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记摘抄范文

时间:2023-11-28 00:40:38

昆虫记摘抄

昆虫记摘抄篇1

1、如果我们慢慢地,稍稍掘开堤的表面,我们就会惊奇地发现更多有趣的东西。在八月之初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顶上有一层的小房间,它们的样子和底下的蜂巢相比,大不一样,相差甚远。之所以有这种区别,主要是因为这是由两种不一样的蜂建造而成的。其中有一种是已经在前面提到过的掘地蜂,另外一种,有一个很动听的名字,叫竹蜂。

2、七月时节,当我们这里的昆虫,为口渴所苦,失望地在已经枯萎的花上,跑来跑去寻找饮料时,蝉则依然很舒服,不觉得痛苦。用它突出的嘴——一个精巧的吸管,尖利如锥子,收藏在胸部——刺穿饮之不竭的圆桶。它坐在树的枝头,不停的唱歌,只要钻通柔滑的树皮,里面有的是汁液,吸管插进桶孔,它就可饮个饱了。

3、蝉是非常喜欢唱歌的。它翼后的空腔里带有一种像钹一样的乐器。它还不满足,还要在胸部安置一种响板,以增加声音的强度。的确,有种蝉,为了满足音乐的嗜好,牺牲了很多。因为有这种巨大的响板,使得生命器官都无处安置,只得把它们压紧到身体最小的角落里。当然了,要热心委身于音乐,那么只有缩小内部的器官,来安置乐器了。

4、当那个可怜的蝗虫移动到螳螂刚好可以碰到它的时候,螳螂就毫不客气,一点儿也不留情地立刻动用它的武器,用它那有力的“掌”重重的地击打那个可怜虫,再用那两条锯子用力地把它压紧。于是,那个小俘虏无论怎样顽强抵抗,也无济于事了。接下来,这个残暴的魔鬼胜利者便开始咀嚼它的战利品了。它肯定是会感到十分得意的。就这样,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地对待敌人,是螳螂永不改变的信条。

5、蝉初次被发现是在夏至。在行人很多,有太阳光照着的道路上,有好些圆孔,与地面相平,大小约如人的手指。在这些圆孔中,蝉的蛴螬从地底爬出来,在地面上变成完全的蝉。它们喜欢特别干燥而阳光充沛的地方。因为蛴螬有一种有力的工具,能够刺透焙过的泥土与沙石。

6、在幼虫吸食蜜蜂卵的过程中,储备在蜂卵周围的甜美的蜜汁,却一点儿也诱惑不了贪吃的蜂螨幼虫,它理都不理睬一下,也不去碰它们一下。因此,可以这样讲,蜜蜂的卵对于蜂螨幼虫而言,是绝对重要的,它是幼虫的必需食品。因而小小的蜂卵,不仅仅可以当作蜂螨幼虫的一叶小舟,使得它在蜜湖中安全地行进,更重要的是,它还是幼虫相当有营养的食品,为幼虫的茁壮成长提供条件。

7、这真是一个壮观美丽的建筑啊!它大得简直像一个大南瓜。除去顶上的一部分以外,各方面全都是悬空的,顶上生长有很多的根,其中多数是茅草根,穿透了很深的“墙壁”进入墙内,和蜂巢结在一起,非常坚实。如果那地方的土地是软的,它的形状就成圆形,各部分都会同样的坚固。如果那地方的土地是沙砾的,那黄蜂掘凿时就会遇到一定的阻碍,蜂巢的形状就会随之有所变化,至少会不那么整齐。

8、第二天早晨,我看到温暖耀眼的阳光已经落在玻璃罩上了。这些工作者们已经成群地由地下上来,急于要出去寻觅它们的食物。但是,它们一次又一次地撞在透明的“墙壁”上跌落下来,重新又上来。就这样,成群地团团飞转不停地尝试,丝毫不想放弃。其中有一些,舞跳得疲倦了,脾气暴躁地乱走一阵,然后重新又回到住宅里去了。有一些,当太阳更加炽热的时候,代替前者来乱撞。就这样轮换着倒班。但是,最终没有一只黄蜂大智大勇,能够伸出手足,到玻璃罩四周的边沿下边抓、挖泥土,开辟新的谋生之路。这就说明它们是不能设法逃脱的。它们的智慧是多么有限啊。

9、你这贪吃的小毛虫,不是我不客气,是你太放肆了。如果我不赶走你,你就要喧宾夺主了。我将再也听不到满载着针叶的松树在风中低声谈话了。不过我突然对你产生了兴趣,所以,我要和你订一个合同,我要你把你一生的传奇故事告诉我,一年、两年,或者更多年,直到我知道你全部的故事为止。而我呢,在这期间不来打扰你,任凭你来占据我的松树。

10、当我面对池塘,凝视着它的时候,我可从来都不觉得厌倦。在这个绿色的小小世界里,不知道会有多少忙碌的小生命生生不息。在充满泥泞的池边,随处可见一堆堆黑色的小蝌蚪在暖和的池水中嬉戏着,追逐着;有着红色肚皮的蝾螈也把它的宽尾巴像舵一样地摇摆着,并缓缓地前进;在那芦苇草丛中,我们还可以找到一群群石蚕的幼虫,它们各自将身体隐匿在一个枯枝做的小鞘中——这个小鞘是用来作防御天敌和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灾难用的。

11、到了十一月,它们开始在松树的高处,木枝的顶端筑起冬季帐篷来。它们用丝织的网把附近的松叶都网起来。树叶和丝合成的建筑材料能增加建筑物的坚固性。全部完工的时候,这帐篷的大小相当于半加仑的容积,它的形状像一个蛋。巢的中央是一根乳白色的极粗的丝带,中间还夹杂着绿色的松叶。顶上有许多圆孔,是巢的门,毛毛虫们就从这里爬进爬出。在矗立在帐外的松叶的顶端有一个用丝线结成的网,下面是一个阳台。松毛虫常聚集在这儿晒太阳。它们晒太阳的时候,像叠罗汉似的堆成一堆,上面张着的丝线用来减弱太阳光的强度,使它们不至于被太阳晒得过热。

12、松蛾的卵在九月里孵化。在那时候,如果你把那小筒的鳞片稍稍掀起一些,就可以看到里面有许多黑色的小头。它们在咬着,推着它们的盖子,慢慢地爬到小筒上面,它们的身体是淡黄色的,黑色的脑袋有身体的两倍那么大。它们爬出来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吃支持着自己的巢的那些针叶,把针叶啃完后,它们就落到附近的针叶上。常常可能会有三四个小虫恰巧落在一起,那么,它们会自然地排成一个小队。这便是未来大军的松毛虫雏形。如果你去逗它们玩,它们会摇摆起头部和前半身,高兴地和你打招呼。

