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商行职工履职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21 07:51:14

农商行职工履职报告

农商行职工履职报告范文第1篇

关键词:农村商业银行;法人治理;建议

中图分类号:F83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4-0-02

一、农村商业银行的法人治理存在的问题和困境

事实上,尽管经过了十年的发展,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仍未走上一条规范、标准的道路。决策、执行、监督不能有效分开,“三会一层”徒有其形而无其实。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股权分散催生内部人控制

首先,根据银监会《合作金融机构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的规定,农村商业银行单个自然人投资入股比例不得超过5‰,单个境内非金融机构及其关联方合计投资入股比例不得超过10%。其次,农商行脱胎于信用合作社,股东的来源主要是自己的员工和客户。这两点决定了农商行的股权必将非常分散。基于成本收益的考量,股东很少会真正形成合力,参与到法人治理的过程中来。由于严重的股权分散和信息不对称,股东们更愿意选择“搭便车”,客观上形成农商行的内部人控制现象。

(二)董事会决策职能难以得到有效发挥

其一,从银行的特点来看,由于银行与大部分企业的经营模式不同,专业性极强,一方面,非专业的董事往往很难具备足够的水准,要完全看懂银行的报告和报表尚且费力,进行科学的决策和判断则更加困难。另一方面,经营层出于对“外行指挥内行”的天生反感和保护自身利益的考虑,对董事会报告的信息往往能少则少,避重就轻,董事很难全面了解银行的真实状况。

其二,从董事会的构成来看,除去高管担任的执行董事,农商行董事会的股权董事基本上都是银行的贷款客户,独立董事往往是地方上的退休领导,本身与银行存在千丝万缕的利益关系,很难在董事会的决策中发挥积极作用。

其三,从董事会的组成及其职权行使方式来看,董事会及其下设委员会并非是银行的常驻机构,其履职方式主要是通过召开董事会会议和开展调研检查活动。非执行董事并不参与经营管理事务,仅靠一年开会的几份材料和走马观花的几次活动,无法及时了解和监督农商行的运营情况。

其四,从董事会的表决模式来看,尽管表面上看,“一人一票”的表决制度民主平等,实际上忽略了股份持有的差异,加重了内部人控制的事实。根据《农村商业银行管理暂行规定》和参考上市银行的设置,我国农商行董事会中执行董事、股权董事、独立董事的比例通常为1:1:1。由于《公司法》规定,董事会决议经全体董事的过半数通过即可,这样就会产生两个问题:一是董事的持股数量多少与董事会决议是否通过毫无关联。极端情况是,即使股权董事持股达到100%,只要在人数上未超过半数,仍将失败。二是董事极有可能合谋损害小股东利益。只要利益一致,执行董事和股权董事完全可以撇开独立董事,强行通过决议。由于担任执行董事的农商行高管信息充分且利益高度一致,因此通常都能够在董事会的决策中占得先机。

(三)缺乏对高级管理层的有效的激励约束手段

首先,由于银行业的特殊性,想要客观地评价高管层的履职情况就十分困难:

其一,从经营的对象看,一般企业经营的通常都是某类商品或是服务,而银行经营的对象却十分抽象,是风险。银行正是把储户无风险的存款,转化为各种各样的风险投资来获得收益。然而,风险这个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光靠股东、董事,根本无法客观评估一家银行的风险状况;

其二,从经营目的看, 普通企业通常都是以利润最大化或是股东价值最大化为目标,而银行则更加注重利润和风险的平衡-即实现所谓的稳健发展,而风险和收益本身就是对立的存在,如何评价高管层的经营是否“稳健”就显得十分困难。

其三,由于银行的高管和董事、监事、股东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很容易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比如说,如果股东偏好高收益,那么高管可以选择投资风险较大、周期较长的贷款,在风险暴露前及时抽身;如果股东偏好低风险,那么高管往往会选择投资低风险的票据、同业和中间业务,尽可能避免任何有可能产生风险的业务,而这种隐蔽的损害股东利益的行为更难发现。

在这样的背景下,加上农商行本身股东水平不高,内部人控制严重,想要靠内部来推动实现对高管层有效的激励和约束,几乎是不可能了。

(四)有效监督缺失

对农村商业银行法人治理的监督无非是来源于三个层面。一是来源于管理机构的监督。主要是来自于省联社和银监部门的监督。二是来源于银行内部的监督。即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的监督。三是市场层面的监督。这主要是来源于与其切身利益相关的利益相关者(股东、债权人、投资人等)的监督。然而在实际运行中,这三个层面的监督都很难到位。

首先,管理机构对农商行法人治理的监督难以深入。名义上,省联社是农商行的上级管理部门。而实际中,农商行作为股份制的独立法人,股东大会才是其最高权力机构,省联社对其管理缺乏法律支持,难以名正言顺。银监部门可以进行监管,然而法人治理很难用定量的指标去衡量,效果好坏往往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才能体现,很难监管到位。

其次,内部监督实际上很难落实。农商行股东十分分散且普遍素质不高,缺乏法人治理的专业知识,对法人治理监督的积极性很低。独立董事在薪酬上又并不“独立”,很难谈得上真正的独立性。监事会的外部监事基本上由银行内部协商并最终决定,薪酬实质上也是由管理层发放;职工监事基本都是银行的管理人员;股东监事通常与银行有着利益关系,就更不可能去较真了。

再说市场层面的监督。一方面,银行作为一个极为特殊的行业,其倒闭和破产的可能性极低,利益相关人通常并不担心投资的安全性问题,监督的积极性就不高。另一方面,市场监督的前提是及时和充分的信息披露。由于政策要求并不严格,农商行的信息披露一般每年只有一次。仅仅靠着一份年报,是无法监督银行的复杂的经营的。

二、加强农村商业银行法人治理的几点建议

(一)优化股权结构,提升股东地位和积极性

一是通过出台和修订有关政策和办法,放宽农商行的入股条件,适度提高自然人和法人的持股上限,形成相对集中和相互制衡的股权结构,提高股东参与经营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要求农商行提高增资扩股门槛,更加注重股东的法人背景,引进富有经验的战略投资者,提升治理的效率和经营的透明度。三是在董事会中适度增加独立董事、股权董事的比例,提高监事会中股东监事持股比例,在执行董事、股权董事、监事之间形成制衡。

(二)加强机制建设,发挥三会一层的不同作用

通过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明确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高管层分别作为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执行机构的权限和职责,构建“三会一层”之间相互协调和制衡的治理文化。董事会、监事会及其下设委员会每年须制定工作计划,年终须对计划完成情况进行说明,并向股东大会报告。银行要为董事会、监事会及其下设委员会履职提供足够支持,成立董、监事会办公室并配置专业人员,确保其能独立深入开展各类调研、监督、检查活动。

(三)加强监督管理,强化信息披露

目前,银监会的监督管理仍然是促进银行加强法人治理最为直接和有效的手段。银监会一是可以通过规定监管员列席农商行股东大会、董监事会和专门委员会会议,并将相关会议的议案、决议、出席及发表意见情况和会议记录纳入到监管体系,对农商行的法人治理进行指导和监督;二是可以通过加强监管立法的方式,明确农商行对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监察审计、财务状况、合规管理、高管薪酬的披露要素及方式,为董事会、监事会履职和银监监管提供充分依据;三是对农商行董、监事会的运作情况进行常规监管,对其其下设委员会履职情况进行重点关注,以确保其深入履职,不走过场。

(四)构建职业董、监事市场,提升独立度

造成当前农商行内部人控制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董事、监事的水平不高,独立性不够。解决这一问题最为有效的办法就是构建起职业的董、监事市场。通过设置水平较高的专业门槛(参考注册会计师、律师等行业),确保董、监事的专业水准;董事会、监事会、高管层组成联合招聘组,在公开市场上选拔优秀人才。如此其一可以避免委托人因时间和能力限制,无法充分履职职责的问题;其二可以有效地保证董事、监事特别是独立董事、外部监事的独立性;其三,对职业董、监事的任职期限进行强制规定(如六年),出于维护自身职业声誉的考虑,其也必将努力勤勉履职。

(五)对高管层实施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一是要董事会薪酬管理委员会要发挥主导作用,建立和实施科学、合理和可操作性强的绩效考评制度;二是监事会要发挥监督作用,建立履职档案,对高管的履职情况进行长期跟踪监督,按年度进行评价,并作为考评的重要依据;三是要落实高管层薪酬的延期支付制度,使风险和报酬在时空上匹配;四是根据农商行自身特点,摸索推行股权激励制度,给高管层套上“金手铐”。

参考文献:

[1]武青.提升股份制商业银行监事会的监督水平[J].中国金融,2007(22).

[2]肖沙莉.我国城市商业银行法人治理结构问题浅析[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04(6).

[3]陈学彬.中国商业银行薪酬激励分析[J].金融研究,2005(7).

农商行职工履职报告范文第2篇

增强公司治理科学决策的系统性、整体性

进一步明确“三会一层”的职责定位

合理确定股东大会对董事会、董事会对经营层的授权。

第一,董事长及其领导的董事会统揽全局、掌握方向,决定滨海农商行的发展目标、经营方向、市场定位等,主要抓大事、抓方向,发挥科学决策机制。董事会承担制订滨海农商行经营发展战略、决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政策、决定重大投资、负责信息披露等职责。

第二,根据银监会《股份制商业银行董事会尽职指引》、《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指引》、《商业银行合规风险指引》、《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指引》等规定和要求,进一步明确和细化董事会及其风险管理委员会等专门委员会对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合规风险、信息科技风险、信息系统风险以及金融创新、理财业务、金融合作等方面的风险决策和风险管理职能。

第三,进一步明确和细化董事会休会期间,董事长和董事会常设部门对滨海农商行经营管理状况、财务状况、风险状况、重大交易事项、内部审计等重大经营管理行为的知情权和决策权,并建立制度化、日常化的董事长及其董事会常设部门发挥上述职能的组织形式、工作机制和保障机制,确保董事会的决策和管理公司事务职能的落实。

第四,行长及其领导的经营层执行决策、务实创新,按照股东大会和董事会确定的目标、方向,联系实际,将总体规划分解成看得见的步骤、路径,将远景目标细化成摸得着的计划、任务,确保股东大会、董事会各项决策等及时传达至全行范围。

第五,监事长及其领导的监事会,监督事务、监督事实,对董事会的决策、经营层执行的科学性、效率性实施监督,对董事会、经营层履行职权承担责任的合法合规与否实施监督。

进一步发挥独立董事、外部监事的作用

独立董事、外部监事是防止滨海农商行出现“内部人控制”,保障中小股东利益的最重要的一道防火墙,其作用的有效发挥是滨海农商行经营以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的重要保证。独立董事、外部监事的作用发挥有待于其目标与股东相容,滨海农商行将从以下方面来增强独立董事、外部监事的作用:

第一,改变过去独立董事、外部监事“专家顾问”形象的延续,增强其在滨海农商行重大事项决策、监督作用的有效发挥:一是确保董事会各专门委员会主任委员由独立董事担任,各委员会定期会议由二分之一以上的委员出席方可举行。二是确保重大关联交易、聘用或解聘会计师事务所等重大事项在二分之一以上独立董事同意后,方可提交董事会讨论。三是确保对外担保获全体独立董事三分之二以上同意后,方可提交董事会讨论。四是确保提名、任免董事,聘任或解聘高级管理人员,确定董事、高级管理人员薪酬,以及任何可能损害股东合法权益的其他事项须二分之一以上独立董事同意后,方可提交董事会讨论。五是确保独立董事能够独立聘请外部审计机构和咨询机构,对滨海农商行的具体事项进行审计和咨询,相关费用由公司承担。六是确保独立董事发现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业务部门和人员等存在违反关法律、法规和滨海农商行《章程》的情况时,能及时书面要求相关人员予以纠正。

