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案范文

时间:2023-09-30 11:24:29

地理教案

地理教案篇1

关键词:案例教学;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7-330-01

中学地理案例教学是通过对一个具体的地理教学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观察、调查、分析、讨论、实践、思考和归纳的一种开放式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不仅有传授学生“知识”的方法,还包括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即教“知识”的同时渗透“学知识的方法”;在让学生学“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习的方法”,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教法和学法的有机整合,符合地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新型教学形式,与传统的教学形式互补互进,使地理课堂教学变得异彩纷呈,生机勃勃。笔者在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实践中,也遇到了一些困惑和一点想法,跟同行们一起探讨交流一下。

一、中学地理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使用的案例质量不高,缺乏合适的教学案例

案例教学中,案例的选择是案例教学的基础以及依托,也是师生之间交流和互动的教学平台,案例教学的内容是师生进行共同探讨和知识交流的平台,通过教学案例的阅读、思考、交流和探讨,从而实现思维的碰撞、智慧的启迪等效果,案例教学中案例的质量对教学的效果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中学特别是高中地理的教材中,涉及很多的知识点和很多章节的内容,要求的教学案例也很多,而实际可供选择使用的案例并不多,目前的高中地理的教学存在单一知识点的案例较多,综合案例较少,简单的案例也难以发挥辅导教学甚至引导教学的作用。所以中学地理案例的选择带有一定的局限性。

2、学生适应能力不强,积极性不高

案例教学的实现应通过教师有效的教学和学生的积极配合来实现,案例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相应的经验和阅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然而学生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已经根深蒂固,形成了被动的学习心态。因此,不能建立有效的学生学习模式,当然也难以形成积极有效的课堂教学。

3、教师的教学专业技能以及实践经验不足

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组织和学生的学习起到引导和指引的作用,案例教学法对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以及教学实践经验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高中地理是一门实践性和技术性较强的课程,教师应具备较强的案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能实现对地理教学的有效组织和控制,但由于大多教师缺乏相应的地理教学经验,学校以及相关教育部门也未能建立有效的教师实践的培训,从而难以建立有效的案例研究、教学判断和思考的教学。一些教师在课堂上引用了案例,但教学方式依然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有些教师把案例教学当作讲故事,招呼学生漫无边际的议论一番,并未把握问题的实质。这些情形集中反映出教师对案例教学法的组织实施过程不了解。

二、有效提高中学地理案例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精心寻找高质量的地理教学案例

中学地理教师应通过多途径多渠道选择地理教学案例,可以通过书籍、报纸、网络等方面收集适合教学的地理案例,从而扩展地理教学的范围,也能通过积累经典的教学案例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以及课堂的教学效果。不仅能在日常的生活中注重思考积累案例,教师还可基于对教材以及学生教学特点的理解改编和自编案例。教师自编的案例能形成创造性以及更针对所教学生的实际,适应性更强的地理案例教学,对教师的课程掌握程度以及教学专业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高质量的教学案例应通过不断地积累和实践才能形成。

2、注重归纳迁移,拓展案例

地理案例只是以图表、图片,或者文字材料形式出现的素材,关键在于利用辨析、讨论等教学形式。在地理案例中,通过探究归纳出地理规律和地理原理,并在此过程中获得一定的地理技能。学生通过学习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需要在迁移运用中巩固。迁移运用的途径可以是单个地理原理、规律的应用,也可以是问题分析。拓展案例研究方法,可以设计一些微型案例让学生在课后完成。

3、提高学生的课程适应性,增加学生参与程度

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而教师则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引导者和启发者。案例教学模式是以学生的讨论和思考为启迪,通过教师的引导实现知识点的理解和串联,学生的参与程度对案例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对学生的引导,创设出积极有效的案例教学课堂,从而让学生掌握知识,更要学会学习的方法。

4、通过多种途径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地理教案篇2

【关键词】高中地理 案例教学 探究

一、高中地理教学应用案例教学的目标宗旨

1.锻炼学生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全面揭示了教育教学的根本宗旨,即在提升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知识如果得不到转化利用就是去了其本身应有的价值,案例教学有助于提升学生应用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中地理知识存在某些知识点很抽象,与实际生活联系并不大,这种状况增加了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难度。案例教学则应用学生比较熟悉的案例素材与地理课堂教学知识相联系,不仅降低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理解的难度,而且更容易让学生掌握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进而能将所学的地理知识活学活用,提升了学生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丰富化的教学案例也有利于宽阔学生的眼界,开拓学生思维的思路,进而能够大大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锻炼发展的机会。

