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基础范文

时间:2023-10-27 00:51:00

独立基础

独立基础篇1

近日,记者通过越洋电话联系上这位大家时,郑教授欣然接受了本刊的专访。

海外智囊机构独立性应引起重视

《华人世界》:作为在多个国家生活和工作过的学者,您对中国和世界主要政体的关系有很深的研究,您本人也是一位海外华人智囊人物,请您谈谈海外华人智囊团类型和文化构成。

郑永年:随着中国的发展,海外各个国家的智囊机构开始有华人学者,这主要是各个国家越来越重视对华政策所决定的,英美国家也是近几年才有华人进入其各个智库工作。独立的海外华人智囊团并不存在,只是说有华人参与这些国家的智库当中。海外的智囊机构操作模式大致与中国一样,但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海外很多智囊机构的独立性十分强,特别是西方国家的智囊机构的独立性很大。独立性是决定智囊机构提供决策咨询时是否具有科学性的重要基础,因为智库有了独立思考和独立评估形式,才会更加客观公正。如美国兰德公司虽与政府关系十分紧密,但其独立运作性十分强。中国的智囊团大部分存在的形式与国外有所不同,中国有的项目是领导先有政策意向,再向智库咨询。

《华人世界》:海外华人参与智囊机构对所在国和中国政府的影响力如何?

郑永年:海外华人参与当地政府智库的有,但人数并不多,参与企业界智库的华人越来越多,这主要是各大企业和银行与中国的经贸关系越来越密切,他们需要了解中国,而对中国的知识又了解不够,海外华人的知识优于本地人。新加坡有一些华人直接参与政府智囊机构,直接为政府决策提供咨询。英国诺丁汉大学中国政策研究所也通过各种途径为英国政府提供对华政策咨询,但其运作是完全独立的。

应该说,海外华人参与的智囊机构为当地政府了解中国起到了桥梁的作用,同时这些智囊机构的华人也会向中国政府提供一些善意的建议,便于中国处理国际问题时采取有效的举措。在智囊机构工作的海外华人应当得到重视,因为他们对所在地政府了解中国有很大的帮助。

中国崛起给智囊机构带来更大发展空间

《华人世界》:在全球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您认为中国智囊机构的发展空间在哪儿?

郑永年:中国的崛起已成一个事实,中国内部的发展也导致其对外部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其智囊机构的发展空间也会越来越大。中国有的政策研究项目是政府先有意向再研究,讨论其合理性,而海外有的国家可能是智库为政府建言多一些。中国的智囊人才留在大学和国家机关的比较多,而民间智囊机构与国外相比明显偏少,而事实上民间智囊机构由于它的独立性,可提供一些客观建议,对社会的进步有很大推动作用,所以中国民间智囊机构的发展空间还很大。

中国智库需要加强独立研究,这样便于全面了解世界,华人参与的全球化也便于中国的国际政策交流。中国的崛起也要求中国智库应加强对海外的联系,比如中美关系不能光看报纸和书本上所说的,在政策出台前就必须有智囊机构参与进去,了解政策的背景和制定过程。

《华人世界》:海外智囊机构如何看中国崛起?

郑永年:中国的崛起加强了海外智库对中国的关注度,中国的崛起也是海外的热门话题。中国的崛起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是个事实,但“中国”和“中国不确定论”在海外从未间断过,中国崛起对世界的影响是否具有可持续性也是海外智囊机构关心的话题。因为中国的崛起不是孤立的,中国的好坏对海外的影响很大。中国的智囊机构应当担负起这个责任,发展和海外智囊机构的关系,让它们更为深入地了解中国。而在这方面,中国的智囊机构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中国民间智囊机构发展需要政策和法律环境

《华人世界》:中国海外华人智囊人物众多,您认为中国应如何用好这些智囊财富?

郑永年:中国对世界事务的重要性增加,海外华人参与到智囊机构的机会越来越多。从目前来看,这些智囊人物大多在中国长大,非常了解中国:同时他们也了解所在国的政策制定过程,对所在国政策的影响也比较直接。中国不仅要了解外在世界,而且也必须创造各种条件让外在世界了解自己。海外智囊机构中的华人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扮演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这些人已经在自己的岗位担当桥梁的作用,但这些人往往对中国本身的发展和存在着的问题也有独到的看法。这些是中国应当重视的。

《华人世界》:中国智囊团如何借鉴海外智囊团成功经验,除了政府咨询机构外,中国民间智囊团如何发挥自身的作用?

郑永年:中国民间智囊机构还处于早期阶段。它们的发展还需要一个政策和法律环境。当然,民间智囊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不管怎样,民间智囊机构的发展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在发展过程中,借鉴海外的经验是非常重要的。

独立基础篇2

关键词:独立基础;防水板;配筋计算

中图分类号:TU31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 (2010)27-0161-03

1问题的提出

在独立基础加防水板设计中,有些设计者将独立基础和防水板作为两个不相干的构件分别计算,忽略了水浮力作用下防水板对独立基础内力的影响。也有些设计者将其按一个完全的整体按变厚度筏板设计,造成板配筋复杂不经济造价高。而比较经济合理的独立基础加防水板设计,应结合合理的构造作法,考虑独立基础和防水板的协调工作,采取符合力学模型的设计方法。

2构造要求及受力特点

2.1构造要求

(1)假设独立基础基底反力为直线分布,独基台阶的高宽比小于或等于2.5。

(2)防水板下需设置软垫层(图1),以使防水板只抵抗水浮力不能承受地基反力。软垫层一般采用厚度不小于20mm的聚苯板。

2.2受力特点

(1)独立基础承受全部结构荷载,并考虑水浮力作用下防水板的影响。

(2)防水板只承受防水板自重及上覆土重qa和地下水浮力qw,不考虑地基反力作用。

(3)随地下水浮力大小的变化,防水板受到的荷载也在变化,对独立基础产生的影响也在变化。当qw≤qa时,防水板上的荷载直接传到地基上,可认为防水板对独立基础的计算没影响,当qw>qa时,防水板在水浮力作用下对独立基础产生附加弯矩和剪力。

3内力及配筋计算

在独立基础加防水板的计算中,独立基础和防水板采取两者独立的计算方法,但要考虑防水板对独立基础的影响。

3.1防水板的设计

(1)水浮力的分项系数。根据实际情况取值,当地下水位变化不大时,可按永久荷载考虑,取1.35。当地下水位变化较大时,按可变荷载,取1.4。

(2)永久荷载分项系数。根据永久荷载效应对防水板是否有利合理选用,当防水板由水浮力效应控制时,永久荷载的效应对防水板有利,分项系数取1.0。

(3)防水板计算模型。防水板实际上是四角支承于独立基础上的双向板,防水板的计算采取无梁楼盖的计算模型,按纵横两个方向划分为柱上板带和跨中板带,板带的宽度取垂直于计算方向柱距的一半,如图2,内力分析采用经验系数法。

只要算出垂直荷载作用下两个方向板的总弯矩Mox,Moy,乘以相应的经验系数,即可求出各板带各截面的弯矩设计值。

Mox=qly(lx-2c/3)2/8

Moy=qlx(ly-2c/3)2/8

式中:q――垂直荷载设计值;

lx,ly――x,y方向柱网轴线尺寸,即柱子中心线之间的距离;

c――独立基础在计算弯矩方向的有效宽度,如图1。

(4)防水板配筋计算。用简化公式AS=M/0.9fyh0计算防水板配筋。

3.2独立基础的设计

独立基础加防水板基础中,独立基础的内力计算与普通独立基础内力计算的区别在于需要考虑水浮力作用下防水板的影响,分两种情况考虑,取较大内力作为独立基础底板配筋的内力。

(1)qw≤qa时的独立基础内力计算。此时独立基础不考虑防水板的影响,即按普通的独立基础计算即可。

(2)qw>qa时,独立基础的内力计算。先计算不考虑防水板影响的独立基础的弯矩M1,计算方法同qw≤qa的情况。

分别求净水浮力(即qw-qa)对独立基础周边产生的线荷载qej和线弯矩mej,如图3,公式如下:

qej=qwj(lxly-axay)/2(ax+ay)

mej=kqwjlxly

式中:qwj――防水板净水浮力(kN/m2);

ax,ay――在x,y方向独立基础底面边长;

k――防水板平均固端弯矩系数,按文[3](p180)取值,见表1:

表1防水板的平均固端弯矩系数

a/l 0.20 0.25 0.30 0.35 0.40 0.45 0.50 0.55 0.60 0.65 0.70 0.75 0.80

k 0.110 0.075 0.059 0.048 0.039 0.031 0.025 0.019 0.015 0.011 0.008 0.005 0.003

(3)计算线荷载qej、线弯矩mej对独立基础产生的附加弯矩M2

M2x=[qej(ay-dy)/2+mej]ax

M2y=[qej(ax-dx)/2+mej]ay

(4)内力叠加,求独立基础总弯矩M=M1+M2

3.3取较大内力进行配筋计算

取qw≤qa,qw>qa两种情况的较大内力,对独立基础进行配筋计算。

4算例

4.1工程概况

独立基础上部柱截面尺寸600×600,基础底面尺寸3600×3600,变阶处平面尺寸2000×2000,柱网尺寸7.2×7.2m,柱底轴向力设计值N=4650kN,防水板下设聚苯板软垫层,防水板及独立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C30,受力钢筋采用BRB335级,基础及以上覆土重度γ=20 kN/m3,地下水位高出地下室地面2.5m,如图4所示:

4.2防水板设计

(1)防水板荷载的确定

防水板及以上土重标准值qak=20×1.2=24kN/m2

防水板水浮力标准值qwk=10×(1.2+2)=32kN/m2

水浮力效应控制的荷载基本组合设计值qwj=1.4×32-1.0×24=20.8 kN/m2

(2)防水板内力计算及配筋

首先是防水板x,y方向总弯矩设计值的计算:

lx=ly=7.2mc=3.6mq= qwj=20.8 kN/m2

Mox=Moy=qly(lx-2c/3)2/8=20.8×7.2×(7.2-2×3.6/3)2/8=431kN・m

其次是防水板各截面弯矩设计值:按柱下板带和跨中板带各截面弯矩分配系数,求出各截面弯矩设计值,再用简化公式AS=M/0.9fyh0计算防水板配筋,见表2:

防水板每米宽最小配筋面积

Asmin=0.15%×1000×300=450mm2

柱下板带板底配筋12@125(As=905mm2/m)

柱下板带板顶,跨中板带板底、板顶配筋均取12@200(As =565mm2/m),满足计算配筋及构造要求。

表2防水板各板带各截面配筋计算表

截面位置 柱下板带 跨中板带

弯矩分

配系数 弯矩

(kN・m) 配筋

(mm2/m) 弯矩分

配系数 弯矩

(kN・m) 配筋

(mm2/m)

端跨 边支座截面负弯矩 -0.33 -142.2 585 -0.04 -17.2 71

跨中正弯矩 0.26 112.1 461 0.22 94.8 390

第一内支座截面负弯矩 -0.50 -215.5 887 -0.17 -73.3 302

内跨 支座截面负弯矩 -0.50 -215.5 887 -0.17 -73.3 302

跨中正弯矩 0.18 77.6 319 0.15 64.7 266

4.3独立基础设计

(1)防水板传给独立基础的线荷载、线弯矩设计值

a/l=3.6/7.2=0.5,查表1,k=0.025

qej=qwj(lxly-axay)/2(ax+ay)

=20.8×(7.2×7.2-3.6×3.6)/2×(3.6+3.6)=56.2kN/m

mej=kqwjlxly=0.025×20.8×7.2×7.2=27.0kNm/m

(2)独立基础基底平均净反力

当qw≤qa时,独立基础底面平均净反力

pj=4650/(3.6×3.6)=359kN/m2

当qw>qa 时,独立基础底面的平均净反力

pj=359-56.2×3.6×4/(3.6×3.6)=297kN/m2

(3)独立基础柱边缘截面弯矩设计值

当qw≤qa时,

MⅠ=1/12a12[(2l+a、)(pmax+p-2G/A)

+ (pmax+p)l]=1/6a12[(2l+a')pj]

=1/6(1.8-0.3)2×[(2×3.6+0.6)×359]=1050kN・m

当qw>qa时,

由pj产生的弯矩设计值MⅠ1

MⅠ1=1/12a12[(2l+a' )(pmax+p-2G/A)

+ (pmax+p)l]=1/6a12[(2l+a')pj]

=1/6(1.8-0.3)2×[(2×3.6+0.6)×297]=869 kN・m

由qej和mej产生的附加弯矩设计值MⅠ2

MⅠ2=[qej(ax-dx)/2+mej]ay

=[56.2×(3.6-0.6)/2+27.0]×3.6=401 kN・m

MⅠ= MⅠ1+ MⅠ2=869+401=1270 kN・m>1050 kN・m

(4)独立基础变阶处截面弯矩设计值

当qw≤qa时,

MⅡ=1/12a12[(2l+a')(pmax+p-2G/A)

+ (pmax+p)l]=1/6a12[(2l+a')pj]

=1/6(1.8-1.0)2×[(2×3.6+2.0)×359]=352kN・m

当qw>qa时,

由pj产生的弯矩设计值MⅡ1

MⅡ1=1/12a12[(2l+a')(pmax+p-2G/A)

+(pmax+p)l]=1/6a12[(2l+a')pj]

=1/6(1.8-1.0)2×[(2×3.6+2.0)×297]=291 kN・m

由qej和mej产生的附加弯矩设计值MⅡ2

MⅡ2=[qej(ax-dx)/2+mej]ay

=[56.2×(3.6-2.0)/2+27.0]×3.6=259 kN・m

MⅡ= MⅡ1+ MⅡ2=291+259=550 kN・m>352 kN・m

(5)独立基础配筋计算

独立基础柱边缘截面配筋

AsⅠ=MⅠ/0.9fyh0Ⅰ

=1270×106/(0.9×300×850)=5534mm2

独立基础变阶处截面配筋

AsⅡ= MⅡ/0.9fyh0Ⅱ

=550×106/(0.9×300×400)=5093mm2

独立基础底板每米最小配筋(取ρmin=0.15%)

Asmin=0.15%×900×1000=1350mm2/m

独立基础底板配筋选用18@160(AS=5724mm2>5534mm2,且大于最小配筋面积)。

5讨论

(1)上例中,考虑与不考虑水浮力作用下防水板对独立基础的影响,其控制截面柱边缘处弯矩比1270/1050=1.21,因此,当地下水位较高时,不能忽略防水板对独立基础的影响,否则,独立基础计算配筋偏小。

(2)为保证防水板不承受地基反力,使计算与假设相符,聚苯板软垫层的厚度不应太小,一般要大于20mm且不小于独基的沉降量。

(3)实际设计中,当防水板与独立基础底标高相同时,底筋可通长布置,独基配筋不足时加短钢筋。

(4)考虑水浮力影响时,地下水位应采用当地历史最高水位。

参考文献

[1]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3] 朱丙寅,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方法及实例解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4] 吴德安,等.建筑结构工程师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独立基础篇3

关键词:独立学院;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

1目前的独立学院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1997年教育部高教司颁发了《加强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的几点意见》和2004年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之后,全国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逐步走上了规范化的发展道路。

新世纪之初,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为了充分利用公办高校的优质教育资源,拓展多元化办学渠道,独立学院这种新型高校才在我国应运而生。独立学院类型的高校既不同于传统的公办普通高校,又有别于已有的民办高校和职业技术学院,是借助公办普通高校的优质教育资源,利用社会和民间资本,采取民办高校运行机制办学的新型本科高等学校。作为新型高校的独立学院,其办学定位显然是与公办普通高校和职业技术学院不同的,应该另辟奇径,走“中间道路”,形成自身特色。同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正在发生不断的变化,走“中间道路”培养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际动手能力的应用性人才,也是应对现阶段人才市场需求变化的明智之举。

独立学院的师资主要来源于母体高校,同时通过招聘逐步加强自有师资队伍的建设,以在不远的将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能够保证和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专兼职教师队伍。独立学院的本科招生一般按第三批录取批次进行,学生的基础和素质跟一、二类院校相比有差距。而目前独立学院建校时间不长,师资和教材大部分照搬母体高校,不适应独立学院教学发展的需要。因此,深化独立学院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必须从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和教材模式改革入手,研究出适合独立学院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方案。

