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专学习计划范文

时间:2023-11-16 05:56:34

中专学习计划

中专学习计划篇1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加强理论武装、推进干部理论学习至关重要。根据中央精神、省委、常州市委部署和市委要求,现就2021年全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作出如下安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不懈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把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作为中心组学习的主题主线。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自觉主动学、及时跟进学、联系实际学、笃信笃行学,持续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把学习成果不断转化为担当“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重大使命、深化“强富美高”新溧阳建设的过硬本领和能力,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

二、学习专题

1. 深入学习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精神、基本内容、基本要求。深入学习《谈治国理政》(第一、二、三卷),用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和《学习问答》理论读物,进一步深刻认识这一重要思想是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部实践中产生的理论结晶,是引领中国、影响世界的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是博大精深、逻辑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坚持把学习贯彻不断向各领域各方面拓展深化,深入学习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法治思想、生态文明思想、强军思想、外交思想以及关于党和国家工作系列重要论述。坚持在学习领悟理论品格、思想风范和人格魅力上用功着力,深刻把握这一重要思想蕴含的崇高真挚的人民情怀、家国情怀、民族情怀、天下情怀,努力在增进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上达到新高度,在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上取得新进步。通过学习,更加彻底地用新思想解放思想、统一思想,努力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知其所以必然,在把握规律基础上更富创造性开展工作,推动各项事业更好发展。

2. 深入学习领会关于学习党史的重要论述。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结合在全党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全面系统学习党的一百年历史,深入了解我们党走过的光辉历程、积累的宝贵经验、形成的光荣传统、铸就的卓著功勋,深刻认识党的领导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选择,更加自觉地从党的历史中汲取开拓前进的智慧和力量,传承红色基因,永葆政治本色,恪守人民情怀,强化历史担当,为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不懈奋斗。把学习党史与学习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知史爱社会主义,切实增强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觉性坚定性。

3. 深入学习领会关于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论述。全面准确学习在党的五中全会及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认识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明确了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原则和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深刻理解新发展阶段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是我们党带领人民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历史性跨越的新阶段;新发展理念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必须将其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关键在于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要通过深入学习,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确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4. 深入学习领会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认识重要讲话的重大历史意义和时代内涵,深刻认识从建党的开天辟地,到新中国成立的改天换地,到改革开放的翻天覆地,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党始终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全面系统把握重要讲话对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党和国家事业的新部署新要求,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风雨无阻的精神状态,勇于推进伟大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不断交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答卷。

5. 深入学习领会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自觉坚定主心骨、把准定盘星,筑牢共同思想基础,凝聚强大精神动力;围绕建党100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认真做好意识形态领域风险预警研判,旗帜鲜明批驳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稳妥管控抹黑党的领导、抹杀小康成就、唱空发展前景等负面论调,不断壮大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思想舆论;深入贯彻落实《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强化各级党委主体责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话语权。

6. 深入学习领会关于发扬斗争精神、防范风险挑战的重要论述。深刻认识坚持斗争、不懈斗争、在斗争中前进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本色,越是前景光明,越是要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勇于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深刻认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入加速演变期,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新矛盾新挑战,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新特征新要求,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变化。要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趋利避害,奋勇前进。

7. 深入学习领会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深刻理解把握统筹发展和安全的重要意义,深入贯彻落实“务必整出成效”和“两个不放松”重要指示精神,突出薄弱环节,盯紧风险隐患,持续加力、深度发力,更加注重思想引领,更加注重标本兼治,更加注重大小齐抓,更加注重上下联动,更加注重远近结合,确保我市安全生产工作取得更大成效,推动全市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走在前列。

8. 深入学习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深刻理解和掌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深刻认识这一思想既讲是什么、为什么,又讲怎么看、怎么办,是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光辉典范,为顺利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方法论指引。进一步发扬我们党学哲学用哲学优良传统,努力掌握科学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更加注重坚持系统观念,全面协调推动各领域工作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9. 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六中全会精神。原原本本、全面准确学习领会在党的六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研读党的六中全会文件,深刻理解党的六中全会提出的一系列重大理论观点、重大工作部署,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讲话精神和全会决策部署上来。

10. 深入学习领会党章党规党纪。通过学习《中国共产党章程》等党内重要法规,深刻认识党内法规制度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的深刻把握,充分彰显了我们党勇于自我革命的优良品格,既是管党治党的重要依据,也是全体党员必须共同遵循的行为规范和行动准则,切实维护党内法规的严肃性、权威性,不断提高执行党内法规的自觉性、主动性,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坚持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更加自觉地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11. 深入学习领会视察江苏重要讲话指示精神。通过深入学习,更加深刻认识视察江苏并发表重要讲话的重大政治意义、历史意义、实践意义。把总书记对江苏工作和发展的激励和鞭策,与深刻认识近年来党和国家取得的新的重大成就结合起来,把总书记对江苏工作的新要求作为贯彻落实党的五中全会精神的根本任务,作为谋划未来发展的总目标、总纲领、总要求,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强研究思考、明确思路举措,不断形成更多探索性、创新性、引领性发展成果,着力在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争当表率,在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上争做示范,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走在前列。

12. 深入学习领会省委十三届九次全会精神、常州市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精神和市委十二届十二、十三次全会精神。深刻领会“强富美高”宏伟蓝图管根本、管全面、管长远,在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阶段,集中体现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入第二个百年目标的新阶段则要体现在“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上,这是溧阳现代化建设的总纲领、总命题、总要求,是谋划未来发展的重大战略指引和根本行动遵循。深刻理解和把握今年全市工作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确保“十四五”开好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起好步。深刻领会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着力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能力水平,充分汇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大合力。

三、参考篇目

1.《谈治国理政》(第一、二、三卷)(外文出版社);

2.《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3.《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即将出版);

4.《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中央文献出版社);

5.《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第二卷)(中共党史出版社);

6.《中国共产党简史》(即将出版);

7.《中国共产党的100年》(即将出版);

8.《党的革命精神谱系》(即将出版);

9.《〈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共党史出版社);

10. 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

11.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12. 在党的六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

13.《在福建》(即将出版);

14.《在浙江》(即将出版);

15.《在上海》(即将出版);

16.《新征程面对面》(暂定名,即将出版);

17.《中国共产党章程》《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

18. 《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学习出版社);

19. 娄勤俭在中国共产党江苏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20. 齐家滨在中国共产党常州市第十二届委员会第十一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21. 徐华勤在中国共产党溧阳市第十二届委员会第十二、十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中专学习计划篇2

【关键词】城乡规划;实践教学;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经济发展至21世纪,中国的城镇化率已超过50%,城市化进程开始增速减缓,因此城乡规划建设市场变化,城乡规划人才需求量减少;同时在此新形势下,城乡规划类型也开始由增量规划转至存量规划,城乡规划专业的知识重点也需要调整。就业人才需求减少和专业知识重点调整,地方高校城乡规划专业面临办学挑战。顺应时代变化,并且形成专业自身特色,才是地方高校的生存之道。

1 新形势下地方高校的特色化教学之路

相较于教育部属重点高校的优势资源,地方院校特别是中西部院校,受限于地方经济财政等原因,资源优势不明显,则更需要突出其专业教学特色化理念,才能使学生在就业市场和执业初期具有一定竞争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根据《高等学校城乡规划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2013年版)的指导,城乡规划专业的课程体系框架已定,相应的知识点与指导教材也已达到共识,那么基于不同高校不同办学背景条件下的专业建设,唯有通过实践教学环节才能形成差异化及特色化的发展之路。

