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案教学法论文范文

时间:2023-11-24 18:29:13

病案教学法论文

病案教学法论文篇1

关键词:病案教学法 医学影像学教学 应用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a)-0151-01

19世纪7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兰德尔首次提出病案教学法的概念,这是一种能够提高学习者实际操作能力的教学方法。我们都知道在现代形势背景下,世界各国的医学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使学生能够尽早接触临床。事实证明,病案教学法可以有效促进医学课程改革,在培养学生的医院实践能力方面起着不容小觑的作用。医学影像教学是医学生必须接触的基本课程之一,如果将病案教学法应用到医学影像学教学中,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本文主要研究病案教学法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1 病案教学法概述

所谓病案教学法,是以“病案”为载体,注重学导式教学,以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为核心,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自主创新的教学法。毋庸置疑,病案教学法是使理论教学逼近临床的一种手段。其目的是:

(1)巩固知识。在病案教学中,学生从生动的病案中首先形成某一疾病的单体概念,即对某一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和治疗原则的认识。由单体概念开始,逐步上升为复合概念,也就是逐步形成横向联系,对同类症状的不同疾病做出鉴别诊断。最后,在单体概念和复合概念的基础上形成动态概念,即能从疾病纵向联系判断其由来及发展趋势。这样,逐步掌握了疾病的规律,从而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2)发展智力。病案教学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包括分析、综合、比较、判断、归纳等方面的认识能力,使学生学会分析和处理问题。

(3)提高学习效率。病案教学生动有趣,加之其实用性和直观性,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潜能,又能加深印象,有助于学生记忆。因此,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病案教学法毕竟是为教学而服务,所以在选择病案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严密的科学性。病案书写规范,记录完善、准确。这对开始学习病案分析的医学生有重要的影响。

(2)鲜明的示教性。作为教学示范病案,首要的是应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能帮助学生顺利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3)短小精悍的形式。教学病案的选择应由简到繁,逐步过渡。对于初学者应提供短小精悍的病案以利抓住重点而不至于束手无策。

(4)紧扣教材方向,围绕教学内容,以便为教学理论服务。

(5)逻辑性强。教学病案的分析是遵循疾病发展的规律进行逻辑推进的过程。所以,作为教学病案应有很强的逻辑性。

(6)结论简洁易记或暂不作结论而作为问题向学生提出,通过独立思考或讨论得出结论。

2 病案教学法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应用

2.1 建立病案数据库

病案数据库的建立直接决定病案教学法能否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顺利实施。要建立病案数据库,必须紧密结合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很容易通过互联网获得大量的病例资料,这为病案教学法的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具体而言,系统的病例资料应该包括:医学影像学资料、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资料,如果有病理学资料加以对比就再好不过。建立病案数据库,还应该根据检查方法进行分类,诸如超声、MRI、CT等,都应该加以明确的分类。此外,还可以根据发病率分类,如少见病、常见病和多发病等。这些分类工作必不可少,可以方便教师在实施病案教学法时紧扣教学大纲进行教学,还可以帮助教师从庞大的病例数据库中快速挑选出那些能够有效达到教学目标的影像资料实施教学。

2.2 病案教学法的准备、组织和实施过程

当教师讲完某一系统理论知识之后,而且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读片能力,教师可以选择用病案教学法继续教学过程。由于病案教学法是以巩固学生的知识为主要目标,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宗旨,所以教师和学生应该一起努力,提前准备,这是病案教学法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之处。对于教师而言,在上课前应该仔细研读教学病例,对其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在准备方面,要熟知病例的病史、临床资料、平片和CT资料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向学生传达自己的想法和思路,引导学生就某些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如病案的诊断方向、基本病变和临床表现等,特别是一种疾病与其他疾病进行比较时,更要鼓励学生牢固掌握一种疾病的影像学表现,通过与相似疾病的比较,获得更多的医学知识,提高医学能力。总之,病案教学法的实施过程应该遵循先单病、后鉴别;先典型、后疑难;先观察、后分析;先单一方法,后多种方法综合的原则,这样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医学能力。

2.3 病案分析报告的撰写

引导学生完成病案分析之后,教师要组织学生撰写病例分析报告,这是实施病案教学法的最后一个环节,同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撰写病案分析报告过程中,教师可以检验出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同时以此为依据调整教学方向。与普通诊断报告不一样,病案分析报告的主要方向是分析所描述的问题,对类似性病变进行鉴别。因此,学生应该在病案分析报告中将自己的分析结果清晰地表达出来,具体表达所观察到的影像形态,这主要是为最后的结论提供可靠的依据。撰写病案分析报告的要求是报告内容必须精炼,病例分析要有足够的依据,在分析问题时尽量做到公正客观,以此增强分析报告的说服力。学生交上分析报告后,教师要尽量做到全披全阅,并及时反馈给学生,注重正面评价,积极表扬。教师可在课堂教学中集中解答学生普遍遇到的难题,将病例中涉及的知识点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这样才能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为他们日后的发展打下基础。

总之,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应用病案教学法,要做到准备充分,言之有据,更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由浅入深地传授知识,这样才能在有限的课时内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水平。

参考文献

[1] 何和清.案例教学法在医学影像专业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教育创新,2007(22):292-293.

[2] 秦永德.案例教学法在核医学中的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2007(5):888-889.

[3] 张志琴,郝庆卯,秦永.以工作描述和任务分析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在医学影像专业学生技术训练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09(7):18-19.

