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小传范文

时间:2023-12-02 01:38:38

个人小传

个人小传篇1

本学期组织了两次团日活动:玉树地震主题团日活动”和:爱我大学生心理健康节主题团日活动”

“玉树地震主题团日活动”时间很紧,从最初商定,材料准备到最后举办活动共历时三天。团支书王泽玉把任务明细地分配好,当我看着资料图片不知道怎么把水印弄下去时,当周婷婷的选择题的答案总不出现在括号中时,我们有一种感觉特别强烈:书到用时方觉少啊!周五,活动举办,我们进行了团知识的学习,观看了玉树地震的相关资料,为玉树祈福。在观看玉树地震的ppt时,很多同学哭了。当一支支燃烧的蜡烛围成一个心形时,我们围在四周,默默祈福……

“我爱我大学生心理健康节主题团日活动”是在五月二十五日,团委和心理委员负责了这次活动的策划,心理委员毕林林去石家庄民兵训练基地参加了心理集训。这次活动的中心牢牢地扣住了什么是潜力,如何去发展潜力。活动当天我们进一步学习了团的知识,观看了心理视频和集训时的资料,最后我们以游戏的形式发掘大家的潜力,当一次失败队长受罚后,我们竟能在短短37秒内完成了“不倒森林”。当全班同学,导员,学姐一同喊出“09电子最棒”的时候,每个人的心中都充满了无穷的力量……

两次活动举办的都比较成功,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这包括活动组织者的精心准备,包括全体班委的忙前忙后,最最重要的是全体同学,导员和学姐的大力支持。

在本学期的工作中,我有很大的收获:

1.对于一个活动来说,需要有一个整体的把握者。在“玉树地震主题团日活动”中,团支书王泽玉组织计划,分配任务,对活动的每一个细节都有深入,细致的把握。在“我爱我大学生心理健康节主题团日活动”中,心理委员毕林林把活动的流程,时间,都把握的细致入微,这是活动能正常,高效举办的前提。

2.要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这不是一句空话,这需要活动的组织者要了解同学,带动同学。活动要有亮点,让同学们都愿意去参加,而不是一味的去要求同学,试想,一个连活动组织者自己都不愿意参加的活动又怎么能让同学们积极参加呢!

3.本学期班委组织了不少活动,我们的出发点都是能通过活动,让09电子变的更好。我们不去为了活动而活动,我们真真切切地希望同学们能通过活动认识到什么,感受到什么,学习到什么。

4.活动离不开大家的支持,也许最初的组织者就只是几个班委,但同学们在其中扮演的是更重要的角色。班委也是同学,大家都是09电子的一员,要树立起主人翁的意识。

5.本学期的工作中还有很多的不足,作为宣传委员,宣传当然是我的责任,但本学期的很多活动宣传没有做到位。在团日活动中曾忘了带挂团旗的胶条,活动时佩戴的团徽,没有能够及时的收回去……也许有的只是一些小事,但细节可以决定成败。

个人小传篇2

论文摘要:教师个人实践知识和教师的经验密切相关,也是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的土壤。在传统的教师教育中,通常向教师传授外部的教育理论与知识,却忽视了教师自身所拥有的教育经验及知识。教师个人实践知识来源于教师过去的教学经验,存在当前的教学中,并暗示未来可能的教学。文章采用传记研究的方法,以一位小学英语教师为个案,对其经历及经验进行剖析,探究其教师个人实践知识,以便更好了解教师个人实践知识与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

一、引言

加拿大学者克兰迪宁认为,教师个人实践知识“反映了个体的先前知识并认同了教师知识的情境性。这是一种由情境形成的知识,是当我们在经历自己的故事、复述和通过反思再经历那故事时而去建构和再建构的知识。”[1] 近几年,陆续有学者开始关注教师的个人实践知识。它是教师所拥有的宝贵资源,也是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探究教师的个人实践知识不仅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教师,而且对教师自身的发展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传记研究,对一位小学英语教师进行案例分析,以研究教师个人实践知识以及其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

二、对李琳老师个人实践知识的传记研究

1.学科互涉,教学需要自主钻研。1997年李琳分配到一所小学任教语文,之后调任中学。五年后进入大学学习英语,毕业后进入一所小学开始了她的英语教学生涯。从小学到中学,从语文到英语,这种多样的教学经历,尤其是跨学科的教学带给她的有些什么呢?李琳是这样说的:“其实这种多学段、多学科的教学经历是我宝贵的财富。刚教英语时,区教研员问我对语文和英语教学有什么见解?当时没有太钻研,后来在教学中发现,语文与英语同为语言学科,语言共性使得两者在语音、词汇、语法的学习等方面都可以相互借鉴。例如,语文教学注重语言的可理解性输入,强调让学生多听、多背、多模仿、多写,并且要求学生多阅读一些课外书籍,如少儿版名著名篇,而这些方法同样适合于英语教学。要求学生反复听,大声地诵读,背诵佳作,模仿语音语调,仿写句子文章等等都是非常有效的英语教学途径,而让学生多阅读更是提高学生理解语言整体性、人文性的良策。后来我常常和语文教师聊天,看语文学科的论文,并把适合英语教学的方法运用到课堂中。”

从李琳的这段话可以看出,她对母语及二语教学相通性的关注来源于她的教学经历及实践。传统语言学的观点认为:母语对于外语的学习只有负面影响,或者说,母语“干扰”了外语学习。李琳却因具有两种语言的教学经验,从母语的教学中提炼出对外语教学也适用的方法。这种有益主动地尝试是她对教学工作的自主探索,是用她在教学中感受到的个人化知识与理解去引导她的教学。这种个人化知识与理解形成了她的教学自主意识。tort-moloney认为教师自主是一种自主性职业发展的能力,因为“自主的教师明确何时何地、为何及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学习教学技能”。[2]教师教学的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当教师自己愿意发展自己,并且有能力发展时,教师才可能获得发展。