2 以“厚基础、宽口径”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强能力、专方向”的实践教学理念

长沙理工大学城市规划专业于2002年在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成立,开始四年制招生。2008年由于学校进行院系调整,城市规划专业划归于土木与建筑学院,同时开始五年制招生。同一学院的相关专业有建筑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等,因此依托于建筑学与地理学专业背景下的城乡规划专业,结合城乡规划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要求,形成“厚基础、宽口径”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强能力、专方向”的实践教学理念。

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长沙理工大学城乡规划专业的实践教学通过理论课程的实践环节、设计课程的课题实践、实习课程的专题实践三个层次逐步深化实践教学,并形成“详细规划+建筑设计”的微观设计特长,以及“社区规划+村庄建设”的基层管理特长。

3 优化实践教学,突出办学特色

根据《高等学校城乡规划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以下简称《城规专业规范》)要求,城乡规划专业实践包括认识调研、规划设计、规划管理三个领域。每一个实践环节有相应的知识点和技能要求。通过实践训练,培养学生具有现状调研、规划设计和规划管理的能力。

3.1 实践教学体系调整

长沙理工大学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在《城规专业规范》基础上,通过多样化的实习课程提供,让学生根据自己兴趣与特长,选择适合自己发展方向实践课程。

通过古建测绘实习、认识实习、社会调查,以及总规实习及详规实习调研等阶段,训练现状调研能力;通过美术实习、总规实习、详规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训练规划设计能力;通过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社会综合实习等阶段,训练规划管理能力。其中生产实习与毕业实习是根据实习单位实习项目要求,既可能是规划设计能力的培养,也可能是规划管理能力的培养。

表1 长沙理工大学城乡规划专业实习实践领域构成

而由于专业教学是由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组成,且相辅相成。理论课程为实践课程提供理念基础和内容支撑,而实践课程的设置将为理论课程的实践提供可能。结合实践课程的前置理论课程也为其特色化奠定了理论基础。

我校结合建筑学办学背景,就业岗位适应性,以及面对往届学生的就业实际,设置中国建筑史、建筑力学、建筑材料、建筑构造等课程的选修,以突出学生的建筑设计能力。通过规划时序的调整,在高年级阶段强化城市详细规划实习、景观设计等课程选修,着重锻炼学生的微观规划设计能力。通过第二课堂公共课、公务员基础知识、名城名镇名村、房地产开发与经营、乡村发展与村镇规划等选修课程,强化学生的社区规划与村庄规划与管理能力。

3.2 实践教学内容调整

在设计课程实践阶段结合教学大纲,根据现阶段实际工程项目,在详细规划课程里面,安排社区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内容;在城市设计课程里面加入景观规划的内容。一方面能保证到高年级阶段因大部分学生选修学分已满,而致使一些专业选修课因为选课学生少而不能开课的情况下,这些专业知识能够在一些相关设计课里面体现。同时也是因为学科知识的关联性,且更能体现实际规划项目发展的需要。

在实践实习课程内,在社会调查内引导学生关注社区规划。在生产实习阶段,针对非规划设计或管理岗位的情况,学生也能结合建筑设计知识,能够从事小型公建或住宅方面的设计。

3.3 实践教学方法调整

目前的教学方法分为教师中心法、相互作用法、个体化方法、实践法。而实践教学方法中大部分校内实践采用教师法、作用法与个体法;而校外实践则多采用实践法。

作为实践课程的基础部分,即理论课程,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模式,加上小组讨论,针对一些特殊的案例教学时,还可引入情景模拟、或角色扮演等方法,增强学生的代入感,也加深了学生的理解程度。比如在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课程中,可引入电视法制节目分析,让学生分组体验开发商、政府职能部门、设计工作者等不同角色,并在案例中分析不同主体在城乡规划中应承担权利与义务,以及如何实现。

中专学习计划篇3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省市县各级党代会精神。巩固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围绕我乡经济社会全面转型升级,实现建设“中国马里兰第一乡”、“中国五倍子第一乡”、“鄂西南干鲜果大乡”的“魅力三乡”战略的宏伟目标,以理论武装为主要内容,以创新学习方式为突破口,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各项工作的具体思路、办法和措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二、学习内容

重点内容:党的十、十八届三、四中全会精神和在治国理正一系列讲话精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全国和省市县“两会”精神,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必学内容。

结合全乡“一个主题、两轮驱动、三个突围、四个意识、五个走在前列”主题思想,深入学习,打造学习型政府。

三、学习方式

采取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自学分规定科目和选学科目,集中学拟请市县领导专家学者授课辅导。

四、学习安排

全年集中和自学时间不少于200学时,学习笔记2万字以上。集中学习,全年至少12个专题,每月至少集中学习1次。

第一专题: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解读。拟请中共市委党校教授刘克梁授课;计划时间1月。

第二专题:县委十三届六次全会精神解读。乡党委书记贺笑容同志主讲;计划时间2月。

第三专题:全国“两会”精神解读。拟请全国人大代表、副县长张琼讲课;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拟请县群工部常务副部长、局长艾士新同志讲课;计划时间3月

第四专题:生态建设和林业资源保护。拟请县林业局长张万喜同志讲课;计划时间4月。

第五专题:党风廉政建设专题课。拟请县纪委领导讲课;农村建房、安全生产、地质灾害群防群测。拟请县住建局、安监局、国土局领导讲课。计划时间5月。

第六专题:迎“七一”党史辅导课。拟请三峡大学党史研究室教授讲课;计划时间6月。

第七专题:人民武装、国防形势教育课。拟请县武装部领导授课;计划时间7月。

第八专题:全域景区化和乡村旅游。拟请县旅游局长谢云江授课;计划生育专题知识讲座。拟请人口与计划生育局领导讲课;计划时间8月。

第九专题: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拟请市委党校教授讲课;计划时间9月。

第十专题:健康知识讲座。拟请市中心医院权威医师授课;计划时间10月。

第十一专题:加强地方文化建设。拟请县文化局原局长方一方同志授课;计划时间11月。

第十二专题:森林防火知识讲座。拟请县防火办专业技术人员讲课;计划时间12月。

五、学习要求

(一)端正学风,认真自学。中心组成员要着力提高理论素养,引领创新、科学决策的能力,推进领导班子思想和作风建设,带头学习好、领会好、掌握好和贯彻好当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政策,推动全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联系实际,学用结合。坚持把中心组理论学习同乡情结合起来,同理清思路推进工作结合起来,同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具体问题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作用,形成勤于学习,广泛讨论,积极探索,求真务实的浓厚学风。

中专学习计划篇4

Abstract: Based on the essence of career planning of college students, the paper analyses present situation of career planning of students majored in network engineering, and suggests students to improve their employability in job hunting by means of strengthening professional awareness, inventorying advantages and building career awareness and employment capacity.