13、第三天,一切还都像第二天一样。这天夜里非常冷,可怜的毛虫又受了一夜的苦。我发现它们在花盆沿分成两堆,谁也不想再排队。它们彼此紧紧地挨在一起,为的是可以暖和些。现在它们分成了两队,按理说每队该有一个自己的领袖了,可以不必跟着别人走,各自开辟一条生路了。我真为它们感到高兴。看到它们那又黑又大的脑袋迷茫地向左右试探的样子,我想不久以后它们就可以摆脱这个可怕的圈子了。可是不久我发现自己又错了。当这两支分开的队伍相逢的时候,又合成一个封闭的圆圈,于是它们又开始了整天兜圈子,丝毫没有意识到错过了一个绝佳的逃生机会。

14、当一个人决定要征服黄蜂的巢时,如果他的这一举动,没有经过谨慎而细致的思考的话,那么这种行动简直就是一种冒险的事情。半品脱的石油,九寸长的空芦管,一块有相当坚实度的粘土,这些构成了我的全部武器装备。还有一点必须提到的是,以前的几次小小的观察研究,稍稍积累了一点儿成功的经验。这所有的一切物品与经验对我而言,是最简单,同时也是再好不过了。()

15、螳螂的巢,大小约有一两寸长,不足一寸宽。巢的颜色是金黄色的,样子很像一粒麦子。这种巢是由一种泡沫很多的物质做成的。但是,不久以后,这种多沫的物质就逐渐变成固体了,而且慢慢地变硬了。如果燃烧一下这种物质,便会产生出一种像燃烧丝质品一样的气味儿。螳螂巢的形状各不相同。这主要是因为巢所附着的地点不同,因而巢随着地形的变化而变化,会有不同形状的巢存在。但是,不管巢的形状多么干变万化,它的表面总是凸起的。这一点是不变的。

16、在池塘的底下,躺着许多沉静又稳重的贝壳动物。有时候,小小的田螺们会沿着池底轻轻地、缓缓地爬到岸边,小心翼翼地慢慢张开它们沉沉的盖子,眨巴着眼睛,好奇地展望这个美丽的水中乐园,同时又尽情地呼吸一些陆上空气;水蛭们伏在它们的征服物上,不停地扭动着它们的身躯,一副得意洋洋的样子;成千上万的孑孓在水中有节奏地一扭一曲,不久的将来它们会变成蚊子,成为人人喊打的坏蛋。

17、如果我把竹蜂的小房间拿开,我便可以观察到掘地蜂的家了。在一些小房间中居住着正在成长之中的昆虫。还有一部分小房间中,住满了掘地蜂的幼虫。也有一些小房间中,大多数是藏着一个蛋形的壳。这种壳分成了好几节,上面还有突出来的呼吸孔。这种壳特别的薄,而且还很脆,非常易碎。它的颜色是琥珀色的,非常透明。因此,从外边看,可以很清楚地看到,里面有一个已经发育完全的蜂螨在挣扎着,好像极其渴望自由,希望能早日从里面解放出来。

18、蝉与我比邻相守,到现在已有十五年了,每个夏天差不多有两个月之久,它们总不离我的视线,而歌声也不离我的耳畔。我通常都看见它们在筱悬木的柔枝上,排成一列,歌唱者和它的伴侣比肩而坐。吸管插到树皮里,动也不动地狂饮,夕阳西下,它们就沿着树枝用慢而且稳的脚步,寻找温暖的地方。无论在饮水或行动时,它们从未停止过歌唱。

19、池水通过小小的渠道缓缓地流入附近的田地,那儿长着几棵赤杨,我又在那儿发现了美丽的生物,那是一只甲虫,像核桃那么大,身上带着一些蓝色。那蓝色是如此的赏心悦目,使我联想起了那天堂里美丽的天使,她的衣服一定也是这种美丽的蓝色。我怀着虔诚的心情轻轻地捉起它,把它放进了一个空的蜗牛壳,用叶子把它塞好。我要把它带回家中,细细欣赏一番。

20、见过螳螂的人,都会十分清楚地发现,它的纤细的腰部非常的长。不光是很长,还特别的有力呢。与它的长腰相比,螳螂的大腿要更长一些。而且,它的大腿下面还生长着两排十分锋利的像锯齿一样的东西。在这两排尖利的锯齿的后面,还生长着一些大齿,一共有三个。总之,螳螂的大腿简直就是两排刀口的锯齿。当螳螂想要把腿折叠起来的时候,它就可以把两条腿分别收放在这两排锯齿的中间,这样是很安全的,不至于自己伤到自己。

21、在池塘的深处,水甲虫在活泼地跳跃着,它的前翅的尖端带着一个气泡,这个气泡是帮助它呼吸用的。它的胸下有一片胸翼,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像佩带在一个威武的大将军胸前的一块闪着银光的胸甲。在水面上,我们可以看到一堆闪着亮光的“蚌蛛”在打着转,欢快地扭动着,不对,那不是“蚌蛛”,其实那是豉虫们在开舞会呢!离这儿不远的地方,有一队池鳐正在向这边游来,它们那傍击式的泳姿,就像裁缝手中的缝针那样迅速而有力。

昆虫记摘抄篇2

1、如果我们慢慢地,稍稍掘开堤的表面,我们就会惊奇地发现更多有趣的东西。在八月之初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顶上有一层的小房间,它们的样子和底下的蜂巢相比,大不一样,相差甚远。之所以有这种区别,主要是因为这是由两种不一样的蜂建造而成的。其中有一种是已经在前面提到过的掘地蜂,另外一种,有一个很动听的名字,叫竹蜂。

2、七月时节,当我们这里的昆虫,为口渴所苦,失望地在已经枯萎的花上,跑来跑去寻找饮料时,蝉则依然很舒服,不觉得痛苦。用它突出的嘴——一个精巧的吸管,尖利如锥子,收藏在胸部——刺穿饮之不竭的圆桶。它坐在树的枝头,不停的唱歌,只要钻通柔滑的树皮,里面有的是汁液,吸管插进桶孔,它就可饮个饱了。

3、蝉是非常喜欢唱歌的。它翼后的空腔里带有一种像钹一样的乐器。它还不满足,还要在胸部安置一种响板,以增加声音的强度。的确,有种蝉,为了满足音乐的嗜好,牺牲了很多。因为有这种巨大的响板,使得生命器官都无处安置,只得把它们压紧到身体最小的角落里。当然了,要热心委身于音乐,那么只有缩小内部的器官,来安置乐器了。

4、当那个可怜的蝗虫移动到螳螂刚好可以碰到它的时候,螳螂就毫不客气,一点儿也不留情地立刻动用它的武器,用它那有力的“掌”重重的地击打那个可怜虫,再用那两条锯子用力地把它压紧。于是,那个小俘虏无论怎样顽强抵抗,也无济于事了。接下来,这个残暴的魔鬼胜利者便开始咀嚼它的战利品了。它肯定是会感到十分得意的。就这样,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地对待敌人,是螳螂永不改变的信条。