第二,加强独立董事、外部监事对经营层业绩客观、独立的监督评价,确保其及时、准确、完整获得滨海农商行有关经营管理状况、财务状况等信息。对独立董事、外部监事职权的行使,要求滨海农商行各业务部门和有关人员予以积极配合,不得拒绝、阻碍或隐瞒,不得干预其独立行使职权。

第三,除参加董事会会议外,要求独立董事、外部监事每年保证不少于十天的时间,对滨海农商行经营状况、管理和内部控制等制度的建设及执行情况、董事会决议执行情况等进行现场调查。

第四,建立独立董事、外部监事量化考核指标,比如任职期间内有效建议数量及效果等。

第五,加强开拓滨海农商行与外界联系的渠道,树立滨海农商行的良好形象。独立董事、外部监事可凭借其个人资源或良好的社会形象,成为一些专门委员会或公共委员会的成员,参加商务和行业聚会,担任滨海农商行的“代言人”等,以拓宽公司的影响。

第六,根据《公司法》等法律法规和滨海农商行《章程》的有关规定,做好独立董事、外部监事的换届和交替工作,对独立董事、外部监事适时进行合理调整。选聘具有不同专业背景、经验的独立董事、外部监事,实现董事、监事结构的多元化。

第七,加强对独立董事、外部监事履职评价。开展独立董事年度述职和相互评价,外部监事年度述职和相互评价,具体明确“谁来评”、“怎么评”,评价结果提交股东大会审议。

进一步加强董事会决策基础透明度

第一,保障董事充分知情权。充分知情权是董事据以决策的信息基础。滨海农商行董事应加强对以下经营管理事项及时、准确的了解:

―建立董事就滨海农商行重大交易事项听证、质询制度,确保关于重大交易事项的全部信息准确传递。

―制订专门委员会专题调研方案,推进专门委员会开展定期与不定期的调研工作,有效发挥各专门委员会在日常决策及重大决策管理中的监督和咨询作用。

―加强滨海农商行内网等信息窗口的建设,保证董事有及时获取有关滨海农商行经营管理的信息,如经营状况、管理情况、文件、制度、办法等信息稳定的、例行的渠道。

―按时将滨海农商行各经营期间的财务报表等信息发送至各位董事,确保滨海农商行董事及时了解滨海农商行业务经营管理状况。

―确保董事会会议提前十个工作日将会议相关材料发至各位董事,保证其有充足的时间审议相关议案,并整理董事对议案等相关材料的反馈意见,并对议案进行修订。

―拉长专门委员会与董事会会期的间隔,确保专门委员会的委员们有充足的时间讨论和修改材料。从议事制度看,委员会可定期召开会议,并进行充分的准备,以利于与管理层、内外部审计机构充分的沟通。

第二,保障董事充分参与权。董事参与权是董事决策的途径,只有通过参与各项决策的研究、制订,才能充分发挥董事的作用。从董事自身来讲,要求保证有时间、精力、相应的专业知识与能力参与董事会会议。

―要为董事参与董事会决策提供信息支持,确保其参与决策渠道畅通。

―建立严格的董事参与决策的激励制度。如根据董事出席会议情况、发表意见情况、决策效果情况等实行有差别的评价与激励。

第三,保障董事充分发言权。董事的发言权是董事表达建议、意见的主要渠道。

―董事会会议期间,应保持良好的决策民主气氛,充分调动董事发言的积极性、主动性,使每一位董事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

―会议时间应服从会议质量,不能因为时间因素影响董事对各项决策事项讨论的质量。

进一步完善民主决策机制

第一,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坚决克服“一言堂”和单纯凭经验、凭感觉的做法、习惯。

第二,确保董事会会议时间表和会议草拟议程等相关资料会事先提供给董事,全体董事都有机会提出商讨事项,发表意见和建议。

第三,涉及到重大投资决策时,要认真听取各位董事、专家的意见。

第四,监事会建设需提高自身的监督水平,通过听取各项议案汇报和见证决策程序,充分发表意见和建议。

第五,广泛听取滨海农商行各级别员工、外部专业人士和中介组织、非董事股东代表的意见和建议。

第六,建立科学合理的制度,从制度上保证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如建立重大决策专家咨询制度等。

第七,完善董事会会议决策程序、专门委员会会议决策程序、职工代表大会会议决策程序,加强与外部监管机构的沟通与联系,以保证滨海农商行决策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信贷政策等。

进一步完善董事会决策规则与程序

根据滨海农商行《章程》规定,董事会要做出决策,首先要由董事长召集会议,并在十个工作日之前通知董事,让大家充分了解情况,有所准备。其次,要有二分之一以上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才能有效,那些不能出席一半以上董事会会议的董事,应当及时调整。最后要对某一事项做出决议,应当由出席董事会会议的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二以上董事通过。在对有关事项进行讨论时,还应当明确有关联关系的董事能不能参加讨论,能不能参与投票。与董事会决策规则和程序密切相关的是董事会下设委员会的职能充分发挥问题。为此建议:

第一,根据各类董事的专业能力、技能、经验等,对专门委员会委员组成进行合理搭配。

第二,确保董事会专门委员会会议材料于会议召开前7日发送至各位委员;各专门委员会会议经全体委员过半数出席方能举行;各专门委员会会议决议,必须经出席会议的委员过半数通过。

第三,建立各专门委员会执行机构对各专门委员会的日常沟通报告机制,确保各专门委员会执行机构与各委员会能够保持及时的沟通和联系。

第四,制订专门委员会年度工作规划,按照规划定期听取对口经营管理部门的工作汇报,研究其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改进建议或进一步优化方案。

建立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行为规范准则。

首先,比照《股份制商业银行董事会尽职指引》的规定和要求,制订滨海农商行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行为规范准则,以法规形式明确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的诚信义务,促使董事勤勉诚信,恪尽职守。

其次,制订具体的问责条款,建立相应的处理机制,强化各层级管理人员的责任体系。

建立董事持续培训机制。定期为董事安排相应的培训和讨论,确保其参加培训讨论的时间。董事不仅要持续学习企业管理知识、财务知识、法律知识等,还要认真地了解国际产业发展的趋势,了解国家产业政策,加强对企业发展战略的研究、经营策略的研究、改革趋势的研究等,以不断提高董事履职所需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规范董事及其工作部门的专业性。根据滨海农商行与战略投资者国际金融公司(IFC)的合作协议,可由IFC为滨海农商行董事提供相关培训。可通过学习研讨、专业培训、开设专题讲座等形式,定期与不定期开展对滨海农商行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的培训。

进一步加强对董事、监事的评价与问责。为了更好地发挥滨海农商行董、监事的作用,科学的激励、约束与评价机制和严格有效的责任制度有待建立。

第一,加强监事会对滨海农商行董事履职评价建设,进一步落实监事检查、监督职责,对离职董事及时进行离任审计。董事应如实向监事会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接受监事会对其履行职责的合法监督和合理建议。

第二,建立董事、监事年度履职评价制度。一是明确和量化对董事、监事进行评价的相关标准和事项。如董事、监事是否认真阅读滨海农商行各项报告;是否认真审议各项议案,及时、明确提出本人审议意见;是否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为滨海农商行工作;是否行使被合法赋予的决策权,没有受他人操纵等。二是设计董事履职情况自我评价问卷,根据董事填写的自我评价问卷,提出对董事履职情况的评价意见,并据此编写《独立董事年度述职和相互评价报告》、《外部监事述职和相互评价报告》,以及《监事会对董事履职情况的评价报告》,并提交股东大会审议。

第三,建立董事任职资格退出制度。根据量化评价标准和自我评价问卷得出的董事最终履职评价结果,对于不合格的、履职不力的董事,应取消或劝退其任职资格。

增强传导的有效性,提高决策与信息流动的速度、质量和效率

上传和对内充分披露。一是以行长为首的经营班子应按照《章程》和《公司治理规则》等要求,及时、明确、充分地向董事会及其专门委员会披露全行的经营管理状况、重大交易情况等信息,确保董事会决策基础的透明、充分;二是董事会各专门委员会的执行部门应按照《章程》和《公司治理规则》等的要求,及时、明确、充分地向对应的董事会专门委员会披露相应的信息,确保该委员会能够进行高效、科学的决策,为董事会的决策提供支持和保障;三是董事会秘书及其领导的董事会办公室作为董事会的常设机构和各专门委员会的秘书机构,应充分发挥其指导、协调、推动、督查作用,确保董事会及其专门委员会、经营班子、执行部门间信息沟通、传导的高效、无偏和通畅。

下达和对外适当披露。一是以行长为首的经营班子应明确并及时传达董事会各项决策、经营管理战略、思路和措施至各业务部门、各分支机构、各层级员工。确保各部门、各分支机构、各层级员工分解、执行和完成目标的时效性,强化对各部门和人员的绩效考核与激励。二是根据银监会《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管理办法》(中国银监会令(2007)第7号)的规定和滨海农商行《信息披露管理办法》要求,真实、全面、准确地将滨海农商行董、监事会会议情况、主要财务信息、经营状况、风险管理状况、关联交易事项、经审计的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及其他信息及时报送全体股东和利益相关者,以及外部监管机构,提高滨海农商行经营管理的透明度。

增强执行力,确保决策的细化落实执行到位

强化工作流程,细化职责分工

第一,严格执行董事会领导下的行长负责制。滨海农商行董事会对经营层定量授权标准,行长在董事会的授权下,对滨海农商行行使充分的经营管理权。

第二,明确经营层人员间职责分工,加强部门间的协调与沟通,切实落实问责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对董事会做出的各项决策,经营层要准确理解并及时下达,对决策要求进行分解、细化、量化,提出明确要求,将责任落实到分管负责人、相关部门、分支机构和有关人员,明确工作标准、进度和完成时限。重大决策事项的执行要签订目标责任书。

第三,保持经营层向董事会报告途径通畅。报告事项包括但不限于月度经营指标、行长工作报告、全行内控和稽核工作汇报、信贷资产质量情况汇报等。

第四,建立经营层就滨海农商行重大事项向董事会的备案制度。备案事项包括但不限于重大计算机系统故障事件、外部监管当局对总行的检查报告、监管意见和评价等。

实施品质管理,建立督办查办制度

设立品质管理中心,求真务实,推进全产品、全流程、全层级的品质建设。品质管理中心通过对滨海农商行经营、管理、财务等各项工作和各级干部员工的品质等独立、客观地履行组织、指导、监督、评价、推动职能以及提供咨询服务,促进滨海农商行执行力建设。

第一,品质管理中心在董事会授权下工作,对董事会负责。

第二,品质管理工作独立于经营管理。在品质管理过程中,品质管理中心人员需就品质管理与被品质管理部门进行平等的、充分的讨论、交流与沟通,以保证品质管理结论的客观。

第三,品质管理中心有权要求滨海农商行高级管理层成员对品质管理中心的工作提供充分的支持,并对品质管理中心提出的问题尽快做出全面的回答。

第四,品质管理中心负责人与行长之间没有直接的业务报告关系。

第五,品质管理中心与各部门、各分支机构和高级管理层、中管和员工是监督关系。

第六,建立品质管理人员后续培训制度,以保证内部品质管理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

创新内部审计体制机制

第一,制订和完善内部审计业务准则和业务流程。内部审计部门要根据业务实际制订内部审计的具体业务准则,针对审计项目制订规范化业务要求和标准化业务流程。

第二,充实内部审计人员,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一是多渠道吸收专业人才。通过引进、吸收具有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高素质审计人才,不断充实内部审计队伍。二是加强对现有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和学习,为其有效履行审计职能奠定基础。

第三,改进内部审计工作方式和技术。一是在审计过程中不生搬硬套规章制度,与被审计部门积极进行沟通和协调。二是加强计算机技术和风险分析方法的运用,提高内部审计的效率和效益。

