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科学范文

时间:2023-12-04 18:19:59

神经科学

神经科学篇1

1.1神经外科问题为基础教学法的应用及问题

20世纪末,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L)在医学教育改革实践中获得广泛认可,作者所在院校的神经外科较早的引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中,通过学习者的合作来解决真正的问题,从而学习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在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自导学习和获得结论方面都具有积极作用。然而,随着大量研究客观证据的,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传统教学方法日现弊端,需要转变医学教学模式,通过更好的应用科学证据来指导临床实践,在这种模式下,如何收集、评价证据并为我所用成为面临的问题。

1.2神经外科循证医学教育的应用及问题

1992年David Sackett教授首先提出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模式,其后欧美等国开展的循证医学教育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有效途径,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循证医学以设计严谨、方法科学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系统性评价或Meta分析,特别是大规模、多中心、前瞻性、双盲RCT的客观证据为基础,研究结论更具可靠性和可信性,使众多临床治疗决策发生了根本的观念性改变。循证医学教学模式在传统医学教学模式的基础上,通过上述循证医学手段和方法,对其优缺点有所扬弃,在教学中引入循证医学的批判性思维和科学的方法论,尤其是注重实证,以临床证据为行动依据,注重依靠证据评价解决实际临床问题。但目前神经外科问题为基础教学模式中的循证医学教学内容相对缺乏,神经外科学特别是近年来涉及颅脑外伤、脑血管病和肿瘤学的理论与技术日新月异,许多治疗方法、方案大量出现,所以出现文献报道结果不一甚至相反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教学依靠教师个人临床经验积累、观点缺乏共识甚至矛盾等,较易令学生重主观,重师承,轻客观,轻实证,难以达到预期教学效果。因此,在神经外科问题为基础的教学计划过程中,引入循证医学教学模式,通过对文献进行二次加工并综合分析,最后获得合理的循证医学结论,可有效引导学生获得正确结论,据此指导神经外科临床实践,对神经外科临床教学大有裨益。

2结合问题为基础教学法的循证医学培训体系的内容和评价

2.1培训体系的建立及具体授课内容

循证医学相关课程培训:①循证医学课程理论授课。介绍文献检索、证据获得及评价方法;②循证医学专题讲座。Meta分析在神经外科疾病诊疗过程中的应用实例;③神经外科案例分析。重点选取脑肿瘤目前诊疗进展及治疗方案荟萃分析评价。举办循证医学杂志沙龙(Journal club):①选择相关的新发表的论著作为Journal club交流文献。文献质量由主讲教员把关,以提高学生的关注程度和讨论热情。②组织学生提前查阅相关背景材料,准备多媒体资料、幻灯片、手术录像等,提出待解决的临床问题并汇报文献。③组织提问和讨论,讨论内容多集中在文中研究方法、统计方法是否得当,文中对研究数据的解释是否合理,文中的研究结果是否有临床应用价值等方面。问题为基础教学结合循证医学教学具体授课内容:由1名主讲教员和3名见习课、讨论课授课教员组成教学团队,主要由7个学时完成。具体授课内容:①选取神经肿瘤典型病例,引导学生提出有关疾病诊断、治疗等需要解决的问题;②组织学生根据所需解决的问题通过EBM网站及其他文献检索途径,查寻最新、最佳证据;③根据循证医学评价文献的原则,以小组为单位对研究证据的真实性和实用性进行严格评价,并结合病例具体情况,阐述自己的诊断和治疗;④指导教师进行点评和小结,最后提出临床处理方案;⑤密切观察和随访,总结临床经验,对已进行的临床实践作后效评价;⑥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循证医学理念指导下教学的评价。问卷内容包括循证医学教学是否能够强化基础理论知识,是否有利于临床技能的掌握、扩大视野、开拓思维、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是否有利于提高自学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以及是否赞成该教学方式等问题。

2.2教学效果的评价

在神经外科专科见习及培训结束后,增加循证医学案例分析考核评价内容,使其成为医学生综合能力考核评价系统的一部分。通过循证医学案例分析考核评价的结果,反馈到教学各环节,进一步改善教学质量,提高医学生应用循证医学证据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在作者所在校2009级军医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学员中,共发出不记名评价表60份,全部收回,并有效。80%以上学生们认为通过引入循证医学的教学法能提高学习技能,激发学习兴趣,很有必要开展PBL结合EBM教学。

3在神经外科临床见习中运用循证医学结合PBL教学法的体会

神经科学篇2

关键词: 神经内科 临床实习教学 全面训练

临床实习教学是整个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培养目标的最后阶段[1]。神经内科是重要的临床科室。实习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加深实习生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同时也是培养实习生独立思考,促进实习生向临床医生转化的阶段[2]。实习生的学习效果与带教教师的带教工作密切相关,带教教师要对实习生进行实习前的教育、实习中的“三基”训练及实习后的总结等各方面的全面训练。

1.实习前教育

1.1强调实习的重要性。

由于目前就业难,很多学生将考研作为本科学习的重要目标,把主要精力放在外语学习及准备研究生考试上。因此带教教师要反复对学生强调临床实习的重要性,实习期间准备考研固然重要,但临床实习更重要。临床实习只有一次,耽误了就难以弥补。可以通过考勤、考核及床位负责制等方式来监督实习生[3]。

1.2注重医德的培养和教育。

学生进入临床实习是由课堂迈入社会的第一步。临床实习就是要让医学生完成从学生到医生的转变。作为临床带教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医学科学知识,更要应将医德医风和纪律教育作为实习教育的重点内容。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中有很多危重病例和疑难病例,带教教师要让学生时刻谨记每个患者的生命都是珍贵的,医生的天职是救死扶伤,对技术要精益求精,对工作要极端地负责任,对患者要热情、耐心,要设身处地体贴患者,为患者着想,想方设法为患者解除病痛[4]。

1.3关于院内感染。

实习生进入科室后,带教教师要从点滴做起,采用多种形式对实习生进行职业危害性及预防措施的继续教育,提高实习生对医院感染危害性的认识,使实习生树立较强的职业防护意识,采取正确的防护措施[6]。如:如何避免针刺伤,在接触血液、体液的操作时必须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如何正确洗手,正确进行血液污染物的处理,意外暴露后的处理方法等。同时带教教师要提高实习生的心理素质,使实习生熟练掌握各种技术操作,及时调节情绪,做到心平气和,忙而不乱,条理清晰,避免和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

