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科目范文

时间:2023-03-06 09:46:58

会计科目

会计科目范文第1篇

【关键词】 会计要素; 会计科目体系; 会计科目

由于现行准则中界定的会计要素不够合理,会计科目体系与会计要素之间缺乏严格的对应,具体会计科目使用不够准确,因此增加了会计初学者掌握会计科目的难度。本文拟从会计要素、会计科目体系、具体会计科目之间的逻辑关系入手,对我国现行会计科目的改进进行探讨。

一、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体系存在的问题

我国现行基本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特征确定会计要素。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在财政部2006年的《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中,将会计科目分为资产类、负债类、共同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和损益类六类会计科目。从会计要素和会计科目体系的设置可以看出,现行会计科目体系存在两大基本问题:一是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体系不对应;二是会计科目体系构成不合理。

(一)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体系缺乏严格的对应

我国会计要素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要素,本身就存在不合理之处,主要问题在于利润要素上。会计要素是反映企业会计信息的结构性内容,是财务报表的构成框架,但是我国利润要素的设置不够合理。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定义,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利润本身既包含了收入减去费用之后的差额,也包括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因此,利润这一要素本身在设置上就存在问题,既不完全独立于其他要素,又不能完整包含其他要素。

会计科目体系应该是对会计要素在记录行为中的运用。在会计科目体系的设置上,我国会计准则设置了资产类、负债类、共同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和损益类六类会计科目,与会计要素体系形成了较大差异,其主要是历史遗留的原因与当前复杂经济环境的原因,实务界习惯了将影响利润的会计科目纳入“损益类”这一含混的科目类别中。然而,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体系的不对应却增加了会计初学者学习的难度,造成其在理解、运用会计科目时不够深入和准确。

(二)会计科目体系的设置不合理

不仅现行会计科目体系与会计要素之间缺乏严格的对应,会计科目体系设置本身亦存在较多不合理之处。

1.会计科目类别之间存在交叉,不能形成完全独立的会计科目类别。例如,我国“成本类”会计科目的设置,尽管较好地反映了企业内部经济资源的消耗和资产形式的转化,但其归根到底仍为“资产”,只是资金占用形式的变化,一种资产转化为了另外一种资产。将某些项目命名为“××成本”的会计科目设置模糊了会计科目的本质,降低了会计科目的可理解性。实务中,许多会计初学者对“生产成本”会计科目的理解曾经备感困惑。另外,现有成本类会计科目的内容亦不全面,如“在建工程”、“材料采购”实际上也属于成本类科目的内容。“共同类”会计科目类别则与资产、负债又形成了交叉。

2.“损益类”会计科目的设置较为模糊,不利于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的理解。损益类会计科目将所有影响企业利润的项目纳入其中,简化了科目的分类,但却不利于对利润形成的理解。实务中一些具体损益类科目的设置更是模糊了与要素之间的联系,如“投资收益”等。

二、具体会计科目存在的问题

在具体会计科目的设置上,现行会计准则亦存在较多问题,如科目设置名称不妥当、科目内容不合理等。现行具体会计科目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会计科目上:

(一)制造费用与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与“生产成本”是两个典型的生产性企业成本类会计科目。根据准则指南的规定,“制造费用”会计科目反映的是企业在产品生产中所发生的一些间接性的生产费用,如间接人工、间接材料、生产用固定资产折旧及其他与产品生产有关但又无法直接归属于某种产品的生产费用;“生产成本”则指可直接归属于某种产品的生产费用,如直接人工、直接材料等。实际上,二者反映的均是一种资产——在产品(或未完工产品)。这两个会计科目虽然突出了企业生产产品的耗费,但在名称使用上却降低了对在产品这种资产的理解。

(二)研发支出

“研发支出”这一会计科目的设置意在反映企业自行研究开发无形资产的耗费。这一会计科目设置的主要问题在于:一是科目本身的可理解性不够,其余额实际上是一种资产(资本化的研发支出);二是其明细科目的设置存在问题,“费用化支出”是一种费用,却列入了成本类科目中,“资本化支出”是一种资产,却以“支出”的方式列示。

(三)本年利润与利润分配

“本年利润”与“利润分配”两个会计科目的设置是为了反映不同类型的留存收益。“本年利润”这一会计科目的设置较为明晰地反映了企业本年度所赚取的利润,而“利润分配”会计科目却对较多会计初学者造成了较大的困惑,尤其是其明细科目的设置与明细科目之间的结转问题。在中期资产负债表的编制中,二者之和又反映为“利润分配”总账科目下的“未分配利润”明细科目名称。年度资产负债表以“未分配利润”明细科目的余额来填写报表项目“未分配利润”的数字。这些繁琐规定大大增加了会计初学者理解报表内容和编制报表的难度。

(四)投资收益

“投资收益”这一会计科目简化了与投资有关的损益项目记录,但其简化的设置却大大降低了会计报表的可理解性。根据现行准则指南中的规定,所有与投资有关的损益均通过“投资收益”这一会计科目的记录来反映,既包括股息、债券利息等“收入”,也包含处置投资形成的各种利得与损失。这种会计科目的设置方法降低了会计信息的有用性,也使得相关部门(如证监会)不得不通过其他方式来加强会计信息使用者对财务报表的理解,如中国证监会关于“非经常性损益”的披露要求中,对于处置投资的披露要求就显示了“投资收益”会计科目设置的不合理,也说明我国利润表的披露内容需要改进。

(五)营业外收入与营业外支出

我国在2006年颁布的会计准则中,基本上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但营业外收支会计科目的设置仍然体现出没有完全脱离历史影响的弊病。尽管在2006年的基本会计准则中提出了“利得”与“损失”的概念,但与其相对应的会计科目却仍然使用了实务界较为熟悉的“营业外收入”与“营业外支出”的名称。这一名称虽然有助于理解营业利润与非营业利润的区别,但却与利润的构成内容表述上形成了差异,不利于会计初学者对利润要素的理解。

三、改进现行会计科目的思路

根据上述分析,本文从会计科目体系重构与具体会计科目改进两个角度提出针对我国现行会计科目的改进建议:

(一)重构会计要素内容与会计科目体系

会计科目范文第2篇

会计科目设置的首要要求是规范性。《企业会计制度》公布了85个一级科目名称,在此基础上,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增设、减少或合并某些会计科目。那么,如何操作呢?

(一)减少或合并某些会计科目

科目之间性质是对等的,可以减少或合并科目。比如说,包装物数量不大的企业,可以不设置“包装物”,将包装物并入“原材料”科目内核算;采用计划成本核算的工业企业,可以单独设置材料成本差异,也可以不设置该科目,在“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等科目内分别设置“成本差异”明细科目核算。“自制半成品”可作为“生产成本”的明细科目核算等等。

(二)增设会计科目

增设会计科目要根据企业内部经济管理的需要来设置。如集团型企业为核算与子公司内部往来业务,可以增设“子公司往来”科目,子公司相对应可设置“集团往来”科目;如果企业有售后租回业务,可增设“递延收益”,以核算售价与资产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

(三)注意表外科目的设置

从我国目前公布的上市公司年度财务报告和经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中期财务报告看,表外信息的内容越来越丰富,俨然有喧宾夺主之势。因此,我们要明确界定表外科目,表外科目是用以反映或有事项,即债权债务或权利责任已经形成,但尚未涉及资金增减变化的会计事项以及保管财产物资等需要在表外进行控制的事项。如设置“租入固定资产”等保管其他企业财产物资的表外会计科目。

二、会计科目的信息披露

设置会计科目是编制会计报表的基础,会计报表的信息主要来自会计科目分类汇总的账簿,会计科目往往又成为会计报表中的项目。因此,会计科目的所提供的最终信息披露主要是作为报表项目予以列示,这种信息披露大部分是很直观的,那就是外送会计报表大部分项目的名称沿用会计科目的名称。但是,相当一部分会计科目在会计报表中不能一目了然,以至于容易使人误解这部分会计科目当初的设置是否必要,或者说这些会计科目是否有必要进行信息披露。我们估且以《企业会计制度》公布的85个一级科目为例,先找出不直接作为会计报表项目的一级科目:

1.资产类

待处理财产损溢、未确认融资费用、物资采购、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材料成本差异、自制半成品、库存商品、分期收款发出商品、委托加工物资、委托代销商品、受托代销商品、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

2.负债类代销商品款、待转资产价值。

3.所有者权益类本年利润、利润分配。

4.成本类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劳务成本。

5.损益类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这些会计科目一经设置和使用,肯定是要信息披露的,那么,如何进行信息披露呢?信息披露是一个广义的概念,财务报告所传递的全部信息都可称之为信息披露。就是说,这些会计科目可在会计报表内表述,也可以在表外披露信息。信息披露的形式有:

(一)在会计报表内表述

1.在表内相关项目中列示“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摊余价值在资产负债表“其他长期资产”项目中填列;“待转资产价值”在“其他流动负债”项目中填列;“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的调整事项调整利润分配表“净利润”项目的本年实际数或上年实际数。

