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地工作方案范文

时间:2023-10-28 21:51:08

征地工作方案

征地工作方案篇1

一、指导思想与工作原则

(一)征地补偿安置标准、青苗及地上附着物补偿标准严格按《省征地统一年产值标准》和《省征地青苗及地上附着物补偿标准》执行,各项补偿费足额发放给被征地权属单位及个人。

(二)严格按照征地范围实施征地,不得随意扩大或缩小范围。

(三)征地档案资料齐全、完整,交接手续完备,及时办理建设用地交接及征地补偿结算工作。

二、征地范围、面积

项目征收土地总面积15.5552公顷(233.328亩),具体征收土地四至范围以勘测定界图为准。

三、组织领导和分工安排

为切实加强项目用地征收工作的领导,县政府决定成立红岗互通立交至镇连接线工程项目用地征地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县政府副县长王延平担任,成员单位包括县财政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国土环境资源局、县审计局、县住建局、县民政局、县公安局、县就业局、县农保局、镇政府等相关单位。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现场工作组、社保及再就业组、政策技术指导组和资金监管审核发放组等工作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国土环境资源局,领导小组办公室及各工作组人员从相关单位抽调组成,各成员单位抽调的工作人员及职责如下:

(一)领导小组办公室

主任:(县国土环境资源局局长)

副主任:(镇党委书记)

成员:(县委办),(县政府办),(县国土环境资源局),(镇)。

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征地补偿安置的组织、协调、指导、督促和配合等日常工作。

(二)征地工作现场组

组长:(兼)

副组长:(镇镇长)

组员:

以上组员可分成若干小组,按照分片包干管理原则,负责对征地范围内青苗及附着物的丈量、清点、登记、填表、统计和协助发放征地拆迁补偿费的工作并落实清表工作。组织被征地单位按时签订《征收土地补偿协议书》,收集材料、汇总统计、及时制止抢建抢种行为,协助拆除违章建筑物等。征地现场工作组实行全程包干制,负责到底,至项目竣工止,期间出现的征地问题工作组需跟踪、协调、解决。

(三)社保及再就业组

组长:(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副组长:(县就业局局长)

傅彧(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

组员:(县民政局),(县农保局)

负责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及再就业培训工作。

(四)政策技术指导综合组

组长:(县国土环境资源局副局长)

副组长:(县国土环境资源局副局长)

林德永(县土地储备整理中心主任)

组员:(县国土环境资源局)

负责指导征地现场组,严格依照法定程序实施征地,维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做好征地业务技术指导工作。

(五)资金监管审核发放组

组长:(县审计局局长)

副组长:(县审计局副局长)

组员:(县财政局),(县会计中心),(县国土环境资源局)

负责审核、发放各项征地补偿款和监督管理征地工作经费的开支使用。

四、工作任务要求

(一)县国土环境资源局负责有关征地补偿安置政策的宣传解释和征地补偿标准的把关、审核,同时协助、配合、指导工作组实施征地工作。

(二)征地现场工作组组长为征地工作主要负责人,工作组须按时完成项目征地工作。

(三)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根据《省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暂行办法》和《县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暂行办法》的规定,为符合条件的被征地农民及时办理基本养老保险手续。

(四)县民政局负责将符合条件的被征地农民纳入生活保障范围,对符合条件的被征地农民给予办理有关低保手续。

(五)县公安局负责征地范围内的社会治安稳定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化解和处理突发事件,确保征地工作安全有序地进行。

五、奖励与处罚

(一)对在项目用地征地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县委、县政府予以表彰奖励。

征地工作方案篇2

一、监督原则

严格依法依规依程序实施征地补偿的原则;公开、公平、公正实施征地补偿的原则;切实维护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的原则;及时足额点对点直接拨付补偿资金的原则;强力推进拆迁腾地的原则。

二、监督内容

(一)对征地补偿程序的监督

充分发挥区、县(市)政府、高新区管委会征地补偿安置工作的主体作用,对各区、县(市)政府,先导区、高新区管委会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以及乡镇(街道)实施《条例》、市政府第103号令、《暂行规定》和《市国土资源局关于实施〈市征地补偿实施办法〉有关问题的意见》(长国土资政发〔〕12号)的全过程进行监督。

(二)对补偿费用的监督

征收补偿严格执行三公告一登记制度(即征收土地方案公告、征求意见公告、实施公告、征地补偿调查登记)。征地拆迁事务机构进行调查登记时,应将被拆迁房屋在现状图上标注并照相存档;被拆迁房屋、设施和人口以及地上其他附着物的数量可以经用地单位签证;集体和个人补偿资料要存档保存。

个人补偿费用实行三榜公示。区国土资源部门在对调查情况进行初核后,在征求意见公告时,应将个人所有补偿费用在被征地的所在村组(社区)的醒目位置上墙进行第1榜公示。征求被征地集体经济组织和个人意见后,由区国土资源部门编制征地补偿费用概算报市国土资源局审核,在实施公告时将个人所有补偿费用在被征地的所在村组(社区)进行第2榜公示;公示的内容应包括房屋合法面积(生产用房、违章面积和合法性认定依据)和补偿费用、家庭人口数(农业人口、非农业人口和独生子女)、室外设施补偿费、青苗补偿费及其他各项补偿补助费用,并照相存档。第3榜由区国土资源部门在政府及相关部门网站或报纸、电视等媒体上免费进行公示,公示的内容应与实际补偿数一致。三榜公示时间均不少于5个工作日,并且同时公布监督电话,全面接受群众、媒体和社会的监督。

(三)对补偿资金的监督

征地补偿费用应按规定存入国土资源部门在财政开设的专用账户,由市国土资源局实行统一管理,区国土资源分局应以银行存折的形式点对点直接拨付到集体和个人。个人的补偿费用凭户主或房屋产权所有人身份证领取。市辖区范围内的征地补偿费用概算未经市国土资源局(先导区范围内的未经先导区国土规划部)审核的,不得实施公告和实施拆迁腾地。

(四)对社保资金的监督

市劳动保障局、市国土资源局、市财政局应加强对被征地农民纳入社保体系的管理和监督。

(五)对合法面积、人口数认定和家庭分户的监督

对房屋合法建筑面积的认定,应严格按照市政府第103号令第十一、十二条,《暂行规定》第二条和长国土资政发〔〕12号文件第一条的规定执行;对房屋合法建筑面积的认定有异议的,由区、县(市)、高新区征地办公室和先导区国土规划部组织有关部门审查后予以确定。

