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培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10-26 15:25:36

志愿服务培训总结

志愿服务培训总结篇1

[关键词]志愿者 组织协调 高校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6-0050-02

辽宁某大学积极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通过倡导“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以注册、自愿、有组织服务为主要形式,以全体学生为志愿者,以启动“雷锋精神种子”工程为契机,发扬“用雷锋精神建校育人”的光荣传统,在校园内外开展各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服务的宗旨在于立足学校,服务社会,致力于提高志愿者的综合素质,创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树立高校大学生的良好形象,为构建和谐社会不懈努力。

一、基本情况简介

在校团委的领导下,成立志愿服务总队,下设若干志愿者分队、若干直属组,各分队、直属组在总队的指导下开展工作。总队长、副总队长由校团委指派具有一定志愿服务经验的专人担任。总队下设秘书处、组织联络部、新闻宣传部、项目管理中心、培训部,各部门依托本岗位开展工作,对总队各方面进行管理,统筹全校志愿服务活动。

每个二级学院成立志愿服务分队,学院分队接受总队与学院团委的双重管理,依托学院现有志愿服务社团进行组建,志愿者人数按照学院学生人数自行规定。为确保志愿服务活动优质化、高效化,志愿服务总队将招募常驻志愿者,以总队考核与分队推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招募,志愿者人数不超过200人。

直属组是由各级优秀青年组成的志愿服务队伍,由总队直接管理,从各方面开展专项志愿服务,起到先锋表率作用。组由总队按照服务需求临时组织,没有固定组织结构与服务人员,组长由总队指派在专项领域具有一定成就、思想作风过硬的专人担任。

(一)工作范围及职能

1.工作范围。负责协调指导各志愿服务队开展志愿者服务实践活动,提出参与志愿活动的具体工作计划和工作措施;负责协调管理各级志愿服务队的日常工作,组织队伍间的交流活动;负责总结推广志愿者服务活动经验,与各兄弟院校、各级团组织的志愿服务组织进行交流协作。

2.工作职能。校学生会志愿服务总队是全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唯一的官方认证机构,负责全校大学生志愿服务类型与时长的认定工作;负责整合全校志愿服务资源,为全校志愿服务类学生团体提供咨询、指导等服务,为学校志愿服务工作做战略性规划;负责培养大学生的公民意识、奉献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负责为具有特殊困难以及需要帮助的社会成员提供服务;负责规划、组织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指导、协调全校各类志愿者组织开展工作;负责表彰和奖励志愿服务先进典型,维护志愿者组织及志愿者的合法权益,推动志愿服务法制化。

(二)组织结构

1.服务基地。辽宁某大学大学志愿服务总队高度注重志愿者素质的提高和服务质量,以系列培训为主要手段,系统地开展了志愿服务基本知识培训、资深志愿者交流培训、文化素养和科学素养培训等活动。学校现有学雷锋基地30多个,与多家单位结成共建单位,通过深入开展“三走进三服务”主题实践活动,号召广大学生党员走进农村、走进企业、走进社区,服务科学发展、服务城乡基层、服务人民群众,使雷锋精神的种子深深扎根于学校驻地。通过开展送文艺到百姓家门口,丰富社区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通过慰问空巢老人,使他们感受和谐社会的温暖;通过开展形势任务和法律专题讲座,为社区居民解疑释惑。

2.志愿者类型及培训。凡具有校学籍的全日制本、专科学生,具备相应志愿服务技能或其余专长,热心公益事业,自愿从事志愿服务,并遵守国家、学校的各项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均可向各级志愿服务队伍提出申请,登记、注册后成为志愿者。

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志愿服务总队志愿者可以分成支教志愿者、助残志愿者、科技志愿者、环保志愿者、社区服务志愿者、老人服务志愿者等8种类型。

建立志愿服务培训中心,统筹全校志愿者培训。类型包括:志愿精神培训、基本礼仪培训、基本业务培训。

二、取得的成果及社会评价

(一)开展的各种志愿者服务活动

1.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辽宁某大学的青年志愿者们与农民工子女学校结对帮扶,围绕学业辅导、亲情陪伴、感受城市、自护教育、爱心捐助等方面开展志愿服务,用爱为农民工子女快乐成长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

2.大型赛会志愿者。2008年以来,共青团组织动员广大青年踊跃参与大型赛会志愿服务。辽宁某大学青年志愿者的身影出现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沈阳全运会的赛场和上海世博会的会场。

3.坚持定期开展志愿服务主题活动。学校坚持利用每年“3.5”学雷锋日、重阳节、建军节、“12.5”世界志愿者日等传统节日,开展全校范围的主题奉献日活动,以家政、医疗、环保、慰问等形式为社区居民、老年人等社会群体提供志愿服务百余次。以“弘扬雷锋精神,做文明使者,树时代新风”为主题的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月已连续开展5年,志愿者参与人数达8万人次,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主力。

4.围绕突发事件和大型社会活动开展志愿服务。在2007年特大暴雪、2008年特大地震灾害和2010年舟曲泥石流、西南地区特大旱灾中,某校大学生青年志愿者反应迅速、积极行动,在校团委的带领下,自愿捐款,自发报名参加抢险突击队,参与抢险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

(二)效果及社会评价

辽宁某大学团委的志愿服务工作在如火如荼开展的同时,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先后荣获“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第八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组织奖”、辽宁省“雷锋号”等荣誉称号,连年被评为辽宁省志愿服务先进单位;校思源社团、校阳光青年志愿者协会、校大学生学雷锋理论与实践协会等社团分别获得“辽宁省大学生学雷锋先进集体”、“辽宁省大学生志愿服务先进集体”等荣誉。校、院两级志愿服务类社团成员及共青团工作者曾先后多次获得“辽宁青年志愿者行动”优秀个人奖、“辽宁省大学生学雷锋先进个人”、“辽西北计划”先进个人等荣誉。

三、构建辽宁高校志愿者服务组织协调管理机制的几点建议

(一)志愿者服务组织活动要深入群众,切合实际

增加大学生志愿者与地方各级团组织以及各种社会服务团体的合作,建立青年服务网络,充分利用大学生志愿者所掌握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不失时机地组织与开展各种形式的志愿活动,重点帮助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将临时活动与长期服务相结合,将“一助一”模式与群体扶助形式相结合,通过大学生志愿者们的实际工作,提升志愿者的形象,增强大学生志愿者社会影响力。志愿者应及时针对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社会问题,大胆创新,不断探索,在实践中寻找服务社会、完善自我的最佳结合点,不断开拓青年志愿服务的新方法、新途径,树立自我形象,吸引社会各界对大学生志愿者事业的重视和支持,吸引社会上对志愿者事业有用的资源,使志愿者活动得到一定的物质和资金的支持。另一方面,注意合理运用动全社会现有的资源,将其注入于志愿者事业之中,为青志活动提供各种方便。这样有助于解决青志活动所遇到的困难,加快大学生志愿者的发展速度。

