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商银行支行工作总结范文

时间:2023-11-26 02:08:22

农商银行支行工作总结

农商银行支行工作总结篇1

【关键词】银行业竞争力 因子分析 优劣势差异 金融创新

一、武穴市银行业发展概述

(一)存贷款总述

武穴市现有银行为中国工商银行武穴支行、中国农业银行武穴支行、中国建设银行武穴支行、中国银行武穴支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武穴支行、武穴市农村商业银行等。截止5月末,全市银行各项存贷款余额达187.65亿元,比同期增长16.01%;其中储蓄存款146.07亿元,同比增长16.2%。贷款余额达74.8亿元,同比增长15.7%,其中短期贷款额达38.02亿元,同比增长6.2%。农村商业银行和农业银行的存款总额相对较多,农业发展银行则相对较少。武穴市各大银行存贷款总额具体情况如表1:

表1 5月份武穴市各大银行存贷款总额比较表

根据表1我们可得知:武穴市存款主要流向农村商业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以及工商银行,而中国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的存款流量则相对较少。

(二)风险控制能力

武穴市各大银行不良贷款率都相对较低,因为各大银行都有一套系统的内控机制及外部征信制度。具体情况如表2:

表2 武穴市各大银行不良贷款情况及应对措施

从表2可以看出,各大银行不良贷款较少,其中农业银行近年来没有出现不良贷款。由于农业银行有严格准入条件,严格按照良好的信用状况、良好的现金流量、有充足的抵押物等对企业或者个人的贷款份额进行限制,以及按照“事前调查,事中跟踪,贷后管理”的原则实行终身责任制,对贷款进行管理。

商业银行的金融风险可分为三类: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信用风险。武穴市商业银行由于自身都有较为严格的防控措施,所以未曾出现过流动性风险;对于防范操作风险武穴市各大银行内部设有相关部门对其监察、审计;对于信用风险主要是信贷带来的风险,武穴市银行在发放贷款前严格按照准入条件,审慎发放贷款。行针对这三类金融风险武穴市商业银行均设有妥善的控制方法。笔者在此主要探讨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和中国银行面临的金融风险及应对方案。

中国工商银行主要是信贷方面的风险,一般企业没有达到等级(AAA)不允许发放贷款;信用风险的防范主要是政府作担保这方面,既要支持政府对经济的投入又要防控可能带来的风险;挤兑风潮会导致银行破产,因此要控制银行的库存现金,保证现金供应;同时工商银行对顾客的承诺必须兑现。而建设银行主要为操作风险、信用风险以及道德风险。银行通过审计部门、内控部门以及纪检部门、监察部门防范操作风险;信贷风险的防范主要是看债务人的个人信用度、企业的现金流和管理状况以及行业的市场导向情况。农业银行主要是柜面操作风险和后台操作风险,柜面操作风险不是很大,银行内部实行远程监控和审核可防范此类风险;银行建立风险管理部和安全保卫部,通过后台在线监测、技术控制对后台风险进行防控。中国银行按照内防和外控的原则,加强内部管理(人员落实、职责明确、信息传达畅通、学习到位、落实到位)。连续几年中国银行无重大违规现象。

(三)收入结构

武穴市各大银行收入结构包括存贷款利差收入、中间业务收入、业务收入、理财产品收入等。以下是武穴市各大银行的收入结构对比表:

表3 武穴市各大银行收入结构

从表3中可以看出,商业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为资产业务收入,其次为中间业务收入与理财产品收入。其中农村商业银行设立初衷主要是为了扶持三农的发展,因此暂时还没有理财产品;其次可看出地方金融机构理财产品单一,如“天天利滚利”等,没有特色、缺少法宝;再次,金融机构发展不完善,业务范围狭小,银行收入结构亟待完善。

(四)规模能力

1.银行员工人数及结构如表4所示:

表4 武穴市商业银行在职员工情况表

从表4可知,农业发展银行的在职员工人数最少仅19人,中国银行在职员工44人,工商银行和农业银行人数较多但平均年龄在40岁以上。随着银行业的发展和转型需要,银行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逐渐增多,而武穴市各大商业银行的在职员工普遍处于“青黄不接”的阶段,人员结构不合理的情况较为严重。

2.银行城乡营业网点的布局(见表5)。

表5 商业银行营业网点分布个数

单位(个)

农村商业银行营业网点最多共33个,其次是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营业网点的数量居中,中国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则相对较少。为了从市民的角度了解武穴市商业银行营业网点设置的合理性,本次问卷调查中涉及了这样一道题目:“您觉得银行营业网点设置的合理性怎么样?”问卷统计的数据如图所示:

图1 受调查的武穴市储户对武穴市银行网点的满意度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15.38%的人认为武穴市银行营业网点的设置合理,84.62%的受访群众持保守态度。因此,武穴市商业银行营业网点的合理设置对银行存贷款总额存在一定的影响,合理设置营业网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银行竞争力。

(五)顾客满意度

为了解客户对武穴市商业银行的满意程度,我们在调查问卷中涉及了这样的两道题目:“您觉得银行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及业务办理的效率怎么样?”以及“您觉得商业银行的口碑怎么样?”根据问卷所得数据绘制表格如下所示:

表6 受调查的武穴市储户对武穴市各银行服务态度及业务办理效率满意情况

从表6中可以看出储户对农村商业银行的工作人员态度及业务办理效率满意度最高为64.7%,而储户对中国银行的工作人员态度及业务办理效率满意度最低仅占38.89%,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这三家银行的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及业务办理效率相差不大。在银行口碑方面,武穴市工商银行所占比重最大为55.81%,其次是农村商业银行,但中国银行、农业银行以及建设银行的口碑满意度相差较小。树立银行良好口碑,提高客户对银行满意程度才会有更多优质客户流入,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和建设银行在这方面还有待提高。

(六)行业政策现状

武穴市工商银行信贷准入门槛较高,评级授信系统更为完善,对不符合国家产能要求、信用级别没有达到(3A)的企事业单位不予发放贷款。武穴市龙头产业如华新水泥、亚东水泥、广济药业等属于高污染、高耗能产业,不能在工商银行取得贷款,唯有准上市公司祥云集团达到工商银行贷款标准,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工商行存贷款总额的增长。

“三农”政策的实施使得武穴市农村商业银行在存贷款额度上的限制较少,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和工商银行等银行的贷款额度需要经过层层审批,办理贷款业务手续繁琐,客户等待贷款的期限较长,贷款额度较少,这将导致银行客户的流失,对银行的发展是极大地挑战;同时,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突出对农田水利、农业科技和现代种植业的金融支持,保障国家粮食及主要农产品的生产安全,增加对农村信贷投放额度,这对农业发展银行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基于因子分析模型的银行业竞争力优劣势分析

根据武穴市银行业发展的现状,从各大银行盈利能力、风险控制能力、规模能力、储户满意度这四个方面选择了便于量化的8个指标,即总资产(X1)、网点个数(X2)、员工人数(X3)、存贷比(X4)、不良贷款率(X5)、中间收入占比(X6)、服务态度(X7)、银行口碑(X8)进行分析。

(一)因子分析的SPSS实现

SPSS的运行结果显示了16个因子对应的特征值、因子贡献率等。我们选取了两个公共因子,这两个公共因子的累计贡献率达86.007%,大于80%,解释度较高,记为F1,F2。

表7 因子贡献率

Total Variance Explained

由于对应实际问题,公共因子的实际意义不好解释,因此考虑将指标的系数极值化,即让系数趋于1或0,趋于1说明公共因子与该指标密切相关,趋于0时说明相关程度很低因子旋转载荷阵系数如表8。

表8 Rotated Component Matrixa

得到两个因子分别为

F1=0.867X1+0.981X2+0.980X3+……-0.385X6+0.923X7 +0.590X8

F2=-0.204X1+0.102X2+0.069X3+……-0.862X6+0.365X7 +0.151X8

第一个公因子主要体现在总资产(X1)、网点个数(X2)、员工人数(X3)、中间收入占比(X6)、服务态度(X7)、银行口碑(X8)方面,第二个公因子主要体现在存贷比(X4)、不良贷款率(X5)方面。

因子得分见表9:

表9 因子得分

第一个公因子与银行竞争力成正比,因此各大银行在该因子上的得分越高其竞争力越强;第二个公因子与银行竞争力成反比,因此各大银行在该因子上的得分越低其竞争力越强。

(二)SPSS实现的结论分析

对于工商银行武穴市支行,第一个公共因子得分是-0.12829分,第二个公共因子得分是-0.26114分,其主要优势体现在存贷比和不良贷款率方面。该行在第一个公因子方面存在欠缺,其服务态度在五大商业银行中排名第三,储户满意度为41.86%,其中间收入占总收入比重低于其它三大国有商业银行。因此在这两方面亟待提高。

对于农业银行武穴市支行,在两方面的优势都较大。无论是在盈利能力、风险控制能力、规模能力还是储户对其服务态度,银行的口碑方面都居前列。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农行的存贷比仅22.37%。这一方方面反映其资金流动的风险较低,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其资金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对于中国银行武穴市支行,在两方面竞争力都比较稳定,但又略显不足。无论是其资产总额、网点数目还是服务质量其排名都比较靠后。在存贷比和不良贷款率方面,其主要的瓶颈还是体现在存贷比方面,其存贷比达80.56%,大于75%,因此该行在资金流动性方面存在较大的压力。

对于建设银行武穴市支行,其主要优势体现在存贷比和不良贷款率方面,说明建设银行的资金安全性和流动性较好。其主要劣势体现在第一个公共因子方面,特别是储户满意度方面,服务态度满意度40%,银行口碑满意度36.37%,两项指标都排在倒数第一二位,因此该行的服务质量宣传工作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对于农村商业银行武穴市支行,其主要优势体现在第一个公共因子方面。除了中间业务收入占比较少,仅2.9%以外,无论是在盈利能力、风险控制能力、规模能力、储户对其服务态度的满意度还是银行的口碑方面都居前列。但是在第二个公因子即存贷比和不良贷款率方面,其竞争力较差,其排名仅在农业发展银行之前。

对于农业发展银行武穴市支行,它是一家政策性银行,因此在各个指标方面有其特殊性。但是其存贷比较高,2014年1月初到5月底的存款总额为1.6亿,贷款总额为9.8亿、中间业务收入占比较少,仅4.1%,其最大的优势是国家政策的扶持。

三、促进武穴市银行业发展的建议

(一)基于调查报告和因子分析模型对各大银行的建议

工商银行方面。提高配备人员的素质,强化服务态度,为当地居民服务,提高储户满意度,使当地居民能够放心开心的办业务。通过数据分析,该行的中间收入占总收入比重低于其他三大国有商业银行。因此,该行应调整收入结构,增加中间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增强金融创新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

农业银行方面。提高资金流动性,增加资金的利用率。适当降低放贷准入门槛,简化贷款审批程序,使放贷业务服务更多的中小企业。扩大服务对象,在信用风险较低的情况下,让更多中小企业及个人享受到该项业务,提高存贷款比例,尽量不要存放大量闲散资金,使其资金能够得到充分利用。

中国银行方面。扩大服务覆盖率,优化网点布局。提高人员素质,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在与客户保持密切的联系的基础上,加大本行的宣传力度,有效吸收存款。其次,该行资金流动性方面存在较大的压力,应该适当降低贷款准入门槛,尽量使闲散资金得到充分利用,简化审批手续,优化金融产品,增强资金流动性。

建设银行方面。提高服务质量,加大宣传力度。可以通过提高配备人员的素质,强化服务态度,为当地居民服务,提高储户满意度,使当地居民能够放心开心的办业务。并通过电视媒体等渠道加大金融服务的宣传力度,扩大宣传工作,从而提高建行服务的覆盖面。

农村商业银行方面。扩大中间业务发展,提高中间业务的比例,满足不同储户对银行业务的需求,可以增加理财产品的种类,发展特色金融产品,适当调整银行业务发展方向,在保证信用风险较低的情况下,转变业务发展方向,更多的发展中间业务。同时提高存贷款比例,缓解资金借贷压力。加大风险防范力度,降低信用风险,降低不良贷款率,使银行损失降到最低,保障该行能够健康可持续发展。

农业发展银行。由于该行是一家政策性银行,因此在各个方面有其特殊性,该行主要是服务农村的发展,因此建议该行能够更多的深入农村,真正的为农村居民考虑,简化审批手续,服务广大农民。其次,适当扩大服务范围,不仅仅局限一部分农业,而是尽可能满足更多农民对该行业务的需求。

(二)对当地政府的建议

首先,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制定一系列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促使武穴市金融机构的发展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对于有违法行为的非正式金融机构,应当严厉打击,并坚决取缔。其次,当地政府应当扶持农业发展,保证涉农信贷投放总量的增长,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增强宏观调控能力,扩大整个武穴市的影响力,打造特色武穴市,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保障银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严晓燕.商业银行客户服务管理[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2.

