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叶教案范文

时间:2023-11-26 12:10:32

树叶教案

树叶教案篇1

教案名称:植树节爱书活动

教案前言:明天就是植树节了,当我们看到路边的参天大树的时候,是不是也在想,绿色的环境给我们的人类带来了无限的生计呢?这是春天带给我们的希望,这是环保意识逐渐增强的人类带给自己的希望。植树节爱树活动开始了,通过本次幼儿园教案,让孩子们了解更多的环保意识,从小培养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意识。

教案目标:

1、初步掌握制作树叶书签、标本和保存树叶的基本方法。

2、引导幼儿观察形形色色的树种,了解树的名称、形态、特点、生长规律等。

3、进一步增进幼儿对树的认识,理解人与树的内在联系。

4、通过对树的认识和探究,激发幼儿爱树、护树的情感,培养其环保意识。

教案准备:

1、与家长取得联系,争取家长的大力支持;

2、教师准备一些市区绿化的录像带、照片等资料。

教案安排:

1.绿化植物知多少:老师、家长和孩子一起调查了解幼儿园和幼儿园周围有多少种绿化植物,并摄影,了解这些植物的生长特性以及与之相关的一些问题。

2.树叶探趣:家长和孩子一起到幼儿园、公园、植物园等实地观察树叶的形状、颜色,采集树叶标本,制作树叶贴画、树叶标签,……

3.树木护养:老师和家长一起教给孩子一些有关养护植物方面的常识。

树叶教案篇2

通过在幼儿园的美术活动中,孩子们可以发现和创造美。幼儿艺术领域活动的游戏化可以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幼儿园美术活动方案,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幼儿园美术活动方案1活动目标:

1、认识树叶的颜色、形状和特征,培养孩子仔细观察的能力。

2、学习画树叶,提高孩子的绘画水平。

3、游戏"帮树妈妈穿衣服",陶冶孩子的审美情趣,培养孩子关爱树木的意识。

活动重点:学会画树叶

活动难点:怎样帮树妈妈穿衣服才美丽

教师准备:树叶的实物,课件《美丽的树叶》,画有大树轮廓的图画纸

幼儿准备:彩色画笔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

让幼儿听儿歌《小松树快长大》进入课堂,教师问:"小树快长大离不开谁呀?"(树叶,树根,树干)"那大树的宝宝是谁呀?"(树叶)今天老师带领小朋友学画树叶好不好呢?

二、观看树叶

1、教师出示树叶:几种形状不一的树叶:枫叶、竹叶、梧桐树叶、槐树叶、银杏树叶等。

2、让孩子观察树叶的颜色(红、黄、绿)

3、让孩子观察树叶的形状(扇形、心形、手掌型……)也可让孩子意会一下,不需要都说出形状的名字。

4、让孩子摸一摸树叶的构造(叶柄、叶脉、叶片)

5、导入画树叶

三、学画树叶

1、让孩子仔细观察教师示范画树叶的步骤

2、孩子学画,教师巡视指导

3、孩子练习画树叶

四、游戏"给树妈妈穿衣服"

1、教师播放课件《美丽的树叶》让孩子观看树叶的美丽。

2、大树因为有了树叶而美丽,可是寒冷的冬天到了,树叶都离开了树妈妈,大树不再那么好看,而小树叶多想念自己的妈妈呀!他们都想快快回到妈妈的身边,请小朋友帮帮他们好吗?

3、发给每个孩子一张画有大树轮廓的图画纸,让孩子在上面添画树叶,可以进行创意性的绘画,看谁画得最美丽。

4、作业展示:评选出好的作品进行鼓励表扬,把作业粘贴在好孩子园地上,以供大家观赏学习。

五、户外寻树叶

在音乐声中领孩子到外面去捡拾树叶。

幼儿园美术活动方案2一、设计思路

孩子进入大班后,更多方面是培养他们成为社会人,让他们了解社会,关心社会,尤其是一些社会热点问题。比如:环保中废物的利用,让孩子在了解环保的过程中,也体会着一种关心社会的责任,并把这种责任心的培养作为大班教育目标。结合这两方面,我选择了这个题材,通过与孩子们一起收集生活中一些无用的瓶子,并加以设计装饰来美化环境,这就是我选材的意图。

