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员顶岗实习总结范文

时间:2023-02-23 03:53:29

测量员顶岗实习总结

测量员顶岗实习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三岗并举;六方对接;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6-0150-02

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是人才培养体制改革的核心环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纲要指出要做到“三个注重”,即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

某高职院校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结合专业历史优势和自身特色,在课程设置、内容选择、教学组织形式、课堂形态和考试评价等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实践,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该高职院校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以工程测量技术岗位群核心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为主线,以铁路、公路、建筑等土木工程施工企业为服务对象,以测绘新技术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以就业为导向,构建了“三岗并举、六方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进行优化。

“三岗并举”是指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紧紧围绕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控制测量员”、“施工测量员”、“测图员”三个核心岗位,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六方对接”是指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顶岗实习与就业对接、学习实践与技术服务对接。“六方对接” 始终贯穿于岗位能力培养的全过程,强调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让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三岗并举、六方对接”人才培养模式(见下页图1)。

教学组织模式改革

改革教学组织模式,把课堂搬到施工工地、实训实习基地,使教学贴近生产实际,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推行“六阶段、双柔性”的教学组织模式。“六阶段”是指按照“基本能力培养—适应能力培养—核心能力培养—拓展能力培养—综合能力培养—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六个阶段组织教学,逐级提升学生的岗位能力。“双柔性”是指在培养过程中的现场教学及顶岗实习环节根据工程施工的季节性和周期性特点,按照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柔性安排人才培养的时间节点,使教学内容与生产内容相一致。“六阶段、双柔性”教学组织模式(见图2)。

第一阶段:“岗位基本能力”培养阶段(2学期) 该阶段能力培养在校内进行,学段为2学期,着重培养学生的岗位基本能力。在培养学生岗位能力的同时,注重学生思想品德、职业道德、科学文化素质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使学生形成初步的职业意识和基本职业能力。

第二阶段:“岗位适应能力”培养阶段(0.5学期) 该阶段能力培养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为柔性学段,时间为0.5学期。将部分专业课程的教学,如“线桥隧施工测量”、“工程控制测量”、“数字化测图”等放在施工现场,采用现场教学,由企业兼职教师与校内专职教师共同指导,进行控制测量员、施工测量员、测图员的岗位适应能力训练。根据工程施工的季节性和周期性特点,按照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灵活安排教学时间,使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一致,确保现场教学的针对性。学生在现场教学期间直接在生产第一线接受真实生产环境与企业氛围的感染和熏陶以及真刀真枪的操作训练,增强了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

第三阶段:“岗位核心能力”培养阶段(1.5学期) 该阶段能力培养在校内进行,学段为1.5学期。紧紧围绕控制测量员、施工测量员、测图员的岗位核心能力,以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为目标进行课程设计,将职业道德教育、职业素养教育、职业标准渗透到专业课程设计和教学实施过程中。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将企业文化融入生产性实训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的岗位核心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爱岗敬业精神。学生在此阶段应及时参加控制测量工、工程测量工的职业技能鉴定,考取职业资格证书。

第四阶段:“岗位拓展能力”培养阶段(0.5学期) 该阶段能力培养在校内进行,学段为0.5学期。核心技能模块突出“一专”,拓展能力模块对应“多能”,充分利用实训基地的3S技术实训室、变形监测实训场,采取“教学做思”合一的教学模式,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拓展能力。学生在此阶段可参加拓展方向的相应职业技能鉴定,考取资格证书。

第五阶段:“岗位综合能力”培养阶段(1学期) 该阶段能力培养在校外实训基地、就业单位进行,为柔性学段,时间为1学期。学生以“准员工”的身份进入施工现场,由企业兼职教师与校内专职教师(兼职教师为主、专职教师为辅)共同指导顶岗实习,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实现与就业岗位对接,体验企业真实生产环境,强化学生质量意识、成本意识和效率意识。通过生产一线的工作过程,培养学生适应社会、适应岗位群需求的综合业务素质,树立学生爱岗敬业、踏实肯干的吃苦精神。

第六阶段:“岗位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阶段(0.5学期) 该阶段能力培养在校内完成,学段为0.5学期。学生在完成顶岗实习后返回学校,根据企业及其自身反馈,对在工作过程中出现的疑惑或技能弱项,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充授课与操作提高训练,并结合顶岗实习内容进行毕业设计,使学生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得到梳理和总结,使其岗位可持续发展能力得以提升。

结语

该高职学院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现已构建了一整套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打造一支综合素质过硬、年龄结构合理、学历层次优化、专兼职结合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了一个集“现代化、职业性、开放性、标准化、全方位”为一体的测绘综合实训基地,设立了一批关系友好、实力雄厚的校外实训基地,全方位保证了“三岗并举、六方对接”人才培养模式和“六阶段、双柔性”教学组织模式的实施。毕业生在就业率、就业质量、工作业绩、核心能力掌握情况、用人单位满意度等方面都有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赵红.高职高专院校测绘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测绘通报,2009(1).

[2]魏旭东.高职高专工程测量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测绘通报,2006(3).

[3]冯大富,邓军.基于项目导向的工程测量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职教论坛,2012(8).

[4]王德利,薄志义,李长青.高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

[5]赵文亮.测量工程专业“一平台多模块”培养模式探索[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

作者简介:

测量员顶岗实习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按岗位轮训

“按岗位轮训”是《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 号)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中关于 “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重要体现,是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举措。

1“按岗位轮训”的必要性

所谓的“按岗位轮训”是指以学生在毕业后可能会从事的职业为基础,在校内模拟响应的真实工作环境,然后让学生按照不同岗位来进行实际操作,通过亲身处理该岗位的工作内容等来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以及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

我国目前高校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进行实训的方法主要有两种,顶岗实习和认识实习,但是从认识实习直接跨越到顶岗实习难度很大,绝大多数的学生都不能适应并且良好的完成顶岗实习的工作,导致很多学生对于顶岗实习中自己需要做的工作很迷茫。一些建筑类的高校对部分的建筑岗位开展了校内实训,例如监理员、造价员、施工员以及测量员等岗位,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对于学生工作经验的积累有积极的作用,但是还处在初级阶段,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方案来进行岗位实训室的建设、师资力量配置以及学生管理等。

2 建筑工技术专业实训岗位的确定

我们通过分析建筑行业的发展情况,同时结合了建筑行业目前的人才需求情况,根据学科特点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进行了划分以便能更好的进行“分岗位实训”,同时说明了每个岗位所必需的知识以及技能,具体情况如表一所示。

3分岗位实训基地的具体建设情况

3.1建筑施工能力综合实训基地

根据施工人员、技术人员以及测量员等不同的岗位对于能力的要求,来模拟一个真实的工作环境,保证岗位能力综合实训中的工程性以及仿真性,可以具体分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实习基地、砌筑工程实训基地、砖混结构工程实习基地、钢结构工程实习基地、末班工程实训车间、钢筋加工实训车间、屋面工程实训基地以及基础工程实训场等八个是实训场所。学生在这些实训场所中掌握各种工程施工例如钢筋工程、模板工程、屋面工程、抹灰工程等的具体流程以及质量方面的标准;掌握一些基础的施工工艺比如如何进行混过凝土浇筑振捣、脚手架如何搭拆、模板安装流程等;数量掌握控制垂直度、对建筑物进行定位以及抄平放线等的方法;了解如何进行建筑变形观测,对于钢网架、钢绗架等其他的钢结构构件的拆装技术有所掌握,真正全面的提高学生的工艺操作能力和具体的专项技术能力。

3.2建筑材料综合检测实训基地

根据市场上对于材料员等岗位的要求来制定相应的生产性教学标准等,通过建筑材料综合检测实训基地在生产实训中来培养学生的材料检测能力,具体可分为水泥检测室、混凝土检测室、钢筋检测室、砂浆检测室以及块材检测室等几个部分。学生在这个实训基地可以更多地接触到那些常用的建筑,并且了解它们的性能、质量标准以及适用范围等,同时还可以培养建筑材料的存放保管能力,熟悉这些常见的建筑材料相应的技术指标,掌握建筑材料检验报告单审查技能等。

