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轨教学范文

时间:2023-11-17 00:58:59

双轨教学

双轨教学篇1

[关键词]远程教育;双轨导学制;教学质量;教学成本

解读双轨导学制实质上就是做一个名词解释,搞清楚它是什么和该怎么做。本文从四个切入点对双轨导学制进行解读。

一、双轨导学制的意义和价值

(一)双轨导学制的意义

这个题目解决“叫什么”的问题,主要是体现选题的目标。我们给双轨导学制下个定义:双轨导学制就是以中央电大开放教育的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为依据,按照省电大制定的专业教学计划的相关规定,严格遵循专业特点、课程特点和考核要求,根据学生人数的分布情况和课程资源的贮备情况,有效整合并利用网上、网下的教学资源,采用集中式导学或个别化导学的课程辅导方式实施教学过程的教学组织形式。

双轨导学制是在已经固化了的三环互动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那么它们是怎样的关系呢?纵观三环互动教学模式,从自学三要素(网上自学、小组自学、个别自学)和导学三步骤(复习前单元、讲解新内容、导入下单元),到考核三环节(网上自测、形成性考核、集中课程考试),都可以找到双轨导学制的立脚点,因此双轨导学制是贯穿于整个三环互动的一种外延性的扩展,只是双轨导学制路径更宽,内容更具体,操作性更强,评价更客观。

(二)双轨导学制的选题价值

解决“为什么”的问题。总结性评估后,教学资源利用仍然是老生常谈的问题,涉及教学过程、教学质量、教学成本等方面,双轨导学制追求的就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到课率,提高资源利用率,保证教育教学质量,降低办学成本。归纳改革的四个目的是:一是规范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二是提升服务质量,增强责任意识;三是扩大招生规模,提高办学效益;四是整合教学资源,降低办学成本。双轨导学制教学改革预期取得的成效是“两低六高”。两低:一是投诉率降低――人性化服务体现在学生满意度;二是教学成本降低――体现在经济效果,讲课费降低,纯收入提高。六高:一是学生到课率提高――学习热情诱发,自学能力加强;二是教师上课热情提高――改善教学状态,强化教师责任感;三是课程考试及格率提高――强化课堂教学效果,保证教学质量;四是毕业率提高――有效完成教学全过程,提升学生个人成就感;五是招生数量增加――社会效益提高,提升学校整体美誉度;六是资源利用率提高――这是下一步重点要解决的问题。

二、双轨导学制的基本内容

(一)四个双轨并行

双轨导学制是可以简要描述为四个双轨并行:一是网上导学与网下导学双轨并行。对于时间比较充裕、自主学习能力较差的参加面授辅导,而学习能力比较强、学习时间相对紧张的强化网上学习并适当安排个别化导学,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学习面临的基本矛盾。

二是实行面授课辅导与使用多种媒体教学资源双轨并行。根据课程特点和资源贮备情况,充分利用网上、网下现有课程资源,把面授辅导设计成有效的教学补充形式。

三是实行集中性导学与个别化导学双轨并行。这一点按照参加学习的学生人数多少进行设计,比如人数多的课程则实行集中性导学,人数少的课程则进行个别化导学。

四是全面集中导学与部分集中导学双轨并行。对于特殊的理工类课程或课改课,采取全面集中辅导的方式实施教学,对于其他专业课和选修课则采取2~7次不等的部分集中导学方式。

(二)双轨导学制的构成要素

一是人的因素,包括教师,学生及管理者。对导学教师的要求是,教师要根据已经确定的教学时数,拟定一体化教学方案,制作教案,明确教学进度、教学内容与活动的安排,包括网上教学活动。每学期评选出优秀教师给予奖励。学习是学生的天职,学生必须提前预习课程,做好自学笔记,发现难点、疑点在集中导学时加以解决,此项作为形成性考核的内容之一。对管理者的要求是实行教学值班制度。

二是制度因素,包括教学计划模板和与改革方案同时出台的相关配套管理措施。针对教师的管理办法有《任课教师职责》、《专、兼职任课教师管理办法》、《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办法》、针对学生的管理办法有《学生出勤考核办法》、《学生请假制度》;针对值班人员与教辅人员的管理办法有《教学值班要求》、《辅导员工作职责》、《课程管理办法》、《课程学习任务书》等。

三是资源因素,包括网上资源和网下资源。这是我们要共同面对并为之努力的部分,也是双轨导学制残缺的部分,成为我们下一步工作中的任务和使命。

(三)双轨导学的理论基础

质量是教育永恒的主题,但不是教育的全部,一个拥有强大生命力的教育形式必须遵循教育由机会、成本、质量这三个矢量构成的永恒三角形。远程教育师生准分离的本质需要有效的支持服务来弥补时空差异,从而保证教学质量。试行双轨导学制,就是要解决远程教育教学支持服务中面授效果不佳、师生交互缺失、考试通过率低、教学成本偏高等常见问题,从完善机会、成本、质量这三个矢量的角度做出努力。这四个角度双轨并行的内涵不同程度地渗透在教育永恒三角形的三个矢量之中。

关于机会:(1)项目选择要描准在职成人的目标市场,这才是开放教育大有作为的空间;(2)明确角色定位,实现如何实现开放教育利用多种媒体提高有限高等教育资源利用率的宗旨;(3)以需求为坐标,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满足学生的合理需求就是我们工作的目标。

关于成本:(1)规模是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和发展基础,人性化关怀有利于规模的稳定与发展,这符合薄利多销的经济学原理;(2)缩减面授辅导课学时有利于降低学习成本、教师导学成本和过程管理成本;(3)有效利用课程资源并选择适宜传递方式,有利于提高市场适应能力。

关于质量:(1)双轨导学制强调教育资源的整合利用,过硬的教学资源会使学生产生学习自豪感,这是社会认可的重要依据;(2)教学活动质量,是在双轨导学制体现的最为直接和充分的部分;(3)支持服务质量,较强的服务意识让学生体会到家的感受,这是学生认可的标志之一。

三、双轨导学制的运行路径

(一)制定开课计划模板

教学计划是教学工作的大法,维持正常教学秩序和保证教学质量必须要有科学、稳定的教学计划为基础。开课计划模板的制定原则有五点:一是有效采取以课程为单元的方式组织教学。按照开放教育的办学宗旨,应该是在遵循专业课程设置规律的前提下的课程菜单,这使以课程为单元的方式组织教学成为可能。二是统设课和限选课的选择相对稳定。无论指导性教学计划如何变化,这部分课程都是必须选择的,所以相同相近专业和同专业不同方向都可以同时开出,同时组织导学活动。三是省开共同课的选择相对稳定。所有的专业都要选择开出的公共课,由于专业性不强,可以根据本学期该专业的课程开出量进行调剂。四是连续开出的专业课程选择相对稳定。开放教育的本专科专业是经过几年运行稳定下来的,按照专业设置规律,一些专业课程不可缺少,能够连续开出,课程的变化并不明显。五是兼顾开放教育与成人教育相近专业的教学计划的融合。

