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校长

时间:2022-09-17 06:31:39

想“脱贫” 靠名校

2012年11月22日上午,备受柳州市民关注的第十五中学原正副校长涉嫌职务犯罪一案,在柳北区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9时30分,随着审判长法槌的敲响,两个目光呆滞、戴着手铐脚镣的被告人被法警押入法庭。走在前面的是第十五中学原校长杨海里,紧随其后的是副校长唐艳玲。

为人师表却贪污受贿,这在教育系统里造成了不小的“地震”!为此,柳北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20人,柳北区教育局相关领导及该城区十余名中学校长,以及当事人的家属参与了旁听。第十五中学也组织了部分老师前来,现场接受警示教育。本应站在讲台上教书育人的师者,此时此刻却被推上了被告席接受法律的审判!这种身份的巨大落差,让杨海里和唐艳玲无法面对昔日的领导和同事,深深地埋下头。

客观地说,杨海里在担任柳州市第十五中学校长之前,还算是个德才兼备的人。那时的他,担任第三十五中学的校长。三十五中的前身是一所厂(柳州市锌品厂)办中学。教育体制改革后,才被收编为三十五中。在杨海里的带领下,经过师生们的共同努力,这所名不见经传的厂办子弟学校,升学率一跃成为全市数十所中学的前几名!

也许是三十五中与十五中均隶属柳北区,该区教育局为了让年轻有为的杨海里有一个更大的施展舞台,发挥其才干,所以将其调到各方面条件更胜一筹的第十五中学任校长。十五中学地处“闹中取静”的城区,环境优雅,育人有方,就读该校的学生都深感荣幸。一些不符合条件的学生,其家长绞尽脑汁欲往里钻。

杨海里在换了一个环境后,渐渐开始蜕变,最终变得不可理喻!刚开始,杨海里还有点不习惯。因为三十五中的前身毕竟是一所厂办子弟学校,学生和家长见的世面不多,思想比较保守,观念也较为陈旧。十五中则不同,地处市中心地段,在附近购买学区房的人,多半是有权或有钱的人,他们见多识广,财大气粗,出手也相当阔绰。杨海里现在接触的人,与以往大不相同。在新思潮的灌输下,久而久之,杨海里的思想也发生了转变。与这些有权有钱的人相比,杨海里自惭形秽。他心里堵得慌:讲能力,自己并不逊色于这些人,凭什么他们吃香的、喝辣的、住好的?自己却……杨海里心理开始失衡!与此同时,争强好胜的他也琢磨着该如何赶超这些人。可他毕竟是一介书生,赚钱的途径有限。他该如何改变自己的“窘境”呢?杨海里把“脱贫”的目光锁定在这所名校上。毕竟现在绝大多数家长就一个小孩,那些有权有钱的人为了满足孩子,是不遗余力的……

心理失衡 欲脱“窘境”

2010年7月招生期间,就任校长不满一年的杨海里认为机会来了,便指使十五中总务主任肖某,以入学需要向学校缴纳纸张油墨赞助费为由,要求9名学生家长每人缴纳5000元……这是杨海里迈向违法犯罪道路的第一步,且初战告捷。

2011年7月,柳州壶城旅行社经理陈某找到杨海里,说很多名校都组织学生出国游学,十五中应该也组织这样的活动,可以增长见识、提升学校品牌,还可以由老师带队去。杨海里见有利可图,尽管自己没有亲自做过组织学生出国游学的事情,但他并不想放过这次难得的机会。于是交代唐艳玲,让她和陈经理商量具体怎么做……两人一拍即合,利用职务便利,在2011年8月及2012年2月,两次组织十五中部分学生组团出国游学,由唐艳玲经手,先后两次收受带团方——壶城旅行社经理陈某给予的回扣款11.4万余元。随后,两人平分其中的8万元。

在组团前的2011年5月至8月间,杨海里和唐艳玲还利用负责十五中2011年度招生的职务便利,预谋由唐艳玲出面在其办公室内,以外地学生报读十五中需缴纳“赞助费”、“辛苦费”为名,向学生家长收钱,并且不开收据。

唐艳玲收了多名学生家长4.7万元后,照旧与杨海里平分。组团后的2012年3月至4月间,两人再次利用2012年度招生之机,仍由唐艳玲向学生家长收受贿赂款4.5万元……

截至2012年4月案发时,46岁的杨海里与45岁的唐艳玲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已经在受贿的路上走得很远。

可笑狡辩 不堪一击

庭审中,公诉人除了对两人的共同犯罪指控外,还对他们的单独犯罪事实作了指控。对于公诉人指控的犯罪事实和金额,唐艳玲没有异议。杨海里则对指控的“赞助费”一概否认,说他全然不知!只承认自己收受了2万元购物券,辩解说这2张购物券是朋友张某出于好意赠送他的。

公诉人问杨海里:“你与张某是什么关系,好到什么程度?他为什么要送你2万元?”

杨海里如实回答:“是一般的朋友。”

“一般的朋友?一般的朋友会无缘无故送给你2万元?为什么?”

杨海里无言以对。

公诉人紧追不舍:“为什么?回答。”

杨海里犹豫片刻后说:“张某见我穿着破旧,与十五中校长的身份不符,所以……”

面对杨海里的狡辩,公诉人问唐艳玲:“杨海里平时穿着怎样?”

唐艳玲回答说:“杨校长穿戴整洁。”

公诉人又问:“杨海里穿过有补丁的服装吗?”

