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健康教育范文

时间:2023-08-14 16:54:27

大班健康教育

大班健康教育范文第1篇

幼儿进入大班,运动能力不断增强,但对身体关节的保护了解较少。通过有趣的关节游戏、关节表演等内容,使幼儿知道关节的重要性。

活动目标:

1、了解人体主要的关节名称和所在部位,感知关节与人体活动的关系。

2、懂得关节的作用和保护关节的重要性。

活动准备:(包含经验与物质两方面)

经验准备:幼儿正确辨别运动器械的名称和运动器械的基本玩法。

物质准备:皮球、高跷木、毽子、沙包、哑铃、拉力器、呼啦圈等。录音机、磁带、活动人体模型。

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探索各关节的位置。

难点:1、掌握各关节的名称,感知关节与人体活动的关系。

2、如何保护关节。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做律动:《头发、肩膀、膝盖、脚》

吸引幼儿注意力,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二、教师示范

教师活动身体各部位的关节,引导幼儿发现关节、认识关节。

1、游戏:《长高了,变矮了》引导幼儿观察在玩的过程中初步感知膝盖部位的变化。

2、出示活动人体模型,进一步发现并记住关节的位置。演示活动人体模型,引导幼儿发现其是用线连接起来的才会动,用线连接的位置叫关节。(幼儿非常喜欢活动人体模型,走近看看,幼儿学习的兴趣很浓。)

教师口述:关节是看不见的,可以用手去感受关节在运动时的变化。(“试一试”,感受关节的位置,让幼儿自由运动自己的身体,观察身体的什么地方动了,并在身体上找出相应位置贴上标记。在找寻自己的关节时,其中有两名幼儿互相探讨,一名幼儿高兴的摸另一名幼儿的肘关节说:“在这里”。)

3、让幼儿自由选择运动器械,给幼儿提出要求,在玩的过程中观察什么位置在动?针对幼儿的个体差异,有的幼儿不知道关节这一名称,我能及时告诉他们。对已有相关经验的幼儿,我告诉他们关节的名称。 (“玩一玩”初步感受关节的运动,让幼儿自由选择器械进行活动,活动时思考:我玩的是什么?玩的时候身体的什么地方动了。师引导幼儿说一说:刚才玩的是什么?玩的时候身体的什么地方动了?倩倩说:“我玩的是皮球,是膝关节在动”。其他幼儿说:“还有踝关节”。可见幼儿的观察还是仔细的。)教师小结:提问幼儿你玩的是什么器械?是怎么玩的?玩的时候什么关节在动?针对幼儿的回答,教师给予肯定,对存在问题的幼儿,教师及时纠正并给出正确答案。

4、利用即时贴,根据教师的要求让幼儿找到身体中的关节部位。(“说一说”,师生相互交流探索中的发现,请找老师或好朋友说一说,自己找到几个地方会动。几名幼儿围着浩浩在笑,原来浩浩把标记粘到了腰上。东东说“他找到了这里.”聪明的浩浩找到了,其他几名幼儿也知道了,这时刻的幼儿特别高兴。)

5、分组讨论:怎样保护关节?关节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方便?

教师和幼儿一起总结:可以自如地吃饭、看书、跳舞………

6、观看情景表演《受伤的腕关节》

教师和幼儿一起总结:腕关节受伤不能自如地画画、剪东西、跳绳……。其它关节同样重要不能受伤。受伤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诸多的不便。其次,关节还需要保暖。在平时活动中,小朋友之间不能推、拉、拽、踢。不能从太高的地方往下跳等等。

三、活动延伸

1、让幼儿把学到的保护关节的做法告诉给周围的人。

2、户外活动《有趣的弹力球》进一步巩固本次活动所学的知识。

活动反思:

大班健康教育范文第2篇

【设计思路】对幼儿来说,结婚应该是属于成人世界的,他们难以接触到这个概念的较为深入、本质的层面。幼儿对结婚这一概念(现象)有认识吗?认识到何种程度?比如,除了什么是结婚,对结婚的年龄、结婚双方的性别、婚姻中的伦理等有没有认识,认识到何种程度?幼儿对结婚的认识从何而来,有何特点,又有什么样的教育意义?带着这些问题,老师针对大班幼儿设计了一次谈话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谈话反映幼儿对结婚的初步认识,并帮助幼儿形成对结婚的朴素理解。

2.能理解婚礼只是结婚的一个表现形式,两者有区别。

3.能在大家面前用完整的语言阐述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婚礼进行曲》音乐磁带;婚礼现场影片片段。

2.婚礼用品:喜字、红心、婴儿玩偶。

3.提问字卡:黑板

【活动过程】一、播放《婚礼进行曲》引出谈话主题

老师:今天老师想和小朋友们聊聊天,聊什么呢?请大家先听一段音乐。(播放婚礼进行曲)

提问:这是什么音乐?在哪听过?

二、出示主题字卡:结婚,进入谈话主题

1.出示谈话字卡:什么是结婚?

(1)当有幼儿说出婚礼场面时,老师可以出示中西式婚礼中新郎新娘玩偶,请幼儿观察并回忆:自己见过的新郎新娘是什么样子的?

(随机教育:请幼儿根据已有记忆比较中西式婚礼的不同之处,老师可适当提醒幼儿:婚礼场地、服装等有何不同)

(2)请幼儿回忆见过的婚礼场面,老师配合幼儿摆出一些婚礼用品,让幼儿说说它们的用途。

小结:幼儿在听到“什么是结婚”这样的问题时,脑海里马上浮现出婚礼场面的种种景象,“结婚就是要有个新娘子还有新郎;结婚就是两个人在一起,永远不分开,还要生小孩;结婚,是要放鞭炮、可以吃糖、又可以玩气球……”

2.出示谈话字卡:结婚的人数

提问:三个人可以结婚吗?为什么三个人不行?

一定要两个人么?一个人不行吗?

小结:幼儿基本能认识到结婚是两个人的事,而不是三个人一起结婚,或者一个人就能结婚。

3.出示谈话字卡:结婚双方的年龄

(1)结婚的最小年龄

提问:要长多大才可以结婚呢?

像小朋友这么大可以吗?为什么不可以?

长到几岁才可以结婚呢?

(指着男女小朋友)你们都是大班小朋友了,可以结婚吗?

(2)双方的年龄差距

提问:一个老爷爷和一个小姑娘能结婚吗?

一个70岁的老奶奶和一个20岁的小伙子能结婚吗?

老师和男小朋友能结婚吗?

两个人差多少岁可以结婚呢?

小结:幼儿能认识到小孩子不能结婚,要等到长大后、到某一年龄以上才能结婚。在他们看来,结婚双方的年龄差距不能太大,一个老的和一个年轻的不能结婚。

4.出示谈话字卡:和谁结婚

提问:结过婚的人还能再结婚吗?

爸爸再去和别的阿姨结婚可以吗?

妈妈和舅舅能结婚吗?

哥哥和妹妹能结婚吗?

小结:幼儿还认识不到婚姻中的“伦理”问题,他们更多地将伦理问题转化成年龄问题、是否“重婚”的问题(如“爸爸已经和妈妈结婚了”)。

5.出示谈话字卡:结婚以后

(1)请幼儿观看动画片中公主和王子结婚的片段

提问:结婚以后还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幼儿提到生小孩,老师出示婴儿玩偶,让幼儿示范怎样抱孩子,怎样给孩子喂奶)

小结:幼儿能认识到结婚后双方都要承担一定的责任,,结婚后要生小孩,妈妈照顾孩子,爸爸上班挣钱,似乎较多地受父母在家庭中所承担的角色的影响。

6.老师小结谈话内容

“今天我和小朋友们聊天很高兴,通过聊天,大家告诉我,我知道了,结婚就是一个长大了的男的和一个长大了的女的,他们年龄差不多,彼此喜欢对方,要永远在一起了,他们生宝宝,并且照顾宝宝。”

7.延伸活动:命题画《我的婚礼》或《我见过的婚礼》

【教学反思】幼儿对类似结婚这样的发生在他们生活周围的社会现象是有所认识的,这些认识通常会比成人所想象的要来得丰富、深入。对此,我们不能简单地用“早熟”等加以判断,而更应看到幼儿学习的特点,即社会建构。幼儿不仅在与他人打交道的过程中建构着知识与技能,能力与方法,也建构着态度与情感。类似“结婚”这样的内容也可以成为幼儿园课程的内容。既然这些内容在深深地影响着幼儿,占据着他们的心理,幼儿教育工作者就不应该完全采取回避的态度,而是要积极地面对。当然,选择什么样的角度切入,期望通过这样的教育解决什么样的问题,是值得讨论的。

参考文献:

鄢超云,皇甫敏化.关于结婚.学前教育,2006(5).

