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以用权交流材料范文

时间:2023-12-09 19:49:43

严以用权交流材料

严以用权交流材料篇1

一、农村土地流转合同档案管理亟须规范化

土地是我国农村重要的生产资料,随着经济结构的变化,农村土地流转现象越来越多,城乡建设频繁征占用农户承包地,农户土地承包状况时常发生变动,这就使得相关合同和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关系到切实维护农民的正当权益,另一方面有助于促进党的农村土地承包政策的落实与贯彻,事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的维护保障。

调查显示,由于种种原因,当前许多地方农村土地流转档案的管理不够规范化,保护措施疲软,诸如:有的地方不能对相关合同和档案材料及时立宗归档,可能导致信息遗失;还有工作人员变动时对档案资料交接不到位,也容易造成信息遗漏和档案损失;再者就是传统的书面办公中存在的材料填写不规范、笔迹潦草等等。诸如此类显现出当前许多地方的土地流转合同管理没有跟上社会经济的发展步伐,不符合《档案法》的规定,更与农村土地承包管理规范化和制度化的精神相悖,甚至带来实际的消极影响,给维护农民土地承包权益工作带来重大影响。

二、如何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档案管理工作

各级单位要充分认识到农村土地流转合同规范管理的紧迫性,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探索契合当地实情的管理方式,加强责任意识和忧患防范意识,以期确保档案的完整与安全,为妥善解决农村土地流转和经营中的纠纷、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流转权益奠定基础。

1.普及档案管理法制知识,提升管理能力

档案管理必须全面依循国家的档案管理法制,要注意宣传法制知识。首先,要进行分级培训。对档案管理法制知识的了解要从基本知识到重点知识和案例进行全面化的分级培训,加深大家对《档案法》《档案法实施办法》《档案管理条例》以及土地流转相关法律法规的理解和认识,促进各单位依法开展档案工作。其次,要保证档案员能够持证上岗。也就是说要在学习法制内容后进行全面的考核,考核合格后领取《法制培训合格证》,然后才能参加档案管理工作,这样一来就可以将法律学习培训纳入全员岗位培训内容,在综合培训中加强法律知识的培训,以增强全员的法律意识。

2.明确管理责任,严格依法归档

各级单位对土地流转合同档案管理有不同的针对对象和责任,明确管理权限和责任是规范管理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落实依法归档,才能保证档案材料不至混乱、遗失及其责任的相互推诿。比如,签订五年或五年以上土地流转合同的,必须一式五份,县、乡、村、当事人各存一份,还有一份由乡镇管理机构集中向当地综合档案馆移交备份实行一体化管理。另外,土地流转过程中生成的其他档案资料可以由形成单位依法保管,不得遗失。

一般来说,目前土地流转相关归档中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申请书、农村承包土地调整方案批件、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簿、土地承包情况汇总清册、土地承包经营权权属证明文件、现场勘界确认材料、公告材料、登记核准文件、登记台账、权属变更登记材料、登记发证原始材料、登记管理信息系统备份等交由县级人民政府农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门归档保存;土地承包工作小组名单、承包土地调整方案、土地承包方案、土地流转委托书等档案材料,由村民委员会归档保存……唯有如此才能对号入座,责任由归,防止管理上越俎代庖造成混乱,杜绝责任追究中李代桃僵等不规范的事情发生。

3.严审档案质量,规范收集整理

传统的档案大多是手写体,其中不乏字迹潦草给工作带来困难者。所以在档案规范管理中,土地流转相关合同务必经过严审确保材料真实有效,要求数据准确、字迹工整、图谱易读,落款、日期及公章签字等清晰明确,具有可标识性和合法性;纸质合同档案要使用不易褪色或消失的中性笔用工整的楷体填写,纸张及装订要严格按照档案保护的要求,不易损坏和失散。

及时收集整理归档才能确保合同档案的准确不失。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责任到人,及时将合同信息及相关材料进行收集整理,完成归档。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私自处理抑或拒纳归档。为了便于检索和查询,合同整理归档后,应编制目录以备查询。

4.注意安全保管,完善信息管理

合同和档案的原始材料一般都是纸质媒介,如果遇到潮湿、水浸、燃烧等就会完全损坏,所以档案管理要切实做好安全工作,具体做法如下:(1)土地流转档案管理设置专橱,分专人负责,防止人为损坏、遗失;(2)做好各种防范措施,切实做好防虫、防火、防水、防化学药品、防污染等工作,防止非人为的破坏和损失;(3)不具有保管权限的档案盒材料应及时交由相关法定部门进行保管,不具备保管条件的单位,应及时完善条件或暂交由上级部门协助保管。比如,县、乡(镇)两级档案须依法在保管一定期限后及时、完整地向县级国家综合档案馆移交。

严以用权交流材料篇2

关键词:建筑工程;成本控制;路径

中图分类号:F27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7-00-01

建筑工程管理下的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1)材料成本管理制度和成本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不完善;(2) 忽视工期成本控制,对质量成本控制不够;(3)合同管理意识淡薄、知之甚少,导致合同管理混乱,增加了不必要的工程成本;(4)相关人员的成本管理意识淡薄,机械设备的利用率低,操作费用高;(5)工程施工成本核算流于形式,缺乏操控性的核算依据。

一、影响建筑工程管理下成本控制的主要因素

1.外部环境因素

随着建筑工程造价的发展,施工价格构成更趋向于接近实际成本,取费标准改为按工程对象取费。建筑施工越来越受到日趋完善的环保条例的制约。城市化快速发展使得施工水平运输困难、垂直运输复杂,加大了施工难度。

2.内部因素

各种原因造成的工程返工,使得工程人工费投入增多。材料费投入浪费、机具费投入不合理和管理投入效果发挥差等因素,造成施工成本提高。

3.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

工程建设的工期与成本控制存在着对应关系。施工周期过长,相应突击施工程度就会降低,从而使工程直接成本减低;反之周期越短因为工程突击施工增加的直接成本就会相应越多。工程质量要求越高,相应成本就会越高。在建筑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为了达到预期质量要求,必须严格质量检查,保证安全合格施工,这样就会消耗资源,产生质量成本。

二、促进建筑工程管理下成本控制的主要路径

1.建立和完善企业施工成本责任制

应根据不同的项目招投标的具体情况,确立企业施工成本控制目标。把目标建立在施工过程中,使施工成本控制的目标更具现实性和可行性。施工成本有效控制的关键是明确责任人的责、权、利。即责任、权力、利益均统一于一体,责任人既是责任的承担者也是权力的拥有者和利益的享受者。责权利互相挂钩,使责任人能够有责有权有利,克服有责无权或有责无利的责权利脱节状况。责权利明晰化,使责任人知道具体的责任内容、权力范围和利益大小。施工企业在与项目经理签订经济承包合同时,必须确立施工成本控制和明确责任,落实责任人的责任和权利。

2.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实现施工成本控制

施工成本控制要从工程投标报价、中标成交、合同成交等工程的源头抓起,根据施工的性质、规模和工艺特点,结合企业自身现有的施工能力、技术水平、工艺特点、最大限度的完善投标前的施工组织设计,选用经济、合理、科学的施工方法,合理安排施工全过程,强化施工现场管理,组织流水作业,尽可能缩短施工的工期。

3.采用先进工艺和技术,实现施工成本控制

在施工前制订切实可行的技术措施,对将在施工过程中采用的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以及各种代用品做好事前周密策划,反复实践论证,一经确定的施工工艺和技术方案必须坚决贯彻执行,不仅要认真地进行技术交底,更要严格把关检查,保证安全可靠地顺利实施。

4.加强人工费管理,实现施工成本控制

施工操作人员要择优筛选技术好、素质高、工作稳定、作风顽强的成建制的劳务队伍,实行动态管理。合理安排好施工作业面,提高定额水平和全员劳动生产力,严格按定额任务考核计量和结算,实行多劳多得。在施工中,要做好工种之间、工序之间的衔接,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工资费用。建筑企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意味着单位工程的用工减少,单位时间内完成工程数量增加,这样不仅能够减少成本中的人工费,而且还相应地降低其他费用。