关键词: 网络工程专业;职业生涯规划;实现路径

Key words: network engineering major; career planning; access

中图分类号:F270・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8-0201-02

0引言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已成为提升大学生就业实现、破解就业难问题的策略之一,然而,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践中,对学科、专业的差异、培养计划以及职业发展的内在结构与要素关注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制定的科学性与行动方案的实施。尤其是对于近几年刚刚起步的新专业如网络工程专业学生,其职业生涯规划仅注重自我认知、环境认知上的职业目标定位,而在实现方式上结合专业特点、职业组织供给、职业发展内在要求关注不足,导致该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从而影响到该专业学生的职业获取与职业实现。因此,关注网络工程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不仅有利于该专业学生职业实现,而且有利于高校职业生涯指导向纵深转向。

1职业生涯管理视角下的职业生涯规划

随着职业实践的不断丰富与发展,职业选择、职业生涯发展、职业决策等生涯管理理论,已逐步成为系统的职业生涯管理理论。在现实的职业实践活动中,职业生涯管理既是组织引导成员职业生涯规划,实现组织目标的重要途径,也是指导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寻求职业成功与发展的实践活动。

1.1 组织角度的职业生涯规划组织管理中的职业生涯规划,目的是组织为获得自己的发展,需要对成员从事的职业和职业发展过程所进行的一系列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活动,以实现组织目标和个人发展的有效结合。组织职业生涯规划关注的是组织职业生涯,着眼的是个人要服务于组织发展的需要。如果个人自我的职业生涯规划与所在组织中所从事的工作无关的话,个人就不会为组织绩效做出积极的贡献。因此,组织职业生涯规划是组织为使成员更好地服务组织的职业发展,使成员不断实现职业生涯期望,在有效的双向互动中,达到组织与个人的双赢。

1.2 个体角度的职业生涯规划个人的生涯,源于自己的生命历程。美国职业指导专家舒伯(Super)以年龄为标准,将一个人可能经历的主要职业阶段大体划分为“成长期(出生-14)、探索期(15-24)、确立期(25-44)、维持期(45-64)和衰退期阶段。”[1]从总体上看,舒伯的理论既考虑到个体的年龄阶段,也注意到了分析自身与在生活中所扮演的所有角色,将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很好的结合起来,并以自我认知为主,凸显职业价值观、能力、兴趣等作用,在个人职业生涯管理中具有很大的作用。基于此,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要对个人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职业环境与社会环境的现实状况,客观评估并形成合理的职业发展道路规划。包括选择什么行业、从事何种职业,职业组织的地理分布和职位,职业组织中的晋升阶梯路线等等。个体职业生涯规划以“探索期”为起点,在充分评估自我认知与环境认知的前提下,制定出自我职业发展目标,以及选择实现这一目标而采取相应的学习、培训等计划,并按照生命历程规律而设计的近期、中期、长期规划方案,以期达到自己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帮助自己进入职业组织后如何面对挑战及发展为归属的方案预期设计。

1.3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质严格意义上说,个体职业生涯的开始阶段,是基于个体进入职业组织,也称之为职业生涯早期阶段。大学生正处于“职业早期”前的准备阶段,不仅要在自我认知、专业认知、环境认知进行客观的分析与评估的基础上,体现职业发展的预期规划与设计,更要在大学阶段建构与职业目标相匹配的相关能力要素。其重点应放在“相关要素”的建构上,这种要素也称之为雇佣能力。所谓雇佣能力,“指的是获得最初就业、维持就业和必要时获取新的就业需要的能力。”[2]可以说,雇佣力已成为大学生职业实现的关键要素,因此,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是要把握“从学校人到职业人”过渡这个特定环节,进行雇用能力塑造。大学生职业发展规划的实质就是立足于大学阶段,提升就业竞争力,并为职业实现积极主动建构的过程。包括专业认知、自我认知、职业环境认知、职业组织需求要素认知,并在此基础上围绕目标定位而采取的行动步骤。

2网络工程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缺失的归因分析

网络工程专业相对于软件工程专业是一个较新的专业,该专业学生在就业竞争力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与该专业学生职业发展规划缺失不无关系。

2.1 对培养计划认识不清大部分学生对专业培养计划认识不到位,课程设置之间的相关联系认识模糊,导致在整个大学学习过程中,不知道自己“学什么”,学了的课程不知道“怎么用”,被动学习明显。尽管入校期间进行了专业教育,但是对于刚刚入校的学生来说,不可能对该专业的课程设置的内在逻辑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导致其依据自己的爱好选择课程学习,合理的知识结构认知不到位,严重影响该专业学生专业能力的合理建构。

2.2 专业学习计划缺位从观察与了解中发现,绝大多数学生没有自己明晰的学习计划,而是按照课程表按部就班。虽然学生管理机构在要求学生做人、塑造与发展自己的个人品格以及培养自己的服务社会等方面作出了诸多要求,但是基于管理者受自身专业制约,在专业知识和技能、科学研究的方法以及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指导力不从心,因此,专业教研室与学生管理机构未达成有效的合力,导致学生学习计划形同虚设。

2.3 工程实践平台不到位职业技能是职业获取与实现的主要通道,但大部分该专业的职业技能主要通过教学组织过程中的实验课完成。而实验课教学所完成的深度与广度的实际收效与培养计划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在这个意义上说,这种差距制约了该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向纵深度发展。

2.4 职业生涯指导失位首先是指导教师参差不齐,没有组建高素质的教学团队,教学效果不佳;其次是未将专业特点、个体特点与职业环境结合起来,结合职业组织供给的现实状况制定出属于学生个体的职业生涯规划,而是机械地采用不分专业的学模式组织教学;最后是将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定性为帮助学生分析就业的形势和政策、了解当前的就业状况、了解社会人才需求、了解有关人事与劳动政策法规,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等,没有把促使大学生理性规划自身未来的发展、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建构就业竞争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作为该课程的目标。

3网络工程专业职业生涯规划的实现路径

3.1 加强专业培养计划认知高校内的专业设置都有其严格和慎密培养计划架构,彰显其专业优势与培养目标价值,并为专业学习者提供职业发展的内在需求要素。尽管专业不等于职业,但是大学生个体的职业发展是以一定的专业学习为先决条件,并为学生个体获得专业能力与职业发展技能提供职业发展的基本事实不容置疑,因此,学生个体职业生涯规划必须回归对专业培养计划的认知。

3.1.1 重视专业培养计划中课程设置之间的逻辑联系从学生入校始,发挥各教研室的主导作用,变专业教育为培养计划认知,力求将专业培养计划与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设置中的课程设计与一定的合理知识结构的收益关系,讲清楚、讲透彻、讲到位,克服以专业教育代替培养计划认知教育。

3.1.2 指导学生在培养计划架构下制定学习计划专业教研室与学生办公室的合力达成,是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可行性的关键。教研室在指导学生学习计划上,重点侧重于指导学生知识学习,包括本专业的知识和技能、科学研究的方法、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以及创新精神与实践动手能力生成的路径,指导学生发挥自学能力,在有限的时间里充实自己,选择与学业及自己兴趣有关的书籍,辅之于其他指导;学生办公室侧重于学生学会做人指导,塑造与发展个人品格以及培养学生服务社会能力等方面的指导。在此基础上,促使学生认识到在大学学习仅凭勤奋和刻苦精神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掌握了学习规律,相应地制定出学习计划,才能有效地完成预定的学习目标。首先要立足培养计划,从个人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总目标制定出基本计划,也就是预设出自己在大学里所要达到的目标,知识结构、学完课程科目后所要到达的能力要求,制定阶段性计划,如一个学期、一个月或一周的安排并根据其情况适度安排学习的重点、学习时间分配、学习方法调整、选择和使用什么样参考书等。

3.2 注重优劣势盘点与机会识别职业发展认知包括自我认知与职业环境认知。目前,我国高校职业发展指导课程的理论依据采用了西方职业生涯管理论为基本架构,因此,如何将西方职业生涯管理移植到基于我国现实文化背景中,进行自我认知、职业环境认知以及职业定位的确立,成为大学生做好职业发展规划针对性与有效性、科学性的基础性环节。

3.2.1 综合权衡自我认知与个人的优劣势对于进入高校网络工程专业学习的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中,基本上都要进行职业兴趣测评,寻找与自己兴趣爱好较为一致的职业发展选项,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舒伯的“职业生涯发展五阶段”制定出自己的近期、中期、长远发展规划。兴趣是个体职业发展的基本动力,这是一个基本事实,但兴趣不能替代职业发展所需的内在动力。因此,在制定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时,既要考虑个体的职业兴趣,更要关注自己职业价值观、能力倾向和优劣势盘点。尤其是要针对个体的劣势,评估自身劣势转变为优势的预期与可能,并实施必要的措施与方法加以提升。基于此,每个个体对自己未来职业的价值主张不一致,自身的所蕴含的能力差异,以及自身优劣势判断等,都会影响个体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与实现。在这个意义上说,制定属于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不仅仅要考虑自身的职业兴趣、职业价值观、能力倾向和优劣势盘点,还要结合自己的所学的专业,在此基础上,形成与个体自身相符合的自我认知结构。

