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歌教案范文

时间:2023-10-01 21:08:52

姓氏歌教案篇1

从公开发表的文字上,牵扯到远华案的歌星有两个。一个年龄小一些,被称为“广州的甜妹”,事业正火,可惜,却傍上了赖昌星的侄子赖文峰。

比甜妹岁数大一些的歌星身价似乎也更高,所以,她对赖氏家族的虾兵蟹将不屑一顾,直接套住了赖昌星本人。现在的媒体报道也只是说这位与赖“关系暧昧”的女歌星,“长着一张娃娃脸”,“擅唱主旋律”,赖昌星由喜欢她的歌到喜欢她的人。赖昌星除了钱一无长处,很难理解这位并不缺钱的歌星怎么会沦为赖昌星的猎物,让赖昌星“如愿以偿”。赖昌星送给她的感情费是京城一幢价值七百多万元的别墅,外加两三百万元的现金。从这件事情我们不难看出,唱主旋律容易,但要让自己的内心时刻回响着主旋律则并不那么简单。上面的这位歌星虽然每次出场时都把主旋律挂在嘴上,但现在看来,那不过是为自己捞取资本罢了。

时至今日,相信绝大多数读者都明白她们是谁,但是,明白是一回事,说出来又是另一回事。在这个问题上,众人联手印证了“心照不宣”这个词的古老涵义――尽管声讨歌星的文章不时见诸报端,但是没有一家报纸率先点出这两位歌星的名字。在一个鼓吹知情权的年头里,这种有特色的景象实在是有趣得很。

“有关方面”不点歌星的名字,理由是歌星“不涉案”,这一点,据说还请教了法律界人士。众所周知,“点名”与判刑不同,它不是一种法律上的惩戒,而是通过权威渠道向公众传达一个事实。“点名”的合法性并不寄托于是否涉案上,而仅仅在于它所陈述的内容是否真实。只要证据确凿,就算当事人不涉案,“点名”也不存在侵犯歌星合法权利的问题。既然不违法,却又隐去其“名讳”,看上去是“爱护”了一两个歌星,却损害了大多数人的知情权。

媒体对歌星的不姑息,其全部原因在于她们接受了赖氏家族的巨额赠予,而赖氏家族慨然出手的是赃款,是不义之财。对此,公众有权利了解内情,有权利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是社会维护自己的正义和公理的重要途径。这两位歌星没有涉案,她们就“有权利不被曝光”吗?翻看远华大案的案卷,人们会很清楚看到,凡是接受赖氏家族赠予的,莫不是有权有势之辈,他们之中没有无关利害的平头百姓。也就是说,赖氏家族不是做慈善事业的,他们的金钱、美色、别墅、跑车决不是白送的。如果歌星们接受了赖氏家族的“感情费”,却还要媒体为她们保守秘密,那么,我们到哪里去寻找公义与良知?

姓氏歌教案篇2

    怒族神歌是怒族先民与神灵沟通的祭词和咒语,怒族先民幻想凭借神歌向祖先、神灵致意求助,渴望借助神力驱邪除魔。神歌内容十分丰富,主要包括节日祭词、神灵祭词和鬼魂祭词等。节日祭词方面,碧江怒族的传统节日有开春节———“如密清”、祭谷神节,即“汝为”和“夸白”等。神歌的节日祭词主要有《怒族如密清祭词》和《年节祝词》、《祭谷神—汝为》、《祭雨神—夸白》等。神灵祭词方面,神灵祭词是源于怒族先民最初的自然崇拜观念,他们将日、月、山、河、风、雪、雷、雨等自然物和自然力本身视为与人一样具有生命、意志和巨大威力的神圣存在,因而对其产生敬畏和依赖之感,视其为信仰对象而加以敬拜或祈求。神歌中神灵祭词主要有:《瘟神祭词》、《猎神歌》、《猎神祭词》、《山神祭词》、《虫神祭词》、《天神祭词》、《克神祭词》、《和神祭词》等。鬼魂祭词方面,怒族先民以为人们的生老疾病都是各种鬼灵作祟的结果,每一种病都有一种病魔,人一旦发生灾祸和疾病,就请巫师占卜进行祭祀活动,并贡上猪羊等祭品。祈请作祟鬼神宽怒的祭词,一般都要向鬼神解释误会,赔礼道歉,以取悦鬼神,驱除病人身上的病魔,这样就产生了祭祀各种鬼魂的神歌祭词。神歌中的鬼魂祭词主要有:《喊魂》、《祭克鬼》、《祭厄运鬼》、《刮冷鬼》、《祭诅咒鬼》、《祭嫉妒鬼》、《祭夜鬼》、《刮关节鬼》、《刮污言秽语鬼》、《祭夜鬼》、《祭呕得鬼》、《祭眼疾鬼》等。神歌是怒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怒族先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是怒族原始宗教信仰和民族心理文化的体现。

    怒族先民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离不开祭祀和神歌。不论是耕种、狩猎还是灾祸、疾病,怒族先民都需要举行祭祀,请于谷苏(巫师)用神歌与各神灵进行沟通交流,祈求神灵的保佑和怒族村寨的平安幸福。神歌实际是怒族先民生产生活的曲折反映,它蕴涵了怒族先民质朴但又丰富多元的生态伦理文化。本文试对怒族神歌蕴涵的生态伦理思想做深入探讨。

    一、神话思维模式建构的生态伦理

    神话主要依靠形象思维,用类比隐喻、象征等方式来表达。[2](P.74)因此,神话思维是一种感性思维,也是一种隐喻性思维,须借用某些具体的物象来暗示某些相似和相联系的观念。怒族神歌不仅是怒族历史的折射,同时也积淀着怒族先民深层次的心理形态和思维形式。怒族先民生活于神灵感知的世界中,神话思维模式是怒族先民对自然万物的认知方式,然后通过神歌的形式表达保护自然、珍惜一切生物生命的生态伦理文化。

    生态伦理作为在处理人类与自然实践关系中而形成的伦理认知,核心问题思考的是人与自然万物在本源上的关系。神歌的神话思维模式自有其观察天地自然与解释世界的方式。神歌《祭天》里认为是神创造了人和世间万物:“太初的时候/亘古的时候/祖先辈时神就创造了人/祖父辈时神就发明了人/会创造蚂蚁的神/会发明蚱蜢的神/会创造三星的神/会发明日月的神/会创造飞禽走兽的神/造就和主宰万物的神……”[5](P.142)而对于世间人类、鬼神的起源,怒族先民有自己的独特认识,认为人的祖先是从葫芦里走出来的,人与鬼神、妖魔共祖同源。在神歌《瘟神祭词》中,描述到在远古的时代,洪水泛滥,兄妹俩钻进葫芦里,万物都灭绝了,世间只剩下兄妹俩,洪水退去后,“阿哥从金葫芦里钻了出来/阿妹从银葫芦里跳了出来。”后来,阿哥和阿妹成亲后,生下九个男子和七个女子。“一对变成怒族/一对变成傈僳族……其中一对变成鬼神/一对变成妖魔/人类是这样繁衍起来的/万物是这样繁殖起来的”[3](P.8)。在神歌《山神祭词》也描述道:“管护森林的山神/管护峭岩的山神/你不是让人发病的神/你不是使人患病的鬼/你是人的同胞/你是人的亲族/你和人同父生/你与人同母生/你是美神/你是善神”[3](P.64)。神歌中运用了神话思维方式来认知人与自然、神灵的关系,体现了怒族先民神秘的思维观念。先民们认为是神创造人和万物,人的先祖来自葫芦,兄妹成亲后生出的孩子变成鬼神、妖魔,万物、鬼神、妖魔都是自然的精灵,而且人与神鬼共祖,万物具有同源性,表明本源上人与万物之间存在伦理亲和关系。

