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资产保全工作总结范文

时间:2023-11-04 03:50:52

银行资产保全工作总结

银行资产保全工作总结篇1

关键词:通胀紧缩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路径探析当前,为应对物价过快上涨压力。央行频出货币政策工具,比如发行央行票据、多次上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等。通胀高企的宏观经济态势加上一系列紧缩性货币政策措施使得商业银行外部经营环境较之以前发生了明显变化。在通胀紧缩背景下,商业银行应及时调整、活化资产负债管理手段,以应对经济环境和政策环境的变化。实现业务经营持续又快、又好发展。本文试就香港培训所学知识,结合自己工作实践,谈谈通胀紧缩对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影响。并探讨在此背景下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路径。

通胀紧缩对我国商业银行

资产负债管理的影响2010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经济出现局部地区和部分行业过热、通胀上行压力加大态势,表现最为明显的就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长期居高不下,且频创新高。为应对通胀对经济运行压力,国家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措施,对商业银行而言,这些调控政策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频繁提高存款准备金率,2010年以来先后12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率达到创记录的21.5%;二是多次大规模发行央行票据,截至目前,2011年已发行43期央行票据,累计发行金额8820亿元;三是大幅度上调利率,2010年四季度以来不到9个月的时间里,央行已四次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抑制通货膨胀的意图明显。

从宏观上来看,通胀紧缩一方面

有利于促使商业银行稳健经营。紧缩货币政策对于商业银行稳健经营所需的经济环境有一定促进作用。也有助于商业银行尽快转变经营理念,’并牢固树立稳健的风险取向。同时,通胀的经济环境迫使商业银行加快调整经营策略,提高抵御风险的免疫力。但另一方面,通胀紧缩给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尤其是资产负债管理,带来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央行为应对通胀压力而综合运用的存款准备金率、利率等货币政策工具,对商业银行信贷投放、流动性、资产结构调整等都将产生一定的影响,作为宏观调控的对象和重要参与执行者,商业银行应深入研判这些影响的作用方向、广度和力度,从而制定正确的应对方案,把握经营管理的主动权。

(一)抑制商业银行货币信贷投

放。根据货币乘数理论。货币供应量为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之积,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决定乘数大小从而决定派生存款倍增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为央行货币政策工具,法定存

款准备金率的上下调整将影响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和贷款总量。对商业银行而言。存款准备金率的连续上调意味着信贷扩张能力的削弱。今年以来,央行已上调存款准备金率6次。

累计调整300个基点,可冻结资金2.3万亿元,加上利率工具和资产价格管理组合工具的运用,其对商业银行信贷紧缩的作用正逐渐显现出来。

此外,央行已启动信贷控制政策,加大了窗口指导力度,严把信贷投放关,增强了政策刚性和针对性,进一步抑制了商业银行信贷规模扩张。

(二)增大商业银行资金运用压

力。一方面,随着加息、外汇占款和市场流动性不断提高。存款规模将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定向发行央票、窗1:3指导、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紧缩性货币政策将起到抑制商业银行信贷扩张的作用。此外。资本市场和债券市场的发展对企业信贷也将产生分流效应,降低银行间接融资规模。以上加存款总量的同时。提高优质客户占比.优化负债结构,降低负债成本,增强资金盈利能力;三是根据负债的期限和利率结构,合理安排资产的期限和利率结构。将资产与负债在资金’种类和数量上的联系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保持资金合理流动性的条件下。及时调整各种不同利率资产和负债的敏感性缺口,扩大利差,达到净利差收入最大化的目标。

3、加快拓展中间业务,开辟解

决流动性问题的新途径。在通胀紧缩的大环境下,商业银行传统的存贷业务。特别是信贷业务,受经济环境波动影响较大。也直接受调控冲击。加上利率市场化推进和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传统存贷业务的风险日益明显、利润空间不断受到挤压,如继续保持其在业务结构中的主导地位,注定会影响商业银行综合收益率0而发展低风险、低成本、高收益的中间业务可有效改善这一经营劣势,甚至可成为商业银行降低经营风险、改变盈利结构、促进增长转型的战略性支柱业务。因此,商业银行应深化对中间业务的战略认识,加快业务转型,使之成为商业银行开辟发展新领域、解决流动性问题的核心途径。通过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有效抢夺高端客户和高附加值业务市场,特别是基金、理财等新型资本市场类业务的拓展,加快提升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不断优化收入结构、业务结构、风险结构、盈利结构.推进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和业务经营、发展模式的战略转型,实现业务经营多元化,弱化传统存贷业务流动性对商业银行经营发展的影响。

(二)充分发挥价格传导作用,

进一步加强全额资金管理当前经济背景下,需要商业银行根据通胀紧缩形势进一步调整资产负债结构。资金管理是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调控资产负债结构的有效手段,结合全额资金推广应用,商业银行应做好以下工作。

1、以资金管理改革为导向,进

一步增强全额资金管理意识。资金管理从差额模式转变为全额模式,是资金管理体制一次全新的变革,对商业银行的业务发展影响广泛,更注重发展品质问题。在管理导向上,基本能及时根据经济环境和本行发展方向从产品价格上做出揭示。因此,在通胀紧缩背景下,商业银行要明确不同阶段应鼓励发展何种业务、限制什么业务,并通过全额资金管理准确反应资金导向意图,使经营行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加快经营转型步伐,为提升发展品质提供有效、有利和有力的支持。

2、寻求业务全面均衡发展,提

高综合竞争力。通胀的作用下,商业银行业务发展不可避免受到不同程度制约,而各项业务全面、均衡、协调发展是商业银行稳健、可持续经营的重要标志和基础,如何把商业银行各项业务经营统筹、调和到一个最佳状态,对通胀紧缩下的综合经营管理有着重要作用,而全额资金管理正好可以起到这一杠杆作用。在全额模式下,由于全行范围内实行统一的内部资金转移价格,一笔资金来源或运用在入账时即确定了一个内部收益率或成本率,资产负债比例和业务品种、期限、结构合理的行在新的管理模式下综合贡献度就大。以内部转移价格为核心的全额资金管理,将业务经营与发展的方向、路径、重点与要求蕴涵在资金的配置和价格的变化中,通过资金调控和内部计价的传导,体现经营的导向和政策的变化。因此,在当前经营环境下,充分发挥全额资金管理的杠杆作用,对应对通胀紧缩不利影响、提高商业银行综合竞争力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3、突出发展重点,引导业务结

构优化。内部转移价格的导向性可以改善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结构,提升综合回报水平,在现阶段要增强主动负债意识,不断优化负债结构,在保持总量增长的同时,合理提升活期存款占比。同时要加大资产营销力度,有针对性的将稀缺的信贷资源配置到转移利差最大的信贷业务(产品)中。

着力优化信贷结构。一是要创新发展资产业务,优化贷款结构。当前,受国家宏观调控约束。存贷比过低问题难以有效改观,随着近年来负债业务的迅猛发展。资产业务发展相对不足问题更加显现,这就需要创新发展思维,积极寻找优质业务载体,从中寻找资产业务发展突破口,提升资产业务比重,增加利息净收入。二是要提升活期存款占比,优化存款结构。要坚持以存款FTP#I]差为引导,在确保总量增长的基础上,最大限度优化存款期限结构,合理提升活期存款和同业存款占比,改善资金来源结构。提高资金来源类产品的FTP净收入。

4、以强化内部资金管理为手

段,降低不合理资金占用。在提高经营性固定资产投入的同时,要加大闲置固定资产处置力度,优化固定资产结构,减少非生息资金占用,降低资金成本支出。同时,要合理控制备付率,由于实施全额资金管理后对库存现金等资金占用要收取资金占用成本,因此,商业银行要进一步强化主动创效意识。加强备付金的精细化管理,在保证正常支付的前提下。将备付保持在合理、较低水平。

(三)突出资源配置的引导作

用,进一步加强经济资本管理经济资本管理侧重于引导商业银行内涵式增长。由于资本本身所具有的稀缺性,强化银行经济资本管理更能激励其主动调节自身资本结构。在当前通胀紧缩背景下,只有加强经济资本管理,将有限的资源用于支持经济资本回报率较高的业务发展上。以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资金体系中存差规模将持续提高,存贷比趋于下降,商业银行资金运用压力将会增加。

(三)制约商业银行资产结构调

整。在前几年“保增长、促就业、扩内需”经济刺激政策作用下,商业银行信贷投放出现了“井喷”,在总量高速扩张的同时,也埋下了信贷结构不尽合理的隐患。这期间多数贷款投向了政府担保的基建项目以及地方重点保障项目,企业实际有效贷款增长较:。基建贷款往往由于期限长、流动性不足以及银行同业激烈竞争造成的利率下浮致使资产综合收益低,对可持续发展较为不利,因此,商业银行信贷结构调整已势在必行、刻不容缓。然而,在通货膨胀压力下,货币紧缩政策的陆续出台,使商业银行信贷投放大幅减少,通过加大短期贷款投放来改善信贷结构的期望难以在短期内实现。

(四)加大流动性管理操作难度。一方面,通过连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发行央行票据、提高基准利率,使商业银行的流动资金被大量抽走冻结,并造成部分银行,如中、小银行。出现阶段性的资金紧缺,资金头寸偏紧,运营压力增大。另一方面,由于国家外汇储备持续增长和居民消费不足,资金流动性不断增加并向银行聚集,使得负债流动性增强,尽管可补充商业银行流动性,但又具有短期性和周期性特点。这样便形成了微观流动性短缺和宏观流动性过剩并存、流动性阶段紧张与长期充裕并存、局部流动性紧张与整体流动性宽松并存的局面,从而加大了商业银行流动性调控管理难度,成为当前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五)考验资产质量管控目标实

现。通货膨胀的环境下,企业的应收账款也会面临着贬值,且收回难度也会加大,坏账的可能性无形增加,有可能进一步延伸影响到商业银行贷款质量。加之在从紧货币政策条件下,风险可能趋于集中,信贷成本趋于上升,一方面,信贷总量控制限制了商业银行调整资产组合的能力。有限的信贷资源可能会逐渐集中到少部分大客户;另一方面。一旦贷款利率继续提高,信贷总量调控持续加强,将使得部分借款人难以承受,资金链就会断裂。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就可能有抬头之势,对资产质量形成新的考验。

通胀紧缩背景下我国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路径近期。温家宝总理在大连举办的第五届夏季达沃斯论坛上表示,中国将继续收紧货币政策。以控制通胀。

可见,只要通胀不得到有效遏制,紧缩的货币政策将很难解除,通胀紧缩的经营背景将持续存在,并预期将来一段时间不会改变。在当前通胀紧缩的大环境下,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无疑面临着更大的压力,这需要商业银行不断创新,形成更能适应新时期发展需要的资产负债管理新举措。以迎接严峻环境的考验。

(一)依托资产负债结构调整,

进一步加强流动性管理由于紧缩性货币政策将在一段时间内持续,加之后段资本市场向好预期对存款形成的分流作用,防范流动性不足、控制流动性风险,将成为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首要任务,银行需采取切实有效措旋,实现资金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的有机统一,确保业务经营安全、有效、持续发展。

1、管住信贷总量,合理确定投

放节奏。按照传统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银行资金运用要以存款沉淀余额为限,根据存款流动性来组织贷款。在紧缩背景下,商业银行应将安全性摆在首位,管住信贷总量,防止贷款盲目扩张。一是控制贷款总量的合理增长。当前,在资产价格呈现不断上涨的趋势下。商业银行有必要控制过度的信贷行为,确保信贷总量在规模控制下适度增长,做到信贷投放既适应业务发展需要,又要服从宏观调控需要。二是把握贷款投放节奏。要密切关注自身流动性特点和市场变化情况,既要考虑自身的经营情况,高度关注资产负债期限问题,改善流动性管理,也要注意客户在流动性管理上可能面临的困难。以此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避免因流动性不足而出现支付风险。三是关注不良贷款反弹。在通胀紧缩环境下商业银行更要审懊地发放贷款,提高贷款质量,密切关注大环境对资产质量的影响,防止因企业资金链断裂而产生新的不良贷款,同时要切实在存量不良贷款上下功夫,加大盘活、清收、重组力度,最大限度地降低不良贷款的比例,保持信贷资产的流动性。

2、确保负债总量,优化资产负

债结构。负债业务是商业银行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业务,负债业务成功与否取决于负债规模和质量结构的优化。当前,存款基准利率上调,增强了储蓄的吸引力,有利于商业银行做好存款工作,而存款准备金率上调,使商业银行新增存款中可用资金比例减少,流动性风险上升,这促使商业银行更加重视存款工作。以进一步增强资金实力。此外。成本是决定筹资方式选择的因素,商业银行在筹集资金支持贷款和其它金融服务时,应选择适当的渠道和工具以控制负债成本,优化负债业务结构,提高主动负债能力。一是大力拓展同业存款。树立多元增存意识,根据资本市场快速发展新形势,以证券交易结算资金第三方存管业务以切入点。大力拓展同业存款,并将其纳入增存考核体系,全El径拓宽资金来源渠道,为缓解流动性紧缺提供资金保障;二是增强主动负债能力。认真落实差异化服务措施,加快网点功能转型,真正实现客户分层、功能分区、业务分流,在增低成本资金占用获取高回报.才能达到化解调控困局。最终提升价值创造能力、实现品质经营的目的。

1、提高经济资本管理重要性的

认识。经济资本是风险的反映,通过限制经济资本盲目扩张可以有效控制银行风险,通过经济资本总量的限额管理,可以促使银行主动调整客户结构或产品结构,将信贷资源更多地投向经济资本占有少、收益率高的业务上,主动减少无效资产的资本占用。

通过优化存量资产结构。合理配置经济资本增量。有利于商业银行变被动的规模控制为主动的内生资本约束。

提高资产运营效率。因此。在当前复杂的经济环境下。商业银行加强经济资本管理能够促进银行管理模式由传统的粗放式、外延式向集约式、内涵式转变,提高应对外部不利因素影响的抵抗能力。

2、充分发挥经济资本对业务引

导作用。一是在大力发展零资本占用业务。紧缩的政策下。经济资本资源不可避免会受制约,因而发展零资本占用业务,特别是中间业务,可有效规避经济资本约束,既可增加收入来源。改善收入结构。又有利于提高资本回报水平;二是积极发展短期信贷业务。频繁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货币政策持续偏紧,在这种宏观经济背景下,大力发展短期信贷业务不仅可以占用较低的经济资本。还能更好有效的规避利率风险,提升商业银行的综合绩效水平;三是全力拓展优质贷款客户。高信用等级的优质客户贷款有着较低的经济资本占用。在当前信贷规模从紧的形势下,商业银行应加大对高信用等级以上客户的营销。有效降低客户违约风险。对提升经济资本绩效指标有着重要的作用。

