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调查报告范文

时间:2023-11-04 00:07:21

系统调查报告

系统调查报告篇1

根据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政府信息系统安全的检查的通知》(天政电[2010]52号)文件精神。我镇对本镇信息系统安全情况进行了自查,现汇报如下:

一、自查情况

(一)安全制度落实情况

1、成立了安全小组。明确了信息安全的主管领导和具体负责管护人员,安全小组为管理机构。

2、建立了信息安全责任制。按责任规定:保密小组对信息安全负首责,主管领导负总责,具体管理人负主责。

3、制定了计算机及网络的保密管理制度。镇网站的信息管护人员负责保密管理,密码管理,对计算机享有独立使用权,计算机的用户名和开机密码为其专有,且规定严禁外泄。

(二)安全防范措施落实情况

1、计算机经过了保密技术检查,并安装了防火墙。同时配置安装了专业杀毒软件,加强了在防篡改、防病毒、防攻击、防瘫痪、防泄密等方面有效性。

2、计算机都设有开机密码,由专人保管负责。同时,计算机相互共享之间没有严格的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

3、网络终端没有违规上国际互联网及其他的信息网的现象,没有安装无线网络等。

4、安装了针对移动存储设备的专业杀毒软件。

(三)应急响应机制建设情况

1、制定了初步应急预案,并随着信息化程度的深入,结合我镇实际,处于不断完善阶段。

2、坚持和计算机系统定点维修单位联系机关计算机维修事宜,并商定其给予镇应急技术以最大程度的支持。

3、严格文件的收发,完善了清点、修理、编号、签收制度,并要求信息管理员每天下班前进行系统备份。

(四)信息技术产品和服务国产化情况

1、终端计算机的保密系统和防火墙、杀毒软件等,皆为国产产品。

2、公文处理软件具体使用金山软件的wps系统。

3、工资系统、年报系统等皆为市政府、市委统一指定产品系统。

(五)安全教育培训情况

1、派专人参加了市政府组织的网络系统安全知识培训,并专门负责我镇的网络安全管理和信息安全工作。

2、安全小组组织了一次对基本的信息安全常识的学习活动。

二、自查中发现的不足和整改意见

根据《通知》中的具体要求,在自查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不足,同时结合我镇实际,今后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整改。

1、安全意识不够。要继续加强对机关干部的安全意识教育,提高做好安全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2、设备维护、更新及时。要加大对线路、系统等的及时维护和保养,同时,针对信息技术的飞快发展的特点,要加大更新力度。

3、安全工作的水平还有待提高。对信息安全的管护还处于初级水平,提高安全工作的现代化水平,有利于我们进一步加强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的防范和保密工作。

系统调查报告篇2

卫生事业关系千家万户幸福,是重大民生问题。加快卫生事业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当前卫生行业还存在着一些影响发展的问题:诸如城乡卫生发展不平衡,资源配置不合理,公共卫生、农村卫生、社区医疗卫生工作比较薄弱,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还不完善,编制短缺,人才短缺,资金投入不足,历史欠帐多,遗留问题多等等,都严重制约着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为了找准问题的结症,以科学发展的理念推进XX卫生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最近我局组成六个调研组,由局领导带队,深入县(市、区)和市直医疗卫生单位,通过座谈讨论、走访群众、问卷调查、实地查看等形式,开展了解放思想抓机遇、改革创新破难题、科学发展求突破、卫生惠民见实效主题实践活动调研,着重听取基层干部、群众、服务对象对医疗卫生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查找存在的突出问题,寻求推动卫生事业科学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方法。

一、基本情况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城乡卫生发展不平衡,优势卫生资源相对集中在市、县城区二级综合性医院,并存在重复建设及重复添置大型医疗设备等现象,医院专科特色还不明显;已建成的市、县120紧急救援中心服务能力还不强,使得各家医院抢急救病人现象时有发生。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等农村医疗机构的卫生资源(人才、医技、设备)还不能满足农民群众的基本的医疗服务需求。

(二)财政资金投入不足。投入不足是当前制约我市卫生事业发展的瓶颈问题。近几年来,全市年均卫生事业经费绝对数虽有较大幅度增加,但增长幅度低于同期财政经常性支出的增长幅度,尤其对公立医院的投入均低于周边地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薄弱,乡镇卫生院的急危重抢救设备及基本医疗设施显著不足,设备日渐残旧和老化。

(三)卫生人才短缺。综合性医疗机构不同程度存在重医轻护现象,护士人员不足,待遇较低;乡镇卫生院高学历、高职称、高技术卫生人才严重短缺,护理、放射、检验等专业技术人员学历及职称均偏低,存在专业性差异。医务人员收入虽逐年有所提高,但仍明显低于其他部门职工工资,乡村医生养老等问题缺乏具体政策和办法。待遇偏低和生活条件差严重影响了医务人员队伍的稳定性和工作积极性,也导致了人才流失现象的发生。

(四)部分基础工作不够扎实。新农合筹资水平仍然较低,报销比例偏低;乡镇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公共卫生职能弱化,健康教育、妇幼保健、康复医疗等工作滞后;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晋升副主任以上职称人员到乡镇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一年以上的政策没有完全落实到位,相关措施尚未完善。

(五)医患纠纷调处机制不健全。少数病人因治疗效果不尽人意,表现出一些过激行为,甚至形成医闹新闻媒体在报道医患关系上为求轰动效应,对医疗纠纷不是进行分析和疏导,而是常有炒作之嫌;医疗保险机制不健全、医疗纠纷的调处没有法规依循,同时医疗鉴定多由本地各相关领域医疗专家及法医组成,未能完全走出亲族鉴定的圈围,难以产生公信力,患者及亲属在鉴定前后均带有不信任感。

(六)改革创新意识不强。部分单位领导和职工对解放思想,科学发展认识不足,仍未跳出以卫生办卫生的传统思维,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等、靠、要思想,致使一些工作停留在规划和讨论中,并未付诸实际。少数干部职工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安于现状,缺乏创新意识和主动服务意识。

(七)工作效率不高。领导干部深入基层,为基层服务的意识不够强;医疗卫生机构存在服务理念不强、服务质量不高的现象;少数职工工作中推诿扯皮、畏难观望、效率低下;极个别医护人员甚至以貌取人,对待病人特别是农村病人态度生硬,服务质量差。

三、存在问题的原因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局进行了认真研究,找准了存在问题的原因,并做了进一步分析。

(一)思想解放的程度还不够。全局上下在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战线,坚持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的认识上是到位的,在抓项目建设和农村卫生、社区卫生、公共卫生工作中也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个别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对解放思想促发展的认识还不到位,面对发展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思想和工作方法上与时俱进不够,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够,用创新的手段抓卫生工作的办法不多,缺乏大胆创新、敢于负责、勇担风险的精神,在推进跨越式发展上思想不够大胆,不能很好地做到怎么有利于发展就怎么干、以超常的胆识赢得超常的发展。

