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交流发言材料范文

时间:2023-11-25 17:53:16

校长交流发言材料

校长交流发言材料篇1

关键词 班级档案 博客 模块设计 建设

班级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单位,是学校管理的前沿阵地和工作重心。班级档案是自班级组建至毕业生离校过程中,班集体各项活动开展及班级成员学习、工作、生活的真实记录和全面反映,是学校档案的重要信息来源。班级档案着眼于学校基层组织建设及学生个人成长发展,丰富了学校档案内涵,使档案的表现形式更加鲜活具体,是建设特色学校档案的切入点。

目前,班级档案建设工作并未得到重视,多数学校缺乏将班级信息进行系统整理归档的理念,班级相关材料仅体现在新生名册、课程表、成绩单、贫困生数据库等有限表现形式,信息量单薄且分散存管于不同职能部门。此外,无适宜的构建平台、学生档案意识欠缺也是阻碍班级档案建设的重要因素,直接导致一些珍贵的班级史料因存管不善而遗失或随着学生毕业而离散。所以,如何规范档案管理机制或引入迎合学生需求的班级建档模式,值得教育工作者深入研究。本文尝试从班级博客角度展开探讨,在博客平台上进行班级档案构建。

一、以博客作为班级档案创建平台的优势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我们所处的生活环境及学习交流模式产生了巨大影响。腾讯QQ群、BBS论坛是班级群体最重要的网络沟通工具。毋庸置疑,这些交流平台具有强大的即时交流和一定的文件、共享功能,但是在文档处理、数据归类和信息群际共享方面尚存在明显不足,不适于作为班级档案的建设平台。比如,QQ群和BBS论坛不支持WORD、EXCELL排版格式,影响文章的及可读性;难以通过搜索引擎直接登陆空间,对信息共享利用造成障碍;空间栏目基本固定,影响个性化平台的构建;聊天页面按日期排序,无法实现信息的过滤和分类;留言及回复随意性强,有用信息常常很快被无关内容刷屏。

1.博客技术特点

博客(Blog)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用于自由表达的网络载体,起始被定义为个人写作或流水记录的工具,但随着认识的深入,其作为交流讨论工具的功能日益凸显。博客分为个人博客和群组型博客。群组型博客面向的是具有相同目的或意愿的群组,博客使用者通过发表博文表达个人认知观点,上传、转载或链接精心筛选组织的材料到博客空间,其他成员及游客可以与其进行即时评论互动。班级博客的本质也是一类群组型博客,是以班级为单位,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通过进行思想交流、资源共享而互助共进的公共交流平台。班级博客通过对平台数据自动归类,按照文章时间、栏目类别及文章主题分类等方式进行整理,保证资源方便快捷地提供共享和利用,有效提高学生的认可度,为班级活动、党团建设、学习交流等档案素材分类存档提供可能。班级博客还可提供私有空间,使用者通过在某个栏目下申请设置个人文件夹,将个人材料、图片等上传到博客空间并对文档进行阅览权限设置,为个人数字化成长档案提供了存储空间。

2.基于档案建设目的的班级博客模块设计

以班级档案建设为目标的班级博客模块设计,首先应满足一般群体博客的基本记录、交流及共享功能,同时应参照档案立卷编目常规方法,对博客栏目进行特殊设置。基本栏目可有:“规章制度”(与学生相关各级管理制度整合汇编)、“班组建构”(班委、宿舍长、课代表岗位人员配置及职责要求)、“学生概况”(学生姓名、性别、学号、生源地、宿舍、联系方式等基础个人信息)、“学生个人成长记录”(每位学生自建子档案,内容包括课程修读情况、奖惩信息、社会实践证明及任何有价值的个人档案素材)、“主题班会”(涉及班会时间、地点、主持人、班会内容及开展效果)、“班级活动”(按活动项目分别立卷,内容涵盖活动立项、策划、实施、总结全过程文档及图片材料)、“党团建设”(内容包括历次评优评先、推优育苗、党员发展时间、对象名单及基本概况)、“学习交流”(学科教学或学习信息交流)、“通知公告”(登载临时信息)、“心情日志”(群组成员分享心路历程)、“交流空间”(自由论坛)、“休闲娱乐”(美文、歌曲、视频上传或浏览专区),可根据需要对栏目设置进行调整。通过迎合学生心理的特色设计,吸引学生关注并习惯使用班级博客,从与同学、老师的即时交流和评价互动中获得进步,促进班级发展及班级档案材料的积淀。

3.班级档案博客的管理模式

班级博客是班级成员共同维护管理的社区。作为以班级建档为目的的博客,应在某些栏目中设置明确的管理权限。比如“规章制度”、“学生概况”栏目应由班主任负责,对不宜全面公开的内容设置浏览权限;“班组建构”、“主题班会”、“党团建设”可委托班委进行管理维护;科任教师可通过学习交流专区学科知识,布置学习任务,学生也可共享有价值的资料和大家进行深度交流探讨。通过给予平台成员不同的管理权限,使各个栏目都能充分发挥功能,同时在对信息进行连续完整记录的基础上,确保档案材料的采编质量和来源可靠性。

二、班级博客对班级档案建设的意义

1.班级博客是班级发展历程的记录载体

合理的栏目设置可充分发挥班级博客对班级事务的多维度、多层面流水记录功能,班级从组建到解散期间发生的事件、班级成员的生活感悟、学习体验、情感交流都有了承载的平台。其中的每一则博文,每一帧图片,甚至每一条留言回复都是班级真实存在的反映,从无到有,日积月累,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打造出班集体和班级成员的成长档案。这样的建档模式,可真正体现档案连续性、历史性和真实性内涵,使档案的表现形式和内容更加丰富、更具个性化特征。

2.学生成长历程的电子档案袋

学生档案袋实体存管目前存在诸多问题,比如无专门存管场所或馆舍不足,未配备专业档案管理人员或人员缺编,无专项资金投入或资金投入无法满足需求等诸多现实困境,建档工作缺乏严格的制度监管,导致学生在校期间的奖惩情况、参加课外活动记录等信息材料未放入学生档案或材料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在校表现。此外,档案的封闭管理模式为档案工作蒙上了神秘色彩,学生接触不到自己的档案,认为档案材料的累积和归档与己无关,因而缺乏主动搜集个人档案材料的意识。基于博客平台的“学生个人成长记录”构建,其实质就是以学生为实施主体的模拟建档过程。通过对课程修读情况、奖惩信息、社会实践证明、技能证书及任何有价值的个人档案素材的持续的积累、增补和更新,一则可以充实学生实体档案,有效避免毕业生档案材料信息不足或档案材料缺乏个性,二则可引导学生重视档案,了解档案对个人职业生涯的重要性,从而注意规范自身言行,杜绝违纪失信行为,在学习生活中有意识地为积累一份优秀档案而努力。另外,基于博客平台的建档过程,是一种相对开放的档案材料构建模式,学生可以通过浏览其他同学的非保密个人档案信息,在对比中发现差距,查找不足,从而激发朋辈间良性竞争意识,促进优良学风的酝酿形成。