拆迁补偿安置对象必须是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对被拆迁人口数和纳入社会保障人口数的确定,由区、县(市)、高新区征地办公室和先导区国土规划部组织有关部门审核,并在有关村组(社区)张榜公示后报区、县(市)政府、先导区和高新区管委会核准。

按照土地管理的农民建房分户原则,家庭主要成员组成的自然户(包括夫妻双方及其子女)只能拥有1处宅基地的规定,严格进行农业人口的家庭分(立)户管理。市公安局应按规定加强对被征地农民分户立户和户籍转换的监督。

(六)对补偿个案问题处理的监督

区、县(市)政府、先导区和高新区管委会,不得擅自出台补偿政策和标准,不得个人擅自表态决定补偿个案。一般补偿个案,由区、县(市)国土资源部门综合有关部门意见后,按有关规定集体研究处理;疑难问题和特殊个案,由区、县(市)国土资源部门与区、县(市)征地办集体研究后提出处理建议,报市国土资源局(先导区范围内报先导区国土规划部)按有关规定和程序集体研究后提出处理意见;涉及对补偿项目和标准的调整,由市国土资源局提出处理建议报市政府批准。

三、监督方式

(一)内部监督。市政府各职能部门应依据管理权限,加强对本系统内部的监督管理,并采取项目抽查、听取汇报、定期检查、群众座谈等多种形式,对补偿调查登记情况、房屋合法面积和被拆迁人口数的认定、补偿费用的发放和公示情况以及集体资产的管理、分配、公示情况进行监督。

(二)审计监督。项目拆迁完成后,市纪检监察机关和政府各职能部门,可以聘请有资质的审计机构抽查拆迁项目,对集体和个人的补偿费用、保障住房的建设和分配以及社保资金情况进行审计。

(三)群众监督。各区、县(市)国土资源部门会同纪检监察机关,在拆迁项目现场设立举报箱或举报电话。对举报反映的问题应依据职责及时认真调查、核实和处理。

(四)职能部门和乡镇(街道)的监督。各级各部门要严格按照职责分工,切实履行职责,共同做好征地补偿安置工作,确保全市征地补偿安置政策的一致,并对本系统下属部门的履职情况、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进行监督。

1、市国土资源局:负责对区、县(市)征地补偿安置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并做好政策把关和解释工作;负责征地补偿资金的统一管理,确保补偿资金按进度及时拨付;负责全市安置用地、社保用地指标的核定,及时核发被征地农民保障住房的土地使用权证;按政策标准审核征地补偿费用概算;负责对城区内违法用地的查勘和认定;对征地补偿疑难问题和特殊个案及时提出处理意见。

2、市劳动保障局:制定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计划、就业援助和岗位安置政策,督促各区、县(市)劳动保障部门组织被征地农民参加就业培训;做好社保政策的宣传和解释工作,及时为被征地农民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办理相关手续及其他相关工作。

3、市公安局:加强被征地农民户籍管理,做好征地拆迁过程中户口调查、摸底、核定工作,加强对征地公告后户口迁入、分户和户口转换手续的管理和审核把关工作,及时办理被征地农民户籍转换手续。

4、市房产局:加强对被征土地上非农业人口中享受福利分房、货币分房或购买经济适用房以及享受其他福利分房的资格认定和审核把关;在规定时间内为被征地农民办理和发放保障住房权证。

5、市农办:加强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征地补偿费的监督管理,积极推进村级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推行民主管理和村务公开,强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内部与外部监督管理。

6、市民政局:负责对村务公开情况的监管;将符合救助条件的被征地农民及时纳入救助范围;明确被征地农民转为城镇居民后的管理、民利和自治组织管理的相关政策。

7、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协助国土资源部门做好征地补偿调查登记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审核被征地农民转为城镇居民人口数;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征地补偿费用的管理、使用、分配、公开等情况的监督。

市财政局、市建委、市规划局、市审计局、市物价局和市人口计生委等职能部门,要按照《条例》、市政府第103号令和《暂行规定》的职责分工,做好征地补偿安置的日常监督工作。

四、责任追究

违反《条例》、市政府第103号令、《暂行规定》以及本办法有关规定,有下列行为的,由市政府各职能部门依据职权对下一级实行责任追究或由市纪检监察机关实行行政问责,追究相关领导和有关责任人的行政责任,情节严重的依法依纪查处:

(一)区、县(市)政府、先导区和高新区管委会,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以及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违反政策标准和征地程序实施征地补偿安置的;违反规定擅自出台有关补偿奖励政策的;不按规定认定房屋合法面积和被拆迁人口的;违反规定随意分(立)户和户口转换而增加补偿费用的。

(二)政府各职能部门未履行好各自职责,严重影响征地补偿安置工作的;按照本办法应当进行行政问责和责任追究或者应当立案查处而未履行的。

(三)征地补偿概算未经市国土资源局审核实施公告或者实施拆迁腾地的;不按规定的程序和要求拨付和使用补偿资金的;贪污、挪用、私分、截留和虚报冒领征地补偿费用的。

(四)对补偿个案的处理,未经集体研究程序,违反政策规定随意补偿的;补偿疑难问题和特殊个案的处理不按规定程序报批擅自决定的。

(五)对集体和个人补偿费用不按规定进行公告公示的。

(六)违反征地补偿安置有关规定其他情形的。

征地工作方案篇3

(一)保障范围:市中心城区规划范围内.被依法征地、符合规定条件的农民。

(二)参保对象:被征地农民男未满60周岁、女未满55周岁的纳入养老保险范围;被征地农民男60周岁(含本数)以上、女55周岁(含本数)以上的.