(二)加强志愿者服务团队工作作风

志愿者服务要外化于形,不断加强和改进志愿者服务团体的工作作风。一是要加强学习,学习理论知识,更要学习和找到用理论指导实践的具体方法和途径,团干部要力争多做事、做难事、做成事,这样才是最好的学习。二是加强调研,从我做起,真正深入到基层团组织,到青年学生中去,了解他们的困难和需求。三是求真务实,要力戒形式主义,讲实话、办实事,这样才能让青年信服、响应。

(三)健全完善志愿者组织协调管理制度

志愿者服务要固化于制,不断完善志愿者服务体系。一是固化志愿者服务实践基地;二是固化志愿服务机制;三是固化经费支持;四是固化先进典型培养模式。

健全完善管理制度,继续做好会员登记、年审、培训等管理工作;强化会员的组织观念,提高会员的责任感;在现有志愿者两证的基础上,设计、印制志愿者手册;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建立完善基层志愿者队伍;吸纳有专业特长的志愿者充实内部建设,以更好地组织、协调、落实协会各项工作的开展,扩大基层志愿服务组织网络覆盖面。

[ 参 考 文 献 ]

[1] 李志.高校志愿者服务组织管理的长效机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

[2] 沈洁.志愿者M织的运行机制研究――以嘉兴为例[M].上海:海交通大学,2008:167.

[3] 李勃.国内外青年志愿者组织机制比较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09(4).

[4] 丁元竹.充分发挥志愿服务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7).

[收稿时间]2014-11-17

[基金项目]2013年度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自选课题“创建辽宁高校志愿者服务机制研究”(L13DZZ075)阶段性成果;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一般课题“新形势下创建高校实验技术团队研究”(JG13DB010)阶段性成果。

志愿服务培训总结篇2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关心重视青年志愿者工作。两次主持中央深改组会议,审议部署志愿服务工作,多次给青年志愿者回信,勉励青年志愿者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以青春梦想、用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国梦做出新的更大贡献。2017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将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列入10大重点项目,2018年6月河北省出台《河北省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8-2025年)》将青年志愿者行动列入13项重点项目,在新形势下,我区的青年志愿者队伍紧跟时代的脚步,融入中心,服务大局,不断发展壮大。为做好我区省、市旅发会志愿服务工作,团区委以“效能革命”为契机,结合我区青年志愿服务工作实际,开展调查研究工作,探索提高青年志愿者服务效能。

一、现状及主要做法

我区青年志愿者队伍于2018年12月5日正式成立。目前,登记造册的青年志愿者共108人,基本全部来自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社会人员参与较少。志愿者队伍设3个分队,分别为会务分队,下设4小组;讲解分队,下设2小组;礼仪分队,下设2小组。

(一)创新组织模式,志愿服务队伍年轻化。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志愿服务模式,统筹组织协调机关、事业单位35周岁以下年轻力量,形成区直各单位青年志愿者共同参与的横向志愿服务活动体系。借力基层换届年之势,完成基层团组织集中换届,建立乡镇(街道)、社区团组织为主体的纵向志愿服务体系。把弘扬志愿服务精神作为共青团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依托“青·跃动”青年工作品牌,引导青年践行志愿服务精神。

(二)规范运行机制,志愿服务工作制度化。制定印发《关于组建青年志愿者队伍的实施方案》《青年志愿者队伍管理制度》《青年志愿者队伍分组设置》《青年志愿者队伍组长、副组长和宣传员名单》,不断完善志愿者招募、培训、管理、服务、激励等机制。建队至今开展4次志愿服务活动,受到社会一致好评。每次活动前,召集队、组长开会,明确志愿者人员、分工、责任,并以领导小组名义向志愿者单位发函,协调日常工作与志愿服务之间矛盾。活动后,及时对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进行总结,不断提高志愿服务能力。

(三)科学设置内容,志愿服务培训精准化。围绕旅发会志愿服务需求,科学谋划志愿服务培训内容,开展集中培训2次,为志愿者发放志愿类书籍、急救包等相关物品,使志愿服务更标准、更专业、更有效。各队、组根据职能制定了今年学习方案,领导小组在各队、组学习方案基础上拟定了志愿服务队培训方案,对志愿者学习、模拟、实战等统筹安排,为志愿者搭建提升素质平台;同时,各组长为每名成员建立成长档案,对组员每次学习、出勤、表现情况等进行详细记录,最终让每名志愿者在服务技能、服务水平上实现质的飞跃。

二、存在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够,存在重实践轻学习思想。部分成员对理论学习重视程度不够,对志愿服务精神、志愿服务基础知识、专业服务技能等相关理论知识理解不够深刻,学习不够全面。从两次培训情况来看,“工学矛盾”问题较突出,出勤情况不够理想,平均出勤率71%。

(二)服务能力不足,存在经验与需求不匹配。在实践活动中,多数队员可以较好的完成各环节工作任务,但服务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足也是十分明显的。通过4次志愿服务活动,大家深感在基本礼仪、服务意识、团队协作等方面存在欠缺,亟需进行系统培训。

(三)激励反馈不够,存在创先争优氛围不浓。青年志愿者队伍刚建立,由于对每次活动缺乏统一管理,评估标准难以界定等原因,未对志愿者的服务质量、资历贡献等进行评定,在培树先进典型,营造志愿服务氛围上有所欠缺,整个志愿队伍活力没有激发出来。

三、几点思考

(一)组织集体培训,重构志愿者知识体系。开展志愿培训,是统一志愿者思想、行动和能力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之一。根据各队实际情况开展共性、特性培训,通过培训志愿者对于志愿服务的知识体系,深化志愿者对于志愿服务的认知,进而提升其服务能力,以确保志愿服务更专业、更精准,从而为接下来的志愿服务创造更大价值。

(二)推动服务实践,促进志愿者角色转变。学以致用是参与培训的最终目的。各小组根据培训内容,组织志愿者参与服务、策划服务、组织实施服务,让志愿者实现从“知识体验”到“社会实践”的嬗变;同时领导小组办公室通过“走出去”方式,学习已承办过旅发大会的县市区好的经验、做法,在志愿服务提质提档上下功夫,助力旅发大会成功举办。

志愿服务培训总结篇3

为全面贯彻党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部署,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政法委员会、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关于深入开展平安建设的意见》指示精神,加强西部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为深入推进西部农村平安建设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持,中央综治办与研究决定,在西部六省(区、市)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西部农村平安建设志愿服务行动"(以下简称"平安建设行动")试点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工作内容

按照公开招募、自愿报名、组织选拔、集中培训、统一派遣的方式,从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以下简称"高校")招募一批品学兼优、具有奉献精神的应届毕业生,到西部乡镇一级从事为期1年的西部农村平安建设志愿服务。服务期满后,鼓励其扎根基层,或者自主择业和流动就业。