大班健康教育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法

90后高职生面临自身成长成才和适应社会快速变化的双重压力,高职教育肩负着将他们的发展潜能、理想追求与社会需要、现实可能相结合,培养身心健康、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重任。目前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高职院校已普遍开展,为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科学化建设,进一步发挥课堂教学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心理健康教育课越来越受到各高职院校的重视。如何上好这门课,如何让这门课发挥它特有的功效,大家都在积极探索。

一、对大班课的理解

对大班课程的理解,以我院为例,40人以下为小班,40-54人为标准班,55人以上为大班。对教师而言,通常说的大班上课即两个小班或两个标准班合在一起上课,即合班课。单班上课即为小班上课。基于大学教学资源相对有限,公共基础课如心理健康教育课、思政课、大学英语等为大班上课,甚至有些专业基础课也实行大班上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设置通过在大学一年级新生入学之后,以32—36个学时开设,但很多高校只开设16学时,甚至有部分高校还以选修课的形式设置。我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自2010年9月由选修课纳为必修课的范畴,开设32学时。课程对师资基本要求一般为心理学或教育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具备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担任学院学生日常心理咨询工作等,对专业性的高要求使得各高校师资力量不足。以我院为例,很多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甚至设在大学二年级。受师资力量、教学场地等诸多条件限制,高校在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程时,基本都采用大班上课模式。从教学效果看,多数教师喜欢小班上课,人员单一,人数少,课堂纪律好,课堂活动易操作,甚至可以做到因材施教。大班课两班合上、人数多、教室大、课堂纪律不易管理、课堂活动操作性差、教师精力耗损等现象的存在,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一大难题。要解决这个难题,改革教学模式是关键。

二、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大班教学常见教学法的运用

心理健康教育课是一门理论联系实际的课程,任课教师既要教授学生掌握一定的心理知识,又要让学生体验到心理活动和必要的心理调适技能训练。如何从教学方法入手,达到教学目的,同行学者们进行了很多探索和尝试,如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心理测试、团体训练、情境表演、角色扮演、体验活动等教学方法的使用。笔者通过多年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工作,认为以下常见教学方法如果运用得当,就可以有效提高大班上课效率,使教学效果明显。

1.课堂讲授法

这是传统的授课法,也是大班上课采用最多的一种教学方法。现在的课堂讲授法由过去单一课本加黑板板书讲授,演变为在多媒体教室用多媒体课件讲授。这种教学模式也是目前各高校在各课程中用得最多的模式,可以说是教学的主流模式,尤其是在大班上课中。教育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内容要求,包括要使了解心理学相关的理论知识,心理健康的标准,大学生心理发展特征,异常心理表现,自我调适的基本知识,等等。对于这些知识层面的教学内容而言,讲授法是最常用的教学方法。要想运用课堂讲授法赢得一堂出彩的课,对任课教师的专业知识和多学科的背景知识要求较高。课堂讲授法教学能达到怎样的效果,多半取决于心理任课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的高低。我们在运用这种教学方法授课时,除了要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外,还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上要张弛有度。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如果任课教师的课件制作过于单一,比如每张页面只有字,字体颜色与底版色彩不搭,学生看着就会产生视觉疲劳,从心理上不愿看,进一步不愿听,或睡觉或讲话,影响课堂秩序。因此,课件的制作要充分考虑图片和声音、视频的比重,做到既生动有趣又不喧宾夺主。第二,授课过程中控制好板书与教材的转换。现在上课,基本上都用多媒体教学,只要动动鼠标、键盘,在这种情况下,传统教学中的黑板板书基本被遗弃,原来的照本念书,变成现在的念课件,课件当板书。这样势必影响教学效果,学生的注意力也难以持续集中。为使课堂生动,活泼,在进行多媒体课件演示过程中,不要放弃传统板书,不能站在电脑前一动不动地念课件,可以使用激光笔代替鼠标,这样教师可以来回走动,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便于互动。

2.案例教学法

教学过程中,案例法作为讲授法的补充,师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讨论开展教学活动。心理健康教育课的任课教师一般为双肩挑,即一方面担任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课程教学任务,另一方面做日常学生的心理咨询工作。因此,教师有很多第一手的案例素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案例教学法时,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甄选案例。比如在“大学生情绪管理”、“大学生人际交往”、“大学生压力与挫折应对”等专题中,要选一些大学生常见的一般心理问题做案例分析,具有普遍性;在“大学生人格塑造”、“心理障碍的救助与识别”、“生命教育与心理危机干预”等专题中,则可选一些严重心理问题或异常心理问题的案例做教学用。不管选用何种案例,教师首先要注意在运用案例的过程中隐去当事人的姓名等相关信息。笔者在日常心理咨询工作中,接受过几例因其他老师上课选用案例给来访者造成一定困扰的个案咨询,甚至害怕自己此次的心理咨询被当做案例在全年级公开。其次,尽量选用积极的案例,特殊极端的个案不适合作为一个教学案例在课堂上进行讨论、交流。容易引起学生内心的恐慌和对心理健康课的反感。再次,老师在引出案例前,要表明案例仅作教学讨论用。有些同学觉得老师上课所讲的案例就是针对自己,甚至觉得自己心理有问题。最后,教师作为指导者,要组织好学生的讨论环节。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勇敢表达,积极交流。总之,任课教师要注意自己所选用的案例对学生来说是安全的,没有歧视性的,非极端的。

3.角色扮演法

心理健康教育课上所运用的角色扮演法,特指心理情景剧,即由学生扮演日常学习、生活情境中的角色,把他们的焦虑或困惑等现象用情景剧的方式表现出来,教师进行指导并组织学生讨论。大班上课过程中,教师在进行课堂组织时工作难度加大,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也不高,针对这些现实问题,我们可以把心理情景剧这样的实践环节加进课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活跃度,由学生小组协助任课教师完成课堂组织工作。以“大学生人际关系与交往技巧”为例,在涉及大学生人际交往影响因素、人际交往原则及技巧时,可以“寝室人际关系”为主题设置心理情景剧。我们可以采用学生自愿报名、自愿结合,选择相关素材和剧本,由教师课余时间加以指导,学生排练,最后在课堂上表演。寝室人际关系是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细胞体,部分高校由于资源有限,出现8人间宿舍,房间小,人员多,难免出现各种矛盾和摩擦。即使4人间宿舍,这种人际交往中出现的宿舍矛盾也不可避免。在学校心理咨询室的个案接待中,因宿舍关系引发冲突的心理咨询最常见。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碰到的宿舍关系问题,由几个学生通过心理情景剧的形式表演出来,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自主发现宿舍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并寻求方式解决,然后以情景剧形式带到课堂上和全班学生一起讨论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最恰当方式。这种形式的教学,主要靠学生课下的自我实践和教师课下的指导,在课堂上有目的地研讨和交流,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

三、结语

大班教学在高校公共课堂上不可避免,学生人数多是常态,对教师而言,大班上课时课堂比较难以掌控也是事实。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任课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活动中,既可采用单一的讲授法,又可多种教学方法并用,无论采用何种形式,都应根据教学的内容和特点,合理运用,扬长避短,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彩娟.大班环境下多维互动教学模式的建立与实施[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11).

[2]唐明军.基于少学时大课堂背景下的心理健康课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0(36).

[3]阎玲.高职大班课有效教学法浅谈[J].职业,2013(3).

[4]王楠.大班型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模式探讨[J].科学时代,2013(7).

