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学范文

时间:2023-03-22 03:40:50

电工学

电工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电工学》教学;培养情感;教学教法;学习方法

《电工学》是电工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进一步学习其它技术课和专业课的奠基石。通过学习该课程,能够掌握直流电路、交流电路、电磁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分析方法,同时掌握安全用电的一些基本知识。但《电工学》具有专业性强、理论性强、内容抽象、枯燥、不好理解等特点,又使得学生难以掌握。如何改变这种现状,也就成为我们这些专业课教师必须研究的课题。笔者通过多年的电工教学工作,认为要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这门课程,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认真备课,做好上课前的准备工作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在讲课前的准备情况如何,对保证课堂讲授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无论是新教师还是老教师,是新开的课还是教过多年的老课,都应认真地进行课前准备。备课要做到四备,即;备教学大纲、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

1.备教学大纲

学习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的,教学要求,能从整体上根据电工学课程准确认识电工学各章节内容在学科中的意义的地位。

2.备教材

教材是教师上课的重要依据。备课时要深入挖掘教材,掌握教学的主要内容、重点、难点所在。

3.备学生

要想把一门课程教好必须全面了解学生。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兴趣特点、数学和物理方面知识掌握的程度,班级的一般情况和学生个体状况等,这些都需要了解并加以研究,以便增加备课的针对性和教学的预见性。

4.备教法

备教法就是将备教学大纲、备教材、备学生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重点考虑如何组织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实施课堂教学。

二、培养师生情感,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

从心理学角度上讲,教与学双方友好和谐的关系,轻松温馨的课堂气氛,有助于教师授课水平的发挥,也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学生喜欢这门课程的授课教师,也容易喜欢上这门课,反之,敌对隔阂的师生关系,会使学生产生对知识难以接受的逆反心理,也就很难学好这门课。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师生的情感培养。在师生的情感培养中,教师要利用课内外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积极与学生交流和交往,要关心他们的生活、学习、思想,要与他们进行朋友式的接触。同时还要注意他们的个性化,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对待方法。师生有了良好的感情基础,课堂上便会有愉快的协调的合作,才能产生最佳的教学结果。

三、加强师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教学是教与学两方面的互动活动,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若采用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的教学模式,学生被动地成为知识的“接受器”。教师将大量的时间花费在课堂“填鸭式”灌输上,学生不仅没有积极思考、发问、质疑的时间和空间,思维也始终处于抑制状态。这样就忽视了作为独立个体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各种需求和潜能,忽视了师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创造力,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不利于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教师要改变这种包办式的教学模式,把“提问法”、“讨论法”、“探究—研讨法”等“活”的教学方法引入课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注重实践环节,培养综合技能

由教育心理学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可知,实验实习是教学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最佳途径。通过实验能加深学生对理论的认识,并牢固的掌握基本理论;通过实验可以训练学生把理论应用于实践,培养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能力;通过实验可以训练学生掌握应用电工仪表、电工工具进行电气等操作技能;通过实验把抽象的电工理论变得具体、生动,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电工学的。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尽可能地安排学生实验实习,加强动手能力的训练,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五、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电工学》内容理论性强,若不采用适当的学习方法是很难学好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授人以鱼”,更要教给学生“点金之术”、“渔猎之技”,帮助学生学会怎样去学习。譬如,笔者建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所学概念、原理、定理一定要理解,不能死记硬背。只有理解的知识才不会忘记,才会灵活运用;课前要预习,预习中预见不理解的内容,做上标记,上课时老师讲到相关内容时,注意力高度集中,认真听讲,这样听课就会有的放矢;课后要复习,课后作业要独立完成等等。通过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这知识更新加快的年代将会使学生终身受益。

电工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电工学;教学改革;教学内容;教学实践

1.电工学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改革

1.1电工学教学大纲改革

电工学教学的课程教学对象涉及到很多不同专业,不同知识层面的学生,他们对于电类基础知识的需求是不同的。针对此现状,我们必须制定具有不同针对性的教学大纲来满足不同学生的实际知识需求,要在教学大纲中明确不同程度学生应当掌握哪些电工、电子技术方面的知识,制定具体程度区别及内容细则。作为电工学教师必须要从两个方面来思考,第一是由于学生所学专业不同,部分专业不仅学习电工学还要求学习其他的电类课程,这些课程设置有部分都是重复的,对于这些重复内容可以通过大纲改革给予明确的说明,重复部分可以对学生只作一次考察。这样既可以让学生轻松学习、减轻负担,又可以缩减学时,进行其他内容的学习。针对不同的情况,例如有些专业设置要求电工学是基础类学科,必须要求掌握,对于这些专业的学习,可以在大纲中进行内容填充要求,以为今后专业学习打下坚实基础。第二,是学生的知识基础储备不同,例如本科生与专科生的基础不同,因此在大纲要求上就要又适当的改变,针对不同层次的学情设置不一样的大纲,不能采用相同的教学大纲,让本科生吃不饱,专科生难以理解,在电工学的教学大纲中就一定要体现出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

1.2电工学教学内容的改革

在目前大部分高校的电工学课程设置中,课程的学时都相对较少,但是电工学课程的内容却很多。要是以推动电工学教学的目标来看,要想将大量的电工学知识传授给学生在有限的学时中,就必须要求对电工学的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改革。很多非电类的学生,只要求学生掌握基本概念以及理论,能对相对简单的知识加以运用就可以了,这就是非电类学生的电工学教学目的。而对于电类专业的学生来说,就必须要求掌握大量的系统的理论知识和更专业的公式推导,实践能力。因此在电工类课程不同部分的教学过程中,要适当讲解理论与其推倒过程,着重介绍这部分的基本理论知识概念以及原理,要更多的通过实践实验等方式结合课本原理与概念,让学生在应用中理解课本,理解知识。在动手能力中提升对电工学的关注程度,从而激发学生对电工学的学习兴趣。

2.电工学教学方法的改革

对于理工科学生来说,繁琐的理论知识学习很容易丧失学习兴趣。在电工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这一点,潜移默化的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交流合作能力。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把课堂还给学生,打破一言堂、满堂灌的现象,培养学生参与到教学、学习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课堂教学活动是要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要体现出双向交流,学生在要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基于问题的思考与教师交流,要通过思考学会总结能力与质疑能力,这些都是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参与。教师虽然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在保障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前提下起着引领的作用,但要明确学生必须是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通过教师的思维引领进行积极的思考,在思考后学会学习小组间交流与分享,最终学会知识小结,在这个过程中体验知识产生的过程,学生就会对知识的学习更加感兴趣。

在课程中教师还要注意把握尺度,也不能把课堂完全开放给学生,要注意新旧知识的有机结合,通过复习旧知导入新知,再可以通过设问、设疑的方式吸引学生进行文本探究,让学生在好奇心中把握所学知识内容,在兴趣中学习新知、在乐趣中享受学习的过程。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精心准备设疑问题,把课堂推向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多向交流的良好效果。每节课可以设置短暂的学生间交流和辩论的时间,然后教师在通过适当引导得出答案。这样的课堂潜移默化的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在今后的学习中这种自主学习、思考的能力就会让学习事半功倍。