5、蝉初次被发现是在夏至。在行人很多,有太阳光照着的道路上,有好些圆孔,与地面相平,大小约如人的手指。在这些圆孔中,蝉的蛴螬从地底爬出来,在地面上变成完全的蝉。它们喜欢特别干燥而阳光充沛的地方。因为蛴螬有一种有力的工具,能够刺透焙过的泥土与沙石。

6、在幼虫吸食蜜蜂卵的过程中,储备在蜂卵周围的甜美的蜜汁,却一点儿也诱惑不了贪吃的蜂螨幼虫,它理都不理睬一下,也不去碰它们一下。因此,可以这样讲,蜜蜂的卵对于蜂螨幼虫而言,是绝对重要的,它是幼虫的必需食品。因而小小的蜂卵,不仅仅可以当作蜂螨幼虫的一叶小舟,使得它在蜜湖中安全地行进,更重要的是,它还是幼虫相当有营养的食品,为幼虫的茁壮成长提供条件。

7、这真是一个壮观美丽的建筑啊!它大得简直像一个大南瓜。除去顶上的一部分以外,各方面全都是悬空的,顶上生长有很多的根,其中多数是茅草根,穿透了很深的“墙壁”进入墙内,和蜂巢结在一起,非常坚实。如果那地方的土地是软的,它的形状就成圆形,各部分都会同样的坚固。如果那地方的土地是沙砾的,那黄蜂掘凿时就会遇到一定的阻碍,蜂巢的形状就会随之有所变化,至少会不那么整齐。

8、第二天早晨,我看到温暖耀眼的阳光已经落在玻璃罩上了。这些工作者们已经成群地由地下上来,急于要出去寻觅它们的食物。但是,它们一次又一次地撞在透明的“墙壁”上跌落下来,重新又上来。就这样,成群地团团飞转不停地尝试,丝毫不想放弃。其中有一些,舞跳得疲倦了,脾气暴躁地乱走一阵,然后重新又回到住宅里去了。有一些,当太阳更加炽热的时候,代替前者来乱撞。就这样轮换着倒班。但是,最终没有一只黄蜂大智大勇,能够伸出手足,到玻璃罩四周的边沿下边抓、挖泥土,开辟新的谋生之路。这就说明它们是不能设法逃脱的。它们的智慧是多么有限啊。

9、你这贪吃的小毛虫,不是我不客气,是你太放肆了。如果我不赶走你,你就要喧宾夺主了。我将再也听不到满载着针叶的松树在风中低声谈话了。不过我突然对你产生了兴趣,所以,我要和你订一个合同,我要你把你一生的传奇故事告诉我,一年、两年,或者更多年,直到我知道你全部的故事为止。而我呢,在这期间不来打扰你,任凭你来占据我的松树。

10、当我面对池塘,凝视着它的时候,我可从来都不觉得厌倦。在这个绿色的小小世界里,不知道会有多少忙碌的小生命生生不息。在充满泥泞的池边,随处可见一堆堆黑色的小蝌蚪在暖和的池水中嬉戏着,追逐着;有着红色肚皮的蝾螈也把它的宽尾巴像舵一样地摇摆着,并缓缓地前进;在那芦苇草丛中,我们还可以找到一群群石蚕的幼虫,它们各自将身体隐匿在一个枯枝做的小鞘中——这个小鞘是用来作防御天敌和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灾难用的。

11、到了十一月,它们开始在松树的高处,木枝的顶端筑起冬季帐篷来。它们用丝织的网把附近的松叶都网起来。树叶和丝合成的建筑材料能增加建筑物的坚固性。全部完工的时候,这帐篷的大小相当于半加仑的容积,它的形状像一个蛋。巢的中央是一根乳白色的极粗的丝带,中间还夹杂着绿色的松叶。顶上有许多圆孔,是巢的门,毛毛虫们就从这里爬进爬出。在矗立在帐外的松叶的顶端有一个用丝线结成的网,下面是一个阳台。松毛虫常聚集在这儿晒太阳。它们晒太阳的时候,像叠罗汉似的堆成一堆,上面张着的丝线用来减弱太阳光的强度,使它们不至于被太阳晒得过热。

12、松蛾的卵在九月里孵化。在那时候,如果你把那小筒的鳞片稍稍掀起一些,就可以看到里面有许多黑色的小头。它们在咬着,推着它们的盖子,慢慢地爬到小筒上面,它们的身体是淡黄色的,黑色的脑袋有身体的两倍那么大。它们爬出来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吃支持着自己的巢的那些针叶,把针叶啃完后,它们就落到附近的针叶上。常常可能会有三四个小虫恰巧落在一起,那么,它们会自然地排成一个小队。这便是未来大军的松毛虫雏形。如果你去逗它们玩,它们会摇摆起头部和前半身,高兴地和你打招呼。

13、第三天,一切还都像第二天一样。这天夜里非常冷,可怜的毛虫又受了一夜的苦。我发现它们在花盆沿分成两堆,谁也不想再排队。它们彼此紧紧地挨在一起,为的是可以暖和些。现在它们分成了两队,按理说每队该有一个自己的领袖了,可以不必跟着别人走,各自开辟一条生路了。我真为它们感到高兴。看到它们那又黑又大的脑袋迷茫地向左右试探的样子,我想不久以后它们就可以摆脱这个可怕的圈子了。可是不久我发现自己又错了。当这两支分开的队伍相逢的时候,又合成一个封闭的圆圈,于是它们又开始了整天兜圈子,丝毫没有意识到错过了一个绝佳的逃生机会。

14、当一个人决定要征服黄蜂的巢时,如果他的这一举动,没有经过谨慎而细致的思考的话,那么这种行动简直就是一种冒险的事情。半品脱的石油,九寸长的空芦管,一块有相当坚实度的粘土,这些构成了我的全部武器装备。还有一点必须提到的是,以前的几次小小的观察研究,稍稍积累了一点儿成功的经验。这所有的一切物品与经验对我而言,是最简单,同时也是再好不过了。()

15、螳螂的巢,大小约有一两寸长,不足一寸宽。巢的颜色是金黄色的,样子很像一粒麦子。这种巢是由一种泡沫很多的物质做成的。但是,不久以后,这种多沫的物质就逐渐变成固体了,而且慢慢地变硬了。如果燃烧一下这种物质,便会产生出一种像燃烧丝质品一样的气味儿。螳螂巢的形状各不相同。这主要是因为巢所附着的地点不同,因而巢随着地形的变化而变化,会有不同形状的巢存在。但是,不管巢的形状多么干变万化,它的表面总是凸起的。这一点是不变的。

16、在池塘的底下,躺着许多沉静又稳重的贝壳动物。有时候,小小的田螺们会沿着池底轻轻地、缓缓地爬到岸边,小心翼翼地慢慢张开它们沉沉的盖子,眨巴着眼睛,好奇地展望这个美丽的水中乐园,同时又尽情地呼吸一些陆上空气;水蛭们伏在它们的征服物上,不停地扭动着它们的身躯,一副得意洋洋的样子;成千上万的孑孓在水中有节奏地一扭一曲,不久的将来它们会变成蚊子,成为人人喊打的坏蛋。