3.2.2 将职业需求的共有要素与个体优势相结合对于大多数网络工程专业学生来说,对于职业环境认知方面已取得较为理性的认识,关键是要对职业需要的共有需求要素做一归类与解读。诸如:专业能力、学习能力、创新精神与实践动手能力、人际能力、合作能力、职业气质等,并将这些职业需要的共有要素与个体的情况、专业特点结合起来,作出合理的职业预期。

3.2.3 面向组织职业供给确立自身发展定位这里的组织供给不仅仅指网络工程专业所对应的网络开发、网站技术支持方向、网络IT产品营销方向、IT外包方向、网络管理员等职位,而是针对网络工程专业进入职业生涯的组织供给分类:企业组织、事业单位、政府机关、社会团体、自主劳动单位以及研究生报考等,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行业、职位和职务梳理,并结合个体的自我认知、职业环境认知,确立自己的职业定位,并按照确立的定位目标采取相关的行动步骤。

3.3 立足于大学过程修为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不等于职业实现与获取,而是要将自己的职业目标统一于专业学习的整个过程中。立足于大学过程修为就是基于网络工程专业培养计划和专业学习时间设计的有效区间,将职业组织共有的需求要素与个体的职业发展定位目标结合起来,提升自己的雇用能力。

3.3.1 落实专业学习计划专业学习是提升自身专业技能的有效手段与合理途径,要将专业培养计划的目标与个体的收益预期统筹起来,实现一年级过网络基础关,二年级过网络工程认知关,三年级过专业设计基础关,四年级过职业技能关,即“四年过四关”的专业学习收益。

3.3.2 务实行动步骤职业生涯规划的实现不仅仅依赖于专业学习成绩的高低,而是取决于做事、做人、做学问“三位一体”质量的高低。因此,网络工程专业的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既要切实关注职业组织共有需求要素,还要根据自身的目标定位,积极参加“第二课堂”,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创新与实践能力、职业技能、合作能力、人际能力等,把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落实到具体的行动步骤中,并在行动中满足职业定位所需要能力要素。

3.3.3 加强工程实践训练促使该专业学生认识到网络工程专业不仅仅局限于“网络”课程的学习,它是网络、软件、硬件知识结构的合理组合与应用。因此,激励学生考取职业技术资格证的同时,架构工程应用训练、竞赛、立项等平台,促使其创新与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并在实践训练中提升其他职业能力。

4结语

网络工程专业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既要立足自我认知、职业环境认知,还要根据专业特点与个体优劣势与职业组织供给,达成与职业需要的要素相适应的雇用能力。“规划”的完成并不意味着职业获取与实现,而是要将个体的职业生涯规划落实在具体的行动步骤上,尤其是落实到雇用能力的培养与建构上来,凸显“做事、做人、做学问”的能力,这样的“规划”才有实际效益。

参考文献:

[1]Reardon.Lenz.Sampson.Peterson著,侯志瑾,伍新春等译.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5月第1版(13)。

中专学习计划篇5

关键词:卓越计划;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作者简介:邓奕(1968-),男,湖南永州人,湖南工程学院教务处,教授;谢骐(1966-),男,湖南株洲人,湖南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教授。(湖南 湘潭 41110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课题编号:XJK011BZD048)、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立项项目(项目编号:湘教通[2010]243号文,333号)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4-0037-03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是高等教育重大改革计划,旨在为各行业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卓越计划”对优化专业结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改变目前高校人才培养和行业企业需求脱节的现象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湖南工程学院作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积淀了62年的办学经验,已形成较为鲜明的办学特色。作为首批参与“卓越计划”的高校,湖南工程学院把实施“卓越计划”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契机和重大教学改革工程先期启动2009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和“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两个专业。四年来学校围绕“卓越计划”在人才培养与质量提升机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人才培养标准制定是实施“卓越计划”的先导点

“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标准分为通用标准、行业专业标准和学校培养标准三个层次。其中,通用标准规定各类工程型人才培养都应达到的基本要求,是国家层面的标准,也是制定行业专业标准和学校培养标准的根据和基础,是制定行业专业标准和学校培养标准的宏观指导性标准和基本标准。依照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试行)提出工程专业毕业生必须达到l0个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湖南工程学院制定“卓越计划”专业培养标准和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工程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以校企合作为背景,以课程整合为突破口,努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造就一批创新能力强、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

二、人才培养模式是实施“卓越计划”的创新点

“卓越计划”追求的是卓越的精神与卓越的态度,推行的是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强化的是学生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湖南工程学院创建行业与企业深度参与的卓越计划“3+1”人才培养模式,即前3学年主要在校内学习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结合专业内容适当穿插企业短期实习;最后一年在企业集中实践和毕业设计。集中实践安排在第七学期,采用“项目制”和“轮岗制”模式,毕业设计安排在第八学期,在校企双方导师共同指导下进行。

为制定完善的“3+1”人才培养模式,湖南工程学院多次与不同类型的企业研讨人才培养方案,尤其是针对企业学习方案的研讨,校企双方合作制定了企业学习培养方案、企业学习人才培养标准与评价机制、企业学习生活管理机制、企业学习工程教学团队。如表1为机设专业学生赴某企业学习前2个月的安排。

表1 “卓越计划”——企业教育培养计划(**公司)

培养目标:

通过企业1年时间的培养,使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掌握机械专业知识及实践操作技能;具备参与项目开发、技术创新的初步能力;同时具备一定的职业综合素质;提升其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进而达到融研发工程知识、技能、素质为一体的卓越工程师的基本要求

序号 培训时间 培训部门 培训内容 培训要求 实施

负责人 考核

方式 备注

1 1 人力资源部 企业介绍、管理制度学习、企业文化介绍、安全教育、行业发展介绍 熟悉企业发展历程、企业文化、管理制度;具有对社会及企业环境的认知;企业运作模式的认知能力 人力资源部主管 考试

2 2 生产车间 根据3D模型,在辅导员的带领下组装设备 能够看懂3D图并能依图组装 部门经理&企业导师 实践操作实习报告

1 学习和认识各种电器、气动、五金元件性能、用途、原理 能够识别各种元件实物,并了解其性能及使用

2 学习使用solidwork

绘图软件 能够用solidwork绘图

2 认识各机构动力元件动作时序 了解动作元件在设备中作用

1 学习模具及各机构的组装要领 了解设备机构件组装关键点

三、组织管理机制是实施“卓越计划”的保障点

1.责权利清晰的组织架构

为加强对“卓越计划”实施工作的组织、领导、管理、协调,学校成立了基于学校、教学院、专业等不同层面的各类工作组织,形成了一个层次清晰、职责明确、责权利平衡的组织管理保障体系,湖南工程学院“卓越计划”组织管理体系如图1所示。

学校“卓越计划”领导小组负责学校层面的政策保障和激励机制、全校范围内资源配置和“卓越计划”的实施保障;“卓越计划”办公室负责全校“卓越计划”的组织、管理和协调;专家指导委员会起咨询、指导和顾问作用;各实施学院均成立教学院“卓越计划”工作小组,领导并执行学院“卓越计划”的实施工作;专业教学工作组负责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并组织实施;专业校企协作组负责审定企业学习方案,研究和处理校企联合培养、企业兼职教师聘任,特别是学生在企业学习期间的校企协作问题;公共课协作组负责指导、协调、管理和评价公共课部的教学改革。