第四,建立畅通报告路线,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内部审计在纵向上,要确保审计发现与审计结果等信息及时报告董、监事会及审计委员会;在横向上,应建立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将内部管理、项目实施的组织、依据、经验等各项信息集中归纳,供全行共享和借鉴。

第五,充分发挥董事会审计委员会与监事会的职能,加强内部检查力度。包括审计业务检查和基础管理检查,必要时引进外部审计,保证内审系统上下严格遵循内部控制的相关规定。

第六,建立内部审计问责制度。审计委员会应建立专门制度,对内部审计相关各方的尽职、履职情况进行考核评价。一是对未尽职导致重大问题未被发现,隐瞒不报或未如实反映审计发现的问题,审计结论与事实严重不符,未按要求执行保密制度,以及其他有损滨海农商行利益或声誉的行为进行责任追究。二是有充分证据表明内部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勤勉尽职地履行了职责的,也应有明细的免责条款。

进一步发挥首席风险官及财务总监的监督、制约和咨询作用

第一,要加强首席风险官的监督、制约作用。

―制订首席风险官工作基本制度。细化首席风险官工作的基本原则、职责范围、工作方式、考核机制等内容,确保其参加全行层面的重大决策过程,细化其知情权、监督权、建议权和合规审查权。

―确保首席风险官独立开展工作,进行合规检查和报告,不受经营管理层的阻扰。当个案或累积情况出现偏差,首席风险官与行长意见不一致,首席风险官判断潜在风险会实质性影响滨海农商行风险管理体系和风险偏好的情况下,应直述意见,表述情况。首席风险官在有充分理由的情况下,可将个别交易事项提交风险管理委员会审议及批准。

―完善双线风险报告体制,确保其汇报路径畅通。

―加强首席风险官业务培训,多角度提升首席风险官业务能力。使首席风险官有效融入滨海农商行经营管理,切实提高滨海农商行自我约束能力,推动建立现代风险管理体系和合规管理体系。

第二,加强财务总监的监督、制约和咨询作用。

―完善财务总监定期报告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确保其能够向滨海农商行股东、董事及时、客观地传递并解释相关信息。

―确保财务总监能够参与滨海农商行相关经营决策、审查经营计划和方案的执行情况等控制流程,将财务工作的重点从对滨海农商行经营信息的事后反映转变到事前控制和事中监督,并将监督贯穿于滨海农商行经营活动和财务收支的全过程。

―基于财务总监的专业知识、技能、经验以及对于滨海农商行经营环境的准确理解,确保其能够及时参与到滨海农商行的战略制定工作中,并对战略对策中涉及财务方面的问题发表意见。

―加强财务总监业务培训,多方面提升财务总监业务能力,以更好地为滨海农商行的长远计划和战略提供预测性的财务数据分析和财务服务支持。

农商行职工履职报告范文第3篇

建设高效的董事会核心机制

有效的公司法人治理是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核心,是提升企业竞争力最重要的基础。泰州农商银行董事会承担了法人治理的核心角色。为提升董事会履职能力,泰州农商银行重点突出了董事会战略管理职能建设。

首先是战略制订。董事会初步形成了《泰州农商银行2013~2017年转型升级五年发展规划》,确立了战略转型阶段资产和负债的结构、质态、运营、金融增加值、核心竞争力等10个方面的总体目标,通过推进组织架构、管理模式、业务发展、服务方式等6个方面的转型,逐步建立科学有效的现代金融企业制度。

其次是战略实施。泰州农商银行董事会在推进决策的贯彻执行中,重点突出三个方面的建设。一是突出董事会办公室建设。该行董事会办公室作为董事会及各委员会的常设秘书机构,负责董事会决策和年度目标任务的分解、落实、反馈和督查。二是突出行务会建设。董事会办公室每月牵头召开一次以董事长、董事会秘书、行长室以及财务总监、审计稽核部总经理参加的行务会。三是突出董事会非决策性会议制度建设。董事会按月召开非决策性会议,听取董事会办公室以及专门委员会工作汇报;围绕年度工作重点和经营层及监督层的热点、难点问题,不定期召开非决策性会议,对经营层、监督层工作进行分析与探讨。

再次是能力提升。泰州农商银行从优化董事团队结构入手,引进在经济、金融、国际商务等方面具有多年从业经验和专业知识的企业高管人员,组成董事和独立董事团队。同时,根据各位董事的专业能力、技能和经验等,对专门委员会委员进行合理搭配。此外,强化董事履职培训,保证董事们始终能保持履职意识、履职能力,拥有较高的履职水平。

完善“三会一层”运行机制

泰州农商银行成立后,通过构建“三会一层”制衡机制、强化履职评价,保障“三会一层”既各司其职又相互配合,有效提高了公司治理的执行效率和运作效果。

一是明晰“三会一层”职责边界。在决策、管理、监督等各个环节,对公司章程和议事规则进行了进一步修订、完善,并以《章程》和《议事规则》的形式对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及专门委员会和高级管理层的职责作出明确的规定,对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职责作出更加清晰、严格的界定,逐步形成了各负其责、协调共事、相互制衡的公司治理运行模式。

二是畅通“三会一层”沟通渠道。建立完善了经营管理层面向董事会的经营报告制度及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定期向董事会报送财务、风险、经营信息,不定期报送相关专题分析报告,及时报送重大事项落实情况。此外还建立了董事会调研检查机制。

三是强化“三会一层”履职评价。从建立高管人员履职尽职考评制度入手,对高管人员实行年薪制管理办法,将管理人员薪酬收入与管理水平、经营业绩挂钩。同时,在考核中着重增加了内部风险控制等内容,引导高管层重视资产风险、内部控制、综合管理。

健全有力的监督机制

从健全“三会一层”监督机制入手,泰州农商银行着力构建保障全体股东利益和促进银行安全稳健运行的监督管理体系。

加强股东大会外部监督约束机制建设。泰州农商银行进一步制定、明晰了《授权管理办法》和《信息披露管理办法》,保障股东大会对董事会、董事会对高管层、高管层对条线部门和网点充分授权,同时进一步明晰了董事会及经营管理层权责,规范信息披露,使广大股东、监管部门和社会各界及时了解和掌握银行的业务经营和发展现状。

加强董事会内部监督执行机制建设。泰州农商银行充分发挥审计委员会及银行内部审计部门的作用,初步建立了稽核垂直化管理体制,稽核部同时接受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及高级管理层的双重领导,对董事会和经营层内部管控负责。

农商行职工履职报告范文第4篇

近来,江苏盱眙农商行按照省联社和监管部门要求,进一步强化法人治理结构,着力规范运作程序,促进法人治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完善法人治理组织架构。一是健全专门委员会设置。在董事会增设了内部控制专业委员会,强化对内控管理、安全保卫、案件防控等拟定年度计划、实施方案、检查督查等情况的分析与评价。在监事会增设监督委员会,重点强化监事会对董事会、高管层决议的重大事项实施监督,同时加强对董事、高管人员职务行为的检查督查。二是完善法人治理制度。对原有的董、监事会及高管层制度进行完善。同时,充实了贷款审查委员会、科技创新委员会、财务审查委员会、内控管理委员会工作议事规则等13项制度办法。三是配足人力资源。董事会设立办公室配备2人(其中专职董事会秘书1人)、监事会设立办公室配备2人负责董、监事会日常工作,各专业委员会明确本行职工董、监事作为具体联络人,负责专业委员会信息收集、会议材料的集中审核汇总上报工作。形成董、监事会及各专业委员会,经营层及专业委员会工作的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

规范改进法人治理运作。一是明确董、监事会会议频率。按照本行《章程》规定和监管部门要求,规定董、监事会每年至少召开四次会议,并根据需要召开临时会议。原则上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次会议召开时间分别每年度2月底前、4月中下旬、8月上旬、10月下旬。二是明确董、监事会会议内容。主要包括但不限于董监事会工作报告、行长室工作报告、内审工作报告、案件防控工作报告、安全保卫工作报告、内部控制分析及评价报告、关联交易控制报告、合规风险工作报告(2月底还要提供年度经营目标、财务决算与预算报告、利润分配方案信息披露报告等)。同时,对每次董、监事会董、监事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在下一次会议上由董事长对落实情况向董、监事报告。三是规范董、监事会运作程序。相关会议通知和会议材料在会议召开前10日送达各董监事和监管部门。各专业委员会提交董、监事会议案必须事先经各专业委员会审议通过。同时,确保各专业委员会会议时间和议程安排必须保证委员能够充分审议相关事项,防止倒逼专业委员会通过相关决议。

着力强化履职考核评价。一是建立信息沟通交流机制。对省联社法人治理的相关文件、制度等,监管部门下发指引、管理办法、监管意见、检查意见、重要通知等监管文件以及本行工作计划、工作总结、管理制度等,及时抄送各董、监事学习掌握了解。二是建立董、监事培训与调研机制。每年开展两次董、监事参加相关经济金融形势、法律法规和支持文件的学习培训活动,同时,围绕本行转型发展、强化内控管理、拓展中间业务等内容,每年度组织董、监事参加两次调研,并要求董、监事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供书面调研报告。三是建立考核评价制度。今年第四次监事会通过了《盱眙农商行监事会对董事、监事、高管人员履职考核评价办法》,明确考核内容、考核时限、考核方法和程序。对被评为不称职的董、监事,监事会将向股东大会建议及时予以更换。

农商行职工履职报告范文第5篇

笔者参与了广饶和利津两家县级联社的银行化改革,特别是利津农商行的改制由笔者提出,并全程参与和推进,是全省范围内第十五家农村商业银行。农信社的改革遵循了量变质变的规律,诸如省联社的成立、银行化改革是质变,一项新的制度代替旧的制度是量变,无论量变和质变,动力都来源于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变则通、通则久”,我们主动的进行变革,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将比较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改革不能停止,为了应对新的情况,我们每天都在研究新的方法,制定新的制度,不断地进行自我否定和新的探索。笔者整理了利津农村商业银行改革和经营管理中的一些做法,并就农信社的改革和管理谈一些肤浅的看法。

以改革促发展,挑战发展的新高度

利津农村商业银行自2011年12月挂牌成立以来,坚持在“转型中求发展”的发展战略,在业务创新、体制创新、管理创新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优化,为企业在积累的市场竞争中实现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新形势下,我们对农商行转型发展有着深刻的理解:农商行的转型,就是改变传统的经营和管理模式,有明确的战略目标,健全的治理结构,准确的市场定位,丰富的金融产品,完善的风险防控体系,良好的品牌形象和先进的科技网络.

