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社会活动教案范文

时间:2023-10-26 03:53:27

大班社会活动教案

大班社会活动教案篇1

为加强中小学生的法治宣传教育,不断拓展普法阵地、创新普法形式、丰富普法内容,积极开展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法治教育活动,增强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特制定了以下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继续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六五”普法规划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开展好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全校师生的宪法意识和法治观念,为促进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的提高,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法治氛围。

二、活动内容

1、进行一次国旗下讲话

充分利用国旗下讲话这个方式,让学生学法,知法,守法,要求我校学生做到8个禁止,意识到法律与我们息息相关,并知道如何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举行一次“法律进学校”活动

要充分利用好社会资源,开展富有吸收力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形成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网络体系。采取立足校园,开展“小手牵大手、学法一起走”形式的普法宣传教育活动,学生与家长一起学法;同时主动与镇派出所联系,邀请法制副校长到学校作讲座或“以案说法”。

3、法制微电影及展板进校园

与xx镇一起开展观看法制动画漫画微电影的活动,法制动画漫画微电影是传播法律知识和法治理念,营造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氛围的有效载体。要充分利用好这一深受广大未成年人喜爱的载体,认真组织学生观看我市司法局选送的法制动画影片,让学生在寓教寓乐中接受法治教育。

一—二年级学生完成法制书签制作,每班择优上交3—5件作品,作品上交学校德育处。

四—六年级学生轮流观看法制微电影,下午第二节课在教室收看法制微电影。

六年级开展法制征文活动,语文老师在全班学生发动的基础上择优上报3—5篇征文参与评比。征文以电子稿形式发送邮箱或王xxqq。

4、制作一期法制专栏,开展法制小报制作评比活动

由学校主办法制专栏,利用班级黑板报,以法制教育为主题办好一个法制专栏,紧紧围绕主题,精心策划,周密设计,办出特色、办出新意,各班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观看法制教育专栏。同时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小学生法制小报评比活动,各班在全班发动的基础上择优选出优秀作品进行评比。

各班完成法制教育主题墙,并参与评比活动。(具体另行通知)

三年级组织学生完成法制小报制作,每班择优上交3—5件作品,作品上交学校德育处。

5、举行一次法制教育主题班会

全校四—六年级举行一次“法在我心中”主题班队会,通过演讲、小故事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法律,让学生知法、懂法、守法,做一个合法的好公民。各班上交一份主题班队会材料,并附上具体节目材料、活动照片等。

6、与xx市档案局一起开展系列活动

与档案馆一起开展相关活动,档案馆有关领导莅临学校指导,并对我校进行赠书活动,并对法制教育活动中表现出色的学生进行颁奖。

五年级学生开展xx市档案知识竞赛,评出一二三等奖。

各班派班长在班主任会议室进行授书活动仪式。

7、开展一次评选“遵纪守法好学生”活动

为深入挖掘、培育、宣传身边的遵纪守法典型,使其成为我市广大中小学生学习的楷模,我局将开展评选“遵纪守法好学生”活动。在校内评选的基础上推荐2名优秀学生参加市级评选。被推荐人选要具备道德行为的先进性,自觉学法、知法、护法、用法,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依法办事、依法律已、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善于运用法律武器同违法行为作斗争。

三、活动结束进行表彰总结。

大班社会活动教案篇2

一、领导重视,计划周密,责任落实

自接到《关于做好新中国67年教育挂图走进中小学校园主题活动的通知》起,我校党委周书记立即召集政教科部门负责人召开专门会议,讨论通知的精神及我校政教工作计划中的相关活动,明确了此次爱国主义教育些列活动的目标、内容、形式、时间和各项活动的负责人。做到部署周密,责任落实。(详见《庆祝建国67周年“我爱我的祖国”主题活动方案》)

二、主题鲜明,活动丰富,形式多样

庆祝建国67周年此次爱国主义教育系列活动,以活动为载体,旨在通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对全体师生深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广大师生客观的了解祖国的崛起和奋战发展的光辉历程,弘扬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发广大师生的爱国热情和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围绕这一目标,我们开展了 “新中国67年”主题图片展、观看“2016年国庆阅兵式”、 “我爱我的祖国”主题班会及主题班会活动方案设计比赛、高一年级“我爱我的祖国”主题演讲比赛及高一高二年级“我爱我的祖国”征文比赛,此外还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影片。

这一系列活动的安排在时间和内容上循序渐进,环环相扣,起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如,“新中国67年”主题图片展安排“新中国67年教育挂图走进XX中小学校园”启动仪式之后。该启动仪式XX省教育厅、新华社XX分社联合举办,于2016年9月23日下午在我校举行举行。为我校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拉开了序幕,营造了氛围。仪式结束后,我们在学校综合楼一楼展出了《新中国67年教育挂图》,并要求各班组织学生观看。这项活动让学生深刻了解我国67年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成就,目睹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威、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威和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为开展随后的主题班会打下了基础。

在前面两个活动的基础上,我们要求各班召开主题班会,组织同学们通过座谈、论坛等方式,抒发爱国主义情怀,增强国家和民族自豪感。在主题班会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有举行了演讲比赛、征文比赛。许多学生均能够有感而发。写出了有质量的讲稿和征文。

三、要求明确,执行到位,效果显著

此次系列活动除了活动之前下发总的活动方案外,其中的某些活

动在实施之前还下发了具体的通知,让学生明确要求,执行到位。如在“我爱我的祖国”主题班会及主题班会活动方案设计比赛中,我们印发了《关于“我爱我的祖国”主题班会要求的通知》,还明确了主题班会设计方案的书写格式并提供了样稿。在演讲比赛和征文比赛中也分别发通知明确具体的评分标准。这一系列要求确保了活动开展得严肃、规范,达到了预期效果。

大班社会活动教案篇3

关键词:学生;主题班会;辅导员;道德主题;案例分析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均有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底蕴,与文化自信存在着互动共鸣的内生关系[1]。新发展理念诠释了高职校园文化新的时代价值,助力新时代高职校园文化的就业创业促进工作。近年来,国家颁布了一系列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重大决策部署,高等职业教育正处于重大发展机遇期,而“发展什么、怎样发展、为谁发展”这一高职教育建设性问题急需解决。高职院校的思想和灵魂集中体现在校园文化的“软实力”上,而学生就业创业工作作为民生之本源,关系着国家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文化引领发展,只有高度把握高职院校的文化内涵建设,融入新发展理念的时代内涵,才能实现就业创业的“一把手”工程高质量发展,而其本质就在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问题。

