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师考试总结范文

时间:2023-10-29 07:51:22

护师考试总结

护师考试总结篇1

1.培训的目的通过4周时间的实习,加深对有关理论的理解,熟悉手术室各级人员的职责和一般规则,以及无菌技术的要求,根据教学大纲完成4周的实习内容。

2. 培训方法

(1) 由护士长或带教老师小讲课,内容从手术室的制度、环境及要求到各具体操作规范。

(2) 跟随带教老师担任巡回和洗手护士工作,熟悉环境,掌握各项操作规程。

(3) 在老师的指导下参加中、小型手术的配合。

3. 出科理论考试和操作考核

(1) 理论考试由护士长拟定试卷进行无菌概念、消毒灭菌等手术室有关基本理论的考试。

(2) 考核洗手、穿无菌衣、戴无菌手套、传递器械等基本技能。

(3) 理论考试和技能考核时间在实习的最后一周进行,并征求对带教老师的意见,以便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二、新毕业护士的培训

1.岗位培训为一年;培训目的是使新护士在一年的时间内全面提高思想素质、心理素质和业务素质,边工作边学习理论。

2.培训内容一是理论学习,具体学习为业余时间;指定高年资护士为指导老师,负责业务技术全面带教。二是实践,主要参加手术配合担任洗手护士和巡回护士工作。

3.护士长定期检查完成工作指标情况,如定期考核操作和理论,一年内不少于3次。定期抽查笔记、上台洗手和巡回手术配合次数,同时抽查每月护理工作总结中扣分情况,以此作为一年来工作表现和各项工作达标的总结,并上报护理部。

三、护士的培训

1.对护士的培训要求是毕业后1~5年,她们工作热情高,接受能力强,应尽快创造条件使其达到晋升上一级职称的水平。

2.考试和考核每年不少于2次理论考试和操作考核,由护士长制定标准和准备试卷。在晋升护师之前对各项护理基本技能操作考核成绩要达标。

四、护师的培训

1.负责本科人员的业务素质管理并指导和帮助护士学习本科业务知识。

2.负责专科仪器设备的使用及指导。

3.高年资护师负责带教、指导实习护士的工作。

4.撰写学术论文,年底向科内写出专科总结。

五、主管护师的培训

1.担任指导老师或教学组长。

2.兼职质控护士工作。

3.撰写专科论文,并在每年写出专科总结,包括专科新业务、新技术的开展,新课题的研究。

【与本文相关的文章】

· · · 

护师考试总结篇2

【关键词】情景模拟教学法中医护理复习运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8-0170-01

情景模拟教学法是一种将角色扮演、对话练习和情境教学融为一体的仿真模拟演习教学法,具有互动性、实践性、趣味性等特点,可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角色情感和责任感,提高学生交流与合作、随机应变等能力。笔者将这种教学方法运用到中医护理的复习阶段,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具体情况如下:

一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任教的2012级护理3班、护理7班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班和对照班,护理3班为实验班,共62人,其中男生8人,女生54人,年龄分布15~21岁,平均年龄16.3岁;护理7班为对照班,共68人,其中男生5人,女生63人,年龄分布为15~22岁,平均年龄16.9岁。两班为入学时随机分班,性别、年龄、学习课程、入学时成绩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2.实施方法

第一,摸底测试。两个班级课程安排、学习进度、授课教师均相同。中医护理授课全部结束后,利用晚自习时间,采用相同题目,同时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进行理论知识测试(满分100分)和技能操作测试(满分100分)。测试后按照理论成绩、测试成绩各占50%的比例,计算出总成绩,并分别统计合格率和优秀率。计算公式为合格率=成绩在60分以上的人数÷该班级总人数;优秀率=成绩在85分以上的人数÷该班级总人数。

第二,组织复习。对照班以教师带领学生回顾知识点、布置练习题为主,实验班采用情景模拟教学组织复习,具体环节如下:(1)设定情境。教师根据复习安排,以题目形式设定出需模拟的场景。题目要具有开放性,如只给出“某女,20岁,风寒感冒3天”,但具体症状和体征不明确指出,给学生预留出可发挥的空间。(2)组织讨论。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对题目所缺少的病情资料进行补充,并给出临床诊断,制定出护理措施。(3)情景模拟。每组内部分配好医生、病人、护士各个角色,进行表演。(4)点评总结。教师引导学生们运用中医护理知识,对每组的表演进行点评,主要点评病情资料补充的是否合情合理,临床诊断是否正确,护理操作是否准确熟练。

3.结果评价

以该学期中医护理期末考试成绩为评价依据,其中理论考试成绩总分100分,实践技能操作总分100分。考试后按照理论成绩、测试成绩各占50%的比例计算出总成绩,并统计对比两个班的合格率和优秀率(计算公式同上)。

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5.0软件,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二 结果

1.摸底测试结果

实验班优秀率为6.45%,对照班优秀率为8.82%,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3,p>0.05)。实验班合格率为43.55%,对照班合格率为45.59%,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5,p>0.05)。

2.期末考试结果

实验班优秀率37.10%,对照班优秀率20.59%,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4,p

3.结论

在两班摸底测试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的情况下,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法组织复习的实验班期末考试成绩要优于采用传统教学法组织复习的对照班(p

三 讨论

组织复习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高效的复习可使所学知识得到回顾、总结和提升。中医护理的理论知识抽象,系统性强,从摸底测试结果可看出,很多知识在新课学习阶段并不能较好地被学生掌握,因此,需要教师在复习阶段再以合适的方式指导学生重新学习,加深理解,起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情景模拟教学以认知理论为基础,主张学习时应着眼于解决临床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同时,情景模拟教学多采用分角色扮演的形式进行临床场景的再现,有较强的趣味性,能较好地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更加乐于学习。