(一)打造法人治理新模式,夯实发展根基。

为了防止“新瓶装老酒”,利津农商行在筹建之初,就以现代化商业银行标准,在法人治理结构和股权结构上进行了调整。银行化改革过程中,对股金结构进行了调整,总股本2.3亿元,自然人股和法人股分别占48.11%和51.89%,法人股、自然人股和职工股占比合规。鼓励5万元以下的自然人股东进行股权转让,适当集中股权,提高了股东参与农商行改革发展的积极性。在治理结构上,充分发挥股东在决策中的作用,股东大会依法对各类重大决策进行民主表决,股东积极对各项经营管理工作建言献策。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班子分工明确,各负其责。董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研究企业发展战略,每季度召开一次例行会议,全面听取经营层工作汇报,确定一个时期的工作重点;高级管理层负责日常的经营管理,每周召开一次办公会,具体抓董事会确定的工作落实;监事会每季度提交一次监事报告,对董事会、高级管理层履职情况进行监督。“三会一层”协调运转,既各有分工、又相互监督,实现了和谐运转。

(二)积极推进网点规范化服务建设。

利津农商行把握改制后发展的大好形势,着眼于长远发展,着眼于树立品牌,下决心、高起点、高标准地打造一批具有农商行特色和优势的精品营业网点。2012年,共进行网点改造项目6个,占网点总数的33%。在改造过程中坚持做到三个结合,即:与电子化建设相结合,新改造营业网点全部安装自助设备,全行累计安装自动存款机13台,存取款一体机6台,自助设备覆盖率达85%;与改善服务环境相结合,4月份,组织班子成员分头对网点规范化服务进行了全面清查和集中整改,6月份组织了四场规范化服务导入全员培训,三名内训师集中开展规范化导入工作;与农民自助服务终端推广相结合,目前全行已安装26台,计划年内安装36台。

(三)切实加强风险防控,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改制以来,利津农商行更新风险防控理念,积极开展风险防控业务创新,认真研究制定风险防控的措施和办法,在原有制度的基础上,制定修改了《贷款管理制度汇编》、《利津农商行紧急情况处置预案》等制度;成立了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业务风险管理和审核;组织相关人员开展了两次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和警示教育;定期选定某一时段日常营业期间监控录像,组织部分员工集中观看,引导他们查找存在的操作风险点,及时对错误操作进行更正,在帮助员工全面掌握业务流程的同时,树立了“内控无小事”的合规操作意识,提高了全员业务操作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制定了《利津农商行不良资产管理办法》,加大不良贷款的调度、监测、管理力度;合理确定各营业网点的贷款权限。今年来,利津农商行根据各营业网点的业务规模、贷款质量、经营状况对全辖20家营业网点的贷款权限进行了重新调整,三家贷款质量较差的营业网点贷款审批权限由原来的10万元调整为5万元;扎实开展风险排查活动。对内控环节、大额业务、信贷制度执行、信贷业务管理、银行卡、重要岗位人员行为、合规、资金清算、电子银行、柜台操作行为等方面进行全面风险排查;严格执行重大事项报告、案件风险信息、案件确认信息和启动应急预案的有关规章制度;审计监督力度进一步加大,根据风险情况变化,转变原来的“点多面广”的审计检查方式为“小而精、深而严”的审计方式,提高了审计监督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上半年重点开展了借新还旧贷款管理情况专项审计、支行行长与分理处主任离任审计、飞行检查和201度审计项目后续审计等四个方面的审计工作。

(四)突出人才保障,为转型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农商行职工履职报告范文第6篇

一、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保障活动扎实有序推进

支行党组高度重视“五比一争”创先争优工作,把创先争优工作列入全行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与年度各项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落实。

1、健全组织。成立了以支行党组书记为组长的“五比一争”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全行“五比一争”创先争优活动的各项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开会专题研究部署支行“五比一争”创先争优活动,为活动顺利开展提供了组织保证。

2、广泛动员。组织召开支行“五比一争”创先争优活动动员大会,号召支行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保持党的纯洁性,进一步发挥党的先进性,充分调动支行党员参与“五比一争”活动的积极性。结合支行实际,制定了《2015年人行县支行“五比一争”活动计划表》,对活动具体措施内容进行细化量化,并明确责任领导、主办部门,有效落实责任。

(二)深化作风建设,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1、强化党员队伍建设。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支行,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注重发挥党组中心组学习的带动示范作用,通过集中学习、主题讨论和自学等形式,组织党员干部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组织开展“读书月”和“好书荐读”活动,努力营造崇尚学习的浓厚氛围,组织员工积极参加各类业务学习和培训,全面提高党员干部综合素质。

2、立足岗位践承诺。认真听取中心支行纪委书记和支部书记关于践行“三严三实”专题党课,引导党员紧密结合岗位实际,在努力完成中心工作、着力提升基层央行履职成效上创先争优。组织党员干部对照优秀共产党员“五表率”标准,以围绕支行中心工作,认真履行职责,提高服务水平为重点,从政治理论业务学习、履行岗位职责、服务人民群众、树立优良作风、严守党纪政纪、加强道德修养等方面作出承诺,并签订《党员公开承诺书》。通过宣传栏进行公示,接受党员群众和社会的监督。

3、深入推进作风建设。将作风建设作为各项工作开展的基础,深入开展了“守纪律、讲规矩”、民主评议行风活动等活动,通过主题学习教育、“守纪律、讲规矩”大讨论、自查自纠等多形式活动,引导党员干部职工准确把握自身角色和位置,牢固树立纪律和规矩意识,自觉做到讲政治、懂规矩、守纪律。强化考核力度,以平时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的方式,从“德、能、勤、绩、廉”等五个方面对干部职工进行量化评价,以考核促提升。

4、主动接受干部职工监督。支行党组注重民主管理,对“三重一大”事项和涉及职工切身利益事项,决策前广泛征求干部职工意见,决策时坚持民主集中制,班子成员充分发表个人意见,不搞“一言堂”。支行还通过职工代表大会、职工座谈会等形式经常听取干部职工意见和建议,对征求的意见和建议,支行能解决的,及时给予解决,对支行不能解决的,做好解释工作,取得干部职工的理解。支行还定期向职工公开公务接待情况、财务预算执行情况、大宗物品采购情况和重大决策落实情况等信息,提高工作的透明度,营造党内外民主监督环境,调动全行干部职工主动参与管理和监督的积极性。

(三)强化创争意识,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1、开展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扎实开展“守纪律、讲规矩”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党员干部学习《》、《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及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观看警示教育片,组织党员干部开展“参观监狱,廉政警示教育”活动和参加预防职务犯罪专题报告会议,切实增强党员干部“守纪律,讲规矩”意识,提高拒腐防变能力,增强廉政自律意识。深入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坚持节前廉政和法制教育,开展节前廉政短信提醒,组织干部职工参加中心支行廉政书法、摄影大赛。开展“创先争优献爱心”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党员干部“六一”看望挂点乡留守儿童、购买“爱心报刊”,参加义务献血活动;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题实践活动,向挂点村捐款资助和慰问困难农户;开展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为主要内容的“四德”主题教育活动,教育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一步增强宗旨意识和党性观念。

2、扎实开展“三亮三评”活动。支行通过“亮标准、亮身份、亮承诺”活动,推行公开服务事项、公示工作流程和服务标准;采取设立工作责任区、党员先锋岗等,亮出党员身份,亮明岗位职责;通过公示栏,公布党员立足本职和自身特长为民服务等做出的承诺,主动接受群众监督。扎实开展“领导点评、党员互评、群众评议”活动,支行分管领导定期对窗口服务工作情况进行点评,实事求是地肯定成绩,指出问题,提出整改意见,明确努力方向。党员之间对照窗口服务特点和岗位要求,对照公开承诺、身边典型,就履职情况、自查情况集中交流,做好自评和互评。采取群众监督员、设置意见箱、社会满意度调查等灵活多样的方式,让服务对象和人民群众广泛发表评议意见,有效加强对支行党支部和党员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监督。

3、扎实履行基层央行职责。认真做好货币政策宣传,引导好社会舆论;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促进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有效信贷投入;强化支农再贷款资金管理和运用,利用定向支持信用村手段,推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全面落实“两管理、两综合”工作,切实维护辖内金融稳定;积极推进惠农金融服务室建设,改善农村支付环境;积极推进财税库银横向联网系统建设,提高国库资金效率;扎实开展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建立健全金融消费者投诉处理机制,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利益;针对群众反映和关注的突出问题,采取有力措施,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一是深入乡村和学校开展反假人民币、个人征信、支付结算、国债等金融知识宣传,解答人民群众关心的金融热点问题。二是联合公安部门出台《银行从业人员预防电信诈骗奖励办法》,在银行构筑一道防范电信诈骗的防线。三是以零容忍态度治理假币,维护公众利益。四是完善1元硬币供应及追踪制度,有效解决超市、菜市场等单位硬币紧缺问题。五是推进金融IC卡与移动金融的行业应用,实现电子现金闪付在菜市场的运用,为市民提供更加方便、高效和安全的金融服务。

二、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加强了党员管理,提高党员素质。通过“五比一争”活动开展,支行党建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党务公开等制度得到有效落实。在公开承诺、践诺、评诺活动中党员干部自觉加强政治业务学习,加强自我约束,严格要求自己,使党员得到自我完善和提高。

(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以发挥,密切党群关系。通过开展“五比一争”创先争优活动,增强了党员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激发了党员的积极性,党员的模范作用得到发挥,先进性得以体现,支行先后多次组织党员干部到基层开展调查研究,使工作更接地气、更贴近基层;窗口部门积极开展“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推行公开服务事项、公示工作流程和服务标准,完善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切实提高工作质量和办事效率,提高基层央行履职服务满意度。在履行央行职责中、金融志愿者服务实践活动中、送金融知识进乡村、企业、学校活动中、义务献血、义务劳动中,党员都走在前面,得到了群众的肯定。

(三)有力提升了基层央行履职成效。一是有效实现经济金融良性互动。结合实际灵活贯彻货币政策,积极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以支持地方经济这一主线,积极运用法人金融机构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政策和再贷款政策工具,引导农商行加大涉农信贷投入。截止2015年10月末,全县金融机构贷款余额288346万元,比年初增加38614万元,增速15.46%。当年新增贷款增速排名为全市第一。新增存贷比为74.51%,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2.15个百分点。二是优化辖区金融生态环境。积极促成县各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成员单位不断增强共识与合力,突出抓好金融生态主体建设、信用环境建设,维护辖区金融稳健运行。创建县首个信用村——白地镇汪村信用村,授予509户村民“信用户”称号,推动优秀信用户与授信贷款直接挂钩,在授信额度内随用随贷,周转使用的办法,推动辖区诚信建设,目前累计授信1212万元,实际用信440万元。三是金融服务和创新成效明显。积极搭建政、银、企之间的交流,充分利用各方资源,实现了银行与我县优势产业项目和诚信企业对接,引导辖内金融机构原有创新业务保持良好发展基础上,积极创新信贷业务,农商行创新小微企业流动资金贷款续贷业务,建行推出“助保贷”业务,邮储银行开办“小额循环贷款”业务以及农商行和邮储银行开办的新型农业“助保金”贷款,有效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实现经济金融良性互动。四是助力普惠金融。2015年,支行在对60个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综合评估的基础上,选定17家成立惠农金融服务室,进一步增强助农取款服务一点多能功能,金融知识宣传、零币(残损币)兑换、人民币反假、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服务内容得到进一步拓展,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环境得到明显提升。五是履行社会责任。大力开展走基层、转作风、办实事活动,组织干部职工走上街道,开展环境卫生清理义务劳动和文明创建宣传志愿者活动,积极参与文明县城创建。通过公益捐助、党员互动,慰问挂点乡困难户,支持挂点乡美好乡村建设,做好挂点乡帮扶工作,履行基层央行社会责任。

农商行职工履职报告范文第7篇

回顾改革开放及工商机关恢复建制30年来的历程。我们不难发现,工商职能与民生利益密切相关,为维护和保障群众利益发挥了重要作用。工商职能演变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时期的工商职能(1978年至1991年)。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恢复建制时,其职能为“四管一打”,即集市贸易管理、工商企业登记管理、经济合同管理、商标注册管理和打击投机倒把:1982年后又增加了个体私营经济管理和广告管理,构成“六管一打”。正是这些职责的认真履行使工商机关在促进经济发展及维系民生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方面,引导群众从事个体、私营经济,促进了当时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另一方面,加强市场培育,积极建设有形市场,促进商品流通,满足了群众不断增长的商品消费需要。

第二阶段,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初期的工商职能(1992年至1998年11月)。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工商职能调整力度加大,与民生的关联度日益增强。主要呈现出三大特点:一是加快职能转型。全国工商系统从1995年开始实行集贸市场“管办脱钩”,主要职能由打击和查处各种违反国家计划的商品交易行为,转变为对市场主体的准入、退出、交易和竞争行为进行综合性的监督管理和行政执法。国家高度重视工商行政管理工作,自1996年开始,中央给了全国工商系统36万公务员编制,把基层一线的工商干部全部纳入公务员队伍。二是职能定位更为专一。1998年6月国务院批准的国家工商局“三定方案”将参与经济规划和广告行业发展等职能划出或转变,进一步理清工商以“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为职能主线。三是涉及民生的法定职能逐渐增多。这一时期出台了《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公司法》等多部与民生密切相关的工商法律法规,赋予了工商机关促进公平竞争、维护消费者权益等新的职能。

