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化工范文

时间:2023-11-12 10:07:57

新都化工

新都化工篇1

针对宜都化工工业技术创新能力较弱,产业结构不合理,化工工业发展对城市经济推动作用减弱等问题,分析并提出建立高效发展的化工工业创新系统,通过政府引导来改善化工工业创新环境,以新产品研发促进化工工业产业创新,鼓励企业创新等策略,使得宜都化工产业更好更快发展,为经济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

化工产业创新;宜都;产业升级;创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24002002

1引言

关于工业企业创新的研究一直是近现代国内外经济学家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尤其是化工产业其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行业,在古代我国化学工业就居于世界先进行列,以造纸,制造火药,烧瓷为代表。而在现代我国传统化工行业面临产业升级转型的挑战,知识经济时代的机遇,产业升级转型求创新的任务繁重。“十二五”计划纲要报告指出要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推进重点产业结构调整,加强重大技术成套装备研发和产业化,推动装备产品智能化, 并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促进新兴科技与新兴产业深度融合,在继续做强做大高技术产业基础上,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成为先导性、支柱性产业。其中,产业升级创新是关键,是化工产业发展的重点,所以从具有代表性的宜都市化工产业入手研究我国化工产业创新的特点,分析企业创新活动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了解企业发展脉络,探求高效的产业模式与发展战略,提升我国传统化工的内在素质,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2宜都市化工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

(1)宜都市是一个工业城市,以2011年为例,全年累计完成产值4825894万元,增长57.9%。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570962万元,增长60.0%;利税总额为202989万元,增长0.5%,其中利润146397万元,下降4.6%;亏损企业亏损额为6060万元,下降35.4%。综合经济效益指数为420.26,比上年提高88.16个百分点。

(2)宜都市化工企业多,2011年末在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45家,如宜都化工,华阳化工等,竞争压力大,单纯依靠劳动密集型生产不足以适应市场发展,因此产业创新势在必行。

(3)全年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到140.23万元,增长46.9%;其中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增加值达到45.56万元,增长34.2%。宜都市大多数企业处在发展和成熟阶段正稳步上升,总体趋势良好,但部分企业还是延用传统的经济模式,即"资源消耗-产品-废品排放"的流程,高投入,高耗能,高污染,低产出,在许多环节无法充分回收利用生产过程中间的副产物;应急救援力量薄弱,应急装备水平和应对能力远远满足不了重大事故的需要,消防能力较弱。显示出了资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严重,创新水平不够等问题。

3化工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SWOT分析

3.1技术创新战略的优势分析

(1)内部动力,宜都市化工企业众多,因此面对强大的外部竞争加大技术创新的动力强,速度快,面对外部压力,以及优胜劣汰的市场规律,企业会纷纷加强产品的科技含量以应对。

(2)外部动力,企业合作,宜都市化工企业众多且有集群效应,企业之间互相竞争但有合作,这为把握市场导向及调整技术创新战略有积极意义。

3.2 技术创新战略的劣势分析

(1)企业融资问题在化工企业技术创新上比较突出。

融资渠道比较单一,银行贷款难而且有限,风险投资较少也不规范,民间借贷风险大成本高,因此资金问题对化工企业是一个挑战。由资金短缺导致的技术人才短缺,信息资源短缺同样制约着化工企业的产业技术创新,尤其是中小企业,他们经验规模小,产品单一,要实现产品的升级换代,技术创新有相当的困难。

(2)创新管理水平较低,技术创新需要管理做基础保证。

目前我国企业无论在专利申请受理还是在专利拥有、发明专利等方面都占全国总量的 65% 以上,有绝对优势;在技术市场中,企业是最大的买主,其购买技术的合同金额占技术市场合同总金额的比重一直在 65% 左右,卖出技术的合同金额占技术市场交易总额的 15% 左右。这说明我国企业在技术创新产出方面扮演着较重要的角色。

(3)国家的企业技术创新产出实际水平低。

就国家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产出的要求看,企业在科技成果、新产品、项目数量上所占比重应是最高的,可是实际并非如此。在全国完成的省部级重大科技成果中,企业完成的不到 30%,这是一个很低的比例。

3.3 技术创新战略的外部机会分析

(1)国家及政府扶植。

为贯彻国家相关支持企业创新的政策以及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市政府加大了对高新科技企业的投入,一些措施的制定和实施,比如给与一定的税、费减免政策等。极大的促进了各个企业以自主创新为主的技术创新。

(2)市场需求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的国内经济的较高速度增长,国家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以及扩大内需创造的国内巨大的市场环境为我国化工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机遇。市场需求量的加大使得企业的自主创新有了更大的市场刺激的机会。

(3)学习外部技术的便捷。

我国加入WTO更是打开了通向国际市场的大门。使得我国企业能与外国企业交流与学习,引进一些国外先进技术,在学习其他企业的一些好的技术的同时,得到启发进而达到自我创新的能力。

3.4 技术创新战略的外部威胁分析

(1)市场竞争的威胁。

随着市场不断成熟,生产能力的不断过剩,消费者需求层次的提高,会使企业竞争更加激烈,利润下降。化工企业内部竞争的内容也会由集中在价格和质量转向价格、质量、性能、品牌、服务的全方位的竞争,能否推出新产品对企业能否取得新的竞争优势可能有更大的影响。

(2)替代产品的威胁。

作为化工产业,它们很多产品的应用出现了交叉,给投资了更自由广泛的选择,如果不能通过提高自我创新能力从而提高生产力,以及通过品牌效应等创新管理手段,企业的产品就很容易被取代,失去竞争力。

(3)人才流失的威胁。

由于中外企业人才激励机制存在巨大差距,中国化工集团公司高级专门人才安全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这是一个极其严峻的问题。

宜都市楚星化工集团一贯坚持"科技兴企"发展战略,通过与高校签订协议、进行激励机制等一系列措施,吸收、培养、保留了一大批生产骨干,这是企业能取得湖北省石化行业十五强、宜昌市工业企业十强称号的坚强后盾。

(4)宜都化工产业发展的策略探析。

根据宜都化工产业发展现状,要实现化工产业的结构调整、低碳经济、行业整合等多个方向的调整发展,必须以以化工产业的组织制度创新为向导,技术创新为主动力,文化营销创新为后进动力,最终实现全面发展。

(1)技术创新战略是必然选择,不断开发新技术,保持和扩大技术优势。加大R&D经费投入。重视人才培养,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机制。加大科技成果转化。

(2)在市场营销扩大产品销售,形成市场区域优势。扩充与改制。建立完善、科学的成品输送体系。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销售终端的服务质量。

宜都兴发化工企业主要生产磷铵产品,该企业非常重视市场营销,销售时做好市场调查方案、产品宣传方案、会展方案、营销队伍建设和人员招聘五个方面,新客户开发和市场布局通常会同时进行。这是化工企业做好销售的成功例子之一。

(3)宜都市应加大对化工企业,尤其是中小化工企业的扶持力度,中小技术型企业是技术创新的生力军,具有敏锐的市场意识和无谓的创新精神,但其发展过程中受制于资金的短缺。

(4)技术创新与设计科研单位相结合,受制于各种资源的有限,人才,研究硬件,设计装备等条件的不具备,化工企业必须于'高校,科研单位合作,建立高效发展的化工工业创新系统,才能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科研创新效率,从而推进技术创新活动的不断深入。

4结语

尽管化工企业在现代工业生产中占据重要地位,但目前对化工企业技术创新的研究还远远不够。更深入的研究有待更多的研究者的努力,从而使技术创新理论不断深化,是之成为化工企业更好地发展的武器。最后,引用萨缪尔森(Samuelson)的一句话来结束本文:“创新与市场力量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许多大厂商对研究与创新做出了重大贡献,这使得那些相册地摧毁大厂商的人或宣称大就是绝对的坏的人举棋不定。同时,小企业或个人也做出了某些最有革命性的突破。为了促进迅速的创新,一个国家应该允许各种不同的方法与组织并存。”

参考文献

[1]凌泽华.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战略初探[J].中国集体经济,2010,(01).

