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销处分思想汇报范文

时间:2023-11-24 06:17:38

撤销处分思想汇报

撤销处分思想汇报篇1

乡镇撤并是事关**区全局、影响长远发展的一件大事。今年年初,区委、区政府就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着手开展了乡镇区划调整的准备工作。在深入进行调研、反复比较论证、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5月下旬形成了我区部分乡镇撤并的工作方案并上报自治区,6月13日自治区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同意撤销下考乡,将其整体并入河池镇;撤销三旺乡,将其整体并入九圩镇;撤销**镇设置**街道办事处。我区乡镇撤并工作进入了实质性的操作阶段。

当前我区共有14个乡镇,乡镇辖区平均面积167.6平方公里,平均人口2.2万人,其中面积最小的是**镇,辖区面积约26平方公里,其次是三旺乡,面积110平方公里。下考乡人口最少,三旺乡次之。下考乡、三旺乡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成立以来,历届乡党委、政府领导班子和广大干部职工,不畏艰难,勤奋工作,锐意创新,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当地基础设施、群众生活水平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经济发展迅速、社会进步,民族团结和睦,人民安居乐业,发挥了应有的作用,赢得了到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评价。近年来,由于体制改革向深层次深入和乡镇政府职能的进一步转变,这些乡镇行政区划与经济建设的矛盾日益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阻碍了我区的城镇化进程。无论从我区还是从周边县市区看,也无论从过去还是从现在看,大乡镇的优越性越来越突出,在改革开放中经济社会发展步伐越来越快,容易形成良性循环;而小乡镇的劣势则越来越明显,经济社会的困难和矛盾层出不穷,很难形成大的气候。如果乡镇行政区划不调整,乡镇规模偏小等问题不能解决,将会严重影响我区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可以说,这次撤销三旺乡、下考乡,分别并入九圩镇、河池镇,对**镇撤改,是区委、区政府审时度势,结合乡镇的现实和发展需要做出的科学决策,是一项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战略举措,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必将对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是乡镇撤并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乡镇经济社会发展。科学合理地撤并乡镇,扩大乡镇规模,合理调整乡镇布局,改变当前我区部分乡镇行政区划设置密集,规模偏小,难以形成中心城镇和聚集规模的情况,有利于人力、土地、矿产、技术等生产要素在更大范围内流动,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形成规模生产和规模效益。同时,合理扩大乡镇的管理幅度和人口规模,对增加经济总量,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必将产生重要推动作用。**撤市设区后,我们提出“三个发展阶段”工作目标,即到2010年GDP达到40亿元以上,财政收达到3亿元以上,在广西同类市区中率先崛起的目标。**区发展的基础在乡镇,只有把这一基础做强、做大、做优,才能为加快新一轮发展创造条件,为实现“三个发展阶段”工作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支撑。通过乡镇合并调整,将使资金、技术、土地、劳动力等资源进一步实现优化配置,积极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乡镇经济发展,形成新的发展优势。

二是乡镇撤并有利于精减机构,转变政府职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的深化、村级组织和农村经济协作组织的建立健全,乡镇政府职能发生了重大转变。撤并乡镇,优化乡镇布局,有利于乡镇加大行政管理幅度,精减机构和人员编制,促进社会综合治理,更好地发挥乡镇为农村农民服务的功能,真正达到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的目的。我区30多万人口,却有14个乡镇,每个乡镇平均2万多人。“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乡镇规模再小,其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等等,一点也不比大乡镇少。因此,乡镇设置越多,带来“七站八所”及事业单位等附属机构就越多,造成重复建设和无效投入也越大。通过乡镇区划调整,减少乡镇设置,有利于精简机构、缩减人员、转变职能;有利于形成结构合理、管理科学、廉洁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制,形成“小政府、大服务”的新格局;也有利于节省财政开支,把有限的财力用在刀刃上,为民多办实事、多办好事。

三是乡镇撤并有利于推进和巩固农村税费改革,减轻财政和农民负担。我区大部分乡镇尤其是规模较小乡镇的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农村特产税和农业税,收入渠道单一。如下考乡、三旺乡由于辖区面积小、人口少,缺乏优势主导产业的带动,导致经济总量小、规模小,发展后劲不足,乡政府的财政收入渠道单一,数量有限,但乡镇的机构却一应俱全、人员一个都不少,财政不堪负重,需要依靠上一级财政支付才能维护乡镇的正常运转。乡镇政府无力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特别是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这两个乡的发展将陷入更加困难的境地。因此,适时、合理地调整乡镇规模和布局,实行精兵简政,切实减轻财政负担和农民负担,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

四是乡镇撤并有利于推进小城镇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市场经济的客观发展方向是形成规模经济、集约经济。对乡镇经济社会发展而言也是如此,较大的乡镇,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对

二、三产业和从事非农产业人员的吸纳能力也强。九圩、河池两镇是我区目前比较大的乡镇之一,并被确立为自治区重点建设城镇,把三旺乡、下考乡合并到这两镇之中,可以整合并充分利用这几个乡镇各方面的优势,解决我区乡镇过于密集、布局不合理,重复建设严重,造成资源大量浪费的弊端,优化小城镇体系结构,促进小城镇建设,健全完善乡镇功能,集中有限的资金投入到中心城镇和重点城镇建设,改善基础条件,提升乡镇品位,适应现代化、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要求。

五是撤销**镇设置街道办事处,是加快城市化进程的迫切需要。撤地设市后,市委市政府提出要把推进城市化作为加速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大战略。随着城市管理重心下移的推进,街道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明显,将成为城市管理工作的主力军。但目前**镇作为我市市区最基层的管理机构,仍保留原来的农村行政体制的建制,已不能适应城市管理发展的需要,直接影响到我市城市的做大做强。**镇撤销镇建制改设街道办事处,将有利于改善城市管理结构和布局,加快城市化步伐,进一步提高城市现代化水平。

总之,调整乡镇行政区划,扩大乡镇规模,既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更是我区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精简乡镇人员,缓解财政困难,减轻农民负担的重要途径。我们要进一步统一思想,高度重视,认真抓好落实。

二、认真把握好乡镇撤并工作的重点

乡镇行政区划进行合并、调整,涉及方方面面,实际操作过程中一定要讲究方式方法。只有细致周密部署,抓住重点,采取针对性措施,才能做好工作,完成任务,这也是对同志们工作能力的一次检验。要着力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加强宣传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广泛统一思想。这次全区动员会后,有关乡镇要及时把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和会议精神,传达到每个乡镇干部职工、到每个村干部。教育干部职工讲政治、讲大局、讲团结,做到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个人服从组织安排。要发动村干部共同参与宣传教育工作。区直有关单位、相关乡镇要抽调干部组成工作组,根据各乡镇的情况有针对性地、深入细致地做好群众宣传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把乡镇撤并对繁荣农村经济,推进城镇化进程,加快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重大意义讲深讲透,把情况和政策讲清讲明,帮助群众打消思想顾虑,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确保乡镇撤并工作顺利进行。要多方面了解群众对乡镇撤并工作的看法和态度,密切注意群众的思想动向,防止各种矛盾的产生和激化。通过认真的思想政治工作化解矛盾,确保人心不散,工作不断,秩序不乱,民族团结,大局稳定,决不能因区划调整引发新的矛盾。

二是认真做好干部调整安排工作,确保思想稳定。妥善安排人员是乡镇撤并工作成败的关键。我们要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中央关于机构改革的精神为指导,以建立精干、高效、精良的乡镇干部队伍为目标,切实做好干部安排工作。要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配好乡镇干部。这次乡镇撤并人员调整安排,总的是50%安排在撤入新乡镇,50%调整到其他乡镇。要在坚持人员调整安排、安置与乡镇撤并同时进行、同时结束原则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市场调节机制的作用,鼓励自谋职业,想方设法多渠道地安排人员。对一时难以安排的人员,也要认真落实好他们的待遇,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消除他们的抵触思想情绪。要妥善解决安排、安置中涉及干部切身利益的有关问题,保证干部调整安排工作健康、稳定、有序地进行。

三是严明政治纪律、工作纪律和组织纪律,确保撤并工作政令畅通。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是对各级领导干部党性观念、组织观念、纪律观念的考验,也是对各级干部组织工作能力和驾驭全局能力的最好检验。各乡镇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和全体党员干部,尤其是撤并乡镇的机关干部、村两委成员,一定要坚持讲党性、顾大局,严明政治纪律、工作纪律和组织纪律,正确对待乡镇区划调整中的进退留转问题,以健康平和的心态,支持乡镇撤并工作,一切听从组织安排,不说不利于调整工作的话,不做不利于调整工作的事,确保步调一致,政令畅通,维护全区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各乡镇及乡直机关要严格遵守财经纪律,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趁调整之机突击乱花钱,转移财产,不得巧立名目滥发钱物,违反规定的,要按党纪政纪严肃处理,情节严重的,要移交司法机关追究法律责任。财产清理审计小组要尽快对被撤并乡镇的物产、资金、债权、债务进行清理登记,对财务进行登记,按有关规定提出处置办法,防止国家和集体财产流失。全体党员干部要自觉维护组织和个人形象,自觉维护群众利益,不准借调整之机,利用职权接受单位或下属干部群众赠送的礼品,更不能向村、企业等单位索要财物。这次干部调整量大面广、时间集中,为了不影响工作,为了加强廉政建设,干部到新单位报到一律不搞迎送。

四是坚持以人为本,切实解决好群众的切身利益。乡镇撤并,必然会触及群众的生产生活利益。各乡镇级党委、政府一定要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重视民意,关注民生,及时处理好撤并工作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采取各种措施和多种方式,为群众生产生活提供方便快捷服务,满足群众的需要。不管怎么改怎么撤,提高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永远是我们党和政府的重要工作。我们不能因为乡镇撤并了工作也撤退了,要一如既往的保持工作的延续性,该报的项目要报、该修的路要修、该建的饮水工程要建、该给群众的利益要给,不能损害群众的利益。当前尤其是要注意防汛救灾工作,防大汛抗大灾的思想一刻也不能松懈,不能因为撤并乡镇工作而忽视了防汛救灾和安全防范工作。工作组要加强信息反馈,及时向区领导小组汇报在干部群众的思想反映及意见建议、工作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等。

三、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

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事,涉及方方面面利益,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种各样的矛盾和问题,是一项政策性、原则性、程序性和纪律性都很强的工作,必须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安排,做到“思想不散、秩序不乱、工作不停、发展不慢”,确保乡镇撤并工作按时顺利完成。

一是要确保领导力量到位。撤并乡镇的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抓,亲自参与方案的制定和组织实施,加强督促检查,及时研究和妥善处理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区委、区人民政府政府派工作组到有撤并工作任务的乡镇,具体指导乡镇撤并工作。工作组按工作方案的安排,每个成员单位以及相关的部门要抽调2名以上政治过硬、组织能力强的干部参加工作组工作,抽调期间原则上工作与原单位脱钩,集中精力抓好各项撤并工作。所抽调的人员要在两天之内全部到位开展工作。各工作组要切实做好乡镇撤并的协调工作,及时处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处理的,要报区委、区政府研究解决。各乡镇及各工作组,要加强请示汇报,及时向区委、区政府汇报工作的进展情况和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

二是要确保工作措施到位。有撤并任务的乡镇要尽快结合本乡镇的实际研究制定工作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各有关部门要在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负其责,密切配合,按照乡镇区划调整的要求和程序,把各项工作任务一一细化,层层分解,研究制定扎实有效的工作措施,确保乡镇撤并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是要确保服务支持到位。区直各部门特别是人事、编制、财政、民政、社会保障、教育、农业、审计、档案等部门,一定要增强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制定好各项相关配套政策,切实为乡镇撤并工作提供政策保障,在各自职责范围内,扎扎实实地做好服务工作。

四是要确保行政管理等各项工作的连续性。在正式宣布撤并之前,原乡镇的党委、政府要继续履行好各自的工作职责;正式宣布撤并后,由调整后的乡镇党委、政府对新的辖区履行行政管理职责。要被撤并的乡镇,从领导到一般干部都要继续扎实工作,认真履行职责,站好最后一班岗,抓好各项工作,决不能因被撤并而消极怠慢或者互相推诿;并入的乡镇也要和平常一样切实抓好各项工作,不要等待观望。如果发现因撤并乡镇而放松要求,耽误工作的,要严肃查处。此外,被撤并的乡镇要认真做好各种资料的清理归档和移交工作。

撤销处分思想汇报篇2

为了贯彻落实北京市关于党政机关与所办所办企业和管理的直属企业、营利性事业单位脱钩的决定,结合东城区的实际,现就东城区区级党政机关与所办企业和管理的直属企业、营利性事业单位脱钩工作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脱钩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结合党政机关机构改革,进一步转变党政机关职能,解除党政机关与所办企业和管理的直属企业、营利性事业单位的行政隶属关系。今后区级党政机关一律不得经商办企业,也不再作为主管部门直接管理企业。

做好这项工作要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全面清理、统筹规划、区别对待、分步实施;二是区级党政机关与企业脱钩后,区财政对党政机关及具有行政管理和执法监督职能的事业单位履行职能所必需的经费要给予保障;三是对脱钩企业的人员要予以妥善安置;四是要加强国有资产监管,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五是依法办事,严明纪律;六是保持党政机关干部队伍的稳定和社会稳定。

二、脱钩工作范围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区级党政机关企业脱钩工作的范围是:区级党的机关(含党的纪检机关和党的各工作部门)、人大机关、政府各部门(含政府组成部门、直属机构、办事机构、派出机构)、政协机关及所属单位。鉴于政法机关不再从事经商活动工作已经基本结束,区级政法机关没有纳入此次脱钩工作的范围。

(一)脱钩企业的范围

1、区级党政机关各部门所办企业和管理的直属企业(包括子公司和分支机构)。

2、具有行政管理和执法监督职能的事业单位所办企业。

3、党政机关所属的营利性事业单位及所办企业。

4、党政机关及所属单位所办经济鉴证类中介机构和各类咨询公司(中心)。

5、党政机关各部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所办企业。

6、党政机关所属劳动服务公司及其所办企业。

7、党政机关主办的社团法人所办企业。

8、挂靠在党政机关及其所属单位的企业。

9、党政机关及其所属单位出资兴办的合伙企业、股份制企业。

10、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所属单位所办企业。

(二)暂不脱钩企业

1、党政机关各部门所办后勤服务性、保障性企业。

如机关服务中心、培训中心等开办的、为机关正常运行的物业管理、服务接待、餐厅食堂、文印等,暂不与党政机关脱钩,但不得延伸办企业。

2、区级党政机关所属不具有行政管理和执法监督职能的事业单位,如新闻、出版、科研、设计、医院、学校、图书馆、博物馆、公园所办企业,暂不纳入脱钩企业范围。

三、脱钩企业的分类处理

区级党政机关与所办企业和管理的直属企业、营利性事业单位脱钩,都必须进行分类处理审批。对应予审批而瞒报、漏报的企业,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不予年检,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企业分类处理分为撤销、移交、解除挂靠和暂不脱钩四类。根据脱钩范围和企业分类处理的原则,由区级党政机关各部门制定企业脱钩分类处理方案,经区脱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区脱钩办)审核后,报区脱钩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区领导小组)审批并下达分类处理批复。区级党政机关各部门按区领导小组的批复组织实施。

