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工程范文

时间:2023-10-07 05:11:29

海洋工程

海洋工程篇1

保障海洋石油装备与设施的质量和安全是实现海洋石油工业经济生存发展的关键,如何有效管理设备设施是海洋石油工业面临的新挑战。加强设备监理,可有效提高项目建设质量和投资效益,从而推动海洋石油工业健康发展。

2海洋石油工程特点

2.1工程质量标准严格

海洋石油工程与陆地石油工程相比更具挑战性,具有风险高、投入高的特点,如海底勘察扫描技术、大型导结构平台技术、浮式储油处理技术、深水海底设施技术、动力定位技术等,高科技特点更加突出。因此,海洋石油工程质量要求非常严格。海洋石油工程项目施工和检验多采用国际行业标准或协会标准,如DNV(挪威船级社)和ASTM(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海洋石油工程中大部分生产装置及设备对气候、环境等要求较高,而海洋气候多变,施工环境恶劣,再加上石油化工设备在运行时具有高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特性,增加了海洋石油工程建设的难度,这就要求海洋石油工程建设质量必须更加严格。

2.2工程涉及专业广泛

海洋石油工程建设现场环境比较复杂,海洋石油工程建设的设备监理摘要:本文介绍了海洋石油工程建设的特点,分析了设备监理在海洋石油发挥的作用和面临的形势,认为加强设备监理是保障海洋石油建设工程质量安全重要举措。

2.3工程质量管理难度大

海洋石油工程建设规模较大、周期长,从初期的勘探设计,到中期的海管铺设、组织设备安装再到后期的生产运营,涉及的施工单位及人员数量多、施工现场环境复杂、专业技术要求高等因素造成海洋石油工程质量管理产生较大难度。

2.4设备更新较快

随着社会科技的快速发展,各种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被应用于海洋石油工程中。例如,目前越来越多的深水铺管船、特种作业船、双金属复合管、软管、智能检测设备等高性能船舶、高性能石油管道、高科技检测设备被用于海洋石油工程中。

3设备监理发挥的作用

由于海洋石油工程建设规模大、现场施工人员复杂、管理难度大、危险性高等特点决定了设备监理不可或缺的作用。首先,设备监理在海洋石油工程前期严格控制设备、管道等生产过程中的质量,为海洋石油工程建设打好基础。其次,设备监理在海洋石油施工现场依照施工规范、标准现场监督设备安装质量、管道焊接防腐质量,保障海洋石油工程施工质量。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设备监理对生产建设中的施工安全进行现场监督,减少施工现场的安全事故。

4海洋石油设备监理

海洋石油工程的设备监理具有其特殊性,由于海洋施工设备和工程投资大、风险高,业主为保险和市场竞争的需要,会为取得某船级社的船级而自愿申请该船级社对设备的制造和安装过程进行检验。这就需要船级社人员对海上石油设备的制造和安装过程进行监督,因此,形成了海洋石油设备监理船级社人员和设备监理人员同时进行监督管理的特色。船级社人员作为第三方,和监理人员共同对现场质量和进度进行把控。第三方人员以关键节点和重要施工程序的见证作为工作重点,监理人员则一般负责产品制造和安装全过程的质量管控和进度管理,同时还要负责协调工作,在项目管理方面参与度较大。海洋石油设备监理单位的服务模式可以分为专业化设备监理和全方位项目管理两种模式,专业化的设备监理是对项目施工过程中的质量、进度进行监督和管理,主要是突出监理的监督作用。全过程项目管理是对项目从建设前期的可行性研究到设计、制造、安装、调试等的质量、进度等实施监督和控制,也就是全过程、全方位的项目管理,设备监理单位提供咨询、监督和管理3方面的服务。

5设备监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分析

5.1业主对设备监理作用认识不足

设备监理工作的范围主要是现场监造、现场安装、设备调试、试车运行等,而业主往往将设备现场监造现场安装等内容列为自己的工作范围,设备监理单位的工作范围被压缩,被仅仅局限在质量控制这一个点上,监理人员被等同于质检员,不能充分发挥设备监理的保障作用。有些业主对于在工程建设项目中开展设备监理活动不理解,他们认为制造过程完全是乙方生产单位的责任,只要乙方按照合同要求去做就可以按时保质完成设备制造,有无监理人员在现场并无明显区别,这种情况在成立时间越久的甲方单位表现越明显。但工程设备制造和施工具有其特殊性,大多是由业主确定技术规范,制造厂根据技术参数要求进行制造和安装,所以各环节的质量对最终质量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某些工序具有极强的隐蔽性,一旦错过就失去了验证的机会。所以,要保证设备的制造和安装达到合同规定的要求,就必须对制造及安装的主要过程进行必要的监督,否则当设备或工程即将交付时才发现存在问题,不但会影响工程进度,还会直接影响生产效益。

5.2被监理方对设备监理的认同度不高

尽管目前有不少业主方已经认可了设备监理的价值和意义,但是有些企业还是没有真正领会监理存在的意义。很多时候,设备监理人员到达现场之后,并没有得到生产厂家的积极配合,造成监理实施的困难。在某些生产单位的意识里,设备监理的身份只是业主请来的质量检验员,监理人员只需要最终验货确认就可以,无需参与到制造或安装过程中去。甚至有生产单位会以技术保密为由,阻止监理人员进入生产区域,使得监理工作丧失了最重要的价值。监理工程师有其按照法规和合同规定对被监理方进行检查监督的权利,在质量安全方面承担监理责任。另外,如果由于监理方造成的被监理方技术、商业机密的泄漏,监理单位和监理工程师应承担相应的行政、刑事、民事责任。同时,有很多被监理方在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既不向监理人员反应,对监理人员要求其整改的问题也不理会,认为只需和业主搞好关系就可以。实际工作中,确实也有部分业主认同这种工作方式,这就极大地削弱了监理人员的权威性,从而影响了监理工作的效果。

5.3监理单位和人员对行业的影响

目前,国内大多数项目业主一般在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设计阶段不请监理。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业主方认为在这两个阶段实施监理的意义不大,并会增加一部分额外的费用,二是对监理单位的能力持怀疑态度,并不认为监理单位的业务素质能达到对项目的整个运行阶段进行监理。而事实上,目前大部分监理企业的能力确实还不足以对项目的全过程,进行全方位的项目管理。因此,造成了监理单位不能充分发挥设备监理的作用,影响了业务的开展。作为设备监理的直接参与者,设备监理工程师在工作时,需要跟多个部门打交道,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情况,要把参与设备制造项目的所有人的行为都规范到设备质量和进度的总目标下。同时,设备制造和安装环节涉及的技术方面较多,各个工程又具有很大的差异性,采用的工艺和标准门类繁多。这就要求监理人员具有极强的专业技术水平和沟通协调能力。在实际工作中,确实存在有部分监理人员对所从事的监理项目不熟悉,对标准和规范的掌握不如被监理方和业主方,造成在工作中不能及时发现问题或者发现问题不准确,进而影响了正常的生产,这必然会造成业主方和被监理方对监理人员的不信任。部分监理人员在工作中缺乏必要的沟通技能,也造成了监理工作开展不顺利。作为被监理方,受到监理人员检查时,内心上多少会存在抵触情绪,所以,如果监理人员再不讲究沟通技巧对其指指点点、横加指责,更会引起对方的反感和不配合。有些监理人员认为自己的工作只是发现被监理方的问题,不会向被监理方提供解决方案或者有益的建议,认为问题如何解决与自己无关,没有将自己置身于整个工程中。这种工作思路就将自己完全置于被监理方的对立面,长此以往,既会让制造单位反感,也会影响工程的整体进度,同时也不利于自己业务水平的提高。

5.4监理制度未深入人心,法规不健全

设备监理是一个新概念,相对于工程监理制度,设备监理制度的推行延迟了近20年,设备监理制度尚未深入人心,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健全。地方的立法实践虽然已有所开展,但由于高层级的上位法依据欠缺,缺乏系统性,制度也难以完善和统一,大大影响了地方立法实践工作的开展。设备监理单位及其从业人员法律地位较低,监管部门职能缺乏上位法依据。

6结束语

设备监理是保障海洋石油项目建设质量的重要手段,应加强设备监理工程师的业务能力和专业水平,不断完善并形成一套适应海洋石油发展的制度体系,为保障海洋石油项目质量、安全发挥重要价值,为实现海洋石油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海洋工程篇2

关键词:海洋环境污染 海洋灾害

海洋工程与海洋环境相互作用随着沿海经济的迅猛发展,近海海域遭到越来越严重的污染,使海域环境质量明显下降,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并对生物资源和人体健康产生有害影响。近海水域的污染已成为世界各国,特别是象我国这样具有相当长的海岸线和众多海湾的国家所共同关心的环境问题。海洋经济的发展还面临严酷的海洋自然环境,海洋灾害直接影响着海洋经济的发展规模、速度和效益,精确预报海洋灾害的发生、发展和应该采取何种防灾、抗灾和减灾工程措施,也成为严重关注的环境问题。为了开发海洋中的空间、矿产、渔业、能源等物质资源,需要在海上进行各类工程建设,在目前科技日益发展的情况下,工程建设的规模日益巨大,这些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和海洋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将是开发海洋中的一个应引起特别关注的重要问题。为了适应我国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海洋环境的日益恶化,海洋灾害的频发和海洋工程向大型化发展,近海石油气田的开发,以及海岸带开发过程中的后效问题的研究需要,针对我国重大海洋环境与保护问题开展研究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在这方面,重点需要开展的研究课题大体上有三类。第一类课题是海洋环境特征对各类污染物作用的机理和规律研究,第二类课题是海洋工程设施防灾、抗灾和减灾研究,第三类课题是海洋工程及海洋环境工程与海洋环境的相互作用吸防治措施与对策。