3.3建筑质量综合检验检测实训基地

这一方面的实训主要是针对于质检员等相关的岗位来进行的,根据其岗位能力要求来进行生产性教学,建立起完善的建筑质量检验检测实训基地,具体可以分为混凝土工程质量检测室、钢筋工程质量检测室、桩基础工程检测室、石材质量检测室、防水工程质量检测室以及建筑工程测量实训室等。学生在这里可以对自身的建筑质量检测检验能力进行培养,了解到土建工程施工中相应的质量标准以及检测手段,熟悉主要的公众检验程序以及对于一般的质量缺陷如何处理,明白工程质量检验和验收表格怎么填写等。

3.4工程管理综合实训基地

工程管理方面涉及的岗位比较广泛,造价员、测量员、施工员以及制图员等的岗位要求都需要考虑,然后建立起工程管理实训基地进行相应的生产实训以满足对外服务的标准。工程管理综合实训基地包括工程管理实训室、模拟招投标实训室、制图室、计算机辅助设计实训室等,基地中的计算机上装有各项相关的辅助和造价软件等,例如鲁班造价软件、CASS测绘软件、神机妙算造价软件、PKPM建筑结构设计软件、建筑的CAD软件以及广年达造价软件等。通过这方面的岗位实训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建筑工程施工图和竣工图的识读以及绘制技能,学会使用计算机来对施工管理工作进行辅助;熟练应用各种建筑CAD软件、工程造价团建和南方CASS软件数字绘图等来辅助工程的招投标工作。

4 “按岗位轮训”的开展

4.1将学生进行分组

将同学们按照30人一组进行分组模拟一个建筑公司,并进行详细的岗位分工,包括建筑技术方面(混凝土工人、钢筋工、砌筑工、模板工、抹灰工)、施工人员、测量人员、制图人员、材料人员、造价人员、质检人员,岗位之间每天进行轮换。

4.2实训项目实施

学生每天根据自身分配到的岗位进行实训,在单项的实训结束以后提交作品给老师,在实训的过程中监事可以在现场巡视并且指导学生操作。

4.3技术交流过程

在进行“按岗位轮训”实训期间,每天教师应该组织学生开一个交流会,通过大家彼此交流心得来更好地帮助学生吸取他人经验、取长补短,教师也可以对学生的实训行为进行点评,好的地方予以表扬和肯定,不足之处要指出来及时解决。对于每一个建筑小组在实训中遇到的困难可以挤出来大家一起进行解决,让学生提高自身的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掌握岗位职业技能。

参考文献:

[1]李占军.“工学结合”的高职教育实训教学模式探索[EB/OL].http://.cn/y- jyjs/sxjd/12320.shtml,2006- 10- 23.

[2]俞仲文,刘守义,朱方来.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实践教学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3]吕鑫祥.新形势下对技术型人才的重新审视[J].高等技术教育研究,2002(3).

测量员顶岗实习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培养模式 土建类 高等职业教育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中提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以来,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发展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模式。这里“工学结合”强调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工学结合”在无线电、电子、计算机、汽车、机械等专业实现的效果非常好,姜大源先生、赵志群先生都写了许多这方面的论著,使得这类专业的工学结合如火如荼。

但是,正如没有一种可以包治百病的药一样,“工学结合”也并不是在所有的专业都可以按统一模式往下套的。分析现在做得好的专业,这些专业的共同特点是比较依赖个人技能,而且多是工业产品。换句话说――产品是重复的,生产的地点是固定的,机械和设备是不需要移动的,个人的技能起到关键的作用。比如收音机的组装、软件的开发、汽车维修和机械制造等。这些工作多是以个人技能为主,产品往往是重复的,工作地点位于车间,对人的创造性思维要求不多,学习的内容多是实际操作及其相关知识,边做边学容易实现。并且,工作过程和学习过程的结合也容易实现,因为学习的环境和工作的环境是类似的――地点是固定的,人员也是固定的。

但是,机电类专业“工学结合”这样一个特点,对土建类专业就是完全相反的一个状态。土建类的专业培养的主要是管理人员,无论是组织管理人员,还是技术管理人员,都是基本上不参与实际操作的。土建类专业的实际操作者都是工人,管理人员只需要掌握工艺、组织,去组织工人施工。和工业产品相比,建筑产品是单件的,没有完全一样的建筑产品,同时,建筑产品的生产是露天的,产品不动人员、设备在动,并且建筑产品的体积庞大,想让学生从开始到结束完整地参与一个工程,是不可能的,也是没有必要的。这就决定了土建类专业绝对不能照搬照抄机械类、电子类专业的“工学结合”的模式,必须开创出一套适合土建类专业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对土建类专业而言,“工学结合”要找准切入点,“工学结合”不能结合到建筑工人的培养模式上去,土建类高职院校不是培养木工、瓦工、钢筋工的专业,工人是技校来培养的。土建类高职院校的“工学结合”要结合到管理人员的岗位上,在管理工作的层次上。所以,土建类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应该是建立在具体的管理工作背景之下的。

以施工员为例,同样是施工员,既可以从事管理工作,也可以从事技术工作。施工现场管理岗位对施工员的要求是施工组织能力,施工组织能力要求这个岗位的人至少会看懂图纸,能抄图,会根据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写出技术交底,会记施工日记,懂得施工工艺,会使用检测仪器检查中间和最终产品的质量,施工过程中能够正确组织并填写施工记录,检验结束后可以编制检验批、分部、分项的验收记录。能够发现质量缺陷和质量通病,并采取一定的措施去纠正和预防。施工现场的技术工作要求施工员具有施工技术应用能力,这个能力要求施工员可以制订正确的施工方案,采用合理、先进的技术完成工程施工。

施工员岗位向上延伸可以做项目总工(项目技术负责人)和项目经理,作为项目总工(项目技术负责人)要求具有审查图纸、地质资料、办理开工手续等工作能力。同时,能够执笔编写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项目总工应该具有对项目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使用进行总结的能力,项目总工应该具有申报各类奖励,QC成果,总结各类工法的能力。作为项目经理,应该具有施工的组织管理能力,能够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人、财、物进行合理组织,对工期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安排,顺利完成建筑施工。

施工员岗位的向下延伸,可以从事具体的分工种的施工管理(比如只管钢筋工或者木工)、测量放线、施工预算、施工试验等具体的工作。尽管这些专业课程可以做得像机电类专业一样的“工学结合”,但是还是属于施工管理的范畴。这些工作是和工人的工作不同的。同样是从事测量工作,放线工和测量员的素质是完全不同的,放线工只要有技能就行,测量员必须懂得测量学理论。测量工遇到了问题可以找测量员解决,而测量员就应该具有解决常见问题的能力。如果测量员没有测量学的理论支持,就无法胜任工作。然而,测量学的理论多是以误差理论和数学知识为基础的。如果没有数学的基础和误差理论,也就没有了测量学。高职土建类专业课程中如果没有这些理论,培养出来的只是测量工。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知道,对施工员这样的工作岗位的知识、能力的要求至少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扎实深厚的数学和力学知识。施工工艺越来越复杂,目前的技术发展情况下,深基坑、大体积砼结构、高大模板工程,钢结构的吊装等,一般都要有比较深的数学、力学知识,才能对施工工艺中的一些参数进行分析判断,以决定最终采用的施工方法和控制措施。所以,高职土建类院校的课程设置,不能削弱对数学和力学的教学要求,而是要加强,要加强到教会学生如何利用数学和力学知识去解决问题。现在有的土建类高职院校的所谓改革,一味削减数学、力学课程,重点强化工艺课程,这种做法长期下去会严重束缚学生的发展。需要指出的是这里提到的数学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与数理统计等内容,力学不但包括材料力学、理论力学、结构力学,还要包括弹性力学。这些知识对能力的形成起铺垫作用。

第二,施工工艺的应用能力。土建类高职应给学生提供较为完整的施工工艺的训练。这些施工工艺包括土方与地基基础工程、混凝土结构工程、砌体结构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工程预算、工程测量等。要求学生应该初步掌握这些施工工艺,但不是灵活应用,因为在学校里面无论如何也是培养不出来可以灵活应用这些知识的施工员的,灵活应用这些知识,需要在施工实践中多年的积累。

第三,施工过程的管理能力。土建类高职院校应为学生提供针对岗位的过程模拟训练或实训。这些模拟的或顶岗的过程应该包括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的编制、技术交底的编制、安全交底的编制、施工日记的记录、施工记录的填写记录、施工试验记录、质量验收记录等。