唐艳玲毫不犹豫地说:“没有。”

由于杨海里对部分犯罪事实不予认可,所以公诉人向法庭提供了其犯罪的证据以及证人证词……

杨海里的律师则认为检察机关证据不足:“只有证人证言,没有记账材料和银行取款记录等佐证,证人证言又存在许多不合理的地方,按照《刑事诉讼法》有关规定,仅凭口供不能作为定案依据。此外,检察机关指控的,部分不属实,部分证据不足,部分则完全不构成犯罪。”

针对杨海里多次供述不一致,公诉人质问:“你的讯问笔录里,有认罪的,也有不认罪的,肯定有一些是在说谎,为什么?”

“我是逼不得已的。”杨海里辩解说:“因为被办案人员带走后,不停地被讯问,还不能睡觉。”

此时,主审法官问杨海里在笔录上签字没有?杨海里点头说签了。

法官接着说:“你是成年人,且受过高等教育,还是共产党员。你知道不属实,却在笔录上签字,这样做的后果你懂吗?”

杨海里沉默片刻后,说了一句很滑稽的话:“因为讯问人员抽烟,而我又不会抽烟,所以当时被烟雾熏得脑袋都乱了!”

此言一出,引来哄堂大笑。

公诉人感到荒唐:“我还是头一次听说不抽烟的人闻到烟味就脑乱的……除非讯问人员对你动粗,但你没有证据。”

法官告知杨海里:“我们不认为你受到刑讯逼供。如果有,按照法律,我们要立即休庭,对这个问题进行调查。你坚持吗?”

见杨海里沉默不语,公诉人随即提供讯问时的全程同步录音录像资料,以证明根本不存在刑讯逼供。

杨海里虽模糊作答,但没有坚持播放。

庭审一直持续到下午5时许。

公诉人认为,杨海里的行为符合贪污罪、的构成要件,唐艳玲的行为符合的构成要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82条第1款、第385条之规定,应当以贪污罪、追究杨海里的刑事责任,以追究唐艳玲的刑事责任。

在量刑方面,公诉人认为,法庭上唐艳玲基本做到了如实供述,属于认罪态度较好,可以依法酌情从轻处罚;而杨海里则时翻口供,在庭上拒不如实供述,尤其在唐艳玲明确指证的情况下,仍然否认指控,属于认罪态度不好,建议从重处罚,至少与唐艳玲的量刑要有明显的区别,以示公正。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60条之规定,在法庭上被告人有最后陈述的权利,主审法官请两被告作最后陈述。杨海里心情凝重地说:“我在十五中工作时间不是很长,但是取得的成绩大家有目共睹。我从来没有向任何人和家长索取财物。我承认收了2万元的购物券和旅行社的3万多元,怎么定由法院判处。但无论如何,我会把这次作为人生中最大最深刻的教训,希望能有机会再次为社会作贡献。”

唐艳玲则泪洒法庭:“我站在这里,内心很沉重。我因为一时贪心收取了不义之财,我为自己的行为感到内疚,也因此受到了法律的制裁。我在看守所的200多个日日夜夜里,我感到很后悔,我辜负了党和组织的信任,我的行为给我的家人蒙上了阴影,我愿意接受法律对我的惩罚,希望念在我是初犯,对我从轻处罚,让我重新回到社会。”

法官没有当庭判决,而是待合议庭评议后,择日宣判。

多行不义必自毙

法院经审理查明,唐艳玲于2010年至2012年期间,其利用负责新生录取工作的职务便利,私自收取他人财物或者伙同杨海里收受他人的财物共计人民币22万余元;杨海里于2010年至2012年期间,受贿人民币32万余元,贪污人民币7万元。

法院认为,从两被告的干部履历表可以证实,杨海里、唐艳玲分别担任第十五中学正、副校长,由柳北区政府教育局进行任命,符合国家工作人员的主体要件。杨海里有非法占有公款和收受他人贿赂的故意。杨海里对于食堂采购款是公款这一情形是明知的,还指示肖某通过提高发票金额的方式截留公款,并将肖某提供的现金据为己有,主观上占有的故意非常明显。

法院还认为,唐艳玲归案后认罪态度较好,且主动交代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单独受贿的犯罪事实,与公诉人已掌握罪行属同种罪行,依法可以从轻处罚。加之唐艳玲的亲属代其退赔全部所得赃款,应视为唐艳玲有一定的悔罪表现,可以酌情从轻处罚。而杨海里则充分展现了其善变的个性,尤其是在唐艳玲明确指证的情况下,仍然否认,属于认罪态度不好。

杨海里身为柳州市第十五中学校长、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单独或者伙同他人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在经济往来活动中,违反国家规定,伙同他人收取回扣款,归个人所有,其行为构成;杨海里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指使他人以非法手段侵吞公款,其行为又构成贪污罪。公诉人指控被告人杨海里犯、贪污罪罪名成立。杨海里一人犯数罪,依法应当数罪并罚。

据此,柳北法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条款之规定,于2012年12月28日作出一审判决:被告人杨海里犯,判处有期徒刑13年,剥夺政治权利3年,并处人民币20万元;犯贪污罪,判处有期徒刑7年,并处人民币5万元;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19年,剥夺政治权利3年,并处人民币25万元。

被告人唐艳玲犯,判处有期徒刑11年,剥夺政治权利1年,并处人民币10万元;赃款人民币15.85万元依法予以没收,上缴国库。

上一篇:智能化变电站二次系统调试及检修方法浅谈 下一篇:“黄浦江浮猪事件”的法律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