器控制一台电动机的情况下。

(2)电动机容量和变频器要求的配用电动机容量之间相差最多一个档。

3 两种控制方式的应用案例

3.1 U/f控制方式在黑水过滤系统中的应用

工艺过程简介:黑水过滤系统生产线,由真空过滤吸收装置和带式传送设备组成,传送设备由电机带动胶带及滤布运行。其工作流程是首先工业废水经喷头流到带式传送设备滤布上然后经滤布下的真空吸收装置吸收滤布上的水分使废水中的煤渣留在滤布上,最后留在滤布上的煤渣经过胶带传送排出。由于真空吸收过滤系统进行比较缓慢,所以要求传输设备运转速度不宜过快。现采用ABB变频器ACS550-023A-4驱动11KW电机

变频器主要参数设置:控制方式(9904):选用U/f控制即标量控制。U/f曲线(2605):线性U/f曲线。

经过变频器驱动的传送设备可以在低频8~12HZ平稳运行,转速可以灵活控制满足气化炉黑水过滤系统工艺需要。

3.2 矢量控制在捞渣机系统中的应用

工艺简介:捞渣机是气化炉用于排渣的主要设备,其设备主要由11KW异步电动机配备减速箱驱动,使其煤渣经轧板运输后排出。由于捞渣机长时间长周期运行,处于节能及工艺需求采用了ACS550-023A-4 ABB变频器调速运行。

变频器主要参数设置:控制方式选择(9904):考虑到捞渣机属于恒转矩负载且又不在低频运行故采用无速度反馈的矢量控制即无传感器速度控制方式。

经过变频器调速后的捞渣机系统实现了节能效果,但由于变频器在采用矢量控制前做电机辨识时,电动机未能脱开负载,故矢量控制准确性一般。

4 结束语

通过介绍变频调速系统U/f控制、矢量控制的概念及现场实际应用情况,对于在哪种负载及工况下选择哪种控制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黎冰.变频器实用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2]史国生.交直流调速系统.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控制变量篇2

1、控制变量法:物理学或生物学中对于多因素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因素的方法,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而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从而研究这个因素对事物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2、伏安法:是一种电化学式分析方法,根据指示电极电位与通过电解池的电流之间的关系,而获得分析结果;是一种较为普遍的测量电阻的方法。因为是用电压除以电流,所以叫伏安法。

(来源:文章屋网 )

控制变量篇3

关键词:变量施肥; BP; 神经网络; PID

中图分类号:

TN911.7-34; TP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73X(2012)05

-0192

-03

Application of BP-PID control method in the control system of variable rate fertilizer

ZHANG Yi-zhuo, LIU Bu-yu, MA Lin

(College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Northeast Forest University, Harbin 150040,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fertilizer, as far as possible to reduce fertilizer pollution to the environment, a kind of control system of variable rate fertilizer was designed. The system consisted of GPS receiver, on-board computer, closed-loop controller, DC servo motor and mechanical CVT. The BP-PID control algorithm was used to study the BP-PID controller. The MATLAB software was used to simulate the system and field test. Th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neural network PID control strategy improved the variable fertilization control system tracking performance, anti-jamming performance and high precision.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variable rate fertilization, laying a foundation to the next step for the improvement and precision improvement.

Keywords: variable rate fertilization; BP; neural network; PID

收稿日期:2011-10-14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留学归国基金(LC2011C24)

0 引 言

目前,我国的农业生产比较落后,主要基于农业生产原料(如化肥等)的大量投入条件下获得的,且主要采用平均施肥的方法。这种肥料的低利用率以及施肥方式的不合理导致化肥难以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不仅造成了经济损失,而且还引起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出现了地表水富营养化、地下水和蔬菜中硝态氮含量超标等一系列问题。智能控制变量施肥的理论和技术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1-3]。因此研究先进的施肥技术,提高变量施肥控制系统的控制精度,实现合理、适量施肥,对中国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4]。

近年来,PID控制算法以其结构简单、鲁棒性好、容易实现、可靠性高成为工业控制中主要和可靠的技术工具。但是在实际控制过程中,被控对象往往机理复杂,存在非线性和时变特性,应用常规的 PID控制器不仅对参数整定困难,而且往往不能获得理想的控制效果\[5\]。目前,将具有自学习能力的神经网络广泛应用于PID控制研究中,以解决复杂动态不确定系统的控制问题\[6\]。采用 BP(Back Porpagation)神经网络对反馈进行学习,根据整个系统的运行状态,不断地自动调整PID的三个控制参数KP,KI,KD。因此,基于神经网络的PID控制器比传统的PID控制器具有更加良好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1 BP-PID控制器

1.1 BP-PID控制器结构

为了提高变量施肥控制系统的控制精度,取得良好的控制效果,就必须通过调整好PID的比例、积分和微分三种控制作用,形成控制量中既相互配合又相互制约的关系。神经网络所具有的任意非线性表达能力,可以通过对系统性能的学习来实现具有最佳组合的PID控制\[7\]。采用BP网络,可以建立参数KP,KI,KD自学习的PID控制器。BP神经网络PID控制的原理框图如图1所示\[8\]。

基于BP网络的PID控制系统由输入、PID控制器、被控对象、输出四部分组成。PID控制器直接对闭环系统进行控制,实现三个参数KP,KI,KD的在线整定\[9\]。BP神经网络根据系统的运行状态,调节PID的三个控制参数KP,KI,KD,通过神经网络自身的学习、加权系数的调整,可以得到某种最优控制下的PID参数调整。

