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房规划范文

时间:2023-11-08 11:13:44

厂房规划

厂房规划篇1

关键词:绿色建筑;工业厂房;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TU712.3;F299.2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24-0058-02

在当今资源消耗巨大、能源危机日益严重的情况下,绿色、环保、节能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也成为社会追崇和认可的经济发展模式。在工业化发展的进程中,一场绿色革命、生态革命也在如火如荼的开展。

“绿色建筑”理念的口号自从20世纪90年代联合国在环保大会上提出后,就引起了社会的广泛重视,并逐渐渗透到各个建筑领域。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充分考虑建筑物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和能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使用,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绿色建筑”理念在工业建筑上的应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现代工业建筑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不足,更体现了通过绿色技术让工业建筑更美观、更舒适。

石林作为生态型经济县域,崇尚绿色低碳的经济发展模式。石林食品工业标准厂房项目秉承区域的生态、环保、集约、节能、可持续发展思路,结合地域特色,将绿色建筑理念贯穿始终,进行规划设计和建设,全力打造绿色生态厂房。

1 项目规划选址

石林食品工业标准厂房项目用地面积44 784.81 m2,总建筑面积80 592.05 m2,建筑层数为4~5层,建筑层高为3.6~7.9 m,建筑类别为二类多层建筑,建筑防火等级为二级,抗震设防烈度为8 °,采用大跨度、大空间的钢结构模式。项目规划为标准厂房、仓储用房、配套服务用房。项目选址于石林彝族自治县生态工业集中区内,园区内以旅游商品加工、绿色农特产品加工、新能源产业、新型建材业等绿色产业为主。项目区域现状原始地貌为山丘,用地北高南低。该用地区位条件较好,周边城市道路建设完善,交通便利。项目用地南侧隔路有石林人民的母亲河―巴江河顺流而下,巴江景观优美,水体清澈,空气清新,如图1所示。

2 规划生态设计

2.1 指导思想

为实现绿色节能建筑和建设生态型现代工业厂房的目标,石林食品工业标准厂房项目规划设计本着绿色低碳的理念,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开展,坚持简单高效发展、整体及环境优化以及健康舒适三大绿色建筑设计原则,以有效利用资源、资源可持续利用、避免环境污染、健康安全建筑等为核心高起点、高标准的开展建筑施工,从节能、低碳、生态等方面考虑,远瞻未来,在注重超前性与长效性的同时,兼顾开发与建设实际,积极打造低排放建筑。一方面通过精心设计,采用钢结构大空间建筑形式,实现使用过程中的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另一方面通过创新设计,加入当地民俗元素使项目具有鲜明的个性,造型新颖,打破生产厂房类建筑传统的呆板、单调的形体特征,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此外,项目采用全方位绿化、智能化系统、选用绿色建材等全力打造绿色低碳的现代工业厂房。

2.2 总体规划

项目整体规划在满足建筑功能要求的基础上,在每个层面都有机融入绿色建筑理念。用地结合地形高差变化以及地块形状,建筑沿周边布局,在中部位置形成公共活动绿化场地,使环境自然生动。总图布局结合场地现状条件,充分考虑到标准化厂房的实用性以及未来的发展。建筑布局采用周边式和条式平面,依山就势布置,展现出一种自然而然的高低错落的空间变化,使得空间感变得自然丰富而有层次,人工建筑与自然环境相契合,进一步提高了空间质感。建筑布置充分考虑朝向采光,满足建筑日照通风要求。功能空间的配置打破传统的产、城分离模式,通过功能的分类整合形成产业立体化和功能一体化,实现生产、生活和生态多功能复合和“产城一体化”的空间布局和规划。用地三面均为城市干道和园区道路,规划考虑主入口设于主干道,入口呈扇形展开。沿南北主轴将整个区域划分为东、西两大片区,分别为四个加工区、一个配套服务区及一个中心景观活动区,如图2所示。

2.3 建筑结构设计

石林食品工业标准厂房项目建筑结构体系采用钢结构立体式的空间设计,并充分发挥钢结构建筑易于加固、分割、变动改造的特点,建筑套型平面组合灵活多变,根据需求可以多开间合用,也可以纵向多层次合用。钢结构还具有强度高、自重轻、抗震性能好、施工速度快、结构构件尺寸小、工业化程度高的特点,在实现大空间、采光和通风良好节能、环保、循环经济等方面具有其他结构形式无法比拟的优势。同时,钢结构又是可重复利用的绿色环保材料,符合产业化以及建筑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此外,厂房形式从单层“加”高到四层至五层,立体式的厂房结构设计比起以往企业“各立门户”的建厂方式,使得土地利用率提高了一倍以上,是“向天借地”、“产城”一体化集约发展的有效模式。

2.4 道路规划

项目道路规划结合地形特点与空间布局,强调整体性与景观性的相融合,创造出人车分流的道路系统。道路设计与城市设计相结合,强调对景与转折,以形成步移景移的空间变化,创造出良好的内外部空间景观。车行道路格局通过内外两个环状的路网构成车行交通的主体;外环依托周边三条城市主干道和园区道路,东侧紧临用地边界后退形成消防通道和外环系统。内环沿主入口进入,顺周边建筑的内侧,穿过建筑形成内环。人流则主要通过主入口步行轴线进入,人流沿“绿轴”可就近通达工作地,避免人车混行带来的干扰,保证了安全、宁静和舒适。道路的规划充分体现了的设计和使用的逻辑性和合理性,达到了项目绿色生态的建设要求。

2.5 绿化景观规划

项目绿地规划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和原有地形地貌,融合步行绿化空间、线形绿化流线、建筑立体多层次绿化三种形式,采用核与轴、点线面相结合的手法形成多层次的绿化系统。景观规划以中心绿地为核心,以十字相交的“绿轴”和“道路轴”为骨架,形成贯穿小区南北的步行视线通廊。在通廊方向安排绿地、雕塑及小品,保障六个出入口及活动场所对厂区内主要景点有通透的视线联系,再由一系列的空间变化及景观序列的推进,将厂区内部的绿化景观与外界紧密结合,使得景观规划与周边建筑相得益彰。同时运用对景、借景手法将建筑、绿地、道路广场以及南侧巴江水系美景有机的结合起来,并借鉴我国传统造园手法,通过不断变化的景观序列形成内外交相辉映的独特景致,创造出宜人的步行环境和步移景异的绿地景观。

3 绿色建筑材料

绿色能源和绿色环保新型材料的运用是建设绿色新型工业厂房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石林食品工业标准厂房项目在规划设计时,根据项目区域自然环境等因素来建设。采用太阳能等绿色能源为厂区提供采暖、空调、生活热水等,选用新型墙体材料、新型保温隔热材料、新型防水密封材料和新型装饰材料等以“无毒、无害、有益人体健康及无污染”为主的建设材料和产品,建造出与自然相协调的绿色生态厂房。

3.1 采用新型墙材代替传统墙材

新型绿色建筑轻质墙材较之传统粘土砖具有自重轻、保暖性能好等优势,且具有环保、保温、隔热、隔音、防火及安装方便、经济、工期短等优点,能有效发挥绿色节能环保的作用。石林食品工业标准厂房项目施工过程中采用了新型轻质墙材替代传统粘土砖,比砖砌墙体缩减了近一半的工期,有效节约了人工成本、时间成本和管理成本,推进了项目的进程。同时,新型墙材的使用减轻了厂房整体的重量,使整个厂房看起来美观大方。