(一)撤销企业的处理

列入脱钩范围的企业属于下列情况之一的,作撤销处理:

1、无资金、无场地设施、无经营机构的企业。

2、已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但尚未经营的企业,或已停业、歇业的企业。

3、资不抵债、亏损严重的企业。

4、主管部门认为应予撤销的企业。

企业撤销可以采取关闭、兼并、破产等形式。撤销企业的撤销工作,由区级党政机关负责。撤销企业要清理资产和债权债务。撤销企业正在履行的经济合同或发生的合同纠纷,由企业和企业主管部门按照有关法律规定处理。企业净资产由原主管部门收回。撤销企业拟申请破产的,按有关规定程序办理。

撤销企业要到财政、税务、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办理注销手续。撤销企业办理完注销登记手续后,报区脱钩办备案。企业撤销工作于*年10月1日前完成。撤销企业的具体撤销程序由区脱钩办制定。

(二)移交企业的处理

为做好移交企业的交接工作,由区经委牵头组织,区有关部门参加,成立东城区党政机关企业交接工作办公室(以下简称区交接办)。其主要职责是:承担区级党政机关企业交接过程中的综合协调和组织实施工作。

按照“先交接、后清理、再处理”的原则,企业移交的国有资产无偿划转,集体资产变更主管部门,债权债务、劳动关系、党的关系以及工会、共青团的组织关系一并移交。移交步骤如下:

1、准备阶段。*年8月1日前,区级党政机关各部门对所属拟移交企业的资产、债权债务、人员和生产经营情况进行清理造册,并制定移交工作方案报区领导小组审批。

2、移交和接收阶段。*年9月1日前,按照区领导小组的批复,区交接办对移交企业进行分类汇总,确定移交企业的具体接收单位。

*年10月1日前,区级党政机关、移交企业与接收单位正式办理交接手续。交接手续完成前,企业原主管部门负责移交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管理工作;交接手续完成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管理工作由接收单位负责。

3、清理和处理阶段。*年11月1日前,接收单位组织对所接收企业进行全面清理,按照企业改革、发展的方向和要求,搞好移交企业的改革、改组和改造,并办理劳动关系、党的关系及工会、共青团、财务、资产、税务、工商等关系的划转或变更手续。

(三)挂靠企业的处理

党政机关及所属单位既无实际出资,又不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只是与企业有书面协议,在名义上作为企业主管部门或按协议收取管理费,这类企业视为挂靠企业。区级党政机关及其所属单位一律与所挂靠的企业脱钩,解除挂靠关系。解除挂靠工作于*年10月1日前完成。今后,党政机关及其所属单位一律不得接受企业任何形式的挂靠。

(四)暂不脱钩企业的管理

区级党政机关各部门暂不脱钩的企业,不得冠以党政机关的名称,不得利用党政机关的权力和影响从事经商活动。暂不脱钩企业要加强财务管理,实行独立核算,主管部门不得从暂不脱钩企业提取或报销费用。在暂不脱钩企业任职的人员,不得同时兼任机关行政职务,其工资、福利待遇只能享受一头。

四、人员安置

(一)撤销企业人员安置

企业主办单位本着“统筹安排、积极稳妥”的原则,负责撤销企业人员的安置。对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及劳动合同的约定解除劳动合同的企业人员,企业比照经济性裁员支付经济补偿金。撤销企业的退休人员,主办单位如无法安置,可参照本区破产企业退休职工人员安置办法中的规定,足额提取各项费用上缴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后,实行社会化管理。撤销企业职工自谋职业的,企业可按每人一万元的标准一次性发给安置费,工伤人员加发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费。

撤销企业尚未参加社会保险的,应在企业撤销前到企业所在区县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参加职工养老、失业、大病统筹、工伤保险等手续,并按规定补缴社会保险费用。

(二)移交企业人员安置

对于编制在党政机关及其事业单位的人员,原则上随企业去向安置,并与机关脱离行政关系。企业职工和退休人员随企业一并移交,企业离休人员由区级党政机关各部门负责安置,不随企业移交。编制在党政机关的人员,符合提前退休、提前离岗条件的,可参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北京市市级党政机关机构改革人员分流的意见》的有关政策执行,由党政机关办理相关手续,不随企业移交。

移交企业的职工与企业签订的劳动合同仍然有效。未签定劳动合同的,企业应根据有关法律法规与职工补签劳动合同;移交企业尚未参加社会保险的,按有关规定,参加养老、失业、大病统筹、工伤保险等保险项目并补缴有关费用。移交企业中凡编制在党政机关或具有行政管理和执法监督职能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在首次办理个人基本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时,其按国家规定计算的连续工龄,可视同职工个人缴纳保险费的年限。

有关脱钩企业人员安置和社会保障的具体问题,由区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提出具体办法并组织实施。

五、资产和债权债务的处理

(一)撤销企业资产和债权债务的处理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撤销企业资产和债权债务的处理工作由原企业主管部门负责。企业主管部门应组织企业法定代表人、财务主管人员、出资各方和债权银行派员组成撤销企业资产和债权债务清算工作小组,进行审计、清产核资,涉及资产转让的,要进行资产评估。

企业主管部门要按照有关规定主动收回净资产和债权,对企业的债务按有关法律规定进行偿还。撤销企业所欠银行呆坏帐由撤销企业和企业主管部门进行清偿。

(二)移交企业资产和债权债务的处理

移交企业的国有资产采取无偿划转方式,集体资产采取变更主管部门的方式,企业的债权债务随同企业资产一并移交。资产划转原则上以经审计的*年度企业财务会计决算为基础。

移交企业欠交党政机关的利润和管理费一律不再补缴。其中欠交利润全额转为国家资本金;欠交的管理费,已从成本中提取的冲销企业管理费,没有提取的不再提取。

移交企业与银行等金融机构之间的债权债务按以下原则处理:

移交企业原主办单位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借贷又转贷给企业的,由企业与原贷款银行等金融机构重新签订借款合同后,原借款合同不再履行。

原担保单位属此次移交范围的企业或其他经营性企业的,按原担保条款继续提供担保;原担保单位属区级党政机关及其所属单位的,由借款企业另选经债权人认可的单位担保,原担保合同不再履行。

移交企业直接向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借款,移交后法人主体资格不变的,原借款合同继续履行;移交后法人主体资格发生变化的,由变更后的企业承担移交企业的债务,并与银行等金融机构重新签订借款合同,原借款合同不再履行。担保合同按上述规定处理。

(三)挂靠企业资产和债权债务的处理

原接受挂靠单位负责与挂靠企业解除挂靠关系,债权债务由挂靠企业自行处理。对产权关系清晰的,接受挂靠单位应与挂靠企业解除挂靠关系,并办理有关变更手续;对产权关系不清晰的,由接受挂靠单位或挂靠企业提请产权界定申请,报区财政局进行产权界定,然后再解除挂靠关系。

有关脱钩企业资产和债权债务处理的具体问题,由区财政局会同有关部门共同研究提出具体办法并组织实施。

六、党政机关履行职能的经费保证

区级党政机关与所办经济实体和管理的直属企业脱钩和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后,财政部门要按照收支统管的原则,保证区级党政机关各部门及具有行政管理和执法监督职能的事业单位履行其职能所必需的经费。随着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长,逐步加大对党政机关的经费投入,改善机关工作条件,提高机关干部待遇。

对区级党政机关各部门及所属具有行政管理和执法监督职能的事业单位编制内人员,按照国家规定应领取的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等,必须按时、足额发放;对区级党政机关各部门行政办公经费,要根据机关工作性质和工作任务,按预算内、外资金综合考虑的原则予以安排;对区级党政机关所需专项经费,要根据工作任务实行专项报批,予以专项安排;对区级党政机关的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实行统一规划和管理。区级党政机关各部门要按照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和会计《准则》,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单位收支管理,艰苦奋斗,勤俭节约,高效廉洁地履行职责。

七、加强领导,抓好落实,维护稳定,严明纪律

区级党政机关各部门要把贯彻落实党政机关与与所办企业和管理的直属企业、营利性事业单位脱钩工作作为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加强领导,搞好协调,切实负起责任。政府有关职能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协作,特事特办,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强监督检查,保证这项工作市委市政府部署如期完成。

在脱钩工作中,要始终把维护稳定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要采取有力措施,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确保党政机关干部队伍稳定、企业职工稳定和社会稳定。

在脱钩工作中,要讲政治、顾大局,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各项纪律。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和发生违法违纪行为,各部门及所办经济实体和管理的直属企业在脱钩工作中,必须严格财经纪律和各项规章制度,严守以下纪律:(一)不准瞒报、漏报属于脱钩范围的企业;(二)不准隐匿、转移、转让、出卖企业资产或变更企业登记;(三)不准以任何名义私分企业钱物和侵吞国家资产;(四)不准弄虚作假,涂改、转移或者销毁帐目;(五)不准抽逃企业资金;(六)不准突击花钱、分钱、分物;(七)不准从企业调拨资金和向企业摊派各种费用;(八)不准突击进人、突击提高工资和离退休待遇;(九)有违法违纪嫌疑的人员,一律不准出国(境)。违反上述纪律的,将参照《北京市市级党政机关与所办经济实体和管理的直属企业脱钩工作纪律规定》进行处理,追究主管部门主要领导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并视情节轻重,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党政机关与与所办企业和管理的直属企业、营利性事业单位脱钩,不再直接管理企业,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政权建设,巩固机构改革成果,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区场经济体制的一项重大举措。各部门一定要深刻认识到这项工作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把这项工作作为严肃的政治任务,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坚定信心、雷厉风行,不折不扣、扎扎实实地贯彻落实,并确保人心稳定和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进行。

撤销处分思想汇报篇3

1问题的提出:金融商品交易或陷入规制困境

近年来,一些被纳入银行理财业务范畴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引发了数起投资纠纷。这种打着“理财产品”标签的金融商品,实质多为嵌入了金融衍生品的复杂结构型金融商品,其在性质上本就存在争议,而银行在推销这种产品时对于消费者的说明却不够充分,从而导致后者损失惨重。

1.1从若干案例看金融商品交易纠纷的新特点

1.1.1客户诉汇丰银行双利存款欺诈案。加拿大某投资公司总裁方某是汇丰银行VIP客户,购买了该银行一款双利存款产品,分别以美元和加元两种币种存入了一定数量的存款,但一个月之后方某发现其账户币种变成了澳元,经核算后发现已亏损34万元。方某遂将汇丰银行诉至法院,指控银行隐瞒产品真实情况,使其误以为双利存款为定期存款。而汇丰银行则辩称该产品是经相关机构认可的合法理财产品,银行此前已告知方某该产品是非保本产品,方某也阅读了产品资料并已签字确认,证明方某已了解产品特征与存在风险。法院经过调查审理,认为涉诉产品不存在合法问题,方某也无证据证明产品显失公平,银行销售产品的程序亦符合业务规则,方某所签署的文件表明其知晓涉诉产品的风险性,因此原告方某的主张未获得法院支持。[1]1.1.2客户与渣打银行理财产品纠纷系列案。2008年,一起客户渣打银行涉案金额高达6千万元的案件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原告宋某于2008年2月通过国际长途电话与渣打银行工作人员签订《代客境外理财协议》,后在该协议框架下双方签订了两份具体的产品说明书,这两款产品属于股票挂钩可转换结构性投资产品,在可转换票据到期时投资者可以选择赎回或继续转入下一阶段投资。之后,原告所选择的4只股票在席卷全球的次贷危机中市值大幅缩水,在买入产品两个多月后原告要求赎回却遭到了渣打银行的拒绝,原因是根据此前协议这两款产品在2009年9月之前均不得赎回,这些信息就包含在该产品说明书中。但宋某表示由于双方是电话签约,自己并未看过相关说明书,而且当时对方在电话中也表示可以随时赎回。法院经过调查和审理后做出了终审判决:解除双方所签署的涉案产品合同说明书,渣打银行须向原告赔偿投资损失。[2]2008年12月,媒体报道了一起客户渣打银行但法院却因看不懂产品说明书而不予立案的消息。在该报道中,这位渣打银行理财产品的“苦主”表示自己根本不理解这款渣打银行推出的名为“渣打银行沪深300中国指数挂钩可转换结构性投资”产品的合同条款以及产品说明书中的“可转换结构性票据”、“非保本结构性票据”等专业性术语和其他关于产品及其风险的介绍性内容。该客户表示自己之所以购买该产品是因为基于对渣打银行的信赖,并指称正是因为自己看不懂合同条款和产品说明书才相信宣传材料的介绍和理财经理的说明,但这些介绍和说明却对自己进行了误导和欺骗。[3]2013年4月,顾客成某购买了渣打银行一款声称可以随时申购赎回的开放式结构理财产品,在该银行投资策略分析师的建议下,成某于2013年6月25日赎回了该产品,但此时亏损金额已达20余万元。成某指称当时向其推销购买该产品的银行理财经理声称该产品“不会有大风险”,“没有大问题”,“风险比国内银行推销的理财产品还要低”,对于成某所进行的风险评估也不过是“走走过场”,虽然有销售录音,但是长达4个小时的推销过程却仅于成某决定购买之时才开始录音,对可能存在夸大收益、忽视风险的推销阶段并没有进行录音,显然这种录音记录方式对于银行是极为有利的。[4]

1.2金融商品不当销售的法律规制困境

在客户诉汇丰银行理财产品欺诈案中,关于双利存款的产品性质国内有学者专门进行了分析,认为该产品并非通常意义上的“无风险存款”,而是一种金融衍生品交易。[5]对于这样一种嵌入了金融衍生交易的非常规理财产品,汇丰银行仅告知顾客其为“非保本产品”的说明行为显然有失妥当,客户方某是否能够通过汇丰银行的说明真正了解该产品、认识产品风险也十分值得怀疑。汇丰银行虽赢得了胜诉,但其销售上存在的产品名称误导、说明不充分、说明方式欠妥等瑕疵却是不争的事实。事实上,关于银行以“理财产品”之名掩盖结构性衍生品之实的现象,我国并非没有相应的规范。2008年4月银监会出台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就强调商业银行在为理财产品命名时禁止“使用带有诱惑性、误导性和承诺性的称谓和蕴含潜在风险或易引发争议的模糊性语言”。由此看来,汇丰银行“双利存款”的产品名称显然带有一定的误导性。银行理财产品,尤其是那些嵌入了复杂结构易的商品已经成为金融商品交易的重灾区,我国的金融消费者深受其害。对于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我国之前的法律规范包括2005年银监会公布实施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2008年紧急出台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2011年颁布的《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其中不乏“揭示相关风险”、“充分揭示风险……不得对客户进行误导销售”、“信息充分披露”、“风险揭示书应当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等等规定。此外,《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第22条也明确规定:“商业银行销售的理财计划中包括结构性存款产品的,其结构性存款产品应将基础资产与衍生交易部分相分离,基础资产应按照储蓄存款业务管理,衍生交易部分应按照金融衍生品业务管理。”由此可见,我国关于商业银行结构性理财产品的销售并非缺乏规范,但目前来看这些规范并没有起到预期的规制效果,金融机构在金融商品销售时仍然存在着不当说明、不当劝诱等销售行为。面对此种现象,如何提高法律规范对于金融商品交易的规制效果,使金融机构在进行金融商品销售时有所忌惮,从而减轻不当销售行为,令处于不利地位的金融消费者获得切实保护,是金融商品市场进一步发展必须考虑的问题。