[2]于焱,李庆东.产业创新系统中的协同演化理论研究[J].现代经济探讨,2009,(12).

[3]王明明,党志刚,钱坤.产业创新系统模型的构建研究——以中国石化产业创新系统模型为例[J].科学学研究,2009,27(2).

新都化工篇2

Abstract: Chemical machinery technology has already progressed to a very advanced point in the new era, the development and update of all kinds of new technology make the chemical machinery technology also have very wide opportunities and prospects. The paper will do a comprehensive outlook and detailed instructions to the chemical machinery technology development.

关键词: 机械化工;材料;再制造;高科技

Key words: mechanical chemical industry;materials;remanufacturing;high-tech

中图分类号:TQ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36-0327-02

0 引言

在科技的发展过程中,机械技术的发展已经在各个领域都有了全新的定义和使用。在不同的科学技术当中,机械化工的使用已经渗透到了各个方面,甚至对人类的生活有着长远的意义和历史性的发展,经过多年来的机械技术的改进与发展,使机械技术更加的辉煌更加的全面和具体。在每一个工业领域中对于机械技术的使用也有它的独特之处。机械技术支持每一个工业的成长和发展,并在高科技领域有着它重要的发展前景。

1 化工机械技术具有先进的操作生产水平

经过多年的开发和研究,化工机械也经历了很多不同的时期,而且每一个时期的不同都使其有了全新的发展,并将其带入了一个十分长远的发展过程中,化工机械知识的增加也使得此技术的发展有了进一步的成果。经过研究和数据方面的统计,当今各种工业中所用到的技术都与化工机械技术有密切的关系,并且机械化工在整个知识体系中都有一个十分复杂的成长过程,这同样需要每一位技术人员和每一位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和发展才能达到一个先进的水平。

在技术市场中,全世界的技术都在不断的提升并且在不同的信息技术和制造技术上都有了飞速的发展,在这些技术发展过程中,对技术起到决定性因素的就是知识,只有通过信息和知识才能使技术更加的完善,通过对新技术和化工技术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整合才能使机械技术不断的改进,将化工机械技术更全面的带入全新的产业和全新的领域中来,这些都需要技术人员的努力和全身心的投入才可以使各种技术更有权威性更加的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要求。在近一百年的发展过程中,化工机械的的快速成长也为其带来了一定的地位,并使其在操作上达到了先进的水平。全世界的很多国家在此技术的应用上都有了新的发展和新的领域拓展。这些都是因为先进的生产技术所带来的好处。

2 化工机械所使用的都是新的材料技术

在社会发展和历史转变过程中,都是在不断前进的,并且在每一项技术的改造和更新的过程中都是在不断提升的,化工业的机械技术所使用的材料都是全新的,并且它的技术与世界上的很多技术,都是在不断改进的,所以它所使用的材料技术都经过了很多工艺的发展和改变才有了现如今所使用到的材料,并且在化工机械中其材料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机械材料的选用上所使用的是无机非金属材料和超低碳镍基耐蚀材料和复合材料,这些材料在国际中都有着其发展地位,并且已经取得了很多优秀的成果,因此它的发展与材料有很大的关系。无机非金属材料通常被用于放射性废料、污水处理、环境保护、粉料输送、熔融金属过滤、能源、医药、食品、化工等各个领域,此材料的使用有着十分大的用途并在每一个领域中都有了它发展的空间。超低碳镍基耐蚀材料是一种具有超高密度的材料它是与很多不同的具有高密度的原料所形成的,这种材料在工业制造过程中应用非常的广阔。复合材料是未来技术发展的一个重大趋势,这种材料在不同的技术中起到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三种材料都有各自的特点,并且使用的效果各不相同,为化工机械带来了更好的工艺水平。

3 化工机械面临着再制造工程

随着世界的发展和技术的更新,化工机械正在走向全新的再制造工程,并且在整个再制造工程中,为化工业和其它的产业带来了很多的便利条件。国内外都在对再制造工程进行全面的研究和讨论,并且希望将再制造工程做的更加的全面和具体,将全新的技术和材料应用到化工机械当中,并且每一个国家所重视的方面各不相同,很多国家为使再制造工程能够顺利的开发和完成已经形成了研究小组和专门的开发人员对其进行全面具体的研究和整理,使经济技术更加的全面加的实用于整个社会,让化工机械技术更好的利于社会的发展。我国化工机械技术在再制造工程方面也开展了全新的技术设计和研究,都是为了更好的加快技术方面的要求,使技术更加的成熟。

4 化工机械技术更加面向高科技工程

化工机械的发展就是为了使技术更快的发展,为了使社会更快的进步,因此在化工机械的发展过程中它也要面临着高科技的挑战,要让化工机械技术尽快的适用到每一个高科技工程当中,这也是企业开发和技术发展的一个新的方向。同时也是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的过程。这需要所有技术人员的努力和沟通交流。我国的化工机械目前已经在很多高科技中所应用,但还需要更加具体的工程设计方面的知识,需要我们去开发和管理。

5 结语

化工机械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已经有了几十年的历史,通过不断的努力和技术方面的改革,使得化工技术有了全面的发展,这也是科学技术和研究出来的最好的结果。在未来的机械化研究中将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李爱民.化工机械维修实习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05(5).

[2]全国化工院、校、系概况一览[J].化工高等教育,1984(1).

新都化工篇3

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高度重视全国工商系统工作会议精神的传达学习和贯彻落实工作,组织召开党组会议和局长办公会议,深刻学习领会“四个转变”、“四高目标”和更新发展理念的具体内涵和基本要求,深入研究北京工商系统建设的主要经验、面临的客观形势和发展中的基本矛盾,按照总局工作会议的要求,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创新机制,制定了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和要求。

一、深入领会总局工作会议精神,积极推进工商事业科学发展

周局长在工作报告中将做到“四个统一”、加强“四化建设”、推进“四个转变”、实现“四高目标”作为工商系统建设的基本要求,这一系列重要论述是对全国工商行政管理系统30年来实践经验和理论探索的科学总结,反映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对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提出的客观要求,为工商行政管理事业的长远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是周局长的报告完整清晰地阐述了工商行政管理建设的基本思路。“四个统一”、“四化建设”、“四个转变”、“四高目标”构建了工商行政管理理论体系框架,集中反映了总局党组结合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实际、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和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的总体思路,明确了新时期、新阶段工商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任务和基本途径,使工商未来建设发展的思路更清晰,方向更明确,措施针对性更强,将进一步提高我们工作的主动性和预见性。

二是“四个统一”的重要论述为总结工商行政管理规律,促进工商行政管理事业科学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四个统一”从哲学的角度正确把握和妥善处理了监管与发展、服务、维权与执法职能之间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摸索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工作中的基本运行规律,蕴涵着深刻的哲学内涵,为全国工商系统进一步探索工商科学发展道路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和理论基础。

三是“四个转变”、“四化建设”、“四高目标”从更高的管理境界科学地反映了工商未来发展的工作重点和运行机制,具有前瞻性的指导意义。在当前乃至将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的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会不断遇到来自理论和实践的新挑战,“四个转变”、“四高目标”和“四化建设”为工商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标准,将对中国未来的市场经济体系建设和工商的市场秩序监管工作产生深远影响,在工商行政管理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四是按照“基本要求”推进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建设,将不断加强和提高工商行政管理队伍的政治素质和专业素质。工商行政管理建设基本思路的完善和明确是加强队伍思想政治建设、业务建设和作风建设的重要基石。在这一重要思想指导下,全国工商系统的思想活力、创造力将进一步进发,发展潜力将进一步释放,全国工商队伍的现代化建设将在一系列改革措施中,得到全方位大发展以满足社会主义大市场监管的需要。