3.2 采用稀土铝合金电缆代替铜芯电缆

稀土铝合金电缆具备与铜电缆电气性能和机械性能相同的特点,在满足同等电气性能的前提下,使用铝合金电缆的重量是铜芯电缆的一半,其截面是传统铜芯电缆的1.1~1.25倍,价格比传统的铜芯电缆低15%~30%。其反弹性能比铜电缆低,柔韧性比铜电缆高,即使在长时间过载和过热时,也能保证连接稳定。此外还具有防燃烧、耐高温环保、耐腐蚀、能任意弯曲、抗晒、抗老化、寿命长等特点。石林标准厂房项目规划设计采用稀土铝合金电缆代替传统铜芯电缆,减轻了电缆的整体重量,使安装工作更轻松,降低安装成本和工程造价,减少设备和电缆的磨损,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节约铜资源的作用。

4 结 语

石林食品工业标准厂房项目将绿色建筑理念与地域特色有机结合,通过一系列的生态规划设计以及绿色建筑材料的使用,实现了项目生态化、高效化、低碳经济的目标,这是对现代工业厂房绿色发展模式探索和实践的一个成功案例。绿色建筑理念的推广和应用在某种程度上为现代工业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指明了发展的新方向。让建筑回归自然,将自然融入建筑,最大化地实现生态的可持续与能源利用的整合发展,这是“绿色建筑”的时代使命,也是工业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如何把绿色、环保、节能的理念更好的融入现代工业厂房设计,不断探索适合现代工业建筑发展的“绿色”道路也将是今后需要持续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 黄奎.刍议绿色生态建筑设计[J].科技资讯,2010,(17).

[2] 博伟.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在工业建筑设计中的体现[J].建材技术与应用,2012,(3).

[3] 白昕.基于生态理念的现代工业园区规划设计实践[J].中国房地产业,2012,(9).

[4] 李岚.绿色理念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体现与实践[J].企业技术开发,2013,(2).

厂房规划篇2

项目概况

本项目基地位于深圳宝安区观澜街道办工业区内,拟建设成为桂盟链条企业集团新一代的生产厂区,用地面积50358.51,厂区整体布局营造实现了对地形要素的高效率规划,分为东西两部分,将生产区放在西侧主体部位,生活辅助设施部分放在西侧T形区域内,主体厂房用其空间体量强调了服务的特定目的和内容的独立性,多个厂房并列均匀,各相同性的几何性质是生产区集中式布局表现出一种向心的静态质量,生活区用折线形规则体量在有限的区域空间内营造出内敛的休闲空间,实现了由元素到活泼的现实需求,总体规划充分表现出功能分区明确,生产流线合理的厂区规划理念.

本方案整体外观设计手法统一,设计经理了去繁从简,材料由奢变廉的过程,回归建筑基本建造问题,着重表现出功能的适用, 建筑的安全性和建筑艺术的简约,利用竖向交通空间的特质使得建筑空间的元素符合和特征,在边界空间处相会,材料系统在界面处有理有节的结合。

(二)设计构思

1、总平面规划

厂区设两个出入口,主要出入口设于城市规划路上,用于生产、货流,生产流线明确划分,有效地避免干扰;次要出入口主要满足工人的生活、后勤出入,与生产流线完全区分开来,设于城市支路上,同时满足消防设计要求。

厂区规划中1、2、3#厂房占主体地位,与其他事业部(1)、(2)并列平行布置,将主要加工生产和辅助加工集中设置,以满足业主方特定的工艺流程需求,将分条车间与主体厂房垂直相对,以方便原材料快捷的运输到加工车间,减少运输交叉。厂区的研发楼设于主要出入口处,与分条车间相接、靠近主要厂房,以方便工人进行开发、研制、洽谈、管理等工作的有效进行。员工的生活服务设施设在厂区的东面,可提供食宿、休闲等多种功能,丰富工人的业余生活。

2、单体建筑设计

本规划中厂区共有9栋主要建筑,其中包括1、2、3#厂房,其他事业部(1)、(2)和分条车间,研发楼,员工宿舍。

1、2、3#厂房为生产链条的主要厂房,各栋厂房的主生产区尺度相似,室内为大跨度的空间,长度30m,净高9.8m,在厂房尾部设有电机房、工程用房、水池等特殊的设备用房,端部设有仓储空间。厂房屋面采用斜线形盖板,创造厂区面临城市主干道的纵向视觉变化感。

其他事业部(1)、(2)为电子类传动产品生产车间和库房,室内为开敞的空间形式,厂房的一层层高7米,二至四层层高4.2米,两端和中部设计竖向交通空间,符合生产的流线要求;分条车间一层为原材料仓库,二、三层为传动产品生产车间,四层划分为多种研发区,一层层高7米,其余层层高3.9米。多层厂房整体线条流畅,简单,仅用竖向交通空间进行立面上的凹凸感。

研发楼是集开发新产品、企业管理为一体的主要空间,故在设置研发室和产品库房之外,还设有企业的展示空间。整体设计采用简洁、大方的手法,外观清雅。

员工宿舍(1)设计为顺应地形变化,外观采用直角形,宿舍包含一条内廊和一条外廊,除员工居室单独居住外,卫生间、阳台、休息厅均为公共活动空间,竖向交通空间设在端部和中部,共十一层。员工宿舍(2)一、二层为员工食堂,就近解决工人的餐饮问题,三层至八层为工人的集体宿舍,每层均提供公共的活动空间。两栋建筑设计手法、风格保持一致,优化了员工的生活后勤条件。

交通生产流线

具体的生产流线组织详见生产流线分析图。

厂区的主要生产工艺流程:原材料进厂――卸货――分条――2#厂房粗加工――1#、3#厂房精加工――成品包装储藏――成品出厂。

按照生产运输的需要,在靠近主要出入口设置了两个大于35mX35m的货物装卸广场。由分条车间将原材料运输至2#车间,通过厂房之间的通道将半成品用叉车运输到1#、3#厂房,厂房内部的产品运输主要依靠内部的吊车来进行运输。

电子类传动原材料经由装卸广场卸货后由其他事业部(2)先进行加工,之后运输到其他事业部(1)进行细加工完成之后运出厂区。

厂区停车位分散布置,在不影响正常的生产、生活的前提下,在主要出入口和员工宿舍区附近均有设置,以方便人群需求。

消防设计

(1)防火间距

1、2、3#厂房的耐火等级为二级,生产类别为戊类。其他事业部(1)、(2)和分条车间的耐火等级为二级,生产类别为戊类厂房。员工宿舍楼的耐火等级为二级,且为二类高层住宅建筑。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高层建筑防火规范》要求,单层厂房之间、单层厂房与多层厂房之间、多层厂房之间的防火间距为大于等于10米,员工宿舍与厂房之间的间距大于13米,员工宿舍(1)与员工宿舍(2)之间的防火间距大于13米。本规划方案中厂区建筑防火间距均满足规范间距要求。