2.理论和实践结合,双重培养实习生

由于神经疾病学与许多基础学科、临床学科关系极为密切,因此在临床实习中,带教教师首先应要求学生对神经系统疾病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以便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加深认识,逐步掌握诊疗常规。临床实习是今后当好医生的基础,是提高医疗技术的关键环节。因此,要从“三基”即基本理论、基本操作、基本技能抓起[7]。

2.1加强学生对基本理论的理解。

在实习初期,带教教师要尽快充分了解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程度,在带教中强化实用性较强的理论知识,并补充相关的新知识,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他们在实践中掌握新理论新技术[8]。

神经科学习的第一步就是要学习神经系统的体查,这是神经科入门的基础。笔者在带教中发现:实习生一般神经系统知识不全面,开始面对病人的时候往往觉得不知所措,无法独立完整询问病史,检查病人。因此进科开始的时候要反复训练。

带教教师要在实习过程中充分利用查房的机会,理论联系实践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查房时,带教教师要引导学生回忆理论课所学的疾病病因、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及诊疗原则,同时重点介绍有关诊疗方面的新进展和影像技术的诊断、实验室等辅助检查的意义、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等。要尽量避免重复以前所学的内容,也要结合教材中的重点、难点讲解,并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讲解,以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加深理解,加深记忆。同时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掌握诊断方法。可定期组织学生对病例进行讨论,通过讨论,丰富学生的临床知识,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能力[9]。这样一方面学生能加强理论和实践的联系,用科学理论指导实际工作,另一方面学生的理论知识也能进一步深化。

2.2重视临床基本操作、基本技能的培养。

神经内科实习期间,带教教师要将神经系统查体、腰椎穿刺术、神经影像学阅片及病历的写作作为重要基本功对每位实习生进行反复训练。

神经科疾病涉及面很广,神经解剖结构复杂,体格检查过程繁琐,是临床神经科实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正确、熟练的神经系统检查是诊断神经系统疾病的基础和必要的手段。带教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看神经系统体格检查的录像,然后由教师在有明显体征的病人身上示范正确的体检方法。在实习过程中,每位实习生在带教教师的指导下参与各项临床工作,能不断熟悉、掌握全套的神经系统检查方法,且明确每一项检查的临床意义。

腰椎穿刺术是神经科常见的一项基本操作,带教教师要尽量给每个实习生以练习的机会。带教教师应要求实习生多看多学,认真复习书本上腰椎穿刺术的适应症、禁忌症和操作规程。操作前带教教师必须加强示范,规范程序且详细讲解腰椎穿刺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实习生正式操作时带教教师在旁边全程指导,放手不放眼,及时纠正实习学生的错误和不足之处,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临床技能水平。

神经影像学检查在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治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带教教师要定期为实习生进行颅脑或脊髓的CT扫描、磁共振及脑血管造影(CTA、DSA、MRA、MRV)检查的阅片教学,要求学生掌握脑梗死、脑出血和急性脊髓炎等常见疾病的CT、MRI表现,指导他们学习如何从片子上找出病变部位,如何估计病灶的大小,继而决定处理方法。同时在临床实践中,把患者的症状、体征与神经影像学相结合,有利于定位诊断的掌握。通过学习,实习生们不仅能掌握初步的阅片知识,而且会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提高对神经科实习的兴趣。

病历是正确诊断疾病、拟订治疗方案不可缺少的重要依据,是医院医疗管理信息和医护工作质量的客观凭证,是衡量医疗水平、进行临床科研与教学的重要资料,是病人的健康档案,是处理医疗纠纷、鉴定伤残的重要法律依据。因此学生进入实习岗位后,首先具体接触的是病历的撰写。带教教师必须反复强调写好病历的重要性。实习生撰写的病历和病程录,既反映了学生掌握基本功的水平,又反映了教师指导教学的水平[10]。

实行实习生床位负责制,由学生单独对新入院患者首先通过询问病史、查体、写大病历熟悉病情,同时结合相关辅助诊断资料作出诊断,提出初步治疗方案。然后由教师对学生的分析进行讲评,对不恰当或错误之处作相应修改,使学生通过比较,找出自己在理论知识上的缺陷和分析上的不足。带教教师应要求学生参加病房值班和危重患者的抢救,值班日参加夜查房。另外,由于患者就诊的随机性,实习生参加操作的机会不均等,病种分布也不平衡,因此,带教教师要注重调节学病例,使其尽量平衡分布。发现典型病例时,带教教师应让所有实习生尽量参加查体和诊治讨论,使他们都有比较均等的学习机会。

3.引导学生及时进行实结

在实习快要结束时,带教教师要集中同批实习的实习生进行工作总结讨论,引导学生对基本理论、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进行及时的总结和记录,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王英凯,迟宝荣,曹殿波等.医学毕业生实践能力现况及教学思考[J].中国医院管理,2006,26(12):44-45.

[2]吴向阳.新时期临床实践教学的几点体会[J].考试周刊,2007,(26):34.

[3]金秀男,李灿,陈瑛.对临床实习教学的几点思考[J].时珍国医国药,2007,18(10):2591-2592.

[4]石玉杰,高惠霞.对当前医学生进行医德教育的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06,(20):144-145.

[5]余奋勇.职业道德教育在实习中强化[J].考试周刊,2007,(15):125-126.

[6]张海英,刘爱玲,范书山等.神经内科患者医院感染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0,10(4):277-278.

[7]傅晓敏,王水英.临床医学实习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4):82-83.

[8]刘理.关于医学生临床实习中工作能力培训的探讨[J].医学教育探索,2008,7(1):93-94.

[9]王海平,林常清.加强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J].医学教育探索,2006,5(9):869-870.