2.营建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提升学生的自我探索能力。案例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案例教学为学生的合作讨论创造了条件,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自主参与性获得了充分的发展。课堂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小组讨论,促进了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学习,有利于构建平等和谐,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氛围。学生的探索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学生在自我探索下获得的知识经验往往记忆更加深刻持久,如此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就会显著提升。

二、案例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实践中的积极作用

1.案例教学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立足于教材知识与具体案例相结合,有利于创设贴切恰当的教学情境,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

2.案例教学增强了课堂教学活力,相对宽松化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学生大胆发言,顺应学生自我个性的发展。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尊重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促进学生自我探究能力的提高。

3.案例教学对于教师能力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案例教学使得教师的教学思路更加开放,有利于建设民主化课堂教学氛围。学生受这样的氛围耳濡目染,也会在思想意识上树立合作平等等观念。

三、案例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精心选择案例,优化课堂教学程序。案例选择要与高中地理教材内容相吻合,这是案例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应用中的关键。对于案例的选择要综合考虑学生的知识发展水平,要立足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调动,将趣味化与知识化相融合。对于案例的选择要进行精心筛选,案例要选择的恰当,选择范围可以开阔化,无论是从教材提取还是从生活中提取或是相关的文献材料中都可以,案例的选择要把握住客观真实、科学合理的原则。对于案例的应用要对实行的效果做好预测评估,要以学生能力发展为立足点,要保障选择的案例能够切实吸引学生,能够有效激发学生进行研讨的兴趣,增强课堂教学活力。如果应用的案例没有产生预期的效果,这时候教师要有充分的补救性策略,例如可以换一个案例,继续调动学生的参与性。要结合学生现有的能力发展水平选择案例,对于应用的案例可能性带来的教学效果,教师也要提前做好预测评估。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自我发挥的空间,适时进行引导点拨,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

2.案例教学在高中地理课堂的具体应用过程。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案例教学已经获得了中学教育教学的肯定。现今的高中地理教材都有很多案例内容,为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创造了条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好地理教材上的案例,引导学生利用案例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进而锻炼学生的思维发展,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索能力。案例教学的具体应用一般先是从问题的导入开始的,接下来再进行小组研讨,针对问题出台处理对策,筛选出最佳处理对策,最后确定实行步骤。这是案例教学的普遍程序,在具体的案例应用中可以结合学生的特点,结合教材知识等进行灵活创新,丰富完善。要将总结反思作为案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这样能够提升学生总结经验教训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层次探究,进而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案例教学的具体应用要灵活多样,要结合具体实施的条件来开展,决不能只流于形式,陷入呆板僵化的局面。案例教学对于教师的业务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课堂驾驭力,能够对整个课堂秩序,学生发展思路做到良好的了解与调度。教师要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能够掌握学生对问题讨论的大体方向,要积极为学生的思维锻炼创设条件。案例教学同样也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教师要发挥好自身协调组织的角色,学生要发挥自身主动参与的角色,这是案例教学取得显著教学效果必不可少的条件。

总之,新课程改革的内容必将随着教育的发展,时代的发展不断完善丰富。案例教学与高中地理教学相结合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课题,它也必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在不断的探索中更加完善丰富。

地理教案篇3

关键词:学案 组成 设计

一、高中地理学案的组成

1、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是地理学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依案自学和教师精讲点拨的“导航器”。学习目标主要是根据地理课程标准、高考考纲、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确定的三维目标,是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和归宿。

2、学习重点

学习重点是地理学案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学生依案自学和教师精讲点拨过程中着力解决的问题,通常是从学习目标中筛选出来的地理主干知识、地理核心知识点、地理知识的“生长点”或地理“十项能力”要求中的能力项目,是要求学生了熟于心的知识或能力。

3、学习难点

学习难点也是学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案中列出学习难点,有利于学生在依案自学过程中集中精力,知难而进,深入思考。难点是基于教师对学生学习心理、学习习惯、知识基础和基本能力的了解确定的,是学生不容易掌握的知识或技能以及难以解决的问题。

4、学习过程

学习过程是地理学案的关键部分,多以问题的形式表现。主要是针对教材内容的知识体系以及重点、难点内容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在思考和尝试性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阅读教材、理解教材,回忆和调动运用已有知识,获取和解读信息,从而让学生在老师讲课之前,首先进入自主学习状态,对于学习目标中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易于理解的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地理技能等在问题的引导下通过自主学习掌握,并且把问题答案思考结论写在学案上。此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复习巩固和运用已有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表述地理现象,准确描述和解释地理事物特征的能力。

5、知识体系构建

知识体系构建是地理学案的总结部分,主要是在学生依案自学和教师的精讲点拨完成之后,让学生将所学知识的逻辑关系梳理出来,一般以知识框架图的形式表现。知识体系的构建是让学生不断将所学知识系统化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归纳知识和梳理知识间逻辑关系的能力。