2.教学要务实,不做表面功夫。作为一名英语老师,李琳对英语教学的理解是她个人实践知识的重要方面。在教学上,她的个人实践知识主要体现在她的务实教学方面。她认为:“小学英语的教学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做做游戏,唱唱跳跳,只是手段,不是目的。不能把这些形式当成了主要的教学内容,以致课堂图热闹,轻实效。要建构有意义的任务型教学,真实具体可操作,任务不宜过多过重,要符合学生的能力,保持学生兴趣的同时,基础知识的掌握也非常重要。小学生的语音语调特别值得重视,要多听录音,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很强,如果老师的语音语调不对,学生跟着学,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发音。语法和拼写也一样,常犯的语法、拼写错误应该指出。小学是打基础的阶段,不能让学生把错误的用法延续下去。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必须堂堂清,下课前几分钟检查学生知识的接受程度,根据情况调整下节课的授课计划。”

李琳务实的教学风格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基于她的教学实践。她说她刚开始教英语时也不完全懂得什么是有效教学,上课设计游戏只顾着学生的参与和课堂气氛,却没有关注到学生是否真正学到了知识。后来校长听了她一堂推门课,对她说:“教学要扎扎实实,脚踏实地,不要弄虚的。学生一定要在你的课堂学到知识。”据李琳说,这堂课后她开始认真反思自己的教学,把课堂关注点从课堂氛围慢慢转向有效务实的教学,关注学生的学习,关注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此外,李琳的教学主张也来源于她个人的英语学习经历。例如,她重视听录音是源于她自己的英语学习经历。初中阶段,她的英语老师是自学转行来教英语的,发音不太准。而当时上课也不用录音,全班同学跟着老师一起齐读,语音特别不规范,这让她在以后的英语学习中,花了好长时间去纠正读音。这促使她在自己的教学中使用录音,以减少不标准的语音对学生造成的影响。

李琳把自己教与学英语的经历融入到教学中,形成自己的教学知识。这种知识是从自己的人生经历中获得的,可以被叫做隐性的个人知识。它是教师个人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情境中通过自己的体验、沉思、感悟和领会并总结出来的有别于“公共知识”的实效性知识,是教师个人在自我实践基础上的,自我建构的知识。[3] 李琳对于教学的个人理解也反映出她的个人哲学理念。根据connelly和clandinin的观点,个人哲学是理解教师个人实践知识的一个重要术语。它包含着教师的信念和价值观,“个人哲学意味着通过经验叙事,教师对自己的行动及其对行动的探索,进行一种意义的重建。”[4] 她在教学中重视基础的掌握,本着“求真务实”的态度对待每一堂课,每一个学生,她把从实践和经验中获得的个人化理解贯穿于她的英语教学中,也促进着她的专业成长。

3.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有效教学的前提。李琳认为她最满意的是她与学生之间的良好关系。她说:“对学生的关爱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走近学生,充分了解学生的喜与悲,尊重学生,无论是学习成绩差还是调皮捣蛋的学生,都宽容对待,尽力发掘他们的优点与特长,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有了这份关爱,学生自然与你亲近,对你的课堂也自然认真对待了。而且在学生身上也能收获许多,比如学生对英语学习的认识、体会对教师的教学很有启示。”良好的师生关系折射到她的英语教学中,英语课堂的纪律总是最好的,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发言很积极,师生之间没有权威,而是平等的交流,学生有不同意见时也能向她提出,作业也总是交得最齐的。

教育教学活动作为一个复杂的动态教学系统,师生关系是其中最基础的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实现教育教学目标,是教育活动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lampert认为,“学习”的本质含义在于学生内部的意思的建构,而且,这种建构过程跟学生自我认同感的确立有着密切的联系。而无论是意思建构还是认同感的确立,都是发生在学生精神领域的事情。[5]在教学中,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心理放松,师生分享着各自的想法,经验和理解,交流各自的情感和体验,实现共同发展,那么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也就成立了。“把学生当作独特的个体、发展中的人,对每一个发展中学生负责”,这是李琳的学生价值观。这种价值观不是从书本中学来的,而是李琳从自己的教育经历中摸索出来的,是她个人哲学理念的一部分。

4.同伴互助,反思学习助成长。对有着十多年教学经验的李琳来说,其自身的专业成长与发展是与她的教学经历紧密相连的。李琳认为她的成长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同伴互助;二是自己反思学习。有学者认为,教师彼此之间的相互学习交流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最大资源及因素。只要有培训、观摩、讲座等等活动,能腾出时间来,李琳一定前去听课。并且和同事多交流,从中找到可以学习的地方,恰当地运用到自己的课堂中。在学校“一课两备两上两反思”的活动中,她养成了每节课后反思的习惯。除此之外,她广泛阅读,从教育学到心理学,从英语教学设计到教学理论,她都一一涉猎。

在从事教育之初,教师学到了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从师的基本技能,但在漫长的职业生涯中,更多的是靠教师自己对潜能的充分发挥和持续不断的自我学习和自我完善[6]。李琳积极地反思课堂教学,找寻其成功与失败的原因,之后再进行阅读、学习,并把反思后的想法带入教学中,并汲取别人的经验,这是她成长的途径。反思学习是一名教师必须具有的能力和素质,教师只有不断研究和反思教育过程,才能适应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并有效地促进教学工作的开展,形成自己的个人实践智慧。

三、结束语

从李琳的经历中我们可以看出,她的成长和她个人的教学经历是分不开的。她的多学科教学经历形成了她个人丰富的经验性知识,而这些知识又成为她教学和发展的出发点及生长点,在不断反思和实践中形成和完善她个人的实践知识。获得一定个人实践知识后,通过课程实施、课堂教学等使这些知识发挥作用,而在此过程中新的个人实践知识又会不断产生,促使教师专业上的发展。“教师专业发展”不仅指教师专业规范化和教师专业自主权,更重要的是关注教师个体的专业自主发展以及教师得以安身立命的条件保障[7]。从李琳故事的叙述中,或许我们对教师个人实践知识对其专业发展的重要意义会有更深一步的认识。

参考文献:

[1]clandinin, d. j. narrative and story in teacher education. in t. russell & h. munby(eds.) teachers and teaching: from classroom to reflection. london: the falmer press, 1992:125.