2改革计算机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

(1)根据人才市场需求改革计算机课程教学模式。

计算机基础教学是面向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必修课,因此,既有它的广泛性,也有它的特殊性。如何成功开设一门让学生掌握必要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的集知识性、实用性和实时性于一体的全校公共基础课程,就成为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组的工作重点。本人认为,独立学院最重要的是要弄清自己的教学目标,做到因材施教。当前,大多数独立学院对自己的教学目标不太明确,对独立学院和普通本科高校的教学不加区分,一些学生反映学无所用,或者难度偏大,掌握不了。因此,我们应该根据独立学院总体培养目标,根据学生的素质现状,针对市场对人才的计算机知识、能力、素质的具体要求,在参照教育部各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的基础上,编排和制订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实施性教学计划,建立较为完整、科学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经过不断实践与探索,我们认为,计算机基础教学必须在以素质培养、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三结合”的课程结构模式下,培养既具有理论知识又掌握有关技能的人才,走以“厚基础、重能力、求创新”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培养模式。只有按照这种培养模式进行教与学,才能够使我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2)编写适合独立学院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教材。

教材是教师实施教育教学计划的重要载体和主要依据,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渠道,也是考核教学成效的重要依据。因此,教材选择十分重要。当前,独立学院的计算机基础教材普遍采用普通高校计算机基础通用教材,由于独立学院学生综合素质相对来说比普通高校低,且培养的目标也大不相同,因此,编写合适的教材的任务十分紧迫。原则上讲,计算机基础教学应根据计算机的发展不断更新内容,教学生最新的知识、最流行的软件,因此。独立学院计算机教材建设应与当前独立学院培养目标相适应,将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计算机科学技术的新发展、新软件和新技术,以及学生信息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反映到教材中去。其次,独立学院编写采用的教材在基础性层面上应当反映当今最新应用成果,实用性强。也就是说,它应该将反映计算机技术与应用的最新内容及时引入课程,如将因特网技术及其应用、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计算机系统安全等引入课程内容体系。对于某一模块采用完整的案例引入知识和理论,使学生带着实际问题,从模块整体知识考虑,将问题用模块的局部知识逐层分解处理,以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三,教材应当配套各章节的电子教案和教学案例素材,以帮助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有些独立学院将多年积累的完整的经典应用(含案例实现过程和操作技巧)出版为上机实验教程,其中包含了样例素材的操作过程和上机作业题,达到举一反三的作用。从而避免了学生出现“盲目的”个性化学习,这对于那些缺乏计划和监控自己学习过程的学习者来说尤为重要。

(3)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由于学生的特点和学院的培养目标所决定,独立学院在搞好计算机基础理论的教学过程中,更加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素质。这里所说的“能力”除包括计算机软件的操作能力外,还包括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紧抓下面几个方面的训练。①在理论学习的过程中,强化学生指法打字训练,现在的计算机键盘指法就是计算机操作人员的一支“笔”,因此,是否熟练掌握指法是计算机操作考核的一个方面,我们要求学生通过一段的学习,达到每分钟输入40个汉字。这也是为后续的计算机课程打下基础。②通过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一种汉字输入方法,使用一种流行的操作系统,熟练办公自动化,掌握一定的网络知识”。因此,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我们加强办公软件Office教学和实践。在学习了Word、Excel和PowerPoint软件之后,要求学生交一份实验报告,即做一个综合的幻灯片文件,要涵盖文字排版、表格、图片、多媒体等多种元素,从而使学生能熟练掌握办公软件。③教学中,除加强每个章节的课堂实验环节外,根据学生的实际,设置大量能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的课后练习和课后实验题,使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交替进行,提高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的整合度,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在讲到计算机硬件系统的时候,要求学生分组到市场查看配置一台学生用的微机需要什么购买什么部件,各部件的型号、性能指标和价格,这样既了解了市场行情,又对计算机的各大部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做到学以致用。

总之,通过强化能力的培训和素质的提高,学生在学习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后,基本上能够独立处理和运用计算机进行日常应用,这不但增强了他们信息处理能力,也为后面继续学习其他计算机课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培养了学好计算机的兴趣和信心。

(4)进行考核方式的改革,推广无纸化考核。

独立基础篇4

关键词:司法独立、法官、民众、法律教育、法治……

在前现代社会,神治和人治的出现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为人们所接受。但进入现代社会以来,社会结构、关系及价值观念发生重大转变,作为社会主体的人完成了从血缘身份制到等级身份制到契约身份制的“进化”,致使传统的[1]统治秩序失去了存续的条件和基础。科技的发展使神治失据,历史的教训使人治失信。在一个真正告别“哲学王”的时代,人们开始把目光投向法治这种古已有之的治道上来。

有着深厚人治文化传统的中国,无论政治国家还是初露端倪的市民社会,都开始对法治产生了兴趣,甚至充满期待。在法治的社会里,司法成为一个举足轻重的社会链结,起着社会正义最后防线的作用。司法独立是法治进程的焦点所在,因为“司法部门既无强制,又无意志,而只有判断;而且为实施其判断亦需借助于行政部门的力量。”[2]于是司法独立成为法治的直接标志,“视一国之文明与否,须视其司法能独立与否。”(伍廷芳)[3]司法独立的意义和三权分立思想,论述者众多,笔者不再具体展开,而运笔于人文基础,进行新的探讨。一、  法官的职业素养对司法独立的意义

法官是法治的核心要素,法律必须依靠法官来公正有效地适用。在西方人眼里,法官扮演着这样一个角色(role,或称之为作用):通过法科的训练,旨在改善司法决策(judicial  decision-making)的质量,格外独立于司法委员会(judicial  committee),拥有相当的自由而凭借其品质(merit)去审理案件。[4]司法独立要求“国家的司法权只能由国家的司法机关统一行使,其他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无权行使此项权力”,[5]而其核心是“裁判者在进行司法裁判过程中,只能服从法律的要求及其良心的命令,而不受任何来自法院内部或者外部的影响、干预或控制”。[6]也就是说,司法独立的核心要素是法官独立,下文的论述就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

参照英美法系国家,“最高法院于下级法院之法官如无行为不当得继续任职,并于规定期间领受酬金,该项酬金于继续任期之内不得减少”。[7]以此保证法官独立审判,忠诚于法律。我们在赞许这种制度的同时,应该充分认识到,法官个人的独立(或者说独立于组织和上级)必须以法官自身素养的提高为前提。倘若法官自身水平有限,其独立程度就是错案的程度了。考虑法官的素质,至少应该包括两个方面:

一方面,演绎公正善良艺术的必须具备一定的职业技能。职业(profession)不仅仅是一种从事的工作,它更要求诀窍、经验以及专门化的知识体系。波斯纳在讨论法律职业时指出“法律总是被理解为是一种既是学得的也是博学的活动,进入法律业总是受到这种或那种限制。(英文learned同时具有学得和博学两种含义——译者注)”[8]  这种技能包括法律职业语言(行话)、法律职业思维模式及司法技术(解释技术、推理技术、文书写作技术等等)。这些职业技能与以学历为标准的文化素养密切相关,然而,“在文化水平上,现有的法官确实与理想状态的法官相距甚远。尽管很多法官已经以各种方式获得大专甚至大学本科文凭,但是,除了少数通过自学高考获得学历的法官外,绝大多数法官自己都不把这种学历当回事,他∕她们公开称自己是水货。”  [9]我们不难发现,学历成为司法独立制度建设的一个基础性障碍。即使不能断言学历与职业水平有正比关系,也不能忽视我国法官的低学历现状。

另一方面,独立行使校正正义的人必须具备高尚的伦理道德,包括法治信仰(权利本位观念、程序正当观念、规则至上观念等等)和行业职业道德。法官的职业道德应从三个方面来确定:成文法(《法官法》)的规定,法官行业内部规则和章程,习惯和经验。前两者都可以用制度来约束,至于后者,国民的心理习惯还是官本位的权力思想,而法官所要求的是一种权利本位的人权思想。习惯的差距亦是一大障碍。

我们发现法官在司法独立中面临的两大问题:法科教育和习惯经验。后者必然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过度,其基础是自身修养,其手段又回到法科教育上来。在法官的层面上,要改善现状,实现司法独立,势必要求法科教育先行。

二、  民众的法素质司法独立的意义

民众,在这里是指普遍意义上的自然人,以区别特殊职业身份的法律职业群体。公民在现代法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一别于臣民,不再是统治的对象。“民犹水也,法治赖之。成法治于民,败法治于民。”[10]

“法是表明理性和正义的概念。它不是人为设定的,更不能人为地加以改变,它高于和优于人类制定的法律。”[11]公民的法素质在这个意义上体现的是一种理性和正义的价值观念,代表了社会的理性和正义的价值取向,将推动司法独立制度建设。

