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级护理论文范文

时间:2023-11-14 23:25:06

分级护理论文

分级护理论文篇1

论文摘要:[目的]了解医院中分级护理医嘱的现状及医生和护士是否认同护士参与分级护理决策及有无能力参与。[方法]选取山西省太原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住院科室的10名护士长和8名科主任为访谈对象。[结果]8名护士长不认同医生下达的分级护理医嘱,医生认为分级护理医嘱没有疑问;在护士决策分级护理的可行性问题,护士持肯定和否认态度各占一半,所有接受访谈医生并不反对护士决策分级护理,不过7名医生对护士决策分级护理的能力表示质疑,6名护士长认为自身已经具备下达分级护理的能力;在参与方式上,8名医生和7名护士长认为医护合作是比较理想的决策方式。[结论]对于分级护理由谁决策的问题上,护士持肯定和否认态度各占一半,而医生则采取默认态度,不过对护士的能力表示质疑,而大多数护士认为已经具备下达分级护理的能力;医护合作是医生和护士都认为比较理想的方式。

分级护理,又叫等级护理,1956年由张开秀、黎秀芳前辈倡导提出,是按照卫生部统一制定的分级护理标准和要求,对不同病情的病人实施相应的护理和照顾的制度。分级护理在规范临床医疗护理工作方面起了重要作用,但是在执行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很多专家认为分级护理是护士为病人提供不同程度护理服务的依据,应由护士在对病人的健康状况进行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做出[1-4]。为了调查医护人员对这一观点的认同情况,于2007年6月—2007年8月对山西省太原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的医生和护士进行了访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与方法采用目的抽样的方法,选取山西省太原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住院科室10名护士长和8名科主任为访谈对象。收集资料采用面对面访谈法,访谈前向受访者详细说明研究的内容、目的和方法,获得理解和同意,讨论并选择适当的访谈时间和地点,并承诺用编码替代姓名,以保护隐私;访谈时注意观察对方的表情变化,并认真记录。时间在30min左右,每例进行l次或2次;访谈结束后,及时整理访谈内容,按照N1~N14和D1~D9依次给每位受访者(护士和医生)的访谈记录编序并建立各自独立的文档。

1.2访谈内容主要包括:一般情况(包括年龄、文化程度、职称、职务等);您对分级护理医嘱现状的认识;您认为护士是否可以参与分级护理;您认为护士是否有能力参与分级护理决策。访谈中视具体情况和个案的情绪适当调整内容和数量。

1.3统计学处理建立Excel数据库,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描述和统计判断,利用均数、标准差等指标对资料进行统计描述;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Fisher’s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推断。

2结果与分析

2.1访谈对象一般情况护士长年龄41.8岁±5.1岁,工作时间21.4年±5.9年,中级4名,高级6名;医生年龄44.5岁±2.5岁,工作时间21.9年±2.8年,高级8名。经统计学比较,两组年龄、工作时间、职称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受访者对分级护理医嘱的争议①8名护士长不认同医生下达的分级护理医嘱。“有的病人危重不下一级护理,有的不重反而下一级护理”;医生认为下的分级护理“没有什么疑问”,只不过“有时候护士提出应该改”“有的护士说不对,让我们改”。②医护对分级护理认识的角度不同。护士认为“医疗与护理关注的角度不一样,比如一压疮病人,生活不能自理,从护士角度是一级护理,但是病人病情平稳,没有潜在危险,医嘱下为二级护理”;有的医生坦言“不了解分级护理,下达分级护理只是根据医生的经验”或者“从护士那里学的”,认为“病情重的一级护理,较重的二级护理,不重的三级护理”。

2.3护士决策分级护理的可行性5名护士长认为可行,认为“护士最了解病人”“护士认真,更敬业可以做得更好”“由护士下,护士长更专业一些”,在决策方式上,7名护士长认为与医生合作比较好。但是也有5名护士长认为不可行,因为“护士没有能力”“病人听医生的”“医疗环境不好,不愿意承担风险”“护士长、主管护师可以下,但是晚上、周六、周日,有的小科室不可能安排有经验和无经验的护士共同工作,就是说这个时候,没有人下分级护理”。

所有接受访谈医生并不反对护士决策分级护理,认为“也行”或者“可能可行”,认为“如果让护士参与进来,或许比现在让医生单独下好一些”“有能力的也可以,省点事”,但是强调“大医院可行,基层医院不行”;也有医生认为“谁下都无所谓。关键是病人没有问题,不投诉就行”;在护士参与决策方式上,8名医生认为是医护合作,但是“医生为主”;有的医师认为“如果让护士独立做,恐怕不行,因为护士对疾病认知与知识水平有限,如果排序,认为是医护合作>医生>护士”。[

2.4护士决策分级护理的能力讨论6名护士长认为护士有能力决策分级护理,“护士受过正规教育”“护士比医生更了解病人,护理上的一切可以由护士做主”,但是多数护士认为“与知识层次、工作经验有关”“需要是一定资格的”“护士长一般可以,本科、研究生学历的护士还可能有能力”;在护士没有能力的原因上,护士认为“大多数护士学历低、经验不足”;“聘用护士多,流动性大,继续学习的动力不大”“护士常常转科,在一个固定科室的时间短,病情改变的判断能力较弱”;“护士有学历而尚无承担此任的相关能力”。7名医生对护士下分级护理的能力表示质疑,认为“综合护士素质、学历、待遇等问题,护士可能没有能力,特别是聘用护士的能力差,而且护士总是轮转,不像医生对病人那么了解,如果护士不轮转,由2名或3名护士照看1例病人,对病人的病情很了解,护士也有能力决策”“护士对疾病判断程度不如医生,主要是知识缺乏”,有的医生认为“需要以一整套体系完善后才能有能力,如教育”;但是有的医师认为“有经验的护士也有能力,老护士观察病情也行”。

3讨论

由结果可知,多数护士不很认同医生下达的分级护理医嘱,与毕慧敏等[3]、李风莲[5]的结论,说明护理级别决策需要进一步完善。在护士决策分级护理的可行性问题上,由访谈结果可知,护士持肯定和否认态度各占一半,而所有接受访谈医生并不反对护士决策分级护理,持默认态度,该访谈结果并不否认护士决策分级护理的可行性,与王旭梅等[6]的结论一致,与肖小文[7]、韩淑芳[1]、毕慧敏[2,3]、王芳等[4]的观点一致。在决策方式上,由结果可知医护合作是比较理想的决策方式。

在护士决策分级护理能力的分析上,由访谈结果可知,大多数护士认为自身已经具备下达分级护理的能力,尽管大多数医生对其能力表示质疑。王旭梅等[8]从护理学科的课程设置、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的发展现状、我国医院护士的发展现状等各个角度分析护士决策分级护理的能力,理论上认为,护士是有能力决策分级护理的,但是该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该结论只是在访谈的基础上得出,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加以论证。

参考文献:

[1]韩淑芳.谈分级护理制度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对策[J].护理学杂志,1994,9(4):184-185.