(三)参保对象应当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1被征地时年满16周岁;

2被征地时依法签订了《农村土地家庭承包合同》

3被征地后家庭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3亩;

4被征地时户口在征地所在地。

二、征地安置基准日及参保待遇

(一)征地安置基准日:由国土资源部门与村集体签订征用土地补偿协议的,以签订该协议时间为征地安置基准日。

(二)参保待遇:被征地农民参加养老保险的.按本市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120%执行,并随本市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同步调整。参加基本生活保障后,被征地农民死亡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将其个人账户中的余额,一次性支付给其法定继承人或指定受益人,同时终止基本生活保障费发放,并按其死亡时本市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3个月的标准发给丧葬补助费。

三、缴费办法及资金筹措

(一)缴费办法:被征地农民参加养老保险的.由个人、村集体和当地区人民政府按照本市城镇灵活就业人员最低缴费标准,一次性补缴10年的养老保险费用。未达到规定退休年龄的,参照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参保办法由个人继续缴费,直至达到规定退休年龄,按规定办理退休手续;达到规定退休年龄,缴费年限累计不满15年的,继续缴费,待缴费年限满15年后,再按月享受养老保险待遇。

以征地安置基准日上年度本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60%为基数,参加基本生活保障的.由个人、村集体和当地区人民政府按20%比例补缴10年的基本生活保障费用。参加基本生活保障的,从缴费次月起按月享受基本生活保障待遇。

(二)资金筹措:参加养老保险和基本生活保障所需资金由个人、村集体和当地区人民政府共同承担.即个人承担40%,村集体和区人民政府各承担30%个人缴费可以从其所得的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中直接缴纳;村集体经济组织承担部分可从土地补偿费和村集体经济收入中安排;区人民政府承担部分从综合征地补偿费用中安排。综合征地补偿费用不足以支付的,由区人民政府从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入中解决。

四、资金管理和责任分工

(一)严格资金的监督和管理。被征地农民参加养老保险的.资金实行收支两条线,纳入区财政专户管理,独立核算,专款专用,财政应保障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资金支出。区人民政府应从综合征地补偿费用、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入中安排资金,保障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支出,逐步建立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和养老保险长效机制。

(二)责任分工。市中心城区规划范围内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区、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是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的责任主体,分别负责组织实施本辖区内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市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财政、国土资源、民政、农业等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相互配合,确保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顺利实施。

五、其他有关政策衔接

(一)对《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劳动保障部关于做好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29号)文件下发前.区、市区人民政府可结合当地实际,采取适当方式予以妥善解决,保障其基本生活。

(二)本意见实施前.维持原办法不变。

(三)从本意见实施之日起.区人民政府所需承担的社会保障资金,从用地单位支付的征地补偿款中划出预付的社会保障资金,单独列支,进入区级劳动保障专户管理。村集体所需承担的社会保障资金,商得村集体同意后,可按上述意见办理。

(四)关于开发区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

(五)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和养老保险政策与其他养老保险政策的衔接工作.

(六)市中心城区规划范围外的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

征地工作方案篇4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政办〔〕28号)和《市人民政府关于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政文〔〕194号)精神,将被征地农民纳入城乡就业培训体系,并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保障被征地农民老年时的基本生活,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维护社会安定稳定,现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充分认识做好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建立和完善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制度,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重要措施,对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做好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切实加强领导,认真抓好落实,确保有序推进。

二、基本原则

(一)突出重点、统筹兼顾。以政府依法征收农村集体耕地而失去全部或大部分耕地的被征地农民为重点人群,以劳动年龄段内的被征地农民为就业培训重点对象,以大龄和老龄人群为养老保障重点对象。

(二)区分不同年龄,分别实施不同保障。根据被征地农民不同年龄段的特点,分别实施就业培训保障、老年养老保障或老年养老补助。

(三)共同出资,合理负担。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由政府、村集体和个人共同出资、合理负担,缴费及保障水平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老年养老保障水平不低于我县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三、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工作对象

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的工作对象是:经政府依法征收农村集体耕地后,被征地农户人均剩余耕地面积低于上年度全县农业人口人均耕地面积的30%。且在征地时享有农村集体耕地承包权的在册农业人口。

四、做好就业培训工作

(一)促进被征地农民就业。坚持市场导向就业机制,统筹城乡就业,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鼓励引导各类企业、事业单位、社区吸纳被征地农民就业,支持被征地农民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将未就业的被征地农民纳入统一的失业登记制度,提供就业服务,促进劳动年龄段内有就业愿望的被征地农民尽快实现就业。在劳动年龄段内尚未就业且有就业愿望的,可按规定享受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将劳动年龄段内有劳动能力、未就业且有就业愿望的被征地农民作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程”的重点对象,优先安排就业服务和培训,积极发挥公共就业服务平台作用,组织被征地农民实现就业。

(二)落实被征地农民就业安置责任。各乡(镇)人民政府和县有关单位要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的被征地农民就业,督促指导用地单位优先安置被征地农民就业。用地单位在同等条件下要优先安置被征地农民就业。劳动保障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多渠道、多形式促进被征地农民就业。

(三)加强对被征地农民的培训工作。各乡(镇)人民政府和县劳动保障等有关部门应对所有的被征地农民在劳动年龄段内有劳动能力、未就业且有就业愿望的被征地农民予以免费培训。凡参加政府部门指定的社会培训机构举办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的被征地农民,可享受政府规定的职业技能培训补助和创业培训补助。被征地农户人均家庭剩余耕地面积低于上年度全县农业人口人均耕地面积的30%的被征地农民优先安排培训。

五、做好社会保障工作

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分为老年养老保障和老年养老补助两种形式。以被征地农民自愿参保为原则,被征地农民老年养老保障采取个人账户积累模式,筹资规模为18000元;老年养老补助采取统筹模式。

(一)被征地农民老年养老保障

1.16~34周岁的被征地农民,重点实施就业培训保障,也可参加被征地农民老年养老保障。

2.35~59周岁的被征地农民,重点组织引导参加被征地农民老年养老保障,也可以申请到龄时直接纳入老年养老补助。(二)被征地农民老年养老补助

年满60周岁的被征地农民,个人不缴费,直接纳入老年养老补助范围,按月发放老年养老补助金,直至身故。也可申请参加被征地农民老年养老保障,但不再享受老年养老补助待遇。

(三)养老保障对象确认

1.保障对象年龄的确认。本文下发前被征地的保障对象,按本文执行时间确认;今后征地的保障对象,以批准征地的省政府批文时间确认。

2.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和养老补助对象的具体名单,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并公示一周后,由村委会报乡(镇)人民政府审查,经县农业、人口计生、民政、残联、国土资源等部门审核后,由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所属的农村社会保险管理中心办理参保登记手续。