图1 BP神经网络 PID 控制的原理框图

1.2 BP-PID控制器的算法

为实现变量施肥控制系统的精确控制,BP-PID控制器的控制算法如下:

(1) 首先选定BP神经网络的结构,即选定输入层节点数M和隐含层节点数Q,并给出各层加权系数的初值,选定学习速率η和惯性系数α;

(2) 采样得到r(k)和y(k),计算e(k)=r(k)-y(k);

(3) 对r(i),y(i),u(i-1),e(i)(i= k,k-1,…,k-p)进行归一化处理,作为BP神经网络的输入;

(4) 计算出BP神经网络各层的输入和输出,输出层的输出即为PID控制器的3个可调参数KP,KI,KD;

(5) 计算PID控制器的控制输出u(k)参与控制和计算;

(6) 计算修正输出层的加权系数;

(7) 计算修正隐含层的加权系数;

(8) 置k=k+1,返回到步骤(2)。

BP算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

图2 BP网络算法流程图

2 控制系统组成

变量施肥控制系统由GPS接收机、车载计算机、闭环控制器、直流伺服电机、机械式无级变速器组成,如图3所示。闭环控制器根据相应田间位置的施肥偏差[10],采用BP-PID控制策略控制直流伺服电机的转速,实现播种机的变量施肥。

图3 变量施肥控制系统组成原理框图

3 实 验

3.1 仿真试验

为了提高变量施肥控制系统的稳态性能,构造了一个4-5-3的三层BP神经网络,如图4所示。

图4 三层BP网络结构

选取学习速率η=0.3,为了较快地达到收敛,选取动量项α=0.5。直流电机参数为:U=12 V,R=0.3 Ω,J=0.005 kg・m2,Pn=1,P=30 W,n=100 r/min。利用Matlab对BP神经网络PID进行仿真,并对常规PID控制和神经网络PID控制的性能做了对比,其仿真曲线如图5所示。

图5 额定状态的运行过程

从图5可以看出,使用神经网络PID控制无超调量,电机能较快达到稳定状态。

3.2 田间施肥试验

将普通PID控制器和BP-PID控制器分别安装在两台2BJQ-9型气吸式精密施肥播种机上,进行施肥试验。试验地点:黑龙江省北安市建设农场,试验肥料采用硫酸钾,播种机使用东方红-75拖拉机牵引。对两台播种机分别进行常量和变量播种试验,试验结果如表1和图6所示。结果表明,普通PID控制器不但在常量施肥时误差大,而且在变量施肥过渡的过程中振荡严重、调整时间较长,而BP-PID控制器无论是在常量施肥还是在变量施肥过程中各项性能都有显著的提高。

表1 常量施肥结果

给定值/(kg/hm-2)

普通PID[XXZXX0mmY0-YXX1mmY0]BP-PID[XXZXX0mmY0-YXX1mmY0]

实际值/(kg/hm-2)误差值/%实际值/(kg/hm-2)误差值/%

15016610.671542.67

2302529.572362.61

图6 变量施肥动态调节曲线

4 结 论

本文提出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PID控制器,BP神经网络具有逼近任意非线性函数的能力,而且结构和学习算法简单明确,通过BP神经网络的自学习能力可以找到某一最优控制下的PID控制器参数。试验证明应用BP-PID控制提高了变量施肥控制系统的稳态性能指标,缩短了调整时间,减小了超调量,改善了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能够满足变量施肥的要求。

参 考 文 献

[1]曾希柏,李菊梅.中国不同地区化肥施用及其对粮食生产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04,37(3):387-392.

[2]刘爱民,封志明,徐丽明.现代精准农业及我国精准农业的发展方向[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0,5(2):20-25.

[3]孙立民,王福林.变量播种施肥技术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9,40(3):115-120.

[4]汪懋华.关于精细农业试验示范与发展研究的思考[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3,5(1):7-11.

[5]苏玉鑫,段宝岩.一种新型非线性PID控制器[J].控制与决策,2003,18(1):126-128.

[6]刘迪,赵建华.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的自适应PID控制算法[J].自动化技术与应用,2008,7(8):8-10.

[7]舒怀林.PID神经网络及其控制系统[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

[8]杜红彬,邵惠鹤.一类非线性系统的自适应神经网络控制[J].控制与决策,2005,20(4):455-458.

[9]薛定宇.控制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10]宋变兰,黄道友,路鹏,等.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及其在农业中的应用[J].湖南农业科学,2005(3):67-69.

作者简介:

张怡卓 男,1978年出生,硕士生导师,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智能控制。

刘步玉 女,1980年出生,山东郓城人,在读硕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智能化检测与监控。

(上接第188页)

[3]汪清明.LED点阵显示牌的设计与动态显示控制[J].微计算机信息,2001(5):64-65.

[4]沈新创,钱平.基于视觉暂留原理的旋转式线阵LED显示屏开发[J].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7(2):150-153.

[5]王美丽.霍尔传感器的应用探讨[J].山西电子技术,2010(4):84-86.

[6]蒋炳.霍尔开关集成电路原理及其应用[J].传感器技术,1984(z1):45-47.

[7]芦健,彭军,颜自勇,等.自学习型智能红外遥控器设计[J].国外电子测量技术,2006,25(8):63-66.

[8]付月永.红外技术在数据通信中的应用[J].化学工程与装备,2009(5):137-138.

[9]王义.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的要点和技巧[J].中国西部科技,2006(29):32-33.

[10]易志明,林凌,郝丽宏,等.SPI串行总线接口及其实现[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02(6):45-48.

