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会计范文

时间:2023-03-18 16:34:20

财务会计

财务会计范文第1篇

关键词:财务会计;会计创新;经济活动

一、前言

财务会计指通过对企业已经完成的资金运动全面系统地核算与监督,以为外部与企业有经济利害关系的投资人、债权人和政府有关部门提供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盈利能力等经济信息为主要目标而进行的经济管理活动;其主要是对企业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信息事项,通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程序进行加工处理,并借助于以财务报表为主要内容的财务报告形式,向企业外部的利益集团提供以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这种信息是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尺度并结合文字说明来表述的,反映了企业过去的资金运动或经济活动历史。

它的特点是比较真实和可以验证:财务会计对外提供的信息反映了企业与投资者、债权人等有关方面的利益关系,受到这些信息使用者的普遍关注;他们往要以为主要依据,作出有关经济决策;以财务报告是经营者领导下的会计部门提供的,即信息的提供者与使用者是分离的;为了增强信赖,就需要对信息的加工、形成和传递的全过程进行严格规范。会计原则、会计准则恙领土制度等财务会计的规范形式便应运而生。

二、现阶段我国财务会计的创新和加强势在必行

1.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给财务会计提出了严峻地挑战,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应用上的新型经济。在知识经济时代,经济的增长主要依赖知识和技术的创新,企业管理的重心也由实物资本转向无形资本。这个变化,不仅为财务会计在管理领域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2.加入WTO后,国际资本的一体化,会计职能的国际化,会计市场的进一步开放,要求财务会计的法规、准则和管理体系等更加符合国际惯例。如何建立既符合中国国情,又能与国际惯例接轨的财务会计管理体系,就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现阶段我国财务会计的创新和加强要突出重点

新经济时代财务会计环境的重大变化,使财务会计的理论、实务和法规、准则等受到全面冲击。在这种情况下进行财务会计的改革与创新,笔者认为,必须切入点要准,重点要突出,要集中力量,首先在较为直接的重点方面有所突破。

1.建立与新经济时代相适应的会计模式。会计模式的产生,依赖于特定的会计环境为前提的新经济时代的到来。会计环境的重大变化,使传统的会计目标的制定、会计程序与方法的选择、信息质量要采以及会计规模体系等许多方面都表现出了不适应。

2.适应需要,开拓视野,将人力资源会计纳入财务会计系统。新经济时代企业的劳动主体是智力劳动,而智力劳动的知识价值如何认定、计量、记录和报告,将成为新经济时代时务会计的重要内容,同时,企业知识资本的空间和时间范围要比财务资本宽得多。适应新要求,就要开拓视野,把智力资本纳入核算范围,使人力资源会计成为财务会计的重要分枝。

3.改革传统的财务报告,增强财务会计报告的使用价值。财务会计报告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变化,随着用户的需要变化而变化。因此新经济时代对财务报告的要求,一要适应“快节奏”,增强提供信息的及时性,有效地帮助信息使用者及时决策;二要拓宽报告的内容,不仅要继续提供财务资本信息,也要提供知识资本信息,还要提供未来信息:三要打破传统财务会计报告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做到实时报告与定期报告相结合,实现信息提供的多元化组合。4.改革传统的计量方法,使会计计量方法向多元化发展。传统的会计计量,是用货币计量表示。但货币计量单位的价值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是不稳定的。用变动着的货币计量得出的会计信息实际是不真实的,而且新经济时代财务会计计量的重点,要从有形资产向无形资产转变,从财务资源向知识资源转变。这样就必须在会计系统中引入多种计量手段,实现会计计量手段的多元化。

四、现阶段如何创新和加强我国财务会计的一些措施

针对财务会计发展和实际应用问题,可以看出,未来会计的计量、确认、财务会计学向边缘学科发展、财务会计学理论体系的变革、财务会计人力资源价值的变革、信息环境下传统财务会计语言和企业财务会计文化将发生质的变化、信息工作环境对财务会计人员的素质等应当有如下趋势:

1.在信息社会条件下,传统的财务会计理论体系正受到强烈的冲击,包括对财务会计假设的延伸、权责发生制及历史成本原则的动摇等。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网上公司、虚拟企业的兴起,更对持续经营、权责发生制和历史成本原则等传统财务会计学的核心提出挑战,各种无形资产——信息资源、人力资源等一切知识资源的待价而沽强烈地冲击着各类财务会计模式。

2.财务会计和财务报告总是要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变化,随着用户需要的改变而改变的,市场经济是动态经济,财务会计和财务报告也应当是动态的。

3.对财务会计研究的改进。当前财务报告不能满足使用者的需要,如确认计量偏重于有形资产,忽视对无形资产,如人力资源、知识产权价值的确认与计量。特别是作为财务报告核心的财务报表,它所包含的信息,必须是符合确认的基本标准,能够在报表中确认的信息。因此,传统的财务报表模式是以能否确认为基础,要么能确认,就可进入报表;要么不能确认,就不能进入报表,所以可称传统财务报告模式为固定模式。在肯定现行财务报表和其他财务报告的基础上提出改进建议,改进的建议有:改进企业报告中的信息类型,改进财务报表,改进审计在企业报告中的作用,形成推动改革的必要措施。

4.财务会计人力资源价值的变革。在信息环境下,企业财务会计人员的素质、所扮演的角色、工作重点和工作价值将发生巨大的变革。信息技术的应用,彻底改变了财务会计工作的处理工具和手段。由于大量的核算工作实现自动化,更由于电子商务的发展,财务会计人员的工作重点将从事中记账算账、事后报账转向事先预测、规划,事中控制、监督,事后分析、决策的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在信息环境下,财务会计人员不仅要承担企业内部管理员的职责,随着外部客户对财务会计信息需求的增长,财务会计人员还可以及时向外传递财务会计信息,为债权人、投资者、供应商和客户、政府管理部门等提供咨询服务,通过财务控制分析参与企业综合管理和提供专业决策。

5.工作环境对财务会计人员的素质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目前财务会计人员所从事的核算和分析等常规的、结构化较强的工作,即将由信息技术系统完成,而财会人员则会更多地从事那些非结构化的、非常规的财务会计业务以完成对信息系统及其资源的评价工作。

6.财务会计语言和财务会计文化的变革。在信息环境下,传统的财务会计语言和企业财务会计文化将发生质的变化。财务会计语言词汇如记账凭证、账簿、报表等的作用将逐渐淡化;企业管理全面信息化的实现,网络和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各级管理者和投资者可以实时地通过企业网访问财务会计信息系统中的共享信息。

五、结论

财务会计范文第2篇

一、传统财务会计流程的缺陷分析

1.传统财务会计流程是建立在传统分工论基础上的工业社会的会计模型,数据间联系和控制相对松散。传统会计的鼻祖——帕乔利思想的核心是分类系统,也称为会计科目表。它使用会计科目表把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财务度量结果分类汇总,并将汇总的数据提交给用户。随着企业组织规模的不断扩大,业务也随之复杂,为了有效地完成财会工作,会计按照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论,将财务会计流程细分为工资核算、原材料核算、固定资产核算、财务核算等相对独立的工作。尽管在IT技术得到广泛应用的今天,企业财会人员也积极采用现代信息技术,但也只是简单地模仿和照搬手工会计流程,虽然也利用了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了许多独立的子系统,如材料核算系统、账务处理系统等。但这只是实现了财务会计的流程自动化,实质只是操作手段的改变,并没有改变传统信息系统结构的本质。其结果一方面是各子系统或模块之间彼此分隔,另一方面有些软件在开发时没有统一规划,而是采用单项开发,再通过转账凭证的方式传递各种信息,无法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各子系统是缺乏会计数据传输的实时性、一致性和系统性的信息孤岛。各核算子系统所提供的数据与信息,只能满足财务会计部门的需要,而不能满足与之相关的其他职能部门的需要。

2.传统财务会计流程导致会计信息系统与企业其他业务系统的相对独立,无法使“大会计信息系统”的思想延伸到企业业务流转的全过程,会计信息不能满足管理的需要。由于传统的会计体系结构、思想和技术的制约,在一项经济业务活动中,会计收集数据的依据是判断该数据是否影响组织的财务报表,也就是只采集符合会计事项定义的数据集,只对企业业务事件数据的一个子集加以采集,即资金流。而对于业务活动过程中伴随的物流和信息流,却不予考虑。这一部分的信息则由相关业务人员来采集。这就使得与同一业务活动相关的数据被分别保存在会计人员和非会计人员手中。由于传统会计体系只关注整个业务流程的一小部分,不仅忽略了大量的管理信息,同时有可能使会计信息系统与其他业务系统数据不一致或重复。

现代企业会计的两个重要领域是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财务会计一般也称为对外会计,它要求有严格的会计流程、记账方法、账簿和报表格式。一方面,各种账簿的区别在于对同一数据的汇总方式和汇总程度不同,同一数据以不同形式存放在不同的账簿中,导致数据冗余,同时也不能直观地反映一项经济业务的原貌;另一方面,对于信息使用者来说,更强调未来,强调数据的相关性和灵活性,更多地关注非货币数据,因此信息使用者单凭会计账簿和财务报表上所提供的货币数据,希望从多层次、多视角上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时,信息就明显不足。