神经科学篇3

神经病学是护理本科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临床课程,教师需要充分做好备课工作,采用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根据授课内容合理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突出护理学专业特色和神经科疾病护理的特殊性。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护理本科专业神经病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神经病学;护理专业;本科教育

1神经病学简介

神经病学是护理本科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临床课程。它建立在神经科学基础之上,与其他学科(如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解剖学、医学影像学、内科学、外科学、康复医学等)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具有高度逻辑性、推理性的一门临床学科。在历年的神经病学教学实践中,总有部分学生反映神经病学难学、难懂、难记。教师要充分做好备课工作,结合神经病学、护理学和康复医学等学科的相关性,在教学中突出护理专业特色。根据不同神经科疾病的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模式,把抽象而枯燥的知识点直观而形象的展现给学生,帮助其加深对神经疾病的理解,在学习中形成正确的临床思维。这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护理本科专业神经病学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2神经病学发展史

注重神经病学发展史的介绍,另一方面,医学作为直接面对人的科学比其它科学更强调人文关怀。在临床课程的授课中只重视医学知识技能的教育,而忽视人文知识学科的教育,会造成医学与人文的背离,导致学生过度关注于疾病本身,而非患病的“人”。任何一门学科的进步都需要经历独特而曲折的发展过程。对于医学这个贯穿于整个人类发展史的最古老、最基本的学科来说更是如此。了解和熟悉神经病学发展史,对于初涉该学科的医学生而言,不仅有助于他们从时空的维度接触神经病学丰富的演化模式,更能够帮助他们了解探索生命本源、追求健康之美的人类活动历程。

3注重神经病学发展史的介绍

如在神经病学概论的授课中,对于病理反射的讲解,可以加入对法国神经病学家巴宾斯基(JosephBabinski)的介绍[1]。在癫痫的授课中,癫痫的分类一直是学习的重点之一。此时,穿插圣女贞德的例子则有利于学生对癫痫分类的记忆和理解。圣女贞德是中世纪法国边远山村的一位农夫之女,她以惊人的军事壮举改写历史。13岁时,贞德说出自己心醉神迷的时刻:她看到束束金光闪闪发亮,听到圣人的召唤,还看到天使的幻象。正是由这种所见,激励她成为一名英勇的战士。而从神经病学的角度分析,贞德的经历恰是一种由教堂钟声出发的类似颞叶癫痫发作的症状。具体而言,是一种由某种特定声音(如音乐等)所诱发的发射性癫痫。自文明创始以来,人类对于生命,健康的思考从未停止过,因此有关于医学人文的思想理论自古即有。然而,有研究者这样形容我国的医学人文学的不足[2]: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医学在20世纪已经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现在对医学失望和怀疑的气氛却更浓。另一方面,医学作为直接面对人的科学比其它科学更强调人文关怀。在临床课程的授课中只重视医学知识技能的教育,而忽视了人文知识学科的教育,会造成医学与人文的背离[3],导致学生过度关注于疾病本身,而非患病的“人”。

4突出护理专业相关特色及神经内科疾病护理的特殊性

护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集科学性、技术性、社会性及服务性于一体。护理学发展迅速,从传统的功能制护理、责任制护理发展到现在的系统化整体护理。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人员不仅要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完成各项护理操作,还需要掌握心理学[4]等相关的人文科学知识。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向学生适当介绍神经内科疾病护理的要点及特殊性,有利于帮助学生认识和深化理解神经科疾病的特点。

5以问题为导向(PBL)教学模式的应用

PBL教学模式自20世纪60年代后期在加拿大Memaster大学实施以来,西方国家许多院校试行了这种教学方法[5]。教学具体方法如下:

(1)课前预习的实施:授课教师根据讲授章节的内容,将重点和难点以问题的形式提出来。其中可能涉及多个学科的相关内容,安排学生提前查阅资料,对问题有所了解。

(2)课堂教学的实施:在授课中着重讲解这些难点和重点,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找到问题的答案。以帕金森病的教学为例,首先提出以下问题:①帕金森病患者受损的部位是什么,受损的神经递质是什么;②帕金森病的四大主要临床表现是什么;③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是什么;④帕金森病的治疗原则是什么,药物治疗类别有哪些;⑤左旋多巴制剂的主要不良反应是什么;⑥帕金森病的护理原则是什么。

(3)课后学习的实施:在每一次教学内容完成之后,教师就授课要点作简单的总结,增强学生的理解。因此,PBL更能培养学生的主动分析问题、提出问题、分工协作、查找相关信息、将不同学科的信息综合在一起并快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增强了学习的兴趣,对所学知识的价值有更深的了解[6]。由于护理专业神经病学课时安排较少,讲授内容较多,我们不可能在所有授课中全部应用PBL教学法。但在重要疾病的讲授中该方法的应用,可以明显增加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活跃教学气氛,是教学进程更加顺畅,提高学生对疾病的理解程度。

参考文献

[1]王维治,矫毓娟.巴彬斯基和他著名的病理反射[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7,30(2):126-127.

[2]张大庆.制约我国医学人文学科发展原因的探究[J].医学与哲学,2001,22(8):10-13.

[3]杨叔子.相互渗透协调发展——谈正确认识科技与人文的关系[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00(2):8-11.

[4]隋汝波,李熙东,闵连秋.神经病学教学中的两种记忆方法[J].锦州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4):21-23.

[5]林绍鹏,高聪,林珮仪,等.多媒体结合PBL在神经病学急重症授课中的应用[J].医学教育探索,2009,8(10):1286-1288.

[6]阮林,黄宇.医学教学方法的改革——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J].西北医学教育,2001,9(3):188-189.

神经科学篇4

关键词社会认知神经科学,社会心理学,文化心理学。

分类号B84

2001年春,当我们开始中国人自我的fMRI(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研究时,并不知道它属于一个叫做社会认知神经科学(social cognitive neuroscience)的领域,也不知道该领域的第一次学术会议就在当年召开。

社会心理学与认知神经科学的结合诞生了社会认知神经科学[1~3],它的基本要点可以用图1的棱柱表示。

图中A、B、C联成的三角形,就是Kosslyn和Koenig在1992年提出的认知神经科学三角形[4]。他们当时指出,几十年来认知心理学在脱离大脑的情况下对认知过程的研究取得了辉煌的业绩。与此同时,生理心理学和生物心理学在信息加工的框架之外对脑与行为关系的研究也获得了许多重要的发现。现在到了把行为、认知与脑三者结合起来开展研究以取得最大进步的时候了。换句话说,在认知神经科学的框架内,研究者可以将外在的行为表现(如再认的百分比),内在的心理过程(如深层的语义加工过程)和相关的脑机制(如左侧额下回的激活)统一在一个实验研究中,从而对三者以及三者关系的理解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如对记忆的深层加工的理解)。类似地,Ochsner和Liebermam认为,将人格与社会背景的维度分别与三者联接组成社会认知神经科学,将不仅克服认知神经科学(A、B、C三角形)的不足――它不强调社会、文化、动机行为等的重要性,也将克服社会心理学(B、C、D三角形)的不足――它不涉及神经机制[2]。

