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专业范文

时间:2023-12-12 16:13:36

财经专业

财经专业篇1

山东财经大学会计学院由原山东经济学院会计学院和原山东财政学院会计学院于2011年11月合并而成。

学院现有教职工132人其中专任教师114人,其中教授26人、副教授60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60人,海外留学或访学背景的教师20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财政部跨世纪学术带头人1人、博士生导师7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山东省教学名师1人、中国会计信息化委员会咨询专家1人。

会计学院现有会计学、审计学、财务管理和资产评估4个本科专业。其中,会计学专业是我省建设与发展最早的学科,也是我省首个会计学硕士学位授权学科,有本科和硕士两个办学层次。

(来源:文章屋网 )

财经专业篇2

内蒙古财经学院的专科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酒店管理、工程造价、财政、税务、金融保险、资产评估与管理、投资与理财、财务管理、会计、会计电算化、会计与审计、公共关系。

本科专业有:财政学、税收筹划、税务、投资学、金融学、金融工程、保险学、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政治学与行政学、会计学、财务管理 、审计学、项目管理、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物业管理、公共事业管理、行政管理、公共关系学、市场营销、物流管理、商务策划管理、旅游管理、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电子商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劳动与社会保障、资产评估、统计学、数学与应用数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土地资源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能源经济。

(来源:文章屋网 )

财经专业篇3

关键词:生态位理论;高职院校;财经专业设置

1生态位理论

生态位理论又称格乌司原理,该理论主要是研究生物物种之间的竞争,以及物种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生态学中的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所拥有的地位,或者是指占据一定的空间,并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着一定的相对功能。而生态因子是指对生物有影响的各种生态环境因子。本文认为高职院校财经专业设置也可以应用生态位理论进行研究分析,因为高职院校同样具有一定的生命轨迹,高职院校也处在由政治、经济、社会文化、高职教育等因素构成的生态环境里,表现出与自然界中物种相似的生物特性。因此本文认为高职院校财经专业的生态位是指一所高职院校财经专业在整个生态系统中,在一定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以及能动地与整个生态系统相互作用过程中所形成功能关系与作用。高职院校财经专业的生态位宽度又称生态位广度,是指一所高职院校财经专业所能利用的各种资源(如政府政策、资金、社会、行业和企业、师资队伍等资源)的总和。当出现两所或两所以上的高职院校财经专业在一定时间空间上分享或竞争同一资源(如生源、实训基地、社会服务等资源)的现象,就称之为生态位重叠。而当两所高职院校满足不同的社会、行业和企业的需求时,即实现了生态位分离。此处的高职院校财经专业的生态资源指的是师资队伍、生源、资金、教学设备、实训基地、知识信息资源、自然资源等。

2汇总福建省高职院校财经专业设置调查结果

前期调查了福建省55所高职院校的财经专业,调查结果汇总见表1,财经专业基本上集中福州地区、厦门地区、泉州地区等。约占有设置财经专业的44所高职院校的73.17%(30/41)。

3构建一个基于生态位理论的高职院校财经专业设置的评价体系

前期基于生态位理论,进行了福建省高职院校财经专业设置的生态环境分析,提出了在高职教育这个大生态系统中,影响福建省高职院校财经专业设置的主要生态因子包括宏观、中观和微观生态因子。其中宏观生态因子包括政府产业结构的调整,教育主管部门的相关政策,社会、行业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社会文化等;中观生态因子包括生源,学校所处区域的经济发展现状和前景,学校所在的地理位置等;微观生态因子包括办学定位、师资队伍、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实训基地、学习创新等。并参考了运筹学家saaty提出的层次分析法,构建了一个基于生态位理论的高职院校财经专业设置的评价体系。在这个评价体系的分析结果中,得出对这13个影响财经专业设置的生态因子中———学校所在的地理位置这个生态因子对于高职院校财经专业设置的评价影响最大,第二大影响因子是学校所处区域的经济发展现状和前景,第三大影响因子是生源。

4基于生态位理论高职院校财经专业设置研究

高职院校财经专业生态位一方面反映高职院校财经专业在整个生态系统中,在一定时间空间上的所拥有的地位,另一方面也反映高职院校财经专业能动地与整个生态系统相互作用过程中所形成功能关系与作用。即每所高职院校财经专业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态位,借以与其他高职院校的财经专业作出区别。高职院校财经专业是培养财经类技术型人才的专业,为满足社会、行业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为建设区域经济做好人才培养。当高职院校财经专业的开办中如果期专业特色是独具一格的话,那么这个独具一格特色专业会产生品牌效应,吸引着生源和用人单位。以下将以生态位理论来分析高职院校财经专业的设置。

4.1生态位分离

高职院校财经专业生态位分离是指高职院校财经专业为了减少与其他高职院校对资源的竞争,而选择有差别生态位的现象。或者说是高职院校财经专业为适应环境变化所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趋势和分化。生态位分离可以有目标市场分离和规模分离两种形式。4.1.1目标市场分离目标市场分离是指高职院校财经专业根据细分的人才需求和高职院校本身的实力,为财经行业和企业提供符合需求的生源,最终达到目标市场的分离。比如:经济的全球化,经济环境的千变万化,企业越来越需要综合型的财经类人才,为适应市场需求,高职院校财经专业需与时俱进。此时高职院校财经专业可与不同的财经行业和企业进行校企业合作,根据行业和企业人才培养要求不同开办不同的人才订单班,从而培养出适合行业、企业需求的综合型的财经类人才。4.1.2规模分离规模分离是指根据高职院校经济实力的不同,采取合理的规模布局,选择适合自身的生态位。从前期的高职院校财经专业设置调查报告与构建的财经专业设置评价体系来看,学校所在的地理位置、学校所处区域的经济发展现状和前景这两个生态因子对高职院校财经专业设置评价非常关键。也就是说这两个生态因子使该区域高职院校财经专业的设置同比其它地区的高职院校来说占有很大的优势。在地理位置与区域经济这两个资源上,该区域的高职院校财经专业设置实现了与其它地区的高职院校的财经专业设置在生态学上目标市场与规模的生态位分离,或者是说减轻与其它高职院校财经专业的生态位重叠程度。