平安建设行动的志愿者,担任乡镇、街道综治办副主任或主任助理,承担基层平安创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治安混乱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排查整治、流动人口管理服务、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及其子女的教育管理,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铁路护路联防、群防群治等基础工作。

二、选拔条件

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的应届高校毕业生,要求政治过硬、品学兼优,具有奉献精神,身体健康。法学、社会学、农学和计算机等相关专业的优先考虑。

三、培训工作

1.培训时间:7月中下旬在上述六省(区、市)分别参加统一的集中培训,培训时间为7至10天,培训结束后派遣。

2.培训内容:包括综合知识和专业技能两方面内容。综合知识培训主要包括政治思想教育、志愿服务理念、志愿服务相关政策、健康保健及保险知识等;专业技能培训主要包括中央关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重大方针、政策,平安建设有关文件,基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主要内容和方法等。

3.具体分工。团省(区、市)委负责培训工作的整体组织和综合知识的具体培训;省(区、市)综治办负责专业技能培训的课程设置、书籍讲义、师资组织工作。培训采取专家讲座、案例研讨、团队意识训练和参观相结合的方式。

四、政策支持

参加平安建设的大学生志愿者除享受团中央、教育部、财政部、人事部《关于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通知》(中青联发〔20**〕26号)和《关于做好20**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工作的通知》规定的政策外,给予以下政策支持:

1.服务期间,志愿者可参加国家司法考试,所在服务单位应向其提供与在职工作人员相同的复习时间;享受相关部门制定的有关优惠政策。

2.服务期间,志愿者可享受所在服务单位自定的奖金和补贴。

3.服务期满后,志愿者愿意留在当地工作的,在同等的条件下,相关单位应优先录用。

4.和中央综治办每年开展"平安建设行动优秀志愿者"评选表彰活动。

五、组织管理

1.中央综治办、共同负责这项工作的总体规划、协调、指导,落实有关保障政策。中央综治办主要负责确定、落实服务需求和岗位,协调省级综治办组织专业培训;主要负责志愿者的招募、培训、派遣等方面的组织实施工作,具体工作由团中央青年志愿者工作部承担。

2.各省(区、市)团委、综治办共同负责平安建设志愿行动在本省(区、市)的组织实施工作。按照"谁用人、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志愿者的日常管理与服务工作在各服务县西部计划项目办统一协调下,由用人单位具体负责,县综治办负责业务指导。

3.各县(市、区、旗)综治办和团委西部计划项目办落实西部计划已有的各项管理制度,确保志愿者基本工作、生活条件,保障志愿者服务期间的安全、健康。

六、工作要求

1.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要从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部署的高度,从全面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西部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重要意义。试点县(市)综治办、团委及服务单位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使这项工作成为建立西部农村平安建设管理机制的重要内容和有效途径,成为拓展志愿服务领域的有益尝试。

2.统筹安排、加强协作。实施平安建设志愿行动的地区在落实该项工作时要统筹安排,综治办与团委要密切合作,加强指导。及时跟踪了解志愿者工作生活情况,为志愿者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协调有关部门落实相关保障政策和措施,切实帮助志愿者解决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做好服务工作。要树立安全第一、健康第一的思想,确保志愿者服务期间的身心安全、健康,确保志愿者的服务取得实效。

志愿服务培训总结篇4

关键词:体育赛事;志愿服务;发展;特色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7—0049—02

一、中国体育赛事志愿服务的现状概述

我国体育赛事志愿服务的历史可追溯至20世纪的90年代,1990年亚洲运动会在北京正式召开,北京团市委组织20万人形成了义务服务总队,为亚运会提供相应服务,亚运会的到来对当时的中国意义非凡,此次赛会的服务组成也成为北京青年参与国际重大活动的初步尝试,这标志着我国城市重大体育赛事志愿服务行动正式启动。其后,伴随着中国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中国体育赛事志愿服务也不断提升水平,谋求更高的发展,其服务领域更加广泛,服务手段日益现代化,服务的科学理念也日益深入人心,社会对此的关心也开始从无到有。2008年北京迎来了奥运会的召开,中国赛事志愿服务以此为契机,得到了更好的发展,经过一系列的积极行动,中国体育赛事志愿服务在宣传与动员方面、志愿者招募及培训方面、志愿者服务意识的培养与塑造方面、志愿服务的分配机制方面和组织管理方面都呈现出时代的特点。下面以此作为论述的各个层面逐一介绍目前体育赛事在各个不同角度的展现。

在宣传与动员方面。我国体育赛事志愿服务主要依靠各级体育部门和共青团等相关部门,其核心力量皆为政府组织,其行政手段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及影响力,特别对于招募志愿者、赛会中的实际服务等方面,政府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这样的宣传与动员主体以及由此带来的宣传与动员力度使得体育赛事志愿服务在体育主管部门与团组织的领导下更便捷地在社会中获得全方位的大力支持,可以保证志愿服务顺利开展而不被不法分子加以利用从而产生危害,使民众对此充满更多的信赖。同时,这也将为体育赛事志愿服务的统筹和协调带来有利的保障,对于志愿精神在全社会的弘扬也具有很大的益处。

从招募方面来看,在目前我国已开展的体育赛事志愿服务中,北京奥运会的赛事志愿者招募工作具有全国领先的水平。招募人数之多,招募范围之广,皆为历史之最。通过北京奥运会的个案可以从某种程度上了解到全国在招募工作中的基本方法和涉及的主要环节。北京奥运会志愿者的招募工作启动时间为2006年,在其后的2007—2008年间奥运会志愿者的相关工作全面推进,这也成为了北京奥运会志愿服务工作的关键发展阶段,其招募工作的主要体系如下。

在这六大体系中,首都高校奥运志愿者和港澳台及海外志愿者的工作体系主要负责赛会志愿者的招募工作,其他体系主要承担城市志愿者以及社会志愿者的招募工作,这使得奥运会志愿者工作的“六加一”总体格局得以逐步推进和完善,奥运会、残奥会赛会志愿者、城市志愿者、社会志愿者、“迎奥”志愿服务、奥组委前期志愿者、志愿者工作成果转化等六个项目和“微笑北京”主题活动,按计划、稳步地推动相关各项工作的逐步发展。至2008年3月31日志愿者报名结束,报名人数高达1125799人,其中908334人同时报名残奥会志愿者。从招募工作来看,北京奥运会的招募工作及其与国情相适应的模式取得了成功。

在志愿者培训方面,我国国内体育赛事志愿者的培训是以定位培训、集中培训、专业培训为主的基本模式。北京奥运会志愿者培训内容主要考虑到此届奥运会的特点,根据我国的主要国情,将培训内容最终设置为:通用、专业以及岗位培训,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