教学方法改革不能是单一的,必须要加上教学手段的大力配合。在教学手段的改革中,我们高校应支持学科建设,为学科建设多功能教室、多媒体教室、计算机网络建设等等现代的教学资源。这就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电工学学时较少与教学内容过多之间的矛盾。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电工学中一些抽象的内容,课件生动活泼,学生易于接受并且记忆深刻。通过多媒体的演示也解决了部分实验由于场地及人数限制无法当场给学生演示的苦恼。但要注意的是多媒体课件与黑板板书要结合好,不能只注重课件的制作而忽视的板书的运用。要两者合理运用,课件为辅助教学工具,板书为主,逐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教室要善于利用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结合、多变激发学生学习电工学的兴趣。

3.电工学实验课程改革

电工学作为基础学科不仅需要让学生掌握大量基础知识,最重要的是学会应用,因此实验教学是电工学必要的学习内容之一。在电工学实验内容的选择上,教室要通过改革,缩减基础性实验内容,增强学生做综合实验的能力并能通过基础知识与教室的引导进行设计性实验。缩减的基础性实验内容完全可以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让学生在课下完成。教师在实验过程中,不要过多的干预,同样要以引导为主,只在实验之前讲解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就可。让学生通过预习实验内容,设计实验过程,撰写实验报告来理解教学内容并加以应用。这样的实验设计不仅缩短了教师的讲授时间,增大了学生动手操作时间,而且提升了实验课教学质量。需要注意的是要把学生分成小组,设立组长,对组长进行前期培训,这样便于教师掌握实验情况,也避免了学生操作错误,防止设备损坏。

4.电工学考核方法的改革

传统的电工学课程考核方法都是通过试卷来检测,通过学生期末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一次性考核,这种考核方式并不能完全反映学生对电工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在期末期间,学生只需要对书中重点内容进行死记硬背就能取得良好的成绩,这直接导致了高分低能的现象,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薄弱。因此,电工学的考核方式应该分为几部分综合的综合成绩,日常学习中的出勤情况,课堂回答问题情况以及作业书写情况,实验报告的撰写情况,日常学习态度等等。其次就是在期末考试中基础知识掌握和动手实践能力等。通过这样的课程考核方法的改革能提升学生日常学习的紧迫感,认真对待电工学课程学习中的每一个部分,独立思考,认真完成,这样极大的推动了电工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综上所述,电工学的教学改革还处于初级阶段,很多方面都有待于不断完善,仍需要电工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实践,坚持不懈进行教学改革,总结出适应各高校学情的电工学教学内容,以此推动各高校电工学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刘陆平,付麟.“工学结合”模式下《电工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职业时空,2011(01).

[2]孙君曼,贺振东,黄春.谈电工学类课程理论教学中多种方法的有效融合[J].中国电力教育,2009(07).

[3]林伟,李彬,邓坚,杨莉.基于CAI的《电工学》双语教学研究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6(02).

[4]黄艳芳,赵晶,曾建唐.电工电子实习教学的改革与探索[A].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

电工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电工学;课程教学;存在问题;对策;职业院校

电工学是学生从事电类或与电相关的工程技术工作所必学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无论从将来的职业技能发展角度,还是从对后续电子线路课程的学习角度去观察,学好电工学都是很重要的。从电工学的特点看,其概念多、公式多,知识点间的关系复杂,计算量大,计算有一定难度。电工学内容丰富,而学生的学习时间非常有限,往往一时难以驾驭,良好的启发和训练方式能够快速提升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现将职业院校电工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介绍如下。

一、电工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生源与教学方法问题

中职的学生大部分文化课底子薄,这些学生在中学很少引起老师的重视和表扬,是所谓的中学较差生,这些“差生”自卑心理根深蒂固。升入中职后,仍缺乏自信心,难以与老师配合。教师用多年形成的教学方法,只考虑知识本身的“可接受性”和“应接受性”,而忽视了学生是否“乐于接受”,导致学生厌学或学得费劲,教师也教得艰辛或无奈。大多数教师课时多,无暇学习现代知识,不会制作简单、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课件,课程从头到尾只是1块黑板、1支粉笔、1本教材,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较差。学校硬件跟不上教学要求,多媒体教室少,课件无处播放,计算机房紧张,难以满足该课程的教学时间。学校管理制度上的欠妥,挫伤了教师的积极性,使其难以控制和驾驭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学生培养及就业问题

课程开设时间早,课时少。电工学作为专业基础课,一般安排在一年级,学生没接触过专业课,一些案例很难理解,分析问题时无法用专业知识作出结论。电工学课内容越来越丰富,授课时数却在减少,内容多课时少,加大了教学难度。传统的考试方法促学动力不足。多年以来电工学一直沿用闭卷笔试的方式。这种单一的考试在全面测试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存在着缺陷,特别是在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培养上缺乏动力。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不仅要满足于在特定职业岗位上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而且要通过学习方法、创新思维、综合能力的培养等最大限度地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达到工作能力的提高。然而,学生在校所学知识、技能与就业的多样性、复杂性、综合性、多变性存在较大的差异,大多数学生看到就业与所学专业不对口,因此缺乏学习动力,学习的动机仅是考试过关拿文凭。这不仅严重制约着学生本身技能的掌握,而且影响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对策

(一)强化师风,完善考核

有心启发与有能力启发取决于教师的职业道德和知识素质;而教师的职业道德和知识素质是教学效果的首要决定因素。只有不断加强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建立科学、完善的考核激励机制,形成积极向上的运作氛围,才能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使教师在竞争中提高、发展、创新教育技巧与能力。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影响一个人学习意识、学习热情、学习效果的直接因素。学生有心向学,老师才能教出东西。学生的向学心理不仅是自发的,更多是启发的。电工课教学看起来枯燥,只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创设问题的情境,同样会变枯燥为趣味。如电路及特点章节,老师画出电路图,让学生比较进行描述其特点,然后进行比较,最后老师用多媒体动态效果演示并归纳总结。在这样健康、宽松的环境中,同学们轻松愉快地学习并掌握了所学内容。当学生由学习的被动接受者变成学习的主体时,教师应进一步启发,让学生亲自解决问题,并因此而产生成就感、荣誉感,学习意识就会增强,从自卑变得自尊、自信。这时教师要因势利导、及时鼓励,扩大学生的思维方式,支持学生发散思维,将概念、判断和推理用于教学中,使其正确判断、推理,并且此时学生正处在积极思维的兴奋状态,增加难度较大的部分内容,使学生不但乐于接受,而且容易接受。

(三)融洽关系,潜移默化

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进而影响教学效果。融洽的师生关系不但感染着学生的学习情绪,而且鼓舞激发了教师的教学激情,对提高教学效果起到积极推动的作用。在教学中学习中教师要尽量给学生创造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激发学生的主观积极性和创造力,要让学生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教师应注意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和主动参与意识,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索、分析、探究、总结,使学生在层层思维活动中领悟真谛,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自学能力。

