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媒体范文

时间:2023-10-20 13:42:04

流媒体

流媒体篇1

关键词:流媒体;传输协议;系统结构

流媒体(Streaming Media)是指采用流式传输的方式在Internet播放的多媒体格式。在流媒体出现之前,人们在互联网上获取音视频信息的唯一方式就是将音视频文件下载到本地计算机进行观看。而流媒体技术把连续的影像和声音信息以数据流的方式实时,即边下边播的方式,使得用户无需等待下载或只需少量时间缓冲即可观看,大大提高了音视频信息的可观赏性,节约用户时间及系统资源。

自从1995年progressive Network公司(即RealNetwork公司)第一个流产品以来,流媒体得到巨大的发展,已经成为目前互联网上呈现音、视频信息的主要方式。

1. 流媒体传输的方法

流媒体传输技术分为两类::顺序流传输(Progressive streaming )和实时流传输(Realtime streaming)。

顺序流方式又叫渐进式下载,其传输方式是顺序下载,在下载文件的同时用户可观看在线内容,用户只能观看已下载的部分,而不能跳到还未下载的部分。由于标准的HTTP服务器可发送顺序流式传输的文件,也不需要其他特殊协议,所以顺序流式传输经常被称作HTTP流式传输。

实时流方式:实时流式传输使媒体可被实时观看到,特别适合现场广播并提供VCR 功能,具备交互性,可以在播放的过程中响应用户的快进或后退等操作。实时流式传输必须匹配网络带宽,其出错的部分一般被忽略,传输质量特别时低带宽时的质量要比顺序传输的差。实时流传输需要专门的流媒体服务器和流传输协议。

2. 流媒体技术原理

流式传输方式是指通过特定算法将音频和视频等多媒体文件分解成多个小的数据包,由服务器向客户端连续传送,用户可播放已经接收到的数据包,而不需要将整个文件下载到客户端。由于TCP协议不太适合传输多媒体数据,故在实时流媒体方案中,一般采用HTTP/TCP来传输控制信息,而用RTP/UDP来传输实时数据。

3. 流媒体技术的系统结构

目前不同公司的流媒体解决方案各不相同。但就其本质来说,一个完整的流媒体系统至少包括三个组件:编码工具、服务器及播放器。这三个组件间通过特定的通信协议相互联系,按特定的格式相互交换数据。

4. 传输协议

流媒体系统各组件通过传输协议相互通信。对于顺序流传输,可采用HTTP协议进行传输。但HTTP协议并不适合传输实时流数据。在流式传输的实现方案中,一般采用HTTP/TCP来传输控制信息,而用RTP/UDP来传输实时多媒体数据。传输协议是流媒体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基础组成部分。它包括"RSVP(资源预留协议)"、"RTP(实时传输协议)"、"R T C P (实时传输控制协议)" 和"RTSP(实时流协议)",这四种协议构成了"rea1-time"服务的基础。

4.1 资源预留协议RSVP (Resource Reserve Protocol)

RSVP是Internet上的资源预订协议,使用RSVP可以让流数据的接收者主动请求流数据上的路由器,为该数据流预留一分网络资源(即带宽),在一定程度上为流媒体的传输提供服务质量。

4.2  实时传输协议RTP与RTCP

RTP是用于Internet/Intranet针对多媒体数据流的一种传输协议。RTP被定义为在一对一或一对多传输的情况下工作,其目的是提供时间信息和实现流同步。RTP通常使用UDP来传送数据,但它本身并不能为按顺序传送数据包提供可靠的传送机制,也不提供流量控制或拥塞控制,它依靠RTCP提供这些服务。RTCP和RTP一起提供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服务。RTP和RTCP配合使用,能以有效的反馈和最小的开销使传输效率最佳化,特别适合传送网上的实时数据。

4.3  实时流协议RTSP

RTSP是由Real Networks和Netscape共同提出的,该协议定义了一对多应用程序如何有效地通过IP网络传送多媒体数据。RTSP在体系结构上位于RTP和RTCP之上,它使用TCP或RTP完成数据传输。RTSP 是应用级协议,它以底层的RTP和RSVP为依托,控制实时数据的发送,它提供了可扩展框架,使实时数据的受控、点播成为可能。在客户端应用程序中对流式多媒体内容的播放、暂停等操作都是通过RTSP协议实现的。

4.4 MMS协议(Microsoft Media Server Protocol)

与QuickTime和Realsystem流媒体技术采用RTSP协议进行传输不同,微软采用专用协议MMS进行流式传输。

MMS协议是用来访问并且流式接收Windows Media服务器中流媒体文件(asf或 wmv)的一种协议。MMS协议是访问Windows Media点上的单播内容的默认方法。观众在 Windows Media Player 中必须使用 MMS 协议才能引用该流。

5. 主要的流媒体技术

5.1 四大流媒体技术

目前,互联网上流媒体主要流媒体技术方案有Real Networks公司的Real System方案,微软公司的Windows Media流式媒体解决方案,Apple公司的QuickTime流式媒体解决方案及Adobe公司的Flash流媒体解决方案。

5.1.1 Real System

Real Networks是Internet上流媒体传输的先驱者和领导者。其流媒体文件包括RealAudio,Real Video,Real Presentation和RealFlash4类文件。

5.1.2 Windows Media

Windows Media的前身是微软公司的Netshow产品,随着流媒体的广泛应用,微软推出了整套的流媒体制作、和播放产品。由于Windows Media的成本较低且简单易学,支持屏幕录制等功能,故在教育方面应用较广。其流媒体文件包括视频文件WMV/ASF,音频文件WMA等。

5.1.3 QuickTime流式媒体解决方案

Apple的QuickTime是一个跨平台的解决方法,同时支持苹果系统及Windows,其播放器支持多达40种的格式,交互性较强。由于大部分QuickTime编码器和服务器软件均运行在苹果操作系统中,故QuickTime流式媒体在PC机上应用较少。

5.2 新型流媒体技术

5.2.1 HTTP流式媒体

传统的顺序流传输(Progressive streaming )由于采用传统的HTTP协议传输,并不支持现场直播等实时流传输。而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最新的流媒体技术已经支持采用HTTP协议传输流媒体文件和进行实时流传输。HTTP流式媒体的代表有Microsoft公司 IIS平滑流式媒体(IIS Smooth St reaming)、APPLE公司HTTP流媒体直播(HTTP Live streaming),Adobe公司最新的Flash Media Server 4.5也支持HTTP流式媒体传输。

5.2.2 P2P流媒体

P2P流媒体技术并不是一个崭新的流媒体技术。他是P2P技术同流媒体技术结合的产物。基于P2P 的流媒体服务系统并不改变现有的流媒体服务架构, 只是在现有系统的基础上, 改变传统模式下的服务方式和数据传输路径, 使请求同一媒体流的客户端组成一个P2P 网络, 使服务器只须向这个P2P 网络中的少数节点发送数据, 而这些节点可以把得到的数据共享给其余的节点。

6.总结

截至2011年6月,我国的网民人数已经达到4.85亿,其中中国家庭电脑宽带上网网民规模达到3.90亿人。如此巨大的网民数量,为流媒体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发展机遇。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互联网内容多样化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流媒体业务的需求与只俱增。目前,流媒体已经广泛应用于网络电视,远程教育,移动设备,数字电视,安防监控,视频会议等多个领域。今后流媒体的发展趋势是:①随着流媒体技术的进步、网络带宽的增加及新型高质量编码方式的出现,流媒体的质量进一步提高,高清流媒体将成为主流。②流媒体技术的应用更加广泛。基于流媒体技术的数字电视将取代传统有线电视成为主流;同时随着3G网络基础设施的完善和移动终端功能的增强,融合语音、文字、图像等多种形态的移动实时流媒体业务,如手机流媒体直播、移动网络会议等,将使流媒体的应用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庄捷.流媒体原理与应用 [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21-41.