大班健康教育范文第4篇

研究以学生工作坊为平台,将大班学生化整为零,并通过学生工作坊将课堂内外联系起来,突破了教学的时

空观,突显了教学的双主体作用,加强了学生的体验与活动,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有益探索。

关键词:大班教学 心理健康教育课 工作坊 双主体性

多年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在心理健康教育

的教学实践和理论探讨上做了大量工作,并在许多

方面达成共识,如强调心理健康教育是融知识性、

实践性、互动性、体验性为一体的课程,并应构建以

学生为主体、突出能力培养的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教

学模式。王海英等总结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四

种教学模式――讲授式、活动式、对话式和诱导式,

并认为诱导式教学模式是目前心理健康教育最理

想的教学模式,其流程如下:创设情境一操作体

验一问题感知一交流感悟。潘柳燕等认为,教学设

计要遵循“以学生为中心、以情境为中介、以经验为

起点、以活动为核心、以过程为重心、以合作为主

线”的原则。总之,目前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强调:一,

活动式、体验式的学生参与;二,团体辅导式的授

课风格。

然而,研究显示,7人左右的群体在采取行动时

效率最高,个体在小群体中表现更好;最有效的团

队规模不超过十人。所以,无论是运用团体辅导式

还是突出活动体验式的教学,在人数较少、教学时

间较充分的条件下才会有更好的教学效果。但是,

目前我国学校的教学单元多以大班存在。“视野与

文化”研究推算,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视野覆盖范围

不超过25名学生,教师站在讲台上的视觉控制宽

度小于10人,视觉纵深小于10排,综合推算,

50-100人即可称为大班。人数多,无疑很难有效完

成活动任务。况且,在大班条件下,教师们最常用、

最习惯的教学方法是讲授式,于是,在班级学生

人数多、课时不充分、以讲授为主的教学环境下,很

难产生心理健康教育所追求的感受、体验与分享,

教学问题表现为:1.老师无暇顾及多数个体,课堂纪

律难以掌控;2.不少学生无法实质性参与活动,只能

当观众或听众;3.自我探索时,难以与周围人建立起

信任感,人际互动减少;4.活动和体验往往随堂进

行,没有时间充分地分享讨论,活动形式大于内容;

5.活动与体验的主题多来自于教师的假设和构思,

教学案例和情境创设都是教师主导的,难以切实反

映学生的需要,有教师自说白话的倾向;6.由于课时

有限,理论点拨不足,学生的感受难以深化为感悟,

只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利于学生实现心理

自助。

本研究在大班条件下创立学生工作坊,将学生

分成小的团队,并以这些团队为听课与活动主体,

自主设置学习与活动的问题、解决问题、展现解决

问题的成果,以体现学生的需要,锻炼学生的能力,

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心理成长,让更多学生受益。

一、学生工作坊的可行性与主要工作

工作坊(workshop),也称专题研习工作坊,源于

现代建筑设计领域的实践教学模式,诞生于德国魏

玛共和国时期的以培养工程设计与建筑设计为宗

旨的包豪斯学院(Staatliche Bauhaus,1919~1937)。王

雪华(2011)认为,“工作坊是一种参与式、体验式、

互动式的学习模式,通常由10~20名成员组成一个

小团体,以一名在某个领域富有经验的主持人为核

心,成员在其指导之下,通过活动、讲座、短时演讲

等多种方式共同探讨某个话题的组织模式”。黄越

(2011)认为,工作坊是由数人共同参与的场域与过

程,且让参与者在参与过程中能够对话沟通、共同

思考、进行调查与分析、提出方案或规划,并一起讨

论如何推动方案的执行,甚至可以实际行动,这种

“聚会”与“一系列的过程”,就是工作坊的活动内

容。可见,工作坊教学趋向于理论与实践的整合。

国外将工作坊用于各层次教学中,并形成清晰

的实施体系。如学生的“读写训练工作坊”分成两部

分:10~15分钟的小课程和30分钟的工作坊实践。

小课程部分侧重于理论,结构如下:引出联系点

提出教学点呈现示范点鼓励参与点布置任

务点。工作坊实践部分是学生们操作实践任务,教

师则在课堂上巡视,个别交谈、个别辅导。最后,教

师用学生完成的优秀作品为例与学生们进行简短

的分享,工作坊教学结束。我国学者也尝试把它用

于教师培训、英语教学、音乐教育、市场营销、心理

培训中。

1.学生工作坊的可行性

如上所述,工作坊教学通常是在一个课堂上既

完成理论教学又实现工作坊操作,但这在大班条件

下很难实施。本研究创新其为学生工作坊教学,即

以学生工作坊为平台进行教学,同时理论教学与工

作坊活动相对独立进行。学生工作坊教学被界定为

既是一个学生在一起学习讨论、实践操作、分享体

验的学习小组,又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它是空间

概念(教室或相应活动场所)、组织机构(学习小组)

和教学过程(工作坊活动的准备与展示)的综合体。

郑碧波等将工作坊模式用于高中学生心理健

康教育,效果良好。本研究与郑碧波研究的主要区

别在于:1.学生工作坊活动的设计者和主持人是受

教学生,而非任课教师,突出了问题来自学生、解决

方案来自学生、获益回归学生,符合学生的认知需

求与水平。2.学生工作坊教学的重点是工作坊建构、

活动演练及活动展示,这本身就是学生进行体验和

提升能力的过程,发挥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的隐性教

学作用。3.学生工作坊的主要“工作”在课外,课堂呈

现的是浓缩了的工作成果,以体现学生的心理面

貌,这充分利用了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培养了学生

自主学习能力。基于学生具有一定的认知水平、心

理感悟能力与课外活动时间,学生工作坊具有现实

可操作性,尤其适宜初中以上的学生。

2.学生工作坊的主要内容

第一,成立学生工作坊。按照教师的建议,学生

们根据个人兴趣或所存在的心理困惑,自主组合成

6~12人的团队,教师可酌情协调各坊人员,尽可能

使各坊男女比例相当、目标一致,并发放工作坊成

长记录袋。

第二,确立学生工作坊主题。学生工作坊成立

后,各坊成员参考任课教师所列专题菜单,并可自

行添加,确定本工作坊活动主题。供学生参考的工

作坊主题有:“抗挫耐压工作坊”、“人际交往工作

坊”、“我的情绪工作坊”、“青春之惑工作坊”、“珍爱

生命工作坊”、“正能量工作坊”、“快乐学生工作坊”

等等。

第三,进行学生工作坊课外“工作”。根据所选

主题,每个学生工作坊选取现实生活或自身出现的

典型心理案例,进行课外资料查阅、调研、讨论,并

转化为可以呈现的视听“作品”,比如多媒体课件讲

述、调研报告、心理剧等。工作期间,及时与任课教

师进行沟通与反馈。

第四,展示学生工作坊工作成果。课外工作后,

每个学生工作坊再回到课堂上,将所准备的“作品”

成果进行展示,并带动全班其它工作坊成员参与、

体验与操作,实现课堂互动,完成教学过程。

第五,反思学生工作坊工作。坊主对当天的展

示与互动活动进行反馈,之后,各位坊员完成书面

成长报告,内容包括个人在工作坊中的角色、任务、

投入、感悟、成长、遗憾和建议。坊主完成工作坊小

结,总结从工作坊成立到实现目标各阶段的工作、

困惑及解决方案。

二、学生工作坊教学的主要步骤

学生工作坊教学步骤如下。

第一,学生工作坊教学导入(课堂)。第一次授

课,教师进行学生工作坊教学的介绍与动员,便于

学生理解与配合。之后,学生自愿结合,形成学生工

作坊,进行组织建设。同时,根据教师提供的工作坊

活动菜单选择或自拟工作坊主题,为课外工作坊活

动做准备。

第二,专题理论教学(课堂)。学生工作坊团队

建构完成后,各坊成员集中而坐,以教师为主导在

大班中进行理论讲述,学生则主要以个体存在的形

式完成课堂上的听课、讨论、体验等教学内容。专题

授课内容可以包括自我认知与完善、人际交往、应

对压力、情绪管理、性的困惑、学业发展与规划等。

第三,学生工作坊活动(课外)。每一个理论教

学后,在坊主的带领下,坊内成员利用课余时间,通

过查阅资料、讨论、编写剧本、编排多媒体、表演排

练等过程,完成工作坊活动内容,教师进行课外

指导。

第四,学生工作坊“作品”验收(课堂)。各工作

坊将课外“工作”的“作品”展示出来,引导和带动课

堂。展示的环节可分为:问题的提出一情景再现一

现场互动一教师点评一工作坊反馈。展示的手段可

以综合多媒体课件、角色扮演、情景剧、辩论等方

式,也可以进行团体辅导,其它各坊学生要倾听、共

情与表达。

第五,学生工作坊服务(课外)。在课程实施过

程中,甚至在课程结束后,学生仍然可以以学生工

作坊为团队进行课外活动,用心理学知识服务校

园,实现学以致用。

第六,学生工作坊总结与评价(课堂与课外)。

结课时,坊员填写课程收获及个人成长报告,坊主

完成工作总结。

其中第四个步骤――学生工作坊“作品”验收

是对学生“工作”过程的检验,也体现了他们对相关

理论的理解,还是教师发现问题、弥补理论教学不

足的契机。在此过程中,还可以发现学生的认知与

行为偏差,进行个体咨询。所以,这个亮相在学生工

作坊教学模式中非常重要,也是整个工作坊教学的

关键。

三、学生工作坊教学评述

学生工作坊教学的思路与王海英等所调研的

最佳教学――诱导式教学一致,但又没有局限于课

堂内,而是打破了课堂教学的时空观。它浓缩了团

体辅导的暖身活动、创设情境、自我探索、团体内部

互动诸环节,将分享、领悟与促成行动放在课外;将

展示、点评与升华留给了课堂,联接了课堂内外,也

联接了理论与实践。学生工作坊教学先以学科理论

为线索,再以学生体验与自主活动为载体,将学生

的问题与生活融人到理论的普遍性中,实现了学科

课程与活动课程的融合。学生工作坊的运用,使得

心理健康教育课深受学生喜爱,尤其是“作品”验收

环节,充分体现了学生们的学习智慧与参与乐趣,

还使课堂成为一个呈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的“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乐园”。

