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产品质量安全总结范文

时间:2023-12-03 17:39:46

畜产品质量安全总结

畜产品质量安全总结篇1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食品安全法》和《市食品药品“十一五”规划》,针对我市畜产品生产经营全程存在的质量安全问题,深入组织畜产品安全示范创建活动,扎实开展畜产品安全专项整治,力争两年内达到消除安全隐患、提高质量水平,健全制度标准、规范生产经营,加强执法监管、构建长效机制的总体要求。

二、示范创建标准

畜产品投入品使用得到有效规范,兽药、饲料产品抽检合格率超过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生鲜乳中三聚氰胺抽检合格率100%;畜产品中兽药残留检测合格率达到98%以上。

三、工作安排

(一)动员部署阶段(2011年6月—2011年7月)。主要内容包括:在全市范围内部署、启动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创建活动,各站所(科)要根据职责分工切实组织辖区内的生鲜乳、饲料、兽药、畜产品生产经营使用单位开展自查自纠工作,查找存在的质量安全突出问题,提出整顿整改建议,督促其实施整改;同时要搞好宣传发动工作,营造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创建舆论氛围。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1年7月-2012年8月)。

一是开展检查监测。要采取日常监管与集中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对辖区内的生鲜乳、饲料、兽药、畜产品生产经营使用单位的监督检查,全面开展清理整顿工作,不断规范兽药饲料等畜牧业投入品和畜产品生产经营市场,强化生鲜乳收购站的监管;同时要按照《2011年畜禽产品质量安全抽样检测计划》和《2011年饲料、饲料添加剂和兽药抽样检测计划》,开展兽药饲料等畜牧业投入品及畜产品药残抽检工作,发现问题,要及时向市局进行通报,追溯源头,依法进行查处。

二是规范执法程序,加强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力度。按照农业部行政执法的要求,结合示范创建活动需要,各单位要加大对辖区内违法案件的查处,严厉打击在生鲜乳生产、收购、运输环节中违法添加三聚氰胺等有毒有害物质的行为,严惩制售病害、未经检疫肉的违法行为,打击逃避检疫行为;加强对生产经营使用违禁、假冒伪劣兽药以及非法添加瘦肉精、苏丹红、蛋白精等有毒有害物质和违禁兽药及其化合物的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

三是搞好规范整改。监督指导生产经营单位完善记录、台帐、档案,建立健全质量安全管理、产品质量追溯、生产经营规范制度,及时督促整改监督抽查和执法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四是及时曝光查处。对检查监测中发现的违法违规企业单位,集中曝光,并逐步建立起“黑名单”制度。

(三)总结验收阶段(2012年8月—2012年10月)。各单位要对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创建工作进行总结,把一些应对性做法及时运用到经常性工作中去。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单位要充分认识活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按照市局有关安排部署,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将领导责任、管理责任、监督责任落到实处,制定实施检查抽检计划,加强内部管理,强化外部监督、加强违法案件查处,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二)强化活动支撑。各单位要将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创建活动的安排、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承担的执法任务,向当地镇(街道、园区)政府及时进行汇报,积极与有关部门(站所)进行沟通,争取各方面支持,促进示范创建活动有力开展。

(三)加强宣传培训。一是各单位要积极拓展宣传渠道,大力宣传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创建活动内容和畜产品安全消费等相关知识,及时曝光典型案例,形成强大宣传声势,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二是加强生产经营者的教育引导,提高其依法经营的意识,增强自律水平。三是搞好技术推广服务,要坚持整治执法活动与引导服务配套推进,把推行技术规范标准、实施典型引导、搞好技术服务作为支撑活动的主要内容,一起部署、实施、落实,为生产经营者创造宽松环境。

畜产品质量安全总结篇2

1发展现状

立足市情,把稳定猪鸡、努力发展草食动物作为畜牧产业发展的主线,把引导发展现代畜牧业作为工作的总抓手,主要做了以下工作。(1)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发展了以四个传统养殖镇街为主的生猪养殖,以三个辖区靠近龙头加工企业的镇街为主的肉鸡、肉鸭养殖,以三个边沿镇街为主的蛋鸡养殖,以三个山区镇街为主的特种养殖和肉羊养殖。全市各类饲养专业村293个,各类饲养专业户677户,规模饲养场581家,规模化饲养比重达到82%以上,成功创建邹城县级以上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39家(部级2家、省级2家、济宁市级16家、邹城县级19家)。(2)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建成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企业8家,年生产混(配)合饲料8.3万t;畜产品加工企业5家,济宁市级以上畜牧龙头企业17家(省级2家、济宁市级15家)。(3)积极发展畜牧合作经济组织。成立各类畜牧合作组织95个,带动养殖户数达763户。(4)加强畜产品质量监管。开展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年以及济宁市部署的一系列畜产品专项整治活动,紧扣重要环节,狠抓“三个规范”,即规范饲料兽药监管、规范畜产品生产经营、规范检疫监管,强化执法力度,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五是切实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重点做好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同时做好小反刍兽疫、布病等的防控工作,保证了全市没有出现重大动物疫情。

2存在的问题

2.1发展畜牧生产与解决面源污染的问题日渐突出近年来,虽然全市畜牧业发展迅速,但标准化程度不高、生产水平较低,大多以中小养殖场户为主(以生猪养殖为例,存栏1000头以上的生猪养殖户为56户,存栏量占比为11.5%,存栏200头以上的生猪养殖户全市仅为391户,存栏量占比47.2%),且养殖从业人员总体水平普遍偏低,饲养管理粗放,治污意识淡薄,无心利用先进的养殖模式,养殖污染严重,加之全市地处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核心水源敏感区,伴随养殖数量的增加,畜禽养殖面源污染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特别是肉鸭养殖,由于发展迅猛,设施简陋,管理水平较低,减少污染、达标排放的压力增大。由于存在传统养殖与规划管理滞后之间的矛盾,同时受环评、土地指标的制约,畜禽养殖场(区)的创建、规模扩大、加工项目的落地存在一定的困难。2.2畜牧产业化经营模式不健全,产业链短,两头弱的现象较为突出,尤其种畜禽、畜产品深加工明显滞后全市现有4家种畜禽生产经营企业,仅有一家现在正常销售种禽,其余3家由于品牌战略意思淡薄,品种单一、品质差,养殖场户认知度低,缺乏市场竞争力,难以产生经济效益。全市仅有的5个畜产品加工企业,带动能力不强,产业链条短,精细化深加工能力不足,产品附加值较低,市场竞争能力差,优质产品形不成品牌效应,优势产业很难做大做强。如全市生猪屠宰企业仅一家,肉牛加工企业一家,还不能正常生产,禽蛋、肉羊、牛奶加工企业仍为空白,品牌产品匮乏。2.3饲料生产情况饲料生产企业虽多,但起步晚、产量不大,本地养殖场户长期使用外来品牌饲料,有强烈的依赖性,不会轻易改变饲料品牌,且规模养殖户大多采取自配料模式,导致本地品牌饲料市场占有率低。(全市饲料生产企业5家,年生产饲料8.3万t,本地销量仅为6.2万t,其中鸭料6万t、猪料2000t,本地猪饲料市场占有率为0.78%,鸭饲料市场占有率为47.4%)。2.4畜牧养殖行业门槛低、投资高、收益低、风险大,养殖场户与龙头企业之间只是单纯的买卖、收购等关系,或者是单打独斗,尚未形成相互支持、相互促进、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利益共同体,养殖场户的利益得不到充分保障。2.5畜牧队伍薄弱畜牧系统专业技术人员偏少,年龄结构偏大,特别是基层兽医站,10多年没有招录专业技术人员,目前大多数站仅有1人开展工作,且不是专职人员,不能满足当前畜牧工作任务繁重的实际需要;畜牧兽医执法队伍薄弱、执法手段落后,没有完全达到执法应有的条件,不能完全满足畜产品质量安全的需要;村级动物防疫人员队伍整体结构不尽合理,年龄老化、素质偏低,报酬低,工作积极性差。

3几点建议

3.1加强招商引资力度,壮大畜牧产业抓好全市畜牧业招商规划,借助博览会等平台,加大宣传推介力度,积极跟踪国内外涉牧大公司、大集团,促其投资落地,延伸畜牧产业链条,提升畜牧产业化水平,加快推进全市畜牧业区域化、标准化、集约化、规范化进程,促进畜牧业快速发展,逐步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现代畜牧业新格局,推动由畜牧大县向畜牧强县快速转变。3.2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以宣传贯彻《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以及创建省级生态畜牧业示范县为契机,配合环保部门搞好畜禽面源污染治理,引导镇街严格执行市政府颁布的禁养区、控养区、可养区的规划布局,结合实际,科学确定畜牧业区域功能定位和产业空间布局,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以提高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水平为重点,按照“饲料加工—畜禽养殖—畜产品深加工—废弃物处理—饲料原料”的思路,鼓励倡导应用发酵床养殖、粪污自然发酵处理、沼气工程、有机肥生产、农牧结合等畜牧业循环经济模式,着力发展循环农业经济和优质、高效、安全的生态畜牧业。3.3努力构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通过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按照畜产品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跟踪、产品可召回、质量有保障的总体要求,完善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度,加强畜产品安全综合执法队伍建设,充实执法人员,配备相应的执法工具和设备,加强与药监、公安等部门的协作,建立联动机制,形成监管合力,进一步提升畜牧兽医综合执法能力和畜产品安全监管水平,确保我市畜牧业健康稳定发展。3.4加快发展专业合作社、养殖大户、家庭牧场等新型畜牧业经营主体充分发挥新型畜牧业经营主体的桥梁纽带和示范带动作用,引导较大规模养殖场户带头发展畜牧养殖,合理调整养殖结构,组织、引导分散养殖户,与市场建立联系,加强品种改良、统防统治率、自繁自养等措施来提高规模养殖场的组织化程度和抗风险的能力。3.5建立健全村级动物防疫人员队伍聘用机制,规范选聘程序,对现有人员进行考核清理,对不能胜任的人员不予聘用,争取吸收部分大、中专学生加入基层动物防疫队伍,加强对基层动物防疫员的培训,逐步建立一支专业水平高、业务技能强、热心为农服务的村级动物防疫人员队伍。