一、海洋环境特征

对各类污染物的作用机理和规律研究以海洋流体动力对各类污染物迁移、扩散、转化规律的研究为基础,考虑各种自然环境因素(浪、流、风、光、温度、湿度)、物理因素(扩散、挥发、沉降、吸附、释放)、化学因素、生物因素的作用,揭示污染物在海洋复杂条件下的运动及演变规律,并建立海洋水质预测预报模型。此外,近年来,在我国沿海海域,赤潮频发严重。因此,除了加强赤潮的监测和预报外,也应加强在建立赤潮生长机理和发展规律方面的研究工作。

此项研究应通过现场观测、物理模型实验和数学模拟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由于现场观测工作耗资巨大,且受到许多客观条件的限制,所获得的数据往往有许多综合因素的共同作用,很难将其中的单因素影响分离出来,因此,往往只能用它来作为对某一水质预测预报模型进行检验其可行性和精度的一个实例。

用数学模拟方法来建立海洋水质预测预报模型是一个较为有效的方法。目前,在这方面国内外已有不少水质预测预报模型,这些水质预测预报模型大体上都基于以下几方面的模型:水流数学模型;波浪数学模型;液流相互作用模型;近海海域污染物迁移转化数学模型。

在水流数学模型研究方面,对于较大范围的海域,通常可采用深度平均的潮流教学模型,对于紊动影响不显著的海域,可不考虑湍流影响,而对于湍流效应显著的区域,如排污口近区,则应考虑湍流效应。此外,采用坐标变换,可建立一种能够考虑复杂地形和套流效应的三维潮流数学模型,这样才能够较好地重现实际海域的三维潮流特征。在较小范围的水域,水流数学模型可以以N-S方程和通用的k-(湍流模型为基础,针对水温和盐度分层流的流动特性,考虑浮力对紊动的影响,建立用于模拟同时存在温度和盐度梯度这一类密度分层流的k-(单流体数学模型。也可以基于多流体模型的基本概念,分别对两相本身的湍流输运规律以及相间相互作用规律进行模拟,建立两相湍浮力分层流的双流体数学模型。

在波浪数学模型研究方面,可应用BI—CGSTAB法求解由椭圆型缓坡方程离散得到的代数方程组,以提高求解效率。从水波发展方程出发,可导出一种用于大区域波浪变形问题的数学模型。通过引入弱非线性波色散关系,可使双曲型缓坡方程能够有效地考虑波浪的非线性效应。对高阶Boussinesq方程的进一步研究,可使方程的色激性从入水到深水都达到很高精度,并提高方程的非线性精度,可以更精确的计算较深水域波浪的非线性特征。

针对带自由表面的波浪场问题,通过把能有效模拟自由面形态的N— S方程和波能平衡方程的结合,可导出一个能考虑破波能量损失的抛物型缓坡疗程,用这个方程可模拟规则波和不规则波破碎引起的波高变化。建立沿岸流数学模型,可模拟海岸上波高变化和破碎波波高、波浪增减水和沿岸流。

在波流相互作用模型的研究方面,对于弱流情形,可采用一种考虑流影响的修正的合流缓坡模型;对于强流情形,可采用在Botssinesq方程中考虑流影响的模型。可以将辐射应力的计算公式与抛物型缓坡方程中的待求变量联系起来,建立一种辐射应力计算的新方法,用该方法可对较大区域均匀斜坡地形上的波浪辐射应力进行数值模拟。

在近海海域污染物迁移转化数学模型研究方面,基于N一S方程所建立的深度平均的二维应力一通量代数全场模型,可对非对称潮流作用下的侧向岸边排放问题过分数值模拟。以研究近海海域污染物迁移转化的三维预报系统作为目标,在分析近海环境中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现象的基础上,针对近海海域水污染的特点,从三维湍流模型出发,在动量方程中引入表面风应力、底部切应力以及柯氏力的作用;在输运方程中引入反映物理、化学、生物等作用的源、汇项,可建立一个统一考虑物理、化学和生物等过程综合作用的近海海域污染物迁移转化的三维预报模型,它可为环境评价、水质规划、污染控制以及水域排污工程设计等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同时对确定水域环境容量,从而制定水域环境保护策略,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应用前景。

应该指出,在海洋水质预测预报模型研究方面,数学模拟无疑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但不论是何种数学模型,其模型中所需的必要参数和边界条件的处理是研究水质模型的技术关键,直接影响到水质模型的科学性和预测能力。而这些必要的数据是无法从数学模型本身来取得的,有些可以通过现场观测来得到,但其中一些最基本的卷数是要通过基本机理的研究才能得到,在这方面物理模型实验研究将是一个有效的手段。

能模拟海洋动力因素的先进实验设备,现代化的量测仪器和测试系统是开展物理模型实验研究的必备条件。进一步完善PIV和LIF的浓度场、速度场同步测量系统,可研究非破碎波浪、破碎波浪及波流相互作用下水流的垂直结构,获得流场中水质点速度的空间分布和时间过程;并同步获得波浪及波流相互作用下浓度场的空间及时间变化过程,可用以分析定量污染物团在波浪及波流相互作用下扩散的基本特征和扩散系数。

二、海洋灾害的精确预报及海洋工程设施防灾、抗灾和减灾的研究海洋灾害主要包括风暴潮、海浪、海冰、海啸、赤潮及海岸侵蚀等。

90年代以来,我国海洋灾害所造成的损失每年达上百亿元人民币,是世界上海洋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海洋工程结构的投资费用很高,一旦发生破坏,将会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巨额财产损失(如1969年渤海冰推倒“海二井”平台,1989年风暴潮损失超6亿元,1991年DB29销管船在南海通台风翻沉等)。当前我国海洋能源开发与海洋空间利用的绝大部分活动是在近海和极浅海海域。为了保证在这些海域所建造的工程设施能够安全服役免遭破坏,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弄清这一海域中严酷和复杂多变的环境因素。我国东临西北太平洋,每年出现的台风数目占全球的38%,其中对我国可能造成灾害的台风每年有7—8个。每当台风在我国登陆或接近我国沿海通过时,都会在沿岸局部地区产生风暴潮,形成风暴潮灾害。

在我国北方海域(渤海和北黄海),冬季由于受寒潮影响,沿岸地区每年都有结冰现象,结冰严重的年份则出现冰害。若对这些海洋灾害估计不足将会带来巨大的损失。渤海重叠冰与堆积冰的形成,不但可给结构物以强大的冰压力,而且由于冰激引起的振动作用,也会给海洋平台的使用和安全带来巨大的损害。而冰区溢油的迁移规律及预防和清理技术,至今尚未进行过深入的研究。对近岸大面积冰排和海上浮冰,在波浪、潮汐作用下都会引起海冰的断裂,断裂后冰块的尺度直接影响其对结构物的作用。在渤海海域建造的海洋平台,为了抵抗冰害,往往建成正、倒锥体的结构型式,冰排对锥体结构的冰荷载及与其的动力相互作用,也是目前尚未解决的课题。在海冰力学的研究中,除进行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外,实验研究也是一个重要的手段。在实验研究中,模型冰可采用冻结模型冰和非冻结模型冰来进行,它们各有其优缺点,发展这两种技术是海冰力学研究中的一个课题。

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海域中时有地震发生。强烈的地震将有可能是海上工程设施的主要破坏荷载。如果一旦在地震中结构物(海洋平台、钻井船、人工岛、输油及输气管道等)发生破坏,除其直接经济损失极大外,其次生灾害——火灾、环境污染等的后果也不堪设想。

近年环太平洋地区地震的频度和强度都在上升,造成重大灾害。大型海上工程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特别是抗震防灾的基本原理和减震技术措施需要认真研究。海域中的大型海上水工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和振动破坏机理更有待深入研究。日本阪神地震记录资料表明,地震及由此引发的巨浪共同作用对水中和岸边建筑物造成的破坏十分严重。水工建筑物的这类破坏机理,至今国内外对此都很少研究,且由于试验条件的限制,国内外对此方面的试验研究工作开展极少。这是海上水工建筑物抗震研究中的一个新领域。

以下的一些研究内容将是为解决海洋工程设施抗震措施中的关键技术所必需考虑的,如近海环境地震危险性分析,设计地震动参数和频谱特性,强震海底多维地震动及其空间分布规律,地震波传播特性及地震动输入机理;海域中大型海上水工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考虑周围水介质影响的结构振动破坏机理、振动控制、地震动时颇联合分析模型和输入机制、非线性动力分析和动力破坏试验;核电站海域工程建筑物抗地震性能,海洋采油平台及地下输油管线与地基土动力相互作用,码头及护岸建筑物地震稳定性;海域中水工建筑物的性能设计和地震设防标准等。