2.转销入表内项目“待处理财产损溢”期末余额在结帐前无论经批准否,均转销入“管理费用”或“营业外支出”;“劳务成本”结转入“主营业务成本”或“其他业务支出”。

3.在表内项目中合并列示

如资产负债表存货项目是根据“物资采购”、“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自制半成品”、“库存商品”、“分期收款发出商品”、“委托加工物资”、“委托代销商品”、“受托代销商品”“生产成本”等科目的期末余额合计,减去“代销商品款”、“存货跌价准备”科目期末余额,加或减材料成本差异、库存商品进销差价后的金额填列。

“未分配利润”项目根据“本年利润”科目余额和“利润分配”科目的余额计算填列。

4.转销入其他会计科目,再按上述方法在表内表述“制造费用”期末余额结转入“生产成本”、“劳务成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期末余额结转入“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管理费用”、“营业费用”、“在建工程”等会计科目;“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期末余额结转入“库存商品”、“自制半成品”等。

(二)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

表外科目的信息披露,一般可以在会计报表附注中第十三项——有助于理解和分析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中说明;“未确认融资费用”等资产科目期末余额较大的,也可以在该项中说明;“受托代销商品”等存货类科目可在资产负债表附注中第九项——报表重要项目中说明。

(三)在补充资料中披露

会计科目范文第3篇

【关键词】 会计科目; XBRL技术; 分类标准

【中图分类号】 F23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6)21-0098-03

XBRL是一种可扩展的商业报告语言,它是XML在财务报告领域的应用分支。其本质是一种电子报告语言,通过对财务报告中的数据项目赋予特定的标签,计算机可以依据这些标签的属性来识别数据信息,使用合适的转换工具就可以把财务报告中的数据转换成XBRL格式,同样也可以通过工具把数据从XBRL文档中提取出来。XBRL的应用使得商业报告的格式更加规范、统一,能够使投资者、债权人等会计信息使用者更方便地检索、比较以及分析财务数据。

XBRL的工作原理分为三块内容,分别是XBRL技术规范、XBRL分类标准、XBRL实例文档,其中XBRL分类标准是XBRL工作原理的重心,它是由一个模式文件和若干链接库集合而成的,模式文件主要是完成对财务报告元素及其属性的定义,链接库主要是完成各种关系的定义,并且这些链接库可以通过链接库引用元素被模式定义文件引用或者内嵌到模式定义文件当中[1]。实质上,XBRL分类标准就像是一个包罗万象的词汇表,它是由各个国家以及不同的行业依照XBRL技术规范,结合自身的会计准则及法律条款等环境因素而定义的。其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提供一个语义化的标准,可以让不同会计主体的财务信息都能够用一种通用的、统一名称的标签来进行描述。

会计科目作为对会计核算对象的进一步分类,来源于对每一类会计要素的定义,其本质即是分类、定义,这与XBRL分类标准的意义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分类、定义。因此,可以考虑结合XBRL的分类标准来进行会计科目设置体系的创新,以更好地顺应互联网环境的未来发展趋势,实现会计核算工作的自动化、智能化。XBRL的架构图如图1。

一、传统会计科目设置方法及特点

会计科目是为了实现会计的基本职能,以客观存在的会计要素的内容为基础,根据企业核算和管理的需要而设置的项目,它是复式记账、编制记账凭证、设置账簿以及编制财务报表的基础。从手工会计核算时开始,给每一类的会计要素定义一个合适的名称就得到了会计科目,一直延续到现在,会计科目的来源仍是如此。所以说会计科目本质即是对会计核算对象的进一步分类、定义。会计科目的本质是分类,功能是作为数据的载体,由此在凭证、账簿以及会计报表之间承担了纽带的作用,也就成为会计制度中尤为关键的组成部分。其设置的目的就是能够清晰、系统、完整地反映经济业务的发生情况,以进一步具体反映和监督经济业务的发生带来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化情况。

目前都是从经济内容和提供的会计信息的详尽程度两方面来对会计科目进行划分,其中按经济内容分为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损益类、成本类、共同类这六大类科目[2]。为了方便核算,对每个会计科目都以数字组合的形式设置了与其对应的科目编码。另外一种按照会计信息提供的详尽程度分为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两类。为了方便管理以及避免明细科目设置过于冗杂,通常在明细分类科目和总分类科目之间加设二级科目,二级科目所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低于明细分类科目但高于总分类科目。一般会计科目设置的主要内容包括科目名称、科目类型、科目编码、科目性质、账页格式,由于在传统的手工会计核算方式下,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等一系列核算流程都是由手工完成,所以对于会计科目的使用也仅限于填写会计科目的名称,科目编码的设置只是为了满足管理上的需要,在业务处理当中一般不需要使用编码。因此,这也凸显了手工会计核算效率低下的缺陷。

二、ERP系统下会计科目设置方法及特点

ERP系统中会计科目设置是将企业会计核算中所使用的会计科目按照一定的要求逐一描述给系统,并将科目设置的结果保存在科目文件中[2]。一般情况下,企业可以根据自身业务范围及特点去设置会计科目体系,以更好地满足企业自身的会计核算与经营管理的需要。为了更系统、详细地反映企业经济业务变动情况,企业会计人员一般会在总账科目或明细科目下再设置下级科目。实质上,ERP系统下的会计科目设置的基本原理与传统手工核算下的会计科目设置原理是一致的,只是突出了信息系统集成的特点。例如,会计科目设置体系中对部分总账科目以及明细科目增设了“辅助核算科目”;为满足信息化环境下的数据处理需要,在进行会计核算时都使用会计科目编码进行数据检索、排序以及汇总。

辅助核算科目的设置对总账处理起到一种补充和拓展的作用,是企业根据管理的需要和交易、事项的特殊性设置的。一般经济业务独立、单一的核算项目可以设置辅助核算科目,如客户往来、供应商往来、个人往来、部门核算等,辅助核算科目的设置可以减少科目层级和科目数量[3]。在记账凭证录入时,如果录入的凭证出现了辅助核算的会计科目,系统会自动要求追加录入辅助核算的相关数据,这些数据来源于由各业务部门维护的基础档案。由此可知,辅助核算科目的设置实现了财务、业务一体化,完成了数据在不同部门之间的共享。

在ERP系统下,会计科目编码的设计是必要的。会计科目编码设计是根据会计制度的规定及会计科目的设置,按照一个系统的方案确定各级科目唯一数字编码的方法。一般在手工会计核算下会计编码只是为了满足管理上的需要,在业务处理中一般不需要使用会计编码。但在ERP系统下,为了满足计算机处理的需要,在总账系统设计中的基础设置阶段,就把会计科目编码、科目级别、科目名称等都设定下来,当进行记账凭证填制时,以科目编码为检索关键字来随时调用会计科目,以规范、快速地完成记账凭证的生成。同样计算机可以将编码作为关键字进行数据的排序和汇总。科目编码的使用极大地提升了数据处理的效率,为会计工作实现自动化、智能化奠定了基础。

ERP系统下“辅助核算科目”的设置以及“会计编码”的使用,需要思考以下问题:

1.“辅助核算科目”的设置使得部分经济业务核算仅通过总账科目而不再下设明细科目就能完成,同样能够生成明细信息。

2.“辅助核算科目”的设置就是为了避免各企业设置繁琐、冗杂的明细科目,将业务子系统链接到财务子系统,以更好地为会计核算服务。由此可见,会计核算越来越趋向于财务与业务的系统化、一体化。

3.科目编码的使用保证了会计科目的唯一性,同时将文字的会计科目变为统一的编码,为计算机进行分类、检索及数据处理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并且节省了数据存储空间。总之,科目编码的使用方便了机器识别、加快了数据处理、统一了部分数据存储的格式,使得会计核算的方式正在向着自动化、智能化的趋势发展。

4.在以上问题的启发下,设想对企业所发生的全部经济业务在不设置冗杂的明细科目的条件下,统一数据的表示方法,来适应互联网环境下数据处理及存储的特点,进一步实现会计工作的自动化、智能化。

5.在思考的启示下,结合XBRL分类标准的本质来尝试创新会计科目设置方法,不设置明细科目,统一使用一级科目来实现会计核算流程。对会计科目按照XBRL分类标准的思想进行语义化的分类、定义,使XBRL这一互联网通用语言扩展应用于会计科目设置上,而不仅仅应用于财务报告领域。

三、XBRL下会计科目设置

在互联网环境下,计算机能够识别的语言有成千上万种,但是与其他语言比较,XBRL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1.XBRL可以将每一个数据项目语义化,使得数据格式统一化。每个数据都使用特有的标签进行标记,它与商品的条形码有相似之处,各种商品都有其自己的条形码,条形码就像商品的“身份证”,机器通过扫描读取商品的条形码,可以直接了解到商品的信息,这是商品能够流通于国际市场的关键所在。这种统一格式的数据表达极大地方便了使用者在不同软件之间进行电子信息的交换以及利用分析软件分析数据。