畜产品质量安全总结篇3

加快畜牧业现代化进程,为实现畜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区畜牧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现制定出区畜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一、十一五”畜牧业完成情况

区畜牧业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十一五”期间。克服了金融危机影响、养殖比较效益下滑、甲型H1N1流感突袭等困难,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农民增收为目的充分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实施产业化经营、规范化生产和社会化服务,积极推进高产、高效、生态、优质、平安畜牧业的发展,逐步实现了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由粗放式管理向集约化管理的转变,基本形成了产加销一体化的经营格局,坚持了全区畜牧业继续、稳定发展的良好形势。全面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目标,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果。

全区牛存栏6.5万头,截至到2010年末。其中奶牛存栏3.77万头,生猪存栏37.2万头,出栏66万头,羊存栏19.2万只,出栏21万只,家禽存栏360万只,出栏1020万只;肉类总产6.5万吨,禽蛋总产7.8万吨,奶类总产13万吨;全区畜牧业总产值达到20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0%超额实现“十一五”发展规划目标,畜牧业生产继续发展,畜产品质量明显改善,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二、十二五”畜牧业发展环境分析

区畜牧业正处于向现代畜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当前。十一五”期间,全区畜牧业全面发展,产业结构逐步调整优化,逐渐步入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适应资源与环境状况的都市现代畜牧业发展轨迹;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稳步上升,已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一)十一五”畜牧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而且带动了饲料、兽药、食品、皮革、毛纺、生化等相关产业的发展,1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畜牧业的快速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促进了农民就业。

有效地改善了畜牧业生产条件。2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各项政策性资金投入增强。

良种体系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3科技支撑能力不时提高。市场机制作用下。畜牧科技得到广泛应用,科技进步对畜牧业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

推进了13个基层化验室建设。有家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分别通过了兽药GMPGSP验收,4畜产品平安监测体系基本形成。建设并完善了区级化验室。畜产品平安监测能力进一步增强。

动物疫病监测和控制手段明显提高,5动物维护体系进一步完善。无规定动物疫病示范区建设初见效果。重大动物疫病得到有效控制,防检疫体系及畜产品质监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重大动物疫病有效监控和快速处置反应机制初步建立。

(二)十二五”时期畜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为畜牧业发展发明了公平有序、健康稳定的环境。1各项法律、法规公布实施为畜牧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平安法》等法律法规的公布实施。

补贴力度不时加大。国家近年连续在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规范化生产、科技应用等方面出台了大量政策措施,2政策扶持稳步推进。有力拉动了畜牧业发展;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完善设施农用地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和区委、区政府《关于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实施方案》等文件的出台,进一步落实了养殖用地、土地流转政策。这些都为推动现代畜牧业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

省城重要的农副产品供应基地,3资源基础雄厚。一是区位优势。区最大的市辖区。更是城区东拓的主体空间和开发开放的黄金地带。二是科技优势。大学、省农科院、奥克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等科研院所坐落在区,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持。三是良好的生产基础。全区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90%以上,拥有各类养殖小区(场)1292个,为现代畜牧业发展夯实了根基。

各类畜牧业合作组织发展到85个,4产业化经营体系基本健全。全区市级以上畜牧业龙头企业发展到8个。发展社员6000余人,80%养殖基地参与到产业化经营之中。基本形成了以基地为载体,以畜牧龙头企业为依托,以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为保障的新型畜牧业发展格局。

(三)十二五”时期畜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畜牧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档次低,1畜牧业抗风险能力亟待加强。严重制约了区现代畜牧产业化的发展。

2畜产品质量平安监管的体制和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畜牧业规范化覆盖水平较低;滥用兽药、饲料添加剂的行为仍然不同水平的存在畜禽产品加工、流通环节自我检测能力较弱;养殖户和经营者质量平安意识还比较淡薄。

动物防疫基础设施、机制、体制建设还较薄弱。3疫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

治污能力需进一步增强。4养殖环境需进一步优化。

成为制约“十二五”现代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这些问题的存在已不能适应全社会对于畜产品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公共卫生平安以及生态环境平安的要求。

三、十二五”畜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任务

以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的意见》为总抓手,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发展现代畜牧业为主线,以建立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平安畜牧业为核心,以提高畜牧业发展的规范化、规模化、产业化水平为基准,以促进农民继续稳定增收为目的不时调整优化畜牧业产业结构,创新体制机制,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构建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推动现代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努力实现畜牧生产水平显著提高、养殖效益稳定增加、畜产品质量平安可靠、资源开发利用适度、生态环境友好和谐的综合目标。

全区奶牛存栏达到6万头,总体目标:2015年。肉、蛋、奶总产量分别达到8.82万吨、9.54万吨、27万吨,比“十一五”末分别增长40%15%100%畜牧业产值年均增长1.5个百分点。畜牧业规范化比重达到75%畜禽粪污综合处理利用率达到95%以上。完成对全区牛、猪、羊的良种登记管理,加大各类畜禽良种推广力度。畜禽良种繁育体系进一步健全。全区畜牧业生产组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积极发展优质畜产品品牌基地。建立健全畜产品质量平安监测体系。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体系进一步健全,建成部级无规定疫病区。

推动畜牧生产布局调整和结构优化,基本任务:以优化布局、升级改造为着力点。提升畜牧产业集中度,提升动物疫病防控装备和管理水平,提升畜产品质量平安保证能力,提升畜牧业技术支撑和疫病防控监测预警能力,提升对畜禽养殖的规模化、规范化带动能力,提升畜牧执法队伍管理水平,加快构建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

――实现“三大”转变

也是现代畜牧业发展的重要特征。根据我区畜牧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生产方式转变。集约化生产是现代化大生产的肯定要求。规划建设一批设施配套、功能完善、管理科学、运转高效的现代畜牧园区和规范化养殖基地,最大限度的提高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和投入产出率,发挥人才、技术、资金的集聚效应。

统筹畜产品结构与人民群众需求结构的平衡,经营方式转变。大力发展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实现产销有机衔接。着眼消费水平提高,树立品牌意识,注重品种质量,不时培育名优新产品,加大畜牧业“三品”认证力度,不时提高畜牧业经济效益,满足人民群众对品牌畜产品的消费需求,靠品牌和特色推动发展。以工业化、产业化和专业化的思路进行规划、组织和推进,形成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

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畜牧业,管理方式转变。用数字化理念来管理畜牧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畜牧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畜牧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畜牧业,用现展理念引领畜牧业。

――健全“四大”体系

并按顺序组织生产的过程。围绕重点环节,一是畜牧业规范化生产体系。场址布局、栏舍建设、生产设施配备、良种选择、投入品使用、卫生防疫、粪污处置等方面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的规定。着力于标准的实施与推广,达到十化”即:选址合理化、畜禽良种化,生产规模适度化、设施现代化,生产规范化,防疫顺序化,日常管理制度化、粪污处置无害化、养殖记录档案化和产品质量优质化。建立健全畜禽规范化生产体系,加强关键技术培训与指导,加快相关规范的推广应用步伐,着力提升畜禽规范化生产水平。以规模化带动规范化,以规范化提升规模化,逐步形成畜禽规范化规模养殖发展新格局。

健全完善区、街镇、片区、示范场四级科技推广体系。二是畜牧业技术支撑体系。紧紧依托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

三是畜产品质量平安体系。

大力推进畜牧业规范化体系建设,建设生产源头监管机制。从生产源头确保畜产品质量平安。

规范畜牧投入品的生产、经营、使用。建设畜产品质量监督监管机制,以规模养殖场、屠宰场、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生鲜牛奶收购站等为重点整治对象,建设投入品监管机制。以生鲜肉、蛋、奶等为重点整治品种,开展畜产品质量平安专项整治活动。

以区畜产品质量平安监测中心为依托,建设质量监测监管机制。健全畜产品质量平安监测机制。

完善动物疫情监测网络建设,建设质量平安预警监管机制。实现了区、街镇、管区、村四级畜牧生产、动物疫情、产品质量平安信息常态化和网络化传输,建立起突发事件和重大事件预测预警机制。

围绕提高综合防控能力,四是畜牧业疫病防控体系。坚持发展与保护并重。以建设无规定动物疫病区为契机,重点健全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动物疫情监测诊断、动物防疫屏障等体系。

――抓好“七大”产业

大力发展奶牛规范化饲养,奶牛产业。通过现代奶业项目的带动、辐射作用。抓好奶牛小区建设;大力实施良种补贴项目,推广TMR饲喂技术、推广高产奶牛繁育技术、胚胎移植技术和高产奶牛配套饲养技术,提高单产水平;加快乳品加工企业的联合和技术改造,创建绿色奶业品牌,扩大市场占有率。重点抓好维维、兴牛等乳制品加工龙头企业的规模扩张,以产业化带动奶业的发展。

推广三元杂交,生猪产业。建立健全良种繁育体系。推行自然养猪法,发展优质瘦肉型猪;扩大规模饲养比重,实施规范化生产。

调整生产结构,禽蛋产业。要在提高产蛋率的同时。增加鸭蛋生产和鹅蛋生产,实现产品多样化。进一步推进规模饲养,实行规范化生产,积极推进“三品一标”认证,加快发展禽蛋深加工能力,提高附加值。

走“龙头+基地+农户”发展路子,肉牛肉羊产业。充分发挥合作社的作用。尽快形成肉牛肉羊产业化生产体系;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尽快引进、对接加工龙头企业,搞好深层次加工增值;推广肉牛肉羊杂交改良,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优质肉牛肉羊生产。

培育我区种畜禽场建设,种畜禽产业。依托省农科院。不时提升优良种畜禽生产水平,为现代畜牧业继续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种源基础。饲料和兽药产业。不时完善饲料、兽药企业机构人员、硬件设施和软件管理建设,逐步纳入“规模化发展、规范化管理、品牌化经营”轨道。

