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烟气论文范文

时间:2023-12-03 14:28:30

工业烟气论文

工业烟气论文篇1

关键词:地下商业街; 机械排烟; 水喷淋系统; 人员疏散模拟

中图分类号:TU998.1文献标志码:A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地下建筑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地下商业街作为其中的一种重要建筑形式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由于地下商业街建筑结构特殊,内部装修大量使用可燃材料,需要大量人工照明,电气线路复杂,火灾发生的概率大大增加;加之建筑的商业用途,人员流动量大,疏散难度大。因此,对此类建筑火灾进行研究有重要的实用意义。

1模拟软件介绍

本文采用FDS火灾动力学模拟软件,FDS是由美国国家科技标准局(NIST)的建筑火灾研究室开发的场模拟软件。FDS提供两种数值模拟方法:大涡模拟(LES)和直接数值模拟(DNS)。本文采用LES方法。

2模型及工况

5结论

1) 3种工况的模拟结果表明,机械排烟对火灾烟气能见度的控制有一定的作用,水喷淋对烟气温度控制作用更为显著。机械排烟和水喷淋共同作用时,能使火灾烟气蔓延和温度控制达到最佳效果。在地下商业街合理设置机械排烟和水喷淋系统能有效提高人员疏散安全性,控制火灾蔓延,减少损失。

2) 通过对3种工况数值模拟和运用水压模拟对人员疏散进行理论计算,结果表明,人员完全疏散时间为215.4 s;工况1有机械排烟无喷淋火场达到危险状态时间为168 s;工况2无机械排烟有喷淋火场达到危险状态时间为134 s;工况3两种系统同时作用火场达到危险状态时间为243 s。工况3条件下,人员能够安全撤离到安全区域。

3) 由于地下商业街的建筑结构特点,火灾发生时火场内能见度迅速下降,是决定火场危险时间的最主要因素。在人员疏散理论计算时,对实际情况进行多种假设,故人员完全疏散时间应比理论计算时间更长。建议在地下商业街同时设置机械排烟和水喷淋两种装置,并设置在能见度很低情况下可以实现照明的安全疏散标志,同时采用更高灵敏性能的火灾探测报警系统,以保证地下商业街防火安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GB50098-2009 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9.

[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GB50016-2006 建筑防火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6.

[3]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中国人民共和国建设部.GB50084-2001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1.

[4]李开源,霍然,孙晓乾,等.衰减火源条件下喷淋烟气沉降特性模拟研究[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2003,39(2):220-224.

[5]霍然,袁宏永.性能化建筑防火分析与设计[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6-8.

[6]程远平,李增华.消防工程学[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2:35.

[7]许镇,唐方勤,任爱珠.建筑火灾烟气危害评价模型及应用[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0,29(8):651-655.

[8]范维澄,孙金华,陆守香.火灾风险评估方法学[M].北京:科学出版,2004:55-60.

[9]J L PAULS. Building evacuation: research findings and recommendations[M].New York: In Fire and Human Behaviour,1980:251-275.

工业烟气论文篇2

[关键词]纸烟;纸烟广告;崇洋消费观念;清末禁烟运动

纸烟或纸卷烟是烟草制品中的一个特殊品种。它是用纸条将切细的烟丝卷成圆柱形而制成。其在形制、原料来源及加工、生产方式等方面,均不同于旱烟、水烟、鼻烟和鸦片烟。纸烟在中国的正式售卖始于美商老晋隆洋行,“约在1890年,老晋隆洋行运‘品海’烟入口,沪上市面之有香烟,自‘品海’始。”[1]随后,英、美、俄、日等国纷纷将其制造的纸卷烟输入中国,并在中国设厂制造纸卷烟。当时人们习惯上将这种纸卷烟称为“洋烟”、“烟卷儿”、“纸烟”。为行文统一起见,本文在述及时皆称之为“纸烟”。

纸烟最初输入中国时,吸食之人不多,且“吸香烟之人下等多”[2],社会普及面不大。根据《上海卷烟行业韩章同访问记录》中的回忆资料,可以窥见纸烟初入中国时的窘境:“舶来香烟最先是在1899年美国人菲理斯克从美国带来‘品海’牌1箱、‘老车’牌1箱到上海来贩卖……两种香烟售价每支3文。当年中国人不识,由于两头都可吸,只当用,都觉得很希奇,但购买者很少。后来找着7家洋杂货店作为同行……当年大家看不起香烟生意,同时也看不起这个外国人。”[3]但到1911年,纸烟已成为社会各阶层普遍吸食的一种消费品:“上海数年前,香烟之流行,于女界尚未发达;近则虽上等社会,亦必口含金筒,吞云吐雾,一若非此不足以显其时髦,代表富豪也。”[4]“近数年来,京外都会、郡邑、城乡、村镇,所有未成年子弟、小学校生徒,每当休憩息之顷,辄手持纸卷烟,肆意狂吸,一若视之为寻常日用之需要品。”[5]“近年来,吸者日甚一日,无论官绅、士农,下至、贩夫、走卒,莫不口含纸烟,呼吸吞吐,以为维新之美观。呜呼,吾国几成纸烟世界矣。”[6]中国民众对纸烟的态度由刚开始的轻视到后来的普遍接受,其转变速度是很惊人的。1911年5月6日《捷报》载文曰:“英美一般人士凡是对远东烟草市场作过研究的,在过去五年中,不能不对很多地方普遍接受外国纸烟的迅速感到惊异。在中国,这种情形更加特别显著。”[7]在清末短短几年时间内,吸食纸烟风气为何便迅速弥漫全国?是纸烟本身特点使然,还是清末中国独特社会环境使然?此为笔者心中疑惑所在。

目前,学界对清末吸食纸烟风气盛行原因多顺带提及,少见专文。因此,笔者悉心翻阅了大量相关资料,其中包括报刊资料、回忆录以及公开出版的史料[8]等。经过认真解读,笔者认为,清末吸食纸烟风气盛行的原因错综复杂,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嗣有纸卷烟出,气味平和且有香气,其价甚廉,以故嗜之者众”[9]

与雪茄、鸦片烟等其它烟种相比,纸烟本身便具有许多制胜之处。从其吸食方式来说,“吸鸦片者,必须油灯、枪斗,一塌横陈。”[10]而纸烟吸食方式比较简单,“行动坐卧,皆可口含一卷,吐雾喷云。”[11]纸烟简便的吸食方式使人们不拘时间和空间的局限,随时随地可以消费纸烟,“坐无事,吸着可以消愁解闷,对客谈心;吸着可以举动自如,提笔作文;吸着可以开辟心思;打着麻匠[将],要吸更觉灵便。坐可吸,站可吸,走也可吸,睡也可吸。”[12]从其花费银钱来说,吸食鸦片者,每天的消费量“瘾之小者日需二三百文,若其大者则竟需费至一洋以外”。[13]如此计算,“一位每天辛辛苦苦赚个三百文工资的黄包车苦力,经常为满足烟瘾而花去三分之二的所得。”[14]而吸食纸烟花费较省,“置烟一盒,不过费几个铜圆,价钱便宜,就穷到拉东洋车的人,也无有一个不吸”[15],“于是,不论贫富贵贱、妇人孺子,莫不习以为常。”[16]从其味道及散发气味来说,雪茄烟“其气味过烈,食者尚少”[17],而纸烟“气味平和且有香气”[18],“吸在喉里,闻在鼻里,是最香的。就是偶尔走到不洁净的地方,可以借纸烟的香气,避各种的恶味。”[19]并且纸烟能够“祛四时的障气,去五脏的邪风,又能化痰,又能生津,又能润肺,又能驱寒,并无一点邪燥。真是气清味美,芬馥馨香”[20]。

近代以来,随着开埠通商以及工商业的发展,社会分化现象日益加剧,上层社会和下层社会之间的分野愈加明显。上层社会不事劳动,占有大量的社会财富与社会资源;而下层贫民终日劳碌,却只占有极少的社会财富与社会资源。以天津人力车夫为例,“拉车者,促促如辕下驹,汗流侠背,东来西往,弛走如风。是虽食力为生,颇不容易。”[21]工作时间也比较长,每天两班,第一班从上午凌晨5点至下午3点,第二班从下午3点至第二天凌晨2点,各工作10小时和11小时。[22]但“一天的收入,不够购买食料,或者连人家剩下来渣滓,恐怕还嚼不到呢!”[23]长时间的劳作和极少的报酬使得一部分社会下层对于吸食鸦片心有余而力不足,而纸烟简便的吸食方式使得他们即使在拉车时也可口衔一支过瘾,廉价的花费也在他们的承受范围之内。因此,纸烟在一定程度上契合了社会下层贫民的需要,从而使吸食纸烟的风气在社会下层迅速流行开来。

二、“招徕生意,全靠广告”[24]