五是工商行政管理理论体系将在不断发展的工商行政管理实践中得到丰富和发展。随着对总局工作部署和指导思想的贯彻落实,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将在实践和改革中不断积累理论新成果,开创理论新境界,引领工商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全国工商的行为能力和履职能力将得到显著提升,工商在经济发展上的占位会更加充分,作用空间和领域会更加广泛,工商行政管理事业将攀上一个新的高峰。

二、首都工商系统近年来改革和发展的几点工作体会

首都工商在多年来的风雨历程中。营造了良好的首都市场环境,圆满地完成了奥运食品安全和市场秩序保障等重要任务,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坚持以风险管理和应急处理为基础的市场控制理念,有效地提升了工商履职能力。对市场秩序实现有效控制是工商发挥职能作用的关键。通过实施风险管理,对危害市场秩序的各类问题防患于未然,增强了工商监管的主动性和科学性;通过完善应急处理机制,提升了我们处理突发事件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对奥运期间市场秩序的有效控制,正是得益于风险管理、应急处理机制的建立和完善,确保了万无一失。

(二)坚持高效、优质、便捷的公共服务理念,工商部门拥有广阔的空间领域。近年来,通过转变行政理念,创新服务方式,形成了具有首都特色的公共服务体系,首都工商在公众中的形象和地位得到了进一步地提升,服务型工商的内涵在实践中得以继续深化和拓展。

(三)坚持以数据、技术、网络系统为基础的工商现代化理念,工商专业化执法实现跨跃式发展。推进工商现代化建设,是监管首都大市场的客观需要。经过几年来的努力,我们应用现代科技手段促成了工商监管能力和服务水平的大幅度提升。奥运期间,多种高科技手段的应用为奥运保障任务的圆满完成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有力地提升了工商监管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四)坚持以优化资源配置和专业化培训为重,最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发挥了首都工商队伍的整体效能,近年来,我们在岗位职责管理、执法资源的优化配置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始终致力于工商队伍专业化素质的提高,培养了一批具有较高水准和较强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首都工商干部在奥运保障工作中展现出的良好专业素养,获得了广泛的认同。

(五)坚持以“两甘精神”为核心的首都工商统一职业价值观念,塑造了首都工商独具特色的职业精神,“胸怀大局甘当主力,勇挑重担甘当苦力”的首都工商精神在奥运保障工作中得到充分彰显,以“两甘精神”为核心的工商统一职业价值观深入人心,对工作负责、对事业忠诚的首都工商职业精神成为我们这支队伍重要的思想基础,有效地激发了队伍的潜能。

三、首都工商监管面临的主要矛盾

在首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当前以及今后一段时间内,首都工商监管面临以下几个主要矛盾。

(一)监管任务加重与执法资源相对不足的矛盾,随着首都经济的飞速发展,市场监管难度不断提高,我们虽然在执法资源的有效整合、科学调配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但仍然存在执法力量相对不足、行政强制手段相对有限、专业技能相对欠缺的问题,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工商执法效能的提高。在优化资源配置、充分挖掘潜能、实现效能最大化方面,我们准备还不够充足,研究还不够深入,方法上还需探索和创新。

(二)监管领域拓展与传统监管理念的矛盾。我们

既要监管市场主体,又要监管流通中的客体,既要监管传统的实体经济领域,又要规范新兴的网络交易秩序。面对监管大市场的艰巨任务,我们一些干部仍然存在以惯性思维驾驭工作,采用单一、粗放和突击式的执法方式,开拓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不足,首都工商专业化、现代化建设还需大力推进。

(三)社会需求多元化与公共服务方式和手段相对有限的矛盾。社会公众对政府公共服务的需求呈现出个性化和多元化的趋势,更加注重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我们虽然在便捷准入服务方面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肯定,但面对当前多元化的利益群体和不同层次的公众需求,我们的公共服务内容还不够丰富、渠道还不够广泛、质量和效率都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形势发展要求与队伍素质能力的矛盾。当前北京特大型消费城市、投资主体多元化等特点愈加凸显,竞争环境、消费环境更趋复杂,对工商执法干部队伍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目前首都工商这支队伍的专业素质和履职能力还不能完全满足监管首都大市场的客观需要,部分干部在法规适用、现代科技手段和专业监管系统应用等方面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四、按照“基本要求”。创新体制机制。服务首都发展战略

2009年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将继续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国家工商总局的工作部署。认真做到“四个统一”,切实加强“四化”建设,积极推进“四个转变”,努力实现“四高”目标:按照“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发展战略需要,进一步转变监管理念。提高服务质量。优化队伍素质,提升履职能力,继续推进科学准入、信用监管、专业执法、“数字工商”的基本建设,规范市场秩序,维护交易公平。为首都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一)认清形势,积极履职,围绕首都发展战略统一思想。

从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看,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仍在蔓延,我国经济发展遇到严重挑战,市场监管压力进一步增大,具体表现为:企业生存环境日趋严峻,市场竞争更加激烈,营造公平公正交易环境的需求更加迫切:大量企业盈利降低,就业形势严峻,需要在增加就业。鼓励创业方面提供更多的服务:由于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公众购买力下降,社会利益群体多元化需求不平衡性进一步凸显。一些群体性消费纠纷和传销、欺诈等违法活动成为影响首都社会稳定的隐患:由于地方财政收入呈下降趋势,首都工商改善基础设施和执法装备也将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北京市委、市政府确定了“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发展战略,提出了首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任务。为贯彻落实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政策措施,结合首都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客观需求,工商部门必须积极履行市场监管职能,进一步深化市场监管方式改革,提升工商现代化和专业化水平,创新体制机制,从政府的要求和百姓的期待出发。实现更有力的行政执法和更高质量的公共服务,为促进首都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准确把握工商职能,努力做到“四个统一”,不断提高服务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国家工商总局提出的“四个统一”重要论述,从哲学的角度诠释了监管与发展、监管与服务、监管与维权和监管与执法之间的辩证关系,具有全局性、前瞻性的指导意义。在新的历史时期,“四个统一”重要论述明确了结合工商职能更新发展理念、服务科学发展的基本思路框架:市场监管作为工商基本职能,是我们各项工作的基础;维护市场秩序和交易公平,是工商履职的首要任务;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是我们履行市场监管职责的最终目标:实现为民服务是监管的宗旨:维权是工商履行监管职责的法定内容:依法行政、规范执法是工商实现监管目标的根本手段。

按照“四个统一”指明的发展方向,我们要进一步强化科学发展理念,准确把握工商职能任务,将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置于服务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大局中,进一步提高履职能力,为首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秩序环境。

(三)积极推进“四个转变”,强化科学监管理念。建立和完善市场监管长效机制。

在首都工商改革与发展进程中,我们的监管领域由低端向高端不断延伸,监管方式由粗放向精细转变,监管方法由突击性、专项性整治向日常规范监管转变,监管手段由传统向现代化转变。网格化监管、经济户口分类分级监管、市场秩序风险防控等监管措施和手段的应用,推进了市场监管的长效机制逐步建立和不断完善。监管首都大市场的客观需要,促使我们逐步摈弃落后的、传统的、随意的监管思维,向文明的、现代的、依法的监管理念转变。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必须进一步拓宽视野,更新观念,加强监管工作的统筹,科学整合市场监管执法资源,促进监管机制更加科学,监管手段更加有力,监管效能不断提高。