    万物有灵是怒族神歌文化的基础,这种观念奠定了怒族先民对自然强烈的敬畏和尊重之情。首先,怒族先民认为人是有灵魂的,当认为灵魂离体时,怒人就需要摆白米饭、肉肴和熟鸡蛋去喊魂,把魂从野外或阴间冥府喊回家。推己及物,怒族先民认为自然界万物都是有灵魂的。碧江怒族“神”、“鬼”不分,统称为“于”,说明怒族先民没有将自身与神灵截然分开,而是认为神灵与人同源共祖,人的所有行为都受神灵支配。神灵和人一样具有生命和情感,人们可以通过神歌和神灵谈心交流,让神灵了解人的愿望和祈求,可以说,“神灵”观念在怒族的精神世界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年节祝词》:“在这如密清到来之际/在这怒人节来临之际/怒人杀三年的阳猪/怒家宰杀三岁的公鸡/再加上香醇的清酒/再添甜蜜的杵酒/去祭高贵的天神/去祭尊贵的地神/祈求天神保佑怒寨平安/祈求地神保佑怒人兴旺”[3](P.35)。怒族先民观念中,神灵像人一样需要享用猪肉、公鸡以及香醇的清酒和杵酒。神灵像人那样有生命意识和生命形式,而且被赋予“灵性”显示出“神”的力量,能保佑怒人平安幸福。怒族先民以自我体验、自我意识的认知模式把自然神灵拟人化或人格化。在怒族先民看来,自然生物、神灵与人的生命现象是一样的,并按照自身的形象塑造了女猎神———“呷叭”。《猎神歌》中怒族先民所敬奉的女猎神是“主管着大山的兽灵”,她的“双眼长得又圆又明亮的/辫子长得粗壮而黑亮/牙齿长得又大又晶亮/双手长得粗壮又白胖/双脚长得粗壮而敦实/胸脯长得结实又丰满”[3](P.46)。年轻的猎人与女猎神在山岭上相会,并将猎神迎回家中。女猎神的头上戴上“白花的笓颇”(怒族妇女的头饰),颈上佩戴“红绿的珠子”,与猎人举行结婚仪式。我们可以看出女猎神“呷叭”俨然是一位美丽多情的怒族少女。怒族先民运用以象表意的神话思维形式,把女猎神人格化,想象猎人与女猎神的婚恋,来表达人与动物神灵之间的生态伦理观念。

    二、崇尚自然、敬畏生命的生态伦理

    怒族世代散居在怒江大峡谷地带,喜欢背靠大山而聚居于山腰或山脚底下的开阔地带,村寨背后的高山,陡峭的山崖或参天的大树,通常被当作神灵加以崇拜。怒族人认为万物都是上天赐予的恩惠,在自然环境中,每一处山、每一处水都有神灵存在。万物有灵的观念奠定了怒族先民对大自然的尊重和敬畏之情。

    怒族先民崇尚自然,自然崇拜是怒族原始信仰活动中最古老的内容,万物有灵观念在怒族神歌中表现的非常清楚,神歌中有天神、地神、雨神、山神、猎神、谷神、岩神、树神、虫神等。神歌《汝密清祭词》:“在这欢度如密清时/在这欢庆怒人节时/先祭高山的树神/先祭深谷的岩神/树神保佑怒寨平安/岩神保佑怒村安宁/树神保佑水源长流/岩神保佑庄稼稼穑……愿怒寨五谷丰登/愿怒村六畜兴旺。”[3](P.13)从祭词中我们可以看出怒族先民非常重视保护村寨附近的森林,因为神树能保佑怒寨的安宁,保佑怒寨水源长流。怒族人认为万物都是上天赐予的恩惠,务必珍惜,不可亵渎。每一座有树林的山,都有一位山神守护。每个怒族村寨都有神树,被视为是图腾崇拜的象征,认为神树上居住着祖先的古魂和神灵,神圣不可侵犯。怒族人上山打柴时,要到神树跟前祭拜,祈求神树保佑村民砍柴时不会受伤。怒族人在进山砍大树时,要带上一只大公鸡和水酒,祭奠山神和祖先,祈求神灵和祖先保佑。凡大树被砍倒之后,需要在树桩上放一个石头,意思是这颗树是被石头砍倒的,灾难不应降临到人间。

    古老怒族原始宗教崇拜大自然,认为自然界的一切都有生命、有神灵,凡是有生命和灵魂的,都应受到保护与尊重,这里面隐含着深刻的生态伦理思想。“生命在其最低级的形式和最高级的形式中都具有同样的宗教尊严。人与动物、动物与植物全部处在同一层次上。”[4](P.116)哲学家纳斯(ArneNaess)说:“原则上动物所拥有的生存和成长的权利,与我们及我们的孩子所拥有的权力同样多。”[5](P.62)怒族人尊重自然、敬畏生命,认为花草树木、鸟兽这些生物和人一样,有思想、有灵魂、有喜怒哀乐,冒犯了它们,人会遭到报复。在匹河乡怒族村寨———老姆登有两棵古核桃树,自古村里男女老少从不敢随意靠近,有时放牧、耕地等经过时也要轻手轻脚,唯恐触怒古树上的神灵,招来不幸及灾难。

    怒族村寨主要由不同的氏族组成,各氏族大都以一种动物作为图腾标志而命名。比如匹河乡老姆登村的六个氏族,即达华苏(蜂氏族)、斗华苏(猴氏族)、亚家苏(蛇氏族)、明黑华(鸟氏族)、纳着华(虎氏族)。怒族人认为自身与某种动物之间存在着亲缘关系,他们是这些动物的后代。这些村寨氏族大都流传着有蜜蜂变人、鸟变人、蛇变人等神话传说,比如蛇氏族的由来,是远古时一个怒族姑娘上山砍柴和蛇交配而生下蛇族人的。[6](P.114)这些氏族图腾、神话传说其实诉说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伦理道德。我们今天依然还可以从怒族的姓氏、服饰的色彩图案看出怒族原始图腾崇拜的遗迹。例如匹河怒族乡老姆登的虎氏族姓“腊”,蛇氏族姓“亚”等;从贡山怒族织就的传统毯子和怒族手工品挎包上的条纹图案,让人联想起条纹状的虎纹;从怒族妇女的黑色围腰中可以寻觅到怒族所崇尚的黑熊的颜色。怒族先民以蜂、蛇、虎等动物作为氏族的始祖,认为本氏族与某一种动物有血缘关系,在氏族成员身上也具有某种动物的神秘属性,而且这种动物能保护每一个氏族成员,本氏族成员禁止猎食本氏族的图腾物。按照怒族人的说法,每一个人、每一个氏族甚至每一个民族的灵魂,都与自然界的某一种生物(动植物)有关。虽然这是一种原始的图腾崇拜遗迹,但怒族先民将自己与自然生命融为一体,体现了怒族崇尚自然、敬畏生命的伦理精神。因为“敬畏生命的伦理否认高级和低级的、富有价值和缺少价值的生命区分,一切生命都是神圣的”[7](P.103)。怒族先民认为自然中的所有生灵都拥有同等生命尊严,都应受到同等的道德关怀,这使得怒族人在日常生活生产中尊重生命、敬畏生命成为了一种可能。尊重自然、敬畏生命也成为怒族人处理人与自然、社会关系的基本原则。

    三、感恩自然、回报自然的生态伦理

姓氏歌教案篇3

关键词:刘邦;异姓诸侯王;大风歌;情感内涵

昔汉高祖刘邦作《大风歌》,司马迁用“乃起舞,慷慨伤怀,泣数行下”[1]P389来描述刘邦的情态,让后人不禁想要探寻这首简短的诗歌里,究竟蕴含着怎样强烈的感情,能让身为皇帝的刘邦慷慨起舞,泣涕数行。我们不妨先从高祖的故乡沛县开始,追寻刘邦的脚步,在历史中寻找答案。

一、沛县刘季

公元前256年,汉高祖刘邦出生在沛丰邑中阳里,他原名叫刘季,做了皇帝之后才改名叫刘邦。刘邦为人豁达,有游侠之风,不喜欢从事农业生产,等到壮年之时参加官吏选拔,被任命为泗水亭长。身为泗水亭长的刘邦闲来无事或与小吏嬉笑,或到王媪、武负那里赊酒喝。刘邦每次到这两家喝酒,她们的生意都会好上数倍,于是到了年终,两家便撕毁债券,不提赊账的事了。

单父人吕公因避仇来到沛县投奔沛令,沛中豪杰都前来拜贺。宾客席位由贺钱多少来决定,刘邦一钱未带而来,却扬言“贺钱万”[1]P344。吕公素爱相人,见到刘邦,惊为天人,忙到门口迎接,并使之坐上座。初次会面,吕公就决定将女儿吕雉嫁与刘邦。他坚信,眼前这个爱与人戏谑调笑,又喜欢满口大话的泗水亭长,他日必定会振翅高飞,做出一番惊天伟业来。