病案教学法论文篇2

【关键词】 中医病理学; 教学; 临床病案分析法; 考试成绩; 认可度

中医病理学主要研究疾病的原因、发病机制和病理变化,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相联系的桥梁[1],既要给学生以扎实的理论基础,又要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分析能力。怎样才能使二者有机地统一,提高中医病理学教学质量,是中医病理教学的重要任务。笔者在中医病理学教学中加强临床病案分析,并与未采用临床病案分析法的教学班级做了一个比较,结果令人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随机抽取井冈山大学医学院中医专业的两个班级,即2006 级中医1班( 试点班) 和2006 级中医2班( 对照班)。wWw.133229.cOm两个班级均同步进行中医病理学的教学,其中试点班49人,对照班46人,两班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两个班级的中医病理学理论课教学均由同一人担任,在试点班采用以病案分析为主线的课堂教学法施教,对照班采用以往传统的教学法施教。期末用同一试题( 以考核综合应用能力为主) 进行闭卷考试,题型为20道选择题,20分;两道问答题,20分;3道病案分析题,60分。考核时间为90 min。然后,将两个班的中医病理学理论笔试成绩输入已设计好的excel表格,经核查无误后导入spss,再用spss12.0软件对调查的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分别对试点班49人在中医病理学理论课“教学前”和“教学后考试前”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项目按参考文献[2]设计,并且每个调查项目设“认可”和“不认可”两个等级,“教学前”教师对每个学生介绍“临床病案分析法的方法、过程、可能效果及认可度调查表的意义”,调查表均由被调查者匿名独立完成。

2 结果

由表1可见,试点班成绩为(81.6±10.7)分,而对照班成绩为(65.2±16.2)分,经统计学分析,两班成绩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 ,试点班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班。试点班成绩对病案教学法的认可程度调查情况见表2。表1 试点班与对照班考试成绩比较表2 试点班学生对病案教学法的认可度调查

3 讨论

病案分析法[3]是以临床案例为载体,通过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推理和判断,加强病理学学习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方法,生动、直观、易理解、便于记忆。比如在学习肝硬变时,在精讲肝硬变的病理基本理论知识后,让学生对一个典型的肝硬变病案进行分析,并推断出该例的病因、病变、诊断等,使学生通过病案分析,对肝硬变的病理理论知识理解得更透彻,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而且通过对临床病案的分析讨论,可以将中医病理学知识有效地与临床知识结合起来;通过发展学生创造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增强其面对困难的自信心,有效地把素质教育全面贯穿在病理教学中;可以大大缩短教学情境与临床实际情境的差距;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临床教学中出现的两难问题,体验从业情境中医患关系处理的现实意义;可以通过案例教学逐渐提高学生处理解决临床疑难问题的能力;甚至应用案例教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能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艺术性。

病案分析教学法通常有两种形式[4],一是“实践训练式”专场讨论法,多在单元结束后进行,其目的是检查学生对单元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对单元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等;二是“理论引导式”非专场讨论法,主要是穿插在各课堂教学中进行,其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并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结果表明,试点班的考试成绩为(81.6±10.7)分,明显高于对照班的考试成绩(65.2±16.2)分。而且笔者对病案分析法教学前后的学生认可度也发现采用病案分析法后试点班学生在“病案教学法能激发学习兴趣”“病案教学法能活跃课堂气氛”“病案教学法有助于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病案教学法能加深理解”“病案教学法能增强记忆”和“病案教学法能提高自学能力”等几个选项中的认可度明显提高。提示病案分析法适宜应用于中医病理学教学,学生认可度也高,建议在医学院校教学中进一步推广。

在采用病案分析法教学中要注重病案的选择、收集与整理[5]。笔者认为选择病案时要注意两点:一是要与教学内容密切相联,即选择的病案经分析和推理后得出的结论,必须与教学目标相吻合,与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相联系,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效果;二要难易适中,由简到繁,由典型到一般,深入浅出,循序渐进,使学生在兴奋、轻松、愉快的感觉中,敏锐感知难度较大的教学内容。在学习新课前,要将与新课内容有关的典型病案分发给学生,并对病案进行简单扼要的说明,用典型病案引导学生预习新课内容。但病案的讨论内容要恰当,不宜过多、过深地涉及临床知识,对一些临床术语、检验结果要在病史上作注释,以免学生花过多的时间查阅临床书籍,纠缠在学生现阶段难以理解的临床问题上。在中医病理学课堂教学中,如果我们一味地讲这个或那个病的病理变化,学生往往会感到枯燥乏味,若在讲授中巧用病案分析法,通过启发、分析、讨论、推理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则可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6]。教学中还要增加临床病案考核分数比,促进学科教改。笔者认为作为病理学教师,必须改进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必须改革病理学考试题型,适当增加应用性试题的比重,重视病案分析内容的考查,以便检测学生对整个疾病发生发展过程的把握度,检测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检测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早期接触“临床”,有利于学生重视把基础知识与临床知识相结合,为以后学习临床课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孙世荃.论中医病理学的特点及其与西医病理学的差别[j].山西中医,2006,22(4):1.

[2] 王占欣.病案教学法在中专病理学实验教学中的探索与评价[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7,20(5):609.

[3] 黄宁波.病理教学中的病例教学法初探[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9 ,18(8):957.

[4] 袁锦玉.病理学病例分析教学法探讨[j] .卫生职业教育, 2005,23(12):61.

[5] 王艳宁.病例讨论在病理学教学中的作用[j].沈阳医学院学报, 2004,6(3) :190.

病案教学法论文篇3

1.1一般资料

选取广州医科大学预防医学专业和统计学专业本科生共73名为教学对象。其中预防医学专业46名,统计学专业27名,此前基础课程考试成绩表明2个专业学生学习基础与学习能力一致;男生31名,女生42名。男女各按学号排序后,按性别比每3~4名学生组成1个学习小组(各组均至少有1名男生),共19组。其中,预防专业12组(其中两组为3名),统计学专业7组(其中一组为3名)。

1.2方法

1.2.1文献案例选择

流行病学的实验教学主要是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实际应用,大量的科学研究都涉及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因此,在文献选择上,应针对实验教学章节选取相应的且设计较为完善的科研文献。科研文献应能充分反映理论教学的内容。在实践教学中,作者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分别选取了1~2篇文献以进行讨论分析。