[2]齐俊杰,胡洁,麻信洛.流媒体技术入门与提高[M].2.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9:1-30.

[3]熊永华,吴敏,贾维嘉.实时流媒体传输技术研究综述[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9,26(10);3615-3620.

流媒体篇2

流媒体是指采用流式传输的方式在因特网播放的媒体格式。流媒体又叫流式媒体,是边传边播的媒体,是多媒体的一种,它是指商家用一个视频传送服务器把节目当成数据包发出,传送到网络上,用户通过解压设备对这些数据进行解压后,节目就会像发送前那样显示出来。“流”媒体的“流”指的是这种媒体的传输方式,而并不是指媒体本身。

(来源:文章屋网 http://www.wzu.com)

流媒体篇3

带宽问题

带宽是制约网络发展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因素。在空间有限的前提下,互联网能否播放实时广播和电视?能否播放完整的电影?随着技术发展,这一点在美国已经基本实现了。

美国当前的网络下载速度基本达到每秒近4MB的水平,上传速度略慢,但也可达到每秒近1MB。如果舍得花钱开通高级服务,下载速度可以达到每秒近10MB。这样的速度的确令中国老百姓――习惯于每秒56KB,实际上还经常达不到这一速度――心生钦羡。带宽问题的解决使网络传输时间大大节省。如今在美国,一部很长的影片只要几分钟就可以下载完毕了。

当然,每秒近4MB只是普遍水平,远不是最新成果。据John Vivian撰写的《大众传媒》一书介绍,美国于2003年已经研制出了每秒传输10GB的方案,并试验成功,这在美国被称为Internet2计划。时至今日,Internet3计划也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带宽有望进一步增长。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如今的难题倒不在技术,而在资金。对美国许多大学来说,如果想接入Internet2,每年大约要花费16万-45万美元的昂贵代价。

流媒体与视频点播

和带宽问题紧密相连的是流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所谓流媒体技术,即当信息太大时(比如音频文件、视频文件),信息传输过程将十分漫长,而通过信息切割,长信息可以被分解为信息片断,并分段储存在接收电脑的硬盘里。这样,一段相当长的信息在传输全部完成之前就可以播放数据。这就是流媒体技术(streaming)的通俗解释。流媒体技术主要应用在视频点播、视频广播、视频监视、视频会议、远程教学、交互式游戏等方面。这些应用在美国已经十分常见,如今的美国民众常常利用流媒体技术来浏览电子报纸,发现哪条新闻感兴趣,就用鼠标击之,相应的新闻节目立刻播放出来,有声有色。

总之,流媒体技术目前应用最多,发展也最快,是最值得关注的网络发展新动向。当前,这个领域内的竞争公司主要有三个:Microsoft、RealNetworks、Apple,相应的产品分别是:Windows Media、Real Media、Quick Time。它们的主要致力点都在“视频点播”上。2006年秋,Google以16.5亿美元收购了著名视频网站YouTube,引起全球关注。Google的CEO表示,视频点播将是网络未来发展的方向。的确,据2006年12月15日新浪网消息,美国技术研究公司近日发表报告称,到2007年,视频在线销售将成为销售额高达10亿美元的大产业。

在线销售

美国技术研究公司所预见的在线销售也是未来若干年内网络发展的一大趋势。“在线销售”的历史可以追溯至1973年。当时美国俄亥俄州的米德数据中心(Mead Data Central)首次推出了在线全文数据库Lexis,内容包括各种法律文件。律师可以进入Lexis进行搜索,当然,这是需要付费的,这就是“在线销售”。有了Lexis的成功,米德公司在1978年启动了Nexis,这是美国第一家囊括全国新闻机构的在线数据库,数据库《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美联社、《美国新闻和世界报道》的实时新闻。在线销售由此一发不可收拾,并从新闻出版领域扩展至其他各个领域。如今的美国,不上网的零售商已经寥寥无几。而在线销售的形式也逐渐扩展,目前主要有“点购买”(Point of Purchase)、“企业对企业”(Business to Business)等形式。

需要说明的是,任何技术的发展都不能脱离技术应用的现实环境。美国是个大国,地广人稀,因而在网上看东西、买东西通常要比亲自去商店更便捷。正是这种客观环境和需求使美国人迅速接受了网上购物的新方式。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线销售和广告分不开。那么,国外的网络广告呈现着怎样的姿态呢?总的来讲,欧美、日本的网络广告喜欢标新立异,其形式五花八门,远比我们脑海中所能想到的网络广告要有意思得多。当然,技术发展是前提。首先,弹出式广告在美国和日本已经完全没有了。其次,普通的旗帜广告所占的比重也很少,譬如在日本只占所有网络广告的0.3%。再次,邮件广告基本已经告别了狂轰滥炸的时代,而代之以彬彬有礼的问候。复次,游戏式广告方兴未艾,譬如在日本已经占到了所有网络广告的30%。什么是游戏式广告呢?譬如一个广告界面,看起来很普通,但你用鼠标点击界面的不同地方,就会出现不同的广告情节,不同的情节导致不同的结果。当然,殊途同归,广告最终总是要指向产品的,但点击收看的过程却十分有趣,而且也让受众过了一回“创作瘾”。因此,日本雅虎的受众,只有7.4%的人不想要广告,反倒有17%的人希望要广告,剩下75.6%的人则表示要视广告内容而定。

超文本小说

刚刚谈到了游戏式广告,下面再谈谈游戏式文学 超文本小说(hyperfiction)。很显然,技术的发展无可限量,当数字化技术改变着人类交流方式的时候,文学――这一人们所熟悉和喜爱的深层交流领域也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是不是所有的文学样式今后都会受到影响,我们不敢断言,但是,美国已经出现了超文本小说的创作实验,这却是事实。例如,“神秘岛”(Myst and Riven)将读者置于一个梦幻之地,读者可以按自己选择的事件发展顺序来历险。虽说选择无非也是在程序制作人员已经设定好的情节中选择,但是读者们会觉得是他们自己在“创造”故事,而不仅仅是跟在作者的后面亦步亦趋地阅读。

媒介融合与技术大观

今天,传统的主要媒介正在不同程度地向数字化形式过渡,这是一个无可抗拒的大潮。本文仅在这里为大家介绍一些比较新颖的网络技术――正是这些技术的出现,才使媒介融合成为可能。

