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消费总结范文

时间:2023-11-22 11:34:52

大学生消费总结

大学生消费总结篇1

大学生的消费是社会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他们在现代社会的消费观念、生活方式、流行时尚的影响下,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与以前相比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因此,大学生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生活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培养和提高我们的财商,在当前就成为我们当代大学生共同关注的课题。

一、当代学生的消费新概念及其存在的问题

1、 实惠是大学生考虑的重要因素

在流行和实用之间,更多数学生选择的是实用。在各类产品的选择中,价格适中总是大学生首要考虑因素之一。类似的特征在促销方式的选择上也有体现,最受大学生欢迎的三种促销方式是:打折、派送和赠送小礼物。

2 、大学生侧重时尚性消费

20岁左右的青年是大学校园的绝对多数,我们站在时代前沿,追新求异,敏锐地把握时尚,惟恐落后于潮流,这是我们的共同特点。大学生对新事物有强烈的求知欲,喜欢追求独特、新奇、时髦的产品,与此同时,独特、新奇带来的往往是流行、普及。服饰、化妆品仍是女生消费的大头,68.3%的大学生表示喜欢购买独特风格的衣着服饰。只有31.7%的人认为无所谓,穿得舒服就行。 是否流行紧随价格、质量之后,成为大学生考虑是否购买的第三大因素。至于名牌产品,当问到如果经济许可,会否购买名牌产品时,80%的学生表示肯定。以上充分体现了大学生对追求高品质、高品牌、高品位生活的需要。

3 、大学生在品牌的选择上忠诚度高

国外有知名度、美誉度的品牌更受学生欢迎。在手机、数码产品等中高端消费品上,国外品牌占据优势;国内品牌在电脑等个别领域逐步增强。在快速消费品上,国内外品牌在大学生心目中各有优劣。大学生消费在一定程度上会相信自己的真实体验,如果使用某种品牌产品产生好的体验,就会坚持使用,从而逐步形成固定偏好,最终形成使用习惯,保持对此产品良好的忠诚度。比如洗发水,感性认识上的气味清香,质量好,效果明显,都会促使他们继续使用下去。有将近一半的同学在购物时,将品牌作为第一考虑因素,像耐克、阿迪、ONLY等中高档服装、化妆品品牌就非常受同学欢迎。

4 、大学生消费也有其不理性的一面

大学生没有经济来源,经济独立性差,消费没有基础。他们没有形成完整的,稳定的消费观念,自控能力不强,多数消费都是受媒体宣传诱导或是受身边同学影响而产生的随机消费,冲动消费。调查发现,有98.3%的学生主要经济来源是父母,而且大部分人月消费在600元左右。像满足以前意义上的温饱消费只占总消费的三成,恋爱、人际交往、个人时尚用品等费用反而占了日常消费的大头。现在MP3、手机、笔记本电脑也已成为当代大学生三件不可或缺的高科技产品。目前,手机在同学中的占有率超过90%,其中七成的同学使用高档手机。56.7%的同学拥有电脑。但在拥有电脑的同学中,68%的同学将电脑用于玩游戏、上网聊天等娱乐活动,只有少数同学是用电脑学习。

5、 考证、出国成为大学生消费新增长点

我粗略数了下:除了以往的英语四六级,计算机等级证,还有许多职业资格证,像会计证、秘书证、公关员证等,甚至还包括驾驶证。为了考试,还要参加许多考证补习班,这种班少则数百元,多则上千元。但事实上,很多人是随大流去考的,很多证对我们来说并没有多大用处,像公关员资格证对找工作来说起不到什么作用。同学如实说。除了考证成风以外,还有越来越多的在校大学生将毕业出国留学提到了议事日程上,许多家庭就将一大笔钱投在了各种出国培训班里。一位正在等待签证的朋友算了一笔账:出国必须考雅思,大三我去了北京念新东方的雅思,学费1800元,材料费200元,报名费1000多元,连带生活费,光半个月就花了4、5千元。考完之后要申请学校,每所学校的申请费都不同,例如美国一般是60美元左右,如果多申请几所,怎么都将近一万元,加上后面的签证、护照、存档的钱,仅前期准备就要好几万,更别提出国了。

二、影响大学生消费的因素也有几点

1、 家庭因素的影响

家庭的消费情况对大学生的消费观有重要影响。我在对一些同学的访问中发现,一般来说,农村的大学生每月的消费大部分是用在伙食上,另外一部分开支主要是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他们的家庭都不富裕,在学校的消费也和在家里一样,不会太讲究。而城里的学生在消费上就相对大手大脚些。

2 、集体影响

读书的大部分时间都在集体宿舍,这样,个人的消费方式不得不受到集体的影响,比如我以前不太喜欢喝牛奶,但同宿舍其他人都有喝奶的习惯,我也就慢慢跟着喝了。

3、 社会文化的影响

以女大学生为例,虽然他们和社会有一段距离,但社会上的潮流也能影响到她们,追求时尚,高档服装,化装品,减肥品等,都要花很多钱。

三、引导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建议

大学生消费总结篇2

【关键词】消费行为 教育讲座 医学生 消费观

信息时代下,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已经成为引领时代消费的主力军,其消费状况也日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但是大学生中也存在一些不合理消费现象,如恋爱花费过多,出现消费攀比,勤俭节约意识不强烈等。高等教育作为大学生教育的主力,应加强大学生的消费教育,帮助大学生培养科学合理的消费方式和消费观念[1]。我校从2012年5月~2013年5月对大学生展开了消费行为教育讲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报告综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益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不同年级的100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男生72名,女生428名,一年级学生为224人,二年级学生179人,三年级学生有97人,城市学生246人,农村学生254人,年龄17~22岁,平均年龄(17.2±1.4)岁。研究组,男生63名,女生437名,一年级学生为204人,二年级学生183人,三年级学生有113人,城市学生263人,农村学生237人,年龄16~22岁,平均年龄(16.2±1.9)岁。两组学生在性别、年级、家庭住址方面均无显著差异,可以进行比较。