3、严格落实经济资本管理措

施。一是严格资本计划管理。根据业务发展情况和实际,做好经济资本的预算、分配工作,加强对涉及经济资本管理有关部门和人员的考核,督促和推动经济资本管理各项具体措施的落实。同时。将其纳入商业银行综合绩效考核体系,强化经济资本的计划约束能力。起到引导经营行业务发展方向的作用;二是严格资本回报水平考核。把经济资本回报率、经济增加值作为信贷资源配置和定价取向的主要指标。按照经济资本配置要求开展业务经营,以经济增加值决定客户的进退,对不能带来经济增加值的业务和客户要果断退出。对资本回报水平高的业务优先审批,以此引导经营行将有限的资源配置到低风险、高回报业务上来,实现内涵式增长。

(四)坚持总量和结构两手抓。

进r步加强资产业务管理

通胀紧缩环境下.受货币政策约束和规模控制影响,商业银行资产业务发展空间相对不足,而在当前阶段,资产业务运行情况对商业银行总体盈利水平影响还是占据重要位置。

处于这种大背景下,商业银行更需做好资产业务管理。

1、深入研究通胀影响。突出资

产业务发展的前瞻性。在通货膨胀压力下.肯定会有一部分企业会遭受经营风险,这种风险的区域性范围较广。潜在的风险损失也会比较大,信贷资金如果投放到这类行业中,其资产风险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商业银行要加强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分析,高度关注国家的产业政策动向。关注行业的发展前景,全力做好资产业务发展的前瞻性研究。在国家重点产业政策和优先扶持的行业中选择优质的企业作丸自己的信贷客户,确保新形势下银行新增资产质量。

2、用足用活信贷规模,活化信

贷资产。一是要提高个人贷款业务占比。要认真分析市场,加强客户细分。突出助业、住房和消费三项“拳头”产品,积极推广个人自助循环贷等新产品,加大对专业市场、产业集群、中高端客户层等重点区域、重点客户的营销力度,进一步提高个人贷款业务发展速度和财务贡献度。二是要提高优质中小企业贷款的发展速。度。当前,中小企业已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要迅速改变对小企业贷款“风险大、成本高、效益低”等偏颇认识,把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分布在大企业上下游供应链上的配套型中小企业。地区产业集群中绩效居前的优势中小企业,业务关系稳定、业绩优良的出口导向型中小企业。品牌优势突出、现金流充沛的服务型中小企业.拥有核心技术、市场前景明朗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等作为重点营销和支持目标。有选择地进行营销和管理。加大成长性客户培植能力。逐步把中小企业业务发展成为支柱业务之一。三是要努力提高法人客户综合回报率。要加强法人客户评级授信力度,提高优质客户贷款占比.充分利用信贷资源偏紧的政策背景。深入拓展客户综合价值。

3、积极发展多元化业务,改变

银行资产保全工作总结篇2

包头市金融改革和发展近年来均取得可喜成效,但金融生态环境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进一步优化。

主体态势

金融深化程度在波动中提高,但仍属数量型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包头地区的金融资产总量迅速增加,FIR(金融相关比率,下同)显著提高。1978年,包头市金融资产总量为7.37亿元,FIR仅为77.11%;2004年金融资产总量增加到961.68亿元,FIR为160.28%,比1978年增长了83.17个百分点。但与全国各地FIR相比包头地区的金融深化程度仍然处于较低水平,各年FIR不规则的频繁变动也表明金融深化十分不稳定,金融生态仍处于较低效率均衡状态, 2002年之后,包头地区FIR不增反降,表明金融生态环境方面的原因使得地区金融业发展受到很大的阻碍。

金融资产结构有所改善,但发展不够均衡

非银行类资产增速较快,银行类资产仍占显著优势,资产结构不合理。2005年末,包头地区的金融资产已从1978年的全部银行类资产演变为银行类资产为主,非银行类资产为辅。从1978到2004年,包头地区金融资产总量增长131倍(剔除通胀影响为29倍);银行类资产从73330万元增长到821.07亿元,增长112倍(剔除通胀影响为24倍);非银行类资产从51万元增加到10.44亿元,增长2047倍(剔除通胀影响为454倍)。由此看出,包头地区金融深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但非银行金融资产的增长表现出较大的波动性。1997年增长率达285.44%,而1991和1994年为-14.11%和-8.28%,2003年也仅为2.49%。表明包头地区金融资产结构稳定性相对较差,不利于提升金融竞争力和金融发展的安全性。

“存差”逐年增加,支持经济发展力度有限。作为一个老工业基地,包头市一直是资金紧缺的借差地区。1998年6月首次出现存差1.31亿元,比全国首次出现存差晚3年。2000年,受“债转股”政策影响,一批国有企业不良资产被剥离,2000年末地区存差由1999年末的14.79亿元猛增至56.09亿元,成为存差增长最快的年份。从存差的分布情况看,存差主要集中在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农村信用社差额相对较小。

金融市场化格局基本确立,但金融业务单一,信贷支持有限

金融中介趋于多元化,但非银行类金融机构占比偏小。1978年到2005年,包头地区国有银行的市场份额从1978末的100%下降为2005年9月的66.18%。2005年9月末包头地区金融机构新增贷款45.97亿元,仅有48.16%的增量是由国有银行提供的,国家银行的垄断格局已被打破,但垄断地位依然存在。从金融资产格局看,国有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股份制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分别占63.92%、1.14%、26.05%和8.89%。表明包头地区金融机构虽已实现了多元化,但银行仍占绝对优势地位,非银行金融机构所占份额较小,且银行中又以国有独资银行占主导地位,表现为国家垄断金融,中小金融机构的资产及市场竞争力相对有限。

金融业支持GDP高速增长,但金融政策与经济发展存在矛盾。近年来,包头市经济发展进入快速增长时期,已连续四年经济增长超过两位数。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是依托重工业基础,通过固定资产投资拉动。其中固定资产投资380亿元,对GDP的拉动额为152亿元,占GDP的比率为25%。从图3可以看出,包头地区金融业的支持在总量上与国民经济的发展基本持平。但由于受国有商业银行集约化经营策略和国家产业、货币政策的影响,2001年起,金融对GDP的支持明显滞后于GDP的增长,金融政策与经济发展存在如下矛盾:

(1)集约化经营与金融服务的矛盾。国有商业银行战略调整过程中,普遍由过去粗放型经营转换为集约化经营,大量撤并基层营业网点,服务功能相应萎缩。从2002年至2005年9月末,包头地区金融机构网点数由658个减少为586个,网点减少率为10.94%。机构的撤并与地方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加深,金融业务特别是信贷业务明显减少,资金供应功能弱化。同时,受国有商业银行信贷政策影响,包头市银行信贷主要集中投放于钢铁、冶金、汽车、电力等行业。农村信用社作为县域经济发展中信贷资金来源的主渠道,也出现向大企业集中的倾向,直接影响到对“三农”的支持。

(2)本地资金冗余与外埠资金日益增多的矛盾。截至2005年9月末,银行类机构存差已达313.1亿元,占银行各项存款的50.28%。存差资金除占资金运用8.71%的有价证券投资及必要的占用外,均实行上存。与此同时,2004年包头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中银行信贷资金仅占10.24%。外埠银行以比本地银行优惠的条件吸引包头地区的优质客户,使外埠金融资金正逐步替代本地金融资金。截止2004年7月末,外埠资金通过直接贷款和票据融资等渠道进入包头地区资金为33.46亿元,占包头银行贷款总额的12.79%。外埠银行对本地经济的贷款投入反衬出本地

相关银行经营理念和机制的落后。

银行业业务品种和结构单一,资金运用效率低。目前包头地区银行业业务结构单一,负债业务主要依赖存款,中间业务种类非常少。2005年9月末,收益较好的交通银行和包头商业银行利息收入占80%以上,而目前发达国家的银行一般都在60%以下,世界先进银行则已降到40%左右。由于中间业务开拓不足,资产类业务中,有价证券及投资的比重一直很低,至2005年9月末仅为17.97%。各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占总收入比平均为4%左右。单一的收入结构,导致金融机构抗风险能力较弱,充实资本金和提取呆账准备金困难较大。

金融市场仍不完善,资源配置功能依然薄弱

从1997年6月明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公开发行股票起,包头地区6家上市公司已从深沪两市累计筹资133.37亿元。2004年6家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6.53%、17.85%、1.9%、5.59%、3.74%、2.62%。除钢联股份外,其它公司赢利能力在深沪股市中处于中等或偏下水平。债券总额从1986年的118万元增加到2005年9月末的45.8亿元,增长了3881倍。票据市场发展迟缓,目前只办理银行承兑汇票业务。截止2005年9月末,各金融机构累计签发银行承兑汇票135.07亿元,同比增速下降37.34个百分点;累计办理贴现业务71.64亿元,同比增速下降41.2个百分点;再贴现目前余额萎缩为零。目前包头地区仅有股票、企业债券、银行承兑汇票和银行贷款等,反映出在金融工具使用与创新上明显落后。

环境状况

经济结构制约信贷有效需求,金融结构与经济结构的契合度不高

包头市是建国后国家重点投资的工业城市,长期以来,全市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第二产业的拉动,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超过50%。近几年,包头地区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虽然得到了一定的缓解,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大多数中小企业无法达到银行信贷审核的基本条件,导致实际贷款满足率仅为30%左右。截至2005年9月末, 除国家银行之外的中小金融机构资产仅占金融机构资产总额的28.59%,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就占到了64.92%,非国有经济在金融机构贷款额仅占金融机构资金运用的1.8%,在国有银行的资金运用中仅占0.67%。从图1可以看出,非国有经济信贷支持主要依靠非国有金融机构。金融市场不健全形成的金融抑制不仅制约了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的发展,也降低了整个包头地区的资源配置效率,影响了地区经济的进一步增长。

货币信贷政策宏观调控效果不够明显

利率政策调节作用不突出。从包头地区的情况来看,国有商业银行客户均为大型企业和国家重点企业,贷款金额大,贷款利率均执行不上浮或利率下浮的优惠政策,其利率浮动的弹性不明显。中小金融机构特别是农村信用社由于缺乏有效竞争机制、人员素质不高,目前仍是依靠数量竞争,没有按照风险与收益对等原则拉开利率档次,形成以价格竞争的利率机制。

政策指导性贷款总量较小、发展速度放缓。截至2005年9月末,全市个人消费贷款余额23.31亿元,存量仅占全市贷款7.5%;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余额2353.6万元,同比下降54.59%;全市助学贷款余额535万元,其中国家助学贷款余额为394万元,同比减少102万元,处于停滞状态。政策指导性贷款总量和增长速度都不能满足实际需求,信贷政策传导机制失灵,政策执行效果甚微。

部分宏观调控措施效果不明显。作为投资拉动型工业城市,包头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平均以每年70%多的速度递增,但由于引进的项目不符合宏观调控要求,企业较难获得国家银行的信贷支持,固定资产投资中企业自筹资金占比不断加大。2005年上半年,企业自筹资金占固定资产投资来源的74.33%,货币信贷政策的宏观调控功能很难发挥。

中小企业担保基金规模小,中小企业融资状况难以改善

目前,包头市共有各类中小企业担保公司22家,其中开办担保业务的仅13家,注册资本2.54亿元,共筹集担保资金1.85亿元,累计担保贷款24.86亿元,涉及企业2949户,约占全市中小企业总量的13.4%。担保资金规模小,业务简单、资金来源渠道单一,加之有效的资金补偿机制缺乏,使商业银行信任度降低,严重制约了担保业务的进一步发展,使得通过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发展思路受阻,国家出台的各项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难以有效实施。

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企业信用缺失问题突出

社会信用环境较差,信用观念淡薄仍比较突出。企业信用缺失的突出表现是企业借改制之机逃废、悬空银行债务。以情况较为典型的2002年为例,包头地区逃废悬空银行贷款的企业有258户,涉及银行贷款156961万元,占同期全部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的7.55%,占不良贷款余额的40.85%。其中:通过改制逃废债企业133户,占改制企业的65.52 %,逃废悬空银行贷款本息11.97亿元,占改制企业贷款本息的32.91%。从信用法律环境看,由于在立法方面我国没有专门的信用法律法规,现有的《民法通则》、《合同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以及《刑法》中虽然都有诚实守信的法律原则,但都不足以对社会失信行为构成强有力的法律规范和约束,由此导致企业之间合同违约率高,商业欺诈行为时有发生,经济纠纷案呈逐年上升趋势。失信行为不仅影响了企业的经营秩序,同时也严重影响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持。

金融生态发展的司法税收环境有待改善

法律环境是金融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目前我国法制建设不够完善,司法部门执法过程中独立性较差、效率不高,主要表现为金融案件裁定久拖不决、金融胜诉案件执行难、维护金融债权成本高。银行资产得不到法律的有效保护、“赢了官司输了钱”是银行产生法律风险的主要表现。同时,税务部门对商业银行抵贷资产征收的契税实为重复征税。2005年5月末,包头市地方税务部门冻结查封了包头市国有商业银行部分分支机构的银行账户及财产,并下达罚款通知书,对2004年末的4.32亿元抵债资产征收契税,对此各商业银行反映强烈。

应对之策

深化基层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改革,提高经营效益

目前包头地区国有银行主要存在业务结构单一、资产利润和资金运作效率低等问题。因此要提高国有银行的经营效益,关键是要突破单一产权结构,实现国有银行产权多元化、社会化及其流动性。银行经营方面首先要改变经营作风,改善和优化信贷资产质量;其次要开拓创新,广泛开展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扩大其在银行业务中的比例;第三要完善各种配套措施,促进消费信贷业务的发展,改善银行的资产质量结构,增强银行信贷结构的多主体性、多品种性和预期收益的稳定性;第四要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激发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适时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发展与金融政策的契合度

一是按照国家宏观经济的要求调整包头地区产业结构,不断壮大和培养符合信贷投向的、有战略性发展前景的企业,这是缩小存差、扩大包头市信贷总量的基础,也是改变包头地区金融机构贷款投向单一和集中的必然选择;二是尽快提高包头地区经济发展的外向型程度。提高经济的开放度、提高利用外资的数量和效率不但有利于包头市经济结构的改善和可持续发展,也有利于外资银行的进入和信贷总量的增加;三是改善部分经济指标的考核方式。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需要从数量偏好向追求投资效益、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和资源以及可持续发展转变,吸引银行信贷资金的积极投入。

做大做强担保机构,建立风险补偿机制

大力发展信誉度高、规模化的担保机构,建立一个政府主导、民间参与、社会互助、金融支持、多渠道筹资、操作方式灵活、业务品种齐全的担保体系。同时建议国家尽快出台担保机构的风险补偿机制。欠发达地区应该尝试按照“政府拨一点、社会筹一点”的方式,多渠道筹集资金,创造条件形成一批经营业绩突出、管理规范、制度健全的担保机构。尽快成立再担保风险机构,降低担保机构的风险,适当增加担保机构的放大倍数,有利于发挥担保公司的作用。