2.XBRL格式的数据可以实现跨平台传递以及交换。XML本身就是可以跨平台的,而XBRL作为XML的应用分支,同样有这种优势。在互联网快速发展以及广泛应用的今天,XBRL恰如其分地结合了互联网的优势,使财务信息得到了更高效的利用[1]。

3.XBRL是开放的、不收取任何费用的公开的标准,任何财务人员都能在不同软件平台上免费、自由地交换分析财务信息[1]。

正是由于XBRL的这些优势特点,选择将其应用于企业的会计科目设置体系,能够使得企业经济业务活动发生的数据标识标准化、统一化、数据语义保持一致性,这也使得创新会计科目设置成为可能,为企业实现会计工作的自动化、智能化提供了技术支持。

由以上XBRL的优势特点分析可知,有了XBRL的技术支持,在进行会计科目设置时可以进行如下创新:

1.可以统一使用会计准则的一级会计科目,不再增设明细科目。将XBRL引入到会计科目设置体系当中的目的就是为了统一化、标准化,而明细科目是企业根据自身的业务特点而设置的,不同企业的明细科目设置很难实现统一,不利于互联网对会计数据的自动化、系统化的处理以及共享。

2.在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之间增设事项凭证,实现在不设置明细科目的条件下生成明细信息。在经济业务发生时,企业将产生的原始数据都收集存储在事项凭证中,事项凭证中不仅记载了经济业务的事项数据,还记载着业务处理的规则。根据事项凭证中的明细事项数据来产生明细分类信息。

3.用XBRL分类标准中标签的形式对每个会计科目的含义以及核算要求进行定义说明,然后存储在模式文件中,实现会计科目设置体系中语义格式的统一。XBRL国际组织已经定义了1 880个标签,分别属于12个分类,这些分类包含了会计准则中所规定的一级会计科目。科目与科目之间的关系以及科目与数据资源、凭证、账簿、报表之间的关系在链接库中进行描述。

4.会计科目设置体系由专门的标准数据服务机构提供,减少企业开发成本,方便企业进行自动化会计核算工作。由于一级会计科目都是在会计准则中制定的,所有企业对会计科目的设置和使用都应当遵循会计准则的规定,都应该在其制定的科目范围之内。因此,标准数据服务机构完全可以根据不同行业特点,在规定的一级科目范围内依照XBRL分类标准的模式分别制定符合每个行业特征的会计科目设置体系供企业使用。在经济业务发生时,企业财务人员只需要登录这一系统,就可以进行自身的一系列会计核算工作,企业与企业之间互不影响,可以同时登录进行使用。就像是云服务一样,有专门的软件公司来开发提供这项服务,而用户只需要在云端登录自己的账号即可享用云服务。

在XBRL技术下,我们创新了会计科目设置体系,从根本上改变了会计科目的设置理念,发挥了XBRL技术在数据分类汇总中的作用,减少了企业推广使用XBRL技术的成本,能够在只设置一级科目的条件下生成明细信息。更重要的是,XBRL在会计科目设置体系当中的应用,使数据格式统一化、标准化,有利于数据、信息跨平台的传递和交换,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为实现会计核算工作的自动化、智能化创造了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 刘世平,罗黎明.XBRL实用案例剖析[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1-5.

[2] 张瑞君,蒋砚章.会计信息系统[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89-90.

[3] 杨定泉.会计信息系统[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110-113.

[4] 王伟国,薛璐.自动生成记账凭证要求下的会计科目设置方法[J].财会月刊,2011(12):60-61.

会计科目范文第4篇

关键词: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会计科目;比较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1 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的关系

会计对象是会计工作者所从事工作的主要内容,这些内容都是在生产各个流程中产生的资金活动。会计组织和反应的主要是社会再生产。这个概念包括了由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相互关联的环节所构成。包括多种多样的经济活动。由于会计的主要特点是以货币为统一计量单位。它只能核算和监督再生产过程中可以用货币计量表现的那些内容。在商品货币经济条件下,作为统一整体的再生产过程中的一切社会产品,即一切财产物资都可以用货币表现,而再生产过程中财产物资的货币表现和货币本身就称之为资金。资金作为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价值形式是在不停地运动的,其表现为资金的筹措、投入、运用、耗费、增值、收回、分配等活动。资金运动是一个含义很广的概念,能够运行在各个生产环节,也贯穿了各个部分,只要财产物资,无论有形还是无形,都可以看做资金的运动,对于会计来说,都是工作的对象,所以,总的说来,这些用在社会生产中的所发生的各种资金存储与调动都作为会计研究对象,所以,如果想要弄清楚会计工作的对象,就一定要讨论清楚资金运动流程。

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进行的基本分类,是构成会计报表的基本成分。我们所讲的会计要素是特指的大类,会计报表所列示的具体事项,则称为项目。对会计要素的进一步具体分类。则是会计科目。六项会计要素中,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存量要素,这说明了企业在某一段时间所具备的经济资源,还有这段时间的义务,直接和财务计量情况相关,与资产负债表的联系较为密切,也可以作为负债表的重要内容,所以,对于资产负债表来说,这是有必要认识的要素。收入、费用和利润是增量要素,企业一段时间内所面临的经营结果以及收益情况,是计量要素之一,利润表和它的关系十分紧密,需要通过利润表来反应,所以也是利润表的有效内容。

正常工作时,如果想要充分了解核算工作的全部过程,以及求得想要的结果,系统、连续地记录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的增减变动情况。一定需要通过分种类,分情况进行反应,反应活动经过各种科目以及账户来完成。会计科目根据相应的管理规范,会计要素需要各种分门别类,也应当表达为分类会计要素的相应项目,这些项目有监督以及核算的内容。

应当了解,会计的对象,要素,科目,几者都属于会计工作的重要内容,对于会计工作的了解与探析都必须搞清楚会计对象包括什么,大致来说,就是资金以及资金的流动状况,理解这一层,就能理解会计的性质,但是如果还有确认,计算,记录,报告等内容的需要,就要深入研究。

所以,对于会计对象首次开展分类,这是分门别类工作的第一步,可以被叫作会计要素,如果想要透彻地搞清楚什么是会计对象,就必然要搞清楚什么是会计要素,如果单纯在这个方面,了解的也仅仅是宏观概念的会计信息,是一种大的报告,而对于确认,计算,记录等,所以,在首次分类完成之后,还要继续开展分类,这次分类,被叫作会计科目。

2 中外会计要素划分比较分析

对会计要素不同的组织在表述上不完全相同。FASB称为财务报告要素,IASB和ASB称为财务报表要素,我国则有会计要素、会计对象要素等称谓。对于这种情况,是因为每个国家对历史的考虑都有一定差异性,研究过程和研究着手点都不一样产生的,但是不会导致无法理解。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PASB)在1985年发表的(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第六辑(财务报表的各种要素)中规定的财务报表要素有:资产、负债、权益、业主投资、派给业主款、综合收益、营业收入、费用、溢余(或利得)、损失。英国ASB财务报表的要素是财务报表得以建设的基础,即是对财务报表组成项目的分类。原则财务报表的要素包括:(1)资产;(2)负债;(3)所有者权益;(4)利得;(5)损失;(6)业主投资;(7)向业主分派。而我国财政部1993年公布的《会计准则一一基本准则》中提出的会计要素有: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财务报表要素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在1989年的(关于编制和提供财务报表的框架)中则提出的财务报表要素有:资产、负债、产权(或权益)、收益(包括收入和利得)、费用(包括损失和费用)。

四个要素体系之间的差别主要集中在下面两个方面:其一,要素的具体细化不同,如FASB用收入和利得两个要素概括的内容,我国用收入要素和利润要素的一部分表述,而IASC只用收入一个要素以概括,英国的利得相当于FASB的收入和利得,相当于IASC的收入,相当于我国的收入和利润的一部分;其二,是否设置某些要素,如FASB和我国都有利润(综合收益)这个要素,而IASC和英国则没有,再如FASB和英国还有业主投资、派给业主款这两个要素,而我国和IASC则没有。

关于四个要素体系之间的差别,可以解释为会计目标和会计基本假设间接地影响到会计要素的设置,想对会计要素进行肯定,需要对真实的经济运动的以及投资者等,所提出的对会计信息的理解和需要。因为每个国家的经济现状不同,针对其成熟水平的不同,对于会计信息的组织以及查询者对会计信息内容与形式的需要也不一样,所以,会计要素的安排也各有差异。

3 会计科目在设置和分类上与会计要素的矛盾与协调

在新的会计准则的指导下,会计科目设置也有了不同,反应出配合性和稳定性,科目类别上有所添加,有同类科目的设置,这符合不断变化的经济环境,不过,由于经济业务依然繁复庞杂,因此不能说科目设置已经成熟,会计要素与科目设置会产生相互阻碍的情况,这样的阻碍有两种表现,分别是部分会计科目在设置上和分类上与会计要素的协调。

自从新准则出台后,投资收益已经转向了营业利润的一个部分,这也是和大环境想温和的,伴随资本市场变得日益丰富,并且经济发展不断深入,企业生产逐渐向着多方向,多组成发展,除了对原材料的使用,通过生产,对外销售盈利,达到获得利润,以及其他相关收益的目的这种形式外,还有利用投资花费,收购等等手段,提升经营办法,以提升获得更高效益的机会。投资的目的是收益的更大化,或者,让投入保值增值,或者单纯指向投资单位加大资金投入的行为,企业对外投资按管理层持有意图不同可以分为交易性投资、可供出售投资、持有至到期投资和长期股权投资等。现在,目前,这样的投资形式十分多见,也是一般企业活动的有效组成。

参考文献

[1]赵爽.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的比较分析,2011—02—25.