2冷静期规则:一种规制信息不对称与倾斜

保护弱者的特别方法在投资者与金融消费者界限日渐模糊,消费者、投资者保护日益高涨的今天,我们或许可以借鉴国外消费者保护制度中的冷静期规则对我国金融商品交易制度进行一些改革。冷静期(cooling-offperiod)在国内又译作冷却期、犹豫期、取消期等,这一概念可以追溯到1962年英国消费者保护委员会提交给议会的一份最终报告。[6]关于冷静期的正式立法起源于英国1964年《租赁买卖法》(Hire-PurchaseAct)中针对上门推销所制定的“冷静期”条款。在发达国家,冷静期规则原本主要是适用于上门销售业务的立法,但如今已经被扩展到高价产品、高风险产品、高度复杂产品等的销售领域,用于抑制强迫销售现象或欠缺理性思考的情形。冷静期给予了消费者一方对其不理予以补救的机会。[7]我国最新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修正案》也引入了冷静期,对采用网络、电视、电话、邮购等方式销售的商品,“消费者有权自收到商品之日起7日内退货,且无需说明理由”,从而在我国消费领域首次确立了“有限冷静期”规则,但这一规则能否适用于金融消费领域目前还没有定论。冷静期实质上是购买者有权撤回已缔结合同的一个特定时间段。冷静期所赋予购买者撤回合同的这一权利可称之为购买者的取消权、废除权、否认权或撤回合同的权利,但一般被叫做撤销权。与之相关的一项保护措施是消费者在此期间进行深思熟虑的权利,在这一时间段内消费者不接受提议或缔结的合同。[8]冷静期规则对于在交易中处于明显不利地位的消费者提供了一种特别保护方法,[9]该规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买者自负(caveatemptor)的传统做法和原则,也了相当长一段时间里英美法系禁止反言(promissoryestoppel)法则以及大陆法系契约坚守(pactasuntservanda)原则在合同关系中的主导地位,可以说是现代法律的一次良性变动。[10]冷静期规则的存在既有实践中的必要性也有理论依据。尽管在商事交易中长期以来遵守传统的允诺禁反悔制度,但是正如美国《合同法重述》中对于该制度的解释认为在维护正义的范围内违反允诺的救济应予以准许。从经济学上来讲,随着高科技时代的来临,许多金融商品的构造愈来愈复杂,在信息不对称而人们的知识与认知又极为有限的情况下,人们往往难以真正了解产品性能。如一味坚守契约自由,禁止反言,势必会滋生经营者“合法损害”消费者权益的现象。根据民法理论,法律虽然承认自由缔结的契约,但是如果当事人在不了解信息,以致意思表示不自由或不真实(即存在瑕疵)的情况下所缔结的合同,应认定为无效或可撤销。[11]撤销权的正当性基础正是在于合同一方当事人意思形成阶段的不自由或不真实。可见,冷静期规则的核心———撤销权的基础是民法上的合意瑕疵理论。德国民法典第119条、我国台湾民法典第88和89条都规定了“错误制度”,该制度是指表意人若知其情事则不为意思表示的,则表意人可撤销其错误的意思表示。我国《合同法》规定的“重大误解”制度也是为了解决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所导致的对合同一方当事人显著不公平的问题。冷静期规则可以看作一种典型的规制信息不对称,对弱势地位相对人予以特殊倾斜保护的方法。

3从规制不当销售到形成有序市场:金融商品交易适用冷静期规则的意义

金融商品的复杂性和专业性使得这一领域的信息不对称现象较之普通商品市场更加突出,金融消费者与金融机构的交易地位更为悬殊,金融消费者因意思表示不自由而产生不真实交易的可能性更大,这就在事实上要求有相应的制度措施可以允许其解除与对方达成的此类交易。在金融法领域,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引入了冷静期制度,之所以如此,与投资者向金融消费者的转变以及相应的理论嬗变不无关系,当然,也与金融产品的专业性以及金融市场的高度不对称性紧密相关。[12]

3.1适用冷静期规则可以有效抑制金融商品不当销售行为

在金融市场上,“买者自负”原则的基本要求使得投资者须自行承担参与金融交易的风险。长期以来,在禁止反言原则的制约下,金融机构一旦向消费者售出了金融商品,则意味着双方交易的成功,消费者一般不能退回所购买的金融商品或要求解除合同。在这种的交易制度下,金融机构一旦与消费者缔结交易合同,就与消费者形成了稳定的交易关系,金融机构不必担心日后消费者提出撤销合同的要求。因此在金融商品销售时,金融机构及其业务人员没有日后投资者可能取消交易的后顾之忧。于是想方设法使潜在顾客变成现实的客户就成为金融机构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惯常手法。因此在销售中避重就轻地进行产品说明、提供虚假的产品信息、不严格履行适当性判断、采取不当方式进行劝诱甚至诱骗等等也就不足为奇。将冷静期规则引入金融商品交易,相当于为金融机构安置了一个警铃,提醒金融机构及其业务人员在进行产品推荐和销售时时刻注意:在冷静期内客户可能随时会通过行使撤销权而使合同关系归于消灭,所有为达成交易而做的前期努力都将因此化为沉没成本。有了这样的后顾之忧,金融机构业务人员就会仔细筛选劝诱对象,认真履行适当性判断义务,在进行产品说明时也会更加中立和客观,向顾客揭示产品存在的缺陷和风险。对于金融消费者而言,冷静期是一项对抗金融机构信息优势的规则,增加了其被金融机构公平对待的可能性。

3.2冷静期规则为非基于真实意愿交易的金融消费者提供市场退出渠道

金融商品不是一般的投资产品,更不是可以随意购买的普通商品,基于投机目的的交易从一开始就偏离了正常轨道。作为有限理性的消费者,甚至包括一些经验并不丰富的机构投资者,在有些情况下可能会做出违背真实意愿的交易决定。促使其做出这种决定的原因,有可能是对于金融商品的片面认识,也有可能是基于从众心理,还有可能是被产品宣传、广告或者业务人员巧舌如簧的劝诱所吸引和打动,从而在冲动情绪中做出了交易决定。然而待头脑冷静下来之后才发现参与交易的金融商品并非如当初所认识或业务人员推荐、介绍的那样,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投资者只能被动地、如履薄冰般地眼看交易变成既成事实而不能采取其他办法予以弥补,这显然有违民商事法律关于公平与真实交易的基本原理,适用冷静期规则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改变这一状况。在金融商品交易中引入冷静期规则,使金融消费者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深思熟虑,待头脑真正冷静下来,再来决定是否保留双方所缔结的合同。如果当初的交易决定和缔结的合同确实并非出自自己的真实意愿,那么金融消费者可以通过行使合同撤销权使双方的交易关系归于消灭。这就给了金融消费者纠正其错误或失误交易决定一个机会,使其得以借助冷静期规则退出并非真正愿意参与的金融商品交易,从而从源头上避免了可能的投资失败。

3.3引入冷静期规则有利于金融商品交易市场的成熟、有序发展

将冷静期规则引入金融商品交易可以有效规制信息不对称现象,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矫正金融消费者与金融机构原本悬殊的交易地位,使金融机构收敛起不当销售行为,敦促其养成诚实守信的交易习惯,从而改善金融商品市场乱象,形成良好的市场秩序,促进这一市场成熟、有序发展。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那些利用冷静期规则撤销所缔结的金融商品交易合约的其实并非真正适合该市场的投资者,他们中的大多数要么是并不适格的投资者,要么虽然适格但却缺乏应有的投资热情或投资经验,勉强进入这一市场不仅会令其投资处于一种不安全状态,也会增加整个市场的不稳定性。冷静期规则实际上不仅给了那些还不成熟的金融消费者一个全身而退的机会,而且也使得该市场最终参与者的合格程度得到提高,整个市场交易的有效性得以保障。

4金融商品交易冷静期规则的适用设计

冷静期规则潜在的前提是买方在完成交易时通常处于信息不对称状态,或受对方诱惑或为摆脱困境而迫不得已等可能做出的非理性选择,即卖方具有被归责的可能才给予买方一定的救济措施。[13]确立了冷静期规则的国家和地区,对于该规则的适用几乎都制定了较为严格的条件,其目的就是为了避免规则被滥用。尽管笔者认为金融商品交易有必要引入冷静期规则,但同时也建议对该规则的适用条件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

4.1适用主体

金融商品的交易主体具有多样性,冷静期规则仅应适用于其中的部分交易主体。这是因为,如果允许所有的金融商品交易者都享有在冷静期内行使撤销合同的权利,这对于金融商品的销售机构而言显然有失公平。一般来讲,冷静期规则主要是赋予那些没有足够的金融专业知识,在信息获取上处于不利地位的金融商品交易者以救济其非基于真实意愿交易的一项权利。衍生性金融商品是金融商品中的“高、精、尖”产品,一般被机构投资者用来规避和转移投资风险,此类交易也属于金融商品交易的范畴,但是对于参与这种交易的投资者能否适用冷静期规则却应区别对待。那些衍生性金融商品交易的机构投资者,一般认为他们有着较为丰富的交易经验以及相对专业的知识,通常具有正确认识金融商品、独立做出交易决定以及识别各种不当销售行为的能力,所以对于这种成熟的机构投资者,无需也不应该为其设置冷静期。如果允许这些投资者在一定时间内享有撤销合同的权利,将可能刺激这类投资者做出轻率的投资举动,例如增加投机易,若市场稍有风吹草动则利用冷静期规则通过行使撤销权取消合同,这显然有违冷静期规则设立的初衷。衍生性金融商品的高风险性决定了此类商品一般不适合于自然人交易。但是金融机构在销售这些衍生性金融商品时却并没有过多地考虑产品与对象的匹配问题,致使此类高风险产品流向了自然人群体。在这些自然人群体中,部分属于个人投资者,即专业知识、交易经验、经济实力、风险承受能力等方面达到一定水平的自然人,还有一部分则属于需要给予倾斜性保护的金融消费者。冷静期规则的适用对象也应该将那些具有相应资质的个人投资者排除在外,仅将金融消费者作为该规则加以保护的对象,赋予其对因意思表示不自由或不真实所造成金融商品交易决定予以救济的权利。

4.2冷静期间及其计算

各国或地区现行冷静期规则关于冷静期间及其计算时间的规定各有不同。在冷静期间方面,一般为3-7日不等,有的是从合同签订当日计算,有的是从次日起计算。笔者认为,鉴于实践中金融商品种类的多样性以及金融消费者的多元化,关于冷静期间不宜做出“一刀切”式的规定,应该针对不同的产品类型,尤其是产品的风险程度,并适当考虑不同投资者的实际情况,分别设置冷静期间。冷静期间的时间长度应与金融商品的风险程度成正比,风险越高则赋予客户的冷静期间越长。同时,冷静期间的长度又应与客户的专业知识程度、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成反比,也就是说客户的成熟度越高所享有的冷静期间应该越短。总体上,金融商品冷静期间的时间最长不应超过7日,从双方签订合同之日起开始计算。当然,除了这种强制性冷静期规则,金融机构也可以规定一些高于强制性规定的自愿性措施,比如延长冷静期,或者赋予顾客更有利的权利。这些关于冷静期的自愿性措施,可以通过在合同中拟定冷静期条款加以规定。对于此种做法法律并不排斥。虽然金融机构将因此承担更高的义务,但却可以通过这些措施赢得顾客的信任,有利于双方建立起更加牢固的交易关系。

4.3冷静期的告知方式与撤销权的行使

冷静期规则和情势变更原则都具有撤销当事人缔结的已经产生法律效力的合同的作用,但是二者的不同在于前者的无因性。即,一般而言,购买者在冷静期内可以撤销合同且不必向对方说明理由。足见,冷静期规则赋予购买者的合同撤销权是一项倾斜保护的权利。但是这一规则究竟是使购买者真正获益还是只能提供虚幻的保护,还取决于金融机构向购买者传递有关冷静期规则的信息与知识的方式。国外有研究表明,那些同时收到口头和书面形式的关于其所享有权利的注意信息的购买者,比那些仅收到书面提醒形式的更倾向于使自己通过该权利受益,而且这种差距还颇为显著。据统计,大约53%的卖方仅会以书面形式规定冷静期和撤销权,并且不会告知对方有撤销合同的权利。[14]因此,金融机构是否有告知金融消费者冷静期规定和合同撤销权的诚意以及以何种方式告知,深刻影响着对方能否行使和如何行使这一权利。正如研究所表明的那样,多数金融消费者投资者关于金融商品本身以及相关法律知识的欠缺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其通过书面资料了解自身权利的主动性,而口头形式的告知往往会使其更易于理解、接受和留下深刻印象。需要强调的是,撤销权的正当性基础在于合同一方意思形成阶段的不自由,而不是因为“消费者是弱者”或者“保护消费者”,[15]尽管这一制度事实上确实起到了保护消费者的作用。因此,金融消费者合同撤销权的行使必须被严格地限定,确保其只能在意思表示不自由或不真实的情况下才能享有此项权利,如此才能有效防止该权利的滥用和冷静期规则负面作用的出现。这些限定包括对权利行使时间的限制,也就是上文所说的冷静期间,超过这一期限则客户无权再行使撤销权。另外关于权利行使的方式,为规范和慎重起见,金融机构客户如欲撤销合同,则应以书面方式通知金融机构,并对对方是否收到撤销合同的书面通知及时进行确认。

5结论

任何对于弱者的保护措施都不宜矫枉过正,否则只能适得其反。作为一项倾斜保护措施,冷静期规则实际上是通过强制或自愿抑制商品或服务提供者的最终交易决定权,来适当矫正因信息不对称等原因所形成的交易地位不对等状况。这一规则实际是与英美法系禁止反言以及大陆法系契约坚守原则相背离的,而这两个原则内蕴着深厚的私法自治理念,正是基于此传统民法才得以构建。基石一旦松动,建立在其上的私法大厦就会有倾覆的危险。如何避免冷静期规则这一特别性制度或者例外性规则引起固有私法基石的松动,是我们必须警惕的事情。只有在其具体的构成和行使要件等规则设计上做足功夫,才能将引入这一规则的副作用降至最低。冷静期和撤销权本是法律强制性或者经营者自愿赋予消费者的一项特别权利,消费者对此应认真并慎重对待,切勿因某些消费者的不当行使而使整个规则面临危机。总之,将冷静期规则引入金融商品交易,必须秉承民法所一贯坚持的“例外性规则从严适用”的原则,[16]以防止这一规则遭到滥用和引发负面效应,从而引起金融商品市场交易秩序的紊乱。