纸烟之所以能在清末短短几年时间内便为中国民众所接收,并在全国各地被广泛吸食,除了纸烟本身的优势之外,与这一时期无所不在的纸烟广告也有着莫大的关联。

纸烟的广告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赠品广告、月份牌广告、报刊广告、招贴广告[25]等。在此以赠品广告为例说明。赠品广告是纸烟制造商最先使用的广告方式之一。1904年,英美烟公司开始在重庆销售纸烟。为了打开销路,徐子泉等人就使用了赠品广告形式,他们把5支装的“称人牌”、“鳖鱼牌”香烟送给沿街每家店铺和戏院里的观众,每一座位或每张戏票赠送一包或数包香烟不等;还经常在茶馆、酒肆当众吸食卷烟给别人看,以证明香烟无毒。因此,这些香烟受到了很多人的欢迎,曾一度出现过供不应求的现象。[26]在东南地区,据1909年在福州的一位英国领事称,英美烟公司的人招揽生意靠的就是“竭力宣扬对香烟的执迷,无偿地分送大量香烟,以便在不为人们所知的地区以这种特别的形式培育人们对香烟的爱好。”[27]纸烟制造商抓住国人贪图小利的这种心态,利用赠品广告这种形式,成功的将纸烟纳入了中国人的日常生活。

纸烟广告几乎渗入中国的每一个区域。例如,在华北,开封的一名报社记者于1907年报道说:“整个城市布满了成千上万张耀眼的(纸烟)广告牌。”在西安的另一名记者于1911年叙述道:“城门上、城墙上、大街小巷的每一堵空墙或空牌上、衙门前的柱子砖头底座上,处处都贴满了巨幅(纸烟)广告宣传画。”[28]在华南,一位观察家在1908年评论道:“广州市的城墙和广州三角洲的城镇都布满了(英美烟公司)五颜六色的广告宣传画。”[29]在西南(云贵)地区,昆明的英国总领事于1910年观察到:“这里几乎无一堵空墙没有贴上新的(纸烟)广告宣传画。”在长江下中上游,英美烟公司的将广告推行到上海至重庆的每一个城市,甚至还曾在长江三峡的显著位置竖立了一个大型广告宣传牌(1914年被拆除)。[30]在东南地区,据1909年在福州的一位英国领事称,“福州的街道因为布满独特新奇的图画式(纸烟)广告标语而耀眼夺目。这些广告宣传画这样设计,为的是通过华丽的色彩和引人注意的书法(中文和英文)来很容易地吸引人们的视线。”[31]无处不在的纸烟广告充斥着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他们是否吸食纸烟,无论他们身处多么偏僻的地方,无论他们把目光投向何处,都无法躲避纸烟广告的狂轰乱炸。无孔不入的纸烟广告使纸烟形象深入人心。

纸烟广告不仅是一种促销手段,能给烟草公司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且通过这种舆论宣传能够潜移默化的影响到消费者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及生活方式。廉价普销甚至无偿赠送以及无处不在的纸烟广告使纸烟形象深入人心,诱使国人逐渐放弃他们习惯的旱烟、水烟、鸦片烟等,改吸这种铺天盖地而来的纸烟。纸烟逐渐为中国民众所接收,从而使吸食纸烟的社会风气在全国各地流行开来。

三、“烟卷在口,洋镜庶[遮]目,宛然一派维新气息”[32]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数次被外国打败,虚骄之气一扫而光,由盲目自尊自大逐渐演变为自卑。有识之士看到外国政教风俗的先进性,鼓吹学习外国的政治制度和科学文化。而一般民众直接感触到的却是洋货优于土货,纷纷弃土择洋。《青浦县续志》记载:该县服用向时皆尚朴素,素裁之款博,妇女之衣长至蔽膝。光宣之间一变而为高领窄袖,女子则曳长裙而衣则才及腰腹,且重视绮纨鄙弃卫布,一切器物皆好洋制,如洋伞、洋灯、洋油、洋漆之类,不胜枚举。[33]盲目崇洋消费观念逐渐兴起。“凡物之极贵重者,皆谓之洋……大江南北,莫不以洋为尚。”日常用语里带“洋”字的物品越来越多,诸如洋布、洋火、洋铁壶、洋烟卷儿、洋取灯儿。《申报》对这种崇洋现象做了这样的概括:“一衣服也,绸缎绫罗非不华美,而偏欲以重价购洋绸。一饮馔也,山珍海错[味]非不鲜肥,而必欲以番菜为适口。围棋、象戏亦足消闲,而独以打弹为娱乐。水烟、旱烟素所呼吸,而独以昔加为新奇。甚且衣袜、眼镜、手巾、胰脂,大凡来自外洋者,无不以为珍贵。”[34]

清末吸食纸烟风气能够盛行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出自国人这种盲目崇洋的消费观念,尤其是庚子事变之后。如北京:“庚子巨创以后,都人心理由轻洋、仇洋一变而为学洋、媚洋。妇女出门,必衔一香烟以为时髦美观。尝见数乞丐卧便溺狼藉中,亦检[捡]一残余之纸烟,足而高眠。”[35]“昔日抽烟用木杆白铜锅,抽关东大叶,今则换用纸烟,且非三炮台、政府牌不御矣。”[36]天津:“庚子先,天津吸纸烟者,稀于威凤祥麟,而抽旱烟者则触目皆是。妇女所吸之烟,不外锭子、杂拌二种;男子瘾大者,则吸关东烟叶;斯文人物,则吸兰花。”[37]上海:“数年前,香烟之流行,于女界尚未发达;近则虽上等社会,亦必口含金筒,吞云吐雾,一若非此不足以显其时髦,代表富豪也。”[38]

由于青少年生理和心理发育的不成熟,其受社会盲目崇洋消费观念的影响更为明显。“他们看着外国事,不论是非美恶,没有一样不好的;看着自己的国里,没有一点是好的,所以学外国人惟恐不像。”[39]青少年学抽纸烟,更多的是当作一种时髦刻意追求,“其衣袖窄三寸许,腰窄数寸许,屈伸不能自由……烟卷在口,洋镜庶[遮]目,宛然一派维新气象。当局自鸣得意,识者哂其徒学皮毛也。”[40]与此相关的全套配备是:身穿高领窄袖衫,鼻架金丝眼镜,富贵者脚踏自行车。对时髦、新奇的追求使吸食纸烟风气在青少年中流行开来。报界名人安蹇,曾详尽描绘了亲眼所见的京师青少年吸烟情景,“行路者十数人,人衔一烟,蠕蠕代步也,不觉失笑。更可怪者,时遇年才五六岁之童男童女,亦翘首衔烟,喷云吐雾。”[41]

如果说无处不在的纸烟广告诱使国人逐渐放弃他们习惯的旱烟、水烟、鸦片烟等,改吸纸烟,那盲目崇洋的消费观念使这种改吸行为更加普遍化,更加迅速化。国人追求时髦、洋化的心理催生了吸食纸烟风气的盛行,而带有文明、开化色彩的纸烟在一定程度上也满足了国人崇洋心理。正如陈旭麓所说:“它没有大炮那么可怕,但比大炮更有力量;它不像思想那么感染人心,但却比思想更广泛地走到每一个人的生活里去。当它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之后,它同时成为人们生活的一个部分了。”[42]

四、“自从鸦片烟严禁之后,这纸烟卷的势力,可就一天比一天的兴旺起来了”[43]

“自鸦片烟弛禁以来,流毒几遍中国,吸食之人废时失业,病身败家,数十年来,日形贫弱实由于此。言之可为痛恨。”[44]鉴于此种情形,清政府于1906年颁发禁烟章程,严厉禁止鸦片。这一章程共有十款,大致内容是:限种罂粟以净根株也;分给牌照以杜新吸也;勒限减瘾以苏痼疾也;禁止烟馆以清渊薮也;清查烟店以资稽查也;官制方药以便医治也;准设戒烟会以宏善举也;责成地方官督率绅董以期实行也;严禁官员吸食以端表率也;商禁洋药进口以遏来源也。[45]

清末禁烟运动的严厉实施使得许多瘾君子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公然吸食鸦片,但烟瘾的清除并不是一时的,在这种情形下,许多人习上了纸烟,因为其可以代替鸦片过瘾。从一位西方记者1910年的记载可以看出这种转变的轨迹,“在云南,特别自禁鸦片以来,各类人士,无论贫富贵贱,都吸食这种普通的香烟。在小型宴会上,人们用这种烟香招待我;当我去省城拜访高官时,款待我的是一包香烟,而不是像从前那样的一筒鸦片。”[46]有人以白话文叙述纸烟和鸦片的关系云:这个纸烟卷,在十几年前,亦不过有两三个新学的年轻人,略微吃上几支。自从鸦片烟严禁之后,这纸烟卷的势力,可就一天比一天的兴旺起来了。这是什么缘故呢?大约国中人因为禁止鸦片烟,可就拿着纸烟卷来补数了。拿我们全国人民算起来,只怕竟有多一半吃烟卷的了。在上头从王公妃主数起,在下头到婢女走卒为止,人人都手拿一支纸烟卷,算是文明时派的招牌。[47]