近年来,研究者在社会认知神经科学的框架下对诸如刻板印象,态度与态度转变,对人观感(person perception),自我,情绪与认知交互作用等问题的研究上都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自我是社会心理学的核心概念,虽然每个人都能感受到自我,但至今仍没有关于自我的科学定义。在“自我的社会认知神经科学分析”的标题下,Klein等人2002年发表文章[5],以神经心理学的资料为根据,将复杂的统一的自我系统分解为6个成分或子系统。(1)一个人生活的情景记忆,如“我在某时某地上初中”;(2)一个人人格特征的表征,如“我是勤奋的”;(3)一个人生活的语义记忆,如“我住在XX街18号”;(4)经验到现在的“我”是与过去的“我”相联系的;(5)个人作用与拥有的感觉,如“我是我的思考与行动的原因”;(6)形成元表征(meta-representation)的能力,即自我反省(self-reflect)的能力,如“我想我是怕狗的”。各种脑损伤病人可能缺乏上述6个成分中的1个或2个。Klein的研究为理解自我提供了一条有效的策略:以神经科学的资料为根据具体分析自我的各个成分,然后逐步把它们整合起来形成对自我的完整看法。这一策略也体现在自我的脑成像研究上,目前人们从三方面对自我进行研究:自我作为知觉(自我面孔识别),自我作为记忆(自传性记忆与情景记忆)与自我作为思考(回答“我是谁?”等问题)[6]。

社会认知神经科学强调从3个分析层面的交互作用上去理解心理现象:社会层面,它关心影响个体行为与经验的动机与社会的因素;认知层面,它关心导致社会层面现象的信息加工机制;以及脑神经的层面,它关心揭示认知过程的脑机制。学习与认知实验室正在进行的关于自我的研究正是在这3个层面上进行的。(1)在社会层面上,采纳如下的观点,即自我是文化的产物,因而文化对自我概念有重要影响[7]。西方文化中大多数人具有独立型的自我(independent self),独立型自我不包括母亲、好友等成分。亚洲文化中大多数人具有互倚型的自我(interdependent self),互倚型自我包括母亲好友等成分。(2)在认知加工的层面上,朱滢关于记忆的自我参照效应(self-reference effect)的研究表明,中国人的母亲参照加工与自我参照加工具有同样好的记忆成绩[8],但西方文献表明,美国人的母亲参照加工在记忆成绩上显著低于自我参照加工[9]。(3)在脑机制的层面上,众多的关于自我参照加工的脑成像研究表明,自我信息的加工激活了内侧前额叶(medial prefrontal lobe)[10,11]。但是,Li Zhang等的fMRI研究表明[12],对中国人来说,除自我参照加工外,母亲参照加工也激活了内侧前额叶,而他人参照加工则没有激活内侧前额叶。该结果提供了很强的证据表明,在脑水平上互倚型的自我也是包括母亲成分的。希望将来的研究会表明,西方人独立型的自我不包括母亲成分也能够在脑水平上得到证明。

由于社会认知神经科学涉及脑神经水平上的分析,它大大提高了情绪现象归类与说明的精确性,这在过去是做不到的。例如,大量的神经心理学与脑成像的研究表明,杏仁核(amygdala)这一脑结构参与了态度、刻板印象、对人观感和情绪等不同社会情绪过程。这提示我们,所有这些现象虽然分属不同的研究课题,但都有一个共同之处,即都依赖于杏仁核这一脑结构。因而情形很可能是这样,性质不同的社会心理现象可能只使用一小部分共同的脑机制,而不是使用完全不同的脑机制。这种情形或观点有利于将表面看起来不相干的社会心理现象联系起来,从而促进学科的纵深发展。类似的例子还有,许多脑成像研究揭示,扣带前回(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既与自我的表征又与对他人的表征有密切联系[13],因而,可以将关于自我的研究与心理理论(theory of mind)的研究更紧密的联系起来。Decety等人基于他们社会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甚至提出了一个自我与他人共享的神经网络[14]。

社会认知神经科学关于情绪的研究还克服了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情绪的某些局限性[2]。按照社会心理学家的观点,情绪是对事件以及事件与一个人的目的、需要、愿望的关系的评价而产生的,人可以调节自己最初的情绪反应。但另一方面,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者只把情绪看作是对刺激物性质的反应,如刺激的颜色,形状或大小,并不把情绪看作是依赖于个人特点,依赖于人的加工的东西。因此,一些关于情绪的脑成像研究虽然探查到与情绪相关的脑区激活,但激活结果模式的含义却不十分清楚。例如,某脑区激活是与思考该情绪刺激有关,还是被试在实验中调节情绪情感的结果,或只是被试情绪反应的个别差异,或是上述全部可能的综合结果?社会认知神经科学关于情绪的研究强调在实验过程中控制被试情绪反应的方式,强调被试情绪反应的某些方面可能是自动加工不能被觉知的,强调人格对情绪过程的影响。在这方面,Eisenberger等人的研究是有说服力的[15]。他们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fMRI研究表明,社会排斥(social exclusion)引起的脑区激活类似于身体受伤害时引起的脑区激活。实验是这样进行的:13名青年被试玩3场计算机游戏时对大脑扫描。计算机游戏中,有两个动画人物代表两个在别处进行比赛的真实人物,动画人物互相扔球,也与青年被试相互扔球。在第一场游戏中,被试观看了一会儿动画人物相互扔球,然后被告知,因技术问题他不能参与游戏,这种情形属于内隐的社会排斥(implicit social exclusion);在第二场游戏中,被试高兴地参与游戏;第三场游戏开始不久,动画人物继续相互扔球,但不再给被试扔球,这种情形属于外显的社会排斥(explicit social exclusion)。第三场游戏结束后,被试填写调查问卷,评估他们在第三场游戏中感受到的排斥以及苦恼的程度。研究结果表明,(1)扣带前回(anterior cinglate)在第一场与第三场游戏中有显著的激活。以前的研究证明,扣带前回是一个警戒系统,它与疼痛的情绪成分有密切的关系。由于第一场游戏中被试知道不是故意不给他们玩,但扣带前回还是激活了,这说明社会排斥以一种自动的即不为人觉知的方式出现,换句话说,这时候被试的情绪反应是自动加工的。另外,对照问卷第三场游戏的结果,愈感到苦恼的被试他的扣带前回激活愈加厉害。(2)右侧腹侧前额叶(right ventral prefrontal cortex)在第三场游戏中也有显著激活。以前的研究证明,右侧腹侧前额叶与对情绪的思考和自我控制有关,该区域愈活跃会导致疼痛区域(扣带前回)减少激活,从而减轻人们感受到的伤害。总之,Eisenberger等人的研究第一次证实,感受社会性刺激引起的疼痛与感受物理刺激引起的疼痛激活同样的脑区。同时,该研究也是社会认知神经科学关于情绪研究的一个范例。