3.传统财务会计流程无法实现企业实时监控的需要。由于一项业务活动中的资金流和物流信息是在业务发生后由不同的人员在不同的时间采集的,传统的会计信息系统反映的资金流信息往往滞后于物流信息。将滞后的原始会计数据经过传统的会计流程的处理,会计账簿和财务报表的余额已不是阅读时点的数据,企业无法对经营活动进行实时控制,也无法应对多、变、快的市场竞争。因此,需要建立一个高度集成的信息系统来实现财务业务一体化,实现财务数据与业务数据同时采集,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二、业务流程再造理论分析

业务流程再造,是指以作业为中心,摆脱传统组织分工理论的束缚,提高顾客导向、组织变通、员工授权及正确地运用信息技术,达到适应快速变化的环境的目的。业务流程再造主要包括三个环节:业务流程的分析与诊断、业务流程的再设计、业务流程重组的实施。业务流程重组的主要方法有: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合并相关工作或工作组,工作流程的各个步骤按其自然顺序进行,模糊或跨越组织界限。IT技术使时间、空间和距离的限制不复存在,因此,可以使严格划分的组织界限模糊,甚至跨越组织界限,建立扩展的企业业务。

三、构建IT环境下的会计流程

1.建立基于业务事件驱动的财务业务一体化的信息处理流程。“事件驱动”,是把信息使用者所需要的信息按照使用动机不同划分为若干种事件。例如,利用事件驱动表而不是账户来“登记”一项销售业务,要将销售数据记录在销售事件数据和销售——存货事件表中,当发生销售时,将销售收入记入销售表,将销售成本记入销售——存货表。初始设计时,为该事件设计相应的“事件驱动程序”模型,当需要某类信息时,根据不同的事件驱动相应的处理程序,从而提供相应的信息。

要充分发挥IT技术的优势,必须打破传统的财务会计流程,将计算机的“事件驱动”概念引入流程设计中,建立基于业务事件驱动的财务业务一体化的信息处理流程。当业务事件发生时,业务事件处理器按业务和信息处理规则,将企业所有与业务相关的数据集中到一个逻辑数据仓库,数据仓库最大程度地存储了财务系统和非财务系统的数据,企业范围的各类“授权”人员都可以通过报告工具自动输出所需的信息,这一集成的数据仓库足以支持所有信息使用者的要求。由于数据仓库的引入,数据来源相同,信息集中,避免了数据的不完整和重复情况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实现了企业的数据共享,简化了流程。

2.实现财务业务一体化信息的实时处理。财务业务一体化的基本思想是:在IT环境下,将财务会计流程与经济业务流程有机地融合。当一项经济业务发生时,由相关部门人员录入业务信息,该信息将自动存储在数据仓库中,企业执行业务事件的同时,实时触发多个事件驱动程序,将业务事件信息输入到管理信息系统中,通过执行业务规则和信息处理规则,实时生成集成信息,使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同步生成。如仓库的保管人员处理出库业务,当发货时,将发货单商品的基本信息和确认发货的信息输入管理信息系统,系统根据业务规则和信息处理规则,自动生成库存账和机制凭证,并登记总账。这样财会部门就延伸到企业的各个业务部门,财会人员的视野就不会仅仅局限在会计问题上,而是延伸到业务问题上,可以利用实时信息控制经济业务,如采购业务、销售业务,真正将会计的控制职能发挥出来。

财务会计范文第3篇

《农村财务会计》(CN:11-1069/F)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农村财务会计》坚持以服务农村财会事业为己任,传达业务主管部门的工作部署和指导精神,探索新阶段强化农村集体资产与财务管理的方法和经验,指导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和乡村企业搞好会计核算工作。

财务会计范文第4篇

(一)电子商务对会计基本假设的影响

会计假设是根据变化不定的社会经济环境所作的合理推论。现行财务会计是建立在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四项假设之上的。随着电子商务的到来,原有的会计所依据的社会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会计假设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化。

1.对会计主体假设的影响。会计主体又称会计实体,是指会计为之服务的特定组织,规定了会计活动的空间范围。这个特定组织是有形实体概念。而网络公司作为一种虚拟公司(virtualfirms),为了完成某一目标会在短时间内结合形成一个存在于计算机网络的临时结盟体,它没有固定的形态,没有确定的空间范围。组成网络公司的各独立企业可以借助计算机网络,随时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或减少组合方。换言之,网络公司作为会计主体具有可变性,这就使得对会计主体认定产生困难,使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处于一种模糊的状态。如果会计主体不确定,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等会计要素就没有空间的归属,那么,会计信息使用者就无法理解财务报告所反映的会计信息。因此,我们可以将会计主体看作一个相对的概念,以确定网络公司“虚”的会计主体:计算机网络上各独立法人企业组成的临时结盟体。这样,我们就要用相对的会计主体假设替代现行的会计主体假设,就可以确定电子商务时代的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从而正确地确认和计量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等会计要素,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会计信息。

2.对持续经营假设的影响。持续经营假设的基本含义是: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将无限期地持续下去,在可预见的未来会计主体不会因清算、解散、倒闭而不复存在。只有在这一假设下,企业的再生产过程才得以进行,企业资本才能正常循环,会计才可用历史成本而非生产价格来确认。而在电子商务时代,网络公司只是一个临时结盟体,在完成目标后可能立即解散,持续经营假设将不再适用。同时,会计核算否定了持续经营假设,我们就要借鉴破产清算会计中的破产清算及破产清算期间假设,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公允价值、收付实现制等确认、计量基础的理论与实践意义,这样才有利于加强对"网上实体"的风险管理。

3.对会计分期假设的影响。会计分期是指将会计持续不断的经营活动分为各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其目的在于通过会计期间的划分,据以结算账目、编制财务报告,提供有关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会计信息。而在电子商务时代,会计分期假设将会完全被否定,其原因:第一,由于计算机网络的使用,网络上的一笔交易可在瞬间完成。网络公司可能在交易完成之后立即解散,换言之,网络公司的存续时间即是某项业务从开始到结束的期间,具有很大的弹性。在公司存续期间不确定的情况下,尤其是在存续时间很短的情况下,仍进行期间划分,不仅难度很大,而且实际意义也不大。第二,在电子商务时代,由于财务报告采用实时报告系统(realtimereportingsystem),任何时候,会计信息使用者都可以从网络上获得最新的财务报告,而不必等到一个会计期间结束由报告企业编制财务报告后才得到。在这种财务报告模式下,根本不需要对会计期间进行划分。

4.对货币计量假设的影响。货币计量假设包括币值不变(一致性)假设和记账本位币(唯一性)假设两个附带假设。一方面,“媒体空间”的无限扩展性,使得国际间资本流动加快,资本决策可在瞬间完成,从而加剧了会计主体所面临的货币风险,也冲击了币值不变(一致性)假设;另一方面,“网上银行”的兴起,“电子货币”的出现,则强化了记账本位币(唯一性)假设,使得货币真正成为观念的产物。因此,面对货币计量假设所受到的冲击与强化,完全有可能产生一种浮动的、全球一致的电子购买力单位。这样,货币计量假设会可能被人们扬弃,最终形成电子购买力单位计量假设。

同时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在现代电子商务中,通过货币反映的价值信息已不足以成为管理者和投资者决策的主要依据,诸如创新能力、客户满意度、市场占有率、虚拟企业创建速度等表现企业竞争力方面的指标,更能代表一个企业未来的获利能力,而它们又不能在报表上用货币来表示。随着知识创新和技术进步,产生了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新的商务模型,对无形资产(特别是知识产权)、人力资源的计量、对高级技术管理人员价值的计算、对高科技企业潜在的高额风险回报的计量、对通货膨胀的计量等,都成为突出问题。因此,会计计量手段将不仅仅局限于电子货币,而会向多元化发展。

(二)电子商务对会计职能的影响

会计具有反映、监督、参与经营决策三大职能。计算机处理环境的变化和电子交易形式的出现,使建立基于网络化的会计信息核算系统已是时代必然。在这个新的会计信息处理系统中,企业发生的各项业务,能够自动从企业的内部和外部采集相关的会计核算资料,并汇集于企业内部的会计信息处理系统进行实时反映。由于会计信息实现了实时和自动的处理,那么会计监督和参与经营决策职能就变得更加重要。监督职能主要是监督自动处理系统的过程和结果,以监督国家财经法纪和会计制度的执行情况。这时,监督的形式也将发生变化,如可以通过网络对经济活动进行远程监控和实时监控。参与经营决策主要是通过建立一个完善的、功能强大的预测决策支持系统来体现,这样,企业经营者和外部的信息使用者,可随时利用企业的会计信息对企业的未来财务形势作出合理的预测,有助于作出正确的决策。

(三)电子商务对会计要素的影响

会计要素是为实现会计目标,在会计假设的基础之上对会计对象进行的基本分类,是用于反映会计主体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基本要素。现行财务会计一般从企业资金运动的“静态”和“动态”两方面将会计要素划分为反映企业财务状况要素和反映企业经营成果要素。这种划分模式使财务报告的结构简单、易懂,会计信息使用者能够较清晰地了解会计信息。但是,在电子商务时代,经济活动的复杂性导致经济信息的复杂性。经济信息在向会计要素转化时,现有的会计要素分类不一定能反映经济活动的全貌,即实际经济信息和会计信息之间发生偏差。而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却在提高,所以,对会计要素进行更深层次的划分成为必然。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高速处理器的出现,使信息加工的速度越来越快,也使对会计要素进行更深层次的划分成为可能。会计要素将会被划分得更有层次,从而能更加准确地反映企业资金的运动状况。