1.2方法

对研究组学生开展以下关于消费行为的讲座:(1)帮助学生树立勤俭节约的观念。讲座中应对学生进行“个人的收入”教育,即让学生计算自己学期消费总数及学期消费总数在家庭总收入、家庭总消费中所占的比值,通过明确的数字比较让学生了解自己上学对家庭所造成的经济负担,明白父母是怎样勤俭节约供自己上学的,从而自觉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合理消费,减免不必要的花费。同时在班级组织开展以勤俭节约为主题的讲座,围绕感恩父母、勤俭节约的优点等让学生多方面认识到节约的重要性,真正树立勤俭消费的观念。(2)培养学生记账习惯和理财观念。讲座中应把教会学生学会记账方法作为重要教育内容,指导学生把开支按照生活开支、学习开支、娱乐开支、其他开支等划分为四个部分,然后根据生活费总数进行合理分解,以帮助学生从总量上控制消费并进行合理分配,从长远意义看,可以培养学生理财理念的形成。(3)引导学生科学投资理财。我校护理专业以女生为主,青春期学生本身有爱美需求,加上社会一些“读得好不如嫁得好”观念的影响,把打扮视为重要事项,花费较多。男生则容易产生吸烟、购买电子游戏设备等不良消费。因此在讲座中应对学生展开“投资理财三锦囊”教育,指导学生当前哪一“锦囊”更适合自己的消费投资,使学生摒弃不合理投资,将其转移到对优秀医生或护士的标准培养上,最终使自己成为合格的医护人员。(4)鼓励学生收集绿色消费、低碳生活资料。为避免教育讲座沦为空谈,难以发挥实践作用。讲座开展前让学生上网搜集一些绿色消费、低碳生活的资料,大学生都有追求时尚、喜欢新鲜事物的特点,这种形式更利于学生接受,并自觉地运用到生活实践中。

1.3影响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同学的总体消费水平、记账习惯、勤俭节约观念以及消费结构。

1.4资料处理

运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处理。

2结果

实施教育讲座4个月后,对两组同学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组同学的总体消费水平和对照组相比减少了100~150元;研究组有记账习惯的学生占到81.7%,认为勤俭节约观念重要和比较重要的占到67.8%,对照组则分别为32.1%和45.3%;研究组同学的消费结构中生活开支、学习开支和娱乐开支的比例平均为1.5∶1.3∶0.8,对照组则为1.4∶0.9∶1.3,可以明显看出研究组的学习开支较大,消费结构也更趋于合理。

3讨论

当代大学生的生活条件、学习环境的不断改善也使得大学生在个人性格塑造、人生观、价值观等认知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消费行为就是这些变化的一个突出反应。高等教育承担着大学生教育和培养的主要任务,因此应利用这一优势加大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教育,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消费行为和消费观念,从而帮助大学生全面成长。本组研究中,研究组同学在经过消费行为讲座后,认识到了勤俭节约观念的重要性,并在平常生活中减去了不必要的开销,使总体消费和对照组相比减少了100~150元。更重要的是,学生已经养成了科学的投资理财观念,对于医学生来说,如何加大对自己专业学习的投资,使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医生或护士是最为关键的,研究组同学在学习投资上的明显上升说明了他们已经开始养成了正确的投资意识,在消费结构方面也更趋于合理。

综上所述,开展消费行为教育讲座可以帮助医学生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和消费观念,提高理财意识和经济独立能力,可以在医学院校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郭社发. 一个大学生年花费15000元[N].石家庄日报,2010.

[2]赵小剑. 大学生消费行为现状及发展趋势的社会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

大学生消费总结篇3

[关键词]上海市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本文研究对象为上海市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在实际调研过程中,采用随机非概率抽样抽取了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上海金融学院、上海立信会计学院以及上海思博职业技术学院4所高职院校作为样本进行调查研究。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发表的有关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消费论文和出版的著作,归纳总结相关经验。

(2)问卷调查法。本文依据研究目的设计了上海市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消费调查问卷,根据不同场所,进行了抽样调查,抽样范围包括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上海金融学院、上海立信会计学院,以及上海思博职业技术学院4所高职院校,共随机现场发放调查文卷610份,回收有效问卷590份,回收有效率96.7%,发得到随机样本。

(3)数理统计法。运用计算机软件SPSS对数据进行录入。

二、上海市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

1.高校院校学生体育消费性别特征

性别不仅是人的基本生理特征,同时也是人的基本社会特征之一。不同性别的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的行为也迥然各异,具体到体育消费领域,性别对男性与女性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显然亦存在诸多差异。根据调查结果显示,高职院校大学生在付诸体育消费行为时,男生有402人,占样本总数的68.1%;女生有188人,占样本总数的31.9%。这些统计数据表明,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消费人数男生明显高于女生,男生对比女生的体育消费行为更加积极活跃。

2.高职院校学生体育消费观念及体育消费动机

通俗来说,消费观念是人们对待其可支配收入的指导思想和态度以及对商品价值追求的取向,是消费者主体在进行或准备进行消费活动时对消费对象、消费行为方式、消费过程、消费趋势的总体认识评价与价值判断。消费观念一经形成,会显著影响人们的消费行为。而消费动机则是消费者为了实现消费的目的而进行行动的原因,消费者的行为是受动机支配的,动机是消费者的内在过程,行为是这种内在过程的表现。因此,在对目标群体体育消费行为调研时,消费观念和消费动机是应用最广的两项指数,几乎无一例外,调研者推测某群体的体育消费行为时总是要了解其消费观念和动机。根据数据统计结果,被调查的4所高职院校大学生对体育消费呈积极肯定的态度,所占比例高达79.3%,仅有9.2%的学生不赞同体育消费,另有11.5%的学生表示中立态度。同时,在调查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消费动机时发现,大学生对此项问题的回答虽然较为分散具有多元化的特点,但主要消费动机依次为强身健体、丰富业余生活和增加人际交往,三者分别占样本总数的41.5%、15.3%和11.2%。这充分说明高职院校大多数学生在进行体育消费时首先考虑的因素是强身健体,在这一点上他们达成了共识。究其原因可能与高职院校特殊教育培养目标有关,1998年2月16日,国家教委印发的《面向21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原则意见》指出:“职业教育要培养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直接在生产服务技术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此种教育培养模式表明高职院校大学生需更注重体能素质的培养,从而导致大学生在选择体育消费项目过程中会较多的考虑其是否具备强身健体的功能。