撤销处分思想汇报篇4

全国清理整顿公路收费站点工作座谈会已经召开一天半了。昨天,各省、市、区交通主管部门的负责同志汇报了清理整顿工作进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广东、吉林、湖北、河南、四川五省还介绍了他们的一些好做法、好经验。今天上午,针对大家提出的问题,会议又进行了分组讨论。刚才,三个小组的召集人汇报了各小组座谈讨论情况。总的来看,这次会议虽然时间不长,但议题集中,气氛热烈,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求真务实,献计献策,既交流了经验,互通了信息,又统一了思想,达成了共识,也检查了各省、区、市的工作进展情况。可以说,会议基本达到了预期目的,取得了良好效果,开得非常成功。

下面,结合各省汇报的情况和大家在座谈讨论中反映的有关问题,我讲几点意见:

一、我国收费公路的基本情况1984年12月国务院第54次常务会议出台“贷款修路,收费还贷”政策以来的近20年,是我国公路交通事业发展历史上速度最快、规模最大、成就最为突出的一段时期。收费公路政策的实施,对于缓解公路建设资金严重不足的矛盾,改善我国路网结构,提高路网技术水平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我国目前已建成的高等级公路中,所有的高速公路、80%的一级公路、44%的二级公路,都是依靠“贷款修路,收费还贷”政策得以实施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在短短的14年时间内,建成了位居世界第二、长达2.5万多公里的高速公路,年均增长里程达1800公里,走过了发达国家一般需要40年才能完成的发展历程。一级公路和二级公路也保持了年均29%和14%的增长率。可以说,如果没有“贷款修路,收费还贷”政策,就没有我国公路交通事业兴旺发达的今天。因此,“贷款修路,收费还贷”政策是促进我国公路交通发展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政策。过去我们成功地运用这一政策,缓解了公路建设资金不足的矛盾,今后仍然要坚持这一政策,以实现公路交通新的跨越式发展的目标。

根据部初步统计,截止20*年底,全国共有收费公路里程124614公里,收费站点4294个,其中公路收费站3875个,桥隧收费站419个。按经营性质分,经营性收费公路26748公里,收费站点1205个,分别占收费里程的21.5%、总站点的28.1%;政府还贷性收费公路97866公里,收费站点3089个,分别占收费里程的78.5%、总站点的71.9%。

在看到“贷款修路,收费还贷”政策对我国公路建设起到巨大促进作用的同时,对收费公路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我们必须保持十分清醒的认识。这些问题主要有:一是规模大、站点多。收费公路总里程突破12万公里,已占到全国公路通车总里程的7%;收费站点达到4200多个;二是收费公路等级不合理。二级收费公路占收费公路总量的63.4%,占收费站点总数的55.3%,更为严重的是三四级公路和其他收费公路还占2.9%;三是收费站点设置不合理。收费站点基本上以县(区)行政区划来设置,不少地方过多过密,个别地方收费站的间距相隔只有十几公里甚至几公里;四是违法设站没有得到有效制止。有的地方未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就擅自设站收费,有的地方已还清贷款或者收费期限届满,却不愿撤站和停止收费;五是部分收费路段的收费标准过高,一些地方在确定及调整收费标准时,没有充分考虑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群众的承受能力,随意性较大;六是少数地方在转让公路收费权时,不按程序报经主管部门的批准,违法转让,擅自延长收费年限,带来许多后续管理问题;七是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不同地区和不同技术标准的收费路之间差异性较大;八是在收费资金管理、核算、使用等环节监管不到位,个别地方的收费成本较高,非生产性开支比重大,甚至存在着收费养人的现象。

上述八方面的问题,有些是局部现象,有些则带有一定的共性和普遍性,还有一些问题涉及到深层次矛盾,解决起来难度很大。当然,收费公路作为发展和改革中出现的新鲜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也符合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但是这些问题的客观存在,影响了收费公路的健康发展,有损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直接关系到政府特别是交通部门的形象,成为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社会问题。对待这些问题,我们既不能视而不见,也不能夸大矛盾,应该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正确把握我国收费公路发展过程中所处的特殊环境,用发展的眼光看现状,用发展的观点去认识,用发展的思路去解决。

二、清理整顿工作进展情况及存在问题去年4月15日31号文件出台后,经国务院同意,国务院减轻企业负担部际联席会议于11月5日颁布了实施意见,12月5日又召开了全国治理向机动车乱收费和整顿道路站点电视电话会议。根据31号文件和实施意见的部署要求,部在今年初又印发了《公路收费站点清理整顿指导意见》。各省、区、市交通主管部门根据这“三个文件一次会议”的部署,结合各自实际,制定了清理整顿实施方案并报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有些省还召开了全省性的专题会议进行部署,积极主动地开展了清理整顿工作。特别是广东、湖北、四川、吉林等省,行动快,动手早,从去年开始就分期分批地撤销了一批收费站点,把工作做在前面,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从昨天各省、区、市汇报的情况来看,各地在清理整顿工作中,既能扎实工作,稳步推进,又能与时俱进,解放思想,大胆探索,总结和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主要有:

一是领导重视,部门联动,形成了工作合力。清理整顿公路收费站点工作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尤其是涉及到地方政府和投资主体等多种复杂的利益关系,没有各级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各有关部门的相互配合,工作很难开展下去。在这次清理整顿中,不少地方都成立了由省领导亲自挂帅,纠风办、计委、财政、物价等部门参加的领导小组,设立了专门办事机构,明确了各相关部门的责任,形成了领导重视、部门配合、上下协作、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为清理整顿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福建省交通厅在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制的同时,还充分发挥舆论宣传的监督作用,对不符合规定的七类收费站点进行“聚焦”报道,开展了“诚信收费,树立新风”的民主评议行风活动,取得了较好效果。

二是建章立制,从制度上保证了清理整顿工作的顺利开展。加强制度建设,实现管理的规范化、程序化是做好收费公路的基础。为确保清理整顿工作的顺利开展,各省、市、区在建章立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湖北省政府制定了《湖北省收费公路管理办法》,对收费公路及站点设置进行了严格规范。四川省针对项目分散、难以有效监管的现状,由省政府制定了《关于收费还贷公路实行市州统一管理的意见》,确定了“统一管理,分级负债,统收统支,加强监督”的原则,将收费公路上收到市州政府实行统一管理,为清理整顿工作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条件。

三是探索新思路,采取新举措。广东省委、省政府把清理整顿公路收费站点作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形成良好经济发展态势的一件大事来抓,提出了“统一管理,合理布局,总量控制,统筹还贷”的清理原则,采取区别对待、分类指导的方法,去年撤并了50个收费站,今年还准备再撤50多个。其中,对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推行深圳、佛山经验,由地方财政拿出部分资金设立偿还收费站债务和公路建设发展专项基金,并对本市车辆实行年票制,撤除市区内的收费站点;对东西两翼和粤北地区,采取转移债务的方式,撤并不能还贷的收费站点;对16个扶贫开发县,采取由省公路局承担欠款本金、地方政府承担贷款利息和收费站人员安置的做法,撤除所有收费站点。湖北、陕西两省建立了撤站还贷平衡资金,用于解决撤销站点的遗留债务。四川省成都市从发挥城市总体功能出发,对城市周围的“五路一桥”采取了年票制,避免了过多设站带来的不良反应。广东深圳和佛山由地方政府出资成立收费公路偿还基金的做法,对经济发达地区很有借鉴意义;条件暂时不具备的其他地区,也应学习他们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发展中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

四是标本兼治,全方位开展清理整顿工作。吉林省为控制收费站点总量,制定了五年和十年收费站点设置规划。河南省按照总量控制、动态管理、合理布局的原则,由省公路局对全省除高速公路以外的其他所有收费公路实行“统贷统还”,撤并了年收费额在300—500万元以下和管理不规范的一批收费站。四川省在部清理整顿内容的基础上,还要求对擅自改变收费管理主体的收费站点、路况差或者还贷能力差的收费公路项目、违规对还贷公路项目收取税费的现象进行清理整顿,去年共撤销了22个收费公路项目、69个收费站点。此外,浙江、重庆、江苏、山东、广东等省推进了高速公路联网收费进程,撤销了省内在高速公路主线上设置的收费站点。

按照部的统一部署,目前公路收费站点清理整顿第一阶段工作已经基本结束。在前一时期的工作中,各省、市、区交通部门的广大干部职工,克服种种困难,排除各种干扰,深入基层,搜集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为确保清理整顿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此,我代表部党组对他们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的感谢!

与此同时,在清理整顿第一阶段的工作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一是个别单位和少数领导在认识上还没有完全到位。有些地方在对待清理整顿公路收费站点工作上,还存在一定的模糊认识。有些同志把清理收费站点工作同加快公路建设对立起来,认为公路建设任务艰巨,资金缺口很大,清理整顿公路收费站点会影响筹集建设资金和偿还债务;二是有些同志认为清理收费站点涉及方方面面的利益,工作难度大,难以协调,存在着畏难情绪和观望等待思想;三是调查登记工作的深度和力度不够,工作进度不平衡。

目前少数省、市、区还没有完成收费站点调查登记工作。有的虽然完成了调查登记与汇总工作,但没有对各地市上报的资料进行认真分析,甚至没有经过全面审计,导致汇总资料存在虚报、漏报的现象;四是大多数省、市、区就收费站点撤并后的债务偿还和人员安置问题,还没有提出可行的解决预案,制定稳妥的应对措施。这些问题应当引起各级交通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三、进一步提高对清理整顿公路收费站点重要意义的认识部党组一直非常重视清理整顿公路收费站点工作,多次进行研究部署。1999年初部曾发文并召开专题会议,对清理整顿收费站点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各地交通主管部门也开展了一系列的清理整顿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有些深层次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因此,针对近年来一些地方和部门向机动车乱收费、乱集资、乱罚款以及在道路上乱设收费站点的问题,国务院办公厅制定并了31号文件,说明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这项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决心,也表明这项工作已经不是简单的经济工作,而是一项艰巨的政治任务。我们必须站在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

首先,清理整顿公路收费站点是交通系统实践“三个代表”的需要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号召全党,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与归宿点”。我们的党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无产阶级政党,我们的政府是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政府,必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准确把握人民群众的意愿。作决策,干工作,必须以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接受不接受为衡量的标准。贷款修路,改善交通环境,人民群众是欢迎的、支持的。但如果收费公路发展规模过大,站点过多影响了路网的畅通,过重的通行费影响了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时候,人民群众就会不满意。这个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就会直接影响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甚至激化社会矛盾,影响社会稳定和党群干群关系。因此,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必须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站在维护党和政府的形象、维护群众利益的高度,认真研究解决收费站点问题,让人民群众满意。

第二,清理整顿公路收费站点是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需要公路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赖以存在的基础性、公益性设施。“要想富,先修路”。我们修路架桥的根本目的是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推动社会文明进步、方便人民群众出行服务的。在当年公路交通严重滞后、成为国民经济经济制约因素的历史条件下,通过实行“贷款修路,收费还贷”政策,加快了公路建设进程,也改善了投资环境,方便了人民群众出行,繁荣了一方经济,富裕了一方百姓,人民群众是满意的。但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起点高了,对公路交通的需求已不再是仅仅满足于技术等级的提高和路网的日趋完善,而是要求更为宽松、更为公平的“软环境”,越来越要求发挥公路设施的公益;人民群众也会对出行条件不再是要求走得了、走得好,而是要求走得更经济、更安全、更舒适。目前过多过密的收费站点和不合理的收费,影响了公路的便捷畅通,加大了运输成本,也影响到投资环境的优化和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广东省交通部门的同志提出的“交通建设的基础性和公益性决定了搞好交通建设是政府的责任,处理好历史遗留的收费站点过多过密问题也是政府的责任”的新观念值得我们认真思索。广东省佛山市把清理整顿公路收费站点工作作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重要举措,撤销了原有43个路桥收费点中的28个,在不长的时间里就使全市干线公路上的车流量大幅度增加,运输成本明显下降,旅游人数成倍增长,投资环境明显改善。这也充分说明清理整顿公路收费站点,既能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又能为繁荣城乡经济注入新的活力。为此,我们应该站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观念上,坚持公路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运输服务这一根本宗旨,来正确看待清理整顿公路收费站点工作的深远意义。

第三,清理整顿公路收费站点是保证收费公路政策持续稳定发展的需要在今年的全国交通厅局长工作会议上,张春贤部长提出了实现交通新的跨越式发展的目标。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公路交通工作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始终把发展作为交通工作的第一要务。这将进一步加重公路的建设任务,“贷款修路,收费还贷”政策仍将是我们筹集公路建设资金的主要渠道,保持这一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显得尤为重要。但是目前所出现的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特别是收费站点过多和设置不合理不规范、违规转让收费权、收费养人等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这一政策的正确执行。好政策只有理解好、执行好,才有生命力。在某种意义上讲,“贷款修路,收费还贷”政策也是一把“双刃剑”。

用得好,就能成为公路大发展的“制胜法宝”;用不好,也会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所以,公路收费站点存在的突出问题目前已到了非清理整顿不可的时候了,否则就有可能影响到这项政策的持久性和生命力,进而影响交通新的跨越式发展目标的实现。做好这项工作,不是要不要发展收费公路的问题,而是通过撤销不合法的收费站,降低偏高的收费标准,规范收费公路的管理,使收费公路走上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各地一定要牢固树立“今天的清理整顿就是为了明天的更好更健康的发展”的观点,学会用发展的办法来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第四,清理整顿公路收费站点是治理公路“三乱”工作的需要公路收费站点如能统筹规划,合理设置,不仅能保证公路畅通,而且能有效地防范“三乱”现象的发生。相反,如果公路上的站点不按照规定设置,数量过多,站点过密,收费过高,管理不规范,就为“三乱”现象的滋长提供了温床,间接或直接地引发公路“三乱”。近10年来,我部与公安部、国务院纠风办等部委联合开展了公路“三乱”治理工作,继1997年全国实现国、省道基本无“三乱”之后,从1999年起又开展了实现所有公路基本无“三乱”活动,到去年年底,全国共有17个省份实现所有公路基本无“三乱”,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充分肯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称赞。但是人民群众反映公路上的“三乱”现象仍时有发生,其中收费站点过多的问题还较为突出。今年中纪委二次全会明确提出,要重点治理向机动车辆乱收费和整顿道路站点,并要求从法制、体制、机制上研究解决治理公路“三乱”的根本措施。刚才,耿文清同志也指出,收费站点过多过密是去年人民群众反映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为此,我们要按照中纪委二次全会的要求,切实清理整顿好收费站点,为从根本上遏制公路“三乱”打下坚实基础。