[2]毕慧敏,蒋兰芬,来桂英.住院病人护理分级的差异性研究[J].护理研究,2004,18(8A):1394-1395.

[3]毕慧敏,吴箭,史雅轩,等.护理人员对分级护理的认知调查[J].护理研究,2005,19(6A):966-968.

[4]王芳,乔巨峰.护理专业自主性发展的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00,15(6):417-419.

[5]李风莲.内科护士巡视病房存在问题及防范措施[J].护理学杂志,2007,22(21综合版):10-11.

[6]王旭梅,韩世范.对护士参与分级护理决策认同情况调查分析[J].护理研究,2008,22(2A):317-318.

[7]肖小文.基层医院护理级别现状的调查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06,6(4):19-20.

分级护理论文篇2

论文摘要:目的了解养老机构中老年人的护理级别是否与护理服务需求一致,为照护老年人提供准确客观的护理等级评定方法。方法将153例等级护理老年人分别按医嘱护理分级、标准护理分级及Barthel指数分级法分为一般照顾护理(自理)、半照顾护理(介助)、全照顾护理(介护)三级,比较不同分级法的差异。结果医嘱护理分级与标准护理分级、Barthel指数分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后两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医嘱分级法较老年人实际需求较远,改进措施除增加医护人员和改善相关条件外,可将Barthel指数分级法作为标准分级的补充来替代医嘱分级法,以尽可能满足老年人需求。

养老机构中,分级护理由医生根据老年人自理能力和需求,结合其家属及养老机构行政人员的意见后制定,以医嘱的形式下达,由护工提供护理服务。因此,此护理分级方法受到医生主观因素和外界客观因素的双重影响。为了解其是否与“以人为本”的护理服务相适应,并探讨较为准确的护理分级评定方法,笔者于2005年5月对广州市2所养老机构护理分级方法和内容进行了调查,同时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评定方法对老年人进行了评估和量化分析。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广州市2所养老机构中的等级护理老年人153例(排除年龄<60岁、语言交流障碍、神志不清及特护老年人),其中男51例、女102例,年龄60~102岁,平均80·2岁。

1.2方法

1.2.1护理分级根据文献[1-2]将老年人护理分为3个等级:①一般照顾护理。身体健康状况尚好,个人日常生活能自理者,提供一般照顾护理服务,定为自理。②半照顾护理。身体健康状况一般,功能减退,活动受限,个人日常生活能力部分丧失者,提供半照顾护理服务,定为介助。③全照顾护理。身体健康状况较差,功能活动障碍或减退,丧失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需要专人照顾护理者,提供全照顾护理服务,定为介护。

1.2.2护理级别的评定方法2所养老机构现行分级护理资料从其主管业务的行政人员处取得,由笔者和4位经培训的大三护理本科学生对选取对象的当日医嘱的照护级别(自理、介助及介护)进行登记(医嘱护理分级)。然后,根据《广州市托老服务工作守则》[1]、《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中的护理分级依据[2],评估老年人实际需要的护理级别,即自理、介助、介护(标准护理分级)。再根据Barthel指数分级法[3],对老年人进行分级,Barthel指数计分≤40分为介护,41~60分为介助,>60分为自理。

1.3统计学方法所得数据输入计算机,逻辑检错后采用SPSS11.5软件包进行χ2检验。

2结果

3种护理分级方法评估结果,见表1。

表1示,医嘱分级与标准分级、Barthel指数分级比较,χ2=10·95、20·43,均P<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后两者比较,χ2=1·97,P>0·0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3讨论

分级护理是护理工作一项重要的管理制度[4]。养老机构中护理分级制度明确规定了各级护理级别的依据和护理要求,对养老机构中护理工作以及管理起着规范性的作用。因此,落实分级护理制度是规范指导护工的护理工作和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的有力保证。

本研究结果显示,医嘱护理分级与Barthel指数分级及标准护理分级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均P<0·01),而Barthel指数分级与标准护理分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可见,医嘱分级与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存在差距。其主要原因可能与在养老机构中护理等级划分由医生、行政人员及老年人家属共同参与有关。调查中发现,医生的人员配备远低于实际需求,从而导致老年人的病情变化难以得到及时的监测与治疗,老年人的护理等级也就很难根据其实际需求来调整;由于不同的护理等级的收费也有所不同及家属的参与,使得老年人可以享受何种护理等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的经济状况及其家属的意愿。除此以外,负责执行护理工作的护工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当护理级别与老年人自理能力有差异时,只能简单机械的执行,使得需要调整护理等级的老年人不能得到最恰当的照顾

以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和需求为依据的标准护理分级,虽能体现老年人实际需要的护理,为老年人提供满意的服务,但我国养老机构划分老年人护理等级的《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2001年才出台,且全国各地大都依据本地实际情况,各自制定护理等级及护理内容,至今许多养老机构中护理等级的划分没有统一的标准和依据。

Barthel指数分级法是被国际上公认的ADL评定方法之一,它评定简单、可信度及灵敏度高,是临床应用最广、研究最多的ADL评定方法之一[5]。临床上对于护理分级差异性分析,大都采用了中文版Bar-thel指数分级法[4-6],它不仅可以用来评定治疗前后的功能状况,而且可以预测治疗结果及预后,体现需要护理程度。本组老年人采用Barthel指数计分法对其生活自理能力缺陷项目进行全面的评估并分级,其结果与标准护理分级评估结果一致,而其评定更简单。因此,Barthel指数适用于我国的老年人,可用于评定其功能的高低。

综上所述,不同护理分级方法之间存在差异,尤其是医嘱分级较老年人实际需求相差较远,因而建议将Barthel指数分级作为现行标准护理分级的补充内容,以完善现行标准护理分级制度,同时应借鉴发达国家“以人为本”的理念、人性化管理和人性化护理的经验[7],针对老年人的个性差异和不同需求,提供合适的护理设施和护理方式,以充分体现老年人的护理需求。

参考文献:

[1]广州市民政局.广州市托老机构照顾护理分级标准及护理内容[S].粤发[2000]2号,2000.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MZ008-2001)[S].民发[2001]24号,2001.

[3]南登昆.康复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43-44.

[4]王淑琴,刘雁梅,汤红梅,等.军队医院病人分级护理差异性分析[J].护理研究,2005,19(6):51-52.

[5]顾敏,顾旭,姚云海,等.早期康复治疗对手外伤患者Barthel指数影响探讨[J].现代康复,2000,4(1):34-35.

[6]黄晓琳,陆敏,喻澜,等.Barthel指数对脑卒中患者住院康复效果的预测[J].中国康复,2003,18(3):139-141.