作者简介:

控制变量篇4

关键词:VAV空调系统节能 控制

中图分类号:TE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变风量(VAV) 空调系统通过改变送风量以适应空调负荷的变化,维持空调房间的空调参数,在空调系统运行过程中,最大冷负荷出现的时间不到总时间的10 %, 全年平均负荷率仅为50 %。 在绝大部分时间内,空调系统处于部分负荷运行状态,VAV 系统减少了送风量,从而降低了风机输送功耗,起到明显的节能效果。

1、VAV空调系统构成

VAV空调系统组成:变风量空调机组十变风量末端。在VAV空调系统中。末端系统的组成方式不同,相应地组成具有不同结构的VAV空调系统。如单风管VAV系统、单风管再加热VA'V系统、单风管送回风联动VAV系统、单风管旁通式VAV系统等。

1.1单风管VAV系统

在每个空调房间入口处的送风支管上装置了送风量调节装置,VAV空调机组根据空调系统所有末端用户所需实际总风量通过调节风机转速调节风机风量供给。VAV末端装置根据空调区温度的变化。调节被控区域的送风量,以维持室内温度的平衡稳定。根据送风风道静

压的变化,控制变频器驱动的风机转速;根据新风量需求对新风、回风和排风扇进行的联动控制,调节新风、回风风量比。

1.2单风管再加热VAV系统

当系统达到最小风量时,通过再热盘管的调节,保证空调区温度不致过低或过热。系统工作过程中,如果送风量达到最小值时,通过加热盘管的方式对送风温度进行调节,保证空调区的空气调节满足需求。

1.3单风管送回风联动的VAV系统

单风管送回风联动的VAV系统可通过空调区分支风管上的VAVBOX和回风管上的VAVBOX联动控制。以调节送风量与回风量之差,从而实现控制空调区域静压的目的。

2 VAV系统特点

图1 变风量系统示意图

图1是一典型的变风量系统示意图,其再次受到关注主要有以下优点:

①由于变风量系统通过调节送入房间的风量来适应负荷的变化,同时在确定系统总风量时还可以考虑一定的同时使用情况,所以能够节约风机运行能耗和减少风机装机容量;②系统的灵活性较好,易于改、扩建,尤其适用于格局多变的建筑;③变风量系统属于全空气系统,它具有全空气系统的一些优点,可以利用新风消除室内负荷,没有风机盘管凝水问题和霉变问题。

虽然变风量系统有很多优点,但是据国外文献介绍,大部分变风量系统或多或少地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有:

①控制系统控制效果较差,节能效果较差,甚至转为定风量系统运行;②缺少新风,室内人员感到憋闷;③房间内正压或负压过大导致房门开启困难;④系统运行不稳定,尤其是带“经济器循环(economizer cycle)”的系统;⑤对于室内湿负荷变化较大的场合,如果采用室温控制而又没有末端再热装置,往往很难保证室内湿度要求。

从以上特点可以看出VAV系统虽然有很多优点,但这要依靠良好的控制系统和控制策略去发挥它的节能优势,否则有可能适得其反。一个典型的VAV控制系统中主要有四个基本的控制环节:末端控制、送风机转速控制、回风机控制和经济循环与新风控制。下面分别介绍VAV系统这几个环节的节能控制策略。

3 VAV系统运行与节能控制

3.1连锁控制

变风量空调系统的启动、停机顺序应通过连锁控制来进行。空调机组的启动顺序:新风风门开启一回风风门开启一送风机启动一排风风门开启一回风机启动一空调冷冻水/热水调节阀开启一加湿阀开启。空调机组的停机顺序:加湿器停机一空调冷冻水/热水调节阀

关闭一回风机停机一排风风门关闭一送风机停机一新风门/排风门关闭、回风门关闭。

3.2 送风机转速控制

VAV系统控制的核心是对总风量进行控制。常用的总风量控制方法有:定静压定温度法、定静压变温度法、变静压变温度法和VAV系统总风量控制法。

①定静压定温度法。

这种控制方法是:在送风温度保持不变,但保证系统风管中某一点或几个固定点处平均静压为一定值,通过控制变频器转速。将平均静压控制在给定值,以实现总风量的调节控制。

②定静压变温度法

当VAV系统末端负荷发生变化时,在保持参考点平均静压不变的条件下。通过调节空调机组送风温度,来实现末端负荷变化引起VAV系统总负荷的动态跟踪变化。

③变静压变温度法

当末端负荷变化时,同时调节末端静压和送风温度,即末端静压和送风温度均是可调节的参数。

④VAV系统总风量控制法

控制末端静压的VAV系统工作运行存在着不稳定性因素,采用总风量与末端负荷匹配的总风量控制法可有效地进行VAV系统中的运行与节能控制。通过自动计量和统计求出各末端风量总量,通过送风机相似特性及相关的计算求出送风机转速,并控制送风机在此转速运行,使送风量与负荷匹配,这就是VAV系统中的总风量控制法

3.3VAV末端的控制

空调系统的VAV末端按变风量的工作原理设计,当空调送风通过VAV末端时,借助于房间温控器,控制末端进风口多叶调节风阀的开闭,以不改变送风温度而改变送风量的方法,来适应空调负荷的变化。具体工程中系统通常存在大滞后现象,对外界的扰动不能给予及时地响应,不仅使得系统产生波动不能稳定运行,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各个设备的能耗。通过Smith预测控制等方法对末端进行先进控制,使其对外界干扰产生的温度变化进行快速有效的响应,控制回路根据室温测定值和设定值的偏差向风量控制回路给出设定风量,风量控制回路再根据设定风量和测定风量的偏差给出风阀阀位,从而调节送风量,达到对室温的控制,送风量随着空调负荷的减少而相应减少,这样可减少风机和制冷机的动力负荷,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3.4VAV回风机控制