第四、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不仅表现在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的编写上,而且表现在各种施工记录的填写上。特别是,许多毕业生毕业后在申报科技奖、工法、优秀论文、优秀施工方案时表现出的语言功底很差,无法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不明白什么是关键词,搞不懂什么是是科学领域,甚至是一些著名本科院校的毕业生,也会弄错。所以,土建类高职院校应该开设语言课、写作课和文献检索课,这是弥补这方面缺憾的重要措施。

根据前面的论述,我们可以得到下图这样一个知识的层次结构。这个结构中位于低层的是基础类的课程,如数学、力学、语言和计算机;往上是专业基础类的课程,如建筑结构和专业施工工艺。这两部分是属于学科性的课程,前人已经总结了上百年,没有找到好的教学方式,我们这些人,估计也不会发现什么简便的方法。所以,建议土建类高职院校在教学改革时不要轻易变动这类学科课程。然而,施工现场管理和技术管理的课程,比如施工方案、技术交底等,实际操作的课程,目前正是土建类高职的弱项,也是可以取得突破的方向,土建类高职应该在了解行业、地方和企业特点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训练,以期学生毕业后可以利用这部分知识对接企业,对接行业。

前面说了许多的课程,有的教师会说“我们的学生自身的素质接受不了这些知识…..”也就是学苗不好。在这一点上,我们必须面对这个现实,采用“先天不足后天补”的方法,强化练习和训练。其实若干年前,中国女排拿不到世界冠军,有人就找了很多原因,什么人种啊!饮食啊!生活习惯啊!但是,袁伟民没有信这个邪,他坚持“两严三从一大”(就是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从难从严从实践出发,大运动量训练)训练,终于将中国女排送上了国际冠军的领奖台。同样对高职学生也要强化类似的训练,就是该像袁伟民训练女排一样,多作业、多练习、反复提问,促进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这样有了合理科学的课程设置和严格的训练,相信高职学生就业后的竞争会迅速增强,甚至赶超本科院校。

综上所述,土建类专业应该着重学生的基础培养,拓宽学生发展的基石,同时,专业类的课程应当面向工作岗位进行训练,这样的的培养模式既可以打造学生发展的潜力,又能及时对接社会。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

[2]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5月第一版

测量员顶岗实习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工程测量综合实训 教学模式 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3(a)-0195-02

信息时代已经来临,我国已经确定了相应的信息产业政策及可持续发展政策,测绘学产业化的趋势比较明显。近年来,随着建筑行业、国土行业、交通行业等的技术发展和职位要求,工程测量技术岗位的要求不断提高,对在校大学生的知识、技能和素养的培养也逐渐提高,因此毕业班综合实训的课程设计需要不断地更新,以迎合市场的需要,满足社会工作岗位要求。

1 工程测量毕业班综合实训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1.1 过于教材化

工程测量综合实训课程是一门系统性、流程化程度均比较高的课程,但较多的高职高专院校过于教材化[1],内容繁多而重点不突出。教学老师在上课时,由于缺乏教学经验和实战经历,导致在课程中缺乏重点,因此随教材的内容而走,现目前的教材更新不及时,教学内容严重落后于现状发展[2]。

1.2 教学实践性偏低,实践内容与工程实际脱节

作为综合实训,应该是让学生能够从中体会实际工作流程,但是由于实际及个别院校老师的能力有限,导致实践性偏低。同时,在设计实践教学时,过分强调重点技术内容的学习和操作,而缺乏整套工程的完成和流畅性,导致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减弱实际应用能力,同时对社会工作岗位的认知比较低下,导致学生在校内掌握的实践技能与实际要求的测量技能出现脱节[3]。

1.3 校企合作缺乏实质性的表现方式

现目前的校企合作一般表现在:在企业的协助下,合作完成人才培养方案;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但主要局限于学生课程完全结束之后;企业领导员工来校作交流[4]。因此,校企合作现在比较形式化,没有达到作为教学到社会工作岗位过渡应有的作用和状态,笔者设计将校企合作真正纳入课程教学,力求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实际接触社会工作岗位。

2 工程测量综合实训的课程设计

该次研究将课程设计分为校内实践和校外实习,校内实践采取任务驱动项目制教学,校外实习由企业和教师共同协助完成。

2.1 校内实践

根据对工程测量社会工作岗位的职业要求和高职院校的学情分析,对工程测量综合实训采取全实践教学,具体教学模式(以该校校区测绘为主如下)。

该课程的设计流程以工程测量社会工作流程为基础,能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对工作流程有较为细致的理解。课程主要以项目制教学,其基本流程为布控测图绘图图形整饰、接边检查出图,在每个步骤中让学生根据对应的岗位,依据对应的基础理论和实践,完成相应的内容。学生在完成全部项目内容后,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对前面所学基础教学理论和实践的理解和掌握。比如,在项目一“布控”,需要完成的任务主要是采集一级控制点,引入控制数据和布设图根控制网,学生需要引入的是《测量平差》、《GPS技术》、《控制测量》等课程内容,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需要回顾课程理论和实践内容,同时在老师的协助下,进一步夯实基础,在完成这一项目内容时,学生能够基本掌握控制测量员的部分内容,初步达到理论与实践、学校与社会相融合的目的。

在校内实践过程中,采用项目制,在课程初期,将小班学生分组,根据自己的人员分配,相互合作,共同完成,教师担当的角色是旁听者、观察者、指导者,促进学生的自我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的发展和提高。通过对2014级学生的试点教学效果可知,学生明显提高了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对仪器设备的动手操作能力加强,而且遇到问题善于去主动思考分析,进而解决问题。因此,作者认为,在高职院校推广此类教学模式是有意义的[1,3,5]。

2.2 校外实习

“校企合作办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校与企业获得双赢的模式之一[4]。以校企合作为基础,加强学生校外实习的能力的培养。高校应和企业一起培养为社会所接纳、所需要的技能型人才,这是社会的需要,也是人才培养的需要。根据对历年测量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综合实训的特点发现,学生对校外的顶岗实习的效果不够突出,其原因主要如下。

(1)学生重视度不够。

学生认为,在学校完成课程后,就应走向工作岗位,就业岗位不一定与专业对口。另外,为了完成学校任务,随意交差,没有提高自我意识,缺乏主动精神。

(2)学校联系不到位。

学校秉持着安全送学生出校门,安全接学生回校,对于学生具体的工作环境、工作内容等知之甚少,甚至毫无了解,和学生、企业的沟通也较少,无法很好的收集学生现状资料,对企业的反馈信息处理不及时,最终导致企业对学生存在不满,对学校不满,进而影响校企合作的进一步深入。

(3)老师的指导不够到位。

由于学生在校外顶岗实习,老师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工作问题,进一步协助其解决问题,而企业员工甚少有耐心来帮助和支持在校大学生的学习和进步,因此,学生容易对工作产生消极情绪,进而怠工,最终导致企业对学校的不满。

因此,为了提高学生校外实习的效率和效果,该校教师在作设计时,要求校企合作应该是密切的、联系的、沟通的。在学生完成校内实践之后,主动联系企业,并和企业共同商定学生的培养,在整个顶岗实习期间,教师应该主动和企业、学生作沟通和联系,保证学生遇到问题能有人帮忙。另外,企业安排专门的有经验的员工,对顶岗实习的学生进行引导和指导,最终使得学生能有较好的社会工作适应能力,提高就业率和好评率。

3 综合实训注意事项及总结

(1)实践过程中,注意易错点、难点以及重点,教师应加强对该处的教学和引导,不得逃避问题或轻视问题。

(2)校内实践和校外实习应该具有关联性,使得学生在完成毕业综合实训之后,能对社会工作岗位较为熟知,并且具备相应的职业技能。

(3)工程测量综合实训是一门综合性项目课程,在进行相应设计时应考虑前面所学内容,同时注重W生的工作流程的掌握,在校内外合作之下,进一步提高学生职业技能,提高就业率和好评率。

参考文献

[1] 张红萍.《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教改的实践和思考[J].科技信息(基础理论研讨),2011(30):76.

[2] 黄丰盛.《工程测量》的教学问题及其教改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10(12):85-86.

[3] 丁锐.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测量实践教学的改革和探索[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2(9):40-41.