抓好部级牧草产业技术体系示范区建设,牧草产业。实施优质牧草养畜工程。促进我区牧草产业发展,力争到2015年发展优质牧草6万亩,确保一头奶牛一亩优质牧草。

――实施“七大”工程

积极支持畜牧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一是畜牧业产业化提升工程。积极培育引进和壮大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推进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加快饲料兽药工业发展,使我区饲料兽药工业在总量、质量和品种上不断提高;加强畜禽批发交易市场建设,推行农超对接、连锁经营等现代畜产品交易方式和物流体系。

大力推行清洁健康养殖,二是畜牧业规范化建设提升工程。积极开展畜禽养殖规范化示范创建活动。加快建立环境友好型生产模式。今后五年通过政策扶持、技术引导、示范带动,依照每年建设改造20家规范化养殖场的速度,完成100家畜禽规模化示范饲养场的改扩建任务。发挥规范化示范场在规范化生产、动物防疫管理、畜禽粪污处置等方面的示范带动作用,全面推进畜禽规范化规模养殖进程,推进生态循环畜牧业发展。

通过实施无公害、绿色和有机认证,三是畜产品竞争力提升工程。大力推进畜产品认证工作。进一步提高认证品牌的社会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全面提升我区畜产品的质量平安水平和综合竞争力。鼓励加工企业和合作组织开展品牌创建活动,打造一批畜产品知名品牌,争创著名商标,提高畜产品附加值。

围绕提高重大动物疫病综合防控能力,四是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提升工程。继续坚持发展与保护并重的原则。以建设无规定动物疫病区为抓手,健全完善动物防疫、监测、检疫监督、防疫屏障体系,建立动物疫情风险评估和预警预报机制。

突出抓好机场周边和济青高速公路沿线区域的优质饲料作物示范带建设。大面积推广全株玉米青贮,五是生态循环畜牧业提升工程。大力发展优质饲草养畜。进一步提高秸秆青贮的质量和秸秆的综合利用水平,2015年,秸秆养畜对全区秸秆的综合利用率达到60%左右。积极推进畜牧业循环经济发展,加强对南部山区和饮用水源地区域的养殖小区污染治理,使其尽快实现达标排放。2015年,使全区95%以上的规模养殖场(小区)实现废弃物达标排放。

推进良种繁育推广体系建设。加强畜牧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六是畜禽良种繁育推广体系建设提升工程。坚持“引、选、繁、推”一体化。培育畜牧经济新的增长点,使科技效果和先进技术尽快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促进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

加快区动物疫病监测中心监测设备的更新升级,七是畜产品质量平安提升工程。以提升畜产品质量为重点。加强街镇畜产品质量监测体系建设,提高基层快速监测能力;搞好生鲜乳收购站规范化改造提升,确保乳品质量平安。建立健全畜产品质量平安监管网络,及时消除各种平安隐患。严格投入品监管,逐步建立畜产品质量平安追溯、质量平安认证、责任追究和问题畜产品召回等制度,全力打造“畜产品质量平安放心城区”品牌。

四、保证措施

(一)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积极争取国家畜禽良种工程、秸秆养畜、饲养场面源污染防治等投资。认真实施国家生猪、奶牛、蛋鸡等畜禽规范化养殖场区建设项目。加大对重大动物疫病防控、防疫检疫基础设施、疫病监测预警体系、防疫屏障体系等投入。根据国家和省市规定的检验监测任务。配备相应的仪器设备,开展正常的检验监测活动。

(二)强化对畜牧业的财税扶持。进一步落实强制免疫疫苗经费。积极落实村级动物防疫员补贴政策。

(三)加大对畜牧业的金融支持。金融、财政、畜牧部门要加强联络协调。创新信贷担保抵押模式和担保机制。扶持畜牧龙头企业成立担保公司,为畜禽养殖场户提供贷款担保。完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机制。通过畜牧企业、畜牧合作社建立会员农户信用档案,加强会员信用考核评估管理,并与金融机构对接,扩大信贷额度,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总结能繁母猪、奶牛安全的经验,逐步扩大畜牧业平安覆盖范围,完善实施方法。

(四)落实畜禽养殖用地政策。把畜禽养殖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鼓励合理利用荒山、荒地、滩涂等发展畜禽养殖。鼓励发展不破坏土地耕作层的新型框架式畜舍建筑材料,逐步实现养殖场和农田的轮作使用。积极落实畜禽养殖用地政策,针对畜禽规模养殖的不同兴办主体和建筑性质,依照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完善设施农用地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发【)省国土资源厅、省畜牧兽医局《关于规范畜禽养殖用地管理的意见》鲁国土资发【)等文件规定,及时料理养殖用地手续。国土资源、畜牧部门要加强沟通,密切合作,掌握畜禽养殖用地情况,及时化解用地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

五、加强组织领导

畜产品质量安全总结篇4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中央和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省委1号文件和市沿黄现代畜牧业发展规划,紧紧围绕农民增收、牧业增效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中心,立足全市畜牧业发展区域优势、资源优势、规模优势,突出安全、科学、环保、富民的发展主题,坚定不移地走规范化、科学化、区域化、集约化、生态化、效益化、产业化的发展道路,加快推进畜牧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实现全市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总体目标:全市猪、牛、羊、禽存栏分别达到35万头、3.6万头(奶牛2.2万头)、12万头、750万只,出栏分别达到50万头、3.7万头、6.6万头、860万只;肉、蛋、奶总产量分别达到5.5万吨、8万吨和14万吨;猪、奶牛、禽规模养殖比例分别达到82%、92%、90%。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61%(不变价)以上。

二、工作重点

以发展现代畜牧业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为重点,保障畜产品有效供给,严防畜产品市场大起大落和重大动物源性食品安全事故,积极开展养殖企业备案工作,紧紧围绕畜牧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和发展项目,稳定生猪等主要畜产品生产,完善和落实生猪、蛋鸡等扶持政策,继续加强《防止生猪价格过快下跌调控预案(暂行)》的实施,大力发展畜产品加工及畜禽养殖龙头企业,健全良种繁育体系,强化动物疫病防控,加强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推广实用技术,实施健康养殖,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及饲料兽药质量安全,使全市畜牧业继续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势头,实现畜禽总量增长、农民收入增加、养殖效益提高的目标。

(一)搞好畜牧产业布局规划,加强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

根据我市发展畜牧业的资源优势和畜牧业发展基础,重点扶持发展北部(310国道以北)沿黄现代畜牧业产业带(畜种以奶牛、商品猪、蛋鸡、种畜禽、观光型畜牧业为主),南部(310国道以南)肉蛋产业带(畜种以肉牛、肉羊、肉鸡、蛋鸡为主)发展,鼓励实施规模养殖、生物环保养殖和标准化生产。

1.发展规模

生猪年出栏1500头以上、肉鸡10000只以上,奶肉牛存栏100头以上、蛋鸡存栏5000只以上、奶肉羊存栏500只以上。

2.用地规划

各有关部门和乡镇在规划用地时,对达到发展规模的养殖小区和专业牧场,在非基本农田地块优先安排畜牧业用地。

3.建设标准

按照市下达的标准执行。

4.项目安排

有关乡镇向市畜牧局报送建设计划,市畜牧局根据报送的先后顺序和资料规范程度进行综合评定,在上级下达的项目资金中统筹安排。

5.奖励措施

对当年新建的项目,经验收合格后,在农业发展资金中给予适当奖补。

(二)加大畜牧业项目建设

1.继续实施《市沿黄现代畜牧业发展规划》

按照《市沿黄现代畜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三年发展计划,继续做好2012年度《规划》项目的制定实施。

(1)加强荥阳市沿黄绿色奶业示范带建设。按照“滩区变牧区”,“粮草变肉蛋奶”的发展理念,新(扩)建500头以上奶牛养殖场(小区)4个;实施奶牛小区标准化升级改造6个,配套大型机械化挤奶机4台,配套TMR机械4台;实施人工种草项目3个,种植面积1万亩。通过大力推广集约化、标准化养殖,改善养殖环境,提升沿黄奶业竞争力,逐步形成沿黄乳业产业化格局。

(2)加大畜牧业标准化园区建设。新建生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园区1个,兽药加工示范园区1个,柴鸡放养观光示范园3个。通过以上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推动荥阳畜牧业向标准化、规范化、科技化、产业化和旅游观光方向发展。

(3)建设畜禽养殖基地及畜产品加工生产线。新建标准化万只禽场、种禽场4个,年出栏500只肉羊场3个,年出栏500头肉牛养殖场1个;新建万头生猪生产线4条,10万吨肉类加工生产线项目1个,日处理160吨奶业加工生产线项目1个。逐步形成完善的健康养殖区和畜产品生产加工区,拉长产业链条,实现荥阳畜牧业的增值转换。

2.积极推进畜牧业环保项目建设

大力实施规模养殖场(小区)以奖代补项目、新建环保养殖场和实施规模场标准化改造,加快推进全市畜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进程。新建环保养殖场20个,大中型养殖沼气池3个,实施养猪场标准化升级改造项目8个。

3.大力实施世行贷款黄河滩区生态畜牧业示范项目

积极引进世行贷款黄河滩区生态畜牧业示范项目资金,促进全市现代畜牧业发展步伐。利用世行贷款扶持政策建成存栏500头规模奶牛养殖场(小区)2个。市畜牧局、财政局和有关乡镇等要加强项目的服务管理,做好项目跟踪服务,确保项目实施工作组织到位、落实到位。