分级护理论文篇3

1分级护理制定的方法和标准

1.1国外对分级护理的相关研究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外护理专家以病人护理需要为依据,提出了病人分类系统(patientclassificationsystems,PCSs)根据病人每天所需要的护理时数(nursinghoursperpatientday,NHPPD),量化护理活动并划分护理等级,达到观察护理人力需求并指导护理人力配置的目的[1]。例如美国将护理程序运用到护士排班和护士每班工作之中,护理部每天2次分别根据病人病情轻重分Ⅳ级,并将每项护理操作规程所需时间输入电脑经过计算从而得出每班所需护士数,根据各级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和病人的要求分配分管护士,真正做到人员落实,有效的保证了分级护理质量的落实;1954年莱特将病人按病情分为十分紧急、中度及轻度3等级,后又有人对此修改,根据病人对护理的需求量将病人分为3类以上[3]。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系统化整体护理模式的广泛开展,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渗透到护理活动的细微之处,体现人性化管理及人文关怀的特点。日本分级护理从患者的生活自由度分1,2,3,4四级;从需观察的程度分A、B、C三度。这两个方面组合为12级。如:A1,B2……[3]。德国的养老机构则根据老人身体各系统功能状态、生活自理能力及社会交往能力等定出护理级别,分为Ⅰ级、Ⅱ级、Ⅲ级和Ⅲ级以上护理。每一护理级别都有相同的基本护理内容,包括基础护理、精神心理护理、运动与康复[4]。新加坡老人院对老人的护理包括:功能锻炼、生活护理、医疗护理及心理护理[5]。

1.2国内分级护理的制定我国的分级护理工作模式始于1956年,由张开秀等前辈倡导而成,一直沿用至今,成为我国护理环节质量控制的内容和医院评审的项目指标之一,其分为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三级护理等四个等级[6]。具体的制定方法和护理标准[7]。

1.3分级护理(1)特级护理。适用对象:病人病情危重,需随时观察,以便进行抢救。如严重创伤、复杂疑难的大手术后、器官移植、大面积灼伤,以及某些严重的内科疾患等。护理内容:①安排专人24h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及生命体征变化。②制定护理措施,及时准确逐项填写特别护理记录。③备好急救所需药品和用物。④做好基础护理,严防并发症,确保病人安全。(2)一级护理。适用对象:病人病情危重,需要卧床休息,如各种大手术后、休克、昏迷、瘫痪、高热、大出血、肝肾功能衰竭和早产儿等。护理内容:①每15~30min巡视病人1次,观察病情及生命体征变化。②制定基础计划,严格执行各项诊疗及护理措施,及时准确填写特别护理记录。③做好基础护理,严防并发症,满足病人身心需要。(3)二级护理。适用对象:病人病情较重,生活不能自理,如大手术后病情稳定者,以及年老体弱、慢性病不宜多活动者、幼儿等。护理内容:①每1~2h巡视病人1次,观察病情。②按护理常规护理。③给予必要的生活及心理协助,满足病人身心需要。(3)三级护理。适用对象:病人病情较轻,生活能基本自理,如一般慢性病、疾病恢复期及选择手术前的准备阶段等。护理内容:①每日巡视病人2次,观察病情。②按护理常规护理。③给予卫生保健指导,督促病人遵守院规,满足病人身心需要。

2国内分级护理的局限性

2.1划分等级的依据与适应范围的不一致性国内医院的护理等级由医生开具医嘱的形式确立,而目前与医疗有关的教科书及规范还没有关于护理等级划分的依据及标准[8]。医生在接受教育时没有学过分级护理的有关内容,对其缺乏了解,界定分级护理时主观因素多于客观依据[9],临床医生主要从疾病的角度去确定护理级别,而不同的医生对分级护理的认识不一致,掌握的尺度也不一致,造成护理等级缺乏客观性、严谨性。

2.2分级护理的划分医护脱节,影响分级护理制度的落实执行分级护理强调医护协调,而临床上常常出现在实施分级护理时医护脱节。如医生开具护理等级时缺乏与护士沟通,部分医生不客观分析病情,不加区别草率开具一级护理,笔者做的相关统计提示约有26.5%的患者医生医嘱一级护理至出院。而面对众多的一级护理,额外增加了护士的劳动强度,护士无法按要求15~30min巡视1次,更不可能对所有一级护理病人按要求每天填写护理记录单,或造成每天给病人书写的护理记录前后无变化,内容空洞、贫乏[10]。其结果是:一级护理流于形式,而使一些真正需要一级护理的病人护理措施不到位,影响护理服务质量,直接影响病人的切身利益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2.3分级护理内容的不切实际难以落实如分级护理在巡视病人的时间上规定过细[11]。一级护理要求15~30min巡视1次,在目前的护理人员配置上是很难实现的。国内目前的普通病房,一般设置40~50张病床,有的病房有近半数的一级护理病人,每巡视一次病房,都不止花上15min;而有的需严密观察病情的病人,巡视间隔间要求更短,以做到更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另外,夜间过于频繁的巡视也会影响病人休息。因此,显然在巡视时间上死板规定是不切实际的。而在三级护理的病人,要求每日巡视两次也是不够的,如对于外科术前待手术病人,应根据其具体情况加强巡视和沟通,做好术前的心理护理及健康宣教,减轻病人的焦虑,使其积极配合手术治疗很重要。笔者认为分级护理的内容有待改进。

2.4分级护理划分不当易引发护理纠纷分级护理划分不当,造成护士执行时会在巡视时间、病情观察、提供护理范围等方面产生偏差,不能按级别实施护理,一旦发生意外,引发护理纠纷时,护士很难举证表明自己无过失[12];由于分级护理的划分依据缺乏量化的客观指标,以及在护理内容上的不够明确,易导致一些维权意识强的患者,如在某些专科,病人的意识长期昏迷,而病情稳定,留院做进一步康复治疗的患者,医生通常开具一级护理,家属往往会对巡视的时间及病情观察等护理活动提出质疑,认为护理措施不到位而引发护理纠纷。也有部分病人认为只要生活能自理,就不应该收取护理费,普遍认为应按护理时数或具体的护理操作项目收费更客观合理。

2.5分级护理内容不够完善随着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模式的实施,等级护理的内涵不断加深、外延不断扩大,对护理专业人员的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质量要求。而目前的分级护理仍局限于病情的观察和生活护理,显然有待改善。

3展望与设想

3.1护士制定护理等级标准,促进护理措施的落实分级护理是护士为病人提供服务的依据,应由护士通过护理评估来确定,并以护嘱的形式下达分级护理等级比较合适,如香港医院的护理级别由护士确定,分为四级,Ⅰ级护理要求最低,Ⅳ级护理要求最高,护理标准涵盖了患者心理、ADL、治疗情况、病情、观察等方面的内容,原则性和操作性均强,既有利于保证护理质量,又避免引起护患纠纷[11,12],值得我们借鉴。[

3.2加强医护协调,共同制定制度在目前护士严重缺编的情况下,鲁梅丽等[14]考虑将病情护理级别与生活护理级别分别开具,由医生根据患者病情轻重缓急确定病情观察级别,并对护理内容细化,由护士完成各项观察内容及护理技术操作;而由护士开具的生活护理级别由从陪护公司请来的陪护人员协助护士完成,如为病人洗脸、洗脚、洗手、擦澡、更单、协助大小便等,使护士有更多的时间、精力去护理病人、观察病情及时落实护理措施,保证基础护理落实到岗,服务到人。