[4] 高小六.高职工程测量专业校企合作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J].河南科技,2014(18):253.

测量员顶岗实习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双合成;双证融通;三阶段

“职场体验―实境训练―顶岗历练”人才培养模式是日照职业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成果之一。该成果得到了行业、企业的广泛认同。建筑工程学院在此成果的基础,结合土建类专业的特点,创新形成了“双合成、双证融通、三阶段”土建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并在相关院校土建类专业中推广与应用,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教学效果。

1 “职场体验―实境训练―顶岗历练”的内涵与特征

“职场体验―实境训练―顶岗历练”是从长期的教学教学中不断总结凝练出的日照职业技术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全新的职业教育模式,追求工程的真实情境,提升学生的顶岗能力,是黄炎培职业教育核心思想“手脑并用”的具体体现,注重实用、要求手脑联动、做学合一。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探索和完善上述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校企合作”进行专业建设,通过课堂进工地、实训室进企业、模拟现场进学校、实训基地共建,双师共建、学训同步等方式充分实施工学结合,实现开放性、实践性和职业性的教学过程,将职业技能培养融入到实验、实训、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中,实现了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学习与工作岗位“零距离”对接。

2 “双合成、双证融通、三阶段”土建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2.1 “双合成、双证融通、三阶段”土建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形成

日照职业技术学院现设有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建筑设计技术、建筑装饰工程技术、环境艺术设计、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物业管理、供暖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工程测量与监理等九个专业。几年来,在人才需求调研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围绕建筑生产一线,结合房屋建造过程,在实施学院“职场体验实境训练顶岗历练”三阶段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创新形成 “双合成、双证融通、三阶段”的土建类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见图2)。

2.2 “双合成、双证融通、三阶段”土建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2.2.1 双合成

人才培养目标由学校、企业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过程由学校、企业双方合作完成;人才培养内容由毕业生应具备的专业知识与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岗位职业标准要求融汇合成;人才培养环境由学校与施工现场交叉合成;人才培养进程由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交替完成;人才培养团队由专任教师与兼职教师双源合成;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由学校、企业双方共同完成。通过“双合成”达到工学结合、理实一体、学做合一,完成由知识到能力的转化。

2.2.2 双证融通

学生在校期间须取得职业岗位证书(施工员、安全员、资料员等)和毕业证。

2.2.3 三阶段

第一阶段职场体验阶段:开展入职教育,让学生对职业岗位环境有所了解,建立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对学生做职业素质教育讲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

第二阶段实境训练阶段:开设施工员、安全员、资料员等职业通用能力培养课程,实施一体化教学,由专兼教师共同在实训室开展单项技能训练及考核,由聘请的实训指导教师在顶岗实习基地进行综合技能训练并考核,分层次进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形成专业技术基本应用能力,要求学生通过相应的施工员、质检员、安全员等“职业技能鉴定”。

第三阶段顶岗历练阶段:在第6学期进企业顶岗实习,在顶岗期间学生的日常工作管理主要专任教师负责,对学生在企业顶岗工作管理主要由兼职教师负责,通过半年顶岗实习获得初步社会能力和工作经验。

3 “双合成、双证融通、三阶段”土建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的实践效果

3.1 实现了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

通过近几年的实施情况来看,完全实现了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校、企合作完成人才培养过程;学校与施工现场交叉合成人才培养环境;专任教师与兼职教师双源合成人才培养团队;学校、企业双方共同完成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

3.2 实现了学生100%的岗位(技能)证书获取率

结合专业与行业的特点,考虑到学生将来的就业,建筑工程学院组织学生参加了由山东省建工局组织的建筑类专业员和劳动局组织的测量员等职业工种的考试,从考试的结果来看,100%的学生能够获取相应的岗位(技能)证书。

3.3 建成了三个层次的校外实训基地

建筑工程学院充分利用与企业的融洽关系,分类建成了三个层次的44个校外基地,其中山东锦华建设集团、日照市政工程集团等2家为“一体化教学基地”,实现了“双向嵌入”,校企“共建、共管、共享”;山东日建集团、山东神采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等6家为“合作企业”,实现了以开展多方位、多领域合作为重点,对其开放校内资源,设立双方的“合作教师”;建立了36家“校外实习基地”,满足了学生的顶岗实习。

4 结束语

“双合成、双证融通、三阶段”土建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以学校和社会紧密合作为途径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的人才培养模式之一,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理论和实践技能,稳步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极大的提高了毕业生的社会竞争力和岗位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冯新广,孙刚.高职“职场体验-实境训练-顶岗历练”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教育,2012(12).

测量员顶岗实习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工程测量技术 核心课程 现场教学模式 实践

基金项目:中央财政支持建设工程测量技术专业项目;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改革重点项目(2011JG-3)。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学生培养具有明确的职业价值取向。笔者所在单位经过深入调研分析,瞄准铁路、公路、城轨等交通土建施工行业企业对工程测量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状况,以中央财政支持建设工程测量技术专业项目为契机,对该专业《工程控制测量》《GPS测量技术与应用》《线桥隧测量》《高速铁路精密测量》等核心课程现场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评价办法等进行改革。借助现场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提升其学习自信心,增强其职业素养,达到校企协同育人的目的,充分发挥企业的重要主体作用;同时,加强校内“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与锻炼,实现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与企业需求“口径”一致。

研究成果

1.推动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组织模式的实施

笔者所在单位创新形成了“三岗并举、六方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三岗并举”是指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紧紧围绕“控制测量员”“施工测量员”“测图员”三个核心岗位,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六方对接”是指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顶岗实习与就业对接、学习实践与技术服务对接。“六方对接”始终贯穿于三岗位能力培养的全过程,充分发挥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主体地位,让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

同时,专业推行“六阶段、双柔性”教学组织模式,如图2所示。“六阶段”是指按照“基本能力培养――适应能力培养――核心能力培养――拓展能力培养――综合能力培养――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六个阶段组织教学,逐级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双柔性”是指培养过程中,现场教学及顶岗实习环节根据工程施工的季节性和周期性特点,按照工程进度柔性安排教学时间节点,工地建到哪里,课堂就流动到哪里。形成了与铁路、公路、城轨等道路交通设施建设点多、线长、流动性强等特点相适应的教学模式,使现场教学内容与生产内容一致。

2.实行了“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

《工程控制测量》等核心课程现场教学实行了“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以施工现场的生产项目为载体设计学习情境,根据生产项目工作流程设计学习任务,将知识学习、技能训练贯穿于任务实践全过程[1]。本文以《工程控制测量》课程为例,现场教学学习情境及对应学习任务设计如图3、4所示。

根据工程施工特点,优化了《工程控制测量》等核心课程教学内容,融入最新测绘技术、方法及仪器。现场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项目教学法、引导文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实践能力;优化考核评价办法,改变传统的考核方式,突出对项目任务实施的过程考核,课程成绩采取自评、小组互评、校内专业教师评价和企业兼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推行了现场教学学生校企双重管理

现场教学期间,学校和企业对教学班级实施双重管理。学生进入施工现场后,与企业人员同吃、同住、同工作,严格遵守现场各项规章制度和纪律;学校安排专业教师教授学生专业核心课程的同时,聘请企业技术人员为兼职教师[2]。校内专业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交替授课,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专业教师侧重理论教学,主要传授专业理论知识;企业兼职教师侧重实践教学,向学生传授岗位职业技能[3],并共同完成对学生的现场教学课程考核评价。

企业通过在师资、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等方面的协同,发挥其在人才培养中的主体作用。现场教学实现课程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参加现场教学的学生能够尽早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触摸施工现场的脉搏,增强对职业岗位的认同,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进而提升个人就业竞争力。

4.提升了学生专业核心竞争力

现场教学期间,按照企业生产模式组织和实施一切教学活动。把工作岗位、质量管理体系、生产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等规范要求融入到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一个真实的职业环境下,按照职业岗位对人才的要求,完成具体工作任务。学生较早接受企业管理模式、文化的熏陶,提升了对专业的认同感,激发了学习兴趣[4]。测绘行业作为艰苦行业,现场教学能够培养学生吃苦奉献精神,磨炼意志,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成果应用

笔者所在单位是西北地区最早开设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高职院校之一。专业核心课程现场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升了学生的职业素质,得到企业和同行院校的高度认可,受到省内、外多所高职院校借鉴。也满足了铁路、公路建设行业快速发展、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变革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5]。