在情景模拟中,教师的任务是根据所学知识合理设定需要模拟的场景,观察学生的讨论和表现,组织学生对模拟的情境进行点评;学生的任务是运用中医护理知识对教师所给的病例进行讨论、分析,并给出相应的护理方案。纵观整个过程,教师是复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在复习中起着主导作用,而学生则是主要实施者,在复习中充分发挥了其主体地位,对知识的主动运用度更高,其复习也就进行的更深入,效果也就越好。

参考文献

护师考试总结篇3

1.科室准备

1.1带教计划修订:护士长、科室总带教老师根据院年度带教要求、护生文化程度及上届护生反馈意见进行分析讨论,修订新一年度带教计划。

1.2带教人员确定:采用自愿报名加民主评选产生。首先科内发动,自愿报名。其次,根据护士文化程度、护龄、带教经验、护生评分、临床工作能力等各方面综合评定,择优录取,确定带教人员。

1.3带教培训:科总带教老师对带教护士进行系统培训,主要包括:科室带教计划;具体实施方法、步骤;优秀带教护士介绍带教经验;带教常见问题及防范措施。

2.实习生入科教育

2.1入科第一天由总带教老师负责集中教育。讲解科室规章制度;科内人员;病区环境;仪器设备;主要收治病种;常用药物作用、副作用及注意事项;基本护理操作示教等。并强调医疗安全、护患沟通的重要性。

2.2根据护生文化程度差异结合护理院校实习要求,告知其入科后须掌握的临床护理知识、技能;出科考试内容、形式。

2.3护生与总带教老师相互交换联系方式,如:手机号、qq号等,以方便在实习过程中沟通、交流。

通过上述步骤,消除了护生入科时陌生感,对实习科室有了初步了解,对实习目标做到心中有数,能帮助护生顺利开展护理实践工作,较好地完成护理目标。

3.实习过程中人文化带教

3.1带教老师二“主动”。一指主动与护生沟通,随时了解带教计划完成情况,个性化一对一带教。二指主动关心护生生活、交友及情绪变化,予以照顾、帮助。

3.2护生二“主动”。一指主动参与病房管理,积极与患者沟通,与患者建立互相信任、感情融洽的护患关系。二指积极与老师交流,不断累积实际工作经验、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3.3护理总带教、护士长对每位护生至少进行一次交流,随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4鼓励护生参与科室活动,使护生能更好、更快融入新科室。

3.5严抓理论知识,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对护生进行各种形式讲课:即兴提问、小讲课、业务学习、疾病查房,鼓励护生主持讲课等。不断促使护生主动学习,强化理论知识。

4.规范出科考核

4.1理论考试:由科室护理总带教命题,带教老师监考

4.2护理操作考试、整体护理考试由总带教主持、把关。考核结果予立即反馈,肯定优点,指明缺点,告知其改进要点。护士长抽查。

5.带教效果反馈

5.1对护生考核:护生完成出科小结后交给带教老师,带教老师根据护生自我评定、平时工作表现、理论考试、操作技能、整体护理考试结果结合实习目标给出总体评价。

5.2对带教老师考核:避免护生对带教老师评价失真,评价表由护士长发放、收集,并在表格发放前做好必要的解释工作,务求真是、可靠。护生从带教老师带教态度、专业知识、讲课能力、操作技能、教学管理能力等几方面对带教老师作出评价。

5.3对科室带教工作考核:护生对科室带教工作重视程度、带教方法、带教人员安排几方面进行总体评价,同时征集带教意见、希望改进内容。

护师考试总结篇4

【关键词】 护理礼仪;考试;护生

考试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它能评价受教育者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状况,检验教育学的总和效果,并客观地为改进教学提供必要依据。因此,考试在某种意义上评价着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1]。《护理礼仪》是护生的一门必选课,它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尽早树立护士形象,尽早适应护士角色,养成良好的护士素质。所以只有通过时间才能得到应用与体现。故此,为提高《护理礼仪》考试的质量,笔者经过3年的摸索与实践,总结出一套《护理礼仪》实践考试方法。

1 考试方法

1.1 角色扮演测试 角色扮演测试,就是设计情景,其中包括所学过的礼仪项目,要求学生分别扮演不同角色,或教师扮演其中一个角色,让情景真实再现,教师对学生在扮演不同角色时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举止观察记录,测试学生如下能力:一是应用礼仪项目的恰当程度;二是所用礼仪项目的规范程度;三是角色把握能力。例如,一名护士专业的学生在班内任班长,在学校联系好实习医院后到医院护理部送实习学生名单。由主考教师扮演护理部主任,学生扮演班长,完成这一情景包括的礼仪项目有:叩门、进门、关门、自我介绍、递交文件、出门。教师根据学生的表演情况,进行评分。

1.2 明暗二线测试法 明暗二线测试法,就是测试时布置一项任务让学生去完成,这一任务的明线是明确的考试内容,而完成这一项任务的暗线考试内容学生是不知情的。评分方法是,暗线完成的要加分,未完成的要从明线所得分中扣除。例如,教师出的考题是,要求某一宿舍的同学用最快的速度从教室跑到宿舍按照护士仪表的要求,修饰好仪容,穿好护士服,戴好护士帽,然后尽快返回,并用普通话描述自己的所见所感。宿舍门口堆放着杂物,楼梯口横着拖把,洗漱室开着水龙头。见了杂物横跨过去,拖把一脚踢开,流水视而不见者,即使速度再快,仪表修饰的再好也必须减分,给那些俯身扶好拖把,清除杂物,关好水龙头者加分。

1.3 非考即考测试法 非考即考测试法,就是在没有言明或没有任何迹象表明是在考试的情况下,考试早已开始了。这种测试法主要考查学生对已掌握礼仪项目的应用能力。例如,电话礼仪,包括打电话与接电话。测试电话礼仪时,教师不用言明是考试。给某一宿舍的同学打电话,测试学生接电话时的礼仪规范;或者在教师办公室让学生用内线电话与自己班主任或任课老师联系某事,测试学生打电话的礼仪规范。