[2]tort-molony d.teacher autonomy:a vyqotskian theoretical framework[m].dublin:centre for language and communication stu-

dies,1997.

[3]张立昌.“教师个人知识”涵义、特征及其自我更新的构想[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10):30-33.

[4][加]康纳利(f.michael.connelly),克兰迪宁(d.jean clandinin)著.教师成为课程研究者—经验叙事[m].刘良华,,邝红军等译.杭州: 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69.

[5]lampert,m.when the problem is not the question and the solution is not the answer: mathematical knowing and teaching[j].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1990,27(1):29-63.

[6]崔大志.个人实践性知识合法化: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0, (10):87-89.

个人小传篇3

论文关键词:大众传播;大众媒体;小众传播;小众媒体;分众传媒

一、小众传播产生的背景

小众传播是相对于大众传播而言的。在小众传播时代,受众不再是笼统意义上的一群人,而是按照年龄、性别、种族、收入、职业、教育水平、兴趣爱好等因素划分为不同的社会群体,媒介根据不同群体的特征提供其需要的信息,也根据同一群体的不同需求提供相应的信息。

1.消费者对大众媒体产生了免疫力。数年前,还是传统三大媒体报纸、电视、广播的黄金年代,受众选择余地少,当时的消费者对其非常忠诚。

2.大众媒体数量爆发式增长,严重过剩。现在顾客所接触的传媒数量是以前的数十倍,所接受信息量更是以前的上千上万倍。每一种媒体的增长都会给受众带来分流,广告在所投放媒体上的效应当然进一步削减。

3.观众分化。雀巢英国市场营销部门把今天一个巧克力品牌的成本和24年前作了一个对比——今天每项电视广告的效果只相当于24年前的13%,价格却贵了6倍!

4.大众媒体的受关注度不断下降现代社会的人脑子里装了信息过滤机,他们只对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关注。

5.新~代的消费者的媒体倾向开始转变。新一代的消费者和40岁以上的消费者完全不同,他们主动规避广告,也主动的搜寻他们需要的信息。

二、小众传媒的起源、发展与现状

“小众传媒”顾名思义,就是满足少数群体个性化需求的传媒文化。

相比于大众传媒,小众传媒更能找到人们的求异需求。通过小范围传播辐射,针对目标人群作出精准传播。

一)小众媒体主要分类

目前我国形成规模化市场的小众媒体主要有:网络媒体、楼宇电视、户外小范围内传播媒介(擦鞋机广告、洗手间广告、公交车内广告等)、售点媒介、接触型媒体(宣传单,桌面媒体等)、手机媒介、POP、DM、产品包装捆绑等。

二)小众媒体产生缘由

1.大众传播自身的分化。由于媒介之间的激烈竞争,大众媒体出现了小众化的端倪:大众媒体出现了各种专业版块、栏目、时段,以满足特定受众的需要。

2.网络传播迅速的扩展。网络传播从外部加速了大众传播的分化与裂变。

网络传播兼具大众传播、个体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的特性,被称为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大众传播自身的分化与网络传播迅速的扩展,其结果便是共同打造出一个“小众传播时代”。

三)小众传播的特点

1.受众数量不再庞大,传播内容细化。小众化传播不再追求受众数量上的庞大,而是着眼于特定的受众群,为其提供符合口味的信息和服务。

2.受众的主动性增强。受众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自主地选择要什么样的信息,选择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获得信息。

3.传、受者之间的互动频繁。大众传播是单向性很强传播活动,在小众化传播时代,传者与受众之间的鸿沟被填平了,传、受者之间的区分模糊。人人都是传者,人人又都是受众。

四)小众媒体蚕食大众传媒市场

近两年来,小众媒体和媒体的大量涌现和异军突起成了营销界最为炙手可热的话题,在中国,楼宇液晶电视、短信媒体等小众媒体每年以两位数的增长率发展,市场份额不断加大。而反观当今全球主流媒体,无论数量、从业人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削减。

三、路在何方——小众传媒的未来

近年来,广告效果评估、“垃圾短信”、“广告效果日渐降低”似乎触发了小众媒体的命门和天花板。小众媒体要想颠覆大众媒体,目前看似不可能。笔者以为,小众媒体最主要的工作,应是集中力量做好细分市场、精准传播、个性化传媒,不必在大众市场上急于与大众媒体逐鹿。