二、电子商务对会计实务的影响

(一)电子商务对会计核算的影响

1.会计核算方法信息化。传统的会计方法逐渐由计算机、网络及通讯等现代信息技术取代,主要体现在无纸化交易方面。

2.会计核算内容多样化。在买方市场上,传统的商业模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厂房、卡车等曾经决定着企业竞争力的资产等不再是会计核算的主要内容。财务分析成为会计工作的主流,人人都将是会计信息的处理者,传统的会计核算不再是主要工作,会计信息管理、决策分析将占了主要部分。

3.企业会计信息公开化。在电子商务中企业将会计报表放在Web网上,缩短了企业报告的形成时间与使用时间,且透明度很高,既做到信息共享,又可有效遏制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形成社会化监督。

(二)电子商务对历史成本原则的影响

历史成本原则是指将取得资产时实际发生的成本作为其入账价值,在资产处置前保持资产价值不变。其在电子商务时代的具体影响:(1)历史成本原则是以持续经营假设为基础,然而电子商务否定了持续经营假设,因此历史成本原则将失去存在价值。(2)网络公司的交易对象多是处于活跃市场的金融工具,其市场价格波动频繁,历史成本不能如实反映网络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与会计信息使用者相关性极差。(3)历史成本是一种静态的计量属性,它对网络公司的经营业绩的反映滞后,经营管理者无法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经营策略,会计参与决策的职能无法发挥。

在电子商务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资产按现时价值、可变现净值计价成为可能。通过在线访问,可以从网络上获得最新的资产成交价格信息,用现时价值对资产计价。如与美国芝加哥交易所联网的公司可以很容易地知道采用“盯市(marketingtomarket)”制定的期货产品的当日价格。采用现时价值计价,将可以为投资者的决策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

(三)电子商务对权责发生制的影响

权责发生制是指在收入和费用实际发生时进行确认,不必等到实际收到或支付现金时才确认。凡在当期取得的收入或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作为当期的收入或费用;凡不属于当期取得的收入或负担的费用,即使款项在当期已经收付,都不能作为当期的收入或费用。权责发生制是针对会计确认时间而产生的一项准则,它以会计分期假设为基础。而在电子商务时代,由于采用了实时报告系统,不再需要进行会计分期,因此权责发生制将失去存在基础。由于电子商务否定了会计分期,而采用收付实现制。这样,网络公司的经营所得和实际支出的款项直接作为其收入和费用,可以更好地反映公司的现金流量。

(四)电子商务对财务报告的影响

现行财务报告是综合反映企业一定时期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财务状况的变动情况的书面文件,由财务报表和附表组成。提供财务报告的目的是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会计信息。电子商务时代,财务报告受到的影响是:

1.现行会计信息系统是为某一特定模型服务,将所有的会计信息使用者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提供一种“通用的”财务报告。然而,不同的会计信息使用者有不同的决策模型,“通用的”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并不能完全满足使用者不同决策模型的需要。

2.国际贸易剧增,币值波动大,财务报告所反映的会计信息并不能反映企业真实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

3.现行财务报告缺少对衍生金融工具的揭示。而网上交易的主要对象是金融工具,风险性较大。因此会计信息使用者需要这方面的揭示,以便他们合理地预计风险和未来现金流量,做出正确的决策。

4.知识和信息作为一种全新的资本及一种关键性的生产要素进入经济发展过程,企业的生存和经济效益的提高越来越依赖于知识和创新,知识资产、人力资产将在企业资产中的地位越发重要,而现行财务报表对此反映较少。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建立集电子交易、核算处理、信息随机查询于一体的“动态实时报告系统”,可实时满足不同层次的报表使用者对企业会计信息的多元要求,在会计报表中,也应将知识资本和人力资源作为主要资产项目加以重点列示。而反映的侧重点应由关心“创造未来有利现金流动的能力”,转向关心“知识资本拥有量及其增值的能力”。

此外,财务报告还要能反映大量的非货币性信息,如企业员工素质、企业组织结构等。

三、电子商务时代财务会计面临的其它问题

(一)会计信息安全问题

电子商务时代,电子符号代替了会计数据,磁介质代替了纸介质,会计信息通过网络进行传递。由于Internet的开放性特征和本身的资源缺乏,从而使会计信息安全易受到威胁。具体表现在:(1)原始会计信息虚假。内部人员对原始会计信息进行非法篡改或泄密,造成会计信息在传递之前是虚假的。(2)会计信息被篡改。会计信息在传递的过程中被网络黑客或竞争对手非法修改或恶意修改,使会计信息失真。(3)会计信息保密性被破坏。保密的会计信息泄露,如果被竞争对手获取将会造成重大的损失。(4)网络系统遭到破坏。如硬件故障、软件故障、非法操作、计算机病毒、黑客入侵都可能导致整个网络系统陷入瘫痪,使会计信息的质量受到影响。

(二)会计专业技术人才问题

传统会计在空间、时间和操作流程上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业务一般较单一,与其它业务联系较少。而在电子商务活动中,网络环境使得会计核算简单化,整个财务成为企业业务链中的中心环节之一,会计人员必须拥有相关的管理知识和网络知识,否则财务业务流就会因此减慢,影响整个企业的效率。同时,由于会计人员要提供准确的成本信息等会计信息,就必须了解熟悉具体的生产过程及其工艺。如电子商务活动使得无库存生产成为可能,作业成本成为成本会计发展的方向,就要求会计人员不仅要具有会计知识,而且还必须掌握相应产业的基本知识,此外,会计还面临人力资源会计的构造、信息、知识等无形资产的计价等新课题,这也要求会计人员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而且还应具有创新知识的能力,以适应网络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会计国际化的问题

电子商务的发展和电子计算机信息网络的普遍应用,使人们已经能够在几秒钟之内将几十亿美元甚至更巨额的资金在世界各大城市之间相互流转。从资本流转的程度和广度来看,地球正在变小,企业之间的国际竞争将日趋激烈。企业为了谋求自身的生存,必须不断加强新产品研制和技术改造工作,往往需要巨额资金,但只有较少企业能够依靠自己积累的留存收益或本国的金融机构来应付国际竞争,大多数企业需要筹集国际资金。一个国家的资金贷出单位为了更好地制定信贷决策,必须对外国借款单位的信用状况进行调查,要求他们提供符合国际惯例的标准化的会计报表。另外,电子商务使得国际贸易迅速发展,而进行国际贸易必须首先要了解企业的信用和财务状况,因而有必要了解外国企业的会计报表和会计制度,并要求有一个统一的会计程序和方法。这样,电子商务就会促进会计国际化的发展。

(四)财务软件问题

目前开发和应用的财会软件都是以模仿手工系统进行记账、算账、报账为主要内容的核算软件。随着电子商务的到来,会计的反映职能淡化,会计的参与经营决策职能增强,原有的核算型财会软件无论是功能范围还是信息容量都显露出明显的局限性,而带有决策支持功能的管理型软件是趋势。

财务会计范文第5篇

1.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与强化财务会计监管的意义

1.1确保会计信息及时准确披露。在监管制度的约束下,财务会计信息能够及时披露,严格遵循各项程序,避免出现有意隐瞒或者不按规定披露财务会计信息的情况发生。1.2及时发现各种违法行为。通过监督与管理,能够及时发现财务会计工作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对各种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处理,确保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1.3规范财务会计各项业务。通过监督管理,能够对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治理措施,促进各项工作的规范化进行,使得企业会计的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2.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与强化财务会计监管的对策

2.1完善财务会计监管体系。企业工作人员,尤其是企业领导要提高思想认识,认识到加强财务会计监管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并在制度、资金、人员等方面采取措施,推动财务会计监管的顺利进行。采取相应的措施,完善财务会计监管制度,使各项工作都有章可循,促进监管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要注重对财务会计监管工作经验的总结,同时落实监管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单位的职责,不断提高监管水平,确保会计信息质量。2.2建立会计核算制度。企业的经济运行都处在不断地变化中,会面临多方面的问题与挑战。为了确保会计信息质量,提高财务会计监管水平,必须建立完善的会计核算制度。核算制度应该明确核算工作的目的,日常行为规范,工作程序,工作要求等等。建立核算工作人员责任制,明确核算人员的职责,权限和工作目的,从而在核算的时候,以核算制度为依据,提高核算工作水平。同时企业也要高度重视核算工作,重视对会计风险的防范,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使会计信息能够准确反映企业的经营状态,为各项经济决策提供依据,进而促进企业的发展和效益的提高。2.3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强化财务会计监管工作,因此必须重视该项工作。具体措施如下:发挥董事会、监事会、经营管理层在会计信息产生及披露中的作用;发挥政府的监督管理作用,确保会计信息质量;注重法制建设,完善各项法律法规,对会计信息及财务监管各项工作进行更好的规范;发挥新闻媒体和社会舆论的监督管理作用。建立公司完善的议事规则、授权制度、内部控制制度等,完善财务会计管理组织和制度。做好会计信息的披露工作,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披露会计信息。明确高层管理人员的管理职责和权限,对会计信息造假行为应该规定严格的惩罚措施,促进他们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开展各项工作,提高工作水平。2.4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会计工作人员要遵守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明确会计人员的职责,做好核算和监督工作,切实履行好自己的职责。要注重引进高素质的会计人员,及掌握会计专业知识,又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提高会计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注重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技能训练,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实行会计工作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对于没有会计执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不能从事专业技术岗位工作。此外,要做好对会计人员的考核工作,完善绩效考核各项制度,对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职业道德素质等进行综合考核,确保他们严格遵循各项规章制度,提高工作水平,确保会计信息质量。