6、习题检测

习题检测是地理学案中的反馈部分,其中习题的选择主要是针对当堂的教学内容,适当增加一些综合题甚至是往年的高考题。

7、反思感悟

反思感悟是地理学案中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学生完成一节课的学习后进行反思总结,是不断提高地理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反思感悟可以是针对学习过程的,也可以是针对解题过程的,可以针对知识的学习,也可以针对能力的形成。在学案统一要求的学习过程中,不同的学生在知识的接受,问题思考等方面有很大的个体差异,学完之后的感悟各有不同,而这些感悟正是学生自己在求知过程中所发现的独特亮或所扫除的独特障碍,及时反思总结有利于查漏补缺和加快能力提升的速度。

二、高中地理学案设计策略

1、目标化策略

设计地理学案,首先要从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地理教材内容和高考考纲的要求出发,根据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确定确切的(表述要具体)、真实的(可达成的)三维学习目标(即:要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中各项要求的表述要具体、明确,避免使用“掌握、理解”等含糊的用词,而要用“说出、说明、列举、绘制”等行为动词,使每一条学习目标都成为学生能够自我检查的命题。三维目标可以分别表述,也可以综合在一起表述。学案中有了确切、真实的学习目标,学生的依案学习过程就能有的放矢。

2、问题化策略

学习过程部分实际就是由一个个问题组成,所以问题的设计就成为地理学案设计的核心。设计问题就是要把地理课程内容转变为探索性的学习任务,以问题的形式将知识点、能力点呈现出来,学生在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进行学习。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需要阅读教材,调动原有知识,查阅相关资料,这样既能起到预习的作用,又能让学生把新学知识建构在原有知识的体系中,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形成新的更加合理的知识体系。问题的设计要符合以下要求:① 符合地理课程标准;② 能够反映地理学科知识结构体系;③ 问题与问题之间要有鲜明的逻辑关系;④ 问题形式要多样化;⑤符合高中学生的认知水平;⑥ 促进学生的思维向“最近发展区的发展”,具有思维训练价值。

3、方法化策略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地理教学不仅仅让学生“学会地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会学地理”,即让学生掌握学习地理的科学方法。因而,在地理学案中问题设计的基础上,还要有解决这些问题的地理方法的指导,这些方法指导常常可以与问题结合在一起。例如以下问题就含有学习方法指导,“用列表法比较地球自转、公转运动规律”、“用结构图归纳出本节知识”、“演示一年中晨昏线的变化过程,说明晨昏线与纬线的关系”等,这样能使学生在运用学案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学习地理的方法,提高学习地理的能力。

4、图表化策略

地理教案篇4

教学内容:人类的居住地—聚落(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第四章第三节)。教学时间:20__年12月26日9:25-10:05.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分组讨论,搜集、分析、整理资料等活动,落实聚落的含义、主要类型、不同类型聚落的景观差异,使学生理解影响聚落形成的主要因素,进而了解聚落的主要分布地区,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2.通过对聚落发展和保护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传统的聚落是我们共同的遗产,保护聚落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教学重点:通过对聚落的学习,让学生学会如何分析聚落和环境的关系,认识聚落的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初步学会分析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原因。

教学手段:计算机多媒体演示。

教学方法:案例、谈话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大家看到两幅图片,分别描述的是什么景观呢?---城市和乡村,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都是人类的居住地,我们把城市和乡村统称为聚落。

第一部分:乡村与聚落

环节一:1、根据一个城市聚落的实例,讨论聚落的含义

2、讨论城市聚落居民的劳动生产方式

3、讨论乡村聚落居民的劳动生产方式及乡村聚落的类型

环节二:讨论亚洲、欧洲、非洲不同地区乡村的特点

过渡:我们看了一些城市和乡村聚落,那么人类早期的聚落主要分布在哪里呢?他们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又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呢?

第二部分:聚落与环境

环节一:1、讨论文明古国的分布及形成的因素。

2、讨论中国大城市的分布及形成的因素。

环节二:1、学生根据收集的资料阐述影响聚落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

2、讨论影响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其他因素。

3、看录象分析建筑和环境的关系。

教师总结:我们这节课主要学习了聚落的含义及影响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我们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发展和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作到我们和环境和谐共处。下节课我们来探讨如何发展和保护现有的聚落。

附:板书提纲

一、乡村和城市

1.城市:工业、服务业

2.乡村:农业为主的经济活动

二、聚落与环境

1.聚落的分布:河流中下游平原

地理教案篇5

关键词:案例教学;知识群;自主探究

中图分类号:G658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0845(2006)09-0072-02