3.动态的数字化建档模式,有效规避了传统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班级博客为班级建设提供了记录承载平台,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记录行为贯穿班级存在始终。从学生的身心健康、学业进步、个性发展、成长体验等多个维度记录学生个人及所在班集体的成长轨迹。在班级建设中建档,以建档方式完善班级建设,全方位、多角度、多形式地生动再现班级建设过程,从而真正体现档案工作的价值。在过程中持续积累档案素材、由事件亲历者主动建档、以互动评价体系做支撑的基于博客的数字化构建理念颠覆了由第三方执行的传统阶段式的实体档案袋建档模式,可有效避免实体档案管理造成的馆舍压力、有价值档案材料的遗失、档案不易存管及专职人员增配的问题,方便档案的备份、存储、转递及查询利用,使档案的社会价值得到最大体现。

4.丰富了班级档案内涵,促进班级文化建设

班级博客提供了更便捷的师生交流渠道,班主任可以发表日志表达个人思想、观点见解及管理理念,这种以平等真诚的方式更易博得学生认同,从而获得足量的信息回馈,达到较好的沟通效果。班主任还可通过浏览学生博文、上传材料及其对他人的评价回复中及时了解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可通过对班级活动进行点评,在学生日志中留言或参与学生的自由讨论,逐渐拉近师生心灵距离并对学生进行隐性教育。

班级博客的班级常规事物管理媒介及无障碍交流评价平台的功能,还可吸引学生、教师共同关心关注班级事务,有效促进班务公开化;可向学生家长公布班级博客网址,邀请学生家长为班级建设建言献策,促进形成家校教育合力。

在学习交流专区引入教学模块,借助现代化教育技术丰富授课模式,可弥补课堂教学时间及教学设施配置受限而引起的个别化辅导不够、课堂讨论参与度不高、知识呈现方式单调等系列问题,使教学容量在空间和时间维度上得到延伸,从而有效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效果。这种新型的教育理念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班级成员间形成主动学习、共同学习的氛围也大有裨益。

此外,博客特有的倒序排布特点可使最新的消息在所属栏目置顶显示,从而方便了信息的传播散布,扩大受众范围。诸如活动方案征集、班级事务通报公示、企事业单位的招聘信息都可通过班级博客平台进行,群组成员仍可随时发表个人评价或对评价做出回复,但所有的评价或回复只能附属于正文之后,无碍于主体信息的置顶地位。在这点上,班级博客也优于以即时交流为特色的QQ群、BBS论坛等交流媒介。并且,这些临时性的通知公告也属于建档范畴,同其他栏目的材料共同展现了班级建设发展历程。

将博客理念引入班级档案建设是一项崭新的尝试。通过班级博客,不仅可以实现班级档案材料的收集组建,将承载班级师生成长记忆的珍贵史料永久保存,而且突破了传统的班级管理方式,充分发挥出网络平台的思想教育及交流学习功能,值得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晓.班级博客平台的创建与应用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5.

[2] 刘陶,胡卫星,任爽.面向小班化班级管理服务的班级博客构建[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23).

[3] 张强.互助型部落―班级管理的新途径[J].教育与管理,2013(12).

[4] 周婉君.博客在数字档案馆中的应用[J].兰台世界,2012(1).

校长交流发言材料篇2

论文摘要:在英语学习中听力异常重要。但听力教、学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反而使其成为许多学生的共同弱.点。校园英语电台是提高听力的有效途径,因其能提供大量的练习,可克服听力学习中的许多不良习惯,提供丰富的文化背景知识,同时能帮助提高听者的听力技巧。

“语言是用于人类交际的一种口语的符号系统”。川在早期的语言活动中,人们始终以语言为工具。在当今社会,人们的交流方式虽日趋丰富,但有声语言的交流依然头等重要不可替代。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要接受、处理、储存大量的有效信息,主要靠有声语言,而不是视觉形象或其它感知方式。而听则是有声语言交流的一种主工方式。美国语言学家保罗·兰金(Paul Rankin)认为,人们在社会日常生活中,听占45%,而说、读、写共占55%。英语教育家L-G-亚历山大(L-G-Alexander)则认为,听、说、读、写依次互为基础,“不听莫讲,不讲莫读”。川可见听的练习对学会一门外语的必要性。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也对大学生基础阶段英语听的能力作了具体要求:“能听懂英语讲课、并能听懂题材熟悉、句子结构比较简单、基本上没有生词、语速为每分钟130一150词的简短会话、谈话、报道与讲座,掌握其中心大意,抓住要点和有关细节,领会讲话者的观点和态度”,“能用英语交流信息”。因此,不管是为贯彻教学大纲,还是为提高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听力都是英语学习的重要一环。

但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及教学条件的限制,学生在听力学习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如:对母语的过分依赖、词的形义分离、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匣乏、词汇量偏小、个人心理障碍等,致使听力成为许多学生的共同弱点。这种现象早已引起人们对旧的学习方法的反思及对新的学习方法的探索。业已形成的共识是,大量科学的演练是提高听的能力的有效途径。实践证明,校园英语电台就是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

1.英文电台是大量练习的便捷方式

语言是一门操作性极强的学科,大量的练习是必不可少的。而许多学生缺少的是正是大量的实践。我校2000级本科生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每周斩力练习时间6小时以上者15.4%,4一6小时占24.3%,2一4小时占40.6%,基本滑课外练习占20.7%。在后两者中,缺少听力工具者占70%,缺乏适当的听力材料者占49%,没有时间练习者占36%,其它占8%。可见,实践不够是导致我校学生普遍听力偏差的主要原因。针对这种J清况,我校英语电台通过音频、调频两个频道每天早晨、下午课外活动、晚间三个时段播放5个小时以上,为广大学生开辟了一条练习听说的途径。收音机携带方便,价格便宜,学生在教室、食堂、路上、寝室随时随地皆可收听英语节目。

2.电台英语可以弥补课堂听力练习不足,帮助克服自主听力练习中的许多不良习惯

对我校2000级本科生英语听力情况的问卷调查发现,学生课下进行听力练习时,往往边听边参阅书面材料。这样就形成视觉先人的现象,造成阅读习得称行而后跟听,信息的输人方式亦随之改变,极大地影响了听力练习的效果。电台放音就避免了阅读习得的先行参与,强迫听觉办人,这对提高学生听力水平是大有好处的。其次,在听的过程中,听者有依赖母语的习惯,对所听材料的理解要经历一个由英语到汉语的心译过程,这种思维转换大大延长了反应时间,造成理解滞后。

