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入职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09-22 04:51:25

医生入职工作计划

医生入职工作计划篇1

【关键词】医学生;职业生涯辅导;模式

在教育改革不断推进下,连年的扩招使医学院毕业生规模逐年增加,就业体制也随之改变。此种形势下,医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就业压力非常大,就业难度也很大,使得医学院越来越重视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如此严峻的就业环境下,医学生必须尽早树立“职业生涯”的概念,明确、客观认识自己的优劣势,清楚当前的就业形势,结合个人的实际情况认真考虑就业和职业生涯问题,以便顺利就业。

1.医学生的学习特征分析

医学教育具有明确的职业倾向性。多数医学生毕业后会从事医疗服务和医学科研工作,因而对于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要求较高。从目前医学生的学习过程来看,专业性强,学习任务重,动手能力要求高,实践性强是医学生学习阶段的重要特征。在这样的学习特征作用下,要求医学生具有坚毅、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在学习过程中为成为一个优秀的医务工作者而不断努力。为了做到这一点,医学生应正确、客观地认识医务工作者这一神圣职业,辅导教师要明确这一职业教育的特征,以此设计辅导计划、安排辅导课程、确定辅导目标,在此指导下帮助医学生树立科学的就业观,进而使其尽快现个人的职业理想。

2.医学生职业生涯辅导模式的特征

与其他专业相比,医学生学习既有其基本特征又有着自身的个性化特征。为了提高医学生就业率,应结合其学习特征构建职业生涯辅导模式,积极开展教育活动,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而,依托于医学生学习特征建立的职业生涯辅导模式应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应与医学生学习特点相符合,具有专业性的特征。职业生涯辅导模式必须具有针对性、专业性。医学生职业生涯辅导模式应符合医学生学习特点,否则将会脱离医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与学习教育脱节,反而消弱了职业生涯辅导的作用;针对医学教育的专业特性,开展符合医学生学习规律和发展规律的生涯辅导工作,有目的性的帮助医学生端正职业理想,塑造职业特质,提升职业技能,为实现个人生涯规划提供助力。第二,全程性的特点。部分高校开展的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一般只针对毕业生,并不是一个全过程中的职业教育过程。其实,学生进入大学即选择了所要从事的专业和职业,为了实现这一职业理想,应在一接触时就安排好自身的学习计划及职业规划,按部就班、亦步亦趋地实现职业目标。所以说,医学生职业生涯辅导应从始至终地贯彻于医学生的整个职业学习过程,有着全程化特征,是一个终身、不间断学习的过程。为此,医学院应结合此种特征增设职业辅导课程,不应只在临近毕业时才开始此项工作;第三,应与社会、医学需求相适应。走出校门的医学生要想尽快被社会大众、各种医疗机构所接受,其所接受的职业辅导应满足社会、医疗机构的要求,脱离了实际需求会降低教育效果。

3.医学生职业生涯辅导模式内容

3.1设置适合于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特征的课程

职业生涯辅导是一门关乎于学生未来就业的专业学科,为此,应构建全程化职业生涯辅导模式,对医学生就业的整个过程进行全程指导。在全程化职业生涯辅导模式下,辅导课程设置上有了具体要求。第一,职业课程教材应是医学生需要的。目前,医学院校所采用的职业课程教材大多是针对毕业生设计的就业指导书籍,不符合全程化辅导模式的需求。为此,全程化职业生涯辅导模式的运行需要与其相适应的课程教材辅以支持;第二,科学、合理地设置辅导课程。如果将教材比作为基础,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就是全程化职业辅导顺利进行的动力,因而,医学生职业生涯辅导开始前必须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部分医学高校虽然开设该课程,但大多针对毕业班学生,且这种“临时抱佛脚”式的课程大多是照本宣科,泛泛而谈,并不能真正符合学生的所需所想,因而效果欠佳。应将学生职业生涯辅导纳入学生的教学方案,成为必修课程中的一个科目,采用学分制管理,分层次、由浅入深地对医学生进行职业教育。

3.2聘请专业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

当前,各大高校生涯指导教师大多为兼职人员,专业化水平不是很高,难以满足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深度要求。为了使全程化职业生涯辅导模式高效、稳定运行,需要有专业化的指导教师辅导医学生规划个人的职业生涯,保证职业生涯规划符合学生个人的综合能力。为此,医学院可以聘请专业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提高职业教育效果。

3.3建设多样化的实践基地

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是一项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的教育活动,不仅要求科学、合理设置课程,配置专业化指导教师,还要求具有一定规模的、多样化的实践基地,用以锻炼、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验证指导教育的效果,利于提出调整计划,进一步完善职业生涯辅导模式。

4.医学生职业生涯辅导模式意义

职业生涯规划是一种确定最佳职业奋斗目标后,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做出的行之有效的安排。升入医学院校前,许多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不够深入,大多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专业。为了将这一兴趣真正发展成为未来职业,医学生必须在大学期间结构正规的、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育。医学生职业生涯辅导模式的提出,可以在整个学习期间帮助医学生养成正确的职业观,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并有计划地、有针对性地安排自己的大学学习规划,为实现职业目标做准备。

连年的扩招使医学院毕业生规模逐年增加,医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压力大,适应医学专业发展,符合社会需求的医学生职业生涯辅导模式的提出,可以帮助医学院校提升就业工作的主动性,推进学生工作的开展。

5.结论

与高中时期相比,大学时期接触的知识有着明显区别,医学专业这项特点尤其突出。医学生不仅要掌握各种基础专业知识,还要熟练各种临床操作,将理论和实践融会贯通,才可能具有一个合格医务工作者的职业素质。为了帮助医学生实现职业目标,应对其进行全过程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育,使其组织设计符合医生职业特点的学习规划,循序渐进地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 [科]

【参考文献】

[1]吕军战,高扬.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与对策[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8,(04).

[2]符崖.基于职业生涯规划调查的中医药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探讨[J].中医教育,2011,(01).

[3]徐俊良,孙新新.以学业指导为重点推进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J].华章,2011,(08).

医生入职工作计划篇2

1.1职业生涯规划内容

职业生涯规划一般可以划分为三块内容:第一,自我认知,是对自身性格、能力等自我评价;第二是职业认知,是对将要从事的职业发展水平的了解程度;第三才是职业生涯规划,是自我认知和职业认知二者相互融合、相互平衡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

1.2职业生涯阶段

职业生涯发展研究领域权威人物萨珀将职业生涯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成长阶段(0-14岁);第二阶段为探索阶段(15-24岁);第三阶段为创业阶段(25-44岁);第四阶段为维持阶段(45-64岁);第五阶段为衰退阶段(65岁-)。

2.医院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现状

新入职的员工大多数都是刚从学校毕业,他们的年龄都在20岁左右,而国内职业生涯规划起步较晚,本就不像发达国家那样重视,且大多停留在理论教学上。

2.1职业生涯阶段的重要性和可塑性

新员工入职后,年龄正处在职业生涯规划的“探索期”和“稳定期”两个比较关键的阶段。在这个时期,新员工结束了学校期间的学习,完成了初步的职业定位,并准备以专业特长作为长期职业进行发展,这个阶段不仅需要个人的努力探索,还需要医院层面上各方面的支持与鼓励,医院在这方面一直是采取就职科室与医院统筹安排这两种方式,行政指令色彩更为浓重。