案例教学是1870年以美国哈佛大学为代表的许多著名高等学府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增强学生积极进取精神的目的出发率先推出的。案例教学于20世纪70年代运用于普通教育学。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决策能力,弘扬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满足时代对人才的需要。地理学科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案例教学法在我国高校地理学科也已得到应用。但在实际地理教学中,许多老师明显地感到无所适从,特别是对案例教学中案例的选取、案例教学的过程和方法、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及作用感到迷惘,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尝试运用这一方法,收到较好效果。下面仅对案例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的实施谈几点体会。

一、案例选取实施的原则

地理案例的选编是实施地理案例教学的基础和前提,选编地理案例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

1典型性和针对性原则

当教师为某一教学内容选取案例时,面对的是成百上千的相关地理事件,因此选取教学案例必顺要有明确的重点,有清晰的目的。所谓典型性,是指所选取的案例有利于学生得出预期的地理规律、结论,案例必须反映地理事件的典型特征和一般规律,要能揭示案例的内在联系和地理原理。同时案例对学生来说应该是新奇的,应该恰当地联系热点问题,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趋势,适应地理的改革和当代学生的实际情况,能够为紧随其后的问题提供最大限度的支持。如有关地理的新闻报道,尽管这些素材也源于现实生活,但它并不是专门为地理教学准备的。如果教师使用这些素材作案例,需要在选择时充分考虑素材的典型性和针对性,要做适当的加工和处理,使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可以达到教学目标规定的要求。

2内容的丰富和完整性

内容丰富、相对完整的地理教学案例,从开始背景的交代到问题情境的描述都应是相对完整的,有比较丰富的信息,使学生对一个点、一个具体区域、一个事件的来龙去脉有一个完整的认识,能设身处地地使学生把自己置于案例的特定情境中去思考、去决策。提供的案例必须真实,来自地理事实,存在着从各个侧面分析解释的可能性。内容的丰富性为学生提供了探索的空间。在地理教学中,教师经常会引用一些鲜活、真实的实例,如在讲“人口迁移”问题时,一般教师会把我国温州地区到法国巴黎打工居住的人越来越多这个实例作为例子讲述给学生,如果把这个例子加工成案例,使其成为一个有迁移背景、具体时间、地点及移民生存状况等的描述,就具有了案例的突出特征,形成了一个“温州城”的地理教学案例。

3情境性和可读性原则

情境化是案例的突出特征,案例的情节、所给的材料和叙述的方法应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案例的可读性是案例教学成功的前提,可读性强的地理教学案例常能吸引学生阅读。因为案例的使用者是学生,如果学生对阅读案例失去兴趣,案例就会失去意义,所以案例应有既能令人愉悦又能增加学生学习经验的价值。案例必须精选。那

种“信手拈来”的案例,地理意义和教学价值均难以符合要求。

二、案例教学实施的方法

与其他教学法不同,案例教学是以案例为研究对象,以问题为导向,以探究为基础的课堂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所具有的特征有助于学生增加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案例教学如果只在素材和内容上引入案例,而在教学方法和思路上沿袭传统模式,必然进入一种无所适从的两难境地,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在案例教学中,教学的主体应该是学生而不是教师,“讲”和“授”变得不再重要,让学生自主、能动地探究,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是教学的核心。所以,案例教学不仅仅是教学内容的改变,更重要的是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转变,是教师角色的转换。

(1)开放教学过程。案例教学的一大特色是师生互动、共同参与对案例的分析和讨论,教学内容、教学环境和教学过程是一个开放的体系。教师的主要职责应该是精选教学案例,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考核,以考促学。在案例教学的组织中,教师应以一种平等的身份参与,既是组织者,同时也是案例讨论的参与者。因为多数情况下,案例所涉及的“问题”之解决方案并不是唯一的,根本没有标准答案。而学生集体智慧的结果,往往会出现一些难以预料的解决方略。这时,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全体学生进行正确的思辨,另一方面自己要积极思索,运用“知识群”的相应理论,就学生观点进行研讨。这个过程实际上也是提升教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即所谓的“教学相长”。

(2)学生自主学匀。在案例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活动是真正被关注的中心,教师的角色就是唤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积极参与精神,鼓励学生自主的思考、自主的交流、自主的学习,并进行总结或提炼要点。案例教学中学生在阅读案例内容、寻找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表达自己观点等方面都可以发挥很大的自主性。采用这种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能最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学生能把课程中相互分割的知识点有机地串联起来,看到其内在的联系,透过表面现象探寻其本质,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最透彻并能灵活运用。

(3)问题的探究。案例教学把教学变成了一种特殊的探究活动,师生共同对案例进行讨论分析,围绕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完成探究内容的确定、解决问题、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的过程。整个过程是学生敏锐发现问题,主动提出问题,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探求地理结论的学习过程。