教学效果显示,学生工作坊教学具有如下特

色。第一,化整为零。每个大班形成若干个小的工作

坊单位,提高了课堂时间的利用率。第二,组织稳

定。每个工作坊人员相对固定,有自己的坊名、主

题、坊主及角色分工,增加了学生的责任心与坊内

的人际互动。第三,行动统一。每个工作坊成员上课

时集中而坐、共同讨论,既节省了考勤时间又增加

了彼此的亲密感,下课后统一活动,共同准备工作

坊活动,利于工作坊目标的完成。第四,过程评价。

每个工作坊都有自己的成长记录袋,记录整个团队

和个人在工作中的任务、贡献及成长,引导坊员对

学习和活动过程的投入。第五,课堂延伸。为了完成

工作坊主题,各工作坊必须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准

备,增加了彼此的交往,还可以以工作坊为团队,进

行校园心理服务,引导坊员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扩展了课堂的时间与空间。第六,师生共赢。各工作

坊在课外准备时,要与老师协商,将活动的内容反

馈给老师,这样也为老师做理论点评留有了思考时

间,保证了教师主导作用的效果。第七,“作品”展

示。各工作坊都有一次在课堂上将活动作品进行展

示的机会,带动课堂教学,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总之,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的

优势所在,在大班中创立学生工作坊教学,符合现

代教育理念。首先表现在它的双主体性上。双主体

教学的核心思想是“尊重”、“参与”和“发展”,这是

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灵魂,也是连结理论与实践

的关键。其次,体现了学科的综合性。工作坊打破了

传统的学科框架,以专题为学习单元,以学生真实

生活为教学素材,实现了知识与生活、知情意等心

理过程的综合。再次,借助与丰富了学生的经验性。

工作坊注重通过学生经验的获得与重构来学习,面

向全体学生但又能显示出个体差异,既有预防性又

有发展性,它融合了学科讲授、案例分析、角色扮

演、行为训练等授课方式,既有显性课程明确的陈

述性知识与体验式活动,也有隐性课程的环境熏陶

与人际感染。这种模式不仅与传统的授课方式不

同,也比团队辅导式课程及活动课程更加整合与

大班健康教育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健康促进;知识;综合干预;儿童保健服务

【中图分类号】 G 479 G 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10)10-1245-0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1]。但是,当今社会不少家长片面地重视知识教育,忽视了对幼儿的品德、意志、兴趣、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2],幼儿身上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许多健康问题。健康相关行为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一般而言,年龄较小者可塑性较大[3-4]。作为幼儿园,从小进行健康教育、培养并形成健康行为,对幼儿长大后自觉选择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5]。舟山市于2007年5月启动了创建“健康促进幼儿园”工作,选择某幼儿园开展了以“预防伤害”为切入点的“健康促进幼儿园”试点,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研究对象为舟山市2所机关幼儿园的幼儿及其家长,这些幼儿的家长大多数(80%以上)为市、区级机关及其下属单位的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干部,文化程度大多数(85%以上)为本科以上,收入相近,具有可比性。1所幼儿园作为实验组,另1所幼儿园作为对照组。

基线调查时实验组发放调查问卷300份,有效回收问卷273份,有效回收率为91.0%;其中小班126人,占46.1%,中班59人,占21.6%,大班88人,占32.2%;对照组发放调查问卷300份,有效回收问卷270份,有效回收率为90.0%;其中小班129人,占47.8%,中班76人,占28.1%,大班65人,占24.1%。终末调查时实验组发放调查问卷280份,有效回收问卷261份,有效回收率为93.2%,其中小班121人,占46.3%,中班74人,占28.4%,大班66人,占25.3%;对照组发放调查问卷300份,有效回收问卷271份,有效回收率为90.3%;其中小班121人,占46.3%,中班74人,占28.4%,大班66人,占25.3%。经χ2检验,干预前后被调查人数和构成比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在开展健康教育干预前及干预后1 a多,调查幼儿园幼儿及其家长对伤害的认知及其行为的改变和伤害发生情况。调查问卷内容分两部分:一部分由家长回答,另一部分由家长询问孩子填写。伤害的判定:伤害后需要家长或教师进行简单处理;或到医疗单位诊治,诊断为某一种损伤;或需要因伤请假0.5 d以上(包括0.5 d);或必须由家长、教师对受伤者进行紧急处置和陪护[6]。

1.2.2 干预措施 幼儿园成立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制定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开展全园培训,在教师和家长以及幼儿中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组织全园开展以“预防伤害事故”为切入点的教学、游戏活动,在养成教育中渗透健康的理念,如带领孩子参观消防中队,开展“我是消防好宝宝”消防逃生演习;托班幼儿开展“喊妈妈”教育活动,知道在紧急情况下会“喊妈妈”、“喊救命”;小班幼儿进行“我的小手”语言教学活动,通过对小熊的手受伤的事例进行讨论,了解怎样做才能保护自己的手不受伤;和家长一起学习剪纸,掌握正确使用剪刀的方法等;开展亲子活动,潜移默化指导家长预防伤害方法;进行主题为“幼儿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家长育儿经验文章评比,家园携手,共同探索“预防幼儿伤害”的最佳途径。

根据每年度“健康促进幼儿园”工作的计划安排,制定“预防幼儿伤害事故”的教学工作目标、内容及措施。各班每周有1~2个健康教育活动,托、小班每个活动时间为10~15 min,中、大班为20~25 min。尽管幼儿因为自身的原因有发生伤害的可能性,但是很多是由于成人的疏忽、教育的缺失等因素造成的[7],因此,特别加强了对幼儿家长的培训与沟通。在每学期4次以上的家长参与的健康教育活动中,家长参与的兴趣很高,健康教育课的参与率达90%以上,亲子活动的参与率达100%。

1.3 统计学分析 把有效的调查问卷利用Excel进行数据录入,采用SPSS 13.0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幼儿伤害事故发生率和家长相关技能掌握情况比较 “你的孩子近1 a内出现过伤害事故吗?”实验组干预前后回答“是”的报告率分别为60.8%(166/273)和46.0%(120/2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比较,终末调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 家长“预防幼儿伤害”相关知识知晓率比较 “幼儿触电后应怎样处理”实验组干预后略有进步,对照组反而退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幼儿预防伤害相关知识知晓率比较 “妈妈给我吃的药很甜,不生病的时候也可以吃?”和“绿灯亮了可以走人行道?”2个问题,实验组变化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退步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在幼儿园开展预防伤害健康教育干预,能够有效提高家长和幼儿相关健康知识知晓率、降低幼儿的伤害发生率,已为其他类似研究[8-9]所证实,也为有关学者所赞同或倡导[10-11]。一些学者对一些问题也进行了干预,如营养[12]、口腔卫生[13]等,但目前大多数幼儿园并没有建立长效机制,开展系统的健康教育。本研究表明,对照组幼儿园虽然平时也开展健康教育,但由于工作不系统、不规范,时断时续,各项指标忽上忽下,不稳定。而“健康促进幼儿园”是一个能促进并保护幼儿健康的场所[14],实验组幼儿园各项指标都呈明显进步或持平,说明创建“健康促进幼儿园”可以对幼儿和家长的健康教育持续进行,值得推广。

4 参考文献

[1] 杨柳.让孩子走在“安全”世界里. 幼教新视野,2009,28(3):38.

[2] 盖兰英.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新校园:理论版,2009,154(8):148.

[3] 唐纳德•斯图沃特,孙静.健康促进学校模式.中国健康教育,2004,20(3):243.

[4] 马晓.健康教育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7.

[5] 张健忠.杭州市幼儿家长对幼儿健康教育的认识、态度和需求. 浙江预防医学,2007,19(3):74.

[6] 林艳,王虹,刘筱娴,等.深圳市社区儿童意外伤害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评价.中国妇幼保健,2009,24(34):4804.

[7] 赵凌华.增强幼儿自我安全防护教育的实践思考.教育发展研究,2006(12):77.

[8] 温世平.防止幼儿园儿童意外伤害的研究.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06,28(12):303.

[9] 王芳芳,叶广俊,王燕.幼儿园儿童健康知识与健康行为干预实验研究.中国妇幼保健,1999,14(10):324.