四、加强领导,扎实工作,全面完成清理整顿任务这次清理整顿公路收费站点工作时间紧,要求高,难度大,各省级交通主管部门必须继续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和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在巩固前一阶段工作成果的基础上,坚持“口子不开、目标不变”的原则,抓住主要矛盾,解决关键问题,确保公路收费站点清理整顿工作能够深入扎实地开展下去,全面完成清理整顿任务。为此,在下一阶段的清理整顿中,必须着重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要加强领导,完善制度,落实措施清理整顿收费站点工作涉及多部门,协调难度大。各地一定要按照国办文件和部指导意见的要求,成立由政府主管领导挂帅,交通、财政、计委、减负、纠风等部门参加的清理整顿领导小组,这是确保清理整顿工作顺利开展的组织保障。目前,大部分省份都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落实了办事人员,工作开展较为顺利。但也有个别省份没有开展这方面的工作。希望这些省份抓紧向政府领导汇报,力争在政府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各省交通厅要积极主动地加强与财政、计委、纠风、减负等部门的协调,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同时,也有个别省份在清理整顿工作中,以文件对文件,以简单公布收费站点名单的做法来敷掩了事,这是和形式主义的表现。希望这些省份能够学习借鉴清理整顿工作进展较好省份的好做法、好经验,制定具体且可操作的实施方案,提出切中要害的解决措施,下狠功夫,花大力气,不折不扣地把公路收费站点清理整顿工作开展起来。

第二,要抓住关键环节,分阶段推进清理整顿工作这次清理整顿工作分为清理登记、审查核定、组织验收三个阶段实施。这三个阶段环环相扣,只有把前一阶段的工作做细做实,才能为下一阶段的工作奠定基础,做到稳中求进,否则就会无功而返。在推进这三个阶段的过程中,各省级交通主管部门必须抓住以下四个关键环节:

一是要继续抓住登记环节。调查登记,统计汇总是这次清理整顿的首要任务,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工作。部在《指导意见》中将清理登记作为第一阶段进行部署,目的就是真正摸清收费公路的家底,为清理整顿工作提供依据。各级交通主管部门要在第一阶段调查登记工作的基础上,再进行认真分析和研究,明确主攻方向和必须解决的主要矛盾。同时,还要按照部《指导意见》规定的格式要求,将汇总的资料和数据务必于5月底前报部。

二是要抓住审计环节。要对每一条收费公路和每一个收费站点,都要进行全面审计,以掌握真实的收费和财务收支情况。只有这样,才能做出正确的科学决策,有针对性地解决收费站点的问题,清理整顿工作才能有效地推进,清理整顿的最终结果才能令人信服。

三是要抓住审批环节。对清理整顿后拟保留的收费站点,必须重新办理审批手续,重新核定收费期限和收费标准,不符合要求的,要坚决予以撤除;对今后新增收费公路和收费站点,要严格执行审批程序。

虽然收费站点的审批权限属于各省级人民政府,但作为行业主管部门,各省级交通主管部门一定要从行业角度,为省级人民政府的审批把好政策关和技术关。

四是抓住公示环节。清理整顿结束后,各省份必须把予以保留的收费站点集中向社会公告,确保每个收费站点向社会公开审批文件、收费单位、收费标准、收费期限和监督电话,同时要借助新闻宣传部门的力量,广泛接受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部在清理整顿工作结束后,也要把全国收费站点向全社会集中公示,并公开申明:“今后凡不在公告范围内的收费站点,广大人民群众都有权拒交车辆通行费”,以借助全社会和人民群众的监督,使那些非法设置的收费站点在强大的舆论压力面前无法生存。

第三,严格政策界限,狠抓工作落实应当说,目前公路收费站点清理整顿工作,目标、措施和实施方案都已经明确,能否达到应有的目标,取得预期的成效,关键在于落实。同志曾多次强调:我们不仅要制定正确的政策,而且要认真彻底地落实决策。为此,各级交通主管部门一定要在思想上更加重视、行动上更加严肃认真地抓好落实。一是严格执行政策,坚决撤销国办31号文件和部《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的七类收费站点,其中前六类是必须坚决撤销的硬指标。在对待这些必须撤销的违规站点上,各级交通主管部门态度一定要坚决,绝不在政策上开口子,也绝不留后患。这是衡量我们工作能否取得实效的标准,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达到加强收费公路行业管理、规范收费行为、降低收费成本、提高公路通行效率的最终目的;二是加强监督检查。对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限期整改,对工作扎实、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要予以表彰,对工作开展不力或成效较差的单位和个人也要给予批评教育。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对部分省市的国道收费站点清理整顿工作情况进行抽查,并向全国通报检查结果。

第四,标本兼治,力求从制度创新上解决收费站点问题撤并几个收费站点只是治标措施,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收费站点问题,还必须从制度创新上加以解决。

制度创新要从下面三个方面入手:

一是要尽快实施高速公路联网收费制度。*年部颁发了《高速公路联网收费技术暂行规定》,去年部有关文件明确提出,东部地区各省、市要力争在3年内实现省内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的目标。中西部地区各省(区、市)也要根据各自情况,逐步实施高速公路联网收费。张春贤部长在今年全国交通厅局长会议上也提出,要下决心着手规划并组织实施全国国道主干线联网收费工作,并决定把京沈路段的联网收费作为四项试点工程之一。各地要按照部的有关要求,大力推进高速公路联网收费进程,以撤销本辖区内高速公路上的主线收费站点。

二是要积极实施政府还贷收费公路“统一管理”和“统贷统还”制度。为从根本上减少收费站点数量、防止收费资金被截流和挪用、提高融资能力和路网运行效率,各地要学习借鉴湖北、河南、四川等省的经验,结合各自实际,积极研究并实行政府还贷收费公路“统一管理”和“统贷统还”制度,探索这项制度的具体内容和措施,提出可行的管理模式。通过实施这项制度,撤销不符合规定、收费仅够养人或者不够养人的收费站点。

三是要全面实施收费公路总量控制制度。各省级交通主管部门要按照国办文件的部署,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尽快研究提出本辖区内合理的收费公路总量控制指标,并报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全面执行。通过实施总量控制制度,达到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的目的,使收费公路和收费站点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规模之内,从源头上有效解决收费公路规模过大和收费站点过多等突出问题。

上述三项制度已经得到有关部门的认可,目前已列入《收费公路管理条例》之中,并即将由国务院颁布实施。

第五,强化行业管理,做好清理整顿工作的后续管理工作清理整顿公路收费站点只是一个阶段性的工作,但做好清理整顿后的行业管理、促进收费公路的健康发展,则是一个长期性的工作。

一是要加强收费资金的监管。对收费公路车辆通行费要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的规定。今后,凡是不应当列入收费公路偿还范围的债务,一律不准用通行费收入偿还;凡是代有关部门收取的费用,一律予以取消。吉林省50个收费站在两年多的时间内被有关部门以各种基金、分成、税费的名义提走通行费2600多万元,为此,该省省政府下发了《关于禁止从行政性公路收费站收取的车辆通行费中提取税费、基金和分成的通知》,有效遏制了通行费流失问题,提高了还款能力。希望各省、市、区交通主管部门对本省范围内车辆通行费的使用情况也作一些调查,积极争取省级人民政府的支持,防止车辆通行费以各种基金、税费的名义被挪作他用,以确保其专款专用于公路建设和还贷。

二是要加强对公路收费权转让的管理。收费权转让必须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程序进行,转让国道收费权必须经交通部批准;转让其他收费权必须经省级交通、财政部门审核后报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报交通部备案。今后,二级收费公路不得转让收费权。对于目前已经违规转让的收费公路项目,要力争在这次清理整顿中予以妥善解决。

三是要加强对收费公路的养护管理。收费公路作为需要缴费通行的设施,人民群众和过往司机对其有着不同于普通公路的要求。当他们交钱行驶收费公路时,收费公路经营者或者管理者应当为他们提供良好的路况和优质的服务,这既是公路使用者的权力,也是公路经营者或者管理者的义务。为此,不论是政府还贷收费公路的管理机构,还是经营收费公路的经营企业,都必须保证足够的养护经费投入,搞好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使之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确保安全畅通。此外,各收费站和服务区也要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为过往车辆提供热情、周到、及时的服务,让广大过往车主感到方便、满意。

四是加强收费队伍的管理。公路收费站是交通部门的“窗口”,关系到交通部门的形象。因此,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必须加强对收费人员的培训、教育和管理,确保每一名收费人员做到持证上岗,文明服务,使收费站成为向社会展示交通部门良好精神风貌的一个文明窗口。

撤销处分思想汇报篇5

关键词:EDI技术的应用;系统;无纸报关

中图分类号: TP311.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9-166-2

0 引言

EDI电子数据交换是一种计算机应用技术,根据事先达成的协议中的贸易伙伴的技术,按照一定标准的经济信息格式,这些数据通过计算机网络和变化和自动处理之间的计算机应用系统。贸易伙伴可以发出命令,通过EDI查询商品信息、接受订单货物运输和银行结算事宜。那是,贸易相关的程序不能使用的纸质文件,那么完整,EDI也被称为无纸贸易。

①研究背景。

EDI的最初设想是从交通运输业出来的。1968年美国交通运输行业建立运输数据协调委员会(运输数据协调委员会,对电子通信标准研究和开发的可行性)。1978年、美国建立了国家X12 EDI委员会,制定了X.12标准。欧洲紧随其后,在1986年也同时推出了“行政、商业和运输电子数据交换标准-业。后来在联合国的协调和联合国EDI标准制定的主持下,UN / EDIFACT,作为国际标准,在1990年三月开始正式推出,UN / EDIFACT标准是国际标准化正式接受为国际标准ISO9735组织。此后的EDI发展十分的迅速,同时 EDI终于实现了在国际标准全球化的统一。贸易、海关等相关领域的快速普及和推广,使无纸化贸易的第一个模式。

②本文的研究内容。

自1990年中国引入EDI技术,EDI的应用和推广,受到中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举行了中国EDI标准研讨会和国际贸易无纸化策略和技术研讨会,根据会议的结果EDI列入85个重点应用。1991年、国家科委、外经贸厅,联合组织成立了“中国促进EDI协调小组”,申请海关等部门综合管理,成为亚洲EDIFACT(ASEB)的组成成员,有效地促进我国EDI技术的推广应用。

1 EDI技术在海关管理中的应用

随着我国逐步推广和普及,电子数据交换技术的发展实际应用,法律和技术方面问题渐渐突显出来。

1.1 EDI报关在应用中遇到的问题

1.1.1 法律方面的问题

①在EDI的报关过程中,计算机可以根据交易双方根据预先编制的程序自动发出要约和承诺,因此,EDI合同的成立,并不需要当事人的现场参与。理论界对该要约的有效性和接受性的有效性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否认观点认为,主体是没有资格的,更多的是考虑到当事人主观意思和网上交易的安全性以及可靠性。而肯定观点认为,当事人双方可以在合同中事先约定计算机程序,那么计算机的“行为”可以被认为是合同当事人双方的意志的体现和执行。因此,合同当事人双方应该承担责任,承认计算机系统做出决定的有效性。类似的规定欧盟委员会已经在合同签订由EDI的研究报告。

②要约撤回问题。

关于撤销和撤回要约以及撤回承诺,《合同法》是这样规定的:提供(承诺)退出,退出(承诺)提供的意义应该在(承诺)要约到达对方之前或同时到达其他侧;要约撤销通知应发送接收受要约人的要约的通知到达之前。然而,EDI的主要特征是电子数据传输,计算机可以非常快速的处理和发送和接收信息,其功能是全自动处理,尤其是EDI系统,几秒钟只能即可完成发送邀约,也可以几秒钟内地对要约做出承诺。这么短的时间内,对于要约或承诺的撤回,几乎不可能做到“送达前”或“在同一时间”。那么在电子商务中这就出现了很难解决的问题。我国合同法对此没有明确的规定如何处理这类问题。对此学者有些观点可做参考:受要约人应当提供全部背出来的时间(特别是法律规定的),使其能够撤销要约;在法律规定的时间,只要行为没有造成任何损失或不便,得到另一方的同意,要约或承诺可以撤回。

③合同的书面形式。

当今大多数国家对贸易都要求采用书面形式,即书面合同是有效的要件和证据,这正是提倡“无纸贸易”的EDI迥异,这个现今成为EDI发展应用实际中的最大的法律障碍。早在20世纪80年代,联合国即成立了工作组(现在称为电子数据交换工作组),对EDI无书面的问题进行研究,足可体现出对此问题的高度重视。经过研究该组织提出如下结论:鉴于许多国家都有法律规定,必须有书面形式订立的合同才能完成贸易,有的是有效的作为合同文件,有的作为证据。对书面形式的法律要求,也许是针对不同的需要:对合同的存在及其内容是有形的证据,以减少纠纷;使当事人明白合同的法律后果,以及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书面合同或证书信任;基于管理,如税务、会计、审计。因此,报告指出,在法律上彻底废除了书面合同形式是不可能的,那么设法使电子EDI书面形式化,即可解决此问题。我国新合同法中的第十一条规定已在电子数据交换中作为合同的书面形式之一。

④争议的管辖权。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在EDI交易纠纷的管辖权问题,因为在EDI交易,传统冲突规范的连接点的一部分是不被适用的,例如传统的合同签订地很容易被判定出,即是合同双方签订合同的该地地理位置。但是在EDI贸易中,合同双方可以不到现场,可以各自在不同的地方,通过计算机即可签订合同,那么合同的签订地就很那确认。对于此类的问题的解决办法是,在合同签订之前在合同中对此类问题争议纠纷在合同中做好规定,适用于合同法适用的合同纠纷适用的法律。

⑤电子文件的证据效力问题。

传统书面合同的一项重要法律功能是证据效力,也就是说书面合同是确定合同成立和证明贸易内容的最有力的证据之一。EDI合同由一系列的电子数据组成,其存在的形式和传统书面合同的形式非常不一样,并且由于电子数据非常容易被修改而且不留痕迹,这些特征使得EDI合同在诉讼中作为证据很难被采纳。对这个问题,学者们提出这样的解决方案:设定一个中立的第三方作为仲裁者,例如电子合同的备份的EDI服务中心的争议作为仲裁证据,但这第三方的法律地位和权利责任义务,并由谁又来监管它的中立立场,又是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1.1.2 技术方面的问题

①互联网兴起对EDI的影响。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互联网的电子商务模式更方便更经济,建立贸易平台简单,并且快速产生庞大的用户群体,使得互联网电子商务模式快速普及,互联网电子商务逐渐被大多数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所采用。这给EDI平台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最显著的例子是沃尔玛宣布与IBM合作,全球采购和物流控制的建立互联网统一标准平台,这意味着它从传统的EDI切换到更便宜的网络技术。

②EDI服务中心重复建设,分散了用户,无法实现规模经济。

③EDI技术受地域限制。目前EDI技术只在发达的地区得到应用,而相对偏远的地区,由于没有专业技术人才,没有大量贸易的需要,EDI的技术使用并不普及。

1.2 中国海关EDI与电子商务技术应用的发展历程

①初步调研阶段。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海关开始EDI报关的研究工作。开始是通过参加各种关于EDI的国际会议,研究组织,渐渐中国海关自己掌握EDI报关的核心工作和核心技术,并且开始自主研发EDI报关软件开发。