(4)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案例教学是使用特定案例学习某种原理或规律的方法。在地理案例教学时,应把原理的学习与实践的应用融合在一起,相互渗透,相互支持。

三、案例教学实施过程

首先,提供和呈现地理案例。在呈现方式上,可采用印发地理文案材料、教师描述、电教手段展现、模拟再现实际情景、学生表演等。在呈现时机上,地理案例可在讲解地理知识点时呈现,或在某一章节教学之前或中间呈现。不同的地理内容可选用不同的时间和方式。

其次,分析和讨论地理案例。分析案例的关键是师生互动,将地理案例的内容与相应的地理知识联系起来,揭示地理案例与地理原理之间的联系,讨论其发展变化规律。教师的职责是启发引导、组织调控、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促使学生在宽松、自主的状态下,运用相关的地理知识,大胆进行独立思考,积极参与交流和研讨,富有创造性地进行探索实践。具体操作方式可以灵活多样,通过个人准备、小组讨论、集体辩论、角色扮演、现场考察等,充分发挥地理案例教学的功能,提高地理教学实效。

再次,总结和评价地理案例。这是对前一个阶段案例教学的概括和提升,一般由教师来完成。可以对地理案例讨论做出评价,指明其中的关键性问题,为后续的地理课堂教学打好基础;也可以指出学生在分析、讨论地理案例中的成绩和不足,进行弥补性、提高性讲解;还可以启发学生在教师指引下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受到更多的锻炼;或者提出一些发人深省的问题,促使学生开阔视野、调整视角,进行深入而广泛的思考。对于部分有典型意义的重要案例,可要求学生在课后撰写分析评价报告。对于学生独到的观点,只要符合教学“知识群”体系的基本原理,就应该给予肯定,而不要强求和教师思路的一致。即使是对基本理论有所突破,只要其思想符合人类思维规律并自成逻辑,能自圆其说,教师也应该给予肯定。因为创新、进取的精神比一些具体的所谓知识要重要得多。对于学生的案例分析发言,应以肯定鼓励为主,其目的是让学生养成一种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并进而形成今后的工作习惯和人生哲学。

四、案例教学考核的实施

1.变“单一测试”为“复合测试”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一般集中于期末。学生的学业成绩通常就是该课程的期末考试成绩,至于学生平时的综合素质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学业评价中难以得到真正的体现。因此,要改变传统的考核模式,变“单一测试”为“复合测试”。具体做法是提高平时成绩的比重,降低期末考试成绩的比重。以学生平时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为主,包括案例分析阅读资料等准备情况、课堂讨论的参与度、发言过程、神态及表现、观点的正确性、逻辑的严密性以及地理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2.变“静态测试”为“动态测试”

传统的教学考核模式通常过于注重“静态测试”,忽略了学生能力的考核,从而导致学生看重对各“知识点”的死记硬背,忽略了对理论知识进行有效的消化和理解。这样往往造就了所谓的“高分低能”现象。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学业评价只是一种提高学生能力的手段,因此,必须对这种静态测试方法进行改革,变“静态测试”为“动态测试”。使用案例教学为尝试把平时完成的课程作业作为考试成绩的一部分创造了条件。因为通过案例研究学习某个地理原理或理解某个地理问题,无须死记硬背,所以可以把学生平时完成的案例研究的课程作业,作为最终考试的一部分。静态题占50%,着重测试学生对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情况的掌握和熟练程度;动态题占50%或更大的比重,主要考察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融会贯通和灵活运用能力。甚至也可设计较为简单的案例,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案例分析,考察学生对“知识群”的综合运用能力。考试的形式可依据各门地理课程的具体情况,既可闭卷考试,也可开卷考试;既可笔试,也可口试或实际操作。静态测试与动态测试的结合,促使学生由“死学”变为“活学”,由死记硬背的机器回归到具有灵性和创造力的活生生的人,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

总之,案例教学是一种独特的学习方式值得我们去尝试和探索,它与其他教学方式一起构成地理教学方法体系。地理课程中的许多内容,特别是人文地理部分,更适合使用案例教学。案例教学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从基础知识的传授转移到运用基本知识培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来,打破了课堂教学的封闭性,使课堂教学社会化,呈现出开放的特点,这必将使地理课堂教学更具活力,更有魅力。

参考文献:

[1]周德魁,阊定军.高职案例教学中教师角色的定位[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3).

