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新技术论文范文

时间:2023-11-16 11:14:52

测量新技术论文

测量新技术论文篇1

摘 要:测绘是地质勘探过程中的重要步骤,是为工程建设提供数据信息的关键途径,测绘工程在很多领域都有应用,在地质勘探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对测绘测量技术的应用,提高地质勘探水平。文章对测绘测量技术在地质勘探过程中的应用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地质测绘;地质勘探;问题;应用 

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各种工程项目也越来越多。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对地质条件的了解。例如有的地区地质比较松软,以软土地基居多,对工程施工安全和质量带来了影响。再比如在采矿过程中,首先要对地质环境进行了解,才能采取合适的采矿技术,提高采矿过程中的安全性。由此可见,测绘测量在地质勘探过程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能够加强对地质情况的了解,提高各种工程建设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各种工程项目越来越多,我国的测绘技术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在测绘工程中,准确性是一个重要的因素。為了提高测绘准确率,必须要强化测绘工程质量管理和控制,对测绘测量技术进行控制,提高测绘人员的综合能力水平,减少测绘测量过程中的误差。 

1 地质测绘技术现状 

地质勘探是对地质、地层情况进行了解的重要过程。在地质测绘过程中,测绘人员必须要具备专业的知识技能,一方面是对地质学有一定的了解,另一方面要对测绘技术有研究。在地质勘探过程中,测绘过程应该要完成对地质勘探项目中的各种地面、地表、地层等地质情况的勘测,并且将测绘得到的数据反映出来,为工程项目提供相应的施工方案和信息。地质勘探项目的测绘的技术含量较高,而且测绘过程具有一定的难度。当前,我国经济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工程项目越来越多,工程项目质量受到外界地质因素的影响较大,尤其是在一些地质条件不太好的地区。如一些软弱地层,对工程项目施工带来的阻碍较大。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对地质测绘的重视,减少很多不必要的损失。另外,地质勘探不仅是工程建设的基础,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加强地质勘探,有助于地理国情普查。对我国的地理情况进行掌握,有助于对各种资源进行充分开发和利用,提高我国经济发展水平。 

2 测绘测量技术在地质勘探中的应用 

常见的测绘测量技术有GPS技术、RTK技术、RS技术等。在地质勘探施工过程中,必须要积极加强对各种测绘测量技术的研究和分析,对测绘测量技术进行更新,从而不断提高测绘数据的准确性。 

2.1 GPS技术在地质勘探中的应用 

随着测绘测量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测绘测量技术的缺点也暴露得越来越明显。例如传统测绘过程中受到仪器设备以及测绘技术水平的影响,一般都采用常规测绘。测绘效率较低,而且测绘的数据不准。有的地区地势环境险峻,不利于测绘人员亲自前往测量。随着测绘技术的不断发展,GPS技术在地质测绘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GPS技术主要进行定位和导航,可以通过定位设备对工程项目进行定位,对测绘工程的完成起到辅助作用。在地质勘探测绘过程中,主要通过GPS接收机以及相关的软件对地质勘探项目的位置信息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GPS测绘测量技术的应用可以减少测绘过程中的人工投入,实现自动化采集和分析。尤其是对于一些地理位置比较偏僻的地区,人工测绘十分不便,必须要采用机械设备进行测绘,GPS技术正好可以解决这一问题。随着测绘技术的不断发展,GPS技术还与其他技术进行结合。比如GPS-RTK技术,是GPS技术与RTK技术结合产生的一种新技术,能够实现定位和实时传输,将测绘得到的数据及时传回信息控制中心,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 

2.2 RS测绘测量技术在地质勘探中的应用 

RS测绘技术又称为遥感技术,其主要功能是实现远距离监测。原理是基于电磁波理论,使用传感设备,对各种地质信息数据进行传输,并且由相应的设备对数据信息进行接收,再进行整理分析,用于各类工程施工。遥感仪器能够探测到的范围比较广泛,与传统的测绘手段相比较而言,其时效性也更高,能够获得同一时段的遥感数据,这些数据能够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揭示地面上的各种物体之间的关系。当数据收集完成之后,还可以借助相应的软件对遥感影像进行分析,并且对探测区域内的地形、地质等情况进行基于影像的地物识别。对遥感图像进行处理之后,可以准确地提供出地面上的物体信息,也可以提供准确的几何位置。根据测绘得到的数据,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设计人员可以根据地质数据信息对施工方案进行设计。施工人员再按照准确的施工方案进行施工,减少盲目施工带来的影响。同时,RS技术的应用还可以完成对施工场地的动态检测,对施工状态进行把握。随着工程施工进程的不断推进,可能会出现各种新的地质问题,通过RS技术可以实现对施工场地的实时监控,及时得到最新的地质信息。 

2.3 GIS技术在地质勘探中的应用 

地质勘探过程中加强对GIS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测绘水平,可以将地理环境的具体位置、空间信息等详细信息结合在一起,为工程施工的相关部门提供可视化信息,使得施工人员能够做到心中有图有信息,有助于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另外,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还可以加强对互动操作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该系统是GIS系统的集成化平台。相对于GIS系统而言,其功能性得到了相应的拓展,能够实现在多个地理信息系统以及其他相关系统在异构环境下的互相通信、合作。对相关的任务进行完成,提高地质勘探水平。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测绘是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可以为工程项目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当前,地质勘探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项目。为了提高地质勘探效果,必须要积极加强对地质测绘的重视。要结合地质勘探项目的实际情况,对各种测绘技术进行综合利用。根据不同测绘技术的特点,得到相应的数据。并且要借助计算机软件,及时对各种数据进行分析,对相关数据进行汇总,得到清晰、准确的地质勘探图表,为工程项目施工提供准确的信息数据。 

参考文献 

[1]石伟卿.GPS-RTK测绘技术在地质勘察测绘中的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28). 

[2]张义海.对地质勘探中测绘测量技术应用的全面探讨[J].科技与企业,2013(1). 

[3]李志.测绘技术在地质勘探中的应用和发展[J].现代农村科技,2016(7). 

测量新技术论文篇2

1.1 乌克兰科学学研究出现的历史背景

20世纪60年代,苏联开始大规模的科学学研究。1964年世界科学界为纪念贝尔纳的著作《科学的社会功能》发表25周年,出版了著名的论文集The science of science:society in the technological age。两年后,又出版了这个论文集的新版本,英文版为The science of science,也出版了俄文版本《科学的科学》――Наука о науке。作者多为获得诺贝尔奖的世界著名科学家,如物理学家布莱克特、卡皮查、鲍威尔、化学家辛格、斯诺,还有在科学学领域成就卓著的普莱斯、贝尔纳,他们对科学学形成的初始阶段做了总结。

1966年对于苏联科学学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一年。这年5月,苏联杂志《哲学研究》发表了苏联科学院莫斯科自然知识和技术史研究所所长米库林斯基(Микулинский С.Р.)和罗德诺(Родной Н.И.)共同撰写的论文《科学也是一种专门研究的对象》(Наука как предмет специального исследования),该论文论述了把科学本身作为研究对象的必要性,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同年6月,在利沃夫召开了“苏联-波兰关于科学发展综合问题研讨会”,热烈讨论了科学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重要意义。从此,“科学学”作为一个专门术语被学界广泛接受并沿用至今。

随着科学学研究的快速发展,在苏联不同地区形成了不同的科学学流派,其中比较有影响力的是以下几个学派:罗斯托夫国立大学自然科学系的卡尔波夫(Карпов М.М.)学派;俄罗斯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的兹沃雷金(Зворыкин А.А.)学派;苏联科学院自然科学和技术史研究所的米库林斯基学派;自然科学和技术史研究所列宁格勒分所的库格尔(С.А.Кугель)学派,还有就是乌克兰基辅的多布罗夫(Добров Г.М.)学派。

1.2 多布罗夫及其《普通科学学导论》

随着苏联大规模的科学学研究,在乌克兰形成了以多布罗夫为首的颇具实力的基辅学派。多布罗夫是乌克兰科学院的通讯院士、经济学博士。1966年,多布罗夫出版了专著《普通科学学导论》,这部专著所阐述的内容引起学术界的广泛注意。在这部专著中多布罗夫提出了科学学是综合性的科学,提出了科学学研究对象,如科学的效率问题、科学潜力问题、科学进步的趋势问题、科学预测问题、科技潜力评估问题。书中几乎涵盖了科学学的所有问题:科学的过程、科学的性质、科研人员的年龄结构、科研工作的效率、科技规划、科技预测等。归纳起来,多布罗夫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极为深入的研究。