2.2职业生涯内容亟待调整

踏入工作岗位之后,新员工的自我认知程度会受到新的挑战,为人处事不能以学生时期相提并论。同时,临床工作中发现,自己所从事的专业工作并不像书本上的那般宏伟高大,力所能及的范围很小。所以,自我认知与职业认知都需要新员工重新定位,这种情况下,职业生涯规划发生变化也就不足为奇了。

3.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方案

在医院现有条件下,针对医院专业人才,量身制作一套有针对性、有个人特色的职业生涯规划体系,对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是个很大的提升,也是体现医院对专业人才的重视程度。

3.1动态管理

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过程,会随着员工入职的时间不停的调整,不断的修正。入职伊始,首先,岗前培训是一个让新员工快速定位医院、科室发展现状与发展方向的有力途径;其次,通过一些人格测试量表,和自我SWOT分析,也可以让医院初步对新员工有一定的了解;再次,设计职业发展调查问卷,让新员工对自己的发展方向做一个大胆的自我追求。入职后,医院应及时的把医院的发展动态,科室的发展水平及时的向在职人员进行宣传,使得在职人员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对职业生涯规划有益的相关信息,并可根据岗前培训中的内容,开展前后呼应的问卷调查等手段,时刻关心在职人员的职业发展意向,掌握其思想动态。

3.2时间梯度设计

根据四川省现行的临床医师培养规定,住院医师按照学历等级在培养基地进行1-3年的科室轮转学习,简称规培,规培结束后,住院医师回到各自专科工作,在其升为主治医师之前,又会在工作岗位上工作3-5年不等,如果要继续升为副主任医师,又会有2-5年的时间,每个阶段在职人员的职业规划都会做些许的改变,个别的还会发生很大的改变。那么,医院在职人员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以此时间段为参考,在每个阶段的末尾或者开始的时候,医院管理部门在这些关键的时间点上给予足够的重视,连同临床科室,开展相关的指导工作,对在职人员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辅导。

3.3全程沟通

医院层面所实施的各项措施,目的都在于更多更有质量的与在职人员进行沟通,通过谈话、书面等各种渠道了解在职人员对自己、对医院的要求、职业发展的诉求,建立科学有效的医院—员工沟通机制。医院管理层面也需要继续改进流程,保持医院对员工、员工对医院的交流渠道通畅,确保医院开展的职业规划落到实处,而不是停留在书面上。

4.展望

通过了解员工的初步自我认知与职业规划,与医院的现实条件和工作科室的发展需要,两者进行比较分析,确定双方都能接受的职业生涯目标,并通过培训、进修、继教等途径,逐步实现员工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最根本的目的在于将员工个人发展愿景与医院发展需要最大限度的契合起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员工的归属感,从而达到医院发展和留住人才的双赢局面。

医生入职工作计划篇3

第二条生育社会保险的范围:本区行政区域内的城镇各类企业(以下简称企业)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以下简称职工)。

前款所称企业指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和其他城镇企业。

第三条企业职工生育保险按照属地原则实行社会统筹,设立生育保险基金。企业必须参加生育保险,为职工缴纳生育保险基金。

第四条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主管本区企业职工生育保险工作,区社会医疗保险管理处(以下简称区医保处)负责基金的支付和社会化管理等业务工作。

第五条区财政、卫生、物价、地税、计划生育、经贸等行政部门应协助做好生育保险有关工作。

第六条区工会、妇联组织依法对本区生育保险工作实施群众监督。

第七条女职工符合计划生育规定的,享受以下生育保险待遇,其费用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

(一)女职工生育,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享受产假。产假期间本人原工资照发,生育保险基金以生育津贴形式对企业予以补偿。

生育津贴标准:正常顺产津贴为本人缴费工资的3个月,晚育顺产津贴为本人缴费工资的4个月;正常难产津贴为本人缴费工资的3.5个月,晚育难产津贴为本人缴费工资的4.5个月。

(二)女职工怀孕3个月内由所在单位向区医保处报告备案,在定点医疗机构围产保健,因生育所需符合基本医疗保险规定项目和标准的检查费、接生费、手术费、床位费和医药费等生育医疗费。生育医疗费报销标准:生育医疗费实行总额控制,顺产按市区上年社会月平均工资1.6个月、难产按3个月封顶,超过封顶线的部分由个人自付,低于封顶标准的按实报销。

超出基本医疗保险“三项目录”规定的范围和标准的费用,由职工本人负担。

(三)对符合享受国家规定90天以及90天以上产假的女职工,发给一次性营养补助费,标准为本单位上年年人均缴费工资的1%。

(四)符合计划生育条件经二级以上医院医学鉴定引产(孕28周以上)的,按正常顺产标准报销医疗费用。

第八条原在企业参加生育保险的女职工失业后,在领取失业救济金期间,符合计划生育规定生育时,生育医疗费和一次性营养补助费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

第九条对参加生育保险男职工,其配偶未列入生育保险范围,未能享受生育有关待遇的,在符合计划生育规定生育时,按本办法规定的生育医疗费标准的50%由生育基金给予一次性补偿。机关、事业单位和暂未参加生育保险企业女职工符合计划生育规定的有关生育费用,由所在单位参照本办法制定的标准报销和支付。

第十条女职工符合计划生育规定生育的,住院分娩前,由本人或者委托所在单位凭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出具的《一孩生育服务证》或《再生一孩准生证》及定点生育医疗机构出具的《住院证》,到区医保处登记备案。孕28周以上引产的,须持计划生育部门证明和医院诊断书及住院证,到区医保处登记备案。

第十一条因急产不能赴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分娩的,可就近在一所公立医院住院待产,但须在入院后3日内到区医保处补办登记手续。

第十二条女职工住院分娩(引产)出院两周内到区医保处审核报销医疗费用。报销时携带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出具的《生育证》、《独生子女证》或者符合计划生育政策规定的证明,以及规定的生育医疗机构出具的新生儿出生医学证明、出生婴儿死亡医学证明或者流产医学证明以及医疗费用单据、出院小结、医疗费用明细清单、产妇身份证等材料。

第十三条生育保险费坚持收支平衡的原则,按照企业全部职工工资总额的1%提取。职工工资收入高于市区上年社会平均工资3倍的,以市区上年社会平均工资的3倍为缴费基数;低于市区上年社会平均工资60%的,以市区上年社会平均工资的60%为缴费基数。生育保险基金不敷使用时,可以和工伤保险基金合并调剂使用。

第十四条私营企业职工工资收入无法确定的,其缴纳的生育保险费以市区上年社会平均工资为基数,按1%的缴费比例缴纳。

第十五条企业必须按照规定的比例向区医保处缴纳生育保险费。企业缴纳的生育保险费列入企业管理费用。职工个人不缴纳生育保险费。

第十六条对参加生育保险的特困企业,经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批准,在1—6个月内可缓缴生育保险费。缓缴期间职工发生的生育费用由单位按规定报销,待生育保险费补缴后由单位同区医保处结算。

第十七条企业兼并、破产时,应当按照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清偿应负担的生育保险费用,向区医保处一次缴纳。

第十八条地税部门负责生育保险基金的征收工作。生育保险基金实行财政专户、收支两条线管理,由财政部门依法进行监督。审计部门依法对生育保险基金的收支情况审计。

第十九条存入银行的生育保险基金,按照人民银行规定的存款利率计息,所得利息转入生育保险基金。

第二十条虚报、冒领生育保险待遇的,由劳动保障部门追回全部虚报、冒领金额,并可根据情节轻重处以1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一条企业未按规定申报应缴纳的生育保险费数额的,由劳动保障部门责令限期改正。企业延迟缴纳的,除补缴欠缴数额外,由劳动保障部门或地税机关按日加收千分之二滞纳金,滞纳金从欠缴之日起缴纳,并入生育保险基金。企业拒不缴纳生育保险费、滞纳金的,由劳动保障部门或地税机关申请人民法院依法强制征缴。