地理教案篇6

关键词:案例教学;高中地理教学;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9-131-01

案例教学就是为了达到掌握地理知识的目的,展开典型案例,并对案例进行判断、推理以及分析。在平时的高中地理教学中要重视案例教学的应用,通过对典型案例的教学可以使学生掌握某一地理问题的基本技能和一般分析方法,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案例教学运用的都应该比较多。

一、运用案例教学法的意义

高中地理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爱国热情有重要意义,能使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我国的气候特征、地质概貌以及地形结构等,高中地理历来都是一门基础学科。但很长时间以来,学生几乎所有的时间都被教师安排了,有些学生甚至产生了厌学倾向,大多数学生毫无主动性可言,只能被动的接受知识。教师课堂影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过分注重成绩提升,导致课堂形式单调,课堂内容枯燥,教学方法传统僵化。案例教学法没有特定的解决之道,本质是提出一种教育的两难情境,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而教师并非传统教育思想中单纯就是一名传道、授业解惑之人,而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在教学中扮演着激励者以及设计者的角色。本文在新课改背景下,拟将案例教学法运用到高中地力教学之中,最终为促进高中地理有效性教学打好基础。

二、案例教学法运用的策略

1、构建案例运用平台,充分挖掘案例素材

一个恰到好处的案例,可以提升课堂教学的直观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课堂增色,有效提升整个课堂的氛围。所以,很多地理教育工作者一直为之努力的事情之一,就是如何方便快捷的获取有效的案例。但在快节奏的教学工作中,对于大部分教师来说,要想方便的获得很多急需的案例素材,是很难通过自己查找实现的。所以,学校可以联系其它学校的地理教育工作者,协调自己学校各年级的地理教师,互相交流经验、交换意见,定期的进行研讨。并且为了激发教师们搜集案例的积极性,对于能够积极提供案例的教师,要在工作考核方面以及职称评定方面给予相应的照顾。

2、科学评价学习效果,加强课堂进程指导

有了案例,就不用在进行什么指导了,学习起来都会非常直观,这是很多教师在案例教学中所认同的。实际上,案例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只是方式更为直观一些,其实案例教学也无非是一种教学平台。而这种教学效果的好坏,还是要通过评价以及学习过程中的指导来最终确定。所以,恰当的、及时的学习评价,在高中地理的案例教学中,是非常必要的。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追求的评价标准既要关注学生发展的不同需求和学生个体的差异,又要体现学生的基本要求。所以在案例教学中,我们要将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将小组评价和个人评价相结合,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注重案例教学过程,将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

3、拓展案例应用思路

地理课程可运用的案例非常多,其案例具有形象、直观、典型等特点,是一门介于社会科学以及自然科学之间的学科。而现在很多教师感觉棘手的问题就是在地理教学实践中,怎么能够使这些案例的价值更好的体现,以及怎么应用这些案例。实际上,教师还是需要积极拓展应用的方法和思路,充分理解案例自身的特点和内涵。还有一个例子,教师在讲解长江沿江地带的教学,可以在分层分析、分段分析之前,先展示沿江地带的基本情况,必要时可重新展示案例的部分或者全部。这个例子说明,除了上述应用思路之外,教师还应当对案例进行必要的加工。

4、丰富课堂组织形式

同学们听教师一个人在课堂上的讲解,然后按照教师布置的任务去记忆,这并不是运用案例教学。相反,有了案例作为平台,教师更可以更多的激发学生主体性,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运用更为丰富的更多的课堂组织形式。教师在案例教学中一定要明确学生和自己分别承担什么样的作用,这是教师在开展案例教学的时候必须要考虑的。在案例教学中,具体来说,学生是研讨案例、分析案例的主体。教师的作用是促使学生展开研讨和探索,主动交流,积极参与,并且对学生的地理知识的学习起到调控、组织、引导、启发的作用。教师要启发学生思考教材有哪些问题值得探讨?教材涉及哪些方面的地理知识?这是教师在展示案例后仍需要做的。另外,教师还可以发动学生参与到案例的搜集和制作之中,这样可以提升案例教学的针对性,丰富案例的获取途径。学生负责动手搜集和整理,教师只是提出方向。这样以来,学生也会感觉到案例与自己关系更加亲切,所有的案例经过师生一起加工,学生接受起来也会更加容易。

三、结束语

案例教学正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主要原因就是其贴近生活、说服力大、直观性强的特点。应用案例教学,切记不能为了应用案例而引入案例,那样的话,不但不会有很好的教学效果,如果很多教学内容与所举案例都没有关系的话,还会适得其反,使得案例教学流于形式。所以,为构建高效的高中地理课堂,还需要教师积极的总结案例教学方法,充分联系学生的具体情况,认真结合教学内容和课堂进程,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参考。

参考文献:

[1] 王 刚.浅谈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案例应用.四川省彭州市第一中学,2002.

[2] 成光琳.案例教学法的实施及思考,教学研讨.2004.2.