――IPv6技术。IPv6是下一版本的互联网协议。IPv4采用32位地址长度,只有大约43亿个地址,估计在2010年将被分配完毕。而IPv6采用128位地址长度,几乎可以不受限制地提供地址。按保守方法估算,IPv6实际可分配的地址之多可使整个地球每平方米面积上均可被分配1000个以上的地址。因而,IPv6一劳永逸地解决了地址短缺问题。在未来的日子里,一个家庭中的所有家电――电视、电脑、手机、冰箱、洗衣机、微波炉等等――全部要联网,每个电器都有专属自己的地址,这就是IPv6网络。

――语义网技术。在语义网的构想中,机器可识别文件信息的意义,而不仅仅是识别信息的符号。郭庆光教授曾经为意义下了如此定义:“意义,就是人对自然事物或社会事物的认识,是人给对象事物赋予的含义,是人类以符号形式传递和交流的精神内容。”很显然,语义网技术正致力于这个领域:它不仅关注符号形式,而且试图关注精神内容,因而机器也似乎有了人的特质!50年前,英国伟大思想家图灵在《计算机和人工智能》一文中建议“诸位考虑‘机器是否能够思维’这个问题”,现在,图灵的问题在语义网技术中或许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解答。

――智能识别技术。英国伟大物理学家霍金曾几次来中国讲学,细心的观众也许发现了这样一个细节,霍金所使用的电脑是非常特殊的,因为他的电脑可以用眼睛来“操作”,而不用手击鼠标。这就是时下处于电脑科技最前沿的“智能识别技术”。欧美、日本都已经下大力气研究这一技术,并有了不错的成果。

流媒体篇4

好友小张开了家动画设计制作公司,经常需要远程给客户展示做好的动画DEMO,远程传输文件浪费时间,比较麻烦,只好向笔者请求。其实办法是有的,只要电脑都是Windows7系统,可以用Windows7的媒体流功能,在异地也可以直接访问公司电脑里的动画等媒体文件, Windows7的远程媒体流功能可以在用户的各台电脑之间建立专用的安全 Internet 连接,使用 Windows Media Player来访问各台电脑之间的动画、视频、图片、音乐和录制的电视节目,这样客户就能随时随地知道动画的设计情况了。

首先来设置公司的台式机Windows 7, 打开Windows7里的Windows Media Player,单击播放器左上角的“媒体流” 菜单,然后选择“允许网络访问家庭媒体”,在弹出的对话框中, 选择“链接联机 ID”(如图1),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联机ID指的是Windows Live 账户(MSN账户),如果你没有安装“联机 ID 提供程序”,则需要先单击“添加联机 ID 提供程序”打开微软官方网页,单击“下载”下载该程序,然后安装才能进行登录操作。

安装完毕后单击“链接联机ID”,在弹出的对话框处输入自己的Windows Live 账户(MSN账户),单击“登录”按钮登录(如图2),如果没有MSN账户则需要单击“注册”按钮注册一个新账户,链接了联机 ID 之后,单击“允许网络访问家庭媒体”,弹出“您已成功允许网络访问家庭媒体”,在这台电脑里的操作就算完成了,最后记得将你需要共享的动画文件添加到Windows Media Player的媒体库中,也还可以添加音乐、视频、图片等文件,方法是单击Windows Media Player上的“组织”菜单,选择“管理媒体库”,然后分别选择“动画”、“音乐”、“视频”、“图片”,把电脑中动画、音乐、视频、图片等文件的存放路径添加到库中即可。

接下来让客户在他的电脑上重复上面的设置过程,特别注意的是把联机ID账号和密码告诉客户,只有使用相同的联机ID账号才能远程连接,然后客户只要能上网,就可以通过打开Windows 7系统电脑里的Windows Media Player,单击“其它媒体库”,就可以看到这个媒体库中的所有联机电脑,选择公司的计算机名称,然后单击下边的“动画、音乐、视频、图片”等分类,就可以查看到公司电脑中添加好的动画文件了(如图3),就像打开本地文件观看一样。当然如果网络速度不是很快的话,会影响播放的画质和流畅度,尤其是比较大的文件。

流媒体篇5

[摘要]:

流媒体技术的出现使音频文件在网络媒体中的顺利传播成为现实,从而使网络媒体对于广播媒体的直接竞争开始突现。本文以“流媒体时代”下的广播媒体为考察对象,分析了流媒体带给网络媒体的新变化、广播媒体所面临的挑战、生存机会,并提出了广播媒体的生存对策。

当我们在网络上尽情享受美妙的在线 音乐 、欣赏精彩的flash动画、观看感人的在线电影的时候,“流媒体”已经悄然来到我们身边。在线广告、网络广播、网上直播等流媒体形式以其直观、互动、实时等特点,超越传统的文字、图片等静态信息载体,吸引了越来越多网络用户的注意。数据表明,无论是接触频度和范围,还是市场的前期投资反响,都毫无例外地显示,未来属于流媒体。微软总裁比尔·盖茨和雅虎创始人杨致远等it业界的重量级人物,也都对流媒体的未来非常乐观。

2006年,流媒体的 发展 更是来势汹涌,一日千里。直播点播、internettv、p2p流媒体、iptv,视频监控、可视电话、视频会议、音乐视频网站、网络游戏,流媒体几乎在音视频应用领域中遍地开花。广播一向被视作四大媒体中的弱势媒体,流媒体时代带给广播以前所未有的冲击同时,也给广播以前所未有的机会。“流媒体时代”的春天会不会是传统广播的冬天?还是随着流媒体时代的到来,传统广播即将迎来自己的第二个春天?

一、流媒体带来的变化

流媒体(streaming media)是指的是在网络中使用流式传输技术的连续时基媒体,即在因特网上以数据流的方式实时音、视频多媒体内容的媒体,音频、视频、动画或者其他形式的多媒体文件都属于流媒体之列。Www.133229.coM流媒体是在流媒体技术支持下,把连续的影像和声音信息经过压缩处理后放到网络服务器上,让浏览者一边下载一边观看、收听,而不需要等到整个多媒体文件下载完成就可以即时观看的多媒体文件。

流媒体技术的出现,音频、视频文件得以在网络媒体中顺利、实时地播出,人们不仅可以在网络上顺畅地收听广播、观看影视节目,还可以直接收看赛事实况直播。以前需要通过收音机、cd机、电视机来收听、观看节目,现在只需要一台 计算 机就可以全方位覆盖需求。网络媒体也由以前单纯地静态的文字和图片,发展为对动态的音频、视频的传播,这是对网络媒体功能的拓展和传播价值的整合。流媒体技术的运用,不仅可以大大节省网络用户的下载时间,而且使网络媒体与传统的广电媒体在互动、实时、直观等传播特征上,开始站到了同一起跑线上。流媒体技术使网络用户不再需要经历漫长的下载等待时间,就可以实现在网络上收看、收听影音文件,这一模式与传统的广播、电视播出极为相似。同时也意味着,网络媒体对传统广电媒体的冲击真正开始了。