(2)消防车道与消防登高面

单层和多层厂房周边都设置了环形消防车道。

员工宿舍(1)建筑高度为38米,为满足《高层建筑防火规范》的设计要求,沿建筑周边设置环形消防车道,在宿舍南面和西面设计了一个转折形路面宽大于6米的消防登高面。

员工宿舍(2)建筑高度为37米,为满足《高层建筑防火规范》设计要求,在其西面消防车道上设置了宽度大于6m长度大于一个长边的消防登高面。

(3)防火分区

单层、多层厂房每一栋设为一个单独的防火分区。

员工宿舍(1)、员工宿舍(2)两栋二类高层建筑内按每层设置一个防火分区,每个防火分区面积不超过1500平方米。

(4)安全疏散

厂房的安全出口分散布置,每个防火分区安全出口数量大于等于2个。

员工宿舍楼每一个防火分区安全出口大于等于2个,采用封闭式楼梯间,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房间门至楼梯间的最大距离小于30米,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房间小于15米。

日照

详见日照分析图。

通过实例分析,厂区内员工宿舍楼,有一半以上的居室可以达到大寒日日照数大于等于三小时的宿舍建筑日照标准。满足国家有关日照要求规范及《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要求。

景观绿化

本设计充分利用厂区各建筑之间的空地设计线型绿化带,在分条车间西面和宿舍区设置花园景观,优化环境,丰富厂区生产、生活。

三、结语

厂房规划篇3

关键词:工业厂房;室内;给水排水

中图分类号:[F28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近年来,我国工业生产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离不开工业厂房规范设置的支持,厂房设置中的给水与排水设置更是重要部分之一。随着我国工业生产规模与生产水平的飞速提升,工业厂房设置也朝着系统化、规模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和改进,厂房的给水排水装置水平正逐渐提升。本文结合一般性工业厂房室内给排水需求特点及装置现状,对室内生产给排水、生活及排水、消防给水、淋浴间给排水、屋面雨水内排的等方面的设计工作进行了探讨。

一、生产给水与排水设置

厂房生产给水环节,结合厂房生产实际设计生产给水管线,并依照日常工作量、不同时间段的用水量及用水集中分布区域准确计算并进行供水管线设计规划,根据既定管线设计及生产需求灵活选用变频调速水泵或其他水泵辅助供水。深入厂房内部生产环节,了解并分析供水系统结垢情况,适当调整管线设计,保障供水管线末端正常供水,同时为日常使用中阻垢缓蚀剂的使用提供方便。

厂房生产排水设计环节,可细分为生产废水及污水排水设计两类:

根据化工厂房污水有机物含量、排放量、排放频率及化学性质灵活选用排水管材,苯胺、硝基苯类污水可选用陶瓷管材及其他优质管材,尽量将排水管线架空敷设规划建设,避免污水排放环节管道检修困难及污染、中毒现象。

生产废水的排放环节设计同样要对废水成分、排放量、排放频率及物理、化学性质进行分析,一般性的废水排放管道为焊接钢管,含酸碱物质的废水则应选用U-PVC管道。着重对排水管道的水弯部分进行设计规划,以避免实际厂房排水过程发生气体进入厂房的问题。

室内生产区域生产性区域及员工所用厕所等处对日常排水要求相对更高,因而需要合理安装地漏以方面快速、畅通排水。

化工厂房内部生活给水排水管道的选用以PPR管道为主。当前的厂房厕所等部分排水设施均完备,但室内生产区域等生产性区域则忽略了排水设施的安装与调控,虽然一般情况下,厂房室内生产区域没有大量的排水需求,但是一旦生产过程中发生失误、管道漏水,加之一般的生产室内生产区域规模相对更大,特殊情况下的排水难度极大,若没有完善的排水设施,不仅严重影响工业厂房室内生产区域正常生产工作,还会造成厂房室内生产区域内部设备设施及建筑损毁,造成生产质量、经济效益双重打击。因而,工业厂房在进行室内生产区域排水建设之时,应当严格依照厂房室内生产区域日常生产工作的用水需求、排水特点对日常排水需求进行估测,并预测各种漏水、操作不当等意外事故所需排水标准,促进日常生产效率的提升。

二、淋浴间给排水控制

工业厂房的淋浴间是另一用水量较大、排水要求较高的区域。在对厂房淋浴间给水、排水设施进行选用及安装时,要尽量以避免各淋浴器阀门之间的相互影响为基本原则,对于多人淋浴间,要将配水管道设置为环形,这是根据工业厂房中职工人数多、淋浴器使用频率高、使用时间高度集中等系列特点,结合其他成功的厂房淋浴间设置案例,合理设置环形配水管道,以提升淋浴供水、排水质量。

三、消防给水及屋面雨水内排

(一)消防给水设计

根据我国相关建筑消防设计规定内容可知:化工厂房应根据室内布局选用合适的消火栓及消防竖管,四层以上的化工厂房应将消防竖管两两连接成环状,并依照相应流量设定合理的管径大小。

一般说来,化工厂房内部消防栓及消防竖管的管径需≥100mm,具体管径按实际情况计算得出。

设体积流量为Vs,质量流量为ωs,流速为u,垂直于流向的截面面积为A,质量流速(单位时间单位截面流过的流体质量)为G,管道内径为d,则流量计算公式如下:

流体流速:

质量流量:

质量流速:

管道内径:

最终可计算得出应选的消防栓及消防竖管的管道内径为:

(二)屋面雨水内排设计

化工厂房的屋面雨水排水设计从上世纪5、60年代便开始兴起,至今已比较纯熟,逐渐出现了化工厂房屋面雨水内排的设计与建设方式,此种屋面排水方式可通过在厂房屋面设置雨水斗、在厂房内部设置雨水管道的方式实现高效的厂房屋面雨水处理,由于设计理念与化工厂房建筑跨度、曲折度等特点相符而受到广泛推崇。实际规划时,可根据化工厂房建筑结构等灵活选用单斗或多斗雨水排水系统。若厂房生产废水处理要求高、有意节省废水排出管道,就可选用敞开系统,但一般情况下宜采用密闭系统,设立雨水斗及立管收集与排放雨水。

四、厂房室内给排水管道布局

工业厂房室内生产区域等生产区域、卫生间及餐厅等卫生饮食区域供排水需求不同,相应的供水排水管道也错综复杂,实际生产及管理工作中应注重不同区域、不同管道的综合布局及管理工作。实际管理过程中,应全面分析厂房内部不同区域设施设备分布情况、管线分布、管线及设施大小、管线材质、供排水设施附件等特点,同时充分结合厂房内部各室内生产区域实际生产特点,综合制定并调整厂房内部管线综合管理方案,将各区域管线合理安置,尽量减少管道交叉、打弯等现象,在控制管线安装成本及日常维护管理成本的同时,提升供排水质量与安全度,降低使用及管理风险。

在规划厂房室内管道之时,要注意总结以往设置经验、借鉴其他工业厂房成功的管线规划案例,首先以主要管道、空间占用范围大的管道开始规划,这些主要管道规划完毕后,可依照原定设计图纸将其与管道水平移动以避让主要管道,从而避免交叉、打弯;出现管线交叉问题时,还应以重力流管道的规划为主,而压力流管道则随后规划,热水管的规划也比冷水管的规划更为重要;每一步设计安装工作都应评估管道后期使用的安全问题;进行管线规划设计时,要时时考虑是否能够正常使用;此外,以“成行成排,间距协调”的原则使整体布局美观大方,实现厂房室内管道规划设置安全、顺畅、美观的最终目的。

结语:

工业厂房室内给水与排水管理应以室内生产区域及淋浴间等用水较为频繁、对水循环要求较高的部分为主要工作中心。洗手间等区域的给排水管道规划设置应重点结合厂房作息时间、实际人数、卫生器数量等特点,规模大、人数多、使用频繁、卫生器数量多的厂房卫生间尽量使用环形通气管,以保障供排水顺畅、安全;多人淋浴间供排水管道的规划安装也应设置环形给水管。厂房室内的综合管道布局管理工作应遵循大管优先、热水管优先、重力流管优先的原则开展。

参考文献:

[1] 李晓辉,张千军,董占国等.某六氟化硫生产厂给排水设计[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1):43.