[2]汪晓银,周保平.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2.

[3]庞皓.计量经济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2.

[4]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湖北省人民政府公报[R].武汉:省政府文件,2014.6.1.

[5]农业发展银行武穴市支行.工作情况汇报[R].黄冈:农业发展银行武穴市支行文件,2014.6.

[6]蔡荣俊.商业银行竞争力分析[D].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9.7.

[7]中金公司研究部.《百舸争流,谁能胜出――城市商业银行研究报告》[J/OL].中金在线网站,2007.7.6.

[8]高键.中国城市商业银行客户满意度问题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1.

[9]薛薇.SPSS统计分析方法及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10]林海明,林敏子.主成分分析法与因子分析法应用辨析[J],2008.

[11]李栋.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存在的问题及成因[J].商业经济,2009.

农商银行支行工作总结篇2

一、玉溪市惠农支付服务业务基本情况

惠农支付服务业务是指银行卡持卡人通过参与业务的银行卡收单机构提供的惠农支付服务点POS终端,利用银联网络实现参与银行发行的银行卡进行借记卡刷卡消费、小额取款、小额转账汇款、刷卡缴费、查询等业务,为金融机构缺失或金融服务不健全地区(包括乡、镇、村)的群众提供个人金融惠农支付业务服务。

玉溪市全辖八县一区,共74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已实现乡镇金融服务全覆盖,但是一些乡镇以下地区,特别是边远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金融基础服务缺失的问题。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服务“强农、惠农、服务三农”的国家战略,为金融服务不完善地区农民群众提供低成本、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让农民群众不折不扣地享受到党的惠民政策,有效扩展金融支农惠农范围,进一步完善农村地区金融设施,2009年以来,玉溪人民银行按照上级要求,着力针对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积极做好相关基础工作,将切实解决玉溪辖内农村金融服务缺失和不完善问题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2011年11月在通海县10个自然村首批试点推出了惠农支付服务业务,2012年7月在全市正式启动惠农支付服务业务的推广工作。截至2012年9月30日,玉溪全市累计建成262个惠农支付服务点,惠及八县一区,69个乡(镇、街道办事处),237个行政村,262个自然村,71.73万人,累计交易笔数22665笔,累计交易金额685.47万元,累计办理查询业务30579笔。

从辖区惠农支付服务业务的运行情况来看,玉溪市惠农支付服务业务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惠农支付业务起势良好。从整体来看,查询交易笔数占总业务笔数的57%,取款交易清算金额占总清算金额的47%,非取款交易清算金额占总清算金额的53%。惠农支付服务业务的开通满足了农民群众可以随时随地查询银行卡余额的需求,同时反映了民众在惠农支付业务开通初期的欲试心理;特别是非取款交易清算金额占比超过取款交易清算金额占比,表明农村地区群众需要的不再是单一的现金业务,非现金业务需求进一步增加。

二是惠农支付运行存在差异。从个体来看,惠农点支付服务点的业务各具特色。不同的惠农支付服务点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经济状况不同、主营业务不同,开展的惠农支付服务业务存在差异,有的惠农支付点以取款业务为主,有的以查询业务为主,有的以转账业务为主,有的以缴费业务为主。惠农支付服务业务是一项长期的惠民工程,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显现其成效,不能一蹴而就。农民群众对新业务的接受和认需要一个过程,惠农支付服务业务量短期内难以有大幅度增长,只有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一般是三个月左右),业务量才会有明显增长,真正体现出其惠农实质。因此,惠农支付服务业务需要人民银行、金融机构和政府相关部门进一步落实统筹发展相关工作。

三是惠农支付服务作用显现。农村地区银行卡市场受理环境逐步改善。惠农支付服务业务开通后,农村地区银行卡市场硬环境和软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持卡人手中的银行卡不再“沉睡”,变得活起来,广大农民群众体验到了银行卡的安全性、便利性,会用、爱用银行卡,大大改善了农村地区银行卡市场受理环境。惠农支付服务业务的开通,能够满足农民群众金融服务多样性需求。惠农支付服务业务通过与烤烟、蔬菜、花卉、甘蔗、水果等农副产品收购非现金结算相结合,与新农保、老党员补助、复退转军人补助、困难居民补助、农林牧渔补助、家电下乡补贴非现金兑付相结合,不仅解决了农民群众金融服务的多样化需求,同时还能提升人民银行、金融机构和政府部门的影响力,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二、人民银行统筹推进惠农支付工作的突出作用与履职实效得到不断增强

为确保玉溪辖内惠农支付服务工作的稳步推广,切实改善农村地区的支付服务环境,结合玉溪首批惠农支付服务点的推广经验与玉溪实际情况,玉溪中支从完善各项制度入手,建立辖内惠农支付服务“六项”常态工作机制,促进辖内惠农支付服务推广工作步入规范化与制度化管理范畴,进一步加大惠农支付服务业务工作的推广力度,逐步提升惠农支付服务工作的实效。

一是建立了准入、退出机制。在准入上,要求收单机构慎重选点,开展问卷调查(开展调查问卷由人民银行玉溪市中心支行统一制作),做好可行性分析。严格落实人民银行对惠农支付服务点准入(省、市、县三级)审批制度,严格把握惠农支付服务点设立必须经当地县级以上(含县级)政府(部门)的批准原则;在退出上,针对商户连续2个月无交易发生的,要求收单机构及时进行预警提示,对于商户连续3个月无交易发生(因不可抗因素除外)的,由市县两级人民银行和收单机构组成工作组进行现场核实与协商,由收单机构申请,经人民银行批准办理退出手续,并衔接银联机构停止其交易,最后由收单机构做好商户退出的后续处理工作。

二是建立了回访工作机制。明确收单机构每两个月应对所有惠农支付服务点进行实地回访。通过发放回访调查问卷(回访调查问卷由人民银行玉溪市中心支行统一制作),了解惠农支付服务点的业务开展情况,解答商户的疑问,听取商户的建议,了解周围群众对服务点的满意度以及相关金融服务需求,及时解决商户及群众反映的问题及建议,并形成回访记录反馈当地人民银行。县级人民银行按不低于60%的比例对惠农支付服务点进行实地回访,形成回访记录反馈市级人民银行。市级级人民银行根据收单机构和县级人民银行反馈的回访记录,按不低于30%的比例抽取部分惠农支付服务点进行回访,对收单机构以及县级人民银行的回访工作进行监督。

三是建立了信息反馈机制。人民银行和收单机构指定惠农支付服务业务联系人,专门负责惠农支付服务业务相关信息、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报送,信息质量要求具备时效性和真实性,并逐级进行信息反馈。人民银行根据信息反馈情况不定期组织召开惠农支付服务业务经验交流及解决问题工作会议,为推进惠农支付服务工作塔建交流平台。

四是建立了考核评价机制。人民银行每年针对收单机构的惠农支付服务政策的执行力度、惠农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惠农支付宣传情况、应急管理和处置机制情况、惠农支付业务的投诉情况、申诉情况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并将其纳入对收单机构的年度考核内容进行管理。对于综合评价较好的收单机构,人民银行将在全辖进行通报表彰,并列为惠农支付服务业务推广标杆单位,对于综合评价较差的收单机构,将在全辖进行通报批评,并对其惠农支付服务点的增量进行数量控制;同时鼓励收单机构建立完善对商户的考核激励机制。

五是建立了金融支付宣传机制。人民银行和收单机构不定期制定惠农支付宣传方案,在宣传中凸显亮点、彰显特色,及时对宣传工作进行总结。充分发挥惠农点的特殊作用,突出把握金融宣传的广度与深度,在惠农支付服务点进行宣传时,将惠农支付业务宣传、银行卡知识宣传、非现金支付工具宣传、反假人民币宣传、反洗钱宣传和征信宣传等金融知识结合起来,既让广大群众全面了解金融知识,又可减少宣传成本,做到宣传工作一举多得。

六是建立了应急处理机制。市县两级人民银行和收单机构成立惠农支付服务业务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和领导小组办公室,明确相关职责。惠农支付服务业务应急处置工作严格按照职责管理以及层级把关的要求,落实收单机构逐级上报,并有效做好与人民银行支付管理和银联公司POS机具运维管理以及公安机关案件侦办的相关衔接工作。

今年以来,为认真做好惠农支付业务在玉溪辖区的推广工作,切实增强金融部门做好惠农金额服务工作的实效性,玉溪中支积极采取措施,以“四个结合”作为工作切入点,努力将推进惠农支付业务与金融服务“三农”有机结合,使金融服务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农村,取得预期成效。一是与前期选点工作相结合。在惠农支付服务点的选择过程中,涉农金融机构先通过村委会对农户进行惠农支付业务宣传,再精心挑选确定特约商户,由于前期的宣传到位,很多农户在惠农支付业务开通前就主动向商户咨询,并表示了对惠农支付业务的需求,认为这是一件惠农的实事,为惠农支付业务的推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二是与农村金融知识和惠农政策宣传相结合。在深入农村的宣传活动中,除了向农户介绍惠农支付业务以外还结合“新农保”、“新农合”等惠农政策进行宣传,现场答疑解惑,引导农户培养用卡意识。同时,还将银行卡知识宣传、非现金支付结算工具宣传、人民币反假宣传、反洗钱宣传和征信宣传等内容贯穿宣传活动中,达到通过惠农支付业务宣传带动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建设。三是与烤烟收购非现金结算推进工作相结合。近两年,玉溪市在推进烤烟收购非现金结算工作中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广大烟农也切实感受到了电子结算的快捷、方便和安全,也为惠农支付服务业务的推广奠定了基础。辖区金融机构选择在与烤烟收购点临近的行政村设立惠农支付服务点,同时也积极向广大烟农宣传惠农支付服务业务,让烟农了解使用惠农卡不仅可以方便收取烟款,还可以足不出村就享受取现、消费、汇款等金融服务,体验惠农支付服务业务的先进性、安全性和便利性。四是与“四群”教育工作相结合。围绕开展“四群”教育工作要求,辖区县支行立足针对确定部门联系村及扶贫点的实际,认真做好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工作,积极协调在联系村(社区)设立惠农支付服务点,为联系村(社区)农户提供现代化的支付平台,实现方便群众服务群众,有效发挥惠农点的示范带动作用。

三、调查情况及存在问题分析

(一)从对惠农支付服务业务点的调查情况看

通过对60个惠农支付服务业务点进行现场走访及问卷调查,商户认为办理“惠农支付业务”对自己商店经营活动“有积极影响,促进很大”的占63%,认为通过承办“惠农支付业务”,自己在村子里面“大伙儿给予好评,表示支持和称赞”并表示将“决心尽力做好”的占90%,同时在周边安全环境上觉得“村子里面安全环境很好,很放心”的占60%,觉得“现金保管不放心(主要指正常情况下保管现金在2万以上)”的占28%。

调查显示,目前商户平时在“惠农支付业务”中,办理取现金的占70%,办理转账或汇款的占33%,办理缴费的占38%。同时,一般受理取一次现金的额度在500元以上的占23%,取现金额度在50元至500元的占67%。

同时,商户也觉得通过承办“惠农支付业务”,按规定标准收手续费,“自己有点收入,一般般(按月平均收入100~300元来划分)”的占58%,而认为“有明显的增加(按月平均收入300元以上来划分)”及“太少,没有意思(按月平均收入50元左右来划分)”的分别占20%。

调查商户反映:自从挂牌承办“惠农支付业务”以来,银行或信用社落实回访服务中“至少有1次登门到访”的占40%,“经常关心过问”的37%。对“惠农支付业务”网络联通程度上认为“从开始运行就顺畅”的占75%,“联通运行时好时坏”的10%,“不能受理其他机构所发银行卡(或者难操作)”的占5%,“挂牌后一直就不通畅”的占5%。

商户期望银行或信用社在服务上,“经常上门做工作指导”的占55%,“帮助解决惠农支付网络运行方面问题”的15%;同时针对“惠农支付业务”的建设与发展,觉得还应当改进完善工作上,“调整增加取现金的额度(参考:扩大到2000元)”的占50%,“银行进一步做好对支付网络维护和POS机具维护”的占18%,“在现有标准下,适当减少对持卡人的收费,减少部分转为由收单机构(POS机具布放机构)和银联承担”的占25%,“在业务登记上,减少对身份信息的登记,或是以按手印替代身份信息登记”的占25%,“要求做好宣传以及普及银行卡工作”的占17%。