(1)提出科学学研究的新的方法论

在《普通科学学导论》中,多布罗夫侧重科学学研究的方法论,侧重科学学研究的手段与工具问题,即用量化分析方法研究科学学,或者说科学学研究的数学化。他认为,科学组织的系统性决定于科学知识根本的和必然的系统性,这对科学知识的产生、储存和传递来说是必需的。这两个知识系统的组织水平都是一个历史范畴,它们是随着人类科技的进步而形成的。分析科学的系统方法与科学学需要数学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关于科学的数学化,多布罗夫指出,在任何一门学科的语言中都存在按自己的方式发展的两个部分:信息部分和计算部分。计算部分是指比信息部分发展得更快的那些学科,如力学,其数学化过程开始得要早。某些不能满足这种要求的语言(例如,某些语言中的计算部分只有通过某种很长的式子才能求出精确的结果)不可能得到实际运用,因此也就得不到发展。语言中计算部分最常见的表达方式是各种图表,因为图表的鲜明性可以把人的十分灵敏的视觉器官纳入推理过程。

多布罗夫提倡更新研究科学史工具,使用数学和技术手段分析科学技术史信息。他认为,在科学史研究过程中使用技术手段可以显示出增长点,确定新的科学发展方向和评估科技进步潜力,还可以从质量和数量方面评估科研人员的状况。1969年,他与同事完成了专著《研究科学史的技术手段》,1972年又完成了《用技术手段分析科技发展经验信息》。

多布罗夫强调使用量化分析方法研究科学,并将科学看成是一个信息系统,解决科技预测、科学规划和科学管理的一系列问题。

(2)提出了科技预测的思想

多布罗夫倡导用技术手段研究科学史信息并为科技预测服务。1966年,多布罗夫组织了全苏第一次关于使用数学方法和计算技术研究科技进步史讨论会,这个讨论会的论文集以《科技进步趋势分析和预测》为题出版。这个论文集的开篇文章便是多布罗夫的《使用数学方法和计算技术预测科技进步的趋势》。在文中,他系统论述了使用数学方法研究科技史与预测科技进步之间的关系。多布罗夫指出,预测科技发展趋势应该形成一种机制,应该在国家层面上重视科技预测。1969年,国家科技委员会做出决议:苏联乌克兰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科学学问题研究部将制定“开发预测科技工作方法”,多布罗夫负责该项目的具体工作。

1970年,多布罗夫的专著《普通科学学导论》再版,专著再版后对“科技预测”进行了重点论述。《科学学导论》1966年第一次出版时对科学预测还只是停留在笼统的非具体的描述和解释,把科技预测称为“科学的预测”;再版时对科技预测已经具体论述科学预测的方法,把科技预测称为“预测是一种科学知识”,“科技预测是对科学技术发展结果及途径的科学评估体系,科技预测是‘计划前’工作的一部分,是一种预知未来科技发展结果的手段。多布罗夫论述了“预测、规划、管理”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渐进的关系。

多布罗夫把科技预测期限分为3种预测期:第1预测期为未来的15~20年。这期间,科学著作的总数要翻一番,科学家的人数翻两番,工程技术人员翻3~4番;第2预测期为未来的40~45年,概念、理论、解释的数量翻一番,世界人口的数量翻一番,科技进步创造者全部更新了一代;第3预测期是一个世纪以后的未来。这种预测带有纯假设的性质。

马利茨基担任中心主任后继续在科技预测方面进行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他发展了多布罗夫关于科技预测的思想。马利茨基指出,科技预测具有政治意义。科技预测像社会预测和经济预测一样已经超出了其科学范畴,因为进行科技预测不仅需要众多的专家参与,也需要国家的权力部门的参与,已经具有很强的政治意义。借助于科技预测,科学可以提高自身的地位,并对权力部门产生影响,并向全社会表明科学的重要作用。他指出:20世纪以前,科技预测只是科学家个人行为;20世纪上半叶,科技预测成为一些个别企业受利益驱使而发生的行为,对个别科技领域进行预测;20世纪中叶以后,科技预测已经成为国家行为,已经成为国家制定科技政策的一种手段;20世纪末期,科技预测已经具有全球性。马利茨基强调,任何预测都是建立在关于过去的信息基础(趋势),现在的信息基础(资源、关于规律的思想)和未来的信息基础(需求、可能、预见)。按照时间可以分出15~20年、35~40年、40年以上,15~20年是创新周期的平均期限,这个期限对于进行数量统计极为方便。根据功能,马利茨基对划分出的3种预测做了分析:研究型预测,规划型预测,组织型预测。研究型预测是建立在所了解到的趋势和规律之上的,是具体学科和整体科学发展经济的积累,这种预测可以确定比较紧迫的科技发展方向,即能预测成功的方向。规划型预测为发展有前景的方向指出具体应该做什么,有哪些行动方案,并为此制定出规划。这种预测必须要考虑到科学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紧密联系的。这种预测是建立在研究型预测基础之上的。组织型预测是预测的重要部分,是与科学管理和国家科技政策紧密联系的。只有在实践中将这3种预测整合才能做出决定,预测才能在科技创新中起到重要作用,才能被认为是有质量的预测。

还有其他学者从不同视角对科技预测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如扎耶茨(Заец Р.В.)撰写了《预测向可持续发展过度的前提条件和问题》;布尔津(Булкин И.А.)撰写了《乌克兰科学院发展趋势预测下改革任务》;谢尔宾(Щербин В.К.)撰写了《综合性的科学学预测是国家科技政策的手段》。

1993年,多布罗夫创办的杂志《科学学与信息学》改名为《科学与科学学》,成为国际性季刊杂志,乌克兰语为Наука та наукознавство,英文为Science and Science of Science。改刊名之后,这个杂志的页数由原来不到100页增长到现在的近200页。杂志《科学与科学学》创刊的宗旨是了解科学和科学学过去、现在的发展状况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揭示科学对文化教育的影响,分析国家科技创新政策。该杂志设以下栏目:经济社会中科学和创新的发展;科技潜力发展问题;科学与教育;科学社会学及方法论;科学家及科学团体;科学史。

现在,中心稳步而有效地进行着理论和实用问题研究,在科学学理论、科学组织和科学史方面进行开发性研究。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心制定了新的发展方向,特别是中心对乌克兰科学融入到欧洲及世界科学体系做着大量工作,研究国家在社会转型时期科学体制的转型问题,研究经济的创新发展,进行创新预测以及科技政策的制定,在传统领域特别是在科学史领域做着深入的研究。中心的主要工作从5个部门的名称可以看出:科学技术史部、科学社会学和方法论部、科技潜力系统研究部、经济创新发展问题部、乌克兰科学院发展战略问题部。

中心在科学学发展中奠定了科技力量形成和评估的理论基础,在社会大变革时期提出了科技体制转型的理论和科学作用的学说,为打造国家创新型经济提供理论支持。中心还与国家不同层次的权力机构和企业进行合作,拥有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科学等不同领域的专家。现在对于中心来说,最大的问题是人才问题和为后备力量创造科研条件的问题。

2.2 注重与世界科学界交流

中心重视与国内外学术界的交流,已经取缔了苏联时期对外交流的各种严格限制。中心在科学学和科技预测方面举办国际研讨会。从1989年开始,中心每年都举办学术会议,纪念乌克兰基辅学派的奠基人多布罗夫教授。从2001年开始,会议报告和论文均作为杂志《科学与科学学》的论文集。中心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帮助下,开始举办各种国际性学术会议:2011年10月举办了一次大规模的学术研讨会,主题是《欧洲科学技术中心转移与科学家的流动:现在的趋势》;2012年3月举办了主题为《关于科学活动的社会和经济吸引力问题和吸引年轻人在科学中从事研究的问题》的大型研讨会;2012年10月举办了第25届基辅国际科学学与科学史研讨会。中心与欧盟国家、独联体国家、中国进行合作。中心的一些科研人员是国际性组织的专家,是国际科学计量学、信息计量学研究机构的成员,还是一些国际性杂志的编辑,如《教育与科学》、《技术学习、创新、发展》,《数字经济创新》等。

测量新技术论文篇3

论文名称: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与评估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课题来源:单位自拟课题或省政府下达的研究课题

选题依据:

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是企业技术创新决策的前提和依据。通过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可以使企业对未来的技术发展水平及其变化趋势有正确的把握,从而为企业的技术创新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以减少技术创新决策过程中的主观性和盲目性。只有在正确把握技术创新发展方向的前提下,企业的技术创新工作才能沿着正确方向开展,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才能得到不断加强。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商业中,企业的技术创新决定着企业生存和发展、前途与命运,为了确保技术创新工作的正确性,企业对技术创新的预测和评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现有的技术创新预测方法可分为趋势外推法、相关分析法和专家预测法三大类。

(1)趋势外推法。指利用过去和现在的技术、经济信息,分析技术发展趋势和规律,在分析判断这些趋势和规律将继续的前提下,将过去和现在的趋势向未来推演。生长曲线法是趋势外推法中的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技术创新预测方法,美国生物学家和人口统计学家RaymondPearl提出的Pearl曲线(数学模型为:Y=L∕[1+A?exp(-B·t)])及英国数学家和统计学家Gompertz提出的Gompertz曲线(数学模型为:Y=L·exp(-B·t))皆属于生长曲线,其预测值Y为技术性能指标,t为时间自变量,L、A、B皆为常数。Ridenour模型也属于生长曲线预测法,但它假定新技术的成长速度与熟悉该项技术的人数成正比,主要适用于新技术、新产品的扩散预测。