努力改善社会信用环境,为金融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加快社会信用制度建设,加强政府信用建设和信用服务体系建设,促进银企融资良性循环。进一步发挥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和个人征信系统的作用,使银行同业能充分实现资源共享,预防贷款发放的潜在风险。尽快建立社会公众信息库,实现信息共享,解决企业经营与银行支持错位的问题。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建立政府、银行、企业间的沟通机制,积极协调企业改制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维护金融债权。依法加大对不讲信用、破坏信用行为的惩戒力度,通过新闻媒体公开曝光,实施停止贷款、停止开户、停止结算等措施予以制裁。

做好金融生态法律保障工作,提高司法执行效率

建议各级法院进一步提高案件审理独立性和公正性,合理调集人员组成金融案件专门执行机构,定期组织金融案件专项执行活动,切实提高金融胜诉案件执结率。各级政府部门尽快转变行政理念,兼顾银企案件纠纷中双方利益,消除司法干预和地方保护思想,有效保护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积极性。

题组组长:姜希琼

课题组成员:刘建华 姜亚萍 王建军 杨晓敏

银行资产保全工作总结篇3

一、区域经济运行与金融稳定

(一)宏观经济运行良好,结构不断优化,质量逐步提升,金融稳健运行基础夯实

1、经济回升势头良好,经济发展结构不断优化。2009年,全省实现GDP12930.7亿元,增长13.6%,增速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增速4.9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上年的18.0:44.2:37.8调整为15.2:43.9:40.9。

2、内需拉动效应明显,经济发展动力较强。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695.4亿元,同比增长36.2%,比上年提高4.6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1个百分点。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13.8亿元,增长19.3%,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8个百分点。全省投资、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64.7%和36.8%。

3、财政、企业、居民效益好转,经济主体抗风险能力增强。2009年,全省财政收入1504.6亿元,增长14.5%;全省规模工业企业实现利润571.9亿元,增长46.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0多个百分点;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084万,增长9.1% ;农村人均纯收入4910元,增长8.8%。

(二)宏观经济运行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1、经济结构调整对部分行业生产经营形成制约,行业风险可能向银行转移。湖南省重化工业和资源性产业比重较大,银行对高污染、高能耗、资源型和产能过剩型企业贷款较多。随着节能减排工作的推进,我省相关行业的贷款风险将有所增加。

2、部分企业流动资金趋紧,银行信贷资产安全值得关注。据调查,部分企业受金融危机影响,产品销售收入下降较多,资金回笼不畅,加上银行调整放贷节奏与结构,贷款审批条件有所收紧,部分企业流动资金出现趋紧现象,从而对银行信贷资产安全产生一定影响。

3、外需拉动难以强劲恢复,影响全省经济复苏步伐。2009年,湖南省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5%,拉低经济增长0.2个百分点,一定程度上影响全省经济复苏步伐。

二、银行业与金融稳定

(一)银行业改革情况

1、组织体系逐步健全。2009年,北京银行长沙分行、广东发展银行长沙分行相继开业,华夏银行长沙分行获准筹建,韶山光大和资兴浦发两家村镇银行正式营业,浏阳、炎陵、江华、潇湘、岳麓5家农村商业银行组建启动,湖南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组织体系不断健全。

2、大型银行机构改革继续深化。国有大型银行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建设积极推进;农业银行“三农”事业部制改革取得进展,农村金融服务不断加强,全年累计发行惠农卡144万张,新增授信16.2 万户、18.5亿元;国家开发银行稳步向商业化转型;邮政储蓄银行改革转制全部完成。

3、地方中小法人金融机构改革稳步推进。一是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产权制度改革取得较大进展,央行专项票据兑付基本完成。二是城市商业银行改革进展顺利,长沙银行积极筹备上市,“四行一社”按照湖南省政府的部署推进联合重组。三是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加快推进,湖南省村镇银行由2008年末的3家增至2009年末的5家。四是信托公司、财务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进一步完善。

(二)银行业运行情况

1、资产规模稳步增长,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年末总资产17484.1亿元,增长25.0%。国有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和政策性银行资产总额分别占全省的49.4%、16.7%和12.2%。

2、存款活期化趋势明显,贷款高速增长。2009年末,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4025.5亿元,同比增长27.8%,高于全国平均增速0.1个百分点。全省活期存款增长36.8%,增速比上年提高23.3个百分点。2009年末,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余额9536.6亿元,增长35.5%,比上年提高14.6个百分点,比全国高2.5个百分点,贷款增速创30年以来新高。

3、经营效益持续向好,盈利水平稳步提升。2009年,全省银行机构实现账面盈利207.8亿元,同比增盈56.7亿元;全省银行机构平均资产利润率为1.2%,与上年持平。

4、资产质量不断提高,抗风险能力逐步增强。2009年末,湖南银行业不良贷款率比年初下降2.97个百分点;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比年初上升11.1个百分点。

(三)银行业发展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1、信用风险苗头初显。一是投融资平台公司存在多头授信、债务偿还能力不强等问题,投融资平台贷款潜在风险加大。二是随着房地产贷款快速增长,部分房地产开发企业资产负债率大幅攀升,偿债压力加大。三是道路运输、公共设施管理业、制造业等行业信用风险有所上升。

2、流动性风险值得关注。一是银行存贷比较高。2009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存贷比为68%,比年初提高4.1个百分点,其中新增存贷比达82.8%,比年初提高12.1个百分点。二是资产负债期限错配问题较突出。2009年,中长期贷款新增额与定期存款新增额的比值为224.3%,约为年初比值的3倍;中长期贷款余额与定期存款余额比值为102.8%,比年初上升22.8个百分点。期限的错配使银行流动性风险加大。

三、证券业与金融稳定

(一)证券业运行情况

1、证券机构网点布局逐步完善。截止2009年末,全省共有法人证券公司3家,证券营业部143家,比上年增加51家;全省证券交易开户户数达278.5万个,同比增长17.7%。

2、上市公司加快发展。2009年末,全省上市公司总数达63家,比上年增加9家;2009年,湖南省共有11家上市公司实施并购重组,8家公司通过并购重组扭亏为盈。

3、直接融资创历史新高。全年湖南省境内外股市融资总额达241.6亿元,是上年同期的4.3倍。

4、期货市场稳步发展。截至2009年末,全省共有法人期货经纪公司4家,期货营业部26家。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4家法人期货公司扭转了长期亏损的局面,首次实现全面盈利。

(二)证券业发展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1、地区间上市资源培育发展欠均衡。长沙有各类上市公司34家,占全省53.13%,部分市(州)无独立上市公司或只有一家上市公司,落后地区与较发达地区的差距不断扩大。

2、证券市场秩序有待进一步规范。证券违法违规行为时有发生,违规开展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违规招收会员、直接代客操作等一些隐蔽性较强的违法犯罪行为特别值得关注。

四、保险业与金融稳定

(一)保险业运行情况

1、行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2009年,全省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348.45亿元,同比增长11.5%。至年末,全省共有省级保险分公司36家,保险资产总额696亿元,比年初增长25.5%。

2、行业发展渐趋均衡。财产险方面,19家产险公司中有9家公司保费收入增幅超过40%;工程险、家财险保费同比增长76.7%和20.2%,保险薄弱环节得到加强。人身险方面,期缴业务增速高于趸缴业务,长期储蓄型保单成为主营产品,保障功能较强的意外险、健康险和分红寿险增长加快。

3、业务经营日趋规范。财产险方面,批减保费同比下降39.6%;应收保费增速同比下降51个百分点;各险种平均费率同比上升0.3个千分点。人身险方面,全省人身险公司退保率比上年同期下降0.4个百分点,全年没有出现非正常集中退保事件。同时,寿险公司手续费及佣金支出、业务及管理费支出同比增长均低于保费收入增速。

(二)保险业发展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1、行业盈利能力有待提高。2009年,全省保险业较上年增亏,保险公司盈利能力值得关注。

2、产品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目前,各保险公司报备的多数产品具有同质性,产品结构较单一。财产险中车险占比超过60%,而各种责任险、工程险、家财险和信用保证保险等产品有效开发不够。人身险中长期期交、保障功能强的业务发展仍较滞后,风险保障和长期储蓄作用发挥不足。

3、诚信经营理念有待加强。在保险业发展中,销售误导、弄虚作假等不诚信问题时有发生,影响保险业正常发展。

五、金融市场与金融稳定

1、市场融资结构不断优化。2009年末,湖南省直接融资为492.7亿元,占市场融资总量的16.3%,比上年提高4.2个百分点,其中股票融资占融资总量的8%,比上年提高4.1个百分点。

2、货币市场稳步发展。同业拆借短期交易占比较大。2009年,全省金融机构累计发生同业拆借成交金额338亿元,期限为1天、7天和14天的交易品种成交额分别占交易总金额的81.7%、4.6%和9%。债券市场现券交易成倍增长。2009年,全省金融机构在银行间债券市场累计成交金额3.2万亿元,其中现券交易成交金额1.5万亿元,同比增长1.68倍。票据融资增势趋缓。2009年末,湖南省票据融资余额达394亿元,同比增长33.5%,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76.3个百分点。

3、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量略有下降。湖南省银行间外汇市场成员仅长沙银行一家。2009年,长沙银行在银行间外汇市场累计交易2.18亿美元,金额同比减少13.7%。

4、场内黄金交易稳步增长。截止2009年末,株冶金属累计交易黄金总量同比增长6.6%。全省纸黄金业务交易24.1亿元,同比增长1.14倍。

5、民间借贷活跃度由降转升。截至2009年末,全省民间借贷监测样本点借贷余额比上年增长72.41%,民间借贷发生额从2009年第三季度开始,逆转了2008年四季度以来逐季下降趋势,呈“V”型回升态势。民间借贷与银行信贷之间相互渗透,一定程度影响银行信贷资产安全,民间借贷市场潜在风险值得关注。

六、金融基础设施与金融稳定

1、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不断深化。全省各市(州)继续推进金融安全区创建,全年授予洞口县、冷水江市、临澧县、耒阳市4个县(市)为“湖南省金融安全区创建工作达标单位”荣誉称号。2009年,对全省88个县(市)的金融生态环境进行全面评估。株洲、衡阳、常德、郴州4市将评估报告在媒体公开,引起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2、征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开展政府绩效评估工作的意见》,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纳入对市(州)政府的绩效考核;省人大出台《关于大力推进社会信用建设的决议》,建立了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法律保障机制;宁乡经济开发区被人民银行总行授予首家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园区。截至2009年末,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共归集全省26万户企业、3200万个人的信用信息,累计为47555户中小企业、400余万农户建立信用档案。

3、支付结算环境逐步优化。2009年,全省大额支付系统与小额支付系统业务金额分别比上年增长38.84%和30.1%。湖南非现金支付工具业务金额比上年增长30.4%,全省51个县(市)开展农户一卡通、特色贷款卡等支付业务。全年完成全省存量单位银行结算账户相关个人身份信息真实性核实工作,共核实账户30.7万户。

4、反洗钱监管体系不断完善。截至2009年末,全省共有660家金融机构被纳入反洗钱非现场监管范围,比上年增长53.15%。研究开发反洗钱现场检查辅助软件,提高了检查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5、反假体系逐步健全。全面完成反假货币宣传网络建设任务,建立城市反假货币宣传工作站587个、农村反假货币宣传工作站2246个。加大假币案件打击力度,全省公安机关破获假币犯罪案件131起,为上年的7.7倍,全年共收缴假人民币1.34亿元,是上年的6倍。

七、总体评估

2009年,湖南省经济金融总体运行平稳。经济回升势头良好,经济发展质量有所提升,金融稳健运行的宏观经济基础不断夯实。湖南省银行业积极推进银行改革重组,加快经营管理体制转变,资产质量持续改善,经营效益不断提高,抗风险能力逐步增强。证券业稳健经营,加快发展;证券公司、上市公司等经营主体效益持续好转;股票市场融资创历史新高。保险业稳步发展,业务结构不断优化,业务经营日趋规范。同时,征信系统、支付体系、反洗钱、反假体系逐步健全,金融生态环境不断优化,为维护区域金融稳定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技术支撑。

与此同时,经济金融发展中仍存在一些影响金融稳健运行的风险因素,特别是宏观经济环境复杂多变,银行机构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等有可能逐步暴露;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盈利能力、业务结构、市场运行秩序、金融非均衡发展等问题值得高度关注。

总纂:周晓强侯加林

统稿:尹 侠欧阳国良

执笔:邓 婷

参与写作的人员:(以姓氏笔划为序)

刘孟飞刘康靖刘 玫任双进陈 帆

肖灯峰欧阳立姜 超赵 晶殷南明

黄 健黄元东曹争鸣彭育贤谭 明

银行资产保全工作总结篇4

商业银行保险业务在我国开展时间不长,目前发展规模也不大,但发展态势十分喜人和可观。银行保险在国外发展相当普遍,特别是在欧洲,有的国家银行保险已占保险(寿险)保费收入的70%①。我国发展商业银行保险业务可以学习借鉴国外银行保险的经验,以此推动我国商业银行保险业务。农业银行当然概莫能外。银行保险最早起源于欧洲,并在那里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据有关资料,法国、瑞典、意大利银行保险的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69%、60%和54%②。人们把欧洲银行保险的发展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为1980年以前,银行销售保险凭证,实际上是银行直接业务的延伸。这一时期银行销售的保险产品包括法国的信用保险,英国的住房按揭保险等。这些产品事实上是为银行安全地提供信贷业务服务的,因此不被视为真正意义上的银行保险。第二时期为1980年左右,银行由于竞争的需要着手开发不同性质的金融商品,包括还本型契约。但是此类契约的保险成份不多,只是其储蓄性质的补充。第三时期为1981年之后,这是银行保险广泛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欧洲银行与保险公司开展了多层次的合作,银行向消费者提供适合其需求的产品,包括分红保险、变额寿险、投资连结保险等,并且开展销售定期或终身寿险③。银行保险的发展实际上是银行与保险公司探索银保合作之路,满足消费者需求,寻求共同发展的历程。这里我们就商业银行保险与农业银行保险业务经营发展问题作一探讨。

一、商业银行业务发展与保险业务经营

我国商业银行保险目前还属于兼业人的范畴。也就是说,商业银行受保险人委托,在从事自身业务的同时,利用银行与社会各行业接触面广的特点和商业银行机构网点优势、网络优势、人才优势、品牌优势,为保险公司代办保险业务,在保险人授权范围内保险业务的行为所产生的法律责任,由保险人承担。自90年代以来,银行业和保险业相互融合、取长补短、联手运作,其方式多种多样:有的形成关系,有的合资成立新的金融机构,有的互相收购或兼并,还有的银行直接设计和销售自己的保单。与此同时,各种保险创新产品和保险创新服务层出不穷,银行、保险相互融合的业务合作已经达到极为密切的程度,且呈现持续发展的趋势。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金融业走向混业经营将成为必然趋势,银保合作也呈进一步发展趋势。商业银行与保险公司之间的相互需求不断加大,强强联手,关系更加密切,各种银保交叉的新产品被不断开发出来,而且这种发展趋势还在不断加速。商业银行在逐步走向混业经营的过程中,通过银行与保险公司之间的长期合作,双方可以优势互补,资源(客户、信息、网络等)共享,减少各自的经营成本,扩大市场,开发客户,拓展银行和保险公司业务,增加收入,活化资源,实现双赢。因此,商业银行介入保险市场,不仅有利于银行和保险公司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及利益均享,而且有利于金融资源整合。商业银行发展保险业务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各方面。