首先,民众是司法的直接承受者,就绝大多数案件而言,公民或以个人身份,或以利益代表的身份参加诉讼。那么司法公正直接影响到公民的切身利益。如果出现司法不公或者司法腐败,其中必有一方当事人受到了非正义的对待。那么司法独立的推动力量不仅仅是权力当局,还包括普通市民。

其次,民众在政治生活中又是一个监督者。在民主国家里,公民充分享有对国家机关监督的权利,并体现为一种舆论监督。此时,公民不是以个人的名义,而是以一种群体的力量来保证司法权的独立运作。

我们在进行上述讨论时,基于这样一个前提——公民具备一定的法素质。而公民法素质的培养,成为一个现实问题。

三、  再论法律教育

通过上述两部分的论证,我们得到一个结论,在法官的层面上,法科教育起着提高业务水平、加强自身修养的手段;在民众的层面上,法科教育又是启发人民心智、演绎法律精神的方法。由此,我们断言:司法独立制度建设的人文基础应该立足于法律教育。

笔者认为,法律教育应该包含两个层面,即职业教育和人文教育。

职业教育的目的在于造就“法匠”,培养懂司法技术的专门人才,这一点是最基础最本原的一点。“在西方国家,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有不解之缘。法学教育是从事法律职业的必经之路,法律职业的共同体只对那些具有同一教育背景的人开放门户。”[12]  职业教育的成果是法律职业主义(judicial  professionalism)的产生。只有产生一个严谨的、相互认同并尊重的职业共同体,行业内部约束才能形成,行业对外力量才得以加强。法治社会缺乏了主体条件的保障,即使司法独立,也未必能实现最大限度的正义。

法律教育也是一种人文教育,意思是“法律教育是现代民主政治之下公民的基础教育,是培养现代民主政治的因子的教育,是国本教育。”[13]作为人文教育,法律教育培养的是司法独立的社会基础,是一个以全民为外延的法治土壤。当然,这里的教育不是“法学院式”的教育,而是一种普法教育,其目的在于树立法制观念,形成法治思潮。

四、  简短的结论

司法独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依赖社会自身的力量。国家的意志,经济的需要,人民群众的呼唤和参与,都将是司法独立进程的推动力量,如果把制度改革视为硬件的话,那么以法律教育为核心的人文建设亦是必不可少的软件基础。后者的作用虽未及前者立竿见影,但决不可忽视。

[1]  所谓传统的,主要是指古希腊古罗马时代,中世纪的基督教时期及传统的中国。

[2]  [美]汉密尔顿、杰伊、麦迪逊著,程逢如、在汉、舒逊译:《联邦党人文集》,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391页

[3]  张晋藩、杨堪、林中著:《中国近代法律思想史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261页

[4]引自演讲稿  An  American  Law  Professor  in  China:  Comments  on  the  Future  of  Rule  of  Law,  by  Jeffrey  E.  Thomas  

[5]  张文显主编:《法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312页

[6]  陈瑞华著:《看得见的正义》,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第129页

[7]  美国宪法第三条第二项

[8]  [美]  波斯纳著,苏力译:《超越法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45页

[9]  苏力:《送法下乡》,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328页

[10]  范忠信:《信法为真》,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第13页

[11]  梁治平:《法·法律·法治》,《读书》1987年第6期

[12]  方流芳著:《中国法学教育观察》,载贺卫方编《中国法律教育之路》,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3页

独立基础篇5

独立审计准则与伦理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既以伦理为存在的依据,也以伦理为评价的标准。独立审计准则是以公正为伦理基础,其公正性表现为分配正义。但因分配正义无法进行客观的评价与衡量,因此,独立审计准则的公正性只有通过程序公正才能实现。虽然我国独立审计准则体现了一定的公正性,但仍显不足,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关键词:

独立审计准则;公正;伦理基础

独立审计准则不仅是注册会计师职业规范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且是注册会计师从事独立审计业务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还是对注册会计师审计工作质量予以衡量的权威性标准。它关乎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是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安全阀”。我国注册会计师提供虚假审计报告的现象并未消除,这既破坏了审计市场的秩序,也破坏了社会的信用,甚至使审计的监督功能丧失,无法保障经济、社会健康运行。这固然与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沦丧有关,但我国独立审计准则公正性不足是主因。本文拟对独立审计准则的伦理基础进行探究,为增强我国独立审计准则公正性寻找理论依据。

一、独立审计准则与伦理的关系

(一)独立审计准则与伦理密切程度分析对独立审计准则的制定和实施不能仅从经济维度予以审视,还要从伦理维度予以审视。独立审计准则与伦理有着密切的关系。主要原因包括:其一,研究者在对独立审计准则进行研究的过程中会涉及是与非、好与坏以及善与恶等道德标准问题,决不可能完全排斥价值判断,不适用价值分析方法。其二,独立审计准则制定者是现实中的人,既是经济人又是道德人,这种双重人格会在独立审计准则的构建中表现出来。其三,独立审计准则的形成与变迁离不开伦理道德在其中发挥作用,这是由伦理道德力量能够在一定范围内约束国家权力所决定的。同时,应注意到,虽然形式上独立审计准则是一种技术规范,但实质上独立审计准则是以一定的伦理规范的预先设定为前提。其理由在于:一是因独立审计准则是衡量审计工作质量的尺度,是法院在民事诉讼活动中确定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重要依据,独立审计准则必须以伦理为基础;二是独立审计准则与会计准则的性质一样,具有经济后果性。审计服务的各相关方,如财务报表使用者(股东、债权人等)、审计服务提供者(注册会计师及其事务所)和其他职业团体等,它们的利益均受到独立审计准则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尤其对注册会计师利益的影响是最直接的,以及会计师事务所的成本和收益。为了使自己的利益能够在独立审计准则中得到足够的反映,利益各方不遗余力地参与独立审计准则的制定过程,使最终的独立审计准则变成利益冲突和妥协的产物。但这种经济后果性并非与伦理无关。一方面,独立审计准则的经济后果性离不开伦理道德评价;另一方面,独立审计准则的经济后果性仍表现为一种经济利益的变化,属于经济范畴中的问题,而经济与伦理是密切相关的。韦伯认为:“经济状况对伦理观念的影响与伦理观对经济行为的作用,是同一因果链的两个侧面”。“国民经济学和道德之间的对立本身不过是一种假象,它既是对立,同时又不是对立。国民经济学不过是以自己的方式表现着道德规律。”因此,经济与伦理道德是密不可分的。独立审计准则以伦理为基础具有正当性。此外,从世界范围而言,各国在制定独立审计准则时,均以伦理为基础,并以伦理来检验独立审计准则的正当性。

(二)独立审计准则的伦理维度分析独立审计准则的伦理之维从实质而言不仅是指独立审计准则本身的道德性及其伦理价值,而且是指独立审计准则的伦理关系和伦理评价,它既是建立在特定的伦理思想、伦理价值基础之上的,也是建立在特定的伦理原则基础之上的,是通过对独立审计准则的制定以及执行等来构建符合独立审计准则伦理的审计体制、审计关系和审计制度。独立审计准则的伦理之维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独立审计准则蕴涵着何种伦理意义和价值尺度。这一问题预设的前提是:尽管独立审计准则具有专业性和技术性,但它仍有其内在的合道德性价值。如果这个合道德性的最高价值被找到了,那么就找到了独立审计准则所蕴涵的伦理意义和价值尺度。第二,独立审计准则除了是一般的法律规范外,它还是伦理规范。因此,前一个问题回答的是独立审计准则本身的道德正当性问题;后一个问题回答的是独立审计准则与道德之间的关系。独立审计准则的伦理之维从根源上而言是基于伦理学上更为一般的规范和价值关系。德国学者哈特曼认为伦理学的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我们应当做什么”;二是“生活中什么是有价值的”。前者涉及到“应当”;后者涉及到“指向价值”,后者是前者的基础,具有先在性。这是因为,“如果我们不知道在各种情景中何者为有价值,何者为无价值,那么我怎能判断究竟应该做什么?”从逻辑的角度分析,没有对价值的确认就无法建立起规范。因此,只有首先对是与非、好与坏、善与恶有所认定,才能形成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的行为规范。可见,价值问题从逻辑上来看先于规范问题,并且两者之间密不可分。从独立审计准则与伦理的关系来看,虽然独立审计准则告诉注册会计师哪些行为是禁止的和哪些行为是允许的,但对禁止的行为和允许的行为的划分则是以“指向价值”为标准的。所以,独立审计准则的制定首先必须预设伦理道德前提,然后以预设的伦理道德为基础制定出独立审计准则,并且对制定出的独立审计准则是否具有正当性还要用伦理道德标准来进行评判。因此,伦理与独立审计准则的制定之间有着共生互动的天然关系。

