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审计工作思路范文

时间:2023-11-20 06:58:44

银行审计工作思路

银行审计工作思路篇1

【关键词】审计;银行;财务;审核

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银行业的不断进步,我国银行领域的审计工作机制发展得越来越成熟,在银行财务审核中的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突出。然而,在与世界上其他国家银行的审计工作的比较过程中我们发现,我国银行业内部财务审核的审计在审计理念、工作效率、工作方式方法以及审计的价值意义等方面还有着十分明显的差距。因此,认真分析和探讨审计在我国当前银行财务审核中的应用,以及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我国银行领域的审计工作机制就显得十分必要。

1.对银行财务审核中的审计工作相关问题的探讨

1.1银行审计的总体思路

众所周知,在进行银行财务审核审计的过程中,务必遵照一定的工作思路,基本包括以下三个方面:首先,评估和预测银行的内部控制,对其可靠性做出科学而客观的判断;其次,测试业务项目贷款种类、余额以及收入。这一类型的测试通常采取抽样调查的方法,选取颇具普遍意义的样本进行测试;而测试的内容则往往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会因为银行性质、贷款种类、审计方法的不同而不同;第三,审计贷款的真实性。主要核对贷款资金的流向、用途以及划拨方式,认真核对和分析银行的贷款台账以及合同记录,确定贷款是否真实存在。

1.2银行审计的主要内容

就目前银行财务审核中的审计工作来看,银行审计工作主要包括了以下几部分主要内容:首先,核对银行各类资金的支付、收入以及利息记录情况;其次,核对信贷资产的价值、真实性以及可靠性;第三,核对银行各类财务报表中的有关数据和说法,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是否完整、真实、可靠。

1.3银行审计的工作重点

在银行财务审核的审计过程中,应当特别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工作重点:首先,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应特别注意重复出现的借款人及其相关联的借款人;其次,应特别注意损失贷款的资金数目、形成的原因以及相关的责任认定;第三,认真审计不良信贷,分析并确定该类信贷的具体数量、所属级别、占用的比例以及潜在存在的风险和危害。

2.进行银行财务审核中审计工作应当注意的问题

2.1逐步实现由传统审计到现代审计转化

理念的不断更新,是推动银行审计工作不断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在目前的银行审计中,传统的审计方式即为合规审计,该类审计虽然不会带来影响较大的金融风险,不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但因其仅仅局限于操作层面的审计而越来越不能适应现代银行业的发展要求。而所谓的管理审计,则是今后银行审计的主流趋势,基本包含了管理层决策行为审计以及银行财务管理审计两个领域。因此,逐步实现由合规审计到管理审计转化,是未来银行财务审核中审计工作的努力方向。

2.2与时俱进创新审计方法

根据银行发展状况以及各项业务特征,应不断与时俱进地革新审计方法,以适应时展的要求。一方面,各类银行将非现场审计的方法纳入到日常的审计工作当中去。所谓的非现场审计就是指借助于计算机运用专业的审计软件对数据库中业务数据展开审计,从而实现银行各类业务数据处理的电子化。非现场审计这一审计方法的优势在于,扩大了审计数据的来源齐全、提高了审计工作效率,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审计成本。另一方面,在银行内部财务审计中应特别注重采用团队审计的方法。所谓团队审计指的是在审计某一业务的过程中,从审计方案的策划和制定到审计行为的实施以及审计后期的总结,都摆脱个体审计的行为,采用团队式的审计方法。这种集体性质的审计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大众的聪明才智,规避个体审计行为带来的局限性和低效性,能够更好地找出审计工作的突破口,有利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并且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措施。

2.3完善银行审计制度,规范银行审计流程

健全的审计制度和规范的审计程序,是确保银行财务审核中的审计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因此,银行要加强对审计工作的制度建设,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审计工作的基本程序。一方面,要建立健全银行财务审计相关制度,明确责任与风险。另一方面,要从银行审计工作的实际情况出发,努力建立一套完整高效的审计工作基本操作流程,从审计方案策划、实施到下达的审计意见、决定或催办通知,在规定时限进行落实、查证,以此提升银行审计的工作效率、科学性以及有效性。

2.4进一步加强银行审计人才队伍建设工作

银行要想建立一支业务素质高、工作能力强、思想观念新的审计人才队伍,务必从以下几方面展开工作:首先,银行要加大对审计人才队伍建设的投入力度,切实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提供应有的保障;其次,建立健全银行内部审计工作机制,建立相应的激励约束制度,想方设法提升审计人员的纪律观念以及职业道德观念;第三,加强对审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集中学习与自我学习相结合,内部互相学习与外出考察学习相结合,确保审计人员审计知识和工作观念的及时更新;最后,要进一步严格银行审计人员的岗位要求,确定权利与责任,对不称职的审计人员要及时处理或清退,确保银行内部审计人才队伍的综合素质。

银行审计工作思路篇2

[关键词]商业银行;研究型内部审计

一、引言

一年多来,研究型审计已在全国各级审计机关得到积极响应。在审计机关聚焦改革前沿,把推进审计工作与研究工作有机结合,以研究型学习深化研究型审计的背景下,推动实施商业银行研究型内部审计工作,切实发挥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体系中的建设性作用,更好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理应成为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使命。目前针对商业银行的研究型内部审计尚未得到广泛关注,本文试图对商业银行研究型内部审计的内涵、特征、需求及路径等方面进行理论探索。

二、研究型内部审计内涵与特征

(一)研究型内部审计内涵

据《辞海》解释,“研究”意为钻研、探求,用科学的方法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大辞典》对“研究”一词的解释为:针对某一个主题,作深入且有系统地探讨或研查,以发现事实,形成理论并付诸应用。由此得出,做好研究需做到三点:一是科学地(系统性)探求,二是要发现本质和规律,三是要付诸应用。研究型审计的概念最初提出时,认为应当把审计项目当成课题进行调研、分析和求证,鼓励审计人员钻研体制、机制和政策等方面的问题,形成层次更高、影响更大的审计调研成果,进而提出更有深度、更加科学合理的审计建议。该定义较好地体现了研究的要义。针对研究型内部审计,我们认为是组织的内部审计主体在实施内部审计工作过程中,注重以研究型的思维研查和探求被审计对象的经营管理活动的背后动因、行为规律、问题成因,在审查和评价组织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适当性和有效性的基础上,从体制、机制、制度等方面提出改善性意见,更好地发挥建设性作用,从而促进组织完善治理、增加价值和实现目标。作为商业银行而言,研究型审计的对象是商业银行内部各类主体的经营管理活动。

(二)研究型内部审计特征

特征是事物特点的象征或标志。特征的分析在于将研究型内部审计与其他类型内部审计进行有效区分,从而更好地把握研究型内部审计的要求。根据定义,研究型内部审计具有如下突出的特征:1.科学性。科学性是研究型内部审计的第一特征。研究的目的在于找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付诸应用指导实践。科学性的特征和要求体现在研究型内部审计的全过程。审计人员需树立科学的审计理论和思维,采用科学的审计方法和技术合理规划审计项目安排,收集审计证据,进而分析审计问题成因,提出科学的审计意见和建议。2.系统性。系统性是研究的固有属性。系统论的创始人贝塔朗菲认为,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组成的表现为新功能的有机整体,任何一个系统都包括三种构成要件:要素、连接功能和目标。就研究而言,系统性则要求在探求、研查的过程中要有目的地做到多要素、多维度的有序互动。研究型内部审计不是一种孤立的审计状态,而是主动与开放的,需要审计内部要素之间,以及与外部要素之间有序互动和协同增益。3.建设性。建设性是研究的目标属性,集中表现为价值增值。就研究型内部审计而言,所有的内部审计工作围绕的核心目标是增加组织的价值,具体表现有提高组织行为的合法合规性、制度规范的合理完善性、风险管理的适当有效性、运营过程的效率效果性等。针对商业银行,研究型内部审计的开展应紧抓科学性、系统性和建设性的核心特征要求,服务商业银行适应新环境,推动商业银行应对新风险。