(四)挖掘基本,沟通新知

学生在刚接触一个新的知识点时,总会有些对新知识的排斥反应,如果教师在教学时能够启发学生从已学过的知识点出发来理解新的知识点,不仅能更好地掌握新知识点,而且会减少其排斥心理,增加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讲授基尔霍夫定律时,可以启发学生单纯从电位和电压的概念出发来理解基尔霍夫回路电压定律,可以引导学生从电路中某一点电荷不可能无限增加或无限减少的角度来领悟节点电流定律。

(五)结合实践,技能速成

建立一支技能过硬、创新能力强的实训教师队伍,使创新教育渗透于实训教学中。引导教师朝“双师型”方向发展;鼓励教师多形式、多渠道参加实验实习,研究创新教学方法;及时总结经验,推出“名师”,以点带面;走出去、请进来,拓宽思路,开阔眼界,启发创新。既提高了学生的听课兴趣,又增加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对专业知识的了解。

(六)瞄准市场,明确需求

电工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教学方法 学习兴趣 教学探讨

《电工学》是一门专业技术基础理论课程。机械专业开设本课程目的有两个:⑴使机械专业的学生掌握必要的电工理论基础知识和安全用电常识;⑵了解常用电器元件的性能,熟悉常见机械设备中电拖系统的结构,并能简单维护。这些对于实现中职机械类学生的培养目标――中级技术水平的机械工人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保证教学效果,是实际和紧迫的问题,下面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初浅认识。

一、目前机械专业《电工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方面的问题。⑴课堂教学以讲授为主,“填鸭式”满堂灌,单调而抽象。这种传统的教法对于文化基础差、电学知识贫乏的学生来说难度很大,正如学生所讲的听天书一般,玄虚而难懂;⑵由于安排的课时比较少,几乎没有练习和巩固的时间;⑶亲自动手,结合生产试验和应用的训练几乎没有。

2、学生认识误区。学生对学习《电工学》的厌学心理,主要基于两方面原因:⑴这部分学生对学习《电工学》有思想偏见,认为只要学好机械类专业课就行了,《电工学》对我们来说用处不大;⑵目前的教材和教学方法不适应他们的特点。

学习《电工学》用处不大这显然是十分错误的。对于一个合格的机械设备操作者来说,不仅能正确地操作机床加工出合格的产品,而且还必须了解掌握机床的构造和原理,并能及时准确的予测和发现设备故障,这些知识的构成与《电工学》有着直接的关系。同时要做到安全生产,保障劳动者的人身安全,同样需要《电工学》方面的知识。

3、教学方法单调而呆板。教师习惯于传统教式授课形式,基本都是用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做学生看的老模式。由于内容多而深,课时又少,课堂教学老师从头讲到尾,学生没有思考和训练的时间,违背了精讲多练的原则,造成学生难以接受。日积月累,消化不良,挫伤了学的学习积极性,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就目前状况而言,应在教材改革的基础上,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电工学》是一门理论性强、概念比较抽象的学科,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对于教师来讲,在授课中除了知识性外,要注意运用形象化和趣味性,同时着重注意结合生产实践,力争深入浅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方法的探讨

1、尽量采用肢体语言讲述或采用投影仪教学、多媒体教学、实物教具等教学手段来丰富课堂教学。

2、图表类比法。相近的事物可以对照比较记忆,有利于区别各事物的特征,也可以把学过的知识用图象和表格表示出来形成知识的脉络网。一些概念单一拿出来较难理解,但把其相同特征抽出来,加以列表比较就化难为易了,采用这样的方法就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加深记忆。

3、数字罗列法。把许多语言叙述的道理用数字形式罗列起来,既便于牢固掌握知识又容易记忆,比如异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是既抽象又复杂的过程,但可以简单归纳成“3、3、2”这样的数字罗列。其含义是:三个形成过程:即旋转磁场的形成过程,感生电流的形成过程,电磁转矩的形成过程;三个手的定则:即右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则判定感生电流方向,右手安培定则判定旋转磁场的方向,左手电磁力方向判定定则确定电磁转矩的方向。两个关键方向:即旋转磁场的方向和转子转动的方向,形成了三个过程,三只手、两个方向的周期表,即好记忆又有趣味性。

4、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于发展学生智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都是十分重要的。

5、精选和补充习题和例题。以每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为前导,结合习题精选课堂习题和例题。在选择习题和例题时,应侧重习题和例题的启发和引导作用,重点选择基本知识应用题和基本概念容易混淆的题目,坚持少讲多练,达到“勤能补拙”的目的,这样可以弥补机械类学生在学习《电工学》的过程中理解慢、遗忘快的缺陷。因而对于机械类的学生来说,例题的引导作用和习题的慎重选择以及反复多练尤为重要,同时多练可以创造更多的机会发现“可疑点”,消灭“空白点”,弥补对基本概念认识和理解的片面性。

6、高度重视《电工学》的实践教学。注重实验课,注重实际操作和制做,注重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践的需要相结合,强化基本知识的应用和操作训练,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他们由感性认识向抽象思维过渡,提高中职机械类《电工学》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因而建立《电工学》模拟实验室是十分重要的。另外,可以结合本专业的特点进行实地参观和学习,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开辟第二课堂,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电控器件,安装简单的电控线路等等。以上这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措施既可以有效地克服教师“满堂灌”,又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电工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 STS教育 电工学 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1电工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电工学是为电类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随着电的广泛应用,机电一体化设备越来越多,电控设备和仪器已渗透到各行各业,学生在今后的社会工作岗位上几乎都或多或少地要和电打交道,学生不单要求掌握电工学的基本理论,还要求有较高的动手能力,电工学知识已成为他们专业知识结构中不可缺少的一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学科的交叉融合也越发紧密,其他专业的科学技术与电工学的发展也同样如此,学生要能胜任跨学科的合作研究,也必须掌握好电工学知识,因此,教学必须适应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2影响电工学课程教学效果的症结

以前,电类专业开设的电工学课程涉及的专业,总体的教学效果不能令人十分满意。教师的“教”主要还是停留在教师讲授的层面上,课堂是“填鸭”式灌输,学生被动接收知识,教学内容上着重学科结构,强调知识的理论系统性,对于联系社会实际,学以致用重视不够。学生被动学习,不清楚这些知识对社会的巨大影响,更不清楚它们在日常生活、社会生产中的应用;实验环节所开设的多为理论验证型的实验,创新性和综合性的实验很少,学生对实验没有兴趣;学生觉得枯燥无味而又难学,或者表现出“无所谓”态度,并没有感受到电工学的“用处”所在,这些思想抑制了学生学习该课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影响到课程的教学效果。

3在教学中渗透STS教育思想

STS教育是20世纪60年代末诞生于美国的一门新兴学科,是一种关于社会、科学、技术相互作用的理论和科技教育思想。它具有开放多元性、人文性、前瞻性、综合性和互动性的特点。强化STS教育思想的目标主要是提供更多机会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对人类社会的作用,把技术应用与科学理论知识、社会效果紧密联系起来,使书本知识学的活、用的上,能适应社会需要。学生自己主动去学的东西往往是他们自身真切体会到“有用”的东西,也是求职场上很多企业单位的需求技能。在电工学教学中渗透STS教育势在必行,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电工学的“有用”,学生真正懂得电工学的知识与当今科技的发展尤其是社会的需求的紧密联系时,特别是对他们自身专业及综合科学素养方面的“有用”之处,学生就会发挥出他们的积极性,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4教学内容具有针对性,体现STS教育思想