纸烟成为各地瘾君子的理想替代品,从而大大刺激了纸烟的消费。1906年以后纸烟在全国各地销量大增,如湖北沙市,1909年纸烟消费计银3400万两,1910年便激增至4600万两。[48]再如苏州,1908年销售纸烟136580盒,而1909年纸烟销售量便增至163218盒。[49]纸烟消费拉动了国内纸烟市场的需求,所以纸烟的进口量大增。以苏州关为例,1906年前,纸烟进口量尚未突破10万箱。1907年起,由于开始禁食鸦片,纸烟进口逐年增加:“1910年238084箱,1914年315080箱,1920年408620箱。1923年进口纸烟650458箱,创苏州设关以来最高纪录,货值821604关平两,占当年苏州洋货进口总值17%。”[50]

清末禁烟运动的开展和严厉推行使得中国众多瘾君子失去了他们颇为依赖的吸食品,从而使中国烟草市场正好出现一个空白区,而纸烟作为鸦片的合法替代品顺势填补了这个空白区。中国数量庞大的瘾君子摇身一变基本上成为纸烟的俘虏。因此,可以说,中国成为纸烟消费大国,吸食纸烟风气弥漫全国,正是从清末“新政”时期的禁烟运动中纸烟作为鸦片的替代物开始的。

总之,清末吸食纸烟风气盛行现象的出现不是偶然的,而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造成的必然结果。从纸烟本身特点来说,纸烟体形短小便于携带;无需特殊吸食工具及姿势,比较简便;价钱不贵,可根据条件,按支或匣购买;气味平和且有香气。这些制胜之处使得纸烟在与其它烟种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纸烟本身所具有的优势为吸食纸烟风气的盛行提供了前提条件。从宣传策略上来说,纸烟广告与传统广告和同一时期的其它商业广告不同,它已经摆脱了传统商业广告主要通过叫卖和特殊的声响来招徕顾客,或将所买产品的样品或模型陈列于柜台上,悬挂在门前吸引顾客的简单形式,而采用了各种新颖的广告形式,再加上遍布各地的宣传网络,为吸食纸烟风气的盛行提供了一种舆论环境。从社会层面上来说,清末的中国正处在一个千古变局的动荡时代。伴随着西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大量涌入,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也随之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变化。在消费观念方面,表现为奢华、崇洋、趋新的新观念冲击传统、守旧、俭朴的旧观念。盲目崇洋的消费观念为吸食纸烟风气的盛行提供了一种社会环境。从时机上来说,清政府于1906年颁发禁烟章程,严厉禁止鸦片。禁烟运动的开展和严厉推行使得中国原本已经趋向饱和的烟草市场出现了空白区。纸烟作为鸦片的合法替代品顺势填补了这个空白区并基本上接收了中国数量庞大的瘾君子。清末禁烟运动的开展为吸食纸烟风气的盛行提供了绝佳契机。

参考文献:

[1]杨国安.中国烟草文化集林[M].兰州:西北大学出版社.1990:36.

[2]人中之多[N].时报.1911-10-8.

[3]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第二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3:423.

[4]上海应有而未有之事[N].时报.1911-9-12.

[5]论纸烟为种族上之消杀品教育上之障碍物[J].协和报.1911(14):14-15.

[6]演说纸烟之害[N].大公报.1911-5-17.

[7]捷报.1911-5-6.

[8]《大公报》、《申报》、《时报》、《通学报》等报刊记载了大量关于纸烟的报道;一些社会人士的回忆录中也涉及纸烟,如《上海卷烟行业韩章同访问记录》、夏仁虎《旧京琐记》、张焘《津门杂记》等;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主编的《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史料》、《英美烟公司在华资料汇编》以及丁进军根据第一历史档案馆馆藏农工商部全宗档案选编的《创办北洋烟草公司史料》等汇集了大量关于纸烟的史料。

[9]记纸菸[J].商务报.1900(33):1.

[10]中国四害急宜除论[N].大公报.1908-10-3.

[11]中国四害急宜除论[N].大公报.1908-10-3.

[12]海内外时事社言[J].华商联合报.1909(17):28-31.

[13]二毒说[N].申报.1896-10-10.

[14]吴圳义.清末上海租界社会[M]台北: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78:138.

[15]海内外时事社言[J].华商联合报.1909(17):28-31.

[16]中国四害急宜除论[N].大公报.1908-10-3.

[17]记纸菸[J].商务报.1900年,第33期,第1页。

[18]记纸菸[J].商务报.1900(33):1.

[19]海内外时事社言[J].华商联合报.1909(17):28-31.

[20]天津游民习艺所广育公司纸烟科广告[J].敝帚千金.1906(12):9-10.

[21]张焘.津门杂记[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6:120.

[22]房福安.中国的人力车业[J].社会月刊.1931.2(7):4一5.人力车夫工作时间各个城市不一,如上海为14小时和10小时,杭州为12小时,北平为9小时。

[23]吴平.农工衰败与人力车夫[J].劳工月刊.1936.5(2、3):127-128.

[24]秦辉祖.[M].上海:上海文明书局.1909.

[25]关于香烟广告的多种形式可参见王海虹.中国近代外商广告营销手段及特色――以英美烟公司为例[J].皖西学院学报.2003(2).

[26]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第二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3:428.

[27]字林周报.1911-6-10.

[28]字林周报.1907-6-14.

[29][美]高家龙.中国的大企业――烟草工业中的竞争(1890―1930)[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32.

[30]字林周报.1911-6-10.

[31]字林周报.1911-6-10.

[32]力求维新[N].大公报.1903-1-23.

[33]张仁静、钱崇威.《青浦县续志[O].1934:122.

[34]论西货今日销流甚广[N].申报.1888-1-1.

[35]夏仁虎.旧京琐记[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6:85-86.

[36]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下编)[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6:2.

[37]戴愚庵.沽水旧闻[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6.

[38]上海应有而未有之事[N].大公报.1911-9-12.

[39]大公报.1903-4-17.

[40]力求维新[N].大公报.1903-1-23.

[41]北京视察识小录[N].大公报.1907-11-27.

[42]陈旭麓.陈旭麓文集(第1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371.引文中的它指代的是洋货,但纸烟作为洋货的一种,这句话应同样适用。

[43]女子戒吸纸烟社的原起[N]大公报.1910-6-19-21.

[44]光绪朝东华录(五)[Z].光绪三十二年八月.5570.

[45]光绪朝东华录(五)[Z].光绪三十二年十月.5596.

[46][美]高家龙.中国的大企业――烟草工业中的竞争(1890-1930)[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43-44.

[47]女子戒吸纸烟社的原起[N].大公报.1910-6-19-21.

[48]苏智良.中国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220.

[49]苏智良.中国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220.

工业烟气论文篇3

关键词:卷烟制丝;配方叶组;原料分组;香气物质;产香途径

中图分类号:S5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10)04-0065-03

目前,传统的制丝配方叶组分组方法主要是以烟叶原料感官特性为分组依据,将制丝配方叶组中若干个具有相同或相近风格特点的烟叶原料组合形成叶组配方模块。感官评吸过程中,评吸人员的感官评吸技能差异及个人喜好等主观因素均会严重影响分组结果的准确性及可靠性。此外,由于分组后模块中的原料感官特性、等级部位均较为相似,容易产生感官缺陷累加现象,造成模块功能特性降低。针对上述情况,研究拟进一步结合对烟叶原料的感官评吸与化学分析,确定出更适合的分组依据,有效确保和提升制丝配方叶组的分组效果。

一、烟叶原料化学特性分组的理论基础

烟叶原料常规化学成分含量在加工处理过程中的变化幅度较小,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且不同感官特性烟叶原料间的常规化学成分含量差异性也相对较小。与之相比,烟叶原料中的挥发性成分可以通过主流烟气蒸馏直接进入烟气中,从而对烟气质量产生直接影响。研究表明,不同感官特性烟叶原料间的挥发性成分含量差异较大,且其在加工处理过程中的变化幅度也较为明显。

烟叶原料在加工处理过程中产生并积累挥发性香气物质的途径较多,目前,已经鉴定确认并建立理论依据的可概括为四种,四种途径均以不同的香气前体物质分步骤向香气初产物、香气中间产物和香气终产物连续转化,形成数百种香气物质。其中,香气前体物质的含量是决定烟叶加工产香的重要基础,而加工处理深度又反过来影响阶段性转化产物的积累、决定香气物质阶段性形成的种类及含量,从而直接影响卷烟的香气表现特征。以下用较容易检测且较具代表性的转化物简式来进一步说明上述四种重要的挥发性香质形成途径。

1.类胡萝卜素类香气前体物的转化途径。

其中,-紫罗兰酮、-紫罗兰酮、异佛尔酮和氧化异佛尔酮是该类转化途径的标记性中间产物,巨豆三烯酮、-大马酮和-二氢大马酮是该类转化途径的标记性终产物。该途径产物主要表现为花香、清甜香和陈化香等,其含量高低与烟叶原料的香气质、香气量及香气丰富度呈正相关。

2.类西柏烷类香气前体物的转化途径。

其中,茄尼酮是该类转化途径的标记性中间产物,降解后的转化产物以降茄二酮为标记物,异丙基丁酸内酯为终产物的标记物。由于终产物的标记性物质呋喃类(异丙基丁酸内酯)在制样过程中极易被洗脱,该类途径产物累计含量检测值对烟叶原料香气特性的影响作用可参照类胡萝卜素类的转化途径来判断。