1.4 应聘模式测试法 应聘模式测试法,就是让学生模拟应聘者,教师模拟招聘者。这种测试法的目的是考查学生的口头交流技巧。例如,模拟一场招聘会,各用人单位宣布用人条件后,让学生一一进行自我介绍。例如,教师模拟某一医院护理部干事到卫校招聘护士,条件是:“热爱护士专业,在校各门功课成绩合格,具有护士素养。懂得护士礼仪,会电脑,能进行英语会话,一上岗就能从事护理工作。”教师根据以下条件评分:自我介绍方式的选择;介绍内容的把握;手势的运用;语气、语调、语速的把握;仪表修饰;举止;礼貌用语的使用等。

1.5 即兴表演测试法 即兴表演测试法,就是教师讲完某项礼仪项目后,要求学生马上完成这一礼仪项目。学生自由组合,稍加准备后,按要求进行表演。这一测试法测试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礼仪项目要领的掌握程度。例如,教师讲完手势礼仪、介绍礼仪后要求学生即兴表演。教师根据学生完成情况评分[2]。

2 考试形式考试的形式

可以随堂考、不定时考、抽签考、点名考、分组考。可以根据考试内容及当时条件做出选择。

3 《护理礼仪》实践考试方法的意义

3.1 教师增强了培养学生能力的意识 因为《护理礼仪》是一门选修课,教师容易看轻它的分量,讲课成了走马观花。如果用上述考试方法,教师就必须反复演练,真正变成学生的能力。

3.2 学生注重自身素质的养成 因为实践考试不同于理论考试,不能仅靠死记硬背,并且还有非考即考、明暗两线、即兴表演等考试方法,如果自身素质差,就难以过关。

3.3 寓教于乐课堂气氛活跃 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通过角色扮演,使机械的礼仪动作变成了一幕幕小品,从练习到考试都是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进行。

3.4 角色多元化使学生尽快适应社会 通过角色扮演,使学生明确了不同身份、地位的人在社交活动中的不同礼仪规范,从而增强了社交能力。更主要的是通过护士角色的扮演,能尽早适应护士角色。

3.5 使学生明确了“仪表美”的真正含义 仪表美的三层含义是:仪表的自然美、仪表的修饰美、仪表的内在美,三个方面的高度统一,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仪表美,忽略其中的任何一方面,都会使仪表美失之偏颇。仪表不是语言,但有时其表达出的意义更胜似语言,它是一个人精神面貌、文化修养的外在表现,是获得他人良好第一印象的“秘密武器”,是赢得人们与之继续交往的基础[3]。他能增强人们在各种场所的信心,能激起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使美与生活紧紧地联系在一起。4 结束语总之,三年来《护理礼仪》的考试,经历了理论考试、理论考试方法与效应对照表加实践考试、实践考试三个阶段,每一阶段产生的效应见表1。表1 考试方法与效应对照表

由此可见《护理礼仪》利用实践考试的方法,能真正反映出学生的能力,有利于高素质护生的培养与选拔。改革《护理礼仪》考试的方法,有利于教师教学方法的改革,并且是一个不断摸索与探论的过程。最终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斌华 . 校本课程.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256-257.

2 梁银辉 . 现代护士礼仪素养.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9-20.

护师考试总结篇5

1考试形式分析

1.1考试内容的变化2011年以来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打破学科界限,对各专业课知识进行整合,将原来的基础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五大模块,划分为基础护理知识和技能、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等21个模块。同时,增加了精神障碍病人的护理、生命发展保健、中医基础知识、法律法规与护理管理、护理伦理、人际沟通6门课程。考试由原来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相关专业知识、专业实践能力4个科目改为专业实务和实践能力两个科目,一次通过两个科目考试为考试成绩合格。考试由单一学科、知识和技能的考查转向整体知识、理论和技能的考查,更具灵活性、系统性和实践性。

1.2考试题型的变化根据护士执业活动中常见的7类护理知识(即照顾患者、满足患者的基本需求、与协助治疗相关的任务、沟通/协调活动、评估/评价活动、保证患者安全、健康指导、伦理/法律活动),新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提出考试题型以病例分析题为主,取消了B1型题,主要为A2、A3、A4型题,其中最佳选择题即记忆性A1型题由50%减少到20%,而病历摘要型最佳选择题即A2型题则由30%增加到了60%,病例分析A3、A4型题占20%。考试题型的变化要求学生不仅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具备一定临床护理经验。

2教学改革

2.1修订教学大纲教学大纲在教学工作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既可以指导教师完成授课任务,又能指导学生学习。把教学大纲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相结合,有利于专业课教师把握授课内容及难易度,避免各专业课知识点的重复讲授和遗漏。内科与外科护理教学中有很多重叠区,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消化性溃疡、门静脉高压、肺癌等,对于这部分内容内外科教师应明确分工,以减少重复。

2.2调整教学内容新考试大纲对相关科目内容进行了增减,如外科护理学部分,增加了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犬和毒蛇咬伤、颅内肿瘤、肝脓肿、骨盆骨折、骨与关节化脓感染、骨质疏松症、骨肉瘤、腰腿痛和颈肩痛9种疾病,删除了外科护理总论内容。但是,删除的章节并不意味着不考,只是更加贴近临床,如外科总论中的休克,会在腹部内脏损伤、腹部感染等具体疾病中考查。因此,教师要认真分析考试大纲,寻找每年考试大纲的变化,这些变化很可能成为考点;根据考试大纲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删减与添加,归纳每年或当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考点与知识点,并对其中的重点内容认真讲解,做到讲透学透,确保学生掌握,次要内容则可一带而过。