二、活动目标

1.知道生活中无用的瓶子经过装饰可以美化环境。

2.通过对各种投入材料的联想组合,设计富有创意的立体装饰瓶。

三、活动准备

1.师生共同收集各种形状的玻璃瓶。

2.装饰用的材料(毛线、麻绳、干花、餐巾纸、玉米、辣椒干、树叶、即时贴、彩绳等)。

四.欣赏作品。

五、活动流程

激发兴趣、导入活动-引导构思、联想组合-自主选材、想象制作-相互介绍、欣赏作品

六、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人活动。

1.带领幼儿观察延中创意室内的各种欣赏作品。

2.向幼儿介绍生活中各种形状的瓶子及各种装饰材料。

3.激发幼儿对瓶子进行创意装饰的愿望。

(二)引导构思,联想组合。

1.引导幼儿根据生活经验对瓶子的形状进行想象造型构思。

2.幼儿说说自己对装饰作品所需要各种材料的联想组合。

(三)自主选材,想象制作。

1.充分允许幼儿按自己的构思需求选择装饰材料。

2.幼儿制作过程中,针对个别幼儿实际,在想象和技能上给予适当点拨、指导。

(四)相互介绍,欣赏作品。

1.介绍作品的名称,鼓励幼儿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表述。

2.启发幼儿联想生活中还有那些废旧物品可以通过装饰重新利用。

幼儿园美术活动方案3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观察树叶。

能述说树叶的颜色、形状、大小等特征。

2、掌握树叶贴画的基本方法。

3、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4、激发幼儿喜欢画、愿意的画的活动兴趣。

教学难点

1.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2.能够完成树叶贴画作品。

活动准备

1、发动幼儿家长与其幼儿利用秋游、爬山、散步等活动,采集和捡拾各种大小不一,形状和颜色各异的树叶若干。

老师把收集到的树叶进行压平、晾干处理后,分成四类(制作金鱼类、制作葡萄类、制作鸭子类、制作孔雀开屏类)树叶材料。

2、秋天落叶飘落图一张,树叶贴画成品图两张。

3、白纸、剪刀、乳胶各4;

几种彩色卡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

老师:小朋友,大家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秋季)

出示秋天落叶飘落图,让幼儿观察落叶的情景,感受秋天的独特风景。

老师:叶子宝宝纷纷地离开了妈妈,它们随着秋风飘落下来。一群群孩子把这些可爱的树叶捡起来,带回了家。你们知道把叶子宝宝带回家能做什么吗?(幼儿由发言、表述)

二、欣赏树叶贴画作品

老师:老师跟小朋友们一样,非常喜欢秋天的叶子宝宝,因此就把它们收集起来,根据叶子的形状和颜色,加上一些修剪工作之后,把它摆一摆,拼一拼,贴一贴,贴成美丽有趣的图画。你们想看吗?

出示树叶贴画作品(金鱼帖画和葡萄帖画)

问:我们来看看,叶子变成了什么?(金鱼和葡萄)

这样用树叶贴出来的画叫做树叶贴画,你们想不想也用树叶贴画呢?(想)

三、认识几种常见的树叶。

出示枫叶。请幼儿观察它的特征。

问:小朋友,这是什么叶子?(枫树叶)

老师:枫树叶是怎么样的?谁来说说?

引导幼儿说出枫叶有红的,有黄的,像鸭子的小脚丫一样可爱。

出示柳叶。请幼儿说说它的特征。

问:小朋友,这是什么叶子?(柳叶)

老师:柳叶又是怎么样的呢?

引导幼儿说出柳叶有绿色的,也有黄色的,细细的薄薄的真好看。

用上述同样的方法让幼儿了解大叶榕树叶、小叶榕树叶、葡萄叶等外形特征。

老师小结:这些叶子宝宝都是小朋友和爸爸妈妈所收集到的,经过处理后,我们可以把叶子贴成一幅幅有趣的画来。小朋友们能做到吗?