从实际情况来看,电类专业开设电工学,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实用,因此课程的教学首先应立足于根本,电路的基本概念、定律、电路的分析方法要给学生讲清楚,但讲授理论知识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培养学生会做深奥的电路计算,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工作中遇到与电打交道时,能用这些基本的电路概念、基本分析方法,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电工学随着科技的发展自身也在不断的进步,新的电工学器件层出不穷,但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分析方法等作理论基石却是基本不变的,学生站在这样一个平台上,当需要进一步钻研电工学的其它专业知识时,他就有了一个较好的“掘进点”。依据STS教育思想设置的教学内容,必定是与学生的专业实际紧密融合的,或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关系紧密的,学生学习之后马上可以转变成一种技能,服务于自身及他人。

5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电工学教学由于教学手段大多比较单一,课堂气氛显得沉闷,采用多样性的教学手段,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将板书教学改为CAI教学,省去了用粉笔在黑板上画图、书写时间,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信息量。使用幻灯片、录像资料、实物展示、基于NIMultisim的电子电路计算机仿真等,可以使有些用语言难以描述的事物让学生一目了然。

6建立具有开放性特点的电工学实验机制

电工学是基于实验基础上的一门学科,很多概念、规律与实验有关,也正是通过实验环节最能让学生感受到电子电工学是“有用”的和“有趣”的。建立具有开放性特点的电工学实验机制,首先要针对电子电工实验室,一是实验时间对学生开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安排实验时间和实验的项目,由实验管理人员负责对学生修学课程的必做实验项目进行考核;二是实验内容对学生开放,允许学生自己选择实验项目和设计实验方案,在实验管理人员审核后独立完成实验过程。在实验项目上可适当减少验证型实验项目,多开设一些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开发学生潜能的综合型和创新型的实验项目。努力给学生创造和提供真正的接近电工实训的动手训练,比如让学生直接用各种电工元件真实地直接按设计要求接线,组成实用系统。

7改革传统的考试(考核)方式

实行新的课程考试(考核)模式应该使考试的方式多样化、全程化,也就是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考核方式及考核内容选择得当,往往会对整个教学过程起到一个很好的促进作用。比如,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实验,这个实验就包含了电动机转动原理,改变电动机转子转动方向的原理,接触器的结构特性和动作原理,自锁的概念,互锁的概念等,学生能够独立顺利的完成该实验操作就说明学生对以上这些原理已经较好地掌握了,这样的考核方式最能反映出学生学习的真实状况,比闭卷考试的方式来考核这些原理和概念效果要好得多。

电工学范文第6篇

【关键词】电工学;教学方法;教学改革;教学质量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工电子技术应用十分广泛,渗透到每一个学科领域,并促进其发展。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电工电子技术必要的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今后的生活、学习和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而电工学课程是几门专业基础课的综合,电工学课主要包括:电路理论、电机与继电接触器控制、电工测量、安全用电等内容,还要完成一定质量和数量的实验,是理论性、实践性很强的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门重要课程。

随着高等教育教学的不断改革,高校基础课的学时普遍受到压缩,电工学课程的学时也受到了大幅度的削减。随着科技的发展,学科知识不断的更新完善,新的知识要不断的补充到电工学的教学中,以适宜社会的需要与发展。这样教学内容不断增加,而教学学时却在大幅的减少,内容多,学时少的矛盾更加突出,因此,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必须全面系统地思考、分析、综合和改革。

一、精选教学内容,保证教学质量

随着近年来高校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高校的教育由过去的精英教育转化为大众化教育,对于普通高校强调职业技能的训练,培养的是有一定理论基础的实用性职业技术人才。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关键问题。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涌现,所以要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必须改革过去偏理论脱实践的内容。

在教学内容上要抓住重点,分清主次,削枝强干,精炼内容。不同的专业各有其特点,对各门课程的需求不尽相同,因专业设置课程的内容,课程内容要灵活选取,学时安排上也要详略得当,以适应不同专业、不同学时和各层次学生对课程深度和广度的要求。要根据专业特点进行优化,与专业课联系不多的内容进行删减,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二、引入现代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效率

1.灵活多样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电工学课程里一些内容理论性比较强,在教学时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比如电路理论、电子技术部分内容,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中师生面对面,互动性好的特点,要进行重点讲授。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要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要善于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

而对应用性、概述性或难度不大的内容,安排学生课外自学,如变压器、二极管等。自学不等于不选学,为了达到学习的目的,教师要明确学习任务,提出一些问题,在下次课抽一定时间进行小测验,或写一篇小论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从而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为毕业论文打下基础。通过自学学会怎样学习新知识、如何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新的问题,培养了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对未知领域的探索精神,增强了创新意识,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进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成为高校重要的教学手段,例如电化教学、CAI教学、校园网等,多媒体课件应用文字、图像、色彩、声乐等对学生的视听进行多样化刺激和诱导,对许多现象加以形象描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强化学习效果。电工学一些设备原理比较抽象、结构复杂,某些电器设备工作过程变化较多,教师在黑板上费时间又难讲,学生难懂难学,学生也会感到枯燥乏味。而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使抽象、难学的教学内容变得直观、易懂,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可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完成更多的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三、加强实验环节,提高工程能力

电工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不但要懂电,还要会用电,为此应在实验室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其在基本技能的训练中得到提高。实验室要全天候的开放,学生随到随做,既可以做理论验证,又可以做自拟设计、综合性实验。验证性实验为辅,其目的是加强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开始接触电工仪表和电子仪器的使用知识,为以后的实验奠定基础。自拟设计、综合性的实验为主,实验内容教师事先确定或者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应来源专业实际和生活实际,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深度要适当,所有设备能就地解决;要多样化,便于学生结合个人兴趣特长而挑选。实验结束后学生必须每人写一份报告,对整个实验过程予以综述,对实验过程中涉及的相关知识、重要内容及出现的各类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四、成绩考核方式的改革

多年来一直是在期末采用闭卷答题作为唯一考试方式,卷面成绩占80%,平时成绩占20%。有的教师给出复习重点范围,导致学生平时不学,等到期末考试加夜车,加班加点复习,死背硬记公式,背例题背练习题,根本没有消化理解所学知识。为达到教学目标,要改革一张考卷定成绩的模式,考核成绩由几部分组成:1.重视学生平时学习的过程,平时上课的听讲情况、理解能力,平时作业完成质量,认真做好平时成绩的记录,随堂小测验等,占30%;2.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把实验成绩加入总成绩中,占10%;3.期末考试占60%。改革考试内容,题型模块化:基本概念、基本知识、选择判断、分析计算、综合应用题。这样学生对每个环节都要认真去学去做,才能学有所获,真正使通过考试促进学生学习,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工程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应有的作用。