(一)提高资产质量,防范金融风险。防范金融风险是商业银行在经营活动中必须面对和处理的永恒课题。只有资金安全了,才能真正为银行创造利润。银行保险业务为提高银行资产质量、防范金融风险创造了条件。从资产业务来看,对信贷业务进行保险,可进一步通过保险公司对信贷资产的风险和资金安全进行审定,为风险防范又增加了一道屏障。加之保险公司承担一定的投保资产受损数额的赔偿责任,使信贷风险得到分散和化解。这样既可以加强风险控制,规避金融资产风险,又能保证资金安全。从负债业务看,有关的保险也有利于商业银行开拓零售业务市场,吸收存款,扩大市场份额,增强同业竞争能力。同时通过办理保险业务把风险分散出去,以提高资产质量,防范金融风险。

(二)实现业务多元化,增加银行业务收入。中间业务收入是商业银行经营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上,中间业务已成为国外商业银行继存、贷业务之后第三大块经营主业。从中间业务收入来看,在西方发达国家,一般已达银行业务总收入的25%以上,大银行甚至超过50%。90年代中期亚太地区银行的利润中,中间业务收入占25%以上,有的达到45%。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很小,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平均还不到8%④。因而,努力提高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是银行新的收入增长点。而银行保险业务收入是中间业务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商业银行开展中间业务的突破口之一。因此,商业银行应当充分发挥其机构网点多、员工素质相对较高等优势,利用银行现有的销售渠道,使用所掌握的客户资料,充当保险人的角色,帮助销售保险,通过销售保险获取一定的佣金,进一步促使商业银行保险业务规模的扩大和成本降低,确保增加其中间业务收入。从而促进银行整体经济效益的提高。

(三)提供全方位服务,满足客户金融需求。现代商业银行的经营理念是“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经营效益为目标”。商业银行要达到上述目的,应该遵循市场细分市场定位(选择目标市场)制定相关市场策略提供全方位金融产品和服务培养自身黄金客户的程序。我国商业银行长期以来以单一的存贷业务为主体,中间业务发展滞后,已严重地制约了商业银行为客户提供满意的金融服务。保险业务作为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为客户提供更多的金融服务,并给客户带来方便和实惠,这必将带动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为客户提供全方位服务创造条件。为了调动银行整体资源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必须进行资产、负债结构的整合。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就需要大力开发中间业务,尤其是保险业务。商业银行在开展信贷业务时,需要保险公司对借款者进行担保保险,这既有利于银行资金的安全,又有利于银行资产结构的调整。而一些“存保结合”的险种,既有利于商业银行开拓零售业务市场,吸纳储户,又有利于负债结构的调整。因此,通过银行保险业务,可在一定程度上整合和调动银行一切资源满足客户的合理需求。

(四)与保险公司资源共享,实现银行与保险公司的强强联合。由于保险公司营业网点相对较少,扩大市场的能力受到限制,保险公司需要借助银行完善的市场网络及广泛的公司、个人客户关系,增强市场渗透力,拓展销售渠道。通过银保合作,双方资源共享,银行从中可以达到以下目标。一是有利于保持客户群体的稳定和扩大银行的客户资源。二是扩大资金来源。在银保合作中,保险公司在银行存款也是银行资金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保费存入银行外,保险公司必须在银行存入一定比例的保证金,以及存放一部分流动资金以备随时支付赔款。随着投资渠道的进一步拓宽,保险资金进入证券市场的规模逐步扩大,必须通过银行托管,以银行为资金流动中心。保险公司理赔要通过银行转账将赔款转入被保险人的账户,保险公司与其他金融机构之间的资金往来也需要银行结算,这就极大地扩大了银行资金的来源。三是增强互利双赢。由于银行信誉好、网点多,其销售保险或代收保费更方便,也更能提升保险公司的信誉,银行的固定网点相对于流动的保险人更易赢得保险客户信任。这样,通过银行和保险公司的强强联合,使银行和保险公司互利双赢。

二、农业银行保险业务经营存在的问题简析

在如火如荼发展的银行保险业务领域,中国农业银行与时俱进,也占有了一席之地。但是我们通过审视发现,农业银行在保险业务经营活动中尚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之处。下面作一些简要分析。

(一)运作模式单调。农业银行保险业务经营目前主要以松散型的销售协议模式为基本运行模式。近年来我国的农业银行保险业务无论是从银保合作形式,还是从银保业务结构上看,银行保险都还处于营销阶段,其主要推动力量在保险公司。由1996年开始,一些新设立的保险公司,如华安、泰康、新华等,为扩大业务,树立形象,以尽快占领市场,与银行签订协议,开展银行保险。如新华寿险与北京商业银行和北京邮政储汇局,中国农业银行与太平洋保险公司等。受此影响,中保、平安、太保等公司也纷纷仿效,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2000年3月,中宏保险推出了我国首张可分红的保单,标志着保险公司进入银行的传统领域,也使得销售协议模式得到发扬光大。但是,我们认为仅仅以松散型的销售协议模式为基本运行模式还是很不够的,应当多种运作模式齐头并进。既给广大客户以广泛选择,又给农业银行保险业务经营以广泛选择,从而实现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

(二)业务品种单一。现有的银行保险业务品种比较单一,缺少丰富性。寿险业务主要集中在分红产品上。在中宏保险推出我国首张可分红的保单后,银保产品的最终选择落在了分红品种上,我国的银行保险业务从此主要集中在寿险业务的分红保险业务上,如2002年分红险收入占整个寿险业务全部保费收入的比例由2001年的3.7%上升至49.3%,几占银行保险业务比重的80%~90%。⑤农业银行上海分行目前销售的保单有90%以上是分红型的。在产险经营上,也存在险种单一,保障范围不完善的问题。由于农业银行信贷人员专业知识缺失,加之贷审过程对保单没有明确要求,保单险种局限于“财产基本险”和“财产综合险”。由于上述险种仅保障火灾、爆炸和部分自然灾害,所以对于系数较小的建筑物外的其他类型抵押资产就无法全面保障。

(三)缺乏服务深度。农业银行在保险业务经营中,没有充分体现为客户提供更多增值服务。原本为客户代为抵押资产保险是农业银行为客户提供的增值服务之一,但由于追求中间业务收入及操作方式的半强制性等特点,使得这一服务演变成变相苛求客户,降低了客户依存度,影响了客户价值深度开展。当前银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优质信贷客户成为各家银行竞相争夺的对象。我们应当改变经营理念,切实为信贷客户提供风险管理、保险咨询等高附加值服务,增加信贷资产的安全度,从而增强客户资源的稳定性,保证客户对农业银行的忠诚度。

(四)经营观念陈旧。我们对银行保险业务经营的思想认识、经营理念的构建均尚处于初级阶段,经营思路不够开阔,营销方法不够科学,经营效率不高,经营效益也不容乐观。农业银行对于保险业务经营认识比较肤浅,在业务实践中较普遍地存在着:单纯理解经营保险业务就是为保险公司销售保险产品,而没有从拓展、完善银行传统业务功能的角度去认识;单纯理解经营保险业务就是取得手续费收入,是扩大中间业务收入的一条途径,而没有充分认识到保险业务也是转移和化解信贷资产风险、从而提高信贷资产质量的有效手段;单纯理解完成保险业务是上级下达的工作任务,而缺乏主观上的工作能动性,保险业务经营有相对边缘化的趋势;单纯理解与上级行保险业务管理部门对口的部门就是各行的客户部,由客户部实施对保险业务的日常管理工作,而没有从保险业务本质出发认识到相关的信贷、房贷等业务部门也是与银行保险业务对口的部门,各相关部门都有执行农业银行保险业务要求的工作职责;单纯理解保险业务就是农业银行单独,而没有考虑和尝试在基本不增加人力、物力的情况下,借助第三方力量,充分挖掘客户资源潜力,做大保险业务的工作思路。

三、农业银行经营保险业务的有利条件分析

农业银行是我国的大商业银行,经营保险业务具有十分有利的条件。这包括金融业务混业经营的世界潮流,银保合作的时代要求,农业银行总行的战略部署,以及在具体业务层面流动性过剩的现实状况等,都对农业银行深化保险业务经营提供了坚实基础。因此,基于整体改革与发展战略,农业银行要进一步发展银行保险业务经营。

(一)银保合作是时展的趋势与要求,我们要坚决把握良机。保险市场是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发展过程中蕴涵着相当多的商机。这些年中国的保险业发展迅猛,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不断增强。2005年是保险市场发展的调整年,但即使如此,全国的保费收入达到4927亿元,是2002年的1.6倍,年均增长17.3%,同期保险业总资产达到15225.9亿元。2005年上海的保费收入达到333亿元,是2002年的1.7倍,年均增长10.9%。⑥按照入世承诺,我国保险市场在2006年将对外全面开放,这将成为一股推动保险业发展的强大力量。大家都预测2006年是保险的发展年,三大保险公司上市后和太保合资的巨大资金流入、更多外资的介入会给保险业带来更新的气象:各家保险公司将着力推出新保险产品适应市场和客户的需要,全面对外开放后保险公司的兼并与收购将进一步扩大,保险资金的全托管的实施会使保险资金的布局和结构以重新调整,保监会强制保险有关潜规的酝酿出台会带来新的冲击和商机,更多的保险公司总部或分部将在上海建立,太平洋资产公司1400多亿的资产、中国人寿保险资产公司分中心的建立都会带来更多的保险资金并将在上海市场运作……。这些变化都势必给上海银行业带来更多的合作机会。加强银行与保险的合作是朝代的潮流,也是两强双赢的必然选择。目前各家银行对保险深度合作的竞争也非常激烈,各家银行竞相推出不同政策,提高份额,扩大银保合作内容,加深合作层次。农业银行总行从2005年底开始也多次到上海来拜访总部或资金总部建立在上海的保险公司,在保险资金全托管等方面开展营销,成功营销了太平洋、新华等保险公司。这些深度合作的基础是银行保险的,没有出色的业绩就没有其他的业务机会。

(二)走向多元化经营是农业银行总行的战略部署,我们应该做好充分准备。2005年,银行业最热门的话题就是银行上市。上市的中国银行明确把保险作为集团战略中重要组成部分,加大对中银保险的扶持;交通银行继成立基金公司后,2005年向保监会提交了申请,拟以交银保险为发起股东,邀请国内著名企业,拟成立“交银保险有限公司”;工商银行通过工银亚洲准备直接设立保险公司。就连中国国家邮政总局与法国国家人寿各出资50%设立的中法人寿有限责任公司也在开业筹备。随着交行建行上市,工商银行路演的顺利进行,农业银行的股改的方案成为国有银行改革唯一一个悬念。农业银行的股改势在必行,股改后的多元化经营也是必然趋势。基金、保险都是集团战略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农业银行总行多年前就提出在银行保险上要分三步走的思想,第一步是兼职兼业,第二步是兼职专业,第三步是专职专业也就是要走向专业化经营。所以农总行率先成立银行保险部,并不遗余力的发展保险。经过几年努力,银行保险的业绩引人瞩目,2005年全国农业银行寿险214亿元,产险65.03亿元,名列前茅。农业银行各省分行也在银行保险上倾注力量,不仅业务发展迅猛,而且围绕总行改革思路,在保险准事业部制,保险营销服务部等方面进行了成功尝试。江苏、北京、浙江等分行业务已与上海分行并驾齐驱,云南、贵州、四川等分行也建立了保险营销服务部。

(三)流动性过剩前提下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我们要坚持长抓不懈。提高中间业务收入、拓宽中间业务收入来源是我行迫在眉睫的任务。多年的业务发展我们也看出银行保险的成长性还是很好的,是中间业务不可忽视的增长点。农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在总收入中占比低于同业,与国内国际同行相比,我们的赢利结构明显地不够合理,有待调整。况且目前负债流动性过剩,我们本身需要化解流动性的困境,需要发掘市场机会,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在当前形势下,发展保险等业务获取中间业务收入更具有双重的作用和意义。

四、农业银行保险业务经营与发展的思路

农业银行保险业务经营与发展的绩效和贡献是有目共睹的。我们以上海市分行为例,即可见一斑。上海市分行银行保险经过几年的发展,业务规模已经从2001年的6000万元人民币,发展到2005年的8.3亿元人民币。上海市分行的网均产能更是多年来位于全国前列。2006年在上海市分行党委大力发展中间业务的要求下,保险业务更是呈现良好的态势,一季度实现5.36亿元,创同期历史新高。这里结合农业银行上海市分行的实绩与我们的经验,谈一些发展银行保险业务经营与发展的思路,与同志们共同探讨。

(一)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既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农业银行业务经营和保险业务经营与发展的基石。农业银行在业务经营及保险业务经营与发展中,要树立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全面发展就是农业银行主营业务与非主营业务全面发展,自营业务与业务全面发展,业务中保险业务与其他业务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就是农业银行在业务发展中,要协调长期发展与短期收益,长短兼顾;要协调银行收益与社会效益,企业与社会兼顾;要协调自我发展与环境改善的关系,发展与环境兼顾。可持续发展更是银行发展的大计。农业银行在经营保险业务时,一定要坚持可持续的观念,既要协调好与保险公司的关系,也要保持盈利增长,更要留足发展后劲,绝不能杀鸡取卵,竭泽而渔。

(二)正确处理立足当前和发展长远的关系。保险是欧洲市场发展来的,原本银行销售的产品大多数是期缴保障类产品,但在中国初始的银行保险市场上就变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分红趸缴型产品独霸天下。但必须立足长远看到开展期缴业务是适应市场变化,保证银保合作持续发展的方向;它能减低趸缴型产品包含的利率波动而带来的风险(根据专业统计每次利率上升趸缴型产品的退单率为15~20%,而期缴型始终控制在约5%左右);期缴型产品的销售更能为银行稳定优良客户资源和获取长期收益;同时期缴型产品的销售需要更高的销售技巧,这对农业银行销售人员是挑战也是自我提高的机会。根据农业银行上海市分行的业务实践看,从2005年上海市分行就开始尝试销售期缴型产品,但成效不突出。这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是单笔期缴和趸缴相比,业务量小手续费收入偏低。农业银行总行未施行扩大折算的办法,导致各分支机构缺乏积极性。二是销售技巧和专业能力要求高,农业银行基层行又大多不是专人销售,基层销售人员销售能力不足。三是配套激励政策不够吸引人,等等。今后应该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加强人员在期缴产品方面的培训工作,摸索适合柜面期缴产品的销售模式和经验,制订专门的奖励配套办法来促进期缴产品的销售。