三、研究型内部审计的转型需求分析

(一)适应新形势新环境的需要

随着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已成为一种经济环境,影响着各行各业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商业银行无论出于主动抑或是被动,已成为走在这一新环境中的排头兵。商业银行大量交易数据的产生,各类信息系统的建设,市场竞争需求的加剧,这些新形势对内部各治理部门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重要的内部治理部门,内部审计在面对新环境和新形势时,应主动求变,积极转型,将研究型内部审计作为重要的转型方向。

(二)提高内审质量,发挥内审价值的需要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在2002年就提出内部审计是组织有效治理的关键要素之一,与董事会、执行管理层和外部审计协同构成治理的四大基石。世界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制定的《公司治理结构原则》同样指出,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应当保持强有力的内部审计。在经济组织中,商业银行以其特殊经营对象、严格风控标准和强监管要求成为治理水平高要求的市场主体。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需主动适应高治理水平要求,积极向研究型内部审计转型,不断提升内审质量,有效发挥内审价值。

(三)缓解审计资源与审计任务矛盾的需要

在新风险环境下,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被赋予更多职责时,如何有效缓解审计资源有限与审计任务繁重之间的矛盾成为当下商业银行不可回避的难题。研究型内部审计的开展,重在探求行为规律,剖析问题成因,完善制度规范,从源头进行风险控制,是审计工作效率提升的有效方案,成为内部审计转型的重要选择。

四、研究型内部审计价值发挥的路径分析

(一)系统分析战略需求,科学配置审计资源

《“十四五”国家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指出,创新审计理念思路,积极开展研究型审计,系统深入研究和把握党中央、国务院重大经济决策部署的出台背景、战略意图、改革目标等根本性、方向性问题,不断提升审计工作政治性和前瞻性。对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而言,内部审计部门需要基于公司治理的角度,系统分析商业银行制定的各层次战略,包括深入理解总体战略意图,在总体战略下解析分支机构战略和职能部门战略,以及战略指导下的经营策略和管理方略,把握住根本性和方向性问题,将经营管理行为的关键目标、实现程度、存在的问题等作为审计重点。在审计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内部审计应将重要审计资源优先配置在促进核心治理目标实现上,将战略指导下的关键目标实现的风险程度作为资源科学配置的主要依据。具体来说,内部审计部门应围绕阻碍战略目标实现的关键风险对审计计划、审计项目进行统筹规划,形成层次分明、系统全面、重点突出的风险管理项目体系。事实上,包括商业银行在内的多数公司往往并不是以关键风险作为资源配置依据。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的《2020年度内部审计调查报告》显示,许多组织的审计计划遗漏了关键风险,组织没有将审计资源分配到网络安全、IT和第三方关系等重大问题上。审计项目之间需要进行信息沟通和交流,内容不仅包括传统的风险信息、技术方法、业务流程,更应包括战略理解、环境判断、风险传染逻辑、业务流程缺陷、规章制度漏洞等更高层次的职业判断。打通审计项目孤立状态,保持信息流动互补,提高资源使用效果,本身也是资源配置科学性的内在要求。

(二)系统思考问题根源,深入剖析制度风险

毛泽东同志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是发言的基础,调查就是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发言是调查的直接目的,发言最终就是为了解决问题。研究型内部审计就是要对被审计对象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调查,对问题产生的根源进行系统思考,从根本的制度上解决问题。内部审计部门应秉承研究型的思维,系统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以商业银行信用风险为例,贷款发生逾期是最受关注的一类问题。通常情况下,内部审计部门在发现贷款逾期情况后,往往直接归因于贷款客户的经营不善和客户经理的不尽职。事实上,原因很可能不是看起来那么简单。内部审计部门应秉承研究型思维,综合全面分析出现逾期问题,以多问为什么为牵引深入了解问题出现的深层次制度原因。客户经理不尽职的原因可能是风险意识薄弱,风险意识薄弱的原因可能是风险管理的宣传政策不当,抑或是风险管理制度存在漏洞让人有可乘之机等。

(三)提出多主题审计解决方案,跟踪制度性整改效果

问题的发现和分析不是目的,问题解决才是关键。研究型审计在经过一系列研究性审计活动后,最终要提出建设性的审计解决方案。对于商业银行而言,研究型内部审计在传统内部审计报告的基础上,可以增加建设性审计报告和预警性报告。建设性审计报告是在问题根源系统性思考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制度漏洞、机制缺陷、政策空白等根源性问题,提出的专项审计建设方案,体现内部审计的建设性作用。预警性报告是内部审计在研究型审计活动中掌握了经营管理活动过程的一定规律和趋势,通过模拟推演等方法预测潜在风险,并进行预警的信息载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实施金融安全战略,做到健全金融风险预防、预警、处置、问责制度体系,《“十四五”国家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也对提升审计工作前瞻性提出要求,研究型内部审计预警性报告的提出正是满足了上述预警和前瞻性的要求。以商业银行大数据为例,内部审计人员可以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和数据分析方法探究数据背后的规律,进而利用机器深度学习等方法推演信贷业务未来发展的风险,并进行预警。综上,无论是建设性报告还是预警性报告都是商业银行研究型内部审计价值的要求和体现。此外,审计的整改跟踪机制是研究型内部审计价值发挥的重要保障。建设性报告提出的制度性漏洞解决方案、机制性缺陷改善意见及政策性空白的填补建议等,往往涉及多个商业银行管理部门,需要进行严谨论证和持续评估。内部审计部门需深度参与,并不断评估建设性作用的效果。

五、结语

面对新形势和新要求,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应主动求变,积极向研究型审计转型。商业银行研究型内部审计应将研究型思维贯穿审计活动始终,抓住研究型审计的关键特征要求,深入分析问题背后的制度、机制问题,采用专题报告方式,展现内部审计的建设性价值。

主要参考文献

[1]刘建民,曾真.大数据背景下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优化研究[J].中国内部审计,2021(7):4-7

[2]刘杰,韩洪灵,陈汉文.大数据时代的审计变革:分析框架与实现路径[J].财务研究,2019(3):42-53

[3]三民书局大辞典编纂委员会.大辞典[M].中国台湾:三民书局,1985

[4]夏征农.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

[5]晏维龙.关于开展研究型审计的几点认识[J].审计观察,2021(11):34-40

[6]张君儒,李镔.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强化总行本部内部审计方法探索[J].中国内部审计,2022(2):54-57

银行审计工作思路篇3

(1)对金融机构的延伸调查。通过实地查看和发调查函方式,了解金融机构假币实物上缴情况;防伪机具备案情况,金融机构营业网点对符合国家统一标准的防伪点钞机、验钞器等反假币机具的配备情况;核对各金融机构每年已发证临柜人员参加年审情况。通过调查问卷和反假币知识测试,调查了解辖区金融机构反假币工作人员的培训学习效果;对人民银行组织的反假币工作协调、宣传、培训的认知程度;对人民银行反假币工作的满意程度。(2)对联系会议成员单位等政府有关部门的延伸调查。通过调查问卷对公安部门、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交通运输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文教广电部门、商务管理部门等反假币联席会议成员开展延伸调查。了解联席会议制度组织运行情况,对人民银行在反假货币工作中的满意程度。(3)对社会公众的延伸调查。通过实地走访商户、超市收银、普通群众等社会公众,调查了解对人民银行在反假币工作中的认知度,对遇到假币时的处理,对假币的辨别识别,对反假币工作开展的满意度,对反假币工作的意见建议。