2.创新“企业学习”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

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是一个以教学质量为监控对象,包括对教学过程的实时控制和对教学效果的反馈控制,对促进高校高效地利用各类资源、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湖南工程学院“卓越计划”企业学习阶段教学质量执行体系涵盖的主要内容有:

(1)企业学习的过程控制。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对学生原始学习记录和学习成果进行把关和评估,包括实习周记、阶段性实习报告和月度总结、项目设计和毕业设计,并结合学生在企业的学习态度工作表现,共同对学生的学习质量作出评价。表2为机设专业学生某企业2012年下学期成绩评定表。

表2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企业学习阶段成绩评定表

企业名称 学生 学号 企业指导教师 学校指导教师 安全教育与企业文化学习 产品工艺与设备 企业生产与管理 产品装配与技术服务 产品研发、工艺与制造

成绩评定按照五级制评定(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

评分人: 日期: 审核人: 日期

时间:20 年 月—20 年 月

(2)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根据各专业企业学习培养方案,建立了企业学习阶段各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包含时间进度、教学任务完成情况、完成质量及质量反馈等内容的监控体系;采用企业现场考察、学生座谈会、问卷调查、检查作业课程设计、与企业指导教师访谈、听取企业反馈等方式,参照现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方式建立学生考核与评价体系。

四、课程体系重构是实施“卓越计划”的难点

“卓越计划”以工程能力培养为主线,各实施专业需遵循工程集成与创新特征,根据自身特点重构理论与实践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湖南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体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特色,以彰显专业传统优势,夯实专业基础,突出制造及工艺为落脚点,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由低到高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其课程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是:知识分层递进,强调工程知识认知规律,从通识知识教育到工程基础知识教育,再到工程专业知识教育和企业知识教育由浅入深地分层次递进。

1.素质能力分群

由通识教育课程到学科基础课程再到专业课程,以素质能力培养为主线,强调知识的工程应用性、课程之间的衔接性和能力素质培养的对应性,将理论课程整合为9个课程群,包括:1~4学期开设的公共基础课程群;2~6学期开设的力学课程群、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群、控制技术课程群、机械制造课程群、专业拓展课程群、综合素质拓展课程群;7~8学期企业负责的企业培养课程群,以及贯穿大学四年的校企联合开展的综合能力课外培养课程群。

2.理论实践融合

强调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的紧密结合,相互渗透,交互进行,达到“工学交替”的融合效果。

3.人文知识渗透

将广博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渗透到专业教学中,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4.校内校外贯通

强调校内外教学过程的连贯性和延续性,从校内的工程认知教育逐步过渡到企业的工程师职业素质教育。

五、教学方法改革是实施“卓越计划”的支撑点

“卓越计划”着重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如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电路理论”等专业基础课程采用了基于问题的小组研讨式教学方法,并开设了创新性实验;“供电工程”等专业课程则采用基于项目的参与式学习方法,在课程开设初期布置了5个供配电工程设计项目,将学生分成10个设计小组,学生在学习课程内容的同时完成所给项目的设计内容,课程教学结束时,要求学生提交项目设计说明书和图纸,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加强知识应用能力与工程设计能力的培养;“高低压电器”等课程教学则采用基于工程实际课题的QQ群课外研讨式教学方法,搭建校内教师、企业工程师和学生三方互动平台,将理论知识与工程技术结合,工程教育与工程实践对接。

六、高水平师资队伍是实施“卓越计划”的关键点

建立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相结合的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实施卓越计划的关键。专职教师指有工程背景和科研能力强的优秀教师,兼职教师实施聘任制,面向社会、业界聘请具有丰富理论及实际经验的高级技术人员。湖南工程学院建设高水平“卓越计划”师资队伍的措施主要有:

1.提升专职教师工程能力素养

强化工程经历,鼓励学校教师参与科学研究,通过产学研合作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和工程实践能力;派遣中青年教师进企业实践进修,实施不少于2年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选择有海外留学经历的专业教师,对部分课程进行双语教学。

2.企业指导教师遴选措施到位

在企业学习阶段,学校从企业中聘任具有丰富工程经历、较扎实理论基础和受过大学教育、具有工程师以上职称的技术人员,与学校派出的导师一起联合指导学生工程实践和毕业设计。

3.加强“卓越计划”授课教师资质认定

校内教师具备在企业工作5年的工程经历后可优先聘任承担“卓越计划”教学任务。将条件不具备的教师分批次派往合作企业参加工程实践和科研工作,不断提高工程实践经验和现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校企联合运行机制是实施“卓越计划”的重点

一个卓越的工程师必须有在企业接受教育与培养的经历,选择在校企联合人才培养上能达成共识的企业是实施“卓越计划”的重点,创新校企联合培养运行机制是关键。

1.基于企业内在需求的利益驱动机制

学校帮助企业逐步解决人才和技术需求,同时以“卓越计划”为契机,帮助企业树立品牌形象及提高知名度。

2.基于校企合作正常运转的保障机制

基于校企合作正常运转的保障机制主要包括组织保障和经费保障。

3.基于校企文化融合的合作机制

加强在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中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引导企业将参与校企合作教育看做是自己的社会责任,促进校企共同发展。校企双方在合作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合作开发新课程、合作编写教材、合作授课、合作指导学生实践、合作指导学生企业学习、合作指导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合作建立工程实践教学基地、合作进行教育教学研究。

八、阶段性成果是实施“卓越计划”的激发点

“卓越计划”实施以来,学校教师积极投身教学研究,在培养平台、教材建设、教学教研方面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进一步激发了师生参与“卓越计划”的动力。

1.建立了一批省级以上工程实践教育基地

以实施“卓越计划”为契机,学校与湖南东信集团、株洲齿轮有限责任公司、湘电集团有限公司、浙江正泰电器等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建设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协议。其中,株洲齿轮有限责任公司和湖南东信集团于2012年6月获批为部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单位,学校与这两家企业按照规划要求在实施建设。基地企业高度认同“卓越计划”培养模式,积极投入人、财、物培养学生,且为学生提供就业选择、设立奖学金等激励机制。一大批优秀的企业工程师利用工作空余时间,通过卓越论坛交流平台,为学生提供在线咨询、答疑,为“卓越计划”人才培养和课程改革献计献策。

2.积极推进校本教材建设

根据“卓越计划”实施专业教材建设需要,学校制定了校本教材建设的相关原则,对申报者的资质、组成结构、选题要求、过程监控进行了明确。确定《高等数学建模与实验》等6本教材为首批“卓越计划”校本教材建设立项项目。

3.学生工程创新能力提高初见端倪

在2012年12月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湖南赛区暨第二届湖南省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中,湖南工程学院选派的以机设卓越班学生为主体的13支参赛队伍在全省25个兄弟院校的142支参赛队的竞技中发挥出色,最终获得9个一等奖、4个二等奖的好成绩。

九、结束语

湖南工程学院将“卓越计划”作为教学改革的火车头,按照“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工程教育理念,经过近四年的研讨与实践,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工程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以校企合作为背景,以课程整合为突破口,在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方面做了大量行之有效的工作,为积极适应国家战略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参考文献:

[1]王宝玺.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思考[J].高校教育管理,2012,(1).

[2]陈启元.对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中几个问题的认识[J].中国大学教学,2012,(1).

[3]叶树江,等.论“卓越计划”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4).