海上水工建筑物在长期运行过程中健康状况逐渐恶化,其损伤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其一是结构的老化、疲劳、超载、内部损伤(裂缝)、地基沉降变形以及环境的物理化学损伤(低温、冻融、大气侵蚀)等;其二是设计不周或设计标准偏低,施工质量差,原材料不合格,管理维护不善等。大型海上水工建筑物的损伤和事故都将对国民经济的发展造成重大的影响。

因此,发展以下的一些技术和方法将是十分重要的。如在考虑海洋环境荷载在幅值。时间及方向上的随机性所导致结构安全的不确定性情况下,对现役海洋工程结构进行健康诊断和评估剩余可靠度的理论;结构健康状态及损伤检测的新技术和新方法;结构病害治理用的新材料、新技术和新方法;海洋工程结构在多种复杂海洋环境条件下(风、浪、流、冰、地震等)的可靠度和优化理论研究,设计与建造新型抗灾工程结构;研究和设计使海洋工程结构物在设计使用期限内有足够的安全度,而在退役之后又便于拆除的各种工程措施。

为了及时掌握海洋环境的风云变幻和灾害的可能来临,发展海洋环境及灾害的预报技术是非常必要的。为此需要建立以下一些系统,如建立由近海到远海的海洋环境及灾害观测网络、预报与预警系统、沿岸防灾准备和各类应急处理系统;以主要海域和海岸带区域经济发展为背景,进行重点研究,建立数字化的海洋环境信息系统模型与结构;以及建立海岸和近海工程设施防灾减灾数字信息系统,将海岸和近海工程与网络技术人算机技术、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相结合,建立数学物理模型,通过多媒体技术,形象化地描述灾害成因、发生机理、传播规律、模拟灾害破坏的过程,建成智能化的防灾、抗灾和减灾决策支持系统。

三、海洋工程及海洋环境工程与海洋环境的相互作用及防治措施与对策为了充分利用海洋空间,现代海洋空间利用除传统的港口和海洋运输外,正在向海上人造城市、发电站、海洋公园、海上机场、海底隧道和海底仓储的方向发展。

人们现已在建造或设计海上生产、工作、生活用的各种大型人工岛、超大型浮式海洋结构和海底工程,估计到21世纪,可能出现能容纳10万人的海上人造城市。我国澳门和日本已经在海上建成了人工岛海上机场。为缓解紧张的陆地资源及减少城市噪音等,日本已经于99年8月在东京湾用6块380米长,60米宽的矩形漂浮钢板拼装海上漂浮机场。

由此可见,随着海洋资源与空间的开发利用,各类海上工程建筑物数量不断增多、规模日益复杂和庞大,保证这些海上工程设施的安全运行及采取海洋工程防灾减灾措施将越来越重要。海岸带和近岸海域是各种动力因素最复杂的地区,但同时又是经济活动最为发达的地区,海上工程建设如果考虑不当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引发环境灾害。工程设施可能破坏原有海岸带的动态平衡,影响岸滩的冲淤变化。海上回填和疏浚会改变海岸的形态,破坏某些海洋生物赖以生存的栖息地,若对含有污染物的疏浚污泥倾抛处理不当则会造成二次污染。海上石油生产中的溢油事故将对海洋环境造成极其严重的污染。日益增多的海上退役工程设施如果不及时处理也将会逐渐成为海上障碍物以致引起公害。海洋工程抗灾减灾的任务是一方面要保证最大限度地减少自然界海洋灾害带来的报失,另一方面又要避免人为造成的海洋环境灾害。

随着人类对海洋资源的不断开发和利用,海洋环境保护与人类生产实践活动协调发展日显重要。如港口开发中的环境问题,主要内容包括:航道、港池开挖、疏浚引起的泥沙输运及其疏浚物抛放对海洋环境的影响,深水港口水工建筑物、大型人工岛、超大型浮式结构的环境和生态影响;破波带及其附近水域沿岸流对物质输运扩散规律研究;大型海岸工程、岸滩保护和整治工程引起的海域环境的变迁和海岸演变;海岸演变、防护及开发利用新概念的原则与理论,如由于工程措施所引起的海岸动力学、生态学、社会经济学及与环境关系的综合分析与协调。

随着沿海大、中型城市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平建设中的污水深海排放技术,感潮水域污水多点排放漂移扩散研究,天然海湾、人工湖及人工运河的水质交换能力,人工沙滩的保护措施,滩涂围垦对水域环境的影响等,都将是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

鉴于黄河三角洲海岸线不断依退所带来的国土面积减少、陆上设施受到威胁甚至破坏、对黄河三角洲湿地自然条件的毁灭性破坏等一系列问题,也是非常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此外,长江三角洲、珠江口及珠江三角洲的海岸开发、滩涂围垦和岸滩保护及整治工程对水域影响所引起的环境问题及其对策,也是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

海洋工程篇3

11近岸海域水文动力环境改变围填海项目建设是要按照“先围后填”的原则,通过在工程修建海堤、围堤、护岸等永久性水中构筑物将填筑区域与海相隔,然后通过推填、吹填等方式形成陆域。新建的海堤、围堤、护岸一般即为新形成的海岸线,此类岸线多为笔直或呈弧形,与原有自然岸线相差较大,邻近海域的潮汐、波浪都将发生改变,进而影响到区域的水动力、泥沙冲淤、地形地貌等。如郭伟等[6]发现经过20年的围填海,到2000年深圳西部海岸滩槽演变剧烈,伶仃洋海岸地区纳潮量减少20%~30%,深圳湾纳潮量减少15.6%,造成了一系列严重影响;大连市于普兰店湾、复州湾和大窑湾内部进行大面积围填,使得水动力条件不断减弱,海域淤积严重,进而丧失海湾属性[7];厦门西海域和同安湾开发直接改变了海域潮流运动特性和水动力条件,大大减少海域纳潮面积,出现明显的淤积现象。大规模的围填海工程甚至可能影响到项目所在海湾的纳潮量和防洪排涝,对沿海城市处理风暴潮和内涝等突发性自然灾害时产生风险隐患。

12沿岸海域生态系统受损围填海占用的是海洋空间,是将海洋变成了陆地,作为海洋的“原住民”———海洋生物所受的影响和冲击是最大的,海洋生物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被破坏,迫使游泳动物举家搬迁,浮游动植物随波逐流,潮间带和潮下带底栖生物大部分遭遇灭顶之灾,红树林、芦苇等环境敏感湿地植物被砍伐填埋,从而丧失了生态调节功能,区域生物的种类、密度、多样性和群落结构都将随之改变、演替[9],这种变化和影响会通过生态链、食物链逐渐延伸到沿海陆地生态系统、滩涂湿地生态系统、河口湾生态系统和沿岸浅海生态系统,而且其影响程度和结果都是不可测的。如胶州湾沧口潮间带的生物种类从60年代的141种锐减到90年代的不到10种,且在2007年的海洋生态系统评价中被评为亚健康。

13滨海湿地生态和景观破坏滨海湿地除了在净化海洋、降低海洋污染、防治海岸侵蚀方面有重要作用外,芦苇、红树林等滨海湿地也可为丹顶鹤、白鹭和黑嘴鸥等多种珍稀鸟类提供栖息、繁殖地及迁徙的中转地,独特的、优美的滨海景致和自然风光,也是进行户外活动、体验自然、促进身心健康的首选。可是当大片滨海湿地被围填海项目占用后,原有的自然景色风貌必然消失,原有的自然岸线变得趋于平直,曲折率大幅降低,使得高生态功能的自然景观向低生态功能的半自然或人工景观转变,沿岸生物栖息地遭到破坏,生物生境的自然性下降或丧失,生态功能衰退,严重的则造成珍稀物种的消失。兴化湾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围填海,滩涂湿地景观生态人工化和破碎化日趋加剧,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生态服务功能严重衰退;马玉等通过对珠江口滨海湿地调查发现受滩涂开发与围填海等的影响,珠江口滨海湿地围垦严重,使得天然湿地面积减少,湿地生产力不断下降,湿地环境状况不断恶化。

14渔业资源受损滨海滩涂潮间带、河海交界、沿岸海域是主要经济鱼类、虾蟹和贝类的产卵场或栖息地,围填海工程建设导致滩涂面积大幅减小,海岸带的自然生态平衡和鱼类洄游规律被打破,海洋渔业生物因生境遭到破坏而无法生存,尤其是各种水生生物的幼卵会被覆盖掩埋,使得渔业生物资源大幅减少甚至灭绝。舟山群岛作为我国四大渔场之一,近年来受大面积围填海影响,渔业资源锐减;被称为“中华蚬库”的大连庄河市蛤蜊岛附近海域生物资源亦因连岛大堤的修建,生态系统被破坏而彻底消失。

15海水质量下降海湾内围填海工程导致纳潮量减小,使得湾内水体交换能力变差,降低了海湾的环境容量,削弱了海水的自净能力,从而也引起水环境质量下降。胶州湾海域因受围填海养殖的影响,富营养化指数在20世纪60年代为0.03,本世纪初已上升至2,赤潮发生频率也日渐增多。根据海洋环境调查结果,泉州湾海域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含量近10几年来亦有大幅增加,富营养化问题依然严重。此外,围填海工程在建设期间涉及修建围堤、取沙、海上吹填、陆域推填等工艺,施工过程中泥沙、油污等或多或少的将进入海洋,影响到海洋环境。项目建成投产运营后,产生的生产生活污水、废弃物又将是海洋污染的一个来源。