二、独立审计准则以公正为伦理基础

在独立审计准则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公正作为其伦理基础成为价值导向和评价标准,是形成和谐审计关系的基础。亚里士多德把公正理解为不偏不倚,并将其划分为分配性的公正和交往性的公正,对于前者而言,主要强调“比例”的公正;对于后者而言,主要强调“均等”的公正。因此,公正是一个规范概念,它作为一种元规范发挥着重要的功能,不仅对制度的设计和确立起着决定性作用,而且通过评价的方式对制度的认同和实行产生着影响。另一方面,公正是作为一种价值调节原则发挥着自己的作用。公正既成为了协调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指导原则,也成为了协调个人与社会集体之间关系的指导原则。公正是整个道德的中心概念,无疑是人类最古老的道德原则之一。从人类的道德发展史来看,人类社会总是把公正视为道德的基本内涵和价值目标。诚如美国学者蒂洛所认为的,在社会之中对公正的道德体系漠不关心是没有的。因为公正在道德体系中具有突出的地位,它既是道德的起码要求,也是道德的评价标准。当对两人以上的利害关系作出道德上评判时,公正是首要的标准。由此可知,独立审计准则必须以公正为其伦理基础。第一,从制度经济学角度而言,独立审计准则是一种特定的制度安排,它对审计相关各方的权利义务的合理配置,以及相关利益和负担的合理分配起着重要的决定作用,这势必涉及到公正的问题。换言之,作为制度范畴的独立审计准则,它通过提供一套周密的规则,对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选择空间进行划定,使审计相关各方之间的审计关系得到约束,以对审计活动中的风险予以减少,同时对审计交易中信息费用、权利界定费用和监督制裁费用进行降低,促进审计活动高效、有序进行。因此,对独立审计准则是否具有正当性和合法性予以判断时,其重要标准就是效率。如果独立审计准则效率非常低,甚至没有效率,那么独立审计准则是不能被社会认可和接受的。但是,把效率作为独立审计准则的唯一价值维度,这是片面的,也不符合独立审计准则的本质要求,从而使其丧失存在的基础,因此,它另一个伦理价值维度是公正,与效率相辅相成。法国学者保罗•科利认为,从期望获得改善的生活这一目的而言,公正是和与其他事物相关的善的方面,不过,从责任这一伦理义务角度来看,公正又是与合法相等同的。所以,独立审计准则的正当性和合法性既需要效率价值来证明,也需要公正价值来证明,从而使独立审计准则的制定与实施不仅具有充分正当的理由,而且具有普遍有效的合法性。

但从价值目标的角度来看,如果把效率作为独立审计准则的价值目标对待,那么公正就是独立审计准则的基本价值目标。应该说,效率和公正均是独立审计准则的价值目标,它们共同构成独立审计准则的价值基础。第二,从实质上可知,独立审计准则是审计活动的利益相关者所达成的契约,这就决定了独立审计准则的制定与实施不仅是相关利益者充分博弈的过程,而且是对所涉利益的合理分配过程,还是对稀缺资源有效配置的过程。从伦理学的角度看,独立审计准则的正当性完全取决于独立审计准则所达到的公正要求,以及是否实现了分配正义。亚里斯多德认为分配正义意味着对共同体中的荣誉、财富和其他可分资源的分配,这种分配可以是均等的,也可以是不均等的。但考虑到现代国家的物质分配特征,亚里斯多德的这一理解显然与“立法正义”相对应。从独立审计准则的角度而言,它所实现的分配正义,在其基本含义上是指分配结果的公平。但在市场经济发展和独立审计准则变迁的过程中,人们对独立审计准则所实现的分配正义产生了一种新的认识,注重分配的起点公平和过程公平及其对社会经济效率和秩序的作用,强调在审计市场中各利益主体之间进行权利、义务和责任的公平配置。正如哈特所说的:“所谓正当‘分配’不是权力主张者具体利益,而是对不同利益互相竞争的主张予以不带偏见的关注和考虑。”因此,独立审计准则要兼顾到相关各方的利益,并对为了己方的利益而进行殊死争夺的行为予以制止,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这是独立审计准则所要实现的分配正义的主旨。第三,从程序公正而言,独立审计准则是满足中立(与偏私对立)、平等(与差别对立)、公开(与秘密对立)、科学(与擅断、愚昧对立)、效率(与浪费对立)和文明(与野蛮对立)标准的一种从程序层面上考察的公正,非常重视活动过程的公正性;对于结果公正而言,它是在结果上不仅平等保护人们应得的权益,而且平等履行人们应履行的义务,并重视活动结果的公正性。对于独立审计准则而言,因其经济后果最终是否对所有利益相关者公正,在一定程度上是难以判断的,因此,独立审计准则的分配正义只能通过程序公正来实现,换言之,只要在制定独立审计准则的程序上是遵循公正原则的,那么独立审计准则才是公正的。由于独立审计准则具有经济后果性,因此,独立审计准则的制定权对利益分配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独立审计准则的制定权成为各利益主体争夺的焦点。

为了避免独立审计准则制定权被一方利益主体所操控甚至被滥用,世界许多国家采取“三权分立”的模式来化解这一风险,从而实现独立审计准则制定权的公平与效率的价值。在这种“三权分立”的模式中,政府通常享有一般通用独立审计准则的制定权,专业人士享有独立审计准则的剩余控制权,会计职业界享有对专业人士独立审计准则剩余控制权的监督权。这种“三权分立”模式在制衡的作用下,不仅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政府对日益复杂的审计市场进行干预之需,而且确保了审计报告的公正性和有效性,还满足了广大的市场主体通过最大限度地行使自以保护其自身利益的目的,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除了通过“三权分立”制衡之外,为了保证所制定的独立审计准则具有公正性,在行使独立审计准则制定权过程中应遵循科学、合理的程序,尤其是遵循体现民主理念的“正当程序”(Dueprocess),让利益相关者参与独立审计准则的制定,使独立审计准则制定过程成为利益相关者的充分博弈过程,切实贯彻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这既有利于经济利益相关者在独立审计准则最终之前有充分的机会对独立审计准则制定者发表意见,也有利于独立审计准则制定者秉持公正之心以及保持独立性工作,从而实现所制定的独立审计准则帕累托最优。正是因为在制定独立审计准则过程中遵循了“正当程序”而确保了独立审计准则的公正性目标的实现,所以,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下属的独立审计准则委员会(ASB)自成立以来就不断对制定独立审计准则的程序进行改革与完善,甚至连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IAASB)从2000年就开始注重“正当程序”,把“正当程序”置于非常重要的位置,以保证所制定的独立审计准则的公正性。

三、对我国独立审计准则公正性的思考

(一)制定独立审计准则价值观的公正性渊源于休谟,由边沁和密尔提出来的功利主义,经过百余年的发展,不仅成为了西方自由主义政治哲学中重要的学说之一,而且也是许多国家制定法律与公共政策的重要指针。边沁认为:“政府的职责就是通过避苦求乐来增进社会的幸福。”而“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乃是判断是非的标准”。同时,“立法者要想保障社会的幸福,就必须努力达到四个目标:保证公民的生计、富裕、平等和安全。”可见,边沁指明了政府和立法者所要实现的目标,为政府的职能确定了内在的价值标准。美国学者萨缪尔森和诺德豪斯认为,政府的职能应该是提高经济效率、减少经济的不公平、通过宏观经济政策稳定经济和执行国际经济政策来实现社会的效率、平等和稳定。政府的职能表现为“纠正市场缺陷,提供公共物品,维护公共秩序”三个方面,而这些政府的职能的价值取向与功利主义基本价值取向是一致的,也就是通过制定公共政策以实现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因此,功利主义价值观也时常在独立审计准则制定过程中被广泛运用,作为独立审计准则的核心价值观对待,我国亦不例外。而功利主义认为:“根据每一种行为本身是能够增加还是减少与其利益相关的当事人的幸福这样一种趋向,来决定赞成还是反对这种行为”。换言之,应当根据某一行为本身所引起的苦与乐的大小程度来衡量该行为的善于恶。因此,只要行为结果是实现了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这种行为就是善的,是符合伦理道德要求的。对于独立审计准则制定而言,如果最终的结果使所有适用独立审计准则者的利益获得普遍的实现,那么这种行为就符合伦理道德。但应注意到的是,功利主义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它只侧重于结果,而忽视了实现结果的手段和过程,这也充分反映在功利主义独立审计准则价值观上,为独立审计准则制定带来不公正性。众所周知,在制定独立审计准则过程中以功利主义原则为指导,则是以维护大多数人的利益为出发点,将少数人的利益置于忽略不计的位置。从表面上来看并没有不当之处,也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但从实际上来看牺牲了少数人的利益。英国学者格罗特认为,功利主义应当对正义作严格平等的分配,忽视幸福在不同个人之间的分配,实际上可能给被忽视的个人带来巨大的痛苦,因而不符合功利主义的主旨。由于在制定独立审计准则过程中不公正地对待了少数人的利益,这就使得把功利主义价值观作为制定独立审计准则的价值观是不恰当的,它是产生独立审计准则不公正性的根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在制定独立审计准则过程中就不能把功利主义作为制定独立审计准则的唯一价值观,应以“凡为法律视为相同的人,都应当以法律所确定的方式来对待”作为补充,将功利主义价值观与公平价值观结合起来。这是因为功利为平等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和发展动力,而公平制约了功利,保障了利益公正分配,少数人的利益也得到了保障。