在志愿服务意识的培养与塑造方面,国内体育赛事志愿服务主要坚持的一个原则就是“以人为本”。通过志愿服务展现出来即提供更为合适的人性化服务。我国举办的大型体育赛事涉及种类广,又加上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赛事参与人员,例如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等来自四面八方。真正的人性化服务是提供满足各类体育赛事及广大参与者的相应需求,针对不同的服务对象采取更加合理更加科学的服务方法和服务内容,使赛事的所有参与者都能得到充分的尊重和个人需求的最高程度满足,以为参与者提供安心、舒适、恰当的服务为己任,让整个社会充满人文气氛,并致力于消除差异和隔阂。

在分配机制上来看,中国体育赛事志愿服务活动的分配方法一般都以随机分配为主,参考志愿者的专业背景和个人经历,进入具体工作岗位时,赛事组委会将志愿者以志愿服务小组的模式进行划分,集中制定工作目标和内容。在志愿者队伍的组织管理方面,我国体育赛事志愿服务管理以自上而下的层级管理制度为主。

二、我国体育赛事志愿服务的特色分析

(一)人力资源充沛

在体育赛事志愿服务方面,我国人力资源充沛。志愿者们通过志愿服务中的互动行为形成了由这种合作关系连结起来的共同体,他们之间是一个完整意义上的社会群体。他们因工作、合作而联系,工作与合作成为他们彼此之间的基本纽带;有努力使赛事圆满成功的共同期望和朝向这个目标开展行动的能力;志愿者群体具有国家和承办地对他们的规范以及他们价值观念对自身行为的规范;有共同的身份,即同为体育赛事的志愿服务人员和对此非常认同的群体意识;通过身份的确认和行动的特征,该群体有一定的边界。

志愿服务培训总结篇5

【关键词】图书馆;志愿者;倦怠情绪

随着建设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认识不断加深,各地政府对公共图书馆越来越重视,全民阅读推广不断深入,公共图书馆服务日益延伸,图书馆工作日趋繁重,而专职图书馆工作人员相对不足的问题就越来越明显。图书馆大学生志愿者的出现改变了这一现状,由于学生自身在知识和综合素质上的优势,志愿者为图书馆的工作带来活力,图书馆志愿者成为图书馆员工的有益补充,各地图书馆引进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图书馆业务工作成为一种潮流。但是最近几年,许多图书馆志愿者在服务的过程中出现倦怠情绪,阅读推广服务质量差强人意,笔者试分析造成图书馆学生志愿者产生倦怠情绪的原因,以此总结出应对问题的策略。

1 图书馆学生志愿者产生倦怠情绪的原因

总体上来看,如今图书馆志愿者的工作积极性不高,甚至出现消极应付工作的现象,工作效率低下;在工作中服务态度不热情,服务缺乏激情;经常出现迟到,旷工等现象;学生志愿者流动性大,很少能够坚持做很长时间的志愿者,一段时间就会有志愿者退出。笔者经过调查分析,总结出造成图书馆学生志愿者产生倦怠情绪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1 实际工作与志愿者期望不符

大多数学生志愿者是为了在服务的过程中收获工作经验,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丰富社会阅历,但是在志愿者服务的过程中没有实现这些目的,只是简单的图书馆日常工作,现实与期望值差的太多,造成学生志愿者的积极性有所下降。

1.2 图书馆工作岗位设置单调

大多数图书馆学生志愿者的工作是最基础的日常工作,比如打扫卫生、整理图书资料、图书排架、上架等,这些工作岗位的设定忽略了学生个人能力的锻炼和发展的需要,不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实质上也是人才资源的浪费。枯燥、简单、重复性的工作必然造成学生产生倦怠情绪。

1.3 学生志愿者缺乏真正的奉献精神

从学生参加志愿者的动机来看,许多志愿者并不是真正具有奉献精神,志愿者自身缺乏奉献精神就会造成在服务中的倦怠情绪,缺乏工作积极性,容易半途而废,退出志愿者的队伍。

2 应对策略

具体分析图书馆学生志愿者产生倦怠情绪的原因,图书馆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根据学生参与志愿者的动机和学生自身发展特点设置图书馆志愿者岗位,制定人性化的管理制度,促进高校图书馆和学生志愿者的资源共享,共同进步。

2.1 合理设置图书馆志愿者岗位

图书馆志愿者的岗位设置要充分考虑志愿者的专业、兴趣爱好、特长、理想等相关信息,根据志愿者的实际情况设置出具有层次性的岗位,图书馆和学生志愿者进行双向选择,最大程度的达到双赢。对于真正具有奉献精神、热爱图书管理工作的学生志愿者,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设置出适合的岗位,比如图书咨询、图书编目等岗位;对于目标不明确,没有深刻理解志愿服务的学生志愿者,可以先从基础的图书上架、卫生等岗位做起,再进行其他岗位的尝试。在岗位选择上要进行双向选择,双方是平等互助的关系,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志愿者的工作积极性。图书馆志愿者岗位的增加还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使学生在各个岗位锻炼自身的能力,学生就会投入到志愿者事业中,从而减少志愿者人员的流失。

2.2 加强志愿者岗位培训

培训是做好工作的首要前提,图书馆岗位培训就是根据不同的岗位职责培训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培训能够使学生志愿者更快的进入工作状态,提高工作效率。培训不能仅仅是老员工带领新志愿者熟悉工作流程,培训应针对当下学生志愿者服务奉献精神缺失这一现状,努力通过培训提高学生志愿者的职业道德、奉献精神、服务礼仪,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减少学生志愿者在工作中的倦怠情绪。培训内容的设置上还可以加上一些图书管理专业技能和知识,例如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图书编目等实用技术,新知识和技能有利于调动学生志愿者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增加工作积极性。

2.3 制定志愿者激励措施

虽然志愿者活动是无偿的,是具有奉献精神的社会公益活动,但是考虑到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应该制定合理的激励措施,激发学生志愿者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例如制定图书馆学生志愿者考核评价标准,定期对图书馆学生志愿者的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价,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志愿者给予适当的表彰,表彰形式可以是证书、奖章、表扬信、推荐书等,这些精神激励是对志愿者工作的极大认同,使学生志愿者在志愿活动中感受到满足感和自豪感,有利于提高学生志愿者的工作积极性,减少倦怠情绪。

2.4 组织志愿者交流活动

建立图书馆志愿者协会,使图书馆学生志愿者组织更加规范化、规模化。图书馆学生志愿者协会不断发展,影响力不断增大,就会吸引更多学生志愿者的加入,也会留住更多学生志愿者。定期组织学生志愿者进行交流活动,增进协会会员之间的友谊,增强学生志愿者协会的活力。在这样有组织、充满活力的团队里,学生志愿者的倦怠情绪会大大减少。

3 结语

综上所述,面对图书馆学生志愿者的倦怠情绪,应该找到产生倦怠情绪的原因,总结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图书馆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从学生志愿者的实际出发,合理设置图书馆学生志愿者岗位,加强志愿者岗位培训,制定学生志愿者激励措施,组织学生志愿者交流活动,促进图书馆和学生志愿者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程荣芳.高校图书馆学生志愿者培训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1(08):88-90.