电台放音同一时段内连贯讲述、不可往复、不可暂停,强使听者逐渐适应英语的语流,直接使用英语思维,逐渐摆脱对母语的依赖。美国语言学家克拉伸(S"krasshen)在其“语言习得”(acquisition)理论(1982)中指出,在潜意识的情形下自然获得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更为重要,只有通过大量言语信息的直接刺激,学习者才能自由地应用目脾语进行交际,才能真正摆脱母语的束缚。

3.电台英语可提供丰富多彩、趣味盎然的听力材料

西方语言学家Krasshen(1982)提出了最佳语言输人的条件:能被理解的、有趣而密切相关的、不以语法为纲的、大量的。我国学者庄根源在此基础上又加以补充:“最佳语言输人应是自然的语言,最佳语言输人应是口头语言”。毫无疑问听力也是一种语言输人。课堂教学多数情况下使用的材料并不类似于真实的“生存环境”,而电台的英语材料则是从大量的视听材料中遴选出符合要求的、多层次的、妙趣横生的听力材料。其中有语言规范、比较容易、可用于校音与跟读的材料,如《新概念英语》;题材广泛、具有真实语境的材料,如《走遍美国》、《校园英语》;生动有趣、时尚新潮、能及时反映文艺、体育、科技及其它社会动态的材料,如《疯狂英语》;难度较大、语体正式的报道或传统经典的文学作品,如CCTV英语新闻、《音乐之声》等。

4.电台英语能提供丰富的文化背景知识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交际实际上就是一种文化交际。人们普遍认为语演与文化的交融才是合理完整的交际方式。只注重语言本身而忽略文化因素,会导致学生缺乏对不同语言代表的文化差异的认识,这样就会形成文化障碍,在交际中出现语用错误。电台英语内容丰富、题材多样、语境真实,蕴含大量的文化内容。可以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学到大量的文化背景知识,从而消除文化障碍,避免语用失语。

5.电台英语能提高听者的听力技巧

电台英语因其量大、丰富、真实、有趣,同一时段不可反复等特点,故可以帮助听者培养对语音、语调的感知能力与运用能力,增强语感。电台英语连贯的语流会让听者不至于纠缠在某些字词句上,有助于培养捕捉要点与关键信息的能力。此外,大量的实践还可培养学生猜测、推理、想象等听力技巧。所有这些都是一个成功的外语学习者必不可少的能力。

校长交流发言材料篇3

关键词:聋校学生 沟通交往 内容 分布

《聋校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设置方案》提出:“课程设置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义务教育的基本性质,遵循聋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适应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为聋生的持续、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沟通与交往课程是新课程一大亮点,旨在帮助聋生掌握多元的沟通交往技能与方法,促进聋生语言和交往能力的发展。沟通与交往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感觉训练、口语训练、手语训练、书面语训练及其他沟通方式和沟通技巧的学习与训练,促进聋生语言和交往能力的发展。沟通交往课分布在小学一到六年级,各个年级平均是每周3节,占总课时比例的6.8%~6.6%,位于课程比重排行第四位(语文24.8~24.3%,数学16.7%~16.6%,体育与健康、艺术各占9%~8.8%并列第三位)。沟通交往课不仅出现在课程设置中,而且成为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其地位与语文、数学是等同的。可见,聋生沟通交往能力的培养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在《方案》中,强调沟通方式的多元化,即不单独提倡某种教学理念,也不贬低某种理念,而是“学生需要什么,就给予什么;适合什么,就安排什么”。因此,沟通交往课应根据聋生个体差异和不同发展阶段,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和训练方式。

一、师资与课程

1.聋人教师承担的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以聋人手语为载体,是聋人群体进行文化传承和相互启迪娱乐教育形式之一。

手语课大体分为三大板块:老师传递信息――学生接受信息――学生反馈信息。通过理解、内化的过程,激发聋生沟通的愿望,培养其语言表达的能力。这是初级阶段培养沟通交往能力的细化目标之一。

聋人教师参与的课堂充分展现了“用‘自己的语言’和‘自己人’,说‘自己想说的话’”的特点,是培养聋生沟通交往兴趣最好的途径。

2.听人教师承担的课堂教学

2006年,我校开展的省级课题《适应盲、聋学生发展的课程调整与开发研究》做了一个关于聋生发展及发展需要的调查报告,报告中显示有98.6%的学生希望能够走出学校与外界进行交流。听人教师承担着将聋生引领进入主流社会的责任。由听人教师承担的沟通交往课的目在培养聋生与健听人的沟通交往能力,传授与健听人群沟通交往的技能技巧。教材可以是语训教材部分内容,可以是聋校教材中的句式练习等。听人教师承担沟通交往课,有利于促进聋生汉语水平的提高,帮助学生建立两种语言转换的桥梁,促成聋生与听人进行沟通交往的实现。

3.聋听合作――文化课

这里指的文化课是针对聋生开设的讲解“聋人文化”、“听人文化”的专项理论课。

在聋、听的交往中,聋人“说话”很直白,喜欢询问隐私,没有礼貌……这些感受都是源于聋、听文化差异。聋、听人群在交流的过程中难免因文化差异产生误会和矛盾。聋生以积极的态度进入主流社会,就一定要了解主流社会的文化,知晓两种文化的差异。聋生的需求要求承担课程的教师熟悉两种语言、两种文化,对教师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但势在必行。

二、学生活动与课程

1.学生自主阅读

阅读是心与心的交流,是阅读者与作者心灵的对话。从阅读的内容来看,我们找不到手语阅读材料,呈现在聋人面前的都是主流社会的语言和文化。让聋生借助读加深自我对文章内容的感知,整体地从字里行间内含的意蕴进行感受、领悟和品位,推动聋生书面沟通能力的形成。

提供给聋生的阅读材料应具有以下特点:在选择材料时要充分考虑学生年龄和阅读兴趣;有直观的图片,能从图片中大概了解文本的内容;适合采用多种形式给予反馈。

2.综合实践活动

主要包括亲子活动、手拉手活动、共建活动等,是聋人社会与听人社会的初步融合。将在课堂中逐渐培养的沟通交往能力应用在实际生活中,在“需要”的推动下促进学生沟通交往能力的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是真正体现了“在玩中学习”的理念。但是综合实践活动需要与特定的人取得联系,需要学生克服自卑等心理障碍,必须得到活动相关人员的支持,需要主流社会的接纳。

三、内容分布

聋童要接触两类人:聋人和听人(包括会手语的听人和不会手语的听人)。如果说聋童在学校里和老师和同学之间多少还有一点因经常性接触产生的默契而易于交流,那他们进入社会后可能会因交流不畅而孤立。所以,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聋生要选择不同的课程内容。

1.小学低段

小学低段的聋生主要交往对象是家长、老师、同学,听力较好的聋生与其它听人的交往机会相对较多。

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根据聋生言语发展特点,在低段初期主要发展聋生第一语言,采用聋人手语为载体,对听力状况较好的聋童采用个训方式发展口语;中期,继续发展第一语言,建立手语与汉语的联系,初步渗透汉语句式;后期,继续发展第一语言,进一步建立两种语言的联系,培养阅读兴趣。总的来说是:以聋人手语为载体,辅以汉语(书面语、口语、手势汉语),注重个别化教育。