2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建议

围填海使沿海地市的海洋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以较低成本快速地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增长,不过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螺旋式发展,上述问题又逐渐转变成制约海洋经济继续向前的“瓶颈”,这就需要采取多种手段、措施来推进海洋产业结构的调整、转型和升级,强化海洋生态环境管理,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21切实优化用海项目产业布局要实现海洋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确保海洋环境的可持续利用,也就是说要协调海洋产业的发展和海洋环境的保护,从优化结构、保证重点、合理用海、长远发展的角度来建立海洋产业布局,提高各级政府对围填海工程建设规划的宏观调控水平,摒弃高能耗、高污染的项目,防止粗放型用海造成的过度开发利用,对规模性用海项目在运营后的排污处理、防洪防涝做统一考虑和规划,做到合理选址、达标排放,降低用海项目叠加和累积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环境容量压力增大。

22开展用海项目不可行性论证评估虽然围填海项目在申请用海之前都要进行可行性论证和环境评估等工作,但在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政治经济利益面前,行政力量干预、经济利益交换甚至申报虚假项目等情况并不少见,更遑论在项目立项后改变用途,项目运营后造成环境污染等。因此,有必要针对某类大规模围填海项目开展不可行性论证,深入研究项目用海对海洋生态环境存在的风险,论证评估其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和环境代价,以供海洋行政主管单位综合考量决定。

23加强海洋环境动态监视监测和监管围填海项目建设涉及海洋生态、海岸地貌、水文动力等多学科多专业方面的工作,且在项目运营后带来的风险尚不可测,为保证其不会对海洋环境形成污染和影响,对某些重特大型围填海项目,从建设之初就要实施动态监视监测和监管,对于变更用途的进行严肃查处;对于施工或运营后对海洋环境的不利影响的,及时纠正甚至关停整改,同时通过在项目周边布设固定的监测站点,定期进行生态环境调查,长期跟踪生态环境的变化情况。

24建立区域海洋生态预警机制在某些典型的、脆弱的海洋生态系统海域可开展敏感指示生物研究,加强对环境质量出现明显变化时的监控,建立区域性海洋生态预警机制,当出现恶劣影响或污染时,能及时地、有组织地开展应急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评估结果能及时提供给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或地方政府决策者,为其预防和处理突发事件提供依据,同时能及时通告社会民众,降低或减少突发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避免对海洋生态环境的“涸泽而渔”。

25加强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的建设迄今为止,我国已经建立各类海洋保护区210多处,面积大约3.3万km2,占海域面积的1.1%,海洋保护区网络已初步建立,下一步要深入开展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在示范区内加强珍稀物种的保护性研究,加强对海域环境容量的研究、加强对生态保护和修复技术的研究,探索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模式,制定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指标体系和考核评估办法[19],提高对海洋生态文明的认识和科研水平,并将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为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和进步源泉。

26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制保障海洋生态文明是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或者说是基石,并不是作为政府或者管理者的政绩口号而存在,必须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来保障海洋生态文明的建设、发展和不断改进,用现代的海洋经济理念和法律制度来管理海洋、开发海洋、保护海洋。通过海域使用金、海洋生态税的规范缴交和使用,为海域开发利用的科学推进和海域使用管理技术研究提供资金保障,促进海洋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通过加强海洋执法的联动性、交互性,消除行业执法的孤立性,推动和扩展海洋环境保护的范围,通过建立公众参与用海监督的模式或渠道,增强公众参与海洋管理的意识,用广泛的群众路线来积极推进海洋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3结束语

围填海项目仍将是有效利用海洋资源、推动海洋经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仍将会为满足海洋经济发展需要而长期存在,仍将是海洋资源开发能力的体现,更应该是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海洋经济发展共赢出发,在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的同时,也要高度重视海洋环境保护工作,力争做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相互协调与统一;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在填海工程施工期落实相关事故防范和环保措施,以减少对海洋环境的影响与破坏;从海洋空间利用、产业结构调整、改变生产生活方式出发,坚持走海洋科技创新、科学管理海洋之路,调动地方政府和项目企业的积极能动性、发挥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力量、发挥海洋科技工作者的技术支撑,多管齐下,多方联合,协调合作,共同推动海洋生态文明的建设。

海洋工程篇4

关键词:工程建造项目;海洋石油;成本过程控制

海洋石油是一种极为珍贵的自然资源。企业在建造项目当中应该做好成本控制,才能够保证企业经济效益,也能够达到对海洋石油资源的保护效果和合理利用,同时能够使资源和收益两者相辅相成且有机统一。成本管理作为项目管理当中的一项内容是最终效果的直观反映。在工程建造项目中,成本管理可以使整体的项目管理水平得到提高,能够达到节约的目的,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海洋石油工程建设相当复杂,并且耗费时间很长,项目成本因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而不断发生变化,如果能够有效地进行成本过程控制,那就把握住了企业经济收益的窗口,提高了企业在竞争中的优势,实现企业的未来发展。一个企业要具有长远的战略方针,才能够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成本过程管控就适应了这种战略要求,比其他的管理内容具有更重要的意义,成为企业当今时展的重要保障。企业中的成本控制能够从深刻的角度和深层次的状态,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有效地进行成本控制,节约资源,为企业的发展添砖加瓦。

1海洋石油工程建造项目成本过程控制的目标

了解目标是海洋石油工程建造项目成本过程控制的首要任务。项目工程成本控制的目标即是采取符合实际的技术和手段,使海洋石油工程建造所耗费的成本降低到最低,同时也要保证建造施工的安全和质量,能够让企业获得性价比最高的管控方法。成本管理并不是毫无目的的管控,而是实际参与管理的人员对于海洋石油工程建造的实际施工状况进行全面的了解、评估和分析之后,根据企业未来发展做出的规划,以达到成本控制的效果。当前我国许多企业在海洋石油工程建造项目中实行成本过程控制,但是由于相关负责成本控制的人员并没有对建造项目中的实际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估,制定出的成本控制管理的方案和实际不相符,下达的各种政策也并完全落地和不折不扣的执行,无法真正地做到成本控制,也没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收益,反而形成了资源的过度浪费。原因是成本管控的人员并没有系统的学习成本过程管控的相关知识,也由于影响成本过程管控的因素较多,未能把握住全局而导致以偏概全,造成难以想象的损害和难以挽回的局面。

2海洋石油工程建造项目成本过程控制的内容

2.1生产工作花费开销评估

生产工作中的管理人员,首先要对成本过程管控有全面的认识,充分地了解成本过程控制的目的、要求和实施细则,制定出符合实际状况到相应的措施,以达到海洋工程建设成本的有效控制,解决成本控制相关问题。对于如何进行成本过程管控,工作人员要全面理解工程建造当中影响成本的诸多因素,明确实际建造当中的各个阶段,保障成本的合理性。对于每次进行的评估进行抽样检查,核对预算的数目,实时地对项目工作进行反馈,达到对成本的有效控制。

2.2生产工作的效率管理

效率与成本直接相关,成为影响成本的重要因素。海洋石油工程建造当中的成本受到诸多方面的影响,但是其中最明显的是生产效率的变化,如果生产效率在短时间内变化明显就会导致各种资源的损耗,因此工作效率也在建筑过程当中应该有效管理,严格把控,以保证资源的节约。管理人员的能力和实际工作的经验将直接影响到生产效率,他们必须要在工程建造当中起到指挥者和决策者的作用,了解工程建造当中的实际状况和相应的阶段,提高其他工作人员的热情和积极性,从而提高生产效率。管理人员作为把控大局的管理高层,应采取适当的方式方法对岗位上的工作人员采取奖励机制,提高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保证生产效率。生产效率的提高能够带来成本的降低,提升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达到资源节约和工程建造高质量的目的。

3海洋石油工程建造项目成本过程控制的现状

3.1传统管理观念落后

我国建造项目的成本管理观念较为落后,成本管理人员并没有能够了解海洋石油建造的全过程以及实施特点,对于如何进行成本过程管控没有清晰明确的规划,没有建立科学且有效的成本控制方法,未能洞察到成本管理过程中出现的新的方法,从而导致成本管理工作的偏差。成本管理人员是整个成本管控过程当中的灵魂人物,自身要有较高的追求,应对建造项目要有全面的了解,才能够达到运用方法和政策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

3.2管理采取的方法落后

海洋石油工程建造项目具有复杂性和高难度性,成本控制也同样非常复杂。中国的大多数企业采取的成本过程控制都比较单一,采用事后控制的方法,而事后发现的问题,无法进行及时的弥补与管理,可能造成无法避免的损失。同时采取控制成本的方法并没有根据实地化的情况进行创新与改革,而是采用了众多企业采用的方法,因此会出现不符合企业成本控制的状况,不能达到细致化地分析企业成本的情况,与其他国家在海洋石油工程建造中的成本控制具有较大差距。