(二)卫生事业发展的速度还不够。近年来,我们在发展卫生事业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

是,往往习惯于进行纵向比较,对取得的进步了解的比较充分,不善于进行横向比较,不能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导致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不够强,与先进地区相比,发展速度还不够快,发展的步伐迈得不够大。在大字上谋划,在快字上着力,在新字上落脚的工作氛围还不浓。

(三)作风建设的硬度还不够。虽然我们在抓作风建设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总体感觉卫生系统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仍然不够过硬、不够扎实,形式主义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彻底根治。卫生部门及医疗卫生单位党员干部尤其是个别领导干部在求大突破、大发展的气魄不够,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调查研究不够,赶超进位的工作魄力还不够。

(四)抓落实的力度还不够。虽然我们一贯重视抓工作落实,并探索一些抓落实的工作机制,但有些工作落实得不够好,抓落实的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工作中存在着安排布置较多、督促检查较少,领导挂名较多、实际到位较少的倾向。对少数科室、医疗卫生单位存在的拖延不办或工作打折扣等不落实现象缺乏一抓到底的精神,致使一些好的政策、措施没有完全抓到位、效果不够好。

(五)抓党的建设强度还不够。个别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不强,党员先锋作用发挥不充分,对后备人才的培养和年轻干部的充实尚显不够,不少单位干部队伍面临青黄不接的问题。抓干部教育与管理不到位,致使少数干部不安心基层,不安心本职工作,浮躁漂浮,被动应付;部分干部对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有悲观、畏难情绪,工作积极性不高;少数干部违纪违规现象还时有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干部队伍的整体形象。

四、对策和建议

针对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现提出几点建议:

(一)加强领导,进一步明确政府在卫生领域的责任。医疗卫生服务是社会公共服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民生息息相关,有较强的公益性质。最近,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等一系列卫生改革政策,明确了医疗卫生事业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保障基本医疗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等一系列卫生改革政策明确提出: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强化政府责任,改革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坚持公益性质。因此,各级政府要切实把加快卫生事业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进一步明确政府在卫生领域的责任,强化公共卫生服务职能,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和网络,提高卫生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二)坚持政府主导,增加卫生投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等一系列卫生改革政策明确规定:各级人民政府要逐年增加卫生投入,增长幅度不低于同期财政经常性支出的增长幅度。我市近几年的卫生投入与上述要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因此,要坚持政府主导,加大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加强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配套建设,重点支持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保障重大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处理经费;加大对医疗服务机构提供公共卫生服务的财政补偿力度。同时,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制定和落实扶持政策,鼓励和促进多元化办医。

(四)改革卫生人员培养模式,实现人才强卫。一是加强在岗人员的进修与培训,重点选拔学科带头人和业务骨干到上级医疗卫生机构接受针对性的实用技术培训;对现有卫生人员进行规范化的在岗培训和继续教育,注重加强基层全科医生和公共卫生人才的定向培养;二是开展对口扶持,采取制定硬性规定的方式,建立城市医院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制度,落实医务人员在晋升晋职前到农村服务的政策、待遇,并逐步做到经常化、制度化;三是引进人才、技术,放宽具有特殊医学技术人才的引进条件;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支持,增加医护编制,鼓励医学院校毕业生和城市在职或离退休的临床医疗人员到社区、农村服务,在工资、职称评审条件或人数限额上适当给予倾斜。

(五)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稳定卫生人才队伍。采取民主推荐、考试考核和竞争上岗等综合方式选拔领导,实行院长综合目标管理责任制,强化监督约束机制;推行全员聘任,竞争上岗,优化组合,做到减员增效,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实行绩效工资、岗位工资,加大向一线人员、特殊人才倾斜的力度。防止基层技术骨干流失,本着以事业、感情、待遇留人的原则,采取疏与堵相结合的方式,让业务骨干安心基层,扎根基层。同时,制定有利于人才流向基层的人事政策,对到基层工作的技术人才给予晋级晋职提干等方面的倾斜,进一步拓宽人才向基层流动的渠道。

(六)整合城区卫生资源,加快城市卫生发展步伐。合理规划、配置医疗卫生资源,逐步将老城区过剩的医疗资源调整到相对缺乏的新城区,支持市、县级医院做大做强;逐步将城市内部分二级医疗机构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完善其服务功能,探索社区卫生服务首诊制,建立社区卫生与医院双向转诊制度和相互支援制度,促进资源共享;研究制定社区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项目规范和标准,加强服务质量考核与评价;加强信息交流,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

(七)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巩固合作医疗工作成果。进一步加强合作医疗管理能力建设,强化人员培训工作,推进合作医疗信息化管理;严格合作医疗资金监管,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防范基金风险,保证基金安全;加强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推广适宜医用技术,采用安全、有效、价廉药品,遏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逐步规范统一合作医疗补偿方案,扩大农民受益面,减少资金过多结余。

(八)强化医院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立足实际,引导医院转变发展思路,端正服务理念,从片面注重外延发展和硬件建设转移到加强思想道德、人员素质、学科建设上来,控制医院建设规模和建设标准,严格对大型医用设备和介入等高新技术的准入和临床应用管理,坚持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全面推行院务公开,向社会公开相关信息,接受群众监督,听取群众意见,改善医院管理;积极配合宣传、公安等部门,开展平安医院建设,坚决打击破坏医院秩序的违法行为,切实维护广大医护人员和患者的正当权益。

(九)加大中医药工作力度,传承和创新中医药产业。加大对中医药的投入和支持力度,加强中医医疗机构内涵建设和专科建设,丰富发展中医药理论和实践,努力探索治疗疾病的新技术、新方法,推进中医药标准化、规范化、现代化;积极发挥中医药在社区卫生、农村卫生和重大疾病防治方面的优势和特色,加强城乡基层卫生人员的中医药培训,促进中医药技术的广泛应用。

(十)加强卫生法制建设,提高卫生执法监督水平。加强 五五普法宣传,增强各级卫生部门和医疗卫生人员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加强卫生监督体系建设,改善执法条件,完善保障措施,提高执法能力;加强农村卫生监督和食品、药品、餐饮卫生、职业卫生监督,规范食品卫生许可和准入管理,继续开展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和采供血机构血液安全监管;会同有关部门整顿医疗广告市场,严厉打击违法违规医疗广告,创造良好的医疗环境。

系统调查报告篇3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研读历年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的调查报告,分别从企业家素质、企业家价值取向、企业家激励约束制度、企业家成长与发展、企业家创新与社会责任五个方面对中国企业家的成长与发展进行评述,认为中国企业家成长与发展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仍然任重道远。

关键词:企业家 成长与发展 调查报告

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下称CESS)从1993年就开始从不同视角,关注和剖析企业家成长与发展的变化,并在《管理世界》上连续了系列专题报告。这些报告详实记录了中国企业家的成长与发展的过程,也与中国企业家一起见证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对中国企业家成长与发展专题调查报告进行研读,找寻中国企业家成长与发展的轨迹,归结中国企业家成长与发展的特点,预测中国企业家成长与发展的趋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企业家的素质