(二)从对收单机构的调查情况看

通过对18家落实开展惠农支付业务机构的工作情况进行深入调查,银行及信用社表示,在回访工作落实方面,“已经对所有网点全面作了回访”的占61%;在针对网点服务方面,“主要针对POS机具运行做好服务”的占61%,“主要针对金融宣传工作开展服务”的占22%,同时,感到“惠农支付点服务的示范效果很好”及“能够发挥金融知识义务宣传点作用”的占83%。

针对辖区惠农支付运行实际,银行及信用社认为商户素质方面“基本能适应业务开展(即商户家庭有1人以上能应付业务)”的占78%;觉得“惠农支付机具运行正常”的占67%;针对惠农支付工作运行困难方面,认为“惠农点距离太远,在服务上难以有效落实”的占33%、“因为路程原因,成本费用压力越来越明显”的占17%、“觉得商户在惠农支付的安全和运转上,面临压力”的占33%。

对于今后惠农支付的工作意向,辖区银行信用社认为“还将进一步积极争取扩展惠农服务支付网点”的占44%、认为“应先巩固现有服务点,再继续扩展网点”占33%,同时希望人民银行“进一步推进和扩展惠农支付工作”的占50%。

综合上述情况,目前惠农支付服务工作集中主要体现以下特性:一是从整体面看,银行和信用社以及商户对参与惠农支付服务、有效扩展惠农金融活动表示出了积极的态度;二是从运行效果看,目前全辖推进惠农支付服务工作正朝着稳健运行、安全运转的方向发展;三是从系统运行看,目前辖区惠农支付业务网络系统以及机具运行基本正常和稳定;四是从收单机构工作看,目前辖区银行及信用社的后续管理与服务需进一步加强;五是从管理服务看,目前银行及信用社面临的工作难点及成本压力不容忽视;六是从今后发展看,如何在巩固和筑牢存量基础上,稳步推进惠农支付业务、并有效发挥惠农点的特色作用上,需要认真研究,统筹发展。

通过深入调研分析,银行信用社机构及惠农服务点商户均认为开办该项业务为持卡客户提供借记卡刷卡消费、小额取款、小额转账汇款、刷卡缴费和账户余额查询等金融业务,为偏远农村地区群众提供了便利,群众足不出村就能便利地办理以上业务,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村里群众都给予了好评和称赞。但也反映出该项业务在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在宣传工作上:一方面,基层银行信用社立足现有推进的惠农点有针对性地开展金融宣传工作仍还存在较大的认识缺陷,特别是对做好惠农支付业务宣传、扩展农村支付服务宣传(如借助烤烟收购活动开展非现金支付宣传)、加强农村金融知识宣传(如银行卡安全知识宣传、反假人民币宣传、征信宣传)、创新农村金融服务宣传(如金融政策宣传、金融产品宣传、金融扶贫宣传)等等,还缺乏统筹安排;另一方面,在惠农支付作为新生事物的背景下,惠农点的自身宣传缺乏主动性,加之广大农户对惠农服务点所办业务品种范围还了解不多,有的还误认为惠农点和银行网点一样,也可以办理存款业务;同时农村地区群众多数还习惯用存折,能直观看到余额,使用银行卡的人员还不多,对惠农支付服务业务的宣传、推广带来了不利影响。

二是在业务运行上:目前,单笔取款及取款总额以及单笔转账金额低,不能满足群众需求。不少农户嫌在惠农服务点每次可取款金额过低,不能满足其需求,特别是今年全辖全面推行烤烟收购实行电子结算,很多农户交售烤烟后回到村子想多取款,但每日每卡累计不能超过1000元,给部分农户大额之需带来不方便;部分农户认为转账金额过低不方便,且手续费为3元/笔过高。现在单笔转账金额最高只能是2000元,如需转账汇款10000元,就要分成5笔来处理,手续费按3元/笔来算,转账汇款10000元就需支付15元手续费,如果能一次就转账汇款10000元,手续费则只需支付3元。

三是在系统运行上:调查显示,目前惠农点的连通性问题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约近30%的惠农点程度不同地存在通畅运转问题。特别是少数惠农点POS机具运行问题有待解决。调查中,少数惠农服务点商户反映其POS机具消费及查询业务做不了,在处理这两项业务时提示信息为“终端未签到,请先做POS签到”,而有的商户反映在受理(收单机构以外)其他银行卡时存在处理不了的情况,对此,商户也向收单机构进行了反馈,但问题尚未得到解决。类似情况,如果商户不主动反映,或者收单机构不能深入惠农点服务、及时发现情况加以解决,就将会使惠农支付活动形同虚设。

四是在后续服务上:辖区调查反映,目前商户对银行或信用社“经常上门做工作指导”以及“帮助解决惠农支付网络运行方面问题”的服务期望较高上。同时,基层银行或信用社针对惠农支付工作也感到“惠农点距离太远,在服务上难以有效落实”,认为“因为路程原因,成本费用压力越来越明显”,因此,着眼于惠农支付业务的建设与发展,银行及信用社在推进工作中,必须重视对惠农商户、特别是边远地区惠农点的后续服务与管理,同时,在扩展推进惠农支付业务上,应更多地考虑安全、稳定、有序、规范,避免盲目追求数量而忽视质量。

四、工作建议

从完善农村金融服务的现实需要出发,人民银行统筹推进惠农支付服务,不仅延伸了银行金融服务的范围,也方便了农民群众,也为金融机构拓展农村市场、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提供了有利契机。结合当前实际,着眼于今后发展,建议应进一步做好以下工作:

(一)形成合力,强化宣传,营造氛围

要形成地方政府主导、人民银行牵头、金融机构参与、有关部门配合的宣传引导机制,着力宣传惠农支付服务业务便民、利民、惠民的内容,同时,还应当重视并有效扩展金融政策以及金融知识在农村地区的宣传和普及,特别要充分发挥惠农网点的作用,形成人民银行、金融部门、银联机构、惠农商户“四位一体”、统筹运行的宣传格局,努力为金融服务“三农”、支持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传导氛围。

(二)加强指导,完善服务,提高效率

针对惠农支付运行的特点以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人民银行要进一步深入实地,加强指导,完善管理,特别是结合目前惠农服务点在运行过程中“少”(网点数量少)、“偏”(地域分布偏)、“弱”(能力素质弱)、“差”(运行条件差)等现实困难,加之银行信用社在运维、服务、成本等面临的突出问题,应切实做好统筹研究,同时,相关金融机构要认真做好回访和服务,适时加强做好对惠农商户的培训和指导,及时解决商户疑义,做好机具维护和网络联通,进一步提高惠农支付服务工作效率。

(三)强化管理,完善机制,推进发展

农商银行支行工作总结篇3

一、组建柴达木农村商业银行有良好的支撑条件

(一)宏观政策导向支持。国务院《关于印发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国发〔2003〕15号)明确提出:在经济比较发达、城乡一体化程度较高、信用社资产规模较大且已商业化经营的少数地区,可以组建股份制银行机构。2008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要求:继续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加大支持力度。2009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提出:加快发展多种形式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和以服务农村为主的地区性中小银行。《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金融业发展的意见》中明确规定:对设立金融机构给予一次性补贴;对新设机构营业用房,在规划、购买和租用上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或优惠政策;对设立机构享受所得税、营业税、房产交易税、契税的优惠政策。这些政策的出台和实施,对组建柴达木农村商业银行提供了有利的政策环境。

(二)各级政府大力支持。《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从今年起建立年均10亿元的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以贷款贴息,以奖代补、投资补助等方式支持循环经济发展。要求组建柴达木地方银行,解决对配套和围绕核心企业发展的企业信贷支持不足等问题,满足试验区建设对金融信贷资金的需求。中共海西州委、州人民政府历来重视、支持农村信用社工作,对组建柴达木农村商业银行更是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审议改革中的重大问题,就海西辖内农村信用社改革和柴达木农村商业银行组建进行部署,落实有关扶持政策,大力支持地方金融机构发展。在农村信用社信贷资金筹措,稳定存款方面开绿灯、给政策,指导帮助支持农村信用社做好支农工作,打击逃废债行为和清收不良资产,为农村信用社跨越式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地方外部环境全力支撑。第一,资源丰富,交通便利。海西州地域广袤,自然资源丰富。柴达木盆地素有“聚宝盆”的美称,资源禀赋独特,盐湖、石油、天然气、有色贵稀金属及非金属矿产资源储量之大、矿种之多、品位和组合利用价值之高,为国内独有。现已探明储量的矿产57种,其中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镁、氯化锂、芒硝、石棉、锶、化工石灰岩等矿藏储量居全国首位;溴、硼等储量居第二位;氯化钾储量占全国钾资源总储量的97%。盆地各类矿产资源的潜在价值在16万亿元以上,占全省矿产资源潜在价值总量的95%,占全国的13%。州内交通便利,青藏铁路横贯东西,青藏公路(国道109)、青新公路(国道315)、敦格公路(国道215)交叉穿梭。第二,循环发展潜力巨大。在省委、省政府召开的青海省循环经济大会上明确提出,要把柴达木建设成为全国特色鲜明的循环经济试验区,到2015年初步构建以盐湖化工为龙头,融合油气化工、煤化工、有色金属冶炼、特色生物、新能源开发六大产业主导的循环经济特色产业体系,关键领域科技瓶颈取得突破,建成盐湖化工、大型钾肥及石油天然气化工基地,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0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自柴达木地区列入国家首批循环经济试点园区以来,海西州按照“依托交通干线、围绕优势资源、培育特色产业、发展循环经济、建设一区多园”的基本思路,推动优势产业向提高规模扩总量、综合利用上水平、精深加工上档次转变,已基本形成了以盐湖化工、石油天然气化工、金属冶金产业融合发展为特色的格尔木工业园,以盐碱化工、硅产业、新型建材产业融合发展为特色的德令哈工业园,以配套盐湖资源开发为主导、煤炭清洁利用为特色的东部工业园,以能源、煤炭综合利用、盐湖化工一体化发展为特色的西部工业园等四大工业园,以盐湖化工、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煤炭、建材及农畜产品加工为主的特色产业发展格局,试验区与各园区间以若干支柱产业为支撑,优势互补、相互协作、各具特色的产业发展集群效应开始显现,形成了以第二产业为支柱、先进工业为基础、效益农牧业为补充的经济发展体系。2010年海西地区生产总值达365.49亿元,增长18.3%,经济总量列全省第2位,列全国30个民族自治州第9位。

(四)信用社自身条件有效支撑。农村信用社具备深化改革的基础和优势,为组建柴达木农村商业银行奠定了基础。海西州辖内农村信用社经过近几年的改革与发展,以统一法人为核心的产权制度改革全部完成,法人治理结构逐步完善,搭建了决策、执行、监督三位一体的风险管理架构。经营管理能力进一步增强,制度建设逐步完善,内部管理日趋规范,从完善和严密制度体系、内控体系入手,构建了风险防范的机制屏障。人力资源保障逐步充分,营业网点硬件建设逐步完备,科技和网络支撑、竞争实力明显增强,发展态势良好,具备组建柴达木农村商业银行的基本条件。

(五)战略投资者投资意愿较强。海西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已经引起了内地一些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注意,在农村信用社改革过程中也有一些股份制商业银行表示出投资意向。地区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良好的发展前景吸引了众多战略投资者的关注,为柴达木农村商业银行的组建提供了保障。众多战略投资者参与,会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带来先进的管理文化和经营理念,从根本上解决现在农村信用社所有者缺位的问题,真正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紧密关系,建立起决策、管理与监督相制衡、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公司治理机制。

二、组建柴达木农村商业银行实现经济金融双赢发展

(一)有利于助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共青海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体会议明确提出,要求海西州在全省先行先试,率先建设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根据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建设快速推进,工业化城镇化水平显著提高的现状,海西州已确定“一年打好基础、3年重点推进、5年形成格局、8年基本实现”的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目标,力争到2013年底,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50亿元,城镇化率达到75%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到2.8∶1。通过加快循环经济试验区建设,主导产业培育、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促进工业与农业、城镇与农村有机融合,形成一批延伸产业链的中小企业。城乡一体化推进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信贷资金支持,需要服务面广、方式灵活、符合实际需要的银行业机构提供金融服务,组建柴达木农村商业银行可有效满足城乡一体化发展对金融服务的需求。

(二)有利于发挥对柴达木循环经济的资金支持功能。海西州以建设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为己任,构建“开始即循环、生产即清洁”的发展模式,谋划了盐化、石化、煤化、冶金四个特色产业链和一批循环经济产业集群项目,已成为青海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排头兵和带动青海藏区发展的重要增长级。2010年3月15日,国务院批复了《青海省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总体规划》,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的发展开始由理论、实践探索阶段转入加快发展、全面推进阶段,建设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已经从地方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据估算,“十二五”期间试验区将实施重点产业项目48个,总投资达2700亿元。柴达木农村商业银行可以为柴达木循环经济建设提供金融服务、创新金融产品、加大支持力度。