(四)强化依法行政理念,积极推进“四化”建设,着力规范工商执法行为,

行政行为规范化、法治化是公共权力有效运行的内在要求。工商作为行政执法部门,必须始终把依法行政、规范执法作为工商执法的基本准则。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法治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行政许可、行政处罚及具体行政程序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工商对内、对外的各类行为之中,是工商完善自身建设、提高履职能力和增强执法权威性的重要基础性建设。在近几年规范执法行为取得显著成效的基础上,我们要继续深化推进首都工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和法治化建设,进一步健全制度标准,加强监督评查,切实做到工商执法行为规范,履职到位。

(五)全面推进首都工商专业化、现代化建设,努力实现“四高”目标。

总局提出的“四高”目标,为工商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提出了新的建设目标和行为标准:建设高素质的队伍是工商事业长远发展的基础:运用高科技的手段,是工商适应形势和监管对象发展变化,提高监管效能的重要支撑;实现高效能的监管,是工商履职到位的根本要求:达到高质量的服务,是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满足百姓期望的自然需求。

积极推进首都工商专业化、现代化建设,是实现“四高”目标的必由之路。要通过倡导工商职业精神,用不断发展的事业去凝聚人、激励人:要认真总结近年来优化系统资源配置的经验,建立高素质的首都工商专业化队伍:要继续扎实推进首都工商现代化的基础建设,进一步夯实基础数据、强化技术支持、提高信息资源整合利用能力:要结合监管首都现代化大市场的需要,认真研究推进工商现代化的空间和领域,积极构建工商技术网络平台,为市场秩序风险控制和应急处置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促进首都工商监管效能和服务水平的全面提升。

(六)关注民生,从百姓需求入手,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新都化工篇4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 教育 有效途径

一、前言

我们通常所说的新生代农民工就是指出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的农村青年,这些人学历较上一代人高,且基本上很少从事过务农工作,和上一代农民工相比不能吃苦耐劳,他们大多数都不希望自己永远生活在农村,都渴望能够在城市中立足。按照我国人口统计的结果分析看,我们国家共有农民工2.5亿,有1.6亿人都选择了离开农村到城市打工,这1.6亿人中有1亿人左右都属于年轻的新生代农民工,数量占城市从业者的30%左右,可以说他们为城市的建设提供了莫大的动力,也为现阶段社会以及经济的进步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我国近年来逐渐地重视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培养与教育,加大力度解决现阶段农民工教育所存在的问题。新生代农民工与上一代农民工相比有着明显的独有特点,他们不再像父辈那样认为自己仅仅是城市的过客,新生代农民工对城市的归属感甚至超过了农村,他们对工作的发展期望度较高,也懂得享受城市带来的丰富的精神和物质生活,但他们不像父辈那样能吃苦耐劳,同时心理承受程度也普遍偏低。依据新生代农民工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及自身的特殊境况,分析新生代农民工所特有的思维方式以及心理观念,才能更好地发挥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才能有利于新生代农民工的健康成长。所以努力研究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途径,是现阶段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工作的重点。

二、现阶段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工作出现的问题

1.教育工作形式单调

和上一代的农民工来比较,新生代农民工的学历普遍要高出很多,他们几乎都接受过初中以上的教育,接受教学的时间相对较长,所以,他们更容易接受城市中的新环境与新思想。不过现阶段我们还仅仅是看重对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及职业素养的教育,而对于其他方面的教育,比如思想文化教育等工作就非常的忽视。就算是有的地方加强了对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工作的力度,但是很大程度上还是灌输一些泛泛而谈的思想与观念,不能够按照他们真正的需求与思想进行有效的教育工作。

2.教育环境缺乏社会体系的支持

对于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工作,各地区在政策规定上力度不足,社会组织性的支持力度也比较缺失,导致了对他们的教育工作缺乏推动力。第一,很多的企业在进行招工时,对农民工与其他的员工就实行同样的工作却不同的薪资待遇等规章制度,导致他们工作岗位受到限制、工资待遇较低、生活水平不能提高以及社会保障无法享用等,企业对于农民工的支持与帮助甚微。第二,现代社区组织职能的演化没有考虑新生代农民工的需求。对于新生代农民工来说,他们通常都租住在城市周边的一些社区,而这些社区组织也逐渐地向行政化演变,主要行使自身的行政职能,不可能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适合、有用的招工信息以及技能的培养,也很少针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特定的教育活动,致使他们很难融入社区生活。

3.教育文化载体的缺失

如果想让新生代的农民工真正融进城市生活,最关键的就是文化方面的融合。现阶段我国的文化载体形式非常多,不过绝大部分都没有很强的渗透力与影响性,不能引起新生代农民工的过多关注。第一,城市里面的文化设施是大多数新生代农民工不易接触的。现代都市的文化娱乐公共设施大部分都建设在城市的商业中心、居民集中地点,但是新生代农民工通常都生活在远离市区的边缘地带,这些地带很少有公共的文化娱乐设施。第二,他们缺乏参与文化生活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虽然新生代农民工的受教育程度较他们父辈都普遍较高,但是与大部分的城市居民来说,其相对文化程度还是稍低。这些导致他们对于文化创造具有很大的局限,最终导致他们失去了对文化学习与创造的热情和积极性。并且,新生代的农民工接触的环境及人群有限,他们很难找到和城市中其他人的文化交流的渠道。以上这些都严重地制约着他们通过文化的融合而进一步融入城市生活中。

三、新生代农民工教育有效途径的探索

1.寻找教育的适合形式与内容

我们要善于运用城市中现有的成人学校和社区教育机构,对新生代农民工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以引导新生代农民工更好地适应和融入城市文化。第一,要确立新生代农民工具有正确的思想价值观,要让农民工能够认识与理解自己拥有权利以及义务、竞争以及协作等,要让新生代的农民工建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

要想达到新生代农民工教育的要求,社会各界、政府、企业单位以及新生代农民工自身都要参与进来,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以实现农民工接受再教育的机会,实现他们的自身价值与社会需求,不仅使得新生代农民工有了自身成长,同时有利于其为城市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2.多方面的教育要共同推进

对于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工作,我们不能单一地进行职业技能以及岗位技能的培训教育,更要加强其思想文化的教育,让多种教育内容与形式互相渗透、有机结合。相关部门需要努力加强关于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活动,让新生代农民工享受到均等化的公共服务,适当地增加财政支出,在新生代农民工聚集的区域建立与当地相一致的公共文化设施,并面向新生代农民工积极开展多种思想文化活动,以保障他们思想文化生活的持续性以及日常性。

我们要多鼓励他们进行思想文化的创作。相关部门可以制定适当的激励措施,以激发新生代农民工对于文化创作的热情与积极性,让更多的草根创作者涌现出来,推动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建设快速前进。

3.以媒体为载体正确引导教育工作

现阶段,我国的城市传媒形式丰富多彩,而且信息包含的内容也非常的广,信息的时效性强,信息的传播速度非常的快,而且新时代的农民工对现代媒体的接触很多,尤其是网络媒体,几乎所有的新生代农民工都会有较多的接触。所以可以将城市传媒作为我们对新生代农民工教育的有效载体,以实现对他们的思想文化以及专业知识的教育培养。首先,城市传媒应该更多地报道一些关于农民工的正面新闻,积极引导社会舆论,让人们更了解新时代农民工对城市建设的贡献。其次,还要让他们拥有充分的话语权,加强他们对城市传媒的使用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保障新时代农民工的基本权利,使媒体作为新时代农民工教育的有效载体。