一)发掘出更细分、更个性的小众媒体

精细的了解、研究和掌握各种群体的活动规律与习惯,围绕着他们的喜好特征去推出真正具有吸引力和独有的媒体来。

比如伦敦地铁广告,车身、电梯、墙面、地铁报、刷卡器,各类广告见缝插针。再“刀枪不入”,也会在某个时点被它“击中”。

二)规避法律风险,不做暴力广告、垃圾广告

短信门给了小众媒体一个深刻的教训:发掘个性媒体,贴身传播给客户,并非要实行暴力式的强迫客户接受广告信息。如果二者混淆,小众媒体可谓走入了大众媒体的老路和死胡同。

三)不断提高技术水平,以技术优势对抗大众传媒

更多新技术的应用,也会为小众媒体广告的未来增加变量。通过技术的创新与提高,使得更多的目标客群获知信息、主动了解信息。

个人小传篇4

1别具特色的语言

1.1 陌生细致

萧红曾自己这样评价《呼兰河传》的语言特色:非常的生疏,又非常的新鲜。陌生又新鲜的语言特色指的是小说语言的不同寻常,用一些区别平常的语言来描绘,往往读者初读有些许陌生,但是接触下来却又觉得新鲜奇特。就像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萧红的《呼兰河传》采用独具特色的语言,一旦深入其中,便会被小说中新鲜奇特的语言牢牢吸引,欲罢不能,细细品读小说,就能体会什么叫陌生却又新鲜。天河和月亮也都上来了,这是小说中的一句话,作者不说月亮出来了,而是用上来了这样不同于寻常的话语。读者初读起来,有陌生的感觉,这时往往会更加仔细的研读,继续的阅读就会逐渐认同作者的语言,月亮上来了,在《呼兰河传》的小说世界里,这是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这是一种新鲜的感知。作者通过这样一种陌生的语言,传达出了新鲜的感觉,给人耳目一新,增加了小说的阅读快感。《呼兰河传》这部小说语言给人陌生的感觉,但是陌生的语言同样十分细致,没有为了陌生而脱离现实,只要细细品读,就能体会到文章细腻真实的语言特色,不得不被作者折服。许多文人墨客在读过《呼兰河传》之后,都会为小说别具一格的语言特色而动容,茅盾曾感慨说《呼兰河传》总的说来极美,但是在美中又参杂着一丝病态,可是这病态却不让人讨厌,反而因为这病态的美更添加了小说的艺术魅力,让人不能不为之动容感慨。

1.2 率真自然

《呼兰河传》是语言特色极强的一部小说,书的开始,语言轻松自然,让人感觉轻快明亮,越到后来,却散发出一丝沉重。就像源远流长的小溪最终汇入大海,小说语言从头到尾读来未见一分的突兀,如此的率真自然,可是细细回想却又有着明显的变换,让人欲罢不能。伟大的文学家茅盾曾经这样评价《呼兰河传》的语言特色,他说这是一部让你不得不炫感的小说,开始读来十分轻快,越读心中就会逐渐弥漫起一份沉重,说不出是何时来的沉重,可早已沉浸在呼兰河小镇的风土人情中。小说语言整体来说率真自然,通篇读来,觉得作者像在聊天,又像在叙事,似聊天又似叙事的语言特点,给人真实自然的感觉,阅读起来轻快舒服。《呼兰河传》语言的率真自然体现在小说的很多地方,比如说小说里有很多像这样的语句再说那王寡妇,再说那豆腐坊旁边,简单拉家常似得语气,率真自然,语言就像在聊天,拉近了读者与小说世界的距离,让读者仿佛置身于呼兰河小镇,仿佛就是身边的故事。语言的率真自然是《呼兰河传》独有的艺术魅力,这是作家萧红独有的创作特色,率真自然的语言总是让人倍感舒服,能让人感知到作者真实亲近的秉性,无拘无束,自然洒脱。

1.3 张力十足,充满趣味

除了陌生细致、率真自然的语言特色,《呼兰河传》的语言魅力还体现在富有张力的描述,充满趣味的文字上。萧红作为东北独具特色的作家,她的《呼兰河传》将呼兰河这样一个边陲小镇的风土人情原汁原味的呈现在读者面前,这样独具魅力的伟大传世之作来源于小说语言的张力十足、充满趣味。富有张力的语言能够拉近读者的内心,充满趣味的文字将读者牢牢吸引,幽默的言辞,松弛有度的文风给小说添加了独特的艺术魅力。小说中一些语句冷的天,地皮冰裂了。吞了我的馒头。趣味十足,幽默搞笑,无处不散发出语言的魅力。长篇小说在叙述中,语言的幽默感十分重要,就是这样充满趣味的语言让小说更加的有趣。除此之外,小说总的说来张力十足,有松有紧,简单舒缓的自然环境描写,将呼兰河镇一年四季的环境变化缓缓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动感欢快的小镇生活描绘,将小镇的风土人情传达的淋漓尽致。这样充满张力、趣味十足的语言特点将呼兰河镇的风景、人物、文化都清晰地表达出来,读者读来,既能被作者的幽默逗笑,又暗暗为小说趣味的语言喝彩。

2格式例外的结构

2.1 散文化的外在结构

《呼兰河传》一书结构不同于寻常,格式例外的小说结构散发着无限的艺术魅力。浅显的看来,觉得《呼兰河传》不像一本小说,从结构上来说,《呼兰河传》一书不同于一般小说全篇叙述一整件事,结构紧凑,环环相扣,而是将全文分为七个章节,每个章节有独立的内容,故事的主人物也在不断的切换,似乎没有一条贯穿全书的线索。然而,换一个角度来看,《呼兰河传》作为一部具有历史意义的小说,它打破传统小说的结构的束缚,作者很大胆,采用了散文式的写法来写一部小说。散文化的结构将小说分为七个章节,每一章节都有着自己核心的叙述要点,整体上来说,小说结构相互独立,每一章节各成一家,零零散散的讲述着自己或者别人的故事,看似毫无关联,但是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正是由于作者大胆的尝试,不同于常人的小说结构,使得《呼兰河传》跳脱了传统小说的束缚,这才创造了这样一部独具特色的伟大巨作,散文化的结构特色,清新脱俗,让小说散发出无限的艺术魅力,历久弥新。

2.2 基于情感的内在结构

总的说来,《呼兰河传》的文章结构可以从两方面来探讨,外在结构和内在结构,散文化的结构特性可以称为《呼兰河传》的外在结构,而小说的内在结构则是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流动。《呼兰河传》是一部小说,讲述了作者生活的年代,生活的地方发生的一系列故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可以算是作者的一部自传,作者以自身的情感基调出发,小说内在的结构就是围绕着作者的情感波动来展开。《呼兰河传》一书在尾声时有提到,小说没有什么幽美的故事,只是一些关于童年的记忆,无法忘记,就在此怀念,更加证实了这是一部基于作者情感的小说。散文化的结构给小说增添了一份新意,让小说弥漫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围绕感情变化来叙述的内在结构,更是在小说锦上添花,给了文章鲜活的生命力,让文章中的每一个人物显得有血有肉,栩栩如生。萧红创作《呼兰河传》一书的时候是寂寞的,因此,基于作者低落的情感基调,《呼兰河传》注定会受到作者内心情感的影响,散发出沉重的味道。再细细品读《呼兰河传》,作者对于每一个人物的塑造都带有着自身的情感色彩,对于父亲、有二伯、冯歪嘴子等等这些每一个人物都都搜索到作者的感情基调。小说中的风土人情就如作者的记忆,书里书外,讲述了一个真实的东北小镇的民俗风情。