近10多年来蓬勃发展的文化心理学为社会认知神经科学提供了一个大有用武之地的舞台。在Nisbett等人[16,17,7]的推动下,文化心理学已用大量的实验证明,东方亚洲人与西方人在认知过程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别,这些差别包括分类(categorization),归因(causal attribution),对规则的信赖(reliance on rules),使用逻辑(use of logic),以及对辩证的理解事件的喜好(preference for dialectical understanding of events)等。这些认知上的差别很多来源于知觉上的特别是注意的差别。东方亚洲人重整体、全局,而西方人重局部、个体。我们认为,上述东方亚洲人与西方人在知觉、注意和认知上的差别都是十分成熟的可以立即开展社会认知神经科学探索的问题。第一,因为在社会层面上,文化对知觉、注意、认知以及自我等的影响已获得证明。第二,在认知机制的层面上,上述Nisbett等人的工作已阐明了东方亚洲人与西方人的差别。目前缺少的工作正是在脑神经的水平上检验上述差别,并将3个层面上的结果整合起来。现在国内不少心理学单位购置了ERP技术系统,与医院结合开展fMRI研究也不是难事。总之,使用脑成像技术对上述东方亚洲人与西方人的差别开展研究的时机已经来临,这也是我们可以做出独特贡献的一个领域。社会认知神经科学是一个很有前途的交叉学科。

参考文献

1 Wu Yanhong, Geng Haiyan & Zhu Ying. What we learn from cognitive neuroscience? Acta Psychologica Sinica, 2003, 35(supplement): 1~5

2 Ochsner K N, & Lieberman, M D. The emergence of social cognitive neuroscience. American Psychologist, 2001, 56(9): 717~734

3 Lieberman M D. Intuition: a social cognitive neuroscience approach. Psychological Bulletin, 2000, 126(1): 109~137

4 Kosslyn S M, & Koenig O. Wet Mind the New Cognitive Neuroscience. The Free Press, 1992

5 Klein S B, Rozendal K, & Cosmides L. A Social-cognitive Neuroscience analysis of the self. Social Cognition, 2002, 20(2): 105~135

6 Zhu Ying. Neuroimaging Studies of self-reflection. Progress in Natural Science, (in Press). 2004

7 Markus H R, & Kitayama S. Culture and the self: implications for cognition, emotion, and motivation. Psychology Review, 1991, 98(2): 224~253

8 Zhu Ying & Zhang Li. An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self-reference effect.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c), 2002, 45(2): 120~128

9 Klein S B, Loftus J, Burton H A. Two self-reference: the importance of distinguishing between self-descriptiveness judgments and autobiographical retrieval in self-reference encoding.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89, 56(6): 853~865

10 Craik F I M, Moroz T M, Moscovitch M, et al. In search of the self: a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study. Psychological Science, 1991, 10(1): 26~34

11 Kelley W M, Macrae C N, wyland C L, et al. Finding the self? an event-related fMRI study. Journal of Cognitive Neuroscience, 2002, 14(5): 785~794

12 Li Zhang, Jian Zhang, Zuxiang Liu, et al. In Search of the Chinese self: an fMRI Study. Cognitive Neuroscience Society Annual Meeting Program 2003, B206, 74

13 Frith V, & Frith C. The biological basis of social interaction. 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2003, 151~155

14 Decety J, & Sommerville J A. Shared representations between self and other: a social cognitive neuroscience view. 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s, 2003, 7(12): 527~533

15 Eisenberger N I, Lieberman M D, & Williams K D. Does rejection hurt? an fMRI study of social exclusion. Science, 2003, 302: 290~292

16 Nisbett R E, & Masuda T. Culture and point of view. PNAS, 2003, 100(19): 11163~11170

神经科学篇5

关键词:经济师;科学精神理念;实际工作

一、前言

考虑到经济师工作的特殊性,以及经济师工作对自身专业素质和工作理念的要求,经济师只有认识到科学精神理念的重要意义和影响,并在实际工作中更多地体现出科学精神理念,才能达到提高工作效果的目的。从这一点来看,科学精神理念是经济师工作的重要精神支柱,对经济师的实际工作产生了重要影响,只有更好地把握经济师工作原则,并更多的体现科学精神理念,才能使经济师在工作水平和工作成效上有较大提高。由此可见,在经济师工作更多的体现科学精神理念是十分必要的。

二、科学精神理念对经济师工作的重要影响

从经济师工作特点来看,只有树立正确的工作理念,才能保证经济师工作取得实效。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应认真分析经济师工作的特点,以及工作理念对经济师工作的具体影响。结合当前经济师工作实际,科学精神理念无疑对经济师工作产生了重要影响,其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科学精神理念为经济师提供了基本的工作理念。在经济师工作中,工作理念不但对经济师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也关系到经济师工作的实效性。从这一点来看。科学精神理念的提出,为经济师提供了基本的工作理念,并改变了经济师的工作规则,使经济师工作能够在科学性和准确性上有较大提高,最终满足实际工作需要。由此可见,科学精神理念对经济师工作产生了具体的影响。

(2)科学精神理念促进了经济师工作的不断发展。科学精神理念的提出,使经济师工作得到了全面推进,并使经济师工作在整体性和实效性上有所提高,保证了经济师工作得到正常开展。从这一点来看,科学精神理念对经济师工作的促进作用非常明显,只有认识到经济师工作的重要性以及科学精神理念的重要促进作用,才能保证经济师工作得到有效开展。为此,正确理解科学精神理念对经济师工作的促进作用十分重要。