四、分组制作树叶贴画。

1、老师演示小鸭子的制作过程:用黄色大叶榕树叶做鸭子身子,叶梗做鸭子的长腿,红色枫叶做鸭子的小脚丫,小叶榕树叶做鸭子的头部,剪些彩色卡纸做眼睛,这样一幅生动的树叶贴画就做成了。

2、将幼儿分成四个小组,10个小朋友为一组。

每组小朋友根据老师给的树叶材料来共同完成四种不同的贴画作品(金鱼贴画、葡萄贴画、鸭子贴画、孔雀开屏帖画)。老师巡视指导。

五、总结

今天,小朋友通过团结协作,共同完成了树叶贴画作品,你们觉得漂亮吗?其实,美就在身边。生活中有许许多多像树叶一样的自然材料,如布头,瓜子,蛋壳等,只要我们能像今天这样多观察、多动脑、多动手,将它们拼一拼,剪一剪,贴一贴就一定能做出美妙有趣的东西来。

幼儿园美术活动方案4教学目标:

1、通过体验成功的快乐,培养对美术的兴趣。

2、学习画一个封闭的圆,并在圆的基础上添画成小鸡。

3、培养幼儿良好的作画习惯。

4、在浸染、欣赏作品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准备:

1、每名幼儿胸前一只母鸡图,藏三支油画棒。

2、若干只剪成鸡窝的粉色卡纸。

教学过程:

1、幼儿别上母鸡图,带上三支油画棒。

随音乐《老母鸡》学母鸡拍拍翅膀进入室内坐下来。

2、小母鸡们有什么本领呢?哪只母鸡能干,用你的油画棒生个鸡蛋。

其它小母鸡也来生鸡蛋吧,我们去找个鸡窝生个蛋,鸡窝在哪儿呀?音乐四遍,幼儿随音乐自由画蛋。

生了这么多的鸡蛋我们心情怎么样?

3、如果能把鸡蛋孵出小鸡来,那一定更幸福吧。

这次让母鸡妈妈先来试试。(音乐时,教师边示范边念儿歌:啄破一个洞洞,露出尖尖嘴巴,伸出二只小脚,叽叽叽叽叫妈妈。)我孵出小鸡来了,你们想不想把蛋孵成小鸡呢?(音乐四遍,幼儿自由地找个圆画成小鸡。教师提醒幼儿把一些空的鸡窝画小鸡。)

4、小母鸡们真能干,大家想想小鸡们喜欢去哪里玩,爱吃什么食物,我们给它添画上去。

5、我们真能干,不仅会生蛋还能孵出小鸡来。

我们带鸡宝宝去外面晒晒太阳,做做游戏吧。

活动反思:

通过这次活动,幼儿掌握了画圆的方法,我通过出示漂亮的母鸡图片,引起了幼儿的兴趣。在示范画圆前,我应该带领幼儿用手在空中比划一次画圆,这样有助于幼儿后面的用画笔在画纸上画圆。在示范画圆时,我应该随即的强调一下拿画笔的正确姿势,每一个细节都要注意到,下次活动中应该更加的细心与全面。在幼儿动手画圆时,我不但注意指导个别幼儿,还随时顾忌全部的幼儿,用积极的语言鼓励幼儿,这点在以后的教育活动中要继续保持。结束部分,幼儿的注意力不够集中,以后我可以请幼儿自己来给大家介绍作品,这样能更好的带动幼儿的积极性。

幼儿园美术活动方案5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深海里的各种怪鱼,大胆地发挥想象,具有初步的想象力。

2、愿意动手绘画出自己想象中的怪鱼。

3、体验与同伴一起探索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5、激发幼儿感受不同的艺术美,体验作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海底世界(课件),各种各样的怪鱼卡片,彩色笔、白纸。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

1、教师出示一条怪鱼,引发兴趣。

2、引导幼儿说出这条怪鱼怪在哪里。

二、交流讨论

1、带领幼儿到海底世界寻找出各种各样的怪鱼。

(观看课件)

2、幼儿自由找怪鱼并说出找到的怪鱼怪在哪?

3、教师注意引导幼儿观察怪鱼的外型特征。

4、激发幼儿大胆想象,说出自己想象的怪鱼。

三、大胆表现

1、鼓励幼儿幼儿试着用笔绘画出自己想象的怪鱼。

2、幼儿可以把自己想象中的怪鱼名称、告诉老师,一起把怪鱼画出来。

四、体验成功

1、找同伴或老师说说自己想象中的怪鱼。

树叶教案篇3

本文着重从教学实践出发,把树叶拼贴画引入到装饰画的教学当中,丰富了校本教材,并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树叶拼贴画装饰画校本教材