(三)有利于深化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改革。中国银监会2010年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监管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要大力推进以股份制为主导的产权改革和完善法人治理,加快向现代农村金融制度过度的步伐。青海省金融工作会议明确要求要增强地方金融机构自我发展和服务能力,要把地方银行业机构的改革发展作为重中之重,对符合条件的法人社进行改革,争取设立15家以上的村镇银行或农村商业银行。

(四)有利于完善金融服务体系。目前,海西州金融服务体系与地区经济发展存在不相适应的问题。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服务网点较2000年减少了38个,且66%的网点主要集中于格尔木、德令哈两个地区,其余大部分地区均只有一家国有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在政策性金融机构方面,只有农业发展银行的两个分支机构,尚未成立服务于循环经济的地方法人股份制金融机构,存在县域金融服务缺位、金融业发展相对滞后等问题。组建柴达木农村商业银行可有效填补解决县域金融服务缺位等问题。

三、组建柴达木农村商业银行的途径

(一)制定结合实际、切实可行的改革目标是改革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选择在海西州辖内农村信用社的基础上组建农村商业银行,具有较强的可行性,也符合当前海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但鉴于目前海西地区农村信用社的实际情况,应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解决目前存在的困难。一是通过各级政府协调和动员战略投资者、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公职人员等积极参股农村信用社,进一步加大增资扩股力度。二是通过政府协调,将相关企业和单位的资金存入农村信用社,壮大资金实力。三是协调公检法等部门,帮助农村信用社加大不良贷款清收力度,通过优质资产(包括现金)置换方式,集中解决部分历史原因和客观原因造成的不良贷款清收问题。

(二)地方党政重视是组建柴达木农村商业银行的重要保证。从实际情况来看,凡是地方党政重视的,改革进程就较为顺利,改革进展就较快,反之则相反。要主动向地方党政领导汇报农村信用社组建柴达木农村商业银行的重要意义,成立海西州农村信用社改革领导小组(成员包括海西州政府、监管部门、人民银行、辖内农村信用社、公检法和政府相关部门),加强对组建农村商业银行工作的领导、协调,要及时向地方党政领导反映改革的政策和要求、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积极予以解决。

(三)相关监督管理部门的督促、指导和扶持是组建柴达木农村商业银行的推动力。银监局、人民银行和上级行业管理部门在农村信用社统一法人、中央银行票据兑付等各项改革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动了农村信用社深化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在组建柴达木农村商业银行工作中应继续发挥银监局、人民银行和上级行业管理部门的督促、指导和扶持,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联系机制,分工协作,共同推动农村商业银行顺利组建。

(四)农村信用社自身的努力是决定改革目标能否如期实现的关键因素。农村信用社自身是改革的主体,而自身的努力才是组建柴达木农村商业银行能否成功的关键。海西辖内的5家市(县)联社应提高认识,统一谋划,加大对员工的动员教育,让广大员工知晓改革的政策、方法和步骤,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使改革工作深入人心,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参与改革的积极性,真正做到上下同心,确保各项改革措施顺利推行。

(五)严格依照法律程序办事是农村信用社改革顺利实施的法律基础。海西州农村信用社改革领导小组在确定改革方案以前,充分征求辖内5家市(县)联社广大员工和社员的意见,并召开社员代表大会和理事会,对组建农村商业银行形成一致决议,为改革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法律基础、群众基础和思想基础。

农商银行支行工作总结篇4

改制谋“变”

2005年以前,时任深圳商业银行行长的金维虹过着还算轻松的日子,1999年来到这家银行,他经历了深圳商业银行起步、发展、壮大的全过程。在全国一百多家城市商业银行中,深圳商行资金规模、资产质量、经营管理水平均位居前列,在深圳这块金融竞争颇为激烈的土地上,已站稳脚跟。直到今天,金维虹还将他从深圳商行“转战”至北京农村商业银行比作一次冒险,当他放弃在深圳驾轻就熟的工作来到北京筹备北京农村商业银行时,他发现他所面对的这个银行尽管将要拥有渴望已久的商业银行的名头,却在体制架构、业务经营、管理基础、不良资产、员工队伍等各方面存在着比他想象中要多得多的问题。但是作为首家获批成立的省级农村商业银行,成立后的北京农村商业银行其成败不仅关乎自身,还关系到未来监管当局对于成立农村商业银行这种农村信用社改革模式的评价。因此,金维虹深深认识到,改革只许成功,不许失败。而要实现体制改革的成功和业务发展上台阶的双重目标,就必须要有超常的思路、超常的手段。

智慧加苦干,实现了一年大变。2006年10月19日,在北京农村商业银行成立周年纪念大会上,金维虹为所有关心北京农商行以及中国农村信用社改革的人们交出了一份颇令人满意的答卷。截至2006年9月末,北京农商行经营规模高速增长,总资产达1525.5 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4%,存款余额为1290亿元,贷款余额为680亿元,分别较去年同期增长28%和22%;中间业务快速发展,累计发卡198万张,实现银行卡交易额38亿元,分别较去年同期增长38%和147%,中间业务手续费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26%;不良贷款指标持续“双降”,按照贷款五级分类口径,不良贷款余额比去年同期下降22.56亿元,不良贷款率比去年同期下降6.97个百分点;利润水平大幅提升,实现经营利润13.3 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3.4亿元,增长33.7%;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专项准备余额3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42.9%,拨备覆盖率和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分别较去年同期上升23.7和61.6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为9.4%;资金债券业务跨上新台阶,债券累计交易量突破1万亿元,在全国债券交易市场综合排名第九位。

上面这一连串代表业绩提升的数字背后是北京农村商业银行体制的变革、机制的转换、制度的完善、人员队伍的优化、定位的明确、经营手段的市场化、管理方式的科学化和创新的全面化。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北京农商行完成了上述多项复杂工作,但方法却很简单:就是“变”与“不变”的选择与坚持。

“变”中建制

在北京农商行成立的一年时间里,“变”字始终贯穿其方方面面,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上,北京农村信用社改革的特色就在于“变”多级法人为统一法人,而这种变化只是“形”变,要实现符合现代股份制银行要求的“神”变,还有很多路要走,为此,北京农商行成立后就开始对内部进行改革、改制、改造。用金维虹的话说,北京农商行需要进行一次“大手术”。

从农村信用社过渡到农村商业银行,北京农村商业银行首先要改革的就是公司治理。结合自身服务于“农”的特点,北京农商行完善了董事会、监事会结构,增补了职工董事和农民董事;建立了8个专业决策委员会,重要业务由专家按照工作程序民主决策;在多级法人向统一法人的改革中,强化统一法人机制,建立授权机制,重要人事、业务工作由总行集中决策。

早在深圳商行的时候,金维虹就以“企业全成本管理”的理论和实践成果称道于业内,被誉为中国商业银行全成本管理首创者。此外,他还率先提出打造“品牌银行”的发展战略。来到北京农村商业银行以后,金维虹在企业成本绩效管理方面的理论与实践又有了一个新的施展空间。在金维虹看来,改制前的市联社类似行业管理机构,基本不做经营,农信社系统人员素质普遍不高,各分支机构的经营状况也参差不齐。因此,必须建立一个系统的经营指标及考核评价体系。针对北京农商行增长方式落后、业务发展缓慢和网点竞争力低等特点,他很快研究出了一套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并以此为基础对收入分配制度进行改革。为打破以往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随意性强、“大锅饭”等问题,金维虹在筹建北京农商行时就考虑对收入分配进行改革。经过对北京农村信用社系统收入状况的调查,北京农商行的收入分配改革以绩效考核为基础,将员工的收入分为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绩效工资与业绩挂钩。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使得员工产生了积极向上的动力,强化了竞争意识,工作热情空前高涨。这也是北京农村商业银行在成立一年的时间里,尽管得大量精力投入改制工作,仍取得不俗的业绩的保障。

以绩效考核为基础,北京农商行的用人机制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实行了全员竞聘上岗,以业绩、学历、考核等因素为标准,对全行工作岗位进行调整。成立后的岗位调整使得行内各管理层有224人降职,124人不再担任管理职务,两者相加占管理层的50%以上。当然与此相对应的是能者居其位,提拔了一批青年员工,引进了一批高管人员。目前北京农商行还有一些部门主管的职位空缺着,体现着宁缺勿滥的用人原则,基本实现了以业绩、能力定岗位、定薪酬,“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机制已经形成。

转变公司治理、转变收入分配以及用人机制,最终的目的就是要将这些转变作用于经营管理,作用于业务发展。北京农商行成立后,全面推进经营理念、经营机制、经营模式、经营作风、经营标准“五个转变”,使业务发展实现由“自然型”向“自然型+市场型”增长方式的转变。调整营业时间,改善服务方式以满足市场需求;建立信贷“绿色通道”,提高决策效率;加大市场营销力度,进一步拓展了业务发展空间;实施扁平化和等级行管理,将原来由总行直接管理的15个管辖支行、直属支行拆分为32个,将支行划分为10个等级,以便在行内形成良性竞争的氛围,全面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和综合管理水平。

在北京农村商业银行一系列的变革中,制度创新也值得称道。筹备成立至今,北京农商行完成各项业务和管理制度总计逾300项,将这些制度装订成书足有厚厚的三大本,计100多万字。这些制度包括公司治理规范,专家委员会决策制度,办公程序和会议制度,人才引进和员工管理岗位竞聘上岗制度,支行考核、部门考核、员工考核和员工培训制度,财务管理和结算制度,资金管理和信贷授信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及资产处置管理制度,内部控制、风险防范、稽核检查制度,科技信息管理和安全保卫制度等等。对于一个成立仅一年、管理基础并非深厚的农村商业银行,这样的变化的确令人刮目。

融“变”于“不变”

如今,“变”已经渗透到北京农村商业银行的方方面面。谈及北京农商行这一年的变化,不论是作为领头人的行长金维虹,还是基层的普通员工,都有很多话要说,有很多例子可以列举。但是,如金维虹所说,北京农商行诸多的“变”其实为的是一个“不变”,对这个“不变”的描述相对于“变”要简单的多:“立足城乡、服务‘三农’、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市民百姓”的市场定位没有变。

北京农商行成立以后,作为一家真正意义上的股份制商业银行,面临着艰难选择:一是涉农业务效益低,如果按照商业银行效益性原则,要不要减少支农业务;二是财政、税务等部门取消了原农信社可享受的一系列优惠政策的支持,可用资金和利润受到重大影响,要不要将农村业务转向城市。在这一对自身未来发展影响重大的选择面前,北京农商行决心同时承担起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的角色。既然北京农商行有一个“农”字,那么在经营中就要做出“农”字特色,努力将自身商业化经营与政策性支农职能有机地结合起来。为此,北京农商行制定出台一系列支农政策措施,在对“三农”贷款项目的扶持上,始终坚持项目选择优先、资金安排优先、贷款发放优先、贷款条件放宽,积极稳妥地寻求多种贷款方式,扶持北京的“三农”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同时在内部建立支持服务“三农”的考核激励机制,引导支行加大支农力度。截至2006年9月份,北京农商行涉农贷款余额377亿元,占该行全部贷款余额的56%;在京郊农村的农业贷款中,北京农村商业银行占54%,涉农贷款占全市银行业涉农贷款的70%,农户贷款占全市银行业农户贷款的100%。

坚持“不变”,使北京农商行实现了政策性支农和自身效益最大化的有机统一。然而,身处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的中间,北京农商行也遭遇到了来自政策面的诸多尴尬。

2006年5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下发《关于延长试点地区农村信用社有关税收政策期限的通知》,规定试点省(市、区)辖内农村信用社享受所得税减免优惠政策期限可继续延长3年,但农村商业银行将不再享受此项政策优惠。事实上,此时一些成立不久的农村商业银行的体制与机制改革尚未完全到位,新机制的运行尚处于起步阶段,抗风险能力还较弱,还需要税收优惠政策巩固改革成果,消化历史形成的巨额不良资产。

受长达54年的历史因素的影响,北京市农村信用社系统形成的巨额不良资产在短期内难以全部消化,改制后北京农商行不良资产包袱仍然很沉重。虽然其在改革中通过24.2亿元央行票据的置换、2.52亿元市政府专项扶持资金的到位以及自身的努力清收、转化,降低了不良贷款,但不良资产风险的压力依然较大。特别是该行目前仍有1941个、标的达54.1亿元的诉讼案件仍难结案。可见,作为目前北京地区专业的农村金融机构,承担着首都新农村建设的绝大部分农村金融服务功能,北京农商行尽管目前的发展态势良好,但受长期历史因素影响,要成为一家有实力的商业银行至少还需要一段时间。而在这个过程中,税收和解决不良资产处置等问题的解决,需要政府协调与支持。