[2]宋志强.我国高校学生图书馆焦虑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开大学,2014.

[3]曹福勇,黄文洁.高校图书馆志愿服务研究述评[J].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2013(03):25-29.

志愿服务培训总结篇6

关键词:志愿者组织 体验式培训 激励

1、大学生志愿者组织发展的瓶颈

近年来,我国志愿者组织发展十分迅速,其中,大学生作为拥有专业知识技能和高素质的特殊群体,逐渐成为青年志愿者中的主体力量。在许多大学已经形成大学生志愿者组织,并广泛地开展了多种志愿服务活动,为大学生参与社会、服务社会提供了一个平台,也是大学生得到实践锻炼的重要机会。但是,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学生志愿者组织的发展也面临着种种问题,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

1.1、组织成员流失快

成员流失过快的原因,一方面是有些同学对志愿活动的期待与现实所参与的活动存在差异,一方面是组织内部制度原因所造成的成员积极性得不到发挥,再则是组织内部监督机制存在问题。有被访者反应“每个都要开会,占用了大部分时间。” “学生吧,志愿热情比社会高,开会啊什么的,校园里组织起来也容易。但是没有经济基础,不可以长期投入,社会也存在这样的问题。”“个人感觉吧,大学生热情很高,年轻嘛,但是比较盲目,对社会认识不清,对其帮助的人也认识不清。”

1.2、活动项目规模小,有的流于形式

由于学生组织的局限性,在人力以及资金方面的缺乏,使得大学生志愿者组织所开展的活动,多是一些小规模的志愿服务活动,而且集中在例如环保、支教等项目上,同一学校的不同志愿者组织以及不同学校的志愿者组织都会出现一些重复性志愿服务项目。这使得一些项目流于形式。

显然,要解决上述两个问题,需要从多方面进行创新和改革。一切管理问题最终体现在人的管理。大学生文化素质高,社会参与意识强,这使得他们很容易投身到志愿者队伍中来,而如何提高他们对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以及提高他们的服务能力,需要从培训入手。

2、体验式培训的特点和对组织发展的作用

培训是现代社会中重要的人才培养方式,体验式培训因为其独有特点成为很多企业部门,提高成员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的主要培训方式。

所谓体验式培训是指,个人通过参与活动获取个人的体验,在培训师的指导下,与团队成员共同交流,分享个人体验,提升认识的培训方式。体验式培训强调学员必须要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才能掌握一种既能或专有知识,并且这种知识一旦掌握,就很难忘记。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教授B・约瑟夫・派恩(B・Joseph Pine Ⅱ)指出,阅读资讯,我们可以学习到10%,听到的资讯,能从中获取15%,但是我们体验过的事,却能从中学习到80%。这一点,大多数人都有体会,学习骑自行车,如果不亲自实践的话,是永远学不会的。而一旦学会了,即使几年不骑,再骑的时候,也不会忘记。像游泳、滑旱冰、学驾驶等等,也都属于体验式学习的范畴。与传统教育以理论的讲授为主,学员仅仅被动接受的模式不同。体验式培训倡导的理念是,学员是学习的主体,学员的经验是学习的重要资源,学员在模拟的情景当中,结合过去知识、常识、经验,在培训师的带领下,由学员自己加以总结、提升、整合,并最终运用到日常工作生活中去。体验式培训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与缺陷,它以受训者为中心,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更乐于也更易于投入到学习中去,获得有益的体验和感悟。此外体验式培训不将培训的重点放在知识的传授上,而是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体会和感悟,最终帮助受训者形成积极的品质和心态。

从以往的培训来看,体验式培训方式对于加强组织成员对组织文化认同感很有效。尤其是新加入的成员,他们刚到新的组织,还抱着观望的态度,对新的人际关系和新的企业文化都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体验式培训创造了一个组织了解的新人、新人了解组织的机会,同时可以改善组织内部的人际关系。所以善用体验式培训,可以为组织发展带来不可忽视的作用。

3、如何通过体验式培训提高组织效率

体验式培训不是游戏,体验式培训的最终目的是开启所有潜能,并让人们将这些潜能运用到实际的工作当中,实现个人绩效的最优化。它能改变的是一种态度、一种观念,而不是说一经接受它的培训,就像得到一贴灵丹妙药,可立即掌握到某种人们没有的技能。所以正确的培训态度和培训方式十分重要。

首先,学员应保持良好、积极的心态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改变过去被动接受的习惯

体验式培训有别于传统的培训方式就在于学员的主动学习。如果,在培训前,使学员产生一种渴望学习的冲动,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很多人由于对体验式学习没有一个清晰的定位,学习时抱着“玩玩”的态度,学习后又不及时总结,因此得不到启发,改变不了现状就在所难免了。对于寓教于乐的体验式学习来说,游戏和练习只不过是工具,训练也只是载体,如果参加者只是注重当时活动的一刹那,而不通过有趣活动后主动去“悟”、去总结,那么,也就背离了体验式学习的真正宗旨,也就得不到应有的学习效果。

其次,有针对性的选择培训课程

不少人错误地认为体验式培训就是拓展训练,也就是户外项目,而忽视了室内项目的作用,事实上,从培训过程来看,体验结束后,最重要的环节就是,总结,这需要每个人的参与和交流。只有这样才能使得体验得来的感受,转化成为日后个人的经验。从而使个人能力得以提升。

因此,在选择培训科目时,应该注意课程的配合,真正的达到学以致用。另外,参与人员如果以前参加过类似培训,会感觉收获不大,重复的内容会使整个培训效果大打折扣。

4、结语

通过对大学生志愿者组织成员进行体验式培训,一方面可以提高大学生们对组织的认同感,进一步培养志愿者精神,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大学生们的社会经验和实践能力,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组织。当然,大学生志愿者组织的发展需要方方面面的努力,更重要的是在制度方面的保障和创新。相信未来,大学生这一独特群体会在志愿者活动中发挥出更为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朱方伟、武春友 基于人力资本理论的企业在职培训投资风险分析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6 126-129

[2]陈向明 在参与中学习――承认培训方式的更新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3年4期 61-64

[3]孙蕾,大学生志愿者组织及行动的特征、问题与对策《学会》2010年第02期

[4]韩晶.当代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障碍研究[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青年工作论坛,2003,(2):33-34.

[5]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团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课题组,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报告,中国青年研究,2001(2).