中图分类号:S78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树叶拼贴画的产生纯属偶然。一次布置学生收集植物的花和叶子,作为图案的写生与变化的素材。在引导和启发学生的教学过程中,突发灵感,制作了几件装饰小品,感觉不错,并经归纳整理,将其引入到装饰画(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当中,并进行系统的训练——树叶拼贴画。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现把制作方法介绍如下:

一、采集选材(选叶)

首先是树叶的采集。在身边触手可及的植物中,去发现,去搜集。会发现其中蕴涵着无数美的法则:如叶子的对生、互生、轮生和簇生,不就是对称与均衡吗?树叶的正反面颜色的不同区别,不就是变化与统一吗?藤蔓的伸展,也能从中找到节奏与韵律。所以选材的原则就是“寻美”。

可以选取一片叶子,也可采集一组枝叶,甚至不同季节形成的颜色各异的树叶。树叶的采集要系列化,即每一种形状、颜色的树叶都能形成从小到大逐个渐进的序列。这样能保证制作时有充分选择的余地。采集的原则是品种与数量,应当多多益善。同时也要收集一些花朵、种子及梗等。

二、压制定形(整叶)

收集来的树叶不能马上制作,因为刚采来的植物有大量水分,往往沾染有污垢或小虫等。如不进行有效处理,即不美观,又无法长期保存。

处理方法:首先要先清洗,用棉签蘸乙醇(医用酒精)擦洗;然后按树叶的厚度、形状、特征,进行平展、脱水、定形;最后放入收集箱内,喷洒杀虫剂封存两三日即可。

1、夹压法:将较薄、较平的叶子或花瓣,进行纸压、吸水。把采集来的植物展平,用厚的书本分别夹压在不同的书页中(注意要从一本书的底层隔几页逐层向上夹压,以防止标本折损),书面上要再压重物。隔两三天,要倒换一次页码(注意倒换时要从上层逐层向下抽取,倒换到另一本书中或错页夹压),直至压平为止。这种方法适用于小型植物的花瓣和叶子。

2、烘焙法:将较厚、表面凹凸不平的枝叶或花朵,进行烘焙定型。用熨斗稍作熨烫或放置微波炉内烘焙,切记温度不宜过高,以防烧焦。定型后放入收集箱内待用。

三、巧妙构思(读叶)

这个阶段是作品成功与否的关键。面对形状不一,色彩各异的叶片或花朵,要进行创造想象。由于人是不同的信息载体,所以尽可能见仁见智,迁思妙想。同一类型的植物,根据外形、色彩、肌理、数量等,可以作为某一动物的局部,也可当作某一风景的一隅(尤其是树叶,通常是该树的浓缩形象)。

有两种常用的设计方法:

第一种:先确定主题再选材。例如书本上的长颈鹿,在设计初稿时就要设想适合长颈鹿头、颈、身体等部位的树叶形状,然后寻找基本形合适的叶子。

第二种:根据收集的树叶的形状特点来定主题。例如银杏叶给人的感觉像驼峰,我们就可以设计制作骆驼的方案。再如《金鱼》中尾巴的创作是来源于枫叶的造型,对各色、各形的树叶加以适当剪裁,使树叶变成有生命的小动物。最终要打破时空的局限性。

四、精心制作(贴叶)

(一)工具材料:

准备好剪刀、镊子、乳白胶、底板(纸板、吹塑板等)、玻璃纸、保鲜膜、画笔等工具及材料。

(二)制作步骤:

1、先在底板上,按构思进行试摆;

2、根据预定方案,分层次,依次粘贴。粘贴时要注意应从画面远处粘起,先底层后上层,注意顺序;

3、待干、稳固后,进行点缀加工(如添画动物的眼睛等);

4、为防止干裂、磨损,可用玻璃纸或保鲜膜包盖起来;

5、最后为其配装外框,这样一件作品就完成了。

制作过程中还应该注意形象的主次,画面构图的平衡,色彩的协调搭配以及明度的区分等诸多因素,以增强画面效果。

(三)常见样式:

1、摆件式

2、壁挂式

3、贺卡式

4、书签式

结语

树叶教案篇4

“冬天的树叶是什么颜色的?”“黄色的。”孩子们未加思索就异口同声地回答了我的问题。“冬天的树叶都是黄色的吗?我们一起去幼儿园找找吧。” 很快孩子们在亲身的观察中发现原来冬天的树叶并不都是枯黄色的,枫叶鲜红,松枝翠绿,还有的孩子发现了粉色的叶子——自然角里的粉掌,原来冬天也是五彩缤纷的。

当孩子们欢喜地奔跑在校园的时候,一个小小的身影站在角落捧着一堆树叶始终没有离开。我好奇地走过去询问时,孩子惊喜地展示他手中的树叶,“老师你看,这片树叶像天上的星星,这片像我的小手,这片像金鱼的尾巴……”孩子拿起树叶,爱不释手。

“老师,这片树叶有好多洞洞,在夏天的时候肯定被虫子咬过!”