4.2生态位互补

高职院校财经专业生态位互补是指两所高职院校或几所高职院校的财经专业之间,为了避免生态位的严重重叠而互相依赖,互相依存,互惠互利、共同进步的一种现象。为了避免生态位的严重重叠,同时使高职院校的资源利用最大化,高职院校的财经专业可与本校的其它优势专业共同合作发展,或是选择其它高职院校的财经专业作为战略合作伙伴,整合并利用高职院校财经专业彼此之间的各种资源,增加自己财经专业的发展优势,同时增加合作高职院校财经专业在生态系统的发展优势,实现合作高职院校间的财经专业的互惠共生。比如:高职院校财经专业可以通过与在时间空间上生态位有明显差异的高职院校财经专业的合作,在师资队伍、科学研究、课程建设、教材建设、社会服务等不同方面进行合作,形成一个生态位具有不同层次的专业群,达到不同高职院校之间财经专业的生态位互补的目标。

4.3生态位拓展

高职院校财经专业生态位拓展是指高职院校财经专业招生规模持续上升的潜力所引起的态和势的增加。其中态是指高职院校财经专业的发展历程,是专业设置与建设以及财经专业能动与生态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而势是指高职院校财经专业对社会、经济、其它高职院校的现实影响力或支配力。在自然界中解决生态位重叠问题主要通过生态位分离来实现,但高职院校是包含有人在内的有机整体,人类具有更强的思维性和主观能动性,人类可以通过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去促成财经专业生态位的拓展。也即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增加资金投入、服务社会提高社会声誉、生源等资源的供给量拓展其生态位,以占据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产生更大的现实影响力或支配力,发挥对社会、行业企业和其它高职院校财经专业产生更大的影响的主观能动性。对于一个高职院校财经专业的原有生态位来说,在一定的时间空间上,高职院校财经专业利用了一些资源,但还有些资源则还未被发掘利用,或者这些已被使用的资源利用率不高,这些客观存在尚未被发现利用的资源或者利用率不高的资源称之为潜在生态位。高职院校财经专业可通过采取措施或充实生态位,提高资源利用率,改善在生态系统的时间与空间地位。比如:高职院校财经专业可通过组织专业市场调研,组织专家会谈等方式,努力去寻找这些潜在生态位,并通过创新使这些潜在的生态位的资源得到利用或提高利用率而变为现实生态位,从而使高职院校财经专业的生态位得到拓展。例如在高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里,虚拟生态位和网络资源的共享为高职院校财经专业提供了一个发展平台,使得拓展原来的生态位成为可能。此处的虚拟生态位是指高职院校财经专业通过信息网络充分利用外部资源的生态方式,对外部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和利用,拓展自己的生态资源。所以,高职院校财经专业设置要善于利用虚拟生态位,优化自己的生态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最后达到拓展生态位的目的。对于高职院校财经专业设置定位后,并不是一劳永逸,外部环境是瞬息万变的,因此高职院校财经专业必须采取措施不断对原来所拥有的生态位进行控制和优化,为争取发展空间奠定坚实基础,同时准备好应对环境的变化。此处生态位控制既包括调整生态位,也包括拓展生态位。生态位优化是指对资源的优化利用。

5结论

本文以生态位视角对高职院校财经专业设置的环境进行了基于生态位理论的分析,分析了高职院校财经专业的宏观、中观、微观共十三个生态因子,参考了层次分析法构建一个基于生态位理论的高职院校财经专业设置评价体系,以此进行基于生态位理论的高职院校财经专业设置研究。并提出高职院校财经专业可通过生态位分离、生态位互补和生态位拓展来进行不同的生态位定位。在财经专业设置定位后,高职院校还需根据瞬息万变的环境对已有的财经专业生态位进行控制和优化,以适应时刻变化的生存环境。

参考文献

[1]纪秋颖.高校生态位及其评价方法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8):93-96.

[2]陈丽娜.李玉仁.高职院校特色专业生态位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7(15):164-165.

[3]陈丽娜.基于生态位理论的企业竞争战略研究[D].景德镇:景德镇陶瓷学院.2009.

财经专业篇4

一、工学结合模式的发展历程

(1)萌芽阶段。工学结合教育模式最早可以追溯到英国桑得兰德技术学院于1903年开始实施的“三明治”教育模式。何谓“三明治”教育模式,是指高等教育分为实践――理论――实践三个阶段,学生一入学,先到工厂、企业进行一年的工业训练,然后回校学至三年的书本理论知识,最后一年再去工厂、企业实习。具体体现有1+2+1或1+3+1两种循环教育方式,是最早实施“产学合作”教育模式。学生对事物的认识从实践始,经过实践得到了理论的认识,再回到实践中去。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2)发展阶段。在“三明治”教育模式之后,工学结合模式得到广泛的发展,经过一百多年,已形成德国“双元制”、英国的“三明治”模式、美国的合作教育模式、新加坡的“教学工厂”模式以及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等多种工学结合教育模式。这些工学结合教育模式在理论上已经比较成熟,在实践中也已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唯独不足的是,这些模式大多是局限于工科专业。(3)成熟阶段。当前,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新类型,经过近30年的发展,规模上已占据半壁江山,行为上更充满生机活力,并逐渐被人们接受和认可。各高职院校为了办好教育,在国外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创新出了很多新的工学结合教育模式,取得了广泛成效,并形成了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理论和实践指南。