企业未按规定申报应缴纳的生育保险数额或延迟缴纳的,情节严重或特别严重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人员按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

第二十二条职工对享受的生育保险待遇有疑义的,可以直接到企业或者医保处查询。职工与企业因生育保险待遇发生劳动争议,可以依法向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

第二十三条当事人对行政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复议或者提讼。

第二十四条:本办法由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五条本办法自2007年7月1日起施行。

医生入职工作计划篇4

关键词:医院;总会计师制度;整体管理;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1-0109-02

一、加快总会计师制度建设是医院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进一步加快中国医疗卫生行业的步伐,最近,国务院又转发了国务院体改办等八部门的《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提出“加强医疗机构经济管理,进行成本核算,有效利用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这就充分表明,医院的内部管理和运行机制是带根本性、决定性的因素,医院在眼睛向内,向管理要效益。特别是目前医药分开核算,药品将实行经营;财政改变拨款方式并逐步减少拨款额度。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如何合理地配置医院资源,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医院资金使用效果等一系列增强医院市场竞争力问题,显得愈来愈重要。但目前医院普遍缺乏经济管理等理念和机制,在经济资源的筹措、投资、融资和经济管理等方面还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管理混乱、决策失误的状况随处可见。要改变这状况就必须加快建立总会计师制度,提高医院整体管理水平,按照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运用经济手段进行组织、计划、监督和调节,促进医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

1999年《卫生部关于加强卫生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若干意见》中规定:“大、中型卫生事业单位逐步设置总会计师,组织和领导本单位的财务会计工作。”中国2000年7月1日新修改颁布实施的《会计法》特别规定:“国有的和国有资产占控股地位或有主导地位的大、中型企业必须设置总会计师。” 1998年在财政部、卫生部联合颁发的《医院财务制度》中也要求:“符合条件的医院要建立总会计师制度[1]。”医院设置的总会计师将成为医院行政领导的成员,履行主管医院经济管理的行政职权,直接对院长负责,对医院管理目标负责,对会计法规负责。从笔者所在医院的具体实践来看,建立健全总会计师制度对加强现代医院管理,发挥会计职能作用,保护所有者权益,加强对国有资产管理和对医院经济活动的监控等方面具有明显的效果。

二、医院实施总会计师制度的做法

(一)建立健全医院财务管理及内部会计师制度,实现医院财务目标的管理

1.首先,要求总会计师必须对医院的管理目标负责,对院长负责,对会计法规负责。同时,授予总会计师在医院重大决策和医院长远规划中有参与权和经济决策权,对医院财务收支负有审批处理权,对经济合同和会计报表有审签权;对于国家的有关法律、政策、财经纪律等有执行、维护权。总会计师通过会计核算这一特殊手段和信息,加强经济活动分析和财务监督、改进经营,有提高医院效益的责任。要履行好总会计师的职能,首先是抓好制度建设。

2.建立和完善财务部门各岗位职责及管理制度。为促进医院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规范化,医院设立了财务会计、责任会计、管理会计等会计岗位,形成科学合理的工作流程;相应制定了财产管理制度、计划采购管理制度、资金管理制度、内部控制制度、医院成本核算制度、医院重大事项决策工作制度、医院投资决策工作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等一系列配套制度。规定严格的理财程序,定期监督检查,从制度上保证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3.加大医院医疗收费管理的力度。为杜绝多收及乱收费现象的发生,医院成立了物价管理小组,配备了专职物价员。对重复收费、分解收费、自立项目收费的科室进行处罚,责任到人。同时,制定了医院医疗物价管理制度及流程、物价员岗位职责、物价投诉处理程序以及医院收费系统应急预案。为加强物价监督,曾多次举办物价员收费培训班,培训内容涉及财务管理制度、会计职业道德、医疗收费标准、医疗保险及其他商业保险制度和相关规定等。由财务科牵头不定期地对各科收费情况进行自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对自查结果进行备案。

4.坚持会计人员择优上岗,定期考核和培训。为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医院定期对财务人员进行职业道德、管理理论、业务素质、职业技能等方面的培训和考核。在全院进行了财务科9个岗位的竞争上岗。按所编制的财务科岗位职务说明书要求进行考核。目前,医院财务人员中具有大中专业毕业学历及取得会计师职称的已占85%。财务工作有一支高素质会计队伍是总会计师负责制能顺利实施的关键所在。

5.大力推行现代会计的管理方法,提高财务工作效率。长期以来,医院财务人员的工作职能仅局限于机械的记账、算账、报账工作,对医院经营效果缺乏总结和分析,财务信息未能充分利用。总会计师制度的实施,要求财务人员新观念,强化改革意识,扩大财务工作职能,确定管理目标,合理配置资源,调节、控制经营管理,评价考核经济业绩,从而实现了从单纯记账报账型向核算、管理控制型的职能转变。建立完整的管理会计制度和核算工作网络体系,以达到协助医院管理者不断改进经营管理,降低成本费用,提高结余率和综合效益的目的。目前,我们已健全完善了一系列会计管理方法。如目标管理,全面预算,库存控制,量、本、利分析和预测、分类管理、责任会计、投入产出法等。

(二)参与制定医院发展规划与经营策略,提高医院决策水平

1.预测经济前景,组织编制中长期计划。拟定资金筹措和使用方案,实行全面预测管理,包括对业务量、业务收入、成本费用、专项资金的预算等。根据科室技术业务开展情况和业务工作的发展计划及其他资料信息,编制收支预算、效益预算、分配预算、专项资金使用计划、修缮计划、人力成本计划、培训计划、科研投入计划等一系列预算方案,提交院领导班子讨论,作为决策的依据。预决算报告通过职代会审议,从而增加医院经营管理透明度,让广大职工清楚了解医院的经营情况及未来工作规划和目标。促进科室加强管理,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开展新项目,增加业务量,降低成本,提高科室经营效果。全面预测管理能够促进医院更合理利用人、财、物等要素,实现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

2.参与基建、设备购置、技术发展项目论证及实施。医院总会计师参与医院的经营、基建计划、大型设备购置、项目开发等重大决策。在资金投入前进行可行性论证、决策最优的投资方案,提高投资效益。同时,坚持在设备采购,基建改、扩建工程中采取面向社会公开招标方式,以保证投资项目质量好、成本低、效率高。此外,医院注重固定资产投资效率的审计。由于医院固定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高达80%左右,因此,在购买大型医疗设备时都要进行可行性分析,并对使用科室的设备投资效果进行考核,必要时与科室的奖金挂钩。几年来,由于医院财务人员参与了重大事项决策,避免了投资失误,确保了资金的合理使用。

(三)运用管理会计,完善医院经济核算体系

1.建立健全责任会计和管理会计制度。为了形成总会计师制度的管理体系,财务科设立责任会计,负责全院各科室经济核算工作,直接对总会计师负责。责任会计通过核算各责任中心工作量、业务收入、支出、收支结余、分析科室的工作效率,经营成本和效益,从而指导科室有效经营。各临床科室设立一名兼职核算员,负责科室的经济核算工作,直接对科主任负责,并定期向科主任和财务科上报有关资料信息,为医院进行准确的预、决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总会计师负责制、责任会计制度、核算员制度的实施,在医院经济管理过程中形成了三级核算组织网络,确保了医院整个经济核算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程序化。