结束语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不断涌现的大型特种精密工程建设对工程测量的技术要求愈来愈高[6]。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核心课程现场教学改革与实践更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完善的过程。今后,将从以下两个方面进一步优化完善改革成果:⑴优选工程项目,并结合项目特点,及时进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核心课程现场教学内容、教学项目及任务的更新优化。⑵进一步完善现场教学课程考核办法,优化课程考核的内容、方法、形式及成绩评定标准。

参考文献:

[1]张福荣:《高职铁道工程类专业测量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测绘通报》2013年第8期,第107-108页。

[2]曾庆伟:《谈高职院校〈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改革》,《职业教育研究》2009年第11期,第33-34页。

[3]李天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测绘通报》2014年第9期,第126-128页。

[4]朱健:《土木工程专业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探索》,《现代商贸工业》2013年第7期,第77-78页。

[5]贺跃光、高成发、鲍建宽:《土建类工程管理专业工程测量教学探讨》,《测绘工程》2007年第10期,第71-74页。

[6]张正禄:《关于“工程测量学”课程的教学思考》,《测绘通报》2014年第10期,第125-127页。

测量员顶岗实习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毕业实习;顶岗实习;轮岗实习;岗位培训;改革

通过对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市政机电系《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2006至2009级各取一个班取样调查分析,毕业生顶岗实习的主要单位分类如下:(%)

《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学生采用2+1教学模式,即在校学习时间为2年,毕业实习1年。结合行业特点,毕业生在7月份比较好找实习单位,这时去单位实习比较有利,11月份至第二年3月份大多数施工单位季节性停工,所以在此时间段安排集中毕业设计等环节,3月份开学以后又进入单位实习或找工作,三段式的时间安排基本没有改变。从2008年06级毕业生实习以来,毕业生人数呈递增趋势,集中毕业实习安排工作也逐年调整,06、07级都是分三个组即给排水施工图、采暖施工图、电气施工图设计,07级毕业设计质量下降,没有达到预期答辩效果,教研室对高职学生集中搞设计是否合适提出质疑;从08级开始,增加安装工程预算组,以安装预算大作业形式完成指定施工图预算工作;09级建筑设备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相结合,增加安装施工组。至此,集中实习时间段的实习任务基本与岗位群相吻合。几年实习过程中,也出现学生在实习单位回不来参加在校集中实习的情况,一般是由班主任、指导教师分配任务,学生带任务到实习单位完成,这一趋势呈递增状态。

根据近年来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毕业教学实习教学发展的具体情况,对于顶岗实习的方法和改革进行了一些思考:

一、企业顶岗实习的总结

学生通过到企业实习,能将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与现场施工实际结合起来,获得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中各主要工种施工技术方面的实际知识,获得施工组织、施工管理方面的实际经验,培养了独立解决一般问题的能力。同时,在实习中,广泛地同工人师傅接触,并参加生产劳动,为即将面临的就业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在实习过程中,各班学生严格遵守实习纪律,虚心向工人师傅和工程技术人员学习,能吃苦耐劳,勤学苦练,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受到了实习单位的好评;学生认真收集资料,写好实习日志,并按要求撰写了实结。

毕业顶岗实习不仅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认知从业岗位,明确就业目标的过程。因此既要学习实际知识和技能,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要熟悉即将进入的行业,了解专业岗位群,了解今后工作中有关的职业道德、工作规范等,认识到本专业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过程中不仅从实习企业学习到很多实际知识和技能,同时也让很多企业认识到毕业生所具有的能力和素质,把毕业生顶岗实习与就业工作很好地结合起来。

二、改革实习的形式,集中实习以轮岗实习为思路,体验和技能相结合,理解岗位群,明确分散实习分组,设置专人管理

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对口的工作极其广泛,包括设计、施工、预算、监理、设备技术支持等。从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去向看,也是非常广泛的。为了更好地适应这种情况,要求毕业顶岗实习形式的多样化。规范实习分类,增加分散实习组,即学生有就业意向,经单位开具证明,班主任确认后签字认可,可继续留单位实习。分散实习组不再分配其他任务,完成实习报告即可。对分散实习组的管理,可由指导教师按地区巡回指导,也可在实习单位聘请指导教师。

在校集中实习以轮岗实习为思路,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一起,以典型模拟工程为实例,从设计、预算、招投标、施工现场管理、施工、监理、竣工验收等环节拟定一系列岗位,明确岗位职责,将学生分组进行轮岗实习,在岗位上体验具体工作,必须完成一定要求的工作任务,任务合格后转入下一岗位实习。学生在轮岗实习中找到自己的兴趣或工作意向,将志趣及工作结合起来,找准适合自己特点的就业岗位。

三、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提高毕业顶岗实习的就业导向作用

学生有比较明确的就业意向,需要对预期就业岗位培训提升,与技能考证结合,获得相关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如工程电气设备安装调试工、管道安装工、预算员、测量员、CAD平面设计师等。明确就业从事的工作,如建筑设备工程的施工与技术管理工作;建筑设备的安装、运行及调试工作;建筑安装工程预算及招投标工作;建筑设备安装工程施工监理等工作,提高毕业顶岗实习的就业导向作用。预期就业岗位培训,更注重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注重于学生工程意识的训练,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工程素质大为增强,有利于毕业生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有利于提高学生求职能力,懂得与企业进行双向洽谈,有利于毕业生自主择业。

四、毕业实习的教学评价

顶岗实习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指导教师和班主任紧密联系实习的每一位学生,敦促学生做好顶岗实习日记、毕业实习鉴定表、顶岗实习报告等书面材料,指导教师根据实习单位对毕业生的综合评定材料,及实习日记、实习报告的内容,按要求给学生打分。实习过程中因成绩显著而获取的实习(或就业)单位奖励的,可评选系部优秀实习毕业生奖励。

测量员顶岗实习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项目课程内涵;课程体系;课程设计;教学资源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0—0001—03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常采用学科体系、任务课程、技能训练课程,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不知道毕业后能做什么,学习积极性不高,通过项目课程开发与实践,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缩短“知识”和“能力”之间的距离,满足企业对学生能力的紧迫性需求。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目的。现谈谈个人体会。

一、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存在学生厌学,上课迟到、睡觉、玩手机;教师厌教,上课自说自话(不关注学生)的现象。

究其原因,学生厌倦以升学为目的的理论学习方式,学习习惯差;多数开设的课程与职业能力“关联度不大,学生不感兴趣或课程本身没问题,但教师讲课没有”吸引力“。所有的老师都想把自身所学知识传授给自己的学生,针对性不强。

我们深知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学不好的学生一定存在,但具有“权威”的教师,加上有吸引力的课程和教学方法会使厌学的学生减少。为此我们探讨变以”教“为主的模式为“做中学”的模式,即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改革。

二、项目课程的理解与辨析

(一)职业教育的课程模式:需要系统学习理论知识,开设单独的学科课程;需要以任务为中心学习知识与技能,开设任务课程;需要反复训练才能具有非常娴熟的技能,开设单独的技能训练课程;对需要以项目为参照点贯穿整个课程内容,让学生在以项目为载体所设计的综合化情境中学习,完成完整的工作过程,并获得相关知识和技能的课程,开设项目化课程。所以课程模式多样化,其中项目课程成为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主体。

(二)项目课程既包括一个专业的课程体系,又包括一门具体的课程。对一个专业的课程体系,依据明确的培养目标,针对学生就业岗位应该具备的职业能力设计。对一门具体课程,以培养学生岗位能力为目的,以典型岗位工作过程为项目,将知识作为完成项目的支撑条件进行合理组合,采用项目教学方法教学。

(三)项目课程的特征:完整合理的教学设计;模拟真实工作工程的配套实训项目;配套的项目化教材;丰富的教学资源。

三、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主要面向水利行业的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培养在建设第一线和基层单位从事建设工程施工和管理技术工作的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员、监理员、测量员、造价员、资料员、工程管理员,按照岗位能力要求,构建以学生为主体,以职业能力为中心,以实际项目为载体,以任务训练为途径,按照职业能力形成的逻辑关系,从简单到复杂、从专项到综合,构建项目课程体系。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由专业基本素质、专业单项能力、综合职业能力、职业岗位能力课程四部分组成。