5.严格把关材料费,实现施工成本控制

材料在施工成本中占最大的比重,节约材料费用,对降低施工成本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材料管理要从原材料的采购、供应等源头抓起,严格把好质量、定价、选购、验收入库、出库使用、限额领用、余料回收、材料消耗、盘点核算等关键环节。凡工程中发生的一切经济行为和业务都要纳入施工成本控制的轨道,对所要耗用的工、料、费按施工成本目标进行支出和有效监控,预防和纠正随时产生的偏差,避免材料超期储存积压,切实把实际发生的施工成本控制在目标规定的范围内。

6.注重机械设备管理,实现施工成本控制

提高机械设备利用率,降低设备使用费。首先要建立健全机械设备维修保养制度,做好机械设备的维修和保养,严格执行合理的操作规程,按时检查机械设备的使用、保养记录,使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防止带病运行。其次,要开展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不断改进机械设备,充分发挥机械设备的作用。第三,加强机械设备的计划性,做好机械设备平衡调度工作,选择与施工对象相适应的机械设备,充分有效地利用各种机械设备及大型施工机械。第四,要加强操作人员的培训工作,不断提高机械操作人员的技术职能,坚持持证上岗制度,提高机械设备台班产量。

7.重视质量安全管理,实现施工成本控制

加强质量安全管理,杜绝事故。严格地按照安全生产操作规程组织施工,执行自检、互检、交检制度。做好已完工程的成品保护和安全生产的各项工作,加强检查和监督,及时发现和解决事故隐患问题,减少工程返工和修补造成的损失,防止因质量事故而造成的重大损失。为此,施工企业应不断提高操作工人的技术水平“改进施工工艺和操作方法,严格执行工程质量检查验收制度。同时,必须做到按设计图纸施工,防止出现因基础挖深、垫层加厚等造成不必要的人力物力浪费。

总之,针对目前在建筑工程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建筑单位要积极采取措施,及时进行解决;进一步建立健全成本控制管理机制,逐步提高管理水平,在竞争中求生存。针对施工成本的控制应制定详细的可操作的具体措施,最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钟洁瑜.建筑工程成本控制的有效措施[J].广东建材,2011(6).

[2]成虎.工程管理概论[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159.

[3]罗壮志.浅谈建筑工程成本控制的管理方法[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1(10).

[4]陈志强.建筑施工项目成本有效控制的方法探讨[J].时代金融,2011(5).

严以用权交流材料篇3

新品种开发,种质资源与新品种开发密不可分,事关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种质资源被称为遗传资源,是农作物传递给后代的包含所有遗传信息的物质载体,是育种家赖以加工、改良和培育新品种的基本材料。

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以及这些国家的大型种子公司,都相继建造了用空调设备控制温度和湿度环境的储藏室,保护种质资源。中国的种质资源库也于上世纪80年代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农业科技的进步,种业发展也在提速,世界各国和各地区的种子公司仅仅依靠自己手中的种质资源,开发培育各种农作物新品种的速度已经无法满足市场发展的需要,因此种质资源的交换和共享就显得比以往更加重要。在国际上,特别是美国,种子行业很早就建立了种质资源交换、合作和利益分享的机制,并因此而催生出了一批专门以培育和改良自交系,通过以特许经营与授权使用的方式与商业种子公司分享商业利益的基础种子公司。种质资源的交换和共享是有条件的,这些条件包括良好的商业环境、诚信的合作伙伴、到位的知识产权保护体制以及对于价值共享机制的认同等等。

我国的种业规模小,产业布局分散,科研单位育种实力弱,育种材料缺乏,商业化育种体系不健全。现在国内有限的有价值的育种材料,分散在各个科研院所和农业院校的独立育种人手中。这些育种材料由于体制和机制的原因,即便在科研院所内部都没有被交流、交换和充分利用,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种业发展和农业发展有影响。育种材料在全社会范围内的交流和交换是提高育种水平和种业发展速度的必要条件。但是,要想促进种质资源的交流和交换,提高种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速度,应当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从整顿中国种业的商业环境入手,遵纪守法,规范化运作,建立诚信和合作共赢是基础。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无所作为,地方保护和权力寻租是当前社会和中国种业的顽疾,放任下去将贻害无穷;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我国的《植物新品种保护法》遵循的原则应当尽快从国际上植物新品种权保护的1978年版本提升到1991年版本,着力保护原创,从客观上减少我国育种界当前盛行的投机取巧、贪他人之功据为己有的思想和路径; 对于违反知识产权的个案加大处罚力度,增加违法成本,强化劣币淘汰机制,整顿行业秩序;积极推进和规范育种家与企业间的产权交易,推动产权交易从式的“买断制”向共享式的“提成制”的转变,并提供第三方监督和担保机制;育种家也应该解放思想和加强自律,与具有诚信和长远理念的同行和企业合作,从单一或少量的种质资源的交流和交换做起,逐步过渡到多方面的资源交流、合作与共享,共同创造育种科研的繁荣局面,为社会进步作更大贡献;育种材料的交流和交换并不仅仅是育种家之间的事情,这一机制是否能够被确立,是关系到种子产业的发展速度,关系到农业科研领域的公平与效率的大事,它也是支撑我国未来大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笏

严以用权交流材料篇4

对于绝大部分焊接企业来说,生产管理的思想和方法的规范化是极其重要的,虽然广义上来讲都是大同小异,但是深入研究就会发现不同的焊接企业有着不同的模式,而这是由于自身、外界等各种因素共同作用所产生的.理想的生产管理系统需要具有良好的扩展性,业务模块的设计也应该详尽而合理.通过查阅资料文献和企业调研并与该企业员工的交流,结合一些案例,根据实际的情况,确定了系统功能,并对系统进行了详细的需求分析.

1.1生产管理系统的功能

该生产管理系统是用来代替企业传统人工模式,使部门员工能看到企业库存精准情况,订单的实时情况等,防止出现不必要的生产空闲,最终目的是使企业能够高效地完成任务.所以该生产管理系统包括的功能如下:(1)业务单据数据的录入和查询;(2)方便快捷的编辑各种材料数据,如焊条的收录、删除;(3)提供查询功能,诸如焊材的化学成分、用途等,并能及时查看库存情况;(4)提供以国家标准或其他标准为依据的焊条、焊丝、焊剂的检验规则、技术要求、实验方法等;(5)能够自定义配置仓库,例如仓库名称、库存分类、库存预警等功能;(6)可以在企业内部网络进行数据共享;(7)系统具有身份识别和严格完善的权限管理功能;(8)可以保存、输出、打印数据或文件;(9)支持数据导入和导出以及数据归类、汇总.

1.2管理系统总体结构

本系统采用C/S(Client/Sever,客户端/服务器)模式,该模式是服务器和客户机合作完成的二层结构体系,它们之间的关系体现为请求/响应关系,具有较强的交互性,安全性能高.客户端应用程序负责用户使用时产生的服务请求,将数据库请求发送到服务器;服务端主要包括各类数据库及服务器,主要用来存储、管理数据,响应客户机的请求并提供相应的服务.服务端采用Oracle数据库平台,客户端应用程序采用VisualC++工具开发.该系统主要由项目管理子系统、销售管理子系统、采购管理子系统、生产管理子系统、质检管理子系统(如焊材和母材检验标准设计、焊材检验国家标准)、库存管理子系统、权限管理子系统构建.

2数据库设计

焊接企业对数据安全性要求较高,企业数据量也较庞大,为了满足充分的交互性能,该系统采用了具有支持远程数据访问并且有大型数据处理能力的Oracle作为该系统的数据库平台.既满足了系统需求,也保证了较高的安全性和可移植性.数据库的设计是否合理是该系统设计成功的关键因素.需要依据企业实际业务流程规范,对所有数据进行完整性、规范性、标准性约束,消除数据的冗余,保证数据的唯一,同时严格规范业务流程,杜绝“跳线”情况发生,建立符合企业需求的数据库.