(四)老年养老保障金的计发

参加被征地农民老年养老保障的人员,不分男女,年满60周岁后按月领取老年养老保障金,直至身故。计发办法为个人账户存储额除以 计发系数(160)。

(五)老年养老补助金发放标准

老年养老补助金标准不低于全县上年度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平均补差标准。

(六)建立被征地农民老年养老保障和老年养老补助待遇调整机制

根据我县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及物价指数变化,建立被征地农民老年养老保障和老年养老补助待遇调整机制。

(七)被征地农民老年养老保障的转移和退保

1.参加老年养老保障的被征地农民户籍迁出我县的,按规定办理被征地农民老年养老保障关系和个人账户资金转移手续。迁入县如未建立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的,可以保留关系;参保人也可以申请退保,一次性退还个人账户中个人缴费和村集体补助的本息,并终止老年养老保障关系。

2.参加老年养老保障的被征地农民出国(出境)定居的、录用为国家机关公务员或招聘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一次性退还个人账户中个人缴费和村集体补助的本息,并终止老年养老保障关系。

3.参加老年养老保障的被征地农民身故后,个人账户中个人缴费和村集体补助的本息余额,根据本人参保时的约定或生前意愿由指定受益人依法继承;未指定受益人的由法定继承人继承;没有继承人的,其个人账户本息余额转入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专项资金。

六、资金保障

(一)资金筹措

1.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所需资金从财政安排的农民工就业培训经费中统筹安排。

2.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对象所需资金由政府、村集体和个人共同筹集,合理负担,政府补助比例为70%,个人和村集体出资30%。被征地农民中的低保对象、已办理独生子女证的独生子女户、二女结扎户、持有二级以上残疾证的残疾人参加老年养老保障的,政府补助比例提高到80%,个人和村集体出资20%。特殊人群优惠待遇不能重复享受。其中低保户、独生子女户和二女结扎户按年度实行滚动管理。

3.被征地农民老年养老补助所需资金由县政府出资。

4.建立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专项资金。按项目征用耕地每亩3万元收取,并从每年土地出让总收入中提取5%作为养老保障专项资金,用于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金的调整和风险支出需要,不足部分从新增财政收入中统筹安排。

(二)资金管理

1.建立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政府承担的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资金应在征地补偿安置方案批准之日起3个月内,由县财政局会同县国土资源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筹集到位,并一次性转入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

2.村集体补助和个人缴费,一次性直接缴入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基金收入户,并定期转入财政专户。被征地农民应自收到参保通知之日起一个月内办理缴费手续,否则视为自动放弃享受被征地农民老年养老保障待遇处理。

个人缴费原则上一次性缴清,确有困难的可以申请分次缴费。经同意分次缴费的,应与县农村社会保险管理中心签订分次缴费协议,原则上在5年内且年满60周岁之前缴清。60周岁前未缴清的,一次性退还个人已缴费部分,待遇改为享受老年养老补助。

3.要严格执行各项财务管理规定,加强资金监督和管理,确保资金安全和增值。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资金要专款专用,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都不得挤占、截留或挪用。

4.建立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个人账户。政府补贴、集体补助和个人缴费全部记入个人账户。个人账户计息标准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金融机构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执行,当年缴纳的资金,按活期存款利率计息。

5.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业务实行计算机管理,由县农村社会保险管理中心建立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信息数据库,为政府有关部门、参保人提供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相关信息。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业务经费、系统建设费用纳入财政预算。

七、加强工作领导

(一)成立县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协调领导小组。为加强对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县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县长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成员单位由县政府办、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公安局、国土资源局、农业局、人口和计划生育局、民政局、审计局、农办、统计局、残联等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地点设在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二)按照“统一协调、统一管理、分工负责、分步实施、分批解决、逐步到位”的原则,扎实稳妥地推进我县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工作。

(三)各部门要各负其职,积极协调配合,共同做好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工作。各成员单位要按各自职责,将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

1.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政策的制定和组织实施,编制被征地农民老年养老保障和补助基金预算,对基金的收缴、待遇发放和基金的营运进行监督检查。县农村社会保险管理中心负责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业务经办工作。

2.县农办、农业局负责对户别、姓名、在册农业人口数、原有耕地面积、家庭人均剩余耕地面积等情况的审查工作。

3.县国土资源局负责上年度全县耕地面积和对被征收土地的权属、被征耕地面积、地类、户别、姓名情况的审查。

4.县财政局负责做好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基金的监督以及政府出资部份、专项资金的筹集和管理,,负责政府补助资金预算审核工作和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基金保值增值。

5.县公安局负责对被征地农民的户口性质、姓名、年龄及家庭成员关系情况的审核工作。

6.县民政局负责提供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调整和最低生活保障平均补差标准情况,负责被征地农民中的低保对象审核确认工作。

7.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局负责做好被征地农民保障对象中已办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独女户、二女结扎户的审核确认工作。

8.县残疾人联合会负责做好被征地农民保障对象中持有二代二级以上残疾证的残疾人员的审核确认工作。

9.县审计局依法对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资金进行审计监督。

10.县统计局负责提供上年度全县农业人口数,农民人均年纯收入情况。

11.各乡(镇)政府负责收集、核查和汇总村委会的申报材料,并对各村委会被征地农民保障对象的确定、公示、村集体出资补助比例等情况进行督查。

12.村委会负责实施被征地农民参保对象的公示工作,组织填写《被征地农民参保申请表》、《被征地农民汇总表》和经公示确认的《被征地农民参保花名册》形成申报意见,报乡(镇)人民政府。

征地工作方案篇5

一、县级档案馆档案征集工作存在的问题

从档案业务指导角度看,缺少上一级业务指导机关具体的、规范的、有指导性的、可实际操作的征集工作程序、方法以及规章制度。缺乏可供参考的,档案征集工作理论研究成果及国内外档案征集工作经验等。县级档案征集人员由于缺乏理论指导,在面对种种问题和矛盾时,只好无奈地选择退缩。

从技术角度看,缺少对档案资料的鉴定技术和保护技术。档案征集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每一份档案资料的真伪,其次才是珍贵程度及其在馆藏中的地位。散存在民间的档案资料种类庞杂,材质多样,形式不一,数量众多,有的年代久远,再加上我国民间历来就有对珍贵的档案资料作伪复制的陋习,光凭工作人员的直觉去判断真伪,是极不可靠的。基层档案机构缺少一个由多方面专家学者组成的鉴定专家队伍,及现代化的技术鉴定手段,缺少对珍贵档案资料保护的能力。对征集上来的档案资料,有的需要及时进行托裱、修复、清理、去污等技术性处理,否则将会造成二次损毁。这又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作为县一级档案馆自身难以解决。这个问题多年来也一直困扰着基层档案馆征集工作。