自从1995年4月,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市的progressive networks公司(即后来的realnetwork公司),在美国全国广播者联合会上推出了一种名为realaudio的软件,实现音频在因特网上的实时传送以来,以流媒体形式出现的网络音频、视频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根据一组来自国际权威机构的调查,2000年在网上访问流媒体的人数增加65%,西方网络发达国家访问流媒体的人数已达到1.1亿人,约占网民的1/3,在亚洲也迅速增加到2500万人,将近网民的1/9。

二、传统广播面临挑战

自1920年美国匹兹堡kdka广播电台正式播音以来,广播在一段时间内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尤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广播作为宣传战的最锐利武器,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但自从电视出现之后,广播作为媒体的地位开始衰落。由于广播稍纵即逝、形象性差等劣势,在电视蓬勃发展、互联网大行其道的今天,广播更是难以在日趋激烈的媒体大战中找到本应属于自己的位置。

“大霹雳的前十秒种——刹那间,眼前诸象皆改观。”贝若斯如此形容网络的骤然降生。网络媒体的优势不需多说,除了公认的互动即时、开放性、信息海量等特点之外,网络媒体还有一个突出的独有特征,即高度的整合性,也可以称其为多媒体性。从技术手段上来看,网络媒体几乎将所有传统媒体的传播手段悉数囊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互联网被称为“媒介大融炉”并不过分。在互联网技术发展的初期,由于带宽等因素的制约,网络媒体仍然以文字和图片信息的为主,而要顺畅、实时地收听、收看影音文件则在技术条件的限制下还有一定的困难,但随着流媒体技术的出现,边下载边收听、收看的实时传播成为可能,人们随时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自己喜欢的节目来收听和收看。而且,众所周知,宽带是网络发展的主流,随着网络带宽建设的不断发展,网络广播和网上电视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近了。事实上,目前在网络媒体中,流媒体已经被大量地运用,而且深受网民欢迎。

目前网上广播主要有两种形式:直播——即时播音(live)和点播——随选播音(audio-on-demand)。前者的形式与目前的广播相类似,即按照固定的节目播出表的节目时间播出广播节目,只不过听众收听节目的硬件设备是计算机网络,这种形式只是在接收载体上与传统广播有所区别;而后者则是在网站中存放广播节目,听众可以在按照自己的意愿随时点播收听自己喜欢的节目。与传统广播相比,基于流媒体技术的网上广播具有很多优势,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传播范围大。网上广播不受传统广播覆盖范围的限制,可以超越更广大的地理空间,进行全球化传播,各种功率的电台获取听众的机会更加平等而广泛;

2、多媒体性。传统广播传播信息的载体相当单一的,即仅通过声音,这也是传统广播被视为四大媒体中的相对弱势媒体的一大原因,而且其稍纵即逝、过时不候的信息传播特性也使其在媒体竞争中处于劣势,但网上广播则大大弥补了传统广播的这一先天不足,结合文字、图片、声音等多种传播载体,可使信息传播的丰度和厚度大为增强;

3、互动性。互动是网络媒体的一个天然优势,双向交流使得网上广播突破了传统广播“我播你听”的被动模式,使听众可以随时按照自己的意愿调整收听过程,网上点播是对听众获取信息的主动性的最好佐证;

4、可检索性。网上广播的技术优势使得广播电台建立起自己的专业资源库成为可能,同时也为听众对广播节目资源的搜寻检索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广播节目成为可查询、可检索的信息资料;

5、全新经营模式。传统广播电台基本依靠广告作为其收入来源,网上广播则为广播电台的这种经营模式提供了新的角度,即对节目内容资源的经营上的转变,付费收听节目可以成为广播电台生存的新方式。

1995年8月,美国abc广播网首先利用网际网路进行全球播音。如今,已有约85%的美国区域性或全国性广播电台都开始了网上播音。dataquest的数据显示,1998年时,因特网上已经有2,500互联网广播电台,这一数量在1999年时增长到了2,700万。据统计,目前因特网上每周约有45000小时的广播节目,58个美国电视台提供web广播,34个电视台提供点播服务[1]。有近半数的跨国 企业 公司在内部使用流媒体实现web广播。据英国bbc的克里斯·韦斯科特在《新媒体变革对bbc的影响》一文中所提到的,12岁以上的全部美国人中有22%,即5,000万美国人曾经访问过一个广播电台的网站,在广播网站的访问者中,46%的人停留长达20分钟以上[2]。

据统计,到1999年初为止,世界各国建起网络广播电台1500多家,其中从1995年到1997年两年间,美国已经有85%的广播电台建设了网络广播,到1998年上网的电台超过了2000家。1996年12月15日,广东的珠江 经济 广播电台首创我国广播电台上网的先例,到2000年5月底,我国的网络广播已经达到100多家[3]。《世界广播电视 参考 》的资料显示:我们现在已经能够听到100多个国家的1550多个网上电台的广播。截止到2000年7月,著名的yahoo中文在“电台”的检索字串下,已编入了15个类目和347个网站。荷兰电台的节目总监马克思说“现在有超过6000个电台在互联网上各种形式的流式音频。”[4]

三、广播的生存机会

流媒体技术给网上广播带来的全新气象固然势不可挡,但这并不意味着广播媒体就此失去了生存机会。历次传播革命给了我们这样的认识,传播符号、传播媒介和传播科技始终呈叠加性状态发展,也就是说,新媒体的诞生并不会使旧媒体消亡,而是新旧媒体共进共荣;而叠加性状态又导致了整合性状态,即新的媒体会以整合了旧媒体传播优点的特征出现。

流媒体技术在技术上的进步,也遵循了人类传播革命发展的 规律 。传统的广播媒体在新技术的促进下,并不会消亡,而是会对其功能与价值进行整合,以自身的调整来适应技术变化带来的冲击。

在流媒体时代,传统广播依然具有自己的生存机会,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其一,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广播媒体已经建立起自己独有的、其它媒体所无法取代的优势,这种优势将转化为流媒体时代下广播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其二,基于流媒体技术的网上广播在实现上还面临着一系列尚待解决的问题,在网上广播从技术到内容的全面完善过程中,传统广播必将找到与因特网结合的最优化模式,从而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事实上,如果洞悉广播媒体的固有优势,就不会对广播的发展前途悲观失望。因为广播的某些独有的优势,可以成为“流媒体时代”广播生存的新契机,迎来传统广播媒体的“第二个春天”。以下从三个方面来分析广播的固有优势所带来的发展新机会:

1、伴随性。广播媒体伴随性的优势是其他任何媒体所无法比拟的。收听广播节目只占用了听众的听觉器官,并不影响眼、手、口等器官的正常活动,听众可以在从事其他活动时(如做饭、散步、旅行、锻炼等)兼顾广播节目的收听,大大提高了广播媒体的使用率。伴随性的优势在网上广播中也可以得到进一步的发挥。因为网络用户在上网浏览网页、收发邮件、聊天的过程中,占用的只是视觉,其听觉处于闲置状态,而广播伴随性的特征使其在不妨碍网络用户视觉运用的同时,可以顺利完成依赖于听觉的信息传播。网上广播可以顺利避开视觉层面的激烈抢夺战,并转入后台工作,作为背景声音完成对用户听觉的占用。