中专学习计划篇6

关键词:智能楼宇;弱电系统;规划;实施;课程;开发;实践

中图分类号:TPG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0)20-5548-03

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已形成了全球规模最大、发展最快的智能建筑市场,广阔的市场潜力为智能建筑的发展提供了巨大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智能建筑工程技术人才不足的问题。为此,计算机系统集成公司由网络系统集成向智能化楼宇弱电方向发展,公司除了获得信息产业部等级资质外,还获得建设部有关楼宇弱电的等级资质。为适应计算机系统集成公司的转型,满足企业发展对智能楼宇弱电工程技术人员的需求,我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于2004年转向智能楼宇弱电技术专业方向。

《智能楼宇弱电系统规划与实施》课程是本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下面就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作一介绍。

1 课程建设思路

1) 校企合作共同制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采用调研、归纳、排序、重组四步法设置系统化专业课程体系。

2) 校企共建课程的资源与教学平台,合作进行基于智能楼宇弱电系统项目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进行学习领域、学习情境、学习任务三层教学设计;按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六步法组织教学。

3) 在校内,以校企共建的智能楼宇新型实训室为教学环境,实施六步法中资讯、决策、计划教学;在校外,依托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中企业在建弱电工程项目实施六步法中实施、检查、评价教学。

2 课程设置

根据企业对专业人才的要求,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具备本专业必需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能从事智能化楼宇弱电系统工程规划实施、施工管理,综合布线、弱电设备的安装、调试、验收与维护,弱电系统管理软件的安装、调试、维护与开发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课程组总结已经积累的课程开发经验,借鉴系统化课程开发方法以及其它先进的教学理念,深入学习国内基于工作过程课程开发的最新成果,采用调研、归纳、排序、重组的专业课程开发方法,形成以工作过程为主导的专业课程体系。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开发方法如图1所示,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如表1所示。

《智能楼宇弱电系统规划与实施》课程主要介绍智能楼宇弱电系统工程规划及视频监控、入侵报警、门禁管理、楼宇对讲等子系统工程实施技术,用于培养学生就业岗位中智能楼宇弱电系统规划与实施能力与职业素养,并与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紧密结合,为学生打下良好的操作技能基础。因此,《智能楼宇弱电系统规划与实施》是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

本课程是建立在智能楼宇弱电设备安装与调试、智能楼宇综合布线、智能楼宇供配电等课程基础上的综合性专业课程,与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同步展开教学。非工作日在校内多个智能楼宇实训室完成智能楼宇弱电系统分析、施工准备部分的教学;工作日选择多个顶岗实习合作企业在建典型工程,在工程现场展开教学,完成工程实施和检查评价的教学。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根据智能楼宇弱电系统工程项目的需求进行调研及可行性分析(资讯),进行系统的初步规划(决策),工程中标签约后进行深化设计,绘制出相应的施工图纸(计划),进行设备材料的采供,综合布线,设备的安装与调试(实施),最后根据功能和规范要求对系统性能进行测试(检查),完成项目的竣工验收(评价)。教师通过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六步法教学,使学生掌握弱电系统及各子系统的分析、规划、施工和验收的方法。专业知识教学目标与能力培养目标如下。

1)理解弱电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弱电工程实施流程;2)掌握弱电工程项目的分析、规划、施工、检测和验收方法;3)掌握视频监控系统、入侵报警系统、门禁管理系统、楼宇对讲系统工程施工准备和具体施工过程及其注意事项;4)了解弱电工程相关子系统的验收规范和流程,初步具备弱电工程项目的分析、选型配置、实施和验收能力;5)具备视频监控、入侵报警、门禁管理、楼宇对讲系统工程的实施能力。

3 教学内容设计

按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方法,课程教学内容设计是通过学习情境设计和学习任务设计来实现的。

3.1 学习情境设计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就业岗位之一是“智能楼宇弱电系统的规划与实施”,根据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思路,针对工作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的工作过程,建立“智能楼宇弱电系统工程规划”、“视频监控系统工程实施”、“防盗报警系统工程实施”、“门禁管理系统工程实施”、“楼宇对讲系统工程实施”五个学习情境作为本课程的教学内容。 本课程中每个学习情境的名称与学时如表2所示。

对每个学习情境应制定教学设计卡,包括学习目标、教学实施方案、所需设备对象与使用工具、教学重点、考核与评价标准等内容,采用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六步教学法进行课程教学。

在每个学习情境课程的教学中均要介绍系统的组成原理,并让学生通过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学会智能楼宇弱电系统的规划与实施工作,使学生具备一定规划与实施工作的能力,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2 学习情境中的学习任务设计

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智能楼宇弱电系统规划与实施典型工作任务的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工作过程知识,设计学习任务。

每个学习情境由若干学习任务构成,如“智能楼宇弱电系统工程规划”学习情境由“智能楼宇弱电系统分析”、“智能楼宇弱电系统规划”、“智能楼宇弱电系统工程实施”、“智能楼宇弱电系统工程验收”共4个学习任务构成,学生完成这4个学习任务,即经历了一次智能楼宇弱电系统工程规划与实施工作过程。

学习领域课程中学习任务的教学是通过学习任务设计卡与学习任务书来完成的。在上课前教师要编写各项学习任务的学习任务设计卡及学习任务书,课堂上必须按课程学习任务设计卡中的学习目标组织教学,下放学习任务书,明确本次课的学习要求,指导学生实训,完成本次学习任务,并按考核标准对学生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

学习任务设计卡包括学习任务及所属学习领域和学习情境、学习目标、教学设计与组织、学习重点与难点、考核标准、使用实训设备等内容。

学习任务书由任务名称、任务描述、任务要求三部分组成,学习任务书中必须明确学习任务内容与要求,任务书下发到学生手中,学生将按要求完成本单元学习任务。

4 教学组织安排

本课程以多个智能楼宇新型实训室和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工程项目为载体,对每个学习情境按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与评价六步法组织教学,把校内理论教学和校外实践性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把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和工程现场教学内容结合起来,把竣工工程案例的分析比对和在建工程项目的工程规划实施教学内容结合起来。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课程教学六步法实施中前三步资讯、决策和计划学习任务可利用双休日,学生集中在校内实训室完成,教师讲解学习情境中的系统组成、系统工作原理、系统规划、工作任务要求、考核标准等,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完成对系统的组成和规划的资讯工作;学生在工作日参加顶岗实习企业的在建工程实施过程,在工程现场完成教学中的工程施工准备、工程施工以及工程验收学习任务。教学组织安排如图2所示。

5 教学方法

5.1 学习情境六步教学法

本课程选取智能楼宇弱电系统规划及其视频监控、入侵报警、楼宇对讲、门禁管理四个子系统的工程实施作为五个学习情境,对应于智能楼宇弱电系统典型工作任务的工作过程,对每个学习情境课程采用项目式教学法。如:将视频监控系统工程实施作为一个工程项目案例,再将工程项目的分析、施工准备、施工、检测和验收作为学习情境中的若干学习任务,按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六步法进行学习情境教学,每个学习情境下的任务教学的开展都采取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辅助指导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

5.2 智能楼宇新型实训室和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工程项目教学法

本课程以智能楼宇新型实训室及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工程项目为载体,采用教、学、做结合现场教学法。如“视频监控系统工程实施”选择某质检局的在建视频监控系统作为一个工程项目,视频监控系统分析和视频监控系统工程施工准备学习任务在学校智能楼宇新型实训室进行,而视频监控系统工程施工和视频监控系统工程验收则在学生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工程现场进行,使学生能真实体验一个工程项目规划与实施的整个过程。

5.3 校内理论教学与工程现场教学结合法

把工程现场教学和校内理论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把企业顶岗工作和校内非工作日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

中专学习计划篇7

伊拉斯谟计划最初于1987年发起。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2004年初经欧盟部长理事会批准,欧盟委员会决定发起新的伊拉斯谟高等教育交流计划。该计划定位在硕士层次的高等教育交流,通过建立100个跨高校的“欧洲硕士专业”点和提供上万个奖学金和访问学者名额的方式,鼓励欧洲的学生在学习期间在欧洲大学之间的流动,吸引更多其它国家教师和学生到欧洲高校学习,加强欧盟成员国高校之间的学术联系与交流,提高欧洲高等教育的质量和竞争力,扩大欧洲高等教育在世界上的影响。该计划既面向欧盟国家学生,也向非欧盟国家学生和学者开放。