(二)按照四个双轨组织导学活动

双轨一:集中性导学与个别化导学并行。按人数分类:对学生人数相对较多(10 人以上)的课程,按照教学一体化设计方案组织集中面授式导学;如学生人数相对较少(10人以下)则聘任导学教师实行导师制,开展一对一个别化导学。

双轨二:全面集中导学与部分集中导学并行。按课程分类:统设课尤其是统考课、理工类经济类基础课和中央电大改革课原则上实行全面集中导学或部分集中导学,省开课原则上则倾向于讲座式导学和个别化导学。按时间分类:对于统考课、中央电大考试改革课、理工类基础课采取15周全面集中导学的方式安排教学,对于个别公共课和一般专业课且人数较多的采取部分集中导学的方式,安排1~2次讲座或4~7次集中导学;对于人数少的专业课则安排个别化导学。

双轨三:网上导学与网下导学并行。结合教学资源的配布,设计课程的网上导学与网下导学。其中,有资源贮备的内容,采取网上导学的形式,分为时实网上导学与非实时网上导学;对于资源不充分或不适合网上导学的内容则采取网下导学的方式进行。

双轨四:面授辅导与使用多种媒体教学资源并行。按资源分类:把现有的课程资源分为网上资源和网下资源,根据不同的载体确定其用于集中导学时使用还是学生自学时使用,根据载体的容量确定有偿提供还是无偿提供。

(三)双轨导学制与课改课相辅相成

涉及课程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的整体设计,把考核与教学过程紧密结合起来,充分运用教育技术和网络资源,促进教师与学生的互动。通过网上测评阶段学习效果,及时反馈教学信息,保证教学质量。把双轨导学制作为课改课运行的载体,采取四项措施。

措施一:签订课程学习任务书,结合课改课的网上操作要求和双轨导学制的总体安排,明确课程要求、导学计划和教学流程,对课程学习方法和考试方式加以说明,限定导学教师、导学方式和时间、内容和地点,每位选课学生在任务书上签名确认,为自己的学习负责。

措施二:编制课程资源索引。根据学期开课计划对相关课程现有的网上教学资源和网下教学资源进行汇总整理,选择当前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编制《改课资源索引》并提供给导学教师和学生,作为制定和运行改革课导学一体化方案的重要依据。

措施三:运行课改课导学一体化方案。针对课程特点和全省网教课程表制定课改课《一体化方案》。对于网下资源,通过直播课堂、学校闭路电视系统、VCD等手段提供给学生;对于网上资源根据课程一体化方案安排教学用机房限时开放。

措施四:对学生和教学管理人员实行量化评价。通过量化评价可以对学生学习过程和教学管理人员工作质量进行客观总结,在制度化的前提下体现公平性和合理性,这是记录双轨导学制进程和改革课落实情况的一种有效手段。

四、双轨导学制的量化评价

(一)为什么要对任课教师进行量化评价

第一,教师综合评价能够客观地记录任课教师的导学过程,让学生,让管理者,也让每一位任课教师自己了解自己和身边同行的其他老师的教学状态,从而为进一步探索和实践双轨导学制教学改革的创新思路寻找有价值的依据。

第二,通过对任课教师的评价,让每位任课老师所付出的辛劳能够通过客观的数字记录体现出来,让优秀的教师脱颖而出,成为大家的示范和楷模,从而调动各位任课教师的积极性,为充分发挥每位教师的潜能,为有效提升开放教育教学效果创造条件。

第三,开展双轨导学制教学改革的初衷是改变开放教育全日制教学的状态、提高学生到课率、降低办学成本,保证教学质量。实现这些目标需要从两个方面来切入,一是学生学习状态,二是教师教学状态。进行任课教师综合评价就是要从教学状态角度来论证:是否能在减少面授学时量的前提下,切实保证教学质量。

第四,对任课教师进行评价是双轨导学制教学改革的任务和要求。在双轨导学制教学改革实施方案中,涉及制度建设、对教师的要求、对学生的要求和对管理者的要求,对教师的要求就是七个量化指标。

(二)对任课教师量化评价的方法

一是在评价内容上追求客观性。对教师的评价不仅从操作方法上体现客观性,而且从评价内容上体现客观性。七项评价指标都是客观的时间记录、活动次数的记录、做了与否的认定记录、考试成绩的统计数字记录,作业册批改的实际到位数统计、参加教学改革研讨会次数、教学改革总结文字展示、与双轨导学制教改相关的公开发表研究成果等。排除主观因素的干扰,为的是能够客观记录并展现每一位教师的教学状态及成效,从而客观地分析形势,吸纳好的经验,调整自身不足。

二是在评价标准上注重实效性。评价指标全部属于日常教学活动的内容,评价工作贯串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学检查情况指的是运用多媒体种类、教案形式、教案字数,是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载体和表述方式。教师日常出勤指的是应到课次数、实到课次数、缺课次数,迟到早退等,授课次数由教师自己确认。学生到课率指的是实际到课学生数占应该到课学生数的比例就计算出一次到课率。考试及格率牵动着学员、也牵动着老师,关系着开放教育的质量保证。作业册收缴和批阅情况也是简单的记数操作,学期结束后把作业册和导学手册交回来。

三是在评价方法上实现可操作性。七个评价指标操作起来简便易行:在教学检查项目,注重的是教案的存在形式,以客观存在的实物为准,权重10%;评价教师出勤,采取教学值班,执行教师签字制度,有签字则认可,并以此作为讲课费制作依据,权重10%。作业批阅情况以按规定实际交回的作业册数量为准权重10%;参与教改情况则以参加研讨、教改方案及总结、公开发表成果的实际发生情况为凭据权重10%。学生到课率以学生实际到课情况为准,权重10%;及格率以在教务系统的为依据进行测算,双轨导学制追求质量与效果,教学成效最终体现在毕业率,所以及格率的评价权重达45%。七项指标根据各自评价标准针对每一位教师客观记录信息给出评价分数,再将这七项小分并入到《学期任课教师综合评价表》进行分数累加。确定分数线法和逼近式法,对评价结果公示。

参考文献:

[1] 陈玉锟.教育评价学[M].人民教育出

版社,2003.

[2] 李萍萍.远程教育交互学习的形成性

考核[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7,(6).