3.高职院校学生体育消费结构

体育消费结构一般分为实物型体育消费和娱乐型体育消费。据统计资料显示,上海市高职院校大学生实物型的体育消费主要包括体育服装、运动鞋袜、体育音像产品,以及体育报刊等产品,实物型体育支出占据了高职大学生体育消费的绝大部分,构成了目前大学生体育消费结构的“主流”。同时在被调查的4所高职院校中,通过对男女大学生体育消费结构进行比较发现,性别差异对男女大学生体育消费结构未呈现显著性差异(P=0.369),表明在进行实物型体育消费时,男女生体育消费结构的差异程度不大。从访谈情况看,大多数高职大学生表示假如他们选择某项自己喜欢的收费体育项目进行体育消费时,为保证更好地掌握所授体育技能,将会相应的购买所需体育设备。比如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在校大学生在报名参加跆拳道社之前,会以个别购买或团购的形式预购跆拳道服和相关的训练器具。显而易见,为保障参与体育活动,一些实物型的体育消费品已经自然而然的成为高职大学生体育生活的“必需品”,所以,实物型体育支出占据其体育消费主体也就不足为奇了。

经过进一步的追踪调查与统计分析,发现上海市高职大学生的娱乐型体育消费能力偏低,对娱乐型体育消费的支出大多局限于现场观赏各类体育比赛的门票和业余时间参加各种体育项目培训费用等,并且男女生的娱乐型体育消费能力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男生在娱乐型体育消费能力上大大优于女生。这些数据说明娱乐型体育消费在上海市高职院校大学生中所占比例较低,需进一步拓展他们的娱乐型体育消费水平。

4.高职院校学生体育消费水平

体育消费水平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为满足生活需要而消费各种体育物质产品和劳务产品的数量,它从量的方面反映个人体育消费在某一时间的水平。从调查结果看,上海市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年均体育消费金额在600元~1000元之间的占总人数的19.5%,1001元~2000元之间的占消费总人数的32.3%,2001元~3000元之间的占消费总人数的11.2%,而600元以下、4001元~5000元之间,以及5000元以上的仅占消费总人数的3.7%,从数据中得知,高职大学生的年均体育消费主要集中在600元~2000元之间,其中居于1001元~2000元之间的最多。这说明上海市高职院校大学生年均体育消费水平较高,对大学生体育消费市场的商家而言,充满了巨大的商机。

5.高职院校学生体育消费项目

根据访问调查,上海市高职院校大学生选择体育活动的项目中,多数青睐球类和健美类项目的体育健身活动。其中男生参与的体育项目按选择人数的多寡依次为:足球、篮球、羽毛球、网球、跆拳道等,女生分别是:瑜珈、体育舞蹈、羽毛球、游泳、网球等。在选择这些项目进行体育活动时,由于身在学校的学生可以免费使用学校的体育场地和器材,加之学生在上体育课的过程中也能学到较多体育技术技能,因此高职院校大学生在发生体育消费行为时,主要体现利用业余或假期时间在校外的诸多社会经营场所的体育消费行为,例如,在收费场所打羽毛球、篮球,以及跆拳道训练等等,而在学校进行体育项目消费亦仅限于不满足体育课获得的体育信息量,或者本校不开设此项体育课程,学生转而借助学校体育设施并聘请体育人才以实施收费的形式进行体育健身。此种体育消费方式构成了校内高职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主要部分。这有力佐证了高职院校大学生虽然体育消费项目种类繁多,但校内体育消费意识薄弱的事实。

三、结论

第一,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消费人数男生明显高于女生,男生对比女生的体育消费行为更加积极活跃,这一结果与现场访问调查相吻合。

第二,根据数据统计结果,被调查的4所高职院校大学生对体育消费呈积极肯定的态度,所占比例高达79.3%,仅有9.2%的学生不赞同体育消费,另有11.5%的学生表示中立态度。同时,在调查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消费动机时发现,大学生对此项问题的回答虽然较为分散具有多元化的特点,但主要消费动机依次为强身健体、丰富业余生活和增加人际交往,三者分别占样本总数的41.5%、15.3%和11.2%。

第三,体育消费结构一般分为实物型体育消费和娱乐型体育消费。据统计资料显示,上海市高职院校大学生实物型的体育消费主要包括体育服装、运动鞋袜、体育音像产品,以及体育报刊等产品,实物型体育支出占据了高职大学生体育消费的绝大部分,构成了目前大学生体育消费结构的“主流”。

大学生消费总结篇4

【关键词】医学生 饮食习惯 饮食结构

近年来很多调研发现多数大学生饮食不规律,比如不吃早餐、吃饭速度太快、零食代替正餐等。而医学院学生因学科性质导致学习任务较其他学科更重,这就对医学生体能健康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培养医学生良好的饮食习惯,树立正确饮食观念,增强体质,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本保障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通过面谈访问的方式对261名在校医学生连续一周的三餐消费进行调研,本次访问学生的范围为2015级到2012级四个年级,包括临床、护理、检验等10个专业,访问期间每位同学的数据均真实有效,有效率达到100%,希望通过调研发现医学生饮食规律,并发现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医学生三餐消费现状

1.基本信息

本次调研的261个有效样本中,男生78名,占比30%;女生183名,占比70%。2012级14名,占比5.37%;2013级49名,占比18.77%;2014级93名,占比35.63%;2015级105名,占比40.23%。

2.分析结果

(1)男女生三餐消费分析

从表1和表2可以看出,男生早、午、晚餐消费均值分别为2.46元、2.55元和6.55元; 女生早、午、晚餐消费均值分别为2.64元、2.71元和5.61元;总体消费均值分别为2.59元、2.66元和5.89元,可以看出晚餐消费显著高于早餐和午餐。通过方差分析可以看出男女生在早餐和午餐的消费上无显著性差异,但是晚餐的消费上男女生存在显著性差异,男生的消费高于女生。