农商银行支行工作总结篇5

一、山西省村镇银行建设概况

山西省村镇银行设立起步于2009年,受山西省煤炭资源整合和经济结构调整影响,大量民间资金转向参股设立村镇银行,极大促进了村镇银行的发展。截至2015年一季度,全省共设立村镇银行41家,网点54个,设立状况呈现如下特点:

1.覆盖面广,地区集中

全省11个市均开设有村镇银行,最多的分布有11家,最少的设立1家。网点开设与地区经济发展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县域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村镇银行较多,如图1所示,吕梁、太原、晋中等地区工业发展水平较高,人均收入水平较其他地区增长较快,成为村镇银行扎堆的主要原因。

2.机构增速由快转慢

2009年至2015年3月末,全省村镇银行数量逐年增长,如图2所示,2009年至2015年村镇银行年增长速度经历了2013年的最高点,全年增长11家,随后下降至年增长7家。村镇银行设立速度受山西省经济状况影响,同步波动。在村镇银行准入门槛低,扶植政策较多的刺激下,村镇银行成为民间资本转型较为青睐的对象。

3.主发起行类型较为集中

山西省村镇银行股东构成中,农商行、城市商业银行持股比例最大,仅有一家村镇银行由股份制商业银行发起设立。本地农商行成立村镇银行占比较高,达到48%以上,外省城市商业银行在山西设立村镇银行有5家。农商行与民间资金合作共同设立村镇银行,不仅扩大了经营地的范围,更为获得政策支持开拓了多元化的道路。

4.核心业务系统依托主发起行建设

由于受经营规模、资本投入、成本效益等因素的考虑,独立开发行内系统不成为村镇银行的选择方式,41家村镇银行均采用通过主发起行原有核心业务系统的通道或系统模式构建自身行内系统,具体合作形式又分为“银银平台模式”、“分支机构模式”两种。“银银平台模式”是村镇银行租用主发起行业务系统,定期缴纳一定费用的合作形式,村镇银行自主发展业务;“分支机构模式”是村镇银行视作主发起行的一个分支机构,免费使用发起行业务系统,业务发展统一由发起行负责管理。

二、村镇银行支付结算服务现状

1.支付系统主渠道作用明显

在支付系统接入方式上,村镇银行作为主发起行的间接参与者接入现代化支付系统,完成跨行跨地区资金汇兑业务。从2013年至2015年3月末的支付系统业务量统计(右上表)来看,村镇银行支付系统业务量占比虽小,但增长速度较快。2013年村镇银行支付系统共发生4.55万笔、427.71亿元资金交易,占总业务量的0.1%;2014年支付系统业务量快速增长至28.13万笔、1209.3亿元,较2013年增长1倍之多;2015年一季度业务量超过2013年全年,达到2014年的一半以上水平,占总业务量的0.38%。

2.非现金支付工具应用尚处于起步初期

村镇银行受经营规模小、客户集中度高等影响,非现金支付工具应用并不广泛。票据业务仅以支票业务为主,本票、汇票虽已获得人民银行制版批准,绝大多数村镇银行尚未开展此类业务。具备发卡条件的村镇银行有30家,已发卡的村镇银行有5家,且只发行借记卡,信用卡业务暂不能办理;银行卡交易量呈现快速增长趋势,2013年至2015年一季度,5家村镇银行的银行卡交易量增长了37%,基于银行卡的手机银行、网上银行业务也逐步开办,业务量逐步提升。银行结算账户规模较大,单位银行结算账户达到2.1万户,个人银行结算账户60多万户,占账户总量的96%。

3.支付服务与“三农”紧密结合

村镇银行以“服务三农、服务小微”作为市场定位,为农村客户提供了自助金融服务终端,有效地解决农民存取款难、汇兑手续多等问题。同时,部分村镇银行推进存折小额取现业务,实施农村金融服务“村村通”工程,拓展农村金融服务领域,打通农村基础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积极同电信部门展开合作,在农村便民服务点同时开展通信费的缴纳业务,极大地方便了当地农村居民,使农村便民服务点社会服务效用最大化。依托银行卡产品为农民打造“便民贷”、园区贷,为小微企业提供“工商通”、“乡情通”等流动资金贷款,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当地农村贷款难题。

三、村镇银行支付结算业务发展瓶颈

1.业务同质化严重,资金渠道狭窄

由于村镇银行设立之初受发起行影响较大,运营模式、内控管理、业务模式基本一致,个性化产品不突出,与村镇银行职能定位相矛盾。由于村镇银行核心系统使用发起行的旧系统,对二代支付系统、电子商业汇票、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等人民银行新开发的业务系统无法对接或报文信息无法识别,限制了村镇银行结算方式的选择性,严重制约了客户资金的灵活使用。

2.社会认知度较低,“支农”效能发挥不充分

村镇银行与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银行业金融机构相比成立时间短,机构规模小,人员数量和业务配备能力较弱,对农村地区形成的影响力不够深入人心,客户对其信赖度偏低。从网点数量来看,村镇银行占农村金融机构网点数不足5%,且主要分布在城市郊区或经济发达的县城,尚未延伸至乡镇或行政村,服务对象主要青睐城镇居民和中小企业,难以真正履行服务“三农”的金融职能。

3.发起行管理不到位,日常监督出现真空

村镇银行在硬件设施、营业环境、内控制度、应急预案等制度基本沿袭发起行的管理习惯,但又相对独立与发起行自主进行人事管理、业务发展,对日常业务运行的监管基本靠村镇银行的自觉性,主发起行不能及时了解经营运行情况,信息传递也容易出现阻隔,再加之两者地理距离较远,村镇银行的日常业务监督出现真空。

4.运行机制不完善,抗风险能力弱

在资金运作方面,村镇银行规模普遍较小,受经营范围所限,客户数量、种类、存款意愿、存款能力显著低于城市,抵御流动性风险和金融风险的能力较弱。再加之,村镇银行以信用贷款模式作为农业信贷的主要经营方式,担保措施脆弱,甚至无担保物,交易遭受道德风险、信用风险的冲击,贷款风险无法把控。在行内核心系统建设上,村镇银行科技水平有限,核心业务系统服务器摆放在发起行,营业网点通过客户端进行远程访问,业务数据也集中存放在发起行服务器,数据备份只能在营业日终实现,实施日间数据备份尚未建立,一旦出现系统故障,数据恢复存在时间差,容易形成资金风险。

5.结算手续费偏高,客户满意度较低

村镇银行的资金结算业务中,支付系统汇划业务成为主要途径,由于其不能直接办理跨行转账汇兑,任何一笔从外地汇入的款项基本都是跨行跨地区,按照《商业银行服务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目录》收费标准,对公客户要承担5元至200元汇划费,个人客户要承担2元至50元的汇划费,超出了农村客户的承受度。部分村镇银行为维护客户资源,对某些客户实行手续费减免,又造成经营成本增大,结算收入贡献率降低的双重压力。以朔州村镇银行为例,2014年村镇银行结算收入15.23万元,仅占全部营业收入的1.1‰,远无法弥补系统运行费用。

四、村镇银行支付服务持续发展的可选择路径

1.构建专业化清算渠道,加快资金运动速度

村镇银行可规避个体规模小的劣势,集合组建村镇银行资金清算中心形式的第三方服务机构,以专业化资金清算中心集体优势以“一点接入”的形式加入人民银行二代支付系统、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电子商业汇票系统等业务系统,各村镇银行以间接参与者身份完成系统对接,实现支付作业流程化、集中化处理,加强资金清算风险抵御能力,解决村镇银行差异化系统接入模式和业务处理不规范问题,提高系统管理水平,优化结算渠道,提升清算资金管理水平。

2.加强与第三方合作,弥补渠道短板

当前,第三方支付机构蓬勃发展,经营项目涵盖线下收单、网上支付、预付卡等多种支付业务,且资金结算渠道灵活。村镇银行扎根农村,农村资源丰富、优质项目多,可充分借助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功能优势,以强强联合的形式发展农村特约商户。一方面,村镇银行可化解银联入网费用过高的困境,又可通过为客户提供简单、方便、快捷的现代化支付服务形成资金沉淀,提高存款比例。另一方面,通过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合作,有助于优化村镇银行非现金支付工具产品,为农村提供线上、线下多样式的支付结算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

3.发展特色支付服务,支持地方经济发展

村镇银行作为服务“三农”的生力军,应在接地气、重民生上下功夫,围绕农村经济做文章。一是可通过开展农村市场调查,围绕农村特色发展产业、养种植产业、家庭作坊、农业合作社等,致力于将自身打造成为“支持三农、扶植小微”发展的业务基地。按照农户结算需求,提供适宜的结算服务,以拓宽支付市场。二是可通过开展城镇个体商贸调查,致力于满足转型农民多元化的支付结算金融需求,让村镇银行的金融服务成为商户发展的致富摇篮。如依照辖内村镇银行推出的“商易贷”系列金融产品,聚焦县城蔬菜农贸市场、商贸市场等,积极拓展金融服务,培育支付、信贷市场,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发展局面。

4.加快互联网金融建设,形成农村现代化金融服务新常态

“互联网+金融”已经在各银行业金融机构中得到充分的应用,此种模式在资金供需双方间建起了超越传统银行服务的新渠道。村镇银行应紧跟大数据、云计算时代的步伐,为农村提供多样化金融产品,提高资金融通效率。村镇银行可通过市场细分,挖掘客户需求,结合本地产业主流及当前政策热点,探索与互联网金融P2P平台合作,扩大资金募集规模,村镇银行以融资性保函形式为农村客户提供资金担保,实现“输血+造血”的资金循环流动体系;另一方面,通过与电商平台、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合作为农村网上商贸交易提供银行账户服务,实现客户网上支付、移动支付完成农资销售和购物的经济活动。

5.健全风险防控体系,筑牢资金保护屏障

农商银行支行工作总结篇6

论文摘要:中国和印度都是人口、农业大国,在农村金融发展方面有很强的可比性。本文通过对中印两国农村金融机构、农业保险和农村金融法律现状等方面的比较,认为中国在今后农村金融改革中,应注重培养多元化的农村金融机构,加大对农业保险的扶持力度,制定和完善农村金融的相关法律制度。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有13亿人口,其中6O%以上生活在农村地区,农民、农业和农村问题是我国历届政府最为关心和最希望解决的问题。而建立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对于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缩小城乡贫富差距,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改革开放以来,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我国农村金融得到了较快发展目前初步形成了商业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和其他金融组织分工协作的金融服务体系。但当前农村金融发展仍面临着农民贷款难、资金大量外流、金融市场竞争缺失以及价格扭曲等诸多难题。中央政府从2004年至2009年连续颁布的6个“一号文件”,都提出要鼓励农村金融改革,可见农村金融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

印度也是一个人口、农业大国。截至2007年底,80%的人口以从事农业为主,农业GDP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7.8%。始于二十世纪60年代的“绿色革命”,对印度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较大促进作用:加之印度政府对农村金融支持力度较大,仅1970到1992年问.在农村地区就有50000家新成立的金融机构②。目前已形成了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和农村金融保险为一体的,比较完善的农村金融体系.较好地满足了印度农业和农村发展不同层次的金融需求。由于中国和印度两国都是人口、农业大国,在农村金融发展方面有很强的可比性,既有很多相似处,又存在较大差异。已有的研究着重把重点放在对印度农村金融的发展和评价上(白广玉,2005;冉杰,2006;文富德,2006;等),对深入认识中印农村金融状况具有积极的作用。

一、农村金融机构的比较

(一)农村政策性金融

印度农村政策性金融体系十分庞杂,其业务几乎涵盖了与农业和农民相关的所有领域主要包括国家农业和农村开发银行(NABARD)、区域农村银行(RRBs)、印度工业信贷和投资公司等。在这些机构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印度国家农业和农村发展银行。由于这二三类政策性金融机构服务对象不同,有不同的业务特点,在农村金融领域起着不同的作用。