(3)科学精神理念推动了经济师工作理念的变革。考虑到经济师工作的现实特点以及经济师工作理念变革的必要性,科学精神理念的提出,对推动经济师工作理念变革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从这一点来看,只有重视科学精神理念的内容,并对其作用进行全面分析,才能保证科学精神理念得到良好的贯彻和实施,并最终成为推动经济师工作理念变革的动力。所以,科学精神理念对经济师工作理念变革的影响较大。

三、经济师工作体现科学精神理念的必要性

从经济师工作的现实情况来看,科学精神理念对经济师工作产生了重要影响,不但推动了经济师工作不断向前发展,同时也提高了经济师工作的整体水平。基于这一认识,在经济师工作中体现科学精神理念是十分必要的,其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体现科学精神理念,是经济师工作的现实需要。从经济师目前的工作岗位来看,要想提高工作水平和工作效果,就要在实际工作中更多地体现科学精神理念,使科学精神理念成为经济师工作的重要指导,为经济师工作提供有力支持。基于这一认识,在经济师工作中,应更多地体现科学精神理念,确保科学精神理念成为经济师工作的重要指导。所以,经济师工作体现科学精神理念是十分必要的。

(2)体现科学精神理念,是促进经济师工作发展的必要手段。经济师在实际工作中,基于工作的现实难度和基本需求,只有更多地体现科学精神理念,并将科学精神理念作为推动工作发展的有效动力,才能保证经济师工作取得积极效果。从这一点来看,更多体现科学精神理念,是促进经济师工作发展的必要手段,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能更好地理解科学精神理念对经济师工作的促进。

(3)体现科学精神理念,对推动经济师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作用。从当前经济师的实际工作来看,只有在工作中更多体现科学精神理念,才能保证经济师工作取得积极效果。基于这一认识,经济师工作应更多地体现科学精神理念,并为科学精神理念地融入提供有力的契机,保证科学精神理念成为经济师工作的重要指导和推动力量,促进经济师工作全面有效开展。由此可见,体现科学精神理念,对推动经济师工作具有重要作用。

四、经济师工作中体现科学精神理念的具体措施

鉴于科学精神理念对经济师工作的重要促进作用,要想更好地体现科学精神理念,就要在经济师工作中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在经济师工作中正确分析科学精神理念的内涵。通过了解发现,要想在经济师工作中体现科学精神理念,就要先弄清楚科学精神理念的内涵,并把握科学精神理念的主要内容,加深对科学精神理念的了解,做到根据经济师工作需要,掌握必要的科学精神理念,强化科学精神理念的影响力,使科学精神理念在经济师工作中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基于这一认识,经济师工作中要想有效体现科学精神理念,就要正确分析科学精神理念的内涵。

(2)在经济师工作中将科学精神理念作为重要的工作指导。经济师的实际工作需要有力的指导,结合科学精神理念的优点,及其对经济师工作的重要促进作用,将科学精神理念作为经济师的工作指导,对提高经济师工作水平,满足经济师工作需要,促进经济师工作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从这一点来看,在经济师工作中将科学精神理念作为重要的工作指导,是体现科学精神理念的重要手段,我们要学会利用该手段。

(3)在经济师工作中贯彻落实科学精神理念。从当前经济师的实际工作来看,贯彻落实科学精神理念,既是保证经济师工作得到全面有效开展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提高经济师工作水平和工作效果的重要措施。基于这一认识,在经济师工作中,我们应认真贯彻落实科学精神理念,并在经济师工作中更多地体现科学精神理念,使科学精神理念能够成为经济师工作的有力指导,为经济师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五、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经济师工作中,要想更多体现科学精神理念,就要从正确分析科学精神理念的内涵、将科学精神理念作为重要的工作指导和贯彻落实科学精神理念等方面入手,并充分认识到体现科学精神理念的必要性,使科学精神理念能够得到更多体现。

参考文献:

[1] 庞强强,刘荣勋,张昌强.试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3(10).

[2] 石松,董红梅.当代中国大学科学精神的缺失及其重构[J].中国农业教育,2012(05).

[3] 杜也力.近年来关于科学精神的探讨[J].高校社科信息,2014(04).

[4] 严春友.关于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思考[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3).

[5] 赵东海.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05).

神经科学篇6

科学精神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外延宽泛的范畴,不同的学者根据不同的理解,从不同的角度予以不同的界定。有的从历史角度,在主体论、认识论、科学观三个层次对科学精神进行界定;有的主张从科学、科学家与科学精神的关系角度理解科学精神;有的主张从反科学思潮这一现实角度出发来理解科学精神;有的主张从文化角度理解科学精神。不论哪一种解释,他们都是从某一角度、观点出发来理解科学精神。而同志关于科学精神的重要论述,则是站在世纪之交的历史制高点上,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从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这个根本出发点提出来的。同志明确提出:“科学精神的内涵很丰富,最基本的要求是求真务实,开拓创新。”②并且第一次阐述科学精神的内涵的“四个就要”,即“弘扬科学精神,就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勇于面对科技发展和各项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通过研究和反复实践,不断创新,不断前进;就要热爱科学、崇尚真理,依据科学原理和科学方法进行决策,按照科学规律办事;就要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努力用科学理论、科学知识以及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武装自己;就要甘于奉献、攀登高峰,为祖国为人民贡献一切智慧和力量,敢于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任何困难和艰险,始终勇往直前。”③

同志第一次把党的思想路线的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纳入到科学精神中去,并赋予了科学精神以新的内涵。他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作为科学精神的第一要义,作为科学精神的灵魂统帅着其他三个方面。也只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才能探索求知,才能崇尚真理,才能开拓创新。这些观点,既继承了前人,又赋予了新意,这是同志的一个创造,也是我党对科学精神涵义的一个崭新的创造性发展。这是迄今为止我们党对科学精神涵义的最全面、最深刻的概括和总结。“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是科学精神的基本内涵。求真务实就是要有探索追求真理的理性精神,一切从实际出发,多做实事,少说空话,按照科学规律办事。同志不仅要求我们求真务实,还要开拓创新。求真务实是一种科学态度,能不能做到求真务实,还必须开拓创新。开拓创新是一种高昂奋进、永往直前的精神状态,“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④首先是要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不动摇,不论遇到什么情况,都要始终不渝地高举伟大旗帜。