17、如果我把竹蜂的小房间拿开,我便可以观察到掘地蜂的家了。在一些小房间中居住着正在成长之中的昆虫。还有一部分小房间中,住满了掘地蜂的幼虫。也有一些小房间中,大多数是藏着一个蛋形的壳。这种壳分成了好几节,上面还有突出来的呼吸孔。这种壳特别的薄,而且还很脆,非常易碎。它的颜色是琥珀色的,非常透明。因此,从外边看,可以很清楚地看到,里面有一个已经发育完全的蜂螨在挣扎着,好像极其渴望自由,希望能早日从里面解放出来。

18、蝉与我比邻相守,到现在已有十五年了,每个夏天差不多有两个月之久,它们总不离我的视线,而歌声也不离我的耳畔。我通常都看见它们在筱悬木的柔枝上,排成一列,歌唱者和它的伴侣比肩而坐。吸管插到树皮里,动也不动地狂饮,夕阳西下,它们就沿着树枝用慢而且稳的脚步,寻找温暖的地方。无论在饮水或行动时,它们从未停止过歌唱。

19、池水通过小小的渠道缓缓地流入附近的田地,那儿长着几棵赤杨,我又在那儿发现了美丽的生物,那是一只甲虫,像核桃那么大,身上带着一些蓝色。那蓝色是如此的赏心悦目,使我联想起了那天堂里美丽的天使,她的衣服一定也是这种美丽的蓝色。我怀着虔诚的心情轻轻地捉起它,把它放进了一个空的蜗牛壳,用叶子把它塞好。我要把它带回家中,细细欣赏一番。

20、见过螳螂的人,都会十分清楚地发现,它的纤细的腰部非常的长。不光是很长,还特别的有力呢。与它的长腰相比,螳螂的大腿要更长一些。而且,它的大腿下面还生长着两排十分锋利的像锯齿一样的东西。在这两排尖利的锯齿的后面,还生长着一些大齿,一共有三个。总之,螳螂的大腿简直就是两排刀口的锯齿。当螳螂想要把腿折叠起来的时候,它就可以把两条腿分别收放在这两排锯齿的中间,这样是很安全的,不至于自己伤到自己。

21、在池塘的深处,水甲虫在活泼地跳跃着,它的前翅的尖端带着一个气泡,这个气泡是帮助它呼吸用的。它的胸下有一片胸翼,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像佩带在一个威武的大将军胸前的一块闪着银光的胸甲。在水面上,我们可以看到一堆闪着亮光的“蚌蛛”在打着转,欢快地扭动着,不对,那不是“蚌蛛”,其实那是豉虫们在开舞会呢!离这儿不远的地方,有一队池鳐正在向这边游来,它们那傍击式的泳姿,就像裁缝手中的缝针那样迅速而有力。

昆虫记摘抄篇3

关键词:园艺植物昆虫学实验;教学改革

一、实验教学内容改革

园艺植物昆虫学实验作为园艺植物昆虫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内容应与园艺植物生产实际相结合。目前园艺植物更新快、害虫发生种类变化快。为此,每年根据园艺植物昆虫学科发展最新动态,将新发生的园艺植物害虫及时写入大纲,并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及时教授该部分的内容。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1]。在过去,园艺植物昆虫学实验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昆虫的外部形态特征观察、昆虫的生物学习性观察、昆虫的分类、重要园艺植物害虫识别等,以上4部分内容全部为验证性实验,仅仅是对理论课堂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验证,严重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此,我们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增加了“主要园艺植物害虫调查”的综合性实验,其学时比例占实验总学时20%。其主要内容包括:果树害虫调查、蔬菜害虫调查、观赏植物害虫调查,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并结合生产实际所需进行选择,根据选择结果,教师将学生最后分成3个大组:果树害虫调查组、蔬菜害虫调查组、观赏植物害虫调查组。每大组分成若干小组,每小组6~7人,小组成员自由组合。根据各小组选择的园艺植物种类及害虫发生特点,小组成员查阅相关资料,写出具体的调查方案,适时进行调查。调查结束后,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调查报告。综合性实验的开设,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改变了单一开设验证性实验学生对昆虫标本的特征观察的枯燥,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思、团队意识、协作精神,同时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园艺植物生产中害虫防治问题的能力增强。

二、实验教学方法改革

(一)学生参与实验全过程

参与式教学法不仅用于课堂教学,还用于实验课准备阶段和实验课程结束时标本回收阶段。过去园艺植物昆虫学实验课是由实验指导教师配合实验员进行实验准备,实验课程结束后,实验员和实验教师一道进行实验标本回收。这样学生仅仅在实验课堂期间才能观察到昆虫标本特征,课后很容易将实验课堂观察到的标本特征忘掉,另外实验过程中个别学生对实验材料不够珍惜,标本毁损严重。为此,在每次实验前和实验结束时,班级学习委员组织班里5~6名自愿参与实验准备、实验标本回收、并对昆虫较有兴趣的学生,让他们同实验教师、实验员一道进行实验准备和实验结束时昆虫标本的回收,另外,要求参加相同实验准备的学生和实验标本回收的学生不同,让更多的同学在这一过程中得到锻炼。实践证明,参加了实验准备和昆虫标本回收的学生,对实验课堂内容掌握更牢固,同时还激发了他们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许多同学积极主动要求参加到这个过程中来;学生参与实验全过程不仅锻炼了他们的劳动意识,也使他们更懂得珍惜他人劳动,使实验过程中昆虫标本损坏现象得到有效控制;这些参加了实验准备的学生在上课期间,他们还可充当“指导教师”的角色,帮助同学认识昆虫,这样既帮助了同学,又提高了自身动手能力,还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知识。

(二)确立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园艺植物昆虫学实验课程内容多,学时少,实验课堂期间学生不可能对所有园艺植物害虫特征进行一一观察,因此,必须转变完全依赖课堂教学的观念,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确立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例如,对“重要园艺植物害虫识别”部分,在学习该部分内容时,教师首先介绍学习方法,即对某种具体的园艺植物害虫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掌握,概况:危害特点、分类、分布等;形态识别特征;发生规律及习性;综合防治方法。实验课堂上主要观察理论课学习的具体园艺植物害虫,对课堂没讲授的将来在园艺植物生产实践中可能遇到的害虫,根据学习方法查阅相关资料等进行掌握,大大增强了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分段教学在园艺植物昆虫学实验中的应用