在图1中可以看出回风机采用的是送、回风道流量匹配控制,这是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回风机控制方法,几乎可以说是回风机控制的标准方法。它通过测量送、回风道上的流量,调节回风机保持这两者之差始终为一常数,维持房间合适的正压度。然而这种方法经常给系统带来较严重的不稳定。因为这两个环节的耦合控制,将给机组内混风温度控制造成严重的振荡。解决方法可将通常的新、排、混风阀三阀联动改为各自单独控制,其中控制排风阀以使排风压力基本上保持一稳定值。也有人提出使用压力无关型的末端,用排风机代替回风机。考虑到回风机的存在总是给系统增加控制上的耦合环节,所以避免使用回风机而采用排风机是一个更有价值的方案。

3.5 湿度控制

被调节区域的湿度平均值可用空调机组回风相对湿度来描述,因此以空调机组回风的相对湿度作为调节值,调节送风含湿度来实现湿度控制。回风管中的空气湿度经湿度传感器检测得到并送往DDC,与设定值比较,其偏差经运算得到控制信号调节加湿阀开度,将空调机组回风的相对湿度控制在设定值。

3.6VAV新风经济循环的控制

新风问题可以说是VAV系统广泛使用以后几个最为严重的问题之一。系统在保证最小新风量来满足空调房间的正压度的同时,还应该满足室内空气合适的换气次数。经济循环就是为妥善处理新风问题提出的一种方案。常用的方法有:

(1)将设计状况下的最小新风量加大,以保证在风机转速很低时,最小新风阀提供的新风量还能满足要求。这样可提高室内空气品质但节能效果不明显,所以并不是最好方法。

(2)在新风道上增加流量传感器,直接使用流量信号对新风阀进行调节。这种方法简单,但困难之处在于测量流量的可靠,尤其是小风量时,动压很小,风量测量结果偏差很大。

(3)基于CO2气体浓度的新风控制。因为流量测量的种种困难,相关文献提出了一种基于新、回风中CO2气体浓度原理的新风控制方法。

(4)控制混风箱压力,合理选择新、回、混风阀,使得混风箱压力在送风机调节时变化很小。该方法如果混风箱压力能基本保持不变,则最小新风量的控制就迎刃而解了。

(5)将回风机改为排风机。该方法可将混风阀压差降为原来的1/3,而系统总压差也能减少20%。具体方法是经济循环靠混风温度联动调节最大新风阀和混风阀;最小新风量由最小新风道上的流量传感器通过最小新风控制器进行调节;排风机变频器则根据新、排风道上的流量信号进行1:1的比较控制

结语

建筑节能是我国节省能源消耗,实现节能减速排战略的重要环节。VAV系统以及节能特性得到了人们的广泛重视,但良好的控制策略是实现VAV系统节能运行的前题。本文主要介绍了典型VAV系统四个主要控制环节,并给出的相应环节的控制方法、控制策略和优缺点。可以为VAV系统的优化运行提供一些帮助。

参考文献:

1陈剑波, 王永红, 翁文兵, 林欣, 王金锋.变风量系统风机节能分析.制冷与空调.2005,5(4):53

2霍小平,黄春瑜, 李金, 黄钊, 潘洁.VAV空调系统全面数字化控制理论.建设科技.2007,(14):42~43

控制变量篇5

【关键词】控制变量法;欧姆定律

物理是一门理论性和实用性都很强的学科,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初中物理是学习物理的入门阶段,以基础知识为主,但由于学生很少接触,学习中还是存在有一定的难度。如何使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只得深思考虑。实验是物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多数原理都是通过假设、实验获得的,控制变量法是其中较为常用的一种,具有重大意义。

1 控制变量法

1.1定义

事物之间都是互相联系的,没有独立存在的事物,在研究自然界的对象时,往往受到其他很多因素影响,加大了研究困难。物理学上同样如此,在研究多变量问题时,为方便研究,常通过控制变量的途径,将多个变量转换成单个变量,进而只需改变一个变量,研究其所产生的影响。再对所有变量逐一研究,最后综合解决,此过程便是控制变量法。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在实验探索中应用较广。

1.2特征

在物理学中,有多种实验方法,与其他方法不同的是,控制变量法必须是至少两个因素对某一物理量产生影响。为准确地研究出各个因素之间的规律,常采用控制变量法。如流经导体的电流,与两端电压和电阻都有关联,为做进一步研究,需将实验分为两部分。研究电压与电流的关系时,应控制电阻保持不变;而研究电阻和电流的关系时,应保持电压不变。

1.3体现

在刚接触物理时,控制变量法就有所体现。如声学一章,声音在空气和真空中的传播情况有所不同,为研究二者区别,往往选择真空罩中的闹铃实验。在实验中,闹铃及其位置,以及研究人员与闹铃的距离都是被控因素,最终得出:声音只在空气中传播,在真空中不能传播。除此外,在声音的响度和音调、力与运动、欧姆定律等实验中,都会用到控制变量法。

2 控制变量法的关键

物理学科具有一定的复杂性,经常一个因素受很多物理量影响。此时,经常采用的方法是:先提出问题,再提出假设和猜想,然后进行实验,分析论证后得出最终结论。控制变量法是验证猜想过程中的常用方法,其关键在于人为地控制一个或几个因素保持不变,一次只研究一个物理量变化时的现象。如研究电阻和横截面积之间的关系时,可准备一根铜线,和一根镍铬合金线,依次将其串入接有小灯泡和电流表的电路中,观察灯泡的变化,并记录电流表读数的变化。显然,如此并不能得到电阻和横截面积之间的直接关系,因为它们的材料和长度都不同。所以,在研究电阻和横截面积之间的关系时,应控制材料和长度不变。而研究电阻与其他两个因素之间的关系时,同样如此。