企业家的素质是指企业家应具备的各种个人条件在质量上的一种综合,通常包括心理素质、品德素质、知识素质、经验素质、能力素质等几个方面。

企业家的文化程度 。1993年报告中企业经营者中本科以上学历为34%,而到了2002年上升到44%,说明企业家的文化程度越来越高,且企业家的素质随时代的发展不断提升,为中国企业的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企业家的来源构成。从1993至1998的报告可以看出,由基层管理人员成长为企业家的比例逐年增加,而来自党政干部和技术人员的比例在逐步减少,说明企业家的专业化程度提高了,企业家也能更快地进入角色。同时,报告中其他来源的企业家比重不断增加,表明企业家来源呈多元化趋势,也更能够发挥不同企业家的不同专长。

企业家的任职方式。我国企业家任职方式一直以主管部门任命形式,但从1993、1994、1997、1998报告中显示企业家由主管部门直接任命的比例在逐渐减少,由董事会任命及其他方式产生的比例加大,说明了我国现代企业制度正在逐步建立。

企业家需加强的素质。企业家最需加强的素质一直是企业家的决策能力,其次是管理能力和表达能力。这说明虽然经过时间的变化,决策能力依然满足不了企业的发展要求,因此,企业家还需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

企业家的价值取向

罗能生(2004)指出企业家的价值观不是单向度的或一维的,企业家存在的社会条件的多样性和企业家角色的多重性,决定了企业家价值观是一个多层次和多维度价值取向构成的一个体系。CESS中2004年特别关注了此问题。

企业家的品格取向。品格取向是企业家价值观基本组成部分。1995年调查结果表明,务实、学习、探索是企业家个人素质与修养追求的核心。2002年以诚信为主题的报告表明,诚信是企业经营者首选的职业道德素质。而2004 报告表明,大多数管理者认同做事情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和有精神追求的人生活更幸福的说法。这说明企业家品格取向符合社会道德的要求。

企业家的工作与成就取向。工作和成就取向是企业家开拓进取的价值反映。1996年报告指出,企业经营者的职业化倾向明显增强,认为“有必要”(81.3%),比1994年的60.0%增加了21.3%。2004年调查结果说明,对于“靠知识技能成功的人应该受到尊重”和“学习、工作中取得成绩是最让人快乐的事情”认同度最高。 这说明中国大多数企业家具有较强的成就需求,这会推动中国企业的发展。

企业家的个人与社会关系。两者关系直接反映在企业活动对社会所造成的影响。2004年报告表明,企业家认同“为了国家的利益而付出个人的代价是值得的”、“保护环境与改善生活冲突时应当有限保护环境”的比重最大。这反映了企业家重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并具有强烈的爱国热情。

企业家的法规价值取向。遵守法律法规体现企业家商业伦理道德。2004年报告表明,90%的企业家对“企业家应对投资者的每一分钱负责”、“不管其他人如何违规,自己始终会守法经营”和“完全守法的人会越来越多”表示同意。这说明企业家基本上以法律为准绳来进行经营活动,同时对于市场经济法治建设有着十足的信心。

企业家的金钱权利取向。企业家金钱和权利的获得和使用对于企业和社会来说具有重要的影响。2004年调查显示,80%的企业经营者对“人活着是为了挣更多的钱”、“有钱什么都能买到”、“崇拜权力”等持否定倾向。这说明企业家有正确的金钱观。

企业家的激励和约束制度

激励方面。从企业经营者年工资水平来看,企业家的年收入逐步提高。尤其是国有企业,提高的幅度大于非国有企业。但是国有企业家的薪酬水平在整体上仍然低于非国有的企业家水平,因此,这种情况很容易造成国有企业家对自己薪酬水平的不满。

目前大多数企业家仍实行传统的月薪或月薪+奖金的形式,这种薪酬结构无论从理论或实践上都没有很好的激励效果。针对企业家呼声最高的实行反映他们工作绩效的年薪制,以及更有挑战性和激励性的期权制,从结构上和水平上全面提升薪酬的激励效果是必要的。

约束方面。法律法规对企业家的约束始终都是第一位,而董事会也一直排在第三位。这说明了法律法规作为硬性的制度设计对企业家有着有效的约束作用,而内部的公司治理的制度安排,也对企业家行为有着较强的影响。因此,企业家的约束制度的设计最有效的方式是从外部法律和内部治理上去努力。

而作为重要的内部约束制度,企业家的绩效考核体系不仅决定了对企业家的激励程度,还决定企业家激励是否公正有效。2003调查报告说明,业绩考核制度已成为对企业经营者最必要的内部监督和约束制度(68.8%)。而1997报告指出,使经营者的利益与企业发展挂钩,已成为克服企业经营者短期行为的重要措施(72.6%),而企业内部业绩评价制度正是使经营者利益与企业发展挂钩的手段。

企业家的成长与发展

教育培训机制。2003年报告中,企业家对相应的教育培训体系的不满意程度在整体上(23.3%)只是略微低于满意程度(28.8%)。这种情况反映我国在类似企业家的高级人才的培养缺乏专门的有效的制度安排,基本上依靠企业家自身的成长。这种粗放型的培养方式,对于21世纪超竞争环境而言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对于企业家教育培训制度要尽快加强和改善。

产权制度。早在1997年报告中,就有27.7%的企业家希望与行政级别尽快脱钩;2001年报告指出,产权制度改革落后,成为企业创新主要障碍之一(39.1%)。因此,继续加快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实现政企分离,并设计有效促进企业家发挥才能的各种相关制度,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人才市场机制。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实施有利于企业家快速成长和企业家人才资源的有效配置。然而,由于目前政企不分以及尚未真正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得这一制度在我国实施缓慢。2000年报告反映了企业家职业化的滞后已成为企业经营者队伍建设中的重要问题(9.7%)。

企业文化。在2005年调查中显示67.3%企业家都认识到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增强企业的凝聚力(86.1%)、激励员工的积极性(48.9%)、提升企业形象(43.4%)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意识到,企业家的个人观念(91.7%)对企业文化有很大的影响。而企业文化对企业制度和企业家行为又有直接影响,从而影响了企业家的成长和发展。另外,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企业家对企业文化的制度层面相对熟悉,物质层面居中,精神层面和行为层面的关注相对较低。在2005年调查中企业家认为所接触的企业领导人当中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的人“很多”或“较多”的仅占35.1%,这从侧面反映了企业经营者实际上对企业文化建设还不够重视,需进一步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

组织学习。2006年报告显示,企业家的个人学习能力处于中等偏上。同时组织学习能力处于中等偏上,但总体上弱于经营者个人学习能力。同时,经营者个人学习能力与组织学习能力之间呈显著正相关,这说明了组织学习对企业家个人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