3.3公示分级护理的标准,规范护士行为,提高护理质量为满足患者需求及适应当前形势,开展护理级别公示制[15,16],向社会公示各级别护理常规要求,由患者监督和评价护理质量,进一步规范护理行为,对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更好地满足病人的身心需求,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但全面推行等级护理服务公示也存在难点[15]。

3.4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保障等级护理服务质量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是保障一级护理服务质量的关键,Aiken等[17]的研究结果显示,护患之间的比例与外科病人的死亡率以及护理人员的辞职情况高度相关。张玲娟等[18]对等级护理标准操作时间与实际操作时间的进行测量分析发现,目前临床护理人员编制不足,工作超负荷,为了完成各项护理工作,护理人员不得不加快操作速度。简化操作流程,这实际上对真正提高护理质量是无益的。这和Feldstein[19]研究护理操作时间并不是越短越好,每一项护理操作应规定一定的标准时间范围,若片面追求效率,降低成本,势必造成护理质量的滑坡。因此,应根据不同病区、不同病种、不同护理等级合理配置人员,才能真正保障等级护理的服务质量。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的分级护理实施与先进国家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并且在临床的实践中出现了诸多不足之处,能否通过护士长带领护士与主管医生沟通交流,改革及完善护理等级的划分,如将分级护理的病人分类划分更详细,相应的护理措施更具体化,使护理质量得到真正提高,让病人更满意,并更合理的利用人力资源,值得护理管理者探讨和研究。

参考文献

[1]李丽传.护理管理[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8:103-111,275-277.

[2]MallochK,ConovaloffA.Patientclassificationsystemspart1;Thethirdgeneration[J].JournalofNursingAdministration,1999,29(7):49-56.

[3]杨洁.介绍日本分级护理制度[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9):680.

[4]刘晓敏.德国的老年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7):559-560.

[5]卫小媛.新加坡老年护理见闻[J].实用护理杂志,2003,7(5):7-9.

[6]张玲娟,叶文琴.三级甲等医院等级护理项目框架构建研究[J].护理杂志,2006,23(1):23.

[7]殷磊.护理学基础[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41.

[8]吴庆凤.等级护理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护理管理杂志,2005,5(3):26.

[9]霍丽杰.分级护理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护理杂志,2003,20(1):77-78.

[10]刘贵真,吴瑜.如何确定分级护理级别的讨论与设想[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5,2(1):37.

[11]胡斌春,黄丽华.分级护理制度实施中的问题与建议[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1):57.

[12]李文浩.医院分级管理中的护理管理体会[J].广西医学,1994,16(6):537-539.

[13]毕慧敏,吴箭,史雅轩等.护理人员对分级护理的认知调查[J].护理研究,2005,19(6A):966-967.

[14]鲁梅丽,文新,黄庭琳.如何贯彻实施分级护理标准[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02,10(6):306-308.

[15]周荣慧.医院等级护理服务标准公示的动因与成效[J].护理管理杂志,2003,3(1):19-21.

[16]王秋韵,陈娴洁,张维.分级护理常规的实践与探讨[J].上海护理,2003,3(1):42-43.

[17]AilenHK,ClaikeSP,SloaneDM,eta.lHospitalnursesfaffingpatientmortality,nurseburnout,andjobdissatiafaction[J].JAMA,2002,288(16):1987-1993.

[18]张玲娟,叶文琴,陆健.等级护理标准操作时间与实际操作时间的测量与分析[J].护理杂志,2006,24(5):7-9.

分级护理论文篇4

1.1资料来源

本研究数据均来自问卷调查。根据地理位置和卫生事业发展水平,选择江苏、江西、广州、甘肃四省,采用分层抽样法,选取各级医疗机构的临床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以《护理学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资格标准条件(试行)》为基础的指标体系的重要性、可行性。共发出问卷185份,回收有效问卷166份。本次调查还对受访人员的权威程度进行了调查。权威程度(Ca)由受访者对问题进行判断的依据(判断系数Ci)和对问题的熟悉程度(熟悉程度系数Cs)两个因素决定,Ca=(Ci+Cs)/2。Ca≥0.70表示具有较好的权威性。根据本调查受访人员的自评,本次调查的166人的Ca平均值为0.87,权威程度较高。

1.2分析方法

回收问卷使用EpiData3.1录入,使用SAS9.1.3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临床护理人员高级职称评价指标体系

以《护理学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资格标准条件(试行)》为依据,将临床护理人员高级职称评价标准归纳为基本情况、护理工作、护理教学、护理科研和社会工作5个维度,并进一步梳理出一级指标11个和二级指标20个(表1)。调查要求受访者对每项指标在护理高级职称评价中的重要性进行评分,评分采用5分制,5分表示非常重要,3分表示一般重要,1分表示非常不重要。

2.2评价指标体系重要性、可行性的调查结果

2.2.1各评价维度的重要性

根据受访者对5个评价维度各项指标赋分情况,得出5个评价维度重要性的评分,护理教学维度的得分最高(4.23分),其次为基本情况维度(4.16分)、护理工作维度(4.03分),护理科研(3.75分)和社会工作(3.31分)两个维度得分较低。

2.2.2一级评价指标的重要性

从受访者对11个一级评价指标重要性的评分来看,得分较高的3个指标是护理安全(4.66分)、上一职称工作年限(4.43分)、工作总结创新(4.33分),得分较低的指标是科研课题(3.78分)、论文论著(3.72分)、社会工作(3.31分)。其余指标评分分别为临床教学情况4.23分,学历4.18分,工作质量4.17分,年度考核结果3.87分,工作数量3.79分。

2.2.3各维度对正、副高级职称评价的重要性

对于在正、副高级职称评价中5个评价维度的重要性,受访者评分的意见趋一致,均认为基本情况、护理工作和护理教学较为重要,而社会工作和护理科研重要性相对较低(表2)。基本情况、护理科研和社会工作3个评价维度对于正高级评价的重要性显著高于副高级(P<0.05),护理工作和护理教学两个维度对于正、副高级职称评价的重要性没有显著差异。

2.3评价指标体系在不同层级医疗机构可行性的调查结果

将医疗机构类型按照城市大医院、县医院、社区及乡镇卫生院划分为3个层级。结果显示,受访者对5个评估维度在各层级机构的可行性的评估结果总体方向一致(表3)。普遍认为基本情况维度的可行性最高,达82.0%;护理科研和社会工作维度的可行性较低,分别为64.5%和55.5%。受访者对于在不同层级医疗机构临床护理人员评价中,基本情况可行性的认可率均较高,且无差异。但对社区及乡镇卫生院临床护理人员评价中,护理工作、护理教学、护理科研和社会工作4个评价维度的可行性认可率,均明显低于城市大医院和县医院(P<0.001)。

3讨论

3.1临床护理正高级与副高级评价指标的权重需体现差异化

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对所有指标在副高级和正高级护理职称评价中重要性的赋分均高于3分,说明所列指标在副高级和正高级评价中均应予以考虑。调查结果同时提示,所列指标对于不同级别护理职称评价中的权重需差异化设置,特别是临床护理作为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工作时间和经验与工作绩效密切相关,且贡献率高达20%以上,应赋予基本情况、护理工作和护理教学各项指标更多权重[1]。正高级的评价中,对科研、社会活动的赋权可重于副高级。