二、当前我国财经类专业工学结合教育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1.财经类专业工学结合教育的现状。在工学结合教育的浪潮中,财经类专业也结合自身的特点,发展了众多的工学结合模式。多数高职院校也因此形成了各自鲜明的办学特色。但由于我国高职教育相对起步较晚,随着合作的不断深入,许多问题、矛盾也暴露出来,如何构建更稳固的合作共同体,实现更深层次更长效的合作,已成为当前校企双方必须面对的问题。由于目前的工学结合模式基本是以理工科类专业为背景设计的,相对于工科类专业,财经类等文科类专业在人才培养、实训方式等方面有自己的特点,取得的效果远没有工科类专业明显。

2.制约财经类专业工学结合的因素分析。(1)专业本身及涉及岗位的特殊性,财经类专业学生涉及的工作,虽然社会整体需求量较大,但一个企业需要的财经人员(会计、出纳、财务管理等)不多,所以不同于生产、建筑、服务领域专业的学生可以成批量地安置到某几个企业中进行工学结合。(2)财经类行业用人呈现精英化趋势,由于持续的财经专业热,开设财经类专业的大专院校越来越多,毕业生人数不断剧增,给用人单位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用人单位普遍青睐工作经验丰富、“双师型”的专业人士,人才需求向“高、精、尖”倾斜,岗位门槛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学院能克服困难企业也愿意接纳学生,那么按照已有的工学结合模式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也未必能很好的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其原因在于,按照已有的工学结合模式――校企合作,学生被派到某一企业去实践,那么他积累的只是这一类企业某一部分业务财务处理方面的经验,但实际中企业的类型和业务种类非常多,而不同的企业在财务处理上是不大相同的甚至有些有很大区别。(3)快速多变的外部环境对学生的创新和继续学习能力有较高要求,当前,经济社会活动内容日趋多样和复杂,更新速度也在加快,各种新经济现象、经济问题层出不穷。面对不断更新的工作内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日新月异的技术发展,若不能快速适应就会被迅速淘汰。因此,需要有更加适合财经类专业的工学结合模式。

三、专业经营化――财经类专业新工学结合模式探讨

1.专业经营化的内涵。专业经营化是指根据专业特点,依托学校资源,组建开展专业业务的公司(比如财务记账公司、税务咨询公司、管理咨询公司),吸收在校学生参与工作,通过工作来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专业经营化是以公司形式来开展,学生在里面的身份是员工,学生既能培养硬技能,又能培养软技能。

2.专业经营化的运行方式。专业经营化是以公司形式来开展,注册该类公司时该公司的性质应定义为校办企业,资金可以从相关系部的实习实训经费中列支,这样有利于企业产权的界定和管理。公司的核心部门包括:业务拓展部、记账部、税务咨询部、企业管理咨询部、审计部等。公司成立时同时成立公司的管理小组,负责制定该公司的章程及各部门的业务范围和职责。各部门第一负责人由相关专业老师担任,另配1~2名的第二负责人,具体工作人员则由相关专业学生组成,每个部门的学生可以每隔一段时间重新安排一批,每个部门之间的学生也可以定期轮换。时间安排与承接的业务量挂钩,可以灵活安排。起步时的业务拓展可以利用学校的招牌和教师的社会关系进行,之后在保留已有业务的基础上可以鼓励学生参与业务拓展。各个部门的业务在初始开始时应由专业老师操作,在操作的同时进行教学,之后的业务处理则以学生操作为主专业老师指导为辅,每轮学生之间做好“传帮带”。最后在向客户交接时都应由相关专业指导老师签字承担最终责任。

3.专业经营化的作用。(1)可以解决大批量学生进行工学结合的需求,专业经营化成立的公司本质上是一种服务中介公司,服务面十分广,当公司的业务量达到一定量时可以接纳很大一批学生进行参与其中进行工学结合,学生受众面较广,而且由于这类工作大多数是在学校内部的办公场所进行的,使学校在安排学生工学结合和管理工学结合的学生都提供了很大的灵活性和便利。(2)可以丰富学生的专业经验,在这类公司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性质、各种规模的企业以及各种不同的业务类型。学生在不同部门和岗位上的轮换也让学生得到更全面的锻炼,获得更全面的知识。同时这种工学结合由于时间安排上非常灵活可以与理论学习交叉同步进行,这样也可以促进学生对理论学习的兴趣和重视。(3)促进专业改革和教师队伍建设,在专业化经营的过程中,相关系部和专业老师参与其中,起一个引导、规范作用。通过这样一个平台可以让老师与现行的专业市场需求直接接触,对于改进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和课程改革有很大帮助,此外在参与实务操作的过程中对教师自身的执业能力也会有很大的提高,这将赋予“双师型”教师实质内容。

4.仍待探索的内容。专业经营化与教学矛盾如何化解的研究、专业经营化过程中风险防控的研究等。与一些有实践操作性较强的理工科类专业相比,高职财经类专业在人才培养上有自己的特点,在实施工学结合教育模式上有自己的难点。抓住特点与难点,创新工学结合模式,是财经类专业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选择。专业经营化模式对于财经类专业实施工学结合,是一项有益的创新尝试。

参 考 文 献

[1]张亚军,徐亚娜,楚金华.我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研究述评[J].职教论坛.2008(12):4

[2]汪卫芳.财经类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1):4~5

[3]梁红波.建立高职教育与企业发展的“双赢”格局[J].企业导报.2009(8)

[4]周百灵.高职院校财经类学生实习就业现状与对策.广西教育.2011(7)