(2)相关分析法。利用一系列条件、参数、因果关系数据和其他信息,建立预测对象与影响因素的因果关系模型,预测技术的发展变化。相关分析法认为,一种技术性能的改进或其应用的扩展是和其他一些已知因素高度相关的,这样,通过已知因素的分析就可以对该项技术进行预测。相关分析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导前-滞后相关分析、技术进步与经验积累的相关分析、技术信息与人员数等因素的相关分析及目标与手段的相关分析等方法。

(3)专家预测法。以专家意见作为信息来源,通过系统的调查、征询专家的意见,分析和整理出预测结果。专家预测法主要有:专家个人判断法、专家会议法、头脑风暴法及德尔菲法等,其中,德尔菲法吸收了前几种专家预测法的长处,避免了其缺点,被认为是技术预测中最有效的专家预测法。

趋势外推法的预测数据只能为纵向数据,在进行产品技术创新预测时,只能利用过去的产品技术性能这一个指标来预测它的随时间的发展趋势,并不涉及影响产品技术创新的科技、经济、产业、市场、社会及政策等多方面因素。在现代商业经济中,对于产品技术发展的预测不能简单地归结为产品过去技术性能指标按时间的进展来类推,而应系统综合地考虑现代商业中其他因素对企业产品技术创新的深刻影响。相关分析法尽管可同时按横向数据和纵向数据来进行预测,但由于它是利用过去的历史数据中的某些影响产品技术创新的因素求出的具体的回归预测式,而所得到的回归预测模型往往只能考虑少数几种主要影响因素,略去了许多未考虑的因素,所以,所建模型对实际问题的表达能力也不够准确,预测结果与实际的符合程度也有较大偏差。专家预测法是一种定性预测方法,依靠的是预测者的知识和经验,往往带有主观性,难以满足企业对技术创新预测准确度的要求。以上这些技术创新预测技术和方法为企业技术创新工作的开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为企业技术创新的预测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但在新的经济和市场环境下,技术创新预测的方法和技术应有新的丰富和发展,以克服自身的不足,更进一步适应时展的需要,为企业的技术创新工作的开展和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提供先进的基础理论和技术方法。

目前,在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评估中,一般只考虑如下四个方面的因素:(1)技术的先进性、可行性、连续性;(2)经济效果;(3)社会效果;(4)风险性,在对此四方面内容逐个分析后,再作综合评估。在综合评估中所用的方法主要有:Delphi法(专家法)、AHP法(层次分析法)、模糊评估法、决策树法、战略方法及各种图例法等,但技术创新的评估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其中存在着广泛的非线性、时变性和不确定性,同时,还涉及技术、经济、管理、社会等诸多复杂因素,目前所使用的原理和方法,难以满足企业对技术创新评估科学性的要求。关于技术创新评估的研究,在我国的历史还不长,无论是指标体系还是评估方法,均处于研究之中,我们认为目前在企业技术创新评估方面应做的工作是:(1)建立一套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技术创新评估指标体系;(2)建立一种适应于多因素、非线性和不确定性的综合评估方法。

这种情况下,神经网络技术就有其特有的优势,以其并行分布、自组织、自适应、自学习和容错性等优良性能,可以较好地适应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这类多因素、不确定性和非线性问题,它能克服上述各方法的不足。本项目以BP神经网络作为基于多因素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构建的基础,BP神经网络由输入层、隐含层和输出层构成,各层的神经元数目不同,由正向传播和反向传播组成,在进行产品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时,从输入层输入影响产品技术创新预测值和评估值的n个因素信息,经隐含层处理后传入输出层,其输出值Y即为产品技术创新技术性能指标的预测值或产品技术创新的评估值。这种n个因素指标的设置,考虑了概括性和动态性,力求全面、客观地反映影响产品技术创新发展的主要因素和导致产品个体差异的主要因素,尽管是黑匣子式的预测和评估,但事实证明它自身的强大学习能力可将需考虑的多种因素的数据进行融合,输出一个经非线性变换后较为精确的预测值和评估值。

据文献查阅,虽然在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的现有原理和方法的改进和完善方面有一定的研究,如文献[08]、[09]、[11]等,但尚未发现将神经网络应用于技术创新预测与评估方面的研究,在当前产品的市场寿命周期不断缩短、要求企业不断推出新产品的经济条件下,以神经网络为基础来建立产品技术创新预测与评估模型,是对技术创新定量预测和评估方法的有益补充和完善。

三、论文预期成果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本项目研究的理论意义表现在:(1)探索新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技术,丰富和完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方法体系;(2)将神经网络技术引入技术创新的预测和评估,有利于推动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方法的发展。

本项目研究的应用价值体现在:(1)提供一种基于多因素的技术创新定量预测技术,有利于提高预测的正确性;(2)提供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综合评估方法,有利于提高评估的科学性;(3)为企业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工作提供新的方法论和实用技术。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研究目标:

以BP神经网络模型为基础研究基于多因素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并建立科学的预测和评估指标体系及设计相应的模型计算方法,结合企业的具体实际,对指标和模型体系进行实证分析,使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和实用价值。

研究内容:

1、影响企业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佑的相关指标体系确定及其量化和规范化。从企业的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两个方面入手,密切结合电子商务和知识经济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系统综合地分析影响产品技术创新的各相关因素,建立科学的企业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指标体系,并研究其量化和规范化的原则及方法。

2、影响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各相关指标的相对权重确定。影响技术创新发展和变化各相关因素在输入预测和评估模型时,需要一组决定其相对重要性的初始权重,权重的确定需要基本的原则作支持。

3、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研究。根据技术创新预测的特点,以BP神经网络为基础,构建基于多因素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

4、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计算方法设计。根据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的基本特点,设计其相应的计算方法。

5、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学习样本设计。根据相关的历史资料,构建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的学习样本,对预测和评估模型进行自学习和训练,使模型适合实际情况。

6、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技术的实证研究。以一般企业的技术创新预测与评估工作为背景,对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技术进行实证研究。

创新点:

1、建立一套基于电子商务和知识经济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指标体系。目前,在技术创新的预测和评估指标体系方面,一种是采用传统的指标体系,另一种是采用国外先进国家的指标体系,如何结合我国实际当前经济形势,参考国外先进发达国家的研究工作,建立一套适合于我国企业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指标体系,此为本研究要做的首要工作,这是一项创新。

2、研究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及其计算方法。神经网络技术具有并行分布处理、自学习、自组织、自适应和容错性等优良性能,能较好地处理基于多因素、非线性和不确定性预测和评估的现实问题,本项目首次将神经网络技术引入企业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这也是一项创新。

五、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技术路线的可行性论证

1、重视系统分析。以系统科学的思想为指导来分析影响企业技术创新发展和变化的宏观因素和微观因素,并研究影响因素间的内在联系,确定其相互之间的重要度,探讨其量化和规范化的方法,将国外先进国家的研究成果与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立我国企业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的指标体系。

2、重视案例研究。从国内外技术创新预测与决策成功和失败的案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归纳和总结出具有共性的东西,探索技术创新预测与宏观因素与微观因素之间的内在关系。

3、采用先简单后复杂的研究方法。对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的研究,先从某一行业出发,定义模型的基本输入因素,然后,逐步扩展,逐步增加模型的复杂度。

4、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将研究工作与具体企业的技术创新实际相结合,进行实证研究,在实践中丰富和完善,研究出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的成果。

六、开展研究已具备的条件、可能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及解决措施

本人长期从事市场营销和技术创新方面的研究工作,编写出版了《现代市场营销学》和《现代企业管理学》等有关著作,发表了“企业技术创新与营销管理创新”、“企业技术创新与营销组织创新”及“企业技术创新与营销观念创新”等与技术创新相关的学术研究论文,对企业技术创新的预测和评估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也从事过企业产品技术创新方面的策划和研究工作,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与许多企业有密切的合作关系,同时,对神经网络技术也进行过专门的学习和研究,所以,本项目研究的理论基础、技术基础及实验场所已基本具备,能顺利完成本课题的研究,取得预期的研究成果。

七、论文研究的进展计划

2003.07-2003.09:完成论文开题。

2003.09-2003.11:影响企业技术创新发展的指标体系研究及其量化和规范化。

2003.11-2004.01: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的构建。

2004.01-2004.03: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计算方法研究。

2004.03-2004.04: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体系的实证研究。

2004.04-2004.06:完成论文写作、修改定稿,准备答辩。

主要参考文献:

[01]傅家骥、仝允桓等.技术创新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02]吴贵生.技术创新管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03]柳卸林.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04]赵志、陈邦设等.产品创新过程管理模式的基本问题研究.管理科学学报.2000/2.