2.编制科室业务收支预算,提高经营效益。医院实行院科两级核算并发展到三级核算,统一编制预算和结算。医院在编制总预算后,对每个核算科室实行定额管理,即定岗、定员、定费用指标。并确立每个核算科室的收入水平、工作量、收入结构、支出水平、药品比例等指标,使科室明确工作目标,并有效指导科室经营。同时,医院利用经济手段约束了医疗收费水平的不合理增长,加强了对药品的核算和管理,有效避免了科室片面追求高收入而增大药品收入,使医院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的比例始终控制在36%以下。为了让病人看得起病、看好病,充分体现疗效好、疗程短、费用低的服务原则,医院最大限度地利用科室人、财、物、技术、时间等要素组织经营,提高效益,实现经营目标。

3.合理制定内部成本价格转移方法。内部成本价格的制定是医院经济核算的重要依据和基础,其原则是要根据各科室的成本水平来确定。通过反复论证,对相关医技部门、辅助部门进行分类,分别采用标准成本法和实际成本法,促进了各科室、各部门明确责任,注重质量、控制成本、提高效率。进而保证了医院业务经营的正常运转和良性循环。

总之,随着医院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总会计师面对新的压力和挑战,需要不断地更新观念,创新意识,提升自身的管理素质,勤于实践,大力推行现代化管理方法,进而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医生入职工作计划篇5

1.1计划生育档案能够为医院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医院计划生育档案是很多关于人口计划生育统计数字的重要资料来源,通过对计划生育档案中数据的统计与分析,不仅能够为医院管理者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同时还可以使统计得出的结果用于医院计划生育工作,使之明确工作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落实计划生育政策,更好地完成对人口控制的目标,为人口计生决策提供可靠依据,有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1.2计划生育档案能够为育龄女性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利用计划生育档案能够为育龄女性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使医院不断改进计划生育工作方法,不断满足广大育龄妇女的需求。医院计划生育档案可以对流动人口的婚姻以及生育情况进行初步了解,建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档案,能够满足流动人口对计划生育及生殖健康的需求,使他们能够在医院的指导下落实避孕节育措施,避免出现超生现象。

2.当前医院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存在问题

2.1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意识淡薄,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在实际工作中,院方领导并未对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给予高度重视,没有意识到加强计划生育的重要性。对于档案的管理不能做到严格要求,对于单位内部聘用的临时工、停薪留职以及下岗人员的生育节育出现漏管的情况,个别单位报喜不报忧现象严重,出现造假资料、证明,大大降低了计划生育档案的真实性。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存在思想涣散、工作不严谨,导致一些计生资料收集不全,计生资料系统性、全面性较差。当前计划生育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加强,而基层档案管理人员对于信息化软件的操作使用不熟练。信息化管理经验不足,管理经验与理念跟不上新时期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很多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水平仍停留在传统层面上,管理工作缺乏灵活性与创新力。有一些计划生育档案管理人员流动性强,多为兼职,人员不固定,在单位内部没有相应的职务,这部分人员往往文化素质不高,缺乏系统完备的档案管理知识,这也造成了档案资料出现流失,影响了计划生育档案的完整性。

2.2计划生育档案管理方法落后,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没有制定严格的档案管理规章制度,没有添置必要的档案保管设备,档案室存在一房多用,档案资料污损、丢失现象较为严重。由于计划生育档案资料案卷数量繁多,在基层对于计划生育档案的管理并没有统一的要求,计生资料的收集并没有按照档案的立卷原则规范来进行,如组卷混乱现象较严重,档案号不规范,出现一卷多册现象等。档案的收集、整理、编目等多数仍是采用手工管理模式,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的档案知识,工作积极性不够,管理模式陈旧、缺乏创新力,现代化管理手段还没有完全地应用于计划生育档案管理中,制约了计生档案资料管理水平的提高。

2.3资金投入不足,计生档案信息化建设有待加强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与互联网的发展,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推进。医院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要跟上时代的步伐,符合人们对于计生与生殖健康的要求,就必须推进计划生育档案的信息化建设。而这就要增加相应的硬件设备,但是由于领导层未对计生档案的管理给予足够的重视,对于计生档案的经费投入很有限,这些有限的经费显然不能满足信息化建设的需要。信息化建设的受限,使得提供服务及资源共享方面范围狭窄,服务层次较低。同时,在计划生育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由于缺乏专业技术指导,也出现了一系列新的问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医院计划生育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推进。

3.加强医院计划生育档案管理措施

3.1提高计生档案意识,加大计生档案管理经费投入力度

计划生育档案能够有效促使计划生育政策的贯彻落实,随着医院档案管理向科学化、现代化的发展,计生档案管理已成为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各级医院领导要提高加强计生档案管理的意识,将加强计生档案管理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确保档案管理事业与医院业务同步发展。要通过多种方式,加大档案管理重要性的宣传,提高全院职工档案管理的认识,使其意识到做好计划生育档案管理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断普及档案管理相关法律法规,使领导层加大对计划生育档案管理的经费投入,推进计生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加强在职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培训,不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确保在人力、财力等方面给予档案管理全面支持与保障,促使医院计划生育档案管理事业不断发展。

3.2计生档案管理人员要更新观念,加强自身素质建设

计划生育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着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因此计生档案管理人员应不断更新理念,加强自身业务素质的全面提升至关重要。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档案信息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人们对档案信息的利用需求增大,这就对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档案管理人员不仅需要妥善保管好档案资料,而且还要具备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术,不仅要掌握扎实的档案管理基础知识,还要具备现代管理理念与管理技术,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具备一定的信息处理能力。同时档案管理人员还要具备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要敢于打破传统管理模式的束缚,在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中有所创新。医院要做好对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与技术学习工作,不断优化人才结构,更新知识体系,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提升必将给计生档案管理工作带来新的发展思路。

3.3建立健全医院计生档案管理制度,不断提高档案管理水平

完善的计生档案管理制度是做好档案管理的重要保证,要根据医院实际情况,不断更新管理手段,建立健全医院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制度,只有不断改革与创新,才能适应时展的要求,促使医院计生档案管理持续发展。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内容繁多复杂,医院领导要对档案管理工作做好宏观把控,建立完善的职责体系,要确保每项工作都能具体落实到责任人,这样利于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以及责任追究,促使每位工作人员都能严于律己,严格要求,做好本职工作。要不断完善档案管理方式,更新管理手段,建立符合医院实际情况的管理模式,建立信息档案科,不断完善档案资料收集制度,严把用人关,做好计划生育档案资料的搜集,确保工作人员能够按照专业要求对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同时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档案管理评估体系,确保计生档案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及早发现,及早解决,为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提供保障。

医生入职工作计划篇6

[关键词]JCI标准;PDCA;人力资源管理

医疗机构评审联合委员会国际部(JointCom-missionInternational,JCI)标准是全世界公认的医疗质量和服务评价标准,代表了医院的服务和管理水平。JCI指标体系中与人力资源管理密切相关的是SQE(StaffQualificationEducation)章节,即“员工资质与教育”。通过对员工资质与教育的严格管理、持续监控,来达到保障患者安全的目标。在SQE标准下,应用PDCA循环[1]对人力资源管理进行分析与改进,有利于完善人事管理制度体系,提高医院人力资源管理水平。PDCA循环又称戴明环,它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广泛应用于质量管理的标准化、科学化的循环管理体系。PDCA管理在人力资源中的应用,具体对应P—人力资源计划,D—人力资源配置,C—人员资质审核,A—人力资源发展。每个阶段又可以应用内循环PDCA,每循环一次像更高的质量水平和管理目标前进一步,上升一个循环的层次。