“重要园艺植物害虫识别”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实验要求学生掌握重要园艺植物害虫的形态识别特征、危害症状,过去该部分的实验内容全部采取实验室内标本观察完成,显得十分枯燥,实验室标本经过长期保存许多与田间发生的实际状态相差甚远,室内标本难以全面反映园艺植物害虫田间发生危害的本来状态。浸液标本在长时间浸泡保存过程中,其颜色、质地等特征已经发生较大变化,如柑橘红蜘蛛自然状态时为暗红色,若浸泡后就变成了黄白色,浸泡时间越久其颜色越浅,甚至变为无色;干制针插标本经长期保存尽管能保持住昆虫鲜活时的本色,但保存条件要求高,必须经常检查,除湿防霉和防蛀虫,稍有不慎就会导致这类昆虫标本器官毁损、肢体残缺,一些重要的鉴定特征就观察不到,严重影响到教学效果。为此我们对“重要园艺植物害虫识别”的教学进行改革——采取室内室外分段教学,即一些特征采取实验室观察,如鳞翅目幼虫趾钩形式、毛片形式等内容;对于危害症状和其他室内观察不到或观察效果差的特征进行室外完成:即实验指导教师直接带领学生来到田间地头观察,并要求每位学生做好观察记录,记录主要内容包括:观察时间、地点、寄主、为害症状、害虫种类及主要识别特征,并将采集到的标本带回室内保存起来(这些标本可计入认识实习部分的标本),最后会同室内观察结果完成实验报告。实践证明,这种将同一个实验分段进行教学,使园艺植物害虫形态特征和危害症状得到了全面观察,在田间学生可以观察到害虫直观、形象的危害状,使学生掌握该部分知识更全面,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该部分内容的兴趣,还完成了部分认识实习内容,同时还为“主要园艺植物害虫调查”综合性实验的进行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三、实验成绩评定方法改革

实验成绩是检验实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实验教学效果评价的依据[2]。过去园艺植物昆虫学实验成绩评定采取:实验报告成绩(80%)、实验操作成绩(10%)、实验态度成绩(10%),主要以完成实验报告情况作为评定实验成绩的主要依据。这种评定成绩的做法,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忽视实验操作,只注重实验报告的书写完成,甚至个别学生实验过程中并不认真观察标本,直接抄袭他人实验报告还能取得高分,直接影响到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实验标本认真观察的积极性,降低了教学效果。为改变这种局面,我们对实验成绩评定方法进行改进,即实验成绩由实验报告成绩(50%)、实验操作成绩(30%)、实验预习成绩(10%)、实验态度成绩(10%)四部分组成。实验报告在实验成绩中的比例由原来的80%降到50%,学生很难通过单一的实验报告取得好成绩,同时,实验课堂教师一旦发现学生抄袭实验报告现象,抄袭者的该次实验操作成绩和实验态度成绩计作零分,为其提供抄袭的学生该次实验态度成绩也计作零分。这样学生实验过程中观察标本更认真,有效杜绝了过去抄袭实验报告的现象,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并培养了学生的良好品德。在新的实验成绩评定办法中,增加了实验预习成绩,要求每位学生实验前必须进行实验预习,预习时必须明确实验目的、主要内容,并写出预习报告,课前上交,教师批阅评分,占总成绩10%,实验预习成绩的设立,大大改善了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还节省了教师在课堂上介绍实验目的、实验内容等的时间,学生观察标本时间更充裕,掌握标本特征更牢固。

四、结语

在园艺植物昆虫学实验的多年教学实践中,我们不断改革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和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效。然而,当今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迅猛发展,园艺植物昆虫学实验既有机遇更面临挑战,我们任重而道远。

昆虫记摘抄篇4

【关键词】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有效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学生能力的主要途径就是语文实践。”作业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更是对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以往教师在学生作业的布置上,多是抄抄写写,形式单一,内容枯燥,容易束缚学生的思想,压制学生的创造精神。如今,作业布置必须从实践性出发,尊重学生,激发兴趣;挖掘教材,学以致用,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培养兴趣,注重作业的多元性

心理学家实验表明:单调而乏味的学习活动容易让人产生疲劳,并由此衍生厌倦心理。一直以来,作业被认为“巩固知识”和“强化能力”的法宝,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贪多求全,片面地认为学生“写得多就记得多”“没有完不成的作业,只有不想做作业的学生”,主观地将作业陷入单调枯燥的境地。为此,提高小学语文作业的有效性,先要打通一条快乐的作业之路,寓知识的巩固和技能的培养于趣味性的作业中,以“精”为原则,以“趣”为砝码,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学习兴趣。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春光染绿我们双脚》一课,通过学习这首诗,孩子们知道了植树的巨大意义,国家还特意设立了“植树节”。于是,教师从几个角度设置的“作业超市”,让学生发现学习语文的乐趣。搜一搜:请同学或请教大人或网络搜索,能够说出我国“植树节”是哪一天;写一写:自己原创一首关于春天的小诗;画一画:从荒山野岭到春暖花开;唱一唱:学唱歌曲《春天在哪里?》。根据教师的作业超市,学生可以自由从中选择2~3种作业来完成。

如果把作业比作学生的“营养套餐”,所谓“有效性”,即作业的设计不仅要让学生“吃饱”,关键是让学生“吃好”,“吃出健康”,“吃出快乐”,能够通过作业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学以致用,让学生在手脑并用,多元作业的推动下,实现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二、开拓视野,增强作业的发展性

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而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在进行作业布置的时候,除了以教学内容为基础之外,还应该引进更多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以扩大学习的容量,拓展学生的视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借助完成作业,提高利用课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积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侧面,曾进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装满昆虫的衣袋》一课教学中,教师在作业布置的时候拓宽所学内容,开拓学生视野。作业之一:像法布尔那样,小时候对某种东西很迷恋的科学家还有很多,请同学课后查找资料,把他们的故事讲给家长听。此作业设置的意图是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以名人故事激励小学生的人生观和奋斗意志。作业之二: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昆虫,仔细观察昆虫的颜色、样子、生活习性等,并且抓住最为突出的一个方面进行详写,其余的部分略写,做到详略得当,突出昆虫某一方面的特点。对于学生来说,这样的作业有趣极了,尤其是平时爱玩好动的男同学,抓昆虫是他们的强项,所以,教师意在通过这样设计进行读写结合训练,培养学生细心观察,认真写作的良好习惯。

如果说法布尔口袋里的昆虫是“圆心”,那么探索能力和观察能力就是“半径”,向外旋转画出一个圆。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在教材基础上,向外拓展延伸,一方面搜集资料,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动手动口的能力;一方面进行积累应用,让学生将文本中学来的观察方法应用于实际写作中,以读促写,读写结合。