第三阶段,实行省以下垂直管理体制后的工商职能(1998年11月至今)。国家为加强工商工作。先后作出体制改革、部门升格两项重要决定,有力推动了工商职能、机制和工作方式的顺利转型。1998年11月,工商行政管理体制实行省以下垂直领导,使得工商系统内部政令进一步畅通、步调进一步统一。2001年4月,国家工商局更名为国家工商总局,升格为正部级国务院直属机构。2002年12月全国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会议指出:“当前新的工商行政管理职能、体制机制和监管方式方法已经初步建立,工商改革和发展进入创新和完善阶段。”工商机关也从机构设置、履职重心、专项行动等环节入手,使得工商工作更加贴近民生。一是在机构设置上,适时成立消费者权益保护、12315投诉举报中心等专门机构,加大消费者权益保护、流通领域商品监管、打击传销等涉及民生利益的工作力度。二是在执法行动上,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为抓手,严厉查处制假售假等违法行为,有力地维护了广大群众的合法权益。三是在履职重心上,突出加强了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高危行业监管力度,进一步提高了执法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树立了工商机关情系群众、执政为民的良好形象。

可以说,工商职能30年来的演变历程,是积极探索服务新方法、新领域的历程,也是执政为民不断取得新突破、新成效的历程,为维护民权、保护民生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得到了政府的肯定和群众的认可。具体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在发展为民方面,由条线服务转向综合服务,为促进个私经济发展和群众致富做出了积极贡献。30年来,工商机关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充分发挥工商职能,通过降低门槛、简化手续、优化服务、政策扶持等手段,积极引导和助推个私经济从少到多、从小到大迅猛发展,成为群众致富的重要途径和“源头活水”。1992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田纪云同志在全国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会议上,充分肯定了工商机关在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方面所做的工作。近年来。随着民众创业的热情高涨和私营企业的发展壮大,各级工商机关积极改进服务方式,整合服务资源,从过去的条线单一服务,发展为综合运用注册、商标、市场、合同等多项职能,形成综合性、一体化的服务体系,推动个私经济进入了量质并举的发展新阶段。以江苏省南通市为例,到2007年底,该市个体工商户数是1978年的164倍:私营企业数是1988年的84倍。

二是在监管为民方面,由监管集贸市场转向监管社会主义大市场,为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做出了积极贡献。改革开放初期,工商机关监管集贸市场,涉及民生的主要是农副产品和生活必需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工商机关的监管领域逐步拓展为对生产资料市场、生产要素市场、文化市场及其他特殊市场的监督管理,涉及了国计民生的方方面面。近年来,随着承担国家赋予的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工作,工商职能进一步融入到群众的生产经营和生活消费之中。面对新任务、新挑战,各级工商机关一方面严把市场主体准人关,积极开展对娱乐场所、网吧、化工企业、食品经营主体的清理工作,一方面对涉及民生的粮食、棉花、蚕茧、汽车等重要商品加强市场监管,严厉打击投机倒把行为,为广大群众的生产生活营造了良好的市场秩序。朱基总理曾把工商干部誉为市场准入的“守门员”、市场运行的“裁判员”和市场秩序的“坚强卫士”。

三是在执法为民方面,由突击执法转向全面履职。为解决群众最直接、最切身的利益问题做出了积极贡献。长期以来,工商机关始终把群众最关注的热点问题作为行政执法工作的重点,自上而下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专项整治行动。2001年开展了“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十大行动;2002年开展了“打假治劣”专项行动:2004年开展了“保健康、保安全”专项行动:2005年开展了“保护商标专用权”、“治理虚假广告”、“打击商业欺诈”三项行动;2006年开展了“治理商业贿赂”专项行动;2007年开展了农村食品市场专项整治,严厉查处了侵害群众利益的违法行为,维护了广大

群众的健康安全。如今,“红盾护农”、“红盾护蕾”等已经成为群众认可和信赖的工商执法品牌。近年来,工商机关从注重执法声势转向追求工作质量,从突击性专项治理转向全面履职尽责,建立健全了经济户口管理和日常巡查制度。及时发现和查处涉及民生的违法行为,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支持。

四是维权为民方面,由个案调解转向整体维权,为打造汇集民情、排解民忧的维权窗口做出了积极的贡献。1987年,消费者协会的成立,使消费者从一件件调解中走进了工商。1995年,《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实施,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日常申诉、举报的逐渐增多。为了适应新形势的要求,2001年,国家工商局在全国工商系统建立了12315行政执法机制,坚持“点、线、面”兼顾的原则,形成了“相对集中受理、分工协作办理、应急指挥调度、信息汇总分析”的执法维权工作体系,做到“有诉必接、有问必答、有案必查”,及时受理各类咨询和群众举报,定期消费提示、警报,引导消费者群体合理消费,积极为消费者排忧解难。有力地保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据统计。仅2007年全国工商系统共受理咨询、申诉和举报等诉求总计5165631件。其中,咨询4156270件、申诉764309件、举报245052件,共处理消费者申诉746887件,办结率为97.72%,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7.38亿元。

五是在信息为民方面,由“封闭型”转向“阳光型”,为推进社会民主法制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在“六管一打”时期,工商机关与行政相对人是地位不平等、信息不对称的关系。随着法治进程的加快和“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工商机关现摆正了与行政相对人的关系,形成平等、尊重、沟通的良性互动。各级工商机关纷纷通过政务公开栏、电子触摸屏、互联网、新闻媒体等载体,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将权力运作的程序和过程放置在公众面前。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积极宣传国家的法律、法规,围绕各个时期普法工作的要求,通过送法进学校、送农村、进社区,开展法律宣传和辅导咨询,增强了群众的法律意识和自我维权意识。

党的十七大以来,民生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能部门,自身的发展始终与社会的发展密不可分。工商工作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维护好和实现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总结过去,展望未来。在新的历史时期,工商机关更应与时俱进,勇立潮头,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牢固树立民生为本的观念,全心全意履职尽责,尽心尽力地服务民生,让广大群众感受到工商机关改善民生的成效。具体要抓好五个方面:

一、紧扣民生之本,助推全民创业,着力打造群众满意的创业环境。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改善民生,以富民为先。工商机关应树立“富民优先”的鲜明导向,兼顾不同发展能力群体的利益,推动全民创业与扩大就业的“双轮驱动”。一是激发创业富民活力,鼓励投资创业。要推进公平准入,破除体制障碍,给予民营经济主体应有的“国民待遇”,支持私营个体经济向法律法规未禁止的行业和领域拓展,支持私营个体企业参与公有制经济改组改制改革。为创业者提供政策指导、信息引导和培训服务,大力宣传全民创业中的先进典型,掀起崇尚创业、勇于创业的热潮。二是优化创业富民环境,保护公平竞争。加大政策“保驾”和执法“护航”力度,打击无照经营、不正当竞争、商标侵权等非法经营行为,保护经营者合法权益。三是提升创业富民层次,支持做大做强。支持个体户、私营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走“内涵式”扩大再生产之路,不断增强发展的后劲。大力实施商标广告战略,引导企业从产品经营模式向品牌经营模式过渡,提高利用品牌拓展市场的能力。

二、关切民生之忧,全面履职尽责,着力打造群众满意的消费环境。工商工作,只有真正解民难、排民忧,才能暖民心、合民意。当前,与工商工作联系最密切、人民群众最关注的问题,是流通领域商品质量和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直接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健康安全。一方面,要突出执法重点。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损害百姓利益的霸王条款、虚假宣传、商业欺诈、商业贿赂、传销等违法行为。依托经济户口管理,实施信用分类监管,对重热点行业、敏感行业实行重点监管。大力净化市场环境。强化食品安全监管,推动“食品安全示范店”建设,保障放心安全消费。另一方面。要创新工作方式,扎实推进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法治化“四化”建设,积极构建政府领导、部门联动、业主自律、社会监督“四位一体”的社会化监管机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消费维权合力。大力开展消费教育活动,引导消费者成熟消费、理性消费和文明消费,提高消费维权意识,增强维权本领。总之,只有履职尽责、职能到位,才能真正做到为法律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

三、化解民生之困,帮扶弱势群体,着力打造群众满意的社会环境。弱势群体生活在社会底层,其生存发展直接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工商机关应在职能工作和社会帮扶之间找准结合点,重点为四类弱势群体提供帮扶。一是农民。在打假护农、经纪活农、合同帮农、商标富农、权益保农、市场兴农等方面抓好深化,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搞好服务,帮助农民增收。认真贯彻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支持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向集约化、规模化、企业化发展。二是下岗职工。支持下岗职工自主创业,确保各项优惠政策落实到位。同时,引导私营企业、个体户吸纳下岗工人再就业。鼓励个私协会、行业协会与企业协同开办就业培训班,加快下岗工人与再就业岗位的对接。三是农民工及外来务工人员。积极配合劳动部门依法查处侵犯农民工和外来务工人员权益事件,对有拖欠工资等不良信用记录的企业,及时将不良信用信息录入经济户口管理系统,并向社会公布,惩戒失信行为。四是对退伍士兵安置、高校毕业生就业、伤残孤贫人员自救提供帮扶,切实为建设和谐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四、顺应民生之盼,建设阳光工商,着力打造群众满意的办事环境。“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工商机关要以贯彻实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为契机,大力推进政务公开,确保信息流动由“不对称”向“对称”转变,让群众切实享有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一是提高办事效率,注重工作流程的透明化。要把服务项目、办事程序、服务时限、收费依据及标准等内容公之于众,同时优化窗口建设,坚持“咨询服务一口清”、“资料发放一手清”、“受理审查一次清”,对符合条件的当场核准发照,树立工商机关勤政为民、高效便捷的办事形象。二是推行政务公开,注重公开内容的及时

化。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大力发展电子政务,在第一时间内将政务公开内容在互联网上,使公众更快捷、更容易地获得工商工作信息。三是加强沟通互动,注重职能工作的社会化。通过在部门网站设立“局长信箱”,在当地媒体参与“政风行风热线”栏目,在服务对象中开展为民办实事项目征集活动,广泛搭建群众参与平台,虚心听取群众意见,从“我为你办”变为和人民群众商量着一起办。共同把民生实事办好。把民生好事办实让更多的群众监督和评议工商工作。

五、尊重民生之权,推进依法行政。着力打造群众满意的法制环境。民生权益范围很广,涉及生存权、公众权、经营权等多个方面。与工商工作紧密相关的民生权益主要有安全消费权、申诉举报权、投资创业权、公平经营权、公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救济权。随着全社会法律意识的增强,工商机关必须在法律法规授权的职权范,围内,严格依法行政’,推进履职尽责,更加尊重民权、保护民权,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一要确立亲民的执法理念。在执法导向上,要顺应形势,体察民情,将打击假冒伪劣、不正当竞争、商业欺诈、传销等违法行为列为执法重点,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二要构建和谐的执法机制。从立法的主旨出发,把法律的要求理解透彻、执行到位。既不放任违法行为,也不滥施行政处罚。按照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轻微违法行为实行“柔性执法”,大力推行宣传教育警示、行政建议指导、轻微问题告诫、突出问题约见、案后规范服务等工作制度。努力提升执法为民、和谐监管的水平。三要坚持公正的执法标准。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重要标志,也是工商机关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无论是登记准入、行政处罚,还是日常的监管和服务,都应依法一视同仁、平等对待,真正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农商行职工履职报告范文第8篇