3复杂独特的叙述视角

3.1 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视觉的相互转换

纵观全文,《呼兰河传》是以第一人称叙述的,但是仔细对比,我们会发现小说开篇的前两章,小说主要叙述了小镇的风土人情,四季更替等一些背景情况,采用的是第三人称的叙述视角。总的说来,《呼兰河传》采用的是第一人称的限制性视角和第三人称纵观全文视角叙述,两种叙述视角在小说中都有重要的作用。大范围上来说,前两章是第三人称视角,后面几章采取第一人称视角,但是详细的说来,在小说中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的界限并没有那么清晰,具体的叙述中通常会两种人称视角相互交叉,起到各自不同的作用,多种人称视角变化将故事叙述的更加详尽。小说中的第五章有一段叙述小团圆媳妇不幸遭遇的情节,虽然第五章主要采取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但是在具体的叙述中还是采用了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相互配合,交替使用。不同的人称视角叙述能够不仅不会混乱,反而让读者对小团圆媳妇的悲惨遭遇有深刻的了解,激起读者内心的怜悯之心,实现了小说的叙述目的,升华了主题。《呼兰河传》之所以能成为一部如此成功的小说,与作者独特的叙述视角是分不开的。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在小说中的灵活使用,不仅没有让小说显得混乱无章,反而凸显了每一个叙述要的,将作者叙述的目的更加清晰准确的传达给作者,有时同一件事从不同的人称视角来叙述,可以让读者更加身临其境,感同身受,触发到内心最真实的感觉。作者不同人称的灵活使用将小说推向了一个新的艺术高峰,独特的叙述视角是作者不同于其他作家的高明之处。

3.2 女童视觉与女性视觉混合使用

《呼兰河传》除了采用不同的人称视角来叙述,在叙述的主角上,也有女童视角和女性视角两种不同的选择,女童视角和女性视角两种不同感觉的叙述角度有给小说添加了一份艺术魅力,独特的女童与女性视角交相使用让小说的艺术特色更加鲜明。首先,女童的叙述视角给人一种率真自然、天真烂漫的感觉,小说中有这样的句子:黄瓜愿意开一个谎话,就开一个谎话,愿意结一个黄瓜就愿意结一个黄瓜。这是典型的女童视觉的叙述手法,用一种天真俏皮的语气来叙述,将黄瓜赋予拟人化的色彩,显得极其率真自然,散发出小女孩清新可人的俏皮气息,让小说显得活灵活现,凸显了小说的艺术特色。其次,文中还采用了成年女性视觉的叙述手法,萧红作为上世纪30年代少有的伟大女作家,在她的作品中,除了《马伯乐》之外,几乎都散发着女权主义,《呼兰河传》自然也渗透了作者的女权主义,从女性视角来叙述也是小说的一大特色。在小说中,可以找到许多女性视角叙述的例子,比如在文中第二章第四节中,作者在描述庙里的塑像时就是典型的女性视角,文中说:温顺的就是老实的,老实的就是好欺负的,那就是告诉人们快来欺负她们吧。又如小说的第五章有一句一直重复的语句,我家是荒凉的,这也是很明显的女性视觉,只有女性视角来叙述才会出现这样的句子,将女性无家可归时的凄惨孤寂清晰准确地表达出来。纵观整篇小说,作者在叙述是采用女童视觉与女性视觉相互混合使用的方法,使得全文既率真自然,又充满了女权主义,两种视觉配合使用,使得文章不会单调统一,散发出艺术的魅力。独特的女童与女性视角配合使用,抒写出了《呼兰河传》这一部成功的小说,让东北边陲呼兰河备具特色的风土人情更加的深入人心。

4结束语

个人小传篇5

关键词: 视角观照 明代小说 基本特征

明代是我国小说的繁盛时期,很多名著都出自于这个时代。从一些新的角度,认真分析、探讨明代小说的特征,对于认识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试从四个方面作一些粗浅的探索,以就教于方家。

1.小说观念的跃迁性

1.1明代小说首先从史传散文脱胎而成

明代小说是从记叙散文、主要是从史传体脱胎出来的,《三国志演义》就是从《三国志》取材的大部头演义小说,从中就能看出这种蜕变。《三国志演义》的作者,并不是在写历史普及读物,他是在写历史小说,他是以小说的观念来改造史传的。历史事实本身有的也可能富有故事性、传奇性,但很多是平淡无奇的。有的史家也注意写出史实的故事性、传奇性,比如《史记》的有些列传,但更多的史家都崇尚简要的文字,史籍中记载的大多是高度概括的史实,写的是事情的结果,最多也就是记下某些言论,这样就把过程中可能有的故事性、传奇性都略去了。《三国志演义》的作者首先突出了史料本身的传奇性,使之更加具体化,形象化。再就是根据史料努力挖掘、推测它的可能性,充分展开合理想象,虚构出一系列的故事、传奇。这样一部头绪繁多的三国史,作者借助一些史料想象、虚构出一个又一个历史传奇故事组成的小说世界,这正是小说从史传散文脱胎而成的表现,也是作者的小说观在构筑故事方面已经成熟的表现。