1.2.2教学实践过程

主要包括案例准备阶段、课堂讨论及课后学习阶段、教学总结3个环节。

1.2.2.1案例准备阶段

这一阶段教师根据授课的内容和学生学习的目标,选择合适的科研文献并设计课题讨论的问题。在讨论问题的选择上,既要体现课程内容与整个课题设计的宏观联系,也要展现其在课题实施过程中的具体应用,且主观问题与客观问题并存。

1.2.2.2课堂讨论及课后学习阶段

这一阶段是案例教学的具体实施环节。学生按学号每3~4名学生组成1个学习小组,并选取1名组长主持。学生根据理论课的知识,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尽可能地做出解答,并进行小组讨论,由小组长记录讨论内容并报告讨论结果。为了提高学生参与讨论、思考并发言的积极性,可将学生讨论时的表现计入平时成绩纳入考核。课题讨论结束后,要求每名学生参照文献内容,自行设计类似的研究课题1项,要求提供研究背景、具体实施方案及预期结果。

1.2.2.3教学总结

总评每名学生均需以作业形式报告问题结果。任课教师首先就案例所涉及的问题进行解答,并对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点评和总结。

1.2.2.4教学备案实例

首先就流行病学实验教学主要章节进行了文献选择并确定讨论问题,如针对“病例对照研究”,作者选取了文献《饮茶与肺癌发病风险的病例-对照研究》;再如“队列研究”作者选取了文献《三聚氰胺污染奶粉对婴幼儿健康较远期影响的队列研究》进行了分析讨论。在问题设计上,以“病例对照研究”为例,针对文献内容,作者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供学生解答并讨论:(1)本研究采取的病例-对照研究的具体类型,这种设计有何好处。(2)文中优势比(OR)和95%置信区间(95%CI)值如何得出,写出计算过程,并指明其意义。(3)本研究可能存在哪些偏倚,作者采取何种方法以控制偏倚,你觉得还能采取哪些措施来控制偏倚。(4)请指出本研究的实际意义。(5)自己选题,设计类似的研究课题,简要描述该课题的背景、研究方法、预期结果及意义。其他章节内容采取同样设计。

1.2.3教学效果评估

在实验教学结束后,对参加案例的教学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就兴趣满意度、文献检索和阅读能力、学习效果3个方面进行调研,并收集反馈意见。“是否提高”指文献案例教学后相对教学前包括流行病学理论课教学的相关指标是否有所提高。

2结果

参与案例教学的学生共73名,发放问卷73份,回收问卷73份,均为有效问卷,应答率及合格率均为100.0%。调查结果显示,82.2%(60/73)的学生表示流行病学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增加了;95.9%(70/73)的学生认为对流行病学的关注度增加,且93.2%(68/73)的学生对流行病学的兴趣度有所提高。在满意度的综合评价方面,97.3%(71/73)的学生对案例教学表示满意,其中65.8%(48/73)的学生表示十分满意。在文献检索和阅读方面,73名学生中有70名学生进行了相关检索,平均检索次数为(15.0±3.5)次;71名学生主动阅读了相关文献,平均阅读数为(7.0±1.5)篇。此外,73名学生中分别有65名和66名学生表示文献检索能力以及阅读能力提升。在教学效果方面,95.9%(70/73)的学生认为文献案例教学加深了其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运用;100.0%(73/73)的学生表示知识面获得拓宽;94.5%(69/73)的学生认为其自学能力提高;94.5%(69/73)的学生表示其口头表达能力提高;98.6%(72/73)的学生认为其协作互助能力提高。此外,在对案例教学的意见上,多数学生表示希望教学教师更多参与问题讨论,部分学生提议设定幻灯片展示环节,供小组报告讨论结果。

3讨论

文献案例教学法是以对案例为基本教学材料,通过设置教学问题,让学生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自我学习的一种手段,其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自主地通过教材及其他辅助手段学习。大量的教学实践表明案例教学不仅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亦能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素质。科研文献作为案例教学的基本素材,有其天然的优势。(1)完整性。科研文献是一项科研工作的结晶,包括课题的设计、实施、结果以及结论。学生不仅可以根据所学知识重复研究者的结果,也可体会作者在研究设计中选用方法的目的性以及优缺点。(2)故事性。一个研究便是一个故事,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如作者在“队列研究”教学时选取的文献《三聚氰胺污染奶粉对婴幼儿健康较远期影响的队列研究》,学生普遍对该内容感兴趣,并就当前一些热门健康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3)问题性。科研工作是一门复杂的工作,任何研究都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文献案例不仅可以探讨作者为避免研究错误如偏倚所采取的措施,也可以由学生自我思考,发散思维,指出文献自身可能存在的问题。(4)真实性。文献案例是真实的科研事件,是科研工作这实际工作的结晶。本科学生对科研充满一定的好奇性,选用文献能让其真实感受到科研工作的设计、实施,而针对文献内容,模拟设计科研课题更是有助于培养其科研思维和科研能力。案例教学相比于传统教学而言,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发生改变,强调师生互动,看中学生的自我学习及探索能力,重视学生的个人想法,通过师生间、学生间的信息交流达到教学目的。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作者体会到以文献为材料的案例教学法十分适用于流行病学的实验教学。在教学课程中,学生普遍表示其对流行病学的兴趣度和满意度增加,加深了对流行病学的理论知识在具体实践应用中的认识,切实地体会到流行病学这门学科的应用价值。而在文献检索和阅读学习上面,多数学生都亲身进行过文献的检索和阅读学习,这有助于提高学生从文献资料吸取知识的能力,且可拓展流行病学的知识面,大部分学生也都表示其检索文献、阅读文献的能力获得了提高以及知识面获得了拓展。此外,文献案例教学方式的教学效果较好。大部分学生均认为其各项能力获得提升,包括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自我学习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协作互助能力。

4结语

总之,文献案例教学应用于流行病学的实验教学,可提升实验教学的层次,提高学生自我学习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科研兴趣,培养了科研能力,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基于文献的案例教学法可提高流行病学的实验教学效果,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较好的教学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