2.3改进教学方法为适应新考试大纲的变化,考试涉及的主要护理任务要以护理工作过程为主线,涉及的知识要以护士临床工作任务为基础,这就要求大力改革专业课教学方法和手段。各专业课教师可在教学中引入行动导向教学法、案例分析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授课方法。如在讲解内科护理学慢性支气管炎时,让学生扮演患者表现出不同症状,其他学生根据情况做出护理评估、制定相应护理措施,再辅以临床案例,既能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题型的改变体现了多学科的相互渗透,这种考试形式更能够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对学生运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授课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护理,内科护理学侧重其发病机制与保守治疗的护理措施,外科护理学则侧重外科表现及外科治疗后的护理措施。授课之余要充分利用章节同步练习题,引导学生在做题过程中寻找知识点,然后总结各知识点以什么形式考查,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拓展了解题思维,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为考前集中辅导奠定基础。

2.4增加实训机会为提高学生整体护理能力,各专业课的实验课尤其是护理学基础实验课要提前开设。学校安排专业课教师对学生操作技能进行现场指导,增强实训指导力度,除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外,还要求学生把模拟人看成真实患者,在进行各项操作前做沟通、解释,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调整临床实习时间,将下实习点时间由原来的6月改为4月,增加两个月的临床实践机会。鉴于多数实习医院只注重实习生操作技能培养而不注重理论学习,学校要加强与实习医院管理部门的联系,安排教师定期到实习医院检查学生实习情况,在出科理论考试中融入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模拟题,促使学生将各专业课知识同临床实践相结合,提高综合应用能力。

2.5考前集中辅导实习结束后是学生整合知识点、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阶段,学校每年组织两个月的考前集中辅导。首先,精选辅导材料。我校采用的是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中职护理专用教材及辅导资料。其次,教师在辅导中应注重传授考试技巧,详细讲解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将知识点进行串讲,抓住考试重点。知识点中“最”“首先”“常见”“主要”等绝对性描述,重要的数据、绝对禁忌证、相似或关联内容都应作为辅导的重点。再次,强化题库训练,以往年考试真题为主线,多次仿真模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既可提高学生对考试的重视程度,又能通过考试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查缺补漏。最后,做好学生心理疏导工作,许多学生在辅导阶段心理压力大,学校应设心理咨询室,为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减压。

3小结

总之,护士执业资格证是护理专业学生就业的敲门砖,其考试通过率是卫生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反映。教学中应深入开展基于新考试大纲的教学改革,这也是一项长期、系统而又艰巨的工作,需要教师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充实教学内容,将考试要点体现在日常教学中,为提高教学质量和考试通过率、帮助学生顺利走上临床护理岗位助力,进而全面优化学校护理专业教学。

护师考试总结篇6

【关键词】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 儿科护理; 知识点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18-0154-02

由于护士资格考试新大纲的变化,病例分析题占80%,会从多角度来考查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护理要点、健康教育以及法律法规、伦理道德、人际沟通等内容,所以在儿科护理教学中应把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出现频率较高的知识点渗透到各教学环节中,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应试能力,并突出专业能力培养[1]。近年笔者所在学校在儿科护理教学中针对课程内容的整合、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效果的评价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创新,具体措施如下。

1 课程内容的整合

根据新护士资格考试大纲的要求,以大纲中的重点、难点以及历年护士资格考试中高频出现的考点作为儿科护理教学的重点内容,减少或删除与护士资格考试联系较少的内容。并且将教材中前后重复的一些知识点进行整合,比如笔者所在学校使用的是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供护理、助产专业使用的《儿科护理学》第2版[1]。在教学中根据教学的需要将第一章绪论中的第四节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与第四章儿童保健和疾病预防中的第一节不同年龄期小儿的保健特点进行整合,讲完小儿各年龄期的特点后立即根据这些特点提出各期的保健原则和措施,这样可加强同学们对前后相关知识的连贯;将第九章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中的第三节小儿腹泻与第五章住院患儿的护理中的第五节小儿液体疗法进行整合,这样在讲到小儿腹泻的对症治疗时根据如何纠正重型腹泻的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立即讲解小儿液体疗法,这样使同学们可将抽象的液体疗法的有关知识立即应用到小儿腹泻的具体病例中,从而调动了其学习的积极性,并且也加深了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将第十章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的第四节肺炎与第十一章急症患儿的护理的第四节充血性心力衰竭进行整合,这样在讲到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急救治疗和护理措施时就可前后联系起来,这样就可将有关心力衰竭的急救要点和护理措施及时应用到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具体病例中,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加深了他们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将第十四章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中的第二节化脓性脑膜炎、第三节病毒性脑膜炎、第十六章结核病患儿的护理中的第四节结核性脑膜炎与第十七章急症患儿的护理的第二节急性颅内高压进行整合,这样不仅可以通过一张表格将上述三种脑膜炎进行很好的比较和鉴别,同时也可将三种脑膜炎的共同特点即颅内高压的急救护理措施讲解得更加完整和透彻。通过以上前后相关知识的整合,不仅避免了有些知识点的重复讲解从而节约了有限的课堂时间,而且将前后相关知识串起来讲解可以加深同学们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并且培养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在儿科护理教学中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3]。

2 教学方法的改革

目前中职学校学生学习主动性普遍较差,且这些学生性格大多活泼好动,对平铺直叙的传统理论学习缺乏兴趣,而对要求自己动手的实践教学的热情却很高,基于这些特点,笔者所在学校在儿科护理的理论教学中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创新。在中后期涉及到各系统疾病的护理的讲解时,摒弃了传统的“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全部采用案例教学与情景模拟教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并且将护士资格考试的重要知识点渗透到各教学环节中,具体措施如下。