“树叶上还有花纹呢”“我的树叶上还有一只瓢虫呢”……更多的孩子捡起落叶参与到讨论中来,他们拿起手中的树叶各自欣赏、相互比较。“树叶好美啊!”孩子居然感叹起来。“老师,小树叶孤零零躺在地上多可怜,我们想把树叶带回教室,我们要给树叶穿上漂亮的衣服。”对于这个独特的想法我立即给予孩子肯定与鼓励。

在草地上孩子们给树叶染色,在教室里孩子们给树叶彩绘。他们给树叶涂上了五彩的颜料,画上了各种美丽的图案,一片树叶就是一道风景。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孩子,教师的作用不再是讲或直接把答案告诉孩子,而是支持、启发和引导。解放幼儿的手脚和头脑,让孩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大自然的确是一本鲜活的教材。

罗丹说过:“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大自然是生命的载体,小小的树叶或许在成人的眼里毫无意义,但是在孩子的眼里他们却发现了落叶的美丽。原来冬天并不寂寞,冬天并不单调,冬天也是五彩的。此次活动让我惊叹于孩子的创造,我想如果没有孩子这种发现美创造美的意识,这些落叶在风霜冰雪的冬天很快就会腐烂消失于泥土之中,但是孩子们却赋予了落叶美丽,留住了生命。

陶行知说:“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大自然赋予了我们更多的优势,孩子们在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中不知不觉提高了美的鉴赏能力,使得他们独具慧眼,更能发现生活中美的事物,也有了一种对环境的再创造。落叶飘落在地上无人问津,它很快就会消失于泥土中,回归大地,但是孩子们却用画笔给枯叶穿上五彩的衣服,使落叶绽放永久的美丽,这就是一种创造。由此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其实每个幼儿都是“创作家”,如果我们能提供给幼儿合适创造的载体,幼儿就会按自己的方式表达,就会无拘无束地发挥自己的想象,找到属于他们自己的创作空间,体验自己的独特创造。

树叶教案篇5

小班剪纸活动教案

设计思路:

我们幼儿园开展剪纸活动有将近一年的时间,但是小班剪纸活动,我们还是尝试阶段。作为同行,我们都知道小班使用剪刀是有一定困难的。我们也是从小班下半学期才开始进行尝试的。我们这一学期剪纸的研究重点:是“主题背景下的剪纸活动”,因此,我们小班的剪纸的出发点也是在此。

近一阶段我们班的主题是“小花园”,花园里的树和花,成了我们剪纸的主要内容。我们在活动中发现,孩子们对于落在地上的树叶,观察得很仔细,因此,我们先从孩子们关注的,喜欢的内容出发,因此设计了这一活动。

活动名称:树叶宝宝

活动目标:

1.学习剪树叶的基本外形。

2.体验帮助树妈妈的快乐情感。

活动准备:树妈妈外套一件;绿色彩纸若干;剪刀;双面胶等

活动过程:

一.游戏:春风吹

(教师带领幼儿入场)今天,树妈妈又要和大家做游戏了!春风姐姐来了,我们来做个“春风吹”的游戏。(游戏进行2—3次)

二.谈谈讲讲

1.春风吹来了!花儿开了,树叶绿了,可是树妈妈有些不高兴,你们猜猜为什么?树妈妈身上缺了树叶宝宝会开心吗?你们愿意帮助树妈妈变出树叶宝宝吗?