从组织机构角度看,缺少专门的征集机构和从事征集工作的骨干队伍。一般的县级档案馆在最初机构设置时就没有设置征集部门,其业务由管理科负责,征集工作虽然属于接收工作的范畴,但与单纯的接收相比,又有其明显的区别。再有就是多年来上级主管部门缺乏对征集人员进行全面系统的业务知识、能力、技巧的培训,更没有组织过外出学习考察和经验交流活动。没有选拔培养出能够攻破“征集难”这个坚固堡垒的骨干队伍。这个问题是造成征集工作没能持之以恒地开展下去的重要因素。

从征集工作对象角度看,他们缺少对档案馆和档案征集工作的了解。档案征集工作的对象是全社会各个组织机构和各阶层人士,有时还要涉及境外的国家和地区,他们对档案馆的工作性质、保管条件、馆藏情况、档案征集的目的、工作方法、工作程序以及双方的权利义务、法律保障等了解很少。征集工作在其人生中和他所生活的环境中的影响事先无法预测。因此他们在心理上难以产生积极响应号召的强烈冲动。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一)县级档案馆需要解决的问题

1、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档案征集工作领导小组和档案鉴定领导小组,专门负责档案征集工作,确保档案征集的顺利开展。

2、明确一个部门负责档案征集工作,由该部门指定专人负责档案征集的日常工作。为配合完成多种形式的档案征集工作,配备照相机、摄像机、录音笔等设备,为征集工作提供物质保障。

3、保证档案征集经费。

(二)需要上级主管部门协助解决的问题

1、成立档案征集工作鉴定小组和档案技术保护小组,负责县级档案征集人员业务培训和指导,协助做好档案资料鉴定和保护工作;

2、制定档案征集工作指导手册,或编印档案征集工作教学教材,供县级档案机构学习使用。

3、依据《档案法》制定对文物市场中档案自由买卖的管理规定和实施细则。

(三)档案征集工作人员应做的工作

1、建立健全档案资料征集台账,对征集上来的档案资料进行分类登记。在登记时文书档案要详细填写档案资料的来源、地点、时间、被征集人姓名、性别、职业、完好程度和规格,是复制件的要特别注明。实物档案要详细填写材质、名称、完好程度、外部特征、外形尺寸,特别珍贵的还要标明重量。图书及装订成册的资料要详细填写出版年代、出版社名称、实际页数、插图页数和颜色、制作技法。照片档案要详细填写规格、时间、所有人物或主要人物的名字、职业、职务、时代背景、完好程度。通过详细登记,其目的是使征集人员对其加深认识和了解,从中发现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2、建立《档案征集线索登记簿》、《来人来信来电登记簿》,征集人员要千方百计寻找线索,对已获得线索要详细登记并对其进行整理分析,根据线索做出大致的判断,制定征集工作计划和工作方法。

3、制定征集工作人员工作制度。

4、制作《档案资料接交文据》和《捐献协议书》。这是档案资料产权变更的重要凭据,前者明确填写捐献档案的种类和数量,后者明确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5、设计制作奖励证书和奖牌。

6、制定《档案资料征集工作实施细则》,细则中应主要包括档案资料征集范围、种类、工作程序、征集方法、奖励办法、联系方式。它是征集人员工作中遵循的行为准则,要随着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修改。

(四)征集范围和内容

关于征集范围的确定应该把握以下几个要点。一是要征集档案馆应该有而没有的;二是与馆藏档案相关的;三是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举办各种专题展览所需要的;四是普通市民百姓在日常生活中长期积累能反映社会变迁的比较系统的档案资料;五是为满足社会不断发展需要的;六是本馆认为对本地区有潜在作用的;七是本馆辖区内过去产生的人们日常使用的所有档案资料。

对新中国成立以前历朝历代和新中国成立以后各个不同历史时期所散失、散存的,反映地方特色,地方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展,体现地方时代风貌的,具有一定保存价值的档案史料、照片、影像、实物等均列在征集范围。如:历任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或外国领导人来我国)、省级以上党政军领导同志及相当级别的派和工商联负责人、无党派代表人士等来县视察工作时形成档案及使用过的实物;各个历史时期各行各业知名人士,在生活、工作中形成的;各个历史时期的重大活动、重大事件、名店、名品、社会生活风俗、人文地理、自然风貌、建筑艺术、文化艺术、民族宗教等等。

档案被征集进馆时,对进馆档案质量先不做具体要求,档案馆将征集到的档案登记造册妥善保管。

(五)灵活运用各种征集方法

征集的方法有广泛征集、专题征集、入户征集、函电征集、网上征集等,无论采用何种方法,最终都要通过接受捐赠、复制、复印、拍照、交换、购买、寄存等方式,达到获取档案资料的目的。

(六)依法开展征集工作

依法开展征集工作,是既能合理合法地达到目的,又能规避可能出现的风险的行为。

1、征集工作程序要合法。

档案馆及其工作人员开展档案入户征集时,要做到每次不少于2人,且主动出示证件,做好工作记录。详细向物主介绍档案征集的目的、意义、方式方法、工作程序,认真了解档案来源,仔细查阅档案现状,详细填写档案登记册,初步判断真伪及其价值,客观地做出评价。定期集中向征集领导小组汇报达成初步协议的情况,提出具体的意见。征集人员将档案资料进行登记后及时移交给档案馆。

2、褒奖制度要合理。

合理的褒奖制度,是推动征集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措施和手段。按照《档案法》的规定,应当制定符合本区县实际情况的奖励制度,并随着社会形势的发展变化,及时修改。

必须公开承诺的是:

①凡是“向国家捐赠档案的,档案馆应当予以奖励。”

②凡是“向档案馆移交捐赠、寄存档案的单位和个人,对其档案享有优先利用权,并可对其档案不宜向社会开放的部分提出限制利用的意见,档案馆应当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征地工作方案篇6

关键词:征地拆迁领域;职务犯罪;原因;特点;对策

一、征地拆迁领域职务犯罪案件的特点

1、罪名较为集中。发生在土地征迁领域的职务犯罪案件,贪污案件占了较大比例。我院所立的15件17人案件中:贪污案件8件9人,占立案总人数的 53%;行受贿案件 4件5人,占立案总人数的30%;挪用公款案件3件3人,占立案总人数的17%。