1当前高职院校德育主题班会存在的问题

大多高职院校的德育主题班会未形成体系,有些甚至仅停留在形式上。有些高职院校的德育主题班会内容枯燥,脱离学生发展和现实生活需求;形式单一、脱离学生本位,缺少专业化辅导员队伍指导。如何使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在发展中不断完善和创新,是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面临的现实问题[1]。

1.1班会主题脱离学生发展需要

目前,高职院校德育主题班会多以传统的说教式为主,班会主题没有统一的规划,缺少连续性和系统性。班会主题专业特色、职业特点不明确,没有根据学生的发展和现实生活设计“德育”为主题的班会内容[2]。许多高职院校班会教育目标缺少多样化、信息化、系统化的设计,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从而无法达到预期效果。还有一些高职院校开展的主题德育主题班会过程是照搬中学模式,内容和形式都缺乏时代感,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有的就把主题班会当成了娱乐性的第二课堂,针对学生的专业发展、就业选择、经济负担等方面的主题较少。在现实中我们看到,有些辅导员把主题班会课看作简单的通报课、班会课等,随意性较强[3]。同时,德育班会指导方法和手段缺乏有效性和针对性,缺乏针对学生个体特点的专门咨询和有效指导。在组织形式上,常常是教师唱“独角戏”,学生被动接受教育。

1.2班会内容脱离学生生活

教育对象是人而不是物,脱离学生现实生活的主题班会,注定不能入心、入脑。班会内容的选择应该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具有鲜活性、实用性和艺术性,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与高职院校学生的现实生活相结合,是提高主题班会效果的一个基本要求。但一些辅导员所理解的“课程”往往仅限于课堂教学,较少思考班会这种特殊活动课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问题。在高职院校屡屡发生的电信诈骗、校园贷、校园霸凌等现象,都是班会活动应该针对的问题,从而增强班会教育的不可替代性。高职院校学生80%以上来自农村,对于新型城市化、乡村振兴以及房市价格都比较关心,这些内容都可以作为班会讨论的内容。

1.3缺少专业化辅导员队伍指导

由于从事高职院校德育主题班会的教育人员需要很强的专业性,一般要具备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人才学、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职业规划与设计等相关方面的专业知识,以及学生所学专业的基本知识。但是大多数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只具备学生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知识,并且缺乏必要的进修和培训。虽然近年来我国德育方向的教师队伍也在不断地发展壮大[4],但大部分集中在普通高等学校,在高职院校专门从事这方面工作的教师凤毛麟角,专业师资力量缺失对于很多高职学校来说是很严峻的问题。正是由于高职院校辅导员专业能力不足,常常是老师唱“独角戏”,学生被动接受教育。

2高职院校德育主题班会效果提升措施

班会教育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得高职院校毕业生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提升高职院校德育主题班会效果,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2.1提高辅导员角色意识

辅导员的思想态度和行为模式直接影响到整个德育主题班会的效果[5]。辅导员作为行政班级的主要管理者及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实施者,要将德育主题班会当成一项重要工作。辅导员要对学生的思想状况进行全面的调查分析,提高德育主题班会的主动性、科学性、系统性。辅导员通可按照统一要求,将班会筹备工作交给班干部,但也要合理安排自身的时间,积极参加学生德育主题班会。

2.2提高辅导员自我要求

爱岗敬业是每个行业的标准和要求。对于教师这个行业来说,爱岗敬业的意识直接影响着学生一生的发展。教师在日常工作中的言行举止,是学生最好的教材。正所谓“言传不如身教”,教师对于自身师德的重视程度,往往可以影响到学生对于道德的理解和追求。教师爱岗敬业的核心要求是要将教育当成崇高的事业来看待,能够坚守“清贫”,无私奉献。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宏伟背景下,各行业各业都需要高素质人才,教师的奉献精神就显得十分重要,这才是教师真正追求的人生价值。

2.3加强辅导员专业化培训

教师的言行会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重大影响,这一点也类似于“印随反应”,即学生会模仿自己教师的言行举止和行为习惯。因此,如果教师不能规范自身言行,则可能会给学生带来不良影响。加强辅导员的专业化培训,规范辅导员的言行是提高德育主题班会效果的重要措施。

3案例分析式德育主题班会模式

案例分析式德育主题班会是通过剖析学生身边案例开展思想教育的一种班会形式。这种形式为学生喜闻乐见,也容易被辅导员掌握。其基本要求如下。

3.1明确德育班会主题

高职院校德育班会主题的确定,要根据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结合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精心选择“顶天立地”的讨论话题。3.1.1选择合适的典型案例辅导员在组织道德教育主题班会的时候,应选取具有真实性、典型性、启发性、适合性的生活或社会事件进行分析。案例应是近年来的社会热点问题或生活中的突出问题,突出“时效性”“针对性”,这样更容易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6]。为了防止案例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辅导员要避免选择血腥暴力和色情等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内容。由于学生身心不够成熟,对于社会上的事件缺乏正确认知,如果辅导员讲解不恰当的案例,可能会引起个别学生盲目模仿,反而起到与德育主题班会目的相反的效果。3.1.2突出案例中与德育有关的部分对于社会上发生的事件,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在德育主题班会上,就需要注意要以道德教育的角度来分析事件。道德教育主题班会,不是组织学生一起批判不道德的人和事,而是要通过组织学生通过班会的形式,通过讨论让学生体会到如何在社会上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比如,对于近些年来社会上热议的“扶不扶跌倒的老人”的问题,在班会上不能仅仅批判个别人的道德低下,而是要围绕法治社会建设,讨论遇到类似事件应该如何处理。教师以“扶不扶跌倒的老人”这一问题举例:面对“跌倒的老人”,你应该怎样做?救助者受到讹诈,又应该如何处理?让学生通过主动思考和讨论得出答案。