1人力资源规划(Plan)

人力资源规划的目的是确保各科室人力资源充足稳定,结构合理,实现医院的整体目标。

1.1计划(P)

依据JCI要求,医院床位数与全院人员数比为1∶1.6以上;卫技人员占医院岗位总量的80%以上,与开发床位之比不低于1.15∶1;病房实际床位与病房护理人员总数比为1∶0.6以上;护理人员占卫技人员≥50%。我院2015年开放床位1421张,床位使用率为101.1%,实际床位使用1434.2张,符合二级医院评审要求的配置人数为:总人员数2274名,病房护理人员853名,卫技人员应需要1820名。目前我院职工总人数1755名,护理人员747名,其大病房护理人员数293名。医师人员613名,医技人员125名,卫技人员总数1492名,行政后勤人员270名。由于编制受限,存在医护人员不足现象。1.2实施(D)我院在人力资源规划阶段制定了一套科学的工作程序,以2015年申报计划为例,具体如下(表1):根据配置要求,结合医院总体目标及现有客观实际需求,制定2015年各类人力编制计划。

1.3检查(C)

我院人力资源编制阶段分为年度人力资源编制和日常人力资源编制。其中,年度人力资源编制的持续监测与改善,每年至少检讨一次。与各部门共同检讨人员配备情况,必要时进行计划调整,并上报医院党政联席会核准实施。每年年底监测本年度人力编制计划的执行情况,未完成部分列入下一年度进人计划内继续实施。日常人力资源编制:全院各部门/科室如有业务扩展或业务缩减或人员出缺或人员调动需求时,须及时提出增(减)人员或人员调动申请。

1.4处理(A)

在人力资源规划阶段,从意识上,加强医院管理者对于人力资源规划的重视程度,防止人力资源规划的缺失。从行动上,加强人力资源管理队伍建设,防止人力资源规划的执行不足。同时,提高医院人力资源规划的制定者的素质,不仅需要具备人事干部的基本素质,更需要有较强的战略思维和实际操作经验。

2人力资源配置(Do)

医院人力资源的配置,就是通过考核、选拔、录用和培训,把符合医院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及时、合理地安排在所需要的岗位上,最大限度地为医院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2.1计划(P)

卫生部在《医疗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岗位结构比例原则》中明确规定了各级医院高、中、初级员工的比例,二级医院为1∶3∶8,1994年颁布的《医疗结构基本标准(试行)》中明确规定,二级综合医院每床至少配备0.88名卫生技术人员,每床至少配备0.4名护士,至少有3名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各专业科室至少有1名具有主治医师以上的医师。我院高、中、初级员工的比例为1∶2.3∶3,中、高级职称比例不足。科室之间存在人力资源不足和浪费并存的现象,不足指的是人员数量不够,浪费则指的是一些高学历高资历人员做着简单重复的劳动。

2.2实施(D)

我院人事科根据相应的法律及法规、医院宗旨和患者需求,按照不同的岗位和岗位等级,组织全院范围内岗位职责的制定,使医院的每一位员工都有明确有效的书面岗位职责,作为员工任务分配、工作培训、工作绩效评价的依据。针对不同人员提供不同的分配方案,新进员工1个月内进行岗前培训,试用期满医院对其进行考核评价。新进院校毕业的护理人员,试用期满,考核合格,并取得执业资格后,护理部根据《护理人员岗位分配与轮转制度》进行人员分配和调配。医师进行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后,临床医学专业人员由医务科根据规范化培训方向,进行人员分配。有专业方向本科生或研究生学历医师,进行3年或2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后,分配到专业相对应科室。对定科后医师及医技人员,原则上不更换科室,如果工作需要,由医务科提出,经院长办公会议通过确定后,方可换科室。

2.3检查(C)

科室负责人为新员工或变动工作岗位的员工及时提供新岗位的岗位职责,双方完成签约后,做好人事科及科室档案的归档工作。岗位说明书由人事科会同各科室负责人及时有效地,并适时进行修改和调整。修改后的岗位职责应及时完成签约,并重新做好人事科及科室档案的归档工作。完善岗位说明书,建立任职规范,定期对员工进行考核评估。考核工作时将组织、人员、时间落实,将领导考核和群众考核结合,将平时考核和定期考核结合。

2.4处理(A)

结合JCI要求,要改善人员结构,就要做到:(1)严格执行医师和护士资格准入制度;(2)完善人才培养体系,防止人才流失严重;(3)加强员工的在职教育与培训,并着重做好培训前的需求分析以及培训后的效果评估;(4)通过加强高级人才培育,提高卫生人力资源整体素质;(5)完善绩效评估体系,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3人员资质审核(Check)

JCI作为国际公认的医院评审机构,十分注重医疗安全,对关键指标采取一票否决制,最明显的体现在员工资质的要求上。

3.1计划(P)

我院通过员工资格证明的收集、审核和查证来确保医院的每位员工有资格为患者提供安全和有效的医疗服务及行政后勤保障工作,以确保患者医疗安全及医院人才质量。证明收集和认证的范围:学历证书,医师或护士资格证书,医师或护士执业证书,中、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证书,特殊上岗证书(特殊岗位),急救证书。执业医师、执业护士除外其他员工证明收集和认证的范围包括学历证书、专业技术资格证书、特殊上岗证书。

3.2实施(D)

人员资质认证流程及办法:(1)新进员工报名时收集和核对该员工相关证明的原件与复印件。(2)入职之前人事科通过网络、电话、信函、政府机构等途径对该员工的学历、执照、经历进行来源处查证,并在查验证明单上或在复印件上或在员工个人信息表上签名盖章。(3)对于确实无法查证的学历证书,写明实际查验经过,存入个人档案。(4)岗位要求取得的特殊上岗证,通过相关职能部门或科室查验,并将查验证明存入个人档案。(5)员工在填写《员工个人信息表》时,必须确保所填内容属实,并同意对其所填资料进行核查。(6)医师执业证书被认证之前,不能执行医疗业务,已查证执业证明,其他资格证明查证程序尚未完成前,须在被授权医师监管下执行医疗业务,直至所有资格证明查证完毕。

3.3检查(C)

基于JCI要求,员工在入职三个月内必须取得急救相关证书,并将证书复印件保存到个人档案。取得的特殊上岗证书(特殊岗位)、急救相关证书,必须在有效期内。员工申请首次聘任必须完成资格查证,聘任后须进行试用期考核。我院人事部门每年检查更新员工个人档案,具备的资质证书必须在有效期内,相关职能科室定期检查特殊上岗证书、急救证书的有效性,在到期前六个月通知个人办理证件更新,使档案维持最新状态。

3.4处理(A)

在资质审核的基础上,建立符合JCI要求的详细的员工个人档案,并利用院内信息网络,建立员工个人信息档案,及时更新最新的员工资质。并对各科室进行员工资质合理整合与分配。

4人力资源发展(Action)

医院人力资源的发展,通过继续教育,规范化培训等各种模式进行。JCI标准在人力资源发展上强调同质性,即在资质认定、培训上的要求是一样的,不同性质的人员、不同时间段招聘的员工受到的培训应该一样。

4.1计划(P)