(二)提供虚假审计报告法律责任认定和赔偿公正性提供虚假审计报告是提供者在违反独立审计准则规定的情况下进行的,因此,这种行为是对独立审计准则所确定的分配正义的违反,从而对审计报告使用者的应得利益的侵犯,造成了利益在独立审计准则适用者之间不公平的分配。这时矫正正义应该发挥作用。因为“矫正正义只有在分配正义被违反时,才开始起作用。”矫正正义不是立法正义,它就是让已经发生错误的东西转变为正确的东西,恢复已有的平衡,也就是对违法行为的纠正。对于独立审计准则而言,矫正正义就是通过对提供虚假审计报告行为的惩罚和对被侵害者利益损失的赔偿或补偿,以保证独立审计准则的公正性,实现分配正义。但是,在我国的《注册会计师法》、《公司法》和《证券法》中,对提供虚假审计报告行为的法律责任追究是以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为主的,而对民事责任承担方式、损失赔偿的范围以及计算方法均未作出规定,无法在司法实践中对提供虚假审计报告者要求承担民事责任。实现矫正主义导致了大量的虚假审计报告的出现。尽管2003年1月9日和2007年6月11日最高人民法院分别了《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1•9规定》)和《关于审理涉及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业务活动中民事侵权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6•11规定》),为提供虚假审计报告而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确定了依据,不过,由于《1•9规定》和《6•11规定》不仅对提供虚假审计报告承担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统一适用过错推定原则,而且在诉讼中适用举证责任倒置原则,还对因果关系的认定统一适用信赖推定原则,以及区分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承担补充责任和连带责任的具体情形和过失比例责任的责任顺位的原则进行了规定,更加剧了对提供虚假审计报告民事责任认定的复杂性和难度。尤其是《1•9规定》只适用于证券市场中出现的虚假审计报告所带来的民事纠纷,但不适用于其他的情形,使提供虚假审计报告而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适用范围很窄。同时,《1•9规定》不仅为案件的受理设置了诸多诉讼前置程序,而且对集团诉讼方式进行限制,还在认定损失赔偿范围和赔偿数额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缺陷,让审计报告的使用者实际损失常常难以得到应有的赔偿。对违反独立审计准则的行为并没有达到有效的矫正,独立审计准则的公正性也无法得到很好的实现。公正性的实现不仅取决于独立审计准则本身的公正性,而且取决于独立审计准则实施过程中的矫正正义的实现。由于矫正正义在独立审计准则实施过程中的缺失,导致了我国审计市场中虚假审计报告泛滥成灾。因此,应当在《注册会计师法》、《公司法》和《证券法》中规定提供虚假审计报告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损失赔偿的范围以及计算方法等,以实现独立审计准则的公正性。

(三)独立审计准则制定程序的公正性为增强独立审计准则制定的广泛参与性和过程公开性,2004年2月16日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印发了《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计准则委员会暂行规则》(以下简称《暂行规则》),决定成立中国审计准则委员会。从该规则的规定可知,CASB的职责是审议独立审计准则拟订计划、征求意见稿和审议批准独立审计准则拟订稿,享有一定的“审议”权,与国外的审计准则委员会的功能具有相似性,即在独立审计准则的制定过程中发挥着作用。CASB的成员由31名委员组成,其中政府等有关部门11名,注册会计师10名,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秘书处1名,证券业界1名,企业界1名,会计、审计学者6名,法律专家1名。因此,CASB在人员构成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可以使相关各方都能够有机会发表意见并保护自己的利益,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独立审计准则的制定过程中所要求的正当程序的参与性和过程公开性,从而在程序上提高了独立审计准则制定的公正性。但CASB还是属于政府性监管模式下的独立审计准则制定机构。换言之,CASB作为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下属的专门委员会,既不独立于政府,也不独立于职业界,享有多大的权威取决于政府授予它多大的权限。同时,CASB的人员构成仍以政府为主导,这就表明独立审计准则的制定仍然服从于政府政策目标,难以体现《暂行规则》中声明的“既体现与国际接轨的要求,又体现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自律体制的要求”。就独立审计准则制定的政府模式而言,所存在的缺陷是明显的,即政府的多重身份不仅在制定独立审计准则时很难对所有利益相关者一视同仁,而且在独立审计准则运行过程中所涉及的有关公正的问题也难以解决,如CASB如何存在才是公正的,其权限和职责如何确定才是公正的等。因此,我国应借鉴域外经验,使CASB基于“正当程序”的理念对独立审计准则进行制定,以提高独立审计准则的公正性。同时,在财政部之外设立一个独立的审计准则监督委员会,不仅赋予对独立审计准则制定过程进行监督的权力,而且赋予对独立审计准则进行审查的权力,以及发现独立审计准则明显存在错误或不公正的情形予以否决的权力,从而实现独立审计准则的公正性。

参考文献:

[1]蒋尧明:《注册会计师执业责任鉴定机制的构建》,《会计研究》2009年第2期。

[2]廖洪、陈波:《我国审计准则委员会设立与运作探微》,《财会月刊》2005年第3期。

[3]马俊峰、宁全荥:《公正概念的价值论分析》,《教学与研究》2008年第4期。

[4]陈波:《论独立审计准则制定的允当程序———理论分析语政策建议》,《财会通讯》2005年第4期。

[5]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6]杨国荣:《伦理与存在———道德哲学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7]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独立基础篇6

现如今社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使计算机的应用延伸到社会的许多领域,同时在日常生活中也必不可少。高校学生掌握计算机知识的信息量和对计算机的操作就成为了衡量他们综合素质的重要因素之一。高校大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也成为了重点问题。提高学生计算机操作的应用能力,至关重要,责无旁贷。

1 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现状

1.1 传统教育教学方法陈旧

计算机知识更新速度快,应用性强。传统的“教师讲解,学生看听的模式”已经使用不了学科课程的特点了。一味的“讲授型”教学,不能让学生主动实践,往往是上课听得认真,课时真正上机操作时就又忘记了上课老师讲解的,使得教和练分离。

1.2 课程设置缺乏合理性

对于我们独立学院的学生,专业基础稍微薄弱,另外全国性招生,就存在地区差异,学生计算机水平也就参差不齐。有的在高中甚至初中就已经接触过计算机教育,这样他们对简单的使用性的操作就很熟悉,有的同学 则是在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计算机,甚至连鼠标键盘都不会使用。如不考虑到这些因素一味的正常教学,会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

2 改进独立学院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几点方法

2.1 调整教学模式

以前我们学院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的教学任务是周学时4,2学时理论,2学时上机实验操作。由于实验设备,教师等很多因素,是学生练习受到一定的限制,往往是实践滞后于理论教学,甚至word应用操作都讲解完了,学生还在做window应用。调整后,教学内容主要强化实践动手能力,使学生熟练掌握工作、生活中常用计算机应用软件使用,融计算机基础理论于实际操作中,教学形式采用小班机房授课。教和练有机的融合到一起,机房授课采用一边讲一边练的教学形式,教师案例式讲解教学内容后,每堂课要给学生留出时间,马上动手实践,知识在巩固的同时也灵活应用了。