2、低成本。与电视相比,广播节目的运行成本相对低得多。无论从规模、数量上来讲,广播媒体要完成一个节目所需要投入的资金和人力资源要小得多。相对电视节目的上网,广播节目上网只需调动音频资源,从技术角度看广播上网比电视上网简单便利,从成本角度看广播上网也比电视上网成本更低。

3、高普及率。广播是普及率最高的传统媒体,与报纸、杂志等纸质媒体相比,广播由于通俗易懂,不受文化程度限制,只要是听觉正常的人都可以接收;与电视媒体相比,广播体积小、携带方便,流动状态也能接收,而且接收装置价格低廉,尤其在

3、努力借鉴国内外网上广播的先进经验。

由于起步较早,国外广播界的 发展 经验对我国广播业的发展具有借鉴价值。比如在20世纪50年代,广播业最为发达的美国就开始摸索广播电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并取得了成功,而现在我国广播界也已经开始在专业特色和个性化战略方面进行了尝试。同理,在广播与 网络 相结合的实践过程中,国内外有一些广播电台已经做得相当成功。借鉴一些成功的例子,对于更好地认识广播在“流媒体时代”的生存不无裨益。

英国bbc的网上广播。2001年3月,英国bbc首次实现了对俄罗斯总统普京的网上直播采访。这次访问既有声音,也有图像,并进行 英语 和俄语的同声翻译。在电脑屏幕底端还有显示向普京总统提问的机会的比例,并编辑了有关普京总统执政第一年的资料。在bbc的网站上,网民们可以浏览此次采访的全部内容,包括普京先生的所有讲话和向他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通过网上直播,全世界公众都获得了向普京总统提问的机会。这次网上直播采访获得了热烈的反响,对普京总统采访时,bbc网站收到了大量的关于此次采访的e-mail提问和评论,共计24000件,且来自世界各地。

日本的网上广播。日本的网上广播大致分为三种形式:一是把无线电广播里的节目原封不动地通过因特网广播;二是广播与因特网的互动节目;三是专门在因特网上播出的节目。自1999年4月开始,日本七家较大的商业广播电台就开始通过与微软公司合作,播出具有个性且具有因特网广播特点的网上广播节目。如“tokyo-fm”电台于1999年7月开始的《tfm即时剧场》,最早使用了活动的画面,用了5分钟的电影画面剪辑介绍最新的电影;被称为开发了因特网上的“广播新娱乐方法”的《山田的有限弧度》属于第二种形式的网上广播节目,当地面广播节目播出时,网上的节目主页就会出现主持人和节目小宠物主人公的网上漫画,而漫画中主持人和小狗的变化是根据用户听众的反馈意见来左右的,深受日本听众、网络用户和广告商的欢迎;而“文化广播”的《望世界》和《因特网广播·在网里相见》则属于第三种形式的网上广播节目,这是专门针对卡通电玩迷们编排的因特网节目,由卡通片的配音演员与特定的因特网听众相互交换电邮地址,向传统广播本体进行挑战,希望把很少收听广播的电脑一族——年轻一代吸引到广播里来。

香港电台的网上广播。1994年12月香港电台率先进行“香港电台联网版”的网上实验服务,以提供新闻演示文稿及少量电视及电台节目为主。1995年9月17日上午7时起,香港电台运用同步直播科通过互联网36小时向全球直播电台选举新闻和节目,成为世界上首个应用同步直播科技进行36小时直播的电台。1997年6月,香港电台在互联网上进行连续48小时视像直播报道有关香港回归的各项庆祝活动,吸引了全球25万人次的收看和收听,到访其网站的人次高达900万。2000年4月,香港电台全面拓展网上广播服务,每天直播全部6个电台频道、所有黄金时段播出的电视节目(每周共7小时视像节目)、提供中文新闻文本。

中国 国际广播电台。1998年12月26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正式推出了自己的网站( .cn )。1999年底,国际台网站已初步形成了华语(包括普通话、粤语、繁体字)、英语、德语、西班牙语、日语等共九种语言的广播节目文字和声音上网。在国际台的网页中目前已经链接了实时收听和节目回放,在节目回放中还会放上文字稿,以满足用户收听和学习需要。

自1995年推出第一个互联网流媒体播放器以来,流媒体的应用呈爆炸性增长。到2004年,流媒体市场有着巨大的收入潜能,其中为消费者服务创收90亿美元,内容提供商创收28亿美元;全球将有1000多个流媒体网站,2亿多小时视频流。去年在网上访问流媒体的人数增加65%。亚洲访问流媒体的人数迅速增加到3500万人,将近网民的1/6。到2007年,流媒体发展的重点将从以“流”应用为中心转移到以“媒体”为中心,随着iptv以新媒体的身份出场,将流媒体的价值体现得淋漓尽致[6]。

艾瑞市场咨询(iresearch)根据资料整理显示,移动流媒体作为移动多媒体业务的一部分正逐步受到重视,市场将不断扩大。预计到2007年,日本的移动流媒体用户数量将达到2144万人,其次是德国和韩国,而预计中国将有超过190万的用户数[7]。

图表引用自艾瑞资讯网站

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承认,流媒体的时代已经来临。事实上,从技术角度、网民数量的增长,以及宽带的逐步普及等角度来看,流媒体的应用已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由于政策因素、版权等各种相关问题的制约,流媒体的长足发展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定的时间与环境催化。传统广播媒体要想在“流媒体时代”下生存并得到不断发展,就必须懂得与网络媒体进行正确有效的合作和功能、价值的整合,从而实现双赢。对我们传统广播媒体而言,必须利用这个时间差,跟上发展的潮流。

“流媒体时代”的到来并不可怕,反而是传统广播焕发“第二春”的绝好契机。由于流媒体技术的出现,传统广播在传播特征上的不足得到弥补,传统广播转瞬即逝、选择性差、直观性差的弱点得以修正。通过流媒体技术,人们可以自由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节目、段落,反复多次地收听,同时可以配合文字、图片等各种其他载体,丰富广播内容的传播形式。

随着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广播媒体还会面临更多的挑战和冲击,重要的是要在这种发展中学会变化和调整。正如bbc的克里斯·韦斯科特所说,“广播……不会因为互联网的出现而死亡,但是会改变。”[8]对广播媒体而言,重要的是应该学会怎样更好地改变。

[注释]

[1]《宽带网络的发展将使流媒体成为未来的主流技术》, .cn ,2003/9/26,19:56。

[2][英]克里斯•韦斯科特,《新媒体变革对bbc的影响》,选自邓炘炘、李兴国主编《网络传播与新闻媒体》,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年,第75页。

[3]张潇潇、郑一卉《中美两国网络广播现状的比较研究》,《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2年第3期。

[4]杨叶青《论网络广播——网络广播现状和经营理念》, http://academic.mediachina.net/ ,传媒学术网,2003/11/22,21:30。

[5]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2007年1月23日第1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6]《流媒体应用全面开花》 顾荣强 计算 机世界网