作者简介:

志愿服务培训总结篇7

关键词:海上搜救 志愿者 管理 建议

近年来,我国全面推进海上搜救志愿者队伍建设工作,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由于我国海上搜救志愿者队伍建设整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相关法规不健全,组织管理不完善,公众认可度不高,使其作用未能有效发挥,搜救志愿服务难以可持续发展。在欧美发达国家,海上搜救志愿者早已成为国家海上搜救体系中的重要力量,英国海上搜救志愿者队伍是其典范之一。作者在对英国海上搜救志愿者管理模式进行分析,并对其志愿者组织和志愿服务活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海上搜救志愿者管理的建议。

一、海上搜救志愿者的管理及其意义

海上搜救志愿者不仅可以节约日益庞大的经费开支,实现科学的海上的搜救体系,同时解决专业队伍无法覆盖全部海域的情况,是世界各国海上搜救力量建设大势所趋。但海上搜救志愿活动风险大、涉及面广、专业素质要求高等特性,决定了海上搜救志愿者管理难度大、管理内容复杂。志愿者管理是影响志愿者在志愿者服务中的价值观、责任感、态度、技能和行为的理念和文化、政策和制度。科学、有效的海上搜救志愿者管理可激励志愿者、调动其积极性、保障志愿服务活动正常运行,获得最大的服务成效,从而促进志愿者队伍及搜救志愿服务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二、英国海上搜救志愿者管理模式分析

1.英国海上搜救志愿者队伍现状

在英国的大搜救管理模式中,英国运输部所属海事和海岸警备署(MCA)——皇家海岸警备队(HMCG)设立的海上搜救协调中心(MRCC)负责海上搜救组织和协调工作。海上搜寻救助力量包括海岸警卫署、军队等政府力量,以及民用直升机、皇家救生艇协会(以下简称RNLI)、皇家救生协会(RLSS)等民间力量。英国海上搜救任务90%由社会力量完成,其中海上人命救助主要依靠RNLI负责实施。

RNLI成立于1824年,是独立的慈善机构和海上搜救志愿者组织。协会在全英国设有236个救生艇分站,实现英国沿海水域待命救助艇有效覆盖。目前,协会共有超过4 600多名志愿者救生艇船员和3 000多名岸基支持志愿者,协会负责对志愿者进行培训并达到严格的服务标准。协会所有运行费用均来自于社会捐助。下文以RNLI为代表,对英国海上搜救志愿者的管理模式进行分析。

2.搜救志愿者管理模式分析

第一,组织管理。RNLI实施扁平化的组织管理模式,接受咨询委员会和基金会的监督,日常运行管理由总部统一管理236个救生艇分站。救生艇分站不按行政区设置,而是按战略位置设置。各救生艇站接受当地MRCC的协调,当地政府根据需要协助,但不干预救助行动。由于管理关系顺畅、运行服务标准统一,该组织可以不断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不断提升救助能力、节约运行成本、提高营运成效。该组织建立了完备的管理机制,对志愿者的权责、服务标准、招募和培训、行为举止、健康和卫生、沟通协作、福利救济、矛盾调解、媒体应对等各方面进行严格的指导和规范。

第二,设备设施配备。RNLI致力于为搜救志愿者提供最先进的救生设备和个人装备,以保障志愿活动有效进行及志愿者自身安全。个人装备方面,每个志愿者根据其职责需要相应地配备符合高性能标准的全天候救生船员、近岸救生船员或救生员全套装备。救生设备方面,RNLI目前共配备了5个等级的全天候救生艇、5个等级的近岸救生艇和1个等级的气垫船,以适应不同区域和不同任务的需要。RNLI所有装备和救生艇均由自己的设计团队根据实际救助需要研究设计,并与制造商合作生产,确保融入最新的技术,达到最坚固、最佳性能,最大限度地保护志愿者的目的。2012年5月下水的Shonnon级喷水推进救生艇,代表了世界上同级别救生艇的最高设计和制造水平。

第三,人员培训。RNLI志愿者来自各行各业,培训是使普通志愿者成为合格的救助人员的关键环节。RNLI设计和实施了实用技能培训计划(Competence-based training),确保所有志愿者接受适宜其任务职责的培训,并达到适当的标准。该计划包含46个针对不同层次、不同角色的培训科目。每一个志愿者被招募后将经历一个为期12个月的见习期,分阶段在各救生艇站、RNLI学院接受涵盖人员职责、设备使用维护、个人求生和消防能力,以及模拟救助实操等科目的培训和训练,并在完成每个科目或重要的节点接受评估考核。见习期结束后,最终考核合格的,将作为基本救助人员参与救助行动。随着服务经历的不断丰富,志愿者可通过完成更高级别的培训科目,并承担更多的责任。该培训计划以其高度实用性和有效性,获得了政府和社会的广泛认可,曾两度获得英国国家培训奖。

第四,人员保障。RNLI建立了完善的保障体系来补偿志愿者在无偿参与救助服务时产生的额外损失,以及在伤亡情况下能得到充分的赔偿和救济。志愿者费用报销系统可报销志愿者因参与救助行动而实际产生的花费;个人伤害酌付计划允许志愿者在参与救助行动或训练期间受到伤害而产生收入损失、相关花费甚至生命损失时申请赔偿和救济;志愿救生船员救济基金作为一个独立的慈善基金,旨在帮助陷入生活困境的志愿者及他们的家庭。此外,RNLI还投保了雇佣责任保险、公众责任保险等,最大限度地降低由于搜救活动可能产生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害造成的损失,保障协会和活动的正常、持续运行。

第五,评价和激励。英国的海上搜救志愿者服务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政府、社会及其组织内部通过授予各种荣誉来表示赞誉和激励。乔治勋章(GC)是英国政府授予民间人士的最高奖项,RNLI历史上多人获此殊荣。英国帝国奖章(BEM)是英国女王奖励突出民间或军事服务的重大奖项,2012年度共有6名RNLI搜救志愿者、职员获此嘉奖。RNLI自身内部也运行一个成熟的奖励体系,奖励为该组织事业做出重要贡献的志愿者,包括金质、银质、铜质奖章和荣誉奖章等。RNLI历史上曾有一名叫亨利·布洛格的被称为“最伟大的救生艇船员”的志愿者,在其53年的志愿服务期间,共救助了873条生命,因其壮举被授予乔治勋章、帝国奖章各一次,RNLI金质奖章3次和银质奖章4次,为后来的海上搜救志愿者树立了榜样。