(三)强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

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事关科学发展、民生安全和社会稳定大局。要按照“规范、完善、创新、提升”的总体要求,坚持发展与保护并重原则,加强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认真落实免疫、消毒、隔离、监测、检疫、疫情报告、应急储备、疫情处置等防控措施,切实加强动物防疫规范化管理,夯实防控基础,创新工作机制,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狠抓各项防控措施和防控工作责任制的落实,确保全市不发生重大动物疫病流行。一要充分保障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经费和物资投入,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经费、应急物资储备经费、应急处置经费、疫情监测经费等列入市乡两级财政预算。二要实施强制免疫。全面做好免疫和应急处置工作,坚持按程序免疫和集中免疫并重的原则,全面实行动物免疫公开承诺服务制度,确保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密度全年动态保持100%,其他疫病免疫密度常年保持90%以上。三要强化预警预报。进一步完善疫情报告网络、免疫监测网络和疫情监测网络,建立疫情风险评估和通报制度,对免疫过的畜禽全面开展免疫抗体水平监测,运用监测结果,科学指导防控工作;监测工作与畜牧项目的申报挂钩,凡申报畜牧项目的规模场户,须提供法定的《监测报告书》。四要加强乡级畜牧兽医站建设。充分利用中央投资,规范建设乡级畜牧兽医站,强化防疫员和监测员培训,提高素质,保证乡级畜牧站职责的履行。五要强化检疫监督。根据产地检疫电子软件系统提示,落实措施、强力推进,规范做好产地检疫工作,确保规模场(小区)产地检疫率达到100%,散养产地检疫率达到90%以上;以加强对屠宰厂点的监管为重点,严格屠宰检疫操作规程,依法搞好屠宰同步检疫工作,确保定点屠宰检疫率、上市动物产品持证率、动物标识回收率、病害动物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率均达100%;逐步推行官方兽医驻场检疫制度,严格动物标识、识读器的管理、使用,有效推进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六要强化应急管理。抓好应急预备队建设,加强人员培训和实战演练,落实资金、技术、物资“三项”储备。七要建立完善并认真落实“六位一体”防控责任制。对不能认真履行防控工作职责的责任领导和责任人严肃追究。八要加强防控督导。督导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反馈并监督整改,各乡镇对督导反馈的意见要认真组织落实。

(四)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落实《畜牧法》的规定,严格生产操作规程,依法加强对安全畜产品标准化生产各环节的监管,狠抓各项制度的落实,确保全年不发生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一要大力实施“43211”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模式。市、乡、村三级分别对辖区畜产品质量安全负责,建立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体系;市畜牧局具体负责安全畜产品质量安全措施的制定和实施工作,逐项建立防疫员、检疫员、养殖场户、生猪经纪人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承诺(保证)制度,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建立监管台账。二要加强对生产环节的监管。依法规范规模养殖场户、养殖小区畜禽养殖档案,加强监督管理,建立质量可追溯制度。指导养殖场(小区)科学用药,严格执行休药期制度。三要逐步推行畜产品市场准入。以集贸市场、冷库、超市为重点,积极实施市级畜产品市场准入,逐步建立市场准入与畜禽标准化生产的有效对接机制,全力抓好落实。四要强化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以“瘦肉精”、三聚氰胺、磺胺类残留超标为重点,强化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检查,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供技术支撑。五要强化流通环节的动物卫生监督。严格跨省市调运乳用、种用动物检疫审批管理和动物防疫条件审核发证。认真落实活禽市场分区经营、轮流休市、定期消毒制度,严厉打击出售、收购、加工、经营染疫动物和病死动物及其产品的严重违法行为,确保上市畜产品的质量安全。六是加强生鲜乳收购站点监管,加快对个体收购站进行规范化改造,坚决取缔流动收奶点。继续开展生鲜乳收购站清理整顿工作,以生鲜乳收购和运输环节为重点,加强对生鲜乳生产、收购、运输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普法教育宣传和技术指导服务,开展全市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对生鲜乳收购站点实行许可证管理制度,规范生鲜乳收购秩序,建立收购站管理办法及安全承包责任制,构建生鲜乳收购管理的长效机制。七要加强饲料兽药质量安全监管,认真执行饲料、兽药生产经营许可证审批制度,加强执业兽医、兽医诊疗机构的管理,规范饲料兽药生产企业行为,加大饲料兽药监测力度。八要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和有机畜产品生产,加快推进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的一体化进程,新增无公害畜产品产地—产品一体化认证企业14家。

(五)大力实施科技兴牧工程

大力普及推广畜牧业先进实用技术,着力提高畜牧业科技创新、转化和支撑能力。一是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加强产学研结合,不断提高畜牧业科技创新能力。鼓励龙头企业与科研机构、生产基地相结合,组建技术研发中心,加强畜禽良种选育、重大动物疫病综合防控、畜牧业环境综合治理等重大关键技术的研发力度。二是开展畜牧从业人员培训,对基层防疫员、执业兽医和规模养殖小区(场、户)开展大规模培训活动,三是开展畜牧科技推广,大力推广生物环保养殖、规模沼气和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秸秆青贮氨化和秸秆综合利用、畜牧兽医电子软件开发利用、良种繁育和品种改良、安全畜产品标准化生产、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先进畜牧业生产设备应用等畜牧业先进实用技术,培养和造就一批技术硬、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型畜牧业从业人员。全年举办先进实用技术培训班30期。三是实施畜牧业科技定单培训。各乡镇、养殖专业村、养殖小区根据不同类型需求及时上报培训计划,市畜牧局因地制宜组织提供畜牧科技培训服务,确保培训效果。四是组建畜牧信息传递网络平台。通过网络平台及时传递畜牧业先进饲养管理技术、市场行情等信息,提高广大养殖场户科学致富能力。

(六)加强畜牧行政执法监督

深入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和《省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办法》等畜牧业法律法规,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完善执法体系,不断提高依法行政和经营观念。积极开展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和动物卫生监督,继续深入开展奶站清理整顿和饲料专项整治,坚持不懈地抓好“瘦肉精”、“三聚氰胺”专项整治工作,严厉打击违反各类涉牧法律法规的行为。

(七)加强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和品种改良

进一步强化畜禽优良品种在提高畜产品质量和畜牧业增产增收中的作用,加强畜禽良种繁育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良种繁育体系,建立健全市、乡上下贯通的畜禽改良网络。要坚持引进与培育相结合的原则,鼓励种畜禽养殖企业扩大生产规模,不断提高供种能力和供种质量;抓好生猪、奶牛人工授精站点、综合技术服务站建设,落实好良种补贴政策,不断提高人工授精比例。

(八)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及规范化运作

大力发展畜牧业经济合作组织,加快推进畜牧业经营方式转变,解决好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的矛盾,不断提高畜牧业组织化程度。市工商、国土资源、电业、交通等部门要在合作社注册登记、用地、用电、产品运输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和大力支持。积极引导农民自主建立畜牧专业合作组织,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协会、专业合作社)+规模养殖场(户)+农民+基地”的经营模式,增加畜产品附加值,建立和完善养殖场户之间利益同享、风险共担的紧密利益联结机制,提高养殖户组织化程度,保障农民稳定增收。加大对示范合作社的扶持力度,对运作规范的合作社重点给予政策、项目、资金扶持,促使其自主开展信息、技术培训服务,引进畜牧业先进实用技术,实施无公害畜产品一体化认证、商标注册,创品牌、建基地,建立完善产加销一体化经营模式,提升其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经营水平。在条件成熟的地区建立新的畜牧合作经济组织,到2012年底,力争规范新建3个畜牧专业合作组织,使全市畜牧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户的总数达到3000户。

三、主要措施

一是加强领导。各乡镇、街道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一把手要靠前指挥亲自抓,分管领导要负起责任具体抓,将目标责任细化、实化、量化,分解到岗,落实到人,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齐抓共管的运行机制。坚决克服厌战情绪、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坚决纠正不作为或乱作为的现象,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工作水平。

二是严格政策落实。积极争取上级畜牧业扶持项目,落实畜牧业政策资金,增强我市畜牧业发展的活力。市畜牧、发展改革、财政、国土资源、金融、电力部门一定要全面贯彻、用足用活国家产业政策,在养殖用地、电力保障、项目建设、政策扶持上给与大力支持和重点扶持。

畜产品质量安全总结篇5

一、辽宁畜牧业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辽宁畜牧业得以快速发展,其动力就在于粮食产量的大幅增加,畜禽饲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民家庭饲养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全社会对畜产品有效需求的不断增长。尤其是近年来,由于不断加大对畜牧业发展的政策扶持,辽宁的畜牧业呈现出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和现代化的发展态势。其特点主要体现在:

(一)畜牧业在农业中所占比重不断提高,结构持续优化

一是畜牧业产值增长迅速,在农业中所占的比重不断提高。2009年,辽宁省畜牧业实现总产值1171.4亿元,比1978年增长了近150倍。畜牧业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也由1978年6.93%上升至2009年的43.3%。二是畜禽产品的产量和饲养量持续增长。1978―2009年31年间,辽宁肉类总产量年均增速约为7.4%。2009年肉类总产量为389.2万吨,比1978年增加愈7.5倍。禽蛋和牛奶产量增速更快,1978年以来均以超过10%速度增长,禽蛋和牛奶产量分别由1978年的11.4万吨和6.5万吨,增至2009年263.1万吨和110万吨,分别增长了22倍和16.1倍。2009年底,辽宁全省生猪出栏2597万头,比1978年增长愈4.5倍;年末生猪存栏1606.2万头,牛存栏354万头,羊存栏717万只,分别比1978年增长1.36倍、2.6倍和5.2倍。

(二) 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养殖小区建设成效显著

进入新世纪以来,辽宁各地因地制宜,依托资源优势,加快优势畜产品区域布局。2009年全省畜牧业率先启动“一县一业”建设工程,有29个县被确定为“一县一业”优势主导畜牧产业建设重点县。

由于不断加大对畜牧业发展的政策扶持,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初具规模。至2009年末,全省标准化养殖小区总数已经超过1.6万个,标准化规模养殖的比重达到53%,在全国居领先水平。

(三)畜禽良种繁育体系不断完善,地方优良品种得到开发和保护

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普及先进适用技术,使饲养管理更加科学,畜禽良种繁育水平和供种能力大大提升。至2009年末,全省种猪存栏12万头,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结束了以往大量从外省购入种猪和商品仔猪的局面。同年,辽育白牛新品种通过国家有关部门的技术鉴定,其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另外,辽宁省还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加大对辽宁绒山羊、庄河大骨鸡、辽宁黑猪、荷包猪、昌图豁鹅等本地特有的优良品种的保护性开发,使这些宝贵的自然资源得以发展和延续。