新的伊拉斯谟计划为期10年,分两个阶段执行。第一阶段为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项目总预算为2.3亿欧元。第二阶段计划将于2009年1月开始,2013年12月结束。

一、第一阶段的内容

1、鼓励欧洲的学生在学习期间在欧洲大学之间的流动。欧盟决定到2008年底在欧盟成员国内建立起100个跨大学的“欧洲硕士专业”点。这些“欧洲硕士专业”点,从欧盟国家高校现有的和即将开设的有关专业中挑选产生,有效期为5年,至少由3个不同欧盟成员国的大学联合设立。在这些专业点学习的欧洲学生在学习期间至少应在其中2所大学学习,其获得的文凭得到相关国家的承认。此外,这些专业点也作为接受伊拉斯谟计划奖学金生和访问学者的主要机构。

2、吸引来自欧洲以外的学生和学者到欧洲大学学习和研究。伊拉斯谟计划为非欧盟国家学生学者提供5000个奖学金和1000个访问学者名额。这些奖学金的重点投向是发展中国家。奖学金生可获得每月1600欧元的生活费补贴。他们可在联合建立硕士专业点的相关国家大学进行为期2年的学习。访问学者可以进行为期3个月的教学或研究,每月可获得4300欧元的资助。

3、鼓励欧盟国家的学生和学者到欧洲以外的大学学习或者工作。伊拉斯谟计划建立100个合作伙伴关系,这些合作伙伴关系由欧盟成员国大学与世界上一流大学联合建成。伊拉斯谟计划为欧盟国家学生和学者提供4000个奖学金和1000个访问学者名额,赞助他们到非欧盟国家的大学进修和从事教学研究活动。

4、通过其它项目活动提升欧洲高等教育对外的影响力和形象。伊拉斯谟计划为欧盟国家大学和相关教育机构开展国际合作提供资助,以便扩大这些学校和机构在国际上的影响,有关资助的项目申请包括出版计划、组织教育国际会议,为非欧盟国家学生进入欧盟成员国学习提供咨询服务等。

第二阶段的内容和预算安排还在欧盟内部审议磋商,预计明年初确定。目前有一点已经十分明确,博士生阶段教育培训内容将纳入第二阶段。

二、伊拉斯谟计划的“窗口”计划

为了争夺亚洲人力资源市场,欧盟在伊拉斯谟计划项下专门开设了“亚洲窗口”计划。2005/2006年间启动的“亚洲窗口”计划有五个,其中四个是定向为特指国家开设的。这些国家包括中国、印度,泰国和马来西亚。第五个“亚洲窗口”计划是面向亚洲其余国家的。“中国窗口”试验计划为期三年,2005/6年开始,2007/8年结束,专用资金900万欧元,已资助约300名中国学生和学者到欧盟国家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或从事科研。“印度窗口”计划为期三年,2005/6年开始,2007/8年结束,项目专款3300万欧元。“泰国窗口”计划为期两年,2005/6年开始,2006/7年结束,项目专款320万欧元。“马来西亚窗口”计划为期两年,2005/6年开始,2006/7年结束,项目专款210万欧元。“其他亚洲国家窗口”计划为期两年,2005/6年开始,2006/7年结束,项目专款1D00万欧元。

以上各“亚洲窗口”计划的实施规则与程序与伊拉斯谟计划奖学金总原则一样。有单独窗口计划的国家的学生除了可以申请本国的“窗口计划”奖学金以外,也可直接申请面向全球学生的普通伊拉斯谟计划奖学金。

三、伊拉斯谟计划的执行方式和原则

为了保证高等教育机构的学术的独立性和教学质量,避免政府过多的行政干预,欧盟委员会对伊拉斯谟计划的执行方式做出比较特殊的规定,把评选奖学金生和与欧盟以外高等教育机构签订合作项目的权利全部下放给大学。所以,欧盟奖学金申请程序为:1、申请享受伊拉斯谟计划奖学金的申请人根据“欧洲硕士专业”点和欧盟委员会教育部门商定的时间和课程要求直接向有关学校投递申请材料2、学校在进行评估和筛选之后,将确定的奖学金候选人小名单呈报欧盟委员会教育部门认可。3、欧盟委员会教育部门根据学校的建议批准候选人名单并提供奖学金。

四、伊拉斯谟计划网上申请方式

中专学习计划篇8

[关键词]计算机;卓越计划;工程师

一、引言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是国家为振兴工程教育而进行的一次重大探索,对提高工程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工程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自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开展“卓越计划”工作以来,计算机学院(下同)积极推进这项工作,2011年在全校率先实施卓越工程师企业培养,这是上海应用技术学院的一项开创性工作。回顾计算机学院“卓越工程师计划”开展4年来走过的历程,我们经历了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的制订及培养计划的具体实施,其中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

二、“卓越工程师计划”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与课程体系建设

每所高校都有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是否科学,有没有竞争力,要结合学校办学定位才能得出结论。计算机应用市场的需求是多层次和多方位的,计算机学科和社会发展会提出不同类型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如何根据市场的需求,找到适合我们学生发展的定位,是计算机学院寻求发展的关键。卓越并不代表最高端,各层次人才培养都可以走卓越工程师的培养道路。我们只有找到既能符合市场某一层次的人才需求,同时又符合我们学生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将卓越计划与学科内涵建设相结合,才能真正把握住“卓越计划”这一历史机遇。计算机专业教育不是几门课程的简单组合,而是一个和培养目标有效实现密切相关的系统工程。不同的计算机专业,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有所不同。软件工程专业,比较侧重程序设计能力、软件开发设计与维护;网络工程专业,侧重于网络软件开发设计和维护、网络工程应用和维护能力;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则更加重视影视制作和动画设计及图文信息处理能力,等等。计算机学院根据学科发展和专业发展的要求,依照能力培养的目标来设计系列课程,根据能力要求的不同,对专业结构和设置进行了调整,对课程体系和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了优化和整合,明确了各课程的教学内容及课程之间的关系,使整个课程体系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学院建立日常的课程大纲、课程建设、培养方案的管理制度,安排专任教师负责定期组织讨论、修订和完善课程大纲、课程建设、培养方案。学院根据“精炼教学内容,拓宽专业基础,加强实践教学”的思路,采用“平台加柔性模块”的体系架构,以课程群和模块化的思想指导制定培养方案。第1到第5学期为校内培养阶段,将这一阶段的课程划分为三个课程群:基本理论课程群、程序设计能力课程群和学科专业能力课程群,以满足学生对不同知识能力的需求;第6学期为过渡阶段,针对不同实习企业分模块进行教学,做好校内培养到企业培养的过渡;第7到第8学期为企业培养,学生进入企业参与实际项目的开发。培养方案设计原则是以实践促进理论理解、以理论引导优化实践,以实现知识、能力和素质三者的有机结合。计算机学院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工程实践能力,使他们成为专业知识扎实、动手能力突出、素质优良的卓越工程师。计算机专业的培养计划不是一成不变的。计算机教育必须与时俱进,密切关注计算机行业的技术发展,从社会需要出发,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要紧跟计算机市场发展的脉搏。在“卓越工程师计划”培养方案的制订过程中,我们把各个专业、专业的课程模块及相关课程都安排骨干教师分工负责,我们要求这些教师要经常深入企业,与企业技术骨干讨论,及时了解和把握当前本专业发展的方向和最新技术发展对教学内容的需求,结合当前计算机行业的发展及我们自己人才培养的定位,研究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同时我们经常邀请企业专家来校讲课,给学生传授最新的计算机行业知识,对在校教师进行专业知识最新发展的指导。