刘邦既不热衷于积累家业,又不愿置身商贾,但他却出手大度,乐善好施,连父亲刘太公也认为刘邦没有哥哥刘仲那样勤谨本分。内心不安分的泗水亭长刘邦“以竹皮为冠,令求盗之薛治之,时时冠之,及贵常冠,所谓‘刘氏冠’乃是也”[1]P346。在咸阳看到秦始皇出行的壮阔场面时,他毫不掩饰自己的赞美:“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1]P344这说明在刘邦心中,成为像秦始皇那样的人才是自己追求的理想,有着鸿鹄之志的他是不可能让自己的生命就这么在平静中逝去的。他在送役徒前往郦山的途中,役徒有很多都逃散了,刘邦知道照这样下去,就算到了郦山,人也已经全部逃亡了,于是到丰邑西面的沼泽地带,停下来喝酒,在夜间释放了所押送的役徒,并潇洒地说道:‘公等皆去,吾亦从此逝矣!’”[1]P347他还醉斩白蛇,成就后人以其为赤帝之子的神话的基础。

“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1]P344,这是诈言以“万钱”为贺的刘邦在被吕公当做最重要的客人来接待时,主吏萧何说的话。萧何称刘邦是个爱说大话却没成过什么大事的人,似乎对刘邦颇为不屑。其实萧何只是在帮刘邦打圆场,萧何是比吕公更早认识到刘邦绝非池中之物的人。萧何与刘邦是同乡,刘邦还是布衣之时,萧何常常关照他,等到刘邦成为泗水亭长之后,萧何更是常随左右。“高祖以吏繇咸阳,吏皆送奉钱三,何独以五”[1]P2013。秦二世元年秋,陈胜起义,沛令欲响应,萧何、曹参首先想到的能做义军首领的人就是刘邦,后来又推举他做沛令。“萧、曹等皆文吏,自爱,恐事不就,后秦种族其家,尽让刘季。”[1]P350可见,在萧何、曹参看来,刘邦不仅能成大事,还是个极有担当的人。刘邦也没有让他们失望,他不自爱一己之身,愿为苦于秦王朝暴政的百姓出头。

汉高祖刘邦在沛县起兵,得到沛地父老的信任与支持,极度自信的他从此踏上了反秦的道路,在多年残酷的战斗中,他或许无数次的憧憬过自己衣锦还乡的场面。

二、悲歌《大风》

沛是刘邦反秦事业开始的地方,他一生中最安闲快乐的前半生就是在沛县度过的。汉十一年秋,淮南王黥布造反,刘邦亲自前往平叛。后来刘邦与英布交战于会I,英布逃走,刘邦令别将追击,还军途中经过故地,不禁感慨万千:

高祖还归,过沛,留。置酒沛宫,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纵酒,发沛中旱冒俣十人,教之歌。酒酣,高祖击筑,自为歌诗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令航院拖爸。高祖乃起舞,慷慨伤怀,泣数行下。谓沛父兄曰:“游子悲故乡。吾虽都关中,万岁後吾魂魄犹乐思沛。且朕自沛公以诛暴逆,遂有天下,其以沛为朕汤沐邑,复其民,世世无有所与。”[1]P389-390

在这场历时十余日的盛大宴会中,沛地百姓以最大的热情款待皇帝和他的军队。皇帝人马众多,考虑到会给百姓造成负担,想要离去之时,沛县百姓更是举城出动,带着酒肉追随刘邦至城西郊外。感于百姓盛情,刘邦又停留三日。沛县的百姓始终热情高涨,沉浸在欢乐的宴饮氛围中。他们或纵酒高歌,或以讲述皇帝发迹前的故事为乐。这里面既包含了真挚的乡情,更有因刘邦成为皇帝而产生的荣耀感。再看刘邦,他自然也极为高兴,但他的感情却比沛县百姓复杂得多。“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酒酣情动之时,汉高祖刘邦创作了这首气势恢宏的《大风歌》。首句“大风起兮云飞扬”,极为壮阔,也与刘邦帝王的身份非常相适;“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则道出了威震四海,衣锦还乡,丈夫之志得以实现之后的满足;“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末句为整首诗歌感情最为强烈之处,也是最引人深思之处。歌不足以抒怀,刘邦还情不自禁地跳起了舞,留下了眼泪。司马迁用“慷慨伤怀”来形容刘邦当时的情态,极为凝练的语言背后蕴含着极为复杂深沉的感情。“游子悲故乡。吾虽都关中,万岁後吾魂犹乐思沛。”落叶归根,游子思乡,刘邦身为皇帝,即使再眷恋故乡也只能在离开人世之后魂归故里。与沛县百姓单纯的愉快相比,刘邦似乎一直沉浸在深沉的悲伤之中。他的悲哀伤怀不仅仅是游子思归那么简单,还与当时的政治局势密不可分。

汉五年正月,刘邦于汜水之阳称帝,并分封了七个异性诸侯王,他们是楚王韩信、梁王彭越、韩王信、长沙王吴芮、淮南王英布、燕王臧荼、赵王张敖。但天下并没有太平多久,就接二连三地发生了一系列反叛事件,下面是《史记・高祖本纪》中的记载:

天下大定。高祖都雒阳,诸侯皆臣属。故临江王O为项羽叛汉,令卢绾、刘贾围之,不下。翟露降,杀之雒阳。

(高祖五年)十月,燕王臧荼反,攻下代地。高祖自将击之,得燕王臧荼。

其秋,利几反。高祖自将兵击之,利几走。利几者,项氏之将。项氏败,利几为陈公,不随项羽,亡降高祖,高祖侯之颍川。高祖至雒阳,举通侯籍召之,而利几恐,故反

(六年)十二月,人有上变事告楚王信谋反。

七年,匈奴攻韩王信马邑,信因与谋反太原。

(高祖九年)八月,赵相国陈g反代地。

(高祖十一年)春,淮阴侯韩信谋反关中,夷三族。

夏,梁王彭越谋反。

秋七月,淮南王黥布反,东并荆王刘贾地,北渡淮,楚王交走入薛。

七年之间,烽火四起。长期的战乱对国家经济造成了重大的破坏,百姓长期饱受战乱流离之苦,民不聊生,急需休养生息。“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高祖乃令民得卖子,就食关中。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2]P1127(《汉书・食货志》)在看到国家一片残败凋零的景象之时,打着“天下苦秦久矣”[1]P35的口号反秦的刘邦却无法使战争停止。如何才能让天下太平,四海稳固,刘邦想要寄希望于“猛士”,如何寻得既有才能又有忠心的“猛士”,刘邦自己也不得而知。

遇诸侯或将领反叛,刘邦常常亲自前往平定。与英布的军队会于会I之时,刘邦想到了项羽,他们同样的骁勇善战之人,军队也同样的精锐,这使得本来就厌战的他更加厌恶英布了。此次征讨英布的战争中,刘邦还受了箭伤。当他带着伤痛回到故乡,说话间便有意无意地提到了死亡,回到关中,他甚至拒绝就医。渴望死亡的解脱与对汉室江山的强烈忧患让刘邦的内心焦灼不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自己已经身心俱疲,精力消耗殆尽,太子即位之后能否保得住江山,就算有猛士为其效力,太子能否驾驭?刘邦知道答案是否定的。黥布反叛之时,刘邦正在病中,本欲令太子前往平叛,吕后在其面前哭诉,言太子与黥布交战,无异于羊入狼口,刘邦道:“吾惟竖子固不足遣,而公自行耳”[1]P2046,既然以太子的能力不足以调遣,刘邦也只好带兵出征了。刘邦不喜欢太子刘盈,认为太子仁慈懦弱,与自己很不相像。“常欲废太子,立戚姬子如意,如意类我。”[1]P395他宠爱戚姬,数次欲使戚姬之子如意代太子之位,但每次都会遭到大臣们的极力反对。吕后听从张良的计策请动四皓,才最终保住了刘盈的太子之位。刘邦素知吕后早已视戚姬母子为眼中钉,“是后戚姬子如意为赵王,年十岁,高祖忧即万岁之後不全也。”[1]P2678刘邦令重臣周昌为赵相,以保爱子。然而刘氏江山的安危,自己死后,又有谁能保卫的了呢?如何才能避免刘氏江山被篡夺的命运呢?这或许是“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的又一层深意。

刚诞生不久的汉帝国不仅有内忧,而且还面时刻临着外患。匈奴问题由来已久,秦王朝为抵御匈奴,不惜耗费巨大的人力财力。秦二世即位后,大将蒙恬被杀,使匈奴少了一丝忌惮。农民起义的爆发削弱了秦王朝对北方匈奴的防守,致使匈奴趁机南蚕食。西汉王朝建立之后,匈奴问题也没能彻底得到解决,很多时候,大汉王朝不得不用和亲来缓和双方关系。汉高祖刘邦在亲自率军打击匈奴时,还曾经有过生命之危,最后他听从陈平之计,厚贿阏氏,才得以脱险,《史记・匈奴列传》和《史记・陈丞相世家》有对比记载。

处在内忧外患之中的汉高祖在酒酣耳热时高歌《大风》,在沛中子弟的和声中慷慨起舞。暮年之人重返乡土,故人也都两鬓斑白,谈起昔年往事,忆及当年的自己,回首这些年的种种艰辛,刘邦不禁悲从中来。刘邦清楚这是他生命中最后一次回到沛县,最后一次与沛父老纵欢饮了。汉祖长剑所指,俱是昔日战友;故地重游,往事怅然心头;放眼将来,猛士何处可求?悲哉《大风》,慷慨一曲千秋。

参考文献:

[1](汉)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

[2](汉)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

[3]张林祥.《大风》与汉初政局[J].甘肃理论学刊,58-61.