作者:陈旭 万琳琳 单位: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

财务会计范文第6篇

及其产生的原因。研究税务会计原则与财务会计原则的差异,旨在探讨如何构建符合国际化发展趋势的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关系模式。

【关键词】税务会计原则财务会计原则比较

不论在税收学中、还是在(财务)会计学中,有关“原则①”问题,都是其学科理论的核心内容,因为它是构建最优税收制度、最优(财务)会计制度的法则或标准。换言之,如果没有“原则”,也就没有灵魂;而介于税收学与(财务)会计学之间的、或者说两者交叉的边缘学科——税务会计,其“原则”应该是税收原则与(财务)会计原则的“结合”。但因“税法至上”,税务会计原则以税法为主导,凡符合其要求的(财务)会计原则,它就承认;不完全符合其要求的(财务)会计原则,它就有限承认或有条件承认;不符合其要求的(财务)会计原则,它就不予承认。经过“筛选”与“甄别”后,逐步形成了税务会计原则。本文在探讨税务会计原则、并与(财务)会计原则对比分析后,提出如何构建符合国际化发展趋势的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关系。

一、税务会计原则

国家为了实际有效地对纳税人稽征税款,在税收原则指导下,通过税法体现并逐步形成了税收核算原则。如果站在纳税人的角度,税收核算(税款稽征)原则就是税务会计原则。税务会计虽然要遵循(财务)会计的一般程序和方法②,但它必须以税法为导向,因此,美国学者认为,美国的国内收入法典(IRC)既是联邦税收的最高法律,也是税务会计(FederalTaxAccounting)的理论与方法指南(凯文.E.墨非等,2001),如是,税务会计原则也就隐含在国内收入法典之中。我认为,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其税务会计原则都隐含在税法中,它虽然远远不如(财务)会计原则那么明确、那么公认、那么耳熟能详,但其刚性、其硬度,却要明显高于(财务)会计原则,纳税人一旦违反,就要受到税法等相关法律的惩处。

我国台湾学者认为,税务会计原则一般包括③:1.租税法律主义原则;2.命令不得抵触法律原则;3.法律不追溯既往原则;4.新法优于旧法原则;5.特别法优于普通法原则;6.实体从旧程序从新原则;7.从新从轻原则;8.实质征税原则;9.不妨碍财务会计原则(指财务会计处理应依据公认会计原则,企业依税法进行的所得税计算调整,不能影响财务会计的账面记录);10.账证适法原则。这些阐述主要是从税款征收核算(计算)的特点进行的系统归纳和概括,这些特点或原则,在我国大陆的税法中也多有体现④;但站在纳税主体的角度,根据税法规定和税收原则,并借鉴(财务)会计原则,如何抽象出税务会计应遵循的法则或标准,可能更加体现税务会计的要求。

在(财务)会计中,反映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要求)原则、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原则及其修正原则,其基本精神大多也适用于税务会计,但因税务会计与税法的特定联系,税收原则理论和税收立法原则会非常明显地影响、甚至主导税务会计原则,此外,还应体现税务会计主体的税收利益,这就逐步形成了税务会计原则。笔者认为,税务会计原则主要应有:

(一)税法导向原则

税法导向原则亦称税法遵从⑤原则。税务会计应以税法为准绳,在财务会计确认、计量的基础上,再以税法为判断标准(或以税务筹划为目标)进行重新确认和计量,在遵从或不违反税法的前提下,履行纳税义务,寻求税收利益。该原则体现“税法至上”,税法优先于会计法规等其他普通法规。

(二)以财务会计核算为基础原则

该原则适用于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混合的会计模式。只有当某一交易、事项按会计准则、制度在财务会计报告日确认以后,才能确认该交易、事项按税法规定确认的应课税款;依据会计准则、制度在财务报告日尚未确认的交易、事项可能影响到当日已确认的其他交易、事项的最终应课税款,但只有在根据会计准则、制度确认导致征税效应的交易、事项之后,才能确认这些征税效应,其基本含义是:(1)对于已在财务报表中确认的全部交易事项的当期或递延税款,应确认为当期或递延所得税负债或资产;(2)根据现行税法的规定计量某一交易事项的当期或递延应纳税款,以确定当期或未来年份应付或应退还的所得税金额;(3)为确认和计量递延所得税负债或资产,不预期未来年份赚取的收益或发生的费用的应纳税款或已颁布税法、税率变更的未来执行情况。

(三)应计制原则与实现制原则

由于收付实现制不符合财务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原则,不能用于财务会计报告目的⑥,为了更多的借助于财务会计记录,降低税收征管成本,目前大多数国家的税法都接受应计制原则。但在其被用于税务会计时,与财务会计的应计制还是存在明显差异:第一,应该考虑税款支付能力原则,使得纳税人在最有能力支付时缴纳税款。第二,确定性的需要,要求收入和费用的实际实现具有确定性。例如,在收入的确认上,应计制的税务会计由于在一定程度上被支付能力原则所覆盖而包含着一定的收付实现原则,而在费用的扣除上,财务会计采用稳健原则列入的某些估计、预计费用,在税务会计中是不能够被接受的,后者强调“该经济行为已经发生”(在费用发生时而不是实际支付时确认扣除)的限制条件,从而起到保护政府税收收入的目的。第三,保护政府税收收入。由此可见,税务会计(实质是税法)是有条件地接受应计制原则,体现的是税收实用主义。

各国早期的税法都是按收付实现原则计税,因为它体现了现金流动原则(具体化为公平负税和支付能力原则),该原则是确保纳税人有能力支付应纳税款而使政府获取财政收入的基础。目前,实现制原则一般只适用于小企业、非营利组织和个人的纳税申报。如果税法明确规定某些涉税事项采用收付实现制原则,税务会计则应以实际收付现金为标准确认、计量应税收入与可扣除成本、费用。

(四)历史(实际)成本计价原则

按历史成本计价原则进行会计处理,既有利于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存量计量,也有利于对收入、费用、利润的流量计量,因此,能够客观、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财务成果。在财务会计中,该原则有一定的局限性,为纠正其不足,可以根据判断标准,对资产计提减值准备等,从而对历史成本计价原则进行修正。但在税务会计中,除税法另有规定外,纳税人必须遵循历史成本计价原则,因为它具有确定性与可验证性。

(五)相关性原则

与财务会计的相关性原则不同,税务会计的相关性体现在所得税负债的计算,是指纳税人当期可扣除的费用从性质和根源上必须与其取得的收入相关。

(六)配比原则

配比原则是财务会计中对某一会计期间的收入与其相关的费用相配比,以正确计算当期损益并据以进行收益分配。税务会计的配比原则是在所得税负债计算时,应按税法确定收入(法定收入)并界定同期可扣除费用,即纳税人发生的费用应在费用应配比或应分配的当期申报扣除。

(七)确定性原则

确定性原则是指在所得税会计处理过程中,按所得税税法的规定,在应税收入与可扣除费用的实际实现上应具有确定性,即纳税人可扣除的费用不论何时支付,其金额必须是确定的。该原则适用于所得税的税前扣除,凡税前扣除的费用,如财产损失等,必须是真实发生的、且其金额必须是可确定的。

(八)合理性原则

合理性原则是指纳税人可扣除费用的计算与分配方法应符合一般

的经营常规和会计惯例。该原则属于定性原则而非定量原则,具有较大的弹性空间。对同一交易事项的认定和会计处理,征纳双方角度不同、利益不同,对是否“合理”会有不同的解释。税务会计信息应该具有“合理性”的充分说服力。

(九)划分营业收益与资本收益原则

营业收益(经营所得)与资本收益(资本利得)具有不同的来源、担负着不同的纳税责任。营业收益是指企业通过其日常性的经营活动而获得的收入,通常表现为现金流入或其他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其内容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两个部分,其税额的课征标准一般按正常税率计征。资本收益是指在出售或交换税法规定的资本资产⑦时所得的利益(如投资收益、出售或交换有价证券的收益等),资本收益的课税标准具有许多不同于营业收益的特殊规定。因此,为了正确地计算所得税负债和所得税费用,应该遵循两种收益的划分原则。这一原则在美、英等国的所得税会计中有比较详尽的规定⑧,我国现行税法对两类收益尚未制定不同的税收政策。

(十)税款支付能力原则

税款支付能力与纳税能力有所不同。纳税能力是指纳税人应以合理的标准确定计税基数(税基),有同等计税基数的纳税人应负担同一税种的同等税款。因此,纳税能力体现的是合理负税原则。与企业的其他费用支出有所不同,税款支付必须全部是现金支出,因此,在考虑纳税能力的同时,也应考虑税款的支付能力。税务会计在确认、计量、记录收入、收益、成本、费用时,应尽可能选择保证税款支付能力的会计处理方法(包括销售方式、结算方式的选择等)。

(十一)筹划性原则

税务会计既要保证依法计税、纳税,又要尽可能地争取纳税人的最大税收利益。因此,选择什么样的会计政策、采用何种税务筹划方案,必须事先进行周密地谋划。“税务会计的目标不是会计,而是收益。”(汉弗莱.H.纳什,1997)因此,它还具有财务职能,具有预测性。