只有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头脑,才能做到求真务实,才能发现真理,捍卫真理,发展真理。其次,开拓创新就是要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论出现什么情况,发生什么事情,我们必须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永远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不断改革开放。再次,开拓创新就是要“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和其他创新。”⑤不断根据实践的要求进行创新。第四,开拓创新就是要有永不自满,永不停留,不断开拓,不断前进的精神风貌。最后,开拓创新就是要有不怕困难,正视困难,战胜困难的精神状态。总之,求真务实与开拓创新是科学精神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一方面,只有求真务实,才能达到开拓创新。因为任何一项工作的开拓创新,首要条件是求真务实,不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就是一句空话;另一方面,只有开拓创新,才是真正的求真务实。因为任何一项工作都是不能孤立存在的,开拓创新就是以求真务实为根本目的,不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就必然是无的放矢。所以,求真务实与开拓创新是科学精神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其本质是完全一致的。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同志才把求真务实与开拓创新作为科学精神的基本内涵。

二、全面理解科学精神

第一,从“科学精神要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为指导”这个根本上加以理解和把握。科学精神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范畴,是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认为,上层建筑是社会经济基础的反映,为经济基础服务。所以,科学精神的弘扬必须为推动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为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服务。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科学精神就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善于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及时察觉和研究前进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从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中吸取营养,不断改进和完善我们的工作。”⑥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为我们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的思想武器。思想是中国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的长期实践中发展起来的中国式的马克思主义,她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邓小平理论则是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当代马克思主义。“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同志、邓小平同志,他们都善于根据实际情况的发展变化提出新的思想和理论,为我们树立了坚持科学精神、创新精神的光辉典范。⑦总之,只要高举马克思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科学精神就一定会得到弘扬,我们社会主义事业就会不断走向胜利。

第二,从弘扬科学精神是全党和全社会的任务的高度上加以理解和把握。有的同志认为,科学精神是科学家的事,主要是靠科研部门,我们是具体工作部门,是从事具体工作的,是从事一些非科学研究工作的单位,似乎讲科学精神离我们有些远。这些认识是不对的。党和全社会是由各级组织组成的,科学精神不仅体现在科学家身上,还体现在千千万万劳动者身上,弘扬科学精神,决不是哪一级领导,哪一个部门,哪一些人的事情,而是全党、全社会、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各级领导干部的神圣使命,更是每一个劳动者的神圣使命,全社会都来“弘扬科学精神,努力形成在全社会学习科学、相信科学、依靠科学的良好气氛。”⑧“科学界要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各条战线、各个部门都要大力弘扬科学精神。”⑨

第三,从弘扬科学精神是新时期全党全社会的一项根本性、基础性的任务的高度上加以理解和把握。同志提出的科学精神的要求,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我们全党、全社会的一项十分重要而现实的根本性、基础性的任务。指出“弘扬科学精神更带根本性和基础性。”10“根本性和基础性”说明科学精神的弘扬是一个长期的、经常性的过程,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决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全党全社会长期奋斗的长抓不懈的任务。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在当前搞好全党全社会的科学知识的普及与教育,而且要将科学精神的弘扬作为“根本性”、“基础性”的课题,经常讲,长期抓。不仅我们这一代讲、抓,同志要求我们“尤其是加强对广大青少年的科学教育,使他们从小就养成科学观念,逐步培养起科学精神”11,使科学精神代代弘扬下去。

三、弘扬科学精神的现实要求

在“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战略已经深入亿万人民内心世界的情况下,同志提出要大力弘扬科学精神,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的。那么,在新的形势下,弘扬科学精神应具备哪些条件呢?

第一,要求我们每个人,每个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必须有敢字当头,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科学精神对我们的第一位的要求是敢字当头,要敢于说前人没有说过的话,敢于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敢于指出前人的错误。如果大家都躲在前人的荫庇之下,靠背本本稳稳当当过日子,那还谈什么开拓创新?为此,同志明确指出:“在前进的道路上,决不能墨守陈规,裹足不前。”12“二十多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都是与我们不断进行的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等分不开的。”13

第二,要求我们每个人,每个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必须勤于学习科学知识。科学精神的弘扬不仅要有“胆”,更要有“识”。同志指出:“学习是多方面的,其中对科学知识的学习就是十分重要的方面。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同志、邓小平同志,都十分注重了解和学习科学知识,并善于运用科学技术的新突破来发展和完善理论。1883年,马克思逝世的时候,恩格斯曾经写道:没有一个人能像马克思那样,对任何领域的每个科学,不管它是否已经实际应用,都感到真正的喜悦。但是,他把科学首先看成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看成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而且他正是把科学当做这种力量来加以利用,在他看来,他所掌握的渊博的知识,特别是有关历史的一切领域的知识,用处就在这里。”14这也正是马克思成为我们坚持科学精神的光辉典范的根本原因。

神经科学篇7

【关键词】临床实习;神经内科;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R7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2-0119-01

1 研究背景

神经内科学是主要通过内科学方法研究神经系统、骨骼肌系统相关疾病的临床医学,是比较难的一门临床课程。其研究内容繁杂,疾病种类包括脑血管疾病, 运动,癫痫,变性病,脊髓炎类疾病, 神经系统疾病等,不仅概念抽象,内容复杂,并且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体格检查及病历书写,还有胸腔、腹腔等各种穿刺手术,是实践性很强的临床课程,学生仅通过学校基础知识的学习很难真正的掌握这门学科。

临床实习能够帮助医学生将神经内科基础知识与临床实际问题相互连接起来,是培养临床医生的最后阶段[1]在神经内科学习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第一,经过四年对医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学生掌握了丰富的临床理论知识,但是这些知识是繁杂凌乱的,并且掌握了理论并不代表学生可以顺利的解决临床实际问题,临床实践能够让实习生对自己掌握的临床知识进行梳理和重新组合,汲取精华,且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得以应用,加深学生的临床知识,明确学生的学习方向。 第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患者及家属对自己的就医权利越来越重视,但是由于信心不对称而造成了医患关系的紧张状态越来越严重,医疗纠纷也不断出现[2],并且与神经内科患者的沟通又有其特殊性,所以在培养神经内科学生的过程中非常有必要学习医患之间的沟通技巧,情恳慎言。临床实习过程中,带教医生带领实习学生病房检查、问诊过程中,会潜移默化的教给学生与患者沟通交流的技巧,且能够让学生真切与患者进行交流,无形中提升自己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的技巧。第三,医学科学的发展要求医生有一定的人文修养,患者需要医生的心理支持和情感关怀,尤其现代的医学模式是“以患者为中心”,医生应该学会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技巧,临床实习可以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指导他们更好的处理人与人的关系及自身的情感、理智等问题,培养他们成为科学修养和人文修养相结合的、具有较高人格修养的人才,让他们能够真正地理解、同情患者,耐心倾听,使患者及家属在心理上信任他们,在治疗上积极配合他们进行治疗[3]。