二、审计评价的模式和方法

1.评价计算模式。审计评价以定性分析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以定量分析为主,辅之以定性分析,客观、公正、真实的评价反映被审计对象的工作绩效为目标。评价指标内容由三级指标构成。其中:一级指标4个,二级指标10个,三级指标12个,审计评价采取百分制方式,并设定了相应的评价标准。2.评价等级确定标准。根据得出的审计评价计分,对审计对象给予审计评价好、较好、一般、差四个级次。

三、审计实施成效

(一)审计成果客观公正有实效为确保审计评估客观公正,审计采用现场审计和外延调查相结合的方式,以使相关材料相互印证。通过大量反假货币相关数据情况的提取、掌握,为客观评估反假货币工作成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按照规范的评价标准来衡量、评价审计对象的履职绩效水平,得到了领导的高度重视,对反假货币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审计实践拓展了工作视野在审计的实施上,采用了“合规+绩效”的模式,把合规性审计作为绩效审计的基础,在合规的基础上关注其履职成效。在审计调查上采用了延伸调查的方式,通过查看、测试等方法,多方收集反假货币履职成效的有关数据,对其履职成效进行评价。项目的开展不仅仅是只关注审计对象本身,更拓展到了其履职对象,开阔了审计人员思路,为如何做好人民银行金融服务的绩效审计做了一次有益的尝试。

(三)巩固了内审转型成果绩效审计是人民银行内审转型工作的一项核心内容,开展反假货币管理绩效审计正是人民银行内审转型工作的一个具体体现。审计将反假货币管理工作开展中“对不对”的问题放到了次要位置,将审计视点转向了“好不好,如何更好”的工作思路,在审计实务和审计思维两个方面进一步巩固了内审转型工作的成果。

银行审计工作思路篇4

关键词:人民银行;内审工作;钱伯斯

中图分类号:F2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0-01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总裁钱伯斯,在其博客中发表了6篇博文,是为了让审计人员知道怎样去对待以后的工作,其实质反映了审计人员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如果缺乏这种敬业乐业的精神,审计人员就不能在工作中发扬刻苦钻研的精神,而且在工作中容易产生怕苦和畏难的情绪,因此我们要牢固树立学习的理念,勇于在审计工作中不断创新,下面我就谈一谈学习了钱伯斯博文以后,我们应在内审工作中如何做到与国际接轨。

一、加强与群众的密切联系,提高内审独立性

内审环境和内审资源是我们审计人员面临的新课题,不解决好这个课题,就可能犯钱博斯博文中的“小事精明,大事糊涂”的错误。钱博斯在博文中提到了二个例子。

一是:以佛罗里达州的西棕榈滩的情况为例,最近该市的内部审计师在收到市立委员会主席给她的一封信后就辞职了。在信中, 该主席对审计师工作的范围、性质等都提出了严苛的报告要求;并“建议”她,除非得到批准,否则不得与任何非本市人员接触。更令人难以接受的是,该主席警告说,不服从他的命令将被视为“抗命”。 这封信并不是西棕榈滩市打响攻击政府内部审计的第一枪。反对审计部门的预算案运动也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在西棕榈滩市的带领下,该市所辖的14个地方城市,都在进行着一场拒绝为本县监察长办公室拨付预算的法律斗争。援引近期的棕榈滩邮报所述:“在胁迫内部审计师运动的打压下,整个西棕榈滩市的内部监督看起来正在趋于消亡。”

二是:最近在伊利诺伊州的一个小镇,发生了一位金融官员窃取5300多万美元的案件。对一个只有16000人的小镇而言, 这个损失是惊人的。相关新闻报道指出,该窃取行为已发生多年但一直没被发现。直到该被告金融官员休假、其他人员来接替他的工作时,才揭露出这个问题。如果当初有“预防为主”的意识,哪怕投入很小的内部审计力量来提前防范,也不至于发生今天这样大的损失。但事实情况是,当涉及到内部审计时,太多的政府部门都会表现出“小事精明,大事糊涂。”

我们人民银行应努力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聚焦作风建设、集中解决“”问题,切实贯彻群众路线,增强改进工作作风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我们审计部门更应该坚决反对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把审计工作做到人民群众的心坎上。

一是:“有的放矢”,突出审计重点。我们要树立为了群众干审计的观念,实行审计立项公开。利用深入基层、走访座谈、调查研究、审计法宣传咨询等机会,结合群众需求科学安排审计项目,必要时可以公开征集审计项目。

二是:依靠群众,讲究审计方法。审计部门要公开审计过程、让群众了解审计内容、审计对象、审计要求、审计进度和审计需求,看资金是否用到了群众身上,是否用到了群众急难之处,是否真正发挥了预期效益和作用。

三是:集聚民智,大力开展审计调研。通过走群众路线,及时发现新情况、新问题,组织一线审计人员召开审计情况汇报会,充分听取审计人员的意见建议,集思广益,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四是:接受监督,廉洁审计赢民心。严格执行“四个一律”、“五个严禁”等规定,用廉洁公正的审计形象来赢得群众对审计工作的信任和支持。

二、提高审计人员素质,促进内审工作转型

刚进入内审行业的内审人员,会面临很多困难,如果不自我挑战走出困境,特别容易犯钱博斯博文中“毁掉内审人员的错误”。因此他在博文中要求“内部审计需要转变五个观念”。

一是:会计学位不是审计事业成功的唯一途径,甚至近来都不是取得成功的常见途径。最近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审计行政中心的一份调查显示,现在相对于专业会计人员,审计主管更偏向于聘用一些具有分析/关键思维能力、数据挖掘技能、敏锐的商业触觉和 IT 技能的求职者。

二是:内部审计师相对于无关的细节更加专注于主要的风险。审计资源是有限的,当审计师过分关注次要问题时,就没有过多时间去查找主要风险与控制这些内审工作的核心问题。任何一个审计师宁愿做一个关于六百万美元的成本节约报告也不会浪费时间去寻找一个 6 美元的错误。

三是:内部审计的目的是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隐藏信息将会影响到每个人的利益。如果审计师认为他们的客户隐藏了信息, 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 审计师正规的操作都是会扩大审查范围确定是否有其它未知的重要信息。

四是:我们的专业标准要求不管是在制定审计计划、时间表还是规划个别审计时,都需要风险导向。但是总体来说, 针对一些风险进行定期的重复审计是合理的。 就像有的审计类型, 例如某些监管机构所要求的合规性审查, 在审计程序和检查清单上是不可能每年都有重大变化的。

五是:大部分的内部审计组都应主动的说服客户将内部审计当作一个教练,而不是一个警察。“审计师应该做一条尽职的看门犬,而不是做一条好斗的猎犬”。根据我的经验,最好的审计师几乎都是那些与审计客户融洽一致的人。

由于现行人民银行很多工作还在转型之中,使得部分改革事项还处在内部审计制度的边缘,需要进一步完善人民银行领导与职工共同参与内审工作机制,提高全体人员的思想认识。探索整合内部审计资源,健全人民银行内审制度,不断规范内审人员的审计行为。

第一:树立人民银行内审交流与沟通的理念。人民银行内审人员需要自我推销,从而真正把内审的理念引入到人民银行管理工作中来。创新人民银行内审环境,即主动改造影响所在人民银行的内审环境,牢固树立人民银行内审服务意识,并运用现有资源去推进人民银行内审环境的改善。用好人民银行内审资源。内审部门可以援用人民银行内部审计资源服务各项管理工作,从管理层面探索建立健全内控管理机制。

银行审计工作思路篇5

关键词:内部审计;审计资源;审计重心;审计有效性

一、引言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nstituteofInternalAuditors,简称IIA)自1941年成立以来,先后七次发表了关于内部审计职能的定义,这些定义的修改和发展,记录了内部审计职能前进、变化的足迹,标志着内部审计随着外部环境、工作方式的不断变化,其职能定位也在不断调整、创新,以适应时展变化的需要。内部审计的工作目标已从原来的查弊、防错,提升转变为帮助企业实现价值增值上来。当前,商业银行面对的是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外部监管压力的日益增长、股东回报的期望不断加强以及日益加剧的产品、市场和技术竞争,无论是董事会,还是管理层,都对内部审计提出更高的要求,除传统的监督、检查之外,应更多地体现“咨询”、“服务”等角色定位,探究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优质与否的标准应是其是否为银行增加价值。