会计科目范文第5篇

(一)保留会计科目的变化 保留会计科目指新旧会计科目表中名称相同的会计科目。新企业会计科目中,旧会计科目的保留主要是因为原会计科目所核算的会计业务现在依旧发生,变化不大,且名称与国际上所使用的会计科目名称基本相同。这类会计科目主要有:“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应付账款”、“应付票据”、“生产成本”、“实收资本”、“本年利润”等。虽然保留会计科目的名称相同,但少数会计科目的核算内容仍发生了一些变化。如“生产成本”科目,该科目原来主要核算产品在生产加工过程中耗用的直接材料费、直接人工费、制造费用以及完工产品和单独核算的自制半成品入库时转出的成本金额。新企业会计科目体系废止了“自制半成品”科目,其业务转入“生产成本”科目,因此,“生产成本”科目的核算内容发生了变化,即原科目的核算内容不包括单独核算已经入库的自制半成品内容,而在新会计科目体系下,该科目包括自制半成品的业务内容,需引起注意。

(二)会计科目名称调整的变化 会计科目名称调整主要指为使会计科目名称更加明了和准确,“指南”对原会计科目名称中的字、词进行增减修改而形成的新会计科目。这类科目主要包括“库存现金”(原科目为现金)、“材料采购”(原科目为物资采购)、“贷款”(原科目为委托贷款)、“应交税费”(原科目为应交税金)、“销售费用”(原科目为营业费用)等。由于这类会计科目的关键字、词未变,核算内容变化不大,会计人员准确使用相对容易。

(三)弃用(废止)会计科目的变化 弃用的会计科目指未出现在“指南”内容中的会计科目。这些科目包括“短期投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长期债权投资”、“长期债权投资跌价准备”、“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预提费用”、“其他应交款”、“补贴收入”等。这些会计科目因不能满足现在和未来的会计核算需要,与国际上所使用的会计科目存在较大的差别而被弃用。在停止使用这些会计科目后,其业务转到其他会计科进行核算(本文将在第二部分作专门探讨)。

(四)新增会计科目的变化原有企业会计科目主要是企业会计一般通用会计科目,基本上没有包括金融、农林、建筑等企业的会计科目。从企业经营业务变化情况看,这显然不能满足企业发生各项经营业务的会计核算需求,也反映出我国企业会计科目的不完整性。为满足企业经营业务多元化需求,新企业会计科目按照企业未来经营活动变化情况的需要,增加了相关的会计科目,并把金融、农林、建筑等企业会计核算所用会计科目纳入新企业会计科目指南,这不但能满足企业新增业务会计核算的需要,而且使会计科目更具完整性。新增会计科目的数量约占全部会计科目的一半,主要涉及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和证券公司、农业、油汽行业、建筑施工等企业的专用会计科目以及金融企业的共用科目。如“交易性金融资产”、“融资租赁资产”、“贵金属”、“向中央银行借款”、“同业存放”、“库存股”、“研发支出”、“劳务成本”、“工程结算”、“机械作业”、“利息收入”等,从中不难看出我国企业会计科目的变化情况以及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导向。

(五)会计科目数量和类别的变化在“指南”中,新企业会计科目总数有156个,较以前所使用的85个会计科目有大幅增加。新企业会计科目类别除原来5大类会计科目(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和损益类)外,增加了“共同类”会计科目,包括“清算资金往来”、“货币兑换”(指外汇买卖)、“衍生工具”、“套用工具”、“被套期项目”等,使企业会计科目类别由原来五大类增加到六大类。由此,新企业会计科目无论是在总数上还是在类别上都基本涵盖了所有企业的各类交易或事项,能满足各类企业不同业务的会计核算,全面体现了新准则的要求。

(六)会计科目核算内容的变化会计科目核算内容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核算内容总体增加。这一点从新增会计科目的数量和类别就可以体会到。如“衍生工具”、“套期工具”、“被套期项目”等,这些新增会计科目和类别基本上反映了会计科目核算内容总体上的增加。当然,总体核算内容的增加主要由企业经营业务的增加变化所导致。二是各种会计科目核算内容的调整。如“其他应交款”原核算内容转入“应交税费”科目核算,“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科目原核算内容转人“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核算等。新会计科目核算内容的变化使会计科目和账务处理的操作性更强,为相关主体提供的会计信息更全面完整。

(七)会计科目编号的变化新企业会计科目编号发生了较大变化,由原来5类增加到6类,反映会计科目类别的编号也增加一类,会计科目四位数编号的首位数代表科目类别发生了变化。如原首位数3代表所有者权益类科目,现在代表共同类科目;原首位数5代表损益类科目,现代表成本类科目。此外,在具体会计科目编号之间留有较大空间可供企业使用。这些会计科目编号的变化不仅有利于企业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查阅会计账目、采用会计软件系统,也可以使企业根据指南的规定,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自行确定会计科目,体现出会计科目在使用方面较大的灵活性。

(八)新会计科目定位更趋科学合理 与旧科目相比,新企业会计科目定位更趋科学合理,体系更加完整。如“包装物”、“低值易耗品”两个会计科目,在2001年修订后的企业会计科目中未作删除,但在2006年颁布的“指南”中,这两个会计科目被删除,其业务转到新设的“周转材料”科目进行核算。这种调整变化比较科学合理,不仅符合包装物、低值易耗品的属性,也体现出包装物、低值易耗品的特点,同时简化了对包装物、低值易耗品的会计核算,提高了会计核算效率。显然,在新会计科目中“周转材料”科目的设置定位要比旧科目“包装物”、“低值易耗品”的设置定位要科学合理。另外,从新科目数量、类别、核算内容等方面的变化来看,新的企业会计科目更趋于全面、体系更趋完整。

二、弃用会计科目的业务归属及账务处理

(一)资产类弃用会计科目的业务归属与账务处理(1)“包装物”。“包装物”科目核算企业为包装本企业商品而储备的各种包装容器,如桶、箱、瓶、坛、袋等资产,核算内容不包括纸、绳、铁皮、铁丝等包装材料以及不随商品出售、出租和出借的包装物。新会计科目体系废止“包装物”科目后,其业务转入“周转材料”科目核算,账务处理与原账务处理基本相同。(2)“低值易耗品”。“低值易耗品”科目核算在企业不能作为固定资产的各种用具物品,如工具、管理用具、玻璃器皿、劳动保护用品、以及在经营过程中周转使用的容器等资产。新会计科目体系废止“低值易耗品”科目后,该科目所属业务转入“周转材料”科目核算,账务处理与原核算基本相同。(3)“待摊费用”。“待摊费用”科目核算企业所发生的、预计摊销期不超过1年或一个会计期间的费用支出,如

预计摊销期超过1个月但不超1年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新会计科目体系废止“待摊费用”科目后,该项费用发生时,按受益对象直接计入相关账户借方,不再摊销。(4)“应收补贴款”。“应收补贴款”科目核算企业按规定应从政府有关部门收到的补贴款项。新会计科目体系废止“应收补贴款”科目后,其业务转到“其他应收款”科目核算,账务处理过程与原账务处理基本相同。(5)“自制半成品”。“自制半成品”科目核算经过一定生产过程并已检验合格交付半成品仓库保管,但尚未制造完工成为产成品、仍需进一步加工的中间产品价值的增减变动情况,不包括从一个生产车间转给另一个生产车间继续加工的自制半成品以及不能单独计算成本的自制半成品。新会计科目体系废止“自制半成品”科目后,该科目所属业务转到“生产成本”科目核算,企业可以在该科目下设置明细科目进行核算,账务处理与原来基本相同。(6)“分期收款发出商品”。“分期收款发出商品”科目核算企业采用分期收款方式销售发出商品的实际成本。新会计科目体系废止“分期收款发出商品”科目后,其业务转到“发出商品”科目核算,账务处理与原处理方法相同。(7)“短期投资”。“短期投资”科目核算企业持有的在未来1年或一个会计年度内能够随时变现收回的各项投资。新会计科目废止“短期投资”科目后,其业务转到“交易性金融资产”科目核算,投资发生时在该科目的借方登记,出售收回投资时在贷方反映。(8)“短期投资跌价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科目核算短期投资市场价值低于账面价值发生跌价的会计科目。该科目被废止后,其所属业务转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进行核算。公允价值低于账面价值发生跌价在该科目的借方登记,相反,则在贷方反映。(9)“长期债权投资”。“长期债权投资”是核算企业投资预计收回期超过1年或一个会计年度的债权增减变化情况。该科目废止后,其所属业务按企业投资的意图和取得金融资产时的初始分类分别转入“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和“持有至到期投资”三个会计科目进行核算。对企业投资长期债权,如果能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投资,其业务在“交易性金融资产”科目核算;如果投资的债券到期日固定、回收期固定或可确定,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其业务在“持有至到期投资”科目核算;企业所投资的长期债权不能在上述两个科目核算的,其业务在“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科目核算。具体账务处理如下:企业的债权投资业务初始确定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当发生时,在“交易性金融资产”科目的借方登记,投资收回在贷方反映;投资期间确认公允价值上升,其升值在该科目借方以及“交易性金融资产损益”科目的贷方反映,反之亦反。如果债权投资业务初始确定为“持有至到期投资”,在投资发生以及确认利息收入时登记在“持有至到期投资”科目借方,到期收回投资在该科目的贷方反映;余额在借方,表示尚未到期收回的债权投资。在投资时,初始确认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其业务在该科目借方登记,收回时在贷方反映;持有期间的公允价值高于账面记录的金额分别在该科目借方和“资本公积”贷方反映,相反,则在该科目贷方和“资本公积”借方反映。(10)“长期债权投资减值准备”。“长期债权投资减值准备”科目核算企业长期债权投资发生的减值。该科目被废止后,其业务分别转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资产减值损失”科目核算。当发生减值时,按投资初始划分的类别,分别计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资产减值损失”科目借方,升值时分别在其贷方反映。