3 控制变量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3.1欧姆定律中的控制变量法应用

3.1.1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此时应控制导体两端的电压U为固定值,通过改变电阻R,观察电流的变化。使用统一电源,可在电压不变的基础上,实现电阻的变化,进而直接观察电流的变化,得出结论。但实验中若使用干电池,电池自身带有电阻,致使电阻变化时,电压也会随之变动,影响到实验的准确性。在变换阻值的过程中,若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保持不动,电压就会有所变化,也就无法准确的测出影响电流的因素了。面对这一问题,教师应令学生实时观察电压表的读数,保持其处于不变的状态。

3.1.2研究电压与电流的关系。此时应保持电阻值不变,通过对电压U的改变,观察电流I的变化。首先可直接改变电源两端的电压,使得导体电压随之而变,然后进行研究。或通过调动滑动变阻器改变导体电压,电阻器的作用主要就是实现定值电压的改变。

3.2研究位移与时间、速度的关系

S=vt,S为位移,v为速度,t为时间。可采用变量控制法,如在小球匀速滚动一段时间后,再看其位移。为做进一步研究,可对相同时间内不同速度滚动的位移加以对比。如小球先以5m/s的速度滚动了10秒,又以10m/s的速度滚动了10s。则第一次在10s内共滚动了50m,第二次则在相同时间内滚动了100m。可发现,当速度提升一倍后,位移也增加了一倍。即可得出,位移和速度成正比。在此实验过程中,时间和速度都是变量,而采用控制变量法,将时间控制保持不变,先研究位移与速度的关系。接下来便可控制速度不变,用同样的方法研究位移与时间的关联。

4 结束语

初中物理有很多公式,在记忆时容易混淆,因此需通过观察实验进行理解记忆。作为物理实验中常用的方法之一,控制变量法发挥着重要作用。该方法将众多复杂的因素简单化,逐一对每个因素进行研究,最终综合分析得出结果。此方法较为科学,将复杂简单化,因而有很多应用,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值得引进。

参考文献:

[1]卢东文.初中物理电学中控制变量法的应用分析[J].神州,2013,22(7):159-161

[2]苏荣华.谈谈初中物理的控制变量法[J].中学物理,2012,20(9):121-122

控制变量篇6

关键词:中央空调;节能;设计

Abstract: 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s the energy saving measures in the design of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operation principle of central air conditioning, combined with their own practic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entral air conditioning and variable flow energy-saving methods of the design of control system.

Key words: the central air conditioning; Energy saving; design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中央空调是现代建筑的主要耗能设施,传统的中央空调系统长期运行在定流量的状态,不能随着实际的要求来供冷。造成了相当大的浪费,定流量已经不能满足实际的需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变流量技术在中央空调得到了应用。通过分析中央空调系统的结构和运行原理,结合变流量的工作原理。提出中央空调变流量智能控制系统。从而说明变流量在中央空调系统中的应用是高效节能的,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1当前空调系统设计中的节能措施

1.1 采用楼宇设备自动控制技术对空调末端装置进行控制

在智能建筑中通常采用楼宇设备自控系统,对中央空调系统末端的新风机、回风机、变风量风机、风机盘管等装置进行状态监视和使用的“精细化”控制,以实现节能的目的。它通过DDC(直接数字控制器)控制器,将检测的相关量值进行PID(比例、积分、微分)运算,实现对上述设备的PID控制,达到一定的节能效果。这种对空调末端设备的控制可节能10%-15%,因为不能实现对空调制冷站及空调水系统的智能控制,因此,节能效果不显著。这种节能控制技术的典型代表产品和生产厂商有:

(1)美国霍尼韦尔公司EXCEL 5000楼宇设备自控系统;

(2)美国Johnson公司的楼宇自动化系统;

(3)德国西门子公司S600顶峰系统等。

空调末端设备的控制采用楼宇自动化系统 (BAS),这些设备的主要特性均实现了对空调末端设备的节能自动控制,并为动态变流量空调节能控制系统的运行创造了更为良好的外部条件。

1.2 采用通用变频器对中央空调系统中的水泵和风机进行控制

为降低中央空调系统的能源浪费,宜采用通用变频器来控制空调系统的水泵和风机,通过对供、回水压差或温差的采集,对水泵和风机进行PID调节,以达到节能效果。这种控制方法通常可以节约水泵和风机等电机拖动系统的电能约20%,最高可达30%。这种节能控制技术的生产厂商和典型代表产品有:

(1)美国AB(Allen Bradley)公司,代表产品有通用变频器1336PLUSII系列产品;

(2)法国施耐德电气(SchneiderElectric)公司,代表产品有Ahivar 38系列异步电动机变频器;

(3)德国西门子(SIEMENS)公司,代表产品有通用变频器MICROMASTER440系列产品。

2中央空调运行原理

中央空调系统是由一连串的流体机械和热交换器组合而成,主要包括制冷系统、冷却水循环系统、冷冻水循环系统、风机盘管系统和冷却水塔系统,(如图1所示)。在系统中,热量的传递是通过流体物质来完成的,其中在制冷系统中一般用溴化锂,而冷却水系统和冷冻水系统都是以水作为传输介质。制冷主机根据压缩、膨胀(或浓缩、蒸发)的放、吸热原理,通过消耗电能(或热能)来完成室内外高位和低位热能的转移,即通过冷冻水系统向室内空调末端设备提供冷源,同时通过冷却水系统把产生的热量带到冷却塔扇风冷却并被排到室外。空调末端设备以风作为介质,通过再次冷热交换,最终通过风机盘管把冷量释放到需要空调的房间中,起到温度调节作用。