三、丰富体验,凸显作业的人文性

语文学科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学生通过文本的学习,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促进精神领域的发展和提高。然而,以往教师布置作业的时候,着力点往往集中在工具性上,提高语文知识的积累和运用。事实上,人文情感和审美情趣的发展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方向。为此,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可利用资源,如在母亲节为母亲准备一个礼物,写一首小诗,激发表达欲望,促进学生心灵的成长。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爱如茉莉》一课教学,学完课文,学生被文本中父母之间相濡以沫的无痕真爱深深地打动,为了在他们心中根植下“爱”的种子,教师拓展开来,师:冰心奶奶说“有爱就有一切”,爱就在我们的身边,同学们睁大你的眼睛,从你身边寻找爱吧!接过爱的接力棒,把那些爱凝练为一个物体,借物抒怀,写下“爱如……,……。”语句。孩子们的感情被焕发出来了,第二天的作业本上,教师看到了学生关于“爱”的箴言,生:爱如荷花,出于泥而不染。生:爱如阳光,让人温暖前行。生:爱如清风,轻轻拂过你的肩头。生:爱如晨曦……孩子们语言丰富,比喻恰当,对生活的思考,对爱的感受倾泻于笔端。

真正的作业不是仅仅巩固几个字,写出几个词,训练几句话,而是在学习中逐渐丰富他们的精神家园。在上述案例中,教师以作业的设置为学生搭建开放性平台,让孩子将内心关于美好情感和信念的积淀化作文字,以作业的形式表达出来,让学生在遣词造句训练的基础上,受到情感的熏陶,沐浴人文的光辉。

总之,作业是对学生课堂学习的一种有效性检测手段。立足当前的新课程改革,教师必须让作业跟上时代的步伐,让学生借助作业面向自然,面向社会,培养学生兴趣,发展学生个性,为学生的由课内学习到课外实践之间搭建有效桥梁,开启智力之门,引导他们向着自主学习之路大步迈进。

【参考文献】

[1]田淑媛.小学语文作业的创新性设计[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35)

[2]谈冰.浅析如何有效布置小学语文作业[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9(05)

昆虫记摘抄篇5

关键词:字理 教学 案例 原则

字理教学不仅要讲究一定的方法,还需要有一定的原则。本文就小学课文《昆虫世界》做为案例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字理教学中需要遵循的原则。

一、字理教学案例分析

(一)教学案例

师:这节课我们不仅认识了这么多昆虫,还学习了这么多生字,一起读一读。

生:蚕、萤、蜜、蜂、蜻、蝇、蚜、蛾

师: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生:大部分是虫字家族的字。

师:我们看,这就是虫字的字理演变。(“虫”字的字理动画。)

师:带有虫字旁的字大都和什么有关系?

生:昆虫。

师:再看老师板书的这六个字,你发现了什么?

生:虫字旁有的在左,有的在下。

师:写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呢?

生:“虫字旁在左,写得瘦一些;虫字旁在下,写得扁一些。”

生:这些字都是形声字。有些字声旁字音和字音相同,有些字声旁字音和字音相似,还有一些形声字在长期的演变中发生了变化。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不仅记住了生字,还掌握了识字的好办法,给自己掌声鼓励一下。

(二)案例解读

低年级学生的集中注意力的时间短、爱玩好动、做事没耐心。而低年级语文教学却以识字教学为主,识字量大,内容也较为枯燥。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小学生往往用形象、色彩、声音来进行思维。”因此在进行“川”字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各种教学媒体,出示小河流水的声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让学生感受“川”的字理演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识字,并牢记生字的字形,了解生字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在教学《昆虫世界》时,通过创设的昆虫世界情境,学习“蚜、蛾、蜂、蜻、蝇、蚕、萤、蜜”这八个字,最后学生通过观察板书发现形声字的规律“声旁字音和字音相同,声旁字音和字音相似和一些形声字在长期的演变中发生了变化。”学生不仅认识了字,还掌握了形声字识字的方法,不仅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教学中不仅要教会学生识字,更要教给学生学习的规律,识字的方法,学得轻松愉快,就会慢慢地喜欢上了汉字。孩子们在识记汉字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从小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为今后更好的运用它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运用字理教学应遵循原则

老师在运用字理教学的时候还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其主要原则有以下几点:

(一)实用性原则

我们进行字理教学的主要目的在提高学生识字能力,字理教学不仅要教授文字学知识,还需要注重其实用性。

从实际出发,我们分析字理时要尽量避免繁琐的字源理据考证。我们如果拿来就用,生搬硬套,那么学生就很难理解。所以,如果通过解析字源理据来教学,那么教师就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结合实际情况,对字源理据加以选择、加工,争取用最生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样就不会加重学生的负担,使学生乐于接受,能够接受。

(二)科学性原则

运用字理教学的总原则就是科学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是指分析字理时要遵循汉字的构形规律。字理的解析不是天马行空任意联想来,而约定俗成和符合事理逻辑的范围。

汉字是古人根据生活、生产的需要创造出来的,是用具有形音义的符号对社会生活和自然界的真实记录,是先民认识社会和自身生活的真实记录。因此,每一个汉字的构形都有一定的依据和道理,其主要表现为“六书”,即指事、象形、形声、会意、假借、转注等造字方法。我们的字理分析要建立在规定性的基础之上,因为汉字造字的本义是定性的。

(三)生动性原则

在进行字理分析教学时候,我们要尽可能采用生动有趣、形象直观的方法。首先,我们要把汉字构形理据本身蕴含的趣味和智慧因素充分地挖掘出来。汉字的创制本身就是古人伟大的发明,汉字记录的是我国古代灿烂的文化,显示的是我们先民的生活图景,其中部件、笔画的完美组合体现了古人的聪明才智,它就像活化石一样让人着迷。此外,汉字是中华民族的百科全书,它体现了中国的宗教、历史、习俗、哲学、思维、伦理等古代社会文化生活方方面面的内容。为了让学生学起来更有兴趣。让学生觉得汉字表意很形象,教师可以在分析字理时通过生动的语言就能把其中承载的文化信息传递给学生。

三、结束语

实际上,汉字本身并不难识难记,只是人们没有找到汉字教学的规律和方法,没有应用规律教给学生方法指导学生识字。字理识字就是依据汉字的构字理据和组成规律,运用汉字音、形、义之间的关系进行识字教学的方法。把学生从繁重的机械抄写、识记中解放出来,切实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提高识字效率。

参考文献:

[1]李静峰.论汉字形音义相结合的特点及其在识字教学领域当中的应用[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0).

[2]吕菲菲.识字教学初探[J]考试(教研版),2008,(8).

[3]王吉学.小学生趣味识字教学例谈[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03).