企业家的创新活动与社会责任

(一)创新方面

制度创新。1998年调查表明,有59.3%的企业经营者认为自己企业“完成了公司制改造”,37.8%“已经参与产权重组”。但在2001年调查中,对于当前制度创新中最主要障碍,经营者关注最多的是“政企不分”(40.4%)、“产权制度落后”(39.1%)。而2006年调查显示,经营者对自己“企业治理结构比较健全”的符合程度的评分为5.34(总分为7分)。从以上调查结果的变化中可以看到,我国的现代企业制度正在逐步建立。

技术创新。1993年调查发现,技术力量和研究开发资金不足是制约企业自主研发的主要因素。2001年调查结果显示,“自主开发”的比重最高,为48.9%。 2004年调查报告显示,很多企业经营者将“具备较高水平的技术与先进的产品”作为企业成功的首要关键因素。2005调查显示,“注重新产品、新服务的开发”的企业已达到75.9%。从以上调查结果的变化中可以发现,我国企业对技术创新更加重视,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管理创新。2001年调查结果中,企业组织的形式呈现多样化,但组织创新的整体水平落后;管理技术和手段日趋现代化,但仍有待加强。在管理制度方面, 2004年调查表明,80%以上的企业经营者对自己企业的各项内部制度建设给予肯定,对由八个项目组成的“制度标准化”的评分为4.65分(总分为6分)。且一些企业经营者开始直接负责信息化建设工作。这说明管理创新程度提高,同时企业家对应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更加重视。

(二)社会责任方面

对社会责任的认识。2007年报告显示,有95.8%的企业经营者认同“优秀企业家一定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而认同企业的根本责任是“为社会创造财富”和“促进国家的发展”,所占比重分别为87.4%和78.4%。2008年报告也显示,90.3%的企业经营者同意“企业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应该发挥重要作用”。这说明绝大多数企业经营者认同企业的根本责任是为社会创造财富和促进国家的发展。但同时,我们从2007年报告中发现, 69.7%的企业经营者比较关注履行社会责任的成本;40.8%的企业经营者同意“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能顾及的”。这反映了经营者对社会责任的理解还存在一定误解,导致不少企业和企业家对于社会责任的观念和行动没有达到一致性。因此,还需大力加强对企业家关于社会责任方面教育和引导,使企业家正确认识社会责任。

对社会责任履行的评价。在2005年报告中,92.1%的经营者认为本企业“具有服务于社会的使命感”,95.8%的经营者认为本企业“具有社会责任感”。2007年报告中,企业经营者对本企业履行法律责任的表现评价最高,公益责任最后。但报告也表明大多数企业有过实际的公益行动,认为本企业“积极参与社会、社区公益活动”的经营者有83.7%,90%的企业都不同程度地参与了社会捐赠。

结论

通过回顾15年来中国企业家的成长和发展历程可以看出,虽然企业家素质获得了长足进步,大多数企业家在品格、工作、社会关系、法规、金钱等方面拥有正确的价值取向,但对于企业家的成长与发展机制,尤其是企业家的激励和约束制度的建设而言,仍然存在着制度安排不合理,改革不彻底、重视和关注程度不够等种种问题,这将严重阻碍中国企业家和企业的成长与发展。同时新经济的发展要求企业家具备极强的创新能力,从调查中可以发现,中国企业家的创新能力是不断提升的,正逐步适应新经济的发展要求。而在社会发展所要求的社会责任上,企业家仍然需要更多的行动,而不是仅有相应的意识。

参考文献:

1.梁美华.论企业家素质[J].包装工程,2001(3)

2.罗能生.论我国当代企业家价值取向的维度[J].岭南学刊,2004(6)

系统调查报告篇4

为了贯彻落实全总提出“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总体工作方针,切实全面履行工会职责,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保持企业职工队伍稳定。我会深入基层并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分别对__长虹电子集团公司、成都亚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国光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成都旭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前锋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九洲电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都宏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等9家企业改制后的工会组织建设状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

全省电子系统,是我省国民经济建设高科技技术装备制造业部类的支柱行业。为提高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能力,保证企业长期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根据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企业改制要做到“三个百分之百转变”的要求(即“百分之百地转变机制、百分之百地触动产权、百分之百地转变职工身份”),9家企业采取了有力措施,进行了公司制改制工作。企业改制后,经济效益明显提高,主要经济指标同比增长均在24左右,生产经营状况稳定,职工队伍稳定。

在企业改制后,企业工会组织按照全总整体工作方针,加强改制企业工会组织队伍建设,切实履行工会维权职责等工作要求,突出自身特色,不断加强了工会组织建设,保持会员及职工队伍稳定,为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做出了积极地努力,取得了富有的工作成效。

二、主要作法

在党的十六大和《关于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决议》精神,全总总体工作方针指引下,改制企业工会组织建设不断在改革中巩固,在改革中发展,在改革中创新,在改革中开拓,取得了明显成绩。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改制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上,重新焕发了生机和活力,经济效益明显提高。这不仅仅是贯穿党的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办好企业思想红线体现,而且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带来的变化。

(一)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在企业改制后,工会在党委领导和行政支持下,按照《中国工会章程》、《__省实施办法》依法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及时履行民主程序,重新选举产生了新的工会委员会。在部门设置上,精简机构,综合职能,适应改制需要,根据企业改制后发展的需要,为了保证工作的连续性、继承性、创造性、开拓性发展,如__长虹电子集团公司、前锋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工会组织机构设置由过去五部一室、六部一室变为三部一室和两部一室。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女职工委员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等组织机构健全。二级分工会委员会等工会组织工作网络健全。辅业改制单位,依法成立了具有社团法人资格的工会组织。没有发生撤并工会组织和机构的现象。

(二)工会干部配备到位。在干部配备上,各企业都按要求配齐了工会干部,工会主席依法享受公司党政同级副职政治经济待遇,并分别进入了本单位的董事会或监事会。工会部室负责人及工作人员都是专职干部。九洲电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都国光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工会等单位,在二级单位二百人以下的都设立了专兼职工会干部,并且没有发生在劳动合同期限内或任职期内被强制其提前退休、解除或者终止其劳动合同现象发生。工会干部合法权益得到《平等协调和集体合同》法律形式的保障,干部队伍稳定工作成效突出。

(三)继承发展理念创新。企业改制后,为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会组织建设创新发展的客观需要,成都亚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宏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工会等单位不断树立“开放的工会、法治的工会、职工的工会、服务的工会”的组织理念。如不少企业工会在开展各项活动中,紧紧围绕服务企业生产经营中心,坚持党委领导,行政支持,工会运作,职能部门配合,圆满完成任务;工会组织依法行使维权基本职责,以职工代表大会为维权机制,以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为协调机制,全面履行工会是职工利益代表者,职工权益维护者的工作职责;工会及时反映职工意愿和呼声,情为职工所系,事为服务职工而做,已继续成为职工信得过可依赖的心理依靠和组织力量;工会是职工群众的组织,建设职工之家,建家就是建企业的实践,受到全员职工的认同,坚持以人为本,建设和谐企业思想更加深入人心。