2.小学中段

小学中段的聋生主要交往对象是同学、老师、家长、亲人、邻居等与自己学习生活有密切关系的人,他们的沟通交往能力在生活实践中得以发展和提高。由于交流范围的扩大,他们对短信交流、网上交流、文字交流等有了极大的兴趣,使用汉语交流便成了他们最急需的交流方式。在这一阶段,课堂教学的内容应以听人教师参与的课堂教学为主,帮助聋生树立沟通的信心,建立良好的两种语言的转换体系,掌握沟通交往技巧,培养与听人的沟通能力。

3.小学高段

聋生的生活圈子进一步扩大。在这一阶段应为聋生开设文化课,以便了解自己、了解周围的世界;为聋生提供大量的阅读材料,在阅读的过程中重新认识自己和周围的世界。同时开展主题讨论,同学与同学之间、同学与老师之间,进行集体疑问解答和个别疑问解答,为学生组织丰富多彩的综合时间活动。该阶段应更注重沟通方法、技巧的学习和训练。聋生交往能力的培养、沟通方法和技巧的掌握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根据聋生情况,沟通交往课的开设向小学以上的阶段延伸也是必要的。

沟通交往课是一门综合类课程,具有灵活性、可变性、极大的包容性等特点。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各类教学内容在聋校都不是单独存在的,课程的内容、方式均应根据学生的身理、心理、听力状况有所取舍和补充,真正做到“均衡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综合课程和分科课程相结合”、“统一性与选择性相结合”。

参考文献:

[1]聋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

[2]赵锡安.聋人双语双文化教学研究.华夏出版社,2004.

校长交流发言材料篇4

关键词:国际交流生;短期汉语培训;整体语言教学

随着中国软实力的不断提高和汉语热的持续升温,全世界范围汉语学习者日益增多。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从2004年开始进行海外孔子学院的建设和推广,为全世界汉语学习者提供权威的汉语教材和规范的教学渠道,迄今已有300余所孔子学院和近300个孔子学堂遍布全世界近百个国家和地区,成为海外学习汉语和接触中华文化的主要途径和渠道。

然而,随着高校间国际文化交流的兴起,来华进行短期学习的国际交流生应运而生,并呈现快速大幅度增长趋势。交流生们或在国内略微接触过汉语学习,或对汉语一窍不通,进入中国高校后必然要面对系统化的学习。由于高校间汉语国际教育水平的参差不齐,短期汉语培训存在大量问题,而这些问题势必影响国际文化交流的深入和国际汉语推广的进程。

一、国际交流生短期汉语培训的特点

笔者于2010年至2011年先后承担来自德国、意大利和乌克兰等国的国际交流生汉语培训任务,共对18位来自7个国家的交流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课堂教学试验。结果显示,与普通对外汉语学习者(尤指进行过海外汉语学习和来华长期进修等形式的学生)相比,国际交流生短期汉语培训具有以下特点。

1.自发的学习动机

随着中国经济在国际地位中的不断凸显,海外学校出于商务目的,相继开设汉语教学。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至少已有109个国家的三千多所学校开设了汉语专业或相关课程,迄今已有四千多万学生。除了在海外接受汉语教学外,越来越多外国学生选择来到中国,进入高校汉语专业,系统地学习汉语知识。因此,无论是孔子学院的海外学生,还是前来中国专业学习汉语的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动机除了出于对汉语的兴趣之外,也或多或少受着求职、求学等因素的影响。

与上述两类学习者不同的是,国际交流生通过国际间高校特定交流项目前来中国,自愿报名并承担费用。18位受访者在回答“选择汉语作为外语学习的原因”时,16位选择“出于对汉语的浓厚兴趣所致”,只有2位是为将来求职做准备。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国际交流生的学习动机更为自发,源自内部的学习需求使得其更为自主地接受信息并配合教学的开展。

2.明确的学习目的

国际交流生通常抱着旅行和学习相结合的目的,希望通过几个月的学习掌握简单的日常交际用语和汉语基本规则,为今后是否系统地学习汉语进行评估和反思,而他们在中国学习汉语的成绩在其回国后能作为学分互认所用。

3.迫切的学习需求

国际交流生进入陌生的汉语语言环境中,需要迅速掌握汉语“生存语言”才能应对基本的生存需要。而相对孤立的生活和学习环境,缺乏足够的外界帮助,交流生只能靠自己的语言能力完成各类日常生活任务。因此,他们有更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能自发地学习汉语。

4.灵活的授课模式

在笔者所调查的四个国际交流生项目中,有共计2人的德国团、共计5人的意大利团、共计5人的乌克兰团和共计10人的非洲团。国际交流生代表团的规模一般不会超过30人,得天独厚的小班化教学模式,有利于各种教学研究的开展和教学改革的执行。

二、国际交流生短期汉语培训存在的问题

短期汉语培训作为新兴项目,教学内容和方法都处于摸索阶段,教学过程中出现问题也在所难免。

1.不分级别的分班形式

交流生项目周期较短,通常独立成班,由专门教师授课。学习者汉语水平参差不齐,且学科背景和知识结构相距甚大,教学难以兼顾个体性和整体性。

2.缺乏规范性的教学内容

交流生项目难成规律,通常由接收他们的学校自行确定教学内容,缺乏统一的教学计划和大纲,所用教材也各不相同。例如,浙江大学开设汉语听说课、读写课及中华文化课,周学时为21学时,并辅以每周4学时的文化考察,采用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的《成功之路》系列教材;而浙江传媒学院设有综合汉语、汉语听力课和汉语口语课,周学时为16学时,其余课程则由交换生自主选择进行旁听,采用杨寄洲编著的《汉语教程》系列。两校在教学主题的选择、教学顺序的编排、语言知识的侧重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

3.流动的教师队伍

国际交流生项目通常由高校相关专业的教师或研究生承担授课任务,教学层次和课程并不固定,存在不稳定性和较大的流动性。相关教师除承担对外汉语教学任务外,还需承担常规教学和科研任务,难以对交流生的教学倾注过多精力。

4.脱离实际的教学内容

在笔者所做的调查中,关于“对教学中最不满意的部分”,超过半数受访者认为课堂教学的内容难以运用于日常交际,此类观点在初级班更为普遍。教学过于聚焦拼音与音调的练习和纠错,以至于在日常生活中依然不具备使用汉语进行语言交际的能力,交流生回国前依然不能掌握最为基本的汉语交际能力,不得不说是这一培训项目的最大讽刺。关于调查中“最希望学习和掌握的内容”一项,大部分受访者选择了汉字和日常交际用语,而这些部分在初级阶段的培训中甚至未曾涉及。部分项目采用拼音授课,学习者缺乏对汉字的直观认识,难以建立对汉语的记忆图式。