一、抓基础,全员案防意识提升到位

近年来,通过抓案防综合治理,使此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的现象,存在重发展、轻管理;重数量、轻质量;重业务,轻监控;重规模、轻效益;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利益等经营与管理认识上偏差的现象,没有真正认识到风险管理和案件防控是银行业经营管理的永恒主题和基础性工作,对案件防控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复杂性和长期性认识不足,缺乏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影响了案件防控措施的有效落实。为此,郧县农商行坚持以人为本,从杜绝案件的源头出发,进一步加强员工政治思想、职业道德、法律法规和案例警示教育,引导干部员工以对组织负责、事业负责和个人负责的高度的责任心和强烈的使命感,把案件防控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自觉贯穿于各项工作的始终,渗透到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从思想上构筑起牢固的风险防范“堤坝”,从而支配好自己的行为。

加强教育培训。案件发生的根源在于人的因素,治标不如治本。郧县农商行高度重视案防教育培训,将其列为年度培训计划的“必修课”,做到“逢培训必讲案防”。建立经常化培训学习机制,做到“一个检查、二个记录本、三个重点、四个小时”,确保当年在岗员工培训率达到50%以上,新招录人员培训率达100%。组织重要岗位(柜员、会计、信贷、安保、计算机、审计)专业培训,提高员工业务素质。采取集中培训与职工自学相结合、案例讨论、撰写心得体会、随机抽查学习笔记、随机抽考员工的方式进行。坚持边学习、边分析、边整改,在员工中树立安全防范无小事、内部管理无琐事、合规经营无特事的案防意识。着重解决少数员工价值观庸俗化、对信用社缺乏忠诚、缺乏“社兴我荣、社衰我耻”意识的问题;解决少数干部员工不学无术、得过且过、不求上进、业务素质低、发现、解决问题能力差的问题;解决事业心和责任心不强、纪律松驰、相互推诿、效率不高、作风不硬、怕得罪人、对存在问题和风险视而不见、对规章与命令执行力不强的问题。

强化合规文化建设。以上级行各项经营理念和治行方略、管理要求为重点,坚定不移地强化理念教育,持之以恒地强化规章制度教育和警示反思教育,使广大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明白“能为、不能为”的界限,在办理每一笔业务、营销每一个客户时,都能首先想到“制度要求我怎样做”,真正让“指示服从制度、信任不忘制度、习惯让位制度”入口、入脑、入心、入手,在全行形成“程序至上、合规为本、效益为重”的内控文化和“时时遵章、事事合规、自觉纠错”的合规文化。同时,通过培育合规文化、强化合规管理,在社会上和公众中树立了农村信用社的良好形象。

强化警示教育。制定警示教育课制度,警示教育课采取集中授课的方式进行,重点阐述做好案件防控工作的重要意义和发生违法违规违纪行为的严重危害。警示教育紧密联系实际,以案说法,教育引导员工紧绷案件防控之弦,常思违规违纪之害。要求纪检部门负责同志与每名员工谈话一次,重点谈在业务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风险隐患、本人及其它人是否有违规行为,是否存在案件风险。针对基层网点和部门负责人进行重点警示教育,引用一些贿赂典型案件进行以案说法。

通过一系列的思想教育,使全行员工一是充分认识到案防工作不是哪一个部门的事,而是全行每位员工义不容辞的共同责任,营造了齐抓共管,群防群治良好的案件防范环境。二是充分认识到案防工作不是小事,而且必须从小事着手,只有从细微之处发现问题,才能防患于未然。三是更加深刻的认识到合规操作涉及银行各条线、各部门,覆盖银行业务的每一个环节。

二、抓保障,规章制度落实到位

从金融机构已发生的各类事故案件的原因分析,“十案九违规”的现象十分突出。经过近年来的改革发展,可以说,农商行的内控制度得到很大程度的健全和完善,大多数案件发生的原因不是出在制度漏洞上,而是制度不执行或执行不彻底,制度形同虚设,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起到约束作用。

为强化制度落实,提高制度执行力,郧县农商行根据“加强针对性、增强操作性、形成系统性、确保连续性”的总体目标,本着可行性、制约性和规范性的原则,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制订和完善一整套制度,把内控要求全面落实到制度上。同时,建立各种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明确应急响应级别、处置方式、工作流程、报告路径、工作措施、责任划分及其他有关要求,形成一套完整的处理程序。确保每一项业务、每一个流程都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建立起覆盖所有机构、全部业务的规章制度和业务流程。

三、抓关键,管理人员履职到位

许多违规问题虽然大都发生在基层或普通员工身上,但追根溯源还是与各级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履职不到位甚至失职渎职有着很大关系。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管理者是一个单位的带头人和领路人,其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员工。为切实防止各类案件的发生,作为管理者就必须始终兢兢业业、无私奉献,领好头,带好路,示好范,鼓好劲。同时以自重、自省、自律来激发思想意识修养的自觉内驱力;以敢于从自身做起,敢于揭露矛盾,处处发挥模范的表率作用,来塑造完善的人格。只有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严于律己,坚决不踩红线,让员工心悦诚服,才能对下级产生极强的感召力。因此,领导干部必须用心尽责、依法履职、自觉带头遵章守纪、严格做到恪尽职守是内控管理和案件防控的重中之重。

为此,只有通过抓班子、带队伍,抓高层、带基层,落实三个责任,才能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案件防控合力。一是抓好领导职责的落实。在成立了以县农商行董事长为组长,行长、监事长、副行长为副组长,各部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案件专项治理领导小组的基础上,明确县农商行董事长作为案件防控第一责任人并承担首要责任,行长、监事长、副行长作为经营管理的主要责任人、分管负责人、相关负责人一并承担责任。各基层支行也相应成立案件防控工作小组,明确相应的工作责任。全县至上而下形成单位“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负责抓,稽核监察部门具体抓,其他职能部门配合抓、全县网点共同抓的工作格局。二是抓好网点负责人推动落实的“第一责任”。要求各网点负责人切实担当起推动各项工作“落实”的责任,带领全员强化内控管理,发展业务经营。三是抓好部门职责落实。要求各部门负责人强化落实各自管理的条线责任,加强业务辅导和监督检查,切实提高机关工作效能。

总之,通过每年制订案件防控治理工作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对全行的案防工作责任、案防工作措施、案防任务分解、案防责任追究、案防信息报送等工作做了进一步细化,明确各层级、各部门、各岗位人员在案防工作中所应承担的责任,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案防工作网络。

四、抓措施,工作监督检查到位

思想麻痹、作风漂浮、工作松懈、管理滞后是导致案件发生的重要原因。为此,郧县农商行对案防工作坚持做到“有部署、有检查、有落实和一抓到底”的标准要求,突出一个“实”字,强化一个“细”字,做到实事求是,真抓实干,从大局着眼,从细节入手,扎扎实实地抓好工作督导和跟踪检查,防止工作不深不细、监督流于形式,确保诱发案件的潜在隐患、问题漏洞能够得到及时发现和消除。

深化专项检查。近年来,郧县农商行相继开展了“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自查”、“员工经商办企业整治”、“商业贿赂专项整治”、“内部员工贷款入股清理”、“四项制度”落实情况检查、“借、冒假名贷款专项整治”、“小金库”清理整治、行风评议等专项检查活动。通过上述各项检查,教育、清理、整治,有效地提升了全员的合规意识,整洁了滋生案件的土壤,防范了案件的发生。

强化风险性稽核。不断加强稽核队伍建设,充分发挥稽核部门的职能作用,加大稽核检查频率,创新稽核检查方式,提升稽核监察职能,除对基础性业务开展周而复始的常规检查外,突出对主要风险领域的监督检查,有效化解风险。同时,还推行“飞行检查”方式。在对各项检查发现问题进行汇总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非现场检查发现的问题,对存在较大风险点的部位和环节进行“飞行检查”,发现问题从严处罚,提高稽核检查的有效性,提升案件防控水平。

强化风险排查。一是全面落实交流、轮岗、回避和强制休假等“四项制度”。对达到规定交流时间的高管人员,采取定期离岗、强制休假、定期脱产培训等方式,进行突击稽核审计,彻底解决领导干部长期在一个单位和员工长期在一个岗位积酿案件的问题。二是重点强化案件控制的“六个重点环节”,对“柜员卡管理、印鉴密押、空白凭证、金库尾箱、查询对账和复核授权”等内控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梳理评估,逐项“补课”,确保各项案件防控措施落到实处。三是切实落实银行与客户、银行与银行以及银行内部的适时对账制度,特别是在对账频率、对账对象、对账人员等三个方面,最大限度避免资金风险。四是加强对员工异常行为的监测分析。实行员工8小时内、外行为联动监督,对涉及“黄赌毒”、经商办企业、异常消费等“九种人”密切关注、建档管理。有问题的,立即采取调离关键岗位、离职直至开除等措施严肃处理。同时,与员工家属签订《家属监督员工八小时以外个人行为规范承诺书》,建立单位与家庭联动机制,共同管好员工八小时内外的行为规范。

强化例会分析。通过召开案件防控分析例会、廉洁从业例会等多种形式的会议,认清案件形势,把握案件特点,剖析案件原因,阐明案件危害,提示案件风险,研究案防措施,提出工作要求,统筹工作安排,及时排除案件风险隐患,有效防范案件发生。每季进行一次案防分析,每月召开一次廉洁从业工作例会。会上重点分析存在的案防风险隐患、整改措施和要求,通过会议形式防患于未然,实现全年无案件。

五、抓根本,责任追究到位

巴林银行倒闭的事实已经说明,一个人搞垮一个银行并不是神话,轻者使经营混乱无序,重者使企业走向倾覆。农商行发展到今天,已经愈发成为一个结构庞大,功能复杂的经济实体,但也存在一些管理粗疏、制度松懈、处罚不严的顽症至今仍未得到根治。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如果对违规违纪者迁就姑息,得不到惩戒,后人就得不到警示,那么违规违纪、贪赃枉法就有可能前赴后继。因此,让每一位员工具备为农商行事业负责,为自己人格负责的职业精神和道德品质,加大警示、打击、惩处的力度,是从严治行、依法治行行之有效的手段,也是对侍机作案者严正警示的关键所在。“小过不戒则大过必生”。对问题视而不查、查而不处、处而不究、究而不严的后果只能致使问题蔓延,最终酿成案件。

建立整改台账,逐条整改。对查处的各类问题,建立整改台账,实行业务条线和基层行“双线整改负责制”,查处一笔,追究一笔,整改一笔,在台账上销号一笔,并将整改和责任人处理情况向全行通报。同时,建立整改后评价机制,经常组织问题整改“回头看”,发现在整改过程中弄虚作假、蒙混过关的,从严进行追究。

建立严格执行规章制度的倒逼机制和监督机制。按照“自查从宽、他查从严,尽职免责,失职重罚”的原则,对多次检查中发现的同质同类问题,加大责任追究力度,促进内控制度得到较好贯彻执行。对检查、审计中发现的各类问题,按处罚上限严格责任追究,让违规违纪者心痛,让违规违纪者警醒,倒逼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

建立案件防控责任和查处机制。对员工违规行为有明确的规定,使员工清晰明了地知道自己违规后应受到的处理。对发案单位无论金额大小,一律按照银监部门“一案四问”和“双线问责,上追两级”的要求,实施严格的责任追究,做到了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对存在的问题绝不遮遮掩掩,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对违规违纪责任人的处理绝不避重就轻、姑息迁就。从小事和细处抓起,杜绝日常违规违纪行为的发生,加大对一般性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促使干部员工养成依法经营、合规操作的良好习惯,形成一个“不想违规、不敢违规、违规绝不放过”浓厚氛围,从而提高案件防控的自觉性和能动性。

农商行职工履职报告范文第9篇

业务经营实现六个新发展

存款规模实现新增长。截至2010年6月末,全行各项存款71.11亿元,较改革前(2007年6月末)增长34.91亿元,其中:对公存款余额45.64亿元,较年初增加5.94亿元,增幅15%;储蓄存款余额25.47亿元,较年初增加2.24亿元,增幅10%;发行圆鼎卡27.5万张,卡内余额39481万元。