2、犯罪手段呈现多样化趋势。征地拆迁的职务犯罪,行为人只利用一个人的职务之便往往很难完成贪污、贿赂的全过程,需要借助于其他征地小组成员或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共同完成,或者共同利用职务之便,互相利用,共同贪污征地补偿款,案后进行分赃。其手段表现为:一是多报征拆迁地面积的补偿款,如我院2011年我院立案查处的灵溪镇张某某等人,通过相互勾结,多报征地面积,套取国家征地补偿款270多万元。二是虚报征地拆迁补偿款的支付对象,冒领征地补偿款,如2012年我院立案查处的水南街道洪某某,通过虚报征地补偿款的支付对象,套取国家补偿款27万多元。

3、两类主体犯罪突出。一类犯罪主体主要集中于“村官”。“村官”又以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为主,他们把项目在其村管辖范围内落地作为发财的千载难逢机会,往往被利益冲昏头脑,盯上大型工程项目建设这块“唐僧肉”,采取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手段想方设法在土地征迁赔偿款中分得“一杯羹”。涉案17人中,“村官”有11人,占立案总人数的64%,成为了“绝对主力”。另一类犯罪主体主要集中于对农村土地征迁负有审核、审批权的行政管理人员。大型工程项目建设时均成立临时指挥部,从各相关职能部门抽掉人员组成,并履行农村土地征迁赔偿款发放的审核、审批职责,他们利用职务之便伙同“村官”私分土地征迁赔偿款,或者收受贿赂帮助拆迁户骗取土地赔偿款。涉案17人中,行政管理人员有3人,占立案总人数的17%。\+①

4、普遍素质偏低,法律意识淡薄。我院立案查办的征地拆迁领域职务犯罪,从犯罪主体的文化素质和法律意识上来看,文化程度普遍不高,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在面对权力和金钱的诱惑,利已主义、享乐主义的思想恶性膨胀,导致意志薄弱者为追求奢侈糜烂的生活方式而涉入犯罪的深渊。同时,由于他们法律意识淡薄,对自己的行为认识不到位,经不起金钱诱惑,不能正确认识自己行为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以致走上犯罪道路。

5、征地拆迁领域的职务犯罪案件,窝案、串案、连案特别突出。由于涉农土地征迁补偿工作比较复杂,涉及的补偿物的种类、性质也各有不同,需要各环节相互配合,在我院办案过程中经常拔出萝卜,带出泥,一个案件线索,查到一人,带出一片。

6、影响恶劣,社会危害性极大。拆迁户、违章建房户为谋取非法利益,向拆迁、制违拆违工作人员行贿,甚至与工作人员相互勾结,采用共同违法建房、虚增拆迁房屋面积等形式,骗取国家拆迁补偿款和安置返迁房,村民产生攀比心理,致使违章建房户越来越多,违章建筑面积越建越大,使国家增加巨额拆迁补偿资金,造成国家重大财产损失。少数国家工作人员,为谋求不正当利益,利用职务便利,违法为村民办理建房手续,造成村民多次对抗拆除违章建筑工作,激化社会矛盾,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阻碍了中心城区的城市建设。

二、征地拆迁领域职务犯罪案件高发的原因

1、主观方面

(1)个人观念强,特权思想严重 。村支书、村主任等人员手中握有人、财、物等实权,多以农村“土皇帝”自居,特权思想十分严重,他们把手中的权力当成可供出售的商品,当成谋私致富的工具,想方设法运用权力为个人在土地征迁补偿中捞取好处。\+②在2011年我院查办的一起村主任挪用征地补偿款案回访过程中,该村主任多次对笔者提到自己选举花了钱,自己当村主任一定要挣回来,没想到是犯法之类的话。

(2)法律意思淡薄,存有侥幸心理。第一是农村基层组织人员法制意识淡薄,对自身定位不准。很多村干部都是土生土长的农民,年龄偏大,文化水平相对偏低。抱着不会被人发现的侥幸心理,铤而走险,最终触犯法律。第二是主要负责管理拆迁干部法律意识淡薄,私欲心强,心中“有权不用、过期作废”思想,能捞则捞,看到别人靠征地拆迁发了财,自己也就动了心思,通过各种途径,相互勾结,利用临时搭建、虚增加面积等方式,套取国家征地拆迁补偿款。在一次回访过程中,一名涉案拆迁管理部门干部,对笔者说大家都这样搞,自己也跟着搞了下,没想到出事了。

2、客观方面

(1)制度不够健全,执行不够规范。第一是农村经济管理制度不健全。从查处案件的情况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十分混乱,有的村会计、出纳名义上分开实际工作中由一人兼任,有的村因人员不够财务人员还兼职保管公章,有的村支部书记、村民主任直接经手账目自收自支。村务公务等基本制度在执行中流于形式,给村干部以可乘之机。第二是农村土地征用制度不规范。在临时用地的征用过程中,由于临时占地补偿的程序、标准、方式、补偿款管理等方面未作规定,导致村干部随意性大。如施工单位为节省费用,大部分直接找到村委会或者村民个人协商补偿,在给付占地补偿款时,施工单位大量接受村干部开具的白条或不规范收据,为村干部贪污或挪用补偿款提供了便利条件。

(2)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管理机制。征地拆迁部门掌握了征地拆迁工作最直接的权力,同时存在一人多职,内部权力过于集中,缺乏真正有效的监督制约。上级主管部门为了征地拆迁工作的顺利进行,赋予了征地拆迁部门较多的职权,且存有一定的自由裁量的空间,加上征地拆迁部门内部分工较少,权力过于集中导致失控。

(3)征地拆迁补偿安置等一系列程序不够透明。征地拆迁办只向群众公开拆迁的相关政策,而具体的征地拆迁面积、产权人、户籍人口、应拆除面积、附属物、补偿标准、补偿金额等都不太公开。这种不透明的程序就给征地拆迁过程中的职务犯罪提供了温床。

(4)刑罚处罚偏轻,惩罚力度不够。总结农村征迁领域职务犯罪频发的原因可以归纳出很多,但从司法机关的角度看,也有个打击不力的问题。惩治是一种特殊的预防,惩治力度不大,必然起不到遏制犯罪的应有作用。从我院已查处的案件来看,量刑普遍不重,有的甚至被法院改变定性,如:有的贪污案被改为职务侵占案,大大减轻了刑罚。这样造成的不良后果是:降低了司法机关的威严,影响了群众的举报热情,助长了“村官”的霸道作风和腐败行为。\+③