[2] 李生毅,陈桂凤,陈健等.新型塑料管材的性能及在给排水工程中的应用[J].辽宁化工,2009,32(5):216-218.

[3] 徐正好.基于水平衡的某公司化工事业部用水和排水回用评价与分析[J].给水排水,2009,35(7):58-62.

[4] 原芝泉.石油化工给水排水系统不合理设计问题探讨[J].工业用水与废水,2010,41(2):53-55,74.

[5] 翟滨.浅谈化工厂区给排水管道工程的设计[J].化肥设计,2009,44(4):21-22,26.

厂房规划篇4

关键词:工业厂房;施工;常见问题;防控

中图分类号:TU834文献标识码: A

1、工厂车间内地漏的设置

1.1 存在问题

工业厂房中由于生产要素不同,会发生较为重大的固体或者溶液泄漏事故,若立刻用自来水对地面冲洗,必然会需要地漏的存在,才能够将清理顺畅开展,反之就会对生产带来不利影响。

1.2 解决措施

工业厂房中进行排水施工的过程中,相应的要对卫生间、生产车间等设置地漏,其中的生产车间基本上规模较大,如果发生漏水事故,所具备的地面排水非常重要。即使车间内只能用到较少的水量,也需要将地漏适当的设置几处,避免不必要的事故产生。

2、计量装置需要在车间给水中设立

2.1 存在问题

入户管以及引入管都应该对水表正确设立。因为在居民用水方面都是按照计量收取费用的,所在建筑住宅中设计给水系统的过程中,都会将水表设置在入户管上。然而,设计工业厂房的给水系统过程中,在一般情况下,都会将工业厂区全部的用水量水表设置在引入管上,这样的方式将生产车间或者单个厂房中的给水计量有所忽视,那么所显示的计量数据存在较大的误差。

2.2 解决措施

精细化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被较多的企业所关注,其中多涉及的生产成本就是重要的一部分,那么一定会包含所消耗的水量,因此一定要在工业厂房当中正确的将计量装置设计在给排水系统当中。就工业厂房的管理角度来分析,IC 卡水表或者远传水表等具有一定智能化的水表是可以使用的,可是,在造价上居高,所以普通的

水表在工业厂房中值得推荐。

3 淋浴间的给排水控制

3.1 存在问题

由于工业厂房中针对广大员工都会设置淋浴间,那么在淋浴间中定会拥有多于3个的淋浴器数量,会频繁的变换启闭阀门,相互的影响巨大。

3.2 解决措施

工业厂房中的淋浴间与住宅淋浴间不同,会具备较高的排水要求和较大的用水量。在选用和安装工业厂房淋浴间的给排水设施时,需要将淋浴器阀门之间会产生的相互影响的防止放在首位。最为提倡的方式就是把配水管道相应的设置成环形。是因为工业厂房中使用淋浴器的时间集中、频率高,若配水管道呈现环形状态,就能够在一定程

度上将排水质量和淋浴供水质量提升。

4 工业厂房管道的综合排布

4.1 存在问题

工业厂房中的管线综合排布,一般都会因为工业厂房中存在的复杂附件与支管、多种多样的材质、复杂管线、较多的生产设备等特点,造成工业厂房中的管道在综合排布当中,成为了工业厂房进行给排水设计工作的主要难点。

4.2 解决措施

工业厂房中的卫生饮食区域、生产区域以及卫生间、淋浴间等区域,在给排水的需求上有所不同,对应的给排水管道也会呈现错综复杂的姿态,日常的管理和生产工作当中,需要严格关注不同区域管道中的管理和综合布局工作。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合理化、多角度的探究工业厂房中每一设施设备的分布状况,以及给排水设施附件特点、管线材质、设施大小、管线分布等特点,并且需要与工业厂房各个区域的实际生产特点充分融合,全方面调整并拟定管线的综合性管理方案,把每一区域中的管线科学、合理安置,对于打弯、交叉等现象要尽量避免。就能够在对实际维护管理成本,以及管线安装成本有效控制的同时,将给排水安全度以及质量提升,还能够将管理和使用风险

降低。在对工业厂房的综合管道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中,若产生不必要的矛盾,就应该遵守相应的排布规律:

(1)优先规划的应该是占用范围较大的空间内管道以及主要的管道,对这些管道规划完之后,需要根据初期的管道设计图纸,使其和管道进行水平的移动,通过移动将其调整在最佳状态,就会在一定意义上规避掉打弯、交叉。

(2)管线交叉的问题产生时,需要优先规划重力流管道,然后在规划压力流管道,并且规划热水管方面远重要于冷水管的规划。

(3)设计安装工作的每次进行,都需要对管道后期使用中所产生安全问题进行系统评估。在根源处发现问题,并及时对其解决。

(4)规划设计管线的过程中,需要顾虑到可否正常的运转。

(5)管道的排列需要成行,间距方面也要具备协调性,这样的方式才可以让整体的布局大方、美观,从而将管道规划的顺畅、安全性目的实现。

5 屋面的内排

5.1 存在问题

由于有组织排水,一定要从屋面向下设置排水管,在建筑造型的角度上不能够开展一些艺术性的有效处理,并且还会因为时间的蔓延,产生脱落、变色等现象。为将这一问题解决就在室内引入了雨落管,也就是实施的雨水内排的方法,继而将里面效果这一问题解决。可是,屋面排水管一般都会使用无压管,当有冰雪未融化时,底部不能够承受巨大压力,在较为薄弱的位置上就会产生冒水、破裂,经济损失严重,并且所进行的雨水内排方式属于有组织性的排水,一定要纳入排水管网以及相应的设施,会浪费人力、物力。

5.2 解决措施

工业厂房中的屋面排水相对正确的建设方式为,在工业厂房的屋面处对雨水斗有所设置,也就是将雨水管道设置在厂房的内部,将厂房屋面的高效雨水处理实现。因为所具备的理念,和工业厂房中的曲折度以及房建筑跨度等特点相符合,所以较多的工业厂房中都在应用此种技术。进行日常的规划过程中,需要按照工业厂房中的建筑结构等要素,适当的选择多斗或者单斗的雨水排水系统。如果工业厂房中所生产的废水处理,拥有着较高的要求,对配水排除管道有意节省,就需要适当的选择敞开式系统,可是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对密闭系统适当青睐,合理的设置雨水斗进行雨水的排放和立管的收集。