专业基本素质:主要完成文化基础课程,培养学生专业基本素质,采用学科体系模式。

专业单项能力:主要进行识图与绘图、施工技术、测量技能、试验能力的培养,重点掌握施工技术、检测技术、测量技术,并且对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土坝施工技术、水闸施工技术、施工组织与概预算仿真训练,使学生通过技能鉴定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本阶段结束后,学生能够适应施工企业的工程施工、工程试验、工程测量等岗位群的工作需要。采用任务+技能训练课程模式。

综合职业能力:实施完整工程项目建设过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采用项目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即以工程项目建设为载体,开展工程项目校内实训,将水利行业与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相关工种(灌排工、泵站运行工、渠道、河道修防工等)和施工管理人员的岗位职业资格标准融入教学内容,并按职业资格标准进行职业资格认证考核,实现“双证书”制度,提升综合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学生顶岗实习、毕业后就业奠定基础,拓宽上升空间。采用项目课程模式。

职业岗位能力:安排学生以员工的身份进入富凯龙集团、内蒙古环地勘查测绘公司、内蒙古黄河、辽河工程局有限责任公司等订单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使学生在职业素质、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专业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形成高技能人才“成品”。

四、专业单项能力、综合职业能力、职业岗位能力课程设计

(一)专业单项能力课程设计

1、项目的选取原则。针对性:广泛调研基层工程技术人员并召开专业建设委员会,针对当前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发展和水利事业发展的情况,特别针对新农村水利基础建设和保障体系要求以及内蒙古水利厅“水利人才规划”具体要求;针对毕业生就业岗位中实际应用较多的水利工程基本知识和工作中必备专业核心能力(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确定教学内容。

适用性:适用水利专业中小型水利工程设计、施工、工程监理、基层水工管理单位的一线技术操作和管理岗位。既要考虑学生首次就业岗位的职业资格证书要求,又要兼顾其未来发展方向执业资格证书要求。

2、项目的选取。重力坝、土石坝、水闸的设计、施工与管理。

3、教学载体。(1)重力坝、土石坝、水闸图集;(2)重力坝、土石坝、水闸设计资料、成果。

4、课程工作任务的选取。整个课程体系围绕以“实施完整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为载体”展开,即将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分解为若干工作任务,作为专业单项能力训练中每门课程的学习任务,突出“水利工程建设”这个中心,同时兼顾知识的宽泛性。专业单项能力课程工作任务选取见表1:

表1 专业单项能力课程任务选取表

(二)综合职业能力课程设计

表2 综合职业能力项目设计

1、项目设计。实施工程项目建设完整过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即灌区灌溉系统规划设计、水泵与水泵站、典型水利工程设计、施工组织设计、水利工程概预算(招投标、成本控制)、水利工程测量(施工放样)、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工种实训、施工组织管理、工程资料整编)、水利工程管理。综合职业能力项目设计见表2:

2、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手段。教学模式:课程在教学实施中注重体现理论与实际的密切结合,边学边练,融“教,学,练”三位一体,采用工程实例练习与理论课程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工程实例教学法;“教,学,练”三位一体教学法;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法;六步教学法(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技术;模型展示;学习报告。

3、整体教学设计表见表3:

表3 整体教学设计表

(三)职业岗位能力

1、顶岗实习能力目标。分三个层次见表4:

表4 顶岗实习能力目标层次表

2、顶岗实习教学内容与岗位要求。顶岗实习岗位与教学内容要求见表5:

表5 顶岗实习岗位与教学内容要求

3、顶岗实习指导教师要求。顶岗实习指导教师要求见表6:

表6 顶岗实习指导教师要求

校内指导教师能力要求 企业指导教师能力要求

具备较强的学生管理和组织能力。具备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的设计,施工,管理与水利工程的维护等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应用能力 具备较强的学生管理和组织能力。具备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的设计,施工,管理与水利工程的维护等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和较熟练的专业技能能力

4、考核方式与考核标准。考核方式引入三元机制,即对顶岗实习的学生进行考核包括校内指导教师,企业指导教师和学生本人。评价比例为:自我评价占25%,校内指导教师评价占35%,企业指导教师评价占40%。

顶岗实习考核内容与考核标准见表7:

表7 顶岗实习考核内容与考核标准

实习日志

的填写 每天认真记录当天工作情况,心得体会和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记录工程技术人员的技术报告或技术文档,记录在工作中与工程技术人员协作时专业学识方面的收获与提高,不少于150字 10

实习报告

的撰写 按照实纲的要求,对参加生产实习的全过程进行分析和总结,及时写出实习报告。图文并茂,总字数应不少于6000字 10

五、课程教学资源(实施条件)的建设

(一)师资队伍建设

把有企业工作经历的双师素质教师引进;聘任有工程经验与教学能力的企业企业员工为兼职教师;注重已有教师的双师素质培养,通过兴办校内企业,让教师参与设计、监理等实际项目,提高动手能力,积累“项目”资源;通过下企业兼职,提高动手能力,积累“项目”资源。

(二)实训条件配套建设

通过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强化学生基本技能训练、进行项目课程实施;通过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训练学生岗位技能。

(三)项目课程教材开发

教材开发依据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课程整体设计、课程单元设计、国家规范、企业真实案例。

教材结构体例任务化、项目化,以项目为基本单位编排教材内容;体现“做中学”,即先呈现项目,指导学生尝试性完成项目,然后指导学生建构知识,使理论与实践统一到项目完成的过程中。实现从阐述式到对话式的转变。

通过校企合作,企业不断提供真实项目来源,保证能力培养符合企业需求;专、兼职教师,行业专家共同参与教材开发,保证教材先进性。

(四)校企合作平台建设

学校与施工、设计、监理企业密切合作,为学生提供项目课程综合实训(岗位技能训练)场所。为项目课程提供真实教学项目来源,提高项目课程质量。为教师提供双师素质培养机会,提高项目课程教学质量。

六、结语

项目课程改革的实质是:通过改革缩短“知识”和“能力”之间的距离,满足企业对学生能力的紧迫性需求。同时,通过将知识融于完成项目的过程中的方式,即“做中学”的方式提高课堂吸引力和学习效率,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目的。

项目课程的能力培养目标考验教师的真实双师素质;项目不真实,无法体现真实工作过程;实训基地内容与课程项目不匹配,影响课程实施。

项目课程的实施关键是提高课程吸引力,为此提高自身双师素质,建立”能力威信“;善于将复杂专业问题简单化和通俗化;与时俱进,关注当前实事中发生的与课程相关事件,创新作业和考核方式,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徐国庆.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的几点关键问题[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4).

[2]徐国庆.高职项目课程的理论基础与设计[J].江苏高教,2006,(6).

测量员顶岗实习总结范文第9篇

【关键词】工程教育;第三学期;人才培养;校企合作

0.引言

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以下简称道桥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去交通土建行业施工生产一线,从事道路、桥梁等工程施工生产领域中的关键岗位(公路工程八种主要关键岗位:施工员、技术员、测量员、质检员、内业员、材料员、试验员、计划员)工作。这就要求学生在专科学习过程中注重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以后就业打下基础。

1.第三学期工程教育改革

道桥专业取消暑假,实行三学期制,一、二学期以理论教学为主,第三学期以实践教学为主。因为公路工程建设具有无重复一次性的特点,使得道桥专业在实践教学中生产性实训无法走进课堂,我们紧紧依托第三学期,不断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突出第三学期作为道桥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加大第三学期实践教学的考核力度,确保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全面提高。在专业课课程体系的建设上,我们从培养目标和就业岗位入手,系统分析了公路工程一线施工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工作内容和工作过程,总结归纳出岗位所需的知识和能力,同时,根据不同知识、能力的权重,进一步归纳总结,形成道桥专业学生重点培养的核心能力——制(识)图能力、测量放样能力、施工技术和常用工程软件的应用。道桥专业围绕四种核心能力,同时兼顾公路工程施工领域八种关键岗位的能力需要构建专业课课程体系。