(四)强化工作运行机制。工会以“新起点、大作为、重实效”为总体工作要求,内练气功,外树形象。在运行机制上,工作重心下移,突出重点,整体推进。从工会内部看,建章立制,夯实基础工作。如在原有工作基础上修订完善工作制度,力求做到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为完善制度、强化机制,提高执行力,开展好工作,奠定了有章可循、有制可依的基础。成都国光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前锋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九洲电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工会等,都修订完善了《工会工作标准》、《工会内部管理制度》、《员工代表大会会议制度》、《员工负责人联席会议工作条例》、《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工作条例》、《信息工作条例》等工作管理制度;从工会外部看,工会面对部门精简,人员减少,工作量增大等新情况和新问题。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服务质量,重心下移基层,及时发现问题,确实弄清症结,最终解决问题。同时,充分发挥工会专兼群队伍作用,保持了工会组织的生机和活力,推进了整体工作开 展。加强了源头参与、源头维护和过程维护,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目标一致互动共促,形成合力共谋发展的工作格局更加凸现。如成都国光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前锋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工会,有效协调解决劳动争议、职工福利、劳动安全卫生、职工住房条件改善等涉及职工具体合法权益问题数十起、涉及数十人次问题的最终合情合理解决。同时,充分发挥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作用,发挥职工代表民主参与、民主监督的作用,为企业持续稳定协调长远发展提供了民主决策和科学决策的畅通渠道和途径。

(五)加强建设提高实效。各级工会抓住契机和机遇,采取有力措施,着力加强了提高工会干部能力的建设。在企业党委领导下,工会领导班子按照上级提出的大力强化干部“四个意识”(忧患意识、机遇意识、进取意识、责任意识)的要求,着力加强工会领导干部和干部队伍的“六种能力”的建设,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工会干部的学习能力、服务能力、协调能力、创新能力、执行能力和拒腐防变能力,为改制后企业工会组织建设创新发展,提供了人才资源保障。

在队伍建设上,以专职工会干部为主,向工会专兼群“三结合”队伍转变。大多数企业工会在专职工会干部大幅减少的情况下,因势利导的采取了“开门办会”的方法,借助和发挥基层工会的人力资源优势,企业工会主抓面上重点工作更加突出,构建立体点线面工作网络辐射面更加明显。同时,针对部门精简后,专职干部减少,兼职干部数相对增多的情况,在对干部的培养上,注重了由单一型向培养复合型干部的转变,提高干部一专多能、一岗多责、知识型、通才型和综合能力,通过内培外训相结合,不断提高了各级工会干部的业务工作能力。工会专兼群“三结合”队伍建设,弥补了专职工会干部面对广大职工面广、点多、线长,工作难于一竿子插到底,人少事多等不足。工会专兼群“三结合”队伍组织建设构架,为更加突出重点工作,推进整体工作,创造了全面工作有支撑,组织建设有保障的良好工作局面。

工会会员会籍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改制后,企业工会抓住工会会员重新登记注册备案,发放工会新会员证的工作机遇,对在岗、离退休会员重新进行了登记和统计。

(六)创新拓展工作路数。企业改制后,工会组织建设路数,正循着“变领导为指导,变指令为协调,变管理为沟通,变考核为服务”的轨迹发展。从而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文思想,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工会各级组织和工会干部、积极分子的主观能动性。人的潜质和能力发挥获得了拓展空间与展现舞台。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经济是对广大职工根本利益的最大维护,毋容置疑。企业工会积极参与省产业工会在全行业开展的“保市场、保质量、保安全、重素质、创效益、争跨越”竞赛活动,上述9家企业均获竞赛优胜单位,成效明显。不少企业围绕生产经营中心,积极开展职工技术练兵、技术比武竞赛活动,涌现了职工技术尖子和能手。如在__省第二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中,__长虹电子集团公司、成都旭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工会派出的选手,取得破格晋升技术等级资格的好成绩。

三、主要问题及建议

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了在企业改制中难以回避的问题。

(一)资不抵债步履维艰。我省电子系统部分企业长期处在边远地区,加之生产经营状况十分艰难,面临许多困难。有的企业已资不抵债,职工只拿生活费,难以维持生计。如广元市081总厂系统8个企业为例,就有4个企业资不抵债,有的负债率高达180,处于破产的境地。

(二)重点工作突出不够。在企业改制中,工会机构精简,人员大幅度减少,日常工作增多。部分企业反映现在工会工作十分繁重,但由于人少事多,每天忙于事务,重点工作难以突破和创新。

(三)工会干部素质亟待提高。部分企业工会主席、专职干部调整幅度较大,新到岗位的工会主席、干部对工运理论业务不太熟悉。少数企业工会干部兼职现象普遍,对工会工作的开展造成一定影响。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建议如下:

建议一。我省国防电子部分企业分布在偏僻地区,长期担负着国防建设事业的军品生产任务,为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但是由于诸多原因,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机建制,发展企业的过程中面临自身难以应对的困难。为此建议,在国有企业第二轮改制中,应尽一步关心西部三线地区军工企业,继续给予政策上的倾斜和资金上的帮助。地方政府应积极主动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认真帮助解决企业在改制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特别是在职工分流安置、经济补偿、企业今后发展方向等重大问题上,给予最大限度的政策扶持,保证改制工作的顺利进行。

建议二。在企业改制中,切实维护企业整体利益和职工合法权益,是各级工会组织的重要任务。为此建议,各级工会要认真贯彻落实全总《关于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决议》精神,从政治高度、全局发展高度,提高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维护职工队伍稳定的执行力。形成党委领导、行政主抓、各方配合、工会监督、职工参与的工作格局。充分发挥工会专兼群“三结合”队伍的作用,围绕中心,突出重点,创新发展。

系统调查报告篇5

税务职业道德的建设,和其他各行各业的职业道德建设一样,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人是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最能动、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加强税务职业道德建设,必须以人为本,按照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严格要求和总体目标,以马列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教育广大税务干部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树立远大理想,以崇高的思想境界、忠于职守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对待本职工作,真正树立起税务干部为税清廉、秉公执法、文明征收的良好形象。这不仅是新的形势下税收工作台的客观要求,也是加强税务系统职业道德建设的一项长期和艰巨的战略任务。具体而言,笔者认为当前应着重抓好如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强税务职业道德建设是一项涉及全局性的工作,各级领导必须高度重视,要站在加强党风和廉政建设、巩固党的领导、维护社会安定的高度,切实把职业道德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摆正位置、提高认识、找准目标、有组织、有措施、真抓实干、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地把职业道德建设抓紧抓好。同时,各级领导干部要起模范带头作用,自觉遵守和履行职业道德规范。身教重于言教,领导的表率作用极为重要,领导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在长期的潜移默化中,必将影响和促进一般干部职工职业道德风尚的不断提高。因此,领导干部要身体力行,自重自律、率先垂范,摒弃一切私心杂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二、狠抓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主线,必须把思想政治工作摆在首要位置,要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和开创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做到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效果明显真实。力戒空洞说教,避免僵硬、呆板。总之要联系实际、注重实效、生动活泼、多样化地抓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尽力采取疏导、启发和激励的办法,通过开展各种报告会、座谈会、讨论会、知识竞赛、职工演讲以及文艺、体育活动等多种形式,对广大税务干部进行形势教育、理想教育、传统教育和伦理道德教育,寓教于学习、工作、生活和娱乐之中。