2.1业务单据数据库设计

业务流程是生产管理系统的核心,所以数据库必须按照业务流程来设计,以实现业务的协同处理,提高企业快速反应能力.例如采购管理里的采购到货单必须包含采购合同编号(或采购订单号),在收货时就能通过采购合同编号查询到订货时所签订的明细表,既保证了企业利益也方便数据的整理.同时数据库表建立外键也适用于只有一个单号,没有与之相关联的上一级单号这种情况,例如没有拟定采购合同的采购,或者一些仓库调拨、盘点一类.表单明细通过与表单主键关联,保证数据唯一性和安全性.业务流程主要是以各种单据来传递信息,单据与类别是多对多的关系,建立一个有层次关系的类别表,有利于后期的整理与查找.另外单据需要有上级的审核来保证信息的可靠性,进而在建立各种单据表时加入审核状态、审核人等字段.

2.2仓库焊接材料数据库设计

由于焊接企业资源数据包含母材、焊材(焊条、焊丝、保护气体、电极、钎料、钎剂等)、焊接工装及设备、焊接材料选配标准等,所涉及项目繁多,本文仅以对母材和焊材进行分析,为员工提供查询便利,也为焊接企业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3客户端设计

客户端程序是企业员工直接使用的程序,将货品管理、项目、采购、销售、出货、生产管理、库存采用插件方式加载到同一框架中,以便为不同的焊接企业模式定制.该客户端按照企业业务流程来设计,满足企业运作操作需求,例如数据的录入,单据的添加、修改、删除和查询等.又例如①查询数据库中的焊材国家检验标准;②在焊材国家检验标准基础上设计符合自己企业检验标准;③资料库中母材和焊材数据的完善和查询.另外,用户可以通过输出接口程序方便以word形式输出单据,同时涉及到的图片、文档、资料等均以附件形式上传、下载.

3.1授权系统

授权系统是为了确保工作按顺序进行而采取的一套工作正式审批程序.在整个企业管理系统中起到核心作用.系统权限不仅定义到子菜单,更进一步定义到单据的操作按钮,兼顾资料安全性和操作便捷性.多级审核权限控制,清晰定义每个操作者的查看、新增、修改、打印等权限.

3.2系统设计

生产管理系统主窗体有菜单栏、工具栏、状态栏和客户区域四个部分组成.其中客户区域分为两块,左边区域为业务管理项,包括项目管理、采购管理、销售管理、生产管理、仓库管理和系统设置.右侧区域则为显示业务操作具体内容.每个管理项展开后都有与之相关的业务操作选项和共通的账号信息选项,系统设置则包含一些用户能自定义的数据.该系统的主要目的是提高企业业务运作效率,系统流程设计活动图6中采用了以一概全的表述方法.另外,由于企业每个员工所拥有的权限不同,所以该活动图只表述一次业务操作.

3.3焊材检验设计模块

质检管理项中,通过厂家提供的焊材资料,查询相关的焊材国家检验标准,并将内容显示与系统页面中,如果该企业入厂检验标准高于国家标准,那么通过点击页面编辑按钮,修改为符合企业的入厂检验标准,审核后另作保存.如图6中的质检管理模块.

3.4资料库模块

系统对于母材和焊材的数据有着较为完整的归纳,能便捷的添加数据,例如母材类别、化学成分、力学性能(抗拉强度、屈服强度、疲劳强度等)、物理性能(弹性模量、泊松比、热导率等)等.

3.5查询模块

通过单号来查询单据是最简单、便捷的方法,但是只有单号的查询是无法提高企业效率,所以不同的单据都有与之相对应的查询页面,而每个查询页面都能实现多条件查找,条件的筛选是根据企业需求来拟定.最后获取的结果会在页面的一个报表控件中显示,如果查询单据中包含明细,在报表记录被选中后,点击详情就会显示完整数据.如果有相应的编辑权限,就能对其进行修改.

4结论

本文介绍的焊接企业管理系统基于Oracle数据库平台,采用C/S结构模式,利用面向对象技术方法设计、开发,并采用插件的方式,为不同的焊接企业模式定制.业务的全面、流程的严谨是该软件所需的基本要求,相较于其它系统软件,在拥有一些共同的功能上,扩展了较完整的母材、焊材数据的添加;提供焊材检验国家标准或其他标准并支持修改等功能,这些都对提高焊接企业运作效率有着显著帮助,对企业的发展和业务拓展起到了核心的作用.

严以用权交流材料篇5

[关键词]供方管理履约能力资源整合

1.宽眼界,整合下游资源

资源拥有聚集效应,只有在对资源进行分析、筛选和调配时,优势才能凸显出来。建筑企业要流程控制的从广度和深度上逐层推进资源整合,以多至优、以优至精,再由单个项目逐步拓展到区域合作、长期合作、战略合作。

1.1拓宽信息渠道,扩大整合范围

唯有观念上有所突破,行动才不会受局限,企业在长期收集分供方信息的基础上,对信息予以跟踪、评价、考核和分类,建立完整的供方信息档案。此类信息档案不仅要包含传统的建筑装饰材料分供方,还需将下游小型装饰企业、材料生产厂家等纳入其中,便于适应不同层次、规模的施工项目。

在供方资源收集渠道方面,除了一些常规途径外,企业还需注重从以下四个方面收集资源信息。

1)与战略合作伙伴就供方资源达成默契,并与有实力的业主方共享,如与建设方、投资方的资源共享等等。

2)重视联营项目信息收集,将供方信息收集的质量、数量纳营项目经理的考核体系。

3)企业管理的各级机构要有主动意识,收集标志性建筑(地标性建筑、鲁班奖工程)、行业优秀企业的供方资源尤其是劳务资源,这样势必会大大地降低分供方资源的考察成本和合作风险。

4)踊跃参与具有代表性的建筑行业峰会诸如全国建材商品交易会、全国工程机械、建筑施工设备与机电产品及工程材料交易会等交流活动,与大型的实力厂商通过展会直接进行战略对话,以达到高层次的互利共赢。

5)在多渠道信息来源的基础上,进行考察、甄别,搭建起企业供方信息资源库,并定期在内部信息化平台,供各下属单位采用。

加强资源使用的针对性,在编制《劳务供方名录》时,根据劳务单位的特点,建立不同的类别,如按专业分类(酒店类、公建类、幕墙类、门窗类等)按价格质量类、价格优势类、资源调配类、工艺精细类、等,通过差异化管理,使资源得到有效配置。

1.2推进双向交流,提升合作层次

企业应将与业主客户关系维护的方式,移植到与供方关系维护中,积极与供方进行正面对接,除考察相关生产厂家、举办座谈、沙龙等活动外,还应灵活地运用其他方式加强交流,如采取专家咨询、邀请培训、高层互访等策略。通过互访和培训交流,可对供方关系维护起到积极作用,不仅能使双方的合作从供买领域拓宽到技术领域,更可加深彼此的感情,提升合作层次。

1.3巩固优质资源,实施战略合作

企业当以互利共赢为前提,展开与资源分供方谈合作、谈共赢,既重视,又显诚意。譬如定期召开分供方表彰大会,对优秀供方进行集中答谢,并与各分供方就如何深化合作进行坦诚的交流,必将进一步深化合作。通过会议,可以遴选出一批实力和诚信兼有,潜力与诚意俱佳的劳务公司和材料企业进行深度培养,为企业提升项目履约品质助力。而且此类优质资源默契度高、履约能力强,势必对企业推进项目管理大有裨益。

2. 规范管理,实现机制创效

建筑施工材料品目、型号、规格繁多,并与现场变更紧密联系,操作空间较大。为避免精力和效益耗费在粗放管理之中,必然要求不断优化管理制度,不断理顺流程,创新材料管理制度:

2.1管理尽量靠前

材料员要尽可能多的深入市场,通过多渠道掌握最新价格信息,通过“互比”、“互看”、“互算”,筛选出性价比较高的材料供应商。企业层也应加强对供应商的现场考察,深入厂商内部进行接洽,对产品质量、价格、生产、供货能力做出细致分析并建立市场分析报告。

在与战略材料供方合作时,企业更需注重向建设方推荐供方单位库存量大较的产品,在帮助供方压缩库存、加快资金周转的同时;也可为企业争取到价格优惠、付款条件更好的供方合同,不可谓两全其美。

2.2 招标公开透明

企业应坚持对主要物资实行阳光采购,在招标环节上,采取必要的保证措施,如现场开标、纪委介入、网络公示、未中标原因反馈,整个过程中坦诚相对。同时将新合作供方合同额占全年分供(分包)合同额比例作为商务合约部、物资设备部、项目管理部的量化考核指标,让分供方切实感受到企业在招标过程的公平、公正,提高他们参与合作的积极性。

同时,在招标、询价的过程中,注重技巧,开标时注重竞争气氛的营造,询标时通过多轮层层询价,争取获得性价比最高的供方产品。以某综合楼项目砌块采购为例,通过详尽的招标策划,降低采购成本近20万元。

2.3部门权利制衡

将分包资源推荐权、考察权与招标权分开,物资设备部、项目管理部、项目部等负责组织分包资源考察、推荐,入围后由商务合约部组织投标。通过部门间权利制衡,有效控制了由单一部门(或个人)负责采购可能滋生的弊病。

除特定材料外,企业对大宗材料、劳务资源组织招标时,可规定要有最少不低于3家以上新的合格单位参与竞争,确保供方资源的竞争压力,有效规避围标、串标等违规现象。

2.4权责划分清晰

材料采购过程中,灵活做好集权和授权。5万元以下的零星采购,企业可授权分公司、项目部具体实施;5万元以上材料采购需要公司物资设备部审核备案,降低采购风险;100万以上材料则由企业层负责集中采购,发挥集约效应。总部、分公司、项目部三层责、权清晰,保证整个流程有效运转。

2.5 健全监督机制

监督机制的健全是控制成本的重要元素,总部物资设备部从招议标申请、合同台账、日常报表、材料台账、例行检查、审计等多个环节管控,物资设备部、项目管理部、商务合约部、审计部多个部门联动,对材料单价、采购量、损耗等环节严加监督,及时问责,确保采购单价合理,损耗受控。

同时,企业党委、纪委也可将“廉洁文化”、“自律承诺”等活动导入到与供方采购、资金支付等相关经营活动,通过与领导干部签订《岗位责任状、与关键岗位签订《廉政责任书》、与供方单位签订《廉洁责任书》等措施,加强管理人员自律建设。

3.细处入手,强化现场管控

施工现场作为供方资源的使用和合作的终端平台,唯有强化计划、采购、入库出库、回收等关键环节,才能使与供方资源的合作达到降本增效。

3.1采购计划准确

在项目部组建、采购计划编制和实施等各个环节,项目部都要根据工作量大小、工作面的分布数量来盘点库存,做到材料、劳动力合理进场,避免出现窝工、积压库存等问题。

3.2采购过程透明

在项目自主进行零星采购时,为避免利用职权“暗箱操作”、“吃回扣”,发生加大成本的现象,采取及时入库、横向对比公示的措施,约束员工自律。

3.3材料保管精细

按计划组织材料进场、验收、保管,施工组织设计总平面布置图的要求,按品种、规格、批次、进场日期分别堆放,并注有醒目的标牌区分,严把出库领料关。同时,健全激励机制,加强考核,将库房损耗、现场损耗两项指标作为考核库管员、劳务队的重要指标,与薪酬(或单价)挂钩,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并通过及时考核、及时兑现,提升员工的工作激情。

3.4材料使用合理

把好材料入库出库关,验收负责任,不做笼统帐,严格对照技术员提供的采购计划单,对数量、质量、规格、尺寸、颜色、厚度等一一进行核验,不符合计划,就不能验收入库;不搞大进大出,严格执行限额领料,不怕麻烦。各项施工验收时,加强对材料质保资料的复核,把好签证关。

严以用权交流材料篇6

关键词:人本管理;消耗;五权分离;库存;管理机制;业内机制;核算机制

企业物质管理,是指对企业生产经营所需的各种物质进行计划、采购、储备、供应等一系列组织管理工作。加强物质管理是促进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发展的重要保证,是改善企业技术指标取得最佳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环节。物质管理工作的完成情况对企业产品产量、质量、劳动生产率、产品成本等指标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企业物质供应与管理工作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一、实行人本管理,建立业绩考核机制

人是现代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因素,物质管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给物质人员建立业务档案,加强考核。主要从思想品德、工作能力、业务水平等诸多方面考评。

1.健全组织,强化配置

物管职能部门、劳动人事部门应建立基层物管人员的配置制度,基层施工单位不得随意聘任或解聘物管人员,物管人员的聘任需提交主管职能部门审批、备案。要充分发挥那些思想政治觉悟好、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一专多能、懂经营、会管理、具有决策能力的物管人才的作用,同时要积极从学校引入专业人才,提高基层物管人员的专业素质。

2.加强培训,持证上岗

基层物管人员是基层生产施工需用物资的计划、采购、保管、保养、发放、质量控制及工程成本控制的责任者,因而对基层物管人员的业务能力、综合素质有着较高的要求,对基层物管人员建立可行的资格认证制度,实行持证上岗,从而全面提高基层物管队伍的素质。

3.加强教育,尽职尽责

物管职能部门要加强对基层物管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在工作中出现的损公肥私等违法乱纪现象的物管人员要及时处理,追究相关经济和法律责任。要加强物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促使其养成强烈的责任心,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4.加强考核,提高素质

企业应建立、健全基层物管人员的物业考核制度,以质量管理的相关程序文件和作业文件为依据,定期或者不定期对基层物管的工作进行检查,并逐步建立起物管人受的工作业绩档案。引入竞争机制,建立奖惩制度,形成能者上、庸者下的良性循环,以促进物管人员自觉提高业务水平.不断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以适应逐步发展的施工生产水平对基层物管工作的需要。

二、控制消耗,把好物资发放出口关

物资消耗控制应从堵塞外流、减少浪费的角度出发,在各单位建立消耗定额,严格考核。对主要物资实现定量、限时控制,规范物资发放、领用程序,实现物耗的有效控制,最大可能地降低生产成本。首先,建立标准、规范制度。在企业内部要做好每一件事,必须有一套人人都遵守的严谨、规范的管理制度,这是管理的基础。其次,推行定量、限时控制。对消耗多、价值高、易流失的主要物资实行定量限时控制。再次,坚持定期公示,增强物耗透明度。物资流失问题是一个非常难说清而涉及面又很广的问题,物资消耗去向公示,消耗公开透明,使职工参与管理变成现实,物资流失、浪费得到了有效的遏制。最后,严格考核、奖惩兑现。

三、把住采购源头。建立“五权分离”机制

1.计划决定权。项目部计划、技术部门,根据施工生产计划、设计文件以及材料消耗定额按单项或分步工程编制计划,并经项目总工程师审核,项目经理批准。

2.采购实施权。项目部物资部门根据工程

用材料计划和本单位库存情况编制《物资采购计划》,按规定的审批权限审批.并送施工技术、计划、财务部门会签。由物资部门根据Is09000标准的采购控制程序要求,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综合考虑价格、交货期、运输能力等因素组织实施。

3.进货检验权。物资在工地交货或入库时,必须由专业材料员、保管员共同验收。重要机电产品、新材料或其它特殊物资,应会同施工技术部门及有关专业人员参加验收。这种点验方法,便于相互制约,堵塞各种漏洞,确保进料的质量和数量。