二、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主要问题

目前大多数银行的内部审计部,人力、财力和物力从形式上看,“集约化”管理的“集”,已经做到了;但从实质上看,各种任务依然处于分散管理、各种资源依然处于分散配置的状态,无法形成真正合力,有效性不高。

(一)管理有效性不足

在专业指导和管理方面,多数银行,特别是大型银行的内部审计的组织架构主要按照行政管理职能设置,尚未形成对各业务条线的专业分工,人员参与的项目五花八门,难以在专业领域成为审计专才。在立项管理方面,缺乏立项调研与分析,主要依赖外部监管要求、领导意志采用从上至下的安排,通常只起到事后监督的效果,缺乏前瞻性,立项的有效性有待商榷。在现场审计项目结束后,审计人员往往处于等待下一项目状态,并无方向进行专业分析,难以在专业领域取得突破。有时,现场检查项目频繁更换检查人员,责权不够明确,审计工作难以保证延续性和风险挖掘性,不利于揭示问题的内在联系和提出有效建议。

(二)审计方法和工具的不足

现行的检查方法仍停留在传统的查缺补漏式审计,仍然依赖过往检查的方式方法,审计观念上未能实现从合规性审计到风险性审计的过渡;检查思路上仍未能跳脱出老旧的思维定式和框架,多为对照制度检查操作流程,真正发现的风险性问题不多。审计过程中还存在疑点数据依靠手工逐笔筛查的情况,没有有效利用“大数据”、“信息系统”等手段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效果。

(三)人员培养与考核的不足

对审计人员的培训不够系统,由于历史原因各大商业银行从事内部审计的人员业务水平和专业知识参差不齐,而课程材料却普遍欠缺针对性,无法满足不同层级人员的需要。这可能导致对业务理解不够透,不能有效识别风险。“什么都知道一点、什么都不精通”是影响审计效率和效果的顽疾。提高审计人员专业水平,有利于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和投入产出比率,有利于提升审计附加价值。现场审计执行情况的考核以主观打分为主,缺乏对工作成果的客观评定标准,项目成果评分仅以报告数量和时效性作为打分依据,缺乏统一的对报告质量的评分标准,也未将被审计对象和报告使用者的反馈列入评分。由于缺乏科学的、量化的评价审计质量的标准,审计机构多是以工作量的高低、查处问题的多少来考量内部审计工作效果与成绩的优劣,完全忽略了内审工作对商业银行风险预警的贡献。

(四)审计作业流程的质量控制不足

很多商业银行在实际操作中,高素质高水平的审计人员都配备于一线审计岗位,承担较多的审计任务,而由业务水平一般的审计人员兼职从事质量控制工作,因此难以胜任督导任务,无法有效的控制审计风险。同时,对审计项目的复核、指导、监督不够重视,在具体审计项目过程中重查账,轻督导,往往在出现问题后才予以督查;缺乏对审计执行情况及其效果进行适时监督和检查;没有建立分级督导、复核制度;缺少必要的审前培训和审后总结;审计报告阶段对审计工作底稿也未实行多级复核。目前,各银行的审计工作施行的是项目组制度,项目完成后项目组宣告解散,审计人员纷纷参与新的项目,除主审外无人再负责项目的后续工作,而主审人往往也因为要担负新的审计任务,没有精力持续关注被审计对象的持续整改状况,如果项目规模较大,主审人更是力不从心。

三、“四大”的审计管理经验

本文所说的“四大”是指国际著名的四个会计师事务所,即普华永道、德勤、毕马威以及安永,“四大”在审计实务界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其科学、严格、高效的审计项目管理经验,值得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很好的借鉴。

(一)审计项目的管理

“四大”的项目管理过程体现了高度的自动化,从项目承接到最后出具报告的过程均通过系统完成。在承接项目时,由完全独立的风险评估部门对接洽的项目进行风险审核,使项目的收益和风险匹配;正式立项后,项目经理利用可视化的人员统筹系统来安排项目组成员,每位员工通过在系统中查询“预订”情况,可以清晰的了解需要参与的项目及时间安排;进入现场审计阶段,首先通过访谈了解并记录内控流程基本情况,然后选取一个样本进行“穿行测试”,验证实际流程与了解的情况是否一致,最后应用抽样模板选取样本对关键控制点进行测试并得出结论;项目经理通过复核底稿来把握审计风险,并根据报告模板出具报告。这种流程化的项目管理方法可以保证“四大”在忙季均匀分配资源,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二)审计工具和方法

1.审计系统“四大”应用不同的审计系统,如普华永道的Aura系统具有权限控制、自动生成审计指引和审计程序、记录审计底稿和督导反馈、提示错误和矛盾等功能,使项目合伙人和经理可以实时查看项目进度,把握审计质量和关键风险。2.审计信息矩阵在审计计划阶段,审计人员通过访谈和调查等方法了解被审计对象的内控框架并拆分成控制点形成审计信息矩阵。矩阵详细列明每个控制点的要素,使用者可以一目了然地知道整个内控流程需要测试的内容,为现场审计提供指导和依据。3.抽样模型抽样的质量直接决定了现场审计的质量,“四大”对现场审计的抽样规模有明确的规定,并根据针对性测试、非统计抽样、受拒测试等抽样方法设计了自动计算样本量的模板,以保证审计人员遵循了同样的抽样标准。

(三)审计队伍的人才培养和考核

1.人才培养在人才培养方面,一是建立“合伙人-经理-高级审计员-初级审计员”四个阶梯的辅导员制,通过定期组织一对一的面谈来帮助员工解决业务上的疑惑以及规划职业生涯;二是利用系统性的培训使员工加深对审计专业知识的认识,同时按员工的审计年资安排阶段式的专业课程培训,以满足不同程度的审计人员的专业需要;三是通过对审计实践中的各种问题进行探讨和员工间的经验传导使审计人员能够快速提高自身专业素质。2.量化考核首先,“四大”利用项目反馈系统完成对每个项目的述职、打分、反馈和复核,年终考核时,系统自动生成员工参与项目的加权平均得分;其次,人力资源系统根据员工在本年度参与的项目数和项目时间计算出“利用率”;再次,项目经理在团队协作、工作态度、工作效率等方面进行打分并作为考核得分的调整项;最后,在年度考核会议上,由合伙人和项目经理对员工的表现进行讨论,并决定员工次年的薪资水平和职位调整。

(四)审计作业流程的质量控制

“四大”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极具成效与特色的审计作业流程质量控制模式,审计项目确立后,在人员组成、审计底稿、审计发现、报告编制以及审计工作量分配等进行全流程质量控制。比较典型的有,三级复核制,“四大”的审计人员编制完工作底稿并经小组讨论后,由项目经理进行第一级复核,再提交给高级经理进行分析性复核,以保证项目审计的全面性与针对性,最后由合伙人进行高级复核与评估,以确保整体项目标准获得了有效执行,并达到客户要求。二是“死线(deadline)”控制,在项目的不同“小项”中采用弹性的任务控制,给审计人员较大的自主性与灵活性,并鼓励“自由式”工作。但在项目的重要时间结点上,则采用最后期限,即deadline方式控制与考核,以保证审计工作按照既定的总体时间计划完成。

四、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有效性提升的思路

对比“四大”审计工作的管理经验,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有效性组织提升应从转变传统审计观念出发,注重理念提升、重心纵移、资源优化、成果利用四方面。(具体见图1所示)