2.2 改革考核方法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采用四种教学大纲

通过分析,不同学科之间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存在着明显差异,为了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根据各类专业对计算机能力的不同的需求,采用四种教学大纲。第一类:文科方向,包括系别外语系及法学系。第二类:管理类。包括的系别:工商管理系、商贸系、制药工程系。第三类:会计系。第四类:理工方向,包括电子系、自动化系和机械工程系。对前三类学生的要求是要熟练掌握计算机各相关软件的使用和对计算机应用技术知识的简单了解。而对于理工类学生,除了达到熟练掌握软件的使用的同时,还要学习基本的应用技术,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来应用计算机。为切实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动手能力,学生能力考核分成四部分:平时考核、打字能力考核、windows操作能力考核和word excel powerpoint三大办公软件考核。每项必须单个通过,期末考试才能通过。

2.3 特色教材改革,突出学院特色

教材不仅是教学计划实施的重要载体和主要依据,而且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同时也是考核教学效果的重要依据。因此,选择适合的教材至关重要。独立院校教材改革要突出实践性、适应性、科学性和先进性。计算机基础教材建设应与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对计算机应用操作的需求相适应,与学院培养人才的需求相适应,将计算机应用的新发展、新软件、新技术,以创新能力的培养反映到教材中。

针对这一理念,本学期在部门全体老师的努力下,自己编写完成了《access数据库应用》一书。这是针对我院学生的实际情况而设计编著的教材,主要以计算机应用操作技能的提高为指导思想。理论基本概念从知识认知规律出发,对于实际使用频率高的应用操作采用完整案例引入知识理论,使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教学。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4 着重培养实践能力,加大实践时间

为了给学生提供良好的环境和保证上机自学的时间,利用周末全天开放机房,学生可随时到机房练习。并且还配有指导教师,随时解答学生在操作中遇到的问题。让学生把老师教的知识灵活掌握是远远不够的,老师教的永远是有限的,在学生步入社会中会遇到很多随机的、突发的问题,这要如何去面对呢?这不仅是学生要面对的问题,而且也是作为教师要深思的。这种能力,就是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授课过程中注重把工作生活中常见的计算机操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模拟案例演示,之后提出问题,让学生自由发挥提出不同的可行性方法,直接在计算机上操作后查看结果。设置的大量能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实训课题,让学生课下练习,开发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结语

对于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改革是每个高校都要探讨问题。而我们独立院校,为了培养出更能适用于社会的应用型人才,那么计算机基础教育就更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任务。我们必须从更新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模式,具有综合能力的课程设置,使学生得到全面的素质培养。通过此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改革,丰富了学生知识量,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操作应用技能,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独立基础篇7

    经济法责任的独立性问题一直受到国内诸多学者的质疑,有的认为经济法本身不成其为独立的法律部门,自然就谈不到独立的经济法责任。有的认为经济法责任没有独有的责任形态,其责任追究方式不过是借用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及刑事责任而已①。有的认为传统的部门法划分背景下的“三大责任”或“四大责任”足以实现对全部法律关系违法行为的制裁,没有必要再创设“经济法责任”②。针对上述质疑,本文认为,这些观点的形成无不建立在对传统的法律部门划分的观念之上,将传统法律部门的划分看作是颠扑不破的固有规律,忽略了法隶属于适应和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范畴的本质,从而没有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认识到法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进行的创新性和适应性的变革。经济法正是为了规范日益复杂的社会经济交往以保护社会整体利益为己任而出现的“高级法”,其自有一套不同于民法、行政法和刑法的价值理念、制度功能、主体范畴和行为规范目标,为了实现其法益,经济法必然确立从责任追究宗旨、责任追究方式、责任承担主体都不同于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及刑事责任的理论体系,并以此为基础,形成具有独立性的经济法责任。

    一、经济法固有的制度功能是经济法责任独立性的根源

    随着社会经济交往形态的复杂化和经济主体追求效益目标手段的多样化,出现了许多传统法律部门无法企及的社会关系。传统的民商法以调整平等主体间的私人交往为宗旨,以交往各方权利义务的“均质性假设”为规范手段③。当出现私人权利损害时,民事法律责任主要采用“填补性”的救济措施,以使受损害方的权益回复到受损害之前的状态。以消费品买卖为例,传统的民商法以自愿、公平、诚实信用、等价有偿等价值目标为交易原则,关注的是买方和卖方在合同关系中的相对等的权利义务的实现,法律责任以损害赔偿、恢复原状、消除影响、排除妨害等补偿性责任方式为主,故一旦卖方向买方销售了假冒伪劣的货品,买方通常向其追究更换货品或退货返还货款的法律责任。这些主张只具有“填补损害”的功能,产生对经济交往个别受害者的权利救济的作用,而没有对恶意欺客的商家起到惩罚的作用。这与民商法以维护私人之间个别交易秩序为宗旨的制度功能有关。

    但我们应当认识到,对恶意欺客的商家仅仅用维护个别交易秩序的民商法调整是远远不够的。用经济学的角度分析,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商家由于经营成本显着低于其他合法经营的商家,会造成其在竞争中取得一定的优势地位,从而破坏了正常的竞争秩序,甚至可能造成其他商家在趋利心理下效仿,从而破坏整个行业的发展。这就意味着商家销售假冒伪劣商品不仅会产生导致消费者利益受损的“个体成本”,而且会产生整个市场秩序受到破坏的“社会成本”,同时也说明法律不仅要关注对于“个体成本”付出的补偿,还要考虑对“社会成本”付出的补偿。而这些整体性或全局性的后果一旦出现,以个别交易秩序为立法价值取向的民商法未免力有不逮,而仅以填补个别交易主体利益损害的民事责任来制裁商家显然不能弥补“社会成本”付出的损失。而行政责任则是行政机关行政管理过程中各方主体的违法后果,其调整的社会关系的范畴过于狭窄,在法律关系主体各方都是商业主体时则无用武之地。刑事责任虽然关注整体社会秩序,但适用时要求社会秩序被破坏达到一定的恶劣程度,适用条件较高,不能普遍调整经济交往中的所有争议。

    经济法正是在民商法、行政法和刑法对整体社会利益调整缺位或不足的前提下产生的,是社会经济复杂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从经济法最初的立法动机看,经济法的固有制度功能就是维护社会整体利益,以更广泛的市场主体为调整对象,致力于构建全体社会经济成员普遍和谐发展的经济秩序。以此为出发点,经济法制度体系中必然存在以恢复整体秩序、弥补整体秩序受破坏所产生的“社会成本”的损失为己任的法律责任要素,即经济法责任。

    二、经济法责任独有的特征是经济法责任独立性的理论基础

    经济法责任有其独有的本质属性,这些属性是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所不具备的,这说明了经济法责任的特殊之处,不能被其他法律责任所替代,是具有独立存在意义的一类法律责任。

    1.经济法责任具有社会性。由于经济法的制度功能在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所以经济法责任的诸多制度安排都是基于社会公共利益的考虑,经济法责任中的责任承担的方式、责任承担的要件、责任内容等制度要体现对“社会成本”的考虑,故其不仅具有经济性,而且具有社会性;不仅具有补偿性,而且具有惩罚性,使违法者在受到惩罚后慑于法律责任不再引发社会成本。经济法责任是从全社会的高度来维持整体社会公共利益不被破坏,这样的社会性视角,其他法律责任不具备,基于各自的制度功能也无法具备。

    2.经济法责任具有复合性。经济法责任的复合性包括两重含义,其一为责任形式上的复合性,其二为责任功能上的复合性。责任形式上的复合性指在经济法责任形式上财产责任形式和非财产责任形式并重,如对不正当竞争的主体既有没收所得、损害赔偿等财产责任,又有信用减等、资格取消等非财产责任形式,财产责任形式意义在于补偿和经济惩罚,非财产责任形式意义往往在于将违法典型公示并产生社会威慑,从而预防经济秩序被再次破坏。责任功能上的复合性指经济法责任不仅具有对违法行为的否定性评价功能,还有对积极与违法行为斗争的经济活动主体的肯定评价和鼓励功能。如消费者若发现销售者或生产者经营假冒伪劣商品,则商家通常要对消费者予以双倍赔偿。双倍赔偿就不仅体现了对经营者的惩罚,而且有肯定消费者自觉维护市场秩序,鼓励其与违法经营者斗争的意义。相对应的,民事责任体现的是填补性的救济,不具有积极功能;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体现的是对违法行为人的财产上或主体人格、主体人身上的惩罚,对罚没财产通常收归国有,更不能体现对受害方或责任追究方的鼓励和肯定。