3变流量在中央空调系统中的应用

从中央空调的运行和节能原理很明显地看出,整个系统对大厦的供冷(热)都是通过流体物质来传输的,也就是说,流体物质是系统能量传输的载体,其中主要的载体是水(分别是冷却水和冷冻水),但从广义上来说,系统的节能应该把制冷机组的流体物质也列为变流量控制的对象。变流量的工作原理是在保证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前提下,实时响应系统末端负荷变化,按照末端温度的要求,动态改变空调管道中的水流量,空调的末端要多少就给多少,不会造成浪费;同时根据制冷主机的制冷变化或天气等其他原因引起的温度变化,实时跟踪空调主机发热量的变化,动态改变冷却水管道的水流量,提高空调主机的热交换效率,控制空调主机的COP值,使其处于较佳状态。

变流量系统的控制是从改变能量传输的大小和提供舒适稳定的环境温度出发,最终的目的是要实现系统的节能;而控制的手段是通过控制水量的变化,来达到控制的目的。冷却水泵、冷冻水泵与制冷机组是主要的耗能设备,自然它们就是控制的对象,而温度是控制的主要参数,从而来调节水流量的变化。变频器是水泵电动机的关键执行部件,变频器频率的变化最终决定着水流量的变化,也导致了能量传输的变化,最终实现节能。

4中央空调变流量节能控制系统设计

4.1 动态变流量控制原理

当空调负荷发生变化时,通过采集一组参数值经模糊运算(如图2所示),及时调节冷水机组、各水泵和冷却塔风机的运行工作参数,从而改变冷水机组工作状态、冷冻 (温)水和冷却水流量,改变冷却塔风机的风量,确保冷水机组始终工作在效率最佳状态,使供回水温度始终处于设定值,从而使主机始终处于高转换效率的最佳运行工况。

动态变流量控制的核心是变流量控制器,在控制器中建立了知识库、模糊控制模型和模糊运算规则,形成智能模糊控制。通过采集影响冷水机组运行的各种参数,经模糊运算,得出相应的控制参数,这些控制参数被送到冷水机组、冷冻(温)水控制子系统、冷却水控制子系统、冷却塔风机控制子系统。这些子系统根据控制参数的变化,利用现代变频控制技术,改变空调系统循环水的流量和温度,以保证整个系统在满负荷和部分负荷情况下,均处于最佳工作状态,从而最终达到综合节能的目的。

4.2动态变流量节能控制方法

4.2.1变流量冷却水泵系统

当末端空调负荷减少时,反映到冷水机组将出现冷却水出水温度降低的现向,温度传感器检测出这种变化趋势后,模糊控制系统将自动降低冷却水泵的工作频率,降低冷却水进水流量,提高冷却水出水温度,并使进、出水温差控制在最佳设定值上,维持冷水机组的高效率运行。

4.2.2一次泵变流量系统

当末端空调负荷变小时,末端空调设备前的两通阀将会关闭或减小,负荷侧回路管路的阻力增大,冷冻水供、回水温差将出现减小,供回水管的压差将出现增高的趋势。水温传感器及水流压差器检测出这种趋势后,模糊控制系统将自动降低冷冻水泵的工作频率,减少冷冻水流量,并使供回水温差及供回水压差控制在最佳设定值上,维持冷水机组的高效率运行。

4.2.3二次泵变流量设计

二次泵变流量系统分为一级泵变流量系统和二级泵变流量系统。其控制原理及效果与一次泵变流量大致相同(在这里不再一一赘述)。而一级泵系统负责确保冷水机组的安全运行,一级泵系统的旁通管路一般设计为直通管,管径按一台冷水机组额定流量设计。一次泵变流量系统跟踪二级泵环路的流量变化,并保证一级泵环路的流量大于二级泵环路的流量,使旁通冷冻水管保持从供水管流向回水总管。当旁通管的流量超出设定值的范围时,变流量控制器将模糊PID调节一级泵的工作频率,使旁通管的流量返回设定值。

结束语

随着自动控制技术、信息技术、变频调速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特别是软件工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性产品的成熟,在中央空调系统中以变流量运行方式替代传统的定流量运行方式已经成为一个必然的趋势,它在实际的应用中,确实起到了很好的节能效果。与定流量相比较,变流量不仅仅体现了节能的效果,同时也实现了全自动控制的中央空调系统,还可以克服定流量带来的一系列弊病,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和延长设备运行寿命等,提供更加舒适和谐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参考文献:

[1] 何雪冰,刘宪英.中央空调节能有关问题的研讨[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1999.

[2] 蔡增基,龙天渝.流体力学泵与风机[M].4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3] 陈晓峰.中央空调变流量节能运行控制系统的研究和实现[D].重庆:重庆大学,2006.