(一)工作理念上的提升

一是将成本中心转化为利润中心。传统的内部审计往往被认为是简单的成本支出部门,属于费用中心,不创造利润,传统内部审计工作也不能给企业直接带来效益。而内部审计工作通过有效,给企业提供更有价值与意义的审计结果或改进建议,就能直接给企业增加价值。将内部审计由传统的成本支出中心转化为利润创造中心。二是尽量减少审计消耗,涉及增值性低的审计工作尽量少做或不做,涉及增值性高的审计工作尽量多做,而且还要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力成本、控制差旅费用增加。三是由事后审计转向事前审计。传统的内部审计看重事后的监督和评价,而有效性内部审计工作应由事后审计向事中、事前审计转变,具有预防性、主动性、建设性等特点,更有利于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更改。

(二)将有限资源投入到最能实现价值的领域

应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计划模式,通过风险评估方式确定各类业务、不同分支机构及各类管理部门的风险水平,制定科学的周期性工作计划,确定审计项目安排和审计频率,将相对有限的审计资源投入到最直接增加企业价值的工作范围。一是建立科学、有效的审计工作流程与工作规范,从发展规划到审计计划、检查、评估、测试、报告环节都做出详尽规定;二是建立现代化的审计工作管理系统,实现审计工作的电子化、程序化以及效率化,保持渠道畅通,通过整合信息达到资源共享,同时需要充分重视“大数据”的发展对于审计工作以及价值提升的影响;三是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吸纳或引入内部控制的专家,使审计的质量和效率都得到提升。

(三)审计重心向纵深推进

通过实现内部审计技术和方法的创新,积极推进风险导向审计,把审计重心向纵深推进,在全面掌握审计目标内部控制情况的基础上,分析、判断审计对象的风险重点及其程度,将审计资源投入、集中到高风险的业务领域,审计中心向企业经营管理过程渗透,开展效益审计、战略执行审计、激励约束审计、网络安全等新型审计,提出管理审计的新对策和新思路,并依据不同风险状况、程度采取不同的审计策略,使高价值业务、重大风险事项得到重点审计与优先审计,让相对有限的审计资源投入到最能提高其工作价值的活动中去。

(四)促进审计结果的转化和利用

一是严格执行审计垂直报告路径和重大审计情况反映制度,畅通审计信息报告渠道,使决策层能真实、全面、客观、及时的获悉审计成果,促进审计成果的利用价值;二是加大审计追踪整改力度,推行审计整改责任制,按问题种类性质落实整改部门,加强整改考核和追踪审计力度,加强审计成果的转化和利用,充分提高审计附加价值;三加强审计成果的综合分析,对共性问题和屡查屡犯的问题加强综合分析研究,从经营管理方面找出深层次原因,并针对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审计建议及解决方案。为管理层制定宏观决策提供重要依据。总之,商业银行业务种类繁多、产品结构复杂、面临日趋严峻的监管环境,使得其风险轮廓较一般企业而言更为复杂。而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独特定位和素质要求,使得内部审计成为银行有限的宝贵资源,提升职业观念、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将审计重心纵移、并利用好审计成果是内部审计持续发展的源动力,也是提高审计效率、增加内部审计价值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张丽英.杨俊峰;我国内部审计模式导向转变及路径分析[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5年2月.

[2]王兵,刘力云,鲍国明.内部审计未来展望[J].审计研究,2013年4月.

[3]张思婷.会计师事务所人员流动问题及对策探究——以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为例[J].财经界(学术版),2015年11月.

[4]胡铁宁.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质量评估探索[J].中国内部审计,2014年3月.

[5]黄坤.商业银行审计增值服务与内部审计转型[J].中国金融,2015年12月.

[6]刘颖.商业银行增值型内部审计研究——基于某银行的案例分析[J].金融纵横,2016年3月.

银行审计工作思路篇6

关键词:基层人民银行;内部审计;发展困境;职能定位;实现路径

在依法治国、建设法制政府的新常态下,社会公众对人民银行依法履职的要求不断提高。近年来,基层人民银行内部审计紧紧围绕基层人民银行中心工作,不断探索和创新管理体制,转变工作思路,明确工作重点,提升审计质量,为完善内控管理、推动廉政建设、促进依法行政、提高基层人民银行履职效率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离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审计能力全面化、审计手段现代化、成果运用整体化要求仍有一定差距。

一、新常态下基层人民银行内部审计工作面临的发展困境

1、基层人民银行内部审计履职环境有待优化

受机构编制限制,基层人民银行普遍扩充了对外履职部门,精简整合了内部审计、宣传等综合管理部门,人员和力量向对外履职部门倾斜,大多数中心支行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合并成立纪委监察室,内部审计独立性难以得到体现,如无独立的公文号、无部门公章,内部审计影响力有所削弱。部分基层行领导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仍停留在查漏补缺、应对外部监管层面,将内部审计工作简单定位于满足监管需求,内部审计的增值作用未得到管理层充分认可。被审计对象及业务部门对内部审计职能缺乏充分认识,对内部审计监督存在抵触情绪,问题整改不积极。

2、内部审计监督需求旺盛与内部审计资源不足矛盾突出

在推进法制机关建设和执纪问责力度不断加大的新常态下,基层人民银行管理层迫切需要内部审计更多地参与业务监督,发挥内部审计预防、揭示、抵御功能,减少外部和上级行监督问责的压力。内部审计的业务领域扩大到基层人民银行履职的各个方面,监督触角延伸到对外金融机构,内部审计人员除完成上级和本级审计项目外,还要参与单位的各类委员会、工作小组管理监督及临时性业务检查,业务繁忙,加之基层人民银行专职内部审计人员配置较少,难以满足实际业务需要。人民银行系统内部审计人员配置分散,不能较好地发挥整体监督合力,在审计全覆盖要求下,审计任务繁重与审计力量不足的矛盾突出。

3、能力全面化要求对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提出挑战

内部审计人员的知识、技能和审计判断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内部审计实施效果。基层内部审计人员大多数来自于财务、国库等核算部门,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专业培训,不够熟悉本单位的管理活动和内部控制,缺乏足够的管理经验,缺少与他人沟通的技巧等。部分内部审计人员揭示系统性风险和体制、机制的能力欠缺,对复杂管理活动的审计能力不足,学识及业务能力跟不上审计业务发展要求。基层人民银行内部审计队伍的现有知识结构和专业能力与审计全覆盖、能力全面化要求有较大的差距,整体素质有待提升。

4、审计报告结果未能较好实现预期目标,内部审计成果未得到充分运用

审计报告质量不高,反映的问题不够深入、透彻,不能揭露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提出的建议针对性、操作性不强,审计结果与领导的预期有偏差,不能准确把握单位内部管理风险,造成风险评估结论指导弱化,难以实现增值作用。审计成果落实机制不够完善,多年来,基层人民银行内部仍以各业务部门工作项目完成多少和各级奖励排名作为部门考核标准,绩效审计在有效利用资源和充分实现业务目标方面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分析和评价,被审计对象采纳并不积极,审计成果主要是督促问题整改,转化途径比较单一。

5、审计方法和技术手段滞后于组织管理方式,难以适应管理要求

人民银行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落后于业务发展,系统内缺少功能完善、操作便捷、安全实用的审计工具软件,无法对分散的信息资源实现统一管理和运用,技术上没有手段与业务部门信息互联互通,基层人民银行内部审计仍大量采用查阅资料、复核式分析等现场检查方式,工作效率不高。网络信息化技术已带动人民银行管理模式和核算方式变革,部分业务实现授权审批网络化、核算电子化、档案储存无纸化,显见的业务信息和资料逐步减少,传统查账方式下内部审计疑点筛查和统计分析变得困难,审计范围受到制约,审计风险加大。

二、新常态下基层人民银行内部审计职能调整与定位

基层人民银行内部审计工作只有坚持围绕“服务党委、支持决策”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准确把握内部审计职能定位,实现“五大转变”,才能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内部审计的工作要求。