病案教学法论文篇4

[关键词] 病案导学式教学;消化内科;实习生

[中图分类号] G424.1[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7210(2010)05(a)-152-01

为解决消化内科教学带教中存在的矛盾和困难,提高教学效果,我们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在常规的临床教学中,用临床实际案例达到形象生动、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让学生充分认识临床疾病的诊治经过而达到教学目的。

1 对象及方法

1.1 对象

2006级临床医学本科实习生83名,其中,男生45名,平均年龄(22.14±0.32)岁;女生38名,平均年龄(21.54±0.22)岁。将实习生随机分成实验组(n=42)与对照组(n=41)。

1.2 方法

实习内容按大纲要求,以消化内科常见病种为主,教材为全国统编《内科学》第7版及《诊断学》第7版。在消化内科实习时间为3周,每周教学查房2次,每次60 min。

1.2.1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查房,即由带教教师带学生看患者,再由教师分析、诊断,鉴别诊断,提出治疗意见,间或向学生提问。

1.2.2 实验组采用病案导学式教学法,具体操作如下:病案是教材知识的延伸和拓展,是教材中规定的能力培养的延伸和拓展[1]。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内容,在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查房的基础上,从医院及相关书籍中选择典型病例。病案难易程度适中,并能体现教学大纲的要求。消化系统疾病选编了胃炎、消化性溃疡、急性胰腺炎、肝炎后肝硬化等病案[2],按教学目标要求制订问题,结合教学大纲提炼出来,在材料的后面要列出案例应讨论的问题及方向。这些问题是教师要求学生在实习前应仔细阅读案例,并根据案例收集相关资料,充分准备,可结合基础知识,但不能超越教学范围,问题形式多样,应注意问题的生动性,便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思维能力。可采取推荐代表发言和学生自由发言相结合的方式,在这一环节上,教师的任务是组织与引导。教师要善于驾驭课堂,根据发言情况及时引导,围绕案例进行分析,引导讨论向深度和广度发展。教师精讲评价是本教学法的重点。案例讨论结束后,教师应及时给予总结和讲评。除归纳学生的观点、点评学生课堂发言的质量外,还应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理解案例所展示的理论和基本原则上,指明正确的分析方法、思路,要引导学生对案例有全面而深入的认识。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SPSS 13.0软件,用t检验分析,P

2 结果

对两组学生进行考试,试题题型有单选、多选、概念、简答和简述题,内容涉及面广,覆盖率大,考试纪律严格。见表1。

表1 两组学生内科学期末考试成绩比较(x±s)

表1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期末考试成绩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传统讲授法侧重于传授知识,案例教学法则侧重于开发智能;传统讲授法中教师是主体、是核心,而案例教学法中学生是主体、是主角。病案导学式教学法把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把学生带入特定的现场和角色,给学生创造思考问题的条件,使学生将所学知识灵活应用到实践中,增强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和适应临床实际工作的能力,有效促进了理论向实践的转化。它不仅是一种开放式、创新性的教学方式,更是一种教育思想和观念的更新。它的教学程序包括展示病案-提出问题-自学思考-讨论置疑-评价精讲5个环节,该教学法一改过去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方法。此法能培养学生的临床应用能力,病例教学通过把一些真实的典型问题展现在学生面前,要求他们像医护人员一样作出反应,成为沟通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有效地促进了理论向实践的转化,培养了学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创造能力的培养[3-5]。病案导学式教学法具有鲜明的启发性、实践性,能培养学生的能力,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素质。随着不断的研究、实践、反思、升华,病案导学式教学法一定会趋于完善,为培养实用型医疗卫生技术人才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56-161.

[2]周曾芬.医科生内科考试复习病例汇编[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6:352-362.

[3]董桂玉,李淑玲.案例教学法在医学教育领域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04,22(15):52-53.

[4]陈选朝.论病案导学式教学法的教学艺术[J].卫生职业教育,2003,21(1):103-104.

[5]李丹,张树芬.消化内科理论教学初探[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7):136-137.

病案教学法论文篇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23-0110-02[ZW(N]

[基金项目]本文系南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与改革立项课题(2015XJG-YY21)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王柏琦(1979―),女,湖南双峰人,硕士,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副主任医师

一、血液病学临床教学的问题

血液病学是医学的基础学科之一,具有理论性强、专业性强、内容抽象的特点,且涉及学科广泛,有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1]血液病学的临床治疗对医生的专业知识要求非常高,不仅要求临床医生对血液病学专业及相关专业都非常熟悉,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还要具备完善的专业实践技能。[2]一般临床见习生刚进入医院科室见习时,病种繁多、病因复杂的血液病会让学生感觉无从下手,在面对患者时会出现胆怯的心理。由于血液病复杂、抽象、难懂,很多临床见习生在见习期满之后,对血液病仍然没有很深刻的认识,在进入工作岗位之后无法对血液病患者进行正确的识别、筛选,采取有效的治疗,无法胜任血液病专科诊治工作。

血液病是一门非常难懂、难学的学科,因此,血液病学专科医师的成材率比较低。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适当改变教学方式,将抽象难懂、理论性强的血液病学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形象化,让学生能记忆得深刻,理解得透彻。近些年,这个教学观点逐步受到关注,也导致医学专科在血液病学临床教学方式上做出了很大的改变,以期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教学方式的转变可以总结为“四个结合”模式,在教学中大量使用实践中的图片及视听资料,配合专科理论知识教学,同时安排学生参与观摩专家对血液病病例的诊治、疑难病案的会诊,让学生实践动手操作。这些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将血液病学临床教学具体化,降低了理解难度,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为学生以后的实习及工作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二、提高血液病学临床教学的措施