(四)畜产品加工能力不断提高,产业化经营稳步推进

畜牧产业化形式逐步朝着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紧密型方向发展,并涌现了一批辐射面广、带动能力强、市场前景好的龙头企业。截止到2009年末,全省已有规模畜产品加工企业300余家,总加工能力650万吨,畜产品加工增加值约占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的40%。畜产品加工业中涌现如韩伟、辉山、禾丰、大成等一批全国知名品牌。

畜牧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良好。以农民合作组织为主体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步建立,为农民和龙头企业提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使分散的小规模生产与健全的社会化服务对接,形成了规模经营和规模效益。到2009年底,全省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超过1500个,发展农民社员30余万人,带动农民超过百万人,有近1/4农民家庭畜牧业收入约占家庭收入的一半。

二、辽宁发展现代畜牧业面临的主要制约因素

(一)畜禽分散养殖问题

虽然辽宁目前规模化养殖的比重已经达到53%,但分散饲养的数量仍占一定比重。据调查,几个较大的涉农市(县)依然有大量的畜禽还处于分散养殖状态。而这种分散养殖方式存在三个明显的弊端:一是家庭分散养殖往往造成粪便满地、污水横流、空气混浊,极易污染浅表水源,恶化农村的生产和生活环境。二是家庭分散养殖由于受场地、资金、技术等因素约束,无法形成规模,不利于扩大再生产和畜牧养殖先进技术等的推广和应用,缺乏畜牧养殖者技术交流与培训的平台。三是分散养殖不利于控制动物疫情、疫病,容易造成畜禽疾病的交叉传染,使动物疫病流行,也极易产生人畜共患疾病。

(二)畜产品安全问题

由于缺少动物疾病防控技术,很多养殖户不会正确使用兽药,对动物性食品安全形成隐患。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长期使用或滥用抗生素等药物所造成的耐药性、残留和细菌的致病性问题越来越突出,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构成威胁。二是违禁添加剂的使用和残留,如盐酸克伦特罗等的使用和残留,性激素、促生长剂如睾酮、孕酮、雌二醇等和甲状腺类激素等使用和残留问题。三是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寄生虫和昆虫的污染,特别是霉菌和霉菌毒素的危害较严重,一些人畜共患疾病如流感等,对消费者的健康存在一定威胁。

另外,在分散养殖方式下,追逐利润和道德法律冲突的问题也时有发生。如个别养殖者因利益驱动,采用不恰当的饲养方法和手段生产劣质甚至有毒有害的畜产品等。同时,畜牧饲料生产原料中的农药污染与残留问题,也是长期困扰畜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三)畜产品品种问题

由于急于求成思想作祟,引进畜禽优良品种往往带有一定的盲目性,特别是近几年来国外畜禽品种的大量引进,直接冲击了地方品种。如上世纪80年代从美国引进的“海兰褐”型“祖代”鸡雏,凭借其品种优势,在极短时间内迅速占领了东北市场,使得我们原有的“京白”、“滨白”等国内品种旋即销声匿迹。而在引种(祖代)―繁育―基因退化―淘汰―再引种(祖代)的过程中,往往因引种价格昂贵而带来耗资巨大、物种源头受控于人、流行性疫情蔓延和巨大的经济利益损失等四个方面的危害。

(四)人才与技术问题

困扰辽宁畜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还包括资金和基层专业技术人员短缺,资金与技术人员短缺使畜牧业技术研发面临巨大挑战。由于资金和技术投入的严重不足,高效、生态、集约型生产等关键技术的集成和研发能力受到制约;自主培育的畜禽优良品种数量较少;科技推广服务体系还不够健全,信息技术指导滞后;基层科技推广机构和技术人员队伍不稳定,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速度缓慢,无法适应发展现代畜牧业的要求。

(五)产业化与市场衔接问题

一方面,产业化程度仍需进一步提高。目前,畜产品加工环节还比较落后,产业链条短,农民经济合作组织数量不足,农户与龙头企业之间的联系大多是单纯的买卖关系,尚未形成相互支持、相互促进、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利益共同体,农户的利益不能得到保障。此外,饲料、加工、科研、社会化服务依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畜牧业的产业化发展。

另一方面,就市场需求来看,由于动物源性食品安全问题屡屡发生,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国内消费者的购买力和消费欲望。就国际市场来看,虽然我国已经成为畜产品生产大国,但出口份额很低,仅占总量的1―2%左右。其中卫生和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畜产品出口的瓶颈。

三、加快辽宁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对策

(一)树立规模化理念,促进畜牧业集约发展

规模饲养是现代畜牧业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保证养殖效益和食品安全的重要前提。实现规模化饲养,一是应立足本省的实际和资源禀赋,进一步做好优势畜产品的区域规划和布局,扩大“一县一品”的成果,形成特色明显的产业集群。二是加强对规模养殖户的引导,促进养殖业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和专业化发展。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建设要保证适度规模。以养猪为例,一般在年产5000至1万头较为适宜。三是大力发展养殖小区建设,养殖小区建设必须高标准、严要求,不能一哄而上,轻视质量。在加快养殖小区建设的同时,应注重改善畜禽的养殖环境。如为提高动物的抵抗力,可适当延长仔畜哺乳期;为降低生猪在冬季的热能消耗,北方地区应鼓励构建暖圈,并适当延长冬季供暖时间,以提高产出率。还要重视畜禽饲舍的卫生管理,定期做好消毒工作。

在建设规模化养殖小区的同时,应运用政策引导、产业带动、技术帮扶等方法,逐步提高农户分散饲养的标准化和适度规模化水平,积极探索将分散农户引入现代畜牧业的有效途径。

(二)树立市场化理念,强化对动物安全的监管和质量监控

发展现代畜牧业,不仅在于量的增加,更在于质的提高。畜产品安全直接关系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切不可有丝毫的松懈。当前,应大力发展优质、生态、安全的畜产品,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这就要求畜产品要按照国内外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质量上要与国际标准接轨。尤其要强化对动物从饲养到市场全过程的安全监管和质量监控,这种监管和监控的重点主要表现在三个环节:

一是在良种繁育和推广环节,要建立现代化的品种繁育及推广体系,坚持自主培育和良种引进相结合,不断引进、繁育和推广生产率高的优良品种,加快对现有畜禽品种的改良,提高畜禽的生产能力。二是在饲养环节,应大力发展受控养殖,建立对产地环境、生产技术、投入品、疫病防控等全程监控的标准化生产管理体系。为此,应建立饲料质量控制安全体系,严格执行畜产品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对畜产品安全的监督检验;建立饲料安全技术保障和预警体系,确定饲料原料和饲料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包括抗生素和病原微生物)的最大允许含量,有毒有害物质或有毒有害的代谢产物在畜产品中最大允许残留量,确保动物或人类食入量在安全范围;强化基层监督、检测体系建设,加强检测人员的技术培训与考核,推广使用快速检测方法,扩大检测样本的覆盖面。同时,要强化畜产品安全监督执法队伍和能力建设,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行为。要强化县乡村三级防疫网络建设,完善各项制度建设、组织系统和工程技术措施,使畜禽疫病的防治更加科学和高效。三是在市场环节要严格畜禽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强化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对病死畜禽坚决执行高温、深埋等处理措施;对畜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残留量超标等不合格肉品坚决进行无害化处理。同时,应加强畜产品数字化监控和可追溯技术研究,实行畜禽产品质量承诺制度和安全责任追究制度。

(三)树立产业化经营理念,促进畜牧业的转型发展

发展现代畜牧业,要在保证科学养殖,生产优质安全畜产品的同时,注重发展精深加工,提高畜产品的附加值。为此,一是要抓好具有强大带动能力的龙头企业建设,引导龙头企业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开发符合市场需求的肉类食品及精深加工品种,延长产业链条,提高市场开拓和品牌带动能力。加强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通过合同订单、股份合作等形式,让农民从产业发展中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二是要组建和发展养殖专业合作社等畜牧业专业合作组织,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做好市场分析和预测,为养殖户提供信息服务,组织养殖户按市场需求进行生产。

(四)树立绿色产业理念,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畜牧业生产直接依赖于土地、水、饲草饲料等资源以及自然环境状况,推动现代畜牧业发展,必须探索节约发展、清洁发展、绿色发展的途径。通过探索和实施生态养殖、循环种养和绿色能源建设等措施,最大限度地控制和减少养殖带来的废弃物和污染。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还要注意实现饲养设施和设备的现代化,要按照现代化的标准处理畜禽粪便、废物、动物死尸、污水等。饲养场要加强环保设施的建设,在保证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先进的同时,更要保证环境指标的达标。

(五)树立知识型产业理念,加大科技推广力度

一是必须把科学化作为发展现代畜牧业的核心,把发展现代畜牧业与科技创新结合起来。要围绕畜牧业经济结构调整、畜产品加工业的技术进步,大力推广和应用以草地生态、畜疫防治、良种繁育、生化制药、饲料资源开发利用、畜产品精深加工等为重点的实用技术,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二是要进一步加大对畜牧科技的研发和引进、转化、推广力度,建立健全与新的畜牧业发展相适应的科技研发创新体系、高效灵活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和面向基层的科技推广服务体系。三是要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及时引进畜牧业科研的新成果、新技术并加快技术推广,使畜牧业生产率进一步提高,生产成本有效降低,畜产品的品质和养殖效益显著提升。

(六)树立综合服务理念,加强对广大农户的指导和引导

一是要注重对广大畜牧养殖人员在饲养技术、管理技能、营销策略及相关法律、法规等的培训。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大投入力度,整合培训资源,拓展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提高畜牧生产者的科技素质、思想道德和法律素质,做到诚信生产,守法经营。二是要强化对农户的引导、服务和协调,通过引进加工企业,发展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的收入;通过加强市场建设,使其畜产品能够高起点进入市场并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实现产、供、销各环节的良性互动。■

畜产品质量安全总结篇6

(指导教师:(张红平))

关键词:畜产品、质量、安全、措施。

摘要:为了保障商州区畜产品质量安全和维和消费者及人民群众的饮食营养和均衡,提高人身利益及公共卫生安全,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有必要实施提高畜产品安全的措施。