地理教案篇7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案例;作用

中国分类号:G633.55

高中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一直被广大教育界人所重视。新的课程改革大纲要求,高中地理学科课堂要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想要真正的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就要从转变高中地理的教学方式做起。“案例教学法”一经提出,受到了广大高中地理教师的一致好评。经过研究发现,将案例教学法引入高中地理课堂中,可以在短时间内帮助教师实现教育目标。

一、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的内容

与传统高中地理教学模式不同的是,案例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师引导学生从高中地理课程的典型例子中对重点知识进行系统性的归纳,获取新知识的一种方式。高中地理教学案例具体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的方式,使学生学会应用典型案例,通过小组讨论,自我归纳的途径来学习新的知识。二是教师在授课时给出学生地理知识的相关概念,让学生通过该知识点找到相对应的案例,开发学生的逆向思维,让学生能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1]。

二、基于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学科中的综合运用

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打破了传统“老师讲,学生学”的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法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在高中地理课堂中应用案例教学法,可以在真正意义上让学生融入到地理学习的环境中。

(一) 开展案例教学有助于增加师生之间的感情

传统高中地理教学模式倡导的是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在课堂中教师起引导作用,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很显然传统高中地理教学模式已经不符合时代的发展需要。案例教学法倡导的是学生在课前对阅读材料进行充分理解,之后查找相关的知识。例如教师在教授学生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中《人口数量变化》一课中,可以为学生布置相关的案例,如二战之后人口数量的状况。提出案例之后向学生提出问题,如果第二次世界大战没有发生,那么人口数量的增长情况会不会下降?并指导学生阅读该案例之后,通过网络,图书等媒介找出引起二战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学生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对新的知识有了一定的理解。也为教师实现教学目标上提供了方便。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在学生查找资料阶段时要对学生加以适当的引导,及时发现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难点。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应该是平等的。在高中地理课堂中应用案例教学法可以增加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促进师生的感情培养。

(二) 开展案例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课堂质量

每个学生都有很大的学习潜能,只要有正确的方式和足够的空间,那么学生的学习潜能就会在最大程度上被开发和利用[2]。基于以上的观点,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打破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模式,把学生的学习潜能用合适的方式加以开发和利用。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教师可以给学生们指明前进方向,这样一来学生认为学习也不是一件难事。因此,要想在真正意义上提高高中地理课程的课堂质量,就要从激发学生学习潜能方面做起。

案例教学法通过教师指导学生从相关案例中找到其中的规律,让学生达到学习知识的目的。在高中地理课堂中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前提是教师对自身的知识进行扩充。在高中地理课中实施案例教学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案例教学法的实施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让高中地理教学变得更加多样化,由于案例教学法的推行和实施,使得高中地理教学效果和以往相比有了飞跃式的发展。例如教师在向学生传授人教版高中地理《气压带和风带》一课时,如何判断该地域是否适合种植水稻等,通过案例的仔细分析,可以让课堂环境变得更为活跃。

(三) 开展案例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合作的重要性被人们所重视。指导学生在高中地理课堂中学会交流与合作,这对学生的未来是非常有帮助的。区别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培养学生交流合作,与人沟通的能力[3]。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高中地理教师对学生们下发了相关案例之后,可以对把学生分成若干个讨论小组,让学生对案例中所涉及的内容进行分组讨论。学生在对案例进行讨论的过程中,架起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也让学生学到了分享劳动成果的过程。例如教师对学生传授关于“南水北调”的重要作用的时候,让学生进行讨论,在小组中分配一个组长,每个组长将不同的任务落实到人头。把南方和北方的自然情况等相关知识进行比较,让学生进行交流探讨。开展相关讨论的目的在于对南水北调的重要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地理课堂中开展案例教学的新教学模式,最终目的是为了教会学生一种新的学习方式。由于新的课程改革方案推行,就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做到符合时代的发展要求,案例教学法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可以让学生通过资料收集,相互探讨的方式学习高中地理知识。在新课改的条件下,将案例教学法应用于高中地理课堂上,可以让课堂氛围变得更为活跃,学生的素质也会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袁平,王美清,李淑珍.以地理教学为切入点促进研究性学习实施探索高一年级研究性学习中综合能力的培养[J].教育家,2010(09):149-150.

[2]罗士成,焦琳琳,孙林源.新课标下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浅探[J].中国学术研究,2009(01):156-158.