[10]吕爱玲.关注幼儿关注健康:幼儿园健康教育实施新思考.科教文汇,2009(12):96.

[11]江平.健康教育在托幼机构中的作用.中国妇幼保健,1995,10(5):283.

[12]汤永,徐英,陈雁,等.在幼儿园开展营养教育的研究.中华儿童保健,1994,2(3):210.

[13]高蓓,娄有世.在幼儿园中开展口腔健康教育前后结果的分析.中国儿童保健杂志,1999(1):50.

[14]马洪亮,徐岫茹.金奖之路:来自中国/WHO健康促进学校项目的报告.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2.

大班健康教育范文第6篇

关键词:健康 环境 教师培养 健康教育内容

中图分类号:G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2)12-015-02

健康是一切活动的根本,是生命的源泉,是一生幸福的奠基。我们认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都应该是师生的“健康与幸福”。以此为引领, 将“健康第一”做为我园的办园理念,确立了“健康教育”的办园特色。积极开展“健康教育”的探索与实践。几年来园领导和教师们不懈的追求与奉献,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谐的精神氛围、丰富的物质环境、不断提升的办园水平,走出一条以健康为特色的道路。

一、明确特色目标

形成共同愿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明确要求“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近几年来,人们对健康的认识不段的深入,对幼儿健康教育的重视,广大教师已经开始认识到,真正的健康具备两个方面的条件:一是生理健康,二是心理健康。我们通过对《纲要》的解读,以及幼儿时期发展的需要,积极探索健康课程,促进全面发展。我认为,正确的健康教育包涵五个方面的内容:1.心理健康;2.生活自理;3.卫生保健;4.安全常识;5.动作发展。

依据《纲要》精神以及分析本园打造特色的内在需求,确立了幼儿园的发展目标:“具有科学管理水平,以健康为特色的幼儿园”。在此目标的基础上,进行目标分层管理:首先,幼儿园拟定健康特色发展实施方案。其次,教师结合自身的发展需求拟定成长规划。再次,拟定了朗朗上口的健康阳光幼儿的培养目标:*积极乐观我开心*自理自立我能行*健康安全伴我行*心灵手巧我最棒*快乐运动我成长。通过这样分层的目标管理,增强凝聚,形成共同的愿景。

二、营造健康特色的环境

开辟健康成长的乐土

我们对健康活动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制订了不同层次的发展水平目标,编写了《幼儿大肌肉运动目标与材料投放》《幼儿小肌肉运动目标与材料投放》的活动参考材料。这有利于教师根据幼儿发展的需要创设相适宜的环境,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1.混龄体能运动区创设

利用全园的场地划分十的运动区:平衡区、投掷区、球类区、跳跃区、攀爬区、滚爬区、钻爬区、跑跳区、感统综合区等。提供能充分刺激幼儿活动的材料,建立自由、和谐、轻松的运动氛围,每周开展两次的打破班级界限的自选的运动区活动。老师的作用在于提供不同锻炼动作和不同难度的材料,如,投掷区里有,投准的,老鼠哪里逃,投过的,飞过花园,投远的,飞机。这时孩子可以自主选择锻炼项目,在快乐的运动中促进动作的发展。幼儿在快乐运动中玩出快乐、玩出健康、玩出创意。

2.自主开放的小肌肉运动区创设

动手生智慧,巧手健脑,心灵手巧,幼儿是在操作动手中成长的,我们利用各班活动室外的走廊创设的小肌肉运动区,如大班的;五谷杂粮小磨坊、刺绣区、编编织织、绳结。中班的:食品加工坊、编串小世界。小班的:夹夹乐、扣钮扣、妈妈的洗衣房。幼儿园的走廊上随处有进行编、穿、夹的材料,锻炼幼儿手部小肌肉,落实小、中、大班的小肌肉动作发展目标。

3.提升心里品质体验互动小游戏区的创设

运用积极心理学的原理,三大美德,24个品质,创设游戏体验屋,提升幼儿积极心理品质。有:

爱心超市——人际沟通中提升坚强品质

海底探险——抗挫训练提升勇敢品质

快乐农场——照顾植物提升爱心品质

逗你开心——表演游戏中提升幽默品质

我行我秀——角色扮演提升自信品质

这些小游戏区,结合区域的时间开展,如爱心超市中,是一个以大二班为基点的全园互动的区域,设置有今天提供……,我要订购……,各班可以根据需要下订购单,如,小班订购一些大班幼儿能制作的“海带结”“荷包蛋”大班的幼儿就制作,然后根据订单送货。这样一来一往中提升了幼儿的沟通的能力。

三、加强师资培训

打造健康特色的教师

拥有特长的教师,是形成特色幼儿园的前提,为了形成拥有特色的教师,我们采用了,两种形式,一方面通过实战演练,引发教师的健康阳光的气质,另一方面通过搭台搭梯搭桥培养教师的特长。

1.实战演练 积极提供机会引发教师的特长

在走健康特色的这条道路上我们,有健康的老师是关键。开展实战演练活动,引发教师的阳光气质,我们开展了“阳光满园”系列实战演练活动,有全员参与的户外拓展游戏、有以小组为单位的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的互相观摩与研讨。通过精选研讨题目-活动设计的有效性—目标有效落实的研讨—观摩实践—分享智慧为模式的一课二研活动同伴互助、分享成长。在实践演练过程中,激发了教师健康的特长,展示了教师的阳光的气质。也通过这些演练活动,教师对走健康道路的目标更加明确,愿景清晰。

2.搭抬搭梯搭桥培养教师的健康特长

(1)搭实践平台助发展

搭建学习的平台,培养健康特长的老师。如:开展基本功升级活动,我们邀请了皇家幼幼的教练为老师们培训健康操。这个健康操也是我园幼儿每天要进行的健康操的活动,更加关注动作的到位和精气神的培养,达到锻炼的目的。在进行基本功升级活动中,我们也根据不同层次的教师开展相应的培训学习活动,通过调研,收集资料、日常的观察等手段了解不同层次教师的需要。如,针对新教师开展的“五个一”技能培训与考核;即,每月一个自编自演一个健康操、自制一个户外体育器械、开发一个体育游戏、开展一次的体育活动观摩、写一篇活动的反思。而对老教师比较多的是示范活动、和健康主题分享会。

(2)搭师徒桥梁助成长

搭建桥梁,借助专家、名师的力量推动教师的成长,如向名师学习实践活动、鼓励教师向名师学习,首先,是先学习名师开展健康活动的观摩活动的案例,并将名师的活动转化自己的教学行为,运用实际的教学中,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反思,之后交流向名师学习的心得。老师们聆听名师的教学活动。开展向名师学习实践活动,写实践体会,学习名师扎实的教学风格,深钻教法,精益求精的精神。这个活动使教师能站在更高的起点上前进。另邀请专家引领,例如我们在探索健康主题活动的时候,主题活动是幼儿园主要的活动形式,如何结合主题活动将健康融入,或者是如何以健康为切入点开展主题活动,使健康特色与日常的教学有效的结合,这些问题都困惑着我们的时候,我们邀请了省专家林菁老师为老师做指导,与我们一起探索健康主题的网络建构,为我们的健康活动做现场诊断,使我们的健康主题探索的道路上少走弯路。其次,就是老带新的搭桥培养;针对骨干教师,示范活动课,分享展示会的形式,一方面自身提高,同时给新老师一个引领示范的作用。

(3)搭成长阶梯促发展

管理大师彼德·圣吉所言:“在现代组织中,学习的基本单位是团体而不是个人。”“当团体真正在学习的时候,不仅团体整体产生出色的成果,个别成员成长的速度也比其他的学习方式要快。”由此,我们在建立共同的愿景的寄出上,发挥团队的作用,通过团队研讨和案例培训,为教师搭梯子。例如我们围绕《如何创设有利于幼儿提升积极健康心理品质的环境》、《健康性主题活动网络的预设研讨》通过案例培训,为教师搭梯,鼓励教师在实践中举一反三,创新实践。演绎出一个个鲜活有趣的幼儿学习活动情景;有的老师将生活经验让幼儿感受、体验等……研讨、实践搭梯子,解决了教师教学的困惑,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反思能力,促进教师不同水平上的成长。小组团队的活动也让老师能围绕共同感兴趣的话题,组成几个学习、实践小组,进行实践研讨通过相互间的学习讨论,教师们分享了理念、分享了经验、分享了知识,从而使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得到了更新,知识结构得到了完善,也就促进了幼儿的健康发展。

四、开展健康特色的活动

播下幸福的种子

1.巧渗透,促认识——在一日保教环节中渗透的健康教育活动

陈鹤琴先生说过:“儿童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健康教育”。正如《纲要》中所说:“幼儿的健康教育是生活教育,应当在盥洗、进餐、睡眠、锻炼、游戏等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环节渗透健康教育理念。我们是这样渗透的。