控制变量篇7

关键词: 新课标 物理教学 教学方法 控制变量法

1.正确认识控制变量法。

影响某个物理量大小的因素(变量)可能有多个,怎样才能确定哪些因素没有影响,哪些因素有影响,以及影响的程度如何呢?在实验中我们采用的是这样一种方法:在研究某个因素的影响时,只改变这个变量的大小,而保持其他的变量不变,从而确定这个因素是否影响物理量的大小,以此类推,对有关变量逐个加以判断,就能找出影响物理量大小的所有因素,这种方法称为控制变量法。控制变量法是解决复杂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在学习欧姆定律时,可以开展用控制变量法分别研究导体中的电流与电压和电阻有什么关系的探究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定量研究,使其能力得到提高。学生将实验数据记录于下面二表,讨论得到两个结论:①保持导体电阻不变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②保持导体两端的电压不变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再综合得到结论(欧姆定律):“一段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它在初中物理中很常用,也是有效的探索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如果教学生掌握了控制变量法,这必将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更有利于研究性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2.控制变量法的在初中阶段的重要性。

在科技迅猛发展、知识日新月异、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我们应该认识到,能力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掌握方法的多少和熟练程度的高低。因此,教会学生掌握学习物理的科学方法,自觉探讨知识背后的思想方法,是物理教学的首要任务。初中阶段应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的物理规律有:音调与乐器弦长、粗细和松紧的关系、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压强(压力产生的效果)与压力和受压面积的关系、通电导体发出的热量与电阻、电流和通电时间的关系(焦耳定律)等。这为提高学生应用控制变量法探究问题答案的能力提供了许多锻炼机会。

在教学活动中应有意识地让学生从见识到熟悉再到试着做,去掌握这种研究方法,让他们认识到物理规律是观察实验、物理思维和数学推理的产物,让他们也会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揭示出有关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例如用这种方法研究导体的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小结于下表。

用这种方法可以定性地研究问题,并为学生将来进行定量研究在方法上打下基础,培养了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

3.怎样在教学中有效地应用控制变量法呢?

3.1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入手

只有先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对症下药,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初中生对自然规律的探求欲望和逻辑思维能力都逐渐地达到一定层次。可以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使学生对控制变量法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可通过以下4步渗透控制变量法:(1)介绍著名科学家通过应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科学探究的成功案例或有趣的事迹,使学生对控制变量法产生深刻的印象和浓厚的兴趣。(2)通过对典型问题的探究过程,教师先演示着应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活动,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认识控制变量法的形式和内涵,使学生初步认识和领会控制变量研究问题的思维过程。如引言中可以探究水中的气泡从哪里来、装满水的杯子最多能装回形针的个数与什么因素有关等。(3)先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应用控制变量法试着探究一些和示例相似的问题,然后让学生独立的探究一些自己喜欢或感兴趣的问题。(4)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践活动,如研究植物的生长快慢与阳光、水分、温度因素的关系等。

3.2立足于教材

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对于探究性学习要求越来越高,过程与方法目标是教学的三维目标之一,而利用控制变量法的探究活动则是教材中最为基础探究方法。初中阶段的大部分概念的定义规律的建立中都蕴含着控制变量法这一科学方法,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不能就知识而讲知识,也不能单纯地就方法而讲方法,科学方法教育必须与物理知识教学相结合,方法教育要以知识传授为载体。

教材中有部分内容是直接通过控制变量法教学的,如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探究液体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探究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探究动能、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欧姆定律、焦耳定律等。通过这些直接应用控制变量法,学生不但能很好地掌握这些物理规律,更能系统地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培养自身的科学素养。教材中在许多概念或规律的探索和推导的过程中,都隐性地运用了控制变量法这一科学方法。例如,对“比热容”下定义时,把“单位质量”和“温度升高1℃”这两点作为基本条件,这样就突出了物质吸收的热量跟物质种类的关系,使“比热容”这一概念能反映“物质吸热(或放热)的本领”这一物理意义。还有,在研究速度、密度等知识的教学过程中都隐含了控制变量法。所以,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教学的素材,抓住知识和方法的结合点,这是通过知识教学渗透控制变量法教育的凭借点。

3.3多方面渗透

学生要完全地掌握控制变量法,使之成为自身能力的一部分,必须经历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不但需要在了解学生心理特征的基础上,立足于教材,而且要多方面地持之以恒地进行训练。

3.3.1通过物理概念的学习逐渐渗透

物理概念是从大量同类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中抽象出来的,所提示的是客观事物的共同性质和本质特征,物理概念的形成过程就是应用科学方法思维的过程,这为我们提供了渗透控制变量法的教育素材。

3.3.2结合物理规律进行控制变量法渗透

生活中的各种现象都是有着内在的规律的,而这种规律往往是由多种因素复杂的、共同的影响所表现出来的。在生活中让学生关注这些规律的变化与各种因素的关系,在教学中再结合控制变量法去探索、总结物理规律,效果很好。

3.3.3结合物理学史进行控制变量法渗透

利用学生对物理学家的尊崇的感情来渗透控制变量法的应用,效果会更好。例如介绍著名的物理学家焦耳研究焦耳定律的过程,如何研究出电热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与电阻成正比、与通电时间成正比的结论。

3.3.4结合物理习题进行控制变量法渗透

在初中物理的中控制变量法的习题很多,这也是中考重点考查的内容之一,所以在平时练习时就要注意控制变量法的练习,使学生不但在生活中、科学探究中会应用控制变量法,更能应用控制变量法分析题目。例如2010年株洲市的中考试题:在“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实验中,老师用压强计做了如图10所示的(a)、(b)、(c)三次实验。比较实验(a)、(b)可知液体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比较实验(b)、(c)可知液体压强与液体的深度有关。

图10

控制变量法制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一种典型方法,其他如观察与实验法、类比法、假说的方法、抽象与概括的方法、分类比较法、理论推导法等,也可在教学中适当向学生介绍,让学生在预习新课和解答习题时进行尝试。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方法的运用与知识的传输同样重要。只有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周琳.活动式教学法初探.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2002.5.

[2]吴善法.渗透控制变量法的四个关键点.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2005.1.