2.讲解、示范

重点:对称地剪出树叶的基本外形及五官。

难点:剪出树叶三角形的头发。

三.制作树叶宝宝

观察:

1.幼儿能否对称地剪出树叶的基本形状。

2.幼儿能否添加出三角形的树叶宝宝头发。

四.展示树叶宝宝

树叶教案篇6

关键词:小学数学 有效情境 教学

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个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面前,你无论如何也难以下咽。但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就会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融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融人情境之中,才能显出活力和美感。我们既要追求问题情境的情感指标――“情深”,更要追求问题情境的知识含量――“意长”,才能创设出有效的数学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神智飞扬,使得学习高效。

一、设置动画情境,让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同步获得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心理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教师在教学中创设数学问题情境,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案例:师:秋天树叶落下来了,两只小蚂蚁把树叶当运动场(两片树叶,1号树叶大,2号树叶小),绕着树叶跑步呢。它们一同分别从1号和2号树叶的起点开始,跑得速度一样快,猜一猜,谁先跑完树叶的一圈?生:2号。师:我们一起来看看比赛情况吧(多媒体动态显示小蚂蚁跑一周的情况,留下了红色的路线),两只小蚂蚁跑得速度一样快,为什么2号先跑完呢?生:因为2号树叶小,1号树叶大。师:是啊!我们看小蚂蚁所跑的一圈红色路线就是树叶的边线。把两片树叶的边线拉直比一比(课件显示化曲为直的比较过程),发现1号树叶的边线――(生:长),2号树叶的边线――(生:短),所以2号小蚂蚁先跑完。师:请大家描书中第62页第2题平面图形的边线。(描完后展示交流)师:长方形一周边线的长度是长方形的什么,有没有人知道?生:叫周长。师:你们真了不起!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生活中有关周长方面的知识。师:谁上台来指一指、说一说树叶的周长。(学生回答后多媒体动态显示出周长,并引导学生用完整的话叙述。)师:请你们找身边的物体指一指、摸一摸它的周长,找好后我们相互交流。

反思:创设了学生熟悉的鲜活、生动、自然的动画情境,既促进学生建立良好的认知心向,也为学习周长提供了良好的素材。让学生在看一看、指一指、描一描、说一说等愉快的活动中,将生活知识数学化或数学知识生活化,积极主动地理解了周长的概念,同时感受了化曲为直的转化思想,这种动态的视觉效果,飘逸着暗香浮动的数学味,有利于以后学习计算不规则图形的周长。

二、设置故事情境,让情感和智慧同步发展

当学生学习厌倦的时候,老师别具匠心的把知识寓于故事之中,可以一石激起千层浪,让学生把数学知识有滋有味地吸收去。

树叶教案篇7

关键词:探究;愉悦;合作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1-053-01

下面主要围绕着教学中如何让课堂充满愉悦活力方面做几点尝试:

一、多种实验的设计,直观教学

人总是通过感官获取各种信息来感知周围世界的存在,所以视觉在学习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我在教学《水到哪里了》一课时,选择有充足阳光的天气,带领学生到室外寻找水蒸发的足迹,进行探究活动。师生共同设计实验如下:

实验1:在两块玻璃片上分别滴两滴大小一样的水滴,把其中一块玻璃片上的水滴散开,同时放在阳光下。

实验2:将两块玻璃片同时擦湿,放在阳光下,用书对着其中一块扇动。

实验3:将两块玻璃片同时擦湿,一块放在阳光下,一块放在阴凉处。

学生通过动手、观察、实验、亲身经历实验的全过程,亲眼所见现象:1、散开的水滴很快“不见了”;2、用书扇动的这块玻璃片上的水先干;3、阳光下玻璃片上的水先干。互相交流、讨论:水滴分散了是面积增大了,用书扇动(有风)、阳光下和阴凉处是温度不同。这样学生顺理成章就得出结论:面积大、有风、温度高蒸发就快。这时,我趁热打铁将学生获得的理论知识尝试运用于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提出:找一找,在你们的身边哪些地方用到蒸发快的例子?此时,在掌握蒸发快、慢实验原理的学生便争先恐后答道:晒粮食、晾衣服等。

二、轻松地玩中学,自主探究

玩是孩子的本性,我就利用这一点,注意然学生在各种轻松的自主活动中慢慢学习科学,我把要掌握的知识点通过观察、实验等不同形式展开教学。在教学《各种各样的树叶》时,我让学生先收集树叶,再看看自己找来哪些树叶,又是如何区别不同的树叶的特点?有了学习目标,学生在没有竞争的自主性学习的空间里,都能根据各自的生活经验与仔细观察,对所需要的内容进行自主学习,探索并根据各自的知识结构与寻求办法找出各自的答案,有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分辨出树木的名称,把各种树叶进行分类;有的同学在公园管理处的园丁的帮助和指导下,成功地给树叶分类;有的同学经过认真观察,发现各种树叶中形状、大小、颜色都有不同,从而区别出树叶的差异、特点。有了自由探究的空间,通过先学,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从不同的角度来解答,达到全面发展的目标:平时学习认真又善于动脑动手的同学,不仅找出了区别树叶特点的方法,而且还能根据树叶的差异特点来认识各种树木,如某些树木喜欢生长在充足的阳光下等。