作者简介:李萍萍,黑龙江广播电视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教授,研究方向为远程教育。

双轨教学篇2

关键词:双轨教学法;市场营销;医药市场营销学

医药市场营销学是建立在经济科学、管理科学、行为科学和医药专业知识基础之上的应用学科,也是医药经济和管理类专业学生的一门核心课程。作为一门综合性、边缘性、应用型学科,医药市场营销学涵盖的内容非常丰富,要求学生具备较为扎实而广泛的知识体系。而传统的LBL(Lecture-Based Learning,基于授课的学习)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为主,内容和形式都偏于枯燥,学生只能被动学习,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基于问题的学习)是通过“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参与讨论的一种授课方式。它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被动学习方式,因此是一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知识和提高逻辑思维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双轨教学法的运用模式

1.双轨教学法应用对象选择

选择江西中医学院科技学院2009年入学的医药市场营销专业本科生,班级人数64人。

2.双轨教学法应用内容选择

我们将双轨教学法应用于医药市场营销学这门课程的教学中,该课程是此专业学生的一门核心课程。任课教师首先以传统的LBL授课方式讲授导论、医药市场营销环境分析、医药市场调研与预测、消费者购买行为分析、医药市场细分与市场定位以及医药企业市场营销战略等内容。在此基础上,将PBL授课方式应用于4P(Product Price Place Promotion)理论的教学中。

3.双轨教学法应用实践

(1)建立学习小组。2009级医药市场营销班共有学生64人,鉴于课程学时限制,将该班学生分为4组,由16名学生组成一个营销学习小组,小组名称由学生自拟。

(2)设计基于PBL模式的“问题”。在应用PBL教学模式之前,任课教师已采用LBL教学模式向学生讲述了医药市场营销环境分析、医药市场调研与预测、消费者购买行为分析、医药市场细分与市场定位以及医药企业市场营销战略等内容,学生对4P理论的引入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因此在4P理论的基本原理课程中,我们采用了PBL教学模式,提出了“经历4P到4C到4R到4V的营销思想变革,4P理论是否过时”作为PBL教学模式研讨的主要内容。

(3)“问题”的分析。学习小组以团队协作的模式,通过查阅文献,对问题进行分析后,最后给出小组对于该问题的最终结论。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①小组讨论。小组每一位成员在查阅相关文献后,经过汇总,然后在一起进行讨论和交流,形成对于问题的最终结论。

②课堂交流。每个小组都要制作讲稿和演示PPT,然后自选2~4名同学,模拟教师的身份,将该小组对于问题的见解在全班进行讲述。由于课时限制,我们规定讲述时间在25~30分钟。讲解结束后,任课教师和其他组同学对其讲述内容进行提问和质疑,由该组任意同学进行回答。

③总结归纳。4个小组都完成讲述后,为巩固学生通过讨论后所获得的知识,任课教师将对讨论中出现的闪光点和共性问题进行归纳总结。

(4)考核方法。为保证学生能积极参与到PBL教学模式中去,我们将此次问题讨论课成绩以20%的比例计入期末成绩。在评分过程中,打破原来只由教师评定的“一言堂”,由每组同学各自推选一名学生作为评委,每组的最终得分取任课教师和4名学生评委的评分均值。为确保评分的公正性,我们制定了具体的评分标准,包括讲解人表现、讲解时间、PPT制作、阐述是否清晰、问题回答情况等。

二、双轨教学法的运用效果

1.激发学生主动思考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还局限于“填鸭式”教学,学生缺乏参与感和学习主动性。而双轨教学法将学生和教师角色互换,学生以教师的身份在课堂上和大家分享知识,让学生有较高的参与感,对未知求解的驱动力促使学生主动思考。我们要求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应给予学生适当的启发和帮助,指导学生使用网络及数据库等工具搜索相关文献资料。并参与到小组讨论中去,指导学生把握问题的关键。

2.加强学生团队精神

该班大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个性独立,协作精神较差。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学生需和小组成员分享自己的观点,共同讨论交流,并协作完成讲稿和PPT。因此,PBL教学法的运用,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促进任课教师提高自身业务及教学水平

PBL教学模式是一种互动式的教学方式,对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从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主导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知识平台的设计者,由学习的监督者转变为学习的引路者。要高质量完成基于双轨法的教学,任课教师除了需具备LBL教学模式所需渊博的知识和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之外,还需具备PBL教学模式所需严密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能设计高质量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参与讨论的热情。所以,为满足双轨教学法的需要,任课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综合教学能力。

三、双轨教学法的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虽然双轨教学法的应用能较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但是我们在双轨教学法应用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团队管理经验有限

小组活动是双轨教学法所必需的,有效的小组活动包含懂得组织活动、分配职责、分解复杂任务,以及提供有用的活动反馈。但是,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如何最佳地利用时间和资源,教师又如何帮助学生更好理解小组活动的价值,目前还缺乏经验。

2.双轨教学法需要的教学条件受到限制

PBL教学法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式学习,合理的分组人数对学习效果影响较大。目前我校的市场营销专业人数多是60多人的大班,加之课时的限制,每个学习小组的人数都较多,致使教师无法检验每一位同学的学习效果。

3.双轨教学法对学生的要求较高

由于PBL教学模式打破了知识的系统性,双轨教学法的适用对象应选取较高年级的学生,同时它还要求学生有较高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否则收效甚微。在应用中我们发现,具有主动学习精神的学生对双轨教学模式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效果也好;而对于长期以来习惯被动接受知识的同学而言,在双轨教学法的应用过程中,常感觉不知所措,无所适从。

4.学生对PBL教学法仍需要适应过程

长期以来,学生接受的都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只需要被动的接受,缺乏主动学习思考的时间和机会。而PBL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实施PBL过程中,一旦遇到问题,他们常常发现很难识别问题的关键和形成连贯的思路,也常常不清楚怎样把现在的问题和已经知道的东西联系起来,导致效果不很理想。

四、结语

LBL作为一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可系统地讲解基本理论知识,具有传授信息量大,进展速度易于掌握,系统性强等特点。通过教师的讲授,学生大都能较好地掌握医药市场营销学课程的基础知识内容,这对尚未建立营销基础知识系统的低年级学生尤为重要。但使用该方式教学时,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而PBL教学法中,学生必须主动思考寻找知识点,思维更为开阔、活跃,还能锻炼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对深刻记忆及理论联系实际有很大的提高。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弥补传统的LBL教学模式的不足之处。因此对于医药市场营销学课程采用双轨教学模式,一方面可以通过LBL教学模式保证学生掌握基础营销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可以通过PBL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培养学生团队精神以及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谢彩侠等.LBL和PBL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应用[J].实验室研

究与探索,2012,(07).

[2]张毅强,师帅帅,苏娇.PBL与LBL教学模式在药学分子生物学教学

中的比较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1,(09).

[3]王燕,谢婷玉,张萃丽等.PBL与LBL在眼科教学中的对比应用[J].中

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03).