1、审计理念从被动接受向主动参与转变

组织的内在需求是内部审计发展的关键动力,在现有机制、体制条件下,基层人民银行内部审计应从单纯强调再监督向积极追求“价值增值”转变,主动将内部审计目标纳入组织目标,为组织排忧解难。内部审计制定年度计划时,应充分听取本单位党委意见,更好地回应管理层的关切和需求,有效梳理单位管理的各个环节,共同研究管理中的问题,在监督过程中有效堵塞内部控制的漏洞,发现减少舞弊行为,对重要缺陷及时反映,提出规避、消除或将风险降低至可接受范围的建议,为组织提供更相关且符合管理层需要的确证信息,赢得各方共识。

2、审计重点从防御型向管理型转变

基层人民银行内部审计工作要在离任审计、专项审计、绩效审计中,更加关注单位重大决策、业务流程与授权责任、主要风险点及其控制、大额资金的安全性、项目实施过程及效果、内控体系有效性等重点环节,做好关口前移,既要指出问题、关注风险,也要注重绩效和目标实现,促进效益配置和风险控制,为组织健康高效发展提供保障和服务。要站在组织管理的战略层面,从设计和执行两个方面评价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性,以促进业务部门更好地实现控制目标,使内部审计工作从风险防御型向促进治理完善和实现组织目标的管理型转变。

3、审计功能从揭示问题报告结果向持续改进整体运用转变

以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为目的,发现问题要查深查透,客观地看待问题,从机制、体制上深入研究、系统分析,提出建议,使报告结论更好地对接使用者需求,从问题发生的典型性、普遍性和规律性中不断充实审计经验,为强化问题整改落实,推进制度创新发挥参谋作用。要加强与组织人事、纪检监察工作的协调联动,督促业务部门持续优化流程、健全制度、依法依规操作,使内部审计成果更好地应用于干部监督管理、内控专项治理和管理绩效提升,为促进基层人民银行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规范化,推进依法履职保驾护航。

4、审计组织体系从分散管理向集中管理转变

人民银行总行要加强制度顶层设计,探索内部审计工作垂直化管理,强化基层内部审计部门的地位,提高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和权威性。逐步整合内部审计资源,搭建“大监督”格局,实现人员、经费、资产集中管理,在经费和物资上给予倾斜,为强化内部审计工作提供基础保障。可由分行或中心支行一级统一调配内部审计资源,一方面可以统筹系统内部审计力量,集中开展涉及全局的重大项目审计,最大化利用内部审计资源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内部审计实施效果;另一方面便于加强管理,统一内部审计业务流程和标准,提高基层内部审计整体工作水平。

5、审计方式从传统现场检查向信息化远程审计转变

“大数据”、联网审计是现代化审计发展趋势,人民银行应构建数据信息中心,方便各类信息集成分析与运用,探索推广“总体分析、系统研究、发现疑点、分散核实”的数字化审计方式,精确定位,精准发力,提高运用信息化技术查核问题、评价判断、宏观分析的能力,从而提高内部审计质量和效率。探索建立内部审计实时监督系统和在线远程审计方法,推动在线报告的应用,建立计算机审计的标准和准则,规范审计信息化工作,为保证信息安全提供制度支撑,以内部审计自身现代化推动组织治理现代化。

三、新常态下基层人民银行内部审计发挥作用的实现路径

基层人民银行内部审计人员应该更加科学、清晰地认识内部审计工作,充分发挥审计监督、控制和保障功能,为促进组织治理完善,提升履职绩效,服务人民银行事业发展发挥更大作用。

1、加强沟通,扩大宣传,突出重要性

良好的审计环境是内部审计施展才干的舞台,基层内部审计人员要加强与管理层和各职能部门的沟通,尤其是争取“一把手”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和支持。一方面要注重交流互动,主动征求管理层对完善内部审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使内部审计工作更好地对接管理层的需求;另一方面在反映问题的同时要与被审计对象深入沟通,有针对性地做好各项政策和整改要求的宣传、解释、说服、教育和正面引导工作,促进问题得到彻底整改,提高被审计对象对加强内部审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为监督履职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要加大内部审计成果信息的宣传力度,定期或不定期向管理层报告内部控制运行情况,对违规操作和典型案例及时通报,逐步推行内部审计结果和整改情况公告制度,提高内部审计的关注度和影响力。

2、围绕中心,突出重点,彰显时代性

基层人民银行内部审计要紧密围绕国家方针政策落实、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执行、本单位中心工作,开展监督发挥作用:一是做法律法规的督查员。通过关注国家政策、法规制度、预算管理、财经纪律在本单位的贯彻执行,促进本单位规范管理。通过内部审计促进管理层决策部署、重大措施落实到位,揭露和查处重大违纪违法问题,及时反映重大风险,注重揭示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基层人民银行治理中的基石和保障作用。二是做完善金融服务的“助推器”。关注金融服务领域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对纪念币发行、征信管理、支付结算等关系社会民生,影响人民银行声誉和社会公信力的重要领域开展审计,审查金融政策落实的有效性,推动金融政策贯彻落实,提升金融服务水平。三是念好权力运行的“紧箍咒”。加强领导干部审计监督,在监督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性的基础上,更加关注领导干部的履职绩效和依法行政情况,更加关注廉洁从政和作风建设情况,促进基层各级领导干部守法、守纪、守规,尽责尽职,依法管理。

3、服务大局,完善治理,发挥建设性

内部审计工作接地气是提升工作价值的源泉,内部审计必须立足于提高基层人民银行行政能力和行政效率发挥建设性。一是做完善内部管理的“催化剂”。通过监督评价内控制度效果,检查内控体系的健全性、有效性和规范性,保证各业务部门建立适当的内控体系和管理办法,针对内部管理缺陷,提出意见和措施,协助业务部门管理和控制业务活动,提高治理效能。二是做风险防范应对的“安全员”。坚持底线思维,对业务活动的潜在风险进行确认、识别和归类,评估、衡量其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客观合理地划分等级,为各部门采取措施应对风险提供依据,促进业务部门健全完善风险管控制度。对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提示预警,防止潜在风险发展成现实危害,帮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风险的底线。三是做绩效提升的促进管理员。将绩效理念贯穿始终,加大对财务预算、资产配置合理性和内部控制有效的审计监督,将资源投入与管理绩效、单位发展目标实现统筹考虑,重点揭示资金损失、资产流失、毁损及效率低下问题,促进资源配置更加优化。

4、健全标准,完善考核,强化权威性

人民银行应建立科学的内部审计管理机制。一是建立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标准,从机构设置层次、人员配备数量、资格职务系列、守则标准等方面作出规定,从制度上保证工作质量的基本条件。健全完善业务操作标准,规范基层人民银行内部审计行为,从计划管理、方案编制、审计实施、取证确认、报告反馈、评估考核等进行全过程、全方位质量控制,提高内部审计制度化、规范化水平。二是加强对基层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和业务考核,制定基层内部审计工作考核办法和优秀审计项目评审办法,指导基层内部审计人员根据本单位工作目标,有计划、有重点的开展内部审计项目,不断提高支持决策、服务治理的水平。通过内部审计项目质量评比,强化精品意识、质量观念,促进相互交流学习,提高基层内部审计工作质效。三是加强内部审计成果转化与运用,完善以审计整改、责任追究等为核心的制度机制,以审计报告、风险提示书、审计整改意见书等为载体,将内部审计成果作为干部任免、业绩考核、绩效奖惩依据,督促问题整改销号。

5、以人为本、创新思维,体现先进性

主动才能把握先机,基层人民银行内部审计工作要深刻把握新常态下基层内部审计工作的新规律,主动适应审计理念新变化,积极探索基层人民银行内部审计监督全覆盖的措施和途径,大力推进技术方法创新,加快信息化建设,开发现代化的审计辅助工具,并以应用为重点,加强培训与辅导,提高基层内部审计信息化技术普及率,有效规避审计风险,提高工作效率。内部审计工作的现代化归跟结底都要通过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实践来实现,要加强对基层内部审计人员的监督与管理,一方面要强化内部审计人员法纪意识,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做到恪守客观、公正、廉洁,依法依规监督;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基层内部审计人员的业绩考核和质量监督,促进基层内部审计人员主动学习现代经济管理知识,熟知国家的法律、法令和方针政策,通过学习培训、岗位交流、调研实践等方式不断吸收先进的分析与预警方法,提高工作洞察力、判断力和分析力,逐步建立一支具有现代知识素养和职业道德水准的内部审计队伍,为实现内部审计先进性提供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孙秀兰、徐国栋、曲江虹:如何完善审前调查[J].中国内部审计,2016(1).