3.2不同层级医疗机构中临床护理人员评价标准应予区别

目前的评价标准与各层级临床护理人员的工作特点有一定的差距,难以准确、全面地反映不同层级医疗机构护理人员的工作特点,影响临床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对护理队伍的培养和稳定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对不同层级的分析结果提示,对以城市大医院为代表的三级医院,所有指标均应加以评估;对以县医院为代表的二级医院,评价指标与三级医院相差不大,可适当降低对科研工作和教学工作维度的指标权重;对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为代表的一级医院,应在二级医院的评价标准基础上进一步降低对疑难重症护理、特级一级护理、护理管理等护理工作、科研工作、教学工作、社会工作维度指标的评价权重,而对体现其工作特点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次数”指标,应加大评价的权重。

3.3临床护理评价不宜过于倚重科研和论文

调查显示,受访者对护理科研的重要性评分仅高于社会工作维度,反映了一线工作者对评价更应侧重基本情况和工作能力的要求。《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完善各类卫生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标准,对从事临床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淡化论文要求,注重实践能力”,而在实际评价工作中,普遍存在对临床护理人员综合评价过分倚重论文的倾向。论文数量往往是申报职称的“门槛”,形成了护理人员较普遍的“重论文、轻实践”的状况,而且,与医师相比较,护理人员学历普遍偏低,参与科研的意识薄弱且经费获取困难,特别在基层医疗机构矛盾更为突出,“论文搭车”现象成风,使得护理人员不能一心一意地钻研业务实践能力,影响了医疗服务水平[2]。

3.4完善临床护理评价指标体系,加强职称评价标准研究

一直以来,我国护理人员职称评价标准存在量化细化不够、操作性不强等问题,造成护理人员晋升困难或为了晋升在业务、科研、教学等方面时间和精力的分配产生偏颇,进而导致护理人员职称结构不合理、高素质的高级护理人员短缺等一系列问题。截至2011年底,我国共有注册护士224.4万人,其中,仅1.8%具有高级职称,正高级职称更是凤毛麟角,仅有0.1%,与医师正、副高级各占3.6%、12.0%,药师正、副高级各占0.5%、2.8%相比都有较大差别[3]。且具备高级职称的护理人员多被充实到了管理岗位,加剧了临床一线高级护理人员短缺现象,制约了临床护理服务水平的提升。为落实好医疗护理为百姓健康服务的宗旨,必须加快完善临床护理评价指标体系,加强护理人员岗位设置、绩效考核、评价晋升等等方面理论方法研究,充分调动临床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分级护理论文篇5

【关键词】护理人员;层级管理法;临床效果

医院职能内容除了相关主治医师的工作内容外,护理人员工作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护理工作质量和医院对护理人员的管理工作息息相关,管理工作直接对护理工作质量产生影响[1]。在医院护理工作管理方法中有很多管理方法,其中护理层级管理是近些年来较为受到瞩目的管理方法。在护理层级管理过程中,主要将患者的护理分级为四个界别,比如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三级护理,而护理人员的分级则为高级护理人员、中级护理人员、低年资护理人员以及实习护理人员等[2]。在临床中与护理层级管理相关研究较少,因此,本文作者在2011年6月到2014年6月中在本院选取部分护理人员,对护理人员的管理方法进行相关研究和评估,现将研究过程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作者自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选取研究内容中的120例护理人员,计利用算机随机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护理人员,并将这两组护理人员作为临床研究对象,观察组共60例护理人员,其中包含女性护理人员28例,男性护理人员32例,年龄在21.23~42.23岁之间,平均年龄经计算为(30.11±5.42)岁,护理人员平均体质量为(56.82±9.56)kg,平均身高为(164.45±8.15)cm。其中本科学历的护理人员为20例,大专学历的护理人员为30例,中专学历的护理人员为10例;对照组共60例护理人员,其中包含女性护理人员30例,男性护理人员30例,年龄在22.25~40.2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经计算为(31.77±6.77)岁,护理人员平均体质量为(58.22±7.57)kg,平均身高为(163.77±4.77)cm。其中本科学历的护理人员为15例,大专学历的护理人员为35例,中专学历的护理人员为10例。在本研究项目开始之前,以上所有参与本次实验的相关护理人员对本实验项目有足够的了解,参与此实验项目均属于自愿行为,同时签署实验相关自愿协议作为证据。为贯彻伦理学原则,在整个实验进行过程中,所有护理人员均可以随时退出。以上所有护理人员在一般资料方面,如性别、年龄和文化程度以及病程等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5),因此以上病例在实验过程中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照组中60例护理人员的管理方法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的60例护理人员则给予层级管理法进行管理。

常规管理方法:院方护士长统一对护理人员进行管理,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日常进行分配。

层级管理法:根据观察组内部护理人员的职称和学历以及工作经验等情况,将护理人员分为护士长和护理组长以及责任护理人员,另外还有助理护理人员,总共为四个级别。在护理工作过程中,每一层级别的护理人员都有自身明确的责任。

护士长职责。根据护理部门要求,根据科室实际情况,制定与本科室情况相符的工作计划,并落实执行计划,定时检查和总结相关科室的护理工作情况;了解护理人员的具体情况,实行人性化排班;对整个科室的护理工作情况及时了解;培训相关护理人员;开展新护理业务;查房;掌握医院护理工作制度和护理人员工作质量以及患者护理方面的需求;定期开会,总结工作经验,面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制定改进措施。

护理组长职责。对风险较高和护理技术要求高的患者进行护理;发现科室中的高危因素;做好预防工作;处理医患矛盾;突况安排相关人员抢救危重患者;护理工作检查;对二级和三级病房进行查房;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培训;吸收意见或者建议;协调其他科室工作人员。

责任护理人员工作内容:按照护理组长所分配的内容进行工作;告知患者医嘱;观察患者病情;记录护理工作;对患者进行全程护理;综合护理。

助理护理人员工作内容:助理护理人员进行护理人员所指导的工作;负责患者的日常护理。

将观察组护理人员和对照组护理人员管理后的效果进行对比,并同时对比两组护理人员理论知识得分和操作技术得分以及患者满意程度,并对其进行分及讨论。

1.3.观察指标

显效:护理人员理论知识水平和操作技术水平提高,患者满意度高。

有效:护理人员理论知识水平和操作技术水平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患者较为满意。

无效:护理人员理论知识水平和操作技术水平无变化甚至倒退,患者对护理有不满意情绪。

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数据处理

在实验结束后,将本研究项目所有实验过程中的研究结果数据准确录入到SPSS19.0软件中,通过SPSS19.0软件进行处理,可信区间以95%作为标准。当数据比较结果为p

2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护理人员在经过不同管理方法后,其中观察组的理论知识得分和操作技术得分以及患者满意程度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护理人员总有效率经过χ?检验,检验结果为p

3讨论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护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患者治疗期间,其护理过程能体现出一个医院整体的工作情况,且可以对患者造成直接影响[3]。因此,对护理人员进行科学化管理会对患者健康造成影响。护理层级管理方法为医院较为新兴的管理护理人员的工作方法,其关键点在于根据护理人员的相关经验和能力等实施不同层次、级别的标准护理工作管理。护理层级管理系统善于在实际护理情况中找到解决所存在问题的方法,提高医院护理工作效率和质量水平。据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人员总有效率90%均优于对照组护理人员总有效率60%,p

综上所述,层级管理法在护理人员的管理应用过程中,效果良好,不仅提高了护理人员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水平,还增加了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石兰萍,张云芳,李荣等.国内外护理层级管理现状[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2):87-88.