(一)理论性文字与视听资料、图片相结合

在血液病学临床教学的过程中,如果采用传统的以理论知识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学生往往会感到枯燥乏味,甚至出现厌烦的情绪,不利于教学的正常进行,也无法达到教学的目的。血液病学的相关知识较为抽象,例如,骨髓造血干细胞及外周血细胞结构、功能和数量的改变是血液病的突出特点。[3]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只能靠自己的想象去理解这一知识,学习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采用理论性文字和视听资料、图片相结合的方式。例如:让学生在课后去实验室,观察显微镜下的图片,使学生能更加生动、形象地理解知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将正常组织和具有典型病理改变的骨髓片、血片及淋巴结等病理组织,转化成图片输入电脑,将图片编辑成幻灯片再配上相应的文字说明;利用多媒体制作一些可以形象阐述血液病或者与血液病相关理论知识的动画;教师可以在互联网上寻找一些与血液病相关的影视资料,录制血液病病例的治疗过程,将其制作成VCD给学生看。通过这些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学生能获得最直观的感受,记忆会更深刻。理论性文字与视听资料、图片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获得很大的提高,使学生获得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

(二)临床教学与持续性病情观察相结合

在血液病学的教学中有临床课程,上课时学生会跟随带教老师进行临床学习。在临床教学中,带教老师无法一次性向学生讲解太多的内容,只能根据所教的课程内容安排学生在相关的床旁学习,例如询问病史、查体等,并让学生在了解患者的基本资料之后对患者的病情做相应的诊断以及预处理方案,然后由带教老师评价每个学生的诊断,最后带教老师对病情做具体分析,让学生针对自己的情况查漏补缺。另外,血液病的病程往往是连续性的,仅依靠最初的症状无法判断患者后续病情的发展,学生也无法通过一次观察对病情的发展有完整的认识,这不利于学生对血液病学知识的整体掌握。因此,带教老师在进行临床教学的时候应该让学生对不同病情的患者进行不间断的跟踪观察,例如,急性白血病案例,其特征是发病突然、病情进展快、治疗后病情变化极为复杂。[4]对于这类患者,可以让学生跟踪观察病情变化,观察患者的症状、体征与身体各项指标的变化,与患者出现某些症状前后身体各项指标的变化对比,并记录在案,然后将记录与主治医生的病历记录相比较,最后将资料整合交给带教老师,由带教老师分析和总结整个案例的病程、治疗方案。这种教学方式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同时提高了学生参与医疗的积极性。

(三)典型案例讨论与疑难病案讨论相结合

在进行案例教学的过程中,针对血液病中的典型病理,教师应该放手让学生模拟诊治,让学生通过患者病史、体征、症状表现以及各项指标检查报告等基本信息,结合自己所掌握的理论知识,给出自己的诊断意见,进一步检查、治疗的方案,以及对疗效的判断等,然后由带教老师进行评判、分析和总结。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并对自己的知识结构进行查漏补缺,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在对疑难病案进行分析时,根据其病情、病因、病理复杂等特点,教师可以以辩论的形式授课,将病案信息提前发给学生,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根据自己的思路查阅资料。在组织辩论的时候不分正反方,鼓励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在关键问题上给予引导。通过这种人人参与讨论的方式使讨论结果清晰化,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整合,增加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为后期的临床实习做铺垫。

案例教学和讨论教学在血液病学的临床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这两种教学方法不仅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还使学生的学习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探索,提高学生对血液病学习的兴趣和参与血液病医疗的兴趣。

(四)操作教学示范与动手体会相结合

医学的最终目的都是学以致用,将学习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医疗过程中,这是考验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例如血液病学中的骨穿教学,教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员,实施不同的教学方式。[5]针对见习生的教学,以教师操作示范为主。通过教师的操作示范,学生对骨穿以及医疗实践操作形成初步的认识和概念,这为他们以后实习和临床工作的实际操做了铺垫。针对实习生和进修生的教学,可以采用教师先示范,学生后动手的方式。教师在示范教学的时候反复强调骨穿的关键步骤,在多次示教且学生已经清楚操作程序后,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独立操作,但要在旁边做关键性指导,及时提醒学生需要注意的问题,帮助学生顺利完成操作。这种教学方式的实施,不仅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和理解了血液病学理论知识,还加强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确保学生能将理论知识转化为操作技能运用于医疗实践中。

三、结束语

病案教学法论文篇6

关键词:编码实习;带教;CBL;PBL;教学模式

1目前国内病案编码实习带教多采用传统教学

模式,即学生在带教老师身旁观摩编码工作,带教老师在完成编码工作的同时带教学生。由于医院的编码工作普遍任务繁重,有时甚至无暇顾及实习生的带教效果,尤其是专科医院,学科较综合医院单一,学生仅凭观摩学习难以掌握全面系统的编码知识,如何完善编码带教方法,提高实习生编码技能,带领实习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探索案例教学法(case-basedlearning,CBL)和基于问题的教学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分析其在编码实习带教中的应用效果。1CBL与PBL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1.1CBL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是“以病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小组讨论式教学法。最早于1912年由爱丁堡大学的Smith教授首先用于病理学的教学,是一种开放式教学方法,它贴近现实,可以促进学生思考,启发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兴趣[1]。

1.2PBL教学方法

PBL(problem-basedlearning,PBL)教学模式是以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主体、教学为导向的小组讨论式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去分析、解决问题。通过训练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与能力[2]。1.3联合教学模式将CBL教学法与PBL教学法相结合,由带教老师选出实际工作中的病案作为教学病例,并提出问题,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不断地激发学生去思考、探索,最终解决问题。

2联合教学的应用

2.1联合教学模式方法

PBL联合CBL模式应用到ICD-10第十五章病例编码带教中,带教老师制定本章节的教学目标,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本章的分类原则及常见的疾病。具体做法是选择一组“第十五章妊娠、分娩和产褥期”的典型病例,提出问题,学生阅读病案后选择主要诊断,并说出选择的依据或遵循的分类原则。遇到问题自己查工具书或相关文献,最后由带教老师主持讨论并总结。