财经专业篇5

(一)对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重视不够

受传统的教育思想影响和实践教学环境的制约,地方高校往往重理论轻实践,认为理论教学是学术性的体现。但是一味地注重理论教学不利于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只有在日常的教学中做到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理论讲授与实践应用并行,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成为应用型创新人才。反之,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如果得不到充分重视,则会导致学生的操作能力、创新能力、综合能力和执业水平偏低,不可避免地造成财经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而企业也聘不到合适的人才。

(二)地方高校财经类专业实验室、实习基地建设滞后

地方高校财经类专业的实践场所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校内的财经实验室,另一类是校外合作的企事业单位。然而,由于地方高校财政经费的限制及对财经类专业的重视不够,财经实验室建设起步晚,投入不足,实验室软硬件设备匮乏,实验室规模较小,导致财经实验室建成之后使用效率较低,甚至流于形式。在企事业单位实习基地的建设当中,一部分地方高校利用其地理位置的优越条件,向地方企业满撒网,重视实习基地数量而忽视其质量,对实习基地后期的管理工作存在缺位的现象。并且由于财经类专业的实习内容往往涉及企业的核心业务,略有不慎,可能会导致企业商业秘密的泄露,所以企业单位一般不愿意大规模接收财经类专业的学生实习,即使接收了学生实习,也不会让他们接触很多专业工作,导致实践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挫伤了学生参加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和热情,部分学生选择走个形式,随便盖个章应付了事。

(三)实践教学的师资分工不明确

地方性高校由于不断扩招,学生人数逐年增加,而面临教师少、任务多、分工不明确等一系列问题。较少的师资承担着繁重的教研负担,一边要负责本科生、研究生的课程教学工作,一边要组织实践教学的开展,无奈之下,实践教学往往放在次要位置上,教师很难安心组织、管理实践教学。

(四)考核评价效果不明显

地方高校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的考核评价主要是指导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然而,在部分地方高校财经类实践教学评价中,教师对学生实践教学的成绩主要依靠理论成绩、实习报告及日常考勤,指导老师很难全面监控学生的实习情况,难以验证实践报告是否属实,难以保证实践时间。校外的实习在教师牵头组织以后,由于管理缺位,学生在实习中,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一些学生自觉性不高,利用实践教学人员较为分散的特点,玩游戏、聊天,之后找单位盖个章就可以通过,导致实习效果大打折扣。究其原因,主要是实践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缺乏规范,考核形式单一,无法形成制度化、经常化的考核体系,导致考核评价效果不明显,不能客观反映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完善地方高校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质量保障的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师生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

良好的实践氛围是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基础,为此,需要加大宣传力度,使大家认识到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让大家明白,开展财经类专业实践活动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学生毕业之后面临着企业应聘经验年限制约和上岗实践操作缺乏的问题。因此,通过实践教学宣传明确实践教学的意义,可以为顺利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奠定基础。

(二)加强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

从校内方面讲,要逐步加大对财经类专业实验室建设的投入,整合内部软硬件资源,提高财经实验室的使用效率,为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从校外方面讲,建立可靠的校外实习基地,是落实实践教学,保证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的必备条件。学校应该引导产学研合作,丰富实践教学内容,加强实践教学管理,深化实践教学改革,确保高质量地完成实践教学工作。此外,地方政府也应该在政策上积极支持地方高校的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三)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必须搞好师资队伍建设。“双师型”教师是指既能当教师,又能当师傅的复合型教师。高校应当建立一套完善的教师引入机制和培养机制,利用人员弹性编制、待遇、职称评定等条件引入或培养“双师型”教师。具体而言,一方面引进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实践型教师,优化师资结构,为实践教学做好人力资源储备。另一方面,应该明确“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长、短期目标及实施计划,发挥地方优势,采用培训、引进、访问和激励等方式让教师深入企业参加社会实践,将企业专业人才和资源引入地方高校,以实现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升级优化,发挥“双师型”教师的积极作用。

(四)完善实践教学评估机制

考核是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的反馈过程,地方高校应在考核评估体系中发挥积极的导向作用,将学生实践活动的重心逐渐转移到创新能力的培养上,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的新型考核评估体系。具体而言,实践考核要以创新能力测量为主要内容,考核评价要以是否具备创新点为标准,完善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评估机制,规范实践教学评估指标,加强对实践教学活动的全面监控。在开展财经专业实践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有针对性地解决存在的问题,促进地方高校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总之,实践教学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提高实践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是每个地方高校财经类专业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完善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有助于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满足社会用人单位的现实需求。

财经专业篇6

关键词:财经商贸专业;创新发展模式;探究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财经商贸专业得到了全新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这一专业作为学习与研究对象,然而,伴随着人才市场竞争的加剧,教学制度和教学模式发展的欠缺,使得很多中职院校的学生在专业学习方面,掌握程度不深,技能水平不精,难以适应客观市场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积极改革财经商贸专业的发展模式,确保学生获得更高深的专业技能,能够积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一、中职教育教学的现状分析

中职教育是以培养职业型人才为任务的教育体制,当前中职教育的发展面临着新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学科基础较差、学习能力不强,学习兴趣锐减等,特别是财经商贸专业,由于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使得学生学起来摸不着头脑,学习效率低下,学习效果不佳等,面对这一专业在中职院校中的发展现状,提醒人们必须加强对这一专业教学体制与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

二、培养精英,树立良好专业形象

任何一类专业都有擅长之人所在,财经商贸专业也不例外,一些学生或者因为天生的思维敏捷,或者因为自身的认知能力与兴趣爱好等等,符合这门专业学习的特点,使得他们在学习这门专业时能够得心应手,很容易进入学习状态,并取得很好的学习成绩,进而激发了他们继续深入探究的决心和兴趣。