2 研究方法和结果

2.1 研究对象与方法

2012年7月~2013年7月期间在A医院神经内科实习的B校学生231人,其中男同学124人,女同学107人,年龄19~23岁。在实习期前后采用问卷的方法调查学生对临床实习的看法,问卷调查采用不记名方式,由调查对象自行填写。并且在实习期后与学生进行座谈会交流,对学生在临床实习中的问题,意见及建议等进行总体归纳。

2.2 调查结果

座谈会交流期间,大部分神经内科学生对临床实习比较满意,认为临床实习过程中自己的神经内科知识得到了梳理与提高,实践能力大大增强,明确了自己的方向与责任,学会了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技巧。实习前问卷调查发出231份,回收有效问卷226份,有效回收率为98%,实习后问卷调查共发出231份,回收有效问卷229份,回收有效率为99%。实习前的226份调查问卷中,认为神经内科学的临床实习非常有必要的有183人,认为应该增加临床实习机会的23人,实习后的229份调查问卷中,认为神经内科学的临床实习非常有必要的有201人,对临床实习教学方法较为满意的有164人,认为对实习生的教学方法有待改善的有38人,认为应该增加临床实习机会的41人。

从调查问卷的结果看,大部分学生认为神经内科学的临床实习是非常有必要的,并且在实习期后更加认识到临床实习的重要性,部分学生希望改善实习教学方法、增加实习机会。

3 讨论

神经内科学实习是医学生培养的最后阶段,是目前学生从理论走向实践,从基础走向临床,从学校走向社会的唯一途径,期间他们不仅要对学过的基础知识进行梳理组合,还要能够熟练的书写病历,学习骨髓、胸腔等穿刺手术,并且要学习、练习与患者及其家属的交流技巧,需要学习的比较多,要想保证他们顺利通过实习成为合格的神经内科医生就需要老师的鼓励与帮助。神经内科学老师是实习过程中的指导者,也是实习阶段具体教学方法的运用者,带教医生不仅有临床工作,还有科研、教学工作,任务繁重,相应的责任和压力也较大,但是他们素质的高低和积极性的大小会较大的影响教学质量,所以医院要培养一批专业素质和人文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培养他们的教学技能、责任心和使命感,不断探索新的督促学生实习的方法,重视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临床技能。

第一,积极采用新型高效的教学模式,比如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模式教学法[4],通过提出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讨论式教学,老师与学生之间进行互动,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5],在解决问题中更有效的学习临床知识。指导学生在模型上反复演练,熟练掌握各项操作,考核通过后可以进行临床操作,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通过实习熟练掌握神经系统检查方法并明确其临床意义。第二,要对临床实习生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帮助和指导,包括临床方面的问题和医患关系及人际关系的处理方法等,比如目前病人对医疗期待较高,注重自己的医疗权利,不愿意让实习学生对其进行诊治,带教老师要帮助实习学生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争取实践机会。第三,在实习过程中教师应结合科室的临床特色及时把新知识和新观念传递给学生,帮助学生了解学科发展方向,掌握解决临床问题的经验、技巧,帮助实习生做好从学生到医生的岗前培训,从理论知识到临床实践的过渡,充分认识到临床实习的重要性,带教教师要通过考勤和考核的方式监督并且完善考核评估制度,保证实习质量。

参考文献

[1]王英凯, 迟宝荣, 曹殿波等. 医学毕业生实践能力现况及教学思考[J].中国医院管理, 2006, 26(12), 44-45.

[2]卢仲毅. 从医患关系现状看医患沟通在医学教育中的必要性[J]. 重庆医学, 2003, (04):43-45.

[3]彭艳. 高等医学教育应融人文教育科学教育与技术教育于一体[J]. 现代大学教育, 2008, (5):97-101.

[4]Capiow JA, Donaldson JF, Kardash C, etal. Learning in a problem based learning medical curriculum: students’ conceptions[J]. Med Educ,1997,31(6):440-447.

[5]ZhouMin. Student nurses on clinical nursing teaching demand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J]. Care and rehabilitation, 2009(09):793一794.

神经科学篇8

由欧盟支持的FACETS项目汇集了来自7个国家15个研究院所

>> 神经计算机 神经计算机的人工神经网络实用化研究 美国计算机科学家周以真:使计算思维成为常识 科学家研发“人脑”计算机模拟人类思维 科学家研发新型光学装置为超级计算机提速 科学家用计算机构造出暗物质模型 李学龙当选美国计算机协会杰出科学家 中国科学家将用超级计算机预测地球未来气候变化 中国科学家构建世界首台光量子计算机 “世纪杯”计算机竞赛的App原型设计 科学家朱光亚立功立德等 欧洲科学家成功模拟“灵魂出窍”现象 面向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开设计算神经科学课程的思考 “科学家”阵营 “科学家”登堂 骗过科学家 国民科学家 科学家郭守敬 科学家CEO 科学家研制出现实版《星际迷航》牵引光束原型机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崔晓楠

可改进太阳能电池的新型电特性

由铋、铁和氧组成的晶体能够实现可逆的二极管

美国Rutgers大学的一组物理学家发现了一种材料所具有的特殊电特性,能够提升太阳能电池效率并改善计算机芯片设计。这种由铋、铁和氧组成的晶体能够实现可逆的二极管,这种二极管在光照条件下就能产生电流。传统的半导体二极管是不可逆的,其电流方向在制造时就已经确定下来了。 这种晶体在频谱的蓝色端对光非常敏感,这一特性能够提升太阳能电池的效率。不过到目前为止,这种材料作为太阳能电池效率能有多高尚不明确。

晶体的铁电本质说明它能表现出电极化。这种极化现象被称为“体效应”,遍布整个晶体,并控制其充当二极管的能力。而传统的半导体二极管是基于在两种不同材料接触面的电效应。

当这种铁电晶体加上外加电压,其两极极性就会翻转,与其极性相同的方向电流可以通过。

更多信息,请联系cblesch@ur.rutgers.edu。

上一篇:产业发展范文 下一篇:人工神经网络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