2.2教学病案的选择

以ICD-10第十五章的编码为例,第十五章是对妊娠、分娩和产褥期的疾病或并发症的分类。筛选出以下教学病例:(1)流产结局妊娠病案:病例1:部分性葡萄胎,盆腔炎性疾病(伴有葡萄胎清宫术)。(2)阴道分娩病案:病例2:孕1产1孕38周顺产,头先露,妊娠期高血压,胎儿宫内窘迫。病例3:孕1产1孕38周顺产,头先露,活跃期延长,会阴Ⅰ度裂伤(伴有操作:会阴裂伤缝合术)。(3)剖宫产分娩病案:病例4:孕1产1孕38周剖宫产,头先露,疤痕子宫(临产),妊娠期高血压。病例5:孕1产1孕38周剖宫产,头先露,胎儿宫内窘迫(急诊剖宫产手术指征),产后出血,导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子宫切除术指征)。病例6:孕1产1孕38周剖宫产,头先露,疤痕子宫(择期手术指征),羊水栓塞。

2.3带教老师的准备

老师首先要选出能代表第十五章编码的代表性病例,根据病例引导学生去查阅工具书和文献,了解临床基础知识,不要仅仅满足了解某一个疾病,最好是举一反三。疾病与手术分类原则对部分初学者来说比较抽象、枯燥,老师要正确引导学生将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具体化、行为化,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要达到这种理想的教学效果,应用PBL联合CBL模式是目前较好的教学方式,老师必须非常重视CBL,整合出能代表本章节的案例资源,让学生在案例中解决问题,在案例中实现编码员的角色体验,为编码教学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老师要准备少的案例来说明大部分知识点,例2、例3就体现得淋漓尽致,例2考察学生对围产期出现多个并发症不伴手术操作时如何选择主要诊断。一般情况下,有手术治疗的患者的主要诊断要与主要手术治疗的疾病相一致[3],例1和例3就是这一原则灵活应用的最好体现,很多学生因为例3伴有操作“会阴裂伤缝合术”而选择“会阴Ⅰ度裂伤”做为主要诊断,这是错误的,产科的主要诊断应该是产科的主要并发症或伴随疾病[3]。主要诊断选择原则让学生死记硬背并不难,如何在病案中应用才是关键,老师在案例中引导学生正确运用原则。

2.4对学生的教学方式

学生组建联合教学小组,每组3人。在小组讨论时,鼓励每一位学生积极发言,说出主要诊断及原则。编码是建立在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基础上的,所以学生首先要了解产科临床基础知识,建议使用的工具书是人民卫生出版社《妇产科学》第八版。(1)病例1主要诊断为部分性葡萄胎,原则:一般情况下,有手术治疗的患者的主要诊断要与主要手术治疗的疾病相一致[3]。(2)病例2主要诊断为胎儿宫内窘迫,原则:妊娠期合并症与分娩期合并症相比应以分娩期的合并症为主要诊断。(3)病例3主要诊断为活跃期延长,原则:一般情况下,有手术治疗的患者的主要诊断要与主要手术治疗的疾病相一致,并不是所有的主要诊断与主要手术治疗的疾病都必须一致,在这份阴道分娩的病案,所有的诊疗过程都是围绕“活跃期延长”开展的,而此时的会阴裂伤缝合术只是分娩后的一个小操作,所以其对应的疾病不能作为主要诊断。(4)病例4主要诊断为疤痕子宫,原则:剖宫产应以手术指征为主要诊断[4]。(5)病例5主要诊断为产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原则:因胎儿宫内窘迫急诊剖宫产后出现产后出血导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切除子宫,应遵循“急诊手术术后出现的并发症可选择消耗更大、更严重的疾病诊断作为主要诊断”原则。(6)病例6主要诊断为疤痕子宫,原则:因疤痕子宫剖宫产,术后出现羊水栓塞予抢救,经抢救成功,但是羊水栓塞不能作为主要诊断,遵循“择期手术后出现的并发症不作为主要诊断”原则。除此之外,学生要了解这些疾病的诊断、对妊娠分娩的影响、处理,加深学生的临床基础知识。

2.5编码讨论会

带教老师组织编码讨论会,老师对学生阅读病案的方法、主导词的查找、主要诊断选择这一系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并予点评。同一疾病名称如例5的“胎儿宫内窘迫”发生在不同时期编码不同,应变换主导词查找“妊娠/分娩”。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受传统的“课堂灌输、考试分数评判”的教学理念的影响,学生出现对理论知识的死记硬背、不会灵活应用的现象。教条地套用理论最容易导致编码错误,像案例4主要考察学生对“梗阻性分娩”的掌握,梗阻性分娩是指类目O32、O33、O34中的情况在临产时所造成的梗阻性分娩,或者说,当第一产程开始时,还存在有O32、O33、O34中的影响分娩的情况,就被认为是梗阻性分娩,此时应分类于O64、O65、O66类目梗阻性分娩的适当亚目中[5]。我国已开放二孩政策,疤痕子宫再次妊娠也随之增加,若进入产程,编码O65.5。这样编码是错误的,因为,部分“疤痕子宫”是可以经阴道分娩的,“疤痕子宫”并不是剖宫产的绝对指征,“疤痕子宫”之所以剖宫产是因为疤痕子宫如阴道试产,不除外有子宫破裂、胎儿窘迫、胎死宫内、孕母血压过高的可能,并不是因为疤痕子宫造成梗阻性分娩。所以,当疤痕子宫伴临产时,应编码O34。所以,带教老师要引导学生去思考,不死记硬背。

3CBL与PBL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应用效果

3.1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CBL与PBL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以老师为中心的课堂灌输式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围绕编码问题,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提出观点,通过查阅文献、书籍、网络和相互讨论,怀疑或证实各自的观点,最后老师答疑,学生通过“提出问题-回答问题-论证问题”的整个过程获得理论知识和培养学习能力[6]。