(二)负债类弃用会计科目的业务归属及账务处理(1)“应付工资”。“应付工资”科目核算企业应付和实际支付给职工的劳动报酬。新企业会计科目体系废止“应付工资”科目后,其业务转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核算,账务处理与原科目基本相同。(2)“应付福利费”。“应付福利费”科目核算企业准备用于企业职工福利方面的资金。该科目废止后,其业务转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核算,账务处理与原科目基本相同。(3)“预提费用”。“预提费用”科目核算企业按权责发生制在本期计提的,在未来需要使用支付的跨期摊提费用的会计科目。新企业会计科目废止“预提费用”科目后,其核算内容在发生时直接计入相关成本费用科目的借方。(4)“其他应交款”。“其他应交款”科目核算应交税金以外按规定应向政府交纳的各种款项。新企业会计科目核算体系下,“其他应交款”科目废止后,其业务转到“应交税费”科目核算,账务处理与原账务处理基本相同。(5)“待转资产价值”。“待转资产价值”科目核算企业接受非货币性资产捐赠在依法交纳企业所得税前的资产价值。“待转资产价值”科目废止后,其业务转到“营业外收入”科目核算。接受捐赠时,在按规定扣除相关税费后,其金额计入营业外收入科目贷方,期末随其他收入一起从借方转入“本年利润”科目贷方;结账后,“营业外收入”科目没有余额。

会计科目范文第6篇

Abstract: Through the author's many years of practical experience, the text analyzes the current accounting courses and accounting accounts, and combined with the author's experience analyzes the differences and the same point between them. By the way it describes the specific content of their own.

关键词:会计行业;会计科目;会计账户

Key words: accounting industry;accounting courses;accounting accounts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1-0027-01

1会计科目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标志式项目。会计对象由六个会计要素组成的,在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由于会计核算系统不断地搜集、加工、整理大量的会计信息,为了更准确的反映会计要素的具体变化,有必要设置会计科目来进行反映和监督。这些会计要素的具体形式是复杂多样的,既有其共性,又有其区别,会计科目就是根据其各自不同的特点分门别类的确定项目,以此收集和整理会计信息,满足企业经营决策者的需求。

1.1 会计科目的分类为了了解会计科目体系及其内部联系,正确掌握和运用会计科目,有必要对会计科目进行适当的分类。

1.1.1 按反映的经济内容分类会计科目按其反映的经济内容不同,可分为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损益类和工业企业的成本类五种。资产类科目包括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和其他资产。其中流动资产又可分为现金及各种存短期投资、应收账款、原材料和产成品等。负债类科目包括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所有者权益类科目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本年利润和利润分配等。损益类科目包括产品销售收入、产品销售成本、管理费用、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出等。成本类科目包括生产成本和制造费用等。

1.1.2 按隶属关系分类会计科目就其隶属关系分类,可分为总账科目、子目和细目。总账科目又称一级科目,它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总括分类的科目。总账科目的名称、编号和核算内容由统一会计制度规定。子目又称二级科目,它是对总账科目作进一步的分类。它所提供的核算指标,比总账科目详细,比细目概括。并不是每个总账科目都需要下设子目,只有在总账科目所统驭的细目比较多时,才需设置子目。细目又称明细科目,它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详细分类的科目。为了详细、具体地反映总账科目的核算内容,在总账科目下一般需要设置明细科目。明细科目从属于某个总账科目,总账科目统驭其所属的全部明细科目。

1.2 会计科目的设置为了连续、系统、全面、综合地核算和监督各项经济业务,提供能满足有关各方面需要的会计信息,任何会计主体都要设置会计科目。设置会计科目是根据经济业务的具体内容和经济管理的要求,事先规定分类合算的项目或标志的一种专门手法。会计科目的设置既要满足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对会计核算的要求,又要体现特定会计主体业务活动的特点和经营管理的要求,设置出来的会计科目名称的概念要清楚,且能够反映一定的经济内容。为了便于会计信息的综合汇总和分析利用,财政部制定的会计制度中,统一规定了各行业的会计科目。各单位一般不得随意改变会计科目的名称、编号、核算内容和对应关系,但在不影响会计核算要求和会计指标汇总,以及对外提供统一的会计报表的前提下,各单位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增设、减少或合并某些会计科目。

2会计账户

会计账户是按照规定的会计科目在账簿中对各项经济业务进行的分类、系统、连续记录的一种手段。会计科目仅仅是会计对象分类核算的项目或名称,而核算指标的具体数据资料,则要通过会计账户记录来取得。所以,设计会计科目后还必须根据规定的会计科目开设一系列反映不同经济内容的会计账户,用来对各项经济业务进行分类记录。

2.1 会计账户的结构会计账户的结构,是指用来记录经济业务的账户的具体格式。由于经济业务所引起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的变动在数量上表现为增加或减少两种情况,因此,会计账户在结构上分为两个基本部分,通常是“左方”和“右方”,每一方再根据一定的需要细分成具体的栏目,用来分别反映会计要素的增加和减少的数额,以及增减变动后的结果。

2.2 会计账户的分类由于一个具体账户只能记录各单位经济业务活动的某一方面,而各单位的经济业务活动是一个错综复杂的整体,所以,就需要一个相互联系的账户体系来加以反映。

2.2.1 按经济内容分类会计账户的经济内容,也就是账户所反映的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对于各单位的经济业务活动,我们分成六大因素,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作为每一个会计要素,都具有自己独特的经济内容,都是由更细小的经济要素所组成的,因此必须为他们各自设立一类账户进行核算。

2.2.2 按提供指标的详细程度分类账户按提供资料的详细程度不同,可分为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在我国,为了保证会计核算指标的口径规范可比,并便于国家管理部门的综合会综合分析,财政部对总分类账户的名称、核算内容及使用方法进行了统一规定。每个企业都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及国家统一制定的账户名称,设置若干个总分类账户。明细总分类账户是对企业某一经纪业务进行明细核算的账户。它是根据明细科目设置的,因而也叫明细账。明细分类账户由于其要求核算的内容非常的“明”、“细”,因此,为便于查考,明细账户可以根据需要采用货币计量单位或实物计量单位。同时,如果一个单位某以总分类账户所属的明细分类账户比较多,为了便于控制,还可将明细分类账户进一步划分为二级账户和明细账户。

2.2.3 会计账户的其他分类会计账户除了可按上述标准进行分类外,还可按其他标准分类。按其结余额或发生额列入会计报表的种类,可分为资产负债账户和损益表账户两大类。按期末余额分类,可分为借方余额账户、贷方余额账户和期末无余额账户。按用途和结构分类,可分为盘存账户、结算账户、跨期摊配账户、资本账户、调整账户、集合分配账户、成本计算账户、集合配比账户、财务成果计算账户等九类。

会计科目和会计账户是作为一名会计工作者必须了解和掌握的内容,二者既相互联系又有各自特点,在这里我只做足了一些很肤浅的自己的看法,其详细的内容还有待所有会计同行去进一步探讨和总结。

参考文献:

[1]余采,王质莹主编.新编出纳员实用手册[M].中国审计出版社,2000:1.

[2]何大安编著.第一次当出纳[M].企业管理出版社,2000:1.