4海洋石油工程建造项目成本过程控制的措施

4.1管理人员成本控制知识的提升

管理人员作为直接控制成本的操作人员,首先应该具有一定的成本意识,具有成本控制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避免因出现管理人员的失误而导致成本管理过程的中断或失败。每个企业都应该对管理人员进行相关成本控制的培训,邀请专门的专家进行讲座,系统性地阐述成本控制的方式方法和措施,保证管理人员采取科学有效的办法进行成本控制。同时管理人员还应该考虑在整个建设项目的成本过程当中的影响因素,如何把控成本是管理人员应该不断做出的改革和创新,保证企业得到经济收益同时也达到节约资源的目的。作为管理人员,首先应该具有实地工程建设的经历,以积累的经验对管理进行指引,保证合理化的进行资源配置,调动团队当中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使全体人员共同参与控制的过程当中,以达到资源节约的最大状态。(1)成本预估的细化在实际的成本控制过程当中,成本的预估评判方法过于落后,首先应该要进行细致化的成本预估,采取先进的工具以及考虑工程建造的特点,进行整体化的考量,结合建造工程项目的实践经验进行细化成本预算,达到对成本控制的最大化。管理工作人员还应进行责任制管理,提高全员的协作意识,共同做好成本控制。(2)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在成本控制过程当中应该由专人负责监督和管理成本控制的全过程。对于海洋石油工程建设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的了解,关注每时每刻发生的变化,以及时做到信息的更新,保证成本预算的准确性,适应工程中所有管控项目的进度。监督管理人员发现成本忽高忽低的情况时,应该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对数据进行分析,采取相应的方法保证信息的正确性,调节成本控制的效率以达到成本管理的有效性。

5结束语

海洋工程篇5

关键词:海洋石油工程;项目管理;成本管理

石油作为现如今主要的能源之一,对国家的建设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特别是随着陆地石油资源的不断消耗,推动了国家有关部门以及石油工程企业对海洋石油资源的勘探和开发。

1海洋石油工程项目管理中成本管理的意义

随着我国有关部门以及石油工程企业对海洋石油工程项目的越发重视,推动了海洋石油工程项目数量和规模的扩展,不仅促使我国海洋石油工程行业逐渐向国际市场靠拢,也使得我国海洋石油工程逐渐向深海领域深入。而重视并加强海洋石油工程项目管理中成本管理水平的提升,除了能够显著提升海洋石油工程项目经济效益,还可以提升海洋石油工程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从而推动我国海洋石油工程企业的不断发展,并在国际市场中逐渐占据更大的份额;其次,加强海洋石油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工作的开展,可以帮助企业管理人员更加全面、清晰的了解项目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从而根据企业实际情况以及海洋石油工程市场发展趋势对项目管理体系进行改进和完善,对海洋石油资源勘探和开发工作有着重要意义。

2制约海洋石油工程项目管理中成本管理的因素

2.1工程项目成本数据信息的统计工作质量较差

目前,我国部分海洋石油工程企业在项目成本管理中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首先,是对海洋石油工程项目相关数据信息的监管力度较为薄弱。主要体现在对底层数据的处理流程以及管理工作存在缺失,数据信息上报拖延问题以及不规范问题较为严重,极大影响了对工程项目数据信息的汇总、整理以及分析工作质量。其次,部分海洋石油工程项目数据信息的录入、整理以及存储等工作环节,存在自动化建设程度不足的问题,大量的相关数据信息仍然需要工作人员手动输入操作,不仅极大影响了海洋石油工程项目成本数据信息统计工作的效率,也容易因工作人员的疏忽而对成本数据信息统计工作质量产生影响[1]。

2.2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工作存在“信息孤岛”现象

目前,部分企业在海洋石油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信息孤岛”的现象,也就是工程项目相关成本数据信息并非全部汇总到某一部门或某一管理人员处进行统一管理,而是由工程项目成本数据产生部门及其负责人进行管理,这就导致需要对工程项目成本数据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时,不仅会涉及到更多的部门以及人员,从而大大增加项目成本管理工作的复杂性,还容易在成本数据信息传输和整理过程中出现更多的问题,并对工程项目成本数据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产生影响[2]。

3海洋石油工程项目管理中成本管理的关键点

3.1加强海洋石油生产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

海洋石油工程企业对实际生产需求、企业情况以及成本管理工作需要进行综合考量,并在此基础上对海洋石油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措施进行规划和完善,对提高海洋石油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工作水平有着重要影响。首先,海洋石油工程企业应重视并做好生产预算管理工作,不仅需要对海洋石油工程项目的生产目标等情况进行深入、详实的分析,还需要对生产环境等影响因素以及实际生产中所要面临的问题进行全面研究,从而确保海洋石油工程项目预算工作的合理性以及准确性;其次,对于海洋石油生产预算编制工作,应制定完善的工作流程以及编制标准,比如,加强预算项目的细化工作,结合工程项目实际情况并根据预算编制相关项目的特点,对其进行仔细划分和归类,提高海洋石油工程项目预算的规范性,从而充分发挥工程项目预算对成本管理工作的促进作用[3]。

3.2加强海洋石油生产效率的提升

重视并加强海洋石油生产效率的提升,对提高海洋石油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工作质量有着重要意义,这需要海洋石油工程企业从企业管理水平以及运营模式等几个方面的改进和完善入手,从而促进海洋石油生产质量和工作效率的提升。首先,海洋石油工程企业领导层应对海洋石油工程市场情况、发展趋势以及企业自身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并结合海洋石油生产工作实际需要,对企业运营模式和海洋石油生产工作之间的关系以及规律进行全面研究,从而对企业运营模式进行合理调整和改进;其次,在企业管理水平提升方面,海洋石油工程企业不仅需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对企业管理体系进行创新,还需要根据海洋石油生产工作的特殊性,以及相关工作人员的实际需要对企业管理制度进行完善,提高海洋石油生产工作人员的岗位责任意识以及工作热情,从而实现海洋石油生产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升。

3.3加强海洋石油工程项目管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海洋石油工程企业各部门是推动海洋石油工程项目正常运转的主要力量,而管理人员则是海洋石油工程项目运转的具体执行者,所以,工程项目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水平和职业素养,对海洋石油工程项目的正常开展以及项目成本管理水平的提升有着重要影响。首先,对于海洋石油工程项目管理人员而言,不仅应熟悉各个生产环节的内容以及相关的专业知识,掌握且熟练运用现代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理念,还需要具备项目成本管理意识以及一定的学习能力,才能满足海洋石油工程项目管理工作需要,并促进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水平的提升。这需要海洋石油工程企业加强对管理人才的引进工作,通过优厚的福利待遇以及合理的晋升制度吸引优秀的管理人员加入到企业当中,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应重视对应聘人员的筛选和审查工作,对应聘人员的专业能力、职业素养等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和分析,从而确保引进的管理人才能够满足海洋石油工程项目管理岗位工作需要。其次,海洋石油工程企业还应加强企业内部管理人员素质与能力的提升工作,企业可以制定完善的培训计划,通过研讨会议、讲座以及培训课程等形式,为管理人员进行海洋石油生产新技术以及项目管理新理念等内容的讲解和培训,并通过培训课程对管理人员的岗位责任意识以及成本管理意识进行培养和提升,从而促进海洋石油生产效率以及成本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推动海洋石油工程企业的健康发展。

4结束语

海洋工程篇6

[关键词] 海洋油气工程;培养方案;支撑条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5595(2013)05-0173-04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于20世纪末针对当时海洋石油工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欲率先建立“海洋石油工程”专业,以培养海洋石油工程所需的复合型人才,但是,由于受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设置的限制,学校于2000年开始了以“海洋油气”为特色的“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在船舶与海洋工程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人才培养模式,毕业生一次就业率每年都在 95%以上,在船舶及制造业的就业人数直线上升,在海洋石油行业的就业率保持了稳定增长趋势。为了扩大中国石油大学在船舶与海洋工程和海洋石油工程两大行业中的影响力,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1年开始申请增设海洋油气工程专业并获审批,2012年开始招生。当前,如何办好海洋油气工程这一本科新专业是摆在石油高校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新课题。为此,本文拟就海洋油气工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定、人才素质的要求及人才培养所需的支撑条件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1]

一、培养海洋油气工程专业人才的重大意义

中国陆上油气资源日渐枯竭,因此,油气资源开发向海洋尤其是深海进军已成必然趋势。中国的渤海、东海和南海海底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天然气水合物资源,是支撑未来中国油气产业发展的战略空间,其开发潜力巨大。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也明确指出,将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积极发展海洋油气等产业。为了实现国家能源战略、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加大海洋油气的开发势在必行。然而,中国海洋油气的开发利用率很低,主要原因是海洋油气工程技术、装备比较落后。因此,大力发展海洋油气工程行业的科技力量,提升行业竞争能力,为国家能源安全服务已经刻不容缓。[2]

在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1982年2月中海油成立,其负责在中国海域自营或合营开采海洋油气资源。除中海油外,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牵头,中石油、中石化也加快了向海洋发展的步伐。中石油于2004年11月成立了海洋石油工程有限公司。作为中石油进入海洋油气领域的“先行官”,该公司已将海洋作为其找油找气的新平台。中石化上海海洋油气分公司以东海西湖和平湖两个油气田开发项目为背景,为中石化从事中、深海油气勘探和开发奠定了良好基础,也是中石化向海洋发展的重要平台。目前,中国的海油产量已突破5000万吨油当量,目前的开发大多集中在水深百米以内的近海,但更为广阔的深水海域仍待开发。可以预见,海洋油气这一方向将会迅速发展,从而带来对该领域人才的巨大需求。