课前,教师将一个根据下节课的内容而精心选择的临床典型病例布置给学生,并且根据该病例特点提出相关的问题,注意提出的问题一定要有的放矢,这些问题一定是针对护士资格考试新大纲的重点内容以及历年护士资格考试出现的高频考点而提出来,让学生带着这些疑问先去自学教材及一些教学辅导材料的相关内容,尽量找出这些问题的答案。比如讲到小儿肺炎时,就在课前给同学布置一个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一个典型病例,然后提出几个问题:(1)该患儿的初步临床诊断是什么?诊断的依据是什么?(2)该患儿当前存在的主要的护理问题是什么?(3)应当采取哪些护理措施来解决当前存在的护理问题?(4)在配合医生用药方面应注意什么问题?(5)是否需要吸氧?如果需要选择那种吸氧方式?吸氧时注意什么问题?(6)如何保持该患儿的呼吸道通畅?(7)针对该患儿应进行的最重要的健康教育是什么?等等。这些问题都是历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高频考点。并且每次上课前都将全班分为四大组,让各组组长组织大家课前查找相关资料或者相互讨论尽量找出问题的答案,并且选派几个同学代表小组做好课堂上角色扮演的准备。

课堂上,老师准备好病床、婴儿模型、听诊器、体温计等用具,将讲台前设置成一个仿真模拟病房,然后让四个小组的代表分别上台根据该病例进行角色扮演,一个同学扮演家长怀抱婴儿模型,一个同学扮演护士,护士首先进行健康史的收集,然后进行身体状况的检查,最后提出该患儿存在的护理问题是什么,再根据这些护理问题提出主要的护理措施有哪些,并给患者家属做健康宣教等。课堂上老师就是一个引导者和记录者,学生如果某个地方出现卡壳现象教师就可以适当加以引导,并且记录下四组同学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好的地方以及不足之处,以便课后总结时用。角色扮演后再次请出每组的代表来回答老师事先针对该病例所提出的各种问题,并且根据学生的表演及回答问题的情况给每组同学打分并评出优胜组。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由过去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去探索、去研究、去发现,课堂上的角色扮演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锻炼了学生的胆量,而病例分析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实习和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4]。

课后教师还应做总结性发言,指出各组学生在角色扮演和病例分析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好的地方以及不足之处。最后教师再结合护士资格考试大纲要求并结合教材中本章节的内容将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快速地串讲一遍,并且要求同学用红笔将这些知识点标记下来,以便今后考试复习时容易抓住重点。课后还应将这些重要知识点涉及到有关A1、A2、A3、A4型选择题让同学在《儿科护理学笔记》(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同步辅导丛书)中勾画下来,课后作为本节课的作业去完成,各小组组长还应不定期抽查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最后布置下节课所需要的病例让同学去预习和查找资料[5]。

上述教学方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是要上网或者深入到临床第一线搜集大量的临床典型病例,并且要选择和编写出适合学生接受能力和能突出教材重点内容一些典型病案,这些病案应难易适中[6]。其次针对病案提出的问题一定要参考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新大纲和历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出现的高频考点,所以教师一定要熟悉新大纲的要求和经常查阅资料分析历年护士资格考试的考试题目;最后教师还应善于从多方面、多角度归纳总结考试的知识点,一定要做到精确、简练、细致、透彻以便于学生牢记[7]。比如讲到先天性心脏病时,应总结出先天性心脏病的最安全有效的诊断方法是超声心动图;出现特异性紫绀的患者应考虑动脉导管未闭;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脑血栓;法洛四联症的胸部正位X线片显示心脏呈“靴型”;法洛四联症出现脑缺氧发作时最应采用的是膝胸卧位等,这些知识点往往会出现在考试中,所以在教学中应加以强化。

当然因课堂时间有限,在课堂上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合理地安排好时间去完成角色扮演和病例的分析是保证该教学方法顺利实施的关键。笔者认为应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来辅助教学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中一些抽象的知识点利用多媒体再现可以形象、直观、生动,如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典型案例视频,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对病例讨论的兴趣[8]。讲到先天性心脏病时用语言无法描述的心脏杂音;讲到新生儿黄疸时小儿出现的皮肤黏膜黄疸;讲到缺铁性贫血小儿出现的面色苍白;讲到佝偻病的典型骨骼改变等,都可以通过多媒体形象生动地展示出来,通过多媒体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听觉感受,也弥补了护理专业学生儿科临床见习机会有限,临床患者接触较少的不足,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

3 教学效果评价模式的转变

过去评价一个学生的成绩都是根据期末考试的成绩来定。而儿科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现在笔者要求理论考试占总评成绩的80%,而儿科常用护理技术的操作考核占20%,这样就迫使学生在课余时间经常要去实验室加强儿科护理操作的训练,为今后顺利开展临床工作打下良好基础。而理论考试中期末考试只能占60%,平时成绩占40%。而平时每个月都实行一次月考,几次月考的平均成绩就是该学生的主要平时成绩,另外平时成绩还要参考课堂上是否积极参与角色扮演和病例分析,是否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等,此外要求无论月考还是期末考试的题型全部按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题型来出,即A1型选择题占20%,A2型选择题占60%,A3/A4型选择题占20%。并且所有考题都紧密结合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要求的重点内容和历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出现的高频考点来出题,为学生今后顺利通过执业资格考试打下良好基础。

综上所述,近年笔者所在学校在儿科护理教学中通过课程内容的整合,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评价模式的转变,提高了护理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并且教师注重将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知识点渗透到每个教学环节中,从而极大地提高了笔者所在学校护理专业学生的执业考试通过率。

参考文献

[1]金梅,李若琼.护士执业考试知识点在内科护理教学中的渗透[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4):91-92.

[2]叶春香.儿科护理[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5.

[3]黄丽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前内科护理学辅导的体会[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14):93.

[4]范生泉.病理学模块教学设计与应用的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01,19(11):77-78.

[5]张梅珍.儿科护理学笔记[M].第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11.

[6]陈选朝.论病案导学式教学法的教学艺术[J].卫生职业教育,2003,21(1):103-104.