四、结论

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的严重问题,由于新生代农民工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教育问题的特殊性。而新生代农民工对我国的城市建设越来越重要,其贡献也越来越大,其自身的思想文化水平就决定了其贡献的大小。如何处理好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问题,关系到我国城市建设的发展进程以及社会的长久稳定发展问题,所以我们要经过多方面的努力,探索适合的教育途径,以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自身修养与知识水平,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的健康成长,才能保证城市建设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全国总工会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课题组 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研究报告(摘要)[J].中国职工教育,2010,(08)。

新都化工篇5

(一)企业文化的内涵

广义上说,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上说,文化是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组织机构与制度。而企业文化则是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并遵守的、带有本组织特点的使命、宗旨、精神、价值观和经营理念,以及这些理念在生产经营实践、管理制度、员工行为方式与企业对外形象的体现的总和。企业文化的内涵[1]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价值观念

即企业领导者和职工追求的目标和辨别好坏、美丑、是非的标准;是企业文化最基本的表现。在现代社会中,企业必须把为社会增加财富,满足人民需要作为企业的价值标准,不能单纯求利、挣钱。

2.经营理念

它要求企业在经济活动中重合同、守信用、互利互惠、互相帮助。不搞歪门邪道,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

3.企业精神

它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是贯穿于企业全体员工中的一种与企业价值观念相统一的群体意识。它对职工起着凝聚和激励作用,是企业活力的源泉。

4.企业制度

它是企业要求员工遵守的办事规程和行为准则,是完成各项任务,实现企业目标的重要手段。通过建立和健全各项制度,来调整职工的个人行为,达到步调一致,稳定企业秩序,保证企业工作的有效运行。

(二)企业管理的内涵

管理是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历史的进步而发展起来的。从公元前5000年的苏美尔人的赋税制度与“公司”概念、记账体系[2],到18世纪发生产业革命出现的专职“管理”人员;从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到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从对组织行为的研究到对管理研究的百家争鸣的局面,无不生动地说明:会计、企业管理行为所具有的强大生命力。面对未来,管理则是构筑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艺术。对于一个现代企业来说,管理无疑是它能否生存的关键,它首先是对人的管理。最有价值的生产要素不是土地、原材料、资本,而是信息、知识、技术和才智,而掌握这些的是人。将管理具体应用到企业即企业管理,简而言之,企业管理就是对企业活动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激励、协调与控制的活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有了许多本质的变化,一是由静态管理变为动态管理,二是由生产的管理向生产经营系统的管理发展,三是由传统向科学发展,四是由经验向创新发展,五是由被动向主动发展。因此,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内涵,就是以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为核心,以企业整体素质为基础,以管理者正确决策为关键,动态的、全过程的生存和发展的管理。

二、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的辩证统一

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是一种共生的、相互促进的关系。说“共生”是因为企业文化相对社会文化而言是一种亚文化,必然带有社会文化的特质,而任何一种管理都必须以特定的文化背景为基础;说“相互促进”是因为优秀的企业文化会指导管理创新,而有效管理又会促进企业文化变革[3]。社会文化是管理的土壤,它不断地为管理活动注入生命的养料;同时,就企业这样一个经济组织来说,企业文化的产生、发展与创新又与企业的管理活动息息相关。没有不体现任何文化内涵的管理,也没有不具备任何管理作用的企业文化。所以,我们说,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是相互联系的有机统一体。这种统一和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统一于企业和企业的全部经济活动之中

一方面,从原生意义说,无论企业文化或企业管理都离不开企业这个本原体,正像思想、思维和行为无法脱离活生生的人一样,具体的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管理活动都伴随特定企业的建立、发展、消亡而产生、发展和结束;另一方面,企业文化的精神和企业管理的思想都无不渗透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技改、发展、分合等各个环节和各项工作之中,都无不通过企业的工艺装备、员工言行、规章制度、环境状况、产量质量、经营绩效、盈利水平、市场前景、社会形象等来体现和反映。同时,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管理具有相同的目标。它们都是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服务,以确保企业经济利益、社会效益最大化目标的实现。

2.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管理作用对象的同一性

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的作用对象都是企业,都落实到人,都是企业员工。“人”是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管理活动的主体与客体的统一物。一方面,无论是企业文化建设还是企业管理实践都是人的活动,二者的主体都是人,离开了人的思维和行为,什么文化、什么管理都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另一方面,无论是企业文化建设还是企业管理活动,不管其直接目的怎样,也无论其表现在哪个要素上、哪个过程中,最终都必须通过改善人的素质、规范人的行为、激发人的能量、提高人的效率来实行,二者的客体也都是“人”。

3.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管理的互容、互促和互补

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管理的联系还体现在职能的相互包容、作用的相互促进和效果的相互补充上。其一,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都具有规范、调控、约束、激励、引导的功能,它们都围绕着企业的总体目标,为使企业员工培养共同的愿景、履行相同的行为准则、崇尚同一个价值观而营造进取的氛围;其二,企业管理特别是制度管理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条件和保障,企业文化往往融入制度建设之中,没有制度支持的文化是弱势文化,而企业文化又为制度注入活力,为企业管理开辟新的前景;其三,企业管理与企业文化在保障企业良性有序、优质高效地运转,促进企业持续快速、健康科学地发展上,起到刚柔相济、优势互补的作用。

三、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有机结合的阶段与模式

(一)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有机结合的进程

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客观上是不可分离的。但是,由于人们对其认识的历史局限性,使得两者在结合形态上经历了三个阶段:(1)自在结合期。企业发展的初期,企业主对企业文化及其作用处于未知或知之甚少的状态,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处在分离状态。在自在、自发的原始情况下,企业文化的作用可忽略不计。(2)形式结合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企业规模的扩大,人们对企业文化及其作用处于似懂非懂的状态,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处在人为的生硬结合状态。这种结合只是表面的、形式主义的,企业文化还处在一种附加状态。企业文化活动与企业管理的内容却各行其是,互不挂钩,有时甚至互相矛盾。这样实际上削弱了企业文化的作用,也贬低了企业文化的意义。(3)自为结合期。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内在的、本质的、鲜活的融合,这是企业文化从自在到自为的升华,就是按照企业管理与企业文化的客观历史发展的逻辑与规律,积极、主动地,由自然到必然的结合。企业的价值观等文化理念已融合在企业各种成文的或不成文的规范和作风中,体现在企业管理、生产活动各种具体技术、业务工作活动中。

(二)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有机结合的模式

1.创造学习型企业,实现观念创新模式

在全球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创新是现代企业活力之源,是竞争能力的一种体现。企业文化体现的是全体员工的创新精神。营造企业文化环境,形成以人为本、相互尊重信任、团结和睦,拼搏进取的氛围,就必须培育健康向上的企业精神,提高全体员工的思想政治觉悟,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相协调的新观念。企业正面临全球一体化的大局,急需许多新技术、新知识、新的管理模式、新的游戏规则和新思维、新理念等等。这些都要求我们认真学习、重新认识。当今的世界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技术更新的速度惊人。不学习就落后,不用新的知识武装就遭淘汰。因此,企业的党、政、工、团组织要在员工中倡导“终生学习”,建立学习型企业。要从抓学习入手,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增强创新能力。要重视在理论上引导员工,同时加大市场经济知识和与之相适应的专业知识学习的力度,形成工厂是大课堂,车间、处室是小课堂的学习格局。在知识更新方面,要不惜人力财力,为广大员工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通过学习,增强员工的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改变思维方式,创新管理思想和模式,用新的思想探索新规律,用新的办法解决新问题,创造出符合时代要求、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之道。