[4]张森年.从《大风歌》看刘邦晚年的忧患[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2).

[5]范天成.刘邦《大风歌》情感底蕴新探--兼论汉初剪灭异姓诸侯王之得失[J].人文杂志,1993(3).

[6]李宗慈.从分封和翦灭异姓诸侯王看汉初“武人政治”出现的原因[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300(6).

姓氏歌教案篇4

一、高考文史常识试题的分类

1、姓名称谓类

(1)(2007年全国卷第12题)帝王谥号主要住所其生前行为而定。下列各项中属于谥号的是(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清康熙帝

此题考查古代帝王的谥号和年号及庙号,是我们经常在影视作品和读书看报上网中接触到的。

(2)《史记·秦始皇本纪》:秦始皇二十六年下令“更名民曰黔首”。秦始皇31年下令“使黔首自实田”。黔首之称,在战国时广泛使用,含义与当时常见的“民”、“庶民”相同,下列选项中属于对百姓称呼的是( )

①黎庶 ②苍生 ③优伶 ④氓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此题考查百姓的称谓,常见的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

2、天文历法类:

(2008年宁夏卷24题)中国古代用12种动物与“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相配组成成十二生肖,相传唐太宗因属鸡而热衷斗鸡。唐太宗出生之年应该是( )

A、庚申年 B、癸卯年 C、申辰年 D、乙酉年

3、古代地理类

(2010年新课标卷)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析来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

A、河南、河北 B、湖南、湖北

C、山东、山西 D、广东、广西

此题通过地名来考查古代分封制。

4、风俗礼仪类

(2007年全国卷12题)古人所谓“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强调的是祭祀祖先,悼念死者的教化作用。这一主张属于( )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

此题考查古代的传统文化对世俗礼仪的影响。

5、官职科举类

关于中国姓氏起源,唐人柳芳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谥,则文武成宣;氏于事,则巫乙匠陶。”由此类推,王、侯、公孙等姓氏应源自( )

A、族名 B、邑名 C、爵号 D、官名

6、文史典籍和史学理论类

(2011年全国卷12题),唐初编订《隋书·经籍志》,确立了中国古代四部分类著录图书的原则,汉代的乐府民歌应著录于( )

A、经部 B、史部 C、子部 D、集部

7、古代建筑类

中国古代常用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等表示不同的方位。唐初,秦王李世民在宫城玄武门发动,杀死太子李建成,得立为新太子而登皇位,史称“玄武门变”。玄武门应位于宫城的( )

A、东门 B、北门 C、西门 D、南门

8、五行类

(2010年全国卷12题)中国古代常用五行相生相克解释朝代更替,称作“五德”,每个朝代在“五德”中都有相应的次序。汉代被定为“大德”,通过“禅让”汉代的曹魏应为( )

A、金德 B、木德 C、水德 D、土德

二、历史高考中文史常识知识的储备

1、姓名称谓类

(1)帝王的称谓

①谥号。谥号是根据死者生前事迹评定,有褒贬之分

②庙号。封建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此张功德。一般开国者称“祖”,后继者称“宗”。

③年号。它是皇帝纪年的名号,由汉武帝首创。

2、天文历法类

(1)农历。中国长期采用的一种传统历法,以朔望的周期来定月,用置闰的办法使年平均长度接近太阳回归年,以二十四节气来指导农业生产,故称农历。

(2)四季.指春夏秋冬四季,分别用孟、仲、季来表示每季度的三个月。

(3)二十四节气。古人用节气来反映四季、气温、物候等情况。

(4)天干地支。古人用十个天干和十二个地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对,以此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

3、古代地理类

(1)关中。古人将函谷关以西地区称之。

(2)西域。古指新疆及以西地区。

(3)三秦。指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项羽灭秦以后曾将地此封给秦朝三个降将,故名。

(4)山水阴阳。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阴

4、风俗礼仪类

(1)举案齐眉。古代妻子为丈夫递食物时要举案齐于眉,示相敬。

(2)[伯(孟)仲叔季]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

(3)生辰八字。人出生的年、月、日、时,各有干支相配,共八字。

5、古代官职类

(1)丞相。是封建国家中协助皇帝处理政事的人。

(2)大将军。先秦西汉时是将军的最高称号。

(3)枢密使。枢密院的最高长官,管军事。

(4)太尉。辅佐皇帝的最高武官,汉朝称大司马。

(5)士大夫。指官吏或较有声望和地位的知识分子。

(6)提辖。宋州郡武官名,主管训练军队,督捕盗贼等。

6、选官制度类

(1)察举。汉代选拔官吏的制度。

姓氏歌教案篇5

关键词:《赵氏孤儿》 京剧 电影 牺牲 复仇 人性

影视自诞生之日起就从未停止过向其他艺术形式的求助,特别是向文学艺术,影视剧史上由文学作品改编而来的作品比比皆是。京剧《赵氏孤儿》大致忠实于原著――元代纪君祥的杂剧《赵氏孤儿大报仇》。而2010年陈凯歌执导的《赵氏孤儿》经过导演的现代演绎,其主题已不再是复仇,变得更为复杂而更符合现代精神。语言艺术与视觉艺术的比较因其媒介不同而很难比较,因而将《赵氏孤儿》的京剧版与电影版相比较,大致可以看做是对电影《赵氏孤儿》和原作的比较。

电影开篇,马蹄声声,苍山白云,一小生于夕阳下习武,画面转至似庙堂佛像前,一道浑厚男中音响起:“赵氏孤儿发祥地,忠义文化发祥地,山西阳泉盂县,藏山。”这时,几个几乎连成一体的隶书大字“赵氏孤儿”由红转白,一亮相过后,由程婴开始了电影……值得注意的是,导演将电影的英文名定为《Sacrifice》,意为牺牲,其中可以窥见导演对原作“复仇”主题的解构。看到结尾,在两小时整的时候,苍凉的女声响起,行将就木的程婴依稀看见早逝的妻子抱着他们的孩子,回头向他温暖缥缈地一笑后渐渐消逝,在那一刹那,复仇与牺牲早已交织在一起不辨面目。凄迷的悲剧氛围丝丝缕缕哀而不绝。敌友难分,情仇莫辨。程婴一生一世为复仇而做出的努力成为了完完全全的牺牲。电影表达了现代人对人际间情仇爱恨的情感判断与认识角度。它不以姓氏血脉来甄别,也不因历史过节去划分,而是与饱实的生活内容和具体的关系结缔方式紧紧相连的。“要想战胜恶魔的人,当心不要变成恶魔。” ――尼采的名言预示了程婴的悲剧:为复仇而复仇,最后必将沦为一场牺牲。

至于电影情节,程婴替庄姬夫人把脉的情节与电影《麦田》极为相似,甚至一样给新生儿取名为“脖”――“茂盛而又远大的意思”。晋灵公在自己脖子后印的那个朱砂和牛血混合的印章样用来辟邪的图案莫名地让人想到菜场的新鲜猪肉上卫生局加盖的蓝色标签。等到那个嗡嗡飞着的小虫子咬到晋灵公时,与电影《狄仁杰之通天帝国》又很相似,同样是虫子咬到人后颈致人死命,只是方法不同而已。这就完成了屠岸贾精心策划的借刀杀人事件的杀人环节。电影中雷同诡异的情节很多。且不论赵盾献酒时侍卫为何用一根长长的杆子传送过去;且不论朝堂之上那些文臣武将或坐或立或喧哗或佩刀等等毫无章法的排列方式;且不论那西域神鬣为何能在那么多穿红衣相似装扮的群臣中准确判断出赵盾了。还有一个情节,屠岸贾让在屋顶上拿剑的程勃跳下来却不接住他,然后教导年幼的程勃“谁也不能信”的“丛林哲学”。待到小程勃爬起来又爬上屋顶拿剑时,程婴说会接住他,这次,是稳稳当当地接住了。这个情节多少年前在《智慧背囊》或者《时文选粹》一类的书刊上就频频会看到,只是接与不接的是同一个人,即孩子的父亲。一次教导孩子不要相信任何人,一次则教育孩子亲情是可以相信的。而程婴在这个场合中没有深情地谎称“爹是可以相信的”,也就使这个情节与那篇小短文有了些许的不同。