4.结算付款权。财务部门根据物资部门出据的点验单、购货发票及相关人员签字的有效性,确认无误,经项目主管负责人签字后方可承付料款。

5.使用监督权。发至用料单位的原材料,物资主管部门对使用过程要进行全面监控。

四、压库存,减少资金占用

首先,对库存物资应进行分类管理,将它分为长线物资、 产销平衡物资、较为紧俏物资三类,根据实际情况,或只进不出,获得现金储备;或尽快出货,加快资金周转。其次,处理超储、积压物资,盘活资金。对一部分可内部代用的物资,即使冒着增加一定生产成本的风险,也必须代用。这些设备一旦长期闲置,其一会使原有性能受损,造成原始价值贬值;其二,资金长期不能变成现金流通,对资源也是一种浪费。对无法代用的物资,可与原供货商协商返还,或改由厂家戴维销售,然后再与厂家签订代储、代销协议。

五、掌握市场行情,建立信息管理机制

项目部物资部门要经常搜集本地区材料价格行情,根据ISO9000标准对供应厂商评价。物资科应本着满足生产需要、降低采购成本的指导思想,以加强采购渠道和价格管理中心,行使确定、约束、监督、控制等职能;与此同时,还应负责信息反馈、价格的审核和调查。建立信息网络,开辟质优价廉的料源渠道。

六、统一业务程序。规范业内机制

企业首先应该统一财务部门和物资部门《工程材料科目分类》,处理好二者的业务接口工作,把科目落实清楚,做到账、卡、物、资金“四对口”。其次,统一常用物业凭证格式,规范凭证填写内容,明确填写办法。最后,仔细核对物资和财务两笔账,检查备用金和库存材料是否相符。如出现偏差,就要检查记账时有是否数据出现了错误,累计时有无数据加减错误,进出价格是否一致,运杂费是否统一单列,降价处理材料后料差是否没有走账,材料科目是否串项,周转材料摊销是否不一致,是否漏记、重记等现象。

七、实施责任成本,建立核算机制

要是有效实施责任成本,关键在于把住采购源头,控制材料消耗,并落实到人。每个项目开工前,应成立责任成本管理领导小组,由项目经理担任组长,其他物资、计划、财务各部门各司其职,定期召开成本核算碰头会.建立行之有效的约束机制,对各部门的业务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综上所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物资管理工作也在向现代化管理模式发展。管理体制的现代化,要求管理要有高度的集中性和灵活性,充分发挥国家、地方和各个单位的积极性,必须建立一整套系统、高效率的职能机构,运用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合理有效地组织、指挥、核算、监督和调节物资的流通,力争以最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消耗,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易善秋:《论非物质激励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总裁》,2009年7期;

[2]袁瑛、卢文文:《管理中的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中国集体经济・上》,2009年3期。

[3]胡新画.施工企业物资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J].工作研究.2009.(01)

52―53.

严以用权交流材料篇7

同志们:

这次全省森林资源林政管理工作会议,是在实施“十一五”规划开局之年,厅党组决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国发[*5]41号文件精神,总结去年我省资源林政管理工作的成绩和经验,研究新形势下资源林政管理的任务与对策,部署今年的主要工作。下面我讲三点意见,供大家讨论。一、坚持“严管林”方针不动摇,*5年资源林政管理工作取得显著成绩*5年,是全面完成“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我省坚持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认真落实“严管林”方针,严格依法行政,切实加强森林资源的保护管理,全省森林资源林政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一)坚持与时俱进,进一步理顺资源林政管理关系为进一步推进依法行政,规范管理行为,一年来,围绕理顺资源林政管理关系,全省着重抓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首次对出省木材运输证的委托核发进行了认真清理,根据出省木材的流向和流量,合理布局运输办证点,在征求各地意见的基础上,签订委托书33份,依法完善了行政许可的委托手续。二是撤销了省厅在成都府河、富森美家居市场内设立的两个省内木材运输证办证点,按照有利于管理、有利于服务的原则,交由成都市林业局按属地原则确定其设立和管理。三是积极理顺都江堰、雅安两个省级木材检查站的执法关系,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与雅安市林业局、阿坝州林业局、大渡河造林局、岷江水运局等单位,就人员安置、财产处置、工作衔接等问题进行协调,本着平稳过渡、有利于工作的原则,使两个木材检查站属地管理工作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二)强化基础工作,不断提高资源林政管理水平去年,全省全面完成了二类调查工作,在此基础上,各市(州)加快了成果汇总步伐,积极推进市(州)级森林资源数据库建设。全省进一步强化了森林资源监测工作,全面分析*5年森林资源现状,首次向社会了*省*5年森林资源监测年度报告,回应了社会各界对森林资源保护与发展的关切。省厅还及时收集整理林产品市场信息,每两个月一次森林资源流转价格、林产品交易信息,切实加强林产品市场信息服务工作,引导林产品市场规范发展。举办了“木材检查站站长培训班”,培训站长91名,对提高木材检查站执法人员素质,推动示范站建设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各地结合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组织1.4万名资源林政执法人员深入开展了林政执法队伍教育整顿活动,林政执法队伍素质进一步提高,执法形象明显好转。(三)推进林权改革,规范森林资源流转及林产品交易行为,促进林产加工业的发展按照分区施策,分类指导的原则,在成都等地政府积极性高,林产工业发达的地区,指导当地政府结合工业园区建设和大型专业市场建立,设立专门的林产品交易中心或专业市场,实现产、供、销一条龙服务,进一步促进林产工业快速健康发展。针对我省川南等地人工林资源丰富,商品经济较发达的现状,积极开展了林业产权改革试点工作。沐川县在试点工作中,已建立林业产权交易中心,并通过互联网络等平台对外林业产权交易信息,公开交易,推进了森林资源产权流转合法有序地进行。通过试点和探索,为全面推进林业产权改革摸索了路子,积累了经验。为贯彻落实《*省林业产业发展纲要》,组织制定了全省林产加工业发展规划,筛选储备了一批林产工业项目,积极扶持技术含量高,资源利用率高、带动作用强的林产工业企业。一年来,全省的林产工业加工能力、产品产量都上了一个台阶。(四)开展专项整治,严厉打击零星盗伐林木的违法行为为有效遏制“蚂蚁搬家式”的零星盗伐林木现象,全省开展了打击零星盗伐林木专项治理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省厅成立了以杨冬生厅长为组长、相关处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打击零星盗伐林木专项活动领导小组,各地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在历时半年的专项行动中,全省出动执法人员35270人(次),出动宣传车4418台(次),查处盗伐、滥伐林木案件1766起,其它案件3*余起,移送司法机关处理148人,特别是一批典型案件的查处,发挥了很好的警示作用,一些地方零星盗伐林木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五)坚持资源保护与产业发展相结合,科学编制“十一五”期森林采伐限额一年多来,各级林业主管部门把编制“十一五”采伐限额作为资源林政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各地结合当地森林资源现状、农民增收和林业产业发展态势,经过科学测算,按期形成了全省的编限成果并上报国家林业局审查,去年底,国务院正式批准下达了我省“十一五”期间年森林采伐限额。“十一五”期间,全省年森林采伐限额为1324.0万立方米。按采伐类型分,主伐382.9万立方米,抚育采伐491.7万立方米,更新采伐102.4万立方米,其它采伐347.0万立方米;按消耗结构分,商品材414.7万立方米,非商品材909.3万立方米。与“十五”期相比,采伐限额有了较大的增加,能更好地满足我省经济建设和群众生产生活对木材的需求。(六)精心组织,圆满完成了人工商品林采伐试点工作去年,全省有19个市(州)83个县开展了人工商品林采伐试点工作,国家下达采伐蓄积量达110.4万立方米,出材56.4万立方米,这是我省实施天保工程以来木材生产计划最多的一年,试点面广、单位多、采伐量大,在各试点单位周密部署和精心组织下,通过对各环节实施严格监管,确保了试点工作的顺利实施,圆满完成了试点任务。据统计,去年全省采伐人工商品林蓄积量78.0万立方米,出材量44.0万立方米,分别完成年计划的70.7%和78.0%。开展人工商品林采伐试点工作,不仅有效地缓解了我省木材需求压力,而且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都产生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七)认真落实“严管林”各项制度,资源林政日常管理工作有序推进一是全面加强了采伐管理。自用材、烧材、病虫灾害、征占用林地、火烧材等各类采伐政策执行良好,均未出现超限额、超指标采伐现象。二是林地管理工作成效显著。通过加强依法行政和提高服务质量,建设单位依法使用林地意识明显增强,全年审核同意使用林地项目505个,征收森林植被恢复费1.17亿元,面积审核审批率99.9%,均创历史新高。三是林权补换发证稳步推进。基本完成退耕还林林权发证和补换发证试点工作,全年共发放林权证84万余份。四是木材经营加工和流通秩序良好。在国务院治理公路“三乱”领导小组组织的检查中,我省木材检查站连续两年保持了无公路“三乱”现象。全年共发放省内木材运输证40余万份,出省木材运输证7万余份。进一步加强了红豆杉资源保护,健全了红豆杉加工许可证制度和原料来源、产品登记核销制度。对全省人工种植曼地亚红豆杉和经营加工进行了全面清理,组织专家对种植面积在500亩以上的4户培植企业、2户经营加工企业和5户培植代加工企业进行了认证,通过清理,摸清了情况,规范了管理。五是进一步加大了林业行政案件的查处力度。继续保持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活动的高压态势。乱砍滥伐林木、违法占用林地、违法经营加工和运输木材的各类破坏森林资源案件均及时依法进行了处理。全年全省发生林业行政案件8942起,查处8803起,查处率98.4%,没收违法所得678.4万元,行政处罚9194人(次),与上一年相比,林政案件总数减少6.9%,没收违法所得增加45.3%,罚款增加134%,补征林业费金增加50.2%,行政处罚人次减少12.7%。同志们,全省资源林政管理工作量大面广,情况复杂,取得以上这些成绩实属不易,这是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各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各界、各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不懈努力的结果,也是各级林业主管部门,特别是森林资源林政管理部门的同志辛勤工作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厅,向全省资源林政管理战线的同志们表示诚挚的慰问和衷心的感谢!二、充分认识新形势对森林资源林政管理工作的新要求,进一步增强做好资源林政管理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当前,人们对森林资源的需求正由单一性、低标准向多功能、高质量、宽领域转变。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创建生态文明的和谐社会,已成为新时期林业建设的战略任务。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为森林资源管理工作赋予了新的内涵,明确了新的任务,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认清形势,统一思想,进一步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一)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需要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是新时期林业工作的首要任务,对此我们要牢牢把握,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当前,我省生态建设还处于“治理大于破坏”的初期阶段,要巩固和扩大来之不易的生态建设成果,必须坚持“严管林”的方针,坚持不懈地搞好生态建设,不断培育和发展森林资源,确保森林资源的持续增长。同时,要大力加强森林资源的科学经营,调整森林结构,提高森林质量,促进森林健康,保护生物多样性,努力增强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各种生态消费需求。这些,都是森林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着眼于整个国家经济发展全局、加强“三农”工作、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举措。林业是一项重要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承担着生态建设和林产品供给的双重任务,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紧密相连,林业建设的主战场在农村,林农、林业和林区是“三农”问题的重要内容。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一方面,需要不断加强生态建设,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为“生产发展、村容整洁”奠定良好的生态基础,提供良好的生态保障;另一方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还要求我们密切关注农村群众增收致富对森林资源和林产品的需求,科学利用森林资源,大力发展林业产业,为农民增收致富开辟财源,为农民群众实现“生活宽裕”作出贡献。(三)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需要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生态先天脆弱的发展中国家。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不断增加,努力缓解资源不足的矛盾,不断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我国森林资源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然是稀缺资源,因此,必须按照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全面加强森林资源管理,大力推进森林资源的节约利用,从严控制森林资源消耗,提高森林资源综合利用率,制止浪费森林资源行为。要加快以木质为原料的加工企业的技术改造,促进林产品的升级换代。要加强资源节约的政策研究,鼓励木材节约技术创新,支持节约技术的推广应用。必须看到,当前,森林资源保护和利用形势仍然不容乐观,全省的资源林政管理工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资源质量不高,森林生态系统功能不强;二是林权流转不规范,市场活力不足;三是林产工业欠发达,发展不平衡;四是资源管理技术水平不高,基础薄弱;五是破坏森林资源现象没有得到根本遏制,案件总数仍然较高,特别是个别地方重大案件频发,引起媒体持续关注,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分析起来,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方式还不能完全适应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二是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指导思想还不能充分适应林业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的转变;三是森林资源保护与利用体制不顺,机制不活,责权不明;四是一些地方林政执法不严,管理失之于软,失之于宽。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并采取措施逐步解决,不断提高我省的森林资源林政管理水平。三、认真贯彻落实国发41号文件精神,全面完成“十一五”开局之年资源林政管理各项任务今年,是落实“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也是我省森林资源林政管理工作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我们必须进一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紧紧围绕全省林业发展的总体部署和工作要求,以严格保护、积极发展、科学经营、持续利用为宗旨,以深化改革、机制创新为动力,以遏制林地逆转和乱砍滥伐为重点,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完善措施,狠抓落实,为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奠定坚实的基础。*6年,要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全面贯彻落实“十一五”森林采伐限额政策国务院和省政府关于“十一五”期间年森林采伐限额的文件,对资源林政管理各方面工作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是今后五年我们抓好资源林政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必须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把森林资源管理工作抓紧抓好。在“十一五”期间,国家森林采伐限额政策有两个突破:一是一般人工用材林采伐限额指标有结余的,经省林业主管部门认定后可以结转下年度使用;二是工业原料林采伐限额指标有结余的,经省林业主管部门认定后,可以结转到以后各年度使用。应当说,这两项政策的调整,是国家林业局推进分类经营改革、加快林业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措施。我们要认真研究,用好政策。各地必须严格按照一般用材林、工业原料林界定做好结转和跨年度使用工作。一般用材林和工业原料林的确定,以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和造林作业设计为依据。年度限额减去当年实际采伐量,其差值可结转下年度使用。按照省厅下达的木材生产计划,当年林木采伐证发证数量原则上应与采伐作业设计数量一致。但在实际采伐实施中,由于种种原因,出现采伐数量没有完成采伐证发证数量情况的,经市、州调查设计单位逐个伐块进行核实,确定没有完成采伐的数量,作为结转的准确数量,并以市、州林业主管部门正式文件上报省林业主管部门认定。省林业主管部门将根据上报数量,派出专业队伍核实,确定其结转数量。各地要加强采伐限额的落实和实施情况的监督管理,进一步强化林木采伐的“源头”管理工作,坚持采伐申请、伐区作业设计及审批、核发林木采伐许可证、伐区拨交、采伐公示、凭证采伐、伐区检查验收等各环节的管理制度;加强采伐档案管理和采伐许可证专人管理,做好采伐台帐登记工作;加强对发证人员的业务培训和管理,认真落实执证上岗和专人发证制度。严禁超年度限额和分项限额发放采伐许可证,严禁越权发证,严禁将工业原料林的采伐限额用于非工业原料林的采伐。凡违反采伐管理相关规定的,要坚决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和领导的责任。(二)落实严格的林地保护政策,强化林地审核审批和森林植被恢复工作今年,要进一步加强林地管理工作。在认真落实现行的林地管理相关制度的基础上,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是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开展使用林地可行性成果专家审查试点,提高林地审核审批决策水平;二是积极做好编制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的准备,组织开展试点工作;三是及时编报全省征占用林地年度总量控制指标,完善林地用途管制制度;四是开展对森林植被恢复工作的专项检查,抽查用地项目森林植被恢复情况,审计省、市(州)、县(市、区)级森林植被恢复费到位及使用情况,对不按规定恢复森林植被、违规使用森林植被恢复费等行为要严肃查处;五是结合贯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破坏林地资源刑事案件有关问题司法解释,严厉打击各类违法使用林地行为,保护好林地资源。(三)加强林权管理,稳步推进退耕还林林权发证、林权补换发证工作各地要认真总结林权管理经验,加快发证进度,力争在今年6月底前要完成*5年及以前年度退耕地的林权发证任务。在总结龙泉驿区、绵竹市林权补换发证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完善林权补换发证工作的操作程序和办法,稳步推进林权补换发证工作。要切实加强林权发证工作的监管,坚决查处不按法定程序、不经依法登记造册、不经法定机关发放、不具备法定材料以及弄虚作假等违规发放《林权证》的行为,确保发证质量,切实保障林权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四)强化基础建设和机制创新,进一步规范木材运输和经营加工秩序当前,木材流通、经营加工方面出现了不少新情况、新问题,各地要加强调研,采取措施,切实解决存在的问题。要严格执行凭证运输、凭证经营加工木材制度,加强与铁路、交通、工商等部门的协调配合,认真清理整顿木材经营加工单位和木材市场,维护木材流通和经营加工秩序。继续强化木材检查站示范站建设,提升木材检查站依法行政、文明执法的窗口形象。结合各地森林资源特点和林业产业发展特色,合理布局木材经营加工企业和木材交易市场。要认真研究制定木材经营加工的准入标准,对木材加工企业的规模、木材综合利用率、环保等指标提出严格要求,提高加工企业准入门槛,坚决淘汰规模小、资源消耗大、浪费木质原料严重的企业;同时,对市场前景良好、资源节约和环保型林产加工企业要积极支持,促进林产工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和集约型转变。要抓紧招募*林产工业协会会员,尽快将协会组建起来,充分发挥民间组织对全省林产工业行业的协调和自律作用。(五)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强化森林资源流转监管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是农村的继续和深化,是市场配置资源,解放林业生产力,增强林业活力的重大举措,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手段。今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要求,“加快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促进林业健康发展”。因此,我们要进一步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在明晰产权的基础上,放活经营权,积极鼓励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合法流转,大力发展非公有制和混合所有制林业,建立健全合法规范、高效顺畅的集体林权流转制度,加快森林资源向森林资本的转变。要在对沐川县林权制度改革试点经验进行认真总结,对集体林经营现状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确保所有权、放活经营权、规范流转、科学利用的政策和措施,扎实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此同时,要加强森林资源流转监管,加大对采伐利用政策、林木生长规律、林业经济指标、投资回报等情况的宣传力度,对各类侵犯林农合法权益、扰乱林权流转市场、在流转中破坏森林资源等违法行为予以坚决打击。当前,特别要加强对森林资源流转中林权变更登记发证工作的监管,进一步规范发证程序,确保森林资源流转依法、有序进行。(六)开展森林资源信息化建设,提高资源管理科技水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森林资源管理工作要通过不断增加科技含量,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今年要在已完成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的基础上,选择积极性高、技术力量较强、森林资源丰富、基础资料齐全的单位,开展森林资源管理与监测信息化建设试点工作。要通过加强GIS系统建设,进一步完善森林资源监测体系,积极推广、运用先进技术,提高森林资源监测效率和准确率,使森林资源综合监测结果更好地发挥宏观决策的支撑作用。(七)完成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成果汇总,进一步完善分类区划工作,积极做好第七次森林资源清查工作准备去年,省厅就安排了市(州)二调成果汇总工作。省规划院要抓紧完善全省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成果汇总软件,各市、州要尽快收集所属调查单位的二类调查成果材料,今年底前,要完成二类调查成果汇总上报省厅。省林业规划院要认真总结前几次“连清”的经验,认真分析近五年来森林资源变动情况,完成第七次森林资源清查技术方案编制、资金筹措、人员组成等方面的准备工作;同时认真做好*6年森林资源年度监测工作,按期提交监测报告。目前,国家林业局正对我省重点公益林分类区划界定成果报告进行数据审查,部分地方界定工作还未开展,个别地方因对技术标准执行不严,把荒漠化和水土流失严重地区中的未成林造林地错误划为重点公益林。各地要严格按照国家林业局有关规定,进一步完善重点公益林区划界定成果,做好迎接国家公益林核查认定的准备。(八)加强资源林政案件查处工作,继续保持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行为的高压态势当前,我省个别地方破坏森林资源的现象仍然十分突出,对此,我们要高度警觉。必须清醒看到,在资源林政管理上,如果我们稍有放松,多年来取得的林业建设成果就可能毁于一旦。张中伟省长在不久前召开的省政府常务会上指出:“要对森林保护严格监控,对乱砍滥伐严厉打击,凡发现必须严肃查处”。为此,我们必须切实加强资源林政案件查处工作,继续保持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高压态势,加大执法力度,坚决遏制违法采伐、违法使用林地、违法运输和经营加工木材、违法批准采伐、违法批准使用林地、违法批准加工运输等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各地要建立健全破坏森林资源重大事件应急处理机制,确保破坏森林资源的事件在第一时间内得到有效处置,切实把握森林资源管理的主动权。要严格执行案件报告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对辖区内发生的大要案、新闻媒体曝光的案件,要及时上报,积极查处;对领导批示、上级交办的群众举报案件要及时组织力量进行调查,依法处理,按时反馈信息;对反复举报、反复上访的案件,在认真查处的基础上,要深入分析原因,采取措施做好矛盾的化解工作。要分区域、分重点、分类型地开展打击破坏森林资源专项行动,把依法治林和“严管林”的各项措施切实落到实处。(九)加强调查研究,推进工作创新当前,森林资源林政管理工作面临不少新情况和新问题,各地、特别是分管领导和资源林政管理部门的负责同志要善于从日常具体事务中摆脱出来,结合工作实际,深入细致地开展调查研究,勇于研究新情况,探索新措施,解决新问题,推进工作创新。各地要注意总结森林资源管理工作中的好经验和好作法,及时推广应用。要加强信息沟通与工作交流,对厅里安排的工作,要按期反馈工作信息,以便省厅及时掌握情况,指导全省的工作。同志们,今年我省森林资源林政管理工作任务十分繁重,我们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振奋精神,坚定信心,开拓进取,扎实工作,确保森林资源林政管理工作在“十一五”期开好局,起好步,为全面开创全省森林资源林政管理工作新局面努力奋斗。谢谢大家!