昆虫记摘抄篇6

能够坚持下来的重要条件之一便是培养兴趣,养成习惯。对于我来说,学习语文兴趣的产生来源于演讲、播音、主持等各种历练。稿件的完成能锻炼书面表达能力,演讲、播音、主持能锻炼口头表达能力,丰富的语言运用形式让我对文字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这一过程的确需要占用时间,但对语文学习有很大帮助,培养了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强化了文字理解力。譬如在书本上见到生字时翻翻字典,譬如到名胜古迹游玩时将古人留下的好词好句记录下,将语文学习融入生活中,久而久之,兴趣就会转化成习惯,良好的习惯一旦形成,能力自然就会提升。下面就介绍一下我的几个语文学习的习惯:

好习惯之一:广阅读

古人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腹有诗书气自华”。大量的经典阅读,不仅对语文学习有所裨益,对于个人精神境界的提升也有很大帮助。

从小我就比较喜欢阅读,阅读范围比较广:绘本、童话故事、古诗、小说等,并会做摘抄,抄写所读书本内的好词佳句,尝试记忆和运用。平时写日记、作文时,会尽量运用摘抄的内容,也会联系一些书本、杂志内的知识。进入初中后,阅读量增大的同时,初中阅读名著的要求则更深一层次。在老师的引导下我更加注重理解作品的写法、精神内涵、作者情感及意图等。在阅读过程中,细读深思,自会领会其要义;腐儒似的死读书,不如不读。《昆虫记》我读了好多遍,小学时喜欢书内的对昆虫生动有趣的描写,初中时感受到了作者对自然与生活的乐观与热爱。在学校里,阅读手抄报、阅读分享课、写读后感都让我对书本内容有了自己的领悟。

课间,我们同学之间也会讨论最近在读什么书,会将自己认为精彩的情节讲给同学听,讨论书中精彩情节与人物的性格、命运。比如讨论《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与个性特点,会将相似的人物联系在一起,比如李逵与张飞。交流、争执的过程,也是加深对书本理解的过程,更是继续阅读的动力。课外阅读为我打开了一个新奇的世界,让语文课,语文的学习变得更有意思。

好习惯之二:勤预习

我一般会在开学领到课本后,将语文书从头至尾翻一遍,了解大致内容,并提前背诵古诗文。每次上新课前先进行预习,遇到生词查字典,自己解决生字的记忆任务。在语文考试中,基础题目是容易拿分的,要想在这方面少扣分,功在平时。

另外,预习中遇到不懂的问题就自己查资料或问同学,上课我也会积极举手发言,以检验自己预习的效果。有时候虽没发现问题,但在作业中如有疑惑不确定的地方,那就在老师讲解时候格外注意听讲,以有效地弥补预习中没弄明白的东西。

好习惯之三:会总结

大家都知道抓住课堂很重要,其实课后的总结也必不可少。老师上课提问简单地看只是一个个问题,但课后将问答大致串联起来,会发现一些分析文章的有效方法,能够帮助自己学会阅读理解。

听老师讲评是提升语文水平的又一良机。在老师讲评后,自觉地反刍会大有所益。花点时间比较自己的答案与参考答案的异同,及时纠正思路偏差,弥补疏漏,大有作用。一阶段学习后要进行阶段性的自我复习归纳,知识点自我总结。平时要有心将不同类型的题目适当归类整理,循环练习加以巩固,这样的持续训练,能积累阅读方法和答题技巧,面对各种题目时,就胸有成竹了。

好习惯之四:多练笔

作文,在中考中占据50分,是得分的关键点。要想写好作文,平时的努力必不可少,我认为写日记,以及坚持练笔、阅读,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作文服务的。以我自己的经历而言,我觉得平时写写日记、练练笔是非常重要的。写日记不仅能够为生活留下回忆,更能有效地提高文字的表达能力,为作文积累素材。如此一举两得之事,何乐不为呢?我还用一个小本子搜集一些其他方面的素材:最近发生的新鲜事、老师推荐的范文、各类有不同闪光点的文章,从材料的独特视角,不同的构思布局到首尾的精彩点评……凡适合的、感兴趣的尽收囊中。闲暇时慢慢咀嚼,细细把玩,感悟,摘录乃至熟记。积累素材还要注意留心身边事,关心窗外事。我比较喜欢观察生活细微之处,比如壁虎爬墙,妈妈打扫卫生的样子,路边摊上做买卖的人等。这样持续积累,写作时才能文思泉涌,酣畅淋漓。

好习惯之五:善思考

初三的训练特别多,而题目不在于多少,关键是通过思考将做题方法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做阅读题时,首先要通读全文,做浏览;一遍读后不要急于做题,再次精读文章,归纳文章大意、人物形象,为文章划分层次:然后根据题旨规范表达、妥善答题(可以在文章、题支中适当勾画);最后,进行复查,检查要点是否遗漏,表达是否规范。在考场中,遇到陌生的作文题目不能慌乱,要多思考,尽量往自己得心应手的内容上靠,切记要切题,中心明确,这是基础。还有,就是内容新颖、贴近生活,表达要生动流畅等。

简单说来,语文学习就是养成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广泛读书,勤于练笔;语文课前要学会预习,上课时要主动思考,积极参与课堂,理解掌握解题方法:在总结时要多看错题,不要让自己掉进同一个陷阱第二次……“功夫在平时”,只有平时一点一滴做好了,最后才能有质的飞跃。

(本文作者系2016年南京市中考语文状元。)

容易误解的成语

差强人意:大体上使人满意。多误解为不能使人满意。

风声鹤唳:惊慌疑惧,常与“草木皆兵”连用。有人用“杀得风声鹤唳”来形容战斗激烈,错。

敬谢不敏:表示推辞做某事的婉辞。错用于拒绝别人的要求。

人满为患:强调人多的坏处,贬义。错用于表示人很多的情景,如“柜台前人满为患”之类。

始作俑者:首先干某件坏事的人。滥用于一切事物的倡导人。

抛砖引玉:自谦之辞,不能用于对方或第三方。

文不加点:写文章一气呵成,不须删改。不可理解为“不加标点”。

侧目而视:不满而又惧怕地看着。常误解为“目光轻蔑地看”。

不胫而走:消息传得很快,表示东西丢失用“不翼而飞”。

昆虫记摘抄篇7

关键词:识字;有效策略;归类;探究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要认识 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对此,笔者也积极踊跃地去探讨新的识字教学方法,并总结了几个关于识字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根据汉字的构字规律,教给学生归类识字的方法

我们中国的汉字大多在音、形、义方面有一定的规律,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引导学生自己发现生字的规律,体验发现的快乐,以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和独立识字的能力。如教“跑”时,我引导学生观察它的偏旁:足字旁,并告诉他们这和脚的动作有关,启发他们说出“蹦”“跃”“跳”“踢”等字,并就势出示这些字,激发他们识字的兴趣。还有“清”是表示水的清澈透明,所以和水有关;“晴”是雨过天晴,太阳出来了,所以和日有关;“睛”是眼睛,所以和目有关。“请”是请求,请求与说话有关,所以和言有关;“情”是感情,所以和心有关;“蜻”,蜻蜓是昆虫,所以和虫有关。归类识字将机械识记变为意义识记使汉字变得生动有趣,学生变得好学、乐学,大大提高了识字效率与识字数量。