(2)不同年级三餐花费分析

从表3和表4可以看出,早餐和午餐消费各年级存在显著性差异,但是晚餐各年级无显著性差异。其中早餐2012级和2015级的消费高于2013级和2014级,午餐2015级高于2014级。

(3)各专业三餐消费分析

从表5和表6可以看出,不同专业在早餐和午餐的消费上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是在晚餐的消费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口腔专业的晚餐消费为6.59元,显著高于临床(5.78元)、护理(5.43元)、药学本科(5.84元)及中药学专业(5.70元)。

(4)早餐、晚餐消费情况统计

在本次调研中,星期一到星期五早餐无消费频次分别为17、20、22、24、23,总计106人次,占总消费人次的8%,其中男生早餐无消费频次为70,占总频次的66%,女生早餐无消费频次为36,占总频次的34%;从年级角度分析,2012级到2015级频次分别为0、11、78、17,分别占到总频次的0%、10%、70%和20%;星期一到星期五晚餐无消费频次分别为21、20、23、28、30,总计122人次,占总消费人次的9%,其中男生晚餐无消费频次为20,占总频次的16%,女生晚餐无消费频次为102,占总频次的84%。

医学生三餐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上述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医学生三餐饮食中存在下列问题:

1.晚餐消费明显高于早餐和午餐,且男生晚餐消费显著高于女生。在调研中可以看到,晚餐平均消费为5.89元,而早餐和午餐分别为2.59元和2.66元。这说明大部分同学早餐和午餐吃得比较随意,而晚餐吃得比较多,这与“早餐吃好,午餐吃饱,晚餐吃少”的健康饮食理念是背道而驰的,从而形成“早餐马虎,午餐凑合,晚餐丰富”的饮食习惯。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很多同学没有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或者直接将早餐与午餐合二为一,从而忽略或随意对待早餐,造成早餐营养摄入不足;而相关研究表明不吃早餐或早餐营养不足的学生创造力、数字运用能力、想象力及身体发育都会受到影响;而午餐消费与早餐消费无显著性差异的原因也是因为下午有课或食堂就餐人数较多,为争取更多的休息时间而随意解决;晚餐消费较多的主要原因是晚上课余时间较多,外出就餐机会增加以及聚餐等使得晚餐消费金额或消费量增加。

2.不同年级三餐消费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2012级和2015级学生早餐消费高于2013级和2014级;2015级午餐高于2014级。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2015级同学是大一新生,刚从高中阶段转入大学阶段,还继续延续高中阶段的生活规律,而2012级同学因专业课较多,健康专业知识较丰富,因此比较重视早午餐。

3.男生不吃早餐的比例远高于女生。本次调研的261名学生中不吃早餐的比例仅为8%,相比较武汉大学调查的近两成学生坚持一日三餐的调研结果要好很多,但在这8%的同学中,男生占到66%,远高于女生的34%,从年级角度分析,2014级学生不吃早餐的比例最高,占到70%。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医学生所学医学知识远多于其他学科学生,因此不吃早餐的同学仅占8%,但多数同学早餐质量不高,2014级学生因年级过渡导致生活规律变化,课程多、懒惰、准备四级考试等原因使得他们不吃早餐的比例最高。261名学生中不吃晚餐的同学占调研总数的9%,其中男生16%,女生84%。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女生的饮食习惯好于男生。

建 议

1.进行科学营养知识健康教育。要利用医学院校优势全面开展大学生营养健康知识教育和宣传,改变大学生在食物选择消费、膳食行为中存在的误区,逐步提高大学生营养知识水平。

2.树立正确饮食观念。通过正确营养观念的宣传树立,将营养观念与饮食行为主动结合,改变不合理的膳食结构,并针对年级、性别、专业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建立个性膳食结构,努力使每个人达到最佳状态。

3.建立正确的饮食消费行为习惯。教师应在课程教学及日常生活中正确引导学生饮食消费习惯及消费行为,特别是大一和大二学生的饮食教育。同时大学生也应进行自我约束、自我教育及自我实践,将健康饮食习惯自觉地体现到日常生活中。

4.培养学生养成饮食计划的习惯。通过进行饮食计划比赛等方式让学生养成根据身体状况每周作一次饮食计划的习惯,将饮食计划丰富化、多样化,建立个性合理的膳食结构,提高身体素质。

参考文献:

[1]宋晴葵:《大学生饮食消费行为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商场现代化》2008年。

[2]段婷婷、陈刚、李欣蔚、梅子雨、向倩、王星星、唐越:《大学生膳食营养与卫生的现状调查报告》,《新西部(下半月)》2015年第2期。

[3]但路遥:《新时期如何推进健康饮食观念的普及》,《中外食品工业(下)》2013年第9期。

大学生消费总结篇5

(三峡大学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湖北宜昌443002)

摘要:

本文采用对应分析方法,对我国省级行政区农村居民消费结构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绝大多数省级行政区农村居民消费支出集中于生存型消费支出,发展型、享受型消费支出相对很少,消费层次整体偏低,消费结构不甚合理。笔者主张通过建立农村居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完善农村居民社会保障体系、兴建农村基础设施和树立现代、健康、文明的消费观念,促进农村居民消费结构调整和升级。

关键词 :农民消费; 省际比较; 对应分析; 结构调整

中图分类号:F12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15)06-0018-04

收稿日期:2015-03-10

基金项目:湖北省统计局项目“湖北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HB131-42)

作者简介:韩永军(1972-),男,湖北宜昌人,副教授,管理学博士,主要从事地方政府治理、流域治理、水利电力公共事务管理等方面的研究。 E-mail:hyj6699@qq.com