电影《赵氏孤儿》在这么多无聊雷同的情节中传达出了符合现代价值观的主题――对人性的尊重,也属难能可贵。这尊重意味着即便你拯救过一个人的生命,也不能替他选择未来的命运。曾经将《赵氏孤儿》改编为话剧的田沁鑫曾在他的包括《赵氏孤儿》在内的剧本集――《我做戏,因为我悲伤》中说:“我做戏,因为我悲伤。悲伤于现今社会的混乱,私欲的弥漫,道德底线的几近崩溃,思想的覆灭,理解的丢失。”导演陈凯歌在悲伤中倡导了一个亘古不变的准则――对人性的尊重。

客观来说,由北京京剧院一些国家一级演员演绎的京剧《赵氏孤儿》确实堪称一部轰动之作,无论是演员扮相、唱功乃至舞台设置、音乐背景都没有破绽。关于二者对比,在这里提出四点个人意见。

其一,《赵氏孤儿》远的滥觞暂且不论,近的渊源可追溯到纪君祥的元杂剧《赵氏孤儿大报仇》,而元代文学一个重要特征是“尚俗”,而这一特征必然导致文学的“主情”旗帜渐渐高扬。京剧的《赵氏孤儿》与电影相比,明显显得“残酷”了些,缺少了些温情。京剧中的程婴牺牲自己的儿子换取赵家最后一条血脉似乎显得太爽快太无情了些,只在最后将恩怨始末画成图画时,老态龙钟的程婴唱出:“老程婴提笔泪难恩,千头万绪涌在心,十五年屈辱俱受尽,佯装笑脸对奸臣,晋国中,上下的人谈论,都道我老程婴,是一个不义之人,谁知我舍却了亲儿性命,亲儿性命,我的儿呀”,“抚养了赵家后代根,为孤儿我已然,把心血用尽,说往事……”这时,我们似乎才能看出程婴内心的悲痛与对亲生儿子的愧疚之情,这里的程婴似乎太过于“忠义”。而电影中的程婴在曲折中失去了自己的亲生儿子本不是自愿,他发誓将孤儿抚养长大,然后将他带到屠岸贾面前,告诉屠岸贾他是谁,以此作为他报仇的方法,他此后的生活似乎都是为报仇而活,孤儿似乎成了他报仇的工具,以致不让其上学堂等等。这时的程婴虽然形象没有那么高大,但却更像是活生生的人,也更符合情理。而在结尾,京剧中孤儿得知恩怨原委后一剑刺死仇人屠岸贾,也似乎是那么毫不犹豫而无情。电影中屠岸贾最后得知孤儿身份后仍救下了身处险境的孤儿,而孤儿最后仍旧没有忍心杀了抚养自己多年的“干爹”,最后的结局变成了程婴和屠岸贾同归于尽。佛语有云:“浮屠不三宿于桑下,恐日久生情。”孤儿最后狠不下心杀既为干爹又是仇人的屠岸贾实在是合乎情理了。而电影中的韩厥放走了孤儿而没被屠岸贾一剑刺死,也实在可见导演的温情了。

其二,京剧《赵氏孤儿》似乎过于“脸谱化”了些。虽然戏剧的“程式化”有利有弊,但程婴十五年含冤受辱为忠义实在太过正面,屠岸贾奸佞无道残害忠良太过反面。但现实中,更多的往往是一些不正不反亦正亦反的“灰色”人物。反而在电影中赵盾、赵朔嚣张跋扈处处紧逼,屠岸贾忍辱反击借刀杀人,这样的安排更切合实际乃至历史。当然,不论是戏剧还是电影,都有很多与历史不符的地方,这里不再赘述。

其三,京剧开始从晋灵公和群臣在桃园中绛宵楼上寻欢作乐,甚至用弹弓击打楼下百姓以此为乐,赵盾等忠臣劝谏不得说起,说到了国君的昏聩残暴、佞臣的助纣为虐、忠臣的忧国忧民、百姓的水深火热等等。电影开始从晋灵公送赵朔出征写起,晋灵公“我都羡慕啊”、“要早知道该是这样的话,真该让姐姐嫁给你,那我今天羡慕的,就是你,嘿嘿”、“不喝,你说我辜负了百姓,这喝了不圣明,又辜负了百姓”等等无厘头的话语,让我们看出这是一个没脑子的国君外,若不是有忠奸分明的先入为主,单看电影的话,很难看出佞臣忠臣之分,不过是群臣间的争宠夺权罢了,无所谓忠奸,这也是与历史相符合的。更重要的是,京剧的主题在这里强行得到了升华――对忠义的弘扬,而电影说的是一个由复仇而引发的思考的故事,复仇本身甚至让位于牺牲。

其四,京剧中说到了“锄奉屠岸贾之名刺杀赵盾”这一情节,锄发现老丞相赵盾时时心怀天下心忧百姓,然后“触槐而死”,不知为何让我想起“尾生抱柱而死”,看纪君祥的剧本时,对这一段尤为喜爱,这里也强调了忠奸之分。而电影省下这么一段不可思议的戏,而生生设计了一个并不严密的借刀杀人案,其中也可看出导演对大众文化诉求的迎合。

京剧中的庄姬夫人没死,后来有孤儿扫墓遇到庄姬夫人这一说;电影中庄姬夫人生下孩子即以短匕首自杀,这一差异也突出了整部影片所说的“牺牲”的悲剧意味。程勃的存活是由众人或自愿或被迫的牺牲换来的,庄姬夫人死前托孤时嘱咐要让孩子做一个普通人,不要想着报仇,为复仇而活,这是一个母亲的良苦用心。而程婴的牺牲已将他推入了复仇的深渊不可自拔,他的一生都活在了对妻儿无可抑制的愧疚和对复仇的无上追求中。而程勃作为一个个体而言,他的精神成人开始于对过往的完全倾覆,情仇纠缠无可抉择,他被迫成为了程婴复仇盛典上献祭的“牺牲”。对屠岸贾来说,视如己出的孩子一朝变成了仇人,近二十年的付出化为一个笑话,其悲痛可想而知。影片开头特意点出了同僚对他无子的讥讽,从某种意义上说,程婴确实完美地完成了他的复仇――最无情的复仇莫过于伤心。遭敌人围困时,屠岸贾在义子一声呼喊后不自觉地立马回身营救,这时他的内心隐痛一发不可收――伤心不自知,知道最伤心。他的苦心孤诣也变成了完完全全的牺牲。

京剧《赵氏孤儿》旨在复仇故事中倡导忠义,电影则在牺牲悲剧中弘扬人性。我们如今处于一个黑白交汇的时代,巨流奔涌泥沙俱下,高尚与卑鄙,文雅与粗俗,亮节与猥亵,深沉与浅陋,裸的人的本能世界与趋于成熟的观念世界,野蛮人强烈而持久的幻想与文明人尖锐而细致的求知欲,纵横交错在一起,展开了一幅七彩缤纷的社会与人的图画。在后现代的今天,当“宏大”已经被解构得支离破碎,当一切都在消解中变得庸常化和个体化时,当自我意识已经充斥在空气中的每一个角落里,那种原来用以回避主流意识形态的个体关照,被建构成了一种新的意识形态――对人性的尊重。在我们心中的信仰同时被很多种相互矛盾乃至对立的价值观拉扯着不知去向的现在,幸而仍有这样一条准绳让我们不至于无可依托。

参考文献

[1] 冯果.个体的书写与人性的窘境――观影片《赵氏孤儿》

[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1(1).

[2] 田沁鑫.我做戏,因为我悲伤[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3.

[3] 王曦.浅析电影版《赵氏孤儿》对时代精神的震荡回响

――从当代驳杂人性角度为陈凯歌改编本正名[J].电影评

价,2011(10).

[4] 贾磊磊,吴保和,陈旭光.《赵氏孤儿》影片分析[J].当代电

姓氏歌教案篇6

一、演算式与猜验式的比较

演算式,即按一定的原理和公式进行计算。猜验式,即先作猜测估计,再通过试验获得证实,这是一个大脑思维、实践验证的过程。对学生的人本发展而言,无疑猜验式更有效。

例:教学“一年有多少天?”

1.演算式的教学片断:

师:请同学们看一下2005年12个月每个月的天数,算一下一年共有多少天?