控制变量篇8

关键词:工程造价;有效控制;工程计量变更;管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TU723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6344(2016)01-0151-01

不论是什么工程,造价预算都是其一项重要的工作,不仅关系到工程整体方案的设计,还关乎到企业的经济效益,从而影响工程整体质量。不仅如此,工程计量的变更,会导致造价预算出现一定波动,从而影响工程整体效益。所以,必须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同时对计量变更全面管理,才能确保工程合理。

一、工程造价控制现存问题

就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在工程造价控制中存在的问题较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缺少造价资料共享平台,由于相关资料整理、收集的制度还不完善,导致不少工程造价资料只存在于造价师手中,不能流传到其他部门,无法对其他工作决策起到参考作用。这就导致造价资料出现浪费,其真实价值没有被发掘。其次是造价和计量不符,造价是在工程前期进行的,是对工程整体的预算估计。而计量是在工程后期进行的,是对工程实际耗费进行的统计。两者出现不符就说明成本存在偏差,导致造价控制的能效弱化。最后是施工阶段存在各种不可预计的风险因素,导致工程造价出现变化。诸如施工工艺不合理导致返工、技术交底不完善导致实际施工复杂化,以及施工组织不合理导致材料和人员出现浪费,都会导致工程造价控制达不到预期成效。

二、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

(一)加强决策控制

决策阶段是工程造价的关键环节,其对投资方案的确立具有直接影响。在决策阶段,往往是对多个方面对比分析,选择其中最为优良的方案。但是,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不少工程的最终决策方案并非是最佳方案。因此,必须对决策阶段加强控制,用合乎企业实际情况的标准对设计方案进行筛选,实现企业的利益最大化。

(二)优化设计阶段

设计阶段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很大,其是设想转化为现实的一个阶段。在此过程中,需要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设计经济合理的方案,对工程造价进行控制。所以,在设计阶段,首先应该根据初步的设计方案,结合甲方的具体要求,对方案展开成本分析。然后,基于经济性和工程质量性能的考量,对其中某些进行展开优化设计,以便缩减工程造价。最后,要对设计方案进行充分详细的说明,确保施工人员能够对设计方案全面了解,合理正确的展开施工,避免出现设计与施工不符的情况,对造价进行控制。

(三)控制施工阶段

施工阶段就是将工程设计方案转化为实际建筑的环节,其涉及到的内容很多,对工程造价的影响比较复杂。首先,在施工开始前需要加强技术交底,使施工人员对设计思想有足够的认识,从而实现高效施工。其次,在施工活动中,应该对各个环节加强质量控制,同时结合实际情况对某些施工环节进行优化,减少不必要的经费支出。再次,还需对施工材料、人员和设备等进行全面控制,不断创新施工技术,实现减少施工开支的目的。最后。应该加强工程计量、严格把关工程设计变更、完善合同管理,实现工程造价的全面控制。

(四)完善竣工结算

目前,竣工结算超过施工预算的情况普遍存在,导致这一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是竣工结算缺少监管,导致其结算不全面。还有就是工作不严谨,导致许多地方都存在施工与设计不一致的情况。因此,首先需要对审查签证的真实性加强控制,确保其和设计图纸相符。其次需要对各项审核费用进行核对,尤其是对装饰工程性质划定是否违展开核定,确保实际和预算相符。

三、工程计量变更的管理办法

(一)减少变更次数,加强设计

计量变更次数的多少和工程造价具有直接关联,其次数越多,引起的造价上升也就越大。因此,在实际的工程,必须对计量变更的次数进行严格控制。出现计量变更的原因主要是设计存在问题,导致其质量不符要求,进而出现变更问题。所以,应该从问题根源入手,加强对设计质量的控制。首先,应该创建合理的质量控制方案,对设计过程中的各类资料、数据进行科学管理,严格依据相关标准规范展开设计。其次,在设计过程中必须加强对经济效益的考量,尽可能的实现优化设计,将计量变更次数控制在最低范围。最后,必须对设计人员进行计量变更的影响分析,使其理解到计量变更和设计工作的直接关系,从而做好设计工作。

(二)加强变更管理,确认现场

现场管理是工程建设项目的重要工作,也是对计量变更进行合理管理的有效手段。首先,在实际的工程施工中,应该对施工活动加强规范,确保能够按照施工设计严格施工,避免出现施工与设计不一致的情况。其次,在需要进行计量变更的时候,应该结合施工设计和设计图纸全面核对,对变更范围、变更量进行合理确定,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浪费。

(三)完善制度,提升素质

之所以在工程建设中容易出现计量变更的问题,制度规范不完善是一个主要原因,再加上部分人员素质较低,就更容易导致计量变更问题出现。所以,首先应该对相关制度进行完善,尤其是对计量变更需要作出明确的规定,使相关工作能够按照规章制度进行。其次应该加强人员培养,促使其不断提升专业素质,能够用科学严谨的态度面对计量变更问题,对其加强管理,避免对工程造价形成较大影响。

四、结束语

当前,工程造价控制存在的问题尚多,对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造成了一定负面影响。因此,可以从决策控制、施工控制等方面,加强工程造价的控制。不仅如此,还可以从减少变更次数、完善制度等方面对工程计量变更加强管理,以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赵林全,闫利成.分析土木工程管理与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4,22:51-52.

[2]闫桂彬.加强政府投资工程设计变更管理,有效控制工程造价[J].现代经济信息,2011,09:199.

[3]莫晓俊.对建设工程造价管理与有效控制的分析[J].科技与企业,2012,06:13-14.

上一篇:控制论范文 下一篇: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