(三)适时把握业务发展与科学管理的关系。近几年,我们的银行保险业务有很大发展。在良好的发展态势中我们应该提前思考新业务的风险防范,实现科学管理,提高经营效率。1、建立有关评价体系。目前保险公司数量剧增,保险公司的资信状况和偿付能力都有较大差异,近两年,已经有不止一家公司宣告解散。因此,作为销售的前奏,必须加强对公司和产品的评价。上海市分行2006年初组织了12家保险公司产品评价会,从保险公司资信、保险公司综合贡献度、队伍稳定和构成情况等多方面对保险公司进行了评价,并细致地对40多个产品进行了比较分析。经过产品评价会,淘汰了两家公司、9个产品。最终选定了2006年合作对象和21个产品。通过产品评价,有5个产品的手续费比2005年提高,各家保险公司承诺的存款和服务也有相当的增幅。2、加强电子化和系统化管理。目前银行保险销售中存在客户的资料不全、客户资料无法记忆和保存,这导致我们对这些客户的二次开发难度增加;销售量和手续费结算都通过手工处理和计算,工作量大;销售后的出单通过人工的传递,资料到达客户的周期长,且会带来其他问题。目前迫在眉睫的给付工作也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在这些方面要着力探究系统的对接、银保通的功能的完善。3、加强售中管理。售中管理一直是我们银保管理的重点。目前售中已经出现过的问题有:趸缴型产品直接与储蓄比较、万能型产品的管理费用等提示不明、分红型产品的分红情况与宣传存在差距、保险公司培训人员在培训中避重就轻导致银行销售人员误解、保险公司网管员直接进网点销售等。目前上海市分行已经从制度上对保险公司提出了要求,并规定了违犯后的处罚条款。今后要进一步加强检查和管理。4、加强售后服务管理。根据农业银行上海市分行的经验,为了提高产能,丰富产品线,目前支行模式已经从“一对一模式”全面走向“一对多模式”,为支行在配备保险公司和产品时又遵循:“中外资保险公司结合、趸缴和万能、保障产品相结合”的原则。这种架构带来了网均产能的提高,但也带来了更多售中和售后的问题,其中尤其以售后问题较突出。比如,各家公司的退保流程和要求各不相同,导致基层员工在处理业务时容易出错。又如“一对多模式”和产品评价实行后,一个支行所的产品和公司无法一成不变,有出有进成必然趋势,退出公司的售后服务问题有待整体解决。因此,建立统一的银行保险退保模式和无行的专人服务机制都势在必行。

(四)坚持产险与寿险共同发展。多年来,我们在产险和寿险管理上一直存在不均衡,管理模式也采用“分散型”而区别于寿险的“集中型”。但实际上,银行在信贷客户特别是抵押贷款客户面前是有相当的“推荐保险”的言语权的。当前国家宏观调控之下,信贷市场尤其是房贷市场趋紧,客户对大银行的依赖必然增强,更是有利于我行去推荐、争取客户贷款抵押物等财产保险。另外,财产保险业务手续费率高、带来的中间业务收入增长快于寿险业务,抓起来效益明显。因此,围绕加强统筹管理的指导思想,要有重点地与保险公司加强分行对分公司的合作。目前上海市分行已经与太平洋、太平和大众等三家保险公司进行了洽谈,签定了分行对分公司的协议,明确了手续费标准,统一组织营销竞赛这一作法在工作上实现了三个加强:加强了与财产保险各分公司的直接业务沟通;加强了分行统一管理、监测全行财产保险业务的工作力度;加强了对财险的奖励力度。为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五)加强队伍建设推进业绩提升。保险公司的培训能力和培训课程远远高于我们国有银行。因此,农业银行要在和保险公司的合作中多学习在保险产品后面的东西:营销方案、服务措施、销售技巧等。各单位的培训课程不应仅局限于产品,更多地要学习其他课程如销售技巧、销售心理、礼仪等。2006年上海市分行提出了建立个人客户经理的要求,我们可以选择外资保险公司的理财课程作为客户经理的培训内容,并确保这支队伍的稳定性。

银行资产保全工作总结篇5

为深化__县农村信用社改革,切实转换经营机制,增强服务“三农”功能,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国发15号)、《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银监会3号令)和《__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__省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皖政19号)精神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有关法律法规,__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以下简称“__联社”)拟进行股份合作制改造,组建____农村合作银行(以下简称“__农村合作银行”)。现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的意见》(66号)精神,按照银监会3号令的要求,对__联社进行规范的股份合作制改造,改制成产权明晰、治理结构健全、符合现代企业制度、适应当地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新型金融企业。

二、总体思路

拟筹建机构法定名称:____农村合作银行

拟筹建机构英文名称:____ruralcooperativebank

拟筹建机构法定地址:__省__县__路759号

拟筹建机构注册资本:__农村合作银行采用平价方式,拟募集股份10000万股,每股票面金额为人民币1元,共计人民币10000万元。

拟筹建机构设立方式:以发起方式设立,由发起人认购__农村合作银行募集的全部股份。其发起人以原__联社的社员为基础,并吸收辖内农户、农村工商户、企业法人和其它经济组织参加。

筹建目标:建立产权明晰、股权结构合理的企业组织形式;建立健全决策、执行、监督相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内部控制、激励约束有效的组织结构、经营管理机制;立足“三农”,提升支农服务水平,支农贷款占当年新增贷款的70%以上;完善服务功能,拓宽服务领域,增强发展后劲,确立市场化、集约化经营思路,提高综合实力和竞争能力。

三、组织领导

为确保__农村合作银行筹建工作的顺利开展,县政府成立由县长任组长,常务副县长任常务副组长,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县政府办、县法院、县检察院、县监察、县公安、县财政、县审计、县地税、县国税、县工商、县国土、县建设、县人行、县银县监办、县联社等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筹建工作协调小组,联社理事长兼任协调小组办公室主任,为组建工作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筹建工作协调小组下设不良资产审查核销、拖欠贷款清收、优质资产置换、产权认定四个工作小组。

筹建工作协调小组负责__农村合作银行筹建协调工作的组织领导,组织召开创立大会暨首届股东代表大会,并根据__农村合作银行董事、监事选举办法,在广泛征求有关方面意见后,向股东代表大会推荐__农村合作银行董事会、监事会成员候选人等。

四、股份募集

__农村合作银行按照股权结构多样化、投资主体多元化的要求,构建新的产权关系。

(一)__农村合作银行的股本划分为等额股份,每股金额为人民币1元。__农村合作银行实行同股同权,同股同利。股东按持有股份的数额行使表决权。

(二)股本金募集。__农村合作银行筹建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专门成立募股小组,负责实施《__农村合作银行股本 募集方案》。本着入股自愿、风险共担、服务优惠、利益共享和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采取发起方式募集股本金。凡法人、自然人在认可__农村合作银行章程条件下均可入股,募集重点对象为农民、农村工商户、企业法人和其它经济组织。入股股东应符合《关于向金融机构投资入股暂行规定》(银发1994186号)和《关于规范向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入股若干意见》(银监发23号)的要求。原__联社社员有优先认购__农村合作银行股份的权利。

(三)妥善处理原有股金。在资产评估的基础上,对__联社原社员股金进行确认,并在自愿的前提下按实际净资产的每股净值转为__农村合作银行股本金;对坚持要求退股的原社员,在净资产量化后允许其退股;对达不到入股起点金额的社员,要补齐到入股起点金额后转为农村合作银行的股本金;对暂时达不到入股起点金额、无法确认身份的股金,先行打包作为资格股专户管理,不行使表决权,待股东身份落实后按1:1的比例予以清退。

(四)股权设置与股本结构。按照银监会3号令的要求,根据对__联社历年来经营效益的分析,以及今后的发展预测,为确保组建后符合银监部门的监管要求,使资本充足率在任何时点都保持8%以上的水平,拟在现有股金的基础上开展增资扩股工作,使注册资本达10000万元人民币。

1、根据资本金来源和归属设置自然人股和法人股。

2、单个法人及关联企业股东持股总额不得超过总股本的10%,即最高为人民币1000万元,持股超过5%的,应报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审批。

3、单个自然人股东(包括内部职工)持股比例不得超过总股本的2%,即最高为人民币200万元。内部职工股持股总额不得超过总股本的20%,即最高为人民币万元。

(五)募集股本金的时间安排。待银监会批复筹建申请后30日内,全面完成本次股本金的募集工作。

五、法人治理框架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和银监会3号令的要求,__农村合作银行建立并逐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设立股东代表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营管理层。

(一)股东代表由股东选举产生,股东代表大会是__农村合作银行的权力机构,拟设股东代表53人。

(二)董事会为经营决策机构,对股东代表大会负责。拟设成员9人,其中内部职工董事3人,外部董事6人(含独立董事1人)。董事会设董事长1人,董事长为法定代表人。董事会下设风险管理与关联交易控制委员会、提名与薪酬委员会和审计委员会,依照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及章程的规定履行职责。

(三)监事会由职工代表出任的内部监事和股东代表大会选举的外部监事组成,拟设成员5人,其中内部职工监事3人,外部监事2人,监事会设监事长1人。

(四)经营管理层人员配备方案为:行长1人,副行长2人。在适当时期积极向社会公开招聘引进合格的高级管理人员。行长由董事长提名,经董事会通过,报经滁州市银监部门核准任职资格后由董事会聘任,并根据董事会授权组织开展全行的经营管理活动。副行长人选由行长提名,经董事会通过,报经滁州市银监部门核准任职资格后由董事会聘任。

通过建立科学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形成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和经营管理者之间的制衡机制,制定《股东代表、董事、监事选举办法》、《股东代表大会、董事会、监事会议事规则》等制度,形成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运作机制。

六、内设机构和从业人员配置

根据__农村合作银行组织机构和经营管理的要求,本着精简效能的原则,合理安排内部职能部门、各分支机构以及相应的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总部拟设置市场营销部、风险管理部、审计稽核部、人力资源部、财会电脑部、监察保卫部、合规管理部、办公室、总行营业部9个职能部门。内部职能部门设置经理1名,从业人员1至25人。分支机构拟设26个支行,12个分理处。支行设行长1名,副行长1名,从业人员根据业务量大小设5至25人。分理处设主任1名,从业人员4至6人。

七、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为确保__农村合作银行组建后能够按公司治理的要求正常运转,充分行使对各分支机构的管理、指导、协调和服务职能,按照“制度先行、内控优先”的原则,筹建工作协调小组在批准筹建期间,制定下列主要管理制度和发展规划:

(一)__农村合作银行章程(草案);

(二)__农村合作银行民主管理制度,包括股东代表大会和董事会的选举办法、决策程序、议事规则;监事会的选举办法、监督机制、议事规则等;

(三)__农村合作银行董事会各专门委员会工作职责及独立董事制度;

(四)__农村合作银行经营方针和三年业务发展规划以及支持“三农”发展和明确今后三年农业贷款比例的意见;

(五)__农村合作银行信贷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办法、人事劳资管理办法、综合业务系统管理办法、审计稽核管理办法、合规政策、安全保卫管理办法等。同时,__农村合作银行正式开业后,按照《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要求,对现(来源:文秘站 )__联社各项管理办法、规章制度进行清理、规范,完善内控体系。

八、筹建工作步骤

(一)准备阶段

1、充分依靠__ 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动员各方力量,形成共识,合力推进,为做好筹建工作打下良好基础。经银行业监管部门同意,并在其具体指导协调下,在县各职能部门的支持和配合下,为解决筹建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具体问题做好先期调研、论证、测算和分析等准备工作。

2、成立____农村合作银行筹建工作协调小组。召开宣传动员大会,学习有关组建农村合作银行的政策文件,筹建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制定具体的筹建工作方案,落实责任人,取得__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和__县人民政府同意组建____农村合作银行的批文等。

3、召开__联社社员代表大会。一是通过__联社改制为农村合作银行、委托筹建工作协调小组负责实施《____农村合作银行筹建工作方案》、《清产核资方案》以及《征集发起人说明书》等决议。二是通过净资产分配方案、新设立的__农村合作银行承继__联社债权债务、清产核资基准日至开业期间经营成果的处置意见以及在__联社职工股金再量化的基础上,按照自愿原则转为__农村合作银行股本金等决议。

4、开展清产核资和净资产分配等工作。组织实施《清产核资方案》,明确清产核资工作程序、工作重点及工作要求等;聘请符合审计评估资质条件的会计师事务所,对__联社进行清产核资,出具清产核资及整体资产评估报告、净资产确认书等;筹建工作协调小组、__联社、中介机构三方按整体资产评估结果确认净资产;筹建工作协调小组提出净资产分配方案;申请银监部门对清产核资工作进行验收,并根据验收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形成整改报告等;中介机构按整改后的情况出具最终清产核资报告及净资产确认书;筹建工作协调小组出具净资产分配报告。

5、征集发起人。__农村合作银行筹建工作协调小组根据清产核资结果,起草征集发起人说明书,进行募股预约登记,对发起人进行资格审查,确定拟认购股份数量,并组织签订发起人协议。此项工作拟于《净资产确认书》签订后一周内完成。

6、向县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拟设银行名称预先核准。

7、上述各项准备工作完成后,起草《____农村合作银行可行性研究报告》,12月初,由筹建工作协调小组正式向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提出《关于筹建____农村合作银行的请示》。

(二)筹建阶段

在获准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____农村合作银行筹建申请后,即进入筹建阶段。

1、落实股金认购方案,完成股份募集和验资工作。此项工作拟于批准筹建后的1个月内完成。

2、制订分支机构的设置和清理整顿方案。对现有机构资源进行整合,确定拟设支行、分理处的数量和位置,形成全面的机构设置方案并实施。此项工作拟于批准筹建后1个月内完成。

3、筹建工作协调小组就高管人员以及独立董事人选任职资格与银监部门沟通。

4、进行企业形象设计(cis)。包括凭证印制、印章牌匾更换、标识行徽制作、经营理念确定、发展规划制定等。此项工作拟于批准筹建后1个月内完成。

5、选举股东代表,原则上按照股本结构选出股东代表。召开创立大会暨首届股东代表大会。一是审议通过__农村合作银行筹建工作报告、章程、本行议事规则和基本管理制度等;二是选举产生董事、独立董事、股东监事,并由律师出具见证书。

6、召开首届董事会,审议分支机构、部门设置方案。根据《农村合作银行管理暂行规定》和《____农村合作银行章程》,选聘董事长和正、副行长等高级管理人员;审议通过本行各项基本管理制度、内部控制制度和风险管理办法。此项工作拟于批准筹建后1个月内完成。