3.叶绿素类香气前体物的转化途径。

其中,新植二烯是该类转化途径的重要标记性中间产物,过高的新植二烯具有增加生青气的效果,其过度降解会导致焦香过度。

4.还原糖与氨基酸的系列反应。

该类途径的转化产物也常因制样洗脱而将类黑素全部洗除,其转化产物累计含量检测值对烟叶原料香气特性的影响也参照类胡萝卜素类的转化途径来判断。

二、化学分组依据的确定

上述烟叶原料挥发性化学成分研究表明,在四类香气前体物的转化途径中,以类胡萝卜素转化的标记性中间产物及最终产物总量对烟叶原料香气特性及总体烟气质量的影响最为明显,理论上分析,对叶组配方模块而言,模块间上述转化产物含量的差异越大,则其香气特性及总体烟气质量的差异也就越明显。因此,研究确定以烟叶原料中类胡萝卜素的标记性转化产物总量为制丝配方叶组的较优化学分组依据。

三、化学分组依据的应用效果评价

分别对“13mg红塔山”进行以化学特性和感官特性为分组依据的制丝配方叶组分组试验,对分组后所得A、B、C三个模块的感官特性、化学特性及原料构成情况等进行对比评价,得到如下验证结果:

1.分组效果的感官评价。与感官分组依据相比,化学分组依据所划分出的各模块在香气特性、烟气特性、口感特性及总体感官质量特性上的差异度更为明显:A模块的香气特性(尤其是香气量、烟香丰富性、丰满度及香韵)明显更好,B模块的烟气特性(尤其是烟气浓度和成团性)也明显更好,C模块的感官缺陷得到了进一步降低。

2.叶组配方模块的烟叶原料构成情况。以感官分组依据分组后,叶组配方模块中的烟叶原料在感官特性、等级部位上具有较强的相似性,而在化学分组依据所划分出的模块中,既有感官特性及等级部位均较为相似的烟叶原料,也有在上述特性上存在明显差异的原料。

3.叶组配方模块的重要标记性致香成分含量。分别以两种分组依据分组的叶组配方模块重要标记性致香成分含量检测结果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采用化学分组依据分组后,A、B两个模块的标记性致香成分含量明显更高,C模块的标记性致香成分含量明显更低,该比较结果与感官对比评价结果完全相符,表明分组后各模块的香气特性及总体烟气质量与其所含的标记性致香成分含量呈正相关关系。

四、结论

1.化学分组依据在充分保持了传统感官分组依据分组效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有效强化和提升了各叶组配方模块的既定功能特性及其对后续制丝加工工艺的符合性。

2.化学分组依据较好地实现了分组后烟叶原料特性的优势互补,有效发挥了不同特性烟叶原料间的相似性、互补性及协调修饰性在形成和提升各模块既定功能特性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挖掘了烟叶原料潜力。

3.化学分组依据较好地实现了制丝配方叶组分组依据由以烟叶原料感官特性为主,向烟叶原料化学特性为主、感官特性为辅的科学合理过渡。

参考文献

[1]李炎强,胡有持,朱忠,赵晓东,相秉仁.云南烤烟复烤叶片陈化过程香味成分的变化及与感官评价的关系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4,10(1).

[2]潘高伟,等.加料工序的不同工艺条件对烟草香味成分含量变化的影响研究[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2007,22(2).

[3]武怡,李庚,等.中式卷烟特色工艺叶组配方分组探讨[J].云南烟草,2005.

[4]武怡,曾晓鹰,番绍军,等.卷烟叶组配方分组研究[J].云南烟草,2005,(11).

[5]杨虹琦,周冀衡,罗泽民,杨述元.不同产区烤烟中质体色素及降解产物的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4,(5).

[6]刘国顺,叶协锋,王彦亭,李雪利,马丽霞.不同钾肥施用量对烟叶香气成分含量的影响[J].中国烟草科学,2004,(4).

[7]李雪君,崔红,刘海礁,王燕萍.fps转基因烤烟类胡萝卜素及其降解产物的研究[J].中国烟草科学,2006,(3).

[8]韦凤杰,刘国顺,杨永锋,王芳,李亚娟,郭巧燕.烤烟成熟过程中类胡萝卜素变化与其降解香气物质关系[J].中国农业科学,2005,(9).

[9]Kanesup W,Chutima S,Wongwises S.Experimental study on drying chilli in a combined microwave-vacuum-rotary drum dryer[J].Drying Technology,2002,(20).

[10]Soysal Y.Microwave drying characteristics of parsley [J].Biosystems Engineering,2004,(89).

[11]周淑平,肖强,陈叶君,轩俊锋,唐远驹.不同生态地区初烤烟叶中重要致香物质的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4,(1).

[12]周冀衡,杨虹琦,林桂华,杨述元.不同烤烟产区烟叶中主要挥发性香气物质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4,(1).

[13]杨虹琦,周冀衡,罗泽民.烟叶质体色素代谢与香味物质形成关系的研究[C].中国烟叶论文集,2004.

[14]史宏志,韩锦峰,官春云.烟叶香气前体物在成熟和调制过程中的变化[J].安徽农业科学,1996,(2).

[15]Bouraout M,Richard P, Durance T. Microwave and convective drying of potato slices [J].Journal of Food Process Engineering,1994,(17).

[16]刘百战,冼可法.不同部位、成熟度及颜色的云南烤烟中某些中性香味成分的分析研究[J].中国烟草学报,1993,1(3).

[17]史宏志,刘国顺.烟草香味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

[18]Court WA.Changes in leaf pigments during senescence and curing off flue-cured tobacco.Can.J.Plant.Sci.1984,64(1).

[19]HuL,Chen Hetal.Influence of nitrogen fertilizer on heamino acid composition of tobacco leave sat various growing stages,Bullet in of the Taiwan Tobacco Research Institute,1974,(22).

[20]刘立全,王月霞.梅拉德反应在烟草增香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烟草科技,1994,(6).

[21]周正红,高孔荣,张水华.烟草中化学成分对卷烟色香味品质的影响及其研究进展 [J].烟草科技,1997,(2).

[22]郭正,吕建明.烟用香精中烷基吡嗪类化合物的合成与应用[J].烟草科技,1996,(3).

[23]胡旺云,李万,王乐,毛义源,杨伟祖.重要烟草反应物香料的开发与应用[J].烟草科技,1996,(3).

[24]张敦铁.Maillard反应中间体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

[25]Tulasidas T N,Ratti C,Raghavan G S V.Modelling of microwave drying of grapes[J] .Canadian Agriculture Engineering.1997,(39).

[26]Nindo C I,Sun T, Wang S W,Tang J,Powers J R. Evaluation of drying technologies for retention of physical quality and antioxidants in asparagus[J].Wissenschaft und Technologie.2003,(36).

工业烟气论文篇4

关键词:文丘里;水膜除尘;特点;工作原理;除尘效率;运行;控制;效果

前言

焦炉炼焦废气污染物主要产生于装煤和推焦两个工序,占焦炉废气污染物的60%以上。传统的拦焦车、接焦和熄焦的设备是敞开的。出焦时推焦车将焦炭从炭化室推出,通过导焦栅落入熄焦车内,炽热焦炭在此过程中跌落、破裂,并在空气中部分燃烧,产生大量烟气、粉尘。焦炉炼焦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污染物主要以粉尘为载体而存在,这些污染物排放到大气中,给生产工人及厂区附近的居民带来极大危害,对 企业 和社会也造成不利的影响。六盘水德马焦化公司现有4座焦炉,设计生产能力120万吨,属于大型焦化企业和粉尘污染大户,为了有效治理粉尘污染,2006年德马焦化公司在1#焦炉采用了文丘里—花岗岩水膜除尘工艺进行试验,通过一年实践表明,文丘里—花岗岩水膜除尘工艺是适宜在焦炉推焦除尘上应用的。

1、文丘里—花岗岩水膜除尘工艺

高温烟尘通过拦焦车上的集尘装置(吸气罩)捕集后,由除尘风机引到炉前集尘干管,集尘干管中的高温烟尘从文丘里管顶部送入,进行初次降尘,文丘里管下部引出的烟尘从花岗岩水膜除尘器的低部进入,按至下而上方式运行,进行喷淋洗涤净化(即二次除尘)。大量尘粒被洗涤沉淀后进入熄焦池,脱尘后的烟气经风机引至烟囱排入大气中。除尘风机的液力隅合器油温由一台板式换热器与冷水进行逆向换热冷却,冷水从高位槽中用一台泵供给;文丘里—花岗岩水膜除尘器喷淋洗涤耗用水量由真空泵抽吸熄焦水池供给,洗涤后与粉尘一起进入熄焦沉淀池。

2、选用文丘里—花岗岩水膜除尘依据和必要性

2.1 贯彻落实国家关于《焦化准入条件》中环保要求:淘汰落后工艺,减少城市环境污染,加强企业自律,提高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加快技术改造,积极采用适用技术,改善生产环境,增加企业 经济 效益。