三、国际交流生短期汉语培训改进对策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整体语言教学关于语言教学的整体性、学生主体性、教学内容真实性等原则,与国际交流生短期汉语培训的教学初衷契合,可以做以下探索。

1.以交流生为本确定班级形式和授课模式

国际交流生通常依托于高校相关学院,以项目为单位独立成班。由于原有汉语水平参差不齐,统一成班难以提供学习者所需要的理解性输入。根据汉语水平和学习侧重合理分班,兼顾普遍水平,有针对性地提供输入材料,才能达到预期效果。此外,也可安排本校学生作为一对一的语伴辅助学习,既节约教学成本,又能在合作学习中增进文化理解,同时也有利于消除交流生的生存恐惧感和学习焦虑感。根据古德曼教授“从整体到部分”的教学理念,同步开设听说课和读写课,考虑到交流生汉语水平所限,初级读写课可以辅以拼音,但汉字必须同时出现。

2.延伸教学场地,加强文化体验

交流生来到中国,除了想了解和学习汉语外,对中国的文化和风土人情更是具有浓厚兴趣。俄国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认为,语言能力是通过与他人进行意见和思想的交流而习得的。因此,交流生必须“走出去”,走出课堂,走到真实语境中。课堂教学之外的文化考察和文化体验必不可少,体验中国传统节日、品尝中国食物、参观文化展览、游览风景名胜,让学习者在亲身体验中走近中华文化。在这一系列的文化观摩中,学习者将不可避免地与汉语母语者进行沟通,也会体验到文化差异所带来的冲突和矛盾。教师一方面围绕文化观摩进行语言教学,设置话题进行听说读写全方位练习;另一方面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完成文化知识的讲解,将中华文化的精髓直观地传输给交流生,潜移默化中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3.课堂交际力求真实有效

虚假交际一直是第二语言教学课堂中最易出现也是阻碍学习者获取二语思维的最大障碍。要想进行真实有效的课堂交际,首先要从教学材料的选择上入手。从日常生活中择取教学材料,报纸、广告、影视作品,甚至菜单、路标等,只要是母语者在汉语环境下日常接触和使用的材料,加以选择和必要的编排,都可以作为教学材料呈现给交流生们。通过这些地道的目的语输入,可以快速培养交流生的汉语思维,提高他们使用汉语进行日常交际的能力。教学材料的选择也可以兼顾交流生来到中国之后所遇问题或困难的顺序,譬如钱币兑换、问路、点餐、游览、报警之类的章节进行优先安排。

从日常生活中除了可以择取教学材料外,同时还可以获取到真实的多元化语音。诚然,对外汉语教学必须采用标准普通话进行讲授,但交流生学习汉语后却将面临形形掺杂各地方言的汉语。所以,在用标准音进行教授的同时,有目的地进行多元化语音听力训练,是很有必要的。

4.探索新型的评价和测验方式

交流生项目不同于普通教学形式,若以常规的考试形式检验学习成果,既不可行,也不合理。探索适合交流生项目的评价方式,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也关乎整体语言教学的内涵建设。

交流生个人档案制管理可以作为短期汉语培训新型评价的探索。在培训初始,教师除了备注必要的基本信息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备注交流生的原有汉语水平、学习兴趣、学习动机、认知风格等。随着培训班的开展,个人档案中及时收纳交流生的各项课堂演示、作业习作、文化观摩等,根据课堂教学和文化体验时时更新。个人档案直观体现交流生的学习动态,也是教师根据个体学习特征改进完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有力依据。交流生最终得到的评价结果将根据教师整理过后的个人档案进行综合考量,每次练习和活动的表现都按照一定比例折算入最终成绩,并结合个人原有汉语水平,得到综合后的评价结果。

5.整合师资,规范大纲

过于流动的师资队伍一直是国内对外汉语教学的最大限制。国际交流生项目应着力形成固定的教学师资队伍,加强培训力度,提高教学技能,使教师精于因材施教地安排教学内容和形式。结合对外汉语教学的普遍性和国际交流生的特殊性,制定规范、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为短期汉语培训确立指导性思想和教学依据。在此基础上,加强教师的教学素质培养,提升其根据学习者特色编排和选择教学主题和材料的能力,鼓励教师从真实语境和现实生活中寻求教学素材。

笔者坚信,通过汉语的研究和教师的实践,完善对外汉语教学的内涵建设,加强师资力量,丰富授课形式,规范教学大纲,建立适合国际交流生的评估制度,必将会使国际交流生短期汉语培训迈向新的发展,从而使汉语国际教育迈上新的台阶。

校长交流发言材料篇5

【关键词】小学;语文;生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育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寥寥数语,朴实而深刻地表达了习作教学理念。其实,写作从本质上讲是一种自我表达和实用交际的需要。然而,在我校实际的教学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现在不少少年儿童习作情意水平低。他们对周围世界关注的视角浅,思想触角迟钝,发现不了生活中的真善美,下笔时常被“无米之炊”所困扰。他们敷衍成篇,其习作内容贫乏,思想干瘪,情味欠缺,甚至一部分学生对习作产生厌恶与排斥情绪。下面我粗略谈谈习作教学中的整合策略:

1 引导学生阅读,积累语言材料

课文是习作最好的例文。我们应该从单元整体出发,做习作教学单元整体备课:在阅读教学中不仅仅要读懂内容,还要学习作者是怎样怎样观察和表达自己的思想。我们的学生学习课文的样子,运用在自己的习作中,从而使他们乐写、能写。例如,人教版小语教材“壮丽的祖国山河”,是歌颂祖国大好河山的。习作要求是: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介绍自己去过的地方,写出这个地方怎么吸引人;也可以写自己想去的地方。通过教材的教学,我们可以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是怎样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观察和写作风光景色的,学习作者通过景色描写和直抒认识的方法表达自己感受的写法;然后运用到口语交际中,互相交流说一说;最后在习作教学中,进一步学习运用在课文中学到的观察和表达方法进行写作。写完以后互相读一读,评一评,分享习作的快乐,在此基础上作修改,使自己的作文写得更好一些。学生掌握书面表达的能力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正如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有些学生虽然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素材,却无法“文从字顺”地表达出来,这就是缺乏足够的阅读积累。我有位好友的女儿,今年才小学五年级,却阅读了大量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又十分喜爱写作,每晚笔耕不辍,现在可是名副其实的小作家呢!为了让学生积累更多的语言材料,我充分发挥语文课本的功能,引导学生多读多背。当然,这远远不够,我还建立了班级图书角,让学生把自己课外书带到班上来,同学间互相借阅,以丰富学生的阅读材料。我还根据语文教材的要求,鼓励学生节省零用钱去买必备的课外书,如《伊索寓言》、《上下五千年》、《鲁滨逊漂流记》等,以开阔学生们的眼界,积累一些间接经验和语言材料。