(1)印度国家农业和农村发展银行。于1982年6月成立,是印度当前最高一级的农村金融机构。它既负责农业和印度农村地区经济活动的信贷领域的政策、计划和经营等所有重大问题,又是一个最高再融资机构,为信用合作机构、区域农村银行以及从事农村信贷工作的商业银行提供再融资服务。截止到2007年8月,共提供9046千万卢比的再融资额,按当时汇率换算③,大约为23亿美元。(2)区域农村银行。其营业机构主要建立在农村信贷机构薄弱的地区,贷款对象主要是小农、无地农民和农村小手工业者等贫穷农民,还分期给农民提供维持生活的消费贷款,贷款利率不高于当地农业信用合作机构。1975年刚开始经营时只有6家区域农村银行.到2007年3月31日,印度区域农村银行通过组合,现共有96家,在全国534个县设14520家分支机构,其分支机构数占所有商业银行总网络分支机构数的37%。(3)印度工业信贷和投资公司。印度工业信贷和投资公司的业务主要是为固定资产投资提供中长期贷款、投资和租赁;此外,还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40%的贷款用于扶持小企业,包括农村工业),其资本金中有80%为政府所有。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是我国唯一的农业政策性银行,于1994年成立,服从并服务于国家粮食调控政策和农业产业政策。其成立之初专门从事粮棉收购,目前已经形成以粮棉油收购贷款业务为主体,以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农村中长期贷款业务为两翼的发展格局。截至2008年末,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共有机构2152个,涉农贷款余额1.2万亿元,占金融机构涉农贷款总额的17.6%。但从其贷款结构来看,以2006年为例,其主要贷款仍集中在储备粮、棉、油及收购贷款上,而对于农业化龙头企业贷款、农业小企业贷款的力度较小,同时不涉及对农业科技、渔业、生态环境等方面的贷款。

(二)农村合作性金融

在印度的农村信贷体系中,合作性(Co-opera-tive)金融机构占有独特的地位,现在印度90%以上的农村地区建立了信用合作社,50%以上的农业人口加人了信用社。

二、农业保险的比较

印度的农业保险可追溯到二十世纪40年代,它实行自愿保险与有条件的强制保险相结合的方式,即进行生产性贷款的那些农户必须参加相关农业保险,其他的保险如牲畜保险.实行自愿的原则,由农户根据自己的条件选择是否参加(焦瑾璞,2007)。1985年,印度政府推出“农作物全风险综合保险计划”,覆盖大部分农作物。1999年,印度中央政府推出“国家农业保险计划”,并以此取代“农作物全风险综合保险计划”,该计划由印度农业部负责实施,由印度保险总公司执行,承保面扩大到所有农户,并且政府给予了大量的政策支持,但支持年限一般不超过5年。印度政府的国家农业保险计划受到农民的普遍欢迎,参保农户每年约2000万户,占全国总农户的1/4,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农业保险项目。到2006年7月,国家农业保险计划共覆盖农户9.71千万户,受保作物面积50000万公顷,保费收入达到985.5亿卢比。另外,印度农业保险公司已开办经济作物的保险,主要针对茶叶、橡胶、棉花和甘蔗种植等。近年来开始实施的天气保险计划,12个邦的保费收入在2007年已达到50千万卢比。

农业保险作为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护农业生产、保障农民利益、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早在1982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就对农业保险进行了“低保额、低保费”的商业化经营试点,由于农业保险缺乏明确的业务定位和足够的政策支持,其业务迅速萎缩,甚至停办。近几年来,保险业在服务“三农”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农业保险得到较快发展。除了作为订单农业支撑的农业气候性、病虫害等农业生产性保险外,符合农村和农民需求的健康、人寿、财产等各险种也在商业可持续基础上加快发展。2007年中央财政首次对农业保险给予补贴,选择6省(区)的5种主要农作物开展试点,对农业保险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截至2008年末,农业保险已覆盖全国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承保各类农作物5.32亿亩,参保农户9000万户次,为农民提供了2397.4亿元风险保障,分别比2007年增加了130%、80.7%和ll3%。

三、农村金融法律的比较

印度农村金融法律比较健全、完善。为确保农村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印度在《印度储备银行法案》、《农村信用合作社法》、《地区农村银行法》、《国家农业和农村发展银行法》等有关法律中,都对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设立机构网点提出了一定要求。如《银行国有化法案》明确规定,商业银行必须在农村地区设立一定数量的分支机构,将其放款的一定比例用于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地区农村银行法案》规定,农村银行营业机构要设立在农村信贷服务薄弱的地区。印度储备银行规定,商业银行在城市开设一家分支机构,必须同时在边远地区开设2-3家分支机构。

我国农村金融缺乏法律的保护,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交易成本的上升。农村金融法律缺失主要表现在:(1)在农村信用社方面,目前还没有一部法律对其性质、内部法理结构、日常运营机制等进行明确界定,因此应尽早制定一部《农村合作金融法》,以填补这个立法缺口。(2)我国农业政策性金融也没有相应的立法,结果是商业银行和合作金融机构往往承担了大量的政策性业务.导致商业银行和合作金融机构出现大量的不良贷款。(3)对各种民间金融机构没有明确的立法。我国民间金融机构复杂多样,这些金融机构对农村发展起到了一定促进作用。但由于缺乏法律保障,其法律地位很不明确和稳定;同时由于在法律上没有保障,并经常会因此出现一些短期行为,甚至不规范的经营行为.进而累积了大量风险,随时可能影响到社区的稳定。(4)对于一些民间的小额信贷组织,目前也缺少一部法律来规范。人民银行进行的五个省区的小额信贷试点,目前也处于一种无法可依的境况,这使得人民银行和银监会都没有一个明确的法律依据来对其进行有效监管。(5)农业保险法律处于空白状态。我国的《保险法》是一部有关商业性保险的法律,规定:“国家支持发展为农业生产服务的保险事业,农业保险由法律、行政法规另行规定”,《农业法》中并没有对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商业性保险公司相关法律的规定。

四、主要结论与启示

以上分别从农村金融机构、农村金融保险和农村金融法律3个方面对中国和印度农村金融发展进行了简要分析与比较。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金融发展虽然经历了一个较快发展的过程,但同印度农村金融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并据此得到如下三点基本启示:

第一,从农村金融机构来看,印度农村金融体系最大的特点是具有鲜明的多层次性,各金融机构之间既分工明确,又相互合作。截至2005年3月末,印度银行业在农村的机构网点达到15.3万个,平均每万名农村人口服务网点数2个:而到2007年末,中国农村平均每万人农村人口服务机构网点数为1.5个,全国还有2868个乡镇没有金融机构网点.约占全国乡镇总数的7%。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健全的农村金融体系和良好的信贷供给机制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因此,应推动、扩大政策性金融支农服务范围,将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纳入政策性金融服务范围建议国家开发银行等政策性银行向县域和农村延伸机构和业务,支持农业大型项目的开发。积极推动和支持农村信用社坚持服务“三农”的经营宗旨,逐步发展成为农民合作金融组织:进一步放宽农村金融市场准人条件,重点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农民合作金融组织。中国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要稳定农村地区机构和网点,继续发挥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重要作用。

第二,从农业保险来看,印度的农业保险充分发挥了分散农业经营风险的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农业保险属于初级阶段,农业保险覆盖率低,且农业保险的规模与其需求不相称。2007年,农业保险保费收入仅51.8亿元,承保农作物2.3l亿亩,仅能够为农业生产提供l126亿元的风险保障,而同期全国农业总产值是27680亿元。农业保险发展滞后,不仅会导致“三农”经济收入平稳增长缺乏保障,而且也会导致农村金融市场信贷风险较高。因此,应进一步完善农村和农业保险体系,尽快建立健全农村保险组织,加快发展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农村商业性保险、政策性保险、互助性保险等。

第三,我国应继续完善农村金融法规,对农村金融机构的属性、功能、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等加以规定。确定其法人资格、法律地位和其实施各项优惠政策。应大力发展新型农村机构,放开民间金融,并给予相应的政策优惠、财政支持。

印度农村合作性质的信贷机构分为两类:(1)提供短、中期贷款的合作机构,主要是信贷合作社。信贷合作社是向农民提供廉价信贷的来源,又可分为三个层次,即初级农业信用社(PACS)、中心合作银行(DCCBs)和邦合作银行(SCBs)。截止到2006年3月31日。PACS共贷出4.61亿卢比,占全部农村金融贷款的37%,中心合作银行和邦合作银行贷款比重分别为23%和30%。目前,农村信用合作社已经遍及印度90%的农村地区,50%以上的农业人口加入了农村信用社(冉杰,2006)。(2)提供长期信贷的合作机构.主要是邦农业和农村合作发展银行(SCARDBs)、初级农业和农村合作发展银行(PCARDBs)。其资金来源于中央银行和发展债券,以土地抵押的方式为农民提供5-10年或更长期限的长期贷款,以购买价值高的农业设备、改良土壤、偿还旧贷款及赎回地主扣押的土地等。截至2007年3月.SCARDBs和PCARDBs机构总数分别为20和697个,贷款额分别为l316.7亿卢比和1275.1亿卢比。

我国的农村信用合作制度形成和普及于二十世纪50年代,在经历了几轮改革之后,至今依然存在并充当着当前农村金融主力军的角色。目前我国农村合作性金融机构主要有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截至2008年末,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共有法人机构5100多家,7.8万个营业网点,资产总额7.1万亿元,其中涉农贷款2.45万亿元,占全国涉农贷款的35.5%;农户贷款1.3万亿元.占全国农户贷款的86%。以农村信用社为例,目前已成为中国农村地区最庞大和最完备的正规金融组织体系,至2007年底,其农业贷款余额为1.43万亿元,服务“三农”的功能不断增强③。但由于农村信用社资金来源主要是吸收存款和向人民银行申请支农再贷款,单一的资金来源和过高的融资成本,减弱了其放贷能力,同时其服务功能和产品的单一,进一步限制了其信贷业务的发展。

(三)农村商业性金融

在印度多样化、多层次的农村金融体系中,商业银行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印度农村提供了大约2/3的正式信贷。印度农村商业银行包括国有和私人农村商业银行,截止2007年底,印度有79家商业银行,共有62099个分支机构,其中32212个(48%)位于农村。印度商业银行除了向农民提供购买抽水机、拖拉机及其他高价值的农机具、购买牲畜、发展果园等直接贷款外,还向有关农业机构提供间接贷款,如向农产品销售和加工机构、土地开发银行、采购粮食的机构等提供贷款。强制商业银行设立农村网点导致了银行经营效率的下降,由于资本的逐利性,基于效率考虑。商业银行开始相对缩减其乡村网点,农村金融中商业性金融的地位在下降。

农商银行支行工作总结篇7

【关键词】惠农支付 外延效应 调查 思考

普惠金融是一种金融发展的新理念和新思路,旨在把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延伸至原被排斥在正规金融体系之外的人群,让更多的弱势群体和地区获得金融服务。发展普惠金融,重点是建立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农村普惠金融体系,扩大农村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农村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渗透率,为社会各阶层提供合适的金融服务产品,从而构建一个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而作为普惠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份,农村支付服务是农村金融服务的基础,构建惠农支付服务体系,加强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不仅破解了乡镇以下地区金融服务缺位的难题,有效填补了当地金融服务空白,且在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促进城乡公共金融服务均等化的同时,也产生了积极的外延效应,不仅有效改善了“三农”、小微企业、贫困地区的融资状况,而且对农村稳定、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一、保山市农村惠农支付业务发展现状

近几年以来,为解决农村金融服务缺失的问题,人行保山中支以加农村支付体系建设和改善农村地区支付服务环境为重点,以惠农支付业务点的创建为突破口,组织辖区金融机构大力推进惠农支付服务点建设工程。经过多年的创建,保山辖区惠农支付服务点建设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惠农支付体系建设机制不断完善

自2010年以来,人行保山中支以惠农支付点的创建为突破口,积极稳步推进农村支付体系建设,通过制定和下发了《保山市农村地区支付服务环境建设工作实施方案》、《保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农村金融一创两建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改善农村支付环境的主要措施和保障机制,充分发挥了政府、金融机构、特约商户、农民群众等部门和群体的积极作用。并在此基础上,人行保山中支会同地方政府、金融机构、支付机构等有关部门以消除金融服务空白行政村为突破口,突破POS终端在城市只能用于消费(不能支取现金)的制度规定,认可POS终端在农村地区可用于支取小额现金,积极打造特色惠农支付服务体系,促进城乡金融服务协调发展和支付普惠。

(二)惠农支付服务点建设实现了广覆盖

在创建惠农支付服务点的过程中,人行保山中支依托农村地区的优质商铺,以惠农支付服务点的建设为工作重点,积极探索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方式,通过采取政府支持、金融机构承办、农村商户参与、市场方式运作的多方合作发展模式。通过以POS终端为技术支撑,联结行政村有实力的商户,在商户的营业点构建惠农支付点,实现了惠农支付服务点建设的广覆盖。自2011年4月,建立了辖区第一批32个惠农支付服务点,2012年,为配合烤烟收购电子化结算的推动,在烟叶种植村寨建立了第二批168个和第三批351个惠农支付服务点以来,截止2016年9月末,保山市共建成惠农支付点1038个,惠农综合服务站100多个,覆盖了72个乡镇,800个行政村,覆盖率达95%以上。