三、大力加强干部业务培训工作。职业道德与职业技能、文化素质、政策水平是紧密相联的。因此,在职业道德建设中,必须有战略眼光,在全面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上下功夫,从长远的角度来考虑干部培训教育问题,把干部业务培训工作列入职业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狠抓干部职工的文化知识和业务技能的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文化业务水平,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四、加强个人自我教育、培养“慎独”精神,增强自律能力。要引导广大税务干部根据职业道德规范进行自我教育,提高职业道德修养的自觉性,在实际工作中自觉地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把职业道德规范作为自觉的行为准则。只有每一个税务干部都把职业道德规范成为自觉的行为,才能真正树立起整个税务系统良好的职业道德形象。这就要求每一个税务干部首先必须加强世界观的改造,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自觉抵制利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错误思想和不良倾向。牢记党的宗旨,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人生的唯一追求,在实际工作中,增强责任感、不失公仆心、克已奉公、遵纪守法、任劳任怨、勤勤恳恳地做好本职工作,真正成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益于人民的人;其次,要加强学习,为职业道德修养提供思想基础和文化条件。学习给人以教育,给人以知识,给人与理性。只有刻苦学习,才能从理性上辨别“真、善、美、荣”和“假、丑、恶、辱”,才能培养自己高尚的、文明的精神气质和道德情操。因此,每一个税务干部都要努力学习政治、学习文化、学习业务,从而使自己的思想、情感、言论和行为不断适应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和职业道德原则的要求;再次,要发扬“慎独”精神,自觉地用职业道德规范来要求自己、约束自己。在实际工作中不管是否有法律、制度和纪律的约束,是否有组织和群众的监督,都能自觉地遵守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规范,不干有损税干队伍形象的事;此外,还应增强法制观念,坚持依法治税,严格执行税收政策,不徇私情,坚持原则,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决不收“人情税”、关系税;增强公仆意识,改进工作作风,坚决克服“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态度粗暴、盛气凌人、官小脾气大的衙门作风,诚心诚意为纳税人服务,以实际行动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做一名称职的人民公仆;增强廉政意识,确保自身廉洁,摆正自己的位置,用好手中的权利,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过好权利关、金钱关、人情关,做到为税清廉、无私奉献;拒腐蚀、永不沾。

五、完善制度,严明纪律、强化监督。税务职业道德主要依靠广大税务干部自觉遵守,但也要有相应的制度,纪律和各项监督措施作保证。因此,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完善各项监督措施,用严明的纪律和具体的标准来规范和约束广大税干的思想和行为,同样是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的一个关键性问题。必须把税务职业道德规范寓于税收工作的各项制度、守则之中,使之成为大家遵守的行为准则,以便广大税务干部执行有制度,群众监督有标准,组织考核有依据。

系统调查报告篇6

一、亲情化安全教育提出的背景

1、铁路基层单位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要求。安全生产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安全教育作为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和基础性工作,必须自觉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实践。通过加强安全教育,促进安全生产,有效维护劳动者的生命健康,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需要;构建让安全理念成为行为习惯的安全文化,是先进文化对铁路企业的要求;通过安全教育,促进广大职工安全素质的提升,是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前提。因此,必须与时俱进地加强和改进安全教育。

2、以人为本的主流理念推动。以人为本作为和谐社会的主旋律,对安全教育有重要指导作用。一方面,安全生产为了人,目的在于保障人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安全生产必须依靠人,人是安全生产的实践主体,是对安全生产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人的安全意识,直接作用于安全生产的具体实践。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理念,把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爱护人作为安全教育工作的基本出发点,是时代进步的需要,只有不断创新探索安全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才能更好地达到启发人、教育人、提高人、约束人和激励人的目的。

3、职工思想多元化对传统的安全教育手段提出挑战。随着各种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职工思想向多元化发展。一是形式枯燥、简单乏味的形式容易使职工对安全教育产生抵触心理;二是职工的自主意识增强,对不受约束和少受约束的心理期望值高了,容易形成抵触制度约束的问题;三是职工自立意识增强了,要求平等,要求受到尊重,传统的家长式的教育方法行不通了;四是职工的趋利意识增强了,简单的说教唤不起职工的重视。诸多因素共同作用,影响着职工的思想稳定,导致职工居安思危、防微杜渐、如履薄冰的意识淡了。如何改进安全教育的方式方法,对教育者提出了新的课题。

4、安全教育标本兼育的迫切需求。铁路熟练工众多,作业简单重复的特点,容易使职工思想麻痹,养成惰性,自己对自己打保票,领导在于不在不一样,有的甚至和管理人员玩起了猫捉老鼠的游戏。职工价值取向发生变化,滋长了侥幸心理,对违章不一定出事,出事一定就违章的理解,只偏重于违章不一定出事。传统的片面理性教育和事后追究型处理手段只注重育标,不注重育本,职工对安全教育曲解成了别人得病、自己吃药,安全教育入耳不入脑的现象日趋严重,迫切需要探索能激发职工认可的标本兼育的安全教育形式和方法。

二、亲情化安全教育的具体做法

在对安全教育新方法探索的过程中,我们认识到:人对事物的认知分为理性和感性两种,传统的安全教育片面强调理性教育,告诉职工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对职工来讲是要我安全,忽略了感性教育,引不起职工的共鸣,只达到育标的目的,收效不明显。如何挖掘对行为主体人的感性教育,充分发挥亲人、家庭的作用,激发职工内心对安全的重新定位和认识,牢固树立我要安全的行为意识,达到安全教育标本兼育的目标,成为我们探索的源动力。

我站以亲情为主线,贯穿安全教育的全过程,着重培育职工的四感三力,努力构建单位、家庭、个人三位一体的安全教育网络,打造亲情化安全教育品牌。

1、表彰奖励送到家,增强荣誉感。职工在安全生产中获得荣誉时,单位领导要将表彰奖励送到职工家中,向家属在军功章上一半的付出和支持表示感谢,让职工和家属共同分享职工的荣誉和喜悦,增强职工一荣俱荣的荣誉感,激发职工保安全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2、发生重违请家属,增强危机感。当职工发生严重两违时,车间支部领导要及时请职工家属座谈,当着家属的面讲清违章违纪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以及对单位对家庭对个人的影响,增强职工和家属的危机感,引发家属的共鸣,争取职工家属的支持,共同担负起安全教育的责任。