[2]孙宇、田雨:新常态下企业内部审计应发挥更大作用[J].华北电业,2016(8).

[3]葛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思考[J].金融经济,2008(11).

[4]谢嘉琦:我国企业内部审计浅析[J].经营管理者,2013(8).

[5]赵丽君、李雨松: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审计[J].经济论坛,2004(9).

[6]刘仕民、王谦:建立与完善内部审计制度的对策[J].财会通讯(理财版),2006(7).

[7]蓝炳祥:有效的内部控制对建立现代企业不可缺失[J].广东审计,2003(7).

银行审计工作思路篇7

关键词:人民银行基层行 经济责任审计 思考

一、经济责任审计的定义及特点

(一)经济责任审计的定义。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对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其所在部门、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以及有关经济活动应负有的责任进行监督评价活动。实行经济责任审计必须具备四个要素。一是必须明确有什么责任内容;二是必须有客观统一的评价标准;三是必须有具体可行的评价方法;四是必项要有健全有效的划分标准。

(二)人民银行经济责任审计的特点:审计对象主要是各分支机构行长或主持工作的副职、重要业务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审计内容既包括对其执行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稳定、强化金融服务、履行管理职责的审计与评价,也包括对其执行财经纪律,履行财务管理职责的审计与评价,审计目的主要是分清任期内在本部门、本单位经济活动中应当承担的相关责任。

二、目前人民银行基层行实行经济责任审计的现状及难点

(一)审计环境有待优化。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的基础条件还不够成熟。一是对开展经济责任审计认识不足。二是对人民银行职能定位认识不足。认为人民银行是宏观经济调控部门,不以盈利为目的,实际工作中对领导干部任期内履职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不太关注,觉得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和评价意义不大。三是实践操作经验不足、审计技术条件不完善。

(二)审计内容难以界定。目前人民银行还没有形成一个规范性的审计监督评价内容体系,对领导干部应承担什么样的经济责任、对哪些经济事项进行评价,内容难以界定,针对性不强。一是在审计内容上,偏重于业务运行和管理活动的真实、合规性审计,而对领导干部任期内经济决策成果、财务收支真实性、风险管理与应对等内容涉及较少;二是审计重点上,对制度健全性与执行有效性关注较多,对领导干部强化风险管理、实现工作目标的措施和取得的成效关注较少。三是在评价效果上,以正面、定性、空洞的成绩评价为主,对问题评价避重就轻,没有从内部控制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的角度去评价。四是在责任划分上以主管责任认定为主。

(三)审计评价标准缺失。人民银行基层行实行经济责任审计还处于探索阶段,没有一套全面、系统有效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一是评价项目设计内容上缺乏统一性。二是评价指标设计模式上缺乏可比性。不同层级、不同部门领导干部负责和管理的业务范围、影响程度、控制重心和评价原则等职业标准存在着较大差异,评价指标缺乏可比性、公平性、合理性,实际操作中仅凭审计人员自身的专业知识、职业经验进行评价,认定责任,具有较大的随意性。?

(四)审计评价手段落后。一是电子化审计和流程测试手段运用不够,没有与业务系统接口实行实时监督,审计受时间、地域、手段的制约,难以对被审计对象在重要经济事项和经济活动中应负的责任进行全面、动态、准确的监督评价。二是评价方法简单,以定性评价为主,缺少一套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系统的、可量化的审计评价方法,凭个人的主观判断就事论事,没有用客观事实和具体数据说话,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和偏面性,存在不实、不真、不谨的现象。

(五)审计责任难以界定。一是经济事项交接制度缺失,责任界定难。基层行领导干部轮换频繁,经济事项交接内容和交接程序比较简单,双方只对一些显性的、时点指标进行交接,而对一些隐性的时期指标和历史遗留问题等重大经济事项未进行清查核对办理书面交接,责任范围划分不清。有些决策失误造成的经济损失短期内可能无法显现,但事后会逐渐凸显,责任难以划清。二是认定过程缺乏针对性,责任界定难。实际操作过程中,许多重大决策形式上是经集体讨论决定,但实际上单位或部门负责人是“一把手”,其权威相当程度决定了事情的定论,审计人员仅凭查阅会议纪要来确定,针对性不强,一旦出现决策失误,难以界定是集体决策造成的还是个人权威所致。

(六)审计结果运用滞后。按照《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的要求,领导干部应“先审后离”,但实际工作中大多是“先离后审”,这种模式使审计结果滞后。一是影响选拔任用干部的质量。“审”、“用”脱节,审计缺乏应有约束力。二是影响审计工作的效率。离任干部对审计工作配合不够,述职述廉报告由人,或以单位总结代替,针对性不强;接任干部对一些敏感的问题,或以不清楚为由搪塞,或在资料提供上不配合,使审计工作取证困难。三是影响审计人员工作积极性。干部已走马上任,审计结果无人重视,审计人员存在应付的态度,检查力度深度不够。四是影响问题整改,接任者或碍于情面,或出于利益考虑,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整改督促力度不够,落实不到位。

(七)知识结构相对单一。经济责任审计对象特殊,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对审计人员的政策水平、综合分析能力和知识结构要求较高。而目前综合性、复合性审计人才较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经济责任审计的效率与效果。

三、进一步完善人民银行基层行经济责任审计的建议和对策

银行审计工作思路篇8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信息化

商业银行表面上经营的是资金而本质上经营的是风险,其面临的风险复杂多样且影响力极大。每一次巴塞尔银行协议的修订都是对银行业风险的又一次重新定义。现阶段,我国许多大型商业银行已经开始运用“云”技术构建海量数据仓库和数据处理中心,通过对数据的高质量处理,评估隐藏风险和发现异常事项,从而获得行业白热化竞争中的核心优势。商业银行必须将内部审计的信息化建设作为重点突破的“制高点”,站在银行的整体战略角度描绘内部审计信息化蓝图,使得信息化银行与信息化内部审计二者的建设相得益彰。

近年来,虽然诸多商业银行借助信息化的发展成果使得内部审计在局部领域实现了技术性突破,但是距离建成一套完善的审计体系还有很长的路。因此,在着手建设以互联共享为特点的信息化商业银行的进程中,如何使内部审计契合信息化商业银行发展的新型业务处理模式和内外部管理的需求变化,就成为当前必须认真研究和分析总结的课题。

一、大数据时代的涵义和特点

随着互联网4.0时代的袭来,信息化浪潮席卷着每一个行业,全世界数据量呈现指数式爆发增长。二十多年前美国的麦肯锡咨询公司提出了“大数据”概念,而随着“大数据”应用和发展的深入,各国企业、政府机构和学术界逐渐对其产生浓厚兴趣并展开了创新性研究。大数据本身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并且没有一个为业界所广泛采纳的明确定义,比较受大多数学者认可的涵义是由IDC组织给出的:“具备大规模体量、多样化种类的数据集,以及对这种数据集进行快速采集、处理与分析以提取价值的技术架构与技术过程。”