由于目前我国尚未制定《税收基本法》,税制正处于转型期,很难完整系统地体现税收核算原则——税务会计原则⑨。因此,探讨税务会计原则,既是学科理论建设的需要,也是会计实务的需要。

二、税务会计原则与财务会计原则的比较

我国(财务)会计准则建设已经快步走上了与国际会计准则、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之路,我国的税制改革也已明确与税收国际惯例接轨、协调,两者改革的大方向无疑是正确的,但如何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税法与企业会计准则、制度的最优关系模式,正确处理财务会计原则与税务会计原则的差异,应该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

由于税务会计导向与财务会计导向不同,体现在两者的“原则”上,不仅是名称不同,而且即使名称相同,其含义也不相同。在对待财务会计原则上,通过税务会计原则体现的税收原则,具有明显的“好恶”和“取舍”;而如果站在财务会计的角度看税务会计原则,则可能会认为其存在诸多的“不合理”。在企业会计实务中,两类会计原则都要重视、都要遵循。遵循财务会计原则以保证财务会计报告质量,遵循税务会计原则以保证税务会计报告质量;对前者,会计界比较明确、比较重视,而对后者,则比较模糊、比较轻视。因此,大部分企业都有被税务机关处罚或再处罚的“经历”,这与会计人员不明确、不重视税务会计原则有直接关系。

(一)历史成本原则的比较

可以说,税法(通过税务会计,下同)对历史成本原则最为肯定,甚至当会计界对历史成本计价原则求全责备时,当企业会计准则、制度在某些情况下放弃历史成本原则时,税法仍然一往情深,坚决恪守这一原则,强调企业资产背离历史成本时,“必须以有关资产隐含的增值或损失按税法规定的适当方式反映和确认为前提。”(董树奎等,2003)比如对企业股份制改造过程中发生的资产评估增值,会计要求调整相应账户,但税法对此并不认可,仍按原账面价值计算应税所得;再比如《企业会计制度》、资产减值准则要求对非货币性资产全面计提减值准备,从而调整相关资产原入账价值,但税法除对坏账准备有限度地承认外,其他概不承认,因为不符合确定性原则。

税法如此坚持历史成本原则的原因在于税款的征纳是法律行为,其合法性必须有可靠的证据做支持。与公允价值相比,历史成本原则确实在某些情况下不能真实地反映资产等要素的价值,但是它的可靠性强,在涉税诉讼中能够提供有力的证据,因此,税法一般不会接受公允价值而放弃历史成本,除非历史成本不存在(如对盘盈资产)时。而(财务)会计则不然,会计准则、制度在多处引入现金流量现值、可收回金额等公允价值概念,以保证财务会计信息的可靠和真实,这就必然带来大量的纳税调整事项。

(二)权责发生制原则的比较

会计准则、制度规定,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而税法却是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结合或称修正的权责发生制。

按照权责发生制,企业必须以经济业务中权利、义务的发生为前提进行会计处理,这与税法确定纳税义务的精神是一致的,因此,税法对权责发生制总体上持肯定态度。这在所得税上有明显表现——应纳税所得额就是在财务会计利润基础上调整的;而在另一方面,权责发生制带来了大量的会计估计,税法对此持保留态度。当权责发生制不利于税收保全时,税法不得不采取防范措施。比如增值税对于销项税额的计算,税法支持权责发生制,即不论企业是否实际收到包括销项税额在内的销货款,企业都应依法及时确认增值税的纳税义务;但对于进项税额的抵扣,税法规定,企业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到主管税务机关进行认证,不符合认证条件以及符合认证条件但未在规定时间内申报抵扣的,其进项税额不得抵扣,这与权责发生制并不相符。在权益法下,当投资企业按持股比例确认其投资收益时,遵循的是权责发生制,但该收益实质上是未实现的所得,税法出于可靠性的考虑,仍恪守了实现制原则,即只有在企业实际收到被投资方发放的股息、红利时,才计入当期的应税所得。对房地产开发企业,其预收款要作为应税营业额计缴营业税,遵循的也是实现制原则。

在税法和税务会计实务中,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实际采用的是修正的权责发生制原则。在美国税制中,有一条著名的定律,即克拉尼斯基定律,它可以充分说明修正的权责发生制原则的“真谛”:如果纳税人的财务会计方法致使收益立即得到确认,而费用永远得不到确认,税务当局可能会因所得税目的允许采用这种会计方法;如果纳税人的财务会计方法致使收益永远得不到确认,而费用立即得到确认,税务当局可能会因所得税目的不允许采用这种会计方法。税法之所以有条件地接受权责发生制,就是将税收保全、收入均衡、便利征管、乃至反避税置于其上。

(三)相关性原则的比较

财务会计的相关性原则是指财务会计信息应对使用者的决策相关,即对财务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强调的是其“有用性”;而税务会计中的相关性原则完全是出于政府征税的目的,强调的是在所得税计算时,税前扣除的费用应该与同期收入有因果关系,即纳税人可扣除的费用从性质和根源上必须与其取得的收入相关,两者根本不是一回事。

(四)配比原则的比较

配比原则是费用确认的基本原则,涉及到大量的职业判断和会计选择。所得税法中对配比原则基本上是认可的,纳税人发生的费用应当在其应配比的当期申报扣除,纳税人某一纳税年度应申报的扣除费用不得提前或滞后申报扣除,但税法也做了许多限制以防止税款流失。如《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第十一条规定,如果纳税人正在使用的存货实物流程与后进先出法相一致(完全配比),也可以采用后

进先出法确定发出或领用存货的成本。

但在增值税上,税法对配比原则基本持否定态度。增值税征税对象是货物、应税劳务的增值额,它应该是货物、应税劳务收支配比的结果,但增值税的征收却按发票扣税制设计⑩,从而将其征收控制在流通环节,从总体上避免了对(财务)会计损益核算系统的依赖,由此也导致了增值税会计信息质量的降低⑾。

在税法中,税前扣除配比原则的内涵和运用的结果与财务会计核算中的配比原则具有较大的差别。在财务会计核算中,为了分别核算不同产品、不同业务分部、不同地区的经营成果,需要将直接费用、间接费用、期间费用在不同产品、不同分部、不同地区进行合理分类、分配和归集。税法中的配比原则不仅表现在这些方面,它还要同时遵循“相关性原则”。因而,税法中首先是区别不同项目的税收待遇进行分项或分类配比。例如,外商投资企业的境内投资收益由于不计人应纳税所得额,则境内投资损失也只能由投资收益补偿,不足部分视为与生产经营所得无关的损失,不得从当期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

(五)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比较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财务)会计的一项重要原则,其内容是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和经济现实进行会计核算,而不是仅仅根据其法律形式。一项交易或事项的实质与其法律形式或外在形式有时是不一致的。在《企业会计制度》和基本准则中,对此都做了明确规定。“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会计准则、制度中多有体现,如收入的确认标准、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判断、关联交易的确认、长期股权投资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待处理财产损失的会计处理等。

(财务)会计对“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正确运用,关键在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是否可靠,而税法中对任何涉税事项的确认、计量则必须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必须有据可依,不能估计,税法对该项原则的解释更强调的是“实质至上原则⑿,”其目的是防止纳税人滥用税法条款。如2002年沪市一家上市公司发生巨额亏损34亿元,创该年我国上市公司亏损之最,其中计提坏账准备金占其公司亏损额的98.7%。这些资产减值是否“真实的”发生暂且不去追究,如果税法(通过税务会计)承认(财务)会计的“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即承认其计提的巨额坏账准备金,则当年所得税税基将受到严重的侵蚀。财务会计可以根据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计提坏账准备,但税法一般是不予接受的。

(六)谨慎性原则的比较

财务会计的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在面临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进行职业判断时,应当保持必要的审慎,充分估计到各种风险和损失,既不高估资产或收益,也不低估负债或费用。

财务会计根据谨慎性原则提取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金,可以使企业的“虚资产”变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企业的虚盈实亏、遏制企业的短期行为等,即有利于提高财务会计信息质量。但它违背税务会计原则,因为税法对所得税税前扣除费用的基本原则是“据实扣除”,即任何费用(或损失)除非确属真实发生,否则申报扣除就有可能被认定为偷税行为。企业计提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是会计人员凭借职业判断做出的估计,其损失并不是“真实地发生”,(财务)会计估计的这种风险,税法之所以不允许扣除,是因为国家税收不能承担纳税人的经营风险,税法强调的是在有关资产真正发生永久或实质性损害时能得到即时处理。这样规定,既方便了税务管理、提高征管效率,同时也防止了硬性规定减值准备比例的不可控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需要明确的有关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3]45号)明确:“企业所得税前允许扣除的项目,原则上必须遵循真实发生的据实扣除原则,除国家税收规定外,企业根据财务会计制度等规定提取的任何形式的准备金(包括资产准备、风险准备或工资准备等)不得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2005年8月9日,国家税务总局颁布了《企业财产损失所得税前扣除管理办法》,明确“财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用于经营管理活动且与取得应纳税所得有关的资产,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应收及预付款项(包括应收票据)、存货、投资(包括委托贷款、委托理财)、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不包括商誉)和其他资产。”“企业的各项财产损失,应在损失发生当年申报扣除,不得提前或延后。非因计算错误或其他客观原因,企业未及时申报的财产损失,逾期不得扣除。”由此可见,它对财产的定义与财务会计准则、制度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它遵循的是所得税税前扣除原则,而非财务会计的谨慎性原则。