2 要激发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积累素材

习作内容生活化,利用本地资源,开放式的习作教学,最大限度地贴近学生生活本身,打通课内外、校内外丰富多彩的生活,实现习作与生活的紧密联缀,让学生感悟生活,感受到习作是生活真实表达的需要。从生活中寻找材料、从大自然中索取材料、从活动中创造材料,从阅读中积累材料、从课文中挖掘材料。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各种语文实践活动:读书交流活动、编辑作文集、出版班级学习板报……也可以是班级和学校开展的各种文体活动,只要是学生乐于参加的活动,我们都应该经常开展,积极引导学生在活动中积累写作素材。同时让学生积极参加校外活动,校外素材是他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写作素材。我应结合学生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可以就近组织参观、游览、春游、野炊等活动,让孩子们亲身实践,亲身体会。

3 习作要互相交流

作文和说话一样,都是交际的工具。在口语交际中,说话者很自然地在交际中得到了反馈,分享了表达的快乐。作为说话延续的作文,为什么不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从而得到反馈,“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叶圣陶先生深刻地指出:“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同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需要是学习的第一动力,“发表的欲望”就是写作的需要、写作的动力。作文教学必须唤起学生的发表欲望,满足他们的写作需要,这是语文教师的天职。课标规定“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其意义也就在此,我们绝不能忽视。

4 面向全体学生,切实帮助差生,针对他们作文中的具体问题对症下药,教会他们“能写”,努力做到会写、写得好

不少差生的作文内容叙述不清,前言不搭后语,这与他们思维不清和组织内部语言能力差有关系。我们可以“先说后写”,用“想一想、说一说”的方法作指导,引导他们想一想:我要写什么样的内容,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然后把要写的内容一句一句连续地说一说,帮助他们组织好自己要写的内容和语句,清楚有序地表达出来。有一些差生每次只能写出三言两语的作文,使老师们很头疼。我想,首先要让他们有话可写,在“先说后写”时指导他们说得多一些。还可以指导学生多问几个“什么”“怎么”“什么样”“怎么样”,把内容写得具体一些。例如写事就可以问问:“是什么事情?”“开始怎么样?后来怎么样?结果怎么样?”……写一个人就可以问问:“他做了些什么?,是怎样做的?” “他说了些什么?是怎样说的?”“他想了些什么?是怎样想的?”……写自己想到的就可以问问:“你想了些什么?是怎样想的?”……小学生作文写多少字?现在《语文教学标准》不再规定习作的字数,有利于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对于流水账式的作文,我们要正确对待。我想,差生能写出流水帐式的作文,毕竟是迈出愿写的关键一步。再说,日常生活本身就像流水账,作文就是找出生活这本流水账中的精彩,把它写下来。遇到了流水账式的作文,我们要重点指导学生“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从而选择好作文的材料。还可以对这些内容多问几个“什么” “怎么”“什么样”“怎么样”,做到“言之有物,言有重点”。说话罗嗦、语句不通顺、更是常见的毛病,就是一般的小学生作文中也免不了。究其根源,往往和学生口语表达有关系。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要及时纠正学生口语中的这些毛病。在作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先说后写”,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另一方面指导学生在写完作文后认真读一读自己的作文,“口治”自己的这些毛病。

总之,在我全身心地投入到习作教学研究中的时候,我深深地感到习作教学的深远与厚重,让学生热爱生活,热爱习作,学会习作是习作教研的最终目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让我们大家共同探讨习作教学之路,使之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校长交流发言材料篇6

论文摘要长期以来,高职院校英语停留在传统教学模式上,学生缺乏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活动的能力,特别是口语交际能力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要。因此,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英语口语教学的对策。

口语是一种技巧,是人们日常交际的手段之一,较好的口语能力已经成为学生就业的一个优势。为此,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口语水平就成为英语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成为高职院校英语教学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然而,受不同因素的影响,在英语口语教学中仍存如下问题:

第一,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影响下,学生的口语教学活动主要是以教师讲解为主题,以传授语言知识为目的来完成教学任务。在课堂上,学生只是被动的听课,或只是简单、机械的背诵句型,师生互动的机会不足,学生主动参与口语练习的机会很少。

第二,学生的心理因素。相当数量的学生英语口语学习主动性不强,缺乏对口语重要性的全面认识,也没有积极培养这方面的兴趣。在学生中普遍存在着过分看重四级六级和学校的A级B级考试,相对轻视口语教学。

第三,学习环境的影响。学生在课堂上听的汉语多于英语。由于思想上对英语口语学习不重视,课余时间又很少参加英语角,很少学生有录音机、收音机、磁带等口语听说工具。即使有也很少用于英语口语练习,而主要用来听流行歌曲、娱乐节目等。学生口语能力低下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受传统学习文化的影响。长期以来,很多学生认为学习英语就是通过课堂上听老师讲课,听录音磁带,课后做书面练习的途径来进行。他们不愿把时间花在与同伴和老师对话、交流。

第四,教师的外语素质。由于教学对象为英语听说水平相对薄弱的学生,课堂教学的英语口语使用量就受到较大限制。即便是在高职院校,教师的口语水平也参差不齐。而且在课堂上用英语讲解程度不一,有些教师能坚持全部用英语授课,鼓励学生用英语回答问题。有些教师只有少部分内容用英语讲解,对学生口语要求不够连续和严格,学生的紧张感不强,使用英语口头交际的意识淡漠。

第五,教材选择的制约。目前,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主要开设综合课。由于时间有限,课程的内容从课型上相当于英语专业的精读课,一般为语法和阅读。多数学校没有为学生选购口语课教材,也没有为学生选编口语训练材料。有部分院校为学生配发了一些口语教材或资料,但是在课堂上基本不用。这样,大部分学生的口语教学和训练处于一种缺失状态。

针对这些在高职院校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应该采取以下这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来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实践能力。

第一,培养正确的语音和语调。良好的语音和语调是发展英语口语能力的基础和前提。因此,英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语音语调知识和技巧的指导。高考不考口语,很多学生对英语口语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再加上客观条件的限制,语音语调存在严重的缺陷,甚至有学生连音标都读不准,在高职院校这种现象尤其突出。因此,有必要对这些学生进行系统的语音语调训练。建议是在新生入学后的头两周对其进行英语语音语调强化训练,为以后他们言语表达能力的提高扫除障碍。在以后的英语教学中,对学生比较集中的语音语调问题进行随时纠正,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值得一提的是,英语口语输出的质量体现在内容、语言、语篇结果、流利度和交际效果等五个方面,语音语调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因此,口语训练既要注意语法规则和语言在具体语境中的运用,还要注重语篇能力的培养,尽量做到在正确性的基础上强调流利性、在流利表达的同时强调正确性和得体性。