7、召开职工代表大会选举职工监事;非职工监事由股东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召开监事会,审议监事会议事规则,选举监事长。

8、申报高管人员任职资格。对拟任高管人员进行离任审计,收集拟任高管人员任职资格相关资料。

9、筹建工作完成后,报请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进行验收。针对验收中发现的问题和提出的整改意见,及时全面整改,并将整改结果报告有关部门。

在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或其派出机构对筹建工作验收整改情况复查合格后,即上报开业申请书,同时上报以下材料:

(1)筹建工作协调小组对拟任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进行审核的请示;

(2)章程草案;

(3)法定验资机构出具的验资证明;

(4)拟任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的相关材料;

(5)监事会成员名单一览表及简历;

(6)从业人员基本情况;

(7)职能部门设置、职责及主要负责人名单;

(8)法人机构总部营业场所所有权或使用权的证明材料;

(9)公安、消防部门对法人机构总部营业场所出具的安全、消防设施合格证明;

(10)创立大会、董事会、监事会、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的相关决议;

(11)律师出具的见证书;

(12)公司治理和主要管理制度,内容包括“三会”议事规则、董事会及监事会下设专业委员会议事规则、财务、人力资源、信贷、审计、安全保卫等管理办法;

(13)组织结构图;

(14)分支机构名录及主要负责人名单;

(15)经营方针和 计划,包括未来3年的业务发展计划、财务发展计划及风险管理计划;

(16)已经开办外汇、银行卡业务的有关批准文件的复印件;收整改情况复查合格后,即上报开业申请书,同时上报以下材料:

(18)申请人的联系人、联系电话、传真电话、电子邮件、通讯地址(邮编);

(19)银监会规定的其它文件、资料。

(三)开业阶段

接到同意开业的批复和拟任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资格核准文件后,即进行以下工作:

1、持新取得的《金融许可证》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变更登记,领取新的营业执照。

2、向银监部门申请将原__联社分支机构变更为__农村合作银行分支机构,更换分支机构《金融许可证》和工商营业执照

银行资产保全工作总结篇6

截止6月末,辖区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973.26亿元,比年初增加65.57亿元,增长7.22%,存款总额在全区排名第5名,增速在全区排名第4名;各项贷款余额582.60亿元,比年初增加35.31亿元,增长6.45%,贷款余额全区排名第7名,比年初增速全区排名第7名;存贷比59.86%,比年初下降0.44个百分点;新增存贷比53.84%。辖区银行业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335.44亿元,占各项贷款总额的57.58%,比年初增加25.15亿元,比年初增长8.11%,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1.66个百分点(全部贷款增速为6.45%。涉农贷款主要满足了农民种植、养殖以及农副产品加工、储运等方面的资金需求。)

(一)大力支持“三农”重大项目建设。辖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紧密围绕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积极配合__市实施“三年目标任务行动计划”,通过盘活存量、用好增量,对地方“三农”重大项目建设支持的力度不断加大。如农发行__分行充分利用CM2006系统粮食库存管理模块的功能,及时对粮食企业的库存情况、粮食销售情况、回笼收贷情况进行监管,并及时准确录入相关数据,确保银行企业账账相符。虽然上半年为粮食收购淡季,但已累放粮食储备(轮换)贷款0.80亿元,支持国有企业收储粮食2.85万吨,确保粮食收储不出现大的问题;6月末向永泰仓储物流公司投放0.4亿元支持石卡郁水作业区永泰码头一期工程项目建设,促进农产品流通发展;严格执行上级行关于龙头加工企业的信贷政策,认真挑选有地方特色的大米加工业、木薯加工业、饲料加工业以及养猪业的优势龙头企业,坚持以防范风险为重点,采取“一企一策”,对大客户制定年度整体融资方案,支持本地农副产品的加工转化,累计向8家龙头企业发放贷款4.57亿元,6月末我行龙头企业贷款余额达到10.16亿元,为当地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二)稳步推进涉农金融机构体制机制改革。一是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督促辖区农合机构结合实际制定经营发展战略,在继续充当支持“三农”发展的主力军同时,把农商行改革纳入发展规划,并遂步推进。二是农业银行__分行继续按照“三级督导 一级经营”的管理体制要求,抓好“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试点工作,目前已将辖内2个县支行整体纳入“三农金融分部”管理。三是辖区工行、农行和中行针对农村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专门成立了中小企业信贷部,加强涉农信贷的管理和投放,进一步提高对“三农”的信贷服务水平。四是鼓励邮政储蓄银行__分行不断增强放贷能力,稳步发展小额涉农信贷业务,截止6月末,该行涉农贷款余额11.78亿元,比年初增加0.92亿元。

(三)积极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一是农信社把国家“松紧适度的稳健货币政策”和自身的“调整优化信贷结构”紧密结合起来,持续加强对涉农、中小微企业、民生、环保及政府重点项目的信贷投放力度,加强银保合作和抵押担保创新,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以市场机制为导向,探索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农村房屋财产权“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同时严格控制和压缩政府融资平台、房地产开发、“两高一剩”等国家限控行业贷款,有力地促进了信贷结构的优化调整。今年上半年,__市辖区3家联社共获得贷款规模16.29亿元(其中获人行合意贷款规模13.64亿元,区联社调配信贷规模2.65亿元),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活力。二是针对小微企业和“三农”贷款业务“短、频、快”特点,要求各银行机构优化信贷流程,适当下放审批权限,减少审批层级,缩短决策链条,在全市对“三农”贷款实行“绿色通道”和“一周办结制”,提高了信贷发放效率。三是林权抵押贷款、土地承包经营权质押贷款、农户联保贷款的业务规模进一步拓展,截止到6月末各金融机构发放的林权抵押贷款余额达到2.83亿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质押贷款余额为3400万元,农户联保贷款余额为19391.41万元。

(四)全面开展农村信用环境建设。我市以建立农户信用信息档案为基础,以整合共享农村信用信息为平台,以完善农村信用评价体系为手段,以创建信用村镇为载体

,全面开展农村信用环境建设。一是农户信息收集不断丰富。截至2015年6月末,征信体系收集了18.51万户农户信息。二是农户资信评级有序开展。截至2015年6月末,对18.33万户农户进行资信评级,占纳入信用信息数据库农户总量99.03%。三是信用村镇建设卓有成效。截至2015年6月底,__辖区评选出信用户6.97万户、信用村7个、信用乡镇4个,分别占总数的6.42%、6.23%、5.48%。(五)农村金融服务网络实现全覆盖。一是加强网点和服务渠道建设。至2015年6月末,我市辖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县域及乡镇网点达367个,实现了辖区乡镇全覆盖,是全区较早实现金融服务网点全辖乡(镇)全覆盖的地区。二是全面推进“进乡入社区、阳光信贷、富民惠农创新”三大工程。截止6月底,辖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增设简易便民服务网点和流动服务网点1724个,新增各类电子机具3126台,安装ATM机740台,覆盖乡镇数73个、覆盖率100%,安装POS机4234台, POS机覆盖行政村数1029个、覆盖率93.6%。辖区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增设各类公示牌1031张,增设信贷员公示牌971个,增设阳光办贷大厅和窗口93个,新增授信评议小组1091个,创新金融产品9个,创新公司类信贷产品2个,增发银行卡17.7万张,新增网上银行用户4.49万户,新增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用户5.34万户。

(六)持续开展 “涉农”保险惠农工作。

我市开展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工作以来,一直将“涉农”保险工作作为改革工作的重要环节来抓,通过建立为群众提供保险保障的运行机制,使群众能以较低的成本享受到便捷、实用的保险服务。2015年全市政策性农业保险计划承保任务5241000头(亩),截止到6月底,全市完成756200头(亩),计划完成率为14%,比上个月提高6个百分点。

(七)财政引导金融服务“三农”经济实体力度加大。一是及时落实各种扶持实体济经发展的奖励、补贴。例如: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县域金融业金融机构专项费用补贴、小额担保贷款贴息、民族贸易和民族商品生产贷款贴息、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企业上市改制工作经费补助等。二是积极推动融资担保业务发展。目前我市通过财政出资提供融资担保风险补偿专项资金开展的融资担保业务共有三项:与__市区联社、邮储银行__分行合作的小额担保贷款、与人保产险__分公司、邮储银行__分行合作的小额贷款保证保险、与金投集团合作的中小企业担保贷款。此三项业务的开展为解决我市涉农企业的融资难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八)稳妥开展农村产权的确权与流转。积极推进农村宅基地及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目前,我市已颁发集体土地使用证745266宗,总用地面积7744.96公顷,其中市本级265851宗,面积2758.57公顷,桂平市272498宗,面积3181.26公顷,平南县206917宗,面积1805.13公顷。

(一)考核奖励机制欠缺,政府引导信贷投向缺乏有效的手段。目前,人民银行和银监部门对各商业银行虽然有涉农贷款的相关考核,但各商业银行往往为了效益和资金安全需要,投入到涉农企业的信贷资金不足。地方政府没有出台对银行金融机构的激励、考评等相关考核奖励措施或约束文件,未能充分调动银行机构放贷的积极性。

(二)金融服务体系滞后,涉农企业融资难没有根本改善。一是金融主体结构与地方产业结构不匹配,形成大银行,小客户的格局,各大商业银行为涉农企业服务缺乏积极性,设置较高的融资门槛;二是涉农企业基础差,底子薄,资产规模较小,不能提供银行贷款所需的抵押担保条件;三是企业信用状况不理想,资产负债率较高,直接影响了金融部门信贷投放信心;四是融资担保业务发展滞后,未能为广大涉农企业提供有效的融资担保。目前__真正能发挥融资担保作用的公司只有__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1家,业务规模远不能满足融资担保业务发展的需要。

(三)银行信贷规模受限和授信权限上收,制约了信贷投放。目前,银行的信贷规模受央行或上级行的总体调控,每月的信贷投放额度受限。另外,银行体制的改革,各大商业银行为了降低风险,上收基层信贷权,将其集中到区行和总行,并坚持面向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地区、重点客户的方针,因而贷款主要投向了重点行业和大企业。

(一)不断完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争取在每个县域设立村镇银行。充分利用村镇银行支农、惠农的服务功能,持续提升农村基础金融服务均等化水平,通过发展壮大村镇银行,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和涉农资金的支持力度。

(二)运用激励机制,提升政府对信贷的调控能力。一是充分运用财政资源,将调节政府性存款作为鼓励银行金融机构加大对经济建设支持的激励措施,提升政府对信贷的调控能力;二是推动制定银行业金融机构年末绩效考评办法,引导、激励银行金融机构对涉农企业信贷倾斜和支持。

(三)构建农村金融改革和服务“三农”的长效机制。特别是在水利建设、农业科技创新、确保粮食生产等方面,要加强财税政策与农村金融政策的有效衔接,落实和完善涉农贷款税收优惠、增量奖励等政策。

(四)促成银行监管部门加强对农村金融服务的考核评价工作。将监管政策与农村金融服务考评紧密结合,从信贷投放、特色服务、风险管控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实施差别化监管,促进银行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制机制,增强持续支农能力。另外,持续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增加融资渠道,引导更多信贷资金投向“三农”,确保涉农贷款实现增量和增速“两个不低于”的目标。

(五)完善农村保险服务网点建设。做好农房、农机、能繁母猪、林木、甘蔗、水稻、公众责任、农村小额等涉及“三农”保险的工作,有效地转移和分散了农民经营风险, 为“三农”经济提供保险保障,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银行资产保全工作总结篇7

机遇下转变发展方式

记者:我们知道银川市连续6年生产总值保持12%以上的增幅,但经济总量小、综合实力弱、发展相对落后依然是银川市情的体现。今年3月,总书记再次来到宁夏考察,为新时期宁夏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银川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请王市长谈谈银川在新机遇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发展新思路。

王儒贵:总书记在不到3年时间内再次来宁夏考察,充分体现了总书记对我们宁夏工作的关心,对宁夏各族群众的亲切关怀,是对我们极大的鼓舞和鞭策。

总书记高度评价了西部大开发10年来宁夏取得的巨大成就,并明确指出:中央将把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作为具有全局意义的重大方针、作为“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任务,进一步完善扶持政策,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进一步体现项目倾斜,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更有效的举措,推动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我国发展开拓新的广阔空间。

在银川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牢牢把握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重要机遇,进一步学习贯彻总书记来银川视察的中央讲话精神。结合银川实际,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加注重教育、医疗、社会保障、民族团结工作,加快构建和谐社会,努力走出一条符合银川实际的发展路子,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产业结构调整对于西部欠发达地区尤为重要、尤为紧迫。如果我们仍然沿用传统的模式,传统的思维来管理现代企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它跟东部的差距就会越来越大。我们只有加快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了结构调整,加快了发展循环经济,搞节能减排,运行费用降低了,生活质量就会提升,效益就会大大提高。

从2008年持续至2009年的金融危机,使银川市以工业为主的一系列产业遭遇了不小的冲击,我们充分运用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把保工业增长作为重中之重,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推进节能降耗,继续实施“小巨人企业”培育工程,工业项目建设迈上新台阶,经济结构调整迈出了新步伐。

今年,银川将继续加大结构的调整。工业方面,围绕提高提升传统产业,实施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重点工业项目180个,技改项目35个。加强煤化工技术研发,推进产业向高端、高附加值产品延伸,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等新兴产业。农业方面,做大龙头企业,发展现代农业。服务业方面,加快物流体系建设,发展动漫游戏、创意设计、文化休闲等创意产业。城市化方面,以“黄河金岸”建设为契机,着力促进城乡统筹、产业布局和社会事业发展。

我们把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建设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严格实施排放总量控制、排污许可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严格控制高耗能项目建设,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实施全民节能行动,开展“低碳社区”创建活动,倡导绿色健康低碳生活,推进节地、节水、节材等新技术推广应用。

当前,银川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发展主要依靠投资拉动和资源消耗,资源和环境压力不断加大,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保持较快发展速度的同时,推动经济增长由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走一条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和低碳绿色发展之路。

统筹谋划长远发展

记者: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酝酿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启动之年,更是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起步之年。请王市长谈谈编制“十二五”规划的情况,以及新形势下加快“两个最适宜”城市建设的新任务新目标。

王儒贵:“十二五”时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到今年11月,银川将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按照“十二五”战略构想,银川将着力打造“生态文明城市”和“内陆开放型城市”,努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积极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强化银川在沿黄城市带的核心地位和龙头作用,构建内陆开放型经济战略格局,努力实现银川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到2015年,将银川市建设为全国生态文明城市和国际伊斯兰文化商贸城市。

围绕“两个最适宜”城市建设,我们吹响了向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迈进的“集结号”。将以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资源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加快构建“两型社会”产业体系,强化能源资源综合利用,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生产模式、生活模式和消费模式,建立人与环境良性互动的关系,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到2015年,我市将基本建成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激励约束机制、指标评价和政策支撑、技术创新体系,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进一步优化,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两个最适宜”城市建设迈上新台阶。到2020年,基本建成“两型社会”。