[2]庞玉连,陈锦秀,王亚华等.护理层级管理在提高临床护理服务质量中的作用[J].医学信息,2015,(40):304-305.

分级护理论文篇6

【关键词】ICU护理;集中分析理论;护理风险

ICU(Intensive Care Unit的缩写)即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把危重病人集中起来,在人力、物力和技术上给予最佳保障,以期得到良好的救治效果。ICU护理风险分析系统是一个不确定性和确定性的动态系统,如果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好寻找一种合适的方法。而集中分析是对不确定性和确定性系统进行辩解认识。文章对ICU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了解护理风险、减少护理事故的发生,从而全面提升护理质量。

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ICU现有床位50张,配备先进的诊疗、监测设备,主要收治多发性创伤、重症感染、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老年危重患者及围手术期危重患者。

1.2集对分析方法

1.2.1护理风险集对与联系度

集对分析理论将护理风险看作是一个确定与不确定的系统,从风险等级之间联系与转化的同一度、差异度和对立度3个方面进行分析。假设给定2个护理风险集合A和B,组成集对H=(A,B)。在分析护理风险大小时,对集对H的风险分析指标展开分析,共得到N个护理风险分析指标。其中有S个护理风险分析指标为集对H中的集合A和B共同所有,在P个护理风险分析指标上集合A和B相对立,在其余的F=N-P-S个护理风险分析指标上既不相对立,又不为这2个集合共同所有,称比值S/N为这2个集合在问题W下的护理风险分析指标系统同一度,简称同一度;F/N为这2个集合在问题W下的护理风险分析指标系统差异度,简称差异度;P/N为这2个集合在问题W下的护理风险分析指标系统对立度,简称对立度。

集对H=(A,B)的护理风险分析系统联系度为

μ=a+bi+cj (1)

式中,a=S/N(同一度);b=F/N(差异度);c=P/N(对立度);i为差异标记符号或相应系数,取值区间为[-1,1];j为对立标记符号或相应系数,规定取值为-1。如果考虑护理风险分析指标权重,则护理风险分析系统联系度为:

式中 为护理风险分析指标的权重,可由层次分析法确定。

1.2.2护理风险集对势

护理风险集对势主要是反映了2个护理风险集合的同异反联系程度。当联系度A+bi+cj中的C≠0时,称同一度a与对立度c的比值a/c为所论集对在指定问题背景下的集对势,记为SHI(H)=a/c,体现护理风险等级之间关系。其中,a/c>1为同势,即ICU护理风险处于“风险高”等级比处于“风险低”等级趋势大;a/c=1为均势,即ICU护理风险处于“风险高”等级与处于“风险低”等级趋势相同;a/c

1.2.3ICU护理风险分析步骤

1.2.3.1指标权重及专家权重

指标权重指每个指标对系统的贡献大小,专家权重是指由于专业、工作经验、职称、职务、评审档案等因素对打分的影响。指标权重与专家权重可以通过层次分析法得到。

1.2.3.2 ICU护理风险分析系统等级

考虑到μ的取值范围为[-1,1],本文采用“均分原则”将其分成3级论域:“风险高”(0.33,1],“风险中等”(-0.33,0.33],“风险低”[-1,-0.33]。

1.2.3.3 ICU护理风险分析结果

考虑指标权重时,计算式为:

式中W为专家权重矩阵;R2为同异反三元分析矩阵,通过式(2)计算;E为联系分量矩阵。

二、结果

分析结果如下:①对i取值分析。由于i在区间[-1,1]不断变化,因此,ICU护理风险分析系统所属等级可能发生质的变化。当i=-1,j=-1时,即ICU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操作技术有所提高、填写护理记录更为认真等,得到μ=-0.48。因此,ICU护理风险分析系统处于“风险低”等级,即风险等级由“风险中等”转化为“风险低”;当i=1,j=-1时,即ICU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操作技术有所下降、操作态度变差等,得到μ=0.38,ICU护理风险分析系统处于“风险高”等级,即风险等级由“风险中等”转化为“风险高”。②集对势分析。针对ICU护理风险分析系统,SHI(H)=0.84,可知ICU护理风险瞬时态势属于反势,即护理风险整体发展方向:向“风险低”等级转化较向“风险高”等级转化趋势大。

三、讨论

集对分析理论具有解决动态性问题、模糊性问题等优点,而ICU护理过程中,由于患者病情、护理人员技术、工作环境等因素的多变性决定了其不是一个静态系统,而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系统。本研究结合集对分析理论特点,从多个角度对ICU护理风险进行分析,获得了ICU护理风险分析系统属于各个风险等级的程度,合理、可行;针对ICU现场情况,聘请科室内护理人员组成专家组,对其护理风险分析系统进行现场评分,得到了ICU某一时刻护理风险联系度;根据联系度含义,结合ICU护理风险分析系统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形可知,该系统有可能从等级“风险中等”转化为“风险低”,也有可能从等级“风险中等”转化为“风险高”。本文建立的ICU护理风险分析系统涉及多个指标,任一指标变化都会使取值发生变化,进而导致风险态势变化。

护理风险是一项长期、持续的工作,ICU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利用集对分析理论能解决动态性问题的优势,以一定时期为周期进行ICU护理风险分析;根据风险等级高低,不断总结护理风险中存在的问题,为ICU提高护理水平、减少护理风险指明了改进方向。

参考文献:

分级护理论文篇7

[论文摘要]目前的分级护理制度与实际工作有不相适应的地方,在临床执行中存在许多困难,应做适当的修改。

分级护理制度作为临床护士的工作依据,要求护士根据护理等级所对应的临床护理要求,为患者提供相应的护理服务。随着护理学的发展,现代护理理论不断地注入到护理实践之中,但分级护理制度的内容更新尚有差距,相对陈旧,与临床实际工作已不相适应,在执行分级护理制度时存在许多困难。现分析如下,供同行讨论。

1 分级护理制度的内容与实际工作不相适应

分级护理制度制定以来,以1994年山西王益锵主编的《新编护理技术操作常规》和199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主编的《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第四版作比较为例,其内容从病情依据到临床护理要点(或要求),一直没有做过重大修改,但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ICU、CCU等各种监护病房相继建立,分级护理制度与实际工作已不相适应。2002年北京市卫生局主编的《护理常规》中,等级护理的划分、级别指征、护理要求相对适合临床护理工作,但仍有不完善的方面。