1.2从写史到市井是明代小说观念的一大跃迁

明代的写史小说多多少少都带有一些蒙昧主义、理想主义、天才论,甚至还有迷信色彩,显然这和真实的社会生活还有一些距离。小说是最开放的文体,它不像史传受简略叙事体的限制,它可以调动一切手段叙述描写社会生活,可以而且也应该把作品中的社会生活写得和真实的生活那样活生生的,使读者看得像真的一样。《金瓶梅》所写的那原汁原味的当代生活比起英雄传奇来,当然真切感就强多了。作者把当代生活作为小说的内容,也是他对小说特点深入认识的结果,是小说观的一大进步。而后起的拟话本小说“三言”、“二拍”,继承和发扬了宋元话本的民间小说观,把编一个好故事作为这些短篇小说的艺术追求。作者不仅从当代生活中寻觅,更把触角伸向了市井,写的大都是悲欢离合的故事,也是一些正儿八经的“劝世”、“戒世”之作。从写英雄传奇引人、惊人,到描绘世俗生活图画以真切感人,是明代小说观念的一大进步。这一特点可使小说成为案头玩味的文学作品,更符合文人的小说观,于当今的文学创作也很有意义。

2.小说审美的艳异性

2.1在艳情中诉说生死奇情的心灵震撼

明代大量艳情类小说作品男女主人公大多两情相悦,当恋情得不到家人和封建礼教认可时,敢于以情抗礼,以死殉情。李贽是明末著名思想家,大力宣扬思想解放,主张追求个性精神独立和思想自由解放,他在评论小说《司马相如传》中称文君相如为“佳偶”、“良缘”,赞扬卓文君是“忍小耻而就大计”,“归凤求凰,安可诬也”。大胆追求婚姻自由、勇于张扬个性成为一时之风尚,两情相悦、真爱奇情成为当时人们崇尚的感情最高境界。小说《并蒂莲花记》中富家女张氏,择偶以才取人,曹生,家贫但有才,尤工文词。本来是一对好姻缘,却结婚之日由于遭遇强盗,“适临大池,仓促无避,恐致辱身,乃相搂共溺池中死”,互相欣赏爱慕的人在人间不得成佳偶,但共同赴死后,“池中开并蒂莲”。真情让人不惧赴死。小说《玉箫》讲的是韦皋与玉箫相爱,约五年再相聚,五年韦皋不至,玉箫死,后转世仍与之相遇。为情而死、为情而生的爱情故事不断地打动着一代又一代人,鼓励人们大胆追求真情,与此前小说相比,更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激发了人们追求真爱的决心。

2.2在异物中展现小说审美的发展与嬗变

明代大量异物类小说呈现了与人类日常生活的联系,物化之妖居然能与人产生真挚的爱情,忠贞不渝。《裴氏狐》中,裴氏之子因为遇狐而生病,久治不愈。二狐幻化为道士争相为之治病,两狐相互攻击,裴君怒而鞭杀二狐,其病乃愈。这里的狐成为害人的狐精。《陈岩》则写一猿化为妇人害人,而为道士所识破,救了陈岩。异物故事的大量集中出现,说明好奇成为小说家的审美追求,而贴近现实的物象幻化为怪异故事,花、烛、弊帚等日用之物都可以变化为人,此类怪异之事更能幻中见真,扑朔迷离,审美对象更接近一般人的日常生活,奇异中见真切,这就打破了儒学所造成的审美僵化和停滞局面,兴起了个性解放的思潮,宣扬个人所固有的情感欲念的舒张,使小说审美观念有了许多与众不同的特点,整个社会从上到下所体现出一种张扬性情的氛围。体现了对真善美的追求,对人间真情的追求。异物的内涵在变化发展中逐渐丰富起来,富有生活特色,传达出明代小说特定的时代风尚和小说审美观念的发展与嬗变。

3.小说传播的批评性

3.1肯定小说教育功能从而推动小说传播

个人小传篇6

关键词:传统文化;学生素质;小学语文

仰望璀璨的历史天空,举世闻名的中华传统文明在人类文明长河中不失为一颗耀眼的明星。了解中华文明,传承华夏传统文化,体悟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古代人民的文化智慧,吸取其中有益于当代人的优点,能帮助小学生面对未来纷繁复杂的世界,保持一颗传统纯净的心,秉承优秀的传统美德,将中华文明继续流传下去。

一、如何渗透传统文化

1.学习诵读古诗词

中华民族是诗的国度,唐朝以士取士,方造成整个朝代的诗歌盛世。这就意味着古诗词有着非常高的艺术层次和艺术感染力,因此,通过教授、诵读优美的古典诗词,能让小学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浸润,并最终达到渗透传统文化的目的。而且古诗词优美的旋律、深远的意境,能帮助培养小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使得小学生在古典诗词学习和诵读中,深刻地感悟中华传统文化的本质。

2.讲解富含传统文化的散文

有许多散文其中包含丰富的传统文化,比如,《马踏飞燕》,通过讲解《马踏飞燕》这篇课文,向小学生介绍我国出土的丰富的文物中凝聚着的先人勤劳的汗水和智慧。并进行发散,讲解和马踏飞燕类似的却不同的唐三彩、明代官窑、清代各种瓷器。通过讲解这些富含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提升小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通过讲解《将相和》中为了民族大义而放弃恩怨的古人的感人故事,帮助小学生培养大度为怀的优良传统文化品质。

二、利用传统文化提升小学生素质

传统文化的渗透不是为了摆设,也不是为了有个好名目供人消遣,传统文化有其安身立命的作用。因此,对传统文化的渗透不能刻板,不能只让学生学几个传统文化名词、几个传统文化现象就放诸一边。传统文化中优秀的部分能提升小学生素质,帮助小学生成为真正的华夏文明接班人。比如,孔融让梨的故事让小学生养成彼此谦让的优良品德,古诗词《示儿》能帮助小学生培养浓厚的爱国情操。

在进行传统文化渗透时,要做到求心不求迹,注重依据小学生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传统文化的痕迹判断传统文化是否被真正地继承了下去。

三、以传统文化为载体培养学生兴趣

学生的兴趣爱好是形成学习习惯的基础,对于某一学科的偏爱会使这一学科的学习动力急剧膨胀,学习成绩也得到相应的突飞猛进。进行合理的学习求知欲的培养,促进学生各个学科之间相应的认识,发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毫不畏惧的探索精神是每个教师的重点教学任务。

语文教学是一门有别于其他学科的课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些经典的历史文化往往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经典的历史文化素材为我们开展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到传统文化,并通过传统文化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极大的兴趣。

通过在小学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提升小学生的素质,帮助小学生健康成长,培养正确的价值观,是一件对千秋万代有利的事情。因此,注重传统文化的内在渗透比单纯背诵、考试要重要得多,真正做到为学生减负,且不走形式主义。

因此,把握好对小学生的传统文化的渗透方式将是决定小学生的自身素质能否真正提高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汪子威.论弘扬传统与追赶时代[J].现代商贸工业,2012(18).