贷款总量实现新突破。各项贷款余额51.14亿元,比改革前增长26.54亿元,全行累计投放各项贷款56.92 亿元。其中:“三农”贷款余额17.13亿元,中小企业贷款增长4.62亿元,增幅14.8%。

资产质量实现新提高。不良资产占比2.86 %,按四级分类,不良贷款占比3.39%。五级分类不良贷款占比3.69%。

经营效益实现新飞跃。2009年全行各项收入为44440.86万元,比改革前增加 34905.71万元,增长率366%,各项支出35477.23万元,比改革前增加9535.15万元,帐面利润8999.69万元,实际利润15495万元,人均创利29.57万元。净收入费用率32.57%,当年收息率10.87%,资产利润率2.51%。

股本结构实现新转变。原总股本1.5亿股,金额1.5亿元,其中自然股本总额10712.9万股,占总股份的71.42%,法人股4287.1万股,占总股份的28.58%。经过股份制改造后,目前总股本3亿股,股金总额3亿元。其中自然人股9837万股,占股份总额的32.79%,法人股20163万股,占股份总额的67.21%。

抗风险能力实现新提升。所有者权益上升,资本充足率上升,拨备余额上升,抗风险能力进一步提高。资本充足率达到14.34%,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140.62%,不良资产拨备覆盖率130%。风险拨备余额达25957.26万元,核销呆帐贷款及抵债资产损失1973万元。

启动法人治理,科学规范运作

该行近年来深化改革,大胆实践,在优化股权结构、建立以董事会为核心的法人治理体系和以监事会为依托的监督约束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使得产权更加明晰、决策监督机制更加健全、发展与风险防范更加协调等。

实施股份制改造。在股权设置方面,取消资格股,全部改为投资股,增扩股本金至3亿元,其中法人股占比达67.21%,引进了东吴和常熟农商业参股并成为该行战略投资者,同时积极引进新产品、人才和技术等。改股东代表大会为股东大会,体制上按股份制进行运作。

进一步完善“三长”管理机制。遵循“决策民主、经营分离、制衡有效”的原则,董事会做到把握方向、控制风险、制定长远战略和规划,并对全行风险实施有效监控;行长室主要负责日常经营活动,严格执行董事会制定的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监事会做到了对每一位董事、高管人员年度履职作出评价并提交报告。通过“三长”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运行机制,达到决策、执行、监督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运行效果,实现了决策民主集中、执行专业高效、监督有力到位的目标。

不断提高董事会的决策水平。为更好地推进改革发展,对原有的董事进行调整,将原董事成员11人调整为13人,其中职工董事4人,外部董事8人,独立董事1人,董事人数和结构更加合理和优化,为该行的董事会增添了新的活力,提高了董事会的决策水平。

充分发挥专业委员会作用。目前董事会及各专业委员会、监事会及专业委员会组织架构比较健全、工作人员到位、职责明确、议事规则规范、运作效能良好。董事会原有的专业委员会,风险管理和关联交易控制委员会,成立以来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风险评价和防范控制工作,强化了董事会对风险的防范和控制;提名和薪酬委员会,经过几年的运作,对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进行绩效评价和提名的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在此基础上,该行董事会又增设了战略发展委员会和审计委员会两个委员会,这两个专业委员会的增设使得董事会的架构更加健全和合理,对推动全行资本运作、加强董事会内部监督起到积极作用。

充分发挥监事会作用。监事会设立的审计委员会,建立了监事会监督制衡的履职平台。审计委员会由专职监事担任主任委员。审计委员会成立后,围绕监督该行重大规章制度的制定、审计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和经营成果、稽核监督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的履职情况、审计稽核董事会重大决策、检查监督各项业务规章制度和法规的执行情况等主要内容,强化了对董事会的监督约束。去年该行在监事会又增设了履职及评价委员会,结合该行实际,定期不定期地对高中层管理人员履职情况进行了履职评价并提出切实有效的整改措施。

完善内设机构。将行长室由原11个部门调整为16个部门,实行前、中、后台分开,明确各岗位职责、考核办法,充实部门人员,达到银监部门法人治理的相关要求,进一步增强风险防控和合规经营的能力,提升实际运作效能。

修订相关制度,明确工作职责。对原有的部门进行设置和调整,对增设的部门明确职能、岗位职责、工作流程、考核办法等。建立和完善现有的制度办法、议事规则。按照商业银行的标准,对原有的制度和办法、议事规则进行梳理和完善,对不符合要求的部分进行调整、修改,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制度及议事规则体系。

创新管理模式,实现良性发展

三年来,通过学习、分析现代商业银行的管理模式,确立新的银行理念,坚持资本约束机制,逐步塑造向市场营销要效益、向结构调整要效益、向资产质量要效益、向集约管理要效益、向人力资源要效益、向科技创新要效益的理念,开展业务流程重构,坚持用制度规范和约束经营行为,全面防范面临的市场、信用、操作、道德等各类风险。

一、加快经营方式转变。

为了适应现代金融业“集约化经营、多元化产品、特色化业务、差异化竞争”的发展要求,该行从根本上转变传统的发展方式,变粗放型经营为集约型经营,推出“分层经营、分行管理、分类营销”的全新经营模式。

首先是实施分层经营。根据权限、金额大小分层管理,坚持“前台上移、专业、后台集中”原则,将总行职能部门重新设置,明确公司部、小企业信贷中心和零售部为业务前台。公司部重点负责300万元以上的大客户存款、贷款拓展和维护工作。小企业信贷中心负责300万元以下的中小企业和个体贷款的审批和存款的拓展工作。零售部重点负责银行卡、理财产品、业务等零售类业务的拓展工作。通过分层经营,将业务前台由原来的纯管理型转变为经营管理型,与基层支行共同经营业务。

其次是实行分行管理。按照区域特点、经济发展状况、客户群体地域分布,把全辖支行分成三大类特色业务支行,并划分不同业务类别和范围,制定营销目标和考核办法。坚持“特色化业务、差异化服务”的原则,把全辖基层支行分成四大类特色业务支行。第一类为“三农”业务类支行,主要特色业务是做好“三农”服务和组织资金工作。第二类为小企业业务类支行,主要特色业务是负责300万以下小企业客户拓展维护和组织资金工作。第三类是零售业务类支行,主要特色业务是银行卡、理财产品、业务等中间业务的拓展和组织资金工作。第四类为专业支行,主要负责汽车消费贷款、住房按揭贷款发放。各支行要根据分类指导的经营模式,围绕自身的特色业务范围,适时转变经营理念和服务观念,积极拓展各项主打业务。

最后是实行分类营销。对行业及存量贷款划分为重点支持类、限额控制类和存量退出类贷款。重点支持类贷款主要是“三农”贷款、中小企业贷款、市民贷款;限额控制类贷款主要是现有存量贷款中,到期靠借入资金还后再贷或到期转贷的企业贷款和房地产贷款;存量退出类贷款主要是个体担保贷款,对公司类存量贷款中企业之间存在关联的担保贷款、企业相互担保贷款,担保公司担保贷款,现有存量贷款中,借款企业销售收入、资金流量较少与借款金额不匹配、第二还款来源不足的企业贷款,单户超比例贷款等。

二、加大绩效考核力度。

首先是依托先进的软件系统考核。摒弃传统的手工考核方式,综合运用商业智能技术,以关键业绩指标考核为核心,结合部分“平衡记分卡”管理理念,对照全年经营目标,逐层分解,融入多层次、多结构、多范围考核理念。

其次是在存量业绩分配。所有贷款客户和50万元以上的存款户(对公、对私)均分配至支行、公司部客户经理,双人维护。其它未分配客户分配至虚拟客户经理(主要指支行行长)。年初将任务分配至支行,支行分配至实体客户经理(支行其他外勤人员)和虚拟客户经理,并按存款存量基数相应下发维护和拓展费用。

再次是实行全员考核。涵盖所有部门和员工,考核主体是个人,解决了过去个人业绩受单位业绩制约的矛盾,鼓励个人施展才能,逐步建立和打造一支过硬的、有活力的客户经理队伍,实现由支行拓展主体向以客户经理拓展主体转变。

再次是全面业务计价。在从存款、贷款、收息、不良压降到各类中间业务,全部明码标价。初期将仍以规模指标考核为主,以后将引入“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模拟利润”考核等利润考核指标。

最后是充分体现“挣工资”理念。员工工资收入分别由基本工资、岗位工资、绩效工资组成。其中,绩效工资占60%,加大绩效考核比重。

三、全面加强风险管理。

首先是建立较为完善的决策机制。按规定下设风险管理与关联交易控制委员会、薪酬和提名委员会等各专业委员会,各专业委员会按规定程序对应审议的事项进行审议,提高决策透明度。落实决策责任。各项决策的过程与结论都必须有详细的记录,相关人员承担相应的决策责任。对涉及相互监督制约的两个业务管理部门的业务不能由同一个领导分管,做到前、中、后台相互分离。

其次是建立分级授权管理制度。董事长代表董事会对行长授权,行长对各业务管理部门、各分支机构和有关岗位人员进行转授权,并以书面方式进行,使被授权人在权限范围内实行灵活经营,目标管理。建立必要的执行委员会。如贷款审查委员会、财务管理委员会等,明确各自的目标、责任和权力,定期向董事会报告。

再次是合理设置岗位,明确岗位职责。对业务拓展、科技结算、计划财务、信贷管理、人力资源、内部审计、安全保卫等部门进行岗位设置,合理确定人员编制。针对不同的岗位不同的业务部门明确工作职责,赋于各岗位相应的责任和权力,建立相互配合、相互督促、相互制约的工作关系。建立一线岗位双人、双职、双责为基础的“第一道防线”,印、押、证分管分用,定向交接;贷款实行审贷分离等。

最后是建立岗位约束制度。相关部门、相关岗位之间相互监督制约的工作程序,作为第二道防线。各业务管理部门及各支行(部)机构负责人严格履行管理职能,把好“第二道防线”关口,在日常业务管理与检查工作中去发现是否存在违规违章行为,是否存在潜在的风险隐患。建立以内部审计部门对各部门、各岗位、各业务实施全面监督反馈的第三道防线。

四、实施科学流程管理。重点围绕如何落实岗位责任和风险问责这个核心,着力于业务组织管理流程的再造,促进管理的规范、经营机制的转换,建立透明的信贷、财务、科技、费用等方面的决策和管理程序,明确领导层、管理层和业务经营等各个环节中“谁的责任,谁来监督,出了问题谁负责”,确保制度落实过程中“有章可循,违章必究,有人去究,奖罚同步”。城区成立信贷营销中心,实施扁平化管理,直接面向市场,项目贷款、新增公司客户贷款和大额自然人客户贷款统一到中心发放,方便了城区客户的信贷资金需求,支持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度得到强化,金融生力军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

五、加大内审工作力度。对高风险业务、易发案件部位,开展多形式专项稽核、重点稽核,增强审计稽核岗位履责能力,重点加强对信贷资产质量、财务收支、规章制度的监督和离任审计,提高审计频率和强度。2009年对7家支行进行全面稽核,开展12个专项审计,2个离任稽核,下发整改通知书56份。

准确定位市场,服务地方经济

该行积极适应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新变化,立足地处城乡结合部的区位特点,坚持服务“三农”和中小企业的市场定位,着力打造信贷工作新的亮点和效益增长点,不断创新信贷服务和信贷产品,发挥行业、机制、体制优势,主动与市场接轨,优化和提升“民营企业的银行、社区市民的银行、农民自己的银行”功能,有效地发挥了农村金融主力军的作用,有力地支持了港城经济的发展。