(三)惠农支付业务惠及广大农村

近几年以来,人行保山中支充分引导金融机构利用银联网络实现借记卡小额取款、刷卡消费、小额转账汇款、刷卡缴费、查询等业务,为金融机构缺失或金融机构不健全地区的农村群众提供个人金融服务,切实加快了惠农支付业务发展步伐。与此同时,地方政府依托惠农支付点发放涉农补贴,多项惠农资金可以直接批量发放到个人,大大缩短了农户获取补贴的时间,为农户节约了大量取款的交通费用,受到了地方政府、金融机构和广大农民群众的普遍欢迎。截止2016年9月末,保山市累计发生惠农支付消费业务23693笔,金额10545万元;取款业务305358笔,金额15817万元;缴费业务78027笔,金额380万元;转账业务107456笔,金额12061万元。惠农支付业务惠及全市72个乡镇、800个行政村、200多万农民群众。

(四)惠农支付工作水平不断提升

近几年来,人行保山中支在创建惠农支付点,推动惠农支付业发展的同时,加强了对惠农支付点的管理工作,不断提升惠农支付的工作水平。自2015年以来,人行保山中支针对辖区现有的197个惠农支付服务点无业务发生的情况,采取撤销一批、调整一批、巩固一批的工作措施整顿没有发挥作用的惠农支付服务点,以确保现有的惠农支付服务点真正发挥效能。即对确无业务需求,无法开展业务或不愿办理惠农支付服务业务的42个惠农支付服务点列入撤销退出名单,对有业务需求,但因商户办理业务积极性不高或选址不合理的服务点,合理确定接替商户,重新选点调整83个,对惠农支付服务点不能正常运行而导致未发生业务的72个服务点,要求收单机构加强与商户沟通协商,通过开展业务操作培训、宣传动员并联系电信公司解决线路故障等措施尽快正常办理业务。

二、保山市惠农支付业务外延效应分析

(一)信贷支农效应不断增强

近几年来,在人行保山中支窗口指导下,保山市各级金融机构在发展惠农业务的过程中,结合农村经济发展实际,充分依托惠农支付点,不断发展农村金融业务,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出台的关于金融支持“三农”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快发展涉农贷款业务,促进了信贷资金流向农村地区,使农业经济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信贷支持效应不断增强,截止2016年9月末,保山市涉农贷款余额达324.1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36.18亿元,增长12.56%。其中:农村企业贷款余额132.9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5.66亿元,增长13.35%;农户贷款余额107.6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9.07亿元,增长9.2%;企业支农贷款余额119.0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6.35亿元,增长15.92%;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余额84.5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9.31亿元,增长12.37%;农田基本建设贷款余额5.7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2.22亿元,增长63.57%。涉农贷款占全市贷款余额的比重达55.86%,占比较大。

(二)金融扶贫取得较好实效

近几年以来,人行保山中支借助惠农支付点贴近农村的优势,结合国家金融扶贫战略,加强了对农村地区贫困现状的监测与分析,引导金融机构结合扶贫工作实际,积极探索金融支持扶贫开发的路径与措施,充分发金融业在扶贫开发中的支持与保障作用,金融支持扶贫开发取得明显实效。一是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的信贷支持效应较为突出。目前,在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政策的指引下,人行保山中支以支持易地扶贫搬迁项目为突破口,充分发挥农发行等政策性金融机构在金融扶贫工作中的作用。截止2016年9月末,保山市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贷款余额达23亿元,共启动开工的搬迁安置点67个,涉及全市35个乡镇、123个行政村、300多个扶贫安置点,项目完成后将有12205户贫困户,49727名贫困人员受益,其中:建档立卡农户5039户,人数达19789人。二是充分发挥信贷政策的扶贫效应。在推进金融扶贫的过程中,人行保山中支充分引导金融机构积极配合政府相关部门,以拓宽小额扶贫贴息贷款的覆盖面为切入点,充分发挥扶贫到户小额贷款贴息资金等金融政策在金融扶贫中的重要作用。截止2016年9月末,保山市小额扶贫贴息贷款余额4.16亿元,比年初增加2891万元,增长7.47%,同比增加3317万元,增长8.67%,涉及贫困农户7470户,较上年同期增加607户,增长8.84%。三是农村危房改造的信贷支持效应不断增强。近几年来,人行保山中支注重政策的引导作用,以辖区农信社为主导,按照“风险可控、保本服务”的原则,每年按不少于6亿元的额度,组织对贫困农户给予每户2万元3年期的专项贷款扶持,对仍有需求并具备偿还能力的农村危改户再给予5万元的市级优惠贷款政策。截止2016年9月末,保山辖区各级农村信用联社共兑付农户补助资金逾8483.05万元,农村危房改造贷款余额达7.41亿元,比年初增加4372万元,增长6.27%,涉及贫困农户数18543户,比年初增加883户,增长5%。

(三)农村金融服务产品的创新效应较为明显

近几年来,人行保山中支以惠农支付业务的延伸为主要目标,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根据当地“三农”金融需求,加快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步伐,积极探索金融支持农业经济发展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一是农村信贷产品的创新不断加快。保山市各金融机构在发展林权抵押贷款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将农村住房财产权、土地承包经营权纳入抵押品范围,不断扩宽抵押品范围,加快“助保贷”、“鑫农贷”等信贷产品的发展步伐,为农村产业发展提供信贷支持。截止2016年9月末,保山市林嗟盅捍款余额5.38亿元,受益企业21户,受益农户373户。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发放10笔,金额总计50.7万元,贷款余额166.2万元;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发放36笔,金额总计305万元,贷款余额910万元。“助保贷”产品发放20笔,金额总计6271万元,贷款余额9937万元;“鑫农贷”产品发放86笔,金额总计1030万元,贷款余额1880万元。二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信贷支持方式不断创新。充分引导金融机构在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信贷支持的基础上,积极创新“贷免扶补+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贷款”、“烟草公司+合作社+农户贷款”、“助保贷”、“龙头企业+合作社联保”等贷款模式,有效满足农民专业合作社多元化的融资需求。截止2016年9月末,保山市获得贷款支持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119个,贷款余额2.52亿元,带动了农户19072户,

(四)农村金融服务环境得到较大改善

近几年以来,人行保山中支在推动惠农支付点创建的过程中,组织、协调金融机构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改善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环境,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一是不断加大农村地区支付结算环境的建设力度。引导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设立营业网点,为农村群众提供取款、转账、缴费、刷卡消费和查询等金融服务,满足了农民群众最基本的金融服务需求。截止2016年9月末,保山市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网点数达到了221个,覆盖面达到了100%,乡镇金融机构接入人民银行支付系统面达到了100%。二是加强非现金支付结算工具在农村地区的推广与应用。人行保山中支以发展惠农支付业务为依托,不断深化银行卡助农取款和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充分发挥小额现金流转、惠农卡、自助银行设备等优势,积极妥托推动电子汇票、电话银行、网上银行等非现金结算工具在农村地区的应用,不断提高农村金融科技服务水平。截止2016年9月末,保山市农村地区银行网点数达221个,全市72个乡镇布放ATM终端926台,POS机16840台,特约商户6430户,个人银行结算账户527万户,发放银行卡564.22万张,累计发生银行卡业务2123.26亿元,累计发生票据业务250.76亿元,全市农村地区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累计交易额达826.07亿元。

三、惠农支付业务发展及服务外延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有待健全

随着农村金融服务需求的扩大,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出现,使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发生了较大变化。但从保山的实际情况看,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仍然是以农村信用社、农业发展银行为主导,部分商业银行参与,民间金融为补充的农村金融体系。从支农效果看,国有商业银行、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机构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截止2016年9月末,保山市农村信用社涉农贷款余额153.01亿元,其贷款占全市涉农贷款总量的比重为47.19%;农业发展银行涉农贷款余额90.84亿元,其贷款占全市涉农贷款总量的比重为28.02%。而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涉农贷款总计59.01亿元,占全市涉农贷款总量的比重仅为18.2%,村镇银行涉农贷款余额2.85亿元,占全市涉农贷款的比重仅为0.88%,小额贷款公司投向农业的贷款仅有8.58亿元,占全市涉农贷款的比重仅为2.65%,农村金融主体较为单一,不能充分满足农业发展多元化的信贷资金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惠农支付业务的发展。

(二)金融资源在农村地区分布不均

一是金融机构分布不均。农发行等政策性银行作为三农领域的主要支持者,在全市4个县中,仅有3个有营业网点,未实现网点在县域范围的全覆盖。国有商业银行在县域也未实现全覆盖,且同一家银行在各县间所设的网点个数差异也很大,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只集中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从网点设置的情况看,农村信用社在农村乡镇设置网点较多,但其他金融机构多数只设到县一级,在农村乡镇设置网点的机构并不多。二是惠农服务地区差异明显。截止2016年9月末,保山市共设立惠农支付点1038个。其中,隆阳区惠惠农支付点311个,占比30%;腾冲市惠农支付点259个,占比25%;施甸县惠农支付点176个,占比17%;龙陵县惠农支付点145个,占比14%;昌宁县惠农支付点145个,占比14%。从分布的情况看,全市惠农支付点主要集中在隆阳区和腾冲市。据调查,惠农支付点创建进展不一除了受到当地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的限制外,还与当地金融管理部门的引导力度和金融机构的投入积极性有很大的关系。

(三)非现金支付结算工具有待提高认知度

受长期以来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影响,加之农村金融知识宣传方式单一,导致农民群众金融知识匮乏,从而使非现金支付结算工具认知度较低。部分农民习惯于传统的现金结算方式,认为传统的现金交易没有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而对银行卡交易、票据等非现金结算方式认知度较低且不会使用这一支付工具,部分农村地区银行卡使用率相对偏低,睡眠卡数量较大,特别是惠农卡,一些农户除领取补贴外,不会发生其它业务,活卡率基本在30%以内。

四、惠农支付业务发展及服务外延的政策建议

(一)加快完善多层次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一是构建服务现代农业的商业性金融体系。国家应通过政策引导等方式,促进在县及县以下设立分支机构的国有商业银行对农业发展的信贷支持,避免资金过分集中在大城市、大项目和大企业。二是构建服务“三农”的银行体系。加快农村信用社以市场化为取向的改革,使其成为符合现代金融企业要求、产权明晰、经营有特色、主要为现代农业服务的农村商业银行。三是构建有利于农村地区支付体系发展的环境。各级政府应在税收优惠、财政补助等政策上对银行金融机构机具下乡、乡下特约商户实行奖励和专项补贴,提高各类机构的积极性,鼓励和支持各种金融机构参与农村支付体系建设,引导各类支付组织进入农村市场,促进农村地区支付结算服务体系的多元化。

(二)以惠农支付业务发展为依托推进城乡金融服务一体化

一是合理布局网点,延伸金融服务网络。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增强社会责任,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入,鼓励国有商业银行拓展服务覆盖面,向农村市场回归,尽早实现县域及农村地区服务网点均等化。二是积极发展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放宽农村y行机构的准入门槛,大力发展村镇银行、合作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同时,加强小额贷款公司的管理,扩充其资本数量,使其产生规模融资效应,为农村金融服务提供有益补充。三是合理设立惠农支付服务点。在惠农支付点创建中,商业银行应切实履行好收单机构的职责,按规定对预发展的特约商户认真开展调查,深入村委会收集相关商户的资料,了解其资金能力、信用情况、风险防范能力等情况,同时,对现有的部分由于办理惠农支付业务的积极性不高,长期无业务发生的服务点(商户),应及时做出调整和撤销。

(三)积极建立适应新农村建设的支付结算体系

一是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的现状、农村信用状况和农村的习惯、农民的意愿,加速开发和使用适应农村支付结算需要的支付结算工具。对城乡金融机构已经推广和使用而农村金融机构没有推广和使用的支付结算工具,金融机构要加大宣传推广力度,不断丰富农村地区支付结算服务产品的类型。二是大力推广非现金支付结算工具。针对当地经济结构和农村经济发展特点,制定不同的非现金支付结算工具的推广方案,进一步改革现行的结算业务收费模式,对现金业务种类采取不同的业务收费方式,降低非现金结算收费的标准,以鼓励使用非现金结算工具的广泛使用。

(四)持续强化农村支付结算知识的普及和宣传

要加强对偏远农村和个体工商户以及农户结算知识的宣传和普及,侧重对支付结算工具和结算手段常识的具体指导,并注重宣传规模和范围的延伸,侧重向广大乡镇及以下地域倾斜,在旅游景点、农贸市场、养殖基地等农民密集的场所开展支付结算知识宣传,切实让广大农民了解和掌握金融产品和支付结算业务的用途和好处,切身体会到金融产品和支付结算业务给广大农村和农民带来的极大便利。

参考文献

[1]赵明元.如何解决农村普惠金融发展问题―基于云南惠农支付点的实践调查研究[J].银行家,2016(4).