(学生开始计算。多数学生把各月的天数逐一加起来,也有极少数的学生把大月、小月的天数分开先算,再把结果和特殊月的天数合并起来。)

师:做好的同学请举手,交流一下正确答案。(表扬做对的同学)

2.猜验式的教学片断:

师:请同学们猜想一下:一年有几天?

(多个学生分别说出自己估计的天数,有150天、480天、1080天、360天、365天等答案。)

师:谁猜得正确呢?有没有办法来证明?

生:有办法的,就是12个月的总天数。

师:谁能既正确、又迅速地得到这个总天数呢?

(学生通过计算,交流出三种不同的方法:①把12个月的天数连加。②大月天数×7+小月天数×4+特殊月天数。③30×12+7-2=365)

教师引导学生比较,选择优化的方法,表扬猜想的结果比较接近正确天数的学生,更表扬能够又快又好地证明这个合理性的学生。

3.比较与反思:

演算式的教学中,学生虽然活动起来了,但是:

①学生的计算是老师指令的,学生自己缺少对这一知识点探索的主动性,只是为了完成老师的这一任务。

②方法缺少灵活性,因为要知道12个月共有几天,最简易的办法也是最原始的办法就是连加法,多数学生没有优化算法的意识,这对灵活运用知识是一个缺憾。

③由于缺少评价的引领,学生没有既要算得正确,又要速度快的学习竞争性。

而采用猜验式,更有情趣,更有氛围,也更精彩。

①活动具有情趣性。先让学生猜想,看谁能猜得正确,学生有了兴趣,他们的天真可爱得到了释放和展示。

②竞争具有目标性。当教师讲到谁的方法好、谁的速率快时,往往会激发起学生的好胜心,因为目标指向明确了,所以学生自主学习有方向,也有效。

③评价具有发展性。由于是全班的活动和交流,所以从中会涌现出一些好的方法、好的想法和好的学生,而这些积极因素由学生发现与总结,就成了学生心目中极清晰的价值取向。

二、讲授式与创造式的比较

讲授即讲解传授,对学生而言是一种被动的学习方式。而创造式却不同,表示由学生想出新方法,做出新的成绩或发现新东西,是一种主动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例:在学习了大小月后,要求很快地记住,除了用拳头记忆外,还可以用儿歌来记忆。

1.讲授式的教学片断:

师:我这里有四句话送给你们:

要找大月你记住,7、8两月挨着数;

7月以前找单数,8月以后找双数。

教师讲了各句的意思以后要求学生读和背。

(学生认真听着、读着、背着。)

2.创造式的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观察我们把12个月涂的颜色,有没有发现特别的地方?

生:7月8月都是黄色,是连着的大月。

师:(把学生的发言归纳引导)要找大月你记住,7、8两月挨着数;

师:仔细观察7月以前和8月以后的大月,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1:7月以前有1、3、5月三个大月,都是单数。

生2:8月以后有10、12月二个大月,都是双数。

师:(把学生的发言归纳引导)7月以前找单数,8月以后找双数。

(还可以把儿歌用学生姓氏命名为××儿歌)

师:××同学创造出了一首好听的儿歌,其他同学能否很快地把它学过来呢?

(学生们不甘示弱地记着。)

3.比较与反思:

讲授式是老师讲学生记,是一种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学生机械地接受。因此

①学习是被动的。这是老师告诉你的,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②理解是不深的。大月的排列是老师说的,很少经过学生大脑的思考。

③记忆是困难的。学生对这四句话缺少体验和感悟,靠机械的死记,往往要付出较多的精力才能记忆下来。

而采用创造式,所能获得的效果是讲授式无法比拟的。

①学习是主动的。“观察我们把12个月涂的颜色,有没有发现特别的地方?”对于这一问题,学生必须经过回忆、看书、交流,才能得到答案。这些都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姓氏歌教案篇7

温州宁村“七月十五汤和文化节”相继入选市级、省级、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正筹备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宁村先后被评为区、市、省级科普示范村。2008年宁村被浙江省委宣传部授予“浙江省文化建设示范点”称号。宁村,正以汤和文化为核心,打出三张金名片,展示一道亮丽的人文风景,绽放着民俗文化的无穷魅力。

第一张金名片:充满汤和文化基因的姓氏“活化石”

宁村位于瓯江口畔,地处温州机场西北首。还未到宁村前,人们就可以远远地看到矗立在西门外机场大道上的“中华姓氏第一村”牌坊。

我们一来到宁村,宁村村委会主任徐顺炜就向我们介绍了宁村的今生前世。据《永嘉县志》记载:“宁村寨城(宁村清代改称宁村寨),明洪武二十年(1387)信国公汤和建。”

龙湾宁村即明代宁村所,地理位置与乐清磐石卫互为犄角,是当年进入温州的水路门户。明洪武十九年至二十年,汤和在沿海一带修建了59座城所,宁村就是其中一座,它们在后来的抗倭斗争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当年汤和在宁村等地实行“寓兵为民”的政策,允许来自五湖四海的官兵以及当地抗倭将士与居民结婚生子,战时为兵,农时为民,经济上自给自足。汤和离去后,留下的官兵长期驻扎在宁村,久而久之,军士们就在宁村安家落户,世代繁衍。

于是,这个仅有3000多人口的村庄,却拥有近百个姓氏。根据2001年的调查,全村共有89个姓,加上已经消失的近20多个姓,足足有100多个。在百家姓中王姓585人,徐姓303人,张姓287人,潘姓199人,另有十余姓氏人数都在10人以下,曾有“一桌十人无重姓”和“九姓和睦一院落”的趣闻逸事。正是汤和的“寓兵于民”制度推行,使宁村成为举世闻名的“中华姓氏第一村”。

为了做足百家姓的文章,2004年宁村在全国范围内招募稀有姓氏的同时,还特招与汤和军有历史渊源的人为“荣誉村民”。

村委会主任徐顺炜向记者介绍,由于宁村独特的姓氏文化,发生了很多有趣的现象:比如他们村委会,共计工作人员9人,但只有两个人同姓。而这种情况在别村两委干部中是很少见的。另据当地老人介绍,宁村的一个四合院就分别住了张、郑、林、徐、蒋、邵、叶、沈、项9个姓氏。老人们说,虽然姓氏不同,却像一家人住在一起,谁家有困难,大家一起帮忙。

我们刚抵达温州宁村,先于我们到达的汤和第21代后裔杭州汤麟禹教授夫妇就递给记者一本《毗陵汤氏宗谱》,这是汤先生亲手扫描制作的“汤氏家谱”,显得古朴雅致,里面印有“东瓯襄武王汤和”的像。同是汤和第21代子孙的汤麟武博士是汤麟禹教授之兄长,如今定居在美国却心系温州宁村。汤麟禹教授的夫人钱美云女士则口口声声对记者声称:“我们是宁村的村民。”

姓氏是根,姓氏是源,它是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代表中华民族整体的感情气质和本原文化的“化石”。宁村的村委会组织专业人员对有关的场景和物证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考证,还召开了“温州市地方文献工作会议暨浙南家谱研讨会”。如今,宁村这块文化的姓氏“化石”已被激活,并日益昌盛。宁村正在大做姓氏文章。

宁村人正是借助这块姓氏文化的“活化石”,温暖自己,更关爱别人。如今在村干部的带领下,不同姓氏的村民成了团结和谐的一家人。

第二张金名片:彰显爱国主义精神的“汤和文化节”

温州宁村七月十五汤和文化节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爱国名将汤和受朱元璋之命,率兵到东海前线、征兵筑城,有效地抵御了倭寇的侵犯,保障了地方的安宁。乡民缅怀汤和的恩泽,将汤和尊为神明,户户立牌位供奉。

公元1528年即明嘉靖七年,巡按御使请命于朝,在浙南要塞宁村所城内建立“东瓯襄武王汤和庙”,奉汤和为民族英雄,祭祀不断。立庙后,各户把牌位集中到庙里供奉,每年农历正月初九和七月十五定为公祭日,称“宁城庙会”。由于汤和庙一度改称“城隍庙”,故而又衍化为“城隍爷出巡”活动。汤和庙驰名于温州地区,四季香火鼎旺。