    3.经济法责任具有不均衡、不对称性。依据经济法律关系的主动与被动关系,经济法主体可分为调制主体和调制受体,即市场规制法中的规制主体和受制主体,宏观调控法中的调控主体和受控主体④。经济行政主体往往是具有市场规制和宏观调控职能的政府机构,即调制主体;而市场主体则由不同的经营者、竞争者和消费者组成,是调制受体。在干预市场运行的过程中,经济行政主体和市场主体具有不同的权利义务,相应的责任承担也有差异。如在宏观调控法律规范中,其立法的主要目的在于对政府机关干预经济的行为加以规范,故对经济行政主体的义务规定较多,相应地经济行政主体违反经济法所承担的法律责任也较多。这有别于民商法主体权利义务及责任的“均质性假设”,呈现出明显的在主体权利义务设计和责任承担上的不均衡、不对称性。

    三、经济法责任特有形态是经济法责任独立性的制度基础

    事实上,对经济法责任独立性持否定态度的学者大多强调,经济法规范中较多地采用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的责任追究方式来制裁违反经济法的行为主体,并以此为理由强调经济法责任实际上就是上述三种责任。但我们应看到,经济法责任对诸如“损害赔偿”“罚款”“吊销营业执照”等责任方式的采用,虽然与民事责任或行政责任术语相同,但不过是与二者一样采用了相同的责任追究方式,并不代表其责任追究的功能和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等同于民法或行政法,其责任追究目的在于维护整体社会公共利益。这就使得在经济法关系中使用“损害赔偿”等责任形式,并不是对违法行为主体追究民事责任,而是追究其经济法责任。

    法律责任的本质是对责任主体权益的限制和剥夺,而责任主体能被限制和剥夺的权益种类又是有限的,法律不可能无限地发展出各种不同的责任形式,当近代和现代的法律制度逐渐成熟以后,法律所能使用的责任形式基本上被民法、行政法和刑法瓜分完毕⑤。晚近发展的经济法只能在现有的责任形式中选择使用以构建自己的法律责任体系。责任形式的重合并不代表经济法责任就是民事责任或行政责任。事实上,在现有的不同类型的法律责任中,共同采用同种责任形式的情况是客观存在的,既然民法、行政法、刑法能同时采用罚没财产类责任形式,如民法上的惩罚性违约金、行政法上的罚款、刑法上的罚金,那么经济法采用与民法同种责任形式的“损害赔偿”又如何能说明经济法责任就是民事责任呢?

    况且,经济法发展至今,还产生了诸多民法、行政法、刑法所不具有或忽视的责任形式,这些独特的责任形式体现了经济法的制度功能,为经济法责任的独立性提供了有力的制度支持。

    1.惩罚性赔偿。惩罚性赔偿在民商法中受到忽视,却在经济法中受到极大的重视,并有扩大适用的趋势。这种责任形式具有四种功能:对受害方的赔偿、对违法行为主体的制裁、对违法行为主体再次违法的遏制和其他市场主体的威慑、对受害方同违法行为做斗争的鼓励。其不仅能很好地保护受害方的利益,而且能够维持和保护社会整体的公共利益,具有鲜明的经济法立场与特色。

    2.信用减等。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若对市场主体进行信用减等,则是一种惩罚。如信誉评估制度、纳税信息公告制度、上市公司的PT制度等就具有信用减等的责任效果。

    3.资格减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主体的资格同其存续和收益紧密相关。因此,取消市场主体的某种资格,如吊销营业执照、取缔特殊行业从业资格,使其失去某种活动能力,就是对经济法主体的一种重要惩罚。因为,这种责任通常由经济行政机关做出,故有些学者称这种责任为行政责任。但应当看到这种责任形式与行政法责任的责任目的不同,并不在于维护行政的权威和保持政府的廉洁性,而在于维护市场的整体秩序和社会公共利益,是经济法责任。

    4.改变或者撤销政府经济违法规定和行为。这是针对经济行政机关在进行宏观调控或市场规制过程中,出现违法行为给予否定的责任形式。在部分经济法律规范中有立法体现,如《国务院关于禁止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实行地区封锁的规定》中的一些条款体现了这种责任形式。

    5.产品召回。产品召回是指产品的生产商、销售商或进口商在其生产、销售或进口的产品存在危及消费者人身、财产安全的缺陷时,依法将该产品从市场上收回,并免费对其进行修理或更换的制度⑥。实践中,我国已经出现三菱帕杰罗汽车召回事件、松下手机召回事件等。产品召回制度能够从更广泛的角度保障消费者的权益,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公共利益。此种制度有“三大责任”所不能涵盖的责任主体、责任目标和责任适用程序,是经济法责任的独有责任形式之一。

独立基础篇8

关键词 独立学院 改革 教学 师资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近几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以及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本科教育越来越普及,一种新兴的即独立学院在高等院校中迅速崛起。它的快速发展给我国的高等教育带来了活力,同时也为更多的学生提供了受教育的机会。由于我国与其他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的交流不断扩大,那些既具有设计思维同时又有牢固的绘画功底的复合型艺术人才成为了用人单位的首选。在艺术院校的教学当中,基础课教学都是为专业课服务的,而独立学院的基础教学,无疑是专业课乃至步入社会的一块硬伤,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没有后劲,它严重阻碍了学生在专业上的发展。

1教学中出现问题的原因

1.1综合素质不同,绘画基础参差不齐

由于独立学院在学生入学时门槛较低,进入独立学院的学生一少部分为升学压力较大的部分省市的考生,而绝大多数都是通过短期速成班培训后考进来的,绘画基础的好坏更是参差不齐。在同一班级中不同省份的同学能力差距很大,加之教学空间以及教学资源有限,很难做到不同层次的同学在教学中都得到满足。若在课堂中教师授课内容简单,绘画基础好的同学得不到想要的知识,可能导致对课堂失去兴趣;反之,基础好的同学在教学中得到满足,那么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基础课教学就成了沉重的负担,导致学生出现厌学甚至弃学的现象。

1.2学生对绘画基础不重视,认为设计只是电脑的活

有一部分学生认为我是来学设计的,绘画基础没什么用,以后设计都是靠电脑完成,学好软件就住够了。殊不知好的设计方案都是有无数遍手绘设计草图在先,最后定稿再用电脑完成。

1.3基础课没有和专业课形成有效对接

基础课是为专业课服务的,专业方向不同,基础课设课也应该不同。不同艺专业方向的学生,教师在基础课教学中采用案、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会使学生对课堂失去兴趣,同时也降低了学生对专业的兴趣。

2针对艺术专业基础课教学出现的诸多不良因素可采取的措施

其实,面对独立学院绘画基础课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并非没有解决的办法,在各大高校强调加大改革力度的同时,作为独立学院的教师,我们也在积极的探索,尝试着找出符合独立学院状况,能够应对独立学院绘画基础教学所存在问题的对策。

2.1采用分级教学

对于独立学院学生绘画基础能力较低、绘画语言参差不齐的问题,分级教学法是极为可取的。将学生按照不同基础状况分编到不同层次的班级去。要想实施好分级教学,这个基础很重要,它需要学生统一进行测试,使学生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将不同水平的学生分级。在班级整体水平差不多的前提下,教师就可以根据班级的特点,优化调整课程设置,选择一些针对性的问题进行讲授。基础薄弱的学生可以初几开始学起,教师也多从基础入手,如几何形体训练等,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使明白原理,有效的得到提高以适应专业课学习。而基础较好的班级可以在教材的基础上进行一些内容的扩展,让学生觉得有东西可学,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2.2培养自学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对独立学院学生的自身特点和对他们的就业目标进行分析,是制定教学计划的一项重要依据。学校教育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是社会的要求,时代的需要。在很多优秀的艺术院校当中,传统的艺术教学是工作室制,也被称为“导师制”,也就是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进行教学。而导师制真正的优势则是工作室中优秀师长学弟学妹的影响,学生从师长那里获得更多的则是自主学习的能力,有了这项能力,学生能力的提高便得以顺利实现。

2.3加强基础课教学师资建设,提高教师素养

独立学院采用民办机制,为保证有效的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独立学院必须有一定数量的专职自由教师。只有达到一定数量比例的基础课专职教师,才能更好地学内容,深入开展教学改革,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兼职教师队伍的管理。聘请兼职教师不仅要看其职称、年龄,而且要了解其教学效果、在原单位的工作负荷,更要注重对其师德的考察。在管理过程中要有良好的沟通合作,一方面使外聘教师的教学理念尽可能与专职教师一致;另一方面使外聘教师能相对固定,成为编外的专职。

上一篇:计算机基础范文 下一篇:计算机应用基础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