[7]《预计2007年中国流媒体用户将超过190万》 艾瑞资讯 .cn

流媒体篇6

关键词:流媒体;相关技术;应用

1 流媒体概述

音/视频(a/v)等多媒体信息是在时间上展开的数据流,具有数据量大和实时等特点。要在多媒体终端(如pc)上再现或回放多媒体信息,获得平滑的多媒体数据流非常重要。当用户通过下载方式将网络中服务器的数据保存至本地终端dsm(数字存储媒质,如计算机硬盘)后,通过数据总线在dsm和内存之间进行传输不难实现。但采用下载方式,用户必须考虑两个因素:对客户端的存储需求和播放启动延时。因为a/v文件一般都较大,需要很大的存储容量;而且由于网络带宽的限制,下载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

流媒体技术解决的问题就是:采用流式传输方式直接从网络上得到平滑的数据流,无须首先把多媒体数据下载到本地终端在采用流式传输的系统中,声音、影像、动画等信息从网络中音视频服务器向用户终端(如pc、pda等)连续、实时传送,用户不必象下载方式那样等到整个文件全部下载完毕,只需经过短暂的启动延时(缓冲)即可在用户的计算机上通过解压设备(硬件或软件)解压后进行回放,数据的剩余部分在后台继续从服务器下载这种对多媒体数据边下载边回放的方式不仅使启动延时缩短,而且不需要本地终端有太大的存储容量。

2 流媒体的传输方式

2.1 顺序流式传输

即在给定时刻,用户只能观看已下载的部分,而不能跳过还未下载的部分,它不像实时流式传输那样在传输期间根据用户连接的速度进行调整。由于文件在播放前观看的部分是无损下载的,顺序流式传输方式适合高质量的短片段,如片头、片尾和广告,不适合长片段和有随机访问要求的视频、讲座、演说与演示,也不支持现场广播。严格说来,它是一种点播技术。

2.2 实时流式传输

是指媒体传输时信息带宽能自动动态适应网络带宽,保证媒体信号带宽与网络连接相匹配,使媒体可被实时观看到。它与顺序流式传输不同,需要专用的流媒体服务器与传输协议。实时流式传输适合现场事件,也支持随机访问,用户可快进或后退观看前面或后面的内容。理论上,实时流一经播放就可不停地收看,但实际上,可能会发生周期暂停。

2.3 二者的比较

(1)从视频质量上讲,实时流式传输必须匹配连接带宽,由于出错丢失的信息被忽略掉,网络拥挤或出现问题时,视频质量会下降;如欲保证视频质量,顺序流式传输更好。

(2)实时流式传输需要特定的服务器,如quicktime streamingserver、real server与windows media server,这些服务器允许对媒体发送进行更多级别的控制,因而系统设置、管理比标http服务器更复杂。

(3)实时流式传输还需要特殊的网络协议,如:rtsp(realtime streaming protocol)或mms(microsoft media server),这些协议在有防火墙时有时会出现问题,导致用户不能看到一些地点的实时内容;而顺序流式传输与防火墙无关。

3 流媒体传输质量的控制

3.1 智能(intelligence and ability)流技术

系统能够自动检测网络状况并将视、音频流的属性调整到最佳,使用户收到与其连接速度相符的媒体流。智能流技术的实质是通过c/s应用层的速率反馈机制探测网络带宽变化,利用媒体流的多速率层次编码能力,在服务器端动态的调节媒体流的传输速率,以保证用户在网络带宽变化条件下仍能收到质量较好的媒体流。

3.2 分流(splitting)技术

分流技术一般只在作网络直播时使用。发送服务器通过udp单播、udp组播等方式将直播媒体流发送到分布在各地的多个接收服务器,客户端可以就近访问服务器获得较高质量的媒体流,同时减少带宽使用。发送服务器与接收服务器之间由高速链路连接。

3.3 内容分发网络(cdn)技术

cdn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它作为基础ip网络之上的一个内容叠加网,通过引入主动内容管理、全局负载均衡和内容缓存等技术,可以将用户请求的流媒体内容到距离用户最近的网络边缘,从而提高用户访问的响应速度,并有效解决网络拥塞,最大限度的减轻骨干网络流量。

3.4 缓存(caching)技术

互联网是以断续的异步包传输为基础,一个实时媒体流或媒体文件在传输中将被分成多个包传输。由于网络的延时、抖动等因素,包到达客户端的顺序和延迟可能不一样,可能出现先发的包后到的情况,因此需要缓存系统来弥补网络延迟和抖动的影响,以保证数据包的顺序正确以及不会因为网络暂时拥塞而出现播放停顿的现象。缓存技术一般采用环形链表结构存储数据,丢弃已发送或已播放内容并利用空出的空间存储将要发送或将要播放的内容,所以一般缓存不会很大。

4 流媒体系统组成结构

4.1 服务器端产品

服务器端软件产品主要有microsoft公司的windows mediaservers服务器组件、realnetworks公司的real server和apple公司的quicktime streaming server等。这些软件的作用是提供流式多媒体信息的和管理平台。

4.2 制作端产品

制作端软件产品主要有microsoft公司的windows mediaservers工具组件、realnetworks公司的realproducer和apple公司的quicktime等。这些软件的作用是将普通格式的音频、视频或动画媒体文件通过压缩转换为能进行流式传输的流格式文件。

4.3 客户端播放器

客户端播放器软件产品主要有microsoft公司的windowsmedia player、realnetworks公司的real player和apple公司的quicktime等。这些软件通常既可以独立运行,也能作为插件在浏览器中运行。

5 流媒体技术的应用

internet的不断发展决定了流媒体应用广阔的市场前景。流媒体技术及其相关产品将广泛用于远程教育、网络电台、视频点播、收费播放等。流媒体技术在企业一级的可能应用包括电子商务、远程培训、视频会议、客户支持等。下面对一些主要的流媒体应用作简要的介绍。

5.1 视频播出(streaming video)

娱乐是流媒体的重要应用场合。用摄像机或其它装置获得视频信号后,就可以通过站点进行基于internet的现场直播;或者保存为流媒体格式的文件,以供按需播放。需要在一台较高配置的pc机或服务器上安装上普通视频采集卡和声卡,然后通过视频采集卡输入视频和通过声卡输入声音信号就可以用实时编码工具来进行直播或录制成流媒体文件。在这种应用中可加入一定的计费手段,从而能够提供有偿多媒体内容服务。

5.2 远程教学(remote seminar)

远程教学将为更多的人提供接受教育的机会。教学者事先在internet/intranet上发出通知,听众在讲座开始前访问某个url地址,当讲座开始时,听众可以看到演讲者的演讲画面并听到他的声音。整个讲座也可以媒体文件的形式记录下来,用于以后按需播放。教学者事先把媒体文件传给远程教学服务器,当听众需要听讲座时,同样访问相应的url地址,请求获取服务器中的媒体内容。媒体数据通过流式传输下载到用户的浏览器高速缓存中,由媒体播放器实时回放。

5.3 视频会议(video conference)

视频会议和远程教学有很多类似之处,但它对实时性的要求更高。在一个视频会议中,各个会议点用音/视频采集设备得到多媒体内容信息,经过数字化后用某种压缩方法进行压缩。压缩数据可以通过网络直接在各个会议点之间组播,或传到多点处理器(mp)经过合成或转换后再向各与会点组播。但不管采用哪种方式,都需要保证以尽量小的时延在各个点进行回放,这正是流媒体技术发挥作用的地方。

参考文献

[1]白煜,辛向晖.新东方it教育,教材研发室,windows media与real网络流媒体案例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唐天虹,冯宝坤,胡晓鹏.实战流媒体[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3]车军. 基于p2p的流媒体技术研究[j].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 2007,(09).