[05]王亚民、朱荣林.风险投资项目ECV评估指标与决策模型研究.风险投资.2002/6

[06]赵中奇、王浣尘、潘德惠.随机控制的极大值原理及其在投资决策中的应用.控制与决策.2002/6

[07]夏清泉、凌婕.风险投资理论和政策研究.国际商务研究.2002/5

[08]陈劲、龚焱等.技术创新信息源新探.中国软科学.2001/1.pp86-88

[09]严太华、张龙.风险投资评估决策方法初探.经济问题.2002/1

[10]苏永江、李湛.风险投资决策问题的系统分析.学术研究.2001/4

<11>孙冰.企业产品开发的评价模型及方法研究.中国管理科学.2002/4

[12]诸克军、杨久西、匡益军.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石油勘探有利性综合评价.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2/4

[13]杨力.基干BP神经网络的城市房屋租赁估价系统设计.中国管理科学.2002/4

[14]杨国栋、贾成前.高速公路复垦土地适宜性评价的BP神经网络模型.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2/4

[15]楼文高.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三江平原土壤质量综合评价与预测模型.中国管理科学.2002/1

[16]胥悦红、顾培亮.基于BP神经网络的产品成本预测.管理工程学报.2000/4

[17]陈新辉、乔忠.基于TSA-BP神经网络的企业产品市场占有率预测模型.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0/5

[18]刘育新.技术预测的过程与常用方法.中国软科学.1998/3

[19]温小霓、赵玮.市场需求与统计预测.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0/5

[20]朱振中.模糊理论在新产品开发中的应用.科学管理研究.2000/6

[21]KimB.Clark&TakahiroFujimoto.ProductDevelopmentPerformance–Strategy、OrganizationandManagementinIndustry.HarvardBusinessSchoolPress.Boson1993

[22]GobeliDH,BrownDJ.Improvingtheprocessofproductinnovation.Research,TechnologyManagement,1993.36(2):46-49

[23]SimonJ.Towner.Fourwaystoacceleratenewproductdevelopment.LongRangPlanning1994.27(2):57-65

[24]AbdulAli,etal.Productinnovationandentrystrategy.JournalofProductInnovationManagement1995.12(12):54-69

[25]EricVinHippel.ThesourcesofInnovation.OxfordUniversityPress.1988

[26]ShtubA,ZimermanY.Aneural-network-basedapproachforestimatingthecostofassembly.InternationalJournalofProductionEconomics,1993.32:189-207

[27]Wee-LiangTan,DattarreyaG.Allampalli,InvestmentCriteriaofSingaporeCapitalists,1997InternationalCouncilforSmallBusiness,SanFrancisco,California,June1997

[28]MichaelHenos,TheRoadtoVentureFinancing:GuidelinesforEntrepreneuts,R&DStraregistMagazine,Summer1991

[29]ChowGC,TheLargrangeMethodofoptimizationwithapplicationstoportfoliandinvestmentdecisions.JofEconomicDymamicsandControl1996

[30]Jensen,R..InformationCostandInnovationAdoptionPolicies,ManagementScience.Vol.34,No.2,Feb,1988

[31]R.K.Zutshi,T.W.Liang,D.G.Allampulli,SingaporeVentureCapitalistsInvestmentEvaluationCriteria:AReexamination.SmallBusinessEconomics13:9-26(1999)

[32]AndrewL.Zacharakis,G.DaleMeyer.ALackofInsight:DoVentureCapitalistsReallyUnderstandTheirOwnDecisionProcess?JournalofBusinessVenturing(1998)13:57-76

测量新技术论文篇4

关键词 矿山测量;技术;发展

中图分类号TD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42-0027-02

在测绘学科当中其最原始的定义可以分为测量与绘图,在随着社会的需求发展的专门化,把测绘学科分化得越来越仔细,甚至已经逐步地形成在多个专业平等的发展,并且自成为独立体系的专业格局。因此,以测绘学科在分化上再到融合上并不是形式上简单的复归,而是从此项学科的形式再到内容的创造。也正是由于创新和再创造的发展,已经成为现代联系众多生产领域的重要学科,也充分地表达出测绘技术的广阔未来与无限的发展空间。

1 矿山测量技术发展的现状

目前,以电子经纬仪、卫星定位技术和全站型仪器以及岩层移动变形监测仪器等设备,这些不仅只是应用在地面测量与采集数据的工作,并且还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与成果的准确度、以降低劳动强度以及改善了工作环境等。为了可以更好的保护和开发矿产资源以及土地等自然资源,更好的保护矿区环境等方面都具有很重要意义。

对于卫星空间定位技术、地理信息技术遥感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等,这些技术不仅仅作为整个测绘学科的核心力量,并且也作为在矿山测量领域中十分关键的核心技术,并且这些技术在矿山测量技术界得到了很大的进展,实际应用与理论的研究都在不断的完善和发展,计算机数据处理和电子速测仪、机助制图、卫星定位技术,数字摄影的测量以及遥感技术等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矿山测量的科技人员感受到了外业仪器设备的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的优越性,而对于内业数据的处理、显示图形的图像以及输出的形象化、一体化把信息都得以加工,因此对于认识自然与改造自然就会更加的深刻、深入化,充分显示了现代科学技术对于资源的综合开发以及环境保护的优势与潜力。

采动变形观测,在监测及地表移动的规律与“三下”采煤研究都作为矿山测量技术学科非常重要的领域,也都具有重要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当前,在这方面的研究也越来越往地形地貌与复杂的地质采矿条件的方面进而发展,所以,对于多手段和多技术的三维空间进行分析计算机的数值模拟、非线性理论以及在实验室的模拟等方法研究都得到充分的重视,并且有显著的效果。在解决“三下”开采的问题上,矿山需要进行地表移动与变形预计工作。

2 矿山测量技术的发展问题

在随着矿山测量技术学科的发展,它主要是与科学技术和社会的需求发展紧密相联的,与此同时也显示出了不同的时代内涵与特点。在计算机广泛的发展与应用,矿山的测量技术学科必然也会有革命性的进展。当前,在矿业部门,冶金系统、煤炭系统等所形成了和采矿、矿建、环境和地质等学科之间相互的独立,但又存在彼此的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的渗透局面。与此同时,在摄影测量与大地测量、遥感、工程测量、地图制图、海洋测量以及矿山测量等多个专业,大体上把学科的分化趋向完成,并且把学科的融合也是必然的,也成为了发展的主流。

当前,以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GPS技术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在地面的测量与矿区控制方面,也主要集中运用在了对于矿山变形的监测和卡车调度等。对于一些比较大型的矿山与露天的煤矿都在应用无线通信系统与卫星定位系统的GPS技术的调度系统,都可以很好地解决在车铲设备最佳的配合与在设备中途发生故障以后的动态重组等一系列的问题,从而也提高了设备效率,也实现了爆破孔自动的定位进入矿料场重量计算与体积测量的工作当中。在一些相关单位由于工程测区的范围较大,并且矿料的种类也繁多,有非常广泛的分布等特点,所以在应用卫星定位系统GPS的实时动态测量技术,可以方便并且节省时间的完成此项工作内容。在矿山测量中,由于卫星定位系统GPS的技术的应用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可以取代地面测绘的传统工作。卫星定位GPS系统的应用在矿区主要就是用于矿山的测量和建立矿山测量的信息系统,通过这项系统作为建立基础矿区资源的环境信息。对于空间的信息技术主要是对矿山测量以实现现展的重要保障和技术支撑以及现代测绘仪器,例如在陀螺经纬仪、激光指向仪以及数字式水准仪和一些相关的测绘技术等,在矿山的测量中都可以得到应用并且将这些仪器的技术作为基础,也就形成了在很多矿山测量所专用的仪器,同时也作为现代矿山测量采用的现代技术。

在矿山测量专业方面已经有了很长一段的发展时期,并且在技术和在理论方面基本都可以达到矿山生产的需要了,但主要是针对矿山测量的传统的内容来讲的。已步入了当今信息时代的矿山测量,所面临的问题就是新目标与新任务,对此,作为矿山测量的工作人员也会肩负重任,这主要表现在:在矿山测量的数据分析、图像处理、采集、图形和存贮;也表现在开采沉陷时的相关矿区环境以及土地复垦的问题等。为了可以达到这些任务的目标,作为矿山测量的工作人员就必须要掌握现代的高新技术系统和广泛的基础理论知识,从而可以更好的达到目标。真正可以使矿山测量的技术工作可以担负全面的矿山开采的现代化需要,就必须要在应用研究与技术方面得到相应的发展,以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与不断创新的应用技术。

以开拓新的领域矿山测量学科作为矿业科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虽然现在已经按照要求已纳入到了测绘的科学里,但是它主要的特色和丰富的内容是不会改变的。以更上层楼的新世纪,以不断创新的技术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在以“学科”、“学校专业”、“企业岗位”,这是3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学校中取消了矿山测量专业,不等于矿山测量的技术不会进步。以环境、人口、资源问题是新世纪的主要问题,现今我国矿山测量学者们已在关系到可持续发展的许多研究课题上付出了辛勤的汗水,时代是不容许我们停留止步的。

3结论

总而言之,对于矿山测量的技术工作作为一门学科技术,也广泛的应用于矿山业的领域当中,也在矿山生产中也涉及在各个不同的阶段,应用于矿区生产和管理的各个环节中,在矿山测量技术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发展后,从技术和在理论方面基本都可以满足矿山生产的具体要求。因此,在新时代的背景下,进一步的发展提高矿山测量技术给矿山业带来了新的希望与新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崔竹梅,王友库.论现在代测绘技术在矿山测量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3).