第六,公共宣传。多层次、多样化、全方位的公共宣传是RNLI传播志愿者价值和获得充足资金的重要手段。RNLI的公共宣传方式包括:一是全透明,在RNLI总部及各分站网站上将相关的管理、活动信息全面、及时,以获得公众支持;二是走出去,通过派出志愿者参与各种水上赛事或重大社会活动,帮助贫穷落后国家发展水上人命救助事业等,以塑造良好的形象;三是引进来,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救助文化、志愿者节日、救助体验等活动,邀请知名人士代言,进一步扩大影响力;四是博感情,将现场救助的音视频资料在YOUTUBE、FACEBOOK等大型媒体,邀请志愿者或被救助者讲述海上搜救志愿服务的壮举,激发公众共鸣;五是密切互动,从总部到每一个分站均设新闻官,定时救助新闻,并与社会媒体保持紧密互动。RNLI的公共宣传卓有成效,近年来获得的捐赠资金均超过其运营费用,志愿者队伍也逐年发展壮大。

三、我国海上搜救志愿者管理现状和问题

1.队伍建设和管理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的深入推进,我国志愿者队伍建设逐步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2008年11月中央文明委下发的《关于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2009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加强基层应急队伍建设的意见》等文件为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完善志愿者队伍管理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和指导。近年来,海上搜救志愿者队伍的建设已成为我国加强海上搜救应急管理、完善海上搜救应急反应体系工作的重点内容。2008年9月,全国首支海上搜救志愿者队伍在浙江温州苍南县成立;2011年5月,我国内河首支搜救志愿者队伍湖北荆州市水上搜救志愿者服务总队成立。目前,全国沿海、主要河域地区都先后建立了不同形式的海(水)上搜救志愿者队伍。我国海上搜救志愿者队伍组织和管理形式多样,或作为当地志愿者机构的分支,或挂靠共青团组织,或隶属行业协会;在经费保障上,或获得政府资金支持,或依靠社会捐助,或完全自筹经费;在运行管理上,基本没有统一的标准和刚性的运作程序。

2.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我国搜救志愿者队伍管理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第一,相关的法律法规尚未建立。我国在志愿者服务方面的立法相对滞后,迄今为止,除了团中央出台的《中国注册志愿者管理办法》外,还没有全国性的志愿者服务的法律法规,志愿者的相关权利和义务不明确。同时,在实际工作中,也存在多头管理的情况,最终导致缺乏持续有效管理,甚至许多志愿者队伍仅有形式,未能发挥实质性作用。第二,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总体来看,由于海上搜救志愿者队伍建设在我国还处于初级阶段,政府对该项工作的重视程度还不够,缺乏有效的财政支持和配套措施。具体来看,志愿者管理松散,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工作程序和服务标准,以及针对个人损失和伤害的补偿、补助措施,难以保障志愿者活动的正常运行。第三,缺乏有效的培训体系。目前,我国的海上搜救志愿者还缺乏系统的培训,缺乏培训项目规划、培训设施设备。第四,缺乏专业的装备配备。目前我国的海上搜救志愿者主要作为辅助角色,协助专业救助人员、其他社会力量完成搜救任务,或部分利用自有设施设备参与救助。由于经费的限制和制度的缺失,还未能为志愿者配备救生设备和个人装备。第五,宣传激励不足。我国海上搜救志愿组织缺乏主动宣传意识,缺少有效的宣传手段,导致社会认识度不高、参与意愿不强,从根本上影响了海上搜救志愿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四、完善我国海上搜救志愿者管理的建议

虽然中英两国的国情差异较大,但英国一些先进的搜救志愿者管理经验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通过分析和对比,结合我国国情,对完善我国海上搜救志愿者队伍的管理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第一,促进立法,加强组织管理。各级海上搜救中心、救助机构应共同努力,持续推动海上搜救志愿者队伍建设方面的立法工作。有条件的省、市或地区可先期推动地方性立法,明确志愿者职责,保护志愿者的权利,规范志愿者管理,为海上搜救志愿者队伍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同时,由于海上搜救志愿者的特殊性,建议成立专门的中国海上搜救志愿者协会,统一组织和指导全国海上搜救志愿者的管理工作,理顺志愿者管理关系,制定统一搜救志愿者管理标准,提高志愿者管理成效。

第二,完善志愿者工作程序和标准。从英国的经验来看,科学的方法、人性化的管理是保证志愿者组织有效运行的基础。应制定全国性的志愿者工作程序和服务标准,至少涵盖志愿者的权责、服务标准、日常管理、培训发展、使用管理、沟通协作、矛盾调解等方面。在遵循统一的标准前提下,各地区可因地制宜地细化制定适合当地情况的操作程序和工作指南。

第三,建立科学的志愿者培训体系。从英国的志愿者管理经验来看,其志愿者90%来自非专业背景,科学有效的培训计划是保证志愿者适任的关键环节。我国志愿者组织应高度重视志愿者培训工作,全面、科学分析海上搜救活动的实际需要,充分评估海上搜救志愿服务参与者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遵循最实用、最高效、易操作的原则,科学设计志愿者培训项目,并明确考核要求和标准。加大志愿者培训方面的投入,配备必要的培训设施设备,建立专门的志愿者综合培训机构,或与相关培训机构合作,建立集中培训、属地强化、实践提升相结合的培训体系。

第四,建立和完善保障和救济制度。充分的保障和救济是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最基本需求,在海上搜救活动风险较高、我国目前的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健全的情况下,完善的保障和救济制度尤其重要。搜救志愿者组织应充分发挥我国现有的社会保障体系的作用,结合现有的海上搜救奖励、见义勇为管理等相关管理机制,努力推动适用海上搜救活动的商业化保险途径,推进建立社会保障、公共保障、组织保障和个人保障“四位一体”的保障和救济体系,以解除志愿者的后顾之忧。

第五,经费保障和设施配备。海上搜救服务涉及设备装备的购置和维护,以及人员培训、日常运行等费用,尤其是救助设备的购置和维护费用巨大。根据我国实际国情,先期可通过争取国家和地方搜救专项资金,以及红十字会资金支持,发动社会捐赠,开展部分有偿服务,或有限的经营活动来筹措。随着社会意识的提高和社会捐赠的增加,可逐渐减少对政府资金的依赖,并最终实现独立运转。救助设施的配备应遵循首先保障个人装备、逐步购置救生装备,到全面配备的发展途径。组织规模的发展、设备的配备都应依“有多少钱做多少事”原则,切忌盲目扩充,避免因经费来源不稳定的情况导致服务难以为继的情况。

第六,重视和强化宣传工作。搜救组织应高度重视宣传的作用,加大搜救志愿活动的宣传力度,创新手段和方式,充分发挥网络、报纸、杂志、广播的媒体作用,组织和参与各种公众和社会活动,应用“明星效应”的影响,加强志愿者与社会公众的互动,鼓励社会公众体验活动,构建立体宣传网络,营造志愿者无处不在、随时备援的氛围,以传播志愿者价值、激发公共危机意识、提升服务形象,促进海上搜救志愿服务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凯然.海上搜救志愿者队伍建设[J].中国海事, 2010(8).

[2] 徐雯梅.我国海上搜救的现状及建议[J]. 水运管理, 2009(8).

[3] 英国政府应急管理体制及其启示[J].军事经济研究, 2006(10).