中职院校财经商贸专业的教学者要珍视学生的这些宝贵天赋、可以从每个班级里选出1-6名专业成绩优良,并在学习方面体现出良好天赋而且极其刻苦用功的学生,将他们组成一个财商社团,定期组织这部分学生进行专业研究与探讨,集体深入探究专业范围内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技能,并利用相关课题以及实际工作需求等来锻炼学生的专业实践应用能力,开展各种各样的学习交流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通过组织他们深入实际工作来培养学生的工作适应能力,打造一支财经商贸专业精英队伍,再依靠这些精英学子的力量来影响和带动整个专业的学习气氛,使更多的学生能够产生自觉学习、求知的欲望,形成一种积极探究学习的氛围,这样才能树立起良好的专业形象。

三、强调细节,挖掘根源

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专业知识学习也是一样,因为财经商贸专业的特点就是需要一颗仔细、认真的心去灌溉,学生的会计技能与账目处理能力就明显地体现了这一点,财经商贸专业的学生只有认真细心计算与理清账目,才能确保不出错,把工作做得合情合理。因此,必须本着细节性教育的思想,将更多的教学精力放在细节部分,注重对学生实际账目操作能力的培养,通过细节教学,来培养他们细致、认真、专心的能力,提倡学生每人准备一个数码字练习本,要求学生每天抽出时间自行练习数码书写与数字运算能力,全面提高他们的会计技能,是他们能够抓住平时小的学习细节,从小事入手,养成细心、谨慎的习惯,逐渐培养出学生的专业素质,在他们身上产生一种专业灵魂,使他们带着这种精神和灵魂走向工作岗位,以便更加适应客观形势发展需要。

四、挖掘学生潜能,科学引导

教师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不仅担负着传授知识的任务,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人才,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深入挖掘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开发潜能,变劣势为优势,利用学生的性格特点来引导他们未来的发展方向。

财经商贸专业未来的就业方向也各不相同,不同学生的性格特征、思想特点以及学习程度不同会决定他们从事不同的相关职业类别,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这些特征和特点,为他们在未来职业规划方面进行正确的引导和鼓励。

例如:一些学生生性开朗活泼、善于交际,通常面对批评也能滔滔不绝,争辩不休,对于这种学生的性格特征,教师不能简单地看做缺点,而是将他们的这些特点正确开发和利用,使他们朝着销售人才的方向发展,这样就能够确保不同性格的学生都能充分发展和利用自身的能力和素质服务所从事的职业。

五、深入实践,就业学习同步

多数学生学习的目的就是为未来就业做准备,教师要善于将课程教学与实践就业结合起来,学校可以事先同用人单位建立联系,每学期为学生设定专门的岗位实习,使学生能够切身体会到实践工作的环境氛围,这样学生才能明确他们所学专业的重点内容,需要具备与掌握的实践技能等等,才使学生的学习更有针对性,使学生明确学习方向,同时,学校教师在校企合作之间也能更加及时、清楚地感受到这一专业的市场需求特征,进而做出科学的专业课程调整,专业内容教学的调整,解决更多的学生的就业问题。

六、总结

要紧跟时展的步伐,就要加快对财经商贸专业的教学改革,从当前这一专业教学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出发,积极解决问题,全面改革课程设置,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促进学生能力与水平的全面提高,使他们所学知识的作用真正派上用场,体现财经商贸专业学科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郑安.职业院校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及改革方向[J].中国市场,2010(39)

财经专业篇7

[关键词]财经专业;特色教学;方法

一、财经专业教学方法现状

目前,财经专业教学方法陈旧,无特色,缺乏创新。长期以来,财经专业教学方法始终没有摆脱高等教育教学方法和普通教育教学方法的模式,以讲解、灌输为主,教室、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强调的是知识传授,专业课教学的专业性、实用性无法体现,忽视了学生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由于财经专业课程知识性、社会性、实务操作性强,需要记忆的内容多,传统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知识不易理解,技能难以掌握。结果是老师教得苦,学生学得累,教学效果差。

二、财经专业特色教法探讨与实践

所谓特色教法是指适合于本专业教学的有效方法。财经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中初级财经类应用人才。本专业课程体系与内容构建,体现了对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的培养,如专业能力、实践能力、与人合作能力、判断能力、处理问题能力等等。其课程内容与社会经济现象及其发展紧密相连,社会性、理论性、实践性、知识性强,要求记忆的多。在二十多年财经类专业教学实践中,笔者运用过很多教学方法,经过比较研究,认为以下教学方法在财经专业各学科教学中实用性强、使用频率高、效果好,不失为该专业特色教法。

(一)模拟情景教学法。将课程的教学过程安置在一个模拟的特定的仿真场景中,通过教师的组织,学生的演练,达到教学目标。由于财经专业的特殊性,无法做到随时随地组织学生到企业实习(没有哪个企业肯接受一个班学生同时实习)。财经专业课程特别是有关会计学科的实操课,采用模拟情景教学法就是最好的选择。相关会计课程教学中,如凭证填写、账簿登记、错账的更正、结算方式、会计报表编制等,用传统的讲解法,无论教师怎么努力教,学生怎么认真学,但在实际工作中,学生仍不会操作。如果我们采用模拟情景教学法,先模拟一个企业场景,选择有代表性企业的经济业务为模拟对象,发给学生真实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报表等,并要求学生填制、登记或编报(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性发放和提出要求),使学生迅速进入会计角色,有了与实际工作零距离的接触,学生对教学内容才有直观了解,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锻炼实践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从事企业会计岗位的岗位工作能力。再如,“现代推销技术”讲推销技巧内容时,可先布置一个公司场景,教师要求学生以推销员角色到公司去推销产品(如纯净水等),某些学生扮演公司负责人。现场模拟推销活动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在积极参与中掌握推销方法和技巧知识与技能,同时也锻炼了与人交往沟通的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可见,模拟教学法由于仿真创设场景、学生岗位角色扮演,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