严以用权交流材料篇8

一、问题的提出 

(一)秘密交流权之内涵分析 

辩护律师秘密交流权,是指辩护律师与被追诉人之间能够就案件信息、围绕被追诉人刑事责任和诉讼权利等问题展开充分交流,并就有关交流事项享有豁免的一项权利。它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秘密交流权之“秘密”,也即作为辩护律师与被追诉人之间传达客体之信息的秘密性和非公开性。从主观上而言,辩护律师与被追诉人之间交流的内容是不希望被看守所和侦讯机关等第三方所了解和知悉的;从客观上而言,如果这些谈话和交流内容被第三方知悉将对辩护律师顺利履行辩护职责构成妨害,对秘密之内容的保护乃是基于确保辩护律师辩护策略有效执行之考量。第二,秘密交流权之“交流”,也即在交流上辩护律师与被追诉人之间能够基于沟通理性,理解性地进行的合作与对话。将辩护活动视为解决被追诉人刑事责任问题的一项专门活动,从而尽可能地减少辩护律师与被追诉人之间心理上的芥蒂,确保交流活动的有效性和沟通的针对性。第三,秘密交流权之“豁免”,也即辩护律师对其与被追诉人交流中所涉及有关事项在一定范围内享有不被追责的特权。刑事辩护活动是控辩双方围绕被追诉人刑事责任之解决的专门活动,控辩双方的力量对比与博弈在诉讼活动的各个阶段均有呈现。赋予辩护律师对其与被追诉人相关交流活动之言行在一定范围内的豁免也是基于控辩平衡的考虑,有利于完善辩护律师执业过程中的风险保障,推动刑事辩护行业的发展。第四,秘密交流之“权利”,也即辩护律师对案件信息和证据充分获取的权利。就证据的收集而言,辩护律师作为私人调查者,其能够运用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是有限的。不同的辩护律师由于其执业经验和办案水平的差异、掌握社会资源的不同,均会对其获取案件信息的能力产生层级性差异。而作为控诉方的侦讯机关则拥有强大的国家力量作为后盾,且在被追诉人处于羁押状态之下其对案件信息的获取具有便宜性,某种程度上甚或处于垄断地位。从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的角度,控辩双方在信息分布和掌握上是非对称的,其信息博弈是非均衡的。辩护律师秘密交流权的维度应涵涉对其获取信息的保障。 