人事科开展的工作,目前主要是全员性的岗前培训:入职1个月内进行全院级、部门级岗前培训,并考核通过。主要培训内容涉及医院总体情况介绍;医院文化、规章制度介绍;职业道德及医德医风教育;医政管理及医疗安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院内感染控制;传染性疾病的职业暴露防护;急救知识;医疗纠纷典型案例分析;人事制度管理培训;医疗、护理、医技分组培训。医疗、护理、医技分组培训由医务科、科教科、护理部和其他各部门负责人组织,重点是与本部门有关的特定工作内容。

4.2实施(D)

培训分类。(1)集中培训:7月下旬至8月上旬二周时间由人事科负责。(2)个别培训:员工入职的一个月内由部门/科室负责人落实员工学习全院级岗前培训内容及部门岗前培训内容。(3)培训考核:全院级岗前培训考核内容由人事科集中组织;医疗、护理、医技分组部分由培训负责部门组织考核。

4.3检查(C)

通过追踪法、追溯记录法等检查方式,定期开展员工培训和教育效果评价;对评价结果进行数据分析,针对现存问题完善制度流程及培训方式,不断提高培训质量。

4.4处理(A)

医学人才成长成才的规律性,就是将继续教育贯穿于员工的整个职业生涯。即自员工入院第一天起,直至退休之日止,针对员工成长的不同职业阶段明确了相应的成长和学习目标,完善了人才金字塔三级培养体系。第一层是基础教育:针对全体员工,新进员工的全员性岗前培训,规范化培训,让员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二层是培养教育:以科室培养为主,主要针对中青年技术骨干实施助推分类培养教育;第三层是高层教育:因人施教,精准定位,对学科带头人精英拓展学术辐射力培养。人力资源规划是人力资源配置的前期性工作,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起到了统领与协调的作用。同时,人力资源配置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下一轮人力资源规划。在配置合理的情况下,人员资质的审核是关键,确保我们所做的工作都是可靠有效的。人力资源的发展保证了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进入下一个PDCA循环。

[参考文献]

[1]路阳,周运翱,周宁.新医改下PDCA循环理论在公立医院医患关系管理中的运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2,20(9):830.

[2]邵立新,俞珍.PDCA循环管理法在门诊质量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0,25(12):77-79.

[3]吴素丹,方兴.我国医院人力资源配置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卫生经济分册,2015,32(3):120.

[4]袁蕙芸,陈亮.论公立医院人力资源规划[J].医院管理杂志.2007,14(12):896.

[5]侯慧卿,张娟,张新平.我院人力资源发展情况及配置现状研究[J].现代医院.2015,15(3):126.

医生入职工作计划篇7

第一部分医院人力资源现状

一、岗位编制

截止2020年6月30日,重庆慧坤博医疗管理有限公司共计职工379人,其中芳华医院329人、新兴医院35人、方桦门诊部15人。

1、芳华医院在职人数(人):

类别

医生

护士

医技

体检中心

客服中心

外联部

职能部门

总计

人数

76

113

27

25

16

19

53

329

注:客服中心(客服1部、客服2部);外联部(事业部、要客部、外联1部、外联2部);职能部门含临床职能部门(院办、医务科、医保科、护理部、质控科、病案室)及行政职能部门(总经办、行政办、人力资源部、资财部、企划部、后勤科);其中试用期员工39人,待离职12人。

2、新兴医院在职人数(人):

类别

医生

护士

医技

客服部

外联部

职能部门

总计

人数

11

10

5

3

1

5

35

注:职能部门人员含(行政办、医保、保洁、财务);其中试用期7人,待离职5人。

3、方桦门诊部在职人数(人):

类别

医生

护士

医技

后勤人员

总计

人数

4

5

2

4

15

二、卫生技术人员结构

截止2020年6月30日,完成医疗机构执业注册(含执业备案)医生共计90人

1、临床医生学历/年龄结构情况

学历/年龄

31岁以下

31~40岁

41~50岁

51~59岁

60岁以上

总计

占比

硕士及以上

1

1

1.32%

本科

8

14

8

3

2

35

46.05%

大专

2

12

8

3

4

29

38.16%

中专

3

4

2

2

11

14.47%

总计

10

29

20

8

9

76

占比

13.16%

38.16%

26.32%

10.53%

11.84%

100%

2、临床医生学历/职称结构情况

职称

实习医师

助理医师

执业医师

主治医师

副主任医师

主任医师

总计

占比

硕士

1

1

1.32%

本科

2

11

13

6

1

33

43.42%

大专

2

13

11

4

1

31

40.79%

中专

2

6

3

11

14.47%

总计

6

30

27

10

3

76

占比

7.89%

39.47%

35.53%

13.16%

3.95%

临床医生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43.42%,大专学历占比40.79%,整体学历结构较好;60岁以上医生占比11.84%,年龄结构控制较为合理,后期可以优先本科及以上学历医疗人才的引进。从职称结构看,中高级职称占比48.69%,三级医生配置比较理想,满足临床业务及运转需求。

3、临床医技人员学历/年龄结构情况(影像、检验、药剂、康复理疗)

学历/年龄

25岁以下

26~30岁

31~40岁

41~50岁

50岁以上

总计

占比

本科

2

3

2

7

25.93%

大专

4

8

4

16

59.26%

中专

1

3

4

14.81%

总计

7

11

9

27

占比

25.93%

40.74%

33.33%

100%

临床辅助科室医技人员学历及年龄结构控制较好。

4、护理人员学历/年龄/职称结构情况(含体检中心非临床护士16人)

学历/年龄

25岁以下

26~30岁

31~40岁

41~50岁

50岁以上

总计

占比

本科

1

3

2

6

5.3%

大专

40

21

6

1

68

60.18%

中专

23

7

6

2

1

39

34.51%

总计

64

31

14

2

2

113

占比

56.64%

27.43%

12.39%

1.77%

1.77%

100%

5、护理人员职称结构情况(含体检中心非临床护士16人)

职称

实习护士

护士

护师

主管护师

副主任护师

总计

人数

78

30

5

113

占比

69.03%

26.55%

4.42%

护理人员共计113人(其中临床护士97人),整体年龄结构偏向年轻化,可培养提升空间较高;初级职称占比较大,中级及以上职称占比偏低;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比合理,护理人员整体学历及年龄结构控制较好。

建议督促在职护士继续教育学历提升、优先高年资护士引进、重点加强中级职称护士培养。

第二部分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

总体上公司有一定的人力资源管理观念、管理幅度也在不断地完善,但仍存在人力资源管理观念滞后、结构不全、功能不到位、职能未充分发挥等因素。

一、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

1、整个公司层面对于人力资源没有足够的认识,人力资源管理与公司发展还处于事务性结合阶段,暂未起到为企业高层战略性决策提供依据的作用;

2、绝大多数管理层未树立人力资本投资观;

3、用人部门与人力资源部未形成参与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

二、人力资源规划存在的问题分析

1、目前还未形成人力资源的中、长期规划,人员引进缺少计划性,部分岗位因人定岗而非因岗定人,缺乏发展观和动态观;

2、对于公司所需要的部分技术岗位在薪酬规划方面有所滞后,在相关人才的获取、保留方面相对缺乏竞争力;

3、非临床部门对相关岗位的具体工作内容、工作应达到的标准、岗位任职资格的分析还有所欠缺,目前还没有做好,这是下一步的工作提升方向;

三、员工的培训与开发分析

1、缺乏对培训的需求分析;

2、缺少培训考核、培训评估和培训效果反馈环节;

3、缺少对员工能力的开发和个人发展指导;

四、招聘与配置存在的问题分析

1、用人部门没有严格并清晰该岗位的任职资格和能力要求,某种程度造成医院内部关系人员结构臃肿、人员同质现象严重,各种“面子”、“条子”、“照顾”进人现象要尽量避免;