2.用先进文化,培育奋发向上的企业精神模式

企业文化的核心和精髓是企业精神。大力培育和弘扬高尚的企业精神,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和精神支柱。企业是社会形态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无时无刻不处于社会各种文化的浸透之中。我们看到,一个时期以来,由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削弱,一些落后的、腐朽的思想意识,曾在某些领域一度泛滥,它严重地损害着职工的思想。什么结婚宴、生日宴、升学宴、搬迁宴,人人都苦不堪言,又都无可奈何。这些既普遍又严重的现实,如果形成一种氛围笼罩着企业,势必影响企业的进步和发展。因此,在企业中营造优秀的企业文化,培育健康的企业精神,就显得尤为重要。企业的党组织和群团组织要以各种方式对职工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在职工中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精神。同时还要结合行业特点,培养本企业特色的企业精神,并把弘扬企业精神作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3.以企业文化建设促进管理的改善,营造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模式

新都化工篇6

工业设计在现代工业发展当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是体现一个企业自身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关键,因而不论是企业自身还是国家在工业设计上都十分的重视。本文主要是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角度对现代的工业设计发展进行了探讨,对工业设计在我国发展的重要性和工业设计与文化创意产业之间的联系进行了讨论,以期能够不断促进两者的共同发展。

关键词:

工业设计;文化创意;产业

文化创意本身是含义比较广泛的概念,而文化创意产业则是在新时期诞生的一种新兴产业,旨在强调产业中技术、知识的创新,强调企业的创造力,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融合,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使得工业设计在这种背景下也受到了文化创意产业理念的影响,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1工业设计发展的重要性

工业设计是企业创新力和创造力的直接体现,工业产品的经济效益主要是依靠其产品设计来体现的,因而工业设计在推动企业发展乃至振兴整个经济发展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论是企业本身还是国家都应该充分重视工业设计发展的重要性,其对于提升企业竞争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和谐创新友好环境都具有重要作用。对于企业而言,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体现,创新能力的提高都需要依靠其自身的工业设计,从我国当前的工业设计发展状况来看,工业设计的发展潜力还是非常巨大的,由于我国制造业规模比较巨大,要摆脱过去“加工厂”的局面,就要从工业设计上入手,增强制造业的创新能力,转变其经济增长能力。工业产品在市场上所具有的竞争力,不只表现在产品性能和价格这些表面上,而是体现在产品设计和技术上,设计和技术才是产品的本质竞争力,像是在世界上具有突出竞争力的企业,在工业设计上的表现都不俗。而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诞生,创意产业给工业设计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活力,创意产业本身所具有的技术、创新文化等对于工业设计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创意产业与工业设计之间的关系也是非常密切的,并且随着经济发展的深入,两者之间的融合程度也是越来越高。

2现代工业设计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关系

工业设计在过去一直处在稳定发展的过程当中,随着经济发展水平提升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工业设计也进入了一个快速扩张发展的时期,这一扩张发展对于新兴的创意产业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文化创意产业和工业设计之间虽然是属于不同的行业,但两者之间却存在着很深的纠缠关系,在发展过程中两者也是分不开的,具体来说两者之间的关系表现在以下两点上:一是工业设计发展能够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工业设计发展进入了一个快速扩张的极端,其综合性强,包含了科学技术、设计艺术等多个学科,在当前节能环保的大环境下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工业设计直接关系着工业经济发展,对于改善人们生活环境,推动社会发展都起着重要作用,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当中自然少不了工业设计的支持,工业设计的发展推动者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甚至可以说工业设计发展就可以等同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工业设计发展对于很多相关产业和行业都是有促进作用的,作为一门新兴产业,想要取得快速发展和壮大也是需要借助外力的帮忙,而工业设计作为当前经济发展中最主要的竞争核心,不论是创意企业自身还是国家都给予了工业设计足够的重视,产品设计是增强产品竞争力的核心,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产品竞争力的提升,因而工业设计对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来说是核心推动力。二是文化创意产业对工业设计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工业设计发展和创意产业发展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工业设计在推动创意产业发展的同时,创意产业也在推动着工业设计发展,比如我国现在很多城市中都创建了动漫创意产业园,这些产业园不仅促进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而且为工业设计发展提供了系统的服务和后备基础。并且随着全球经济竞争不断激化,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创新能力在经济竞争当中的地位,这也使得工业设计开始走上历史的舞台,不再充当配角,而是真正开始作为主角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作用,可以说创意产业的诞生和发展为工业设计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促进了工业设计的快速扩张发展,因而从关系上看,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

3现代工业设计在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的发展策略

随着人们对工业设计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经济发展改革脚步越来越快,工业创新能力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在当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的工业设计还存在着很多不同,而这种不足的弥补也是需要文化创意产业来进行弥补的,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和文化之间的促进关系,让科技文化带动经济发展战略,不断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从而不断推动文化科技发展,为工业设计发展提供一个更加广阔的平台,让工业设计发展能够在平台中得到长足发展。在当前这种形势下,我国的工业设计要想取得长足发展,在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就应该与文化创意产业进行结合,以文化创意产业为发展平台,运用文化创意产业的理念来支持工业设计的发展,充分结合我国当前工业设计发展的状况,为工业设计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政策支持,并且加深文化创意产业与工业设计之间的联系,将文化创意产业当中的文化资源和技术充分利用起来,进一步推动工业设计的发展。创意产业本身所具有的品牌效应也在不断得到彰显,这使得基于此发展起来的工业设计也逐渐受到全球的关注和重视,这对于我国工业设计的发展无疑是有利的。

4结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工业发展的主要竞争力,而创新能力的提升与工业设计是分不开的,工业设计在我国现代工业发展当中具有重要地位,而要将工业设计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就需要不断为其发展谋求新的道路,其中文化创意产业就是工业设计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融合文化创意的工业设计其创新力也将不断得到提升,从而不断增强我国的工业竞争力,推动我国的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雷珍.创意设计在工业产品造型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工业C,2015(48).

[2]岳婧.文化创意产业格局下的工业设计思考[J].华东科技(学术版),2015(06).

新都化工篇7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召开,吹响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新号角,标志着我国的文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作为一名在群文战线工作了近30年的文化干部,本人深受鼓舞。结合本地实际,对群众文化工作者在新形势下如何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积极推进群众文化改革和发展,开创莲都群众文化工作新局面做了认真的思考。

一、培育特色品牌,不断提高文化竞争力

文化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文化品牌的竞争。一个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是会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的。因此,发展群众文化,必须着力培育自己的特色文化品牌,这不仅是增强文化竞争力的需要,也是实现文化自觉与自信的需要。