绪论:

我区商洛市商州区地处山区,四季草木葱郁,气候适宜,是猪、牛、羊及禽畜成长的好地方,所以我们科学饲养是提供给市场健康畜产品的保证。在生产健康畜禽成品的每个阶段、每一环节都要学习和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完善管理,严格按照科学流程操作,更要对养殖、屠宰、运输、保存、销售各个流通环节实施监管,以提高和保障畜禽产品的质量,进一步满足消费者和市场需求,让我区消费者都能提升满意度,获得安全感,只有把好畜产品质量关,才能有效提高产品质量安全系数,从而达到我区畜牧业质量安全的目的。为了对商州区畜禽饲养、屠宰、流通等每个环节进行监管,以提高畜产品安全系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特别是现在处于新冠肺炎疫情阶段,畜产品的质量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只有做好宣传工作、明确责任、建立健全各个环节的档案立卡,加强监管,把好畜产品质量安全这道关,才能有效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

1.我区畜产品发展现状

养殖方面,根据统计,全区截止去年年底有畜禽养殖场和养殖规模户268户,养猪94户,养牛66、肉羊24户,禽30户,全区猪、牛、羊、禽存栏率30万头、2万头、15万头、200万只,出栏肉类6,4万吨,禽蛋3.79万吨,奶类0,33万吨,畜牧业发展逐步实现了产业化规模经营。

经调研,我区无重大安全事件,但形势依然严峻,主要表现在:

1.1生产不规范,形成规模化养殖场的少,一些养殖户疾病监测、防治、消毒、无害化处理记录不完善,兽药、饲料、添加剂、生物制品使用档案管理缺乏。

1.2诊疗不规范,有的乡村兽药店行医人员没有获得兽医职业资格证,兽药也存在违禁、失效、过期现象,导致畜产品质量下降。

1.3正规监管有待进一步完善,监管队伍不健全。养殖户报检检疫的少,畜产品质量安全有效监管的少,丞待进一步完善。

1.4监管执法需加强,目前全国乃至全球处于新冠肺炎疫情阶段,畜产品安全已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我国提出“,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地监管,最严肃的问责”。安全事件发生率居高不下,消费者担忧在所难免。

2. 问题所在

2.1畜禽产品没有安全保证带来的社会危害,引发全民对安全生产的信息链、物流链规范化管理,透明化操作,实现对畜产品的可追溯。假如长期食用农残超标畜产品后,可导致身体各器官病变,兽药残留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主要有:

2.1.1长期食用含激素和抗生素的肉类,可引起过敏和变态反应,严重者出现中毒,也会产生耐药性。近年来流行的临床表现不明显和复杂化日趋严重。

2.1.2致畸、致癌和致基因突变作用:经过大量实践和科研成果显示,磺胺类药物会破坏造血系统,引起贫血、血小板减少症,链霉素也具致畸作用。

那么控制药物残留的措施有哪些呢?畜禽饲养管理防重于治,规范免疫、用药,确保畜禽产品健康,无药物残留。为免污染,免药物作用造成体内残留时间过长,应将加药、不加药饲料分开。总之,要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思想先要重视起来,加上法律的完善和保障,在过程的每一环节严格监管,才能保证市场供应的畜产品安全放心!

2.2 具体对策

那么,控制药物残留的措施有哪些呢?下面是本人结合我区实际情况,针对我区畜产品质量安全浅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2.2.1坚持防重于治的原则,加强畜禽饲养管理,规范免疫程序、用药程序、消毒程序、病畜处理程序,科学养殖,规范用药,确保畜禽及其产品安全、无药物残留。要注重畜产品安全,就得从源头上杜绝安全隐患。我区地处山地,对于畜产品养殖生产者来说,要克服困难,因地制宜,科学养殖,不能滥用抗生素,加强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坚持以防为主的原则,重视春、秋两季的防疫,做好平时的补针防漏工作,尽量减少畜禽疾病的发生率,使畜禽健康地生长。

2.2.2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需强化。畜产品每个流程环节都要规范执法监督,不论是养殖基地、屠宰场、还是在销售市场或运输环节,都要完善监测体系,加强日常监督管理,有关执法部门和监测机构要落实责任,生产过程要求标准化、现代化和专业化、规范化、科学化。逐级建立健全畜产品兽药残留检测制度,加大执法力度,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同时对相关经营企业饲料生产加强监控。

2.2.3管理制定标准,强化过程监管,加强兽医站基础设施建设,设岗定员,对动物防疫员加强专业培训,提升业务水平,加大宣传力度,法律法规引导防范,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粪便堆积发酵处理和加工有机肥,对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一旦发生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能够及时整治处理。

2.2.4严格市场准入制度,加强兽药、饲料经营管理,建档立卡,建立可追溯机制,强化流通备案监督管理。药品和疫苗的进入、病畜的处理,粪便的无害化处理都要做到符合标准。我市实施的举措有以下四个方面:

2.2.4.1执法检查相结合,逐一排查兽药饲料生产、经营、使用环节所存在的隐患,加强畜产品安全生产和监管。

2.2.4.2是构建长效机制。病死畜禽不能随意丢弃,净化环境,按照区、乡、村三级防疫体系,要求各镇做好防疫技术培训指导,认真落实。饲养环节监管的实施,规模养殖场要按照《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规定的要求,不符合条件进行整改,保证合理布局,规范化生产。

2.2.4.3屠宰后产品要按比例抽检,对无免疫标识和免疫卡的严禁加工,按照相关规定严惩,以防为主。

2.2.4.4全面普法,加强培训,领导重视,落实责任,大胆改革创新,加大投入,扎实推进,做到不盲目不混淆。

2.3饲料药物规范管理安全措施

2.3.1坚持防重于治的原则,加强畜禽饲养管理,规范免疫程序,用药和消毒程序,病畜处理程序,科学饲养规范用药,确保无药物残留。

2.3.2在同一种饲料中尽量避免多种药物混合,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引起药物在动物体内残留时间过长,如需复合使用应严格遵循配伍原则。

2.3.3在配料过程中,应将不加药饲料和加药饲料分开,以免污染不加药饲料。

总的来说,畜产品的质量安全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是消费者健康的保障,也是关乎民生的大事,所以,必须要引起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重视,加强实施质量举措,没有措施没有管理就没有健康的环境,在农畜产品的生产、流通、加工、运输、销售每一环节都要严格监督,一旦发现违规添加和操作,必须严惩不贷。对于造成犯罪的,要坚决绳之以法,营造出一方健康无公害生态有机绿色化食品的天地,保障我区人民菜篮子工程顺利推进。

目前全国及全球正处于新型肺炎疫情阶段,疫情长期潜伏不能短时间内消失,畜产品质量安全已经上升为人们心中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随着畜牧业的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畜产品质量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肉类食品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所以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进一步开展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工作,包括:肉、蛋、奶等食用产品及兽药饲料添加剂等投入品。可抽样养殖户(场)、屠宰场、奶场奶站和贸易市场、兽药站、超市等,检测指标主要是国家明令禁止的违禁药物及常规营养成分等,杜绝危害畜产品和安全违法行为,消除隐患,促使畜牧产业更快更好的发展,从根本源头上杜绝安全隐患,养殖户要有防范意识,要守正,心向消费者,不能因为一点小利益,滥用各种抗生素或对人体有害的物质,重点防疫,做好春秋两季的预防,及时补针防漏,勤消毒勤冲洗,早预防以减少畜禽发病率,促其健康成长安全出售。在畜产品生产销售的整个过程中,严格执行质量安全管理,每个流程每一环节都要规范执法监督,不论任何畜牧场地都应有完善的监督体系,加强监督管理,监督部门应监督企业依法生产、经营和使用兽药,加大对违禁药品的查处力度,严禁将农业部明令禁止的兽药放入饲料添加剂中,严格杜绝农残超标的畜产品流入销售流通环节。严格市场制度,加强兽药、饲料经营管理,建档立卡,建立可追溯系统机制,强化流通监督管理,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生态食品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同呼声,随着消费观念的更新和饮食结构的改变,人们对产品安全有了全新的认识,对畜产品选择更加挑剔,绿色无污染生态有机食品已经成为人们的首选,也是发展的方向和潮流,深受人们的关注和欢迎,因而提高本地产品自身竞争力也是增加外销抢占市场的法宝。因此,严防疫情,加强监管,从源头上控制疫病传播,确保畜产品的质量安全要做到饲料、药品、疫苗、病畜及粪便的调人调出都要做到严格检验和无害化处理等。生产要求已经要对畜禽建立健康的养殖体系,卫生加工体系及流通体系,提高监管和执法人员业务水平和业务素质,农药残留例行抽检,监管养殖场源头,规模科学养殖,严格生产操作规程,开展农畜产品绿色认证,多组织一些咨询和宣传活动,让人们对辨别假冒伪劣,有认知能力,宣传要到位,责任明确到人,宣传安全意识,市场整顿治理要跟上,建立一系列安全体系,保障农畜产品质量安全达标,健康养殖体系,农畜产品的卫生加工和食品流通运输体系,一定要加强监管,安全运输流通保障,把好优质的农副产品投放市场,耐药性要降低,不能在饮水中直接添加,保证技术和管理,监督和监管,在食品流通的每一环节都要做好保障措施。比如咱们在这里就以规模化养殖场来说,菜篮子中的无公害肉制品药物残留情况备受社会重视,因此,用药的对症、科学、合理性也非常重要。

畜产品没有安全保证带来的社会危害。人们长期食用带有药物残留的畜产品后,将会出现各种疾病,兽医残留对人体的危害是方方面面的,长期食用带有药物残留的畜产品后,会导致各种器官发生病变,甚至癌变,或出现中毒现象,食用后可引起人体产生过敏和变态反应的药物有,青霉素,四环素,磺胺类药物及某些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等等,其中以青霉素过敏反应最严重。再有就是致畸、致癌和致基因突变作用,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显示,残留人体内的磺胺嘧啶能诱发人的甲状腺癌,乙烯雌酚能引起女性早熟和子宫癌,也可引发f男性变性,氯霉素能使人体骨骼造血机构损伤,引起人的再生障碍性贫血,磺胺类能破坏人的造血系统,引起溶血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病以及血小板减少症等,链霉素具有潜在的致畸作用。再比如各种原因造成的中毒,可是机体免疫功能低下。