2、招聘需求计划缺乏,临时缺人、临时要人,临时申请,没有整体规划意识;

3、内部选拔机制缺失、相关配套的人才梯队建设未能有效开展;

4、招聘渠道较为单一局限,在获取基层医生及中高端人才资源上力量不足;应多鼓励内部员工推荐,建议设置内部推荐奖励机制;

5、近期临床医生离职率高,工作连续性差,人员变动频繁以及离职时间周期的不确定致使临床工作出现断层。

面试人员数据(2020.1.1~6.30):

类别/月度

01月

02月

03月

04月

05月

06月

合计

面试人次

50

68

78

105

57

358

不匹配

7

18

35

29

10

99

入职

17

16

14

17

20

84

储备

14

9

6

1

8

38

待定

6

6

16

36

11

75

放弃

6

19

7

22

8

62

面试平均有效率53.35%,有效入职率22%,基本处于较合理水平。

离职人员数据(2020.1.1~6.30):

人数/月度

01月

02月

03月

04月

05月

06月

合计

期初人数

320

318

312

310

312

323

录用人数

8

1

12

13

17

17

68

离职人数

10

7

14

11

6

12

60

期末人数

318

312

310

312

323

328

离职率

3%

2.2%

4.32%

3.41%

1.82%

3.53%

建议:1、拓展招聘渠道,优化医院岗位配置;

2、相关岗位的员工招聘,用人部门与人力资源部充分沟通,明确岗位需求及职责,保证新员工与岗位职责有较高的匹配度并具备较好的工作能力;

3、完善健全储备人员简历库。

五、薪酬福利与绩效考核的问题分析

1、薪酬设计缺乏相对的专业针对性、激励手段较为单一;针对不同的岗位特性、岗位价值,应形成与之配套的薪酬管理制度;

2、目前医院现行绩效实施方案和绩效考核指标基础性薄弱且方案较为陈旧,缺少系统性;

3、薪酬制度及绩效方案缺乏一定的公平性:员工潜意识里会将自己的投入与产出与其他同岗位的投入产出进行比较,通过比值的差距继而产生相对不公平感,因此造成人员异动和流失。

第三部分总结和人力资源部管理建议

医院现处于相对稳定发展阶段,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决定着医院的发展力,基于医院目前人力资源的现状,尤其是在工作分析、绩效方案、绩效考核、薪酬管理和员工培训与发展等方面存在较多的问题。结合目前医院实际,对2020年度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改革方向有如下的想法和建议:

1、树立所有中高层管理人员的人力资源管理意识,将人力资源管理理念融入医院的经营管理、业务管理中。

2、推进中层管理人员扁平化管理,精简管理层次、规范管理幅度、缩短管理链条、提高管理效率。

2、招聘管理:

(1)进行科学规范的员工工作分析,审视梳理工作流程,初步评定岗位工作饱和度,提出定岗定编建议。

(2)各部门负责人提出用人需求的同时要做好工作岗位评价分析,是否必须增设岗位或增加人员编制,同时人力资源部以此作好人才储备计划和人才梯队规划。

(3)根据医院人才梯度建设需求及医院发展需要,实施有计划、有步骤的核心专业技术人员培养。

3、员工关系管理

(1)作好新员工入职前的宣教和培训,加强新员工对医院文化、新岗位工作流程、工作特性的了解,加快熟悉新岗位工作模式和工作环境,提升新工作环境下岗位的耐受度和适应性。

(2)做好试用期员工胜任力测评,及时关注并了解试用期员工工作状态和心理情绪变化。

4、薪酬绩效管理

(1)建议适度调整薪酬方案:卫生技术人员按照学历、职称进行

基本工资薪等分级,建议增设工龄工资。

(2)建议加快修订绩效方案,方案适用范围上要尤其关注卫生技术人员。薪酬激励性加大,福利形式多样化(员工活动、公益活动、特

情关怀等),小激励提高频率,大激励基于战略经营目标的实现。

(3)明确绩效考核指标

医护技绩效考核指标:人均日工作量、人均管床数、病例书写合格率、处方合格率、医疗质控、院感感控等;

外联部绩效考核指标:医院业绩指标/初诊到院人次的达成率、市场的人均效能/工作量、营销费用等,除去结果指标外,需增加过程、工作效率等指标。

5、入转调离管理

(1)规范入职审批流程、做好新入职人员资格审查;

(2)规范离职审批流程、关注离职原因;

(3)做好核心离职员工面谈记录、工作交接记录等资料的管理;

6、劳动合同管理

(1)在员工劳动合同到期前30天开始劳动合同续订审批手续,及时与员工及部门负责人沟通并发出《劳动合同续签通知书》或《终止劳动关系通知书》;

(2)员工劳动合同即将到期,对于正处于医疗期、三期员工等根

医生入职工作计划篇8

关键词: 职业生涯规划 医学生 成长

近年来,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用人单位的需求及市场经济的发展,医学专业学生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毕业生的就业压力逐年增长,就业难度不断增加。因此,做好医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能使他们及时了解医学学科的规律和特殊性,培养医学生的专业意识,做出合理的决策,确定专业发展目标,明确职业方向,增强医学生的竞争力,对医学生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

1.职业生涯规划的定义与起源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职业生涯规划不仅可以帮助个人根据自己的资历找到合适的工作,找到并实现个人的职业目标,而且有助于我们真正认识自己,树立自己的职业信心,规划未来,制定职业发展方向。职业定位是决定事业成败的关键一步,也是职业生涯规划的起点[1]。

职业生涯规划最早起源于1908年的美国。有“职业指导之父”之称的弗兰克・帕森斯(Frank Parsons)针对大量年轻人失业的情况,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职业咨询机构――波士顿地方就业局,首次提出了“职业咨询”的概念。从此,职业指导开始系统化。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舒伯等人提出“生涯”的概念,于是生涯规划不再局限于职业指导的层面。

国内的职业生涯规划引入较晚,而且在教育水平方面仍处于研究的水平,但在许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都有重要的地位,在众多流派中又以学院派和实务派为主。学院派是以心理学为背景,从心理学的角度,促进个性发展,并制定一个长远的职业发展规划;实务派有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实践经验,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研讨,强调实际工作技能,帮助学生找到工作[2]。

2.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发展的现状

2.1医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知不足

根据北森测评网、新浪网和《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共同实施的一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调查问卷显示,当前大学生缺乏职业生涯规划的情况相当普遍。62%的大学生对自己将来的发展和工作没有规划,33%的大学生不够明确,只有5%的大学生有明确的规划设计。而在求职时,大多数学生选择自己查阅资料或者寻求家长和亲友的帮助学习职业规划相关知识,作为解决就业困惑的主要手段,而专业的辅导机构和教师反而排在次要位置[3],导致许多大学毕业生选择工作时相当盲目和不负责任,也就是说,在职业选择时对该职位的职业性质发展、个人与职业的匹配度均不了解,甚至不充分考虑自己的专业特长、专业知识、兴趣、优势和劣势,把过多的注意力放在工资、工作环境等问题上,忽视职业前景和长远发展。因此学校和社会应加强对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和教育,引导医学生尽早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选择自己职业的发展地域范围,把握自己的职业定位,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增强职业竞争力。