三、 征地拆迁领域职务犯罪对策及建议

1、健全征地拆迁规章制度,减少犯罪空间。应尽快制定和完善对全区拆迁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和监督方法等一系列规范制度,制定征地拆迁管理细则,明确规范集体土地房屋拆迁管理工作,对征迁程序、土地级别、补偿标准、补偿程序等作出全面、详细和操作性强的规定,以便在实际征迁工作中能有归可循、有法可依。减少工作随意性,明确工作阶段划分及具体要求,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明确拆迁工作人员的职责、权限和具体操作办法,严格实行责任制度,使拆迁工作真正做到责权分明、程序规范。\+④

2、加强教育力度,增强法律意识。征地拆迁工作不仅是一项法律性、政策性和业务性很强的工作,而是一个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关系到被征地拆迁人员的切身利益和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工作。必须建立一支政治思想好、业务精通、会做基层群众工作的队伍。一方面要加强征地拆迁工作人员、农村基层组织成员依法协助人民政府从事土地征收补偿费的管理人员的法制教育。重点学习《土地管理法》、《土地承包法》和《村民组织法》等法律法规的学习。检察机关举办预防职务犯罪讲座,以案释法。通过各种形式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的学习,提高他们遵纪守法的意识。另一方面加强廉政教育。引导征地拆迁工作人员和农村基层组织成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构筑牢固的思想防线,夯实廉洁自律思想基础,自觉抵制各种不正之风和腐朽思想的侵蚀,增强抵御职务犯罪的能力。

3、查办和预防房屋土地折迁领域职务犯罪相结合,营造廉洁氛围。对犯罪分子的查处能够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预防房屋、土地折迁领域职务犯罪发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迫切要求,要坚持“惩防并举、预防为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反腐倡廉方针,在征迁领域营造一个风正气顺、廉洁自律的良好氛围。首先加强举报宣传,拓展案源渠道。要深入农村基层、深入工程建设第一线进行举报宣传,走进群众,主动出击,走乡访户,拓展案源渠道获取案件线索。其次加大打击力度,形成有力震慑。对涉及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姑息迁就,判处刑罚来震慑人。再次要坚持预防为主。发现存在行业性犯罪的隐患,应及时总结,通过党委、政府及时发出建议,要求自查整改,尽量减少和避免征迁领域职务犯罪的发生。

[注释]

①正义网,胡建清、陈苍森,《征地拆迁领域涉农职务犯罪案件调查分析》

②正义网,王新华,《办理征地拆迁领域职务犯罪情况分析》

③正义网,吕端瑞,《征地拆迁领域职务犯罪分析》

④正义网,王新华,《办理征地拆迁领域职务犯罪情况分析》

征地工作方案篇7

关键词:档案;宣传职能;征集;接收

档案对于我们来说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每一个人从出生开始就拥有属于自己的一份档案,每一个建设项目就拥有自己的工程档案,财务工作有财务档案,政府机关也有自己的工作档案,同时还有行政事业单位的人事档案、事业建设发展档案等等。

一、要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扩大宣传,增强人们的保护意识

档案宣传及有效利用的工作开展多年,所取得的成绩也有目共睹,但是就现实情况来看,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首先在具体工作人员的素质方面就存在许多欠缺,素质偏低、实践能力弱、不具备更为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思想意识,甚至有些单位还视宣传岗位为闲职将其作为福利待遇进行发放。此外在宣传渠道及宣传力度方面也比较弱,目前专门的档案类刊物数量少、发行量少,同时其稿件质量也良莠不齐,无法形成强有力的宣传攻势,在新媒体范畴内也很少涉足,从而与年青一代的潜在档案使用群体无法取得有效接触,制约了档案利用效率的提升。最后在档案单位内部也对档案宣传不够重视,部门间互不联系各自为政的情况屡见不鲜,档案宣传工作的具体质量高低与否也为进行量化的评定,无法有效促进工作人员的工作主动性与自觉性。总之,这些问题如果无法得到有效解决,对于档案宣传工作来说将会是很大的制约。面临以上的不足,对策:

1.加强档案宣传管理队伍素质建设。宣传工作想要切实提升具体质量和效率就离不开一支优秀的素质过硬的工作队伍,当前我国档案宣传工作力度不足也往往在于具体工作人员素质偏低,无法胜任具体工作要求所致,因此我们在队伍素质建设方面应该加大工作力度。首先必须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将不合格工作人员从队伍当中清除出去,严厉杜绝任人唯亲甚至将档案宣传工作职务当作单位福利进行发放,必须严肃对待档案宣传工作。

2.加强与媒体合作力度。现代社会的宣传工作想要加强力度和深度就必须积极的与媒体进行合作。现在意义的媒体主要包括了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两方面。

二、要加强征集力度

通过部门交流、媒体报道、等渠道,采用网络宣传、电话联系、等方式,与资料持有人或单位联系,多方征集地方特色文化档案资料。主动搜集当地的文化名人书稿、作品,确保及时、准确、完整地收集档案资料,丰富馆藏资。

档案资源是档案工作赖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档案征集在档案资源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因经费缺乏、专门征集人员少、对征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工作不够主动、信息来源少等等,这些都成为制约征集工作开展的瓶颈问题。对策:

1.争取领导重视与支持。长期以来,由于历史和传统的原因,领导重视与否对档案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而突出的工作表现和业绩,是争取领导重视和支持的基础。有为才有位,档案工作人员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影响,去争取领导的重视。

2.争取相应的经费投入。从这几年的征集工作情况来看,征集工作难以有效开展与征集经费的缺乏有很大的关系,征集经费的投入与产出是成正比的,在当前形势下,要想无偿征集珍贵档案资料越来越难,这与当前社会上收藏意识与文物意识的增强有很大关系,有些民间个人收藏爱好者不惜重金购买自己喜爱之物,档案部门应争取更多经费投入,用于购买、复制特别希有珍贵档案,适当奖励那些将珍贵档案资料捐献给档案馆的捐赠者。