3.2引导学生分组讨论

有些辅导员在开展班会时,经常忽视师生互动,班会变成了讲课。有些辅导员将师生互动简单地理解为是“提问-回答”模式。师生互动在班会中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内容绝不仅仅是“提问-回答”这种简单模式,更重要的是要调动起学生的思维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班会的主角,而教师在班会上更像是“主持人”与“领路人”。具体到德育主题班会上,教师应该注意的两点分别是:分组讨论与代表发言。辅导员在开展德育主题班会时,在讲清案例并抛出问题之后,应该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组时应注意固定分组与随机分组相结合、自由结组与指定结组相结合、同质化小组与异质化结组相结合,根据讨论问题的性质合理确定结组方式。由于学生社会经验不足,认识能力有限,在讨论问题的时候难免会产生片面的观点,辅导员应该进行巡回指导,及时纠正讨论过程中出现的偏差。经过讨论之后,每组选出一个代表来对本组的讨论结果进行报告。在每一组代表发言时,教师应该注意控制时间和节奏,确保班会目标的实现。因一些学生思维活跃,但是逻辑尚不成熟,容易在作报告时偏离主题,辅导员要及时提醒其回归重点。另外,由于班会时间有限,应特别要防止发言代表发表长篇大论。如何在有限时间内讲清重点问题,对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在每一组报告之后,可以让其他组成员进行提问和辩论。这有利于学生全身心投入,而且可以使话题更加深入。

3.3班会总结与反思评价

班会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总结,好的德育主题班会一定要有一个好的总结。德育主题班会的成果很大程度上要看总结是否到位。经过对案例分析、分组讨论和代表发言,学生对道德知识、道德行为有了更加深入地了解。有些辅导员在总结班会的时候,从态度上不够重视,只说几句“套路式”的总结,这样班会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一项成功的班会总结,应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对班会进行反思并让学生将德育主题班会的内容内化成为自己的行为准则[7]。辅导员可以对学生分组讨论和报告进行评价,找出其中值得发扬的观点和一些需要商榷的问题;对于一些错误的认识,也应当及时纠正;要让学生认识到:道德维系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遵守道德才能最大程度降低人际交往的信任成本。

大班社会活动教案篇4

一、基于学生需求的项目构想

因为项目的定位是基于生本,所以项目构想就基于以下三问:

1.现在的孩子缺少什么?

孩子缺的是适应社会的能力。这需要我们把项目的教育目标设定为培养学生能适合现代经济社会的基本生活能力,转变学生不良的生活方式,帮助学生顺利地完成人的社会化,比如促进学生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与品质。

2.现在的孩子想干什么?

孩子最想玩,最好能依着自己的爱好玩。这提醒我们把项目的活动形式设定为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教师传授为辅,以课堂为基地,社团为载体,让老师带着孩子有意义、有发展性地玩,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社团有选择、有成就感地玩。

3.现在的孩子能干什么?

多数孩子能在可触及的生活领域中发现问题,在参与实践体验中解决问题。所以我们把项目实施的内容设定为在学生熟悉的“衣、食、住、行、环保、感恩”六个领域中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独立解决问题,获得亲身实践与体验的经验。在具体活动内容的设计中我们绝不拔苗助长,教学得会的,做能做得好的。

二、追求高效实施的推进策略

怎样高效实施“三生社团”建设?我认为应该是做好以下四个“有”:有合理规划的社团体系,有多元合作的指导团队,有相辅相成的指导方式,有科学有效的过程管理。

1.开设“校级、年级、班级”多级别社团超市

为了解决普及与提高的矛盾,我们开设“校级、年级、班级”三级并行的社团超市。鼓励有特长发展需求的学生参加“校级精品社团”,同时开设年级和班级生活社团满足其它学生“自主探究实践”的需求。这学期我们分“热爱生命、健康生存、快乐生活”三大主题,从“衣”、“食”、“住”、“行”、“感恩”、“环保”六个系列,构筑成一个动态、渐进的生活课程体系。“校级精品社团”重在“扬特”,即对有特长发展需求的学生进行专项指导。“生活社团”重在普及,即引领广大学生基于自己的基本生活需求和社会交往需求,开展自主探究活动。年级生活社团是同一年级每个班级,在年段协同指导团队的引领下开展同一系列的活动,班级生活社团是同一年级各个班级在一个大主题下选择一个小主题,由一个指导老师引领开展系列活动。三个级别的社团超市满足了学生实践的需求。

2.组建“领导、教师、家长”多合力指导团队

为确保学生更有效地开展好社团实践活动。我们根据学生学习、实践的需求,将校内外所有可利用的教育力量组成一个有四个指导层面组成的,全员合力的指导团队。并对团队成员进行科学分工,明确职责,要求成员间能相互协调,相互合作,整体协同推进方案实施。具体团队构成见(表一)。

3.采用“走班、轮训、专训” 多形态指导方式

为在社团创建中充分利用好学校的师资,我们采用“走班、轮训、专训”三管齐下的指导方式。

(1)走班式

走班式强调教师的专长发挥,教师把最擅长的一课在同一年段每个班中授课教学引领,有效提高了教师的指导效益,同一年段中多个教师通过合作与交流,形成指导团队,使学生获得全面高效的指导。

(2)轮训式

轮训式是对某些广大学生都喜欢,但授课场所和指导老师稀缺的课程内容而定制的。便于最大限度地利用好学校某些稀缺的场地资源和教师资源。如我们要求“五年级学生能学会基本的烘焙技巧,六年级学生学会基本的烹饪技巧”,但受场地和师资限制,不管是烘焙班还是烹饪班,每周都只能允许一个班学生接受培训(因为我们的综合实践课都集中周三下午进行),这样轮训,使每个班在一学期内都能拥有一至两次的机会参加烘焙和烹饪的实践活动。而一个具有这样的特殊教学技能的教师就能引领一个年段甚至一个学校的孩子,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最大范围地满足孩子们的参与兴趣。使优质师资发挥最大的教学效益。

(3)专训式

专训式就是常规的一个老师带一个社团的指导方式。我们的校级精品社团往往采用这种形式进行指导。

三管齐下的社团活动指导方式,保证了学校师资的效益最大,也保障了社团活动的质量。

4.实行“老师、学生、家长”多层面管理跟进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从教师、学生、家长三个层面的管理跟进。

(1)教师层面

为确保每一位指导教师都能在社团实践活动中进行有效的指导,我们在教师层面关注了以下三个过程管理点:

一是年级计划制定点。我们先找年段长逐个商讨本年级的社团活动主题,再召集全体年段长共同协商每个年级主题间的合作点和有可能产生的冲突点,然后再由年段长负责指定年级活动计划。这个点上的管理跟进,便于我们对课程的整体规划。

二是指导方案设计点。按年级活动计划,年级组指导老师需选定一个适合自己指导的活动,设计好活动指导方案。在方案设计前我们分年级召集指导老师座谈,用“三问”(你怎样让学生喜欢上你的活动?在活动中学生可以自主做些什么?活动后让学生交什么成果?)引导老师设计出适合学生自主探究又符合学生兴趣的指导方案。

三是协同指导实施点。教师协同指导时我们采用走班式和轮训式两种方式交替进行。以走班式为例,我们首先要求每个走班老师对自己指导的活动方案能一课一修改,也就是每指导一个班级完善一次方案,学期末组织优秀活动方案、优秀活动案例、优秀录像课评比。教导处每周进行课堂常规检查,并列入绩效考核。

(2)学生层面

一是选社团时的管理。由于“年级生活社团”和“校级精品社团”是同时进行的,所以在选择社团时需引导好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和需求作出决定。

二是实践时的管理。为了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活动中自拟目标,体现价值,我们要求他们在每天的德育作业栏中记录“日行一善”的实践作业情况,以实践小组为单位记录《实践成长日志》,以此促进学生深度体验,自觉反思。

三是评价时的管理。我们把生活课程推进中学生的学习情况与美德少年的评比挂勾,比如在二年级环保社团中,成绩突出的可推荐为“勤俭节约星”。对于优秀的实践成果,我们还以百团博览馆收藏的形式进行肯定性评价。

(3)家长层面

在家长层面我们主要在三个方面进行过程跟进:首先是每天的“日行一善”作业评价,我们在《家校联系本》上设有这个作业评价板块,要求家长每天都要做好孩子实践活动的记录和评价;其次特色活动协同指导,比如“一年级的自理能力大比拼”,我们请每班五名家长当评委,再如五年级“厨艺大师班PK”,我们请每班五名家长当指导,像这样的每一次社团成果展示,都会请家长带着任务出席活动。最后我们还组建各个系列的家长联盟团队,将每个年级的的优秀家长力量凝聚起来,组成一个校外联盟指导团队,学期初请他们分享自己的指导优势和资源,实践中请他们轮流担当校外指导,期末通过家长论坛的形式分享指导心得。

三个层面的过程跟进,把实践活动落到了实处,让“三生社团”项目在校内外得以稳步推进。

三、在乎“人人成功”的实施效果

“三生社团”项目的实施愿景是“人人成功――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实践活动中找到最好的自己,获得成功的感受。”实践证明,在“衣、食、住、行、环保、感恩”六大系列内容的三生社团“超市”里,每一个孩子都积极主动地乐在其中,他们自主合作,实践探索,习得技能,掌握本领。如一年级年段在以“我自理,我快乐”为宗旨的“衣”系列生活社团中开展了学系红领巾、小小书包我会整理、给袜子洗洗脸、漂亮衣服我来搭等八个主题活动。学生们不仅掌握了劳动本领,体验了劳动的乐趣,还感受了父母的辛苦。再如五年级“食”系列的生活社团也是成果累累,孩子们自己办起了美食博览会,个个都成了小小美食家。每个孩子既是食品制作的实践者,又是美食分享的评论家。在各年级三生社团成果展示活动中,每个孩子的脸上都洋溢着无比的幸福和快乐。生活社团俨然成了孩子们快乐体验的乐园。孩子玩转社团,触摸生活的同时,每天进步一点点,渐渐养成了许多生活自理习惯。

我们的“三生社团”也让很多特殊的孩子赢得了教育的尊严,找到学习的动力,逐渐成为校园中的“小明星”。小李是五年级一名学困生,各门学科成绩加起来还不到100分。在“三生社团”这个项目中,这个学生充分享受了她的自主选择权,加入了学校“小羊村社团”,与其他几名社员一起负责三只小羊的“起居生活”,她在羊村中表现出来的责任感让多数师生佩服。而她在这个社团活动中获得的成就感更令我们欣慰:有一天她跑过来问我:“赵老师,你知道小羊喜欢吃红色的叶子还是绿色的叶子?”我迟疑了一会儿,她忙接着说:“不知道吧,我告诉你,它喜欢吃这种红色的叶子!”看着这孩子闪亮的眼睛,我怎能不为她感到欣慰。像小李这样的社团明星在校园中有很多,这些孩子的改变说明我们社团活动能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满足学生的学习成就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只要上路,总会遇到庆典”。当看到“人人成功”的实施愿景成为实景,我们找到了开发和探索“三生社团”项目的成就感,也找到继续推进这一项目的价值。都说“生本”决定“校本”,只要我们心目中坚持着“孩子最大”,那么“三生社团”必将成为真正为孩子幸福人生奠基的特色校本项目。

大班社会活动教案篇5

一、指导思想二、工作队伍

1、领导小组:

2、工作组组长:、全体年级组长和班主任

三、主要时间节点

1.暑假开始: 7月1日

2.开学日: 9月1日 (正式上课)

3.返校日: 7月16日、8月5日、8月30日

时间 地点 内容

7月16日上午8:00 天山电影院 观看电影《明天》

8月5日上午8:00 学校501室 专题讲座《世博一课》

8月30日上午8:00 各班教室 1、发书、交作业、大扫除

2、出黑板报(主题:小手牵大手,争当世博风尚好少年)

四、学校开放:

操 场:上午8:00----11:00;下午14:00----16:00

图书馆:7月16日、8月5日、8月30日 上午8:30----11:00

五、队伍建设

(一)班主任和年级组长在7月30日之前,精心设计“世博一课”。方案征集类型为学科教学方案或主题活动方案。方案融入教育、文化、科技、创意与未来城市发展的理念,结合基础型、研究型、探究型课程内容,引导中小学生体验上海世博会的魅力,激发学生创意思维,培养实践能力,凸现新课程改革的方向。征集办法:即日起教师可登录心域网,点击“世博一课”教育教学方案征集图标,实名注册后即可上传教案与活动方案。

(二)假期中德研室将对学校德育工作进行整理和汇总,明确学生行为规范的基本要求和长远目标;学生干部的培养目标(7月完成)。年级组长结合学校的要求,拟定本年级学生成长发展的目标和具体措施,通过假期班主任培训,我们将进行分组讨论,并要求班主任老师在8月完成各班学生发展规划。