要提高市场竞争力,增强畜产品质量安全需要一系列工序操作,是一个系统复杂的工程,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区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商州区农业系统也陆续出台了多个法规条文来保障群众吃上健康安全放心的肉蛋奶。通过食品安全法,动物防疫法,兽医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建立了兽医可追溯体系,指导养殖场和农户操作规程,督促排出瘦肉精等违法添加,开展种畜禽的专项治理活动,杜绝滥用抗生素,切实抓好养殖和屠宰及加工和出售各个环节的卫生工作,具体做了工作分阶段的安排,从年初3月开始,一直到12月迎接上级大检查和工作总结,期间经历宣传动员、开展整治、抽检联动等几个阶段,严格做到保障有措施,责任落实到岗,严惩违法行为,加大检查力度,扩大宣传范围,及时报送进度。

3.结论:

总之,提高畜产品质量的方法有好多种,首先我们要重视起来,加上法律的完善和保障,再加上过程当中每一环节严格监督,才能使产品更安全放心,所以我们一定要强x量安全监测体系,强化安全监督,定期突击抽查和日常巡查等执法检查方式相结合,全面排查兽药饲料生产、经营及使用环节的风险隐患,建立健全无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长效机制,杜绝死畜随意乱扔现象,强化病疫防控,严格做好疫苗储备和防疫培训工作,落实防控工作责任追究制。同时加强宣传提高质量安全意识,普及质量安全知识,加强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的市场监督,严格农业部规定的21种禁用兽药和饲料添加剂的经营使用行为和假冒伪劣药品经营行为,坚决打击无证经营和游走售药现象,做好动物门诊、服务部和养殖大户的管理,建立记录制度,批发单位建立兽药购销记录,抽查对畜禽的饲养、屠宰、运输、流通各个环节都要监督,抓好预防接种,做好动物的防疫工作、定期消毒、驱虫,防止疫病传播等有效措施,以提高畜产品的质量安全,综合治理才是行之有效的措施。当前我区畜产品生产乱、散,执法部门以及全社会协力齐下,相信通过整改,必能有效控制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保障我区人民群众的消费安全。

参考文献:

[1]编者:刘请民.冀栓曹.王应武.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培训讲义(商洛市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教材畜牧业.出版社:商洛畜牧业杂志社,页码:22页、24页)

[2]作者:吴文挺.福建省安溪县剑斗镇农业服务中心 福建畜牧兽医, 362412第37卷第四期2015

[3] 作者:林艳青.秦皇岛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中心066000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30卷 第7期 2014。

[4]乔刚.李荣军.吉林省蛟河市动物卫生监督所132500 畜牧兽医文摘,第11期 2018

[5]乔文慧.吉林省辉南县牧业管理服务中心135100 畜牧兽医文摘,第11期

致谢

在此感谢所有作者、专家、教授和老师的指导,辛苦你们了!

畜产品质量安全总结篇7

实现全部生鲜乳收购站持证规范经营,砷等重金属监测合格率提高2个百分点,兽药监测合格率提高3个百分点,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协调合作机制,检打联动机制,风险预警机制,应急处置机制等进一步完善,监管能力全面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努力确保全年不发生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二、整治重点

(一)继续强化生鲜乳专项整治

强化生鲜乳质量监测与监督执法,以生鲜乳收购站为重点整治环节。严厉打击生鲜乳添加非食用物质行为,规范生鲜乳收购站日常监管与标准化管理,加大生鲜乳质量安全生产与检测技术培训,实现生鲜乳持证收购和运输,生鲜乳收购站检查率达到100%生鲜乳质量安全违规单位查处率达到100%生鲜乳中三聚氰胺检测合格率100%

(二)深入开展饲料质量安全整治

严格行政许可,提高饲料执法能力。强化获证企业监管,坚决查扣销毁"三无"饲料产品,扩大瘦肉精等主要违禁药物和非法添加物监测范围,加大对高铜,高锌等超量添加行为打击力度,加强违法添加瘦肉精等突发质量安全事件应急处置。对违法添加使用瘦肉精等案件的查处率达到100%饲料产品中瘦肉精等兴奋剂类物质监测合格率保持在99%以上,铅,砷等重金属监测合格率提高2个百分点,三聚氰胺监测合格率100%

(三)大力推进兽药及兽药残留专项整治

督促兽药生产企业全面落实gmp;大力推进兽药经营企业gsp工作,加强派驻监管和飞行检查。杜绝经营违禁药物和不合格兽药产品;严厉打击无证生产,经营和故意经营,使用假劣兽药行为;进一步加强兽药质量监测和兽药残留监控。年内实现兽药产品合格率提高3个百分点,畜产品中兽药残留检测合格率达到98%以上。

(四)构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

质监,加大与卫生。工商,公安等相关部门在信息通报,联合执法,案件移交等方面的协作,完善协调合作机制;及时组织执法机构对抽检不合格产品依法进行查处,完善检打联动机制;加强检测,调查,举报信息的会商,处理和,完善风险预警机制;强化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完善应急处置机制。

三、总体安排

(一)工作部署阶段

各地围绕省局深化整治总体方案和专项实施方案,全省范围内部署年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工作。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本地区整治方案,启动整治工作。

(二)集中整治阶段

积极落实监测经费,一是强化检验监测。各级畜牧兽医部门要在配合做好上级安排的抽检任务的同时。扩大监测范围,增加监测频次,重点开展对生鲜乳收购站,规模养殖场,饲料兽药生产经营企业的监测。二是严格查处曝光。要联合有关部门加大对违禁添加物,禁用限用兽药生产使用的清理检查力度,针对执法检查和监督抽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严肃查处,集中曝光一批违法违规企业。三是加强督导整改。强化对各项整治工作的督导检查,对整治发现的问题和不足,要督促相关单位或个人及时进行整改完善,确保整治实效。四是注重完善制度。指导奶站,畜禽养殖场,饲料兽药生产经营企业等健全管理制度,建立生产经营台帐和记录,完善养殖档案,加强质量控制,逐步实现质量安全可追溯。五是搞好服务指导。加强技术培训,大力宣传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禁限用物质,兽药,重金属危害,推广安全高效生产技术,推动畜牧业投入品,畜禽及产品标准化生产。

(三)验收总结阶段

局将全面系统总结全省-年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工作,根据省政府食品安全整顿的统一安排进行总结验收。对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

四、点活动安排

年深化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的重点活动包括结合各专项整治计划。:

饲料,生鲜乳。兽药及兽药残留质量监测。月份,分别印发年全省饲料及饲料添加剂,兽药及兽药残留监测或监控计划,并分期分批组织实施。

分析奶业形势,全省生鲜乳收购站标准化管理工作会议。总结交流奶站清理整顿成效与经验。推动生鲜乳收购站标准化管理工作上水平。

畜产品质量安全总结篇8

一、明确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确立指导思想。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抓住新的发展机遇,依据“适度规模、规范生产、种养结合、生态平衡”的原则,大力发展健康养殖,构建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提高畜牧业综合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保障畜产品供给和质量安全,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推进本市郊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确定基本原则。一是坚持统一规划,市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二是加强宏观调控,保障畜牧业稳定发展;三是坚持协调发展,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推进畜牧业产销一体化经营;四是坚持依靠科技,鼓励科技创新,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产业升级,提升畜牧业竞争力;五是坚持环境保护,食品安全,推行清洁、规范生产,发展生态畜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六是坚持政府扶持,鼓励多元投入,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畜牧业生产,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

(三)提出总体目标。到2010年,*畜牧业生产结构进一步优化,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科技实力和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畜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由目前的58%上升到70%以上,生猪市场自给率达到25-30%,家禽、禽蛋和鲜奶平均地产保有量率不低于50%;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由目前的20%上升到25%以上;良种繁育、动物疫病防控、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体系进一步完善;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畜禽生产规模化比重达到80%以上,初步形成畜牧业现代化的基本框架。

二、加快推进畜牧业增长方式转变

(四)优化区域布局,稳定畜牧业生产基础。根据*建立生态化国际大城市的总体要求以及《*“*”农业发展规划》,进一步调整确定现有的畜禽生产区域布局,加强标准化集约型生态养殖基地建设,稳定畜禽生产基础,优化资源配置,挖掘生产潜力和发挥比较优势。利用本市资金、技术、人才和服务的优势,加快推进发展种畜种禽业和畜产品精深加工业,形成一批具有竞争优势和知名品牌的龙头企业。

(五)推进种养结合,提升畜牧业生态化水平。对中远郊等农业相对发达地区,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前提下,允许在成片农田区域内建设适度规模的养殖场,实施种养区域一体化平衡管理,强调畜禽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和资源化,采取既养畜又种田的模式,实现畜禽废弃物有充足的耕地可以利用和消化。到2010年,郊区主要畜禽产品生产基本实现与种植业、林业相匹配的专业化、区域化、生态化布局。

(六)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增强畜牧业市场竞争力。创新畜牧业发展理念,大力发展种源畜牧业,力争稳中求进,做强做大;重点扶持和发展奶牛优势产业,加强良种奶牛基地建设,提高生产水平,增加鲜奶产量;稳定生猪、家禽生产,压缩污染严重的水禽生产,充分利用好地方品种资源,提高质量安全水平;适度发展食草动物和特种养殖业,在崇明、嘉定发展肉羊生产。

(七)实施标准化生产,促进畜牧业健康养殖。开展生态养殖基地建设,改善养殖基地的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提升抵御疫病和自然灾害的能力。畜禽养殖场建设的重点内容为动物防疫设施、环境保护设施和饲养新技术应用设施等。规划建设的重点区域为奉贤区、*区、南汇区、崇明县以及青浦区、松江区、嘉定区部分境内的规模化养殖场。有关区县在具体操作时,可根据粮田、菜田和林地的区域分布情况以及连片程度,对现有畜禽场规模作适当调整,以适应区域内种植业对有机肥的总体需求。到2010年,全市制订20余项畜牧业技术规范。