研究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对于深入了解农村居民消费发展形势,制定农村发展的宏观经济政策,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国外学者专门对农村居民消费结构进行研究的成果比较鲜见,我们只能从消费结构问题的一般性角度进行参考。国内学者关于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专门研究则始于20世纪90年代,卢家瑞深入探讨了影响农民消费结构的因素,比较分析了城乡消费结构的差异性,提出了农村消费结构升级的政策主张对策。此后,尹世杰、李立清、杨发祥、黄毓哲和詹锦华等在宏观层面上研究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发展态势,宁一非和孙小会在微观层面上分别选取四川和河北为样本研究了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优化对策和发展趋势,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本文试图在借鉴前辈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引入多元统计分析中的对应分析方法,构建农村居民消费结构测量指标体系,对我国省级行政区农村居民消费结构进行比较研究,探究我国省级行政区农民消费结构特点,分析其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进而提出我国省级行政区农村居民消费结构调整的政策建议,以期为我国省级行政区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提供决策参考。

一、研究方法与变量选取

本文选取对应分析作为研究方法,对应分析又称为R—Q 型因子分析,是在R型和Q型因子分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该方法的功能之一就是在同时描述各个变量类别之间的关系时,在一个低维度空间中对对应表里的两个名义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描述,其基本思想是对两个定性变量进行相关分析时,将定性变量的多维离散数据转换为列联表进行处理。经过数据转换形成的列联表是一个 n×p 的矩阵,即第一个变量有 n 种状态,第二个变量为 p 种状态,再将这个矩阵的行、列分别作将维处理,减少变量的状态,然后,对应分析将变量及变量之间的联系同时反映在一张二维或三维的散点图上,即对应分布图上,并使联系密切的类别点较为集中,联系疏远的类别点较为分散,进而通过观察对应分布图就能直观地把握变量类别之间的联系。简而言之,对应分析以两变量的交叉列联表为研究对象,利用‘降维’的方法,通过图形的形式,直观揭示变量不同类别之间的联系,特别适合于多分类品质型变量的研究。

本文考虑到消费支出结构涉及到多地区、多指标,而以往的研究大多采取 R 型或 Q 型因子分析,要么只能对地区分布进行分析,要么只能对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结构分类进行分析,不能准确反映地区分布与消费支出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选取对应分析方法作为研究方法,期望将地区分布和消费支出结构结合起来,综合分析省级行政区样本和各个测量指标之间的关系。

本文选取省份、消费支出分类和消费支出占比三种变量作为观测变量,其中,省份和消费支出分类这两个变量为名义变量,消费支出占比为尺度变量。 在所选取省份变量中,考虑到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与其他省级行政区的体制的较大差异,选取了除香港 、澳门和台湾地区以外 31个省级行政区并相应对其进行赋值(分别为:北京 1、天津 2、河北 3、山西4、内蒙古 5、辽宁 6、吉林 7、黑龙江 8、上海 9、江苏10、浙江 11、安徽 12、福建 13、江西 14、山东 15、河南16、湖北 17、湖南 18、广东 19、广西 20、海南 21、重庆22、四川 23、 贵州24、云南 25、西藏 26、陕西27、甘肃 28、青海 29、宁夏 30、 新疆 31)为省级行政区分类观测变量。根据统计年鉴中的指标分类,选取了食品、衣着、居住、家庭设备及服务、交通和通讯、文娱、医保其他作为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分类的观测变量。在所选取的消费支出占比变量中,本文选取了食品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X1、衣着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X2、居住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X3、家庭设备及服务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X4、交通和通讯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X5、文娱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X6、医保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X7、其他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X8。

二、数据来源和分析过程

本文选取了2010年度全国 31个省级行政区的消费支出数据作为样本数据,所有原始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11》。各个省级行政区的食品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X1、衣着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X2、居住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X3、家庭设备及服务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X4、交通和通讯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X5、文娱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X6、医保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X7、其他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X8分别用各个省级行政区的食品支出、衣着支出、居住支出、家庭设备及服务支出、交通和通讯支出、文娱支出、医保支出、其他支出除以各个省级行政区的消费支出总额得到。

整个分析过程借助统计分析软件spss18.0 完成 ,包含三个基本步骤:第一步,在 SPSS18.0 中进行变量赋值,并输入样本数据。第二步,调用 Data Reduction 分析模块中的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功能。第三步,选择要分析的变量和结果输出形式并运行。

根据上述操作步骤,运行 SPSS18.0 的 Data Reduction 分析模块中的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功能,经过20次迭代达到系统默认精度要求。运行结果主要包含了对应分析结果摘要表和对应分析图,其中,对应分析结果摘要表是整个对应分析的结果汇总表,是输出结果中最为重要的一个,主要用于确定使用多少个维度来对结果进行解释,对应分析图是对变量间相互关系进行直观描述的图形,是对应分析的主要结果,主要用于在一个低维度空间描述各个变量间的相互关系。

如表1所示,第一列列出了特征根的编号。由对应分析的基本原理可知,提取的特征根的个数为min{r,c}-1,由于消费支出有8个类别(r=8),且省区类别为31,因此提取的特征根数应为min{8,31}-1=7。表中的奇异值代表行分值与列分值的相关关系。0.125是第一维度行分值与列分值的相关系数,其他维度的相关系数再依此类推。惯量(Inertia)指的是特征值,由对应分析的基本原理可知,协方差阵A与协方差阵B有相同的非零特征根,这里列出了相应的特征根的值,表示每个维度对各个变量类别之间差异的解释量。第一维度对各个变量类别差异的解释量为0.016, 第二维度对各个变量类别差异的解释量0.006,第一个特征根的值最大,意味着它解释各类别差异的能力最强,其他特征根的重要性依次下降。第六列为各个特征根的方差贡献率。惯量比例中的方差贡献率是各维度惯量值与总和相除得到的比值。第一维度惯量比例为0.458,第二维度惯量比例为0.186,二者累计惯量比例为0.643,这表明前两个维度共同解释了64.3%的信息量,因此,采用二维图形可以反映变量间的主要信息,其他维度的重要性可以忽略。

按照变量点和样本点分布相对集中的规则对对应分析图中的变量点和样本点进行分类,可以将食品、衣着、居住、家庭设备及服务、交通和通讯、文娱、医保、其他这8个变量点和我国省级行政区的31 个样本点分为三类。第一类,变量点包括食品、居住、家庭设备及服务、交通和通讯、医保、其他这六个变量点,样本点包含吉林、江西、甘肃、云南、黑龙江、宁夏、内蒙古、四川、广西、贵州、新疆、安徽、陕西、重庆、青海、湖南、湖北、河南、山西、江苏、山东、海南、福建、河北、北京、天津、上海、广东、浙江这29个省级行政区;第二类,变量点包括文娱这一个变量,样本点只包含江苏这一个省级行政区;第三类,这一类没有包含变量点,样本点包含西藏这一个省级行政区。