2.2大学生自我意识能力不足

大学生自我认知与理解是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和基础。虽然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重,但仍有部分学生缺乏自我规划的意识。某些毕业生没有职业生涯规划,只有少数毕业生有一个明确的职业规划,而且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都以薪水作为衡量职业的唯一标准。在与用人单位沟通时,过多关注经济利益,而不考虑专业前景和长远发展,就业十分盲目。在职业生涯规划中,缺乏理性认识和理性思考,对自己的人格、兴趣、能力等认识不清。在许多情况下,个人的情商被忽视。一些大学生很少谈论他们接触的特殊情况,只关心自己的利益,忽视自己的专业和能力。职业生涯规划脱离实际,太多依赖于理论,缺乏实践性的培养。有的人甚至在毕业后过于依赖就业指导中心,没有独立的个人意识,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因此,大学生要实现自我认识、自我评估,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价值观,已是刻不容缓的问题。

2.3职业生涯规划制度不完善

我国高等教育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即在计划经济的发展过程中,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注重知识与能力的结构,这是发展的理论模型,具有统一性、单一性、封闭性和专门化的特点。目前我国部分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管理机构不完善,课程设置不完整,师资队伍不专业,配套体系不完善。许多毕业生仅能参加就业指导中心的一些讲座获得职业指导,教学形式和教学课程缺乏相对性和独立性。

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师一般都是来自学校党政部门或辅导员。他们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经验,对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内容更倾向于升学与就业形势的分析,对就业情况缺乏实际认识,缺乏个性化指导,个案分析不够,不能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4缺少正规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

初入高校的学生在就业问题上往往是茫然的,只对社会就业形势有所耳闻,直到大三、大四才接触到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指导教育。因此,低年级的医学生缺乏职业意识,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动机明显不足,学习成绩滑坡。而毕业班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只强调学生的求职和面试技能,将职业指导教育与思想教育混为一谈,从而影响大学新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以致毕业时找工作感到困难。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不能简单等同于就业,因此在学生进入大学时,要尽早确定未来的职业规划目标和计划。且职业规划是一个长期的规划过程,必须不断修正和改进。

高校就业指导专业人员的缺乏和人员素质不高的现实影响职业生涯规划的开展。高校应从大学生入学就开始培养、引导和培训,以便为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职业生涯规划对医学生成长的影响

3.1职业生涯规划为医学生提供明确的目标

人的一生不能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和方向。目标与方向主导了我们一生的命运与成就,它是驱使人生不断向前迈进的原动力。有了目标,就有了奋斗的方向,才能激发内心的斗志,向着自己理想的方向不断努力前行,最终到达理想的彼岸。若一个人心中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就会虚耗精力与生命,蹉跎岁月,一事无成。而职业生涯规划通过系统地向医学生介绍职业生涯的相关理论,阐述医生职业素养和医生职业生涯中各个阶段的特点,以提高医学生对医生和医学专业的认识,让医学生明确认知自己将要掌握的知识及所能触及的领域,从而明确自身的职业目标,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逐步树立大医精诚的职业观,为未来实施的行动计划夯实基础。这是医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是医学生职业追求的指明灯[4]。

3.2职业生涯规划可以提升应对竞争的能力

当今社会正处于变革的时代,充满激烈的竞争及优胜劣汰的自然选择,物竞天择。职业活动的竞争非常突出,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设计好自己的职业规划。这样你就可以知己知彼,不打无准备之仗。然而,很多大学生未能认真做一份属于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而是盲目地学习、盲目地获得各种资格证书。结果浪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部分大学毕业生没有充分意识到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和重要性,单纯地认为是浪费时间。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犹如事前磨刀而不误砍柴,在清晰地认识和明确目标后再求职,这样取得的效果更好,更经济,更科学。

3.3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当代大学生的职业价值判断标准和职业价值观正在逐渐转变,他们把对前途和成才的长远期盼转化为对工资收入、住房、职称、发展机会等具体条件的要求,以致在择业时,不同程度地存在追求利益和功利化的倾向。对于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来说,几乎所有毕业生都会选择大城市的三级医院,男生多选择外科系统,女生多集中在内科系统或辅助科室,直接造成毕业生就业日益困难。同时,不少毕业生缺乏吃苦耐劳、脚踏实地的精神,对就业单位、工作环境、经济收入等方面有过高的要求[5],导致就业市场更雪上加霜。

这种职业取向的存在,增加了医学生就业的难度,阻碍了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与发展。通过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将职业道德教育与诚信教育相结合,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网络教育相结合,引导医学生调整心态,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取向。

3.4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精神

今天,医学模式已经从单纯的生物模式向“生物一社会一心理医学”模式转变,相应的医疗卫生工作要由“以疾病为中心”向“以病人为中心”、“以人的健康为中心”转变。医学模式的转变,要求医学教育必须作出相应的转变,不仅要培养医学生的科学精神,更要培养其人文精神。

医学院校要加强人文精神的培养,提高医务人员的素质,这是新世纪发展的必然要求。现代医学生需要丰富的医学知识、熟练的医疗技能、良好的职业道德及更好的人文修养等。人文精神培养的使命是培养人性,铸造一个健康的人格,教大学生如何做人。目前,我们要不断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加强人文学科建设,努力提高教师的文化素质,构建一个全面的人文教育体系,将人文精神融入医学教育中,努力培养出适合新时代需要的具有全面素质的医学人才。

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通过大医精诚导向作用的影响,以古今中外的医学专家和医学教育家的光辉事迹为指引,向学生展示其深厚的医学人文精神及高尚的医德修养。名医名师大医精诚的事迹及精神和教师的循循诱导将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在其心中播下仁爱、博爱的种子,提升医学生的人文精神,强化医学生的医德情操[6]。

4.措施和建议

4.1提高对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

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高职学生正确评价自己,并根据社会的需求及时调整自己的发展计划。因此,职业教育应该贯穿整个学习过程。各医科院校应高度重视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的建设,将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作为必修课,有计划地聘请行业专家到学校开展专题讲座和咨询,使学生及早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形成正确的择业思路。

4.2全面提高自我认知能力

自我认知是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步,只有在充分认识自己的基础上才能制定出符合自身个性、兴趣爱好、专长的职业生涯规划。大学阶段是职业生涯规划的探索阶段,是实施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和关键阶段。如果不了解自己,职业规划就会产生偏差,从而导致不必要的后果。

4.3完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

完善医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体系,应对大学教育的全过程进行整合,根据不同的年级特点,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完善就业指导制度。对于大一学生,应促进他们更好地了解就业情况及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对于大二及大三学生应集中培训自己的基本职业技能,以促进他们充分了解就业方向所需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对于大四毕业生来说,要注重培养择业技能,了解就业形势和相关的政策法规,鼓励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提高环境适应能力。通过职业生涯规划,促进学生了解社会环境和职业要求,建立合理的职业目标,明确职业定位。

4.4增强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队伍的专业化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是一项高度专业化的工作,充分体现高校的教育能力,高校应具有一些较强的专业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通过集中培训和学习,使职业生涯指导队伍专业化、专家化、科学化。通过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和咨询等服务工作,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供专业化、科学化的指导。此外,还可通过各种形式,如兼职、外聘等,引进专业的职业规划专家和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并积极开展活动,为大学生提供咨询和指导服务。

参考文献:

[1]王泽兵.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困境与出路[J].中国青年研究,2007(02).

[2]张红兵,刘娜.论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学习拖延的有效干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31(1).

[3]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医学生就业现状[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1,31(2).

[4]刘玉霞.医学生成就动机与职业生涯规划的关系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9.

[5]符逸.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医学生就业现状[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1,31(2).

上一篇:特岗医生工作计划范文 下一篇:医生轮岗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