(1)早晨入园的心情牌

关爱孩子,关注幼儿的入园情绪,让美好的一天从入园开始。在每个班级里设有个心情牌,心情牌上有笑脸和哭脸,表示不同的心情,孩子们入园就可以将心情牌插在属于自己的袋子里。通过心情牌,小朋友们会了主动表达自己的情绪并将之公开,老师也能一目了然地了解孩子们的心情变化,以便及时开导,进而与家长进行沟通。另一方面,心情牌也为小朋友们提供了另一个观察别人和敞开自己心扉的渠道,有利于培养孩子相互关心的意识。

(2)餐前的健康10分钟

每天午餐前安排了健康10分钟,健康10分钟,根据需要我安排了内容有:说一说心理健康小妙招的谈话活动,玩一玩,拓展小游戏。念一念自理自立小儿歌,同时我们也将一些日常中有利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小儿歌,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在走廊环境上,如《穿衣歌》《漱口歌》等等。利用环境将良好的生活行为巧渗透,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3)起床后的心灵舒缓操

孩子们每天午睡起床后,为了让幼儿进入一个好的状态,我们安排了一个5分钟的心灵舒缓操。让幼儿做一做植物式伸展运动、抱膝运动、脊椎扭转运动等。孩子们每天起床后就伴随着舒缓,放松的乐曲,朗朗上口的散文进行心灵的吐纳,做着有安定心宁的律动,做完之后就能感觉到放松与安适。

(4)大带小的自助餐活动

大带小自助餐活动,是孩子们非常期待的一项活动,两周一次大班带小班的活动,在自助餐之前,两个手拉手的班级会进行一个互动游戏,孩子们可以自由组合,大班的孩子去找一位小班的小朋友,手拉着手一起游戏。这样的活动中孩子们可以自主的选择游戏好进餐的伙伴,大班的幼儿学习照顾小弟弟妹妹,小班的幼儿学习接纳,在这样的氛围中,孩子的个性可以尽情展露,满足幼儿的心理需求。

2.贴近生活爱健康——开展健康主题活动

以健康领域为“骨架”的,有所侧重的综合主题活动:如促进幼儿动作发展的主题有:球、我爱运动、灵巧的手;提升幼儿安全常识的主题有:标志保护自己;关注幼儿心理健康的主题有:小小的我、幼儿园真快乐、我真快乐;做好幼儿卫生保健的主题有:小手小脚等等。老师将视点放在孩子的身上,倾听孩子的心神,揣摩孩子的需要,捕捉孩子的兴趣点,发现有教育价值的内容,做到贴近幼儿生活,又利于在生活中推进的。

3.家园互动亲子乐——以健康教育为特色的活动

为了增强亲子之间,家长与家长之间,家长与幼儿园之间的感情交流,我们精心策划组织各类的亲子活动,通过富有特色的活动组织,营造快乐、和谐、大气的氛围,形成健康、和协的校园,每年安排以下一些家园亲子同乐的活动:

传递健康,将幸福的种子播撒,“健康第一”的理念,这条路我们会一直走下去,快乐心育,促孩子身健心康,为每一个孩子种下健康的种子,静听幸福花开的声音。

参考文献

[1]邱慧.健康教育课程[M].中国国际出版社,2007.7:1-8.

[2]丁继华.园长工作十万个怎么办 第十一篇课程的专家[M].长征出版社,2011.4:881-1015.

大班健康教育范文第7篇

关键词:幼儿园;健康教育;促进

一.影响幼儿健康成长的因素

1.环境的影响:从孩子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他的成长每时每刻都在受着环境的影响,环境也就成为了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好的环境会为孩子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大家应该都听说过孟母三迁的故事吧,现在很多家长在孩子还未出生的时候就为自己的孩子选择好了将来生活的地方,为孩子的未来发展打下基础。同样作为儿童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幼儿园也对自身的环境要求很高,无论是硬件环境还是师资配备都努力做到最好,可以说现在幼儿生活的环境是相当优越了。

2.家长对儿童健康发展的影响自不用说了,家长始终伴随着儿童的成长全过程,家长的一举一动对孩子的成长都会有很大的影响,家长也是对儿童的健康成长最为关心的,为孩子选择适合的幼儿园就成了家长最为关心的事情了。

3.幼儿园的健康教育:作为幼儿的集中教育场所,幼儿园的教育变得越来越重要,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幼儿园的健康教育工作主要是由保育员来主要负责的,主要的内容是要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防止意外伤害的发生,所采取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如游戏、讲课、模拟训练等多种方式,保育员们都是经过正规的业务培训的,会通过各种方式把健康教育的知识运用到每个教学活动中的,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

二.幼儿园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一)让幼儿树立正确的健康观

身体健康是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基础,心理健康是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这一点是幼儿园开展健康教育活动的基础,幼儿园要通过组织教师学习具体的卫生保健知识,让他们深深地认识到幼儿园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幼儿身心健康观。幼儿园除了对专业的幼儿教师进行培训外还会定期的组织家长对其进行幼儿健康的教育讲座,是他们对有幼儿的健康教育的内容与目标有更清楚的认识,从而更加主动的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工作,实现家庭与幼儿园相结合,达到共同教育的目的。

(二)幼儿园实施健康教育的具体方法

1.幼儿园采取的一个对幼儿进行健康教育的具体实践方式就是开设安全与礼仪品格的教育课,通过这种方式向幼儿传播健康知识。幼儿园还根据各个年龄段的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的不同,分小班、中班、大班、学前班来进行不同的安全和礼仪教育。例如:对学前班的大孩子来说,因为它们马上就要进入小学了,针对它们开展认识自己的身体、如何解决一些突发状况的方法;对大班的小朋友进行爱惜粮食、勇敢的面对困难的教育;对于中班来说,开展不离开大人和集体,学会基本的礼仪等活动;而对于小班的小朋友来说呢就要着重培养并开展不随便跟陌生人走,做个懂礼貌的好孩子等活动。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才去的不同的活动不仅可以培养他们良好的健康生活的态度,同时也让他们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自我保护,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

2.对儿童的健康教育不仅仅要开设专门的课程,开展专项的活动,而且要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渗透健康知识,比如在上课的时候要坐姿端正,在生活中与别的小朋友交流玩耍的时候要注意礼貌,多倾听,学会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情感,从而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

(三)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

一是在幼儿园的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的好习惯,比如在小朋友们入园的时候要有礼貌的向老师和同学们打招呼问好,离开放学的时候要跟老师和小朋友们再见等。还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不随便捡地上的东西吃等。进餐的时候也要注意礼貌:吃饭的时候要安静,细嚼慢咽;睡觉的时候也要注意姿势,不要趴着睡觉,最好是右侧卧等等。

二是从下就要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自己的事自己做。小班和中班的同学比较小,许多事情还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帮助,大班和学前班的同学就要学着自己穿衣服,系鞋带,还要自己学着铺床和叠被子等,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此外,还要培养他们一些对待生活的态度,如自信,坚强勇敢,学会自我保护等一些健康向上的行为。

三.幼儿园的健康促进研究

虽然现在幼儿园的健康教育已经比较完善,但是还是存在很大的不足,要把幼儿园的健康工作做到更细致,更完美,就应该不断地改善教学环境,提高教师和保育员的自身素质和道德修养,下面是促进幼儿园健康教育建议:

(一)运用好幼儿园教学环境的教育功能,提高教学效率。现在的幼儿园有许多供孩子们玩耍的教学设施,要运用好这些教育资源在孩子玩耍的过程中学到健康知识,要开展表扬与公开的设施,如表扬与公开栏等,向家长和社会公开,宣传健康知识。开展一些主题活动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参加培养孩子热爱祖国和自己生活的家园,热爱大自然,珍惜和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等等。

(二)教师在教学上要制定一些可行性的计划,设计多样化的教育形式。教师必须首先充实自己从而丰富幼儿的健康知识,改善幼儿一些错误的生活习惯,是幼儿保持健康的生活行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教师还要设计一些新颖的教学形式,可以通过一些户外的体育活动以及其他的方式在各个方面渗透健康知识,使幼儿获得全面的健康教育。

四.结语

儿童能够健康的成长是幼儿园和家长们共同的心愿,这就要求家长和老师共同努力,把幼儿的健康教育作为今后教学的一个重点来抓,作为重点的幼儿园就必须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要扎实的做好幼儿的健康教育工作,培养幼儿良好的品格,从小养成良好的健康的生活习惯,能够帮助他人,保护自己。