(三)若出现班主任工作调整,以8月5日为界,之前由现任班主任负责全部工作。之后,由新班主任负责全部工作。做好班主任交接工作。新班主任在9月1日开学前(预备年级在新生军训结束前)要完成100%家访,其他完成30%家访。初三年级学生在接到高一级学校录取通知书之前均为我校学生,班主任依然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和成长状况。

六、主题教育

(一)民族精神教育

1、迎国庆、庆世博系列主题活动

(1)“红领巾与共和国”——庆祝建国61周年和少先队建队61周年主题活动

①在预备年级开展“红色经典小故事讲演活动”,围绕“诚信做人”、“浩然正气”、“遵纪守法”等与廉洁自律有关的故事,树立队员知荣辱讲廉洁,共建和谐校园。

②通过“视频故事巧安排”编辑技巧abc培训加大对队干部的培训,让队干部在队长学校的学习中增长知识,提高技能。

③通过“卡通中的对话——中外动画赏析”活动,使队员们感悟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动画的发展并通过欣赏中外优秀动画,了解动画,喜爱动画。

④动员队员们积极参与少先队雏鹰争章活动,通过争章活动提升自身能力,认真写好争章日记,填写好争章手册。(预备:小调查章、初一:合作章;初二:心理保健章)

⑤组织队员参加天山街道、纺大社区的开幕式,并代表学校向社区展现我校的鼓号队、艺术教育成果。

(2)“红领巾与世博会”——庆世博主题活动

①开展“亲子游”观摩世博会活动。学校精心策划,保证每位学生观摩2012年世博会,负责落实好每位学生的世博会门票,并发放给学生,学生将其作为《学生成长手册》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纳入学期总评。通过观摩世博会使学生有效地将世博教育资源内化成学生的人格品质和道德实践力。

②要引导未成年人践行世博文明公约,“小手牵大手”共同履行文明承诺,做到阳光下耐心等候,摒弃不文明行为。引导未成年人登陆,注册成为小志愿者,以团支部、雏鹰假日小队为载体红领巾世博志愿者服务活动,利用假期深入社区开展文明劝导、清洁家园的活动,为保障世博会的胜利召开贡献力量。

③动员全体队员主动到居住的社区、居委报到,参与社区世博志愿者活动,请居委会盖章并将活动情况记录在《队员成长手册》上。特别是团员、队干部更要积极参与社区开展的各项活动,填写好队员进社区实践反馈表。

④组织队员开展欢乐世博桌面足球赛活动。通过有趣的游戏挑战活动,让少先队员了解体育锻炼的快乐和益处,并在多彩的足球游戏挑战活动中,促进团队合作,增强队员们的锻炼意识和合作能力。

⑤开展“小手牵大手,文明观博我践行” 活动,倡导少先队员立足家庭、帮助家长克服不良的参观陋习,通过与家长共同签署世博风尚文明承诺卡,完成风尚好少年系列活动认证的方式来引导家长一同践行文明,有序观博。

大班社会活动教案篇6

各组联系附近的养老院或福利机构,交由社区代寻亦可。按照要求,组员去拜访受访对象,让他们感到社会的温暖,为他们带去新春的祝福。小编和大家分享高中文明主题教育活动方案材料,提供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

 

 

方案一

寒假班级活动大致有以下几项:

1)“冬日阳光——送上新春的第一声问候”主题活动:

活动形式:我们班将原8个社区服务小组合并为5个,每组人数在8人左右。每组设一个组长及一个副组长,组长统筹组内活动及写活动小结,副组长主要负责活动地点的联系及记录活动内容(拍照等)。

活动时间:2月18日前(即过年前)

活动内容:各组联系附近的养老院或福利机构,交由社区代寻亦可。按照要求,组员去拜访受访对象,让他们感到社会的温暖,为他们带去新春的祝福。

2)寒假社区志愿服务:按8组活动,时间更具各组实际情况,内容不限。

3)有关文明礼仪的班级网站建立及校园BBS论坛:

1.班级网站的建设及添加将会交由网络管理员统筹,而参与制作人员将包括计算机课代表等。有关内容我们将围绕本班实际情况而定。希望能达到最理想效果,使每个同学受益。

2.“文明礼仪”教育。放假前,在班中做好宣传工作,演示论坛的登陆方式及注册方法还有相关事项。鼓励同学多提自己的看法,提供更多宝贵意见。

4)进行爱心捐款。

5)参加学校组织活动,观看电影《亚瑟的米你王国》。

6)小发明方案设计,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其中,发挥动手和创造能力。

方案二   一、指导思想

以《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优化校园文化环境,丰富学生精神生活,以期待师生共同成长、教学相长。

二、活动目标:

1、通过读书活动,能是学生会读书、喜欢读书。

2、各年段要依据读书活动的要求,结合实际,为广大学生推荐一批好书。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发动学生借阅、传阅、网上阅读、有条件的家庭自己购买等,确保读书活动的顺利进行。

3、通过读书活动,使学生在读书中增长知识,明理懂事、陶冶情操,享受成长,学会做人、处事、交往,从而在班级、年级内形成好读书、读好书的浓厚文化氛围。

4、按照计划组织学生开展读书活动,开展校级“读书考级”活动、写读书笔记、摘录卡等,多角度地开展读书活动。

三、活动要求:

1、要求学生课外(星期六、日)保证每天利用1—2两个小时进行读书。家长配合监督。

2、学生要随时做好读书笔记或者记录。

3、班主任、班长、中队长、小组长要按时组织本班学生进行活动。

4、本学期结束后进行评比,进行表彰。

四、活动安排

大班社会活动教案篇7

青少年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对许多人而言,是一段充满紧张与混乱的时期。青少年在成长、发展的过程中,会在生理心理遇到种种问题,如交往沟通、学习考试、人生规划等;面对困难、挫折、压力时,有些青少年呈现出无法适应的状态,于是一些问题则凸显出来,诸如焦虑、自卑、恐惧、睡眠困难、学业成就较低等。这需要我们的特别关注与对待。班主任工作中的个案研究,正是在这种前提和背景下进行的,通过对班级有特殊问题学生的介入,着力培养他们正向的思考习惯,使之转化为他们成长的催化剂,从而避免种种心理适应不良问题和扭曲行为的发生。