[2]王诚.浅谈矿山测量中的测绘新技术[J].中国科技纵横,2010(15).

[3]李丙奎,黄科研.我国矿山测量技术的发展问题浅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35).

[4]周永波.浅谈矿山测量技术的创新[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24).

测量新技术论文篇5

关键词:测量新技术;农科院校测量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5-0132-01

1 引言

地理信息是一切工程建设的基础资料,如何高效获取这一信息是现代测绘技术解决问题,而当今测量技术由传统测绘改变为数字化测绘,它是以数字化为基础建立的信息化测绘系统,将来要由数字化测绘变为信息化测绘,它全部实现信息化测绘信息网络化,测绘数据服务大众化。测量工作者在室内借助高速高容量计算机和专用配套设备对遥感影像或信号记录数据进行地表(甚至地壳浅层)几何和物理信息的提取和变换,得出数字化地理信息产品,为工程项目提供各种地形图,相对于现代测量技术的迅猛发展,农科院校测量学教学改革从教学改革体系结构、教材、实习等各个环节都不能满足信息社会对现代工程技术人员人才需要。

2 现代测量新技术及发展

2.1 现代测绘技术概念

现代测绘技术主要是以计算机技术、光电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空间科学、信息科学为基础,以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为技术核心,以及与之相配套的通信技术和专家系统技术而形成的上述技术之集成。现代测绘使手工作业向自动化、系统化作业方向发展,利用现代化的电子全站仪一人即可独立操作完成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处理,一直到绘制成图。

智能化的测量机器人可自动寻找并精确照准目标,在1秒内完成一目标点的观测,像能对成百上千个目标作持续和重复观测,可广泛应用于变形监测和施工测量。3S技术已广泛应用到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北斗导航系统已进入千家万户,渗透到全社会方方面面,正深刻改变当今社会工作和生活方式。

2.2 无人机低空测量

无人机航测具有便捷、高效、低耗、实时性强、易操作、易维护等优点,它能优质、快速地为用户提供了地形图,应用于地形图更新与地籍测量、环境监测以及农业、林业、水利、交通等部门,尤其对车船无法到达地带的环境监测、有毒地区的污染监测、灾情监测及救援指挥等突发事件中,无人机低空测量具有快速响应、实时勘查的独特优势。

2.3 机载激光扫描

机载激光扫描系统通过接收反射激光束可以获取地表、植被及人工建筑物等的高程信息,经处理后可获得测区的地形信息,这些模型数据可用于国土资源调查、洪水等灾害的监测评估及城市三维景观重建等领域。

3 农科院校现代测量教学改革思路

3.1 教学方法的改革

新技术的发展不但影响着测量的应用,也影响着测量教学改革的开展。测量新技术不仅在整个教学改革体系中影响着教学改革体系内容的安排,而且对于学生对传统测量的认识理解有着重要的影响。采用测量网络课堂教学能进行工程测量课件下载、网上课堂讨论、网上答疑辅导、实习指导、网上自我测试,它使得文本、图形、动画、视频技术成为一体,达到测量教学的信息化、网络化、生动化、形象化。它能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改善测量教学环境,开发智力,增加讲课信息量,教学手段多样性,测量教学内容丰富,精彩,生动。 以考试为中心、形成高分低能,使学生测量工作岗位能力差、创新意识不强,创造能力弱。实现讲课、自学、讨论、实验、集中实习一体化,采用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达到师生良好互动,要对传统测量教学思想变革,要善于启发学生的思维,省掉大量繁琐的数学推导和运算,强化测量方法定性分析,突出分析思路和分析方法。

3.2 突出农科院校测量学实践特色,建立现代化测绘实践教学基地

农科院校测量学课程具有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特点,实践教学是学习和巩固农科院校测量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培养学生测量仪器的操作技能、掌握数字测图方法的重要环节,是增强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和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在农科院校测量学教学中占有重要位置和特殊意义。采取学院建设、校企合作、创办经济实体等方式,形成集教学、生产、培训、技能鉴定为一体,有一流水平、开放性的工程测量技能实习基地。以真实的建筑工程施工项目建立施工放样场地,把全站仪、经纬仪、水准仪等测量设备发给学生,可培养学生根据施工工艺要求进行施工放样的能力,同时可以作为其它工种测量实训场地。在校内小流域水工实训基地的基础上,建设工程测量施工放样实训场。

3.3 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建立教学信息资源体系

为了有效利用网络技术优势,促进与国内同行的交流,我们建立了依托互联网建立了农科院校测量学课程网站,实现了课程教案、课件、教学和学术论文的资源共享。同时,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校园网上开设了农科院校测量学网络课程,学生可以在网上进行自主学习、测试与提问,教员可以动态地对学生进行答疑,使得农科院校测量学的教学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4 研究农科院校测量学教学规律,积极开展教学方法改革

在农科院校测量学的课堂教学实践中,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积极开展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改革。过去测量教学以考试为中心、形成高分低能,使学生测量工作岗位能力差、创新意识不强,创造能力弱。要实行讲课、自学、讨论、实验、集中实习一体化,采用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4.1 构建以新技术为核心的教学改革体系

新技术不仅对农科院校测量学教学改革的内容产生了影响,对整个教学改革体系的构建也产生了影响。教学改革的体系结构,构建以新技术为核心的教学体系,是新形势下农科院校测量学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改革教学改革体系,在原有的以传统测量基础理论为核心,4d产品生产为主要技术流程的基础上,应着重加强基本原理及其内在联系,在原有体系中增加新的技术理论,适量简化教学推导,强调新技术与传统技术的融合与异同

4.2 增强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改革实践环节把职业分为基础能力,专项能力和综合能力。基础能力的培养,一般采用理论教学和课堂实验教学相互交叉方式;专项能力的培养,通过认识实习、课堂实验、课程设计、综合练习等环节实现;综合能力培养通过集中实习、顶岗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环节实现。培养“懂测绘、精放样”的一线测量技术人员。通过这些能力的培养,从而使学生具有承担建筑工程中施工测量的工作能力。

4.3 测量教材紧密结合现代测绘新仪器、新技术、新方法

教学方法改革优化了农科院校测量学的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在注重农科院校测量学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同时,大幅度减少传统测量的理论和方法,增加现代测量新技术,体现了高、新、精等特点,以现代农业的生产实际为导向,紧密结合农林院校专业的要求,体现了现代测绘技术(“3S”技术)在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农业资源与环境调查,农业生产,园林工程规划设计,云南城镇规划中的应用特色,使现代测量技术服务于云南边疆农业生产。

5 结语

当今测绘技术正向以地理信息综合服务为主的信息化测绘转变。为适应时代需要,农科院校高校测量教学要用现代测绘技术,现代信息技术为教学手段,为农科院校测量学的实践教学提供强大科技技术帮助和支持,使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及素质得到协调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综合培养,会使用现代空间技术(GPS,RS,GIS技术),现代信息技术解决工程项目实际问题,现代新型工程复合型人才,使现代测量技术真正服务于云南边疆农业生产及国民经济建设。

参考文献

[1]吴军.“测量”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J].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7,(5):435-437.

[2]邓安健,陈志超,杨磊库.非测绘工程专业农科院校测量学教学改革与实践[J].地理空间信息,2011,(1):148-149.