会计科目范文第7篇

[关键词]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会计科目;比较

一、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的关系

会计的对象是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即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会计所要核算和监督的对象是社会再生产过程。社会再生产过程是由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相互关联的环节所构成。包括多种多样的经济活动。由于会计的主要特点是以货币为统一计量单位。它只能核算和监督再生产过程中可以用货币计量表现的那些内容。在商品货币经济条件下,作为统一整体的再生产过程中的一切社会产品,即一切财产物资都可以用货币表现,而再生产过程中财产物资的货币表现和货币本身就称之为资金。资金作为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价值形式是在不停地运动的,其表现为资金的筹措、投入、运用、耗费、增殖、收回、分配等活动。资金运动贯穿于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各个方面,哪里有财产物资(包括无形的)哪里就有资金和资金运动,就有会计所要反映和监督的内容。因此,概括地说会计的对象就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研究会计对象,必须研究资金运动规律。

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进行的基本分类,是构成会计报表的基本成分。我们所讲的会计要素是特指的大类,会计报表所列示的具体事项,则称为项目。对会计要素的进一步具体分类。则是会计科目。六项会计要素中,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存量要素,反映企业在一定日期拥有的经济资源及应承担的经济责任,是直接关系到企业财务状况计量的因素。它们与资产负债表有密切关系,是资产负债表的重要项目,因此也称为资产负债表要素。收入、费用和利润是增量要素,反映企业一定时期内的经营成果和盈利状况,是直接关系到企业利润计量的要素。它们与利润表有密切联系,是利润表的重要项目,也称为利润表要素。

在实际工作中,为了全面、完整地核算和监督经济单位的资金运动过程和结果,系统、连续地记录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的增减变动情况。必须对其分门别类地加以反映。这种反映是通过设置会计科目和账尸来进行的。会计科目就是按照经济管理的要求,对会计要素所作的具体分类。也可表述为对会计要素进行分类核算和监督的项目。

可以看到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之间有一种天然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我们研究会计,就必须研究会计对象,抽象地讲就是“资金及其运动”,仅仅停留在这个层次,只能说明会计学科的性质,还不能满足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的需要。因此,我们需要对会计对象进行初次分类或者叫第一次分类。对会计对象进行第一次分类,我们称为会计要素。我们研究会计对象,就必须研究会计要素。仅仅停留在这个层次,只能了解和掌握宏观会计信息,满足大类的“报告”,但还不能满足会计确认、计量、记录的需要。因此,我们需要在第一次分类的基础上,对会计要素进行分类也可以称为第二次分类),我们称为会计科目。

二、中外会计要素划分比较分析

对会计要素不同的组织在表述上不完全相同。fasb称为财务报告要素,iasb和asb称为财务报表要素,我国则有会计要素、会计对象要素等称谓。笔者认为这主要是研究的出发点及各国会计研究历史习惯不同造成的,并不影响彼此的理解。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pasb)在1985年发表的(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第六辑(财务报表的各种要素)中规定的财务报表要素有:资产、负债、权益、业主投资、派给业主款、综合收益、营业收入、费用、溢余(或利得)、损失。英国asb财务报表的要素是财务报表得以建设的基础,即是对财务报表组成项目的分类。原则财务报表的要素包括: (1)资产;(2)负债;(3)所有者权益;(4)利得;(5)损失;(6)业主投资;(7)向业主分派。而我国财政部1993年公布的《会计准则一一基本准则》中提出的会计要素有: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财务报表要素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在1989年的(关于编制和提供财务报表的框架)中则提出的财务报表要素有:资产、负债、产权(或权益)、收益(包括收入和利得)、费用(包括损失和费用)。

四个要素体系之间的差别主要集中在下面两个方面:其一,要素的具体细化不同,如fasb用收入和利得两个要素概括的内容,我国用收入要素和利润要素的一部分表述,而iasc只用收入一个要素以概括,英国的利得相当于fasb的收入和利得,相当于iasc的收入,相当于我国的收入和利润的一部分;其二,是否设置某些要素,如fasb和我国都有利润(综合收益)这个要素,而iasc和英国则没有,再如fasb和英国还有业主投资、派给业主款这两个要素,而我国和iasc则没有。

关于四个要素体系之间的差别,可以解释为会计目标和会计基本假设间接地影响到会计要素的设置,会计要素的确立主要取决于实体的经济活动特征和投资者等对企业所提供的会计信息的要求。而不同国家的资本市场的成熟程度各异,其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要求也不同,进而导致在会计目标影响下的会计要素的设置各不相同。

三、会计科目在设置和分类上与会计要素的矛盾与协调

新准则下,会计科目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科目设置上更加体现了可靠性和相关性,科目种类上增设了共同类科目,是适应新的经济环境的结果。但因经济业务的复杂性,难免极少科目的设置上会存在一些瑕疵,分类上与会计要素会存在一些矛盾。这种矛盾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分别是部分会计科目在设置上和分类上与会计要素的协调。

会计科目范文第8篇

关键词:小企业会计准;会计科目;新增科目

小企业会计准则于2011年10月,于2013年1月1日在符合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实施范围中的小企业实施。笔者通过学习小企业会计准则,对比小企业会计制度,发现小企业会计准则设置的66个会计科目中有不少是变化了的会计科目。这些变化的会计科目,有些是新增会计科目,有些是合并会计科目,有些是调整核算内容的会计科目。在此,本人不揣浅陋,拟对小企业会计准则中的变化会计科目谈一点粗浅之见,以期会计专家批评指正。

一、小企业会计准则中改换名称的会计科目

小企业会计准则中改换名称的会计科目主要有:库存现金(现金)、原材料(材料)、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长期债券投资(长期债权投资)、应缴税费(应交税金)、营业税金及附加(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支出)、销售费用(营业费用)、所得税费用(所得税)。文章所述改换名称的会计科目,括号中的会计科目为小企业会计制度设置的会计科目。

尽管上述会计科目名称发生了变化,但这些会计科目的性质、结构和核算内容基本没变。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对这些会计科目一目了然,一见如故。在实施和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过程中,对这些会计科目作为一般性掌握即可。

二、小企业会计准则中新增的会计科目

对比小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准则中新增的会计科目主要有:应收股利、应收股息、预付账款、材料采购、材料成本差异、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累计折旧、累计摊销、待处理财产损溢、预收账款、应付利息、递延收益、研发支出、工程施工、机械作业等16个会计科目。

(一)新增债权类会计科目

上述16个会计科目中,属于新增债权类会计科目是:应收股利、应收股息、预付账款。“应收股利”和“应收利息”科目实际上是在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应收股息”会计科目分拆形成的。它通过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应收股息”会计科目的明细科目转化成“应收股利”和“应收利息”等两个会计科目,其性质、结构和核算内容基本一致。

“预付账款”会计科目则是从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应收账款”会计科目拆出来的。小企业发生的预付账款不再按小企业会计制度那样通过“应收账款”科目核算,而通过“预付账款”会计科目核算。

(二)新增存货类会计科目

小企业会计准则中新增的存货会计科目主要有两个:材料采购、材料成本差异。这是因为小企业不一定按实际成本核算存货,也可能按计划成本核算存货。小企业如果按计划成本计价,进行材料核算设置“材料采购”科目、“材料成本差异”科目是显而易见的,自不必多说。

消耗性生物资产属于农、林、牧、渔类小企业必设会计科目。消耗性生物资产主要用来核算小型农、林、牧、渔类企业持有的消耗性生物资产的实际成本。该科目是资产类科目,按照消耗性生物资产的种类、群别等进行明细核算。其借方登记外购的消耗性生物资产成本,自行栽培的大田作物和蔬菜收获前发生的必要支出,自行营造的林木类消耗性生物资产郁闭前发生的必要支出,以及自行繁殖的育肥畜、水产养殖的动植物出售前发生的必要支出等;贷方登记消耗性生物资产收获为农产品和出售消耗性生物资产时的账面余额,该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小企业(农、林、牧、渔业)消耗性生物资产的实际成本。

(三)新增非流动资产类会计科目

余小企业会计制度相比,小企业会计准则中新增的非流动资产类会计科目主要有:生产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累计折旧、累计摊销、待处理财产损溢等会计科目。

“生产性生物资产”科目和“生产性生物资产累计折旧”科目是农、林、牧、渔类小企业必设会计科目。它们核算生产性生物资产原始价值和损耗价值,二者共同核算农、林、牧、渔类小企业生产性生物资产的账面价值。

“累计摊销”科目核算小企业无形资产摊销的价值,属于无形资产备抵科目。因为“无形资产”科目核算其原始成本,则“累计摊销”科目与“无形资产”科目共同核算无形资产的价值。

“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是小企业会计准则规范核算小企业在财产清查过程中查明的各种财产盘盈、盘亏和毁损的价值,也包括采购物资在运输途中因自然灾害等发生的损失或尚待查明的损耗。它实际上是小企业对财产清查过程中发现的各种财产盘盈、盘亏和毁损价值的批准处理前后的缓冲会计科目。所以,期末应将该科目余额处理完毕,不能留有余额。

(四)新增负债类会计科目

小企业会计准则中新增的负债类会计科目主要有:预收账款、应付利息、递延收益等三个会计科目。其中,“预收账款”会计科目是销货业务适用的会计科目。它是在小企业会计制度科目基础上分解而来的。这样,施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小企业发生的预收账款就不用在“应付账款”会计科目中核算了,而单独作为一项负债进行核算。“应付利息”会计科目则不然,它是在取消预提费用等会计科目的基础上新增的负债类会计科目。该科目主要用来核算借款等业务发生的年度内产生的应付未付的利息。