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尽情地投入到学习中,还可以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和负担,给学生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使课堂充满愉悦。

三、着眼生活实际,合作实验

能力,现在越来越受到重视。能力究竟是什么?能力就是人们常说的本事,对小学生来说,就是有认识一些事物的本事。完整的能力,既包括一定的知识,又包含一定的操作技能,还包含一定的思维能力、动脑能力。就知识和能力两者的关系来说,知识不可废,但是光有知识的积累,并不等于能力的发展。能力的发展,还要通过实际的实验锻炼。例如,三年级的《我的大树》一课中,树,人们常见,但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又知道多少呢?尤其对于那些生活在城市中的学生,他们与自然界的大树接触更是少之又少。因此,通过这课,我带领他们到室外去找校园的树木,让他们接触自然,接近大树,但学生在大树旁看到什么就会认真的记录下来,树上的虫子也不那么可怕了,甚至成为学生研究的对象了,为了有新的发现,学生们争先恐后地仔细寻找树身及周围的一切微小变化。

学生通过小组内合作学习,产生了多种精彩的实验设计方案,主动对方案进行探究和验证。由此,创造性地体现了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学生的正反两面设计方案和探究动手能力都得到了有效的培养。这样的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了知识和能力,受到学生的喜爱和欢迎,变乏味的讲授灌输知识为积极主动的去探寻知识。

四、掌握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科学教材对一些概念不再给出抽象的定义,而是让学生自由的进行探索,在教授知识中应力求做到:

1、充分调动儿童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活泼地用科学方法学科学,动手动脑,在观察、实验、分析、推理中得到相应的科学结论。2、提倡自主合作学习、共同研讨,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一般不直接回答,而是启发儿童自己找答案,让几个或多个学生共同实验研究,体验成功的喜悦。3、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习惯,从事实出发,对科学规律进行探讨实验,有勇于创新的精神。

由此,学生所获取知识大都是自己在实验实践活动中总结出来的,他们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无形中培养了探究知识的技能。

树叶教案篇8

关键词:音乐活动;提问;有效

一、音乐活动中提问的现状

(1)问题层次偏低,没有形成认知冲突。以歌唱活动“逛公园”为例,在这次观察活动中,教师所提的问题过于简单,例如,教师问:“出现了谁?”幼儿都可以直接回答出来,缺乏置疑和认知冲突,无法激起幼儿观察和比较的兴趣,教师以简单的集体应答来取代幼儿深入的思维活动,形成了幼儿思维的虚假活跃。

(2)提问以教师为主体,模式单向、封闭。通常是“教师问幼儿答”的模式。大多数问题是由老师发起,幼儿没有能力或者是教师根本没有为幼儿创造发问的机会,教师在掌控着提问。例如,教师问:“大熊来了要怎么唱?”整个活动都在教师问、幼儿答的过程中进行,这样的提问不能更好地促进师幼互动,其存在没有什么意义。

(3)无效提问较多,无法激起活动兴趣。“喜不喜欢?漂不漂亮?想不想?愿不愿意?好不好听?表演得好不好?”这些无效提问充斥着整个活动。教师这种口头禅似的提问,早已让幼儿形成习惯性的回答,教师问得越积极,幼儿感觉越无趣,因为答案永远只是一个。这些问题无助于幼儿思考,不能调动其积极性。看似师幼互动很积极,实则空洞无味

(4)提问模式固定,缺乏个性化的提升。教师在设计提问时,都有固定的模式,提问时总跳不出这些固定的模式。例如,在音乐欣赏活动中往往都是“你听了这个音乐有什么感受?你觉得是谁来了?你能学一学吗?”这些问题好像是每个活动必须要问的,而且适用于每个年龄层次。

二、如何在音乐活动中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在进行音乐教学活动时,教师的提问应抓住关键,激活经验,注重个体,把握时机,启发思维。这样幼儿才能在教师的提问中受到启发与激励,才能创造出丰富的艺术形象,才能更好地促进师幼互动。