[4]王恒,林玲,钟宝荣. 基于p2p的流媒体技术[j]. 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 2007,(02).

流媒体篇7

关键词:流媒体;相关技术;应用

1 流媒体概述

音/视频(a/v)等多媒体信息是在时间上展开的数据流,具有数据量大和实时等特点。要在多媒体终端(如pc)上再现或回放多媒体信息,获得平滑的多媒体数据流非常重要。当用户通过下载方式将网络中服务器的数据保存至本地终端dsm(数字存储媒质,如计算机硬盘)后,通过数据总线在dsm和内存之间进行传输不难实现。但采用下载方式,用户必须考虑两个因素:对客户端的存储需求和播放启动延时。因为a/v文件一般都较大,需要很大的存储容量;而且由于网络带宽的限制,下载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

流媒体技术解决的问题就是:采用流式传输方式直接从网络上得到平滑的数据流,无须首先把多媒体数据下载到本地终端在采用流式传输的系统中,声音、影像、动画等信息从网络中音视频服务器向用户终端(如pc、pda等)连续、实时传送,用户不必象下载方式那样等到整个文件全部下载完毕,只需经过短暂的启动延时(缓冲)即可在用户的计算机上通过解压设备(硬件或软件)解压后进行回放,数据的剩余部分在后台继续从服务器下载这种对多媒体数据边下载边回放的方式不仅使启动延时缩短,而且不需要本地终端有太大的存储容量。

2 流媒体的传输方式

2.1 顺序流式传输

即在给定时刻,用户只能观看已下载的部分,而不能跳过还未下载的部分,它不像实时流式传输那样在传输期间根据用户连接的速度进行调整。WWw.133229.CoM由于文件在播放前观看的部分是无损下载的,顺序流式传输方式适合高质量的短片段,如片头、片尾和广告,不适合长片段和有随机访问要求的视频、讲座、演说与演示,也不支持现场广播。严格说来,它是一种点播技术。

2.2 实时流式传输

是指媒体传输时信息带宽能自动动态适应网络带宽,保证媒体信号带宽与网络连接相匹配,使媒体可被实时观看到。它与顺序流式传输不同,需要专用的流媒体服务器与传输协议。实时流式传输适合现场事件,也支持随机访问,用户可快进或后退观看前面或后面的内容。理论上,实时流一经播放就可不停地收看,但实际上,可能会发生周期暂停。

2.3 二者的比较

(1)从视频质量上讲,实时流式传输必须匹配连接带宽,由于出错丢失的信息被忽略掉,网络拥挤或出现问题时,视频质量会下降;如欲保证视频质量,顺序流式传输更好。

(2)实时流式传输需要特定的服务器,如quicktime streamingserver、real server与windows media server,这些服务器允许对媒体发送进行更多级别的控制,因而系统设置、管理比标http服务器更复杂。

(3)实时流式传输还需要特殊的网络协议,如:rtsp(realtime streaming protocol)或mms(microsoft media server),这些协议在有防火墙时有时会出现问题,导致用户不能看到一些地点的实时内容;而顺序流式传输与防火墙无关。

3 流媒体传输质量的控制

3.1 智能(intelligence and ability)流技术

系统能够自动检测网络状况并将视、音频流的属性调整到最佳,使用户收到与其连接速度相符的媒体流。智能流技术的实质是通过c/s应用层的速率反馈机制探测网络带宽变化,利用媒体流的多速率层次编码能力,在服务器端动态的调节媒体流的传输速率,以保证用户在网络带宽变化条件下仍能收到质量较好的媒体流。

3.2 分流(splitting)技术

分流技术一般只在作网络直播时使用。发送服务器通过udp单播、udp组播等方式将直播媒体流发送到分布在各地的多个接收服务器,客户端可以就近访问服务器获得较高质量的媒体流,同时减少带宽使用。发送服务器与接收服务器之间由高速链路连接。

3.3 内容分发网络(cdn)技术

cdn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它作为基础ip网络之上的一个内容叠加网,通过引入主动内容管理、全局负载均衡和内容缓存等技术,可以将用户请求的流媒体内容到距离用户最近的网络边缘,从而提高用户访问的响应速度,并有效解决网络拥塞,最大限度的减轻骨干网络流量。

3.4 缓存(caching)技术

互联网是以断续的异步包传输为基础,一个实时媒体流或媒体文件在传输中将被分成多个包传输。由于网络的延时、抖动等因素,包到达客户端的顺序和延迟可能不一样,可能出现先发的包后到的情况,因此需要缓存系统来弥补网络延迟和抖动的影响,以保证数据包的顺序正确以及不会因为网络暂时拥塞而出现播放停顿的现象。缓存技术一般采用环形链表结构存储数据,丢弃已发送或已播放内容并利用空出的空间存储将要发送或将要播放的内容,所以一般缓存不会很大。

4 流媒体系统组成结构

4.1 服务器端产品

服务器端软件产品主要有microsoft公司的windows mediaservers服务器组件、realnetworks公司的real server和apple公司的quicktime streaming server等。这些软件的作用是提供流式多媒体信息的和管理平台。

4.2 制作端产品

制作端软件产品主要有microsoft公司的windows mediaservers工具组件、realnetworks公司的realproducer和apple公司的quicktime等。这些软件的作用是将普通格式的音频、视频或动画媒体文件通过压缩转换为能进行流式传输的流格式文件。

4.3 客户端播放器

客户端播放器软件产品主要有microsoft公司的windowsmedia player、realnetworks公司的real player和apple公司的quicktime等。这些软件通常既可以独立运行,也能作为插件在浏览器中运行。

5 流媒体技术的应用

internet的不断发展决定了流媒体应用广阔的市场前景。流媒体技术及其相关产品将广泛用于远程教育、网络电台、视频点播、收费播放等。流媒体技术在企业一级的可能应用包括电子商务、远程培训、视频会议、客户支持等。下面对一些主要的流媒体应用作简要的介绍。

5.1 视频播出(streaming video)

娱乐是流媒体的重要应用场合。用摄像机或其它装置获得视频信号后,就可以通过站点进行基于internet的现场直播;或者保存为流媒体格式的文件,以供按需播放。需要在一台较高配置的pc机或服务器上安装上普通视频采集卡和声卡,然后通过视频采集卡输入视频和通过声卡输入声音信号就可以用实时编码工具来进行直播或录制成流媒体文件。在这种应用中可加入一定的计费手段,从而能够提供有偿多媒体内容服务。

5.2 远程教学(remote seminar)

远程教学将为更多的人提供接受教育的机会。教学者事先在internet/intranet上发出通知,听众在讲座开始前访问某个url地址,当讲座开始时,听众可以看到演讲者的演讲画面并听到他的声音。整个讲座也可以媒体文件的形式记录下来,用于以后按需播放。教学者事先把媒体文件传给远程教学服务器,当听众需要听讲座时,同样访问相应的url地址,请求获取服务器中的媒体内容。媒体数据通过流式传输下载到用户的浏览器高速缓存中,由媒体播放器实时回放。

5.3 视频会议(video conference)

视频会议和远程教学有很多类似之处,但它对实时性的要求更高。在一个视频会议中,各个会议点用音/视频采集设备得到多媒体内容信息,经过数字化后用某种压缩方法进行压缩。压缩数据可以通过网络直接在各个会议点之间组播,或传到多点处理器(mp)经过合成或转换后再向各与会点组播。但不管采用哪种方式,都需要保证以尽量小的时延在各个点进行回放,这正是流媒体技术发挥作用的地方。

参考文献

[1]白煜,辛向晖.新东方it教育,教材研发室,windows media与real网络流媒体案例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唐天虹,冯宝坤,胡晓鹏.实战流媒体[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3]车军. 基于p2p的流媒体技术研究[j].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 2007,(09).