[7]赵丽荣.护士执业考试知识点在健康评估课程中的渗透[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6):55-56.

[8]张晓霞.多媒体教学在专科院校外科护理教与学中的利弊[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14):30-31.

护师考试总结篇7

ICU(intensivecareunit)意为重症加强护理病房,它集中了各种病情多变的急性危重病人,集中了众多先进的监护仪器、急救设备和生命支持装置,集中了最新的理论、知识、技术与方法[1]。我国的ICU起步较晚,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随着经济条件的不断改善和发展,各医院的总体医疗水平也日益提高,为了适应这种状况,重症监护病房的建立和发展越来越为医院管理者所重视,对ICU专科护士的需求也越来越大[2]。教育的生命和持续发展在于学生的质量,在于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利于专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3]。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bjectivestructuredclinicalexamination,OSCE)是1975年苏格兰东部丹地大学的Harden和Gleeson提出对医学生临床技能进行测评的一种新的模式,又叫做多站式临床考试,它由多个模拟临床情景的考站组成,考试者在一定时间内按要求顺序通过各个考场,对每个站内的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patients,SP)进行检查并接受考场内考官的提问,提出诊断和处理方法,获得测试成绩[4]。OSCE现已被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广为应用[5,6],最早将OSCE应用于护理教育的是麦柯玛斯特大学的Hamilton[6]。在我国,1996年原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护校李秀琦等[7]首次将OSCE用于护理毕业生的考核,目前浙江医科大学、华西医科大学、中国医科大学、九江医学院等院校自1991年起陆续采用OSCE考察教学效果[8]。为了解决ICU专科护士缺失问题,近年来我国一些医学院校相继开展了护理专业ICU方向护生的培养。为了更好地训练和评价ICU专科护生的临床综合能力,在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前,我们将OSCE用于岗前实训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择某校2009级ICU专业护生,共90人,均为统招生,女生70人,男生20人。年龄19岁~22岁(20.0岁±1.5岁)。于2011年3月—2011年7月在学校护理技能实训中心对90名ICU护生先后进行传统教学与OSCE教学。 1.2实验方法 1.2.1构建ICU专科护生的OSCE考站 收集并整理国内外大量OSCE模式的研究资料,并进行详细的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护理专业(ICU方向)的特色及考核实际,选择有丰富知识和经验的重症监护教育专家和临床护理专家作为咨询对象来界定ICU护生OSCE考站设置和临床能力评价问题。根据德尔菲法要求,本实验对来自千佛山医院、毓璜顶医院等省内10位专家进行了2轮咨询。经计算本次克伦巴赫系数为0.754,信度较高。采用内容效度比(CVR)作为OSCE内容效度的量化指标,总体内容效度为0.89。组织的OSCE考试共分10站,具体见表1。 1.2.2实施对象的培训、设置 1.2.2.1标准化病人的培训 本次实验聘用某校附属医院临床护理教师和实习6个月的三年级护理专业学生作为SP,在护理问诊考站、健康教育考站、技能考站,学生标准化病人(studentsasstandardizedpatients,SSP)和教师标准化病人(teachersasstandardizedpa-tients,TSP)扮演病人、家属的角色,同考生进行沟通交流。 1.2.2.2电子标准化病人的设置 本次实训中的吸痰技术、呼吸机使用、除颤仪使用、监护仪使用等技能的培训考核采用了网络化急救医学情景仿真训练系统和高级生命支持模拟人,它具有成年人外观特征,通过计算机控制可表现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泌尿系统、药代动力学系统、神经系统等部分病理生理体征,如正常/异常呼吸音、心音,可触到多处脉搏搏动,会眨眼等。 1.2.3预实验 采用便利取样的方法抽取某校2009级护理专业15名学生对OSCE的考试流程、评分标准、考试时间等进行预测试,根据测试结果适当修改,并对学生和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分析问卷信度、效度。1.2.4教学安排 1.2.4.1第一阶段:对照期 2011年3月—2011年5月应用传统实训方法,即按照教师将课上所有的实验操作先做1次完整准确无误的演示,然后学生利用教师课前准备好的用物分组练习,教师巡回辅导及纠正错误,最后学生课堂回示,教师总结点评的教学模式进行授课。对实训的学生进行笔试(包括理论知识测试和病例分析能力测试)、OSCE和评判性思维能力测量。 1.2.4.2第二阶段:试验期 2011年5月—2011年7月应用OSCE模式。具体课堂教学过程分3个步骤:第一步教学过程,随机将学生分为9人为一个护理团队,学生自己选出自己所在团队的护士长和副护士长。第二步教学过程,根据教学内容由带教老师展示指定病例内容,如心力衰竭病人的护理、颅脑手术病人的护理、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急救等,并提出要求。第三步教学过程,由各队护士长对各队成员,按照入院护理、问诊、体格检查、护理病历书写等10个考站进行任务的分配和讨论。第四步教学过程,以讨论的临床情境为基础,要求学生对经过培训的SP进行评估和护理。对应用OSCE教学模式的学生进行笔试、OSCE和评判性思维能力测试。 2结果 2.1OSCE教学与传统教学效果比较 2.1.1笔试成绩比较(见表2) 2.1.2OSCE成绩分析(见表3)#p#分页标题#e# 从表3可见,对照期和试验期学生在入院护理、问诊、体格检查、阅读实验结果等考站的成绩存在差异,基础护理技能、专科护理技能考站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采用OSCE教学的学生在入院护理、问诊、体格检查、阅读实验结果等考站的成绩明显高于未用OSCE教学时。 2.2调查问卷结果 2.2.1学生和教师对OSCE的评价 大部分学生和教师认为OSCE每站实训后需要教师、SP的反馈,喜欢OSCE这种教学方式,认为有必要推广OSCE教学。57.8%的学生在考试过程中感到有点紧张,仅有17.8%的学生在考试过程中感到不紧张。详见表4。在模拟临床病人的症状方面,大部分学生和教师认为TSP、SSP表现一般。在沟通方面,57.5%教师认为TSP能与学生顺利沟通,67.5%教师认为SSP表现一般。大部分学生对TSP、SSP满意,75.0%的教师对于TSP满意,22.5%的教师对于SSP满意。详见表5。 2.2.2自身学习效果 绝大多数学生认为通过OSCE教学、考试,熟悉了重症监护室的工作环境和临床护理的工作程序,对今后的临床工作更有信心,可以明显提高对实验检查结果的阅读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临床能力。详见表6。 2.2.3SP的反馈结果 大多数SP都对OSCE这种新型的考核方法给予了肯定,认为OSCE的10个考站能客观、全面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也有利于自己今后的学习,有必要推广OSCE教学。70.0%的教师和54.5%的学生愿意无报酬继续做这项工作。详见表7。 3讨论 3.1OSCE教学提高了ICU专科护生临床综合能力 目前对ICU护生的教学和考核大多效仿普通护理专业护生的模式,传统的护理教学比较重视理论知识学习及技术操作训练,而轻视对临床护理知识、技能的运用能力以及人文精神、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本次OSCE教学设计了护理评估、护理病例分析、监护技术操作、急危重病人团体救护等考站来培养和评价ICU护生临床综合能力。经过OSCE教学后ICU护生的问诊、体格检查、阅读实验结果等临床综合能力得到了提升。大多数考生、教师和SP都对OSCE模式教学、考核给予了肯定,认为OSCE可以测试护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有利于护生今后的学习,有必要在今后的护理教学中推广。 3.2OSCE教学推进护理教学改革 OSCE中护生在每个站点均有得分,有利于护生进行自我评定,明确自己的弱项,以促进自我学习。同时各站点得分的成绩差异反馈信息也为教学部门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加强护生弱项能力的培养提供依据[9]。考生在技能考站中的表现,反映出考生技能操作的掌握较好,问诊、体格检查、团队合作救护等考站的平均得分率较低,说明在平时的教学中忽视了护生护理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需要引起重视。 3.3OSCE教学促进教学与岗位需求对接 卫生部和教育部(2003)3号文件关于“护理人才培养指导方案”要求各教学机构做到办学专业与社会需求“零距离”,学习岗位与岗位需求“零距离”[10]。本次OSCE在护理实训中心完成,模拟的护士站、病房、监护室、急救室为护生营造了真实的工作场景,教学中应用SP将护生的认知与情感、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教与学巧妙地结合起来[11]。大多数护生对本次实训场所满意,绝大多数考生、教师对SP满意。OSCE教学使护生身临其境地将自己置于决策者或解决问题的地位,可以培养护生在特定情景中作出决策、解除困境的能力,消除了护生对医院环境和工作的陌生感,拉近护生与护士岗位的距离,增强了护生对未来所从事工作的自信。 3.4OSCE教学提升护理教师的素质 采用OSCE教学既要求教师具有渊博的护理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护理教学能力,又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OSCE教学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选择、编排恰当的案例,高校护理教师要经常到临床工作。参与本次实训的教师一致认为自己要不断地更新知识,丰富临床经验。通过应用OSCE教学,既可以促进每位教师研究和改进自己的教学策略和行为,还促使教师定期进行临床工作,不断地从实际工作中总结适宜教学的案例,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护师考试总结篇8