通过第三学期的校企合作,达到如下效果首先,企业直接参与工程教育[1]。学校邀请企业中的知名工程师来承担技术类课程的教学[3],学生不仅可以学到理论和方法,而且可以到项目现场实地观摩,10级《公路管理与实务》课程就采取了这种方式,丁振娜老师在现场具有丰富的经验,考取了一级建造师、注册监理工程师。她在讲本门课程的时候,把现场的经验传授给了学生,为学生考取二建提供了准备。其次,企业接纳学生实习。在第三学期实习过程中,道桥专业形成了全员顶岗、带薪实习、实践全国、服务地方的特色。通过这种实习,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提高,锻炼了试验员、测量员、材料员、内业员等岗位能力,也得到了一些工资报酬,基本上可以满足半个学期的学费需要。通过三学期的实践能力培养,工程人才培养形成良性循环[2]。

2.在课堂教学上,以工程任务和职业能力为载体进行工程任务课程化教学

员岗位与职业能力、工程任务对应关系:

施工员工作任务:阅读与校核施工图纸;施工方案设计;施工组织与协调。职业能力:熟练阅读道路工程施工图纸的能力;具备基本的施工图校核能力;掌握基本的公路工程施工技术与工作流程,具备编写施工组织设计的能力;具备多种施工方案优化选择的能力;熟悉具体工程的施工工序,具备施工现场的指挥能力和决策能力;具备协调施工各工种协同作业能力。

技术员工作任务:阅读与校核施工图纸;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施工过程中的一般设计。职业能力:熟练阅读道路工程施工图纸的能力;具备施工图校核能力;掌握基本的公路工程施工技术与工作流程,具备编写施工技术方案的能力;具备施工前针对不同工种的技术交底能力;掌握具体工程的施工工序,能够在工程施工的各个环节中提供技术支持,保证施工质量的能力;在工程师的领导下,参与施工技术创新,熟练运用力学基础知识,具备一般构件的设计能力。

测量员工作任务:阅读与校核施工图纸;施工过程中的测量放样;施工过程中的测量数据的分析与处理。职业能力:熟练阅读道路工程施工图纸的能力;具备基本的施工图校核能力;具备常用测量仪器的操作和日常维护能力;熟悉公路工程中各种构造物的施工过程,具备施工放样能力;能够对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具备利用测量数据控制施工的能力;配合内业人员整理测量资料的能力。

质检员工作任务:阅读与校核施工图纸;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职业能力:熟练阅读道路工程施工图纸的能力;具备基本的施工图校核能力;熟练掌握公路工程施工技术规范与国家标准,具备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查和控制能力。

内业员工作任务:阅读与校核施工图纸;施工过程中内业资料整理与送检。职业能力:熟练阅读道路工程施工图纸的能力;具备基本的施工图校核能力;熟悉公路工程中各种构造物的施工过程,具备施工过程中各种内业表格的填写能力。

材料员工作任务:工程材料的采购与验收;工程材料的运输与存储。职业能力:熟悉常用工程材料的技术性质和标准,具备工程材料的采购与验收能力;掌握常用工程材料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具备有关工程材料的运输和存储知识,保证工程材料在运输和存储过程中的质量。

试验员工作任务:工程材料的试验、化验。职业能力:掌握常用工程材料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掌握常用工程材料的试验、化验方法和程序,具备工程材料的试化验操作能力。

计划员工作任务:施工计划的编制;施工过程的进度控制及工程量的核算。职业能力:熟练阅读道路工程施工图纸的能力;熟悉公路工程各种构造物的施工过程和施工方法,具备编制施工进度计划的能力;掌握工程量的计算方法,具备工程量的核算能力;熟悉公路工程施工生产的过程和特点,能够根据施工生产的实际情况提出变更,具备与工程建设的相关部门协调和沟通能力。

道桥专业核心课程及相关任务如下:

(1)道路勘测设计:其任务是通过道路几何参数和道路构成的了解,具备道路工程图的制(识)图能力,同时进一步强化施工测量放样能力,为公路工程的施工服务。

(2)道路工程测量:其任务是在具备测量仪器的操作能力基础上,熟练阅读公路工程施工图,掌握基本的施工程序,具备公路工程施工放样能力和测量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能够独立完成公路工程的施工测量任务。

(3)路基路面工程:其任务是掌握路基的结构组成及类型,路面的结构组成及类型,路基路面工程所用材料的技术性质和标准,路基路面工程的施工过程和具体的施工技术,完成路基路面的施工任务。

(4)桥梁工程:其任务是掌握桥梁的分类,桥梁的组成和各部分构造特点,桥梁工程图的阅读,桥梁工程中所用材料的技术性质和标准,桥梁工程的施工过程和施工方法,完成桥梁工程的施工任务。

教师在讲述以上课程过程中,根据这些任务进行教学,严格按照上述内容进行大纲、课程标准的编写。在上课的过程中,教师采取项目法(工程任务课程化)、讲授法、现场教学法等方法教学,道桥专业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高。通过这种教学方法与教学方式的改革,学生掌握了道桥专业员的基本理论以及基本技能,工程实践能力间接提高。

3.结语

道桥专业工程教育改革不断的总结经验,教学上不断的完善工程任务课程化教学改革,一批批毕业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较强,符合用人单位的需要。道桥专业会继续总结和提炼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出更多企业需要的高层次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查建中,何永汕.中国工程教育改革三大战略[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2]宗士增,阎燕.工程教育创新实践的方法与措施[J].中国大学教学,2012,(4):61-63.

测量员顶岗实习总结范文第10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实践教学体系

Research on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and the practical training base construction in building engineering technology

Zhao Yanmin

Northern Beijing vocational education institute, Beijing, 101400, China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practical training base and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is the ke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problems, researches and summarizes the experiences on practical teaching methods, practical textbooks, equipping with advanced teaching facilities, optimizing the practical teaching contents, strengthening graduation practice.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practical training base construction;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高等职业教育不同于一般的高等教育,它培养的是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级技术型人才,这些人才要求具有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技术管理能力。实训基地建设与实践教学体系是高职教育质量好坏的关键,是高职教育发展的核心,所以我们应该重点研究,这对于实现国家对高职教育的规划目标和提升高等职业教育的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院是北京市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是北京市重点建设专业,实训基地为北京市示范性实训基地。笔者围绕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建设过程,对实践教学体系与实训基地建设中的问题及改革的经验进行了研究总结。

1实践教学体系与实训基地建设中的问题

1.1 实践教学体系的不完善

我院是在北京市建筑工程学院怀柔分院的基础上于2002年开始独立办学的一所公办高职院校。独立办学之初,由于对高职教育的理念和培养目标、办学特色等不是很明确,所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完全按照独立办学之前的大专教学思路来进行课程体系的安排。实践教学体系不够突出,实践教学的课时很少,学生毕业时感觉理论不如本科生学得多,实践知识和动手能力也没有得到大幅提高,因此这种“压缩饼干”似的大专教育不能适应高职教育的发展需要,使我们培养的学生没有了特色,降低了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

1.2 实训教学技术装备不足,维护管理不规范

独立办学之初,学院对我们专业的教学设备投入不足,本专业面临着仪器设备缺乏,实践教学硬件不能满足教学需要的问题。例如,随着计算机技术、光学技术、微电子技术、机械制造技术的迅猛发展,测量仪器已经从传统的光学仪器,发展到集光、机、电于一体的智能化仪器。但是,我们学院2006年之前的测量实验仪器大多是老式的光学水准仪和经纬仪,对现在工地上广泛使用的电子水准仪、精密水准仪、电子经纬仪、全站仪等先进的仪器设备配备不足,高精度的测量仪器只有一台全站仪。现有的仪器由于维修保养不够,也存在仪器测量误差较大,技术性能落后老化等严重问题。

对于各种施工用到的软件和材料检测设备我校也没有跟随工程实际的需要及时配备,像计算机造价、施工组织设计、结构构件设计、测量绘图软件、材料试验的设备等都没有。

1.3 实训指导教师数量不足,也缺乏足够的实践经验

所有实训课程都只有任课教师1人负责,而且每名专业课教师都是大班教学,75名学生在设备不足的情况下同时实习,很难进行组织管理。如果分成很多小组进行,课时又不允许,所以大班实训教学管理难、效果差。

由于大部分教师都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从事高职教育的,中间缺少企业的实践锻炼环节,造成实训指导教师实践经验不足,这也是大多数高职院校在实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例如,对于抹灰工程、砌筑工程这些实操性很强的工种实训课程,虽然教师可以熟练地讲解其操作要领和理论原理,但是教师不能像工地上的师傅那样熟练地操作,急需聘请企业一线的技术人员加强对实训课程的指导。