大班健康教育范文第8篇

一、圣贤教育的价值

圣贤教育,是指以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古圣先贤人物或经典文献为载体,传承文明,弘扬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它适应了当前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的需要,是我们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之一。当代中国独生子女多,家长非常重视孩子智力的开发,而对孩子健康心理的养成往往容易忽略。幼儿园开展圣贤教育对于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尤其心理健康具有重要作用。正如一位学者的观点:成人养德,少年养志,童蒙养正。养正是指培养其端正的心性及行为。3~6岁的幼儿正是语言能力形成,记忆力增强的时期,幼儿园以圣贤教育为切入口,让幼儿参与种种活动,学会与人交往,从而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

二、心理健康教育蕴涵的文化底蕴

文化影响心理健康是多方面的。圣贤思想和智慧强调通过自身的反思来认识自我,认为心理具有整体性、个别性和情境性的特征。受此影响,传统的心理健康观注重个体主观调整后的内心平淡与和谐。通过圣贤教育的诸多实现形式,如教育理念提炼、综合资源配备、校本课程开发、系列活动实施,可创建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彰显幼儿园深厚文化底蕴的办学理念。将学校的特色活动或常规活动从促进学生认知和身心和谐发展的角度来规划,把活动纳入校本课程,融入课表,按照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适度地开发和加工,形成体系,实现幼儿的和谐发展,以圣贤教育打造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品牌形象。

以圣贤教育为载体,通过丰富活泼的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逐步形成彰显学校人文特色和育人品味的校园文化,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实现道德素养、全面素质的提升。通过学习,可让每个幼儿都能开发出自身就存在的、本性具有的纯洁的心灵、感恩的心灵、孝亲尊师的心灵。学习圣贤文化,享受圣贤教育的滋润,可以为幼儿将来化解迷茫和困扰,得到真实的幸福与和谐的人生,从而奠定文化的准备。

三、圣贤教育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模式

教育是各种合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实践来看,圣贤教育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模式可归纳为三种模式:

1.家园互动模式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时鼓励家长对幼儿的识记经典作品等活动及时进行过程性评价;各班有互动平台,教师要根据幼儿的个别差异,进入孩子的家庭进行指导等。

2.大带小模式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大班幼儿带领小班幼儿共同学习促进双方的发展。将圣贤教育的内容和感受的意义以各种形式教给小班幼儿,使其得到锻炼,如让大班小朋友和小班弟弟妹妹一起背记圣贤经典。通过大带小这样的模式,使大班幼儿建立自信,培养责任心;使小班幼儿学会合作和共处。

3.社会生活实践模式

如在幼儿园设立圣贤教育墙,圣贤教育周等。组织应不流于形式,让幼儿有自主参与、有参与锻炼的机会等。

以上三种模式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挑战,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拓展了孩子的生活空间,使圣贤教育时空更广泛,教育资源更鲜活,教育场景更真切。总之,以圣贤教育为载体,通过丰富活泼的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逐步形成彰显幼儿园人文特色和育人品味的校园文化,促进幼儿素质的全面发展。

大班健康教育范文第9篇

一、享受过程

只有从理念到行为高度重视幼儿的健康教育,全面培养幼儿的健康行为,使开展健康教育活动的过程成为享受成功、创新、合作、快乐的过程,才能真正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地发展。

1.更新健康教育观念

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是开展健康教育、促进幼儿健康的前提。教师是传播健康的使者,幼儿是生活的主人。《 纲要 》中指出,幼儿应是拥有健康权利的个体,教师要为其健康加油、喝彩!教师的每一个观念和行为、每一处环境创设,都要为每一个健康活动的主体即幼儿着想。幼儿园的每位成员应集中时间“话说健康”,使“重温健康”“对话健康”“反思健康”“健康第一”的健康教育观念在每个人的头脑中生成。在幼儿园,教师们,情有独钟系健康;孩子们,伴随快乐牵健康。

2.规范健康教育行为

正确的健康教育观念,应体现在健康教育活动之中的健康行为。幼儿园应紧紧把握健康的脉搏,将健康教育包含在丰富新颖的游戏材料之中,融合在生动有趣的游戏情节表演之中,落实到每月、每周、每天;将健康活动作为教研活动的一部分,与教研活动有机结合;将早操、晨间锻炼、集体教学、小班拍球比赛、大班亲子运动会等比赛活动每个月安排1~2次,让幼儿健康活动贯穿于整个学期中,让幼儿健康教育看得见、摸得着。此外,幼儿园还应注重传统运动项目的开发,对幼儿活动的开展有预见、有准备,不断完善和修改规则,使其更适合园情,既避免了短期强化训练之累,又免去了教师全盘开发创新之苦。

3.创设健康互动环境

《 纲要 》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应充分挖掘幼儿园环境潜在的健康教育价值,让环境不再只是一种单调的背景,而是在它的每一处、每个角落都闪现出健康教育的光辉,既温馨、富有童趣,又充满健康和有效的互动,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服务。

(1)充分利用空间。幼儿园每一个角落都应设置成幼儿开展健康活动的快乐区角。如围墙上可以安装动物投掷箱,幼儿随时可用皮球、报纸球、沙包进行投掷练习;在鹅卵石小道上,幼儿会穿上毛线的、棉布的软底鞋,尽情地扭一扭、跳一跳,甚至脱下鞋子勇敢地走一走,让他们尽情享受自然和健康。幼儿园的每一处都可以点缀幼儿的多彩生活,还能把健康教育的本质升华为快乐的生活教育,激起幼儿健康成长的渴望。

(2)合理利用时间。体育锻炼的效果是长期的,只有坚持每天锻炼才可能达到预期目标。幼儿教师应在有限的时间里,增加幼儿的活动密度,发挥各段时间的有效作用,避免活动过程中过多的让幼儿排队、站立等待现象,让幼儿在体育活动及自由活动时自由选择滑梯、荡椅、跳羊角球等;将幼儿园的场地分成一定的区域,由幼儿园统筹安排时间,使各年龄班活动时间错开进行,提高了场地的利用率,满足了幼儿健康活动的需要。

(3)结合日常生活。陈鹤琴先生认为:“儿童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健康教育;儿童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健康教育也应把握时机。”幼儿教师应利用幼儿平时入园、离园上下楼梯的机会,有意识地让幼儿练习上下楼梯、跨楼梯、边走边数楼梯级数、提水桶上下楼梯等,增强幼儿的下肢力量,提高其身体动作的平衡和协调能力;还可以利用课间休息或散步的时间,师生一起做放松活动,活动头、肩、肘、膝关节,用手摩擦手心、手背、脸部、耳朵等,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质,松弛大脑。

4.开展健康系列活动

幼儿园除了进行健康教学,还应将健康教育与其他领域有机融合,探讨健康教育的新形式;开展幼儿健康教育作品征集、知识竞赛、健康自助火锅、“健康宝宝”评比、亲子操、亲子运动会、家庭情境表演剧等系列活动,借助家庭教育的力量,以活泼、生动的方式巩固健康教育的成效。例如大班亲子运动会,胜利后的母(父)子相拥,跌倒了带着泪痕继续前行,拉拉队加油的呼声,成了每个与会者脑中永远定格的画面。

二、享受结果

1.收获师生的共同成长

开展幼儿健康教育系列活动以来,我园多次被评为市、县模范幼儿园。在市、县幼儿健康教育特色活动、体操比赛中,我园均获得一等奖;形成了良好的园风、教风和班风,涌现了许多先进年级组和班集体;幼儿园洋溢着团结、活泼、向上的精神气儿,师生身心健康互惠共生。在与幼儿的互动中,在设计活动项目类别时,在每次制定和修订活动规则时,在参与评比过程中,在活动过后的讨论中,在为“健康宝宝”的健康加油喝彩时,教师进一步澄明了理念,规范了行为,净化了心灵,获得了专业的成长。幼儿园各班户外活动、健康教育正常化,幼儿在晨间锻炼、早操、户外运动、体育教学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情绪良好,提高了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增强了自我保护意识,锻炼了意志,学会了谦让分享、团结合作;其主体地位、独立意识、自理能力和辨别是非能力明显增强。

2.收获新型的家园关系

我园由园领导、年级组长、班主任、保健员、保育员、家长代表、社区负责人等组成健康教育小组,构建了幼儿园—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健康教育网络,形成了新型家园关系。教师与家长群策群力挖掘了许多民间体育游戏,开发了传统玩具,例如竹马、竹子与木板制作的小推车、稻草制作的飞镖等。在市、县幼儿健康特色活动评比中,从内容的设计到组织都是教师指导帮助、幼儿自选伙伴、家长协助收集材料、大家共同制作玩具、创设情境,各班串联进行,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减轻了教师单向准备的苦累,享受到家园互助、携手共育的乐趣。