汤和庙坐北朝南。记者看到庙的照壁在路南,上书巨大的“福”字,蕴含着为民祈福之意。大门在路北,上方有悬刻“汤和庙”三个金黄色大字的雕龙竖匾。大门和二道门之间,是一个院子,左右两边各有一排石碑。在左边的,有一块石碑镌刻着汤和庙的简介:“汤和庙,始建于明嘉靖七年(1528),为纪念抗倭英雄汤和而立。汤和(1326-1395),字鼎臣,安徽凤阳人,乃明朝开国功臣,生前封中山侯,进封信国公,死后追封为东瓯王,谥襄武……”进了二道门又是一个较大的院子,坐北朝南的是一座大殿,殿上供奉着汤和的木质彩雕像,由一个巨大的镶玻璃的彩色木龛护卫着,上悬红底金字的横匾,刻有“英烈千秋”四字。殿顶有飞檐,由重重的雕梁画栋组成。殿前的月台上有两排红色木架,架上插着20余种兵器和有信国公等字样的仪仗。

大殿的对面,紧靠着二门,有一座戏台,戏台的楼板是活的,不演戏时拆下走人,演戏时中门虽不能通行,但可以从左、右两座旁门出入。大殿、厢房和戏台连成一个整体,形成了一个庄严肃穆的环境。从殿向北,还有一座后殿,供着汤和及胡氏夫人的彩塑像,殿西布置成汤和的书房,殿东则是汤和的卧室,后殿前凿有方形的水井可供饮用。这里安排的是汤和的生活区,体现了当地群众对汤和的思念之情。

汤和庙里有许多楹联。最令人注目的是后殿背面屏风上抄录的两首诗。一首是明嘉靖年间的大学士张璁在汤和庙落成时所赋七言绝句,另一首是戚继光的七言律诗。诗中戚继光把汤和视作自己所崇敬的前辈,对汤和的评价极高。

汤和庙从照壁到大殿为明嘉靖年间所建,后殿为清乾隆年间扩建,此后不断集资维修,直至现在。汤和庙之所以保存完好,完全出自群众的爱国热情和对汤和的崇敬之情。

宁村群众为增加庙会的热闹气氛,进行了各式各样的娱乐活动和物资交流活动。久而久之形成了一项传统的民间节目,解放后曾一度停办。1994年,在众乡民的自愿筹资下,通过“去粕取精”重新恢复已停办50余年的“宁城庙会”,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是当地最盛大的一次传统公众活动。

地方文化节庆贵在坚持,而坚持来自出新。

2004年起,这项民俗活动又进一步发展为“汤和民间文化艺术节”。艺术节扎根于民间,深受群众喜爱,大家自愿出资出力,出谋划策,全村3000多人、800多户,户户参与,人人介入。到了农历七月十五日,更是全村出动,组成几千人的巡游队伍在附近各村巡游,规模之大,影响之广,为各地庙会所罕见,可见广大民众对汤和的感恩与敬仰非同寻常。

巡游活动是艺术节的重头戏。巡游队伍由50余个方阵组成,由“威风锣鼓队”开道,雄劲的鼓声再现当年海防军开赴前线抵御外侮的壮观情景;196位举着“姓氏大旗”和“姓氏图腾镇”的“中华姓氏第一村”村民们,宣示了抗倭英烈后继有人;宁村所城的人民来自五湖四海,龙灯舞“拼字龙”,传达了人们保卫和平,建立和谐社会的美好愿望;老年妇女手拿民族乐器,数“快板”、唱“莲花”、道“真情”,劝喻人们弘扬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舞蹈方队的“傣族舞”“壮族舞”“茉莉花舞”“采茶舞”等引起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无限遐想;传统民俗艺术有“踩高跷”“荡划船”“舞狮子”“抬阁”等节目。整齐划一的大型“腰鼓”队伍鼓乐喧天,更有来自汤和故乡的“花鼓灯歌舞”,表达浙皖两地人民共同追思汤和英雄的真情实意。此外还有抗倭历程的道具展现、武术系列与生产工具展示及人物扮相、丰收果实展等等民俗风情展示。

汤和公座驾亦随着巡游队伍出巡各处,赐福民众。几十人身穿古装,威风凛凛地分两排走来;汤和公一脸正气,身穿锦袍端坐在六角明轿上,由16位古装打扮的大汉轮流抬着,后面丝竹乐器齐奏,一路走来,均有香案迎接,鞭炮锣鼓齐鸣,热闹之至;根据民间传统,汤和公座驾最后到达南门外当年的教场即现在的抗倭英烈陵园接受祭拜,有上香、敬酒、敬饭、朗读祭文等参拜仪式。抗倭保卫战中牺牲的官兵也同时接受祭拜。

七月十六、十七日两天演戏,戏演毕活动才告结束。

历年来,全村人基本上都参加了巡游,人数在2000名以上,队伍逶迤两三公里。清晨摸黑出发,晚上掌灯回来,历经龙湾永强的43个村庄,行程约计25公里。所经村庄无不张灯结彩,备办香案,每过一村,都有祭拜仪式,万人夹道观看,街道店面,露天场地上,人们扶老携幼,摩肩接踵,随着巡演队伍的行进,互动共鸣,引发阵阵欢声笑语,艺术的精灵和民俗的异彩弥漫在这瓯江口畔,成为这个夏天的文化盛事。

宁村的七月十五汤和文化节是浙江南部温州地区最具规模、持续时间最长的民俗文化节日。其主要特色是:以纪念爱国英雄汤和为核心,在内容上有着鲜明的爱国主义思想;组织形式上是全体村民的自愿和自觉参与;在社会影响上,当天至少有20万人(包括观瞻者)享受了这顿文化大餐,其社会影响还辐射到了安徽汤和老家,乃至全国诸多地区。2007年,中央电视台七频道《乡土》栏目还特地播出“七月十五汤和文化节”的活动盛况。

记者在宁村与村干部和群众的访谈中了解到“七月十五汤和文化节”有着广泛深刻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它以盛大的民俗活动形式纪念了民族英雄汤和,弘扬了爱国主义精神和“缅怀祖宗,祭祀先贤”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潜移默化地促进了社会的安定与和谐;民俗活动传承久远,形式保留完善,且不断地注入新的内容,与时俱进,富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浓郁的农耕文化气息;体现了“寓教于乐,寓教于俗”的自我娱乐、自我教育的深厚群众基础。一位村干部对记者说:“我们不花政府一分钱,把纪念抗倭民族英雄汤和的活动搞得如此红火、隆重,极大地增进了群众的凝聚力。这种活动要让它世世代代传下去!”

近年来,为了进一步发掘和保持“汤和文化节”的民俗文化,坚持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宗旨,宁村先后投入巨资,扩建汤和庙后花园,并建亭两座称为“双亭”,建造占地4.5亩的“抗倭英烈陵园”和两层古朴的“知渊楼”,建设“汤和文化节”展示馆,启动汤和文化街建设等,进一步夯实文化建设的基础。

汤和公园位于宁村城南门外的教场内。目前汤和公园还仅是一个抗倭英烈陵园。迈进大门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座壮丽的石牌坊。一座制作精细的石照壁记载着《卫国保家抗倭大字碑文记》,后面就是庄严的“抗倭英烈之墓”,大墓四周为圆形石壁,雕镂着一幅幅精美的图案。清明节刚过不久,记者发现墓前尚有人们祭扫留下的花篮、花束和香烛。

每个文化节庆其实都有民间崇拜的含义。正是这种共同血脉和感觉维系着人们和先贤之间的深切联系。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化节庆就像时间隧道,联系着古代,联通着过去、现在和未来。

第三张金名片:入选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民族智慧的象征、民族精神的结晶。宁村的“七月十五汤和文化节”相继入选市级、省级、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弘扬,必须强调全民性、整体性和创新性。宁村的汤和文化节在对汤和历史文化内涵的进一步梳理与挖掘基础上进行了总体策划,对这一传统节庆活动的基本情况包括风俗、礼仪、特色、现状、价值等内容以及保护的目标、计划、措施等都有明确的规划,在参与对象上突出全民性,人人参加,自觉行动。如致欢迎词、肃立鸣礼炮、嘉宾膜拜、敬献饯行酒、排衙仪式、城隍出巡、陵园祭祀、村间游巡、归官安位等从清晨和夜里的9项活动安排得有条有理。

创新,是传承和弘扬传统节庆之关键。“七月十五汤和文化节”已从古老的中元祭祖送鬼习俗中脱颖而出,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增添了许多充满生活气息与时代精神的新民俗歌舞节目,有传统的踩高跷、舞狮、打花棍、打腰鼓、荡秋千、荡河船、剑舞、棍舞、伞舞、扇舞等,也有充满现代风格的采茶舞、健美舞、印度舞等,还有战士马队、战船、战车、龙灯、腰鼓等。围绕“勿忘国难”“爱我中华”这一主题展开,重现历史上汤家军抗倭的场景。由此可见,传统的节庆活动只有在与自然、现实、社会的互动中,才能不断变化;只有在不断变化中,才能实现她生命的延续。