测量新技术论文篇6

关键词:科技期刊;市场意识;创新发展

中图分类号:G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1)06-0078-02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杂志是中国计算机自动测量与控制技术协会主办的刊物,于1993年创刊,1995年转为公开发行的科技期刊,为季刊,2000年改为双月刊,2002年改为月刊。其始终围绕着“报道前沿技术,引领测控领域发展,突出前瞻性、导向性和实用性”的办刊方针,学术水平、期刊质量和经济效益不断提高,期刊市场经营意识不断提高。创刊至今已走过18年历程,正是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时期,由行政拨款办刊过渡到自收自支、自办发行,以刊养刊的办刊道路,这对办刊人来说,意味着丢下拐杖和铁饭碗,到市场经济的大海中去游泳,要想生存和发展,编辑部必须按市场经济规律运作,期刊必须接受市场的检验和读者的认可,逐步创造一种自我生存、自我发展、具有竞争力的氛围。

一、找准期刊的定位,打造自己的品牌

期刊要生存、要发展,只有依靠清晰的定位、准确的目标读者,以及符合读者需要的产品和服务。《计算机测量与控制》是报道自动化测试和控制技术科技的刊物,它是集计算机技术、先进的总线技术、传感器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软件技术于一体的高新技术。在航天和国防的各类武器系统、卫星系统、载人航天和绕月工程及民用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计算机测量与控制》以“报道前沿技术、引领测控领域发展,突出前瞻性、导向性和实用性”为宗旨,面向国防工业和民用工业的自动化测控领域。主要定位在自动测试、试验验证和控制技术领域,报道国内外测试技术的理论、成果和先进的总线技术标准,突出应用技术,促进测控领域新技术应用和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既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又兼顾提高与普及并举。利用本刊的学科优势,重点加强“自动化测试”、“试验验证”、“控制技术”、“军事测控技术”、“设计与应用”等特色栏目,形成自己的优势,突出个性。同时,不断研究国内外测试和控制领域的难点、热点、焦点,根据该学科领域的发展变化,及时修改报道内容,不断满足读者对新技术的需求,争取更多的读者群。

二、树立前沿意识,提高期刊学术水平

计算机测试和测控技术发展迅猛,应用领域广泛,基于总线标准的测试技术不断出现,作为主编必须了解本学科领域的发展和变化,培养善于捕捉、把握、跟踪、剖析新信息的能力,在选题工作中注意瞄准前沿、跟踪新技术发展的方向,时刻关注报道本学科领域的发展动态,选择具有学术价值的稿件,避免稿件的重复性、低层次性和抄剩饭,更好的为本学科领域的读者服务,为武器装备测试手段的现代化服务。

在选题组稿中,我刊注重发挥学科带头人、专家和读者的作用。一是向学科带头人征集选题计划,提出阶段性的报道内容,撰写综述与评论的文章,为读者导向;二是发挥编委会的作用,要求编委随时提出对报道内容的评价意见,对栏目的设置,论文的创新性建言献策;三是利用中国计算机自动测量与控制技术协会每年举办全国性测试与故障诊断技术研讨会和国防科技工业试验与测试技术发展战略高层论坛的平台,了解专业领域的发展方向,选择相关的报道题材;四是由同行专家和读者评价论文的创新性、科学性和显示度,并融入年度报道规划中;五是向优秀期刊学习,取人之长,补已之短,把大视角、全方位收集的意见综合起来,对改进编辑部的工作、提高学术期刊的质量至关重要。

通过报道具有前瞻性的论文和选题计划,除提供给读者知识的享受外,还应达到三个导向作用,一是高学术水平的导向,通过刊发高质量、高水平论文,引导读者向虚拟试验技术与综合试验验证,先进总线技术、人工智能故障诊断技术、通用测试与故障诊断、控制技术等专业领域研究的深度方面发展;二是开展学术课题研究方向的导向,引导科技工作在技术研究领域不断创新;三是学术服务的导向,使学术期刊成为科研工作的智囊,起到了开阔视野、了解动态、启迪思路的作用,坚持科技期刊与学科的同步发展,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服务。

由于期刊的学术水平和编辑质量的不断提升,《计算机测量与控制》先后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500种精品期刊,俄罗斯《文摘杂志》、英国《科学文摘》、美国《剑桥科学文摘》等国内外著名检索机构。在2005年荣获国家“第三届国家期刊奖100种重点期刊”、“读者喜爱的优秀学术期刊”、首都广告业精神文明先进单位、清化大学执行规范优秀奖等荣誉。2010年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的评价指标中,《计算机测量与控制》在航空、航天工业科学技术类期刊中总被引频次学科排名第3位,影响因子排名第7位。英国《科学文摘》从2003年至2009年,收录我刊文章3125篇。

三、扩大宣传力度,强化经营意识

期刊成败的基础在于编辑,成败的关键在于市场,期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靠市场来实现的,期刊的市场化是大势所趋,是期刊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1][3]在期刊进入市场过程中,必然要遇到各种困难,只要我们树立正确的办刊理念,按市场化规律运作,就会找到适合本刊的发展之路。

第一,在办刊理念上,要跳出计划经济时代的圈子,克服等、靠、要的思想,树立策划意识,策划是前进的导向标,树立广告意识,广告是提高期刊经济效益的来源之一;树立品牌意识,打出品牌,就奠定了发展基础;树立发展意识,才能做到不断创新;树立经营意识,才能不断提高期刊的管理和经营水平。

第二,期刊是传播知识,技术的园地,但又是一种特殊商品。既要注重传播新技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服务,又要讲投入产出,经营创新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最大挑战,也是反映我们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所以,期刊像产品一样,要进入市场就得加大宣传力度、传播力度,使更多的读者、厂商了解、钟爱自己的刊物,我们主要做法是:

1.以学术交流会为平台,扩大赠阅量。我刊是中国计算机自动测量与控制技术协会主办的刊物,每年要主办全国性学术研讨会1~2次,同时参加全国工业展览会10多次,充分利用这些宣传平台,为会议代表和观众赠阅杂志,只有让更多的专业读者阅读刊物,才能扩大期刊的传播因子和影响力。

2.在内容上扩大信息量,新产品信息。设立“新产品信息”栏目,把国内外开发、经营与本刊专业密切相关厂、所、公司的新成果、新产品即时出来,为从事设计、开发的读者提供产品信息服务,在读者、商家、编辑之间搭起一座互通信息的桥梁,为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应用提供渠道。

3.开展广告业务,实现双赢。利用《计算机测量与控制》传播力度大,专业读者集中的优势,发展广告业务,争取我协会的会员单位、从事计算机测控行业的制造商做广告,实现杂志社与产品经营的厂商互赢。开展广告业务,提高期刊的质量和发行量是前提,提高期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是基础。

4.利用网络,宣传期刊和厂商的产品。我们在创办的“中华测控网”上,把期刊文章上网供读者阅读,把广告厂商的产品上网供设计师选购,既提高了期刊的信息传播,又宣传了广告客户的企业形象和成果推广。因此,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和经营意识,讲诚信服务,才能实现杂志和商家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双赢目的。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杂志社坚持履行社会责任,在广告业务经营中,做到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一起抓,定期公益广告,几年来从未过违法广告,2005年被北京市委宣传部、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北京市工商局评为“首都广告行业精神文明先进单位”。

四、执行国家保密法,杜绝泄密文章发表

我刊是背靠航天,面向军工和民用领域,部分文章涉及到武器装备的敏感题材,必须杜绝涉密文章的发表。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我们制定了编辑部保密的规章制度。对一些涉及到军事、武器装备的敏感题材严格进行保密审查,由作者单位提供保密审查证明后才能发表,文章不涉及具体型号、参数和保密的敏感技术,十多年来,我刊常抓不懈,崩紧保密这根神经,没有发表过涉密事件,不断提高保密管理与技术防范水平。

五、成立杂志社,促进期刊可持续发展

期刊要持续、健康的发展,需要与之相适应的体制和机制,体制和机制已成为制约该行业发展的根本性因素。[2]很多期刊挂靠在厂、所,办刊经费由上级拨款,工资、福利由主办单位支付,很多编辑部主任、总编都是上级派来的机关领导干部,没有意识到自己身上责任,较少考虑期刊的经营和发展,不利于发挥期刊编辑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期刊作为新闻出版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鼓励期刊推进编辑部的转企改制。因此,2008年,我们编辑部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经北京市工商局注册,将《计算机测量与控制》编辑部注册为杂志社,改制成为企业法人单位,实行企业化经营,成为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企业。明确了经营方针、积极开拓市场,加强成本控制和质量管理,理顺和激活内部管理机制,包括有效的激励机制、灵活的市场机制和高效的用人机制来激发和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做到有章可循,职责明确,使杂志社各项工作走上正规化、规范化的道路。

杂志社成立后,在体制上迈出了重要一步,更有利于期刊的经营和发展,有利于按市场规律独立运作,赋予我们更大的责任和压力,从管理方式上、经营方法上带来新的挑战,既要注重杂志社的效益,又要处理好期刊的质量。通过杂志社运行几年来看,产值比以前提升20%,载文量比以前增加100多篇,保持了期刊的学术评价指标相对稳定。管理水平和市场化经营能力在不断改进和提高,为促进期刊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在发展过程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坚持市场化道路,促进了期刊的改革与发展,期刊的社会影响力和传播力不断提升,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步发展,但与国内优秀期刊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我们将进一步创新管理模式,找准期刊的发展定位和市场定位,学习优秀期刊的办刊经验,积极进取,开拓创新,顺势而为,把握机遇,为推进我国的测控技术的创新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陈玉琴.议学术期刊的可持续发展[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6(17).

[2] 陈宏愚.政策迎接科技期刊腾飞的新时代―知识经济与科技期刊的发展[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1999(10).