[4]闫冬良,马纪伟.分析化学的PBL教学方法及效果评价[J].医学研究与

双轨教学篇3

中图分类号:R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4)04-0118-02

如何更好地发挥临床医学院公共研究平台资源整合优势,提高科技资源使用效率,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并实施科教互动,实现科研活动与教学活动、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的结合,使公共研究平台真正成为科研与教学活动的支撑平台,构建科研与教学双轨并行模式,是目前国内许多临床医学院迫切期望解决的课题。自2011年开始,按照上海中医药大学工作精神,以实验教学改革为契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积极探索公共研究平台科研与教学的双轨并行模式,以提高学生综合创新能力,增强医院科研发展动力。兹介绍如下。

1 构建公共研究平台科研与教学双轨并行模式的必要性

分子生物学是生命科学的带头学科,其理论与技术几乎渗透到医学、药学所有领域。中医药专业的医、教、研工作者,尤其是研究生对学习和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的热情十分高涨。然而,与国内外西医界相比,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中医药研发中的应用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1]。一方面,对该技术在中医药研究中是否能用、为何用、如何用,以及对中医学术的继承和发展有何帮助等存在许多困惑,以致在研发中对是否采用该技术犹豫不决,甚至形成学术阻力;另一方面,一味追求一些技术新、价格昂贵的设备和方法,与原有实验积累不相衔接,检测数据不能有效消化,造成资源的浪费。为此,充分发挥公共研究平台资源整合优势,从中医药研究实际出发,实施科教互动,实现科研活动与教学活动、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的结合,促使中医药专业的医、教、研工作者尤其是研究生进一步掌握必要的分子生物学知识和相关的技术手段,学以致用,使公共研究平台真正成为科研与教学活动的支撑平台,构建科研与教学双轨并行模式,是当务之急。

2 公共研究平台科研与教学双轨并行模式设计与实践

我们以公共研究平台为依托,开展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课程改革,实践和探索公共研究平台科研与教学双轨并行模式。本课程以第一课堂(实验室操作现场及授课课堂)为基础,以自主创新、动手实践为主旨,以第二课堂(专题研讨会、课题论证会等)为拓展,课程得到大学及医院教学与科研等管理部门的大力支持,以及资深专家监督指导,同时还得到青年骨干教师的热情参与,发挥了研究平台丰厚的科研资源优势,也得到了广大医、教、研工作者,尤其是研究生的积极参与及好评。经过3年多的实践与探索,本课程以边实践、边总结、边改进的方式,顺利完成了一个完整的教学循环,结果令人满意。

2.1 构筑以需求为导向的课程教学体系

本课程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范围内,以公共研究平台为依托,针对广大医、教、研工作者培训需求日趋多样化和差异性明显的现状,推出了以学生需求为导向的课程教学模式,使需求调研成为制订教学大纲的必经环节。筛选了一批典型的科研项目和成果,有效整合实验内容,提高教学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分别组成教学内容相对独立的小单元。其内容涵盖了分子生物学、组织病理学及细胞生物学等技术平台关键技术和方法,鼓励新思路、新知识点与经典实验技术教学内容的融合与渗透。以实验室为第一课堂,完成了“基础实验-综合实验-设计性实验”实验教学体系的初步探索,形成了一套系统、完整又互相衔接的课程体系。与此同时,将本课程建设中所涉及的教学与课程管理内容纳入实验室标准操作规范(SOP)管理体系,为今后更大范围和规模教学提供质量控制的保障。

2.2 改革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自主学习探究能力

本次教学改革充分考虑医学院校学生的特点,融入了开放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及多媒体教学等多种实验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轮流到实验室相关技术平台,由资深专家和一线青年骨干教师现身说法,用通俗的语言和直观的形式(如实验室现场、题板、演示文稿、视频动画、前沿报告及启发式设问等)全方位展示教学内容,与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分享自己的经验教训、心得体会。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中医药研究领域所遇到的问题,使学生能将分子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与临床实践、科研新发展相结合。逐渐建立起了一套指导学生自己准备实验试剂、材料和条件的方法,强化实验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增强创新意识,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拓展第二课堂,强化实践教学

由实验室组成的教学科研服务平台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进行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第一课堂之外,拓展第二课堂,全面开放实验室,积极引导课外探究式阅读,构建专题研讨交流、师生共研课题的实践载体。专题研讨会是本课程开展教学科研的另一重要方式。由资深专家主持,全方位探究科研过程,讲述项目背景、立项和实施的过程,以及所依托的装备条件和遇到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组织并开展了20余次课题论证会议,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每周例会制。重视扩大本课程对中西医结合临床学科发展的辐射效应,以教学促进科研,借助实验技能培训与课题论证等方式,促进学科梯队人才对分子生物与其他常用实验技能及其应用的理解,规范学科研究项目实验方案的实施过程,促进学科研究水平的提高。

3 小结

经过2年多的公共研究平台科研与教学双轨并行模式实践与探索,逐渐形成了一套系统、完整和互相衔接的课程体系,并增强了本课程的辐射效益,充实了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科技强院的内涵建设,不仅促进了研究生科学研究能力和素养的提高,同时也加强了青年医务骨干对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认识和理解。近几年来,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标率得到了进一步提升,特别是青年项目已达到总中标项目的近四成。在今后的教学科研活动中,我们将进一步把研究生课题研究的共性技术和理论问题与个性技术及医学研究的前沿相结合,进行兴趣教学、科研素质教育与针对性更强、更为深入的专科实验技能培训等多层次的模式相结合的探索,以期促进人才梯队科研素质培养和科研实施质量,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创新能力,增强医院科研发展的动力,并有望得到同领域的推广和借鉴。

参考文献:

[1] 方肇勤.中医药研究常用分子生物学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1-6.

双轨教学篇4

关键词:改变结构;丰厚内容;“双轨”并行;识读同步;拓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3-206-0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研究表明,一二年级是培养儿童阅读能力的关键期,中年级之后就会相对困难。也就是说,我们应该使孩子在8岁左右进入自由阅读状态。要达到自由阅读,就必须要认识250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然而,按我们以往的语文教学的进度,小学生认完2500个左右的汉字至少需要三五年甚至更长时间,这就意味着他们的自由阅读期被延迟到了10岁以后。也就是说,识字量不够,将直接导致阅读滞后,严重影响儿童读写能力直至语文素养的形成。这种高耗式教学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阅读识字教学改革迫在眉睫,势在必行。要想抓住儿童的黄金阅读期,让学生能够尽早独立阅读,就必须想方设法让儿童大量识字。所以我们应在不增加学生压力的情况下,改变课堂结构,丰厚课程内容,课内外“双轨”并行,阅读识字同步拓展,使学生阅读识字发生由量到质的变化,为发展读写能力、形成语文素养奠定牢固的根基。

一、课内第一轨――改变课堂结构,丰厚课程内容,同步拓展阅读和识字

1、拼音教学与识字教学同步。一是拼音教学要速度快。要力争在一个月内完成拼音教学,但不要急于考试,而是让学生在借助拼音阅读的过程中逐渐达到熟练拼读。二是拼音教学要有趣味。要采用多种活动和游戏方式,把拼音教学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阅读教学相结合,引领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拼音、识字,并能在生活实践中巩固应用,同时提高阅读能力。