2.2 德马焦化公司焦炉设置受场地限制,周围可利用空间较小,必须因地制宜地选择除尘设施。

2.3 烟气中颗粒污染物处理器有多种。常见的有:机械除尘器、湿式除尘器、过滤式除尘器、静电除尘器等。水膜除尘工艺常用于焚烧炉、化肥制造、石灰窑及铸造车间化铁炉的除尘上。文氏管除尘器常用于炼铁、炼钢、造纸烟气及动力锅炉烟尘除尘上。将文氏管与水膜除尘结合并应用在4.03m鞍-62型焦炉出焦除尘上,在国内尚属首创。目前广泛采用脉冲袋式地面除尘站。除尘效率高,但投资亦高。对年产30万吨全焦的1#焦炉,仅除尘工程耗费上千万元。对企业而言,压力是极大的,且后期生产时对布袋需求量大。配套设施多,运行维护费用都比较大,然而文丘里—花岗岩水膜除尘工程,不包括拦焦车(含拦焦车除尘罩)在内投资在595万左右、同时占用面积小,构造及工艺操作简单,维护量小,配套设施较少,基建投资较低,净化效率高的特点等诸多优点受到企业青睐。各种除尘器性能比较见附表1。

2.4 本着投资省、经济适用、操作简单、技术成熟、可靠,净化效率高等因素,结合炼焦尘粒特点,同时符合国家的环境治理政策,又适应企业的经济状况。最终确定选择文丘里与水膜除尘相结合的除尘工艺。

3、文丘里—花岗岩水膜除尘器构造

文丘里—花岗岩水膜除尘器是湿法除尘器中一种,也叫洗涤式除尘器,它是一种利用水与含尘气体相互接触,伴随有热、质的传递,经过洗涤使尘粒与气体分离的设备。文丘里—花岗岩水膜除尘器是在花岗岩水膜除尘器前增设文丘里管,属于双级湿式除尘装置。它主要由文丘里管、水膜除尘器主筒、溢水槽、水进入区和水封锁气器及水膜除尘器副筒组成。从筒体、文丘里管、净烟室、溢水槽、灰斗、顶部烟过道等均采用花岗石内衬。

4、水膜湿法除尘工艺控制要点及运行状况

4.1、除尘工艺控制要点

1)影响除尘效果的关键之一。是从摘门机开始摘炉门到移动推焦车、推焦杆开始推焦时的操作时间把握至关重要。为确保除尘效果,当炉门摘开后不急于移开炉门,待推焦车司机用对讲机确认可以推焦时,方可移开炉门,开始推焦,使除尘风机高速运转时间与摘门推焦时间同步进行。

2)影响除尘效果的关键之二。烟尘喷淋洗涤水压达不到0.30mpa以上时,除尘效果不好,尾部烟囱排放有少量黑烟。停水特殊情况更不能使用除尘站,避免高温烟尘烤坏除尘器。

4.2、运行状况

4.2.1除尘器理论除尘效率

烟气中焦尘的颗粒愈小,对它的捕集愈困难,对0.5-5μm的尘粒其除尘净化效率可达90%以上,压力损失范围为0.80—9.0kpa,烟尘排放中的尘粒可能小到低于0.25μm。对焦粉特性的除尘,除尘效率愈高,消耗的能量也愈大。

文氏管除尘器除尘效率,对5μm以下的尘粒,其除尘效率可按经验公式估算:η=(1-9266*p-1.43)×100,

式中p——文氏管压力损失,pa

总净化效率η=(1-co/ ci)×100%.

式中ci、co——污染物在装置入口和出口浓度。

4.2.2 水膜湿法除尘运行实际效果

1#焦炉推焦水膜除尘站运行以来,改进控制点后,推焦过程烟尘的外泄量大为减少,焦侧的操作环境大有改观,减少粉尘对周边生活环境污染,其社会效益无法估量。水膜湿法除尘系统烟尘处理效果比较直观,从水的颜色变化就能观察出来。经查证,出焦过程产生颗粒物质量浓度5 g/m3-12 g/m3,烟尘污染物经过该系统处理后,颗粒物排放质量浓度不大于125 mg/m3。经过核算,该处理系统的除尘净化效率达到95%以上。达国家外排烟尘浓度≤300 mg/m3的二级标准。

该环保工程建设总投资595万元。运行成本:电费61.68万元/年,维护费3.00万元/年,人工费5.76万元/年,焦粉回收外售35.00万元/年。节约 工业 用水32万元/年。合计运行费16.44万元/年,折合吨焦运行成本0.27元/吨焦。

5、结论

从工程投资和运行的结果证明了文丘里—花岗岩水膜除尘不仅在化肥制造行业,炼铁、炼钢行业,动力锅炉以及热电行业等方面使用,还能在焦化行业应用。如能在提高小颗粒粉尘的捕集效率、除尘器出口夹带液滴和粉焦的储存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则推焦水膜湿法除尘站治理效果会明显优于干式推焦地面除尘站。因此,文丘里与花岗岩水膜联合使用的除尘方式,在实践中得到成功应用,具有较好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对于同类型焦炉除尘具有借鉴意义。对于中小型规模的焦化 企业 可有推广价值。

存在问题是,使用高压电源,起停时较繁琐,建议在今后的推广中改为低压电源,更有利于现场的操作和维护工作。运行操作及管理方面的问题,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与 总结 ,只有这样才能使焦化厂的除尘系统在运行及管理水平上不断提 高,达到保护操作环境防止大气污染的国家标准。

参考 文献

[1]花岗岩水膜除尘器产品说明书

[2]德马焦化公司1#焦炉出焦除尘改造工程设计技术说明书

工业烟气论文篇5

关键词:大气治理,脱硫脱硝,一体化技术

中图分类号:TH162 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我国自然资源分布的基本特点是富煤、贫油、少气,决定了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中的重要地位短期内不会改变。根据《中国能源发展报告》提供的数据,2012年我国煤炭产量36.6亿吨,其中50%以上用于燃煤锅炉直接燃烧。预计到2020年我国发电用煤需求将可能上升到煤炭总产量的80%,每年将消耗约19.6~25.87亿吨原煤。SO2、NOx作为最主要的大气污染物,是导致酸雨破坏环境的主要因素,近年来燃煤电厂用于治理排放烟气中SO2、NOx的建设和运行费用不断增加,因此研究开发高效能、低价格的烟气联合脱硫脱硝一体化吸收工艺,有着极其重要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2 联合脱硫脱硝技术

2.1 碳质材料吸附法

装有活性炭的吸附塔吸附烟气中的SO2,并催化氧化为吸附态硫酸后,与吸附塔中活性炭一同送入分离塔进行分离;然后烟气进入二级再生塔中,在活性炭的催化作用下NOx被还原成N2和水;在分离塔中吸附了硫酸的活性炭在350℃高温下热解再生,并释放出高浓度SO2。最新的活性炭纤维脱硫脱硝技术将活性炭制成直径20微米左右的纤维状,极大地增大了吸附面积,提高了吸附和催化能力,脱硫脱硝率可达90%左右[1]。

图1 活性炭吸附法工艺流程图

2.2 CuO吸收还原法

CuO吸收还原法通常使用负载型的CuO当作吸收剂,普遍使用的是CuO/AL2O3。此法的脱硫脱硝原理是:往烟气中注入一定量的NH3,将混合在一起的烟气通过装有CuO/AL2O3吸收剂的塔层时,CuO和SO2在氧化性环境下反应生成CuSO4,不过CuSO4和CuO对NH3进行还原NOx有着极高的催化性。吸收饱和后的吸附剂被送往再生塔再生,将再生的SO2进行回收[2]。其吸收还原工艺流程如图2所示。

图2 CuO吸附法工艺流程图

3 同时脱硫脱硝技术

3.1 NOXSO工艺

NOxSO为一种干式、可再生脱除系统,能脱除掉高硫煤烟气中的SO2与NOx。此工艺能被用于75MW及以上的电站及工业锅炉高硫煤烟气的脱硫脱硝。此工艺再生生成符合商业等级的单质硫,是一种附加值很高产品。对期望提高SO2与NOx脱除率的电厂及灰渣整体利用的电厂,该工艺有极强的竞争力[3]。

图3 工艺流程图

3.2电子束法

电子束法[4]即是一种将物理和化学理论综合在一起的脱硫脱硝技术。借助高能电子束辐照烟气,使其产生多种活性基团以氧化烟气中的SO2与NOx,得到与,再注入烟气中的NH3反应得到与。该烟气脱硫脱硝工艺流程如图4所示。

图4 电子束法脱硫脱硝工艺流程图

3.3 脉冲电晕等离子体法

脉冲电晕等离子体法可于单一的过程内同时脱除与;高能电子由电晕放电自身形成,不需要使用昂贵的电子枪,也无需辐射屏蔽,只用对当前的静电除尘器进行稍微改变就能够做到,且可将脱硫脱硝和飞灰收集功能集于一身。其设备简单、操作简单易懂,成本相比电子束照射法低得多。对烟气进行脱硫脱硝一次性治理所消耗的能量比现有脱除任何一种气体所要消耗的能量都要小得多,而且最终产品可以作肥料,没有二次污染。在超窄脉冲反应时间中,电子得到了加速,不过对不产生自由基的惯性大的离子无加速,所以,此方法在节能方面有着极大的发展前景,其对电站锅炉的安全运行不造成影响。所以,其发展成为当前国际上脱硫脱硝工艺研究的热点[5]。其工艺流程如图5 所示:

图5 脉冲电晕等离子体法脱硫脱硝工艺流程图

4 烟气脱硫脱硝一体化实例应用

本案例是根据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脱硝工艺试验,使变成极易为碱液所吸附的。因为珠海发电厂脱硫系统在脱硝进行前己经完成,只用增加脱硝装置就行。而且脱硫脱硝一体化的重点在于的氧化,所以为实现脱硫脱硝一体化技术,深入研究分析氧化剂的试验功效并确定初步工艺参数,为以后工业试验及示范工程提供理论及试验基础,在珠海发电厂脱硫装置同时进行了脱硝测量[6]。

4.1氧化剂的配制

氧化剂配制:在氧化剂配制槽中,注入适量水及浓度在50%的氧化剂,其主要成分是,搅拌均匀后配制浓度分别是39.5%、30%的氧化剂[7]。

4.2 测量仪器

烟气分析仪:英国KANE公司生产的KANE940,性能是对、、的浓度以及烟气温度,环境温度,烟道压力等分析。烟气连续分析仪:德国MRU公司生产的MGA-5,功能是连续测量:、、、、温度、压力等;并配备专用数据采集处理软件MRU Online View,自定义采集时间间隔。

4.3 试验装置以及流程

测量是在珠海发电厂脱硫装置上进行的。脱硝装置安装在脱硫系统前部的烟道中,将烟气注入到脱硫塔之前进行脱硝试验。试验过程和部分现场试验装置如下图所示[8]:

图5 脱硫同时脱硝测量示意图

试验中,烟气由珠海发电厂总烟道设置的旁路烟道引出,由挡板门4控制烟气流量。氧化剂从氧化剂泵注入管道,由阀门1和流量计一起控制氧化剂总流量,之后将氧化剂分成两个支路从喷嘴逆流注入到烟道和烟气中进行混合。在2、3处由各自的阀门开关控制前后两支路,其中2处为前阀门,控制前支路;3处为后阀门,控制后支路,前后支路都安装有两个喷嘴。烟气在6处同氧化剂发生反应后,经由图中5、7烟气测点烟气分析仪连续记录试验前、后不同时间烟气中、、等浓度变化,分析确定最佳试验参数。之后将烟气引入脱硫系统[9]。

4.4 测量结果分析

在珠海发电厂脱硫同时脱硝测量中[10]:

(1)氧化度同氧化剂注入烟道的方式有关。逆流是最宜的氧化剂注入方式,所以,工业试验中脱硝剂最宜采用逆流注入方式。

(2)试验加入氧化剂后,氧化剂脱硝效果效果,可在工作应用中深入分析研究;50%氧化剂试验中,氧化度最高可达60%左右。

(3)试验中,首先,浓度为50%的氧化剂氧化度最高;其次,整体上浓度在39.5%的氧化剂氧化度高于30%浓度氧化剂的氧化度。有条件情况下,以后的具体应用中应最宜选用浓度为50%的氧化剂。但出于经济性和试验效果的考虑,工业应用中普遍选用浓度为35%的氧化剂。

5 结论

燃煤电厂脱硫脱硝技术为一项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的综合性技术,为了减少燃煤排放烟气中与对大气的污染。其一,改进燃烧技术抑制其生成;其二,应加强对排烟中与的烟气脱除工艺设计。当前,烟气脱硫脱硝技术是降低烟气中的与最为有效的方法,尤其是电子束法、脉冲等离子体法等应用更是大大地促进了烟气脱除工艺的发展。虽然相应方法有着很多优点,但还不完善,均还处在推广阶段。所以,研究开发高效能、低价格的烟气联合脱硫脱硝一体化吸收/催化剂,研发新的脱硫脱销装置及脱硫脱销工艺是科研人员工作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胡勇,李秀峰.火电厂锅炉烟气脱硫脱硝协同控制技术研究进展和建议[J].江西化工,2011(2):27-31.

[2] 葛荣良.火电厂脱硝技术与应用以及脱硫脱硝一体化发展趋势[J].上海电力,2007(5):458-467.

[3] 宋增林,王丽萍,程璞.火电厂锅炉烟气同时脱硫脱硝技术进展[J]. 热力发电,2005(2):6-10.

[4] 柏源,李忠华,薛建明等.烟气同时脱硫脱硝一体化技术研究[J].电力科技与环保,2010,26(3):8-12.

[5] 吕雷.烟气脱硫脱硝一体化工艺设计与研究[D].长春: 长春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6] 刘凤.喷射鼓泡反应器同时脱硫脱硝实验及机理研究[D].河北:华北电力大学工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

[7] 韩颖慧.基于多元复合活性吸收剂的烟气CFB 同时脱硫脱硝研究[D].河北: 华北电力大学工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

[8] 韩静.基于可见光催化TiCh /ACF 同时脱硫脱硝的实验研究[D].保定: 华北电力大学,2009.

[9] 王学海,方向晨.烟气同时脱硫脱硝的研究进展[J].当代化工,2008,37(2) : 197-200.

工业烟气论文篇6

论文关键词: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对策建议

 

一、引言

2003年2月,英国工贸部发布了《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的能源白皮书,时任英国首相布莱尔在序言中首次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所谓“低碳经济”是指以低能耗,低污染,低二氧化碳排放为基础的绿色经济,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的消耗。其基础是建立低碳能源系统、低碳技术体系和低碳产业结构,要求建立与低碳发展相适应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和鼓励低碳发展的国际国内政策、法律体系和市场机制,其核心是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

二、云南省低碳经济发展现况

作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国,我国政府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国内一些省市已经积极行动起来。云南省,发展低碳经济优势突出,潜力巨大,因此,其发展低碳经济的进展状况受到了国家和省政府的高度重视。

1.云南省支柱产业低碳经济发展状况

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低碳产业的支撑。按照低碳产业概念,烟草产业、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旅游产业是低碳产业,电力产业中水电也是低碳产业,云南五大支柱产业中有三个半属于低碳产业范畴。矿产业也在积极寻求向低碳经济的转型。

(1)烟草产业

烟草业是一个环境污染相对较小的行业低碳生活论文,但基于国家和省政府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烟草业自身的改良也在不断进行之中。抽烟产生的有害物质有4000余种,其中包括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尼古丁,焦油等,那么如何降低卷烟中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含量就成为烟草产业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

燃烧一支香烟,最终进入空气的一氧化碳约为90mg,二氧化碳约为135mg。05年我国销售香烟19328亿支,因此,由于吸烟进入空气的一氧化碳约为17.4万吨,二氧化碳约为26.1万吨。一氧化碳进入空气最终会转化为二氧化碳,也就是说每年排放到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为43.5万吨。新品云烟“如意”是云南红云集团成立后回馈消费者的第一份厚礼,其在烟标上首次印有环保标志,根据国家局有关规定标注:烟气一氧化碳量13mg。以此类推,如果我国销售的香烟都为“如意”,那么,云南省将为全国每年减少37.2万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2)电力产业

云南省煤层气资源约4240亿立方米,抽采1亿立方米用于发电,可实现节能量9.5万吨标准煤论文网。相当于减排21.375万吨的二氧化碳;“十一五”期间,示范完成电机系统节能改造示范工程1600项,其中完成600台高效节能电机替代落后低效电机,600台套风机、水泵低压变频改造,50台套高压电机变频调速改造。目标是年节能14万吨标准煤,相当于减排31.5万吨二氧化碳;燃煤工业锅炉节能改造工程,计划年节能22万吨标准煤。云南省电力产业40%靠火力发电,如果采用节能改造工程,将年减少49.5万吨二氧化碳排放。

(3)矿产业

云南地质结构复杂,金属矿和非金属矿都十分丰富,是中国有色金属重要生产基地,因此,也是治理二氧化碳排放的重点单位。矿产的冶炼过程是产生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与电力产业一样,矿产业同样采用了燃煤工业锅炉节能改造工程,将减少49.5万吨的二氧化碳排放;余热余压利用工程,例如:(1)钢铁行业:完成昆钢控股有限公司余热发电示范项目低碳生活论文,年新增发电量11.4亿千瓦时,折合14万吨标准煤。(2)水泥行业:完成云南瑞安建材48兆瓦新型干法水泥窑纯低温余热发电示范项目,推动昆钢嘉华、红塔滇西水泥利用纯低温余热发电。全省50%新型干法水泥窑实现装机发电,年新增发电量8.14亿千瓦时,折合l0万吨标准煤。(3)焦化行业:在焦炭主要生产地曲靖示范完成两个焦炉煤气发电项目。回收60%焦炉煤气发电9亿千瓦时,折合11.061万吨标准煤。 (4)黄磷行业:在有条件的黄磷生产企业示范完成两个黄磷炉尾气发电项目。(5)推广蒸汽冷凝水回收利用、蒸汽蓄热器项目,实现每小时回收100吨蒸汽冷凝水,年节约能源1.44万吨标准煤。每年共可减少至少82.125万吨二氧化碳排放。