1、挖掘资源,打造民俗型文化特色品牌。民俗型文化特色品牌是指挖掘和利用本地的历史文化资源创建的群众文化特色品牌。莲都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积累创造了许多独特的文化现象,这些,都是我们群众文化发展过程中最为宝贵的财富。文化部门必须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些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打造群众文化特色品牌。要充分利用前几年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成果,在深入挖掘、保护的基础上,继承发展当地群众喜爱的民俗文化,并形成特有的民俗型特色文化品牌。如有着200多年历史却依然保留着其原汁原味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地方色彩、融民间口头语言、歌舞、灯彩于一体的莲都区岱后采茶灯、丽水市政府公布的首批丽水非物质文化遗产,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的太平庙会,曾经在处州(现丽水市)各地都很盛行的一种道教“求雨”的形式,目前已中断了五六十年的“翻龙泉”表演等,这些都是我们当地宝贵的文化资源和财富。要结合省、市级文化示范村(社区)、丽水市文化名村、莲都区精品村等创建工作,在挖掘保护这些传统民俗文化的同时,积极思考和探索如何把这些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注入现代文明元素,再赋予它新的思想与活力,使之得到创新、发展,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创新载体,打造艺术型文化特色品牌。艺术型文化品牌着重体现群文艺术的主体形象,是群众文化部门在开展文化活动过程中必须着力创建的文化核心品牌之一。为使群众文化活动更具生命力,吸引更多群众参与其中,在挖掘和培育当地民俗型特色文化品牌的同时,逐步树立起具有较强影响力的艺术型文化品牌,对推动群众文化活动的蓬勃开展,具有不可小觑的作用。今后,莲都文化部门要充分利用各种载体,积极打造艺术型文化特色品牌,使莲都文化花团锦簇,充满活力,并成为群众文化的新名片。一是以“欢乐莲城”乡村(社区)文化艺术节为载体,大舞台展示莲都特色(莲都区所在地古时称“莲城”)。莲都区“欢乐莲城”乡村(社区)文化艺术节是以丰富乡村(社区)居民精神文化生活为宗旨,按照体现群众性、艺术性、思想性的要求,坚持娱乐与教育结合,普及与提高结合而举办的乡村(社区)文化活动。自2004年开办以来,已成功举办了八届,活动形式包括了乡镇(街道)文艺汇演、送戏、送电影、民族民间文化普查成果展、美术写生、摄影创作、宣传车宣传活动等,活动涉及各个乡镇(街道)和社区。“欢乐莲城”文化艺术节的多次成功举办,已经在莲都城乡群众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并成了莲都深具影响力的文化品牌。为进一步扩大品牌影响、提升品牌形象,将“欢乐莲城”打造成深受莲都群众欢迎的文化活动精品,更好地彰显“欢乐莲城”乡村(社区)文化艺术节的魅力。今后,要在2011年举办“欢乐莲城”标识及主题歌征集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坚持“全民关注、全民参与、全民受益”的原则,围绕“欢乐莲城”这一主题,积极策划相关活动,如举办“欢乐莲城大舞台”,把历年“欢乐莲城”艺术节的精品文艺节目汇聚一起,向广大群众展示,扩大影响,促进“欢乐莲城”品牌的树立。二是开展“文化会亲”活动,促进文化交流。建立完善文化交流的长效机制,积极策划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会亲”活动,即通过莲都和外县(市、区)的文化交流、莲都各乡镇(街道)之间的文化交流、各个村和社区之间的文化交流、城乡之间的文化交流等,增进友谊,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并使各地的文化资源得到共享,通过交流推出文艺精品,并打响“文化会亲”这一品牌。三是做大做强莲都“天天乐”文体广场活动点。莲都区“天天乐”文体广场活动点自2008年启动以来,文化部门通过给活动点送器材、开展文体骨干培训、加强活动点规范管理等措施,使活动点范围不断拓展,参与人数不断增多。目前,日均参与活动人数达万余人次。广大群众早晚走出家门不远就可以在活动点跳舞、健身,真正享受到了就近、便捷、优质、实用的公共文化服务,文体活动点成了莲都城市建设的一道美丽风景线。去年8月9日,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茅临生在丽水《莲都区“天天乐”小投入折射大民生》信息上做了批示,对莲都区“天天乐”文体广场活动点做了充分的肯定。今后,莲都群众文化工作者要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按照“加大投入、增点扩面、特色鲜明、全城遍地开花”的活动点建设目标,继续抓好“天天乐”文体广场活动点建设,加强对活动点义务管理员队伍的培训、监管力度,加大对群众的服务力度,积极拓展活动点的范围,使活动点从城区不断向农村延伸,使更多的群众受益,真正把“天天乐”文体广场活动点建设成为“没有围墙的百姓文体乐园”,做到“天天乐”文体活动引领莲都城乡居民天天乐。

3、提高内涵,打造节庆型文化特色品牌。多年的工作实践告诉我们,节庆是群众文化工作者开展文化活动的重要依托。就莲都而言,节庆文化活动主要有:传统节庆文化活动,如春节、元宵节、畲族三月三、端午节、重阳节文化活动;附有政治意义的节庆文化活动,如七一建党节、八一建军节、国庆节文化活动;推动旅游或宣传当地的节庆活动,如“中国・丽水国际摄影文化节”等。其中,每年在畲族群众的传统节日三月三举办的、表现畲族人民生活习俗的“竹柳新桥”三月三畲族对歌会、畲族婚嫁表演,不仅深受当地畲汉群众喜爱,也吸引了众多外地游客前来观看。该活动由丽水市莲都区老竹镇丽新乡,松阳县板桥乡,金华市武义县柳城镇等4个毗邻畲族乡镇共同联合举办,自1994年4月13日在莲都区老竹畲族镇举行首届“竹柳新桥”三月三畲族对歌会以后,至2011年已成功举办18届,在金华、丽水两市三县(区)的四个乡镇及周边地区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今后,文化部门要继续以三月三畲族传统节日为契机,精心设计载体,并改变以往多年不变的活动形式,给“竹柳新桥”三月三畲族对歌会注入新的元素,充实其内容,提高其内涵,进一步促进四乡镇畲汉群众之间的文化交流。

二、创新工作方法,不断提高文化吸引力

随着城乡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无处不文化、无时不文化的新时代的特点也得到了鲜明的表现。就莲都而言,群众文化的结构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文化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业余文艺骨干队伍也在不断发展壮大。群众文化活动呈现出的这种多元化的态势,要求我们每一个群文工作者,在新形势下开展群众文化工作,必须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只有积极创新工作方法,努力做好结合文章,才能使群众文化活动常办常新,才能受到群众的欢迎。

1、结合新形势、新主题,开展传统节日、地方特色文化活动。老百姓对我国传统节日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对当地的特色文化也怀有一种特别浓郁的兴趣。因此,在传统节日举办文化活动,在活动中彰显当地特色,往往能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怎样办好这些活动,是群众文化工作者应该深思的问题。对这些活动,不能一成不变,要创新载体,力求新意。在举办元宵节灯会、端午节龙船、重阳节腰鼓表演等活动时,都要注重结合新形势、新主题,制定活动方案,把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新农村建设等融入到传统节日的民俗活动和特色活动中,力求每年办出新意,既给群众带去耳目一新的观演感受,又在活动中发挥出群众文化寓教于乐的作用。

2、结合业余文艺团队建设,组织开展各种类型的表演。繁荣基层群众文化,离不开业余文艺团队的参与,业余文艺团队是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力量,因此,近年来,莲都区文化馆、站把抓文艺团队建设,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并取得了较大的成效,现全区已有腰鼓队、彩灯队、排舞表演队等各类农村业余文艺团队384支,人员遍及各乡镇,并从中不断涌现出许多文化能人。如莲都区的“天天乐”文体广场团队,遍及全区城乡,每到晚上,团队的成员就自觉地组织开展排舞等文化活动,真正做到了带动莲都城乡居民翩翩起舞。各类业余文艺团队积极参与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成了莲都区文化活动的一支主力军。几年来,莲都文化部门结合文艺团队建设,连续举办了“天天乐”文体广场团队展演、优秀文艺团队大赛等,这些演员都来自各个业余文艺团队,这些活动激发了他们办好团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今后,要继续重点扶持一批有代表性的、有莲都特色的、有一定质量的业余文艺团队,并以发展文艺团队为契机,借助各类文艺团队和团队中的民间艺人、文化能人的力量,组织开展以各个文艺团队为代表的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腰鼓展演、彩灯展演、排舞大赛、文艺汇演等,使团队之间相互比赛,相互促进,并在活动中彰显特色,提高水平,使莲都区各乡镇文艺团队不断壮大,使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3、结合基础设施建设,开展相应的文化评比活动。结合文化活动室建设,不断夯实基层文化基础设施。根据浙江省文化厅《关于实施我省新农村文化建设十项工程的通知》精神,近年来,莲都区积极开展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全面开展了村级文化活动室建设,并开展了农村文化活动室评星定级活动,评星定级分三个星级:五星级、四级星、三星级,并制定了评定标准,达到相应标准的,给予一定的奖励。此举激励了莲都区农村干部群众开展文化活动室建设的热情,推动了全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今后,要结合农村文化活动室建设,进一步加强闲置校舍、旧礼堂、旧宗祠等农村文化资源的综合利用,不断扩大村级文化活动室的规模。同时,继续开展农场文化活动室评星定级活动,以此为契机,逐步为活动室配置相关的文化活动设备器材,为农村开展文化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同时,要不断探索和完善激励机制,进一步推进莲都区农村文化阵地规范化建设, 逐步建立起功能完善、结构合理、发展平衡、服务优质、管理规范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全区农村文化阵地档次和工作水平,更好地发挥农村文化阵地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促进农村文化事业发展。