(二)案例教学法。首先从教学目标出发,选择典型而恰当的案例,其次引导学生查阅有关资料,寻找有关理论根据对案例进行分析,然后组织学生讨论,作出有效的判断和评价,最后在学生已充分发表自己观点时教师总结,即总结案例分析过程,指出存在问题,讲清案例中容易出错的难点,回答学生疑问。例如,“企业财务会计”课程无论是资产、负债还是成本费用的核算的教学中,教材的知识顺序是先介绍账户设置之后再介绍分录编制。以往用传统教学方法,教师按这样的顺序也先介绍所设置帐户,然后讲分录编制。账户设置内容呆板、枯燥乏味,学生听之无趣。若采用案例教学法,先将发生的经济业务给学生,要求学生试着编制分录。学生动手编制分录的时候就会产生疑问:“在什么账户登记?”教师再引导学生查阅课本,学习账户设置内容,研究讨论后完成分录编制任务。学生的动手参与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变被动的“要我学”为“我要学”,效果大不一样。再如在“经济法”的各种法律权利、义务及法律责任等内容的教学中,用讲授法教学,学生感到难以理解,又不会应用。如果用案例教学法,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先给出恰当案例,再引导学生查阅资料(教材),找出相关法律条文规定再分析案例,组织学生讨论,进行思考与判断再得出结论。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技能,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案例教学直观、贴近学生,学生容易感知,由此引发兴趣,启迪思维,提高判断能力。

(三)多媒体教学法。即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设备进行辅助教学。“基础会计”、“企业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会计课程,内容抽象,实践性强,概念多,核算多,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很难理解和掌握,如果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填写正确的凭证、账簿、报表及支票、汇票、发票、借款单、差旅票报销单等原始凭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介绍各种会计核算程序等,集声音、图像、文字、动画于一体的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助于学生具体、形象、生动地了解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培养学习情感,形成学习动机。再如“统计基础知识”课程抽象、复杂、数字多、表格多、计算多、概念多,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展示图表、图形和数字,演示各统计指标的生成过程,充分调动了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可以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知识和技能,取得学得快、记得牢的效果。新版教材“基础会计”、“企业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统计基础知识”等课程还配有多媒体教学课件,这些课件在教学安排上与教材保持一致,详细介绍知识讲解、知识与能力训练、教学指导、财经法规和单元测验等,表现形式直观、生动、形象,适合课堂教学,教师应充分利用好教学资源,发挥多媒体教学法的教学优势。

(四)任务驱动法。以一定的教学目标为前提,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之中,教师布置任务,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进行分析、讨论,明确它大体涉及哪些知识,然后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而实现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如在“商业广告基础”中的广告设计教学时,可让学生完成一则××牌香水广告设计任务,学生在完成广告设计任务的驱动下,认真查阅广告设计基本要素、创意、表现技巧、设计原则与要求,通过知识的整合与运用完成广告设计任务。再如,在“公共关系”中的公共关系计划制订教学时,可先布置给学生一个起草“XX公共关系活动计划”的任务,学生要完成此项任务就必须主动查找相关信息,认真研读课本中如何确定公关目标、公众、活动主题、恰当选择传播渠道、作好经费预算等内容。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任务驱动法体现了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

(五)实践活动法。指让学生直接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活动中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财经专业教学内容与社会经济现象紧密相连,采用实践活动法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如对社会某现象进行社会调查,教师组织学生设计问卷、编制访谈提纲,对调查资料进行系统整理并作出科学分析,由于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学生是实践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生的参谋或顾问,学生主动参与兴趣高,根据活动和解决问题的需要巩固了旧知识与技能,掌握新的知识技能。如上例学生在进行社会调查中“统计基础”的统计工作过程知识与技能得到巩固和掌握;再如“商业广告基础”广告制作教学时,组织学生到广告公司了解一则广告的制作过程,从感性、直观的角度牢牢掌握广告制作过程的知识与技能。运用实践活动法,教师在事前必须作好周密准备和计划;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密切注意学生,及时对学生的困难、疑问给予帮助、解答,或适当安排有关知识技能的讲授;在实践活动之后,教师要安排学生进行总结,使学生清楚实践活动中自己的收获,以及学到的知识、技能及其实际意义。

(六)实习作业法。根据学科课程要求,在校内外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把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教学方法。如当学生学完“基础会计”时,可组织学生到校内的财会模拟实训室做一个大作业,即给出某企业某期发生的全部经济业务,让学生从凭证填制、账簿登记(总账、明细账)到会计报表编制按会计工作程序完成。当学生学完“企业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课程之后由于有了相关理论和技能的指导,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现场实习,考察企业的供、产、销各环节,了解、熟悉其经营过程,请企业财务人员讲解生产经营及账务处理情况,让学生在财务部门亲自观看财会人员的实际操作或在财会人员的指导下对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会计处理。现场实习一般在校外进行,就财经专业而言至少要一个月的时间,因此教师要制订好实习计划,并作好实习前的动员教育工作,说明实习任务、要求及注意事项,在学生实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指导,实习作业结束时对学生进行检查与评定。实习作业法可以使学生从书本中走出来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培养学生运用书本知识进行实际工作的能力。

(七)角色扮演法。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计出若干角色,由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设身处地地分析面临问题,学生从所扮演角色的角度出发,运用所学知识,自主分析与决策,提高学生实际决策的技能。如在“基础会计”原始凭证审核内容教学时可让学生扮演顾客到“商场”买东西,付款后收取发票,拿到发票后要认真核查发票的日期、金额、大小写是否一致,经办人员签名、销售单位盖章等,这样学生对原始凭证的审核就有了感性认识,对照教学内容要求及时改正疏漏,加深了对所学知识与技能理解。“现代推销技术”推销员素质一节教学中,可先布置推销员现场推销商品(如电视、空调等)的销售场景,要求一部分学生扮演推销员,一部分学生扮演顾客(并注意角色互换),顾客提出方方面面问题(教师事先设计好)来考验推销员的心理素质、文化素质、思想素质、业务素质、能力素质,使学生在角色扮演中学习推销员素质要求内容,并深深体会到推销员的素质是决定推销员事业成败的关键。