“递延收益”会计科目则是因为小企业已经收到、应在以后期间计入损益的政府补助。这些补助属于与资产相关项目。由于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要在其使用寿命期内平均分配,故通过设置“递延收益”科目摊销收益金额。

(五)新增成本类会计科目

对比小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准则新增成本类会计科目主要有:研发支出、工程施工、机械作业等科目。这是因为小企业与大中型企业一样,由于小企业也存在科研项目的研究与开发业务、也存在工程施工项目和机械项目,如果只设置“生产成本”科目远远不能解决研究开发成本、工程施工成本及机械作业成本的归集。所以,小企业会计准则增设了研发支出、工程施工、机械作业等会计科目。

三、小企业会计准则中合并的会计科目

小企业会计准则中合并的会计科目主要有两种:一是合并的一级会计科目;二是合并的明细科目。

合并的一级会计科目有:短期投资(短期投资与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应付职工薪酬(应付工资与应付福利费)等会计科目。

合并的二级会计科目有:其他货币资金(外埠存款、银行本票存款、银行汇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和存出投资款)、长期股权投资(股票投资和其他股权投资)、长期债券投资(债券投资和其他债权投资)、在建工程(建筑工程、安装工程、技术改造工程、其他支出)、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接受非现金资产捐赠准备、外币资本折算差额、其他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任意公积金和法定公益金)、利润分配(其他转入、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提取法定公益金 、提取任意盈余公积、应付利润、转作资本的利润和未分配利润)、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等会计科目。

上述合并的应付工资与应付福利费等会计科目中,合并的一级会计科目是因为取消了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或是取消了计提职工福利费,而按不超过工资总额14%比例列支。而合并的“其他货币资金”、“长期股权投资”等一级科目的明细科目则是要求小企业根据本单位实际灵活设置明细科目,不必拘泥于小企业会计标准。为此,小企业会计准则直接取消了明细会计科目,会计人员可以根据本单位实际进行明细核算。

四、小企业会计准则中删除的会计科目

(一)小企业会计准则不再像小企业会计制度或企业会计准则等会计标准要求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故删除了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等备抵会计科目。

(二)小企业会计准则规范尽量要求与企业所得税法一致,而年度内待摊费用、预提费用不能起到权责发生制的作用。故小企业会计准则删除了待摊费用、预提费用等跨期摊配会计科目。

(三)小企业接受捐赠财产的会计处理通过“递延收益”和“营业外收入”会计科目核算,收到捐助的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先计入“递延收益”科目,待折旧或摊销时再转入“营业外收入”会计科目,如果收到的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则直接计入“营业外收入”科目。所以,小企业会计准则取消了“待转资产价值”会计科目。

(四)小企业一般通过薄利多销进行经营活动,生产经营过程中很少委托外单位代销商品。所以,小企业会计准则取消了“委托代销商品”会计科目。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企业会计准则讲解[M].人民出版社,2007

会计科目范文第9篇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会计科目;辅助核算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信息化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突出标志。在会计信息化过程中,作为整个会计信息系统核心的账务处理系统,以资金流为核心反映企业全面管理活动,可无缝链接其他业务子系统,具备基本核算和辅助核算功能。其基本核算功能主要是通过凭证的录入、审核、汇总、记账、结账等操作自动生成总账、明细账,最终由报表系统生成会计报表;辅助核算功能突破了传统的总账和明细账的核算方式,提供了灵活多变的辅助账及相应的查询统计等多种功能,为满足企业内部管理提供了更详尽有用的核算信息。因此,如何在会计信息化环境下设置规范合理的会计科目,是值得广大财会人员探讨的问题。

一、设置会计科目的必要性

会计科目是按照会计要素的具体构成进行科学分类而确立的会计核算项目,它是会计信息系统与具体单位的具体业务联系的纽带。设置会计科目就是将企业会计核算中所使用的会计科目逐一地按系统要求描述给系统。

第一,设置会计科目可以分类反映企业不同的经济业务,将各种复杂经济业务转变为有规律、易识别的会计核算信息,是设置账户、进行账务处理所必须遵守的规则和依据。第二,会计科目设置是企业会计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和规范企业会计核算的必要前提,是进行财务管理、会计分析的基础。它直接影响企业经济活动侧重点的反映和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准确性,直接影响会计核算和财务分析的质量和效果。第三,会计科目设置是会计信息系统的核心,反映整个企业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体系结构,它是账务系统所有初始设置中工作量最大、最重要的设置之一。科目设置是否规范合理,对整个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至关重要,用户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二、设置会计科目的原则

在会计信息化过程中,会计科目作为分类提供会计信息的一种重要手段,其分类正确与否决定着会计信息的科学性、系统性,从而决定着管理的有效性。由于各单位经济业务活动不同,在具体设置会计科目时要考虑各自的特点和具体情况,因此设置会计科目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会计科目设置必须满足会计制度的要求

为了适应我国宏观管理的需要,保证对外提供会计信息指标口径的一致性和可比性,财政部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制定了统一的《企业会计制度》,制度中相应规定了统一的会计科目名称,并对每一科目的使用作了详细的说明。企业在设置会计科目时,应根据提供会计信息的要求,对一些主要科目的设置及核算内容应保证与制度相一致。

(二)会计科目设置必须满足会计核算与管理的要求

在会计信息化过程中,会计科目设置要根据本单位经济业务的特点,以全面核算经济业务的全过程及结果为目的,使全部经济业务在所设的科目体系中都能得到反映。由于账务系统只有末级科目才允许有发生额,才能接收各业务子系统转入的数据,因此要将各子系统中的核算科目设置为末级科目。会计报表是会计信息系统输出的重要信息之一,报表中各项数据应能方便地从机内账中自动生成。因此,凡是报表所用数据,需从账务系统取数的,都必须设立相应科目。

会计工作是一种经济管理的活动,设置会计科目既然是会计核算的起点,就必须满足经济管理的要求。因此,应结合本单位的具体情况,使科目设置能充分、及时地提供经济管理所需要的会计信息,为考核、分析单位的经营状况,实施控制,做出预测决策提供依据。但在具体工作时,既要防止科目过于繁琐,增加会计核算的工作量,又要防止科目过于简单,造成经济管理困难。

(三)会计科目设置要保持相对稳定性

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连续性、可比性,便于不同时期、不同行业间的会计核算指标的分析和比较,提高会计信息的有效性,会计科目设置应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不宜经常变更。如会计科目在年度中不能被删除;如果已经使用,不能增设下级明细科目。但是,强调科目稳定,并非要求科目绝对不能变更,当会计环境发生变化时,科目也应随之进行相应调整,以及时全面地反映经济活动。

(四)会计科目设置要简明易懂

会计核算的目标就是向各方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以满足他们的判断、决策需要。会计科目作为会计核算的分类标识,科目名称要简单明了、通俗易懂,便于开设和运用账户;科目设置既要兼顾不同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又要考虑会计信息的成本,要突出重点,对不重要的信息要合并或删减,还要考虑会计信息化的特点,每一个科目要加设固定的科目编码以方便计算机操作。

三、设置会计科目的方法

在会计信息化过程中,设置会计科目有两种方式:直接采用原有科目,将已整理好的科目直接录入计算机;根据信息化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对原有科目进行调整。前者容易造成科目体系庞大,难以满足业务发展的要求,给系统的实施和维护带来困难;后者主要通过设置会计科目的辅助核算,可以简化科目体系和进行纵向横向的信息查询分析,符合会计信息化环境的特点和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有助于提高核算和管理水平。

(一)设置单位往来科目

单位往来是指本单位和其他单位间发生的经济业务,包括客户往来和供应商往来。会计科目中有专门用于核算单位与本单位外部进行资金往来业务的科目,如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等。这些科目核算的业务涉及单位的债权债务,与单位的经济利益关系密切,特别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各单位对此类业务的核算和管理要求越来越高。在账务系统中设置这类科目可采用以下三种方法:

第一,在总账科目下直接设立多个二级科目甚至三级科目,每个二级科目或三级科目对应一个往来单位名称,但对最低级科目的账类不能描述为单位往来核算。

1122 应收账款

112201销售货款

11220101长春电机厂

112202 其他款项

11220201 广州机械厂

第二,在总账科目下设立划分业务类型或往来单位类型的二级科目,并将各个二级科目的账类描述为单位往来核算。通过系统的往来管理功能建立各个往来单位的档案资料,并可核算管理此类业务。

1122应收账款

112201 销售货款 客户核算

112202 其他款项 客户核算

第三,仅设立总账科目,并将其账类描述为单位往来核算。同样通过系统的往来管理功能可核算管理此类业务。

1122 应收账款 客户核算

值得注意的是,当企业规模较大,往来业务频繁时,将科目设置为单位往来辅助核算,作为账务系统中的往来单位进行管理,或选用应收、应付系统管理。在这种情况下,前者往来业务的受控系统是账务系统,只进行总分类核算,后者的受控系统是应收(应付)系统。对于实现了账务报表等财务子系统和供应链管理信息化的大中型企业,采用应收(应付)受控系统的上述第三种方法设置科目更理想。