6 总结

给排水是工业厂房中不能够分割的重要部分,需要把安全的用水和排水放在首位,让排水系统可以顺畅的开展运行流程。并且,一方面要将给排水的特殊使用价值充分发挥,另一方面还需要在安装与施工当中,将环保坚持到底。运用这样的方式才可以在将日常生产效率提

厂房规划篇5

今天县委、县政府召开全县国土资源和统计工作座谈会,对如何依法用地、集约用地,解决经济发展和用地要素供给控制日益突出的矛盾,促进我县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进行研究和讨论,十分必要和及时。这既是县委县政府积极应对国家宏观政策调控的有效举措,更是我县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题中之义。作为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的职能部门,我们将从自身职责出发,严格贯彻执行县政府《关于严格保护耕地鼓励集约用地的意见》精神,积极加强规划宏观调控,鼓励和引导企业集约利用土地。在具体工作上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

一、强化规划控制,提高土地利用率

对于新建工业项目,我们从三方面控制来提高土地利用率:

一是从严控制分散用地和零星用地规划审批。在工业项目选址时,原则上停止零星工业布局建设用地审批,通过规划控制加快工业企业向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工业集聚点集聚。同时允许企业充分利用规划工业用地内的闲散用地如荒地、废弃河溇、池塘、不成片又无法耕种的零碎用地、破产企业闲置用地等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办理规划用地手续。

二是从紧控制各项规划控制指标。对新建工业项目,改变原来各项规划控制指标只设上限的管理方法,在选址阶段提出规划设计条件时,对规划控制指标如容积率、绿地率、建筑密度等,既设上限又设下限,避免企业占地圈地,浪费土地。

三是从实控制企业搞“小而全”。对工业企业厂区内的广场面积、办公、生活配套设施按相关要求进行控制,同时禁止企业在具体工业项目用地范围内建造成套职工住宅等设施,引导企业合理、科学、集约利用土地。

二、鼓励加层改造,提高土地容积率

针对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一些企业工业用地内容积率不高、土地利用率较低的情况,我局积极鼓励企业通过加层改造和拆旧变新等多种途径,提高土地容积率。

一是鼓励厂房单层加层,对在原有一层厂房基础上进行加层改造的,先由勘察、设计单位对原有建筑技术资料进行分析论证、荷载验算,再提出具体安全可行的改造方案。同时由我局做好建筑质量上的技术指导和质量监督工作。对拆除原一层车间、厂房,原地改造新建多层车间、厂房的,允许企业可以按照正常程序进行审批。

二是鼓励厂房改造升级。对因企业发展或新上项目需要土地的,鼓励企业通过拆除破旧房、改造老厂,利用内部整理和企业间土地余缺调剂,新建标准厂房、车间。

三是加强单层车间、厂房建设规划控制。除项目有特殊的工艺要求外,不再对建造单层厂房的用地进行审批。同时也鼓励技改项目尽量利用现有厂房、土地,对以技改名义搞扩建和新建的用地一律不再进行审批。

三、挖掘土地潜力,适当降低绿地率

针对土地供需矛盾,我局通过调整工业项目的绿地率控制指标,充分挖掘企业用地潜力,促进土地集约利用,引导企业健康发展。

一是适当降低新上工业项目绿地率。工业项目规划审批时原绿地率控制指标为:城区,一般工业项目绿地率30%以上,污染项目绿地率35%以上;村镇,一般工业项目绿地率20%以上,污染项目绿地率30%以上。经过调整,现工业项目绿地率指标统一调整为20%—30%,一般工业项目绿地率统一调整为20%以上,污染项目绿地率统一调整为25%以上,必要时绿地率最低可控制在15%,个别项目带征绿地面积较大的,含带征绿地的绿地率可不超过25%,同时对平原镇和山区镇采用不同的绿地率指标,山区镇的工业项目绿地率在平原镇的基础上再下调5%。

二是对已建成投产的工业企业,允许参照现时绿地率指标执行。同意企业在符合消防通道、防火间距等方面消防规范的前提下,利用超面积的绿化用地建造厂房,解决企业发展建设使用用地需要。同时由我局协助消防部门做好规划总平面消防安全初审把关工作。

四、做好服务工作,加快推进集约用地

一是在规费上进行优惠。对超过工业项目用地容积率1.0标准50%以上部分建筑面积涉及建设的行政性规费、技术服务费实行减半收取。对企业拆旧建新的,原一层车间、厂房建筑面积已交的有关费用,在新建多层车间、厂房中允许折抵。

二是在程序上进行简化。凡涉及企业集约用地项目审批,我局将通过开设绿色通道与现场办公相结合的方式,尽快帮助企业启动项目建设。对工程投资额在30万元以下或建筑面积300平方米以下的工程,我局同意企业可以不办理施工许可证申请。

厂房规划篇6

关键词:生活垃圾,垃圾焚烧发电,厂区总平面规划设计

1. 厂区总平面规划布置

厂区功能区域构成,垃圾焚烧厂功能区分为:焚烧发电区,辅助设施区和综合生活区。焚烧发电区有垃圾受料、供料及附属设施、焚烧主厂房、烟气净化厂房、汽机及给水除氧间、主控楼和升压站、烟囱。辅助设施有取水泵房、净化站及加压泵房、污水处理站、循环水泵房及冷却塔、油库及油泵房、汽车衡及地泵房、维修及库房、门卫室、洗车场等。综合生活区有办公楼、食堂、浴室、倒班宿舍等。

1.1 厂区总平面规划布置原则

焚烧厂各项指标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及当地土地、规划等要求;保证垃圾焚烧厂人流和物流的出入口分开设置,并符合城市交通有关要求,方便车辆的进出,保证交通通畅;保证生产工艺流程的顺捷;利用风向减少相互干扰,改善环境;节约用地和工程投资,最大限度地合并建筑物,减少土方工程量;采用有效的运输方式,合理布置运输线路;减少动力损失,尽量靠近主要负荷中心;满足各种防护距离的要求;创造良好的生产环境。图1-1为漳州市蒲姜岭生活垃圾发电厂功能区域图。

1.2 厂区总平面规划布置

充分考虑厂址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结合生产、运输、环境保护、职业卫生与劳动安全、职工生活,以及电力、通信、燃气、热力、给水、排水、污水处理、防洪、排涝等设施环境,以垃圾焚烧厂房为主体进行布置,其他各项设施按垃圾处理流程、功能分区、合理布置,使得整体效果协调、美观。以下以黄岛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工程为例,论述厂区总平面布局的设计要素及流程:

1.2.1 地形地貌

厂址原始地形为丘陵地貌,场地呈北高南低之势,但起伏不大,地面自然标高为40.12~56.80米(黄海高程)。厂区内有三个制砖取土形成的人工蓄水塘,深约5~6米,见图1-2。