电工学范文第7篇

一、围绕专业特点和实践需要,合理设计教学内容

1.针对专业特点。电工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不同专业运用的电工学知识范畴不尽相同,对电工学知识要点的掌握要求也各有侧重。因此,电工学教学应针对专业特点,以满足专业应用为目的,教学内容根据不同专业需要进行优化,对那些与后续专业课程联系不多的内容进行有效精简,并做好课时的合理安排,力求做到内容集中、重点突出、深入浅出。例如,在对工程机械专业学生讲授电工学时,我们教学组注意与后续专业课程老师就教学的需求、内容的衔接等问题进行超前交流,充分征求意见,考虑到工程机械专业具有机电结合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增加了软启动器、变频调速等教学内容,相应精简了存储器、模拟量与数字量转换等内容,这种改变在教学中深受学生和老师的肯定,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2.服从实践需要。实践需要包括了社会对学校培养的专业人才需求、专业学科发展方向要求和学生的未来规划需求,贯穿于课堂教学、实训培养以及未来的生产实践等各个方面。瞄准实践需要、满足实践需要是搞好电工学教学工作的根本。因此,电工学课堂教学必须从专业技术学校(职业技术学院)办学特点出发,加强实用性、应用型教学研究,做到专业规划上紧贴发展要求,课程设置上与用人单位的需求对路,具体到电工学教学实践中就是突出“实”和“活”,努力使学生用好用活课堂所学。例如,在讲授电源与负载的判别方法时,教学组采取了以下直观的例证方式:手电筒中通过一新电池和一旧电池串联给一个3V/3W电灯泡供电作为例子进行课堂练习,先通过这个例子进行计算分析,使学生能够较快掌握电源与负载的概念,由此引入电池容量A・h概念、计算电功率等延伸内容,由浅至深,使学生能够正确掌握相关原理和知识要点。同时,我们还有针对地对教学中繁杂公式的推导过程作适当精简,在既定的课时内,将讲授重点有效转移到理论运用和实践联系上来,对于提升教学实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效果明显。

二、围绕提升学习效果,改进教学方法和讲授技巧

(一)加强课程导入。适宜的电工学课堂导入方法对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至关重要。导入方法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情况及客观条件而定,教学组通过实践摸索和对比,感到以下经常采用的导入方法的效果比较好。

1.实验演示导入强化理解记忆。使用这种方法时,老师边演示边提出问题,学生边看边思考,能够很自然地导入新课,并使学生主动跟随进入老师的讲课思路。如教学组在讲“自感现象”时,之前先作以下一个实验(如图所示):图中L为足够大的电感,D1、D2为两个相同的灯泡。当开关S闭合时,可以看到灯泡D1和D2同时亮,之后D1变暗D2则更亮;当开关S断开时,灯泡D2立即灭掉,而灯泡D1却突然发出很强的亮光之后才熄灭。对于这个实验,先让同学们仔细观察,回答看到的现象,然后老师再对现象给予解释,然后引出“自感现象”的概念。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概念的理解和记忆,学习效果也会倍增。

2.生活实例导入锻炼观察分析。例如讲授串联谐振时,我们往往从收音机选台的问题谈起,讲磁化概念时从电话机电铃以及电磁继电器的衔铁上铆的小铜钉谈起等等。这种导入方法,从分析与授课内容相关联的日常生活现象和问题入手,通过解释现象认识问题本质,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认识电工学知识,锻炼观察能力。

3.实物解析导入激发学习兴趣。为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可适当增加一些实物展示、解析和动手实践的内容,以促进学生思考和动手。如讲解电压表、电流表的有关知识时,不妨在讲课前先拿出几个实物来,将其外壳打开,让同学们仔细观察,之后再通过老师引导去了解其结构、原理、功能和使用等。在讲授继电器、熔断器、刀闸等电器时,也分别采取实物教学,学生的反响比较好。

(二)合理采用“比拟法”教学。电工学有些概念不容易理解,学生学起来比较吃力并且往往对这些内容兴趣不浓,如果理解消化不好则会影响学生对整个电工学知识的学习。在帮助学生掌握概念时,往往采用“比拟法”。例如:讲解电位、电位差、电流的概念时,把三者与水位、水位差、水流相比较。即利用两个水位相等、水不流动的小玻璃水缸,当改变其中一个水缸水位时,水就会从水位高的水缸通过水管流向水位低的水缸,即说明水位差导致产生水流动的压力。同学们观察了上述现象后,再引人电位、电位差、电流的概念,理解就相对容易了。通过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教学就形象、具体、生动得多。

电工学范文第8篇

【关键词】:机械专业《电工学》教学,教学方法,学习兴趣,教学探讨

《电工学》是一门专业技术基础理论课程。机械专业开设本课程目的有两个:一是使机械专业的学生掌握必要的电工理论基础知识和安全用电常识;二是了解常用电器元件的性能,熟悉常见机械设备中电拖系统的结构,并能简单维护。这些对于实现中职机械类学生的培养目标——中级技术水平的机械工人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保证教学效果,是实际和紧迫的问题,下面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初浅认识。

一、 目前机械专业《电工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教学方面的问题

其一、课堂教学以讲授为主,“填鸭式”满堂灌,单调而抽象。这种传统的教法对于文化基础差、电学知识贫乏的学生来说难度很大,正如学生所讲的听天书一般,玄虚而难懂。

其二、由于安排的课时比较少,几乎没有练习和巩固的时间。

其三、亲自动手,结合生产试验和应用的训练几乎没有。

2、 学生认识误区

学生对学习《电工学》的厌学心理,主要基于两方面原因:一是这部分学生对学习《电工学》有思想偏见,认为只要学好机械类专业课就行了,《电工学》对我们来说用处不大;二是目前的教材和教学方法不适应他们的特点。

学习《电工学》用处不大这显然是十分错误的。对于一个合格的机械设备操作者来说,不仅能正确地操作机床加工出合格的产品,而且还必须了解掌握机床的构造和原理,并能及时准确的予测和发现设备故障,这些知识的构成与《电工学》有着直接的关系。同时要做到安全生产,保障劳动者的人身安全,同样需要《电工学》方面的知识。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实际工作和公共生活提出许多电学方面的问题,《电工学》是了解现代科技知识的认识基础,是各专业各工种都需要的基础课。教学实践证明,目前机械类学生的电学知识相当贫乏。如,有的学生常把电功率和电功混为一谈,将发电能力用多少亿度来衡量,实际应该是多少千瓦。曾经有人问我某水电站年发电多少度?这个提法是错误的,若问这个水电站一年能发多少千瓦电才是正确的提问。又有一些学生在生产中由于缺少电学知识,造成设备和人身事故等等,这些都足以说明缺乏或不懂电学知识,是很难适应现代生产、生活和安全的需要。由此可见,机械类学生学习《电工学》十分必要。

3、教学方法单调而呆板

教师习惯于传统教式授课形式,基本都是用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做学生看的老模式。由于内容多而深,课时又少,课堂教学老师从头讲到尾,学生没有思考和训练的时间,违背了精讲多练的原则,造成学生难以接受。日积月累,消化不良,挫伤了学的学习积极性,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就目前状况而言,应在教材改革的基础上,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电工学》是一门理论性强、概念比较抽象的学科,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对于教师来讲,在授课中除了知识性外,要注意运用形象化和趣味性,同时着重注意结合生产实践,力争深入浅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方法的探讨:

1、 尽量采用肢体语言讲述或采用投影仪教学、多媒体教学、实物教具等教学手段来丰富课堂教学。

2、 图表类比法

相近的事物可以对照比较记忆,有利于区别各事物的特征,也可以把学过的知识用图象和表格表示出来形成知识的脉络网。一些概念单一拿出来较难理解,但把其相同特征抽出来,加以列表比较就化难为易了,采用这样的方法就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加深记忆。比如电场和磁场;在单相交流电路中的纯电阻电路、纯电感电路和纯电容电路的特征;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特点等都可以用此方法。

3、 数字罗列法

把许多语言叙述的道理用数字形式罗列起来,既便于牢固掌握知识又容易记忆,比如异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是既抽象又复杂的过程,但可以简单归纳成“3、3、2”这样的数字罗列。其含义是:三个形成过程:即旋转磁场的形成过程,感生电流的形成过程,电磁转矩的形成过程;三个手的定则:

即右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则判定感生电流方向,右手安培定则判定旋转磁场的方向,左手电磁力方向判定定则确定电磁转矩的方向。两个关键方向:即旋转磁场的方向和转子转动的方向,形成了三个过程,三只手、两个方向的周期表,即好记忆又有趣味性。

4、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于发展学生智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都是十分重要的。例如在讲解单相交流电路一节中,当分析完纯电感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相位和数量关系以及功率问题时,在给定纯电容电路中,电容量一定,初相位为零的先决条件后,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分析该电路的电流和电压的相位和数量关系以及功率问题,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即学生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又培养了他们的推理能力。

5、 精选和补充习题和例题

以每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为前导,结合习题精选课堂习题和例题。在选择习题和例题时,应侧重习题和例题的启发和引导作用,重点选择基本知识应用题和基本概念容易混淆的题目,坚持少讲多练,达到“勤能补拙”的目的,这样可以弥补机械类学生在学习《电工学》的过程中理解慢、遗忘快的缺陷。因而对于机械类的学生来说,例题的引导作用和习题的慎重选择以及反复多练尤为重要,同时多练可以创造更多的机会发现“可疑点”,消灭“空白点”,弥补对基本概念认识和理解的片面性。

6、 高度重视《电工学》的实践教学

注重实验课,注重实际操作和制做,注重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践的需要相结合,强化基本知识的应用和操作训练,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他们由感性认识向抽象思维过渡,提高中职机械类《电工学》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因而建立《电工学》模拟实验室是十分重要的。另外,可以结合本专业的特点进行实地参观和学习,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开辟第二课堂,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电控器件,安装简单的电控线路等等。以上这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措施既可以有效地克服教师“满堂灌”,又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电工学范文第9篇

关键词:电工学;教学改革;试题库;虚拟实验

作者简介:吴根忠(1965-),男,浙江杭州人,浙江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李剑清(1964-),女,浙江杭州人,浙江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高级工程师。(浙江杭州310023)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3-0051-01

“电工学”是高等院校非电类专业学生学习电学知识的基础课程,也是非电类专业学生获得电工电子技术以及电气控制基本理论和技能的重要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电工电子技术和电气控制基本理论的分析方法和基本技能,并为后续课程以及从事工程技术和科学研究打下一定的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丰富、综合性强、覆盖面广、实践性强,[1]包括电路理论、电机与继电接触控制、安全用电、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等几大部分,各部分又各具特点。由于课程的内容多,课时紧,对教学方法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需要在日常教学中进行探索和研究,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提高教育教学效果。[2]本文从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课程考试等几方面总结了在“电工学”教学中取得的一些经验。

一、“电工学”课程的理论教学

在理论课的教学方面,组建一支高水平的任课教师队伍,积极实行启发式、演示式、仿真式和动画式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把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多种教学方法综合应用才能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1-3]

1.聘任高水平的教师承担“电工学”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

浙江工业大学(以下简称“我校”)的电工学课程是一门省级精品课程,由信息学院承担具体的教学任务,学校学院对电工学课程的教学一直非常重视。目前我校每学期都有近千名学生学习电工学的课程,包括机自、化材、生环、建工等多个学院近20个专业。为保证教学质量,学校聘任了多位教授、副教授担任理论教学任务。在担任电工学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中,有多位教师获得教坛新秀、学生最喜欢的老师等荣誉称号。从每个学期进行的学生座谈会上的反馈情况可以看出,学生对任课教师都非常满意。

2.多媒体教学是目前普遍采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

多媒体教学可以帮助教师节省画各种原理图、结构示意图等图的时间,同时也增加直观性,提高教学效果。如在电气控制章节中,在讲解接触器的结构时,用多媒体的动画可以很形象也很容易讲清楚它的内部结构和动作过程。在讲解三相异步电动机定子绕组流入对称三相电流,在内部是如何形成旋转磁场时,通过FLASH动画制作软件分别把不同时刻的电流大小和电流方向,以及对应此时的磁场方向通过动画表示出来,形象直观,学生也容易理解。这是以前在板书教学过程中难以实现的。

3.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能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兴趣

比如,在讲解继电器、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结构时,除了使用多媒体之外,结合实物外观,让学生对其构造有一个具体的了解和认识,使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一些相关的理论概念;在讲解三相电源和安全用电方面的知识时,更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如寝室里或教室里的电源接线,都有火线、零线与地线之分,以及两芯、三芯插座上接的各是什么线,家庭用的漏电保护器能防止怎样的触电事故等等,把书上的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让学生学以致用,而不再是枯燥的概念和理论。

二、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是“电工学”课程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使学生把理论知识与实际联系起来,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4]兼顾传统实验中基础性实验和设计性、综合性实验,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增加虚拟实验,可以有效地发挥实验的作用。

在电工学的传统真实实验中,一般包括:操作性实验、验证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等四类实验。[5]这四类实验对于实验教学来讲都是非常重要的,验证性实验能为学生有效地开展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打好基础;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能使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但由于实验学时的限制,往往给实验的选择带来难题,适当增加虚拟实验能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

1.改革实验教学方法

对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项目,在实验教材中只列出实验要求与任务,学生需要依据实验任务预习相关的理论知识,自己设计实验步骤,并在实验过程中主动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记录、整理相关的实验数据,最后撰写实验报告。这类实验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分析,这对培养和锻炼学生实践能力非常有效。

2.采用虚拟实验

真实实验是实验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并能在实验过程中增加感性知识,认识实验过程中用到的各类元器件,掌握线路的连接方式,学会安全用电。但真实实验也有一定的不足之处:[6]受到学校实验条件的限制,只能完成常规的实验等。虚拟实验也是实验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真实实验前通过虚拟实验,让学生对实验的内容、过程和结果做到心里有数,对真实实验起到一个指导的作用;学生可以灵活利用自己的空余时间进行虚拟实验,而不需要专门抽时间到实验室;学生通过虚拟实验还可以初步掌握部分设备的使用方法。我校在建设浙江省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过程中,购买了计算机和相应的仿真软件,同时也开发了诸如叠加原理实验、日光灯电路、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等大量的虚拟实验。[7]近两年虚拟实验的开展,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个性化发展方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高校的素质教学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三、课程考试