二、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现状

在当前大数据时代环境下,商业银行因为独有的渠道和技术优势积累了海量数据资源,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些数据财富成了当务之急,商业银行信息化建设因此而被提上日程。而在这一发展进程中,作为现代化商业银行价值保护、提升和创造重要基石的内部审计必然要发生质的蜕变,这是充分发挥内部审计评价和咨询职能以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的内在要求,更是顺应大数据时展潮流的必然选择。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刚迈出信息化建设的探路脚步,因此许多技术和理论短板仍有待弥补,主要表现为:内部审计信息化工作机制有待完善;以信息为中心的新型审计体系亟待建设和完善;信息缺乏对称性;异构数据的处理缺乏成效等。

三、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信息化的重点建设内容

在大数据环境下,审计对象呈现出电子数据的诸多典型特征,以这些特征为突破点进行分析取证,是现阶段信息化审计行之有效的手段。显然,建设并发挥信息化审计平台的效率,需要经过长期的实践总结,但是内部审计必须设计一张工程蓝图以明确信息化审计建设的总体思路和基本手段。

1、培养建设信息化审计的文化氛围,以激发内部审计的创新活力

时刻处于风险环境中的商业银行要求信息化内部审计必须在多层面持续提升能力。信息化内部审计只有紧跟商业银行发展大势,不断提升管理、技术等各方面水平,转变审计理念,才能确保信息化商业银行的良好运作。信息化内部审计解决现在和未来的问题仍有其缺陷,这是信息化审计能力提升现实而长远的压力。面对这样的压力,内审人员必须明确审计信息化的战略规划和发展思路,持续创新,使其成为信息化内部审计长久发展的源动力。

审计创新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只有建立有效的审计创新激励理念与机制,才能使审计创新工作步入良性循环发展轨道,最终充分调动内审人员审计创新的积极性。如建立审计创新评奖机制和宣传机制,对内审人员的创新成果展开评定并给予适当奖励,提高审计人员对审计创新的认同感;实施审计创新与内审机构和人员的综合考核挂钩机制,将创新机制建设与创新型人才培养激励有机结合;及时将创新成果付诸于审计实践,实现内部审计的可持续发展。

这一目标的实践成果颇丰,诸多国有银行都在内部审计机构进行了创新性的探索。例如,工行和建行都在内审部门设立了审计科研项目组,通过设立科研基金为项目的推进以及信息化审计创新成果的实践提供资金支持。在项目组内部形成一种比学赶超的创新激励机制,从而为信息化审计体系的深入推进建设培养深厚的文化氛围。

2、引进前沿审计技术,以构建持续审计体系

保障数据质量的同时充分发掘数据潜在价值,既是满足日趋严格的外部监管的客观需要,也是银行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内在要求。例如,现行巴塞尔协议Ⅲ将数据质量作为衡量操作风险高低的重要考量因素之一。因此,内部审计机构必须要掌握全面的、准确的基础数据,及时开展风险分析,追踪异常的风险点,才能有效地防控金融风险。这要求内部审计必须走在商业银行信息化建设的前列,敢于实践和突破。内部审计不能坐享商业银行信息化建设的成果,而应当引进“大数据”平台的数据处理技术,设计各种丰富的、多层次的数据精炼解决方案,以降低内部审计的预计成本,从而为提高审计的准确性和持续性提供更多的资源。在内部审计实务应用中,可以引入ACL、SAS-EG等软件服务于数据挖掘和分析,借助Oracle和NoSQL等数据库技术处理多结构化数据。数据挖掘技术和数据分析软件的应用将带来内部审计革命性的变化,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审计模式和理念。审计人员应站在制高点把握全局工作,实现从立项至报告的全程监测。

逐步建成商业银行持续审计体系,构建KRI以更有效地履行内部审计咨询评价职能。早期的抽样审计技术已不能满足复杂市场环境下的审计需求,基于智能Agent技术的新型持续审计系统模型亟待建立。Web Service、SOA等新技术、新模型解决了数据交换、业务整合和非结构化平台下持续审计低效的问题。根据各业务条线制定相应的风险阀值和考量指标,形成了一个具有弹性的内部审计风险管理系统,实现了对商业银行风险的全面监督和管理价值创造。“大数据”支持下的持续性审计将成为银行最依赖的风险管理辅助工具。

当前,国内各大商业银行均在逐步将新技术用于内部管理及内部审计,并对前沿技术的契合运用进行改进性研究探讨。例如,交通银行专门成立了科技研发中心,针对自身业务的特点开发专用、高效的业务处理系统,基于此平台研究设计全方位、多层次的内部审计系统,从而实现了业务与管理双轨并行推进,为银行的生存发展提供源动力。

3、全面整合内部审计信息系统并建立信息化审计平台

综合系统平台是审计信息化的主要建设工程,它突破了不同业务部门之间的“隔离墙”,实现对业务信息的关联整合共享,从而帮助内审部门更精准定位关键风险点。根据信息化审计全面整合、附加增值的要求,内部审计需要构建一个集管理、分析和监测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化信息平台,将信息系统的多个数据接口实现连接共享,提高信息系统与内部审计工作的契合度,实现内部审计监测职能与评价职能的密切融合,促进审计工作各环节与相应审计主体的快速匹配,综合提升系统对信息的采集和处理能力,为审计质量控制和风险动态评估提供基本支持。

在数据采集方面,弥补审计数据挖掘工具与银行大集中数据平台的对接缺口,减少系统重叠造成的资源浪费,降低数据传输损耗率,最终实现信息高效共享融合。同时,数据采集过程提高了对可能与审计对象相关的各类非结构化数据的重视程度。基于完善的数据仓库,采集的数据能够与历史数据进行比对,这可以改变此类审计主要依赖随机抽样或者经验抽样的现状,显著提高审计检查的效率和质量。在数据处理方面,要研究运用关联分析技术对结构化数据和异构数据、历史数据和现时数据进行趋势研判;研究审计信息化平台的扩容问题,通过应用云计算、超级计算机、OLAP应用以及模型化算法等方式提升数据处理速度,为审计平台纳入全行系统模块奠定基础。

现阶段,我国多数商业银行的业务平台综合性不强,营运业务平台、公司业务平台和后台管理平台相对独立。因此,平台间的信息交流渠道不畅通,数据勾稽关系在进行内部审计时不能被很好地利用。交通银行为这一目标的实践做出了突出尝试,已上线的“531”工程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这一系统平台整合了所有孤立的模块,形成数据和业务大集中处理,对不同的人员分配不同的管理权限。这一平台为数据的共享和传递提供了途径,直接提高了业务运营和监督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商业银行未来的发展趋势必然是朝着大集中方向迈进,这一进程需要商业银行的不断实践和勇于创新。

四、结语

“大数据”时代下的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将依托互联、互通、互享的审计信息平台,全面整合和采集各类经营管理数据,利用引入或开发的前沿分析理论、工具和技术,提高数据分析的效率和效果。信息化内部审计能够更加高效地实现对银行各总分机构、各类业务产品及流程的海量数据的实时处理,实现对审计对象深入、关联和持续的审计分析与监测。通过对经营管理的全流程持续控制,合理配置与统筹规划审计资源,进而在既定的审计成本约束下实现审计价值的最大化。此外,审计信息化平台还将帮助银行内部审计建立强大的持续性风险评估体系,使审计视角突显系统性、前瞻性、综合性,并在不断丰富提高审计理论体系的科学性和强化审计技术体系专业性的进程中,为银行的经营管理、风险监测提供更具效果的增值服务。

参考文献

[1] 陶少卿:大数据时代下银行内部审计工作的探讨[J].现代商业,2014(30).

[2] 沈晓白:论大数据给审计工作带来的风险与机遇[J].科技资讯,2015(2).

上一篇:竞聘上岗工作思路范文 下一篇:个人招商引资工作思路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