地理教案篇8

关键词: 案例教学 高中地理教学 特色 特点 意义

案例教学起源于1920年,由美国哈佛商学院(Harvard Business School)所倡导,当时是采取一种很独特的案例形式的教学,这些案例都是来自于商业管理的真实情境或事件。此种方式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实施之后,颇具绩效。到了1980年,案例教学法才受到师资培育的重视,尤其是1986年美国卡内基小组(Carnegie Task Force)提出《准备就绪的国家:二十一世纪的教师》(A Nation Prepared:Teachers for the 2lst Century)的报告书中,特别推荐案例教学在师资培育课程中的价值,并将其视为一种相当有效的教学模式。案例教学就是通过一个个具体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下面我根据教学经验浅析案例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一、案例教学法的特色

1.鼓励学员独立思考。传统的教学只教会学生怎么做,其内容在实践中可能不实用,且非常乏味无趣,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削弱了学习效果。案例教学不会告诉学生应该怎么办,而是要求学生自己去思考、创造,使枯燥乏味的东西变得生动有趣。而且在案例教学的讨论阶段,要求学生就自己和他人的想法发表意见,通过不同意见的交流,一是取长补短、促进学生交流能力的提高,二是起到一种激励学习的作用。让学生认识到一两次成绩的落后还情有可原,但长期的落后,必须得奋发向上、赶超他人,从而积极进取地刻苦学习。

2.引导学生变注重知识转变为注重能力。社会的需求要求当今人才除了有理论知识外还要有相应的能力,而有了知识的人不等于一定有能力,知识应转化为能力。学习的本身在于把知识用于实践,学生一味通过学习书本的死知识而忽视实际能力的培养,不仅学不好书本知识,而且对自身的发展有着巨大的障碍。案例教学正是为此而生,为此应用而发展的。

3.重视师生间的互动交流。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讲、学生听,有没有听、学生听懂多少。要等考试后才知道,而学到的都是死知识。在案例教学中,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间的相互探讨与查阅各种相关的理论知识得出结论。这在无形中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是主动进行的。捕捉这些理论知识后,他们还要缜密地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进一步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升华。同时由于是师生间的互动交流,促使教师要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理解补充新的教学内容。

二、地理教学中案例教学的特点

1.教学目标具有针对性。案例内容都为一定的教学目标服务。大部分从关注日常生活中所面临的疑难点着手,其展示的教学原理、教学规律可能是稳定的,恒定的,但展示的事实材料应与整个时代相适应。如在学习新课程中大气环境问题时,要求学生通过对关于全球变暖案例的分析和研究,了解全球变暖产生的原因、背景、影响及各国对此采取的相应对策。

2.教学内容具有实践性。案例教学的教育性寓于它的实践性。通过必要的实践活动,学生在地理学习中认识生活中的实际状况,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创新意识。例如:当前城市中的空气污染问题给人民生活和经济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影响,结合《中国的可持续发展》相关内容,在教学中我设计了“城市空气污染有哪些?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有哪些控制空气污染的有效方法”等问题。让学生通过调查、访问,收集各种信息资料,在课堂上相互交流,最后我再进行归纳总结。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都得到了锻炼和培养。

3.教学过程充满互动性。案例教学是以学生为中体,教师从学生的兴趣、个性和能力出发,引用学生感兴趣的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让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如案例: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在日本本州东海岸附近海域发生9级地震,震源深度约20公里。由于产生9.0级地震进而引发海啸及核泄漏,福岛第一核电站6座反应堆不同程度被损坏,不仅给日本本国带来极大的不利影响,而且给世界各国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在教学时结合《地质灾害及其防御》的内容运用这一案例进行教学,满足了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教学效果也明显增强。

4.教学方法具有启发性。在传统教学中强调知识学习的系统性、结构性,这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而在案例教学中则强调知识学习的探索性、创新性,这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与创新能力。

三、案例教学的主要意义

1.案例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学生的兴趣与他们的注意力有着密切联系,在教学中要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如在讲授环境问题时,我引用了2007年12月10日,贵阳市两湖一库管理局向清镇市人民法院递交诉状,将贵州天峰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推上被告席。诉状称,被告将生产磷胺过程中产生的大约200万―300万吨磷石膏废渣堆放于该企业的磷石膏尾矿库内,该矿库距贵阳市的重要饮用水源红枫湖上游的羊昌河直线距离约800米左右,属红枫湖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内。而这些磷石膏废渣由于没有采取必要的防水、防渗及相应的废水处理措施,渣场渗滤液均通过地表、地下排入羊昌河。通过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对该地的渣场渗滤液进行监测,结果渗滤液的PH值、总磷(TP)浓度、氟化物浓度均超过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Ⅲ类水质标准。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交流、讨论、思考,发表自已不同的见解。通过这个案例,学生们知道了不仅仅是谁对这件事负责的问题,而是要重视当今的环境保护问题。通过这一案例,学生提高探究知识的积极性和对地理学习的兴趣。

上一篇:训练教案范文 下一篇:足球教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