考试是课程教学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利用试题库系统出卷,统一试卷,集中批改,能最大限度地使得考试客观公正,有利于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课程知识。[8]

传统的考试模式基本上都是由某位任课教师人工命题,采用考教统一的模式进行的,这种考试模式可能会因为不同教师的人工出卷而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不规范性,使得命题缺乏客观性,试卷的难易程度也较难控制。为了规范教学考试环节,实行真正的考教分离,保证试卷的公平和合理,试题库系统的建设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我校目前正在大力开展试题库系统的开发与研制,电工学试题库系统的研制是我校的校级教改项目之一,目前该系统已基本完成并已投入试用。该系统结合历年试卷的题型、题量和结构,从采用教材的习题、历届的试卷以及兄弟院校收集的大量题目,进行整理归类,从中挑选出符合要求的题目并对每一题都做出解答,题量丰富,主要有判断题、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简单计算题和计算题等不同题型,且计算题的数量占有较大的比例。在试卷自动生成的过程中,能对试题的类型、数量、范围和试卷难度进行设定,能使试卷的题目最大限度地符合出题人的要求,并且具有添加、修改和删除试题等功能。从目前的使用情况看,一般采用自动组卷功能生成一份试卷后,基本不需要做什么修改就能使用,大大减轻了教师的出卷工作量,效果良好。

统一出卷,集中批改试卷是保证考试公平合理的前提。在进行精品课程建设的过程中,“电工学”课程组就一直坚持同一学时的课程采用同一份试卷、统一批改标准、集中批改的方式。在批改试卷之前由任课教师讨论确定各类题目的评分标准,对不同的解答方法都给出一定的评分依据;采取集中批改后,基本上能做到一个老师只批改一个大题,这样就能最大限度地保证批改过程中评判标准的一致性。

参考文献:

[1]徐海芹,徐定安.电工学教学方法研究与探索[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10,(S2):72-74.

[2]邓红雷,李春茂,张廷锋.“电工学”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9,(4):108-109.

[3]孙君曼,贺振东,黄春.谈电工学类课程理论教学中多种方法的有效融合[J].中国电力教育,2009,(7):123-124.

[4]邓红雷.电工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与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09,(3):

150-151.

[5]耿大勇,李亮之,王俊生.面向21世纪电工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2008,(5):24-26.

[6]辛允东.虚拟实验和真实实验的比较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8,

(10):248-249.

[7]吴根忠,李剑清.基于Multisim的电工学虚拟实验教学[J].实验室科学,2011,(3):19-21.

电工学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创新驱动;内涵发展;电工学课程

一、前言

当前,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对科技教育发展提出巨大要求。目前,我国存在创新能力不足、创新动力不够、创新成果转化低的问题。“十二五”规划提出“创新驱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落实国家中长期的科技、教育和人才的规划纲要,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创新驱动的经济发展战略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作为一名市属高校的电工学课程的教师,在新形势下加快发展步伐,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要从基础电工学课程教学和实践做起。本文结合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电工学课程教学创新、实验与实践教学创新和科技工作与教学相结合等方面进行阐述。结合本学校目前自身的特点,阐述近十年来的电工学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实验与实践教学等方面的发展变化,在科技创新上体现出电工学课程上的作用。在当前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新形势下,本文阐述原创性的科技成果与教学课堂的结合,以此使学生树立科技创新的理念,提倡自主创新,提高集成创新与协同创新。电工学是高等理工科院校非电专业的一门主要的基础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非常紧密的课程,具有较强的应用范围。其讲述内容涉及面积广,从基础的电学知识,磁场学知识到工业生产中的工程机械,从微小的二极管、三极管理论知识到大规模的集成电路都有涉及。知识更新速度非常快,各种新型的工程设备高科技含量的电子仪器层出不穷。作为这些科技创新成果的基础课程《电工学》,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应该适应科技创新的发展,在国家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努力找到改革方法、创新思路,利用新的手段和教学方式教学,在学生着重掌握电工学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具有原始创新的能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二、《电工学》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知识、新内容层出不穷,教学内容与方法要与时俱进,要反映现代化科技创新的发展。1.教学内容改革。电工学课程主要包括电学基础、电工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应用和集成电路应用四大部分。结合我们学校十年以来在电工学课程内容的设置,发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无处不在。最初的电工学讲述内容中,电学基础是必须讲的,包括直流、交流、暂态、三相、磁路分析。占电工学内容的40%,比重比较大。那时候重理论,轻应用,讲述比较详细,公式推导过程比较严密。电工技术应用主要包括变压器、发电机、电动机等,讲述比较肤浅,逐步加入plc控制,占课程内容20%。电子技术应用主要包含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起初模拟电子部分讲述比较详细,包括半导体器件、放大电路、集成运算放大电路、运放的特性;整流原理,稳压电路组成等,占内容25%。数字电子技术包括逻辑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触发器、计数器等基本电路,占内容15%,但随着计算机的发展,数字电子技术的内容比重在逐步增加,没有讲述集成电路部分。目前,在最新的电工学教学大纲原则指引下,本着加强基础、注重前沿的原则,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适当增减。首先在电学理论知识上进行了大幅度减少,主要讲直流、交流、三相。其他基础知识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视频和自学完成,但基础还是关键,占25%左右。在电工技术应用上略有增加,略讲变压器、发电机部分,增加工程设备控制、大规模plc控制、建筑电气等实践内容,占30%,充分注重实践应用能力,将电工学知识应用到工程中去,让学生发挥创新思维。在电子技术中,对模拟电子部分进行缩减,只讲述三极管,放大电路应用,直流电源部分,占15%。在数字电子技术中加大比例,增加中规模集成电路设计,重点讲述组合电路、时序电路设计,占总体内容的20%。最后在集成电路介绍过程中,增加相应的计算机辅助(EDA)软件的应用,AltiumDesigner印制板绘图软件,multisim和proteus仿真软件等,占总体10%,增强学生对集成电路设计的兴趣,学以致用。从电工学内容增减情况可以看出,创新发展战略思想深入体现,加重了实践创新的部分,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学习,使学生灵活地运用计算机辅助软件对电路进行设计和开发,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2.教学方法改革。《电工学》课程传统的教学方法一直是任课教师在课堂讲述为主。从传统的“一支粉笔,一本书,讲到底”到目前“powerpoint+动画视频,一直放”的满堂灌教学方法,课堂讲述的缺点在于只将学生作为知识的容器,将难懂的理论知识全盘灌输,没有考虑与实践结合,没有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也谈不上学生创新思维的涌现、创新能力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学校最初以传统的课堂讲述为主,利用黑板进行公式推导,语言进行知识传授,讲述方法固定,模式单一,学生不能充分地理解。随着计算机的逐渐普及使用,利用“黑板+powerpoint”的教学模式逐渐进入我们的课堂,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获得知识,但应用计算机讲述内容过多,学生接受起来容易出现跟不上、听不懂的情况。目前这种方法是我们高校通常采用的方法。目前,对电工学教学方法的讨论层出不穷。我们要按照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内涵要求,摒弃陈旧的教学方法,探索创新适合的教学途径,从专业教学的特点出发,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为主。根据各个专业学生的特点,以教师的“教”作为主导,适当引导学生的“学”,即引导学生融会贯通地学习知识,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的创新学习能力,突出“创新学习”理念。在课堂讲述的过程中,可以采用一些“提问法”“讨论法”、“翻转课堂法”等教学方法。在每次课前提问,学生回答问题,主要目的是回顾上次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考查学生掌握情况。在每次讲课过程中,密切注意学生的反应,也可以进行一些启发式的提问,将此课堂问答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实际问题作为讨论课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另外,在课堂上可以提出与电工学相关一些实际性话题,让学生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学生在自己的理解下,通过查阅资料和分析信息,在课堂上讲给老师和学生听,由教师进行点评,完成课堂内容。从电工学教学方法的改变上可以看出,创新发展战略思想深入体现,加强了学生发挥创新的部分,使学生成为主体。现代的计算机技术将复杂的理论知识变成易懂的图片和动画模式,学生更容易接受,能发挥学生的自我意识,使学生提高创新能力。