[4] RNLI. Operational Volunteers at lifeboat stations.

志愿服务培训总结篇8

关键词:志愿者 非营利组织 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管理

1、非营利组织中的志愿者

非营利组织主要指区别于政府和私人产品的提供者——企业的组织。而我们现在所要研究的是非营利组织中强调提供志愿服务的志愿组织。在国外,这类组织的人力资源构成主要包括:有酬员工和志愿者。志愿人员通过自身回报社会的行动,既实现了自己的精神层面的个人追求,又体现了作为社会人的社会价值。

2、志愿者人力资源管理瓶颈

2.1 人员选择范围小

在国外,参加志愿者活动的人中,中年人比例较高。35~54岁的人所占比例为55%,24~34岁的为50.8%,18~24岁的年轻人为38.4%,75岁的老年人参与比例为33.7%。然而近几年,社会发展了,人们的生活节奏也随之加快。繁重的工作使得人们闲暇时间减少,工作的负担也让更多人选择和家人在一起。这使得正处于事业发展期的广大中年人在志愿服务和休息之间左右为难。这也导致了目前志愿者可选择的范围相对有限。

2.2 人员流动性大

志愿者工作的特殊性可能导致大量人才的流失。由于志愿者多数是利用自己的闲暇时间来为社会提供这种志愿性服务的。工作的性质以兼职为主。当本职工作变化或工作的时间、地点发生变化时就有可能退出该组织。同时志愿组织的主力军——大量的退休人员和学生本身也是不稳定的。年长的志愿者很有可能由于身体的原因无法为社会提供志愿服务。而学生群体也面临升学和就业的压力。以上这些原因都可能导致志愿组织人员不稳定、流动性大的特点。

2.3 人员培训的缺乏

志愿组织对人员培训方面的重视还远不及企业。对员工进行培训,既能给企业为了带来更多的利润,也符合员工的需要,成为一种员工的福利。而在有些志愿组织中,工作的专业性相对较弱,对人员的培训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这样既不利于志愿者知识的积累和更新,也不利于志愿者对工作产生热情,工作的积极性弱化。

2.4 中国志愿者的独特难题

西方国家的志愿者活动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宗教传统,已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志愿服务氛围。并且西方崇尚的公民社会也促使了良好的社会自我管理习惯和自主管理意识的形成。与西方相比,中国的志愿组织是新近发展起来的。政府是促进志愿组织发展的主导力量。并且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的公民也没有良好的自我管理意识,更没有结社的习惯。因此中国公民的志愿服务意识欠缺,志愿者活动发展滞后。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召开,促进了志愿者工作的开展。北京奥运会志愿者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在全国范围内招纳志愿者。然而随着奥运会相关任务的完成,志愿者的工作也就随之结束,这使得部分志愿者缺少稳定性、持续性,而非真正意义上由非营利组织开展的持久、稳定的志愿者行为。

3、志愿者人力资源管理改进方向

3.1 工作分析

在招募志愿者之前,根据不同志愿组织的使命和目标,结合本组织的现有人力资源状况做出设计,制定出详细的工作分析,即对组织中的某个特定职务的工作内容和职务规范的描述和研究过程。

例如,针对不同年龄层志愿者的特点,为他们找到合适的志愿服务社会的岗位。大量赋闲在家身体健康的老年人,他们有着丰富的社会经验和大量的时间,可以安排他们作一些劳动强度不大的咨询和管理协调工作。而工作能力强,专业化水平高的中青年人,可以让他们更多的承担技术含量高,工作难度强的工作,这样既有利于工作的顺利进行,也有利于志愿者经验的积累和技能的提高。青少年志愿者就侧重于简单,参与性程度高,培养他们服务社会和责任意识的工作。这样有助于我们合理利用不同的人力资源,做到人尽其用。 3.2 人员招募

在进行了工作分析后,就要有针对性的展开招募行动。广泛地吸收有才华的志愿者是志愿组织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条件。同时招募也是解决志愿组织人力资源不足的重要途径。因此首先,应该明确招募的目的,再有的放矢的实施行动。志愿者招募的目的主要有:增添新人手、开发新服务和寻找备用志愿者几大方面。就此展开的具体招募方法有:(1)志愿者介绍;(2)举办志愿者训练课程;(3)媒体宣传;(4)活动推广;(5)发放宣传册;(6)网络招聘等。然后针对志愿组织的不同需要进行甄选活动。

3.3 人员培训

培训工作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环节。志愿者培训对促进志愿者的工作表现,增进工作满意度和积极性有着重要的作用。培训可以使志愿者明白志愿服务的意义,更加清楚的了解组织的使命和目标;可以使他们具备执行任务所必备的技巧与知识, 从而提升服务能力, 促进服务动机与士气,发挥服务效果。具体的培训内容应因组织的不同略有差别,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理论培养和技能训练。理论培养就侧重于介绍志愿服务的工作概念和服务对象的相关知识。主要针对新进入组织的志愿者进行。技能训练主要包括:(1)志愿服务技巧,沟通、活动设计等;(2)特别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急救训练等;(3)管理能力培训,策划、领导、组织等能力的培养。其中志愿服务技巧和特别技能培训主要针对不同的服务工作需要展开培训,而管理能力培训则主要是资深的志愿者,为他们提供进一步的管理能力培养。

3.4 激励机制

激励是指促使每个人能努力去实现组织的目标, 并借助努力所带来的结果以满足个人的需要。对志愿者的激励要坚持精神与物质鼓励并举的做法,可以学习美国的做法,通过政府部门制定政策,鼓励青少年从事社区服务,并将社区服务的时间记录在案,以奖学金形式返还志愿者。国际上还流行一种叫做“道德银行”的志愿服务机制,它将志愿者参与公益活动的时间记录下来,建立个人档案,将来年来体弱时,这些曾经对于社区服务有贡献的志愿者可以从道德银行中支取服务。这种从志愿者无偿服务衍生出来的新的激励机制无疑会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志愿服务,并促使志愿服务步入良性循环。

3.5 评估

评估要以一种和谐的方式来进行, 重点是在引导志愿者实现目标, 修正缺失, 不要反而使志愿者害怕做不好工作, 尤其要减少绩效评估的不公平、不公正之处, 才能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质量。对志愿者的评估可以从评估参与行为的表现着手, 而参与行为则可用参与密度、参与频率及参与时间的长短来判断。“参与密度”是指从事志愿服务活动的程度及接触工作人员的密集度。“参与频率”是指从事志愿服务活动的次数。 而“参与时间”是指从事志愿服务活动时间的长短。评估的方式常见的有: 督导者评估、自我评估、同事评估、服务使用者评估等, 最好是多种方式组合使用,这样才能达到总结经验,形成反馈的目的。

参考文献:

上一篇:初级培训结课总结范文 下一篇:内容培训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