财经专业篇8

一、财经院校双语教学目标

目前关于双语教学目标的认识比较一致即应当是以提高外语运用能力和掌握专业知识作为双重目标,但应以掌握专业知识为重。通过双语教学,了解国外的专业理论知识,将外语应用于专业知识的获取,以专业教学来推动外语水平的提高,并将专业知识用外语来推广和交流,这才是根本目的

(一)结合课程实际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交流能力

财经类院校各专业对英语水平要求相对较高,因此通过双语教学过程强化学生的英语交流能力特别重要。如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国际贸易专业的主干课之一,具有较强的国际共通性,多数贸易规则、贸易术语都是直接从英文翻译而来,开展双语教学有利于增强教学内容的准确性。外贸业务的各环节,如报盘、还盘等多用英文表述;确认书、合同、提单等文件也多以英文书写,开展双语教学有利于增强教学的实用性。因此,掌握国际贸易专业的英语知识,是学生以后顺利进行外贸业务工作必不可少的知识和技能准备,这正是本课程开展双语教学改革的初衷。

(二)提高专业知识水平

对于财经类课程而言,国外相对于国内的研究来讲已遥遥领先,相关教育开展也比较成熟。其完整的学科体系、课程设置都是我们要学习的重要内容。通过引入国外优秀教材可以更为直接地学习专业知识,同时为追踪相关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如在开设国际银行业务这门双语课程时可以部分或全部采用国外教材,因为相对国际银行来讲,国内银行国际银行业务开展落后,课本知识陈旧,很难见到比较新的业务介绍。因此,如果采用双语教学将有利于学生对最新知识的学习,为培养适应我国金融业完全开放所需要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总之,双语教学目标同人才培养目标是内在一致的,它是人才培养目标的细分化。

二、双语教学模式的调查

根据对双语教学目标的定位,笔者就教材、教学方法等调查了相关财经院校及相关高校,基本173反映了财经院校目前双语教学情况及学生对双语教学模式的需求。本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对湖南商学院、西南财经大学、广东商学院、中央财经大学部分学生展开调查。其中研究型大学2所,教学型院校2所,中部1所,沿海1所,西部1所,发达地区1所。共发放问卷800份,回收800份,有效问卷680份。

(一)双语课程开设基本情况

为了更好地研究财经院校双语课开设基本情况,笔者对双语课开出比重、覆盖率、平均课时、开课性质等做了调查。各学校双语课程开出率均在10%左右,双语课程覆盖率较高甚至达到90%,双语课时也在36课时以上。但开课性质主要以必修为主,以选修课开出的不多。如表1所示。根据调查可以看出相关学校对双语课程比较重视,这同教育主管部门对双语教学的重视是分不开的。这也是经济开放下,培养新世纪国际财经类人才的要求。表1双语课程开设情况单位:%

(二)学生相关需求调查

开设双语课要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因此,完全有必要了解学生对双语课教学的要求以丰富双语课教学模式,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从调查结果看,研究型院校学生对双语教学要求较高,他们均更多要求使用全英文教材、全英文授课和全英文作业,这和生源基础有很大相关性。调查对象中,中央财经大学有95%的同学要求用全英文教材,西南财经大学有88%的同学要求全英语上课。而湖南商学院仅有52%的同学要求用全英文教材,广东商学院也仅有60%的同学要求全英文授课。此外,对于是否全英文作业也有相类似的趋势(表2)。

注:双语课程覆盖率指双语课程学习的学生人数占学生总数的比例。资料来源:湖南商学院商科院校双语教学模式创新课题组。表2相关财经院校双语教学模式与学生需求内容调查情况单位:%

(三)教学方式及教学资源调查

从教学环节、教学手段及教学资源来看,各院校相关专业课普遍缺乏实践环节,而且实践环节多集中在少数几门课程上,如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等,而课堂上的实践环节非常少。笔者对湖南商学院经济学系所开双语课程进行统计发现,仅有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开设相关实践环节,但模拟实习开设在大四上学期同在大三上学期开设资料来源:湖南商学院商科院校双语教学模式创新课题组。174的双语课程明显脱节。此外,国际结算国际金融等双语课程几乎没有涉及必要的实践环节。显然,加强双语课程实践环节对于培养学生应用能力非常有必要。

另一方面,教学方式创新较少。从所列出的几种教学手段上看,各院校使用比较少,一般采用传统教学方式或案例教学,很难突破传统教学手段的束缚,创新教学方式,丰富双语教学方法。因此,很难适应双语教学的需要。从双语教学资源看,研究型财经院校双语资源应用好于教学型财经院校。相对而言,研究型高校双语资源较为丰富。各财经院校学生直接运用双语与国外专家交流机会普遍较少,参加双语学术报告机会不多。中央财经大学每学期有3次报告,而湖南商学院每学年仅次。由此可见财经院校教学手段较为贫乏,教学资源缺乏,这直接对双语教学的效果产生较大影响经过调查,湖南商学院双语教学学生满意程度仅为60%,其他研究型高校也很难超过70%。往往一些学生感到英语没提高知识也没学到,甚至还没有汉语授课听得懂听得明白。这在一些高校产生了误区,认为双语教学仅是“花瓶”,好看没有实用性。笔者认为通过双语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的丰富,完全能提高双语教学效果。从长期来看,对培养国际性财经人才非常重要。表3教学方式及教学资源调查