三、《电工学》实验与实践教学改革

《电工学》这门课程是一门工程实践强的课程,要求学生掌握更多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需要大量的实验和实践过程来实现。1.实验教学改革。实验教学是连接知识与实践、使理论知识联系实际的重要手段。实验教学相对理论教学更具有直观性,学生在参与实验的过程中,通过对实验中各种现象的反复观察和分析,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学校近十年的电工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上体现出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思想。最初,我们在电工学时实验设置过程中主要采取基础验证型实验为主,设计型实验为辅助的实验形式,没有单独设置课程,以平时成绩的形式为主。这导致学生做实验兴趣不高,经常出现逃课的情况。根据创新思路,我们改变实验考核方式,过渡到单独设课的方式,制定了合理的实验教学大纲,包括课程的性质、任务、实验方式、实验考核方式,通过实验考核确定最终的实验课成绩。其中从公共实验中选5个作为平时实验成绩,平时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60%,从几个设计性实验中选择一个进行实验考核,占总成绩的40%。在平时实验的考核中,每一个实验按照学生的学习态度、预习情况、操作情况、实验报告总结情况进行评定分数,各项所占的百分比为学习态度10%,预习20%,操作情况40%,实验报告总结30%。在实验考核过程中,学生对自己所选择考核的题目进行分析,自己选择合适的实验方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在实验室里进行操作直至完成为止。由教师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查,提出问题,学生应将题目撰写在实验报告中。实验成绩由预习、确定实验方法、实验操作过程和实验课后答辩组成,各项所占百分比为预习20%,实验操作50%和实验答辩30%。增加实验考核后,学生对实验的积极性有了明显的提高。电子技术实验单独设课的实施,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2.实践教学改革。电工学的实践教学主要包括电工实习与电子实习两部分,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1~2周的时间内,向现场工人师傅学习,到相应实习车间完成相应的工作。结合十年来电工学实践教学的情况,学校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思想的指导下,进行了实践改革。最初由于学校经费的原因和找不到合适的实践教学基地,电工实践教学主要以参观为主,带领学生到一些工厂进行参观,主要包括到热电厂参观,到房屋供水控制系统参观,让学生初步认识电动机和控制方法、电子实习主要采用焊接练习、收音机焊接等传统的实习模式。对参观学习的模式学生没有很高的兴趣,走马观花,没有学到什么东西。电子收音机焊接过于简单,十几年前的模拟电子的器件,现在已经被淘汰了,学生只是机械地照图焊接,没有创新思想。学生很快就把收音机做完了,十分容易拿到成绩。目前,根据我们学校的具体情况,考虑到需要学生发挥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我们对电工实习进行了改革,购置了大量的继电器、PLC控制器、电动机、控制网板,让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控制任务要求,自己设计电动机控制电路,独立编写PLC程序,绘制控制网板的布线图,然后在实习车间进行组装和调整,最后由指导教师给出成绩。对于电子实习,我们采用模拟加实物焊接的方式,由教师提出题目,学生自主进行设计,进行器件的选型,然后在protues软件上进行电路的模拟调试。调试通过后,在实习车间利用万能板对电路进行焊接,制成实物,给出成绩。实习的评分主要包括:设计方案的撰写占20%,实验程序的编写与调试占20%,实物的搭接与实践操作占50%,最后有一个实验结果10%。实习要的是过程,在短短两周的时间可能得不到最好的结果,但是通过这个过程学生掌握了实践工程能力,提高了学生自主性、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使综合能力得到提高。从电工学实践教学的实施方法改变上可以看出,创新发展战略思想已经深入高校实践教学内部。所有方式都是要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给他们发挥的空间。学生不要怕失败,要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开发原始创新是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动力。

四、《电工学》与科技工作改革

高等院校的任务不仅仅是教学,还需要一定的科技工作。在高校的三大职能中,科技工作创新是贯穿其中的核心的驱动力,它已经在高校整体发展中展示出无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高校要为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发展先进文化服务,就必须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科技创新工作,努力提高科学研究水平。电工学课程要紧跟着科技创新发展。从近十年的电工学发展来看,最初讲述电工学课程教师只关注于自己的课程,没有创新发展的理念,很少进行科技创新研究。这方面有客观原因,电工学课程多,教师少,部分教师把主要精力都放到教学上,忽略了科技工作。这是不行的,需要转变思想观念。目前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思想影响下。电工学教师逐步将重心放到科技工作上,不断地努力探究如何创新科技管理机制,进一步释放创新潜力,催生重大成果产出,更好地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加快推进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协同创新、转化应用和环境建设,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与产业竞争力。高校利用学科门类齐全、学术交流渠道多、实验条件比较完备的优势,引导电工学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积极鼓励教师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大量吸收国内外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了解新领域、掌握新方法,更新知识结构,培育科技创新能力,锤炼高水平、高素质师资队伍。在人才培养上提出人才质量的提高不仅仅表现在教给学生多少有用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进一步获得知识和创造知识的能力。只有站在科学前沿的教师才可能把最新的科技知识、研究手段传授给学生。这种能力只有在科学研究的氛围中才能得到培育和提高。

五、结束语

在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指导下,高校面临着重大的挑战和机遇。电工学课程作为主要理工科基础课程,同样面临着诸多问题。高校教师应该摆正姿态,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验与实践教学上不断创新,将自己的科技工作研究与电工学教学工作协调好,在提升科技创新工作的同时不要忘了培养有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新一代大学生。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人才是关键。

参考文献:

[1]洪银兴.论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战略[J].经济学家,2013.01

[2]李超娜,等.《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实践探讨[J].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学术研究,2010.06

[3]刘凤春,王林,刘蕴红,李平.新世纪在创课程改革的新思路[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6

[4]任保年,郭晗.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创新驱动机制[J].学术研究,2013.02

[5]王艳新.《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心得浅析[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2009.01

[6]郭东明.落实创新驱动战略促进高校科技协同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14

[7]曹蓓,赵醒村,赵镇.浅谈高校科技工作在创新驱动战略中的作用及意义[J].广东科技,2015.07

上一篇:维修电工论文范文 下一篇:电工与电子技术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