第二,创造内容新颖、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教师可从日常生活或身边经常发生或最熟悉的情景开始训练,把课堂模拟成学校、医院、商场、邮局等,使学生有亲临其境之感。在上课前教师要求学生利用网络、图书馆等信息资源事先获取充足的语言材料。在教学内容上也可采用看图说话、编故事、口头总结、讨论、辩论等形式。学生通过参加各种富有创造性的语言实践活动,扮演角色,交流信息,解决问题,成为口语的主人。总之,在口语教学中,教师应该是一个策划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口语教学。

校长交流发言材料篇7

     在学校领导和教研室的指导下,认真学习并全面贯彻新课程标准,坚持“以人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坚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管理水平,推动本校英语教育教学高标准、高质量,适度性超前发展。以学校的教学工作计划为本,根据高中英语教研组的特点,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果,加强老师之间的交流,共同培养更多的英语特长生。 

     二、  中心任务: 

1、集体反思英语教研组所存在的问题。 

2、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加强课后补缺补差工作。 

3、加强教师教学基本功训练,提高师资队伍素质。 

4、加强英语教科研的理论探究,开发英语校本课程。 

5、加强教研交流,加强同头备课,做好资源共享工作。 

三、具体工作及措施 

1、做好青年教师指导培养工作。 

(1)让特色鲜明业务水平高,师德高尚的教师与他们结对。 

(2)从备课、听课、教学理念等方面进行指导、培养。 

(3)创造机会让新教师多听课,多上公开课。 

(4)开展教学评比活动,提高教学基本素养和教学水平。 

2、加强理论学习,逐步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转变陈旧落后的教学观念。 

(1)  打开学习通道,做到走出去,请进来,与友邻单位加强合作。  

(2)  重视教法、学法研究。 

(3)  积极鼓励,并创造机会让教师参加各种教学活动。 

3、重视和加强教研组建设,采取切实措施。 

(1)  教研组活动定时、定点、定内容。 

(2)  健全集体备课制度。 

(3)配合校教导处做好优秀教研组的评选工作。 

(4)鼓励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 

4、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1)各年级开展一次英语竞赛,如演讲、小品,短剧表演等。 

(2)在课堂上,教师运用各种激励机制来活化课堂,如游戏、英语歌曲、小品等。 

(3)因人而异,分层施教是全面推进素质教学的关键。 

5、定期开展“师徒教学比赛”活动,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 

6、鼓励教师树立先进的理念,建立课题,进行教科研的探索。  

7、加强教研组活动的实效性,加强同头备课。 

      教研组活动是难得的一个老师互相交流的机会,充分利用教研组活动,安排好理论学习、多媒体技术学习和教学经验交流等教研组活动内容。活动时,多交流,互相学习,年级与年级间多互通教学内容,高年级为低年级打好基础做准备。互通各种教学信息和资源,做到资源共享。每位老师保留好自己的教学资料,为建立学科教学网页和学科资源库做准备。加强同头备课,固定时间,轮流作发言人,共同设计教学环节,体现集体的力量。尤其是面临市里对我校申办示范高中校的验收,我们要发挥集体的力量,通过说课、听课、评课,备好每一节课,保证顺利通过市里的验收。 

8、做好资源共享工作。 

现在的英语教材更新很快,一套教材也许只有2轮的寿命,因此,我们越来越需要进行思想方面的转换,既由课程教学转为话题教学,以不变应万变。因为教材的话题是相对固定的,只是文章发生了变化,词汇也是根据大纲制定的,不会有太大的出入。应对教材更新的方法就是掌握住话题教学,把文章内容作为话题教学的载体。因此,我们需要全组齐心协力,做好资源的整合工作。 

我们想以年级为单位,每个年级先收集各自年级的资料,高三主要负责高考复习方面的资料,包括试题,各次大考试卷,语法单项练习题和综合练习题,较好较新的阅读文章和完形联系,书面考查题等。高二年级负责现在高二教材的备课资料,课件汇总,大考试题试卷,课本所涉及的语法内容的讲授和练习材料,和话题有关的多媒体资料,包括网址,图片,影音资料等。高一年级负责现在高一教材的备课资料,课件汇总,大考试题试卷,课本所涉及的语法内容的讲授和练习材料,和话题有关的多媒体资料,包括网址,图片,影音资料等。每个年级的试题试卷要有电子稿和文字稿,将各项资料分门别类,以文件夹的形式进行整理,方便全组交流。另外,最好有一些授课的感受,例如,认为相关的语言点应讲到什么程度,或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反思等。  

资源共享工作在学期末进行交流,为下个学年的教学工作做好准备。 

四、做好青年教师评优课的准备和讲课工作。 

3月7日到4月22日,是学校安排的青年教师评优课时间。我组除一人外都要参加。我们会利用教研组活动时间和课余时间,互相帮助,互相审查教案和课件,做到教案和课件无错误,在课堂教学上,利用新的教学理念,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根本,精心设计,让学生学有所得,享受学习的乐趣。  

五、高考和会考工作。 

校长交流发言材料篇8

论文关键词:双语教学;高等教育

双语教学就是将母语以外的另外一种语言直接应用于语言学科以外的其他学科的教学,使第二语言的学习与各学科知识的获取同步[1]。我国的双语教学早在20世纪初就在一些大中小学实行了,但最终在一些人的反对下走向了寂寞,而今天,重提双语教学,是对传统事物赋予新的内涵。2001年,我国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要求“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力争3年内,外语教学课程达到所开课程的5%—10%”。自此,双语教学在我国呈现蓬勃发展之势。虽然如此,但是由于我国的教育情况、社会情况的特殊性,决定了我国双语教学的特殊性,双语教学开展并不顺利,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不容乐观。

一、我国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与学的瓶颈

一个国家社会语言环境对双语教学的影响举足轻重。美国和新加坡都是移民国家,在加拿大,英语和法语都是官方语言,欧洲和卢森堡有更好的双语或多语环境,这些国家中的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就随处可接触或用到除母语以外的其他语种,双语或多语环境的存在,为这些国家的双语教学创设了客观氛围,提供了客观条件。在这些国家,可以比较容易得找到具有双语教学资质的教师,教师资源相对丰富;而学生由于平时就经常接触或使用第二甚至第三种语言,因此,双语教学也较容易为学生所接受。

我国是一个单语种国家,社会交流均使用汉语。在我国高校,也基本未开设有关双语教学方面的专业,从事双语教学的老师,往往都只是专业教师,其英语大多仅限于上学时的英语课堂所学而少于实用训练,而专职的英语老师,往往又不懂专业知识,这就造成了我国现阶段能够适应双语教学的教师少之又少,教师资源匮乏。另一方面,由于我国中小学外语只作为一门语言课程来学习,不具备双语环境,其应用仅限于课堂,缺乏交流,应试教育严重,这就造成了学生对第二语言的学习丧失了积极性与主动性,对第二种语言的使用更是缺乏能力,缺乏自信,更缺乏第二语言的直接思维,很多学生在英语课堂上尚且害怕英语,更何况物理、数学等课堂上的英语!学生英语能力的缺乏也给双语的教与学造成了严重的障碍。西安交通大学数学开展了双语教学,开始时有100—200人左右报名学习,可仅有53名学生坚持下来并参加了考试。退出的学生反映听和说不适应,接受困难。无独有偶,清华大学在电子、计算机、自动化和电机四大强系开设的物理必修课中,听课的学生两周就从130人降至102人[2]。由此两例,现阶段我国双语教学的困难可见一斑。