[2]杨发根.阮文红.探索惠农支付服务新模式[J].金融时报,2016(11).

农商银行支行工作总结篇8

今天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按照组建农村商业银行的要求与部署,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认真分析当前组建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切实加大对农村信用社的扶持力度,全面启动农村商业银行的组建工作。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组建农村商业银行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以股份制改革为指导,坚持市场化的改革取向,建立起产权明晰、治理结构完善、资金实力雄厚、符合现代金融企业制度、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农村商业银行,是有效发挥地方金融资源,支持循环经济试验区建设和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对我州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各县市要充分认识组建工作的重要性,全力支持组建农村商业银行工作的开展。

(一)组建农村商业银行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1、组建农村商业银行是促进循环经济试验区建设的需要

年月15日,国务院批复了循环经济试验区总体规划,循环经济试验区的发展由理论、实践探索阶段转入加快发展、全面推进阶段,建设循环经济试验区已经从地方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年月11日召开的省循环经济大会明确提出要把建设成为全国特色鲜明的循环经济试验区,到年初步构建以盐湖化工为龙头,融合油气化工、煤化工、有色金属冶炼、特色生物、新能源开发六大产业主导的循环经济特色产业体系,关键领域科技瓶颈取得突破,建成盐湖化工、大型钾肥及石油天然气化工基地,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0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十二五”期间试验区将实施重点产业项目48个,总投资达2700亿元。组建农村商业银行,可以解决对企业信贷支持不足等问题,满足试验区建设对金融信贷资金的需求。

2、组建农村商业银行是推进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需要

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体会议明确提出,要求州在全省先行先试,率先建设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根据循环经济试验区建设快速推进,工业化城镇化水平显著提高的现状,我州已确定“一年打好基础、三年重点推进、五年基本实现”的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目标,力争到年底,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50亿元,城镇化率达到75%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到2.8:1。城乡一体化推进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信贷资金支持,需要服务面广、方式灵活、符合实际需要的银行业机构提供金融服务,组建农村商业银行可有效满足城乡一体化发展对金融服务的需求。

3、组建农村商业银行是藏区发展稳定的需要

我州是支援和稳定、南疆的重要保障基地,是连接、新疆、甘肃的战略支撑点。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维护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不仅关系稳定,而且事关整个藏区的社会稳定。同时,省委、省政府要求州做“两个排头兵”、发挥“四个示范带头作用”;在打响部级循环经济试验区品牌,打造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上有所作为。实现这些要求,不仅需要紧紧抓住中央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支持藏区跨越发展的历史机遇,努力践行速度,而且还需要有充足的资金作为保障,需要地方法人银行业机构发挥必要的作用。

(二)组建农村商业银行是落实银监会深入推进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改革的需要

中国银监会年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监管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要大力推进以股份制为主导的产权改革和完善法人治理,加快向现代农村金融制度过度的步伐。截至年底,全国已成功组建了85家农村商业银行、223家农村合作银行。省金融工作会议明确要求要增强地方金融机构自我发展和服务能力,要把地方银行业机构的改革发展作为重中之重,对符合条件的法人社进行改革,争取设立15家以上的村镇银行或农村商业银行。《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金融业发展的意见》中明确规定对设立金融机构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对设立金融机构给予一次性补贴;对新设机构营业用房,在规划、购买和租用上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或优惠政策;对设立机构享受所得税、营业税、房产交易税、契税的优惠政策。这些政策的出台和实施,对组建农村商业银行提供了有利的政策环境。

(三)组建农村商业银行是进一步完善金融服务体系的需要

目前,我州金融服务体系与地区经济发展存在不相适应的问题。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服务网点较年减少了38个,且66%的网点主要集中于格尔木、德令哈两个地区,其余大部分地区只有一家国有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在政策性金融机构方面,只有农业发展银行的两个分支机构,尚未成立服务于循环经济的地方法人股份制金融机构,存在县域金融服务缺位、金融业发展相对滞后等问题,组建农村商业银行可有效填补解决县域金融服务缺位等问题。

(四)组建农村商业银行是服务“三农”和中小企业的需要

我州第一产业在产业结构中占比较低,只占GDP的2.5%。截至年底,州内农村信用社涉农贷款10.66亿元,占农村信用社贷款总额的86.32%。农村信用社在满足“三农”资金需求的同时,还用部分资金支持循环经济试验区内中小企业发展。组建农村商业银行符合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的目标,通过组建农村商业银行可进一步增强服务“三农”和中小企业的能力,提升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更好地支持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五)组建农村商业银行是农村信用社发展的需要

随着城乡一体化的逐步推进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的自主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越来越快,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伴随着大批中小民营企业的兴起和农村社区居民生活层次的提高,中小企业融资、个人金融服务等需求将日益增大,州内农村信用社难以完全满足中小企业、社区居民的金融需求。组建农村商业银行,一方面有利于拓宽业务范围,丰富业务品种,提升市场竞争力,有利于解决农村信用社发展空间狭窄的问题,有利于解决和满足农牧民群众不断增长的金融服务需求;另一方面通过打造农村商业银行服务品牌,进一步扩大资产规模,可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更为灵活便捷的金融服务,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为中小企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综上所述,组建农村商业银行问题,不是一个单纯的金融问题,而是事关农业、农村、农民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问题,不仅仅是支持农村信用社一个单位的事情,而是关乎我州经济发展环境和长远发展的大事,是关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全局性工作,各地政府一定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坚定信心,齐心协力,抓住历史机遇,最大限度支持农村信用社改革,推动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实现质的跨越。

二、当前我州组建农村商业银行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一)工作目标。就是要用1年多时间,以州辖内5家联社作为发起人组建农村商业银行。各地政府要在今年12月底之前帮助辖区内联社达到组建农村商业银行发起人条件的各项指标;2012年3月进入实质性的筹建阶段;到2012年5月底前,实现把5家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组建成农村商业银行,并挂牌开业。

(二)主要任务。按照中国银监会有关政策规定和要求,筹建农村商业银行的两大硬指标是:资本充足率达到10%以上,不良贷款占比低于5%。对照我州农村信用社实际情况,组建农村商业银行很多指标需要完成,主要差距是不良贷款占比过高,资本充足率偏低。为此,我们必须强力推进“一高一低工程”,即提高资本充足率,降低不良贷款占比。各县、市要结合目标,精心准备,强化措施,确保按计划完成组建任务。

三、突出重点,采取过硬措施,确保组建工作顺利推进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相应机构。为加强农村商业银行组建工作的领导,州政府已成立由我任组长,副州长马杰、于明臻任副组长的州农村信用社改革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的职责是组织、协调、指导、督促农村信用社改革工作的顺利推进。各县、市政府也要从相关单位抽调人员成立相应的农村信用社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各单位要不讲条件,保证抽调人员按时到位,开展工作。各县、市领导小组主要领导要做到既挂帅又出征,从制定方案,到组织实施,都要突出重点,亲自参与,亲自督导,确保组建工作顺利推进。

(二)全力增资扩股,提高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是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和风险防范的核心指标,开展增资扩股工作是迅速提高资本充足率、增强资金实力的重要途径。目前,全州农村信用社股本金只有5140万元,要达到组建农村商业银行的条件,还需增资扩股4.5亿元。另外,随着支持经济社会建设力度的加大,信贷投放将不断增加,这也就要求股本金要根据信贷投放额度按比例增加。为此,各县、市主要领导要以身作则,积极帮助农村信用社开展增资扩股工作。一是由政府牵头,相关单位配合,采取定向和以发起人募集股金的方法募集股份方式。引进至少3—5家持股5%以上省内外战略投资者;二是深入宣传、广泛动员,积极引导入股潜力大、效益好的中小企业法人和个体工商户向农村信用社投资入股,增强农村信用社的资本实力。

(三)加强资金组织工作,壮大资金实力。目前,全州农村信用社的存款市场份额只有10%,存款的增长远远小于经济发展对信贷规模的需求。为此各县、市在开户、存款、结算等方面要向农村信用社倾斜,帮助农村信用社增强资金实力。一是要取消“不得在农村信用社存款”等歧视性政策,将有关涉农政策性的资金业务交由农村信用社办理。财政、农牧、林业、水务等涉农部门要在农村信用社开立基本帐户,办理各项金融业务。各级各部门对农、林、水等部门所拨付的资金,应转入其在农村信用社开立的帐户;二是引导财政性资金、社保、住房、医疗等资金账户在农村信用社开立。引导个体私营企业、大中小企业、公职人员到该社办理各项金融业务。同时,要将效益好的农业产业化项目、涉农基础设施项目和其他收益稳定的优质项目的金融业务推荐给市农村信用社办理。同时,农村信用社要自我加压,积极主动工作,进一步发挥为区域经济服务的功能,加速业务网络建设,完善支付结算技术措施,提供特色金融产品,努力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帮助农村信用社壮大资金实力。

(四)狠抓清收盘活,降低不良贷款占比。不良贷款占比高是阻碍我州组建农村商业银行的主要困难。各有关单位要积极配合,运用经济、行政、法律等多种手段清收不良贷款。一是对于公职人员不良贷款的清收限期不能收回的,坚决执行“三停五不”,即停薪、停职、停岗,不提拨、不调动、不评先、不加薪、不晋级。二是对于政府部门拖欠信用社贷款限期不还的,要扣发部分经费用于还贷。三是对国有、集体企业拖欠信用社贷款限期不还的,主管部门一把手要停职收贷,直至收回为止。四是对其他企业拖欠信用社贷款,限期不还的,要通过新闻媒体曝光、列入征信“黑名单”、限制消费、金融系统联合制裁、依法等多种手段进行清收。五是加大依法收贷力度,对不良贷款诉讼案件、执行案件和其他经济案件进行一次集中清理,尤其是加大案件诉讼结案率。六是对金融系统内部职工包括农村信用社职工,自贷、担保形成的不良贷款,要建立限期自扫“门前雪”责任制,正人先正己,使金融系统特别是信用社内部职工欠款为零,对行动迟缓,在规定期限内清偿不到位的要实施下岗清收和必要的纪律处分,触犯法律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七是加大对土地、房产抵押变现的处置力度,组织土地、房产等部门拿出具体工作流程和简化处置手续、减轻费用的方案,实行特事特办,加快不良资产确权和处置变现速度。

(五)通力合作,积极配合。组建农村商业银行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级政府、各部门的协调配合。各成员单位要严格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责任到人,确保按期保质保量地完成工作任务。银监分局和人民银行要主动配合各级党委、政府做好政策指导,强化对市农村信用社的日常管理,促进市农村信用社安全经营。财税部门要积极做好各项财税扶持政策的衔接落实兑现工作,国税、地税部门要做好税收优惠政策的落实工作,纪检监察机关要及时受理和查处违纪案件,政法委要协调公安、检察、法院及时查处各类违法案件,宣传部门要确保正确舆论导向,制定宣传提纲,认真地把今天的会议精神精神宣传到广大市民、各类经济组织,在全州形成良好的氛围。

(六)强化督导,跟踪问效。州农村信用社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要及时派出督导组到各县、市督促检查工作目标进展情况,定期考核评比,要及时通报工作动态,及时解决筹建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各县、市领导小组每月要向州领导小组进行一次汇报,汇报清收盘活工作完成情况和募集股金进展情况,为领导决策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州委、州政府要将农村商业银行筹建工作列入各县(市)目标考核范围,各县(市)长是这项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筹建目标完成情况要定期进行通报,对进度缓慢、落实不力的要进行严格问责。

同志们,组建农村商业银行,意义重大,任务繁重。各单位、各部门要从加快推进循环经济试验区建设、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组建农村商业银行的重要性;要从完善地方金融机构服务功能、提高对地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出发,充分认识组建农村商业银行的必要性;要从改善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的角度,充分认识扶持农村信用社发展的紧迫性,真正把思想统一到州委、州政府的决策和部署上来,认真贯彻落实各项政策和部署,以饱满的热情、积极+的态度,创新工作,迎难而上,真抓实干,扎实推进我州农村商业银行组建工作,为我州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上一篇:银行风险经理工作总结范文 下一篇:银行网点主任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