测量新技术论文篇7

论文名称: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与评估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课题来源:单位自拟课题或省政府下达的研究课题

选题依据:

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是企业技术创新决策的前提和依据。通过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 可以使企业对未来的技术发展水平及其变化趋势有正确的把握, 从而为企业的技术创新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以减少技术创新决策过程中的主观性和盲目性。只有在正确把握技术创新发展方向的前提下, 企业的技术创新工作才能沿着正确方向开展,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才能得到不断加强。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商业中, 企业的技术创新决定着企业生存和发展、前途与命运, 为了确保技术创新工作的正确性,企业对技术创新的预测和评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现有的技术创新预测方法可分为趋势外推法、相关分析法和专家预测法三大类。

(1)趋势外推法。指利用过去和现在的技术、经济信息, 分析技术发展趋势和规律, 在分析判断这些趋势和规律将继续的前提下, 将过去和现在的趋势向未来推演。生长曲线法是趋势外推法中的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技术创新预测方法,美国生物学家和人口统计学家Raymond Pearl提出的Pearl曲线(数学模型为: Y=L∕[1+A?exp(-B·t)] )及英国数学家和统计学家Gompertz提出的Gompertz曲线(数学模型为: Y=L·exp(-B·t))皆属于生长曲线, 其预测值Y为技术性能指标, t为时间自变量, L、A、B皆为常数。Ridenour模型也属于生长曲线预测法, 但它假定新技术的成长速度与熟悉该项技术的人数成正比, 主要适用于新技术、新产品的扩散预测。

(2)相关分析法。利用一系列条件、参数、因果关系数据和其他信息, 建立预测对象与影响因素的因果关系模型, 预测技术的发展变化。相关分析法认为, 一种技术性能的改进或其应用的扩展是和其他一些已知因素高度相关的, 这样, 通过已知因素的分析就可以对该项技术进行预测。相关分析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导前-滞后相关分析、技术进步与经验积累的相关分析、技术信息与人员数等因素的相关分析及目标与手段的相关分析等方法。

(3)专家预测法。以专家意见作为信息来源, 通过系统的调查、征询专家的意见, 分析和整理出预测结果。专家预测法主要有: 专家个人判断法、专家会议法、头脑风暴法及德尔菲法等, 其中, 德尔菲法吸收了前几种专家预测法的长处, 避免了其缺点, 被认为是技术预测中最有效的专家预测法。

趋势外推法的预测数据只能为纵向数据, 在进行产品技术创新预测时, 只能利用过去的产品技术性能这一个指标来预测它的随时间的发展趋势, 并不涉及影响产品技术创新的科技、经济、产业、市场、社会及政策等多方面因素。在现代商业经济中, 对于产品技术发展的预测不能简单地归结为产品过去技术性能指标按时间的进展来类推, 而应系统综合地考虑现代商业中其他因素对企业产品技术创新的深刻影响。相关分析法尽管可同时按横向数据和纵向数据来进行预测, 但由于它是利用过去的历史数据中的某些影响产品技术创新的因素求出的具体的回归预测式, 而所得到的回归预测模型往往只能考虑少数几种主要影响因素, 略去了许多未考虑的因素, 所以, 所建模型对实际问题的表达能力也不够准确, 预测结果与实际的符合程度也有较大偏差。专家预测法是一种定性预测方法,依靠的是预测者的知识和经验, 往往带有主观性, 难以满足企业对技术创新预测准确度的要求。以上这些技术创新预测技术和方法为企业技术创新工作的开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为企业技术创新的预测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 但在新的经济和市场环境下, 技术创新预测的方法和技术应有新的丰富和发展, 以克服自身的不足, 更进一步适应时展的需要, 为企业的技术创新工作的开展和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提供先进的基础理论和技术方法。

目前,在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评估中, 一般只考虑如下四个方面的因素: (1) 技术的先进性、可行性、连续性; (2) 经济效果; (3) 社会效果; (4) 风险性, 在对此四方面内容逐个分析后, 再作综合评估。在综合评估中所用的方法主要有: Delphi法(专家法)、AHP法(层次分析法)、模糊评估法、决策树法、战略方法及各种图例法等, 但技术创新的评估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 其中存在着广泛的非线性、时变性和不确定性, 同时, 还涉及技术、经济、管理、社会等诸多复杂因素,目前所使用的原理和方法, 难以满足企业对技术创新评估科学性的要求。关于技术创新评估的研究, 在我国的历史还不长, 无论是指标体系还是评估方法, 均处于研究之中, 我们认为目前在企业技术创新评估方面应做的工作是: (1) 建立一套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技术创新评估指标体系; (2) 建立一种适应于多因素、非线性和不确定性的综合评估方法。

这种情况下, 神经网络技术就有其特有的优势, 以其并行分布、自组织、自适应、自学习和容错性等优良性能, 可以较好地适应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这类多因素、不确定性和非线性问题, 它能克服上述各方法的不足。本项目以BP神经网络作为基于多因素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构建的基础, BP神经网络由输入层、隐含层和输出层构成, 各层的神经元数目不同, 由正向传播和反向传播组成, 在进行产品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时, 从输入层输入影响产品技术创新预测值和评估值的n个因素信息, 经隐含层处理后传入输出层, 其输出值Y即为产品技术创新技术性能指标的预测值或产品技术创新的评估值。这种n个因素指标的设置, 考虑了概括性和动态性, 力求全面、客观地反映影响产品技术创新发展的主要因素和导致产品个体差异的主要因素, 尽管是黑匣子式的预测和评估, 但事实证明它自身的强大学习能力可将需考虑的多种因素的数据进行融合, 输出一个经非线性变换后较为精确的预测值和评估值。

据文献查阅, 虽然在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的现有原理和方法的改进和完善方面有一定的研究,如文献[08]、[09]、[11]等, 但尚未发现将神经网络应用于技术创新预测与评估方面的研究, 在当前产品的市场寿命周期不断缩短、要求企业不断推出新产品的经济条件下, 以神经网络为基础来建立产品技术创新预测与评估模型, 是对技术创新定量预测和评估方法的有益补充和完善。

三、论文预期成果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本项目研究的理论意义表现在: (1) 探索新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技术, 丰富和完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方法体系; (2) 将神经网络技术引入技术创新的预测和评估, 有利于推动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方法的发展。

本项目研究的应用价值体现在: (1) 提供一种基于多因素的技术创新定量预测技术, 有利于提高预测的正确性; (2)提供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综合评估方法, 有利于提高评估的科学性; (3) 为企业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工作提供新的方法论和实用技术。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研究目标:

以BP神经网络模型为基础研究基于多因素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 并建立科学的预测和评估指标体系及设计相应的模型计算方法, 结合企业的具体实际, 对指标和模型体系进行实证分析, 使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和实用价值。

研究内容:

1、影响企业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佑的相关指标体系确定及其量化和规范化。从企业的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两个方面入手, 密切结合电子商务和知识经济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 系统综合地分析影响产品技术创新的各相关因素, 建立科学的企业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指标体系, 并研究其量化和规范化的原则及方法。

2、影响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各相关指标的相对权重确定。影响技术创新发展和变化各相关因素在输入预测和评估模型时, 需要一组决定其相对重要性的初始权重, 权重的确定需要基本的原则作支持。

3、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研究。 根据技术创新预测的特点, 以BP神经网络为基础, 构建基于多因素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

4、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计算方法设计。根据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的基本特点, 设计其相应的计算方法。

5、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学习样本设计。根据相关的历史资料, 构建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的学习样本, 对预测和评估模型进行自学习和训练, 使模型适合实际情况。

6、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技术的实证研究。以一般企业的技术创新预测与评估工作为背景, 对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技术进行实证研究。

创新点:

1、建立一套基于电子商务和知识经济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指标体系。目前,在技术创新的预测和评估指标体系方面, 一种是采用传统的指标体系, 另一种是采用国外先进国家的指标体系, 如何结合我国实际当前经济形势, 参考国外先进发达国家的研究工作, 建立一套适合于我国企业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指标体系, 此为本研究要做的首要工作, 这是一项创新。

2、研究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及其计算方法。神经网络技术具有并行分布处理、自学习、自组织、自适应和容错性等优良性能, 能较好地处理基于多因素、非线性和不确定性预测和评估的现实问题, 本项目首次将神经网络技术引入企业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 这也是一项创新。

五、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技术路线的可行性论证

1、重视系统分析。以系统科学的思想为指导来分析影响企业技术创新发展和变化的宏观因素和微观因素, 并研究影响因素间的内在联系, 确定其相互之间的重要度, 探讨其量化和规范化的方法, 将国外先进国家的研究成果与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建立我国企业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的指标体系。

2、重视案例研究。从国内外技术创新预测与决策成功和失败的案例中,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归纳和总结出具有共性的东西, 探索技术创新预测与宏观因素与微观因素之间的内在关系。

3、采用先简单后复杂的研究方法。对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的研究, 先从某一行业出发, 定义模型的基本输入因素, 然后, 逐步扩展, 逐步增加模型的复杂度。

4、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将研究工作与具体企业的技术创新实际相结合, 进行实证研究, 在实践中丰富和完善, 研究出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的成果。

六、开展研究已具备的条件、可能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及解决措施

本人长期从事市场营销和技术创新方面的研究工作, 编写出版了《现代市场营销学》和《现代企业管理学》等有关著作, 发表了“企业技术创新与营销管理创新”、“企业技术创新与营销组织创新”及“企业技术创新与营销观念创新”等与技术创新相关的学术研究论文, 对企业技术创新的预测和评估有一定的理论基础, 也从事过企业产品技术创新方面的策划和研究工作, 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 与许多企业有密切的合作关系, 同时, 对神经网络技术也进行过专门的学习和研究, 所以, 本项目研究的理论基础、技术基础及实验场所已基本具备, 能顺利完成本课题的研究, 取得预期的研究成果。

七、论文研究的进展计划

2003.07-2003.09:完成论文开题。

2003.09-2003.11:影响企业技术创新发展的指标体系研究及其量化和规范化。

2003.11-2004.01: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的构建。

2004.01-2004.03: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计算方法研究。

2004.03-2004.04: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体系的实证研究。

2004.04-2004.06:完成论文写作、修改定稿,准备答辩。

主要参考文献

[01] 傅家骥、仝允桓等. 技术创新学.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8

[02] 吴贵生. 技术创新管理.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0

[03] 柳卸林. 企业技术创新管理. 北京: 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

[04] 赵志、陈邦设等. 产品创新过程管理模式的基本问题研究. 管理科学学报. 2000/2.