2、课文阅读识字与拓展阅读识字同步。对于阅读教学,崔峦老师曾说:“阶段性不清,各年段阅读教学都在分析内容上用力,教学目标越位与不到位的问题同时存在。”“拿低年级来说,阅读教学花很多精力进行频繁地问答,去分析课文内容,这就是越位。”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针对阅读教学中的一些常见问题提出要求:“要防止逐字逐句的过深分析和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小学低段教材的主体内容(拼音除外)是两类课文――识字课文和阅读课文。教材编者将这两类课文交替编排,其用意就是为了增强字词教学的灵活性和趣味性,让小学生在规范的书面语言环境中认字、学词、学句,发展书面语言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低段的课文阅读,只是为识字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语言环境,以便小学生随着语境的变化进行立体识字。阅读教学的重点就是识字写字,学词学句,发展书面语言,培养阅读兴趣。所以,低段目标应把识字学词放在首位;其次是朗读,以及对少量重点词语的理解;再次是语言的积累。在低段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遵循儿童语言发展的规律,准确把握教材编写的真正意图,把注意力放在指导学生正确认读,读得连贯,形成顺畅的语感上,并注意培养学生认真的阅读态度和优良的注意品质。

基于以上分析,再借鉴韩兴娥老师、陈琴老师等大量读写的成功实践者的经验,在低段的课文阅读教学中,我们的课堂不妨采用这样的主体结构形式:课本阅读识字――拓展阅读识字。

课本阅读识字。(1)课文阅读。引领学生进行课文阅读时,要淡化对课文过深过细的分析讲解,要强化识字学词和阅读积累;要改变以往教学中仅限于阅读分析课本上的课文、学习课文中的生字的做法,要缩短课文阅读教学时间,以课文阅读教学为凭借,教给学生灵活多样的识字、阅读方法及本领,把节省下来的时间进行拓展阅读和拓展识字教学,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识字,在识字中阅读,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2)识字学词。可采用“按序认读(定位认读)――变序认读――语境认读”的方式;不提倡口头一字组多词,也不提倡过多地讲解词语的意思,取而代之的应是大量认读词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主要通过阅读,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逐步掌握。拓展阅读识字。要有拓展性阅读材料。同年级组教师可以分工合作,配合教材编写校本读物,校本读物的材料可以源于自编儿歌、字谜、顺口溜等;也可以源于烟台教科院编写的《自读课本》、《小学语文基础训练》以及各种儿童读物和网络;甚至可以源于《音乐》、《品德与生活》等其他学科的教科书。材料中尽量呈现本课的生字,让孩子换个语境也能认识,以达到复习巩固本课生字的目的。当然也可以借助材料让学生多认读一些字词,同步进行语感培养和语言积累。自读课本以及韩兴娥老师的公共邮箱里的好多资源利用价值很高,应好好利用。

二、课外第二轨――让学生踏上阅读快车道

关于阅读,巢宗祺在《关于语文课程改革主要内容的思考》讲到,“学习语文的第一要务是读书”,他还以自身经历说明,他说:“我的一个失误是背书太少,小学 、初中贪玩,没有积累,高中再背就晚了。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就是那种教育的受害者。我自己与老一辈的学者的差异就是背书太少。”温儒敏在《聚焦语言文字运用――访义务教育语文课标修订组召集人温儒敏》讲到《新课程标准》有几点增删值得注意,第一点便是在听说读写中格外突出“读”,强调“读书”在语文学习和思想文化修养中的关键作用,要求扩大阅读量,重视阅读的“兴趣、习惯、品位、方法和能力”。为此还特别调整和补充推荐阅读书目和诵读篇目。新课标要求第一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在实施建议部分对阅读教学明确提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为落实课标要求,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建议如下:

1、合理选择阅读书目。书目的选择要适合年段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梯次,以趣为主。一年级学生刚进入识字阶段,认识的字太少,给学生选择的文本应以注音读物为主,文本内容要简短,图文并茂,引人入胜。到了二年级,学生的识字量增加了,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技能,为他们选择的文本内容应该适当宽泛些。

2、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

一是将拟定的课外读物,通过家长会或QQ群向家长大力推荐,力求每位家长都能为孩子购买合适的课外读物。二是学校要加大投入,为学生购置一定数量的图书,充分利用好学校阅览室;或者为每个班级添置书柜,将学校的图书分散到班级,帮助班级建立班级图书角。班级图书角要设专人管理,要制定班级图书借阅登记制度,为学生借还图书提供方便。三是开展“图书漂流”活动(“带一本,读百本”活动),使校与班、班与班、生与生之间互相交换阅读,丰富学生的阅读资源。四是开展共读共写活动。亲子共读一本书、师生共读一本书、或家长师生共读一本书共写心灵话语活动,通过家长老师的热情参与,带动感染学生的读书热情,并且通过共读共写活动,真正实现教师与学生、父母与孩子、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心灵沟通,创造一种美好的教育生活。

3、合理安排读书时间,有效引导,提高阅读能力和品味。

只为孩子提供丰富的书籍,不能保证读书时间,读书识字就成了一句空话;缺失了教师的有效引导,读书识字就形同虚设。不能真正得到落实。要给学生提供充裕的阅读时间,并通过不同的课型,如诵读课、导读课、欣赏课、读书成果汇报课等,对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指导,将读书识字落到实处,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品味。

4、搭建展示平台,让读书识字成为乐事。学校和班级都要定期不定期地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各异的识读实践活动,为学生搭建展示交流的平台,如举办故事会、诗歌朗诵会、好书推荐会、经典诵读比赛、书本剧展演等,以活动引领阅读,以活动激发阅读,以活动促进阅读,让阅读识字成为孩子们的乐事。

双轨教学篇5

一、视觉传达专业自考的专业特点

视觉传达专业有它自身独特的性质,尤其针对视觉传达专业的自考生,绝大多数科目的考试是理论知识与手绘实践的结合,所以教师在上课的时候更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动手作图能力以及创意表现能力。然而自考生的绘画基础参差不齐,再加上很多学生认为只要国考通过就可以拿到毕业证了,所以导致视觉传达专业的自考生不重视动手作图和创作的能力。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自考生不仅仅要掌握相应的学科基础知识,更多的是强调多学科的交叉学习,涉猎范围较广。大学时学校每年都会组织参观考察,目的就是开阔我们的眼界,通过参观学习各地的设计风格,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所以我们现在也争取每年带自考生进行外地的参观考察,让他们和统招生一样享受同等的考察待遇,多多开阔眼界增长见识,而不仅仅单纯只是为了拿个文凭而学习。还有就是对实践动手能力的要求要慢慢提高,光啃教材,死记理论知识是绝对不够的,回想当年读大学的时候,由于作业量大,寝室每个同学都有通宵熬夜赶作业的经验,所以我现在对我的学生作业要求也很高,不但有质也要有量,因为视觉传达专业就是需要大量地、反复地完成相应的作业、大量创作作品,才能在毕业的时候自信地走上工作岗位。