(八)坚持科技创新,提高畜牧业现代化水平。加快畜牧兽医高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利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培育畜禽新品种。坚持以应用为导向的自主创新,结合技术引进,不断提高畜牧业发展的技术装备水平。加强基层畜牧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加快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抓好畜禽品种改良、动物疫病诊断及综合防治、饲料配制和集约化饲养等技术的推广。强化畜牧业科技教育和培训,继续做好畜牧业科技入户工作,提高畜牧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运用经济、控制、信息等多学科理论、多方面技术,开发研制畜牧业风险和公共安全预警预报系统,建立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加强检验方法、检测标准等方面的研究,提高畜牧兽医检验检测水平。支持畜牧业科研、教学单位与企业联合,发展畜牧业高新科技企业。

(九)大力发展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集中力量培育一批具有竞争优势和知名品牌的畜牧企业,让其迅速成长为具有相当竞争能力和产业带动能力的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鼓励畜牧产业化企业通过机制创新,建立基地,树立品牌,向规模化、产业化、集团化、国际化方向发展,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带动农民增收的能力。建立健全加工企业与畜牧专业合作社、农村经济人、养殖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发展订单畜牧业。鼓励企业开发多元化的畜禽产品,发展精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以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为契机,聚焦政策和财力,重点发展和扶持50家畜牧专业合作社,维护其合法权益;通过畜牧专业合作社和行业协会加强行业管理及行业自律,规范生产经营行为,维护农民利益。

三、建立健全畜牧业发展保障体系

(十)进一步完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加快建设和完善一批原种场和优良地方畜禽品种资源场,建立符合本市生产实际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开展种畜优良个体登记,普及和推广畜禽良种,提高良种覆盖率。加强畜禽遗传资源的创新利用,以保种场为依托,利用现代技术,进一步搞好地方畜禽品种的选育提高。建立畜禽品种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和信息共享平台,强化种畜禽性能质量检测,不断提高种畜禽质量。制定引进国外畜禽良种的计划,把重点转向引进品种后的选育提高和良种辐射。深化种畜禽生产企业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开展联合育种,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和传统育种技术相结合的方法,逐步形成以自我开发为主的育种机制。加大良种良法的推广力度,合理布局和完善家畜改良点,调动畜禽良种场和推广单位的积极性,采取扶持引导、示范应用和配套服务等方法,加快良种良法配套推广应用的步伐。

(十一)进一步健全畜牧业投入品的安全生产体系。做强做优饲料、兽药工业,重点扶持一批有发展潜力的大型饲料、兽药企业,建立优质安全的现代化饲料、兽药生产示范基地。饲料、兽药质量安全体系进一步完善,产品质量合格率位居国家前茅。重点支持新型环保饲料添加剂和蛋白质饲料原料以及安全、高效、绿色兽药的研发生产。建设饲料、兽药质量安全检测和安全评价体系,加快研究饲料、动物饮用水和畜产品中违禁物质及兽药残留的快速检测技术及标准,强化饲料、兽药质量监测部门的职能,加大对饲料、兽药生产、经营和使用领域的全程监控,杜绝使用“瘦肉精”、“苏丹红”等违禁物质,基本控制兽药残留超标现象,为畜牧业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十二)进一步强化动物疫病防控体系。牢牢抓住动物疫病防控这根主线,以保障本市畜产品质量安全为目标,认真开展免疫、检疫、检验、监测和监督等各项防控。一是加快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市、区县两级畜牧兽医行政管理、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和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三类工作机构。加强基层动物防疫机构和队伍建设,提高基层防疫人员业务素质。加强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采用由乡镇畜牧兽医站直接聘用村级动物防疫员或在村级为民服务站中设立一名村级动物防疫员等方式。二是加强动物防疫基础建设,强化市、区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和动物卫生监督,完善病死畜禽收集网络建设,提升服务能力。科学调整和增加道口动检站数量,有效监控外来畜产品质量安全。三是完善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保障机制,提升应对突发动物疫情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完善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建立应急预备队,积极开展应急演练,做好动物防疫应急物资储备,稳步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应急处置能力。四是强化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措施。加强免疫和监测,确保全市存栏畜禽口蹄疫、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率达到100%,实现“力求不发生,确保不流行”的防控总体目标。五是以推进动物标识和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为契机,加大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力度,逐步实现对动物饲养、运输、屠宰到市场等环节的全过程监管目标。

四、加大对畜产品生产流通环节的监管力度

(十三)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监管。着力建设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体系,畜产品质量检测监控体系、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和畜禽养殖诚信体系。建立健全畜产品质量标准,规范饲养管理,强化免疫标识制度,完善畜禽养殖档案,推进档案信息化,加强对畜产品质量的检测和监控力度,建立完善饲养日志和用药记录,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畜产品生产。

(十四)加强畜禽屠宰加工环节监管。强化屠宰检疫检验,在继续搞好生猪定点屠宰的同时,完善对牛、羊的屠宰管理,建立完善屠宰场检疫检验员上岗制度、检疫检验工作联络员制度和检疫检验斥品无害化处理制度,实行检疫检验记录档案制度。推行屠宰加工企业等级管理制度,开展畜禽屠宰加工企业资质等级认定工作,扶优扶强。全面开展屠宰加工技术人员和肉品品质检验人员技能培训,继续实行屠宰加工技术人员、肉品品质检验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和肉品品质强制检验制度。坚决关闭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要求的屠宰场(点),严厉打击私屠滥宰及制售注水肉、病害肉等不法行为。

(十五)加强畜产品市场监管。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畜产品市场,确保畜产品运销畅通。加强对外地畜产品进沪的管理,强化道口监管,完善外省市进沪畜产品联席会议制度和进沪畜产品对接推荐备案制度。充分发挥农村经纪人衔接产销的作用,实行产销合同备案制度,促进畜产品合法流通。落实畜产品市场准入和质量责任追究制度,加大对“瘦肉精”等违禁药品使用的查处力度,保证上市肉类的质量。加强对液态奶和其他畜产品的市场监管,完善液态奶标识制度。

(十六)加强畜产品进出口管理。鼓励畜产品加工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按照国际标准组织生产和加工,努力扩大畜产品出口;大力推行“公司+基地+标准化”出口畜产品生产加工管理模式。实施出入境检验检疫备案制度。加强对大宗畜产品进口的调控与管理,保护农民利益,维护国内生产和市场稳定。严厉打击走私,有效防止境外畜产品非法入境。强化对进口畜产品的检验检疫,完善检验检测标准与手段,防止疫病和有毒有害物质传入。

五、进一步完善扶持畜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十七)完善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加大市、区县建设财力对畜牧业的投资力度,加强畜禽养殖场动物防疫、生态环境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和动物无害化处理体系建设,完成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崇明及浦北动物无害化处理站等基本建设项目的建设;积极推进畜禽场粪尿综合治理和利用,搞好郊区畜禽粪便处理中心项目建设,促进郊区畜牧业健康养殖;继续实施全国奶业优势区域发展规划明确的建设项目。

(十八)扩大对畜牧业的财政税收支持。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要求,增加政府对畜牧业的投入,增加动物防疫投入,重点扶持规模化生态养殖场、畜禽良种推广和种质资源保护等建设,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进一步改善畜牧业生产条件。在安排农业综合开发、农业科研、农业产业化等专项资金时,对畜牧业发展给予大力支持。继续实行对饲料产品的优惠税收政策,减轻养殖农户负担,降低生产成本。“*”期间引进优良种畜禽、牧草种子等,继续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

(十九)加强对畜牧业的金融支持。运用贴息、担保等方式,引导和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增加对畜牧业的贷款。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现代畜牧业建设,建立多元化的融资渠道。金融部门要结合畜牧业发展特点,改善服务,提高效率,探索创新信贷担保抵押模式和担保手段,对符合信贷原则和贷款条件的畜牧业生产者与加工企业、饲料、兽药生产企业提供贷款支持。由农村商业银行进一步完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制度,支持广大农户发展畜禽规模化健康养殖。进一步完善现有的保险政策,在推进基本保险的基础上,增加政策性保险的品种和范围,逐步完善政策性保险的财政补贴政策,做到主要畜禽品种的保险全覆盖,增强畜牧业抵御市场风险、疫病风险和自然灾害的能力。

(二十)加强畜牧养殖场用地管理。依照《土地管理法》、《畜牧法》和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促进规模化畜禽养殖有关用地政策的通知》(国土资发〔20*〕220号),搞好畜禽养殖场用地管理。本市实施畜牧业规模化生态养殖基地建设。在郊区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安排畜禽养殖用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和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按照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兴办规模化畜禽养殖所需用地按照农用地管理,作为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用地,不需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其他企业和个人兴办或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和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联合兴办规模化畜禽养殖所需用地,实行分类管理。畜禽舍等生产设施及绿化隔离带用地,按照农用地管理,不需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管理和生活用房、疫病防控设施、饲料储藏用房、硬化道路等附属设施,属于永久性建(构)筑物,其用地比照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管理,需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畜禽养殖场用地使用期限届满,需要恢复为原用途的,由畜禽养殖场土地使用权人负责恢复。

六、加强对畜牧业工作的组织领导

(二十一)把发展畜牧业摆在重要位置。各级政府要把扶持畜牧业稳定健康发展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制定畜牧业发展规划,并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认真组织实施。要加强调查研究,及时解决畜牧业发展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各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充分发挥规划、指导、管理、监督、协调、服务的职能作用。其他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共同促进畜牧业健康、稳定、持续的发展。

(二十二)依法促进畜牧业稳定发展。要深入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畜牧法》、《动物防疫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农民合作社法》等法律,落实支持畜牧业发展的各项措施。加大普法力度,继续深入开展畜牧法及其配套法规的学习培训和普法宣传工作,提高生产经营者的法律意识。加强行政执法体系建设,厉行执法监督,不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

上一篇:农产品质量安全总结范文 下一篇:污水处理厂安全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