②研究开发阶段。

1992年9月,海关总署办公会议正式批准EDI电子报关系统工程项目设项,并且建立专门的EDI项目领导小组的指挥软件开发,并从全国海关抽调计算机专家与海关事务专家形成工程组。工程组先后完成了EDI电子报关系统需要14 EDIFACT标准报文子集;系统设计的总体技术方案,普货通关软件设计,快递货物通关软件设计。根据运行平台的EDI电子报关系统,基于两种α和英特尔的服务器;根据应用范围,为普通货物(陆地、海上和空中运输)和快递货运(快件货物)两种;从EDI应用深度,有仅支持货物进出口报关业务的,还有不仅支持普通进出口海关报关业务的,还支持特殊海关事务的系统。

③试点应用阶段。

海关总署的统一部署下,1994年初,EDI通关系统试点应用首先开始在北京首都机场海关,同年的九月在外高桥保税区、浦东、上海海关也加入试点测试。起初,仅用于一般货物进出口清关。随着EDI通关系统的开发成功,将系统的业务范围拓展到各种特殊业务的使用。

④推广应用阶段。

EDI电子报关系统在北京和上海两个海关试点成功后,海关总署用了近3年的时间开始推进EDI普及使用的计划。到了1997年底,基本全国范围完成了EDI电子报关业务的普及,各重要海关口岸基本都使用EDI系统。 EDI系统处理的普通货物进出口报关占总报关量的1/5,而快递货物的报关量则占到总体报关量的4/5。

⑤快速发展阶段。

在实现进出口报关的EDI通关后,海关又将EDI的业务拓展到进出口许可证、进出口外汇结算和支付、出口退税申报核查等更多的业务范围。例如,海关总署于1998年8月,制定了进出口报关单海关申报表网络核查制度,该系统利用中国电信公共数据网络、WWW服务器技术、身份认证、数字签名、数据加密、传输加密、审计追踪一组等安全措施。该系统先是投入国家外汇管理局和银行外汇结算和支付申报核销业务的进出口企业的申请。其系统用户,包括国家外汇管理局和当地分公司,所有国内外汇业务经营的银行单位和有进出口业务的企业。

2 结论

目前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下,EDI已经成为报关主要方式 。然而,互联网的开放性有安全风险,因此所带来了安全隐患,这让海关以及广大的企业用户感到担忧。但从未来的发展来看,随着加密算法等一系列技术难题的突破,会为EDI的发展拓展更宽广的平台。

参 考 文 献

[1] 李俚,程鑫,黄海院.一种面向海关EDI通关系统的物流数据交换方法研究与实现[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6,06:44-46.

[2] 徐伟.日本口岸通关详解[J].中国海关,2014,06:34-37.

[3] 陈红升,李碧华.中国―新加坡经济走廊国家单一窗口建设与通关便利化研究[J].东南亚纵横,2014,11:22-30.

[4] 陈穗敏.浅谈电子数据交换EDI的引进原因及应用[J].广东科技,2015,16:88+77.

[5] 张文凯.海关信息化:IT运维外包的风险管理[J].上海信息化,2014,01:62-63.

撤销处分思想汇报篇6

第一章 指导思想、原则和适用范围

第一条 为维护党的章程和其他党内法规,严肃党的纪律,纯洁党的组织,保障党员民利,教育党员遵纪守法,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决议和国家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根据《中国共产程》,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战略部署。

第三条 是最根本的党内法规,是管党治党的总规矩。党的纪律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党组织和党员必须自觉遵守,严格执行和维护党的纪律,自觉接受党的纪律约束,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第四条 党的纪律处分工作应当坚持以下原则:

(一)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加强对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把纪律挺在前面,注重抓早抓小。

(二)党纪面前一律平等。对违犯党纪的党组织和党员必须严肃、公正执行纪律,党内不允许有任何不受纪律约束的党组织和党员。

(三)实事求是。对党组织和党员违犯党纪的行为,应当以事实为依据,以、其他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法规为准绳,准确认定违纪性质,区别不同情况,恰当予以处理。

(四)民主集中制。实施党纪处分,应当按照规定程序经党讨论决定,不允许任何个人或者少数人擅自决定和批准。上级党组织对违犯党纪的党组织和党员作出的处理决定,下级党组织必须执行。

(五)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处理违犯党纪的党组织和党员,应当实行惩戒与教育相结合,做到宽严相济。

第五条 本条例适用于违犯党纪应当受到党纪追究的党组织和党员。

第二章 违纪与纪律处分

第六条 党组织和党员违章和其他党内法规,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违和国家政策,违主义道德,危害党、国家和人民利益的行为,依照规定应当给予纪律处理或者处分的,都必须受到追究。

第七条 对党员的纪律处分种类:

(一)警告;

(二)严重警告;

(三)撤销党内职务;

(四);

(五)。

第八条 对严重违犯党纪的党组织的纪律处理措施:

(一)改组;

(二)解散。

第九条 党员受到警告处分一年内、受到严重警告处分一年半内,不得在党内提升职务和向党外组织推荐担任高于其原任职务的党外职务。

第十条 撤销党内职务处分,是指撤销受处分党员由党内选举或者组织任命的党内职务。对于在党内担任两个以上职务的,党组织在作处分决定时,应当明确是撤销其一切职务还是某个职务。如果决定撤销其某个职务,必须撤销其担任的最高职务。如果决定撤销其两个以上职务,则必须从其担任的最高职务开始依次撤销。对于在党外组织担任职务的,应当建议党外组织依照规定作出相应处理。

对于应当受到撤销党内职务处分,但是本人没有担任党内职务的,应当给予其严重警告处分。其中,在党外组织担任职务的,应当建议党外组织撤销其党外职务。

党员受到撤销党内职务处分,或者依照前款规定受到严重警告处分的,二年内不得在党内担任和向党外组织推荐担任与其原任职务相当或者高于其原任职务的职务。

第十一条 处分,分为一年、二年。对于受到处分一年的党员,期满后仍不符合恢复党员权利条件的,应当延长一年期限。期限最长不得超过二年。

党员受处分期间,没有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期间,确有悔改表现的,期满后恢复其党员权利;坚持不改或者又发现其他应当受到党纪处分的违纪行为的,应当。

党员受到处分,其党内职务自然撤销。对于担任党外职务的,应当建议党外组织撤销其党外职务。受到处分的党员,恢复党员权利后二年内,不得在党内担任和向党外组织推荐担任与其原任职务相当或者高于其原任职务的职务。

第十二条 党员受到处分,五年内不得重新入党。另有规定不准重新入党的,依照规定。

第十三条 党的各级代表大会的代表受到以上(含)处分的,党组织应当终止其代表资格。

第十四条 对于严重违犯党纪、本身又不能纠正的党组织领导机构,应当予以改组。受到改组处理的党组织领导机构成员,除应当受到撤销党内职务以上(含撤销党内职务)处分的外,均自然免职。

第十五条 对于全体或者多数党员严重违犯党纪的党组织,应当予以解散。对于受到解散处理的党组织中的党员,应当逐个审查。其中,符合党员条件的,应当重新登记,并参加新的组织过党的生活;不符合党员条件的,应当对其进行教育、限期改正,经教育仍无转变的,予以劝退或者除名;有违纪行为的,依照规定予以追究。

第三章 纪律处分运用规则

第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分:

(一)主动交代本人应当受到党纪处分的问题的;

(二)检举同案人或者其他人应当受到党纪处分或者法律追究的问题,经查证属实的;

(三)主动挽回损失、消除不良影响或者有效阻止危害结果发生的;

(四)主动上交违纪所得的;

(五)有其他立功表现的。

第十七条 根据案件的特殊情况,由中央纪委决定或者经省(部)级纪委(不含副省级市纪委)决定并呈报中央纪委批准,对违纪党员也可以在本条例规定的处分幅度以外减轻处分。

第十八条 对于党员违犯党纪应当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但是具有本条例第十六条规定的情形之一或者本条例分则中另有规定的,可以给予批评教育或者组织处理,免予党纪处分。对违纪党员免予处分,应当作出书面结论。

第十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从重或者加重处分:

(一)在纪律集中整饬过程中,不收敛、不收手的;

(二)强迫、唆使他人违纪的;

(三)本条例另有规定的。

第二十条 故意违纪受处分后又因故意违纪应当受到党纪处分的,应当从重处分。

党员违纪受到党纪处分后,又被发现其受处分前的违纪行为应当受到党纪处分的,应当从重处分。

第二十一条 从轻处分,是指在本条例规定的违纪行为应当受到的处分幅度以内,给予较轻的处分。

从重处分,是指在本条例规定的违纪行为应当受到的处分幅度以内,给予较重的处分。

第二十二条 减轻处分,是指在本条例规定的违纪行为应当受到的处分幅度以外,减轻一档给予处分。

加重处分,是指在本条例规定的违纪行为应当受到的处分幅度以外,加重一档给予处分。

本条例规定的只有处分一个档次的违纪行为,不适用第一款减轻处分的规定。

第二十三条 一人有本条例规定的两种以上(含两种)应当受到党纪处分的违纪行为,应当合并处理,按其数种违纪行为中应当受到的最高处分加重一档给予处分;其中一种违纪行为应当受到处分的,应当给予处分。

第二十四条 一个违纪行为同时触犯本条例两个以上(含两个)条款的,依照处分较重的条款定性处理。

一个条款规定的违纪构成要件全部包含在另一个条款规定的违纪构成要件中,特别规定与一般规定不一致的,适用特别规定。

第二十五条 二人以上(含二人)共同故意违纪的,对为首者,从重处分,本条例另有规定的除外;对其他成员,按照其在共同违纪中所起的作用和应负的责任,分别给予处分。

对于经济方面共同违纪的,按照个人所得数额及其所起作用,分别给予处分。对违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团违纪的总数额处分;对其他共同违纪的为首者,情节严重的,按照共同违纪的总数额处分。

教唆他人违纪的,应当按照其在共同违纪中所起的作用追究党纪责任。

第二十六条 党组织领导机构集体作出违犯党纪的决定或者实施其他违犯党纪的行为,对具有共同故意的成员,按共同违纪处理;对过失违纪的成员,按照各自在集体违纪中所起的作用和应负的责任分别给予处分。

第四章 对违法犯罪党员的纪律处分

第二十七条 党组织在纪律审查中发现党员有贪污贿赂、失职渎职等刑法规定的行为涉嫌犯罪的,应当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处分。

第二十八条 党组织在纪律审查中发现党员有刑法规定的行为,虽不涉及犯罪但须追究党纪责任的,应当视具体情节给予警告直至处分。

第二十九条 党组织在纪律审查中发现党员有其他违法行为,影响党的形象,损害党、国家和人民利益的,应当视情节轻重给予党纪处分。

对有丧失党员条件,严重败坏党的形象行为的,应当给予处分。

第三十条 党员受到党纪追究,涉嫌违法犯罪的,应当及时移送有关国家机关依法处理。需要给予行政处分或者其他纪律处分的,应当向有关机关或者组织提出建议。

第三十一条 党员被依法逮捕的,党组织应当按照管理权限中止其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等党员权利。根据司法机关处理结果,可以恢复其党员权利的,应当及时予以恢复。

第三十二条 党员犯罪情节轻微,人民检察院依法作出不决定的,或者人民法院依法作出有罪判决并免予刑事处罚的,应当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处分。

党员犯罪,被单处罚金的,依照前款规定处理。

第三十三条 党员犯罪,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给予处分:

(一)因故意犯罪被依法判处刑法规定的主刑(含宣告缓刑)的;

(二)被单处或者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

(三)因过失犯罪,被依法判处三年以上(不含三年)有期徒刑的。

因过失犯罪被判处三年以下(含三年)有期徒刑或者被判处管制、拘役的,一般应当。对于个别可以不的,应当对照处分党员批准权限的规定,报请再上一级党组织批准。

第三十四条 党员依法受到刑事责任追究的,党组织应当根据司法机关的生效判决、裁定、决定及其认定的事实、性质和情节,依照本条例规定给予党纪处分或者组织处理。

党员依法受到行政处罚、行政处分,应当追究党纪责任的,党组织可以根据生效的行政处罚、行政处分决定认定的事实、性质和情节,经核实后依照本条例规定给予党纪处分或者组织处理。

党员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违反企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社会组织的规章制度受到其他纪律处分,应当追究党纪责任的,党组织在对有关方面认定的事实、性质和情节进行核实后,依照本条例规定给予党纪处分或者组织处理。

党组织作出党纪处分或者组织处理决定后,司法机关、行政机关等依法改变原生效判决、裁定、决定等,对原党纪处分或者组织处理决定产生影响的,党组织应当根据改变后的生效判决、裁定、决定等重新作出相应处理。

第五章 其他规定

第三十五条 预备党员违犯党纪,情节较轻,可以保留预备党员资格的,党组织应当对其批评教育或者延长预备期;情节较重的,应当取消其预备党员资格。

第三十六条 对违纪后下落不明的党员,应当区别情况作出处理:

(一)对有严重违纪行为,应当给予处分的,党组织应当作出决定,开除其党籍;

(二)除前项规定的情况外,下落不明时间超过六个月的,党组织应当按照规定对其予以除名。

第三十七条 违纪党员在党组织作出处分决定前死亡,或者在死亡之后发现其曾有严重违纪行为,对于应当给予处分的,开除其党籍;对于应当给予以下(含)处分的,作出书面结论,不再给予党纪处分。

第三十八条 违纪行为有关责任人员的区分:

(一)直接责任者,是指在其职责范围内,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自己的职责,对造成的损失或者后果起决定性作用的党员或者党员领导干部。

(二)主要领导责任者,是指在其职责范围内,对直接主管的工作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对造成的损失或者后果负直接领导责任的党员领导干部。

(三)重要领导责任者,是指在其职责范围内,对应管的工作或者参与决定的工作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对造成的损失或者后果负次要领导责任的党员领导干部。

本条例所称领导责任者,包括主要领导责任者和重要领导责任者。

第三十九条 本条例所称主动交代,是指涉嫌违纪的党员在组织初核前向有关组织交代自己的问题,或者在初核和立案调查其问题期间交代组织未掌握的问题。

在初核、立案调查过程中,涉嫌违纪的党员能够配合调查工作,如实坦白组织已掌握的其本人主要违纪事实的,可以从轻处分。

第四十条 计算经济损失主要计算直接经济损失。直接经济损失,是指与违纪行为有直接因果关系而造成财产损毁的实际价值。

第四十一条 对于违纪行为所获得的经济利益,应当收缴或者责令退赔。

对于违纪行为所获得的职务、职称、学历、学位、奖励、资格等其他利益,应当由承办案件的纪检机关或者由其上级纪检机关建议有关组织、部门、单位按照规定予以纠正。

对于依照本条例第三十六条、第三十七条规定处理的党员,经调查确属其实施违纪行为获得的利益,依照本条规定处理。

第四十二条 党纪处分决定作出后,应当在一个月内向受处分党员所在党的基层组织中的全体党员及其本人宣布,并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组织关系将处分决定材料归入受处分者档案;对于受到撤销党内职务以上(含撤销党内职务)处分的,还应当在一个月内办理职务、工资等相应变更手续;涉及撤销或者调整其党外职务的,应当建议党外组织及时撤销或者调整其党外职务。特殊情况下,经作出或者批准作出处分决定的组织批准,可以适当延长办理期限。办理期限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第四十三条 执行党纪处分决定的机关或者受处分党员所在单位,应当在六个月内将处分决定的执行情况向作出或者批准处分决定的机关报告。