二、海洋油气工程专业人才应具备的综合素质

海上油气开发受到海洋环境的影响,油气生产所面临的问题与陆地上的问题有非常大的差异。首先,用于海洋油气工程的装备与用于陆地的有所不同,譬如多种海洋钻井平台、钻井船、采油平台和作业船舶等;其次,由于工作平台空间有限,受海流、海浪和海风影响,其稳定性差,这使得在陆地上使用的工艺和方法在海上无法适用,需要改进或采用新的工艺;再次,受海洋环境制约,海上油气工程建造成本、完井和生产操作费用都相当高,采用的技术复杂、投资高、风险大,海上油气开发的经济效益也是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由于海洋油气工程是一个交叉性学科,所以海洋油气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为:

本专业学生需具有人文、科学和工程三方面的综合素质。[3]学生主要学习海洋油气工程所必需的基本理论,接受必要的海洋油气工程设计方法、施工管理方法和科学研究方法的基本训练,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获得科学运算与科学实验、工程设计与施工等技能,具备运用所学到的专业知识分析解决海洋油气工程实际问题、从事科学研究、进行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具体来讲,该专业的学生应具备以下素质与能力。

第一,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道德修养,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精神,良好的安全、环境、职业健康意识,宽广的国际化视野以及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工作适应能力。

第二,具有扎实的数理化、力学基础,具有机械设计、电工电子学、地质学和海洋科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较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译能力。

第三,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工程理论和专业技术,包括油气藏工程、海洋钻井与完井、海洋采油、海洋油气集输与流动保障等海洋油气工程理论与技术,了解本专业领域科技发展现状和趋势。

第四,接受海洋油气工程师基本训练,具有海洋油气工程设计、解决海洋油气工程实际问题和从事科技开发的基本能力。

第五,掌握技术经济和管理的基本知识,具有工程质量和效益观念以及技术管理的基本能力。

三、海洋油气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定

(一)设定培养方案的基本思路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海洋油气工程专业是依托“油气井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两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利用“石油工程”和“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雄厚基础和教学、科研资源而开设的。通过分析海洋油气工程与陆上油气工程在工作环境、海洋油气钻采装备上存在的差异,可以在石油工程和船舶与海洋工程两大专业基础上来设计海洋油气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其基本思路如图1所示。

图1海洋油气工程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思路

(二)海洋油气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总体目标

海洋油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总体目标是:培养适应中国海洋油气工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获得海洋油气工程领域工程师基本训练,掌握海洋油气工程理论与技术,具有国际视野、创新意识以及解决海洋油气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在海洋油气工程及相关行业从事工程设计与施工、项目建设管理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以适应中国海洋石油工业的发展需要。

(三)海洋油气工程人才培养的核心课程

海洋油气工程人才首先应该具备石油工程专业人才所应具备的基本知识,除此之外,还应具备海洋工程环境、海洋钻采装备和海洋油气工艺等方面的知识,结合海洋油气工程专业在环境、装备、工艺和管理四个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其核心课程应有:海洋钻采装备与平台工程、海洋环境、石油钻采工艺原理、海洋油气工程、油藏工程、海洋油气工程管理。

海洋钻采装备与平台工程课程:旨在让学生系统掌握海洋平台以及油气钻采相关装备的原理、特点、基本功能和基本计算,了解海洋钻采装备与平台制造、安装和施工工艺。学习海洋固定式平台、海洋移动式平台、海洋钻采水面装备、海洋钻采水下装备以及海洋油气钻采装备与平台应用实例。

海洋环境课程:旨在让学生系统掌握影响海洋中船舶、建筑物以及海洋施工、营运的海洋环境条件,掌握风、浪、潮汐、海流、海冰、泥沙、风暴潮等现象的物理特征以及海底表层的地质特征,能够进行基本的计算分析。

石油钻采工艺原理课程:旨在使学生系统掌握钻井装备和工具、钻井液、钻进参数、井身结构、井眼轨道设计和控制、井筒压力控制、固井、完井等技术及其工艺原理。掌握油气田开采特点与方法,以及采油工程技术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试油、油气井流动规律,自喷和有杆泵采油技术、注水工艺、油水井增产增注技术等。学会运用这些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钻井、采油施工中遇到的技术问题。

海洋油气工程课程:旨在使学生系统掌握海洋油气工程中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原理、设计计算方法、工程施工新技术和工艺。掌握海洋钻井、海洋固完井、海洋弃井与回接作业、海洋油气测试、海洋油气田开发模式、海洋油气举升、海洋油气处理与计量、海洋油气储运与流动保障等工艺技术;了解海洋钻井井场勘查、铺管作业、海洋油气工程作业安全和深水钻完井关键技术等。

油藏工程课程:旨在使学生系统掌握解决油气田开发设计、动态分析、开发调整及油藏管理的系统工程问题所必需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掌握油藏工程设计基础、非混相驱动态预测、油藏动态监测原理与方法、油田开发调整、复杂油田开发及油藏管理等。初步学会应用基础理论和知识进行油气田开发设计。

海洋油气工程管理课程:旨在使学生系统掌握海上油气田开发工程管理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手段。掌握海上油气田开发特点、开发方案、健康安全环境、生产操作与管理、海上油田工程成本控制方法等,具备从事海上油气田开发工程项目管理和决策的基本能力。

设置该专业的课程时,必须加强与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的沟通与联系,这样做既有利于教师随时把握新技术的方向,也有利于学生水平和专业建设质量的提高,还有利于学生就业和企业对学生的选择。

四、海洋油气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所需的支撑条件

(一)国家与学校的政策支持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将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积极发展海洋油气等产业。在2010年教育部公布的“同意设置的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本科新专业名单”中,“海洋油气工程”专业名列其中。这充分说明了国家和教育部门对海洋油气人才的需求和重视。

鉴于海洋油气工程属于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本科专业,其具有鲜明的专业特色和良好的发展前景,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重点加大了对该专业的课程教材建设、实验室建设、师资培养、人才引进、教学改革与建设等方面的资金和政策上的支持,同时进行了有效的过程管理,切实加强海洋油气工程专业的建设和发展,保证专业建设各项规划目标的高质量完成,从而使专业建设水平处于国内同类高校的领先水平,人才培养质量赢得了用人单位的充分认可和社会的广泛赞誉。

(二)师资队伍建设

海洋油气资源是世界各国争夺的焦点,海洋油气工程专业的设置是国家实施海洋战略的体现,办好海洋油气工程专业要具有战略性眼光,要定位于高层次人才培养,除了培养本科生,还要培养硕士、博士,使今后的毕业生不仅往深海走,还要向国外走。当然,培养高质量的学生首先要有高水平的教师。海洋油气工程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应采用优化整合、请进来讲学、送出去培养的思路。

首先,笔者所在学院优化整合内部三个学科有学缘的专任师资,并挖掘全校资源,成立了海洋油气工程系。师资队伍中有长江学者1人,教授7人、副教授8人,博士23人、硕士3人, 35岁以下教师5人,学历结构和学缘结构比较合理。同时,通过各种教学、科研活动和专业交流加强对现有师资的培养。如组织骨干教师参加了全国海洋油气工程新专业教学与教材规划研讨会,全面了解各兄弟院校海洋油气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培养特色、实验室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基本情况,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海洋油气工程新专业的建设积累了经验。鼓励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了解海洋油气工程各个方向的最新进展。多次组织教师参加教材建设、实验室建设工作讨论,有计划地开展了教材调研、编写工作和实验室建设工作,让教师对所承担的课程教学内容有更深刻的认识,以尽快提高教师的海洋油气工程专业方面的素质。

其次,为了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目前,笔者所在单位正在积极利用国内国外资源,聘请国内外兼职教授和研究院专家来校讲学、指导年轻教师。借鉴国外先进的办学经验,促进海洋油气工程专业的快速发展;同时,还把有培养潜力的青年教师有计划地送到国外学习进修,促使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三)实习教学条件

教师的实践性教学能力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的重要条件,其可促进学生巩固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未来工作的适应能力。因此,实践教学效果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海洋油气工程专业本科教学的总体质量。海洋油气工程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与课程教学同步进行的实验教学、单独开设的实验课程以及独立设置的实习环节。独立设置的实习环节包括:军事训练、地质实习、金工实习、专业实习、综合设计和毕业设计等。其中不容乐观的是海洋油气工程的专业实习,目前,因油田单位、海洋工程基地对安全的顾虑以及受实习经费的限制,导致海洋油气专业学生的实习过程大部分处于参观实习的层面上,学生在实习期间根本无法动手;并且大部分石油企业都不愿意接待学生实习,不愿意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为此,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构建了一线实习、模拟实习与生产视频资料相结合的多元化专业实习模式。[4]

首先,利用地域优势。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东营校区位于黄河入海口,是中国大油田――胜利油田所在地。胜利油田不仅拥有陆上油田,而且也已进行多年海上油气开发。这为油气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2005 年,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青岛校区启用,该校区毗邻中石油和中海油两大石油公司的海洋工程基地,这为海洋工程的实践教学提供了极佳的条件。这种优势对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来说可谓得天独厚,是国内其他任何院校所不具备的。因此,在实践教学环节,可以充分利用该优势,安排学生到实际的油田生产和海洋工程生产实际中去学习和锻炼。

其次,利用已经较成熟的数值模拟和三维可视化技术模拟呈现实际的生产环节和生产状况,加上成熟的数学模型完全可以达到较为逼真的生产效果;同时,在校内创建具有一定工程规模的模拟海洋油气生产实训场所,成为发展新型实践教学方式的新方向,这样可以全面提升实习教学质量。

再次,利用有关生产现场的视频资料,不仅在很大程度上代替了现场实习,而且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率、节约教学成本。还可鼓励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有许多学校已经采取了这种方式,因为少数学生的分散和零星实习,不会给企业的生产带来很大影响,生产单位一般还能够接受。

总之,在油气资源开发面向海洋已成为必然趋势的形势下[5],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新增设海洋油气工程本科专业不仅符合国家能源发展战略需求,也是学校走学科综合发展之路的需要。海洋油气工程本科专业应结合专业发展趋势,做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置,创造专业所需要的支撑条件,才能真正为国家培养出高层次的海洋油气工程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 海洋工程类学科专业规范研究课题组.海洋工程类专业规范与课程体系[C]//海洋科学与海洋工程类专业发展战略研究与专业规范研究论文集,2004:1518.