1.2.2 总体构思

厂外主要干道处于厂址南侧和东侧,入场道路呈南北向。因此,在满足生产工艺要求的前提下,力求将垃圾焚烧发电工程主体建筑中的主立面朝南,以展示其形象。

厂区布置分为主要生产区、辅助生产区、运输设施区和厂前管理、生活区。根据厂址自然现状、当地风向等因素,主要生产区(主厂房、烟囱和垃圾运输栈道等)布置在厂区中部,汽机房朝南,烟囱在西侧;辅助生产区的机力通风冷却塔、原水处理区(包括综合水泵房、工业水池、消防水池、加氯间、加药间等)建(构)筑物及设施等布置在主要生产区的西面; 点火油库区布置在原水处理区的南面;而渗沥液处理场地(主要污染源)布置在位于主要生产区西北的大水塘处,基本处于当地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在厂区北面场地的东半边规划职工活动休闲场地;运输设施区布置在厂区东北角;厂前管理、生活区布置在厂区的东面,靠近厂外东侧的规划路,与生产区以绿化带和栅栏隔开。

1.2.3 厂区总平面论述

全厂分为主要生产区、辅助生产区、运输设施区和厂前管理、生活区等功能区,见图1-3。

在厂区中央布置垃圾焚烧发电厂的核心――主要生产区:垃圾卸料、垃圾储仓、垃圾焚烧等功能,厂房主立面朝南,对着厂区南面的高速公路,烟囱设在主厂房的西侧。主厂房土建部分本期一次建成,但在厂房内部向北预留第3#焚烧炉/余热锅炉、烟气处理设施以及出渣设备等的空地。

辅助生产区:主要布置在主要生产区的西面和西北面:在主要生产区西面由南至北布置了油罐区/油泵房、原水预处理区域、循环水泵房、循环水处理间、机力通风冷却塔等;渗沥液处理车间沿着原水预处理区域向东北布置在现有水塘处。

厂前管理、生活区:由于厂区北、西两面环山,而南面为未开发的高低起伏荒地,只有在厂区东面有一条道路,将规划成进厂主道路,因此将此区域布置在厂区东面。由办公楼、职工食堂、浴室及宿舍等、大门、人流门卫、停车场、建筑小品等组成,并在此区域内合理布置适宜当地栽种、吸抗性强的花草树木等,营造出人流入口的景观氛围。管理、生活区用绿化带和栅栏与生产区隔离开。

由于厂前管理、生活区的场地偏小,而在厂区北面有一块空余场地,考虑到充分利用场地,并方便职工休闲活动,在此区域规划篮球场/羽毛球场、景观水池(利用现有小水塘)、绿化景亭等休闲设施。运输设施区(物流出入口):布置在厂区东北角,此处设有16米宽的道路,2台电子汽车衡沿着入口处的道路北侧向南布置。物流门卫布置在物流入口的南侧。电子汽车衡专为称量垃圾、渣及飞灰固化块等,垃圾车由此进入厂区,经过电子汽车衡秤量后,一路向西进入垃圾运输栈道再向南转弯后直接进入垃圾卸料大厅。而垃圾运输车出厂之前同样经过电子汽车衡称量,之后离开厂区。厂区人流出入口布置在厂区东围墙的南段,人流门卫布置在人流出入口的北侧。厂区出入口和运输设施区的布置真正实现了人、物分流,见图1-4。

厂内各区域之间以绿化带相隔。这样既避免了相互之间的污染,又减小相互之间噪音等的干扰,还满足整体工艺流程要求,见图1-5。

2. 厂区场地竖向设计

2.1 一般地形的厂区场地竖向设计

一般地形的厂区竖向布置应根据生产工艺流程要求,结合厂区地形与地貌条件、场外道路及自流管沟标高、洪水位标高、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气象条件以及建设费用等综合因素考虑,分别采用平坡式或阶梯式布置,同时满足以下要求:

1)、不设大堤或者围堤的厂区,主厂房区域的室外地坪设计标高应高于设计高水位的0.5m。

2)、所有建筑物、构筑物、铁路及道路等的标高的确定,应满足生产使用的方便。地上、地下设施中的基础、管线、管架、管沟、隧道及地下室等的标高和布置,应统一安排,以达到合理交叉,维修、扩建便利,排水畅通的目的。

3)、应使本期工程和扩建时的土石方工程量最小,地基处理和场地整理措施费用最少,并使填方量和挖方量接衡。在填、挖方量无法达到平衡时,应落实取土或奇图地点。

4)、厂区场地的最小坡度及坡向以能较快排除地面水为原则,应与建筑物、道路及场地的雨水窨井、雨水口的设置相适应,并按当地降雨量的场地土层条件等因素确定。

5)、地处山坡地区、山区和丘陵地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的竖向布置,应在满足工艺要求的前提下,合理利用地形、节省土石方量并确保边坡稳定。

2.2 厂区竖向布置,应充分利用和保护天然排水系统及植被,边坡开挖应防止滑坡、塌方。

2.3 厂区场地排水系统的设计,应根据地质地形、地下水位、厂外排水口标高等因素综合考虑;场地的排水系统设计,应按规划容量全面考虑,并使每期工程排水畅通。

2.4复杂地形的厂区场地竖向设计

2.4.1 当厂区的自然地形地貌坡度≥3%时,厂区宜采用阶梯式布置。阶梯的规划,要考虑到工艺流程、交通情况以及地下管线、沟道等设施的合理布置。台阶的交接处,应通过分析地质状况,考虑稳定边坡的措施。

2.4.2 相邻台阶的连接,充分考虑地质的自然稳定条件及物理力学性质,以确定是否采用挡土墙、护坡和自然稳定放坡。

2.4.3 台阶坡脚至建筑物的距离要考虑到采光、通风、排水及挖基槽对边坡、挡土墙的稳定性要求。

2.4.4 台阶坡脚到排水明沟之间,对砂土、黄土、易风化的岩石或其他不良土质,应设置明沟的平台,其宽度在0.4m至1.0m。

2.4.5 场地挖、填边坡的允许坡度值,应根据具体工程地质条件确定。

2.5 场地处理与厂区土石方工程

2.5.1场地处理

厂区场地平整及填方的施工必须执行现行《土方与爆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有关规定。河、沟、塘、渠的回填平整,应抽干积水,清除淤泥再分层回填碾压,场地上被拆除的房屋、地下障碍物及植物根系等应清除干净后再行填土,不得采用抛置块石的处理方法,以免影响后期的桩基工程施工。场地表土(耕植土)须清除有机含量多的肥土,填土碾压影响深度应大于0.5m。回填土方一律分层碾压,每层铺土厚度及碾压遍数,应根据土质及施工机具条件,现场试验确定,不得使用淤泥做为回填土。回填土密实度以压实系数(即施工控制干容重与最大干容重的比值)表示,填方工程压实系数为:本期建设地段不应小于0.90,近期预留地段不应小于0.85。回填土应随施工进程分层取样试验,以测定其密实度,并作好记录以便查核,一般要求每400m2取一个土样。

2.5.2 土石方工程

场地处理一般以避免深挖高填,挖填放量平衡为原则。如果明显不平衡时应选择合理的弃土场地或取土场地,并应考虑复土还田的可能性。场地平整中,填土需分层夯实。挖方工程应考虑松散系数。

垃圾焚烧厂的规划厂区自然地形比较平坦时,可采用不保留原有自然地面的全厂区“连续平整”方式。若厂区地形复杂,比如高差比较大的山区,采用与建构筑物有关的场地的“重点式平整”方式,其他地段保留自然地面。