3、定期召开联谊会,增强认知感。每季度或年底前,三新人员上岗前,各车间、支部组织职工、家属召开联谊座谈会,自编自演寓教于乐的小节目,向家长、家属宣讲铁路工作面临的困难和当前的安全形势和要求,增强职工和家属的认知感,使职工和家属感到企业发展人人有责,个人、家庭与企业利益息息相关,增强职工和家属站兴我荣、站衰我耻的意识。

4、征集亲情寄语,增强责任感。积极在生产一线职工当中开展征集亲情寄语,营造安全教育氛围的活动。引导职工对上班为什么 ?安全与家庭的关系?等问题进行大讨论,面向职工家属征集朴实生动、极具个性的亲情寄语。活动得到职工和家属的踊跃支持,安全是天,你就是家中的天,爸爸,儿子盼你平安归,一句句朴实的寄语饱含着亲人对职工的深情厚爱和殷切期望,呼唤着职工时刻不忘自己肩负的责任,增强保安全的主动性。

5、坚持四必谈、五必访制度,增强凝聚力。即:干群之间发生矛盾时必谈,不让职工带意见上岗;职工之间发生隔阂时必谈,不让职工带脾气上岗;工作中发生问题必谈,不让职工带包袱上岗;受到奖励或处分时必谈,不让职工带情绪上岗。职工有婚、丧、嫁、娶必访;职工家庭有矛盾必访;职工生病住院必访;遇到天灾人祸必访;职工长期休假必访。同时积极开展逢年过节送温暖、盛夏酷暑送清凉等亲民、爱民活动,切实解决职工的生活困难和思想包袱,增强凝聚力。

系统调查报告篇7

    一、基本情况和特点

    这类案件的特点:

    (1)犯罪数额大,危害严重。

    银行是经营货币的场所,是直接管理资金的职能部门,由于其职能的特殊性和工作上的便利条件,金融系统工作人员大都直接管理和经营货币,利用职务之便进行犯罪活动机会多,涉及金额也大。如原农业银行某储蓄所主任刘某自98年2月至99年6月,利用职务之便先后十次挪用公款32万元,进行营利活动,使国家财产受到损失。

    (二)发案面广,基层所、部、科负责人作案比例高。

    我院查办的21起30人案件涉及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人民银行等单位,其中3人为基层负责人,另有1名科级干部。

    (三)犯罪手段隐蔽,犯罪案件多为共同私吞“小金库”。

    金融系统基层机构是开展各项业务的“窗口”,长期以来,由于点多、面广、人员杂、职业素质较低,加之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监督制约机制不完善等原因,致使金融基层机构负责人对收入隐瞒不报,私设“小金库”,从而为滥发奖金、挪用、甚至私分国家财产大开方便之门。并且大部分“小金库”由有帐记载发展到不建帐或建帐后销毁,对“小金库”支配随意性强,犯罪手段隐蔽。

    (四)犯罪动机有由贪图享乐型向投资营利型发展的趋势。

    随着社会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金融工作人员因经济拮据违法犯罪的极为罕见,绝大部分犯罪人员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影响,不满足于现状,企图谋取更大私利。同时,有的金融系统人员挪用、贪污公款不直接用于个人享乐,而是用于个人、亲友投资营利活动,并在这方面有发展的趋势。

    二、金融系统职务犯罪案件频发的原因

    (一)主观上经不起金钱的诱惑。

    金融部门作为经营单位,以追求经济效益为主,不少单位思想、法制教育工作薄弱,致使工作人员思想不坚定,法律意识不强,对于什么是违法犯罪模糊不清,在金钱面前,动摇不定, 经不起金钱的诱惑。一是存有侥幸心理,二是得手再次作案。

    (二)客观上有掌握财钱的便利。常年从事金融业务,客观上为职务犯罪提供了便利条件,有一种不捞白不捞、不要白不要的想法。以福利、辛苦费等名堂,以“红包”的形式发给个人。

    (三)有章不循,违章不纠,内部监督不力,致使犯罪分子多次作案,屡屡得逞。

    随着金融行业电脑设备的不断更新和数量增多,加之缺乏管理经验,其运营体系和监督机制不完善,有一些金融部门又存在重效益、轻监督的现象,致使多种检查“走过场”,监督制度得不到贯彻,监督措施不到位,管理混乱,对基层的利益收入情况根本掌握不起来,使这部分资金流入“小金库”,为实施犯罪提供方便。如刘某任工商银行某储蓄所主任期间,在长时间内多次挪用“小金库”资金达30余万元,个人进行营利活动,内部监督部门毫无觉察。

    (四)金融行业竞争激烈,特别是采取不正当手段竞争,也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在专业银行向商业商业银行转轨过程中,各金融机构之间的揽储竞争日趋激烈,有些金融机构为稳储增存,便暗中或变相提高存款利率,给储户一定的回扣或“好处费”。单位为支付这笔钱,便采取揽储户后不入帐或其他方式设立两套帐,进行帐外经营、高息贷出,致使大量银行资金“体外循环”。

    (五)进人把关不严,给犯罪埋下隐患。

    近年来,由于金融业的迅速发展和职工待遇较高,金融行业成为年青人择业的热点。进入金融系统的人员相当一部分没有通过严格的考试、考核而直接上岗,使一些品行不良的人混入金融队伍,甚至提拔为骨干,安排在重要岗位上,授予大权,称为“能人”。当“能人”如鱼得水,疯狂作案,侵吞国有财产被检察机关立查后,单位才以“没看准人”而“痛心”。因用人不当给国家造成了难以挽回的损失。

    三、对防范金融系统职务犯罪的对策

    为进一步维护金融秩序,保证金融体制改革,促进金融事业的发展,必须切实做好金融系统贪污贿赂等犯罪案件的防范工作。

    (一)必须进一步完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切实把防范措施落到实处。应当说,金融系统内部的机构是健全的,规章制度也是很严密的,但随着业务的不断发展,机构的扩大,人员的增加以及外部环境的变化,金融系统在票据结算管理、利率计算和支付以及信贷审批、发放、回收等业务环节上,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金融系统内部应进一步完善多层次的监督体系,严格支款凭证和审批制度,增强管理环节,坚决杜绝违法经营、帐外经营、私设“小金库”等现象发生。此外,要切实保障各项规章制度的督查落实,克服“重现金轻凭证、重防外轻防内”的现象,积极推广岗位轮换制度和灵活多变的稽核检查制度,防止稽核流于形式,达到事后监督的最佳效果,防微杜渐,严防犯罪发生。

    (二)以人为本,不断加强廉政教育和法制教育。在当前金融系统工作人员贪污贿赂犯罪增多的情况下,特别需要加强廉政教育和法制教育,切实搞好金融从业人员的政治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对重点部位要选用思想过硬、业务精通、德才兼备的人员,努力消除因用人不当所带来的各种隐患,尤其是加强基层所、部、科领导班子建设。同时要严把进人关,真正把素质较高的人才录用到金融行业,安排在关键岗位。