[05] 王亚民、朱荣林. 风险投资项目ECV评估指标与决策模型研究. 风险投资. 2002/6

[06] 赵中奇、王浣尘、潘德惠. 随机控制的极大值原理及其在投资决策中的应用. 控制与决策. 2002/6

[07] 夏清泉、凌婕. 风险投资理论和政策研究. 国际商务研究. 2002/5

[08] 陈劲、龚焱等. 技术创新信息源新探. 中国软科学. 2001/1. pp86-88

[09] 严太华、张龙. 风险投资评估决策方法初探. 经济问题. 2002/1

[10] 苏永江、李湛. 风险投资决策问题的系统分析. 学术研究. 2001/4

孙冰. 企业产品开发的评价模型及方法研究. 中国管理科学. 2002/4

[12] 诸克军、杨久西、匡益军.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石油勘探有利性综合评价.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02/4

测量新技术论文篇8

[关键词]:土木工程测量;测绘科技;地形测图;数字测图;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 S969 文献标识码: A

一、引言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测量技术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各种测量新仪器、新技术的不断推出,使得测绘行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数字测绘年代。数字地形测图与传统的模拟法测图相比具有自动化、数字化和高精度的优势。高校是培养具有新技术、新理论、新方法的测绘人才的摇篮,因此对于土木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模式应由传统的模拟法测图向数字化地形测图方式过渡。但由于教学观念落后,教材陈旧,实验设备匮乏等因素的影响,当前大部分高校的地形测图教学和实习还是以模拟法测图为主,数字地形测图的教学没有得到应有的实践,造成教学与实践和应用的严重脱节,学生毕业后对工作显得无所适从,有的新技术、新仪器甚至闻所未闻、见所未见。本人就近几年大比例尺测图教学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对如何做好土木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和实践做了一些思考,旨在使教学更好地适应日新月异的测绘科技的进步和用人单位的需求。

二、现状与发展要求

1、现状

首先,一些高校实验设备陈旧、实习手段落后,无法跟上地形测图发展的需要。目前大部分高校由于教学经费有限,投入到教学设备上的部分就能少则少,导致实验和实习设备无法更新,或者更新速度不能跟上发展要求,于是学生实习只能以传统的测量仪器为主,一些新技术、新方法难以应用;其次,缺乏具有专业特色的新教材,目前该课程所使用的教材仍然是以讲述传统的测量仪器和方法为主,一些新仪器、新方法只是简单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即可;再次,教师缺乏创新意识以及缺乏符合测绘市场要求的培养方案。

2、发展要求

目前发达国家已基本建立了数字地图生产体系,城市基础信息(图形/属性)的数字化及其在Internet网络上的有效传输取代了传统的纸图、文档和手工作业方式。在网络上可以完成对各类基础信息的检索、查询和空间分析。数字地图与数字化技术已经构成了发达国家建立“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NSDI)”的重要技术支撑之一。

根据目前发达国家的数字地图发展现状,导致测绘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根本变化,这也就对专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使土木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土木工程测量课程是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对丰富学生的测绘理论知识和培养学生测绘方面的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正是随着目前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测绘新仪器、新技术、新方法的推广应用,使测绘学从理论到实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高校教师必须把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基本指导思想,积极把握测绘市场的发展动态,深人开展教学体制和方法的改革,根据学科发展的需要制定切合实际的人才培养方案,以适应新世纪高等教育和科技发展的要求。因此,土木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改革,必须以传统的测绘理论为指导,以现代测绘技术为手段,来满足新时期地形测图的需要。

三、改革的思路与方法

1、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在教学改革中,只有在不断优化课程体系的前提下,才有可靠的专业建设,学科领域才能真正得到发展。土木工程测量课程应打破旧的课程体系中课程内容多而杂,教材内容陈旧,时间内容少,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落后的现状,以适应专业需要的人才培养为目标,以技术培养为主线,构建起课程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知识结构应从土木工程测量的具体应用出发,以测定和测设作为教学的切如点和核心,将新仪器、新技术、新方法纳入到测量教学中,阐述其测量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加强实践联系,强调其综合运用技术和应用能力,发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功能;注重测量技术原理,方法的逻辑关系,连续关系和互补关系。能力结构强调测量知识在测绘工程中的实际运用能力和应对能力,通过实践将所学的测量知识转化为应用能力。

2、及时修改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决定课程教学内容的根本,没有完善合理的教学大纲,就难以培养出满足人才市场需求的学生,因此教学大纲应随着学科的发展、专业的调整及时修改。修订后的教学大纲应围绕当代专业特点和对学生培养目标,改变过去一些不合理的培养模式,适当降低对测绘基础理论的要求,删减一些过时的理论和测绘方法,减少一些陈旧仪器的实践课时。重点对数字地形测量所用的新仪器、新技术、新方法等内容进行补充。

3、精选教材,更新教学内容,突出重点

目前测量工程已逐步发展成为将测绘、计算机、光电子、3S乃至5S(即在3S技术的基础上加入DPS数字摄影测量系统和ES专家系统)等技术运用其中的新学科。测绘科学和各项工程建设相互融合,教学信息和教学内容大量增加。要想使学生掌握最新的数字地形测图理论与方法,在教材和课程教学内容上就要紧跟科技的进步,以适应现代测量技术的发展和市场对人才的需要,摆脱因教材陈旧,走不出应试教育的模式。同时还必须满足专业教学时数的要求,在课程内容增多课时相对减少的情况下,应精选课程内容,突出“少而精”的原则,构建“以测绘基本理论知识为重点,以现代测量技术为手段,以最新测绘科技成果为主线,以满足工程测量需要为目的的教学模式,突出教学重点和课程的特色,以适应现代测量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

4、注重教师知识的更新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教师自身专业水平的高低和新旧,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随着测绘理论的不断完善,测量仪器、设备的推陈出新要求教师要及时了解测绘理论的新动态,学习新技术,掌握新方法,知识储备和知识结构也要及时更新与调整。作为教师,首先应积极参与科研活动,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经常阅读有关文献,了解和关注国内外研究动态;经常到工程建设单位承担一定的工程任务,使测量教学、科研和生产紧密结合在一起,以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促进业务水平的不断提高。其次,高等院校应重视教师的培养,创造条件使教师有继续学习的机会。

5、加强教学方法的创新,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充分利用现有教具,使复杂内容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使教学直观易懂。充分利用现代网络和多媒体教学手段,将实践性强、技能训练要求高、难以掌握的内容,通过电化教学,直观地表达出来。

地形测图是一门重实践、重技术的专业课,在强调理论教育的同时,更应该重视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地形测图不是一门孤立的专业课,把地形测图课程所学的知识与其他的相关课程结合起来,使其在其他相关课程中得到充分运用,才能达到地形测图教学大纲所要求的效果。

四、结束语

土木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十分重要,也非常迫切。通过对土木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改革,能有效地推动测绘工程专业的专业建设。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在测绘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方面得到了全面的锻炼和提高,具备了较强的地形测图意识,能较好地满足后续专业课学习和日后工作的需要。而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教师只有通过艰苦的努力,不断更新观念,开拓创新,制定切实可行的改革计划,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土木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质量,才能培养出适应测绘新时代需要的综合型技术人才。

[参 考 文 献]

[1]杨德麟等.大比例尺地形测图的原理方法与应用[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程新文.测量与工程测量[M].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3]张正禄.工程测量学的发展现状和趋势[J].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报.1999,(增刊)

[4]冯仲科.21世纪测绘教师的十大素质[J].测绘通报.2000,(1):41-42

[5]王新洲.对21世纪测绘教育的初步思考[J].测绘通报.1999,(9):38-39

上一篇:基础测绘论文范文 下一篇:地理信息技术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