2.6 厂区道路设计

垃圾焚烧发电厂道路可分为厂外道路、厂内道路。其中厂外道路指垃圾焚烧厂区与厂外城市道路及其他企业连接的道路,厂外道路的规划建设应满通运输、消防、路边绿化及各工艺管线的布置敷设要求。厂内道路指厂区围墙内道路,分厂区主干道、次干道、支道及车间引道,厂内道路主要根据垃圾焚烧电厂工艺流程,厂区各功能区域安全间距与地区区域气象等因素规划布置。

3 厂区绿化设计

3.1 绿化的作用

1)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通过选择有吸收二氧化硫、凝尘等树种的作用,实现焚烧厂运行活动于植物生长的生态平衡关系中;

2)通过植物水分蒸发增加焚烧厂区域湿度,通过植物遮挡,冬季可降低风速,减少温度降,夏季遮挡炎炎阳光,调节小气候。

3)通过合理绿化规划形成绿化屏障作用,规划厂内布置的功能区分割,并增加厂外居民的距离感。

4)降声减噪。

5)合理绿化规划,改观厂区面貌,美化环境。

3.2 绿化设计的基本要求

1)因地制宜地统筹规划,合理布局,讲绿化规划设计融入总图设计中。

2)垃圾焚烧发电厂的绿化布置应根据垃圾焚烧厂规模容量、生产特点、总平面及管线布置、环境保护、美化厂容的要求和当地自然条件、绿化状况,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分期实施。使厂区绿化既与当地区域绿化体系相协调,有能自成绿化体系。

3)绿化规划设计应与垃圾焚烧厂工业建筑和环境相协调。

4)焚烧厂中的建筑是工业建筑,有别于民用建筑,绿化设计时应体现工业建筑绿化设计“实用、经济、美观”的特点。

3.3 垃圾焚烧发电厂的绿化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净化空气,保护环境,改善卫生条件,减轻生产过程所产生的烟、尘、灰有害气体和噪声污染;

2)调节气温、湿度和日晒,抵御风沙,改善小区气候;

3)稳定土壤、防止水土流失;

4)美化厂容、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3]

3.4 厂区绿化植物的选择应考虑其多样性;

为适应厂区绿化布置中的复杂的要求和环境条件,选择绿化植物时考虑其多样性。多种植物的相互配合栽植,有利于植物自身的生长,有利于更近似自然生态小环境的形成,丰富环境绿化景观。

3.5 厂区的绿化布置及其原则

利用厂区可绿化的场地广植草皮,尽量减少地面,沿道路种植行道树和绿篱,垃圾焚烧发电厂的主要出入口,综合办公楼及厂前区、人流主干道、主厂房等主要入口附近,重点种植一些观赏性较强的花木或灌木。其中,厂区主要出入口与综合办公楼及厂前区的绿化以实用、经济、美观为原则,以观赏性植物造景为主,适当点缀小品;主厂房四周的绿化与厂区主要出入口的绿化相协调;烟囱附近应结合环境保护要求参考屏障方式绿化;汽机间外侧结合地下管线等设施,以浅根系灌木、花卉进行绿化;冷却塔周围重点布置草皮和灌木,酸碱罐区下风向及周边应种植耐酸碱性的树木;油罐区附近不应栽种油性大的树种;压缩空气间及实验室附近考虑防噪音要求,并不应布置散布花絮、绒毛等树木,设置在向阳面的压缩空气罐周边应布置遮阳植物。在地下管廊地段、建(构)筑物之间的场地铺植草皮,尽量扩大绿化覆盖面积。全厂绿化用地绿化品种的选择和配植,要求结合垃圾焚烧厂的生产工艺特点,并适宜于当地生长。

参考文献:

[1] 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工程技术规范(CJJ90-2009).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7-8;

[2] 火力发电厂总图运输设计技术规程(DL/T5032-2005).中国电力出版社:34-35;

厂房规划篇7

一是从严控制分散用地和零星用地规划审批。在工业项目选址时,原则上停止零星工业布局建设用地审批,通过规划控制加快工业企业向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工业集聚点集聚。同时允许企业充分利用规划工业用地内的闲散用地如荒地、废弃河溇、池塘、不成片又无法耕种的零碎用地、破产企业闲置用地等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办理规划用地手续。

二是从紧控制各项规划控制指标。对新建工业项目,改变原来各项规划控制指标只设上限的管理方法,在选址阶段提出规划设计条件时,对规划控制指标如容积率、绿地率、建筑密度等,既设上限又设下限,避免企业占地圈地,浪费土地。

三是从实控制企业搞“小而全”。对工业企业厂区内的广场面积、办公、生活配套设施按相关要求进行控制,同时禁止企业在具体工业项目用地范围内建造成套职工住宅等设施,引导企业合理、科学、集约利用土地。

二、鼓励加层改造,提高土地容积率

针对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一些企业工业用地内容积率不高、土地利用率较低的情况,我局积极鼓励企业通过加层改造和拆旧变新等多种途径,提高土地容积率。

一是鼓励厂房单层加层,对在原有一层厂房基础上进行加层改造的,先由勘察、设计单位对原有建筑技术资料进行分析论证、荷载验算,再提出具体安全可行的改造方案。同时由我局做好建筑质量上的技术指导和质量监督工作。对拆除原一层车间、厂房,原地改造新建多层车间、厂房的,允许企业可以按照正常程序进行审批。

二是鼓励厂房改造升级。对因企业发展或新上项目需要土地的,鼓励企业通过拆除破旧房、改造老厂,利用内部整理和企业间土地余缺调剂,新建标准厂房、车间。

三是加强单层车间、厂房建设规划控制。除项目有特殊的工艺要求外,不再对建造单层厂房的用地进行审批。同时也鼓励技改项目尽量利用现有厂房、土地,对以技改名义搞扩建和新建的用地一律不再进行审批。

三、挖掘土地潜力,适当降低绿地率

针对土地供需矛盾,我局通过调整工业项目的绿地率控制指标,充分挖掘企业用地潜力,促进土地集约利用,引导企业健康发展。

一是适当降低新上工业项目绿地率。工业项目规划审批时原绿地率控制指标为:城区,一般工业项目绿地率30%以上,污染项目绿地率35%以上;村镇,一般工业项目绿地率20%以上,污染项目绿地率30%以上。经过调整,现工业项目绿地率指标统一调整为20%—30%,一般工业项目绿地率统一调整为20%以上,污染项目绿地率统一调整为25%以上,必要时绿地率最低可控制在15%,个别项目带征绿地面积较大的,含带征绿地的绿地率可不超过25%,同时对*镇和*镇采用不同的绿地率指标,*镇的工业项目绿地率在*镇的基础上再下调5%。

二是对已建成投产的工业企业,允许参照现时绿地率指标执行。同意企业在符合消防通道、防火间距等方面消防规范的前提下,利用超面积的绿化用地建造厂房,解决企业发展建设使用用地需要。同时由我局协助消防部门做好规划总平面消防安全初审把关工作。