除“七月十五汤和文化节”之外,宁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有“拼字龙灯”。温州龙湾宁村的拼字龙灯历史悠久,带有浓重的历史和乡土气息。拼字龙灯作为具有很深历史文化内涵的舞蹈艺术,先后被认定为温州市和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宁村,每年正月初一至正月十八之间举行舞龙灯活动。龙灯由龙头、龙尾和九节俗称龙灯档的龙身组成。头身尾由龙皮连接,龙头、龙尾和龙身个档内点蜡烛灯,沿街游舞。原来龙灯只能滚舞,不能拼字,为此,村民把龙头龙尾和九节龙身分开。这样在滚舞中可拼出“天下太平、平安喜庆、百年好合、五世其昌”等字。

在舞龙过程中,演员不时用温州话齐喊:“龙(念lie)。”龙灯的颜色一般为红、黄,其他颜色也有。演员脚系小铃铛,跑起步来铃铃作响,非常悦耳动听。舞龙灯的时间只限在正月初一至正月十八。十八以后为“落灯过”,灯藏鼓息。

透过历史的尘埃,远去的风俗民情近年来在宁村大放异彩,据悉宁村已经成立专业的“拼字龙灯表演队”,经常操练,为附近其他乡镇表演“拼字龙灯”绝技。宁村的“汤和文化节”始终把纪念汤和作为文化节之“魂”,洋溢着今人与先贤灵犀相通的生命意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宁村干部群众历来重视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并为此进行了许多富有成效的实践和探索。特别是近年来,认真贯彻国家对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指示,成立了民族民间文化活动领导委员会,使民间文化活动正常开展,有计划,有投入,有督查,建立机制,落实层层责任,保证一年一度的“七月十五汤和节”顺利进行。

宁村筹集专项资金,大量征集汤和及抗倭的相关文物、资料,保存好在活动中的道具、服装等,拍摄和辑存录相,出版报刊、书籍,存载相关史料;加强队伍建设,实施奖励机制,成立民间文化爱好者协会,开展各种培训班,以“人带人,手把手”的方式,培养传承人,并推动全民参与,经常组织比赛,使民间活动“保质,保鲜”,走“精品化”之路。现已建立精干的文艺表演队伍,其中包括由42人组成的威风锣鼓队、180人组成的龙灯队伍、40多人的腰鼓队、50多人的荡划队伍、40多人花棍队、50多人的踩高队。2008年,宁村建设俱乐部和文化广场,开展各类节目的比赛和评议。2009年,筹建“抗倭展览馆”和“汤和纪念馆”,2010年“两馆”竣工,并启动筹建“明城”计划。拟于2011年,申报立项,开拍“抗倭英雄汤和”传记电视连续剧,并计划于2012年,筹建“沿海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馆”,使宁村真正成为国内名副其实的传统节庆保护基地。

以纪念民族英雄、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主旨的民俗文化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宁村的文化建设和经济繁荣。据记者了解,目前宁村集体资产达亿元,人均收入达到12000元,村集体年收入达到700多万元,家家户户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宁村已有两个工业区,有多家合资企业,大规模企业有几十家,小型企业百余家。建设了占地30余亩,总建筑面积为3万平方米的安心公寓,特别是引进“云天楼”大酒店、实施农贸市场改造、启动“明城休闲农业园区”建设、筹建“科技孵化基地”等项目,不仅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而且有效促进、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记者看到,如今的宁村,十字街头商铺林立,楼房鳞次栉比,90%以上的村民住上了新楼房,村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民风淳朴敦厚,“百姓之村”人人和睦相处。

姓氏歌教案篇8

日语谐音与日本文化(下)甘能清

日语中「家「屋「者「士的用法李贞

何时使用黄玉萍

日语中的季节性寒暄语侯国姿

中国日本古典文学序說(十三)横山邦治

日本人的常见姓氏两千(3)刘剑

日语国际测试1、2级模拟题(3)周殿清

汉语和日语中出现的鼻音现象(二)吴志良

繁华背后的空寂--读《细雪》董江洪

知我心者唯己一人--祭扫谷崎润一郎之墓钱晓波

跺脚跺出个小皇帝--日语的跺脚与日本文化谢联发

日本人如何过年李谊

日本大姓「斎藤为何难入前三名胡连荣

北条时宗贺静彬

日文报刊形象用语的翻译王健

译案比照(二)孟圣

名诗译介

和谜汉译

一本二外及自学者学习日语的好书宝木

互联网上日语翻译周庆林

--一个中文访问日本的网站张慧荣

美化语是敬语吗?李洁

隐语词汇构造规律初探肖伯慈

也谈日语中的汉字同形异读词万玲华

日本人常见姓氏两千(13)刘剑

日语国际测试1、2级模拟题(13)周殿清

日汉外来语的对比分析刘继萍

森鸥外与日本的启蒙主义文学侯丽颖

鲁迅与夏目漱石李元亮

从行为表现来看日本年轻人价值观的变异--以文化解析为中心史军

从神与God看日本的鬼神文化黄晓燕

外来词汉语意译及其语用功能、感彩陈岩

日本家庭生活全接触--记我在日本的家庭访问王迎君

日本的「靖国神社李传坤

浅析佛教对日本人审美意识的影响林艳

日汉翻译误译现象(三)韦平和

濱屋方子

日语助词在论说文中的使用特点李旭光

说说「形容詞語幹+名詞结构苏讯江

小议日语第二人称李静

浅谈用法及区别丁学玲

谈在口语中的用法甘能清

日汉同形词的不同点高丽

四字熟语佚名

较难掌握的几个日语量词何金宝

关于日语能力考试出题基准的变化及发展趋势周新平

你是否熟悉这些外来语的原型?朱敏之

中日经贸词汇对译(六)恒一

一树紫花轻摇曳--读川端康成的《古都》刘青梅

从演歌看日本文化兰立亮

从「川柳看世风(1)高晓华

日本社会养老保险冯晓云

达磨--象征不倒的吉祥物姚亚玲

日本人眼中的不吉利数字杜玲莉

日本驱逐舰命名趣谈方新洲

科技日语长难句的分析及翻译张志平

北森林河邨文一郎,洪溪

不表示理由的用法(一)刘向红

现代日语心理动词分析聂中华

日语二类复合动词的区分邓超群

小议日语结尾词「中的读法及语义吴立新

兼与2003年度职称日语考试试卷题解作者商榷周逸之

从语感谈片假名词汇的使用马予征

日语中的「和製英語(上)庄凤英,李炜

浅析新动词活用表包央

浅谈日语中的「差别語张南薰

受对宾语限制的差异凌蓉

中日经贸词汇对译(二十)恒一

日本现代作家评介(8)刘利国

日本文学史概述(八)韬光

日本著名文学奖漫步(5)朱琳

颜色与日本文化张丹宇

日语中色彩词汇的特殊含义李洁

从「川柳看世风(13)高晓华

乌鸦在日本李燕

三都天皇--恒武天皇高宝兴

晚霞淡抹红蜻蜓--日本诗歌中的秋之思陈岩

猫的幽默(2)--读夏目漱石的《我是猫》宋再新

这篇短文该如何翻译刘富庚

谷川俊太郎,张继文

岛崎藤村,吴小璀

日本演歌『神楽祭唄赏析徐元勇

神楽祭唄星野哲郎,宫崎裕士

细花小草呼唤美--读《日本诗歌与翻译艺术》随想

关于「謙讓語的用法濱屋方子,寒月

常用日语敬语的误用苏讯江

日本人青睐的文字游戏--回文邓俊玲

日语中的回文举例李杰

日本2004年度创作熟语(2)余祖发

「ニ一ト刘志荣

日本留学会话(6)

所体现出的情与理王玉珊

台词赏析李晓东

日语和汉语表达方式的比较李锋传

中日经贸词汇对译(三十)恒一

日本现代作家评介(18)高村薰刘利国

走进<源氏物语>(六)--多少泪珠何限恨姚继中,刘华曦

日本人与柿子龚志明

爱知世博会刁鹂鹏

被称为「働蜂的日本人刘金钊,刘子璇

日本旅游景点读解(1)王瑞林

日本最新流行事物许陆华

略嫌咯牙的黄米饭(1)--管窥台湾日文汉译与大陆之不同陈岩

通过拟声词拟态词欣常俳句刘京华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1)--日汉辞典使用浅议高宁

农耕马

秘密洞穴高尾漂一,王秋妮

发动机的故事寒月

坂口照幸,杉本真人

上一篇:声声慢教案范文 下一篇:体育教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