一、坚持支农信贷主线。

首先是打造出了城市郊区的农业三大园――花卉园”、“生态园”、“蔬菜园”,形成了一批高效农业产业基地,如浦南镇草舍西红柿和鲜切花种植基地、南云台林场400亩樱桃水果培育基地、花果山乡茶林基地等13个高效农业项目。

其次是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多种经营和特色养殖业和农民增收。城乡结合部支行以支持农民进城创业为主,支持个体私营经济从第三产业向第一、二产业延伸。农渔区80%的农渔户通过“圆鼎易贷通卡”取得信贷资金。市区60%的中小企业得到我行的信贷支持。

其次是在该行大力支持下,形成一大批高效农业企业,促进了农业实现产业化经营。

最后是大力推行阳光信贷工程。以阳光信贷工程为支点,辐射全辖农户,抓牢农村市场,加强与村委会合作,成立村级评议小组、建立阳光授信体系,推行“五公开”制度,向农户提供“进门不再烦、贷款不再难,手续不在繁”的透明信贷环境。止2010年六月末,全辖15家支行共建立农户电子信息档案4万户,建档面96%,公开授信11328户,授信额2.3亿元。

二、全力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积极抓住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推进全民创业契机,推进港口经济建设,创建“民营企业的银行”信贷战略品牌。一是增强信贷营销力度。以支持民营经济和个体私营经济为突破口,完善授信管理,对辖内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建立经济档案,开展个私企业信用等级评定和贷款授信;二是改善信贷服务。以“大服务、大营销”抢占城区个私企业业务市场,简化信贷手续“特事特办”,给客户提供“信贷套餐”式服务;三是明确支持对象。落实国家宏观调控要求,严格把握“有保、有控、有压”的政策,优化客户群体,支持想创业、能创业、创成业的业主,把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的私营个体企业作为信贷倾斜的主角,促进其形成规模和品牌效益.成立以来,累计投放中小企业贷款75亿元。

三、主动策应沿海开发。

在连云港沿海大开发的新形势下,该行进行注册资本金变更,提高单笔贷款的发放额度。加强与新开工、新进驻工业园区的大项目、大企业对接力度,主动开展业务营销,确定合作项目及企业,积极联合苏南农商行加快银团贷款的发放,现已和常熟农商行与兴隆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江苏新海连发展有限公司达成银团贷款初步协议。

四、大力推行金融产品创新。

第一是创新抵押担保方式。不断创新信贷产品、抵押和担保方式,积极开办林权、仓单、仓储、应收账款、原材料等抵质押贷款,探索个体工商户摊位抵押、承包权质押、土地流转、无形资产等抵质押贷款,注重对行业协会担保基金的推广,推行差别化、个性化的服务,竭尽全力满足沿海开发中不同层次的客户需求。

第二是推出多种零售产品。一是以新业务开发为主线,大力推进各项新业务快速发展。包括:国际业务;理财业务;各类中间业务。现已开展资金业务8笔,交易金额9.98亿元,实现利息收入588万元。二是加强电子银行业务管理,整合现有新电子服务产品,集中进行管理和包装,使之成为农信社一套主要的电子服务产品,一项整体的电子银行服务套餐。包括:信用卡业务;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自助银行,包括ATM机、POS机及自助式终端等。全年营销贷记卡1700张,网上银行成功签约客户426家,交易金额达800万元。

第三是加大授信力度。农渔户贷款授信额度由5000元增至3万元,企业贷款授信额度由200万元增至500万元;三是建立“绿色通道”。在各网点设立信贷服务专柜,对农渔户实行“一日贷”制度,中小企业实行“三日贷”制度,提高办贷效率。

五、加强队伍建设,激发经营活力。

作为服务行业的地方性金融机构,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用人理念,根据金融业创新和业务发展的趋势,不断提高队伍素质。

首先是分析人才缺口和需求状况。对现有员工的年龄、专业、学历、职位、工作表现等方面进行认真梳理,分析岗位特点和业务发展对人才的整体要求,了解和掌握员工的素质短板,查找出人员素质和需求状况之间的矛盾,为实施人才战略奠定基础。

其次是加强全员教育和培训。加大培训力度,对新业务、新产品、新知识给经营带来的新变化,邀请外部专家对不同部门、不同岗位的员工进行有针对性、系统性的培训。同时要派遣优秀干部和员工到苏南农商行进行跟班培训。2009年对部分柜面人员分期进行了货币识别师与货币鉴别师认证资格培训,认积极配合省联社对新入行的12名员工进行专业化、系统化培训;及时组织17位中层干部参加了省联社组织的中层管理队伍的培训;派遣了1位中层干部和4位新员工,到苏南农商行进行跟班学习。

再次是实行竞聘上岗。对部分中层管理人员岗位,邀请外部专家组实行公开竞聘;对机关一般工作人员通过内部考评小组实行竞争上岗;对专业化、短缺型人才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择优录取。2009年底,部分行长、部门经理、副行长、助理在年终考核考评的基础上,按照岗位轮换和任职要求进行了任免和调整,有2名支行副行长进行了交流,4名支行副行长和2名行长助理被解聘。

农商行职工履职报告范文第10篇

今年以来,我局机关党总支及所辖支部为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组织全体党员干部深入开展了“尽责、规范、创优”主题教育活动,始终以“坚持尽责、努力规范、突出创优”引领党员干部思想,不断强化责任意识、规范意识和创优意识,进一步加强党员干部全面履职、规范履职,并将该主题教育融贯于日常工作实践,努力实现主题教育成果向具体

工作实践的成功转化。

一、坚持思想引领,构筑共同理念

思路决定出路,精神引导行为。我局机关党总支及支部认识到,党员干部队伍要实现“尽责、规范、创优”的工作目标,就必须结合工商工作的实际和发展要求,建立一套驱动工商事业发展的文化、精神、价值体系,即工商系统的核心价值观。为此,局机关党支部发动全体党员干部对近年来工商行政管理工作进行总结、提炼,归纳出新时期的××工商精神——“崇法敬业、笃实进取”,并在此基础上,推出“一二三四”××工商共同理念,即:以一个××工商精神为引领;喊响两个口号,规范市场主体首先规范工商自己,“从我做起”;规范人员行为首先规范领导行为,“向我看齐”;建立三个标准,即建立岗责标准、评价标准、考核标准;实现四个提升,即提升学习力、执行力、创新力、公信力。县局主要负责人亲自撰写了《构建网工商核心价值观,激活队伍持续成长力》的文章,全局党员干部围绕“建塑精神,以先进的理念引导人,实现内力驱动”、“创新机制,以严密的制度规范人,实现压力传递”、“凝聚人心,以人文的关怀感召人,实现动力激活”等方面,共撰写理论研讨文章36篇。同时,在办公自动化网络的“内部论坛”开辟“××工商精神大家谈”、“尽责、规范、创优”大讨论专栏。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参与,热烈讨论,先后发帖72个,合计近2万字。通过上下讨论、交流,机关全体党员干部对“尽责、规范、创优”有了较为明晰、统一的认识。

二、丰富活动形式,深化教育内涵

通过多年的机关党建实际工作,我局机关党支部深刻理解:明确的思想认识虽然已经形成和确立,还需要多样的活动形式赋予教育实践更丰富的内容和更深切的内涵,使党员干部在润物无声中得到思想的升华和灵魂的洗礼。今年4月,局机关专题举办“尽责、规范、创优”教育培训班,组织全体党员先后听取了贯彻十七大精神的辅导报告和原栟茶高级中学校长姚止平同志的先进事迹,并请全市女干部标兵、优秀共产党员薛海燕同志上一堂“如何当好一名合格的公务员”的专项教育课,机关党支部书记沈卫华同志还就“如何提高中层干部的综合素质”进行了互动交流。全体党员干部的思想境界进一步得到升华。结合纪念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恢复建制30周年,举办“我与工商共成长”演讲比赛,开展“我身边的廉政故事”征集活动。专门邀请了县委宣传部、县级机关党工委、县文明办等部门评委统一评分。来自县局机关、基层分局、工商咨询中心的13名选手参加了演讲和竞赛,展示了工商队伍的良好精神风貌,弘扬了工商队伍的创业精神,激发了“树工商形象,做合格工商人”的工作热情。

三、保障教育成效,强化作风行风建设

针对存在的突出现象,重申队伍执纪、内部管理十项要求,下发《队伍执纪、内部管理十项要求》的通知,对各项工作纪律、办公秩序要求、重大事项报告、八小时外行为规范等均作出了明确的规定。6名党组成员积极履行“一岗双责”,分别到挂钩联系分局上了一堂纪律规范专题教育课。专题下发《××工商局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权力运行监督与规范十项制度》,就领导班子廉政承诺、述职述廉、民主生活会、问责等制度进行了规范。通过开展“510”思廉日活动、举办廉政教育讲座、组织党纪政纪知识测试、开展“岗位廉政风险点”查找活动、发送廉政短信传播清廉理念等一系列实实在在的举措,不断强化全员的勤廉意识,切实查纠全系统行风政风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同时,强化效能监察,坚持提高检查频率,拓宽检查时段,以明查暗访、走访座谈、听取汇报的形式,不定期开展巡回检查,确保全系统执纪严格,工作有序。

四、开展三大活动,夯实履职能力

一是“大测试”:将现有岗位划分为综合管理类、登记注册类、执法检查类,拟定三类岗位人员必须达到的共同标准和分类标准要求。以岗位技能达标和提升专业素质为目标,本局编印的《岗位技能达标知识纲要》为学习教材,自主开发“工商学习在线系统”,对三类岗位人员实施自我测试和达标考核。二是“大培育”:即以建立本局培训“师资库”,提升自主培训能力为目标,开展“优秀教案、优秀教员”评选活动。18名小教员根据布置的课题准备教案22件,经过公开授课、听众评分、领导评定等程序,评选出五名优秀教员。三是“大学习”:即以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和调查研究能力为目标,开展3+x菜单自选学习和调研活动。丰富培训方式,大力推行案例教学、专题研讨、对策研究、情景模拟等方式,以文化网和基层网建设为依托,建立开放式教育培训管理平台。通过开展“三大活动”,深入推进了“学习型”机关创建活动,进一步提升了全体党员干部的学习能力、业务能力和工作能力。

五、彰显教育主旨,提升履职效能

一是开展“双联共建”活动。以“两规范、三服务”(规范内部管理行为、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服务发展、服务群众、服务基层)为主要内容,推进工商工作进村居、进民企,做到“双进双联、共创共建”,实现工商职能与地方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重点组织了“四个一”为主要内容的服务行动:为企业创业发展,做一次全面解难服务;为政府招商引资,建一本项目信息台帐;为企业健康运行,办一期工商法规培训;为全民创业,开一条绿色便捷通道。通过这一活动开展,努力将工商监管服务工作融入服务农村改革发展的大局,实现工商监管服务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此举得到了县委组织部的大力支持,并将工商服务“双进”工作列为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的重要组织部分,得到了有效推进。

二是继续深入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在扎实开展农村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确保和巩固2个100%的基础上,较好地开展了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百日会战”和“夏季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根据文明城市的检查要求,对全县的食品市场进行了清查,顺利通过了省文明城市的检查。尤其是9月12日以来,从实从严地抓好了含三聚氰胺“问题奶粉”的清查工作。全系统干部职工以讲政治的高度,紧急行动,快速反应,连续作战,不辞辛苦,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和日报制。在清查期间,全系统出动执法车辆53台次、执法人员2063人次,深入到各辖区,各食品批发市场、大型商场、超市、连锁店、食杂店进行逐一排查,检查经营户22480户,下架奶粉3863公斤。

三是强化群众维权服务。实现了12315网络进农村、进社区、进校园的工作目标,构建了“一个中心、三级执法”并集咨询、申诉、举报受理、执法调度及工作监督为一体的综合执法网络。截止目前,全县12315中心共受理消费者咨询、申诉、举报744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42余万元。为我县创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上一篇:教导员履职报告范文 下一篇:供电员工履职报告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