【关键词】工作过程 系统化改革 外科护理学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0C-

0086-02

外科护理学是中职护理专业的一门主干核心课程之一,在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中占有重要比例。为了符合市场需求及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在外科护理学的教学中,课题组成员进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外科护理学课程开发,按工作过程的不同任务的相关性来实现知识和技能的整合。通过对护理岗位群进行调研,明确培养定位,根据护理职业岗位群典型工作过程,以综合职业能力目标构建教学体系,以提升学生职业能力来设计教学方式方法,依据外科护理的实际工作过程为主线整合、序化教学内容,按照典型性、实用性、可操作性及可拓展性原则设计教学情境,根据护士执业考试的教学大纲,确定课程内容的标准,编写适合学生需要的教材,改革考试考核方法,完善评价体系,实现教学与护理工作实际零距离接轨。

一、课程改革的思路

2010年,我校实施课程体系的改革,课题组成员在7月至9月之间,到临床一线调研,与临床专家进行座谈、访谈,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从护理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护理专业人才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解析、护理行业从业人员基本情况与岗位分析、专业现状与专业教学改革方面,积极开展了护理专业人才需求与专业改革调研与分析工作。本次调研发放了800份用人单位调研问卷,有效回收778份,回收率97.25%,调研对象为广西30多家各级医院的主任护师、主管护师、护师、护士等。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其中87%的调查对象认为,护生很需要基础医学知识和临床医学知识;95%调查对象认为,护生必须扎实掌握护理基本理论、临床护理知识、成人护理知识、母婴儿童护理知识、老年护理知识及急危重症护理知识;85%调查对象认为,应增设相关的人文科学知识、相关法律法规、心理学、伦理学知识的教育。通过调研分析,中职教育护理专业的课程脱离了护理职业岗位实际,难以适应职业岗位的需求,难以满足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需求,为了适应临床的需求,中职生的知识体系急需系统改革。

近年来职业教育办学思想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国家提出了职业教育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临床一线对护生的职业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不仅仅要求护士具有基础的护理操作能力,而且对临床处置能力、健康宣教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安全防护能力的需求更为突出。因此本次的课程改革的目标突出对学生人文素质、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沟通与合作能力的培养。