今年将围绕以下重点问题突破。

金融生态环境:夯实政府投融资平台,积极推进城司发行企业债券工作,推动铸龙公司开发融资租赁等新型融资产品。制定鼓励商业银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扩大中小企业担保中心资本金规模,完善中小企业贷款贴息及风险补偿机制。探索贷款担保抵押物新领域,协调各银行试行专利权、商标权等无形资产抵押模式。发展村镇银行、小贷公司、互助资金等新型农村金融组织,进一步探索土地经营权、农业设施抵押等贷款方式。

科技创新:推动企业成为科技创新主体,逐步形成研发在企业开展、研发人员在企业就业、研发资金来自企业、专利发明申请产生于企业的创新格局。支持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力争新瑞长城等2家企业建成部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小巨人机床等6家企业建成自治区级研发中心。力争在优势特色产业建立1―2个工程技术中心或重点实验室。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在国内人才密集地区设立研发机构。启动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建工作。积极探索以市场为主导的创新路径,逐步取消政府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制度,培育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加大人才柔性引进力度,鼓励企事业单位建立院士和博士后工作点。

低碳经济: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严格控制高耗能项目建设,严格执行落后产能限期淘汰制度。启动低耗能和绿色建设示范项目及节能建材示范工程。实施建筑节能改造工程,探索太阳能建筑一体化供热系统。在全社会倡导节约资源的生产生活方式,实施全民节能行动,推进节地、节水、节财等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对污染物排放超标企业依法实行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有选择地提高一些区域和高污染行业的准入标准。以光伏、光热产业和风电装备制造业为重点,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在农村开展生物质能源的应用示范,推进资源循环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现代服务业:编制完成创意产业发展规划,扩建宁夏软件园,举办首届创业暨创意设计展会,建设创意产业中心。大力发展生产业,重点支持工业企业将产前产中产后的内部服务功能剥离,组建与先进制造业密切相关的专门的生产企业,以社会化方式开展各类生产服务。以打造全国现代物流示范城市为目标,积极推进连云港、上港集团与陆港项目的合作。推动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和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物流联动。依托银川新货运站建设公铁物流园区。加强与青岛港、连云港等港口的合作,争取开通银川至连云港集装箱“五定”班列,银川至天津港集装箱专列。争取开通银川至迪拜的航线。大力弘扬和践行“贺兰岿然,长河不息”的银川精神,把“银川精神”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实际行动。

全面实施民生工程

记者:全面实施民生工程,是银川近年来工作的一大亮点,而“保民生”也成为今年的工作重点。请王市长介绍一下银川在“五有民生”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和新时期的发展目标及新举措。

王儒贵:发展经济的根本就是要改善民生,使人民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这些年我们侧重做了些工作,收到较好的效果。

我们首先抓住群众关注的住房问题,房价越来越高,使绝大部分人望房兴叹。我们主要是盯住弱势群体最关注的就是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限价商品房,做好这一块工作。今年将建800套限价商品、1000套经济适用住房、3000套廉租住房,还要建一些外来务工、打工人员的公寓。就是说政府要管的这一块就是要管困难群体,同时放开商品房的价格,让有钱人买更好的房子,高价房就住更好的环境。其他的,我们要保证供应。我们同时就把银川8569户困难群体全部列入保障性住房保障的范围,使他们能够租得起房。

另外在教育上,我们改善教育不均衡发展的问题,2009年我们投入了11个亿,对33所中小学进行了改扩建,改善了基础设施,使教育不均衡的问题得到了缓解。今年将进一步巩固提高“两基”成果,年底完成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培植窗口示范学校,办好国际班、创意班等特色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引导城市优质教育资源支持农村,继续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实施一批中小学改扩建和第一幼儿园的迁建项目。

还有大家都比较关注的医疗卫生,我们首先在全国搞了医改试点,使80%的人能够享受医保。也启动了市属医疗卫生机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推行全员聘任制,建立以岗定薪、岗移薪变的分配制度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完善异地居住退休人员个人医疗账户资金发放办法。探索实行医疗保险市级统筹“一卡通”。同时提倡一元钱看病,这也是走在了全国前面。

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通过项目拉动就业,全市重点投资项目和各类企业在立项时要安排用工计划,提供就业岗位。以职业技能培训为抓手,切实帮助城镇无业青年、社会闲散人员及刑释解教人员实现就业;力争农村未能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进入职高、技校或职业技术学院接受职业技能培训。

我们这样做,使城市的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得到了改善和保障,今年我们又提出来对农村老百姓全部实行养老保险,这在宁夏是第一个事,也将在全市取消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性质划分,实行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这样,老百姓特别是困难群体关注的住房、教育、医疗、社保的问题就得到了基本保障,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使这部分人教有所学,病有所医,住有所居,真正得到改革开放的实惠。同时我们建设西北地区两个最适宜城市,就最适宜居住、最适宜创业的城市,在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们的幸福指数上做了些工作。我们这些年也从一点一滴,包括老百姓关注的小巷的修理、旧房的改善、供暖、供水这些具体的问题一步一步、一件一件盯着抓,使老百姓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群众对政府的认可度也越来越高。

银行资产保全工作总结篇8

(一)金融调控和金融稳定取得较好成效

中央银行体制建立初期,人民银行主要运用再贷款和对金融机构的贷款限额管理两大重要政策工具进行宏观调控。1998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取消对商业银行贷款规模的限制,改革存款准备金制度,恢复和扩大公开市场业务,改革再贴现制度,实行再贷款浮息制度。2003年4月,人民银行推出中央银行票据,丰富了货币对冲工具。按照“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的原则有序开展利率市场化改革,不断简化利率管理、扩大利率浮动区间。2007年1月4日,作为货币市场基准利率的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正式运行。2005年7月,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2010年6月,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深入推进,人民币汇率弹性不断增强。积极探索建立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取得了较好成效。2008年下半年,国际金融危机加剧,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不断加深。货币政策开始由适度从紧转向适度宽松,自2008年三季度后四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五次下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2010年,在通货膨胀压力上升的情况下,逐步转向稳健货币政策,先后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2次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2011年前三季度,面对通货膨胀压力不断加大的形势,先后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3次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实施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引导货币信贷增长平稳回调。进入10月份以后,针对欧洲债务危机继续蔓延、国内经济增速放缓、价格涨幅逐步回落等形势变化,暂停发行三年期央票,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调整优化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有关参数,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型微型企业、“三农”和国家重点在建续建项目的信贷支持。总体看,稳健货币政策实施成效逐步显现。2011年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85.2万亿元,同比增长13.6%,增速比上年低6.1个百分点。2011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47.1万亿元,同比增长9.2%,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5.4%。国民经济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人民银行与银监会分设后,加大对货币、外汇、黄金市场的监督管理,牵头及配合处置了一些高风险银行业和证券业的金融机构,有效化解了金融风险。银监会提出“管法人、管风险、管内控、提高透明度”的监管理念,稳步推进实施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证券期货监管效能显著增强,形成了证监会机关、派出机构、证券交易所“三点一线”,覆盖全市场的快速联动监管机制。初步形成了以偿付能力、公司治理和市场行为监管为三支柱的现代保险监管框架。金融监管信息共享机制和协调机制明显加强。积极推进风险监测与评估系统的建设。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有效运转,保险保障基金公司成立。存款保险制度的研究论证基本完成。

(二)金融业加快改革和开放步伐

1、金融机构资产规模增长和抗风险能力提升2011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为113.28万亿元,同比增长18.90%;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4279亿元,不良贷款率1%,拨备覆盖率278.1%;109家证券公司总资产为1.57万亿元;保险业资产总额为6.01万亿元。2、金融业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自2003年以来,国家通过汇金公司先后对中行、建行、工行、交行、农行等大型商业银行进行注资并启动了股份制改革。五家银行先后完成财务重组和股份制改革,并在香港H股和境内A股成功上市。大型商业银行改革不断深化,积极推进中国农业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工作。2011年大型商业银行总资产53.63万亿元,占比47.3%,不良贷款率1.1%。4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深化改革,积极探索发展商业化业务。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改革实施总体方案获得国务院批准,200亿元注资已经到位。成立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改革工作小组。积极推进中信集团整体改制,中信集团有限公司和中信股份有限公司已于2011年12月召开创立大会。中小商业银行积极引进民间资本和战略投资者,通过重组和上市等措施建立多元化的股权结构、规范化的公司治理结构,加快金融组织结构和技术、产品创新,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截至2011年末,股份制商业银行总资产达到18.37万亿元,占比16.2%,不良贷款率为0.6%;城市商业银行总资产达到9.98万亿元,占比8.8%,不良贷款率为0.8%。2006年12月21日,银监会印发《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国人民银行负责设计和实施资金支持的正向激励政策,即按2002年底实际资不抵债数额的50%,发放专项再贷款或专项中央银行票据帮助试点地区农村信用社化解历史包袱。2011年,中国人民银行对全国已兑付专项票据的2311个县(市)农村信用社的改革成效进行了考核,并分类实施了激励约束措施。农村信用社改革取得明显成效。按照贷款五级分类口径统计,2011年末,全国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比例为5.5%,比上年末下降1.9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为10.7%,比上年末提高2个百分点;资产利润率为1%,比上年末提高0.28个百分点。2011年全国农村信用社新增涉农贷款和农户贷款分别为7374亿元和3093亿元,期末余额同比增长19%和15%。截至2011年末,全国共组建以县(市)为单位的统一法人农村信用社1882家,农村商业银行212家,农村合作银行190家;全国已组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786家,其中村镇银行726家,贷款公司10家,农村资金互助社50家。截至2011年末,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4282家,贷款余额3915亿元。国有保险公司深化改革,进行股份制改造和规范上市。“十一五”期间,全国保费收入年均增长达到26.5%。近几年,保险业资产以每年约1万亿元的速度在增加。保险业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风险保障能力大幅提升。目前,银行业已全面履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证券业除了履行所有承诺,还主动实施了部分自主开放措施。保险业已基本实现全面对外开放。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不断扩大,双边本币互换稳步推进。自试点开始至2011年,银行累计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2.08万亿元,同比增长3.1倍。2011年,银行累计办理对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201.5亿元,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907.2亿元。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份额改革中取得重大进展,我国份额占比上升至6.394%,排名从并列第6位跃居第3位。积极推动国际金融监管改革,深度参与国际标准和准则的制定与修改,不断提升中国金融业的国际地位和话语权。

(三)金融市场加快创新和发展

近年来,我国进一步完善多层次、多功能的金融市场体系,金融市场广度和深度不断提升,市场功能日趋深化,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市场制度逐步完善,促进经济多元化发展。一是货币市场不断完善。人民银行进一步完善市场法规,增加全国银行间市场交易成员,不断完善交易和信息系统服务功能。2005年5月,人民银行重新启动企业短期融资券,发行方式从原先的审批制转变为备案制。2010年12月21日,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超短期融资券业务规程(试行)》,正式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推出超短期融资券。2011年银行间市场同业拆借累计成交33.40万亿元。2011年累计发行各类债券(不含中央银行票据)6.41万亿元。2011年,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回购累计成交99.5万亿元,现券累计成交63.6万亿元;交易所债券回购累计成交20万亿元,国债现券成交1253亿元。2011年,企业累计签发商业汇票15.1万亿元;累计贴现25.0万亿元,累计办理再贴现1712亿元。二是资本市场快速发展。2010年10月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显著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大力发展主板市场,积极推进中小企业板建设,创业板稳步推出且运行平稳,推进场外市场建设,期货市场稳步发展。2011年末,沪、深股市上市公司达2342家;总市值21.48万亿元;流通市值16.49万亿元,筹资金额7506.22亿元,投资者开户数14050.37万户。三是外汇市场建设深入推进。“十一五”以来,银行间外汇市场快速发展,外汇市场制度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截至2011年末,共有即期市场会员318家,远期市场会员73家,掉期会员71家,期权会员27家,即期市场做市商26家,远期市场做市商20家。2011年,人民币外汇即期成交35538亿美元;人民币外汇掉期交易累计成交金额折合17710亿美元;人民币外汇远期市场累计成交2146亿美元;全年“外币对”累计成交金额折合946.7亿美元。四是黄金市场较快发展。2010年7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中国证监会联合出台了《关于促进黄金市场发展的若干意见》。2011年上海黄金交易所交易规模大幅增加,黄金交易累计成交7438.5吨,成交金额为2.48万亿元。上海黄金交易所在全球交易所市场黄金现货交易量中位居第一。

二、金融业发展面临的难点问题

(一)金融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出现新变化

从国际看,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金融发展模式均面临转型压力,货币政策、金融政策的国际协调难度增大。我国金融发展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在国际金融标准制定、国际金融治理等全球金融问题上将承担更多责任。从国内看,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经济金融体制改革逐步深入,金融发展的经济基础发生了较大变化,需要建立和完善能够有效调节大国开放经济的金融政策框架。我国生产要素成本上升,“人口红利”开始减少甚至消失,人口老龄化将逐步显现。2010年60岁以上老人占人口比例为13.26%;它必须以只占全球7%的耕地和6%的水资源养活全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因此,增加了控通胀、保增长、调结构的难度。

(二)金融宏观调控面临挑战

一是当前我国经济仍然面临一定的通胀压力。一些专家认为,在经济复苏过程中,一般不应该出现过高的物价上涨,近年来我国出现的通胀压力超出人们的预料,通胀持续的时间也超出预料。从当前各类涨价因素看,一定时期内通胀压力有所下降,但需警惕物价的波动。从国内看,趋于上升的劳动力成本以及资源性产品价格,将在较长时间构成价格上升的推力。在国内外经济基本面以及利差、预期汇兑收益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在一段时间内预计我国仍将保持外汇资金净流入格局。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势也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外部输入性因素的影响依然存在。从国际来看,世界经济继续缓慢复苏,但面临的风险因素仍然较多。欧洲债务危机仍在发酵,虽然美国债务违约风险暂时解除,但未从根本上解决美国的高赤字问题,日本财政赤字则在进一步上升。这种情况下,极度宽松的国际货币条件短期内难以改变,大量资金仍可能向增长较快的新兴经济体流入。二是外汇持续净流入压力较大。近年来,由于我国进出口基本保持一定顺差,加上经济前景看好和人民币升值预期以及外商直接投资等因素,导致外汇持续流入压力较大,外汇储备规模不断增大。截至2011年末,我国外汇储备总额达到31811.48亿美元,比2010年末增长3338.1亿美元,仍然位居全球第一。为维护人民币汇率稳定,中央银行被迫购汇投放基础货币。为了防止基础货币大量投入造成的潜在的通货膨胀压力,中央银行不得不采取大量吸收流动性的操作手段,进行冲销干预,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灵活性受到削弱。三是宏观调控中的资金配置问题。近年来,金融系统积极落实“有扶有控”的信贷政策,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不断加强。截至2011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小企业贷款余额(含票据融资)已达到10.8万亿元,比年初增加1.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5.8%,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10个百分点。但部分中小企业仍然面临融资难、资金链脆弱等问题。从宏观层面来看,一定程度上由于银根紧缩加大了企业融资难度;从微观层面来看,由于受劳动力、原材料、资金成本上升和部分企业转型不够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中小企业盈利空间明显缩小,甚至出现生产经营困难。从当前经济金融环境下银行资金的流向看,城乡、区域之间仍存在失衡问题。从统计数据来看,东部地区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占到60%左右,金融资源仍然集中在东部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中央银行虽然多次加息,但由于通货膨胀率较高,抑制了居民存款的积极性。此外,由于居民可选择的投资渠道日益多样化,资金就从银行体系流出,转向了资本市场,民间借贷市场,甚至贵金属和艺术品市场。