[2]邓翠荣.弘扬传统中医文化,推动文化统战工作开展[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22(3).

[3]邓心强.比较视野与弘扬传统:评王文生最新力作《中国美学史》[J].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5(3).

[4]邓丽静.弘扬传统与时俱进:论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2010(8).

[5]安云凤.弘扬传统孝道文化,关注农村养老问题[J].齐鲁学刊,2009(05).

个人小传篇7

我们先制作一个有趣的物品,用它就可以打电话。

传声筒小制作

材料:2个纸杯,1根长棉线,火柴棒若干。

方法:1、将2个杯子底用针打个小孔,保证棉线能穿过去,不能太大;

2、面线的两端分别从杯底穿到杯子内部,然后打结,也可以将在杯子内线打在一段火柴棒上以防止线脱落。

传声筒小实验

这个环节,老师请来两名小朋友各持一边传声筒,把线拉直,然后一个小朋友对着纸杯说话,另一方侧着耳朵对准纸杯听话。老师问其他小朋友:“你们听见他们说什么了吗?”小朋友纷纷摇头:“听不见。”老师又问两个做实验的小朋友:“你们能听见对方的讲话吗?”小朋友干脆地回答:“老师,我们能听见。”

面对小朋友们疑惑的目光,老师继续道:“当用传声筒讲话时,为什么打电话的两个人可以听到,而别人听不见呢?”

原来传声筒是根据声音能传播的原理制成的。当声源在传声筒的一端发生震荡时,纸杯的物理结构能有效地将声音聚集并且减少声音的扩散,经过中间的绳子最后传进另一端的纸杯中,所以打电话的两个人才能听见对方的声音。

声音传播的应用

超声波:超声波是一种频率高于20000赫兹的声波,它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在水中传播距离远,可用于测距、测速、清洗、焊接、碎石、杀菌消毒等。在医学、军事、工业、农业上有很多的应用。超声波因其频率下限大约等于人的听觉上限而得名。

听诊器:听诊器是一种医学仪器,用来聆听人体或动物体内的声音。听诊器还是内外妇儿科医师最常用的诊断用具,是医师的标志,现代医学即始于听诊器的发明。听诊器是1819年由法国医生雷纳克所发明的。基本机构主要由拾音部分(胸件),传导部分(胶管)及听音部分(耳件)组成。

声音传播受到的影响

声音能够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但同时声音传播也受一些因素影响。

如何让传声筒传得更远更清晰呢?小朋友们可以玩传声筒游戏,找出其中的原因。

1、棉线越长,声音才能传得越远。

2、棉线拉得越直,声音才能听得越清晰。

3、当声音受到阻碍时,就不能继续传播。比如用一块纸团把纸杯完全堵住时,就不能听见别人说话的声音了。

个人小传篇8

小产权房是我国特定土地制度、特定城市发展背景下的产物。通过对广州市番禺区典型小产权房实证研究,其营销传播渠道更侧重于以亲友推介、中介推介、人员拓展为代表的人员的信息传播渠道。

关键词:

小产权房;传播;渠道

一、房地产营销传播渠道特点

渠道一词,原意是指航道、水道、途径、通路、门径、渠道等。在传播学中,它是指传播过程中传受双方沟通和交流信息的各种通道,如人际传播渠道、组织传播渠道、大众传播渠道。在信息传播中,信息传播者必须选择有效的信息传播渠道来传递信息。传统信息传播理论中,信息传播渠道有两大类:非人员的信息传播渠道,人员的信息传播渠道。非人员的信息传播渠道主要指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媒体,如印刷品、广播电视、电子网络等。人员的信息传播渠道是两个或更多人相互之间直接进行信息传播。包括销售人员在产品市场中与消费者的接触;具有专门知识的个人为消费者提品的评价和咨询;以及亲友和特定群体与消费者之间的交流。传统营销传播组合,包括广告、公共关系、销售促进和人员推销等,各种组合下包含着多种传播媒介或传播方式。广告是在传媒中穿插的付费信息。公共关系为在公司与公众之间建立和保持友好关系和相互理解而进行的有计划有长期努力活动。销售推广寻求在短期内扩大销量的活动。人员推销是买者与卖者之间面对面传播,以期在一对一的基础上探查并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在房地产营销传播中,传播渠道是物业持有者接触目标客户群体的路径。开发商、业主等物业持有者通过特定的房地产营销传播渠道完成房地产相关消息向消费者传移过程。借助于自有或的营销传播机构,房地产信息以广告、展示展览、人员推销等促销手段,刺激消费者需求,引起购买欲望并促进最终成交。此外,房地产的营销传播通过收集、传递消费者需求,反向促进物业持有者改善物业开发建设以及择优传播渠道。

二、小产权房背景

小产权房是指在农村集体土地上建设的房屋,未缴纳土地出让金等费用,其产权证不是由国家房管部门颁发。该类房没有国家发放的土地使用证和预售许可证,购房合同在国土房管局不会给予备案。所谓“产权证”亦不是真正合法有效的产权证。按照国家的相关要求,“小产权房”不得确权发证,不受法律保护。小产权房的出现与城市房价快速上升密不可分,其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亦是从房价上涨迈入快速之年的2007年开始的。自2008年,国家多次发文叫停各类小产权房。如2013年11月22日,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全面、正确地领会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等措施,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建设规划,严格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严守耕地红线,坚决遏制在建、在售“小产权房”行为。尽管国家三令五声,小产权房依然在屡禁不止,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1.区域房价过高: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若干大城市的房价长期快速上涨,远远超出了当时当地一般就业人员的收入水平。与此同时,政府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的建设无法满足这些住房需求。小产权房存在着大量现实的购买群。