在财务会计中,谨慎性原则与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会计要素确认和计量的重要修正性原则,但在税务会计中,却是最不受欢迎、最不被认可的原则。税法否定谨慎性原则,其主要在于:(1)谨慎性原则对收入和费用的处理不对称,当会计事项存在不确定性时,谨慎性原则要求少计收入、多计费用,如果税法上认可谨慎性原则,必将减少或滞后企业应缴税款,这无异于让税务部门替企业承担风险。(2)谨慎性原则确认的损失往往没有交易凭证,不符合确定性原则。(3)谨慎性原则要取决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而这很难取信于税务部门,政府的征税行为不能建立在对或有事项的会计估计上,因此,体现在谨慎性原则上的会计与税法之间的矛盾是无法调和的,这一原则是产生纳税调整的重要根源。

三、对税务会计原则与财务会计原则差异的思考

综上所述,税务会计原则与财务会计原则存在诸多差异,有的是名称不同、内容不同,有的是名称相同、但内容不同。导向决定目标,目标决定原则,原则体现目标。由于税法的目标与(财务)会计目标不同,因而两者的原则也不可能完全相同,差异是必然存在的,在不违背两者基本目标的前提下,如何使两者的差异保持一个“合理的度”,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两类”原则的差异呈增大之势,如何协调“两类”原则的差异,如何构筑“两类”原则的和谐关系,从而降低企业的制度转换成本、税收成本和纳税风险等⒀,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笔者认为,由税收原则主导、体现的我国税收核算原则过分从征管方的角度考虑,体现其征收便利原则而非纳税人便利、确保政府收入而非纳税人税收利益,较少考虑纳税人的利益。目前,我国的税收远未达到法定主义标准,与会计准则、制度的差异过大且不规范,增加了纳税人诸多的不可预期性。因此,也难以形成比较明确的、完整系统的税务会计原则(税收核算原则),而(财务)会计原则已经是比较成熟、比较公认的原则。新一轮税制改革过程中,应该尽可能吸收(财务)会计原则,以减少不必要的差异。只有在两者差异不大的情况下,目前我国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混合模式(相互依存模式)才能体现其优点。如果目前的差异增大之势不能尽快得到遏制,大量的纳税调整事项给会计工作带来不能摆脱的、无穷无尽的烦恼,势必会降低财务会计信息质量。正如国家税务总局总经济师董树奎所言:“差异造成的工作量是可想而知的,由此增加财务核算成本和纳税成本也将是巨大的。”因此,可能“导致纳税人不得不为资产等项目设置不同的账簿。”若果真如此,那将是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两者的各自独立会计模式⒁,但我们又不完全具备英美法系国家的会计环境。因此,加强协调、缩小差异,保持目前的混合模式,应是明智而现实的选择。

注释:

①公认会计原则是“……包括惯例、规则和在某一特定时间内定义公认会计实务所必经的程序。”AICPA,1970.AICPA还将会计原则分级,如普遍性原则、具体原则等。

②尤其是所得税、增值税。

③根据台湾三民书局、新文京开发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出版的卓敏枝、陈妙香等编著的《税务会计》归纳整理。

④CPA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税法》中写到,税法具有

多层次特点:层次高的法律优于层次低的法律;同一层次的法律中,特别法优于普通法;国际法优于国内法;实体法从旧,程序法从新。

⑤即他律遵从和强制遵从。

⑥现金流量表则是将以应计制为基础的财务会计信息转换为以实现制为基础的会计信息。

⑦资本资产一般包括纳税人除应收款项、存货、经营中使用的地产和应折旧资产、某些政府债券,以及对文学和其他艺术作品的版权以外的资产。

⑧在实务中,两类收益难以正确划分,美国税法规定,企业出售持有12个月以上(法国规定为2年以上)的自有资产,所获得的收益方为资本收益。

⑨2000年国家税务总局颁布的《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中,第一次明确了所得税会计中的税前扣除原则,但其他原则尚未明确。

⑩致使按增值税理论确认、计算的增值额与按税法规定实际计算的增值额“脱节”,即实际脱离理论。

⑾《企业会计制度》中规定的增值税会计处理方法,由于以税法导向,违背了财务会计的配比原则、历史成本原则等多项原则,使企业的增值税费用完全游离于企业利润的形成和计算。

⑿实际上是形式重于实质。

⒀从另一方面看,也降低政府的税收征管成本。

⒁即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两套账”。

主要参考文献

盖地.2005.税务会计研究.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盖地.2004..试论税务会计的理论结构.上市公司会计与财务的最新发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董树奎等.2003.税收制度与企业会计制度差异分析及协调.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卓敏枝等.1998.税务会计.台北:三民书局

陈妙香等.2003.税务会计.台北:新文京开发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罗晓林.2002.外国税收理论与制度.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财务会计范文第7篇

关键词:医院;财务会计;制度

一、财务审核制度

财务审核制度对医院的财务会计工作来说是一个十分重要而又基础的工作,医院财务审核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决定医院财务管理的水平。对医院来说其财务审核主要包括对外采购药品和医疗器械的合同审核,职工薪酬发放的审核,员工相关费用报销的审核等。因此,医院的财务审核制度需要注意几个方面:第一,要建立相关严格而科学的审核程序,让财务审核按照相关程序和流程进行。第二,对于相关的财务审核人员一方面要配备具有专业知识的人员,另一方面对于审核人员的个人素质包括个人作风和责任心也应严格要求。第三,在医院财务审核的过程中应积极主动地与其他部门保持沟通,保证相关项目的真实情况得到反应。对于医院财务审核制度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本文在此提出了相关的建议:第一,对于财务审核制度除了建立严格科学的审核程序以外,还可以加强事前的监督工作,保证相关的财务会计工作都能够按照相关规定执行,以保证审核工作的顺利进行。第二,对于财务审核人员也要严格挑选,以选择适合审核岗位的相关人员,这就要求不仅需要财务审核人员具有财务会计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具有严谨的办事作风和认真的工作态度,洁身自好的人格品质等。第三,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已经融入了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医院的财务审核制度也需要与时俱进地实现电子化的操作,一方面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另一方面也保证了准确性和及时快速查询,同时对参与财务审核的双方人员来说都可以突破实际和地域的限制,大大节约成本提高效益。

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医院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也是医院财务会计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目前来看,我国医院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还存在着一些缺陷,本文在此对相关问题进行了一些梳理,主要包括几个方面:第一,从观念上来说,医院从管理层到执行层还没有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立起一个统一的重视。而内部会计控制的实行需要自上而下的各方都加以重视和努力,而如果相关意识较为薄弱或者不够重视,那么在执行的时候就一定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最终损害医院的利益。第二,医院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设立还不够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随着财务会计制度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而医院的财务会计制度的发展也是经历了一个过程到今天才逐步完善起来,所以医院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发展还不够成熟,在不同级别的医院间差距也较大。第三,相关内部会计控制的执行人员能力和素质也有待提高,内部会计控制既需要专业的财务会计知识又需要责任心、认真的工作态度。通过以上的分析,本文就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提出了以下的改进建议:第一,从观念上加强对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重视程度。这既需要管理层加强重视程度,从相关管理的思路和执行的方案上把内部会计控制最为一个重要的议题;另一方面也需要相关的执行人员从观念上认识到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重要性,这样在执行的时候就是真正的按照相关制度办事而不是一纸空谈。第二,加强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执行和监督的力度。一方面可以引进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保证内部会计控制科学执行,使得相关部门加强沟通减少障碍,实现一体化的财务会计路径;另一方面监督也是必不可少的,加强监督力度可以保障医院的内部会计控制既能积极主动地开展起来也可以保障执行的效率和效果。第三,提高医院内部会计控制执行人员的综合能力,既要包括专业的财务会计知识,又要包括个人品质和工作精神。可以在医院内部定期组织学习活动,加强教育和交流,培育相关人员的专业能力的工作责任心,为内部会计控制打下基础。

三、会计稽查制度

医院的会计稽核工作指的是医院的会计负责人员带来相关的财务会计工作人员对医院日常经营过程中的会计资料进行审核和核对,而这些日常经营而产生的会计资料主要包括一些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报表等。医院的会计稽查工作相比其他企业来说有一些特殊性,主要就是医院的会计资料即涉及长期的药物和医疗器械购买,又涉及医院每天都会产生的大量的账务。目前来看,医院会计稽查工作的重点和核心就是要结合自身的经营特点科学合理地进行,最终促进医院的健康发展。目前,医院会计稽查工作主要的问题是:第一,会计稽查模式相对落后,具体来说就是现阶段我国医院的会计稽查工作还处于很原始的阶段,工作的重点也就是对相关凭证进行复核,报表审查等工作,而没有一些事前的稽查。第二,医院会计稽查工作执行能力不够,现阶段很多医院的会计稽查工作还只是一个形式,而并没有真正的落到实务,发挥会计稽查的真正作用。第三,医院会计稽查的力度和范围有待加强,结合上述第二点,很多医院对的会计稽查工作只是当做一种形式,因此在会计稽查实施的时候,无论是稽查力度还是稽查的范围都很欠缺,没有真正地做到会计稽查工作的职责。因此,基于以上的分析,本文对完善和加强医院会计稽查制度的相关建议如下:第一,改善现有的会计稽查模式,即在现有的事中和事后稽查模式的前提下,同时加强对事前的一些稽查,真正的保证全过程的会计稽查工作得以实现。第二,完善医院会计稽查的共内容,现有的医院会计稽查工作主要针对的是一个凭证和报表的核对,在此基础上还应结合医院自身的特点加强对医院重点项目的稽查以及绩效、风险等方面的稽查工作。第三,加强稽查力度,真正达到会计稽查工作的目的而不是走走形式。

作者:肖沛 单位: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财务科

参考文献:

[1]陈小花.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经济,2009(10).