[2] 张波.浅析全球海洋石油工程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J].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11(2):2023.

[3] 李志刚.海洋油气工程人才的专业素养与培育[J].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11,25(4):5557.

[4] 李志刚.海洋油气工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石油教育,2011(2):8991.

海洋工程篇7

【关键词】 海洋工程装备 船舶 钻井平台 基地 创新

一、我国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发展态势

近年来,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特别是海洋油气开发装备具备了较好的发展基础,年销售收入超过300亿人民币,占世界市场份额近7%,在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集聚度的产业区,涌现出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企业。2013年,我国海工市场保持稳定增长,承接各类海洋工程订单超过180亿美元,约占世界市场份额的29.5%。2014年,中国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发展迎来了重要的里程碑,首次超越韩国,领跑订单榜,全年共接获海洋工程装备订单139亿美元,虽与2013年相比下降幅度较大,但是发展能力进一步提升,同时也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突破,除了在传统的自升式/半潜式钻井平台、FPSO改装、海工船等优势领域接单以外,我国在2014年还首次接获了LNG-FRU、半潜式修井平台、自升式天然气压缩平台等装备订单,专业定制性更强。

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建造市场手持订单前三名的企业分别是中集来福士、招商局重工、大连船舶重工,大连中远和上海船厂紧随其后。中集来福士在半潜式钻井平台领域拥有较强的实力,手持订单达41亿美元;招商局重工和大连船舶重工在自升式钻井平台领域具有非常强的技术实力,手持订单分别达到了40亿美元和26亿美元,且大船重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DSJ系列,利润空间进一步上升;大连中远在FPSO改装建造上手持订单达到了17亿美元;上海船厂的Tiger系列钻井船也是接连获得订单,手持4艘钻井船订单,总金额为24亿美元。

二、江苏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发展现状

当前,江苏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已进入史上发展最快、规模最大的时期,产量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全世界的十分之一。2014年,江苏把发展海工装备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船舶产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整体运行质量依然保持领先,2014年,全省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销售额预计突破500亿元。全省建成了一批高水平的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基础设施,形成了南通、泰州、扬州三大远洋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建造基地,建立了相对齐全的上下游产业体系,培育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点骨干企业,产业发展质量保持全国领先。

目前,全省已初步具备海工装备规模生产能力,建成海洋工程专用坞2座、船台9座,海工滑道4座,大型结构加工跨间、管系加工中心、重型水压试验平台、重型总装平台、大型吊车以及专用码头等配套齐全。海工配套同步发展,海洋平台系泊链、自升式平台抬升锁紧装置、海工电器等一批配套产品发展良好。江苏已在南通建成了高水平的海洋工程装备建造基地,建立了相对齐全的上下游产业体系。

在海洋工程装备领域,南通已经成为江苏乃至全国目前集聚度高、规模大、起点高的海工装备基地,海工产品覆盖了从近海到深海的几乎所有种类,其中半潜式平台、浮式储油船、钻井平台等已实现自主研发。目前,南通市的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产业规模仅次于山东,位居全国第二,占据全国海洋工程市场三分之一的份额,拥有10多个全国、全球首制海工产品,研发力量、技术水准都领跑国内第一方阵。2014年1―11月,南通海工新兴产业实现产值316.1亿元,同比增长37.1%,增速高于船舶工业平均水平22.6个百分点;海洋工程及特种船舶完工量829.6万综合吨,同比增长40.4%。其中,招商局重工、吉宝重工等2家新投产企业实现产值55.1亿元,拉动全市海工新兴产业增长23.9个百分点。

江苏以南通中远船务、南通太平洋海工等为代表的一批骨干企业,规模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巨大,海工骨干企业支撑带动作用已经形成,产业发展质量保持全国领先。南通中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是中远(集团)总公司旗下中远船务工程集团核心企业之一,全面进军海洋工程制造领域,自行设计并成功建造了世界最先进的首座圆筒型超深水海洋钻探储油平台SEVAN DRILLER,以及SUPER M2自升式钻井平台、350POB、GM4000项目等一大批高端海工产品,在中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领域独占鳌头。南通太平洋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主要生产LPG船、液罐及液化系统、海工吊车和海工模块等,公司拥有相关产品的自主知识产权,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公司与扬州大洋船厂合作建造的第一条LPG船已经于2010年5月出口欧洲。公司2010年被江苏省经信委推荐为《国家海洋工程装备十二五规划》的重点企业。南通蓝岛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主要承建自升式平台、海洋工程模块、特种船舶、海上风电装备等海洋工程产品,并为国内多家大型海洋工程企业从事分包建造,业绩项目包括深水半潜平台、特种船舶、自升式平台等。目前,蓝岛海工正在承建包括自升式海上风车安装船“MPI探险号”和“SUPER M2”自升式钻井平台在内的一系列“世界级”海工产品。

三、江苏海洋工程装备产业技术水平

江苏在海洋工程装备自主设计与建造领域实现了重大创新,成功研制国际首座SEVANDRILLER圆筒型超深海钻井储油平台和全球第一座SUPERM2带自航动力系统的自升式海洋平台,把我国海洋工程装备的设计和建造水平推上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对国家深海资源开发战略和自主开发南海油气具有重要意义。

SEVANDRILLER是江苏中远船务公司为挪威SEVANMARINE公司建造的第六代半潜式平台,被誉为海工装备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总造价6亿美元。该平台是全球第一座最先进圆筒型超深水半潜式海洋钻探储油平台,具备DP-3动力定位系统,是国内第一家采用100%无余量建造,填补国内海工钢结构无余量建造的空白,在技术和建造上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2012年,南通中远船务研发的“深海高稳性圆筒型钻探储油平台的关键设计与制造技术”项目获2011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获得2项国家发明专利,成为首个国内海洋工程装备制造领域获此项殊荣的企业。SUPERM2自升式海洋工作平台是全球第一座带自航动力系统的自升式海洋平台,总价达1.71亿美元,属于海洋平台中的新型专利产品,配备先进的动力定位系统和海上作业装备,可作为多功能海洋工作平台实施海上作业,能最大程度地提高海洋石油的开采率。其结构建造的核心技术――海洋钻井平台桩腿“齿条总成”项目的创新研究填补国内钻井平台空白。江苏亚星锚链股份有限公司参与完成的“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研发与应用”获201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该项目成果实现了我国深水大型工程高端装备零的突破,带动了海洋工程、船舶、机电制造业等行业的产业升级,建立起我国深海海洋工程高端装备及配套技术研发基地,使我国成为继美国、挪威之后第三个具备超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设计、建造、调试、使用一体化综合能力的国家。

从传统造船业向海工产业华丽转身,江苏不少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加强研发能力,闯市场、赢份额、促转型,成为造船工业新的支撑点和增长点。宏华海洋油气装备(江苏)有限公司的核心装备――首座起吊能力11000吨的“宏海号”投入使用,将建造的第一艘平台供应船整体起吊下水,下水方式属国内首例;吉宝(南通)船厂有限公司建造的半潜驳船“GIANT5”轮在南通联检锚地成功进行了下潜沉浮试验作业,在长江里首次进行“倾斜”式下潜沉浮试验;南通太平洋海洋工程有限公司重点生产液货系统、海工吊车等高端产品,开工建造第二艘22000m3LEG船,实现生产线外延的实质性突破。

四、江苏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受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国际航运市场长期持续在谷底徘徊,江苏省船舶结构性产能过剩凸显,产业进入新一轮深刻调整期,面临着一系列严峻挑战。从产业运行情况看,国际船舶市场需求大幅下降,手持订单持续减少,产业发展下行压力不断加大。国际航运和造船新规范、新公约、新标准密集出台,船舶产品节能、安全、环保要求不断升级。世界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已经进入了新一轮深刻调整期,围绕技术、产品、市场的全方位竞争日趋激烈。

同时,江苏船舶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仍不够强,发动机等船舶关键核心部件和配套设备大部分未能实现自主研发,未能抢占到技术制高点。海洋工程装备产业总体规模依然偏小,尚未形成规模化、批量化生产,船舶配套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特别是产能过剩矛盾日益加剧,“十三五”期间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任务十分迫切。但也要看到,江苏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基础较好,劳动力资源充裕,国内市场潜力巨大,比较优势依然突出。必须抓住机遇,攻坚克难,深入推进结构调整,不断提高质量效益,为建设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工业强省积蓄力量和创造条件。