    (三)加大打击金融犯罪力度,充分发挥法律震慑力作用。

    政法各部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对打击金融犯罪重要性认识,要从讲政治、维护大局的高度,把打击、防范金融问题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同时要加强对典型案例的分析研究,逐步掌握犯罪的规律、特点,提高办理这类案件的专业知识和水平。

系统调查报告篇8

今年暑期的社会实践已经结束了,根据同学们上交的报告来看,有近半数实践报告的质量较低,究其原因,其中有一部分同学是临时应付的,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是因为对社会实践报告的写作方法和格式把握不准。今天借助院学团网站把和社会实践报告写作有关的一些知识介绍给大家,目的是为了我院同学今后能多出精品实践报告。

一、调查报告的含义

调查报告又叫调查研究报告,应该说后者是它更准确的名称。因为它不仅是调查的产物,更是研究的产物。调查报告主要功能是搜集情况,并通过对调查所得情况的深入研究,提出一定的见解。因此调查报告是根据某一特定目的,运用辩证唯物论的观点,对某一事务或某一问题进行深入、细致、周密的调查研究和综合分析后,将这些调查和分析的结果系统地、如实地整理成书面文字的一种文体。像考察报告、调研报告及调查等都是常见的调查报告体裁。

二、调查报告的特点

1.真实性。真实性是调查报告首要的、最大的特点。所谓真实性,就是尊重客观事实,靠事实说话。这一特点要求调研人员必须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认真求实的精神,彻底抛弃"假大空"的虚伪作风,不仅报喜,还要报忧,不仅要充分肯定工作成绩,还要准确反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只有严谨的科学态度,才能写出真实可靠,对工作具有指导意义的调查报告。

2.针对性。这是调查报告所具有的第二个显着特点,这是由具有很强的工作针对性所决定的。一般来说一项调查研究工作,特别是大型调查研究,要花费较大的时间、人力和物力,不是随意组织进行的,而是针对一些较为迫切的实际情况,解决某些实际问题而进行的。因此调查研究就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在调查报告的写作上,必须中心突出,明确提出所针对的问题,明确交待这一问题所获得的事实材料,分析出问题的症结所在,提出具体可行的建议和对策。

3.典型性。典型性是指在调查报告的写作过程中所采用的事实材料要具有代表性,以及所揭示的问题带有普遍性。这种典型特点在总结经验和反映典型事件的典型调查中表现的尤为突出。

4.系统性。调查报告的系统性或完整性是指由调查材料所得出的结论,必须是具有说服力,把被调查的情况完整地、系统地交待清楚。不能只摆出结论,而疏漏交待事实过程和必须的环节。因为这样的疏忽势必造成不严密、根据不足以及不足以令人信服的印象。这里所说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并不是要求在调查报告的写作过程中,事无巨细,面面俱到,而是抓住事物的本质和主要方面,写出结论的推理过程。

总的来说,调查报告就是论证系统,逻辑严密,摆事实,讲道理,具有强烈的说服力,从而使之成为科学决策的可靠资料。

三、调查报告的类型

从内容性质分,调查报告有以下六种:

1.专题型调查报告。专题型调查报告,就是侧重某个问题进行较深入的调查后形成的报告,这类报告一般常常在标题上反映出来。它能及时揭露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研究急需解决的具体的实际问题,并根据调查的结果提出处理意见,或者对策,或是建议。

2.综合型调查报告。它是以综合调查众多的对象及其基本情况为内容、作全面系统的调查和反映的报告。具有全面、系统、深入和篇幅较长的特点。它与专题调查报告的主要区别点就在于它的综合性上。它使读者可以从报告中看到事物的相对完整的“鸟瞰图。”

3.理论研究型调查报告。这是以学术研究为目的而撰写的报告,它以收集、分类、整理资料并提出问题、报告结论为特点,大多发表在学术刊物上,或载于学术着作中。

4.实际建议型调查报告。这是由于实际工作需要而写的调查报告,其主要内容是为预测、决策、制定政策、处理问题等进行调查所获得的材料及有关的建议。

5.历史情况型调查报告。这是根据需要以历史情况为对象进行调查而形成的调查报告。它可以供人们了解某一事物或问题的历史资料和历史真相。

6.现实情况型调查报告。它是以正在发生、发展的一些现实生活为对象进行调查后所形成的调查报告。人们可以通过它了解和认识某些事物和问题的客观现实情况,以作为其它认识活动的依据或参考。

另外,有些调查报告可以是以上几种类型的结合形式。

四、调查报告的写法

不同类型的调查报告,具体内容有所不同。但基本写法是相通的。

调查报告的写作方法,一是熟悉调查报告的结构特点;二要把握调查报告的写作程序。

(一)调查报告的结构

一般来说,调查报告的内容大体有:标题、导语、概况介绍、资料统计、理性分析、总结和结论或对策、建议,以及所附的材料等。由此形成的调查报告结构,就包括标题、导语、正文、结尾和落款。

1.标题

调查报告的标题有单标题和双标题两类。所谓单标题,就是一个标题。其中又有公文式标题和文章式标题两种。公文标题为“事由+文种”构成,如《浙江省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情况的调查报告》。文章式标题,如《市的校办企业》;其二是标明作者通过调查所得到的观点的标题,如《调整教育政策,增加教育投入》。所谓双标题,就是两个标题,即一个正题、一个副题。如《为了造福子孙后代--县封山育林调查报告》。

2.导语

导语又称引言。它是调查报告的前言,简洁明了地介绍有关调查的情况,或提出全文的引子,为正文写作做好铺垫。常见的导语有:①简介式导语。对调查的课题、对象、时间、地点、方式、经过等作简明的介绍;②概括式导语。对调查报告的内容(包括课题、对象、调查内容、调查结果和分析的结论等)作概括的说明;③交代式导语。即对课题产生的由来作简明的介绍和说明。

3.正文

正文是调查报告的主体。它对调查得来的事实和有关材料进行叙述,对所做出的分析、综合进行议论,对调查研究的结果和结论进行说明。正文的结构有不同的框架。①根据逻辑关系安排材料的框架有:纵式结构、横式结构、纵横式结构。这三种结构,以纵横式结构常为人们采用。②按照内容表达的层次组成的框架有:“情况--成果--问题--建议”式结构,多用于反映基本情况的调查报告;“成果--具体做法--经验”式结构,多用于介绍经验的调查报告;“问题--原因--意见或建议”式结构,多用于揭露问题的调查报告;“事件过程--事件性质结论--处理意见”式结构,多用于揭示案件是非的调查报告。

4.结尾

结尾的内容大多是调查者对问题的看法和建议,这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必然结果。调查报告的结尾方式主要有补充式、深化式、建议式、激发式等。

5.落款

调查报告的落款要写明调查者--单位名称和个人姓名,以及完稿时间。如果标题下面已注明调查者,则落款时可省略。

(二)调查报告的写作程序

上一篇:小区调查报告范文 下一篇:理财调查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