3.2学生编码思维能力的培养

第十五章的一个特点是同一疾病名称,发生在不同时期,编码不同,比如:胎儿宫内窘迫、宫内感染、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后出血,对这些病种展开针对性的编码培训,能够大大提升学生的编码思维能力。CBL与PBL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阅读病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完全受医师诊断的牵制。所谓编码思维能力培养是让学生在病案的基础上编码,了解医师诊断书写习惯但不受医师书写习惯的影响。疑难病例讨论有益于培养学生编码思维,普通病例也一样能培养编码思维的,而且往往越是简单的病例越容易出错。如例1,对于流产并发症,医师大多数情况下,是分开书写的:部分性葡萄胎,盆腔炎性疾病。像这类病例,很多实习生编码O01.1、N73.9,这样编码是完全受到医师诊断的思维定式,医师诊断什么疾病就编码什么疾病,没有建立起自己的编码思维。通读病案后发现盆腔炎性疾病是在葡萄胎清宫后发生的,是葡萄胎清宫后的并发症,葡萄胎妊娠后的并发症有其特定的编码O08。

3.3带教老师的教学互长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融入到案例中,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能够根据病例和预设的问题独立查阅相关文献、工具书,最终得出答案。同时,这也对带教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带教老师在布置功课前,除了充分掌握疾病分类的原则外,必须阅读相关问题的近几年文献,了解最新进展,不断更新专业知识,否则很难达到预期带教效果。将CBL与PBL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应用到编码实习带教中,就是以典型的案例作为教学材料,在老师的精心策划与指导下,师生、学生之间通过双向或多向互动,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效果显著,能让学习生较快的掌握编码的理论知识,培养编码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编码准确性。

作者:肖晓兰 黄敏 单位:1.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案室 2.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病案统计科

参考文献

[1]魏占云,廖秋菊,王长远,等.CBL结合高仿真电脑模拟人在肺部体格检查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病案,2016,17(10):71-73.

[2]BarrowsHS.Ataxonomyofproblem-based-learningmethods[J].MedEdu,1986,20:481-486.

[3]焦建军.病案首页主要诊断的选择[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1,27(11):832-834.

[4]中国病案编辑部.产科主要诊断选择应该注意的问题[J].中国病案,2007,8(11):M0002-M0002.

[5]刘爱民,主编.医院管理学病案管理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病案教学法论文篇7

中图分类号 R54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19-0148-03

doi:10.14033/j.cnki.cfmr.2016.19.082

随着现代医学及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以讲授为主的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束缚了学生发挥认知主体的作用,已不能达到心血管内科的医学教育的要求,而自主学习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现医学教育的根本要求[1-2]。临床案例教学法改变了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将学生从注重知识的学习改变到注重能力的培养上来,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身临其境不断地积累经验[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笔者所在医院心内科监护室(cardiac care unit,CCU)实习的60名医学生为研究对象。将所选实习学生随机分为案例组及传统组,每组30名,再以每6名为一学习小组,并指定

1名组长(根据学生以往的学习成绩及表现,每小组安排1名优秀学生,3名中等学生,2名中下等学生),每组均分成5个小组,组员之间可以进行交流、讨论、资源共享,组长负责协调各组员之间的讨论,汇集组员意见,教学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

1.2 研究方法

传统组对学生采用传统的单向式信息传递的教学模式,也就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授课、学生听讲的教学方法。

案例组对学生采用临床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具体方法步骤为:(1)备课。教学主任组织带教老师进行备课,明确教学重点与难点。(2)选择病例。依据教学大纲及临床案例教学法的特点,以学生实习期间心内科监护室现有的病例为基础,选取心内科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及典型的病例,如心绞痛、心肌梗死、冠心病等。根据教学需要针对每个病例提出8~10个问题,再把每个病例及相应问题在授课前发至小组公共邮箱,由组长分配并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3)查看患者。带教老师带领全组学员于床边查看患者、采集病史、查体等,并展示患者所有检查报告,以重现临床场景。(4)病例讨论。全组学员根据提出的问题及病例的特点、诊断、鉴别诊断、诊疗计划等进行讨论并依次发言,最后由组长结合病例及查阅文献结果对该病进行总结。(5)老师引导。带教老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适当引导以避免离题,待全组学生均发言讨论结束后,带教老师再针对每一问题与学生一起进行归纳总结。

1.3 观察指标

调查问卷:培训结束后,给每位参与临床案例教学法的同学(案例组)发一份调查问卷表,其中包含学生认为案例教学法对自身能力培养的评价及学生认为带教老师在此中所起的作用,及对该教学方法的满意程度,借此了解示教学生对案例教学法的评价。

出科考试:学习结束后两组以同样的试卷及同样方式进行考试,出科考试均分为理论知识考核、临床实践操作考核、病例分析考核三部分进行,理论知识考核使用传统理论题型试卷方式,试卷混合采用双盲批改。临床实践操作考核及病例分析考核模拟临床医师资格考试形式,邀请同批专家双盲进行考核。最终比较两组学生三方面的出科成绩,以作为教学效果的评价。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2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出科考试成绩取均值,以( x±s)来表示,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以P

2 结果

2.1 案例教学法对学生自身能力培养的作用评估

案例组中,所有学生都认为临床案例教学法能提高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96.67%学生认为临床案例教学法可以提高自身语言表达能力及学习效率,93.33%的学生认为可以提高自身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大部分的同学赞成并喜爱临床案例教学法的教育模式,临床案例教学法明显提高了学生的临床思维及自身综合素质,取得明显教学效果。见表1。

2.2 带教老师在案例教学法中对学生的作用

案例组中,96.67%的学生认为带教老师在教学中可以起到判断学生发言对错及总结归纳的作用,93.33%的学生认为带教老师能够引导学生思考及为学生解惑答疑,几乎大部分学生认为带教老师仅起到引导作用,主要是以学生自学为主,见表2。对该组学生民意调查有29名(96.67%)认为案例教学法可以增进师生间的交流沟通,且所有同学均满意该教学方法。