一、个案研究的概念及特点

个案研究就是对单一的研究对象进行深入而具体研究的方法。个案研究的对象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个别团体或机构。就教育领域而言,个案研究(casestudy)是指针对一个人的偏差行为进行深入研究的过程,此过程须透过各种方式及管道搜集资料,加以分析整合,以了解案主问题的成因,进而提出适当辅导策略,协助改善问题,以增进个人适应。

个案研究具有以下特点

(1)研究对象的个别性与典型性。个案研究的对象是个别的,但不是完全孤立的,个别而是与其他个体相联系的,是某一个整体中的个别。因而对这些个别对象的研究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他个体和整体的某些特征和规律。个案研究的目的固然是了解把握某个个体的具体情况,但也要通过一个个案的研究,揭示出一般规律。

(2)研究内容的深入性和全面性。个案研究既可以研究个案的现在,也可以研究个案的过去,还可以追踪个案的未来发展。个案研究可以做静态的分析诊断也可以做动态的调查或跟踪。由于个案研究的对象不多,所以研究时就有较为充裕的时间,进行透彻深入、全面系统的分析与研究。

(3)研究方法的多样性和综合性。为了搜集到更多的个案资料,从多角度把握研究对象的发展变化,就必须结合教育观察、教育调查、教育实验、教育测量等多种研究方法,综合各种研究手段。

二、班主任教育的内涵及趋势

班主任是学校教育教学与日常管理过程中一个特定而复杂的社会角色。中小学班主任面对的教育对象是青少年学生,他们正处于一生中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特别需要教育和引导。班主任的特殊身份使班主任容易成为青少年学校生活中的主要依靠对象,成为影响学生的“重要他人”。

班主任要努力使自已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守护者,这是班主任教育工作过程中的主导角色;班主任还是班级群体组织的领导者、学校教育计划的贯彻者和各种教育力量的协调者。以学生发展为本是学校教育活动的本质规定,重视人的全面发展、完整人格的培养是当今世界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和共同趋势。要想适应新时期的班级教育与管理人性化的需要,班主任的传统角色要在许多方面加以转换。班主任要走向多元型、对话型、感染型与专业型等。

三、在班主任教育中进行个案研究的意义

首先,它适用于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的研究,如对班级中优差两头学生的研究,对个别品德不良学生的研究,对某个学生采取特殊教育的追踪研究,对某个学生的心理问题和人格偏差的诊断研究等。其次,个案研究还适用于对那些不能预测、控制,或由于道德原因不能人为重复进行的事例的研究。

个案研究是特别适合教师使用的一种方法。在一定意义上说,每个教师都应该是一名教育研究者。但由于教师主要时间和精力还是放在教学和教育工作上,开展大规模的教育调查和严格控制实验,往往有一定的困难。而个案研究的对象少,研究规模也较小。教师可以抓住一两个典型的学生,结合教学、教育工作实践进行研究。对于每一个教育实践工作者来说,总可以在班上找到研究对象,而且也不需要什么特殊的处理,不影响正常的教育活动。

个案研究是因材施教的基础,具有实践意义。个案涉及的人与事较少,教师有条件对个案的方方面面进行细致的研究,便于掌握个案的全面情况。便于掌握个案动态发展。我们只有在对个案全貌研究和了解的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教育措施,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例如,对于基础较好、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提出更高、更难的要求。对于基础不好的学生就要采取措施,进行补缺补差。

四、在班主任教育中进行个案研究存在可能性与必然性

(一)、可能性分析

1、班主任的特殊身份使班主任容易成为青少年学校生活中的主要依靠对象,成为影响学生的“重要他人”。班主任是学校教育教学与日常管理过程中一个特定而复杂的社会角色。中小学班主任面对的教育对象是青少年学生,他们正处于一生中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特别需要教育和引导。

2、班主任开展个案研究具有很多便利条件。作为班主任老师在教育学生过程中,可以及时发现个案的问题,通过观察、交谈了解个案的资料。为开展个案研究提供基础。

(二)、在班主任教育中进行个案研究存在必然性

1、开展个案研究是班主任工作的需要。在班主任实际工作中,经常会遇见一些“特殊”的学生,他们有着厌学、焦虑、与人交往障碍、情绪管理能力较低等问题。(班主任 )班主任可以通过开展个案研究,改变学生现状,使学生健康成长。这是班级建设一项重要内容。

2、开展个案研究也是时代的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是学校教育活动的本质规定,重视人的全面发展、完整人格的培养是当今世界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和共同趋势。要想适应新时期的班级教育与管理人性化的需要,班主任必须要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与专业素养,通过开展个案研究可以提升班主任的专业水平,推动班主任工作走向理论化、专业化。

五、班主任在其教育工作中开展个案研究的过程

1、确定研究对象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班主任可以掌握学生的第一手资料,及时发现学生的异常情绪与行为。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测试结果、凸显出来的问题确定个案。个案研究的对象通常是:生理心理障碍者、学业低成就者、行为偏差学生、情绪异常学生、资优学生等。

2、收集个案资料

全面地收集个案资料是个案研究有效性的重要保证。全面系统的个案资料有助于研究者对个案的完整认识。收集资料的方式是多样的,可采用书面调查、口头访问的方式,也可采用观察、测验、评定的方式,还可以通过查阅个案的个人资料的方式获得信息。个案资料的来源大致有:

(1)个案的个人资料。个人资料众多,除了收集个案的基本资料,如姓名、性别、年龄、出生年月、籍贯等,常常还涉及个案的身心健康状况,如身高、体重、病史、性格、气质等。另外,还要收集个案历年来的学习手册、考试成绩、作业、日记、周记等相关资料。

(2)学校有关记录。个案的学校记录资料比较规范,又有延续性,易作前后对比。资料包括各种情况登记表,成绩记录,能力、兴趣、人格、智商等测验结果,操行评语,奖惩情况,教师和学生的评价等。

(3)家庭和社会背景。家庭和社会背景涉及个案的个人生活史,是个案研究的重要的信息源。这方面的资料往往涉及父母的教育程度、职业、社会经济地位,父母的管教方式、家人与个案的的关系,个案在家庭中的地位,所在社区的文化状况。