三、结论和政策建议

根据上述对应分析结果,笔者认为,全国31 个省级行政区中,大约93.6%的省级行政区的点位与食品、居住、家庭设备及服务、交通和通讯、医保、其他这6个点位的距离相对较近,这表明绝大多数省区的农村居民在食品、居住、家庭设备及服务、交通和通讯、医保、其他这六大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属于同一类型,其消费支出结构相似,处于由生存型消费向发展型、享受型消费转型的阶段。大约3.2%的省级行政区的点位与文娱这个点位的距离相对较近,这表明极少数省区的农村居民的文娱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比重属于同一类型,且表明其消费结构正处于向发展型、享受型消费全面迈进的阶段。大约3.2%省级行政区的点位与食品、衣着、居住、家庭设备及服务、交通和通讯、文娱、医保、其他这八个变量点都比较远,这表明其消费支出结构比较特殊,尚处于生存性消费的阶段。由此可见,我国绝大部分省区农村居民消费支出集中于食品、居住、交通和通讯等生存型支出,而文教娱乐等发展型、享受型支出较少,消费层次整体偏低,消费结构不甚合理,亟待调整。

导致我国省级行政区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整体偏低、结构不合理的原因是多维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其一,农村居民收入偏低且增长缓慢,导致消费能力不足,制约消费结构升级;其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农民预期支出不断增加,制约着消费结构优化;其三,消费环境不良,制约了农村居民消费需求扩大和消费结构调整;其四,农民受教育程度不高,消费观念陈旧,消费心理畸形,制约着消费结构的转型。据此,笔者提出如下四个方面的政策主张,以期促进我国省级行政区农村居民消费结构调整和升级。

第一,建立农村居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增加农村居民收入。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高低是决定其购买能力的关键因素,随着农村居民购买能力的提高,消费需求的层次也会相应提高,进而推动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通过增加农民收入不仅可以提高其消费能力,而且可以增强农民的消费积极性,开拓广大农村消费市场。首先,应加强对农业的投入,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农田水利、电力、交通等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不断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确保农民增产增收。其次,应该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的步伐,促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打破城乡二元分割结构,减少城乡间劳动力流动的体制障碍,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寻求在农业外部扩大增收途径。最后,应该适当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努力提高农产品质量,加速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农业结构的升级,积极推进农产品的更新换代,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生产产销对路、质优价高的农产品,从而增加农村居民的收入。

第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农民消费信心。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解除农民养老和医疗的后顾之忧,对于提升农民消费信心、增强农民的消费欲望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应该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大对农村困难居民的救助力度,结合农村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生活保障标准,加大财政的投入力度,鼓励民间资本的介入,逐步健全对贫困农民的社会救济制度。其次,应该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让广大农村居民病有所医,加快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逐步提高社会应负担的比例,扩大公共医疗保险范围,整合社会医疗资源,坚持由政府组织引导、多方筹资的方式,保障农民的基本医疗需求,以解决广大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最后,应该逐步完善农村各项保险制度,着重健全包括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农村生产保险制度等农村基本保险制度,增强农民的抗风险能力,尤其是要加快构建覆盖全部农村的养老保险制度,逐步解决农村居民老有所养的问题。

第三,兴建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农村居民消费环境。目前,我国大多数省级行政区农村基础设施不健全,消费环境较差,具体表现为商品流通困难、市场秩序混乱、公共教育、文化设施建设程度较低。因此,必须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力度。首先,必须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同消费配套的基础设施,加快对农村电网、信息通讯网、广播电视网的改造,加强农村道路的建设,以方便农村商品的流通,完善农村商品的售后服务网点,解决农民购买商品的后顾之忧等。其次,必须积极提供相应的政策扶持,将农民的潜在需求转化为现实需求,实施有利于扩大农民消费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积极开拓农村信贷市场,加快发展农村消费信贷业务等,拉动农民消费。最后,必须改革农村商品流通体制,增强商品流通能力,健全农村商品流通体系,深化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建立起畅通、高效的现代流通渠道,构建适应农村市场特点的物流网络,促进农村市场体系的发育,减少城乡市场阻隔,逐步建立和完善城乡统一的商品市场。

第四,树立现代、健康、文明的消费理念,引导农村居民合理消费。消费结构升级受诸多因素影响,其中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也是影响消费结构和消费行为的重要因素。因此,要改善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除了为其创造良好的客观条件外,还要提高农村居民的整体素质,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念,规范消费行为,为消费结构的优化创造良好的主观条件。首先,要引导农民转变消费方式,鼓励根据自身的支付能力进行信用消费,要积极改造传统的消费模式,特别是加强消费信贷宣传,增强农民的消费信贷观念,减少农村居民的滞后消费,促进农村消费市场的繁荣,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其次,要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提高农民的消费质量,提倡移风易俗,破除封建迷信,提倡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促进农民树立现代、健康、文明的消费理念。

参考文献:

[1]卢嘉瑞.中国农民消费结构研究[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1-10.

[2]李立清.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多层次性灰度关联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03,(6).

[3]杨发祥.乡村场域、惯习与农民消费结构的转型[J].甘肃社会科学,2007,(3).

[4]黄毓哲.中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动态分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11).

[5]詹锦华.中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灰色关联分析及趋势预测[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

[6]宁一非.四川农民消费结构的优化与收入增加[J].商业研究,2010,(5).

[7]孙小会.河北省农民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J].商场现代化,2012,(24).

[8]卢纹岱.SPSS 统计分析(第 4 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500.

[9]薛薇.SPSS统计分析方法及应用(第二版)[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351-354.