一方面,教育者双语能力欠缺,另一方面受教育者英语能力不强,没有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这成为制约我国高校双语教学发展的两大瓶颈[3]。在这两大瓶颈的限制下,双语教学最终往往上成了一门专业英语,教师忙于准备英文表达,学生忙于记录英文表述,其最终结果必然是“拣了芝麻,丢了西瓜。”

(二)缺乏双语教学资源

在高教司[2002]152号《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中将双语教育作为重要项目内容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并明确了指标涵义:“用双语授课课程采用外文教材……”

然而,一方面,市场上的原版英文教材及参考书较少,另一方面,大多价格昂贵,通常而言,一本原版的英文教材要30—50美元,这对大多数的中国学生而言是无法接受的。而对于双语教学而言,需要的最好教材是有双语对照的教材,至少在一些关键的章节、概念、定理定律的讲解上该有双语对照,而这种教材或参考书几乎是没有的。合适教学资源的缺少,成为我国现阶段双语教学的又一大限制。

二、解决方案

对于以上问题,要结合我国的社会实际具体问题具体解决。

(一)培养双语教学人才

教师是双语教学的最直接的实施者,因此对双语教学而言,师资是前提,是关键,没有具备双语教学资质或能力的教师储备就谈不上双语教学。因师资不足而导致双语教学失败,已有前车之鉴。在前苏联,双语教学的实验在60年代初就已在许多专门的外语学校展开,在这些学校,所有的课程都用外语来讲授,只是这种实验到80年代中期由于教师的需求量极大以及教师素质达不到要求而停止。没有师资保证,双语教学是无法进行的。而我国在这方面恰恰非常的贫乏,我国既不象美国新加坡等移民国家,也不象加拿大一样有两种官方语言,我国是一个单一语种的国家,我国师范类院校从未设立双语师资培养专业,这就导致了在我国搞外语的教师,一般是不搞专业的,而搞专业的教师外语水平又有限。这样,我国进行双语教学的师资就更难保证。因此,培养能够胜任双语教学的教师就成为重中之重。

现阶段我国高校的双语教师可以采用校内培养和校外培养相结合[3],老人带动新人的培养方式,有条件的高校也可以通过外聘的方式解决一部分双语教师问题。校内培养主要由本校的英语教师或外教对双语教师进行英语口语培训,并和他们就双语课堂教学问题进行切磋交流,传授英语文化信息,还可以聘请校外专家来校讲课。校外培训主要是把一些优秀的学科教师送出去进行专业英语岗位培训、口语培训,或前往英语国家学习,让他们尽快成为双语教师队伍的“排头兵”。通过各种方式培养成长起来双语教师,再进一步影响、带动新一批的双语教师的成长。

从长久看来,我国一些具备条件的高校可以开设双语教学的相关专业,培养双语教学的学士、硕士甚至博士,自己培养,这才是解决双语教学师资的根本所在。

(二)提高学生双语学习能力

由于我国长期以来英语只是作为一门语言课而开设,应试教育在这方面表现的尤为突出,再加上我国社会单语种的客观实际,致使很多学生学不能用,也无处可用,英语学死了,学哑了,连听看外文资料都成问题,更不用谈讲与用。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首先应改革我国中小学外语教学中的应试教育方式,在外语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外语的实际应用能力,改革对学生英语水平的考分评价体制,使学生平时的英语表现与英语能力纳入其英语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而现阶段高校要推广双语教学,也必要解决学生看不懂,听不懂的难题,要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双语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适应双语教学的要求,不惧怕双语教学,勇于接受双语教学。在这方面,学校、教师是关键。学校要为学生创设双语学习的客观环境,学校可以通过开展英语角,英语演讲比赛、英语辩论赛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及英语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增强学生能够学好英语的自信心,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对英语听得懂,看得懂,更让学生开得了口。

此外,要鼓励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校,根据自己的环境和条件,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参与双语教学活动,切忌一刀切。全部用英语固然好,部分章节用英语也不错,应视学生的接受能力而定。不同层次,不同种类的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采取灵活多变的措施,对同一学校英语水平不同的学生,也可以采取分班教学。英语水平好的学生,英语可以多用些,英语水平差的学生,英语可以少用些,视学生的接受情况逐渐增加英语比例,循序渐进。

(三)教材问题

新加坡双语教学主要依靠引进国外先进教材,而自编教材要请国外专家协作,甚至连教学大纲和考试标准的制定都请外国专家来指导。我国高校有用国外教材的,也有用自编教材的。使用国外教材有几大难,一是价格昂贵,二是全英文,学生理解困难,三是可能与国内大纲不符。因此,外文教材的选择需要慎之又慎,不能盲目,要结合我国国情和学生情况而定。

对合适的外文教材,可佩上准确的汉语翻译解释,这样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与学习,也有助于缓解学生对外文教材的惧怕心理。而对于解决外文教材价格昂贵问题,西安交通大学实行的租用教材办法有一定推广意义。该校的英文版《微积分》教材,是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托马斯教授编著,价格上百元,学校考虑到学生承受能力,决定让学生租用教材,每年租金50元,一年后归还。通过这种方式,学校既解决了学生的实际困难,又顺利推行了双语教学[2]。

而从长远与实效来看,我国应动手编著适合我国国情的双语教材以及教辅资料。自编教材首先要注重内容的更新,我国传统的教材内容陈旧,几十年前就讲的内容,几十年过去了,还是在重复着相同的内容,而关乎学科发展学科动态的篇章几乎没有,如大学物理而言,近几年比较热门的纳米技术,超导等方面大多数教材都无所涉及。其次教材要注重双语结合,尤其对其中的重要概念,重要定理定律,更要有双语的对照,配以适当的双语课件。

除上述三点外,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我国双语教学无现成经验可以借鉴,这就决定了我国双语教学更要注重地区交流,校际交流,相互借鉴有益经验,以资己用,共同发展。

三、结束语

单语种国家的国情,多年来学校应试式外语教育以及教辅材料的缺乏,成为我国现阶段双语教学的最大障碍,要想使双语教学顺利进行,必须着手培养适合双语教学重任的教师队伍,改革外语应试培养方式,注重外语语言的应用,同时着手编撰适合我国国情的双语教材,并且注重教学经验交流。

参考文献

[1]张竹林.对双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94-96.

[2]任长虹.高等学校实施双语教学的现状分析与对策[J]. 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学报,2002,(4):17-26.

上一篇:档案工作经验交流材料范文 下一篇:法治交流发言材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