二、视觉传达专业自考生开启双轨制教学模式的重要性

目前的高校艺术教育已逐渐趋于艺术与技术并重的培养方式,坚持双轨制的教学模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育专家认可。一轨是艺术理念的培养,主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的美学理念,艺术表现方式与时尚审美观的培养;另一轨则是工作室式的工艺训练,和企业方合作,基础知识合格的学生才有资格进入工作室学习,更多的是培养实践操作能力,为以后顺利地走上工作岗位作好铺垫。做设计是为人的设计,是服务型业务,需要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和客户介绍你的设计,因此,培养视觉传达专业学生的实践综合能力的双轨制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三、视觉传达专业自考生双轨制教学模式的培养方法

(一)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修养和艺术情操

高尚的审美修养是视觉传达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素质,是成功的关键。现在太多的设计类的学生过分注重计算机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基础知识的训练,甚至有部分学生开始瞧不起手绘,认为现在在工作岗位中都是使用计算机来完成设计,学习手绘简直是浪费时间,排斥大一的素描、色彩、字体设计以及三大构成等基础课程。殊不知这些基础课程对于培养他们的审美修养和素质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比如现在很多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也会学习各种软件,有的毕业后也开始从事起了设计方面的工作,那视觉传达专业的学生和他们有区别吗?有优势吗?答案是必然的,因为他们通过学习了艺术设计方面的基础知识后,有了一定的审美感悟,更懂得在文字、图形、色彩上进行合理的编排设计,更懂得根据形式美的原理来进行创造设计,而不是简单的电脑操作,那么这些能力的培养就需要学生在平时的专业学习中下功夫,多创作,多看图片、浏览设计网站,积极主动和老师交流、沟通。另外,还应该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及对各种艺术形式的喜好,从而全面提高他们的审美修养和品位。艺术修养的高低,常常决定了一件设计作品的品位。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特色专业的训练

现在都特别强调学科的交叉性学习,因此,在教学中还要使学生广泛涉猎与之相关的其他学科,培养他们广阔的知识面,我们也鼓励视觉传达专业的学生每年出去写生、考察,参观各地的名胜古迹、优秀设计,开阔眼界。对于基础知识的培养这一点,自考方面算是做的很到位的,因为自考生每门科目都要通过严格的理论知识的考核,只有通过了严格的专业知识考核才能拿到毕业证书。所以本人在上课的时候,也非常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开拓学生在视觉传达专业方面的知识面。其次,由于和企业方合作,企业方会根据企业的专业特色开启相对应的课程,目的是有针对性地为以后的上岗就业作好铺垫工作。这一方面是双轨制教学模式的最大亮点,因为视觉传达专业其实涉及的内容是相当广泛的,包括广告、包装、书籍装帧、机构形象设计等,难免会出现面面俱到但又学得不扎实的现象,在毕业前夕能够针对特色专业以及学生的爱好具体培训是很好的一种教学模式。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达,手机、网络无时无刻不充斥着我们的生活,过多地依赖手机和网络,导致现在太多的大学生不善于表达、不善于沟通,有时上课想让学生上讲台讲一下自己的设计创意构想,很多都是支支吾吾,不敢大声表达,也讲不出一个所以然来。加上视觉传达专业以学生个体劳动为主的单一化教学模式,久而久之难免会造成学生普遍缺乏集体意识,不善与人沟通,缺乏团队精神。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就显得格外重要和实用。我认为以后在教学中,可以多多鼓励学生上台讲解自己的设计作品,锻炼自己的胆量,增强自信心,不惧于与他人沟通,大胆表达自己的创作和想法。还可以把社会调查、市场调研,作为本专业学生必须开设的社会实践课,并要求写出计算学分的调查报告,对动手能力进行单项考核或作为综合性考试、考查中不可或缺的题型来强化技能的学习。

(四)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综合能力及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进行市场模拟,角色扮演。分小组进行教学,针对专门的商品、消费者或客户,要求学生进行对应的设计,这样既活跃了上课的气氛,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实践能力。

还有很多学生在设计过程中过分依赖于网络,往往是先从网络着手搜集相关资料再进行设计,而忽视了设计应该是有意识的设计,为人的设计,应该是要通过市场调研,一系列的构思、草图,反复研究设计出来的。所以教师应为学生创造充分的空间,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对不同认知风格的追求,鼓励原创,并根据学生作品中呈现的不同面貌进行引导,在实践中不断激励学生勇于创新。

(五)面对不同基础的学生要因材施教

目前自考生和统招生最大的区别就是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学生由于生源的不同造成基础的差异性,有的学生从初、高中就开始学习电脑知识,对平面软件、动画软件已不再陌生。而有的学生由于学习环境的影响,对电脑知识的了解很少,有的甚至没有任何美术绘画基础。所以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可采取不同的授课方式,可以效仿职业的培训方式,将课程分为入门班、提高班等。入门班注重工具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注重范例的操作以及作品的临摹;提高班加强学生的创造力、实践能力的培养,并能够对范例举一反三,进行专题设计。

(六)开启校企合作的教学新模式

今年,我校开启了校企合作的教学新模式,这是相当有意义的,学生在专业学习了三年以后,在企业的安排下进行一年的实践培训学习,这为以后进入岗位上手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且校企合作,企业也会负责安排工作,不同的企业还会针对他们的岗位需要开设一些特定的有特色的专业课程,这样学生在临近毕业之际也不会那么迷茫,会更有学习目标。

双轨教学篇6

(一)项目化教学

项目化教学是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构建的,将知识理论、实践技能和实际应用有机结合的一种学习形式。整个课程以服装设计行业真实项目为纲,全部重组教学内容。教师的授课顺序是:演示服装项目的设计与制作,并对难点、重点强化讲解,再由学生小组分工、协作完成项目任务,最后教师负责指导、答疑。学生按照教师要求,掌握项目所需知识、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并协作完成整个项目的过程学习。

(二)实施项目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项目化教学是为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而采用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非常适合实践性强、知识点零散的服装设计专业课程,但在实施的过程中却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首先,服装设计课程教学内容从识记到应用,容量太大。在项目化教学中,采用的是系统、有机的整体,其中囊括企业、行业的各个方面,一般就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课程来说,要包括10个左右的项目甚至更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了解项目的应用情况、制作流程,还要掌握综合应用情况及其所需的知识技能,教学任务非常繁重,而且为使教学过程显得有条理,服装设计又被细化为很多个任务。同时为了让学生能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探究学习,就需要更多的教学时间,以至于课堂时间变得尤为紧张。其次,没有符合教学需求的教材也成为实施项目化教学的难题之一。目前服装设计行业项目化的教材琳琅满目,种类繁多,导致的结果是没有一本万能的教材可用于教学当中,教师上课需要参考多本资料并安排课时,引导学生学习。除以上客观因素,服装设计类教师的素质、能力也有待提高。在服装设计项目化的教学中,课堂是探究型的,教师需要随时掌握项目的进展情况,了解学生对新知识技能的学习进度、整体把握情况,参与学生的问题讨论并给予解释。因此,项目化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不仅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又需具有极强的应变能力。