(二)设置个人往来科目

个人往来是指单位与单位内部职工之间发生的经济往来业务,如出差借款、私人借款等。会计科目中有专门用于核算单位与本单位职工之间资金往来业务的科目,如其他应收款等。为了清楚核算管理这类资金往来业务,在账务系统中设置这类科目可采用以下方法:

第一,在总账科目下直接设立多个二级科目,每个二级科目对应一个职工名称,通过这些二级科目核算每个职工的资金往来,或者通过二级科目划分业务类型,再通过三级科目对应一个职工名称,但对最低级科目的账类不能描述为个人往来核算。

1221 其他应收款

122101 刘明

122102 李丰

第二,在总账科目下设立划分业务类型的二级科目,并将各个二级科目的账类描述为个人往来核算。通过系统的往来管理功能建立各个与单位有资金往来业务的职员档案资料,并可核算管理此类业务。

1221其他应收款

122101 出差借款 个人核算

122102 私人借款 个人核算

第三,仅设立总账科目,并将其账类描述为个人往来核算。同样通过系统的往来管理功能可核算管理此类业务。

1221 其他应收款 个人核算

(三)设置部门核算科目

为了加强管理,提高经济效益,许多单位都实行了部门核算。当某一账户需要核算和反映不同的部门信息时,可以使用部门核算。下面通过对管理费用科目的设置介绍部门核算科目的建立。在会计信息系统中,同样可按手工方式建立管理费用的一、二级科目,且对各个二级科目的账类描述为部门核算,再通过系统部门管理功能建立单位各个部门的档案资料,这样不仅可以核算某一会计期间的管理费用总额和各个具体的费用项目总额,而且还可核算某一会计期间内各部门的管理费用总额,以及各部门各项管理费用的总额和各项管理费用在各个部门的总额。某企业管理费用科目设置如下:

6602管理费用

660201 办公费 部门核算

660202 差旅费 部门核算

660203 折旧费 部门核算

(四)设置项目核算科目

所谓项目,一般被认为是专门的经营对象和核算对象。实际会计核算时,经常要求将围绕一种产品、一项工程、一个科研等项目所发生的所有收支,按费用或收入类别设立专门的明细账,以便更好地完成对每个项目投入产出及费用情况的核算。如企业的产品成本、在建工程、科研单位的科研课题等均可被设置为项目核算。某企业生产成本科目设置如下:

5001生产成本

500101 直接材料 项目核算

500102 直接人工 项目核算

500103 制造费用 项目核算

500104 其他 项目核算

(五)设置日记账和银行账科目

日记账核算用于设置需生成日记账式账簿的会计科目。一般单位必须设置日记账核算的科目有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而银行辅助账科目一般为银行存款类科目,银行存款类科目有特殊的核算要求,需要定期将单位发生的经济业务和银行出具的银行对账单进行核对,以生成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通过日记账与银行账辅助核算管理,有利于企业加强货币资金的控制和管理。

1001 库存现金 日记账

1002 银行存款 日记账、银行账

(六)设置外币和数量账科目

在账务系统中,一般设置外币辅助账的科目有银行存款等,设置数量辅助账的科目主要有原材料、库存商品、产品销售收入等。当某一账户需要核算和反映不同的外币或数量信息时,可以使用外币或数量核算。

1002银行存款 日记账、银行账

100201 工行存款 日记账、银行账

100202 中行港币 日记账、银行账、外币核算(港币)

1405库存商品

140501 甲产品 数量核算(件)

只要企业有核算需求,任何科目都可以设置为相应的辅助核算。在利用辅助核算功能时,应该广开门路,看重核算与管理要求的本质,遵循“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只要需要,也可以综合运用多种辅助核算。

随着会计信息系统的不断发展,应充分发挥信息共享、汇总及再处理的优势,设置会计科目不仅按业务内容和资金性质,而且按业务管理、会计统计和会计信息分析的需求来进行。在实际工作中,既要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考虑企业管理的需要和财务软件本身具有的功能特点,还要选择适合本单位需要的会计科目设置方法,使用辅助账强化会计信息的管理和控制,为企业的预测、决策提供信息和依据。

参考文献:

1、李晖.略谈会计信息系统的会计科目设置[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6(11).

2、康志烈.浅议设置会计科目的基本原则[J].交通财会,2008(1).

3、张凯.会计信息系统中辅助核算应用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8(29).

会计科目范文第10篇

会计科目是会计信息系统的重要要素,它连接了具体单位的具体业务,是提供正确会计信息的关键,如果会计科目设置不合理,导致会计信息不科学、不正确,也严重影响管理的有效性。首先,会计科目设置能将企业复杂的经济业务转化成简单、规律的会计核算信息,清晰的反映企业的经济业务。其次,会计科目设置是会计分析、财务管理的关键,是会计制度重要的一份子,是企业会计核算是否规范的重要前提。科学的会计科目设置能反映企业经济业务的重点,为企业发展提供依据,也为会计信息的正确性提供依据,只有正确、科学的设置会计科目才能提升会计核算与财务分析的效率、效果。会计信息化会计科目设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整个系统的核心所在,在账务系统中,设置会计科目是初始设置,也是最重要的设置,工作量也是最大的。因此,财务工作者必须严格遵守会计科目设置原则。

二、会计信息化下会计科目设置存在的问题

会计科目设置是会计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正确的会计科目设置能使得会计信息准确,科学。但目前会计信息化环境下,会计科目设置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冗长的会计科目编码层级。

企业会计信息编码体系层级非常多,可以分为一级科目、二级科目等,例如资产类,一级科目设置为货币资金,二级科目根据币种进行科目细分。与会计科目相对应的编号也是按照顺延划分的。会计科目主要是六大类,但按照会计科目编码层级细分,就导致整个会计科目编码层级冗长,给企业会计核算带来不便,也容易使会计科目设置出错。

(二)复杂的辅助核算项目方式。

设置多种多样、复杂的辅助核算项目方式,虽然能满足企业经济发展需求,但随着用户访问数量的增加,数据库的数据量剧增,严重影响会计信息化系统的运作,工作效率下降。

(三)存在抵销查询等不规范现象。

会计信息化系统中,企业内部账务往来、现金流等抵销数据查询统计,是通过相应会计科目的查询辅助核算进行的,如果企业会计人员熟悉相关操作,就能简单、规范。一旦基础核算数据存在不正确现象,或者会计人员出现不正确操作时,就容易出现抵销数据查询等不规范现象,导致企业个别报表数据不正确,或者数据遗漏。而在合并报表时,抵销分录、抵消底稿就不能正确显示,相互之间会产生抵销不净的现象。

三、会计信息化下改进会计科目设置的方法

会计信息化会计科目设置的科学性、正确性非常重要,但目前会计科目设置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企业根据存在的问题找出原因,然后以信息化手段对其进行改进,建立科学、规范的会计信息系统。笔者认为改进会计科目设置有以下几种方式方法。

(一)进行合理会计科目层级区分。

企业应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根据企业经济业务、企业财务,对会计科目进行梳理,删减掉那些不需要使用的会计科目,增加必须使用的会计科目,并构建一个维护模板,加强会计科目体系的管理。进行合理会计科目层级区分,对明细会计科目采取统一替代。

(二)创建统一的会计科目并加以维护管理。

会计科目的统一规范是非常重要的,无论哪个企业都必须明白这一点,创建统一的会计科目并进行维护管理,建立维护管理制度,是改进会计科目设置的重要方法,可以明确企业会计科目设置维护的专岗职责。

(三)加强会计系统辅助功能。

复杂的辅助核算项目维度,造成访问数据过大,数据库数据量增加的情况下,会计信息化系统运作效率、效果降低。改进会计科目设置,应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企业的经济业务等,采取差异化辅助核算维度需求,进行全面梳理,对整个辅助核算系统进行简化,做到既满足需求,又能高效率、高质量的运作。

(四)会计科目设置必须遵循原则。

会计信息化下会计科目设置是提供会计信息的重要方法,每个企业的经济业务等的不同,具体科目不同,改进会计科目设置,建立科学、规范的会计信息系统,必须遵循设置原则。第一,满足会计制度要求,在设置会计科目时,一些主要科目应该与制度保持一致,我国也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对一些主要会计科目进行了统一。第二,满足会计核算与管理要求,会计科目的设置是以全面核算经济业务为出发点,反映企业的经济业务侧重点。第三,科目设置简单明了,为使用者提供适用的会计信息是会计核算的核心,为企业发展提供依据,会计科目设置简单明了可使得会计信息系统便于使用。会计信息化下的会计科目设置除了需要遵循这些原则,还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以及实际需求来进行。

四、结束语

全球经济的发展,各种经济往来越来越多,经济形式也越来越复杂,传统会计已经跟不上时展,会计信息化成为发展方向,而会计科目设置是其重要组成。随着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发展,会计科目设置应该更加规范、科学,才能为企业提供准确、科学的会计信息,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依据。

上一篇:会计分录范文 下一篇:会计要素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