三、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校外实习基地”是学校与企业共同为面向21世纪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要而建立的一个工程实践训练平台,是学生进行创新实践的重要平台。“卓越工程师计划”能否成功实施,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建立一批与我们办学定位相吻合的校外实习基地。计算机学院针对各个专业及专业方向,选择适合我们学生层次及学生发展方向的、注重项目运用和开发的公司,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软件工程专业与塔塔(中国)公司、上海京颐公司、上海启明等企业建立合作培养关系,数字媒体和游戏软件专业与上海曼恒数字技术有限公司进行对接。2012年“IT服务外包软件人才培养校外实习基地”获得上海市教委的审批立项。自2011年以来计算机学院已经与20多家计算机企业建立了合作培养计划,与我们建立合作的企业既有大公司,也有小企业,它们具有多层次、多文化的特点。不同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层次、类型不同,培养人才的模式也有所不同。这种多家企业校外实习基地的构建,为我们建立多方位、多层次的教学实践平台提供了条件,为从较为单一的实习目标和实习模式向适应“卓越计划”对工程技术人才多样化需求转变的多样化实习模式转变创造了条件。可以选择企业专家作为师资进行多种形式的授课,促进教学模式的改革,并在此基础上保证一定的灵活性和可持续改进的社会适应性。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突破了传统教育模式的禁锢,让学生直接进入计算机企业参与项目开发,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学习知识,这极大地激发了他们自我创新的激情,提高了他们自我学习的能力。“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以“校外实习基地”为平台,建立校企师资双向人才交流机制,促进双方人才的相互交流和学习,为学校教师深入企业一线、掌握计算机开发最前沿技术、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提供支撑。计算机学院将具有工程背景和项目开发经验的教师安排到“校外实习基地”工作,与企业教师共同指导学生不同阶段的学习;企业安排高级职称以上的技术人员和高级管理人员担任校外实习基地和计算机学院的兼职师资。“校外实习基地”每年利用假期对在校教师进行两次不同规模的专业培训,让他们掌握最新、最前沿的计算机行业专业技术知识,掌握企业的先进技术和工程案例,并将这种培训常规化、制度化。近年来,计算机学院有10多名教师参加了塔塔(上海)公司、上海京颐公司举办的J2EE、HTML5等课程培训,所有参加的教师都获得了相应课程的任职证书,提高了专业教师这方面的授课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计算机学院结合校外实习基地师资队伍建设项目,组织教师申报“卓越计划”的课程建设项目和教学改革项目,校企教师合作开展ORACLE数据库管理、软件项目管理与案例分析、仿真型软工实训课程研究与实践等课程建设,合作开展《“卓越工程师计划”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与课程体系建设》等教学改革项目研究。计算机学院聘请企业富有项目开发经验的工程师进入学校授课。企业教师把理论知识在实践运用中的最新状态、最新的应用技巧传授给学生,这既有助于把空洞的理论和现实应用对接起来,拓宽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视野,又对校内教师在教学方法创新、工程实践能力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

四、卓越工程师的培养

为了把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之中,在新生入学伊始,计算机学院为每名学生都安排了一名指导教师,引导学生如何完成大学4年的学习生涯。在学生的在校学习过程中,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来安排一系列实际课题,指导他们去独立完成,提高他们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计算机专业教师坚持案例教学和项目驱动的教学,对学生采用过程化考核的方法,注重学生自我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方面的考核,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而不是把考试作为评判学生成绩的唯一标准。卓越工程师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把学生从以书本为中心、以课堂教学为主的传统教育模式中解脱出来,开发学生的智慧和潜能,激发他们的创造欲望和创新激情,把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实践能力作为衡量人才质量的评价标准。卓越工程师计划实施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学生在企业培养。在企业培养的过程中,学生一方面通过参与企业项目开发,把在校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学习当今计算机领域最新的开发技术,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使自身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都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这也教会他们自主学习,自己去查阅资料,钻研问题,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另一方面,通过企业教师的言传身教,让学生学会做人、做事和与人相处、团结协作的工作方法。计算机学院在学校已有各项教学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加强卓越计划教学的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建立健全校外实习基地教学质量检查、监督管理制度。计算机学院对每个校外实习基地都安排1名教学督导进行教学情况检查指导,督导每周至少有1次去校外实习基地听企业教师授课、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学生的意见,把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企业,及时整改企业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将企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要求反馈给学生,确保企业培养的质量。计算机学院持续关注学生在企业培养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和考核方式的改革,注重学生在企业的学习及表现,增加论文、报告、软件成果展示等环节,注重考核学生的学习成效,引导学生重视学习的过程,增强其主观能动性,提高其学习、研究和工程实践能力,构建合理的评价体系。通过学生参与的实际项目工作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工程素质、工程实践和应用创新能力进行多方位的评价。在企业培养的效果直接关系到卓越计划实施的成败。企业培养的效果不仅要得到企业、学校的认可,更重要的是要得到学生本人的认可。只有学生在企业培养中学到了真实本领,他们才敢于面对计算机行业的职业竞争,才有能力接受社会的挑战,摆脱对学校、父母的依赖。企业培养是否真正获得成功,要看学生的就业率是否提高了,就业质量是否提高了。

五、存在问题及思考

1.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要建章立制,必须安排专任教师进行管理。除了日常管理工作外,还要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解决,尤其是涉及学生的学习和就业方面的问题,要与企业不断地磋商研究解决,处理不好的话,就可能影响进一步的深度合作。个别企业注重于使用学生而不重视培养学生,学生感到去企业培养没有学到东西,这是我们“卓越计划”实施过程中要认真对待和处理的问题。校企合作要注重质,而不在于量,要把实现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放在第一位。“卓越计划”实施离不开合作企业的大力支持,校企合作的立足点是参与各方的利益尽可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实现学校、企业和实习学生多赢的局面。目前有很多计算机企业与高校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如何把计算机企业的生产与学生培养结合起来,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协作、相互支持的机制,构建一个能使各方利益都得到一定程度满足的合作环境,还有待校企双方体制机制的进一步创新。另一方面,要真正做到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必须得到政府的强有力支持,政府部门要有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和配合学校开展“卓越计划”的政策措施。

2.要培养卓越的工程师,离不开一流的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尽管这些年来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为我们的教师深入企业创造了条件,但双师型教师的数量与我们的目标还相差较远,还有相当多的年轻教师是从学校走进学校,没有项目开发的经历和企业工作的经验。此外,计算机学科的发展及应用技术的不断变化,也要求我们的专业教师要能够经常参与到企业的项目开发中去,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项目开发的实践能力。这就要求学校要有更大的资金和更多的师资来支持教师进入企业。培养一支人数众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我们实施“卓越计划”的重中之重。

3.计算机学科的不断发展及其应用领域愈来愈广泛,不断有新的应用技术出现,这对计算机各个专业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紧跟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需要,科学地制定计算机各个专业的培养计划和课程体系。计算机教育管理者和广大教师必须站在计算机学科和计算机应用领域的最前沿,深入研究和认真思考,真正把握住计算机技术的最新发展与我们培养计划的内在联系。紧跟计算机市场的脉搏,不仅仅是普通专业教师要做到的事情,从事计算机教育的专家和管理者更应该做到,因为他们是教育培养计划的制订者和决策者。

[参考文献]

[1]蒋宗礼.科学构建课程体系提高专业教育水平[J].中国大学教育,2012(3):8-11.

[2]俎云霄.理论教学中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J].中国大学教育,2012(3):31-32.

[3]牟蕾,等.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效能的可持续发展研究[J].中国大学教育,2013(3):46-48.

上一篇:交换学习计划范文 下一篇:电工学习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