二、项目化教学的发展机遇

(一)翻转课堂增强知识点的讲解效果

在单纯项目化教学中,为了把更多的课堂时间留给项目的制作,在知识点的讲解上,一般采取言简意赅的原则,而采用翻转课堂,则把教学方式变的更多样性。对于比较容易理解的知识点,可以录制成微课程供学生学习;对于比较抽象而难以理解或描述的知识点,可以考虑利用二维或三维动画技术将其生动、具体、形象地展示出来;对于优秀的项目作品,可以通过平台向学生展示。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

(二)翻转课堂解决时间容量问题

服装设计类课程在实施项目化教学时,不仅讲解知识、技能,还会拓展到实际应用操作,造成教学内容多,课程容量大,导致课堂时间不足。而通过翻转课堂,微课程、微视频、线上答疑等教学形式,将知识、技能的学习时间,移至课下进行,必然会把更多的课堂时间留给了师生,进行面对面的答疑、讨论、探究、及项目合作、制作等。

(三)学生学习自由度更大

学生可以在线上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并安排学习内容,网络资源的共享更是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知识来源,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性的阅读相关资料,对已经熟悉的知识点不必再花费时间去学习,只要去阅读自己不清楚的部分即可,学生具有了更大的学习自由度。

三、翻转课堂优化服装设计项目的实施

整个教学活动根据服装设计行业的特点,以优质核心课程网站为平台,以完整服装设计工作任务为纲,教学形式线上、线下同步进行。课程通过服装应用领域的若干个项目系统组成,包括:知识、技能、素质目标,项目的制作背景、制作要求、应用环境,服装设计的任务细分,每个任务知识掌握要点,与知识点对应的拓展案例,服装的详细设计过程,作品展示与考评,技能测试等。根据知识层次特点,将这些问题划分为线上、线下两个阶段,也就是翻转到课下的阶段和课堂师生面对面阶段两部分。

(一)根据教师要求,完成线上学习阶段

学生在课下阶段,需按教师要求,了解本项目的教学目标、制作背景、制作要求等。同时教师设计出明确合理的任务单也至关重要,是实现线上线下无缝对接的关键所在。在翻转课堂优化后的项目化教学中,教师把原来课堂上对知识点的讲授、机械的熟练操作和案例效果的制作过程,做成微课程视频,放到网站上由学生自由控制时间在课下学习。每个项目的资源库中首先给出项目的相关信息和学习任务单,将学生需了解的项目制作背景、内容,传达给学生。学生根据任务单,查找资源库中需要学习的讲解视频以及与知识点相关的案例讲解视频,然后进行自主学习。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变强,时间变自由,且可以反复学习。不仅可以自己选择知识点的学习顺序,也可将熟悉的部分直接略过,对陌生的部分反复学习,还可以通过对动画、课件、案例讲解视频的学习进行更系统的细化研究,实现课前学习效果最大化。

(二)教师与学生“面对面”,完成线下学习阶段

通过在翻转课堂中学习的基本知识、技能,教师学生就有更多的时间去协同、探究、解决遇到的问题,从而对知识能力的应用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学生回到课堂,在教师的指导下,协同完成服装设计项目的学习、设计、制作以及产品展示。在课前准备阶段,学生通过教师给出的“某服装设计项目学习任务单”和优质核心课程开发平台,已经掌握相关知识、技能,并在线上进行了评估,满足学习需求后,进入课堂——项目制作阶段。在项目化教学中,模拟服装设计总监负责制,组长负责对项目组成员进行任务分工,学生凭借课前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老师对项目的描述和引导,完成项目制作。期间要随时记录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获取教师帮助或者聚集其他成员研究讨论,协商解决。这个协作解决难题的过程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在制作阶段,学生完全进入模拟工作状态,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储备经验。服装设计完成后,学生需要展示作品,同时各分组之间相互交流、讨论并模拟客户提出整改意见。首先,由服装设计总监汇报作品的创意、用到的服装设备技术要点、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等,然后学生之间交流学习体验,展示作品效果,最后教师、学生分别模拟客户评价。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了小组间实践成果的交流,同时也完成了知识的内化过程。完成了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与探讨后,在课后还需要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要学会写学习体会。学生需将自己在教学项目中学会的知识,及学习过程中得到的经验、体会总结出来,以便日后巩固学习知识之用。通过服装设计的项目化教学,学生可以体验到知识、技能从理论到应用的变化,并在探究、体验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项目化教学打散了原有的课程体系,所包含的教学内容较多,且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因此使课堂时间变得非常紧张。而翻转课堂优化后的项目化教学则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令学生在线上通过自主学习完成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为课堂上完成项目的探究过程预留出充足的时间,弥补项目式教学中时间紧张的缺陷。因此经翻转课堂优化后的项目化教学,非常符合本科院校对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教学需求。

双轨教学篇7

关键词:双轨制;高考改革;高职教育;发展对策

我国大学毕业生数量在逐年增长,而技术岗位的人才缺口却越来越大,一定程度上,高考体制是造成这一状况的重要因素。借鉴德国教育体制,探索“双轨制”高考改革在近年来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它既可为学生提供更多发展机会,也有助于高职教育的更好发展。

1.借鉴德国教育体制,探路高考改革双轨

《光明日报》就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教育部副部长鲁昕的发言进行过报道,鲁昕表示,我国将要出台的高考改革方案将保证两类人才和两种模式高考的实现:一是技术型人才的高考,文化知识和技能是考试内容;二是学术型人才的高考,即现在的高考。将这两种高考区分开来是实施“双轨制”的主要目的。

德国是最早采用“双轨制”的国家之一。以德国学生为例,约有26%的人在中学毕业后选择读大学以继续学术研究,而其余的多数人则会选择职业学校或专科学校。有时这种双向分流也会出现交叉现象,例如有些学生读到高中后发现跟不上课程,他们就会转到职业学校就读。在德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就业和职业教育发展中,这种灵活的体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2.“双轨制”高考改革对高职教育的影响

(1)有利于缓解社会对高职教育的“低视”现象。我国职业教育的声誉长期以来都比较低,在高考招生上,高职院校一直处于末位的选择状态。在国家教育发展的顶层设计中,“双轨制”的出现体现了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高职院校在高考招生中的“末位”情况会由于独立招考模式的产生而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这在社会意识层面有利于改变人们对高职教育的看法,提升高职教育的社会形象。