3 讨论

临床案例教学法是指教育者依据教学的目的、任务及要求,选择实际案例为教学素材,以实践操作为学习途径,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指导下,将学生引入特定的临床真实情境,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多向互动、平等对话及讨论,培养学生的推理判断能力及临床逻辑思维,以达到高层次认知学习目标的教学方法[4]。案例教学法的目的是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去主动学习,这时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体,学生拿到某种疾病的案例后,老师不会直接告知分析案例的思路及方法,而是需要学生主动收集资料、查阅教科书及文献,对该病诊断、鉴别诊断、诊疗计划及预后等进行讨论,每位学生都要阐述自己方案,也可对他人方案发表见解,以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分析、思考的能力[5]。案例教学法是一种相对个性化、多渠道获取知识的方法,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还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及解决临床问题的技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为今后的临床工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6]。案例教学能够很好的克服传统教学中不加思考地接收、机械记忆,教学枯燥无味的缺点[7]。

病案教学法论文篇8

【关键词】病案教学法 内科 临床见习

病案教学法突显了现代教育的主张,符合了医学界的实践特点,其通过开放式教学来提高学生在内科方面的综合能力的培养。

一、内科病案教学法的相关优势

病案教学法在对学生的内科临床教学上,能够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发掘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其对内科临床知识的学习充满兴趣,更加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

(一)医学相关的实用型人才的有效培养方法

在内科临床见习教学中,病案教学法是以医学类学生的相关实践能力的提高培养为目标的,能够将理论应用于实际,在进行医学实用型人才的培养时是十分行之有效的。

(二)传统医学教学法的补充

在内科临床教学中,传统的医学教学法是以讲授纯理论为主要教学方式的,这就使得学生的临床见习思维能力比较难以得到锻炼,使得学生的临床见习时间相对较少,实践经验严重不足,而病案教学法就能够很好地补充传统教学法这方面的不足,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学习时有种身临病案现场的感觉,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整个病案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的引导,提出相关专业问题,帮助其分析解决,这就从实例中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以及逻辑思维能力。

(三)内科临床见习学生学习自信心的培养

有些学生由于对实践能力差,学习主动性不强,对内科这种专业性十分强的学科理解能力差劲,致使学习时缺乏自信心,这就给教师的内科教学增加了很多困难。所以,教师可以通过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践中,引导学生发言,通过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来调动其积极性,让学生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中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让学生真正在实践中学到知识,从而使内科学的教学取得最佳效果。

(四)内科学生临床工作能力的相关增强

教师通过用病案教学法对学生进行教学,能够把典型的真实病情案例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通过临床医生的模拟,对其病人进行模拟的诊断并治疗,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病人的体态变化以及病症进行分析研究,找出其内在规律,让学生对相关医学临床现象进行分析诊断,培养学生独立解决内科临床问题的能力,从而保障合格医学生的有效培养,这是内科医学教学的基本重要内容之一。

(五)学生协作沟通能力与教师知识水平的提高

病案教学这种新型教学模式在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要求相关教师要不断补充新的知识,及时更新自己的资料库,在教学前做好充分准备,教材内的知识与教材外的知识统筹兼顾,让自己的专业水平更上一层楼,同时也可提高对学生的培养,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时,要教会学生如何与他人合作,通过与学生间的互动,让其扬长避短,集思广益,从而让学生团结协作,共同完善病患的治疗实施方案。

二、病案教学法在内科临床见习教学研究中的具体实施方法

(一)选择病案,确定病例讨论

教师在进行病案的选择时要根据大纲要求来编写病案,所选病案都必须具有代表性以及典型性的,经过教师的精心收集以及整理,相关的理论知识要选取的难度适合,易被大部分学生接受,相关病例最好从现有医院住院的病患中提取,这样更有实践效果,更加有利于学生对相关课本知识的吸收与掌握。

(二)选择相关教学对象

病案教学法主要是运用在正处于实习阶段的医学生,这部分学生都已经经历过完整的课程理论学习,专业知识基础扎实,其都已经通过各科室的轮转实习,初步具备了临床诊断以及工作能力,但是由于其临床实践能力的匮乏,导致临床思维的欠缺,使得其相关医学经验很缺失,教师通过病案教学法的实施,让学生对典型事例进行实践与讨论,通过教学互动弥补学生实践能力少的缺陷。

(三)准备病案临床教学

在进行病案教学前,教师的预备工作是十分重要的,这十分有助于整个病案讨论的圆满完成,教师在准备时应该熟悉所选择病例的具体内容,比如诊疗方法、相关治疗方案等等,通过相关知识的积累,阅读文献,把握该病案的难点,对讨论内容以及步骤、问题衔接进行合理地设计;与此同时,学生在进行病案讨论前,也要做好预习工作,通过了解教师给的病案课题,对其内容中存在的各种信息进行总结归纳,多查阅资料以及结合教科书,为病案讨论中提出的问题的分析回答做好充分准备。

(四)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研究病案

在进行内科临床病案教学时,教师应将学生按数量进行分组,一般一组可以容纳3至6人,将病患病案提前发放,让学生做好课前准备。然后在上课时,让各小组派代表发言,各组员轮流做代表,让每位学生都得到锻炼,都能够进行发言与课堂演示,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对其进行鼓励,并点评学生的回答,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积极响应,给予学生好的建议,在课堂结束时选出优秀小组,让学生在竞争中成长,在竞争中学到知识与得到能力的培养。

病案教学法能够使学生的思维与动手能力得到充分展示,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共同交流与探讨来实现内科临床见习教学的有效进步。

【参考文献】

[1]葛娜. 病案教学法在内科教学中运用尝试[J]. 医学信息(上旬刊),2010(6): 1562-1563.

[2]谷丽,陆凤凤,忻耀群. 病案教学法在儿科临床实习带教中的应用[J].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S1): 90-91.

上一篇:科技信息管理论文范文 下一篇:市场经济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