二、培养定位与职业能力

(一)培养定位

培养的学生能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事护理、保健、健康教育等工作,并为康复、社区护理工作打下基础,是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技能型、服务型人才。分析中职护生就业的主流岗位,是以能力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教学改革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教学与岗位群要求及工作过程相适应的保证。经调研,医院、养老院护士严重缺编,加上护士分级使用与管理、无陪护工作的开展、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等,需要补充大量的技能型、服务型的人才。因此,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将我们的培养目标确定为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精湛技艺、创新意识、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护士。

(二)职业能力

系统开发课程必须以能力发展为目标, 护士职业能力培养既要考虑职业教育的普遍性,更要凸显护士职业能力的特殊性。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发展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综合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一个(或若干相近)职业所必备的本领,即整体化地解决综合性的专业问题的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与社会能力。

三、教材的开发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专业课教材是专业教育的基本工具,是培养高质量职业技术人才的保证。课程开发是指在一定教育宗旨及课程观指导下,系统完整地规划、编制一个或一类课程的一连串作业过程。课题组成员对教材编写的总体原则是: “以岗位定能力、定知识,以能力、素质需要定课程”,依据护士执业资格标准,遵循建构主义的理念,围绕着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设计的核心,确立护理专业各学习领域的主要教学内容,同时针对行业技术的发展,将临床新的行业服务规范、护理知识和技术引入到课程中。

课题组成员通过组织课程建设小组,邀请职教专家、专业带头人、行业企业技术骨干对课程能力分析报告进行论证,最终定出典型的工作任务即学习领域。德国职业教育在新的“学习领域”课程指南中明确规定,“学习领域”课程就是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而工作过程导向是以“学习领域”课程开发为基础。学习领域课程是把学习理解为理论和实践进行整体化链接的综合性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课题组成员设计与工作过程一致且具有代表性的学习情境,共制定了开放性伤口病人的护理、大肠癌病人的护理、胃大部分切除病人的术后护理、急性腹膜炎病人的护理、烧伤病人的护理、破伤风病人的护理、甲亢病人的手术前后护理、桡骨远端骨折病人的护理、肾结石病人的护理、血气胸病人的护理、颅内血肿病人的护理、急性阑尾炎病人的护理等12个学习情境,并针对12个学习情境编写了相应的便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材料。学习情境的设计按照从病人入院到出院的全过程,把工作过程知识作为职业教育的核心,将人文知识、法律知识、安全知识及沟通技巧融入学习情境中,突出学生的理论与实践技能、合作与沟通、安全意识的养成以及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

四、理论教学实践化,推进“院校结合,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现代职业教育的课程开发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实现理论和实践教学的一体化。外科护理以外科疾病病人为主要的服务对象,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采取“院校结合,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以任务驱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设计与临床一致的教学情境,以工作任务的形式,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并重,凸显课程目标的实践性,使学生尽快进入护士的角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的教学组织形式按以下的步骤进行:

(一)教师布置工作任务

根据情境设计,教师详细解析任务目的、要求,分发学习材料

(二)学生分组

每班学生分为9~10组,每组为8人左右,并选出一名责任心强的同学担任小组长,负责组织本组的学习。

(三)知识准备阶段

按下发的工作任务,在小组长的组织下,利用课余时间借助相关学习材料,通过网络、临床医院等学习途径,在教师启发或指导下收集完成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与信息。

(四)计划与决策阶段

将所收集的材料经过小组讨论,确定工作方案,并与教师共同选择最优的工作方案。同时做好角色的分工。

(五)实施阶段

学生根据制定的工作方案,在模拟病房内设计与临床一致的工作情境,根据分配的角色,在组长的组织下,完成工作任务。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团队合作、人文关怀等意识,并指导学生在实施工作任务过程中对照计划确定的成果进行自查,找到存在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等。

(六)成果展示及教师总结

分组表演完成护理任务的成果,教师总结、点评。

(七)评价阶段

采取多元化评价方法,包括学生自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阶段性评价等,课程最后的评定成绩采用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等级制。

(八)总结与反思阶段

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学生自我总结与反馈实施工作中的经验与教训,第二部分为教师总结学生在进行工作任务时的工作效果、经验、注意事项等。

(九)知识拓展阶段

学生在课后结合护士职业考试、医院三基的内容进行学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五、课堂教学临床化,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系统化改革外科护理学课程教学是否成功,教师队伍建设至关重要。为了让课堂教学临床化,我们建立临床兼职教师库及管理制度,授课由学校专职及临床兼职教师共同担任本课程教学,每月组织1~2次集体备课,共同确定教学计划、课程目标、授课的方式,将临床护理工作要求纳入教学内容,使教学完全符合职业标准及医院质量管理要求。专任教师定期到医院跟班学习新技术,参与护理查房等,打造“双师型”的教师队伍,以适应教学的改革。

六、考试、考核方法的改革

考试是检验教学工作质量及学生水平高低的主要手段和决定性环节,是对学校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估的一个重要方法。传统的考核方法是重理论、轻实训、轻综合素质的考核。实践证明,传统的考试模式不利于学生能力、素质的提高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课题组成员在教学改革中采取多元化评价方式,全面客观考核学生获取和运用专业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评判性思维和团结协作等综合能力。

考试、考核方法的改革注重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所占比例为60%,终结性评价为40%),如结合课堂纪律、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验、实验实训、技能竞赛及考试情况,评定综合成绩。实现理论测试与专业实践考核相融合,将理论考核与护士资格、医院的三基知识的考试接轨,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将校内考核与岗位考核相结合,突出对学生学习活动和学习过程的评价。

【参考文献】

[1]焦迎娜.对高等卫生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的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12(2)

[2]葛力铭.浅谈在护理教学中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0)

[3]齐艳.我国护理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现状与思考[J].护士进修杂志,2007(16)

[4]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5]陈明.加强课程考核工作初探[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2)

【作者简介】孙 倩,南宁市卫生学校教师。

上一篇:高数考试总结范文 下一篇:考试失利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