(2)有利于高职人才的选拔与培养。实施“双轨制”高考模式后,两类高等院校可以结合自身特点和需求制订不同的人才培养计划,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院校进行就读。这使得不同院校培养不同类型人才的目标得以实现,学生在两种不同的选拔和培养模式中也可以获得更好的发展。

(3)有利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涉及许多方面的内容,高考招生体系便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实施“双轨制”的高考模式可以从高考招生制度这一层面上摆脱普通高等教育所建立的框架,形成并促进一种新的、适合高职教育发展的体系,同时丰富并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3.“双轨制”高考改革背景下高职教育的发展对策

(1)实现自身完善,提升学生职业发展前景。要想完善和提升自己,高职教育应不断增强自己的社会声誉,并提升服务学生和社会的能力。人们的选择是职业教育是否具有吸引力的重要体现,而高职教育中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发展预期是最重要的因素。

在职业发展方面要让学生和家长认识到,高职教育能为学生的成才和就业提供有效的帮助,要使他们对在高职院校的学习有美好的憧憬,让他们感受到读高职院校能够获得良好的职业发展前景,促进考生和家长的求学希冀同高职院校招生意愿共识的达成。从契合大众接受心理入手,唤起社会的认同,使其逐渐被大众接受,这可以使高职教育高考对学生和家长更具吸引力。

(2)响应高考改革政策,体现高职院校特色。要想让“双轨制”高考改革付诸行动而非流于形式,就需要具体规划和设计职业教育高考模式,在各方面对其加以改革,包括指导思想、考试形式、考试内容、录取手段、科目设置、选拔标准及组织、评价、监督等,使这些方面能够适应技能型人才选拔和培养的需要。打破传统高考制度所带来的强化知识记忆和应试技巧的怪圈,将高职教育选拔人才的特色体现出来,最终使“双轨制”高考改革在高职人才的选拔方面发挥真正的效能。

参考文献:

[1]詹嘉仪.“技能高考”:高职院校招生改革论述――以湖北省为例[J].教育与考试,2012(03):20―24.

[2]但昭彬,詹嘉仪.湖北高职院校“技能高考”招生改革刍议[J].湖北招生考试,2012(24):61―64.

双轨教学篇8

“543”双轨制模式是以“理论学习、认识学习”+“企业训练、创新学习”的双轨制培养思路,以校企合作共赢为基础,签订协议,相互促进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校企合作的新型组织形式。“543”模式保障了双轨制的有效实施,能够培养出既满足企业需要,又能有良好职业生涯的人才。以“五种能力培养”为目标,实现高质量人才培养,使学生不仅仅能够就业,还能有发展的潜力,不仅能动手操作,还能从事管理工作,还能创新、创业和爱岗敬业;以“四个促进”为手段,加大双师比率,促进企业人士与教师的交流,加大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率,促进专业理论学习,加大技能大赛获奖率,促进职业素养养成,加大实践教学比率,促进专业技能提高;以“三全”为保证,通过全方位的合作、全体师生的参与、对全部实习和学习过程的监督指导,实现企业发展与学校人才培养的共赢。

二、“543”双轨制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1.“双轨制”是“543”双轨制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双轨制”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以校企合作共赢为基础,签订协议,实现学校与企业相互促进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校企合作的新型组织形式。在学生完成专业基础课之后,学校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把在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和企业的实际运作结合起来,学校教学形成“理论学习、认识学习”+“企业训练、创新学习”的双轨制培养思路,校企合作双方都是人才培养的主要承担者。该模式把企业从辅助的角色调整为和学校一样重要的角色,充分调动学校,尤其是调动企业的积极性,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实现校企共赢,使合作更长久。

2.“三全”是“543”双轨制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重要环节。“三全”通过校企全方位的合作、全体师生的积极参与、全部教学与实习过程的监督指导实现企业发展与学校人才培养的共赢。只有学校和企业真正实现“三全”才能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三全”是校企合作模式的重要环节。企业方可以对专业班级出资冠名,以奖助学金等形式资助学生;企业可以派资深员工到学校讲课;企业可以与学校共建实验室等。学校为企业提供智力支持,学校教师与企业员工合作做课题,所有的老师都要有进驻企业兼职和服务的经历,所有学生都要有企业实习的经历,实现学生在学校或在企业都有实习单位或指导教师的全过程的监督指导。

3.科学的旅游企业选择机制是保障“543”双轨制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效果的有力保障。选择适合的旅游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关系到校企合作的质量和人才培养的质量,是“543”双轨制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有力保障。要建立旅游专业校企合作的机构,负责对合作企业的审批、校企合作的日常管理、年度效益评价和周期评估等,制定新建和取消合作企业的工作流程,限定合作企业的条件。合作的企业应具备如下条件:独立的法人资格、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较好的业绩、较高的合作诚信度,通过与该企业的合作可以促进教学、科研水平的提升,带动招生、就业的良性循环,适应社会需求和学校发展需要等。

4.旅游专业“五能”“四促”型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是“543”双轨制旅游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核心内容。以五种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四个比率促进为手段,构建“五能”“四促”型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旅游专业“五能”“四促”型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是“543”双轨制旅游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关键因素和核心内容,也是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格要求和有效途径。通过到多所高校和多家旅游企业走访调研,学校与合作的旅游企业共同规划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是“五能”“四促”型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实施的重要载体。人才培养方案分为理论、实践、企业实战三个模块。理论模块以“五能”为培养目标,在课程体系中设置了《饭店管理》《旅行社管理》《餐饮管理》等课程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旅游礼仪》《急救知识》《旅游心理学》等课程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形体训练》《营养学》等课程培养学生综合能力。设计SYB课程培养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及创新创业能力。将《政策法规》《导游业务》《全国导游基础知识》《黑龙江省地方导游基础知识》等导游资格证书考试内容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实践模块中将学生技能大赛获奖和职业资格证书获得计入人才培养方案学分。企业实战模块中将学生社会实践、顶岗实习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学分。

5.校企全方位合作的领域、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企业收益的主要方面是“543”双轨制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体现。校企全方位合作的领域:教师双师资格培养,由师生员工参加的大赛的组织,教师的企业挂职锻炼,实验室建设,企业员工培训,学生课堂教学,企业战略规划制定,企业冠名班等。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课堂理论教学、实验室模拟、社会实践、企业顶岗等。企业受益的主要方面:合作企业可以优先录用优秀毕业生、可以优先获得学校优秀专业教师的智力支持、可以从学校获取企业战略规划制定需要的重要信息、可以优先取得学生大赛和专业班级的冠名权等。总的说来,“543”双轨制旅游人才培养模式较以往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多更有效的实践锻炼的平台,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实践操作水平,实现了学校与企业的无缝对接,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业创新能力,使学生更有发展潜力,极大地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助力企业的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上一篇:手术室护理范文 下一篇:水库供水工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