大学生消费总结篇6

中学生的消费与消费观虽已渐渐独立,但存在的问题还有很多,由于中学生所处于的年龄阶段,既有叛逆又有彷徨,中学生的消费渐趋自主,但其经济又不能独立,学校应对学生加强教育,努力宣传朴素的生活作风,引导适度的消费,健康的消费,家长应该积极配合学校教育,不能一味纵容,把握好度。社会也应对消费歪风与不正常的舆论进行纠正,规范中学生消费及消费观,使中学生消费走入正轨。此项调查是对海棠中学八年级学生的消费情况,从而能初步反映当代中学生的消费情况及问题。

二、调查范围

xxx中学八年级学生

三、调查方法及时间

四、调查分析

调查男生占了被调查总数的44.68%,女生占了被调查总数的55.32%

分析调查统计如下表

(一)初中生零花钱的情况

(二)中学生零花钱的消费情况

(1)中学生零花钱的消费

调查数据显示:虽然父母疼爱自己的孩子但是他们的这些零用钱大部分跟朋友一起消费,占了被调查总数的64.89%,自己花去的占了被调查总数54.26%,跟父母一起消费的只占了被调查总数39.36%,其它的情况也占了30.85%,只要他们想要一般都会给的,那么他们都消费到那里去呢?

(2)中学生零用钱的三大流向:购书、储蓄、买零食

调查结果显示:零用钱用来购买书籍的学生人数占了被调查总数的38.30%;进行储蓄占了被调查总数的77.66%;买零食、饮料等占了被调查总数的39.36%,这3类用途的中选率明显高于其他用途。而玩游戏(包括一些家庭用电脑游戏)的占了被调查总数的23.40%;体育运动花费占了被调查总数的18.08%用自己零用钱买衣服的(包括服装和鞋类) 占了被调查总数的19.15%。大多数的家长认为书籍是学生成长的精神养分,现在的文化书市也较为繁荣,课外的,课内的;娱乐性的,电脑知识类的;趣味爱好类的,文学小说类的,等等书籍在图书市场上都能买到,所以家长对于孩子购买书籍也持赞成态度,总希望孩子能多长知识,所以书籍消费成了学生零用钱的一大消费方向。他们购买的书籍大部分是报刊杂志、接着是漫画书分别占了被调查总数的43.60%、34.04%。大多数中学生们都把自己的零用钱用在了购书上,这实际上是中学生们对于文化消费的一种表现,许多青少年们朋友对未来生活充满着渴望,因此许多青少年通过各种各样的书籍来填充自己的业余生活和精神需要,这一现象应该引起家长们的注意。

(三)、中学生的消费风格及消费观

(四)中学生消费后的理念

五、调查结果

现在的消费市场上,我国目前中学生人数高达7300万,中学生作为一个消费团体渐渐被注意。虽然没有大学生那么多的空余时间,可是中学生也有我们独特的消费观念,我们一方面有着课业的压力,经济上没有独立;另一方面我们有着自己的消费需求,有时为了得到有些自己很想得到的我们可以花时间和尽力想尽一切办法去达到自己的目的。所以树立一个正确的消费观是在中学生心智发育是十分重要的。如今的中学生已开始有独立消费行为,我们一般每月都有一笔固定的消费资金(零用钱),有了经常性的独立购买活动,并且对家庭消费也具有越来越大的影响力。

六、调查建议

大学生消费总结篇7

[关键词] 校园信用卡 消费现状 发展前景

一、大学生信用卡的产生及流通现状

第一张大学生信用卡产生于2004年09月20日。中信银行在大部分高校进行试点后,农行和兴业银行的校园卡也分别走进了四川和上海的部分高校。2005年10月,招商银行推出了国内首张面向全国发行的双币学生信用卡“Young卡”。至此以后,大学生信用卡就开始在各大高校中大范围地宣传开来。

信用卡在大学生中虽然流通时间还不是很长,但却已经开始对大学生的消费状况产生了影响,与传统消费理念相比,信用卡拥有的新型消费理念正在逐渐被一些大学生所接受。越来越多的学生也逐渐开始使用信用卡的各项功能进行消费。

二、校园信用卡使用现状分析

以北京为代表,通过对北京地区高校大学生信用卡使用及消费状况进行分析:

1.总体消费结构分析

目前北京地区高校大学生的主要消费支出仍然是用于传统的日常饮食,其支出占总量的50.2%。排在第二位的是买书等学习用途支出,占总量的18.6%。聚会、购买数码产品和购买服装等时尚支出所占比重并不是太大,但也占到了总量的30%左右。

2.大学生办理信用卡的途径分析

77.8%的大学生是通过银行在校园的促销活动办理信用卡的;同时,在未办理信用卡的大学生中,占调查总数62.7%的学生表示他们了解信用卡的主要渠道也是来自银行在学校的促销活动。由此可见,银行的校园促销活动是最有效的吸引大学生办理信用卡的方式。

3.高校大学生信用卡使用状况分析

在已办理信用卡大学生中,从信用卡拥有数量上看,62.2%的学生到目前为止只拥有一张信用卡,而37.8%的学生拥有一张以上的信用卡。从一定意义上说,大学生拥有信用卡的数量是微乎其微的,高校大学生信用卡市场的开拓仍是冰山一角。从大学生信用卡拥有时间看,只有40%的学生办理信用卡的时间超过了一年,60%的学生办理信用卡时间并未超过一年。并且信用卡使用频率比较低。这可以从一定意义上说明,信用卡在大学生中还是一个新兴事物。

三、高校大学生信用卡消费状况横向对比分析

1.月平均消费水平的对比分析

已办理与未办理信用卡大学生的月人均消费水平均属于500元每月~800元每月这个区间,属于中档消费水平;然而已办理信用卡的大学生的月人均消费水平却要比未办理信用卡大学生的月平均消费水平高出188.7元每月,占未办理信用卡大学生的月平均消费水平的3.62%。据此,可以这样认为,在平均意义上来看,已办理信用卡大学生与未办理信用卡大学生在月平均消费数额及分布状况上均存在着较显著的差别,已办卡大学生的人均月消费水平普遍高于未办卡大学生。