五、加快发展江苏海洋工程装备产业的建议

一是加大财税支持。财政政策方面,整合省级各类产业化专项资金,对符合条件的重点项目给予重点支持。税收方面,落实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按照规定对列入重点项目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企业、首次使用省内海洋工程装备和船舶配套产品的企业、骨干船舶企业改制改组后的企业等给予税收支持。

二是加强金融扶持。信贷方面,鼓励引导金融机构对有市场、有订单的企业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加大对船舶企业兼并重组、海外并购以及中小型船厂转型转产和产品升级的信贷融资支持。证券方面,支持金融机构开展重点骨干船舶企业贷款证券化业务,引导和支持重点骨干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企业债券等,并发行上市,利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保险方面,鼓励有实力的保险企业为建造项目提供风险保障,充分发挥信用保险、履约保证保险的作用。

三是推进兼并重组。鼓励优势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企业引进战略投资者,充分利用其资金、技术、管理、市场、人才优势实施兼并重组。重点骨干企业重组中的小企业,在承诺承担企业债务、妥善安置职工的前提下,国土资源部门依法办理土地使用权变更手续,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依法将被分流职工纳入当地社会保障体系。

四是帮助开拓市场。充分发挥江苏特种船舶建造优势,支持骨干企业积极争取国家海洋综合开发和应急保障船舶、大型救助、救捞船舶、资源勘察船舶、环境监测船舶、科学考察船舶、水上工程船舶等行政执法和公务船舶建造订单。对于省内首次建造的特种船型,列入省重点推广应用新技术新产品目录的,相关专项资金优先给予支持。

五是强化人才支撑。依托省“创新团队计划”、“高技能人才引进计划”等,支持重点骨干企业引进一批高端管理团队、技术领军人才和顶尖高技能人才。加强职业教育、岗前培训和岗位技能提升培训,扩大一线高素质操作技能人才规模。

六是形成工作合力。加强船舶行业管理,完善行业准入条件,健全产业运行监测和分析机制,指导行业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加强国际新规范、新公约、新标准的宣传、培训和推广,发挥行业协会、专业机构等在行业自律、信息咨询、技术服务、检验检测、宣传培训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钱春泰、宋晓村、邱宇:江苏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4(1).

[2] 王颖: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形势分析[J].金属加工(热加工),2014(4).

[3] 杨凤华:地方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路径研究――以江苏省南通市海洋工程装备产业为例[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4(2).

[4] 赵金楼、徐鑫亮:中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发展问题研究[J].学习与探索,2014(4).

海洋工程篇8

本文根据中央“简政放权”精神,分析了“三同时”检查审批制度存在的问题,结合现行环保设施竣工验收制度、排污许可等制度提出海洋工程“三同时”检查审批制度完善建议。旨在集中有限的管理资源用于关键管理环节,加强运营期的监督,提升政府监管效力,确保企业“三同时”制度的有效执行。

1我国海洋工程“三同时”制度概况

1.1“三同时”制度的由来

“三同时”制度是指一切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基本建设项目(包括小型建设项目)、技术改造项目、自然开发项目,以及可能对环境造成损害的其他工程项目,其中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设施和其他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一般简称之为“三同时”制度。

1.2相关法律法规

“三同时”制度建立以来,完善了我国在环境污染、安全生产、疾病预防等方面的立法规定,我国环保、安全、职业病等各个领域的法律法规对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都进行了规定,这也体现了我国各领域以及各个层面在立法和监管方面对“三同时”工作的重视程度。相关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多部法律。在海洋工程相关政策性文件方面,国家、地方政府以及主管部门也陆续颁布了《海洋工程环境保护设施管理办法》、《海洋油气开发工程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环境保护工作意见》、《辽宁省海洋环境保护办法》等关于“三同时”的相关文件,对海洋工程建设“三同时”制度的保障逐步到位,使其在具体实施阶段有法可依。

2海洋工程“三同时”制度执行情况

2.1海洋工程建设单位“三同时”执行情况

在海洋工程建设项目设计、施工及生产运行阶段,建设企业依法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且执行情况良好。近年来海洋工程尤其是油气开发项目执行“三同时”制度情况良好,相关企业已将“三同时”制度纳入项目筹备、建设、运营相关管理体系之中,以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近年来在国家海洋局的“三同时”检查中基本没有不通过的情况。

2.2海洋主管部门“三同时”监督管理情况

在环评报告书审批阶段,国家海洋局出台了《海洋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核准事项服务指南》,对项目环评报告书以及“三同时”制度执行情况进行审查及监督管理。在项目完成阶段,根据国家海洋局《海洋油气开发工程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管理办法》第五条的相关要求:海洋油气开发工程的建设单位应当在投入(试)运行之日30个工作日前,向国家海洋局提出环境保护设施“三同时”检查申请,填写《海洋工程环保设施“三同时”检查申请》和《海洋油气开发工程环保设施“三同时”落实情况报告表》,并同时抄报所在海区分局。为规范建设项目施工阶段的“三同时”监督管理,国家海洋局专门出台了《海洋工程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三同时”检查批准审批事项服务指南》,对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执行情况进行审查及监督管理。

3海洋工程“三同时”检查制度改革分析

3.1存在的问题分析

海洋工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相关环保配套设施和污染物治理技术已趋于成熟;同时企业也结合自身实际,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建立了“三同时”自查制度。对于规范管理的企业“三同时”检查制度是一个没有监管意义的流程,影响着企业项目建设运营效率,给企业带来了大量的时间、人力、物力、财力等不必要的支出。近些年,与海洋资源开发与利用相关的建设项目呈现几何式增长,国家对海洋环境监管要求日益深入,但政府主管部门海上执法监管队伍却没有伴随监管任务的激增而扩编增长,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现有环保队伍难以支撑不断增长的环保管理工作压力。这种增长速度上的不对等给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根据目前发展形势,重新梳理管理程序,分析评估下放一定的监管职能,科学全面优化管理程序势在必行。从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的角度分析,“三同时”检查审批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管精力,偏移了管理重点,给企业运营及政府监管带来的问题也愈发显著。“三同时”检查制度与国家简政放权和加强过程监管的政策导向相背离,亟须调整完善,使有限的管理资源集中于关键环节,提升管理实效,以满足当前政府管理与企业生产效率的双向需求。

3.2取消“三同时”检查保障性分析

目前“三同时”检查审批工作已成为海洋主管部门及企业的一项负担。对于海洋主管部门来讲,取消“三同时”检查审批,既可减少不必要的人力物力投入,也可体现深入贯彻中央简政放权精神,减少重复审批事项,提升监管效率。取消“三同时”检查,将更多的自交给企业,由企业按照市场规则来选择相关的环境监测服务机构或者聘请相关领域的技术人才进行自我检查,将给制度执行带来三方面改善:一、企业污染防治责任自担,政府不再对其污染防治设施检查审批,可进一步明确企业主体责任,提升企业自律守法的责任意识;二、企业自主聘请专业人员为其制订完善的监管程序,科学高效提升管理措施的同时,还能促进相关咨询服务领域的专业发展,培育和提升海洋环境咨询服务技术水平;三、可以优化监管流程,将有限的政府监管资源用于企业生产运营监管,既符合国家的环保管理发展的思路,又能提高政府监管实效。

3.3海洋工程环保设施“三同时”制度改革方向

取消海洋工程“三同时”检查行政审批并不意味着取消“三同时”管理制度,也不代表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放松对涉海企业建设项目的环保管理要求。其真正目的在于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创新工作思路,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为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制、服务企业、提高监管效率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撑。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随着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相关管理体制的日益成熟完善以及涉海企业环保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升,“三同时”检查审批工作日渐成为制约各方面发展的一项重要因素。每年“三同时”检查工作都给海洋行政主管部门以及相关企业带来了较为沉重的负担。在国家大力倡导“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以及“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的改革浪潮下,“三同时”检查审批已经跟不上环保行业发展的步伐。对于海洋主管部门来讲,取消“三同时”检查审批,同样还有竣工验收检查来为“三同时”制度助力,因此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在严把末端监理的基础上,取消“三同时”检查是完全可行的。取消海洋工程环保设施“三同时”检查审批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海洋主管部门及海洋工程建设单位现有管理技术及制度体系保障系统均可以保证国家“三同时”制度的有效执行。

4.2建议

国家海洋主管部门在修订相关管理程序,取消“三同时”检查审批的同时,还要做好以下政策配套:一、根据国务院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总体部署,坚持“放、管、服”相结合,配合有关部门抓紧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海洋油气开发工程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研究相关配套制度和政策,强化事中事后监管。二、梳理现有海洋环境标准,制订标准顶层设计与发展规划,加快标准的整合精减和“立、改、废”工作。以海洋油气工程作为试点,集中精力制修订相关强制性标准,力争尽快建立起完善的监督检查标准“底线”。各地要结合实际,发挥优势,积极做好地方性法规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取消行政审批事项,并不是取消“三同时”管理制度,企业还是要必须履行施工设计、环境影响评价、竣工验收等法定义务,把住污染防治的源头控制关。因此,海洋行政主管部门要转变管理思路,集中精力加强企业生产运营事中事后监管,采用明察暗访、严格执法、诚信体系建设等非审批手段,促进企业“三同时”制度科学高效的执行。

上一篇:专业双语教学范文 下一篇:综合执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