2 分级护理制度执行中的困难

2.1 医疗工作制度对分级护理制度的影响 分级护理由医生决定,通过医嘱再由护士实施,而医学院校没有设护理课程,医生对分级护理制度缺乏了解,往往根据主观或经验判断分级护理标准,以我院2005年11月内科和骨科相比为例,内科一级护理患者占本科住院患者的51.2%,而骨科一级护理患者占本科住院患者的87.7%,分级护理标准掌握不准,使许多患者难以达到一级护理要求,造成你开你的医嘱,我做我的护理的医护脱节现象。

2.2 分级护理制度带来的医疗纠纷 当一些医疗纠纷发生后,患者家属会从客观资料中寻找医院的薄弱环节,其中医嘱中的级别护理要求最容易被找出漏洞。如一级护理每15 min~30 min巡视1次患者,有时很难做到,虽然不是导致医疗纠纷的原因,但患者家属也要以此为突破口,找到医院的不足,要求医院赔偿。

2.3 一级护理 每15 min~30 min巡视1次患者难以做到,原因如下。

2.3.1 一级护理患者增多 我国冠心病发病率及死亡率1980年至1991年平均增加了300万,近年有增加的趋势;交通事故逐年上升;由于看病难、看病贵,许多患者病情危重时才到医院就诊等原因,使危重、特殊护理及一级护理患者增多。我院2005年11月一级护理患者占住院患者的51.4%。

2.3.2 护士工作量增大 一方面,住院患者逐年增多,平均住院日逐年缩短,我院住院患者:1994年2 316人,2004年为9 119人,增加了约4倍;平均住院日:1994年11.9 d,2004年6.6 d,基础护理工作量增大,而临床护士人数1994年101人,2004年127人,加之,特殊护理、危重护理及一级量增多,一级护理患者比二级护理患者每天护理所需时间多2 h,住院患者的治疗以静脉输液为主,而且输液步骤较原来增多。一方面,医疗机构临床护理岗位的护士数量少,由于临床护士数量不足,护理工作不到位的问题突出。据卫生部对全国400多所医院的调查,病房护士、床位比平均为0.33%∶1.95%以上,医院住院患者的生活护理和部分基础护理工作依靠家属或者护士承担。每一患者所需的护理时间增加,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

2.3.3 患者需求增高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不仅需求有舒适的环境,高超的护理技术,而且需要了解相关疾病的预防、康复知识,要进行健康教育指导。患者不仅需要治疗疾病,还需要人文和心理上的关怀,以促进健康,减轻痛苦,提高生命质量。

3 讨论

3.1 分级护理制度的内容需要修改 根据《山西省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将护理费分为重症监护、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三级护理费用。有人建议将ICU收治的危重患者的监测级别分为一级、二级、三级监测。分级护理制度从级别的划分、病情依据到临床护理要求均需要做出适当修改,以更好地指导临床护理工作。

3.2 分级护理等级的确定 分级护理作为临床护士工作的依据之一,有人主张由护士或责任护士以护嘱形式下达分级护理等级比较合适。护士长下护嘱不太切合实际,现实中护士长行政事务繁多,当忙于行政事物或休息时,患者的护理级别就不能及时更改或下达。责任护士不能24 h在岗,患者的病情随时都会发生变化,而基层医院护士素质高低不一,对疾病的观察、认识也不一致,护士下护嘱也有弊病,一旦发生医疗纠纷责任全部由护士承担,所以分级护理等级由医生以医嘱的形式下达比较合适。在医学院校中增加护理课程,使医生掌握分级护理标准,并将分级护理标准作为医生考取执业资格的内容之一。

3.3 分级护理制度中巡视病房的时间应作恰当调整 王晓梅在《护理收费标准对分级护理质量的影响》的研究中指出:“一级护理患者难以保证每15 min~30 min巡视1次”,以我院一级护理患者占51.4%的情况也很难做到,特需护理的患者要求24 h护理人员在身边的确困难,随着对护理质量要求增高,护理内容增多,分级护理制度中巡视病房的间隔时间应做适当调整。

3.4 分级护理作为等级医院评审检查的重要内容 等级医院评审将分级护理等级的确定作为评审检查的内容之一,促使医院平时严格检查分级护理制度的执行情况,督促医生严格按分级护理制度执行,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

分级护理论文篇8

[关键词] 三级护理查房;个案护理查房;护士;核心能力;培训

[中图分类号] R19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5)05(c)-0133-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two kinds of nursing round (three level nursing round and case nursing round) in core competence training for nurse in department of respiration to effectively improve competence training of nurse. Methods 22 nurses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objects,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2 was selected as before training group while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2 was selected as after training group.Before training group was given the traditional nursing round while after training group was given two kinds of nursing round.Theoretical assessment was conducted and clinical comprehensive ability was evaluated in nurses before and after training.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results btween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respectively. Results After two kinds of nursing round,the specialist knowledge,clinical comprehensive ability and nursing quality of nurse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before training (P

[Key words] Three level nursing round;Case nursing round;Nurse;Core competence;Training

护士核心能力是指护理教育中着重培养的护理人员必须具备的最主要的能力,在护士的能力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1]。呼吸科是一个集各种危重老年患者、病情复杂的科室,服务对象往往是急危重患者,这就要求呼吸专科的护士必须具有较强的专业核心能力及跨呼吸专业的临床综合护理素质来应对变化多端的临床实践。护士核心能力培训是护理质量安全的保证,目的是提高护理人员的能力与素质。护理查房是不断提高护理专业水平,促进护理质量提高的必要手段之一[2],而三级护理查房是护士进行核心能力训练搭建的平台[3]。近年来,本院呼吸科的护士日益年轻,护士核心能力培训迫在眉端。2013年1月起,本科采取两种形式的护理查房:三级护理查房与个案护理查房对护士核心能力进行培训,经过近1年的实践,取得阶段性成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13年1~12月对呼吸科22名护理人员实施两种形式的护理查房进行为期1年的核心能力培训。全体护士22人,护士长1人,护理组长2人;均为女性,年龄在18~55岁,平均26岁。本科学历2人,大专学历4人,中专学历16人;副主任护师2人,主管护师1人,护理师3人,护士13人,见习护士3人。2012年1~12月护理部来科室检查的护理质量分值、全体护士专科理论成绩、开展两种形式护理查房培训前对护士临床综合能力评定数据为培训前组数据。2013年1~12月护理部来科室检查的护理质量分值、全体护士专科理论成绩、开展两种形式护理查房培训后对护士临床综合能力评定数据为培训后组数据。