3.收获丰富的课程内容

健康教育活动可以丰富幼儿园的课程内容。例如在中班“伞”的主题中,幼儿带来了各种各样的伞,倒挂起来就成了幼儿投掷和触摸的器具;在大班“旋转”的主题中,幼儿制作的风车、陀螺、呼啦圈等成了他们爱不释手的运动器具;在亲子活动“大手牵小手”中,幼儿和家长共同制作了小树苗的环保标记后,在教师的设计与组织下进行了远足活动,引领幼儿来到了美丽的树林进行投放,既锻炼了幼儿的腿部力量和耐力,又渗透了环保意识的培养。可见,幼儿在快乐的游戏中,潜移默化地加强了对课程的理解和兴趣;幼儿在运动中的兴趣点又可生成新的课程内容。因此,持续开展健康教育活动,为幼儿园赢来了环境的改观,为幼儿的健康提供了安全保障,也为课程内容的进一步丰富提供了新的有效刺激。

大班健康教育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情境式感觉统合游戏;提高;幼儿身体素质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06-0117-03

感觉统合训练是针对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不足设计的治疗性训练方法,以系统独特的大肌肉动作训练有效帮助幼儿骨骼肌肉成长,促进儿童神经系统组织整合功能的发展。但感觉统合训练主要针对感觉统合失调儿童设计,操作过程枯燥,为一对一训练,不符合幼儿园普通儿童学习特点。因此,本课题研究组根据幼儿特点,采用情境教学法,融合感觉统合训练的原理和方法,设计情境式游戏活动,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感觉统合训练,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本研究对全园幼儿开展情境式感觉统合游戏,根据《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手册》(幼儿部分)来评估实验效果。

一、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对某幼儿园在园3~6岁儿童共373人开展了情境式感觉统合游戏,其中男197人(52.9%),女176人(47.1%);小班幼儿(3~4岁)共124人、中班(4~5岁)108人、大班(5~6岁)141人。

2. 干预方法

制订各年龄组《情境式感觉统合游戏方案》(以下简称《游戏方案》),包括室内与户外的感觉统合游戏活动, 编制《幼儿感统游戏玩具制作和使用说明》手册。2014年9月至2015年6月对全园幼儿进行为期一年的干预。根据《游戏方案》设计4个方面活动:①各班每天按时开展手指操、韵律操、放松操和区域活动;②各班每月开展4节精细动作活动、3节平衡类和本体感类活动、1节触觉和1节综合活动;③各年级组每周开展1次户外感觉统合游戏活动;④全园在一日活动中融合《情境式感觉统合游戏方案》。

3. 评价方法

在干预前后对幼儿进行体质测评。根据《国民体质评测标准手册(幼儿部分)》规定的方法和标准进行体质测试。测试项目包括身高、体重、儿童的速度(10m×2 往返跑)、弹跳(立定跳远)、上肢力量(网球掷远)、下肢灵敏协调能力(双脚持续跳跃)、柔韧性(坐位体前屈)、平衡(走平衡木)方面的能力。10米折返跑、网球投掷、双脚连续跳、坐位体前屈和走平衡木。测试以班级为单位,由专门的老师对幼儿进行一对一的测试,记录结果。

4. 评价标准

反映形态、机能、素质的各单项指标的评定按《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手册》(幼儿部分)第三部分评定标准的规定进行,采用单项评分和综合评级进行评定。单项评分采用5分制,5分为优秀,4分为良好,3分为及格,2分为中下,1分为差,将每受试儿童各项指标的测定值,按各年龄组的评分标准,换算成该项目评分;综合评级是根据受试者各单项得分之和确定,分为4个等级:31分以上为优秀;28~30 分为良好;20~27 分为合格;20分以下为不合格。任意一项指标无分者,均不进行综合评级。

5. 数据分析

使用Epidata3.1进行数据双录入;使用Amos21.0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使用SPSS17.0进行信度检验、统计分析。

二、结果

1. 干预前后幼儿体质综合评分比较

表1:干预前后大班、中班和小班体质综合评分皆有显著性差异(α=0.001),即干预后幼儿的体质有明显提高。大、中、小班综合评分总体优秀率由6.22%上升到19.32%,评分不合格的由8.92%降为0.98%。

2. 干预前后幼儿身高与体重评分比较

表2:干预前后大班、中班儿童身高评分无显著性差异,身高评分变化不明显。小班儿童身高评分在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α=0.05),干预后身高评分整体改善,评分优秀的由原来的20.16%升至29.01%,身高评分差的由3.23%降至0.76%。

表3:干预前后,小班儿童体重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变化不明显。大班、中班儿童体重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α=0.001),干预后体重评分明显改善,大班儿童干预后体重评分正常的由原来的26.95%升至65.96%,偏重或偏瘦与肥胖或消瘦的比例均降低。中班儿童干预后体重评分正常的由原来的29.91%升至68.81%,偏重或偏瘦与肥胖或消瘦的比例均下降。

3. 干预前后幼儿体能评分比较(表4略)

表4: 立定跳远、走平衡木,大班、中班、小班干预前后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α=0.001),其中立定跳远大班干预前后评分优秀人数由17.73%上升至43.73%,中班和小班干预前后评分优秀及良好比例也有明显上升;走平衡木优秀比例大班由63.83%上升至84.40%,中班由62.04%上升至79.82%,小班由27.42%上升至85.50%,合计三班人数评分优秀比例也由51.21%升至83.46%。

网球掷远项目干预前后大班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α=0.05),其中优秀、合格比例皆有明显升高,评分中下比例由27.66%降至23.40%,评分差的比例由19.86%降至9.93%,中班、小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坐位体前屈、十米往返跑项目,干预前后小班评分有显著性差异(α=0.001),大班、中班无明显差异。其中坐位体前屈的小班儿童评分优秀由2.44%升至6.11%;十米往返跑评分优秀的小班儿童由原0.81%上升至2.84%,

双脚连续跳项目评分干预前后小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α=0.01),但干预后幼儿表现变差。大班、中班o明显差异。

三、 讨论

本研究发现,幼儿园开展情境式感觉统合游戏研究两年来,幼儿的体质综合评分有明显提高。大、中、小班体质综合评分总体优秀率由6.22%上升到19.32%,评分不合格的由8.92%降为0.98%。在身高和身高标准体重两项中,大部分幼儿身高高于标准水平,且体形匀称。干预对促进小班幼儿身高发育的作用明显,干预后身高评分整体改善,评分优秀率由原来的20.16%升至29.01%,身高评分差的由3.23%降至0.76%。大班、中班儿童体重评分明显改善,大班儿童干预后体重评分正常的由原来的26.95%升至65.96%,中班儿童则由原来的29.91%升至68.81%,偏重或偏瘦与肥胖或消瘦的比例均下降。

幼儿体能方面的进步也较为明显,特别是平衡木与立定跳远两项大班、中班、小班干预后幼儿表现均有明显提高,优秀及良好比例有明显上升,除双脚连续跳项目外,其他三项体能测试评分也均有提高。此稻荼砻鳎情境式感觉统合游戏可以增强幼儿身体素质,但大、中、小班幼儿存在差异,大班在网球掷远项目上进步明显,小班则在10米折返跑和坐位体前倾两项上提高较快。数据结果还显示第三阶段,即将情境式感觉统合游戏渗透到一日活动之中,集体游戏、操节、年级组户外感统活动及区域活动相结合阶段的效果最好。

四、效果分析

1. 该幼儿园是以健康教育为特色的园所,一贯注重健康领域教育,平时开展体育锻炼较多,幼儿的体质总体上优于全国同年龄阶段幼儿平均水平。

2. 《情境式感觉统合游戏方案》以游戏作为载体,加上有趣的情境,幼儿能始终保持一种积极的方式参与,在一日活动中的全面渗透更是保证了锻炼的时间及连续性,获得了更好的效果。

3. 由于认识到平衡能力对幼儿感觉统合系统发展的重要影响,《情境式感觉统合游戏方案》中平衡类游戏较多,因而幼儿的平衡能力发展较好;双脚连续跳项目得分不高,可能与障碍物间隔距离近,幼儿平时练习较少,控制力不够造成。

本研究显示情境式感觉统合游戏的开展对幼儿的生长发育和身体素质的提高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幼儿园可将感觉统合教育融入健康教育活动,使幼儿身心得到健康、和谐、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龙国莉.论感觉统合训练在幼儿教学中的科学运用[J].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2013,(17).

[2] 胡秀杰.感觉统合训练融入幼儿园课程的策略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6.

上一篇:精准课堂教学范文 下一篇:法式室内设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