(二)秘密交流权之比较法考察 

辩护人与被追诉人交流案情或证据信息,从联合国和一些国家或地区的立法例考察来看基本上是通例。联合国《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设定了最低限度,要求各国普遍遵循的标准包括“被指控人有相当的时间和便利准备他的辩护”。联合国人权事务委员会明确指出:“‘便利’必须包括辩方能够获得文件和其他必要的证据,以准备其案件的辩护。”[1]如果部分证据材料仅能由公诉人当庭提出而不为被追诉人事先知晓,这无异于是侵害了被追诉人辩护权的证据突袭,显然违背了联合国的相关规则。英美对抗制诉讼的特点之一就是代表国家的控诉方有义务向被指控人披露其所掌握的证据,以平衡诉讼资源,实现“平等武装”。[2]《美国联邦刑事诉讼规则》第十六条规定证据开示的权利主体是被告人,根据被告人请求,政府应当将掌握的有关证据资料对被告人公开,并供其审查、复制或照相。由于英美刑事诉讼实行传闻排除规则,审前证言一般不具备证据效力,故而其证据开示规则就警方庭前获取的可能出庭的“潜在证人”之陈述及同案犯陈述,未予严格要求。 大陆法系各国也对嫌疑人、被告人证据知悉权予以尊重和保障。《法国刑事诉讼法典》第一百一十四条、第二百七十九条至第二百八十条规定,辩护律师可以将其取得的预审案卷材料副本复制给嫌疑人、被告人,但当事人不得将此副本透露给第三人;足以证明犯罪的笔录、书面证言和鉴定报告,其副本应无偿发给每一名被告人和民事当事人;重罪被告人、民事当事人或他们的律师,均可付费取得或派人取得各项诉讼材料的副本。[3]这也即确认了辩护律师对被追诉人的信息披露特权,确保了辩护律师与被追诉人之间交流的有效性和实质化。辩护律师可以将其获取的所有案件信息,包括辩护律师自己收集的证据材料和通过正当途径获取的控方证据材料及案卷信息告知被追诉人。这一方面确保了被追诉人的知情权,有利于被追诉人及时了解被指控的罪名及证据,案件目前所处的侦查阶段和状态,有利于被追诉人在对比己方证据材料与侦讯机关证据材料基础上,理性分析诉讼成本和个人刑事责任,并在辩护律师帮助下及时准备相应的诉讼策略,在认罪答辩和继续诉讼中迅速作出选择,以节省司法资源。另一方面也减轻了当事人的诉累。在德国,尽管仅限辩护人享有阅卷权,但是辩护人同其当事人谈论卷宗内容并不被禁止,甚至可以提供案卷材料副本。[4]德国法通过两个方面保障了辩护律师的秘密交流权:一是保障辩护律师的阅卷权。辩护律师可以通过阅卷充分了解案件信息和控方已经固定的证据,并在分析案卷的基础上预测控方的意图和倾向性意见,从而尽可能地扩大辩护律师了解的案件信息范围。二是辩护律师同被追诉人交流的范围较宽。辩护律师可以同当事人谈论案卷内容,甚至为了确保交流有效,还允许辩护律师将案卷材料复印给被追诉人,从而防止交流内容泛化和仪式化。通过让被追人对案卷的了解,可以防止辩护律师单方面对信息的控制和诉讼诈欺,确保了辩护律师对当事人的勤勉和谨慎义务,也使得辩护律师与被追诉人之间的交流落到实处,这也为当事人监督律师辩护效果提供了保证。在俄罗斯、意大利和我国台湾地区,犯罪嫌疑人自己本人就享有阅卷权。[5]比如,《俄罗斯联邦刑事诉讼法典》第二百一十七条规定:侦查终结后,侦查人员应将装订成册并编注页码的刑事案件材料交给刑事被告人,物证也应一并提交;根据刑事被告人的请求还要提交照片、录音和录像资料、电影胶片以及其他侦查行为笔录的附件。刑事被告人有权重复翻阅任何一卷、摘抄任何材料的任何部分、复制文件,包括使用技术手段制作复印件。[6]在我国台湾地区,辩护人将阅卷所得的卷证复印件交付被告,原则上并不违法。[7]如其在2007年修改的刑事诉讼法中增加的第三十三条第二项规定:“无辩护人之被告于审判中得预纳费用请求付与卷内笔录之复印件。”这也即确认了被告人对各种笔录包括人证笔录的阅卷权(但笔录外的文书等证物除外,且可因妨碍他案侦查等合理缘由而予以限制)。[8]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立法均规定了辩护律师和被追诉人的“双轨制阅卷权”。辩护律师的阅卷可以更好地归纳案件事实和法律争点,从法律专业角度去为被追诉人提供专业分析和判断。被追诉人自己阅卷则有利于保证被追诉人基于个人理性的价值判断和程序选择权,在一个向度内也是对被追诉人诉讼主体身份之确认。这一制度设计有利于被追诉人和辩护律师之间在信息交流上的平等,强化了当事人的诉讼角色和参与意识。 

然而,在辩护律师与被追诉人之间信息传递问题上也并非没有限制。例如,根据《德国刑事诉讼法典》第一百四十七条第七项规定,如果被告人从卷宗中获得的信息可能会危害侦查或他人的主要权利,其证据知悉权应受到限制。《日本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九十九条第二款规定,检察官向辩护人提供知悉证人、鉴定人、口译人或笔译人的姓名及住居的机会的场合,或者在提供阅览证据文书或证物的机会的场合,认为有可能发生加害证人、鉴定人、口译人、笔译人或证据文书或证物记载其姓名的人及以上人的亲属之身体或财产的行为时,或者有可能发生使以上的人感到恐怖或难以应付的行为时,除对被告人的防御有必要的以外,可告知辩护人该项意旨并要求其注意不得使关系人(包括被告人)知悉能够特定以上人的住居、工作场所及其他通常所在场所的事项,以及不得使以上人之安全受到威胁。[9]我国台湾地区刑事诉讼实务对辩护人披露阅卷材料的范围也有所限制,要求辩护人将阅卷所得证据材料交付被告人时考虑可能产生的负面效果(如被告是否可能威胁或骚扰被害人等,存在该可能时禁止向当事人透露被害人的地址、电话等个人资料)。《台湾刑事诉讼法》第三十四条规定,辩护人与嫌疑人、被告人的会见与通信,可因有事实足以认定有妨碍证据或勾串共犯或证人的可能时,予以限制。由此可见,在个别情况下可以禁止辩护人向其当事人泄露某些信息,比如涉及到国家安全、证人相关个人信息需要保密等特殊利益的情况。[10]也即需要为辩护律师秘密交流权划定相应的界限和范围。在涉及到国家安全的情形中,基于共同体利益的考量,在国家安全与保障诉讼权利的价值权衡之间,需要相应地对有关个人施以禁止性义务作为规则赋予权利之例外,在紧急情形消除之后,当对该被禁止的权利予以恢复,这种对权利的临时性禁止也需要履行相应的手续,遵守相应的程序,如司法令状约束、司法审查等,对有关瑕疵行为予以补正。 

上一篇:宣传工作交流发言材料范文 下一篇:档案管理交流材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