[2]廖银花.关于加强会计电算化下会计稽核的探讨[J].媒体时代,2015(06).

[3]骆红静.医院财务管理中的审核工作[J].中外企业家,2014,4(2).

财务会计范文第8篇

关键词:西方财务会计、会计差异、借鉴西方

一、中西方对财务与会计关系的基本表述

(一)中国对财务与会计关系的表述主要有三种思路:

1“大会计观”,认为会计包括财务甚至可以代替财务,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会计是管理的主体,财务是管理的对象,必须对财务实施会计管理。“财务管理实际上指的是对财务活动进行的会计管理。”在我国会计学科体系设置上也与这种观点相符。我国财务会计主要的缺点是:学科门类单一,讨论范围狭窄;注重核算多,重视管理少,只讨论方法,很少深入研究理论,即使在很少的理论研究中也主要是解释、说明制度,基本没有独立完整的学科研究内容。

2“大财务论”,认为财政决定财务,财务决定会计,会计只属于财务管理体系中的反映和控制环节。这种观点是中国政府几十年来一直坚持的观点和实际做法,任何财务政策都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财政政策,中国十年的会计政策都是围绕着财务政策制订的。

3“财务会计并行观”。认为财务是一种管理工作,会计则为这种管理提供信息服务,主张借鉴西方的经验,从机构设置上将两者分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越是发展,企业的理财活动必定日益显示它的重要性,它将同企业的经营活动并驾齐驱,共同影响企业的成败。考虑这一发展趋势,我们觉得会计同财务(财务管理者理财),在学科上应当有一个客观界限,在工作上也不能长期混淆不清。

(二)西方国家基本上认为财务与会计是两门学科,各自有其不同的理论体系。在他们看来:“会计是一种技术,它是对财务性质的帐项,用显明的方法,以金额来记录、分类及汇总,并对其结果做出解释。”在英美国家的大型企业中一般将财务与会计机构分开,在财务副经理之下设有财务长与主计长,财务长的主要工作是负责筹集资金、处理与投资者的关系、投资、股利分配、银行和保管、信用和收款以及保险等;主计长的主要工作是提供内外部报告、计划控制、经济评价、保护资产、税务管理、信息处理、内部审计等。

二、中西方财务与会计关系差异的原因分析,主要有以下原因所造成。

(一)政府经济干预因素。中国政府总是统管着中国财务,国家财务如此,企业财务也是如此,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中国经济体制的影响,正是在这种体制下国家政府采用了详尽的财务制度去规范企业的财务行为,在企业范围内大到投资、融资政策的确定,小到每一笔会计业务的处理,国家都有明确的制度规定,企业自主理财的权力很小。在西方,国家政府一般都不制定直接规范企业的财务制度,企业的会计核算也只遵循公认会计准则,而且由于西方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分离、会计准则与公司法税法的脱钩等,使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在实践上存在分离的可能性与现实性。

(二)中西方财务发展进程因素。西方财务的产生与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传统理财”阶段,二是“综合理财”阶段,三是“现财”阶段。在连续经历了这三个阶段后,使西方财务日渐成熟。形成了企业财务的重点是研究所筹资金在投资运用时如何考虑投资报酬与风险的对应关系,减少投资风险,以增加投资收益,使股东财富最大化。至此,西方财务已形成了以筹资、投资、股利为核心的企业财务内容,其本质是有关企业资金的运用过程和管理结果。新中国的财务始终围绕财权分配展开,其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资本循环和周转的理论。发展至今已经开始形成以企业本金筹集、投放、耗费、收入与分配为核心的管理,并在此过程中以处理财务关系为重。但是中国的财务发展得比西方晚明显不如西方财务的完善。从中西方财务发展过程的考察中可以明确得出这样几点结论:一是中西方财务的本质均是有关本金运动的描述;二是财务管理的发展阶段总是与特定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管理体制变革互相适应的;三是中西方财务文化的共性与个性有时会相互交融,且随着财务趋向国际化,;四是财务与财政、金融、税收、投资者、所有者等之间的客观关系总是存在的,并不依人们认识水准与表述方法的差异而转移。

(三)经济体制因素。在中国,由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一直将财务作为财政体系的组成部分,因而有关企业筹资、投资、股利分配等重大财务活动都由国家财政去统一规范。因而国家股仍然在绝大多数股份制企业中占控股地位。因此,企业财务管理的首要环节仍是处理企业与国家等之间的财务关系,这也正是中国关于财务与会计关系表述上存在“大会计观”、“大财务观”、“财务会计合一观”等存在的现实环境。纵观中国几十年的企业财务体制一直只在被动地处理国家对国有企业的资金供给形式,国家与国有企业的分配关系,集中财务与扩大企业财权上下功夫。这偏离了财务的本质,造成了我国财务与财政在一定程度上合二为一的局面。相反,西方国家由于有比较健全的市场经济体制和发达的金融市场环境,财务不仅很少受政府的干预,而且由于其追求一种实效性的财务管理方式,因而财务管理中被迫用足够的力量去处理筹资、投资和股利分配等问题,在财务管理实践中也将财务与会计分别设置机构,达到了理论与实践上财务与会计分离的统一。

三、西方财务中值得我们借鉴的方面。

中西传统文化结构的差异性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经济模式、企业制度及其财务会计上的差异,会因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和双方文化的交流而逐步缩小。总而言之,我国现阶段的财务会计还存在很大的缺陷。中西方财务会计差异很大,我国需要借鉴西方而不是直接把西方的那套搬到我国来用,以免再次出现“ERP失灵”事件。

参考文献:

[1]杨纪琬,阎达五:《开展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几点意见》,《会计研究》1980年第1期,2~10页。

[2]郭复初:《会计管理论为何难以成立》,《会计学家》1990年第4期

[3]商务报:《论中西方财务差异》,华商出版社,1999年第5期

财务会计范文第9篇

一、财务会计顾问服务内容和开展情况

2005年开始,我们陆续为20多户企业担任财务会计顾问,服务的客户除主要在本地外还远涉广东、上海、四川、武汉、河南等地。提供服务的主要对象是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和财务会计人员。提供服务的内容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工作:

1、指导企业负责人合理组织管理财务会计工作。目前不少民营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没有分离,企业王们直接参与管理,但缺乏必备的财务会计知识,对逐步规模化、集团化以后的企业如何组织会计核算、如何进行财务控制心中无数,急需聘请专家帮助指导筹划。

如我市一家以家属成员组成的民营企业,母公司注册登记在武汉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由于业务需要同时又在湖南、山东等地开设了七家子公司和分公司,对这些公司如何组织核算和管理他们一筹莫展。我们接受委托后,先去实地进行了调查了解,然后组织他们召开研讨会,提出我们的解决方案。通过会议沟通协调,结合母公司、各地子公司实际以及老板们的经营特色,很快就确定了系统的实施方案。最后设置财会机构,配备财会人员,工作很快就有序展开了。现在我们除了接受电话和网上咨询外,每年去武汉总部两趟,一是和企业负责人进行沟通交流,提供一些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引导他们改变经营理念,逐步适应市场经济变化的需要;二是现场了解并和财会人员进行交流沟通,帮助他们逐步完善会计核算系统,使财务会计工作能更好地为内部管理提供服务。通过努力,我们还和企业的主要负责人成了好朋友,成了长期合作伙伴,并接受了部分其他审计业务。另有一家本地的顾问企业,由于管理需要对分公司和车间进行放权并单独业绩考核,财会机构原有的会计核算无法满足这种管理放权的要求,企业老板非常着急。我们经了解后,建议企业拆分会计主体,将原来只设一个账套核算的公司,按车间、分公司拆分为五个会计主体,开设了五个独立核算的账套,并且在各个车间和分公司都配备了会计、出纳。

企业的资金、销售和纳税等事项由总部统一管理,物资采购和成本管理由各核算单位自行控制。每月各核算单位独立编制会计报表后由总部合并对外报送,较好地解决了分块核算,统一对外,权责清楚,效率提高的目的。项目运行半年以来,车间和分公司的负责人积极性非常高,各部门的经营业绩不断提高,而总部老总的感觉是,企业整体效益在逐月提高,而日常管理却越来越轻松。他们深有感触地说,要想理顺会计核算系统,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会计顾问不可不请。