2.消费结构的对比分析

从消费结构来看,将近半数的已办理与未办理信用卡大学生月主要支出都用于日常饮食。但是,未办理信用卡的大学生用于日常饮食及买书等这类传统消费用途的消费结构比率为75.28%,明显高于已办卡大学生的57.28%。而在外出聚会或约会,购买电脑、手机、MP3等时尚用品以及服装这类新型消费用途上,已办卡大学生消费结构比率则高达44.72%,接近其自身消费结构的一半。,我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认为,在消费结构上,已办理信用卡大学生与未办理信用卡大学生已经呈现出不同的趋势,前者在新型消费用途上已出现了增长趋势,而后者则仍多用于传统消费用途。

3.超前消费观念的对比分析

已办理信用卡的大学生对超前消费的总体观念是比较支持的,并且非常支持的比率占到15.6%,但持反对意见的人数也占到了已办理信用卡大学生总人数的42.2%;而未办理信用卡的大学生对超前消费的总体观念是比较反对的,但也有33.5%的未办卡大学生持有支持观念。

四、校园信用卡对大学生的影响

1.正面影响

首先,大学生使用信用卡进行消费,可以使其尽快熟悉信用卡消费这一新型消费方式,有助于培养其诚信消费的观念,并可有助于创建大学生良好的个人信用档案,为大学生毕业后贷款消费打下良好的信用基础。其次,信用卡增加了大学生的可支配资金数,在必要时可以为大学生提供备用应急资金,发挥其时间价值与机会成本。再次,使用信用卡进行消费可以锻炼大学生的理财能力,有助于其今后更好地工作和生活。

2.负面影响

大学生使用信用卡进行超前消费,购买服装、手机、电脑或MP3等时尚物品,容易导致同学之间互相攀比的不良风气。同时,有些大学生由于非理性消费而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为了还债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打工挣钱,从而影响了学业。

五、校园信用卡发展前景

尽管在校大学生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职业和资产,不符合银行发放信用卡的申请标准,但大学生知识结构高,毕业之后可以迅速补充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从这个意义上讲,大学生就是发展信用卡市场上的一个潜在的优质客户群,与其高风险高收益的内涵相吻合。从长远意义上看,高校大学生是未来的中高收入者,他们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比较强,应用新产品的意愿也比较强,他们将成为未来银行卡持卡人的主力军。因此,从诚信角度与长远角度上考虑,高校大学生信用卡市场的开发前景相当巨大。

参考文献:

[1]虞月君:《中国信用卡产业发展模式研究》.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大学生消费总结篇8

【关键词】西安市 中学生 体育消费

一、前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消费层次、消费意识和消费方式正在发生着显著变化。体育消费已成为现代生活消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伴随着体育活动功能作用的主观认识基础上的新型消费类型。体育消费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体育消费指一切与体育活动有关系的个人消费行为,狭义的体育消费是指与从事体育活动有直接关系的个人消费行为。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以西安市中学生体育消费状况为研究对象,调查对象为西安市在籍初高中学生(电子一中、西安市第46中学、高新一中、西安市第14中学初中部、陕建一中初中部、西安市第85中学)研究对象的抽样采取若干学校随机抽取原则,中学中抽取初高中各三所,共六所学校,每校随机抽取40名学生男女各20名,共24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本文在研究过程中,翻阅了有关的社会学、统计学、体育经济学、中学生心理学、消费心理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相关书籍,并通过上网和资料查询,参阅了自80年代以来的许多与体育消费有关的文献资料。

2.访问调查法

本文在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的同时,同所抽取学校的部分学生进行了当面访谈。通过访谈,直接获取了部分相关信息,对中学生体育消费行为的调查起到了重要的补充作用。

3.问卷调查法

(1)问卷设计

在查阅了有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之上,并遵照有关问卷的设计要求,初步制定了相应的调查问卷。

(2)问卷调查时间2013年9月一10月。

(3)问卷回收率

本研究共发放问卷240份,回收235份,剔除异常问卷2份,有效问卷233份,有效率为97.1%。

4.数理统计法

对问卷调查所得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分析我市中学生体育消费状况。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西安市中学生体育消费动机现状与分析。

1.体育消费动机的确定

中学生体育消费的主要动机为:实物需要消费动机;休闲娱乐消费动机;明星效应动机;强身健体消费动机;审美消费动机;从众攀比消费动机;体育成就消费动机;、西安市中学生体育消费动机主要以实物需要消费动机和休闲娱乐消费动机为主要消费动机,其次是从众攀比消费动机。实物消费动机为主,占36.5%。

2.主要动机分析

中学生处在各方面管理和规章制度都比较严格的学校环境当中,学校的许多条令都是必须执行的。从目前来看,各城市中学都要求学生在上体育课时必须穿着运动服装,有的学校甚至要求学生自备一些体育器材,因此,即使中学生主观不想购买这些体育实物消费资料,也要从被迫的意义上使其产生购买动机,而城镇居民与大学生群体多数情况下不会产生这种被迫的实物需要行为。

(二)西安市中学生体育消费结构总体现状与分析。

通过对调查样本的统计分析显示中学生总的体育消费金额为600元,运动服、运动鞋等体育服装是西安市大多数中学生体育消费的最主要内容消费金额为335元,占所有体育消费方式总金额的55.8%比例最高。其次为体育器械用品消费金额为80元,占总体消费总金额的13.3%,而其余各类消费金额相对于前面这二类则明显减少。其中体育书报画音像费用为60元占总金额的10%,去体育健身场馆健身的费用为50元占总金额的8.3%,观看体育比赛的门票费用为40元占总金额的6.7%,而参加体育培训班的费用为35元仅占总金额的5.8%。

可以反映出,在西安市中学生的体育消费行为中,实物型消费的比例高于观赏型和参与型的比例。

四、结论

目前西安市中学生体育消费的动机倾向主要有8类,按先后顺序依次为实物需要消费动机、休闲娱乐消费动机、明星效应消费动机、强身健体消费动机、审美消费动机、从众攀比消费动机、体育成就消费动机和求取知识消费动机。

参考文献:

[1]骆秉全等.体育经济学概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05.

[2]李宗浩等.体育经济学[M].广西师大出版社,2012.

上一篇:大学劳动周总结范文 下一篇:大学一个月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