四、做好服务工作,加快推进集约用地

一是在规费上进行优惠。对超过工业项目用地容积率1.0标准50%以上部分建筑面积涉及建设的行政性规费、技术服务费实行减半收取。对企业拆旧建新的,原一层车间、厂房建筑面积已交的有关费用,在新建多层车间、厂房中允许折抵。

二是在程序上进行简化。凡涉及企业集约用地项目审批,我局将通过开设绿色通道与现场办公相结合的方式,尽快帮助企业启动项目建设。对工程投资额在30万元以下或建筑面积300平方米以下的工程,我局同意企业可以不办理施工许可证申请。

厂房规划篇8

一、成功经验及典型事例

1、加强拆迁企业安置用地依法集约保障管理工作。在2007至2008年,市委、市政府下达给我区的拆迁任务共涉及省、市重点建设工程项目有市行政中心、山水东路、学前西路、青祁路内环高架、环太湖公路梅园段环境整治、太湖新城内19条主干道路等;区重点建设项目主要有河埒地区改造、北大软件园、胡埭工业园西拓等;市重点地块主要有蠡湖新城2号、滨湖新城1号、2号、3号地块。对上述重点建设工程项目及地块内需拆迁的303家企业(原占地面积近3000亩)及企业安置初步明确了用地安置意向,按照关闭淘汰合并、外迁、进标准厂房、独立供地四种用地安置方式,全力贯彻土地节约集约、依法保障用地的原则,实事求是、分类对待,对303家拆迁企业逐个明确了用地安置意向。经认真梳理,全区303家拆迁企业,外迁、关闭、淘汰、合并企业67家,占拆迁企业总数的22%;独立供地的企业61家,仅需土地面积1000余亩,占拆迁企业总数的20%。其余175家全部进标准厂房进行安置,需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占拆迁企业总数的58%。目前该项工作正有条不紊地操作之中。

2、推进全区多层标准厂房、高层、小高层拆迁安置房建设。我区始终坚持把多层厂房、高层经济楼宇建设作为滨湖区节约集约发展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年以来多层标准厂房开始向五层以上转变。蠡园经济开发区在120亩的土地上建成了9幢5层和2幢13层、共计12.5万平方米的高标准生产研发厂房,容积率达到1.5以上,亩均投资强度达1200万元,亩均产出达1080万元。据调查统计,至2008年5月底,全区计划建设标准厂房283.87万平方米,占地总面积约3500亩,其中三层以上标准厂房136.7万平方米;已建设标准厂房188.4万平方米,其中三层以上标准厂房78.9万平方米;在建面积为22.76万平方米,其中三层以上标准厂房10万平方米。至目前,全区已出租、出售开发利用标准厂房面积为158.7万平方米,占84%,已有524个企业入驻。按蠡园开发区建设标准厂房平均可节约用地三分之二标准计算,平均全区可节约用地7000亩,按胡埭安置区建设标准厂房平均可节约用地50%标准计算,平均全区也可节约用地3500亩。至2008年底,已基本可形成全区各镇、街道、开发区都有1个以上,土地面积达100亩以上的标准厂房集中区。全区农民拆迁安置房全面推广高层、小高层,其中蠡湖人家农民拆迁安置小区的最高楼层达30层,拥宪农民拆迁安置小区在建的最高楼层更达32层,为全市之最。至2008年5月底,全区已建设(含续、扩建)农民拆迁安置点小区59个,累计竣工面积为424.8万平方米,续建、扩建、新建面积为333.1万平方米,累计农民拆迁安置建筑面积为757.9万平方米,平均层数为9层以上,总占地面积约10247亩,可安置农民约6.35万户。如果按原来平均按每户安置单门独院占地0.5亩计算(加公建配套用地),可节约用地约21500亩,平均节约土地程度达67%左右。

二、主要做法:

1、加强科学规划,引导全区依法集约保障用地。近年来,我区根据无锡城市化发展、行政区划调整、经济结构调整和重点工程建设等实际情况,按照“确保重点,有增有减”的原则,适时调整完善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加强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的衔接、协同,坚持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按照“三集中”即“企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规模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原则,加强用地规划引导,科学安排各类建设用地,优化土地利用结构,确保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和耕地保护目标统一协调,努力实现土地资源利用效益的最大化。

2、加强工业性项目等用地供地市场导向管理。年,我区就出台了《区拆迁企业安置用地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全区各类纺织、服装、轻工、食品、电子、医药、生物、动漫等适合建造多层厂房的行业,都必须入驻多层标准厂房,其它行业要以“附加值高、成长性好、带动性好”为标准,单独项目用地面积达到10亩以上、总投资在2000万以上的建设项目,方可单独供地。该类行业除生产安全和工艺流程上有特殊要求外,一般不得建造单层厂房。达不到上述标准要求的其它传统行业建设项目,可通过租赁或购买标准厂房解决生产发展要求。同时,我区把工业性项目等用地统统纳入市场化招、拍、挂出让范畴,进一步提升工业性项目的质量,在全社会起到了很好的市场导向作用。

3、加强经济适用房、农民拆迁安置房用地管理。根据我区各类经济适用房、农民拆迁安置房建设管理的实际情况,我区进一步提高了住宅用地的集约化水平,经济适用房、农民拆迁安置房要坚持高容积率、低密度的原则,在全区范围全面推行建造11层以上的小高层、高层公寓,按规划集中安置城镇建设及征地拆迁过程中的各类住户,单个小区用地面积一般不低于50亩,容积率一般大于1.5。

4、加强农村土地整理复垦工作。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滨湖区土地后备资源日趋匮乏。对此,我们一是着眼于促进三集中,对征地拆迁后不足20户的自然村进行腾地,将剩余农户进行集中安置;对市政府重点道桥建设后,部分村民生活受影响的村组、零散企业进行腾地整理,改善村民居住条件,提升土地集约用地水平。二是围绕滨湖区生态旅游农业开发综合创新试验区建设和治太6699行动,积极推进土地整理和村庄整治,积极探索集约高效利用土地和有效保护土地资源的新形式,重点对环太湖高速公路两侧挖废地、沿湖及十八湾零星村庄进行土地整理。

5、加强存量建设用地盘活管理工作。受国家宏观调控影响,近年来我区年用地指标十分紧张,对上争取难度也较大,根据我区尚有一定数量的批而未供类、供而未用类土地的实际情况,我区采取走内部挖潜盘活存量用地的方式来依法集约保障各类项目用地,积极加强对各类建设用地情况进行清理处置,对已经依法批准但受规划控制不能使用的土地,进行全区统一有偿调剂,将该类土地调剂到胡埭工业安置区、太湖新城科教产业园等园区使用,最大限度地保障了全区各类重点、重大项目的用地需求。

6、加强各类建设项目集约用地规划指标管理。我区认真执行各类建设项目用地定额指标、投资强度、产出率等相关集约用地规划指标管理,对不符合规定的建设项目坚决核减用地面积或增加投资额度,提高土地利用率。同时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供地政策,对达不到《关于全力推进高水平节约集约用地、争创全国节约集约用地先导区示范区的意见》所规定投资强度、容积率、绿化率等要求的项目坚决不予以供地,同时加强了工业项目注册资本的考核,防止虚假投资额的出现。

上一篇:电网规划设计范文 下一篇:设计案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