2.指导会计人员规范会计核算。不少企业外聘会计顾问的直接原因,是由于本单位的财务会计人员工作经历短,业务能力和工作经验不足,所以指导会计人员完整准确地开展会计核算,是担任会计顾问的主要任务。如去年下半年我们接受委托的一个顾问单位,由于原王办会计调离去杭州工作,临时将原助理会计提升为业务王办,为了避免会计业务处理出现差错,在与我们签订委托协议时,特别强调我们必须每月对会计编制的凭证进行复核。担任顾问后,我们在第一次复核凭证时就发现了不少差错。如该企业由于业务扩展后厂房不够,于去年十一月份并购了隔壁一家工厂的厂房,会计根据购买发票直接将860万元的购房支出列为固定资产的房屋建筑物项目,我们经过核对评估报告后发现,其中土地使用权价值达608万元,于是我们立即建议企业将这部分土地使用权调整为无形资产项目,这样每年可避免由于会计处理差错而多交的房产税5.11万元。又如去年我们到上海的一家单位咨询,在检查会计凭证时,发现该单位原材料入库凭证和供货发票的间隔时间差距很大,6月份的入库单和8月份的购货发票放在一起,在8月份入账时借原材料、货应付账款。由于目前大量的物资采购一般都是原材料供货在前,增值税专用发票在支付款项时才提供,而且数量大时间间隔较长,采用标准的红字冲销法难以适用,但企业的会计人员业务水平低,不知道该做如何处理。原来的这种会计处理方法明显存在着物资管理账物不符现象,经到仓库等实地了解,该企业的存货管理确实长期账实不符,虽曾多次组织清理但始终无法彻底解决。针对上述倩况,我们从调整会计核算的源头着手,按照规范会计处理原则并结合企业实际设计了全套的解决方案,理顺了会计核算和物流管理的同步关系,企业物资管理很快就实现了账账相符、账实相符的要求,还较好地完善了应付账款、应交税金等账户的核算。

3.帮助企业做好税收筹划。精明的企业老板慕名到会计师事务所聘请会计顾问,其中不少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节省税收成本,规避涉税风险。不少民营企业经营规模不断扩大,但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仍然延续着企业发展初期家庭作坊式的管理模式,与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严重缺位,而且对外提供的会计信息不完整、不真实,税收成本和涉税风险都很高。随着我国会计法规和税收法规的不断完善,计税标准和征管方式更加透明规范,会计准则的许多确认、计量原则已经成为计算税收的直接标准,会计核算资料已经成为计算税收的法定依据。要做好企业的纳税管理和税收筹划,必须要从事前规划经营方式和事后规范会计核算这些基础入手,注册会计师理所当然成为担任咨询顾问的首选人物。在担任许多企业会计顾问期间,我们受理了大量涉税事项的业务咨询,无论大事或小事我们都认认真真恪尽职守,努力引导企业从调整生产经营方式和加强内部管理出发,从规范会计核算的每一个环节着手,不走捷径,不存侥幸心理,踏踏实实地开展工作。我们服务的理念是,指导企业在税法规定许可的范围内合理安排生产经营活动,帮助企业规范会计核算,逐步实现企业账目清楚,纳税申报准确,税款缴纳及时,最大限度地规避涉税风险;同时努力帮助企业减轻税收负担,实现企业的直接利益和间接利益双丰收。新晨

4.帮助企业协调股东利益。许多民营企业由于公司内部治理机制不规范,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三会合一”的现象普遍存在,权力与责任之间的制衡机制缺失,股东之间经常发生利益摩擦,有些单位的会计顾问委托就是从协助调解股东利益开始的。

如我们提供服务的一个客户,他们共有八位股东组成一个团队,分别在本地和四川、广东等地设有六家公司。这些公司一般只由个别股东负责经营,其中一家公司还是由外聘专职经理负责经营。我们接受委托的任务就是指导企业监事会开展工作,协助企业监事会开展对经理人的业绩考核。每年公司财务决算完成后,我们就和监事会成员一起到企业所在地,现场了解实际生产经营倩况,检查会计核算的实际运行,对财务信息进行分析复核,对股东提出的某些事项开展专门调查,最后帮助企业召开股东大会,现场解答股东们提出的财务问题,公布企业当年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最后编制年度利润分配方案,经股东大会通过后实施分配。在这种委托中,我们的会计顾问充当着“娘舅”的角色,客观公正地处理好股东之间的利益关系。

此外,我们会计顾问的服务内容还涉及帮助培训会计人员;帮助完善内控制度;企业投资、企业重组过程中的政策法规解答;《公司法》和公司管理法规相关内容的咨询等。

二、如何当好会计顾问

1、要当好企业的会计顾问,执业人员必须具备德才兼备的个人素质。企业聘请顾问人员,大部分都是冲着某个事务所或某个注册会计师来的,他们对人的素质要求非常苛刻,事务所的形象和注册会计师个人的道德品质以及它们在职业界的口碑非常重要。会计顾问是以自己的知识智慧和长期积累的经验帮助别人的,而且服务者本身就是服务的一部分,提供服务时客户就在服务现场,服务者和客户要进行直接接触,这就要求我们的顾问人员在咨询服务过程中,要始终保持独立、客观、公正的职业形象;要严格为客户保守商业秘密;要以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指导;要善于和客户交流沟通;要和客户的主要负责人员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咨询服务还不同于审计业务,在整个服务过程中顾问人员必须处处急客户所急,想客户所想,想方设法解决他们想要解决的问题,要通过我们的指导和筹划,使他们的管理水平能有一个质的提高。只有这样,他们所付的咨询费才会物有所值,而且企业还能从聘请会计顾问的过程中取得直接和间接效益,实现“四两拨千斤”的功效。

只有这样,我们的会计顾问才会得到企业和社会的认可,我们的客户才会越做越多。

财务会计范文第10篇

资产托管会计的服务主体是由一系列契约集合来表现的,主要包括不同种类的基金。会计假设是会计核算的首要前提,指的就是在会计实践和发展过程中不断形成的假设条件,这种假设条件不需要证实就一直使用。资产托管会计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其会计假设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传统会计理论束缚,在内涵和形式上都有所突破。由于资产托管业自身的特殊性要求,托管资产在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等基本理论方面即遵循普遍会计理论,同时在某些主要方面更具有鲜明的特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会计主体会计主体假设是界定会计空间或者会计边界的需要,也是明确会计所服务的对象,是会计假设的基石。资产托管的出现延续了这一主体的精髓所在,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扩展了会计主体的形式。资产托管会计的会计主体是具有实体的主体,这些实体主体包括投资基金、保险基金、社保基金、企业资金等,资产托管会计进行确定、估量、报告的主体和各个契约的主体都是一样的托管资金,这是与传统会计的会计主体的不同点。

(二)持续经营传统财务会计假设中的持续经营值得是,在可预见的时间范围里,会计主体依照已经制定好的经营计划、经营目标以及经营方式一直经营下去,但是不会破产或进行资产结算。而在资产托管会计中,资产托管会计的会计主体是是具有实体的,并且已经根据契约形成了,因此持续经营的时间是不确定的。例如证券投资基金来说,投资者的交易不是固定的,资金规模也不是固定的。

(三)会计分期在资产托管会计中,会计分期是实务运行的首要前提,会计分期对于资产托管会计来说是可以实现的。会计分期受到资本市场上交易日等其他情况的影响,因为每个交易日都需要进行资本份额的折算、收益分配等。在会计分期中,会计年度是最普遍的。

二、资产托管会计科目核算

(一)建立账薄资产托管会计在为企业建账过程中要选择适用准则,应根据企业经营行业、规模、内部财务核算特点选择适用《企业会计准则》或者《小企业会计准则》。资产托管会计在建账时应该考虑与企业相适应,企业规模与业务量是成正比的,规模大的企业,业务量大,分工也复杂,会计账簿需要的册数也多。而企业规模小,业务量也小,设置账簿时就没有必要设许多账,所有的明细账合成一、两本就可以了。建账要依据企业管理需要,建立账簿是为了满足企业管理需要,为管理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所以在建账时以满足管理需要为前提,避免重复设账、记账。建账还要依据账务处理程序,企业业务量大小不同,所采用的账务处理程序也不同。企业一旦选择了账务处理程序,也就选择了账簿的设置,如果企业采用的是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企业的总账就要根据记账凭证序时登记,就要准备一本序时登记的总账。一般情况下应设置的账薄有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总分类账,明细分类账。在科目的选择上,一般参照选定会计准则中会计科目及主要账务处理,结合自己单位所属行业及企业管理需要,依次从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损益类中选择出应设置的会计科目。

(二)财产清查资产清查就是对企业的资金账户、现金、证券、基金等财务核算和整理,有利于企业的账目保持清晰,通过资产核算使企业各部门、各个组织之间的账目清晰明了,使资金关系一目了然。资产核查就是全面的清理、核查企业的所有资产。首先要全面清查企业的银行存款、贷款、投资等相关资产,可以使用征询函的方式进行清查;其次要全面的盘点清查企业的固定资产、存货等实际资产。在清查的过程中,可以将实物盘点和账务的核查相结合,使账目和实务相一致。对于无形资产也要进行清查,采取多种手段落实固有企业的无形资产,防止纰漏。还要将企业相关的债权人、所有者权益进行清理,对因技术故障造成的错误及时更改,有利于保证资产、债权等的真实性。在对企业资产核查的基础上,要按照国家的规定重新估测企业的固有资产和流动资产。在资产核算中对企业资产的盈亏进行估算和认定,还要保障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以便进行核实和鉴定,保证财务损益的确定。价值重估就是对企业账务价值和实际价值进行对比,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重新估价与实际相背离的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损益认定就是根据国家政策和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认证企业申报的各项资产损益情况。

三、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资本市场发展的也越来越快,资产托管领域水平不断提高。资产托管会计与传统财务会计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资产托管会计在会计目标、会计假设、会计科目核算等方面继承和发展了传统会计,在现代企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上一篇:会计师事务所范文 下一篇:会计事务所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