3.主动出击不坐等。征集工作要改变坐等上门的习惯,档案征集人员要主动出击,积极寻找征集线索,发线线索要深入挖掘,往往会有所收获。征集工作人员要做“有心人”,要善于从日常生活工作所见所闻中捕捉征集对象的蛛丝马迹;利用媒体、网络等工具加强宣传,进一步增强民众主动交档案意识。档案部门还是要加大宣传,利用各种机会,在报纸、广播、网络等大众传媒上,采用多种形式,通俗易懂地向民众讲解档案知识、档案馆的需求、展示保管条件、说明奖励措施等,让更多的人手中有档案会马上想到档案馆。

征地工作方案篇8

一、征地拆迁中职务犯罪的主要特点

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建设的发展步伐加快,涉及土地征收拆迁职务犯罪案件也呈易发多发态势。案件呈现下列特点:

犯罪主体多为基层工作人员,共同犯罪比较突出。征地拆迁补偿关口较多,程序比较严格,单独作案可能性不大。大多数案件都是由实地测量人员、验收人员、审批领导等相互勾结,联手作案,共同贪污受贿。往往是查出一个,牵出一窝,带出一串。也造成共同犯罪人员往往会订立攻守同盟,查处难度较大;发案环节比较集中。从发案环节来看,主要发生在征地拆迁补偿项目、标准适用、补偿金额核算等环节,或者是在征地拆迁管理上而产生行受贿、贪污、挪用公款的犯罪行为;作案手段多种多样。从作案手段上看,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形:一是基层村(社区)工作人员利用本身经手管理本村范围内补偿款的职务之便,贪污、挪用集体补偿款。二是政府拆迁指挥部相关负责人或拆迁人员利用职务之便直接套取补偿款后侵吞。三是拆迁人员或管理人员在拆迁工作中,利用办理征地补偿登记、现场调查核实、支付征地补偿安置费用等职务之便,收受被拆迁村民、村集体、企业贿赂,并为他人谋取非法利益,涉嫌、受贿犯罪。

二、征地拆迁中职务犯罪的危害性

破坏了经济发展环境。贪污贿赂、挪用公款犯罪直接造成投资成本增长,经济发展环境恶化。直接或间接损害人民群众利益。在征地拆迁中不公正行为导致群众利益受损,拆迁成本增长,使得投资商开发的土地成本增长,最终转嫁到获得使用权的群众的身上,引发和激化社会矛盾。由于征地拆迁工作中的不公开、不公正,群众利益受损,使得被征地拆迁群众与开发商、政府部门之间产生重重矛盾,进一步激化社会矛盾,引起突发事件,且直接导致党和政府的公信力下降。征地拆迁工作中的贪污受贿等违纪、违法、犯罪行为,使得人民群众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履职的廉洁性、公正性产生质疑,从而对党和政府管理国家和社会的信任度下降,产生抵触或反对情绪。

三、征地拆迁中产生职务犯罪的原因

1.征地拆迁操作程序不严谨,监督管理欠缺。一是公开性不强。征地拆迁补偿工作往往由政府组织成立的指挥部或国土部门下属机构负责,出资方往往无法介入征地拆迁工作中,对补偿工作无法从外部进行监督。没有完全做到公之于众、告之于民,事后监督机制仍然有欠缺之处。二是工作随意性大。有些工作人员没有严格按照工作方案的要求和征地拆迁操作程序去开展工作,工作程序不规范,透明度不高,随意性大,甚至出现其个别领导说了算。有些国家工作人员甚至受利益驱使,与其他国家工作人员、基层组织人员互相勾结,暗箱操作,从而助长了虚列、重报、虚报、冒领的歪风,犯罪人弄虚作假,肆意大量侵吞、骗取国家征地补偿款。

2.相关部门信息共享机制不健全,配合协调不够。征地拆迁过程中,公安、国土和城建等部门之间没有建立必要的信息共享机制,相关信息不准确,拆迁工作人员容易与被拆迁人相互勾结,弄虚作假,骗取补偿款。

3.征地拆迁补偿款的发放不规范,难以安全到位。拆迁补偿款流通环节多,而且由于补偿标准公开透明不够,拆迁款的数量、到账时间都不准确,为有关人员非法挪用、侵占拆迁款提供了可能。

4.征地拆迁人员、村(社)干部素质偏低,法制观念不强。有的心存侥幸,有的则认为“近水楼台先得月”,遇上征地拆迁的机会,不捞白不捞。

5.对违法违规行为查处难度大,刑事处罚偏轻。该领域的职务犯罪大多是窝案、串案,参与人员实行“利益均沾”原则,利益既得者往往在事前已经建立攻守同盟,因此违法违规行为很难暴露,即使有人举报,行为人之间也是相互“掩护”,加之参与涉及人员多,相关物证大多在拆迁完成后灭失,因而证据难收集,办案机关查处难度大。此外,职务犯罪判处的轻刑化无形中也助长了犯罪的侥幸心理。

四、预防对策和建议

减少征地拆迁中的职务犯罪和违法违规行为,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从完善工作制度入手,加强对相关人员的教育、管理,重点抓好长效监督机制建设。

1.完善征地拆迁管理工作流程。制定征地拆迁管理细则,规范征地拆迁工作程序,建立拆迁档案资料的收集、固定、备查制度。

2.加强对征地拆迁机构、人事监管。一是把好征地拆迁工作人员的审查关、聘用关,加强对征地拆迁工作人员进行法律法规教育和业务知识培训;二是加强内部监督,增强其廉洁自律的意识,提高征地拆迁工作人员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的水平。

3.规范征地拆迁补偿标准和补偿款发放管理。制定公平合理的补偿方式与标准,规范征地拆迁补偿款的发放管理工作。避免任何单位或个人从中截留,确保征地拆迁补偿款项安全、及时直接发放给被征地拆迁户。

4.强化征地拆迁工作监督制约机制建设。一是强化社会监督。实现执行文件的透明化,保证操作程序和结果透明化,监督途径透明化。二是强化内部监督。施行被征地拆迁代表参与制和复核制,加强对房屋拆除工程发包的流程监督。三是强化财务监督。严格规范财务制度,推行“资金统管制”和“会计制”。严格执行票据领、用、缴、销、存制度;建立内部审计和稽核制度,定期开展项目审计或者专项的财务抽查;规范岗位设置,会计、出纳要定期核对账目,日清月结,做到账款相符。

上一篇:打击传销工作方案范文 下一篇:控烟工作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