第四十四条 本条例总则适用于有党纪处分规定的其他党内法规,但是中共中央或者批准的其他党内法规有特别规定的除外。

第二编 分 则

第六章 对违反政治纪律行为的处分

第四十五条 通过信息网络、广播、电视、报刊、书籍、讲座、论坛、报告会、座谈会等方式,公开发表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立场、反对四项基本原则,反对党的改革开放决策的文章、演说、宣言、声明等的,给予处分。

、播出、刊登、出版前款所列文章、演说、宣言、声明等或者为上述行为提供方便条件的,对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给予严重警告或者撤销党内职务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或者处分。

第四十六条 通过信息网络、广播、电视、报刊、书籍、讲座、论坛、报告会、座谈会等方式,有下列行为之一,情节较轻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处分:

(一)公开发表违背四项基本原则,违背、歪曲党的改革开放决策,或者其他有严重政治问题的文章、演说、宣言、声明等的;

(二)妄议中央大政方针,破坏党的集中统一的;

(三)丑化党和国家形象,或者诋毁、诬蔑党和国家领导人,或者歪曲党史、军史的。

、播出、刊登、出版前款所列内容或者为上述行为提供方便条件的,对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给予严重警告或者撤销党内职务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或者处分。

第四十七条 制作、贩卖、传播第四十五条、第四十六条所列内容之一的书刊、音像制品、电子读物、网络音视频资料等,情节较轻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处分。

私自携带、寄递第四十五条、第四十六条所列内容之一的书刊、音像制品、电子读物等入出境,情节较重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处分。

第四十八条 组织、参加反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或者重大方针政策的集会、游行、示威等活动的,或者以组织讲座、论坛、报告会、座谈会等方式,反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或者重大方针政策,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的,对策划者、组织者和骨干分子,给予处分。

对其他参加人员或者以提供信息、资料、财物、场地等方式支持上述活动者,情节较轻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处分。

对不明真相被裹挟参加,经批评教育后确有悔改表现的,可以免予处分或者不予处分。

未经组织批准参加其他集会、游行、示威等活动,情节较轻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处分。

第四十九条 组织、参加旨在反对党的领导、反对社会主义制度或者敌视政府等组织的,对策划者、组织者和骨干分子,给予处分。

对其他参加人员,情节较轻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处分。

第五十条 组织、参加会道门或者组织的,对策划者、组织者和骨干分子,给予处分。

对其他参加人员,情节较轻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处分。

对不明真相的参加人员,经批评教育后确有悔改表现的,可以免予处分或者不予处分。

第五十一条 在党内组织秘密集团或者组织其他的活动的,给予处分。

参加秘密集团或者参加其他的活动的,给予或者处分。

第五十二条 在党内搞团团伙伙、结党营私、拉帮结派、培植私人势力或者通过搞利益交换、为自己营造声势等活动捞取政治资本的,给予严重警告或者撤销党内职务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或者处分。

第五十三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给予严重警告或者撤销党内职务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或者处分:

(一)拒不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以及决策部署的;

(二)故意作出与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以及决策部署相违背的决定的;

(三)擅自对应当由中央决定的重大政策问题作出决定和对外发表主张的。

第五十四条 挑拨民族关系制造事端或者参加民族分裂活动的,对策划者、组织者和骨干分子,给予处分。

对其他参加人员,情节较轻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处分。

对不明真相被裹挟参加,经批评教育后确有悔改表现的,可以免予处分或者不予处分。

有其他违和国家民族政策的行为,情节较轻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处分。

第五十五条 组织、利用宗教活动反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破坏民族团结的,对策划者、组织者和骨干分子,给予或者处分。

对其他参加人员,情节较轻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处分。

对不明真相被裹挟参加,经批评教育后确有悔改表现的,可以免予处分或者不予处分。

有其他违和国家宗教政策的行为,情节较轻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处分。

第五十六条 组织、利用宗族势力对抗党和政府,妨碍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以及决策部署的实施,或者破坏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对策划者、组织者和骨干分子,给予或者处分。

对其他参加人员,情节较轻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处分。

对不明真相被裹挟参加,经批评教育后确有悔改表现的,可以免予处分或者不予处分。

第五十七条 对抗组织审查,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处分:

(一)串供或者伪造、销毁、转移、隐匿证据的;

(二)阻止他人揭发检举、提供证据材料的;

(三)包庇同案人员的;

(四)向组织提供虚假情况,掩盖事实的;

(五)有其他对抗组织审查行为的。

第五十八条 组织迷信活动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处分。

参加迷信活动,造成不良影响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处分。

对不明真相的参加人员,经批评教育后确有悔改表现的,可以免予处分或者不予处分。

第五十九条 在国(境)外、外国驻华使(领)馆申请政治避难,或者违纪后逃往国(境)外、外国驻华使(领)馆的,给予处分。

在国(境)外公开发表反对党和政府的文章、演说、宣言、声明等的,依照前款规定处理。

故意为上述行为提供方便条件的,给予或者处分。

第六十条 在涉外活动中,其言行在政治上造成恶劣影响,损害党和国家尊严、利益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处分。

第六十一条 党员领导干部对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等错误思想和行为放任不管,搞无原则一团和气,造成不良影响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处分。

第六十二条 违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等党的规矩,在政治上造成不良影响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处分。

第七章 对违反组织纪律行为的处分

第六十三条 违反民主集中制原则,拒不执行或者擅自改变党组织作出的重大决定,或者违反议事规则,个人或者少数人决定重大问题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处分。

第六十四条 下级党组织拒不执行或者擅自改变上级党组织决定的,对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处分。

第六十五条 拒不执行党组织的分配、调动、交流等决定的,给予警告、严重警告或者撤销党内职务处分。

在特殊时期或者紧急状况下,拒不执行党组织决定的,给予或者处分。

第六十六条 不按照有关规定或者工作要求,向组织请示报告重大问题、重要事项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处分。

不按要求报告或者不如实报告个人去向,情节较重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

第六十七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情节较重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

(一)违反个人有关事项报告规定,不报告、不如实报告的;

(二)在组织进行谈话、函询时,不如实向组织说明问题的;

(三)不如实填报个人档案资料的。

篡改、伪造个人档案资料的,给予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处分。

隐瞒入党前严重错误的,一般应当予以除名;对入党后表现尚好的,给予严重警告、撤销党内职务或者处分。

第六十八条 党员领导干部违反有关规定组织、参加自发成立的老乡会、校友会、战友会等,情节严重的,给予警告、严重警告或者撤销党内职务处分。

第六十九条 诬告陷害他人意在使他人受纪律追究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处分。

第七十条 侵犯党员的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情节较重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处分。

以强迫、威胁、欺骗、拉拢等手段,妨害党员自主行使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处分。

第七十一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处分:

(一)对批评、检举、控告进行阻挠、压制,或者将批评、检举、控告材料私自扣压、销毁,或者故意将其泄露给他人的;

(二)对党员的申辩、辩护、作证等进行压制,造成不良后果的;

(三)压制党员申诉,造成不良后果的,或者不按照有关规定处理党员申诉的;

(四)有其他侵犯党员权利行为,造成不良后果的。

对批评人、检举人、控告人、证人及其他人员打击报复的,依照前款规定从重或者加重处分。

党组织有上述行为的,对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依照第一款规定处理。

第七十二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处分:

(一)在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组织考察和党内选举中搞拉票、助选等非组织活动的;

(二)在法律规定的投票、选举活动中违背组织原则搞非组织活动,组织、怂恿、诱使他人投票、表决的;

(三)在选举中进行其他违章、其他党内法规和有关章程活动的。

第七十三条 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违反干部选拔任用规定,对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情节较轻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处分。

用人失察失误造成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依照前款规定处理。

第七十四条 在干部、职工的录用、考核、职务晋升、职称评定和征兵、安置复转军人等工作中,隐瞒、歪曲事实真相,或者利用职权或者职务上的影响违反有关规定为本人或者其他人谋取利益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处分。

弄虚作假,骗取职务、职级、职称、待遇、资格、学历、学位、荣誉或者其他利益的,依照前款规定处理。

第七十五条 违章和其他党内法规的规定,采取弄虚作假或者其他手段把不符合党员条件的人发展为党员,或者为非党员出具党员身份证明的,对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处分。

违反有关规定程序发展党员的,对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依照前款规定处理。

第七十六条 违反有关规定取得外国国籍或者获取国(境)外永久居留资格、长期居留许可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处分。

第七十七条 违反有关规定办理因私出国(境)证件、前往港澳通行证,或者未经批准出入国(边)境,情节较轻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处分。

第七十八条 驻外机构或者临时出国(境)团(组)中的党员擅自脱离组织,或者从事外事、机要、军事等工作的党员违反有关规定同国(境)外机构、人员联系和交往的,给予警告、严重警告或者撤销党内职务处分。

第七十九条 驻外机构或者临时出国(境)团(组)中的党员,脱离组织出走时间不满六个月又自动回归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处分;脱离组织出走时间超过六个月的,按照自行脱党处理,党内予以除名。

故意为他人脱离组织出走提供方便条件的,给予警告、严重警告或者撤销党内职务处分。

第八章 对违反廉洁纪律行为的处分

第八十条 利用职权或者职务上的影响为他人谋取利益,本人的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等亲属和其他特定关系人收受对方财物,情节较重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处分。

第八十一条 相互利用职权或者职务上的影响为对方及其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等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其他特定关系人谋取利益搞权权交易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处分。

第八十二条 纵容、默许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等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利用党员干部本人职权或者职务上的影响谋取私利,情节较轻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处分。

党员干部的配偶、子女及其配偶不实际工作而获取薪酬或者虽实际工作但领取明显超出同职级标准薪酬,党员干部知情未予纠正的,依照前款规定处理。

第八十三条 收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礼品、礼金、消费卡等,情节较轻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处分。

收受其他明显超出正常礼尚往来的礼品、礼金、消费卡等的,依照前款规定处理。

第八十四条 向从事公务的人员及其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等亲属和其他特定关系人赠送明显超出正常礼尚往来的礼品、礼金、消费卡等,情节较重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处分。

第八十五条 利用职权或者职务上的影响操办婚丧喜庆事宜,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处分。

在操办婚丧喜庆事宜中,借机敛财或者有其他侵犯国家、集体和人民利益行为的,依照前款规定从重或者加重处分,直至。

第八十六条 接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宴请或者旅游、健身、娱乐等活动安排,情节较重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处分。

第八十七条 违反有关规定取得、持有、实际使用运动健身卡、会所和俱乐部会员卡、高尔夫球卡等各种消费卡,或者违反有关规定出入私人会所,情节较重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处分。

第八十八条 违反有关规定从事营利活动,有下列行为之一,情节较轻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处分:

(一)经商办企业的;

(二)拥有非上市公司(企业)的股份或者证券的;

(三)买卖股票或者进行其他证券投资的;

(四)从事有偿中介活动的;

(五)在国(境)外注册公司或者投资入股的;

(六)有其他违反有关规定从事营利活动的。

利用职权或者职务上的影响,为本人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等亲属和其他特定关系人的经营活动谋取利益的,依照前款规定处理。

违反有关规定在经济实体、社会团体等单位中兼职,或者经批准兼职但获取薪酬、奖金、津贴等额外利益的,依照第一款规定处理。

第八十九条 党员领导干部离职或者退(离)休后违反有关规定接受原任职务管辖的地区和业务范围内的企业和中介机构的聘任,或者个人从事与原任职务管辖业务相关的营利活动,情节较轻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处分。

党员领导干部离职或者退(离)休后违反有关规定担任上市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独立董事、独立监事等职务,情节较轻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处分。

第九十条 党员领导干部的配偶、子女及其配偶,违反有关规定在该党员领导干部管辖的区域或者业务范围内从事可能影响其公正执行公务的经营活动,或者在该党员领导干部管辖的区域或者业务范围内的外商独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中担任由外方委派、聘任的高级职务的,该党员领导干部应当按照规定予以纠正;拒不纠正的,其本人应当辞去现任职务或者由组织予以调整职务;不辞去现任职务或者不服从组织调整职务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处分。

第九十一条 党和国家机关违反有关规定经商办企业的,对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处分。

第九十二条 党员领导干部违反工作、生活保障制度,在交通、医疗、警卫等方面为本人、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等亲属和其他特定关系人谋求特殊待遇,情节较重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处分。

第九十三条 在分配、购买住房中侵犯国家、集体利益,情节较轻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处分。

第九十四条 利用职权或者职务上的影响,侵占非本人经管的公私财物,或者以象征性地支付钱款等方式侵占公私财物,或者无偿、象征性地支付报酬接受服务、使用劳务,情节较轻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处分。

利用职权或者职务上的影响,将本人、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等亲属应当由个人支付的费用,由下属单位、其他单位或者他人支付、报销的,依照前款规定处理。

第九十五条 利用职权或者职务上的影响,违反有关规定占用公物归个人使用,时间超过六个月,情节较重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处分。

占用公物进行营利活动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处分。

将公物借给他人进行营利活动的,依照前款规定处理。

第九十六条 违反有关规定组织、参加用公款支付的宴请、高消费娱乐、健身活动,或者用公款购买赠送、发放礼品,对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情节较轻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处分。

第九十七条 违反有关规定自定薪酬或者滥发津贴、补贴、奖金等,对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情节较轻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处分。

第九十八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对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情节较轻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处分:

(一)用公款旅游、借公务差旅之机旅游或者以公务差旅为名变相旅游的;

(二)以考察、学习、培训、研讨、招商、参展等名义变相用公款出国(境)旅游的。

第九十九条 违反公务接待管理规定,超标准、超范围接待或者借机大吃大喝,对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情节较重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处分。

第一百条 违反有关规定配备、购买、更换、装饰、使用公务用车或者有其他违反公务用车管理规定的行为,对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情节较重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处分。

第一百零一条 违反会议活动管理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对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情节较重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处分:

(一)到禁止召开会议的风景名胜区开会的;

(二)决定或者批准举办各类节会、庆典活动的。

擅自举办评比达标表彰活动或者借评比达标表彰活动收取费用的,依照前款规定处理。

第一百零二条 违反办公用房管理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对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情节较重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处分:

(一)决定或者批准兴建、装修办公楼、培训中心等楼堂馆所,超标准配备、使用办公用房的;

(二)用公款包租、占用客房或者其他场所供个人使用的。

第一百零三条 搞权色交易或者给予财物搞钱色交易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处分。

第一百零四条 有其他违反廉洁纪律规定行为的,应当视具体情节给予警告直至处分。

第九章 对违反群众纪律行为的处分

第一百零五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对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情节较轻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处分:

(一)超标准、超范围向群众筹资筹劳、摊派费用,加重群众负担的;

(二)违反有关规定扣留、收缴群众款物或者处罚群众的;

(三)克扣群众财物,或者违反有关规定拖欠群众钱款的;