2.林业的低碳经济发展状况,即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的开展。

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是指发达国家间和发展中国家开展减少源的排放和增强汇的清除项目,产生的减排单位可以出让和买卖。简单来说就是发达国家从中国的清洁能源类项目中购买二氧化碳减排量,抵冲发达国家的减排义务。现阶段可计入CDM减排项目的林业活动限于造林与再造林,即林业CDM固碳项目。

由国家林业局与保护国际(CI)和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TNC)合作,按照有关国际规则设计和操作程序,正在云南和四川,结合森林植被恢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进行林业碳汇试点示范项目。该项目计划发展森林多重效益,包括生物多样性、碳汇、及社区发展。目前已开展的工作:一是筛选出了玉龙、隆阳、腾冲、双江4个县市区为森林多重效益项目(FCCB)优先发展县;二是召开了FCCB信息系统建设项目专家咨询会及设计报告会;三是成立了碳汇信息管理中心,通过招标的形式确定由云南师范大学地理学院及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共同完成信息系统的开发。

三、促进云南低碳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云南省拥有丰富的水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能,这些资源使得云南能源结构的转变成为可能;秀美的自然风光及浓厚的民族风情,为低碳经济的代表——旅游业的发展夯实了基础;云南排碳少(工业化程度不高),吸碳多(森林资源丰富)的经济特点,大大降低了发展低碳经济所付出的成本。

那么,云南应该如何利用自身优势,帮助各个产业,很好地发展低碳经济呢?

1.烟草产业

随着人类环保及保健意识的增强,烟草业不可避免地面临衰退,云南省的烟草业已经发展到顶峰,在未来的低碳竞争中并不占优势,对于贮备了大量资金却不知如何使用的云南烟草业,我认为应该在以下方面进行改革:一是拿出一部分资金投资其他具有低碳竞争力的产业,如旅游业低碳生活论文,生物质能产业,实现共赢;二是积极研发烟草的其他用途,加快实现产业升级换代。

烟草蛋白具有食用价值。烟叶富含蛋白质,烤烟烟叶在10%左右,晒烟和白肋烟可高达20%。一些研究结果表明,植物叶蛋白尤以烟草叶片中可溶性蛋白(FI)含量高,FI蛋白中的各种必需氨基酸含量不仅均高于世界粮农组织(FAO)制定的蛋白制品中必需氨基酸含量标准,而且其中的酪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和亮氨酸都超过该标准1倍左右,比一些主要粮食作物如水稻、小麦、玉米、大豆蛋白质中的必需氨基酸含量都高。而且烟草再生能力强,一年可多次收获,烟叶产量高,利用鲜烟叶提取蛋白,其亩产量可超过大豆。

烟草具有药用价值。烟草中所含的泛琨10是目前治疗心肌梗塞等心脏病的特效药物。从烟叶中提取的烟碱具有使精神兴奋和镇静两方面的温和作用。最近的医学研究又发现,烟碱可以缓解托瑞特综合症,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氏综合症、溃疡性结肠炎和注意力缺乏症;而且烟碱制成农药可防治农作物害虫,剩余物质可用作饲料和肥料。

2.以食品为重点的生物开发产业。生物产业是以再生性生物资源为主要原料,市场需求规模巨大,能源需求较少,污染性低,具备知识经济和循环经济的双重特征,是创造绿色GDP的“领航产业”。如何利用自身优势,借助低碳经济的契机进一步发展壮大论文网。一是要加大宣传力度,争取国际国内资金的支持。世界银行,各大投资性银行以及国内银行都对低碳融资采取着非常积极地态度;二是大力发展乙醇燃料。云南省主要采用木薯、甘薯等非粮作物生产燃料乙醇,而且现有的生产企业并未占用耕地,所以云南的发展前景看好。三是引进先进技术,发展以可再生植物资源为原料的产品。

3.以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为特点的旅游业。旅游业同样是典型的低碳经济产业,随着人类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竞争压力的不断扩大,对精神愉悦的追求将成为势不可挡的潮流。我们要做的是,借助低碳之风,进一步壮大生态特色旅游。具体可从以下几点入手:一是拆除景区违规建筑,恢复生态原貌,积极推进生态饭店、生态旅馆的建设,提供以绿色食品为主的饮食和采用节能设备的住宿;二是积极开发新的景点,在创意上结合环保低碳生活论文,策略上注意与其他景点的斜街,规划时充分考虑当地经济、人口、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承载力。

4.其他非支柱产业应如何应对低碳的挑战。除了以上支柱产业,其他产业也在经济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减排二氧化碳同样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为此,政府应鼓励非支柱产业的兼并与合作,发展产业集群。这些产业由于种种原因,没能发展壮大,很难在践行低碳的过程中得到政府及国际社会的支持,在技术引进及结构转型中将遇到无法逾越的难关,根本谈不上发展低碳经济。与此同时,在生产过程中推行低碳方式,培养职工低碳意识,开发企业低碳精神。

5.直接的经济利益。以上都是间接通过节能减排来实现经济发展。低碳经济能否形成一个产业,其是否能带来直接的经济利益至关重要。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使我们看到了契机,它可以直接带来资金的收入,完全可以发展壮大为一个产业。

三、小结

发展低碳经济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本质是一致的,不仅能够促进解决国内的能源和环境问题,而且有利于增强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有利于从整体上提升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胡宗洋.低碳经济与中国发展[J].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8,(1).

[2]何燕.昆明低碳经济情景分析[J].科学环境导刊,2009,(1)

[3]王雪娜.我国能源类碳源排放量估算方法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6.

[4]李俊峰,马铃娟.低碳经济是规制世界发展格局的新规制[J].世界环境,2008,(2).

 

工业烟气论文篇7

【关键词】烟草;生物碱

烟草生物碱隶属于含氮杂环化合物,其分子结构属于仲胺、叔胺以及季胺一类,是烟草当中最为主要的一个化学成分,是烟草品质要素以及特征物的一种。由于他们是特殊的含氮化合物,无论从结构、性质以及对于烟草质量的影响来说都与其他的氮化合物不相同,所以说我们对其进行了单独的研究和考察。生物碱是当前国内研究的重点和焦点,国内外很多研究人员都对其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就此本论文主要针对于生物碱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一、烟草生物碱概述

对于烟草生物碱来说,包含四种分别是烟碱、降烟碱、假木烟碱以及新烟草碱。烟碱其主要影响着烟的劲道,烟的吃味和刺激性,间接性的影响了烟的香味。降烟碱影响了烟的含量,从而会导致烟会发的成分和含量发生变化,影响烟的品质问题。然而假木贼碱在烟草中含量非常低。其中烟碱为叔胺类生物碱,其它的被称作是仲胺类生物碱。微量碱已经鉴定出来的就有20多种,它是由最主要的4种碱演变而成的。不一样的品种,烟草生物中碱的含量是不同的。我们在进行碱的分析的时候,所采用的分析方法有两种。其中第一种就是气相色谱法,第二种就是液相色谱法。其中气相色谱法包含了填充气相色谱法和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它是利用个五中在固定相还有气体流动两相间分配系统不同而进行一定的分离的。液相色谱法包含了离子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液相色谱和质谱联用法。离子色谱法是利用烟碱在烟叶还有烟丝中国烟碱主要以盐的形式性质对其进行离子色谱分析。

目前我国对于烟草生产工艺过程中生物碱进行研究,国内外很多烟草研究机构以及烟草企业研究人员都在致力于应用现代分析技术,其揭示了卷烟过程中烟草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从而能够更好地确定烟草制品的主要化学成分变化以及工艺参数之间的相关关系,逐步的实现了工序质量感官评吸和化学评价相互结合的手段。它经历的阶段分别是初烤,复烤,醇化最后才会到制作工艺。

二、烟草中生物碱的测定

在烟丝中生物碱的检测方法z有很多种,其中有光度法、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等等。在进行生物碱的分析过程中,长使用的分析方法是色谱法。其中超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技术是最先进的,它能够有一定的选择性和专一性。首先,超高效液相色谱作为一种非常常用的分析工具,有非常有效地分离技术和分离效果。非常适用于对于烟草、药物等比较复杂的样品的分析,本文就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和质谱联用技术,对于烟草中的6种生物碱进行分析和研究。如图是在不同的萃取时间进行萃取的结果: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进行烟气中6种生物碱的检测。卷烟的抽吸方式决定了烟支燃吸是一种高温缺乏氧不完全燃烧的一个过程,从而就导致了在卷烟的过程中化学组成变得非常复杂。据有关报道说明,从卷烟烟气中鉴定出来的化学成分将近五千余种。烟草的质量决定了烟气抽吸的品质,其品质是由化学成分决定的。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生物碱,对于卷烟烟气的口感还有吃味都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我们所选用的仪器是超高效液相色谱仪,所选用的试验品是烟碱,新烟草碱,降烟碱,假木贼碱等。本文的方便简便快捷、准确效率高,并且对于烟草样品中的生物碱进行了很好的分析,从而对于卷烟的配方提供了高校的理论支持,而且对于衡量烟草中是否对于人体有害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三、复烤工艺流程中生物碱的变化