(1)提问紧扣教学活动目标,要抓住疑难点。幼儿学习的疑难点也是教学的重、难点,抓住疑难点提问,就是要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案例片断(一)《森吉德玛》。教师:请小朋友一边看图一边听音乐,想一想图上的画面和音乐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教师:哪一幅图与第一段音乐比较像,哪一幅图与第二段音乐比较像?提问没有使幼儿在音乐的表现要素和形象之间建立起联系,而简单地停止在“像什么”的层面上。

案例片断(二)《森吉德玛》。教师在设计音乐欣赏活动“森吉德玛”二度教学时,预设在引导幼儿熟悉音乐的基础上,进一步从音乐元素上去分析作品。教师:前半段音乐,我们可以怎么朗诵?为什么?幼儿:因为音乐比较抒情,感觉很放松的。教师:那画面上的牧民在做什么呢?感觉怎么样? 幼儿:拉琴、看风景,感觉很安静。教师:后面一段怎么啦?为什么?幼儿:因为音乐越来越快,感觉很开心热闹。

我们不难看出案例一中教师预设的问题引导幼儿的想象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形象上,画面内容和音乐的表现要素没有联系起来。而案例二中教师通过深思熟虑,进行改进,在活动前抓住教学的重难点,紧紧围绕着音乐元素作文章,让幼儿了解音乐的表现手段、理解音乐的表现内容,体验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让幼儿能够说出是音乐中的哪些表现让他们想象出这样的故事和表象。这样的提问才能让幼儿在轻松学得知识的同时,获得了打开音乐之门的钥匙,真正产生积极的师幼互动。

(2)提问具启发性,要拓展幼儿想象空间。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无穷的,激发他们的创造力是艺术教学的重要目的。因此,教师的提问要具有启发性、开放性,从而让孩子体会到音乐作品之中甚至作品之外的审美意蕴,促进孩子自主、创造性地发展。

案例:歌唱活动“小树叶”。教师:这段音乐讲了一个怎样有趣的故事呢? 幼儿:是关于小树叶的故事。教师:(教师轻唱音乐旋律)歌曲里的小树叶怎么啦? 幼儿:小树叶掉了下来,离开了树妈妈。教师:为什么小树叶离开了妈妈?幼儿:秋天到了。教师:它的心情会怎样呢?(难过、悲伤)教师:小树叶还会回到妈妈身边吗?为什么呢?幼儿:会。春天来了就可以重新长出叶子,小树叶就会回到妈妈身边。它的心情会怎么样?(开心)

在这个歌唱活动中,教师通过设计开放性提问,并进行启发,不失时机地将问题重新“抛”给幼儿,不必急于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他们,引发幼儿进一步的思考与探索音乐里所真正表达的含义,创造各种动作来表现音乐作品。

(3)提问循序渐进,要推进幼儿思维进度。教师们不仅要设计好单个问题,而且是要精心设计问题的序列,使问题以一定的逻辑顺序展开,从而不断推进幼儿的思维进度。

案例:歌唱活动“拉拉勾”。“你和好朋友之间发生过不愉快的事情吗?事情发生后心情是怎样的?当你和好朋友不吵不闹在一起玩的时候,你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如果你和好朋友之间发生了矛盾,你有什么好方法可以解决?”

这些问题展开的逻辑顺序可以有效地引导幼儿感受和表现歌曲中人物情绪的变化,用两种不同的唱法来演唱歌曲前后部分。如果交换一下这些提问间的前后顺序就会打乱幼儿思绪,不利于幼儿思维的发展,不利于达到教学目标,更不利于幼儿和教师间的互动。

(4)有效提问,积极回应幼儿。孩子回答问题的角度很奇特,教师提问后经常会遇到出乎意料的答案,这时教师的及时调整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幼儿的回答不论正确与否,是否在教师的意料之中,教师不应把这些答案看作不好的“事故”,应接纳幼儿的想法。通过幼儿的回答,把握其思维路线,扩展幼儿的思维。对幼儿的想法给予积极性的评价,不怕幼儿失败,时而点拨、时而赞扬、时而佯装、时而沉默,巧妙而不留痕迹地引导幼儿之间的经验扩大化。

上一篇:美工教案范文 下一篇:汽车教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