(四)在管理、服务活动中违反有关规定收取费用的;

(五)在办理涉及群众事务时刁难群众、吃拿卡要的;

(六)有其他侵害群众利益行为的。

第一百零六条 干涉群众生产经营自,致使群众财产遭受较大损失的,对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处分。

第一百零七条 在社会保障、政策扶持、救灾救济款物分配等事项中优亲厚友、明显有失公平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处分。

第一百零八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对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情节较重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处分:

(一)对涉及群众生产、生活等切身利益的问题依照政策或者有关规定能解决而不及时解决,造成不良影响的;

(二)对符合政策的群众诉求消极应付、推诿扯皮,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的;

(三)对待群众态度恶劣、简单粗暴,造成不良影响的;

(四)弄虚作假,欺上瞒下,损害群众利益的。

第一百零九条 不顾群众意愿,盲目铺摊子、上项目,致使国家、集体或者群众财产和利益遭受较大损失的,对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处分。

第一百一十条 遇到国家财产和群众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时,能救而不救,情节较重的,给予警告、严重警告或者撤销党内职务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或者处分。

第一百一十一条 不按照规定公开党务、政务、厂务、村(居)务等,侵犯群众知情权,对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情节较重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处分。

第一百一十二条 有其他违反群众纪律规定行为的,应当视具体情节给予警告直至处分。

第十章 对违反工作纪律行为的处分

第一百一十三条 党组织负责人在工作中不负责任或者疏于管理,有下列情形之一,给党、国家和人民利益以及公共财产造成较大损失的,对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造成重大损失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处分:

(一)不传达贯彻、不检查督促落实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以及决策部署,或者作出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以及决策部署的错误决策的;

(二)本地区、本部门、本系统和本单位发生公开反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或者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以及决策部署行为的。

第一百一十四条 党组织不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或者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不力,造成严重损害或者严重不良影响的,对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处分。

第一百一十五条 党组织有下列行为之一,对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情节较重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处分:

(一)党员被依法判处刑罚后,不按照规定给予党纪处分,或者对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行为,应当给予党纪处分而不处分的;

(二)党纪处分决定或者申诉复查决定作出后,不按照规定落实决定中关于被处分人党籍、职务、职级、待遇等事项的;

(三)党员受到党纪处分后,不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组织关系对受处分党员开展日常教育、管理和监督工作的。

第一百一十六条 因工作不负责任致使所管理的人员叛逃的,对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处分。

因工作不负责任致使所管理的人员出走,对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情节较重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处分。

第一百一十七条 在上级单位检查、视察工作或者向上级单位汇报、报告工作时对应当报告的事项不报告或者不如实报告,造成严重损害或者严重不良影响的,对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处分。

第一百一十八条 党员领导干部违反有关规定干预和插手市场经济活动,有下列行为之一,造成不良影响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处分:

(一)干预和插手建设工程项目承发包、土地使用权出让、政府采购、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介机构服务等活动的;

(二)干预和插手国有企业重组改制、兼并、破产、产权交易、清产核资、资产评估、资产转让、重大项目投资以及其他重大经营活动等事项的;

(三)干预和插手批办各类行政许可和资金借贷等事项的;

(四)干预和插手经济纠纷的;

(五)干预和插手集体资金、资产和资源的使用、分配、承包、租赁等事项的。

第一百一十九条 党员领导干部违反有关规定干预和插手司法活动、执纪执法活动,向有关地方或者部门打招呼、说情,或者以其他方式对司法活动、执纪执法活动施加影响,情节较轻的,给予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处分。

党员领导干部违反有关规定干预和插手公共财政资金分配、项目立项评审、政府奖励表彰等活动,造成重大损失或者不良影响的,依照前款规定处理。

第一百二十条 泄露、扩散或者窃取党组织关于干部选拔任用、纪律审查等尚未公开事项或者其他应当保密的内容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处分。

私自留存涉及党组织关于干部选拔任用、纪律审查等方面资料,情节较重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处分。

第一百二十一条 在考试、录取工作中,有泄露试题、考场舞弊、涂改考卷、违规录取等违反有关规定行为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处分。

第一百二十二条 以不正当方式谋求本人或者其他人用公款出国(境),情节较轻的,给予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处分。

第一百二十三条 临时出国(境)团(组)或者人员中的党员,擅自延长在国(境)外期限,或者擅自变更路线的,对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处分。

第一百二十四条 驻外机构或者临时出国(境)团(组)中的党员,触犯驻在国家、地区的法律、法令或者不尊重驻在国家、地区的宗教习俗,情节较重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处分。

第一百二十五条 在党的纪律检查、组织、宣传、统一战线工作以及机关工作等其他工作中,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造成损失或者不良影响的,应当视具体情节给予警告直至处分。

第十一章 对违反生活纪律行为的处分

第一百二十六条 生活奢靡、贪图享乐、追求低级趣味,造成不良影响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处分。

第一百二十七条 与他人发生不正当性关系,造成不良影响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处分。

利用职权、教养关系、从属关系或者其他相类似关系与他人发生性关系的,依照前款规定从重处分。

第一百二十八条 违背社会公序良俗,在公共场所有不当行为,造成不良影响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处分。

第一百二十九条 有其他严重违公德、家庭美德行为的,应当视具体情节给予警告直至处分。

第三编 附 则

第一百三十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可以根据本条例,结合各自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单项实施规定。

第一百三十一条 中央军事委员会可以根据本条例,结合中国人民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实际情况,制定补充规定或者单项规定。

第一百三十二条 本条例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一百三十三条 本条例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

撤销处分思想汇报篇7

论文摘要:为了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关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深入学习《江苏省职业学校学生管理规范》,引导学生践行“八荣八耻”,树立科学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进一步抓好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努力把德育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笔者以我校学生管理为实践对象,专门对如何做好职业学校德育管理工作做了探讨。

笔者认为,必须创设有利于培养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育人环境。在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上要下足功夫,立足当前,狠抓落实,争创特色,着力推进德育工作新进展。

1 德育建设的目标

①加强师德建设,杜绝体罚与变相体罚事件发生;

⑦把好学生干部选拔关,发挥学生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实现学生自我管理;

③加强养成教育,抓好常规管理,形成良好学风;

④加强法制教育,无违法违纪事件发生;

⑤加强心理健康辅导,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2 德育建设的具体措施

2.1深化法律意识.提高自身素质

体罚学生的行为是教师法律意识淡薄、教育观念陈旧、心理素质欠佳的恶果。因此,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素质,加强教育管理,杜绝体罚学生行为的发生。作为德育领导,我们要让我们的教师要自觉学习法律,增强依法治教意识,规范日常教育行为。要积极学习教育方针政策和钻研教育理论,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方法,对学生坚持因材施教,正面教育的原则。要调解自身的心理压力,克服心理压力障碍,进入角色,提高效能。同时还要注重师德师风建设,以高尚的人格感召同学,对每一个同学都要爱心教育,杜绝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

2.2加强学生干部培养,增强学生千部管理能力

学生干部的自我管理在学校的管理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老师作用再大不可能时刻关注班级里每一个同学,只有学生干部才能发挥作用。学生干部在班级里能够充当小老师、小领导。他们在管理过程中起到桥梁、纽带的作用。没有了他们我们老师就成了聋子瞎子。班团干部开学初要开一次会议,给他们鼓劲,动员他们要参与班级管理。班干部会议要求每个班级两个星期开一次,也可以采取部分班级干部的职务轮流担任的方式,也能取得一定的成效。

学生会干部,我们采取以老带新、新老交替、形象第一的选拔制度,主要干部要有管理能力,德育处亲自挑选。检查、评分的同学每班推荐两名,平衡各班级在学生会的人数,每天检查都是不同的组,每组里面都是不同的人,保证了检查结果的公平公正。为了确保学生会同学的素质、树立学生会在学生中榜样形象,学生会有几项硬指标:①成绩务必班级中等以上。⑦无违纪史。③开会、检查前集合无迟到现象。要使同学们知道进入学生会其实并不容易,进了学生会的也都应该珍惜机会。确保使其成为全体同学的榜样。

2.3狠抓常规管理.形成良好学风

一个学生素质的高低不完全由家里面决定,他的学习环境也是重要的因素,一个良好的环境可以使学生健康成长。所以校风建设应该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要要求班主任认真地抓好每个同学,不放过任何小节,从做人做事抓起,高要求、高标准。再将考试作弊处分级别提高,由原来的警告升级到记过或留校察看,向高校看齐。学生的个人形象从原有的黄头发到黑头发再到短头发。移动通讯设备的查收更要坚持不懈,收到后存放仓库,并给予相应处分,学期结束交还家长。

2.4提高法制观念.学会没事找事

违法犯罪是每个学校最头痛的,也是一个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项大事。他关系着学生的未来,学校的荣辱。我们要突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和“刑法》的普及教育。同时应该学会没事找事、敲山震虎、杀鸡骇猴、杀一儆百。尽早发现并解决一些苗头性问题,把违法犯罪率降为零。

2.5关心“特殊生”的成长.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特殊生”是指本人素质、家庭结构、社会环境等方面情况均很特殊,需要老师特别关心、特别教育和帮助的学生,这里面包括“后进生”,还有某方面原因正向后进生转化的学生。我们要求每个班主任认真为每个任课教师挑选一名需要帮扶的学生,由任课老师帮教,实现人手一名“特殊生”。被帮扶生每天要到帮扶老师那里报到一次,每周至少一次谈话或学习辅导,每月一次书面总结。学校每学期鉴定帮扶效果,进行考核评比。

2.6给有处分的同学摘下“帽子”

学校有了严格的制度,同我们也要考虑到违纪同学的处境。每学期一次撤销处分机会。有处分的同学6个月内不得撤销,申请撤销的必须认真填写申请表、500字认识、有明显进步、立功表现(能够向学校反映情况、好人好事等)、班主任评语、所有任课教币签字,这些都缺一不可,决定下来后以红纸张榜公布。这样就会使受了处分的学生看到了光明,会更快的改过自新。

2.7家校联系是德育工作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除了每个月每个班主任必须发送6条短消息(实际都在9条以上)给家长外,学校还由校长室牵头每年召开两次家长会,班主任须提前几周准备,有的家长特意从新疆赶回来,家长到会率达85%以上,会上请班级优等生谈感想和转变明显的“特殊生”学生家长讲话,会后再进行小班座谈。我们还成立了家长学校,给他们发放资料,定期讲课,效果显著。

3 多方位设计学生活动,使大多数学生个体得到表扬机会

表现好的学生就该受到表扬。多组织活动不仅仅能释放学生多余的能量,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觉得能够体现出自身价值,为其增强自信。为此,我校每学期都举行颇多活动,还要设计些难度不高活动(为平时参加活动不积极的同学设计),每月保证有一个大型多人参与的活动、一个小活动。我们先后举办过教师节系列活动、国庆系列活动、运动会、辩论会、消防讲座、感恩讲座、安全自救知识竞赛、足球比赛、文艺汇演等,在这些活动中涌现出了很多先进的班级和个人,尤其是07年的元旦文艺汇演,发现了很多平时不被老师关注的多才多艺的同学,让老师们对这些同学有了新的认识。很多有处分的同学在文艺汇演排练中付出了很多的汗水,也因此摘掉了处分的帽子他们在文艺汇演表现突出撤掉处分后,表现得十分积极,学习成绩也显著提高。

撤销处分思想汇报篇8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全区开展节能环保宣传教育和民众环保自治创建活动,在家庭和社区中树立节能减排的科学观念,倡导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生活方式。

二、整体目标

到2010年,全区60%的社区创建为节能环保社区,使市民自觉参与到节约一吨水、节约一度电、节省一张纸的节能行动中来,建设绿色家庭。

三、组织领导

(一)成立区创建节能环保社区办公室(以下简称“区创建办”),在区节能减排领导小组领导下开展工作,负责雨花区节能环保社区创建的组织协调、培训交流、检查督促等工作。

其办事机构设在区环保局办公室。

(二)各街道、乡(镇)有关部门负责本辖区的节能环保社区创建与申报工作,并纳入各街道、乡(镇)年度目标考核体系。

四、申报与评审

(一)凡是雨花区辖区范围内具备一定条件的行政社区均可申请创建“节能环保社区”。

(二)节能环保社区原则上每年评审一次。评审工作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采取自评推荐与考核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三)申报节能环保社区应具备以下条件:

1、达到*市雨花区节能环保社区创建的必备条件(见附件一)。

2、根据考评标准要求建立规范的创建工作档案(纸质材料或电子文档)。

(四)节能环保社区评审程序为:

1、每年由各街道、乡(镇)推荐本辖区具有示范性的节能环保社区参加区级评选,通过区级评审合格的来年可以申报市级节能环保社区;创建单位也可对照《*市雨花区节能环保社区考评标准》进行自我评估,认为已达到市级标准要求,由街道、乡(镇)推荐,区创建办审定认可,可直接申报市级节能环保社区。

2、公示:创建社区将创建节能环保社区的目标和措施,*市雨花区节能环保社区标准、条件,以及区创建办联系电话等内容,在社区醒目位置张榜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和评议。

3、评审考核:

节能环保社区实行统一考评标准。达到《*市雨花区节能环保社区考评标准》80分以上可命名为区级节能环保社区;达到90分以上可命名为区级节能环保示范社区。

申报区级节能环保社区的单位应填写《*市雨花区节能环保社区申报表》(见附件二),由所在街道、乡、镇审批盖章,汇总上报区创建办;区创建办对申报单位的材料汇总、进行初步审核,并组织有关专家对各申报单位进行现场评审、考核。

现场评审、考核应包括如下内容:听取创建单位的工作汇报;听取创建单位所在街道、乡、镇的推荐陈述;依据考评标准对创建单位的工作档案、节能环保监督管理体系、环境质量与污染控制、社区节能环保、绿色生活、特色等方面进行现场了解、考核和评估;对工作人员和社区居民开展问卷调查;考核组遵照回避原则,对考核情况进行汇总和评分;进行情况反馈和意见交流等。

五、命名与管理

(一)命名:根据《*市雨花区节能环保社区考评标准》,评分达到相应级别,命名为区级节能环保社区和节能环保示范社区。

(二)奖励:对获得区级节能环保社区的给予通报表彰。对被评为区级节能环保示范社区的采取“以奖促治”的办法给予适当资金补助。

(三)管理:*市雨花区节能环保社区坚持动态管理原则,区创建办将对区级以上节能环保社区每年按照20%的比例滚动进行不定期抽查,对符合条件的予以确认,不符合条件的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限期整改和撤销称号处理。

六、几点说明

(一)从2009年1月1日起,“绿色社区”创建并入节能环保社区创建工作,评审验收后统一命名为区节能环保社区(绿色社区),实行新调整后的创建标准。

(二)2009年1月1日以前创建的区级以上“绿色社区(村)”(含区级)要对照新的创建标准进行规范,凡在抽查工作中达不到新标准要求的将责令整改或撤销称号,并报国家、省、市主管部门备案。

上一篇:酒驾思想汇报范文 下一篇:幼儿教师思想汇报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