三、强化队伍建设,不断提升文化支撑力

开创群众文化工作新局面,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只有不断提升文化队伍素质,才能为文化繁荣发展奠定坚实的工作基础。一支素质优良的文化队伍,不仅能创作出群众喜爱的文艺作品,还能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营造出积极、和谐、向上的良好文化氛围,更能发挥出“文化如水,润物无声”的作用。在新的形势下,创作出一大批群众既叫座又叫好的文艺作品,开展深受群众喜爱的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大力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向前发展,要求我们把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群众文化干部队伍作为大事要事来抓。

1、加快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切实加强文化队伍建设,良好的用人体制、机制是保证。要按照“从严控制入口、加快内部分流、培育高素质人才”的原则,加快选人用人机制的改革步伐,逐步建立起更加完善的文化人才引进和激励机制。通过面向社会公开招考等形式,招聘一批专职文化干部到基层乡镇(街道)文化站工作,充实基层乡镇(街道)文化工作队伍力量;大胆选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优秀文化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真正营造“不拘一格选人才”的良好环境。特别是要有针对性地加大对拔尖人才和复合型文化人才的引进力度,做到引人和引智相结合,把更多的优秀文化人才吸收到队伍中来。

2、建设结构合理的文化队伍网络。着力组建以专职群众文化工作者为主体的基本文化队伍、以专家型文化人才为主体的咨询辅导队伍、以文艺爱好者为主体的业余文艺团队、以特长型文艺人士为主体的特色文艺队伍、以高校学生为主体的文化志愿者队伍,逐步形成门类齐全、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文化队伍网络。

3、加大文化队伍的培训力度。要制定实施文化人才培训计划,不断加大培训力度,逐步提升文化馆、站干部队伍素质,更好地适应新形势新要求。要适时组织文化干部到省、市级相关部门进行业务进修和培训,提高文化干部辅导和开展群众文化工作的水平;继续办好每年一次的全区文化干部和业余创作骨干文艺作品加工会,邀请专家对作品进行讲评,和作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使莲都区的文艺创作水平有全面的提高;要继续加强业余文艺团队、村级文化管理员培训工作,每年举办业余文艺团队骨干和村级文化管理员培训班,做到每年培训业余文艺骨干100人以上、培训村文化管理员30人以上。通过进修、培训、作品加工、专题研讨、组织采风等多种形式,提高文化人才的业务水平和自身素质,使他们成为群众文化工作的行家里手,保证城乡群众文化活动正常开展。

新都化工篇8

关键词:群众文化;工作创新

中图分类号:C913.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166(2011)011(C)-0119-01

引言:如今身处21世纪的我们,创新是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不管是国家还是企业,或是个人,我们要想在这个高科技设备下不被社会所淘汰,有一立足之地,就要跟随时代的步伐进行大力创新,只有创新,才能让我们在发展迅猛的今天站稳脚跟,我们的群众文化工作也是如此,想要在这个社会上不被淘汰就必须得创新,所以,本文就此浅谈群众文化工作创新的意义及途径。

一、群众文化工作创新的意义

1、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如今的人们吃饱了,穿暖了,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后,我们都要追求更高一步的精神生活,提高个人身心修养,提升个人素质,进而真正的达到小康标准。跟随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人民群众的追求也“日新月异”的发生变化,对精神生活的追求越来越重视,对精神生活的标准也越来越高,对文化内容也越来越多样化,层次也越来越深,为了能够满足人民群众发生的由“物质型“向”精神型“的重大思想转变,我们要对传统的群众文化工作进行改革,进行创新,以更好的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要,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2、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需要

推进人民群众共文化工作的创新能够更进一步的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目前我国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好又快”的发展,经济水平在国家政策下不断提高,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国情下,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就显得越来越迫切需要。我国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也日益增长,更进一步的迫切要求文化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我国的对外开放显得越来越为重要和成熟,要求我国的经济实力和文化水平与国际相接轨,这也要求人民群众文化工作不断提高和加强。所以,我们只有不断的进行创新,才能满足社会与人民群众物质与精神都日益增长的需求。

二、推进群众文化工作创新的途径

1、加强群众文化工作创新意识

想要加快群众文化工作的建设,想要更好的服务于广大人们群众,就是要进行工作改革,也就是要进行工作创新,在创新之前就必须拥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我们所进行的文化活动要进行改革创新,要贴合人民生活特点,贴合人民生活环境,贴合人民生活需求,对人民群众的原有文化活动进行深入了解和探索,开展内容丰富而且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

2、提高领导文化素质修养,保证群众文化工作创新的顺利进行

领导是否有足够高的文化素质和创新意识,直接影响到群众文化工作创新的深度、广度和成效,领导拥有强硬的业务能力、渊博的知识水平、正确的判断能力、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能够给群众文化工作的创新提供很有力基础条件和重要保障。所以我们领导要不断加强学习,认真贯彻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为重要指导思想,不断加强探索精神,事实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给人民群众正确创新道路的导航,给人民群众文化提供有利保障,促进群众文化创新工作的发展。

3、坚持以人民群众为中心、为根本

我们必须要认识到,一切文化的产生都是来源于人民群众,一切文化的发展都是为了群众,一切文化的结果也都归群众所有。人民群众是群众文化创新的主体部分,而创新最根本的目的也就是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今天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从而带动整个社会文明进步。群众文化来源于人民,也要服务于人民,要充分体现人民群众最根本的文化利益,要把群众对我们群众文化工作的心声作为衡量我们工作的尺度,也要以人民群众的心声来检验我们对群众文化工作创新成效的标准。

4、创作的文艺精品,精益求精

文艺精品是衡量整体文化水平的一个重要尺度,也是先进文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俗话说得好:“一个诸葛亮顶十个臭皮匠”,不过从某种角度来说,十个、百个甚至千个臭皮匠都不一定能顶一个诸葛亮呢。就像一个经典的蒙娜丽莎作品,很多作品加起来也没有它一副作品有价值、有魅力。如今人们对美的标准越来越高,对庸俗的作品都是不屑一顾,而对精美的作品却仰而敬之,久久不能释怀,时常在眼前浮现精美作品的影子。

结束语:在今天高科技发展的天空下,创新是一新兴产物,也是一必然产物,更是我们目前求之道必不可少的自然产物。在21世纪的发展下,我们每个人都在谈创新,每个人都要竭尽所能做到创新,尽可能发挥自己本身优势,创造自己应有的价值。我们群众文化的工作也一样要坚持创新,创造更优异的群众文化,充分发挥群众文化的优势,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给社会的文明提供最佳“资源”,把我们群众文化“美名远扬”,给社会的更进一步发展提供原始动力。

作者单位:山东省老干部活动中心

参考文献:

[1]石岩.浅析城市群众文化工作创新[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0,(11).

[2]王丽亚.浅析城市群众文化工作创新[J].农村.农业.农民(A版),2010,(05).

[3]张文范.略论城市群众文化发展的趋势和环境[J].兰州学刊,1986,(05).

上一篇:原料药范文 下一篇:化工离心泵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