2.二元制土地所有权结构不合理:小产权房是农民集体自发在其集体所有的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上建设的房产,不需要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基础设施配套费等市政建设费用及成本费。在这一开发过程中,农民集体通过出售小产权房获得的收益高于政府征收土地的补偿金额。

3.法律制度未健全:根据法律规定,在农村集体所有的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上,农民可以自行经营,而且农民自建的住房也是可以进行内部交易的。正是因为政策法律规定中存在很多模糊不清的地方,才导致了各地小产权房建设的泛滥,在合法与非法之间给小产权房留下了一个球的空间。

三、广州市番禺区小产权房发展背景

广州市番禺区,地处广东省中南部,北与广州市海珠区相接,东临狮子洋,与东莞市相望,西与佛山市南海区和顺德区、中山市相邻,全区总面积529.94平方公里,辖6个镇。2000年番禺撤市为区,加之紧临广州海珠区及天河区承接产业需求、以地铁为代表的公共交能体系的完善等原因,导致番禺区人口直线上升。据广州市统计局信息,截止2014年年底,番禺区83.57万,常住人口146.75万,相当于国内中型城市水平。大量的人口涌入,带动番禺区居住需求的井喷。承接海珠区及天河区的高速发展,产业配套及居住需求承接,番禺城镇化速度明显加快,房地产业高速发展。经济及建设的快速发展,带动全区土地价格攀升,北临海珠区侧更是寸土寸金。但二元制的土地所有权结构,使区域大量农村集体用地却不能有较转为国有土地,结构性矛盾严重扭曲了区域市场房地产供求。在巨大的价差利益下,村集体或个人违规建设小产权房出售给价格敏感客户及投资类客户,通过游走制度的灰色边缘,双方各取所需。一方面,村集体或个人通过自持或合资形式将大量宅基地和集体用地建设为居住用房推向市场,廉价的土地及规避各类税款使其售价能低于区域正常市场价1/3甚至1/4,获得巨大的价格优势。另外一方面,番禺经济建设中存在大量支付能力较低的群体,在满足自身居住需求前提更情愿选择租赁房屋或购买低价产品。租赁市场的火爆,带动投资需求跟进。值得注意是,据笔者不完全统计,2013至2015年番禺典型小产权房购买房客户75%以上都是投资需求客户。可以说,番禺小产权房蓬勃发展,基本符合全国小产权房发展规律。

四、小产权房营销传播渠道浅析

由于小产权房处于灰色边缘特性,故采用实证研究加定性分析展开。在2015年9月至12月笔者通过踩盘、走访形式调查番禺区典型小产权房营销渠道,访谈15个行业人士,涉及18个典型楼盘,项目建筑面积均在1万m2以上。在整体营销组合层面,小产权房与常规住宅地产无异。在笔者调研的18个典型项目中,其营销操盘模式整体与常规住宅项目基本一致,项目现场营销中心、示范区、样板房一应俱全,线上线下营销推广兼备,仅在销售说辞、合同签署、证件办理有所区别。但与传统房地产营销普遍采用的线上高举高打、线下精准拓展不同,由于小产权房游走法律边缘的特点,线上大规模宣传推广基本不可行,营销传播更多以线下为主,重视人员的信息传播渠道,以亲友推介为中介推介为代表。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几类传播渠道。

1.亲友推介:归属人员的信息传播渠道。根据18个典型楼盘销售数据的不完全统计,亲友推介客户虽然仅占整体来访客户约32%,但成交却占整体成交约65%,来访成交率居各传播渠道之首。究其原因,主要在于通过熟人、亲友等传播渠道能有效减少新客户对于小产权产品的疑虑。故各项目均积极采用推介奖励(单次约为房款0.5%-1%),鼓励现有业主、客户、员工等相关人员向周边推介项目,传播渠道费用。

2.中介推介:归属人员的信息传播渠道,包括中介公司推介、公司或机构向客户或员工推介、商会或协会向会员推介。因该传播渠道来访客户约占整体来访客户15%,个案相差较大,与项目是否大规模启用中介渠道资源相关。由于广州的中介公司资源已充分挖掘,部分尤其是远郊的楼盘对中介传播渠道依赖严重,渠道费用居高不下,单次推介费用约占房款的3%-7%,个案甚至高达10%以上。

3.广告宣传:非人员的信息传播渠道,包括户外广告、广播、DM、路旗、围档、网络等,因该传播渠道来访客户约占整体来访客户20%,个案差异较大。由于小产权房无预售证,在线上广告宣传中受到多重限制。如无法电视广告、报纸均投放,户外广告、电台广告均通过非常规途径投放。项目周边的围档广告、路旗广告等依然发挥较大宣传效果。

4.人员拓展:归属人员的信息传播渠道,包括派单、定点拓展、展点等。因该传播渠道来访客户约占整体来访客户15%,个案相差较大,与项目是否大规模启用中介渠道资源相关。五、结论番禺小产权房蓬勃发展,基本符合全国小产权房发展规律。基于广州市番禺区典型项目的定性分析,得出小产权房与常规房地产营销普遍采用的线上高举高打、线下精准拓展有所不同。由于小产权房游走法律边缘的特点,线上大规模宣传推广难度较高,小产权房营销传播渠道更偏重人员的信息传播渠道,其中更以亲友推介、中介推介以及人员拓展为主导。

参考文献:

[1]唐颖.房地产营销传播渠道的类型研究[J].经营管理,2010,5.

[2]谭术魁,江奇.“小产权房”购买信息搜寻研究——以武汉市“小产权房”为例[J].房地产市场,2011,10.

[3]王天逸.小产权房问题研究及相关制度构建[D].华南理工大学

上一篇:班会记录范文 下一篇:公司发展建议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