三、财经院校双语教学模式的建议

积极探讨双语教学模式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紧跟知识经济的发展步伐,对于摆脱传统教学中陈旧、制约教学效果的因素,取而代之,实现高等教育的教学制度更新、教学方式更新、教学设备更新、教学基本技能更新及教学思想和教学意识的更新等具有重要意义。这不仅是当前高等教育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的需要,更是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经济活动人才的需要。在我们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与摸索中,有必要扬长避短,进一步推动高等财经教育的新型教学制度改革的深入发展。

(一)加强双语课程实践环节构建,鼓励学生使用英语交流

实践教学环节能增强学生运用语言理解专业知识,加强学生的交流能力,从而提高双语教学质量。我国财经院校对双语课程实践教学环节普遍重视不够,很少有与之配套的双语实践体系。因此,应加强对实践环节的管理,切实挖掘相关双语课程实践内容,增强课程中双语实践课时数量及加强对实践环节效果的课后检查。

增加学生使用英语进行交流的机会。一方面学校要加大力度进行对外交流以增加国外专家讲座。同时,有条件的学校部分章节还可直接邀请国外教师讲课。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合理有效利用互联网资源,鼓励学生直接阅读相关英语网站如国外专业论坛及相关研究网站。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使用英语进行专业交流的机会。

转贴于 (二)引导双语教学与考证结合

随着近年来考证热的升温,国外证书也进入了学生的视线。这些证书对于学生的就业,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专业知识水平是不无裨益的。通过双语课程的学习,引导学生处理好考证与双语学习的关系就能营造良好的双语课程学习气氛,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从目前情况来看,国外主要有注册金融分析师、注册会计师等证书,国内有金融英语证书。北京、上海一些高校已经形成了报考国外证书的良好氛围。由于要完全通过证书难度比较大;因此需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因势利导,绝不能舍本逐末。如:目前湖南商学院财政金注:交流次数为每学期国外学者报告场数

资料来源:湖南商学院商科院校双语教学模式创新课题组。175融学院相关双语课程已同金融英语挂钩,教师授课时指定参考书即为金融英语考试用书,课堂上也尽量联系金融英语证书内容。

(三)处理好双语教学过程中的几个关系要形成有效的双语教学模式,在双语教学中应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关系。

1.循序渐进与一步到位的关系

各院校应该根据自身师资和学生英语水平实际状况开设双语课程,切不可好高骛远必须量力而行。如果必要的话,可采取分级教育的办法,即对于学生基础好、师资强的学校可以采用100%的全英文上课、全英文作业、教案等;而对于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采取预备级、提高级的步骤,逐步提高英语使用的比例和要求。

2.处理好学校定位与双语教学的关系

对于定位不同的学校应该采用不同的双语教学模式。比如对于研究型财经院校,应该适当加大双语教学的比例,加强对相关理论研究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加强对国外研究方法、研究思路的借鉴。而对于教学型高校,则应着重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例如在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中,应当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如报价、做单等基本操作,而不是对贸易理论的掌握。

对于研究生教育同本科生双语教学而言,两者存在明显差别。研究双语教育应当切实加强学生研究中利用英语的能力,包括资料查阅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本科生双语教育是基石,研究生教育则是大厦主体。因此研究生同本科生双语教学模及体系存在明显差别。

3.“洋教育”与本土教育的关系

在双语教学中要遵循“洋为中用”的原则,不能照抄照搬国外教学模式,应该同我国国情相结合通过对国外优秀教材的借鉴、对国外优秀教学模式的吸收,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与能力。双语教学绝对不是把中文教材一字不漏地翻译成英文,教师照着英文讲,也不是一成不变地把国外教材拿过来即可。

通过实战性电子商务职业资格证书教育,学生完全明白了自己的就业方向和就业岗位,知道了自己将来可以从事哪些工作,从而找到了在电子商务应用中自己喜欢的方向,对自己的就业前景充满信心。找到了自己在电子商务应用中喜欢的方向,学生就会下功夫进行有针对性的实际应用操作训练,专业技能就可练专、练熟、练精。通过双证书教育学生可以充分了解企业的各类岗位及需求,如,企业网络营销业务岗位:主要具备利用第三方电子商务网站为企业开拓网上业务、网络品牌管理、客户服务等工作;网上国际贸易岗位:主要具备利用第三方电子商务网站开发国际市场,进行国际贸易;网上贸易岗位:主要具备利用第三方电子商务网站开发国内市场,进行国内贸易;网上零售岗位:主要具备利用第三方电子商务网站开发零售业务,进行零售贸易;网上采购岗位:主要具备利用第三方电子商务网站完成采购业务,为企业节约大量的采购成本;自主创业:具备借助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利用虚拟市场提供产品和服务,为虚拟市场提供服务,从而获取利润,实现自主创业等。除自主创业外,以上岗位都是我国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在电子商务应用方面长期、大量用人的岗位。

(四)双证书实现了学院与社会的对接

通过实战性电子商务职业资格证书教育,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分析和了解社会和企业对电子商务的实际应用需求,使得学生懂得如何描述自己的技能,如何说服企业自己是某个职位的最佳人选。

(五)双证书提升了师资水平

通过实战性电子商务职业资格证书教育,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考证之前必须先提升自己,必须比学生更早一步拿到证书,必须之前就接受更多更高的职业技能和证书应试能力的培训等。因此双证书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师资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

四、结论

目前,我国正处在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大好形势下,面向社会和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电子商务应用人才极其缺乏,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只要认真做好与社会的对接、找准今后就业方向、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结合学校双证书教育,从企业和社会的需求出发,努力学习和实践就业岗位的知识与技能,就会大大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与就业竞争力,实现更好更快的就业。

[参考文献]

[1]王凌云.财经类专业课程实施双语教学的探讨[J]科技育创新,2007(,9).

上一篇:操作教学范文 下一篇:中职机械专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