(三)金融机构发展中的转型和防范风险问题

一是商业银行经营压力较大。(1)在利率市场化、加大流动性控制、以及金融脱媒不断推进的情况下,银行资本补充、流动性和盈利等都面临较大压力。目前存款准备金率达到20.5%,银行流动性管理面临较大考验。我国监管部门要求系统重要性银行和非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11.5%和10.5%。2012年以来,银行公布的再融资计划已接近600亿元规模,加上去年积压的融资需求,中国银行业今年再融资规模或达2000亿元。(2)上市银行已公布的2011年的业绩为40%~50%的利润增长。2011年前三个季度,我国16家上市银行,净利差收入高达1.2万亿元,占营业总收入的80%。目前,国外银行业的存贷款利差普遍维持1%左右,而我国银行业存贷款利差超过3%。我国银行业经营上过分依靠存贷款利差仍在延续,因此银行有较高的放贷冲动。这种情况使得信贷有可能被投放到产出率较低的投资领域的风险上升。银行前期进行的表外信贷活动也可能会引起潜在冲击,并降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二是金融机构“走出去”也存在较大的风险。海外中资金融机构面临风险、法律风险;由于海外营业性分支机构数量少,制约了融资服务。受人民币升值预期影响,境内金融机构对境外提供融资服务时承担较大的汇率风险。金融机构“走出去”中的管理能力还有待提升。三是金融体系普遍存在的顺周期行为以及监管、会计等制度因素可能加剧系统性风险累积。金融业综合经营较快发展,存在着跨市场和交叉性金融风险。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监管空白与监管交叉并存。金融监管法规有待完善、执行力有待加强,监管方式和手段有待不断提高,风险纠正和处置机制有待完善。

(四)金融体系不健全和结构不尽合理

目前,我们已经建立起一个市值排名全球第三的股票市场,一个余额居世界第五的债券市场,还有一个交易量名列前茅的期货市场。但是要看到,我国社会融资格局还是以银行业的信贷服务为主体,而通过资本市场发行股票和债券等融资只占据相对次要的地位,间接融资占比很高,集中了过多的风险。2011年企业部门通过证券市场筹措的资金只占20%左右;全部贷款余额约55万亿元,全部股票市值和公司债券余额约26万亿元;金融机构资产规模,银行业为92%,保险业和证券基金业只占8%左右。国际经验表明,这种过度依赖信贷的金融体系在一定环境下会形成系统性风险;更为重要的是在于金融对实体经济服务的不足。资本市场规模快速扩张、市值快速增长的同时,股票市场与债券市场发展不够平衡,市场层次有待完善,市场产品单一等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我国GDP世界排名第2位,但保费收入排名仅第6位。保费收入占GDP的比重,世界平均为8%,我国为3.1%。我国保险业总资产约占GDP的12.8%,而经合发展组织成员国仅人寿保险总资产占GDP的比重就超过20%。

(五)金融服务与人民生活水平发展不相适应

我国金融服务与人民生活水平发展不相适应、城乡、区域金融发展不协调,对“三农”和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相对薄弱。由于国有商业银行对小企业缺小有别于大型企业差异化服务,难以满足小企业以“短、小、频、急”为主要特点的融资需求。小型微型企业本身的发展特征,决定了其很难通过公开的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近些年来,在市场化改革中,四家大型银行的网点陆续从县域撤并,从业人员逐渐精简,部分农村金融机构也将信贷业务转向城市,而村镇银行、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机构刚刚起步,作用有限。目前,农户信用贷款比例很低,绝大部分为抵押或担保贷款,但很多农户难以提供充足的担保物,而土地、房产受资产变现能力弱,无产权证等制约,难以形成有效抵押,制约了农户贷款增长。

三、未来金融业改革与发展策略

未来是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全球经济金融格局深刻调整的变革时期,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因此,在金融改革发展中要进一步完善金融体制和运行机制,全面提升金融业综合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一)加强金融宏观调控和维护金融稳定

1、构建金融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宏观审慎政策的主要目标是维护金融稳定、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主要特征是建立更强的、体现逆周期性的政策体系。第一,强化中央银行在维护宏观经济和金融稳定方面的职责,明确中央银行在加强宏观审慎管理方面的重要作用。可考虑借鉴欧盟的作法,成立由中央银行担任主席,银、政、保等监管机构以及财政部参与的宏观审慎管理委员会,负责组织评估系统性风险,研究推进宏观审慎管理有关工作。第二,逐步采用审慎工具,主要包括运用资本充足率、杠杆率、流动性、拨备、资产风险权重、贷款数量控制、存款准备金率等工具进行逆周期调控,以及会计标准和衍生产品交易的集中清算等。第三,加强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拟定金融控股公司监管规则。加强对“大而不倒”金融机构的监管。

2、进一步完善货币政策调控体系。进一步完善货币政策决策机制,充分发挥货币政策委员会在货币政策制定和调整中的咨询、参谋作用。优化货币政策目标体系,更加关注更广泛意义上的整体价格水平稳定,更加关注金融市场和资产价格对金融稳定的影响。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进一步完善调控货币信贷总量的手段和方式,逐步增强利率、汇率等价格杠杆在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中的重要作用。完善公开市场工具和操作方式,更好地发挥再贴现和存款准备金工具的作用。有效发挥再贷款支持经济结构调整与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作用。根据经济金融形势变化,合理安排政策工具组合、期限结构和操作力度,加强工具之间的协调配合,更有效地加强流动性管理。不断改进信贷政策实施方式,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继续推进金融市场利率体系建设,提高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的基准性,扩大其在市场化产品中的应用。加强对金融机构定价能力的评估,引导其不断完善科学的利率定价机制,进一步增强风险定价能力。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按照主动性、可控性、渐进性原则,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继续按照已公布的外汇市场汇率浮动区间,对人民币汇率浮动进行动态管理和调节,增加人民币汇率弹性。依照“循序渐进、统筹规划、先易后难、留有余地”的原则,进一步放宽跨境资本流动限制,健全资本流出入均衡管理体制,完善对外债权债务管理,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坚持“依法合规、有偿使用、提高效益、有效监管”的原则,积极探索和拓展外汇储备多层次使用渠道和方式,完善外汇储备经营管理体制机制。加强货币政策与其他政策的协调。进一步加强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明确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职能定位,完善中央银行和财政部门之间的合作机制。根据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确定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松紧搭配,更好地实现宏观调控目标。加强货币政策与产业政策等的协调配合,引导金融机构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产业政策要求,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改进金融服务。建立宏观审慎管理和微观审慎监管协调配合、互为补充的体制机制。

3、完善金融监管体制和金融安全网。推动实施中国银行业新监管标准,不断优化监管工具和指标体系,切实提升银行业风险识别、计量、评价、监测、控制和预警能力。加强对“影子银行”风险的监测、评估,并逐步纳入监管框架。建立健全适合中国国情的系统性金融风险监测评估方法和操作框架,完善跨行业、跨市场、跨境金融风险监测评估机制,加强重大风险的识别预警。加强证券期货公司净资本监管,完善以净资本为核心的风险控制指标体系。加强证券期货市场运行监管和风险防范,严厉打击市场操纵等违法违规行为。健全保险业偿付能力监管体系,强化资本补充和约束机制。强化保险资金运用监管,防范投资风险。加快建立存款保险机构和完善金融安全网。

(二)深化金融机构改革和加快发展

今后一段时期的金融改革与发展不仅要考虑金融机构自身的需要,更要考虑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推动银行业与经济社会良性互动,深化改革,不断提升发展质量和水平,提升银行业的整体竞争力。

1、加快现代银行业组织体系改革。强化组织体系建设,推动从大银行为主向大中小共生并存多层次多元化银行体系转变,大力推进政策性银行、国际性大银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地方中小银行业金融机构分层配置、科学合理布局。加快发展地方性中小银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建设和完善社区金融服务组织体系,完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

2、继续深化大型金融机构改革。完善公司治理,强化股东和董事会责任,推动建立与风险责任相挂钩的薪酬激励机制,推进加强以资本约束和风险管理为核心的内部管控长效机制建设,全面提高银行业经营管理水平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引导具备条件的金融机构在明确综合经营战略、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稳妥开展金融业综合经营试点。逐步完善政策性银行运营的法制环境,明确界定政策性银行业务范围。继续深化国专稿家开发银行改革,推动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改革,研究推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改革。

3、继续深化中小商业银行改革。继续深化中小商业银行改革,鼓励其选择合理的市场定位。促进地方性中小商业银行更加专注于社区居民和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推动其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竞争能力。中小商业银行加快资产结构和业务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和经营模式,寻求内生性增长,实现可持续发展。一是积极探索走资本节约的道路。未来需要更多地从提高运营水平,提升盈利能力,加快业务模式转型角度来提高资本利用效率、加强核心资本内部积累能力;努力转变通过信贷资产扩张来发展的老模式,加快中间业务、零售业务等低资本占用业务的发展速度。二是银行转型要有新突破。中小商业银行积极走差异化、集约化发展的道路。许多银行选择的突破口是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和零售业务,并努力发展投行、贸易融资、私人银行、托管等新兴业务,同时强调走科技银行的发展之路。

4、进一步扩大银行业对外开放。积极引进国外战略投资者,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方法和技术,提高我国银行业经营管理水平。加强建立完善金融机构“走出去”的相关制度。改进对产品和资本输出的金融服务,推动涉外金融发展重点从贸易金融服务向投资金融服务的转变,加快发展有利于出口产品升级换代和企业走出去的对外金融服务体系。引导金融机构采取差异化的海外发展战略。鼓励金融机构在控制好风险的前提下积极拓展国际业务。加强国际经营管理和人才储备,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完善对金融机构海外分支机构的监管,建立跨境金融机构的风险处置机制。

5、深化农村金融机构改革。完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加快农业发展银行改革,加大农业银行支持“三农”的力度,进一步推进邮政储蓄银行改革,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加快培育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构建科学长效的政策性扶持机制,切实加强“三农”金融服务,形成以农村合作金融为主体,商业金融、政策金融分工协作、民间借贷为补充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加快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的金融机构和服务网络恢复重建,改变不发达地区尤其是中西部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缺位问题。大力发展真正适应不发达地区需要的多种形式地方性中小商业银行和其他信贷服务机构。深化农村信用社和其他农村金融机构改革。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的改制和增资扩股。支持民间资本发起或参与设立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和小额贷款公司。积极发展农村小型金融组织和小额信贷,完善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体系。按照“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做实资本,服务三农”的原则,进一步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面对新的形势,要保持信用社县(市)法人地位总体稳定。要以市场为导向,科学规范省联社履职行为,不断完善内控管理制度。提高资本质量,增强资本实力,切实发挥好农村信用社的农村金融服务主力军作用。加快金融创新,提升金融服务能力。鼓励国家控股的大型银行和各商业银行通过多种方式开办农村金融业务。创新“三农”服务产品和手段,提高农村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覆盖率与满意度。坚持涉农贷款每年增速不低于当年全部贷款平均增速等政策要求。加快构建科学长效的政策扶持机制,配合推动完善“三农”金融服务风险分担机制。引导金融机构紧密结合“三农”发展的特点,创新金融支农方式。注意培育和发展符合农村需求特点的“低成本、广覆盖、可复制、易推广”的农村金融产品。积极支持农业企业扩大直接融资规模。支持农业企业在中小企业板、创业板、海外证券市场上市融资。加快发展农产品期货市场。开发和大力推广适合农村与农民特点的保险产品和服务方式,进一步扩大农业保险、涉农保险的覆盖面,提高保险服务品质。加大对农村金融的政策扶持力度。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给予金融机构的“三农”贷款贴息、减税等措施。继续运用多种货币信贷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支农力度。深入推进农村支付清算体系建设和信用环境建设。

6、促进保险业深化改革与发展。推动保险集团公司进一步完善内部治理,加强资源整合。鼓励发展养老、健康、责任、汽车和农业等专业保险公司,探索发展信用保险专业机构,初步形成专业性保险公司差异化竞争优势。支持符合条件的中小保险公司设立公司治理完善、股权结构合理、市场化运作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鼓励保险中介机构专业化发展。支持符合条件的国有资本、民间资本和境外资本投资保险公司。不断丰富保险产品,拓宽保险服务领域。推动有资质的商业保险机构参与基本医疗保障经办管理服务。大力发展出口信用保险和航运保险,促进对外贸易和投资。继续拓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和范围,推动业务结构优化。大力发展再保险市场。

(三)促进金融市场在创新中规范发展

1、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运行机制。促进证券业机构规范发展。大力完善证券期货经营机构、服务机构和资产管理机构的治理结构与内控机制,鼓励其进行组织创新、业务创新和产品创新,不断提升证券业机构规范发展能力和专业服务水平。健全证券期货市场中介组织,推动中介机构归位尽责,规范发展。大力发展资产管理行业,发展多元化机构投资者队伍。促进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机构健康发展,规范发展私募基金机构。继续推动社会保障基金、企业年金、养老金等中长期资金参与资本市场。大力发展多功能、多层次市场。规范发展主板和中小板市场,推进创业板市场建设,提高运行质量和效率。探索建立国际板市场。扩大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试点,加快建设覆盖全国的统一监管的场外交易市场。完善不同层次市场间的转板机制和市场退出机制,逐步建立各层次市场间的有机联系,形成优胜劣汰的市场环境。继续深化股票发审制度市场化改革,积极探索发行方式创新,强化对发行主体的责任约束机制。推动上市公司健康发展,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再融资制度和分红制度。建立和完善分层有序、互通互联的债券市场。完善债券发行管理机制,继续优化债券交易结算体制和监管体制。强化债券市场主体的信用约束机制,优化债券市场投资者结构。做好上市商业银行进入交易所债券市场试点工作。进一步推动银行间债券市场创新,在现有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的基础上,推进债券品种创新和多样化,扩大债券市场规模,丰富债券品种期限结构。

上一篇:银行支行年终工作总结范文 下一篇:邮储银行员工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