3、诊断与假设

在广泛收集个案资料的基础上,常常还需要对相关问题作进一步的测试,以诊断问题的症结所在,推论原因——主因、次因、远因、近因等,形成初步的假设。

4、个案分析与指导

个案研究收集到的资料往往比较粗糙、琐碎,难以直接解释问题,因此需要用逻辑思维的方式对有关资料进行理性的加工。个案研究不仅仅要提出研究的问题,还需要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指导性意见,因此在对个案问题作出明确的诊断和假设后,接下来需要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行为矫正的方法。

5、实施个案指导

通过跟踪、观察、记录等方式验证先前的诊断和假设。在个案研究的诊断与假设、分析与指导过程中难免会有错误的判断和推论,因此需要在实际的个案实施过程中,通过多方面的信息和资料来检验先前主观推断的合理性。

6、形成结论

对个案的表现进行讨论和评估,提出建议,得出结论,撰写个案研究报告。个案研究除了收集个案相关资料外,还需与个案进行沟通,以达到辅导、咨询、解决问题的目的。

五、在班主任教育中开展个案研究的积极作用

1、对于个案本身。对个案问题进行分类、设计个案辅导的策略,探讨行之有效的心理疏导的方法与模式;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困惑与难题,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面对个案时,班主任不再停留在一个层面去看待,通过个案研究资料收集,班主任能够重视案主的成长经历与家庭成员的关系,了解案主行为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帮助案主学习和掌握恰当的行为模式与反应模式,获得对世界的正确的认知或完善其理性思考的能力,从而促进案主与环境的适应,帮助案主重建自我形象,激发个人的自尊心和动力,促进问题的解决。

2、对班主任老师。

(1)班主任老师更加客观、全面、深入的去了解个案,提出更为优化的解决问题的方案,了解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的挣扎。

(2)通过个案研究,可以帮助班主任及时了解整个班级的情况。及时收集到对自己教育措施的反馈信息。通过对个案的辅导,还可以不断总结和评价一些积极的教育措施的实施经验与效果,从而得出对以后教育工作的有益启示。

(3)班主任认同个案研究的重要作用,使个案研究更加规范化,从而提高班主任管理水平与专业素养,推动班主任走向专业化。

(4)促进班主任整理教育管理思想,归纳出某一个案或是一类问题的规律。

3、班级环境建设。通过开展个案研究,体现人性化、现代管理,有利于班级风貌的建设。通过整个的班级教育系统对学生的发展予以全方位的关心,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六、存在问题及改进

1、存在的问题

班主任工作繁忙,除了教育管理,还有自身的教学工作,有些班主任不善于积累、总结,没有形成文字的成果。有些班主任认为个案研究只是简单的谈话,于是很多个案只是停留在了谈心的层面,并没有深入研究,从而影响了个案研究的深入性,专业性。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很多个案问题来自于家庭系统,家长教育观念的固化及不合理,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班主任教育时的个案研究的开展。

2、改进方法

加强宣传指导,使班主任明确进行个案研究的积极作用,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建立健全相关举措,建立个案评估机制,鼓励班主任开展个案研究肯定班主任开展个案研究的付出。

多举办家长论坛讲座,更新家长的教育理念。

大班社会活动教案篇8

一、知易行难起步艰

公民意识教育从何做起?这是各级教育工作者遇到的一个现实问题。一些学校在开展公民意识教育过程中还出现了反复。下面是某校的一个实际案例:

新学期开始,班主任闵老师结合《规划纲要》的学习,想在新组建的班里将公民意识教育与新的班委组建结合起来,由全班同学海选班干。想当班干的每人准备任职演说,承诺当选后为班级做些什么,然后由同学们投票决定班干人选。

开学一星期后,闵老师在班上公布了这一方案,全班同学活跃起来了,有去查资料写竞选演说词的,有在同学中征求搞好班级工作意见的,有找家长或自己亲近的人咨询完善班级工作方案的,经过一周的准备,全班42名同学中有16人提交了参加竞选方案。经过公开演说和投票,Z同学以最高票当选班长,与其他六位参选得票较多的同学协商组建起了新的班委会。

正当闵老师为自己的这一探索高兴的时候,就在新班委组建后的第三天,就有同学举报新班委中的L同学动用了他家长是本校教职工的优势为自己拉票,还有人举报新班委中的G同学私下里给同学送礼以增加自己的选票,还有人质疑新任班长Z同学在班里的学习成绩和品德都不是最好的,仅仅是竞选方案做得好,演说的时候“迷惑”了一些同学而已。闵老师调查后了解到,举报的情况基本属实,举报的同学就是落选的同学。这使得闵老师犯愁了,一时不知如何处理。

闵老师选择这样一个入手处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是恰到好处的,公民意识教育不只是教一些词汇和知识,而是要让学生依据公民的责任和权力行事,在行动中生成意识,在行为中形成规范。每一个学生都参与班级自主管理,并通过选举的方式选择自己信得过的同学管理班级事务,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和责任心,而且能养成全体同学的责权意识、公民意识。

这个案例中显现出这样几个问题,首先是班委会的功能是什么?由于长期以来,外在环境和多重因素的影响,不少人认为班干部就是班级里学习最好的人,就是能集“三好生”和各种名誉于一身的人;还有人认为班干部就是在班级里有些特权的人,其实这些都背离了对班委会的功能定位。简而言之,班委会就是全班同学推选某几个人为班级尽责的组织,因为需要他们尽责,所以全体同学授予他们一定的权力,以便他们更好地为同学们服务。班干部未必需要是学业最好,也未必需要太多的荣誉,却必须要有多数同学的认同,也必需要有为同学尽职尽责服务的责任心,得到大家信赖。

其次,班委会通过选举产生是学生自治的重要体现,需要有比较严密的程序和详细的规则,以保障这一过程是公平、公开、透明、公正的。学生在学校期间选举班委会的活动就是对这些程序和规则学习的过程,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是正常的。就以这个班出现的这种情况来说,闵老师完全可以平常心态,引导学生公开讨论,处理好这些问题,并通过这些问题的解决深化学生对公民意识的理解。

二、以知导行是非明

现实中,确实有一些学生为竞选班干部暗地里请客送礼,买零食给同学,送玩具给同学。一些孩子的家长也掺合进来,私下“结盟”让各自的孩子互投选票、互相提名。尽管有这些问题,不能因噎废食,大面积的调查表明,大多数学生是单纯和正直的,选班干部还是最看重服务精神和综合表现,瞧不起用不正当手段拉票的同学。