1.2 方法

培训前组采用传统护理查房,培训后组采用两种形式的护理查房,具体内容如下。

1.2.1 成立核心能力培训管理小组 核心能力培训小组由护士长和专科组长为成员,形成科护士长-护士长-专科组长的三级培训评价架构。

1.2.2 三级护理查房 ①病例选择:主要选择本科危重、疑难或特一级护理患者,或临床出现护理问题的患者。2~3次/周,查房时间控制在20 min内。②查房程序:查房时由责任护士汇报病情及目前患者存在的护理问题,护士长及护理组长进行查体评估。通过查体了解护理问题是否符合、护理措施是否落实、健康教育宣教是否到位、护理记录与护理过程是否相符。护士长组织各护士讨论,以提问式引导责任护士寻找解决护理问题的方法,指导责任护士制订和修改护理措施。护士长对查房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讲解,总结点评。

1.2.3 个案护理查房 本院叫疑难护理病历讨论,是科护士长或区护士长召集跨病区或本病区护理组长、高级责任护士、护理骨干就疑难、罕见、危重病例、特殊病例进行个案查房。①病例选择:应选择护理中有难点、疑点的患者[4]、容易忽视专科问题的患者;多脏器功能衰竭的患者。病例选择注意疑难、尖端性。查房时间控制在40 min内,约1次/月。②查房程序:查房前1~2 d通知护理组长、高级责任护士、护理骨干查房对象,需讨论的疑难点。并通知大家查找文献,通过循证护理去解决护理疑难点。查房时查房者、责任护士问候患者、家属,向患者、家属说明查房目的,取得配合。责任护士报告病情,指出护理疑难点。查房者对患者进行全面护理查体。护理骨干围绕该患者的护理难点分析讨论、指出循证护理的依据、介绍前沿信息,并提出解决措施。护士长总结指导下一步的护理方案及措施。3 d后追踪护理效果及改进护理措施。

1.3 效果评价

为考查两种形式护理查房开展的效果,分别于实施前、实施后8个月,对护理人员的专科理论知识、临床综合能力进行考评,护理质量进行对比。

1.3.1 评价指标 专科知识理论考试,由呼吸专科命题,为闭卷考试。满分为100分,80分为合格。内容为呼吸系统疾病护理技术(70%)及临床护理技术规范(30%)。护理质量评分:每季度护理部组织护理专家对科室进行检查,满分为100分,取培训前、培训后各两次护理质量检查作比较。

1.3.2 临床综合能力评估 在培训前后由核心能力培训小组、病区医生评估每位护士的临床综合能力,对比护士培训前后的临床护理综合能力。采用问卷调查法,在开展培训前、培训后期发放问卷给病区医生、核心能力培训小组成员,对每位护士的临床综合能力调查2次。问卷内容为病情观察能力、危重患者护理能力、急救应急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护理记录书写能力。每个条目依据李克特5分度量法分为5个等级,很好(5分)、好(4分)、一般(3分)、差(2分)、很差(1分),得分越高表示能力越强[5]。问卷内容由5位医疗护理专家评定。发放问卷44份,回收44份,回收率为100%,有效率为100%。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护士培训前后专科理论知识及护理质量评分的比较

培训后,护士的专科理论知识评分为(85±7.8)分,护理质量评分为(94.58±4.5)分,分别与培训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护士培训前后临床综合能力评分的比较

培训前后护士的临床综合能力(病情观察能力、危重患者护理能力、急救应急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护理记录书写能力)各项评分均明显提高(P

2.3 护士培训前后对呼吸护理核心技术掌握情况的比较

培训后,护士对呼吸护理专项核心技术的掌握率明显提高(P

3 讨论

3.1 两种形式的护理查房对护士核心能力的促进作用

两种形式护理查房实施1年来,三级护理查房累计106次,个案护理查房10次,每次查房可充分调动护士的潜能,思辨护理能力。通过查房,护士对呼吸专业的三基知识的掌握、熟悉程度明显提高,专科理论知识考试合格率为100%。培训后护士的临床综合能力、呼吸护理核心技术掌握情况、护理质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3.2 三级护理查房对护士核心能力、护理质量的促进作用

三级护理查房以临床出现的护理问题为中心内容,根据患者的病情及对责任护士质量管理的需要,以解决患者当前需解决的问题为目标。通过三级护理查房,提出切实可行、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为患者实施优质的护理服务;在查房中护士对诊疗常规、呼吸疾病的护理常规、用药护理、病情观察要点再次温习,可提高护理人员判断、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了护士的专科护理水平和临床综合能力。在查房中让护士对患者的病情有全面的了解,解决患者的实际问题,从而提高病陪人满意度,保证了护理安全,开展三级护理查房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6]。

3.3 个案护理查房激发护理人员综合分析能力

个案护理查房患者应选择对患者护理中的难点、疑点、欠缺进行专项护理查房[7]。10次个案护理查房其中有2次是跨呼吸专业的护理查房;2例高危患者皮肤护理、5例多脏器功能衰竭的患者的护理,2例疾病护理应急流程修订、1例护理新技术的应用行讨论。个案护理查房3~5 d要追踪护理效果,改进护理措施。护士通过个案护理查房,积极查找资料文献、查找循证护理依据,从而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独自思考、判断、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8-12]。护士长、护理组长最后的点评、总结将护理知识、循证护理依据贯穿于临床护理实际工作中。个案护理查房可促进护士掌握危重患者的护理能力、急救应急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明显提高[13-15]。

综上所述,开展两种形式护理查房能有效促进护士的专科理论知识、临床综合能力的提高,从中培训护士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从而保证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并使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得到有效落实。

[参考文献]

[1] 闫瑞芹.沈宁.护士核心能力的研究与发展现状[J].护理研究,2004,18(3):201-203.

[2] 苏新英,任辉,廖建梅,等.危重病人护理模式的探讨[J].现代护理,2006,12(22):2141.

[3] 莫丽君.许晓霞,陈小琼,等.实施三级护理查房推动护士层级管理[J].现代医院,2010,10(8):111-113.

[4] 曾定芬,陈付红,杨蓉.护理风险管理在ICU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9,23(10):906-908.

[5] 曾光.李辉.现代流行病学方法与应用[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4:250-270.

[6] 周爱民,刘旭晨.三级护理查房在护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护理研究,2008,22(2):537-538.

[7] 伦桂莲.梁健桃.ICU多元化护理查房模式的实践与探讨[J].全科护理,2009,7(6):1670-1671.

[8] 雷爱琼,陈虹.急诊科三级护理查房的实行与管理[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1):138-140.

[9] 吕艳菊,李秋凤.规范化护理查房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4,24(3):1568-1569.

[10] 林雪.常规护理查房和晨间床边护理查房效果的对比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2014,21(4):501-502.

[11] 许莹,欧阳霞,冯绮玲.中英双语护理查房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4,34(5):731-733,748.

[12] 郭翠华.工作坊式护理查房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49(22):2849-2851.

[13] 孔秋焕,吕林华,吴枚禅,等.专科护士在肿瘤化疗内科临床护理实践的效果[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z1):16.

[14] 李月霞,袁义厘,沈丽娟,等.“结局-当前状态检验”模型应用于护理教育中的意义探索[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16):16-18.

[15] 醋爱英,李春红.实施专业相近科室护理质控大查房对质控效果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3):64-66.

上一篇:护理分析论文范文 下一篇:护理人员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