在复烤工艺加工过程中尤其是真空回潮、润叶加料、叶片烘烤三个关键生产工序当中,由于采用加湿和去湿的方法进行烟叶和烟丝中水分的调整,其中也包括了烟草生物碱在内的许多化学成分的含量以及明显的变化。在本实验当中所选取的材料是当年的烟叶,为什么会选取当年的烟叶是因为当年的烟叶水分十分充足,所以说在进行复烤工艺的时候不需要进行重复性的回潮加工工序。在进行试验的过程中选取不同的烟叶,进行检测工作,探讨其生物碱的含量一会变化。试验后发现不同叶位烟叶生物碱的含量都是不同的,伴随着叶子的高度越高,生物碱还有烟碱就会越高,这可能和生物碱积累的时间较短有很大的原因。而且同一部位烟草中6种生物碱的含量也是不同的,可以从高到低,分别是烟碱,新烟草碱,降烟碱,假木贼碱,麦斯明,最后才是可替宁。烟叶经过一次润叶工序之后,不同部位的烟碱开始逐量的减少,其中5种生物碱所占的比例会持续增加,这是因为烟碱对于其他五中生物碱的损失的比较相对来说比较大而造成的。最后我们进行了叶片烘烤工序,发现在进行叶片烘烤之后,烟碱所占比较减少,其他五中生物碱所占比例极具增加,这是因为烟碱所占的比例较大而造成的。

四、结语

在对烟草工艺流程中生物碱变化探析中,本文选用的是超高效液相色谱技术进行了烟草生物碱的研究,对于烟丝、烟气、复烤工艺以及制丝工艺中的生物碱进行了研究,得出了以下的结论。烟碱的含量始终高于其他的生物碱,烟丝中生物碱的含量应该由高到低,依次为烟碱、新烟碱、降烟碱、假木烟碱、麦斯明、可替宁。主流烟气中的测试结果表明了烟碱、降烟碱、假木贼碱迁移率较高,不稳定然而新烟碱迁移率较小,则相对比较稳定。本文对于在进行加工过程中有的工序会出现烟碱降低、其他生物碱中的某几种明显上升的现象,这之间是否会存在转化是否会符合一定的规律,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这对于人民身体健康有着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张西仲,徐晓燕,黄义德.烤烟醇化过程中主要化合物的变化及其与烟叶品质的关系[J].安徽农业科学,2006,(16).

工业烟气论文篇8

关键词:脱硫,烟尘,石膏浆液密度,石膏

 

我国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居世界首位,火电行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占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的50%左右。我国能源结构的特点决定了燃煤生产的二氧化硫仍要增加。论文参考网。随着环境标准提高,石灰石-石膏法、喷雾干燥法、电子束法、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法等必定会广泛应用于火电厂的烟气脱硫中,随着科技进步会有很多其它脱硫工艺应用于工业实践。

1.石灰/石灰石—石膏法脱硫方法的发展及应用原理

1.1 石灰/石灰石—石膏法脱硫方法的发展

自20世纪70年代初日本和美国率先实施控制SO2排放以来,许多国家相继制定了严格的SO2排放标准和中长期控制战略,加速了控制SO2排放的步伐。日本是应用烟气脱硫技术最早的国家,石灰/石灰石一石膏法烟气脱硫技术最早是由英国皇家化学工业公司提出的。迄今为止,国内外火电厂烟气脱硫技术主要采用石灰/石灰石—石膏法,此方法最为成熟、最为可靠且应用最为广泛,占世界上投入运行的烟气脱硫系统的85%以上,我国大型燃煤发电机组的脱硫方式以石灰/石灰石—石膏法工艺为主已成为必然的趋势。

1.2 石灰/石灰石—石膏法脱硫方法的该方法脱硫的基本原理是用石灰或石灰石浆液吸收烟气中的SO2,先生成亚硫酸钙,然后将亚硫酸钙氧化为硫酸钙。论文参考网。副产品石膏可抛弃也可以回收利用。

反应原理:用石灰石或石灰浆液吸收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分为吸收和氧化两个工序,先吸收生成亚硫酸钙,然后再氧化为硫酸钙,因而分为吸收和氧化两个过程。

(1)吸收过程在吸收塔内进行,主要反应如下

石灰浆液作吸收剂:Ca(OH)2+SO2一CaSO3·1/2H2O

石灰石浆液吸收剂:Ca(OH)2+1/2SO2一CaSO3·1/2H2O+CO2

CaSO3·1/2H2O+SO2+1/2H2O一Ca(HSO3)2

由于烟道气中含有氧,还会发生如下副反应。

2CaSO3·1/2H20+O2+3H2O一2CaSO4·2H20

(2)氧化过程在氧化塔内进行,主要反应如下。

2CaSO3·1/2H20+O2+3H2O一2CaSO4·2H20

传统的石灰/石灰石一石膏法的工艺流程是:将配好的石灰浆液用泵送人吸收塔顶部,经过冷却塔冷却并除去90%以上的烟尘的含Sq烟气从塔底进人吸收塔,在吸收塔内部烟气与来自循环槽的浆液逆向流动,经洗涤净化后的烟气经过再加热装置通过烟囱排空。石灰浆液在吸收SO2后,成为含有亚硫酸钙和亚硫酸氢钙的棍合液,将此混合液在母液槽中用硫酸调整pH值至4左右,送人氧化塔,并向塔内送人490kPa的压缩空气进行氧化,生成的石膏经稠厚器使其沉积,上层清液返回循环槽,石膏浆经离心机分离得成品石膏。论文参考网。

2.影响脱硫的主要因素及其主要对策

脱硫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影响系统脱硫效率的因素很多,如石灰石粉的粒度、浆液的浓度及吸收塔浆液活度/密度、PH值、浆液的流量、进入脱硫系统的烟气中 SO2的浓度等。这里只探讨烟气中粉尘及浆液浓度等对脱硫效率的影响及其主要对策。

2.1 烟尘对脱硫效率的影响及对策

(1)烟尘对脱硫效率的影响主要有:①烟尘对脱硫设备的磨损。在实际运行中由于脱硫系统前面的电除尘效果不好,使进入脱硫系统的烟尘含量远远超过起设计要求,对引风机、增压风机的通流部分严重磨损。②烟尘在脱硫系统烟道内存积致使烟气流速变小。③烟尘对脱硫系统设备GGH的灰堵影响,使得吸收塔部分起到了除尘的作用。④对吸收SO2反应的影响。由于烟尘被浆液截留,使得浆液的PH值不好控制,直接影响对 SO2的吸收效果;同时由于浆液中混有大量的烟尘,使得对浆液的密度控制也很不准确。⑤影响石膏品质。在进行脱硫石膏脱水时,这些烟尘转入到石膏中,从而影响着对脱硫石膏的有效利用。

(2)治理烟尘的对策主要有:①加强电除尘设备的运行维护或改造电除尘。由于煤种的变化较多,烟尘的比电阻特性变化也较大,因此应根据烟尘的比电阻特性来调整除尘电场的工作电压;同时加强对电除尘的设备的运行维护,确保其运行参数能在正常范围之内,尤其是真打除灰设备必须工作正常。③加强对GGH运行管理与冲洗。加强对GGH运行管理,正常情况下吹灰器能全部覆盖GGH,能有效地起到减少积灰对GGH运行效果的影响;对GGH的冲洗需要停运GGH,由于环保的要求,可能只有在停机时才可进行冲洗工作。

2.2循环浆液浓度对脱硫效率的影响及其主要对策

(1)循环浆液浓度对脱硫效率的影响主要有:浆液浓度的选择应控制合适,因为过高的浆液浓度易产生堵塞、磨损和结垢,但浆液浓度较低时,脱硫率较低且pH值不易控制。

(2)控制循环浆液浓度的主要对策:在磨机循环泵出口的循环管路上设有一段旁路管路,在这段旁路管路上安装有密度计,磨机系统就是通过这只密度计控制旋流器分配至成品浆液箱的浆液密度,循环管内的浆液密度与成品浆液密度有着对应关系,正常情况下成品浆液的密度控制在1220kg/m3左右,此时需将浆液循环管浆液的密度控制在1450 kg/m3左右,旋流器入口压力为120kpa。密度左右偏差不宜超过30kg/m3,浆液循环管的密度过大,成品浆液的颗粒度就会变大,还会造成管道堵塞,浆液循环管浆液的密度过小,又会影响成品浆液的浓度,降低磨机出力,因此需要控制循环箱补水流量来控制浆液循环管浆液密度在一个合理范围,保证成品浆液的品质。石灰浆液浓度一般为10%—15%。石灰石浆液浓度为20%—30%。

3.结论

石灰/石灰石—石膏法脱硫方法的影响因素的控制要依照客观需要和实际可能的原则,按照远期规划确定最终规模,以现状及生产需求为主要依据确定实施方法,既要满足要求,又要经济合理,经全面技术经济比较后优选确定。

 

上一篇:工业法论文范文 下一篇:工业土地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