事实上,孩子们的某些做法,很大程度上,是社会上成人想法和做法的折射。那些掺合孩子班干部选举的家长本身就属丑陋的行为,那些向老师“游说”要求务必给自己孩子戴个“官帽”的做法也是错误的,对于一些家长用社会上的丑陋现象来解释自己孩子为何落选,也有过多的主观成分。

更有一些家长,从功利的观念看待班干部,不是将担任班干部当成尽责的机会,而是当成获得特权和好处的机会,认为当干部就是各种特权的延伸。或想通过当班干部激发孩子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或觉得孩子当上班干部后,更有机会被评为区级、市级三好学生,成为今后升学的敲门砖。

现代社会无疑需要由公民组成,由于经历过长期的封建社会和臣民生活与教育,中国人普遍缺乏公民意识,以至现今在不少人的意识中,“公民”还是个陌生词汇,甚至有些人还将它当作敏感词汇。正是由于中国人现在还普遍缺乏公民意识,以致该尽责时不尽责,该行使自己权力时也不会行使自己的权力,对于公共事务冷淡,参政议政意识淡薄,诸如闯红灯、随处扔垃圾、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等,从根本上都与自身的责权意识不强、公民意识淡薄直接相关。

这样的社会现状更说明公民教育的重要和紧迫。公民意识源于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很多意识都是从小养成的。真正的公民意识教育需要知行合一,不能仅仅讲理论,却需要讲明是非,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在做小事的过程中确立公民意识;需要从校园生活民主开始,需要让学生从小就意识到自己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并通过真正的学生自治培养公民的意识和能力。真正的公民意识教育不是给学生标准答案和结论,而是告诉他们基本事实,教会他们分析各方面权责与利益的关系,让大家在参与中明确规则,在讨论甚至是争辩中明了事非,让学生自己去作判断。

三、辨清“公”“私”立其大

公民意识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正确认识自己的利益跟国家的利益之间的联系。公民不是“私民”,不只是自己的,不是你一个家庭的,而是属于国家的。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有思想的出思想,大家齐心合力才能把国家建设好。爱国就像爱自己的身体。爱自己的身体就要经常体检;爱国家就要经常检查政府存在哪些缺点和失误之处。

培养公民意识是各级各类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或许正因为此,这次不到3万字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规划纲要》文本中,就有5次出现“公民”一词,强调“教育公平的关键是机会公平,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在战略目标中明确“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保障公民依法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在强调德育时;在依法治教部分强调“开展普法教育,促进师生员工提高法律素质和公民意识,自觉知法守法,遵守公共生活秩序,做遵纪守法的楷模”。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简称《宪法》)是中国核心价值的法律体现。公民教育首先亟需要做的就是让所有教育工作者和受教育者真正学好《宪法》。《宪法》第三十三条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其中第三十四条确立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第三十五条确立了“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第三十六条确立了“自由”;第三十七条确立了“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第三十八条确立了“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第三十九条确立了“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第四十条确立了“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第四十一条确立了“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第四十二条确立了“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依据近期在一定范围内对师生的调查,不少人对《宪法》赋予了自己这些权利和义务感到愕然,甚至有人认为这些是某些人散发的传单的内容。由此可见,公民教育任重道远而又迫不及待!

每个人都按照《宪法》的要求行事是成为公民的最起码要求,在现实中遇到不按《宪法》行事的人和事,就不应将它当作与己无关的事。如果将它高高挂起,那还是一种“私民”心态;如果能以适当的方式参与进来,如阻止、批评、与之讨论或采取措施纠正,这才是公民所应做的。

四、习得技能利于行

培养合格公民不宜纸上谈兵,重点在于能以公民的意识和规范做事。

合格公民的教育内容包括公民道德、公民价值观、公民知识和公民参与技能。仅仅局限于知识的教育不是真正的公民教育,仅仅局限于道德的教育是空洞的教育,仅仅局限于价值观的教育更是虚无飘渺的,真正的公民教育需要知行合一,理论与实践结合,在做上教,做上学,使其获得做的技能。因此对学生的公民教育需要从校园生活民主开始,需要从学生的切身利益出发,让学生从小就意识到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并通过真正的学生自治培养他们公民的意识、能力和处理公共事务的技巧。

公民教育的发展方向是建立公民社会,公民社会是一个责任社会,因而需要培养民主参与能力,学会公共沟通,学会公共决策,发展冲突管理能力,要善于探究社区公共议题,推动社会改造方案形成。当然,也包括学会如何在权势与金钱的面前保持个人的尊严、实践宪法赋予每一个公民的思想信仰、言论、出版自由以及选举与被选举等权利。

学校不能与社会隔离,公民教育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社会需要一个政府,明了国家政权的性质、功能、机构、运作程序,政府对公民有何义务,它的权力应当受到怎样的限制和规范,为什么公民需要有言论、出版等自由,如何去保障这些自由,以及如何去获得社会秩序和个人自由之间的平衡,而不是简单给个标准答案,或简单规定只能这样做,不能那样做。

公民教育当然需要系统地把真正有价值的、符合人类文明基本准则的政治学、伦理学知识传授给学生,也需要将建立公民社会的启蒙知识传授给学生;但又不是将学生关在校园里,而是应该让学生更多地去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多开展一些社会公益活动,并将参与公益活动的态度、效果作为对学生的考核内容之一,这样才能保障他们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而是行事处世的能力和技巧。

公民教育不是仅仅教给学生一堆结论,而是要教会学生思考社会问题,了解国家政权的真实状况,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对社会的分析批判能力,培养对现实社会的敏锐观察力和进行批判的道德勇气,在实践中理会公民的精神与美德,体验什么是合理的国家与政府,思考究竟要建立一个怎样的社会,然后再去考虑如何设计路径,如何通过自己以及联络更多社会成员去实现这样的目标,这样才能培养心智和人格健全的公民。

公民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创造一个理想的社会,这个理想社会是所有人认同、体验和选择的结果。因而需要培养学生对真理的向往,对历史的思索,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性,对理想社会的不懈追求。这些都可在班级的自主管理和生活环境中养成。

上一篇:小班体育活动教案范文 下一篇:中班体育活动教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