[4]王恒,林玲,钟宝荣. 基于p2p的流媒体技术[j]. 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 2007,(02).

流媒体篇8

关键词 流媒体;传输技术问;互联网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64-0162-02

随着互联网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人们对媒体的选择再也不局限在普通的被动接受传播媒体的层面上面。近年来互联网视频,音频等多种流媒体在人们生活受到广泛的青睐,这都取决于流媒体在技术上的优越性,可以更好的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

1 流媒体在传输过程中缓存支持的问

互联网在传输的过程中是以包为单位进行传输的,由于网络传输的稳定性没有保证,多媒体数据在传输的过程中被分成了许多数据包,针对不同的路由,最后到达客户端的时间和次序都有可能发生改变甚至丢失。如果将数据包在到达客服端之前,利用缓存技术对到达的数据进行正确的排序,就可以避免出现以上问。其中,缓存技术包括:缓存策略,服务器与缓存技术相结合,分段分布式缓存。

1.1 缓存策略

根据缓存的目标数据的不同的内容,又分全部缓存策略与部分缓存策略,滑动窗口缓存,分层编码视频缓存。

1)与部分缓存策略相比较,全部缓存策略最大的不足之处储存空间的要求很高,如果缓存的空间不足,那么缓存的操作过程就显得很复杂,需要不断的换进换出,这反而对网络流量的降低起不到太大的作用,而且付出的空间代价也相对而言比较高;2)部分缓存的优点在于,一方面可以有效的解决服务的延时性,用户点播经过延时启动,就可以在这段期间对数据包进行处理;另一方面,减少服务器的承载的压力问。但是缓存数据需要很大的储存空间,加上后期的缓存数据都必须从服务器获得。总体而言,部分缓存也不能从本质上较少网络流量的负担;3)滑动窗口缓存指的是当第一个用户想服务器发送请求的时候,服务器会将请求转向中心服务器,服务器对最初的用户请求经过加工处理,预测出相关的其他请求,并将这些数据缓存一定的时间。数据生命期就以窗口大小的形式表现出来。只要是在这段时间内发送到服务器的请求,服务器都会用这个窗口为他们提供服务;4)要想达到最小化传输的目的,采用分层编码视频的缓存策略比较实用,有针对性的对分层编码的流媒体进行缓存,弊端就是要根据对不同客户拥有的不同宽带运用不同质量的流量来回应。这一策略中经常运用的两个方法包括预取算法和分层编码细粒度的缓存替换法。

1.2 服务器与缓存技术相结合

服务器与缓存技术相结合主要体现在两个面,一是采用闭环(点播驱动)控制的方法,另一方面是结合服务器调度和前缀缓存或部分缓存的策略是在给定缓存容量时,最小化主干网络上的传输量。第一种方法的中心思想是利用Batching、Patching和前缀缓存技术。其中Batching补丁的请求为本策略最独特的特点。缓存服务器降低启动延迟的时候,Multicast with Cachin仍然会在组播开始后对请求进行聚合,利用Batching补丁完成没有启动延迟的目的。第二种方法不仅可以再运行中缓存补丁的各种数据,还能运用选择前缀集合的优化算法进行计算。

1.3 采取分段分布式

MiddleMan是服务器与协调器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配置为一台协调器与若干台器,利用LAN将两个主体相互连接。其运行模式主要为:通过协调器,向服务器发送内容并进行跟踪,做出缓存替代的决策。当视频数据输入到MiddleMan存储系统之后,就可将视频数据拆分为若干个格式相同的文件数据。这样,就可以将视频文件按照一定顺序联合起来,避免出现混乱状态。对于服务器来说,可以将接收的媒体流块数据按照大小重新排列,通过替换策略以及缓存接纳控制方法,在每一段中添加相应缓存值。同时采取前缀替代原来缓存的前缀;后缀替代原来缓存的后缀的方式。

2 服务器的流调度技术

据相关资料调查显示,一般用户群体点播的节目集中度较高。如果在某一个时间段内,用户人群集中点播某个节目,只要利用传输媒体流合并用户请求,就可有效节约网络宽带与视频服务器的空间,与流媒体的调度技术相符。

有关流媒体调度的算法可分为静态调度算法与动态调度算法两种形式。一方面,静态调度算法主要在于服务器主动将节目在某个组播通道中应用,实现媒体流;另一方面,动态调度算法则指用户通过点播驱动,由服务器结合具体的调度算法,为用户提供媒体流。流媒体的动态调度算法包括FCFS算法、Batching算法、Adaptive Piggybacking算法、STream Tapping、补丁算法(Patching)、受控组播算法、Catching and Selective Catching、BandWidth Skimming、分片融合、层次型组播流聚合等。

3 怎样对替换的节进行计算的问.

流媒体与传统媒体有很大的差别,所以传统的节目替算法不能运用到流媒体这一领域当中来。RBC算法是目前流媒体当中运用比较广泛的算法之一,它在缓存接纳和替换的过程当中充分的考虑到了发送的宽带和文件大量两个重要的因素。与Pooled RBC策略相互结合在一起,RBC算法性能就大大的得到提升和健全。Pooled RBC一个较为突出的优点是,它还提供一个宽带POOL。POOL RBC会根据点播请求的不同的情况将请求传达给原始的服务器。

LRU算法在计算的时候,不能很好的处理不断演化的引用模式,区分不出来经常与不经常用户使用的对象。LRU-K的优点就是可以对最近引用多次的信息进行考虑。因此,可以很好的区分不同级别的引用对象,这一点,弥补了LRU算法中存在的不足。不仅如此,LRU-K算法可以通过自身的系统功能及时的对引用模式进行调节,管理的起来也很简单。

4 结论

总而言之,通过对流媒体传输技术进行的以上的研究,虽然很多的建议和解决方案都只能对部分的问起到局限性的作用,但是,这对不断完善的流媒体传输技术领域的研究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谦,秦亮曦.简述流媒体传输技术研究[J].科技时代,2008.

[2]熊永华,吴敏,贾维嘉.实时流媒体传输技术研究综述[J].硅谷,2011.

上一篇:多媒体范文 下一篇:新媒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