1.4 缺乏符合工程实际的实训指导书

目前,课程改革在先,可是教材却落后于改革的步伐,还是沿用原来的学科体系的实训指导书。实训教材内容陈旧,缺乏工程实践经验的总结,缺少企业专家的指导,跟不上新技术的发展,不能适应工程建设的需要。

例如,现在所使用的《建筑工程测量实训指导》教材没有介绍或只简单介绍高新测量仪器,施工测量部分介绍过于简单、粗糙,缺少测量技术规范、技术方案、技术设计的内容,没有数字化测图内容,没有体现出实践工程经验的总结知识,没有工程实例的支持。现在使用较多的全站仪和测量绘图软件在教材中没有体现出来,在大比例尺地形图部分仍然以经纬仪测图为主。急需引入工作过程中的实际工程案例,模拟真实的工作情境来进行实训课程的教学。

1.5 实训基地的规模不足,利用率低,效果不明显

校内的实训基地在没有相应实训项目的学期一直空闲,造成了仪器设备的资源浪费。在实训时由于大班教学,一次参加实习的学生较多,又不能满足实训的规模。考虑到安全问题,校外实训基地大多不愿意接收或大量接收学生去实习。

1.6 毕业顶岗实习的监管不够

毕业实习中出现了岗位定位不明确,实习中没有具体的工作任务,或者实习岗位与将来从事的工作岗位不对应,将来学生毕业后还是不能达到真正的零距离就业。企业对学生没有明确的监管考核责任,在高职教育最重要的环节出现了监管不够的情况,影响了毕业实习的质量。

2改革的方法

2.1 以就业为导向,优化实训教学内容,改革实训教学方法

由于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企业对学生施工技术应用技能要求的不断提高,专业实训课程的教学内容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而应该根据岗位需求和施工技术的发展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淘汰落后的内容。例如,在调查了学生从事的工作岗位后,我院及时根据就业的需求改革了测量课程教学内容,根据工程实际为学生增加了全站仪、自动安平水准仪、电子经纬仪、GPS等先进仪器设备,并且增加了数字绘图软件的内容,配备了专用的测量绘图机房供学生实习,这样与学生毕业后从事的测量员、房产测绘、地形图测绘的工作岗位实现了零距离对接。

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将课程改革、兴趣小组及技能大赛引入实训教学中,提高实训教学的效果。其中,建筑构造被评为北京市市级精品课程,建筑工程技术教研室被评为市级优秀教学团队。本专业进行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和项目导向,情景模拟的课程改革,理实一体化的课程改革。另外,建立了各种专业课程兴趣小组,由教师给出工程实例中的一些施工技术问题,然后让学生开动脑筋根据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去解决这些问题。组织测量技能大赛,模型大赛,并参加了北京市楼宇智能化设计大赛,数学建模大赛,在取得优异成绩的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实训课程的学习效果。

2.2 购进先进的仪器设备,规范教学技术装备的维护管理,加强校企合作办学

在国家大力支持高职教育发展的背景下,我院争取到了国家的财政支持,新建了计算机软件机房,配备了施工、资料、测量绘图、结构、造价、CAD制图软件,可以保证软件实训课程的需要,同时满足了课程紧随工程实际发展的要求。测量仪器室增添了全站仪、GPS、电子经纬仪、自动安平水准仪、垂准仪、投线仪等先进的测量仪器和设备,并为学生配备了测量绘图计算机房。新建了建筑材料检测实训室、建筑模型室,扩建了原有的工种实训室,这些先进仪器设备的购进和实训室的建设可以充分满足学生的实习及将来工作发展的需要。

校企合作办学,可以了解就业形势与就业市场,了解工作岗位对学生的能力需求,从而及时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对实践教学做出相应的调整,促进教学内容的改革,使培养的人才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学校与企业、社会相结合还可以加深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对自己形成积极定位,端正学习态度和就业观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我院在实训教学的改革中,与怀建集团、北京望唐数码测绘有限公司等企业密切合作,扩展了学生的实践基地,增加了实习机会。例如,在测量的基本教学完成后,根据每周测量的教学内容安排学生在周末去相应的实习基地进行实际的测量实习。学生到了企业后,根据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先进行认识、操作实习,再由企业的工程师进行专门的辅导、讲解。这样学生既懂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又从工程师那里学到了工程实践经验。学生对本周学习内容实习掌握后,将不懂的问题带回学校,继续学习。这样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锻炼了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双师型教师

产学研结合是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有效途径,我院一直积极创造条件让有条件的教师参加生产实践,鼓励教师走向企业,参与科研开发、技术服务工作,学院积极支持和鼓励教师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并且定期请企业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工程师和仪器设备厂家的技术人员来我院为教师培训。教师的学术水平和科研水平均有了明显的提高,运用新技术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2.4 校企合作编写适合高职实训教学的教材

实训教学的改革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实训教材的改革,应该优化现有教材的内容,以培养学生的施工技术应用能力为指导思想,将教材内容根据岗位的需要划分为若干技能模块进行教学,体现出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教材特点。例如,在测量实训教材编写中以工程案例为引导,以学生将来从事的工作岗位能力需求为依据,把建筑工程测量划分为基本测量技能、施工测量技能、地形图测绘技能、房产测绘技能4部分任务。其中,后两部分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作为选学内容,体现出教材的灵活性和因材施教的特点。

对教材的内容及时进行更新,优胜劣汰,多请教咨询企业一线的工程师,增加企业施工一线的工程案例,为学生构建真实的学习情境。教材建设中应该精简已经落伍的传统部分内容,补充先进仪器、技术的使用内容,突出实用性和先进性,这样才能既满足现有教学的需要,又能满足学生日后工作的需要。

2.5 向社会开放校内实训资源,提高学生参与实际工程的机会

将建筑材料检测实训室和测量实训室向社会企业开放,一方面可以满足服务地方经济的功能,同时让学生在参与实际工程的过程中熟悉将来要从事的工作岗位情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例如,我院将测量仪器租借给北京望唐数码测绘有限公司,同时公司负责对我院师生培训及提供实际工程的实习机会。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实现了资源互补,达到了各取所需的效果。

2.6 注重实习中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素质培养

根据我院对中建一局、怀建集团、金桥建筑公司等多家建筑企业和毕业生的回访调查发现,现在建筑企业在招聘时,越来越看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因此,我们应该重新定位专业实习的培养目标,注重学生在实习中的素质教育。实习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中极为重要的一个教学实践环节,在实习的同时也必须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实习中在培养学生基本操作技能的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工作作风;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助互爱的团队精神;培养学生科学严谨、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工作中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思路。

2.7 定岗、轮岗实习,加强过程监管,保证实习质量

根据毕业实习中岗位不明确,实习岗位与将来的工作岗位不对应的情况,改革原有的分散实习模式,采用相对集中的定岗、轮岗实习模式。

例如,在毕业实习时根据学生就业时主要从事的资料员、造价员、施工员、测量员、质检员的岗位,由学校联系相应的施工单位,然后让学生分组在某一个岗位上实习,定期轮换岗位,达到在毕业实习结束后,所有的工作岗位都进行一遍,这样就达到了所有学生的实习岗位与将来的工作岗位直接对接的目的。

针对实习过程纪律涣散,监管责任不明确和监管力度不够的问题,我院加强对实习的过程管理,形成学生自管、教师监管、师傅直管的三位一体的监管体系。由学院与施工单位的指导师傅签订监管协议,明确企业指导师傅的责任和义务,加强了师傅直管的力度。同时,教师要求学生每天写实习日记,定期回学校汇报实习的进度,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商议完成一篇实习报告,回学校进行毕业实习答辩,由教师对学生的实习进行考核。

3 结束语

实训基地建设和实践教学体系要以企业一线的需要为依据,以学生的就业发展为导向,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要在实践中改进,在改进中完善,不断推进教育教学的改革,从而达到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需要以及高等职业教育高水平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杨洋.高职实践教学的现状与对策[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2):74~77

[2] 志,何素立,李新辉.构建高职实践教学新体系的探索[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1(2):68~69

上一篇:化验员顶岗实习总结范文 下一篇:幼儿园托班实习总结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