二、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的兴趣

游戏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儿童喜欢模仿,喜欢重复,喜欢表现。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符号的兴趣,不断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进行教学,如,编儿歌《门字歌》:耳字进门听新闻,人字进门闪得快,马字进门闯大祸等;猜字谜:一人一张口,口下长只手(拿),一人在内(肉), 一人挑两小人(夹)。另外我也常鼓励学生自己开动脑筋编字谜让大家猜。有的编出了:一人前面走,一人后面跟(从);有的编出了:有个人,他姓王,兜里装着两块糖(金)等。游戏的形式让学生把抽象文字变得具体生动、有趣,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识字,寓教于乐,喜欢上了汉字。

三、利用拆分、比较和组合汉字的办法,教给学生识字的本领

“比一比”就是把形体相近的字放在一起进行比较识字,例如,幕―慕、桥―侨、俏―稍、请―情等。“换一换”就是把现有的偏旁换成其他偏旁,例如“妙”换成提手旁就是“抄”,换成金字旁就是“钞”,火字旁就是“炒”等。“加一加”就是用熟悉的字加上偏旁的方法来学习生字。用学生以前学习过的生字加上偏旁变成一个新的生字,这样记忆起来比较简单。例如,在学习“伙”时,可以说成是“人”加上“火”就变成“伙伴”的“伙”;“人”加上“专”就变成了“传说”的“传”;“虫”加上“牙”就是“蚜虫”的“蚜”;“日”加上“生”就成了“星星”的“星”;日加上月就是“明”;“小”加“大”就是“尖”。“减一减”的方法就是把以前学过的生字去掉某一部分变成另外一个新的生字。比如,尘―小就是土,桥―木就是乔,“你”去掉单人旁就是“出尔反尔”的“尔”字。

四、激励学生主动探究,在创造中自主识字

知识是不应该直接传授给学生的,而应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它们,独立地去掌握他们。在指导识记生字时,我们经常引导学生说说“你有什么发现”“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你还有更好的办法记吗”,以激活学生潜在的创造能量。实践证明,学生有许多识记方法,如学习“免”时,有的学生说:“兔子差点不见了”;学习“瞪”时,学生就主动要求动作模仿,调动了大家积极性;学习“雨”字,有的小朋友说:“那四点就是雨点”。以此看来,学生的想象和创造性是相当丰富和惊人的。

五、适时开发生活资源,给学生创造更多的识字空间

语言文字来源于生活,最终还是应该回归于生活。儿童的活动是生活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注意和社会生活相沟通,使儿童尽快从“我”的世界跨入更广阔的周围环境,以吸收各种信息,扩展想象和思维的空间。如新学期伊始,我让学生将自己的名字制成名片,放在桌子上,这样学生们在课间休息时,就能利用名片,互相介绍自己的名字,这样,全班学生的姓名总共100来个汉字,短短一个月,大多数学生就全部认得了;另外,我在黑板的一角设置了积累台,并用拼音与生字结合的方式,为学生积累古诗、好词好句等,使学生在积累的同时自主识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还为学生开设了阅读课,并鼓励他们每人准备一个小本本儿,即课外识字本,将本课所认识的生字进行整理、抄写,并进行比赛,以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此外,我也很注意引导学生观察路旁的标牌、商场的名字等,鼓励他们在生活中识字,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到了认字的快乐。

昆虫记摘抄篇8

【关键词】模因;语用;表达本位

【中国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13-0029-03

【作者简介】万银洁,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星韵学校(江苏常州,213161),一级教师,常州市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

课标中的“语用”指师生在具体语境中自主地进行“语言文字”的生成和交流。笔者试图通过运用“模因理论”开展“语用”表达本位的实践,建构真正体现为学生语言能力发展的“语用”活动。

一、模因理论与语用实践的内在关联

“模因理论是基于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一种新理论。”模因作为一种文化的基本单位靠复制和传播生存,语言是它的载体之一。

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模因,模因又主要存在于语言中。语用学专家何自然教授认为,自然语言中的模因主要通过教育和知识传授、语言本身的运用和通过信息的交流来体现。所以,模因理论本身就与语用实践息息相关。

首先,语用实践中语文知识的习得使语言模因得以复制和传播。学生在课本上学到新词、新句,会在其运用的过程中得到复制和传播,这就形成了模因效应。其次,真实的语用实践活动本身就在促进模因的复制和传播。人们将已知的语言模因信息在语用的过程中不断地变换、传递,或者把多个模因重组成新的模因,就会使语言模因获得新的生命力。再次,语言模因也可以通过跨语言和跨文化的交流形成。一种语言模因能否生存取决于它的语用功能,而其不断增减、迁移、转换的语用表现,使其不断被复制、传播,并在交流、交际中起着积极的作用。所以,模因能以语言为载体呈现出较强的生命力,它作为一种文化形态,不是纯粹的复制,而是在传承基础上的再创造,因此运用模因理论开展的学习活动本身也是一项充满创造力的活动。

二、通过模因理论实现表达本位的语用实践

语用实践要从接受本位走向表达本位,需认真考虑语用主体与语言符号的内在关系,从而突显其交际功能。利用模因理论进行语用实践,将最大限度地发挥模因在习得语言过程中的力量,帮助学生不断积累从已知到未知的语言方式和学习方法,并从中体会语言模因自身不断更新、创造的过程,这一过程也是体现学生的语用实践能力从接受到表达,再到表现的过程。

1.关注文本语言风格,在语境中表达。

任何一种语言的表达,都离不开独特的语境,不同的语境会让语言衍生出不同的语义。而文本语言风格的塑造与形成,更与作者写作时的语境密切相关。只有关注了这两方面,才能切实找到值得进行迁移运用的语言模因,使其成为语用实践的教学内容。

(1)模因与言语方式对接:言外有意,说一说

笔者在执教苏教版五上《少年王冕》一文时进行了这样的语用活动设计:

出示:“娘,我在学堂里也闷得慌,不如帮人家放牛,心里倒快活些。这样可以贴补些家用,还能带几本书去读呢。”

师:想一想,王冕是真的认为学习很闷吗?

生:不是,他怕母亲难过,这么说是安慰母亲。

师:王冕就是这么一个懂事的孩子,他特别在乎母亲的感受,用独特的表达方式宽慰着母亲。请同学们接着往下读课文,生活中出现下面的情况时,王冕又会怎样宽慰母亲呢?尽管文中没有写,大家能试着来说说吗?

语境一:王冕带了腌鱼回家,母亲说:“孩子,这腌鱼还是你吃吧。”

语境二:过年了,家里的收入都用来交租了,母亲说:“孩子,家里实在困难,不能给你做新棉袄了。”

生1:我说第一种情况。王冕可能会说:“娘,我已经吃过了,而且还吃得很饱。您快吃吧!”

师:事实上,王冕吃了吗?

生1:没有。他这么说是希望母亲能安心地吃鱼。

生2:第二种情况发生时,王冕也许会说:“娘,我前年做的棉袄穿着挺好的,今年的新款式我还不喜欢呢。咱们娘俩好好的,我就很开心啦。”

师: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可咱们现在的生活都宽裕了,还用得着这样与父母对话吗?

语境三:爸爸看见亲友的孩子都有iPad,也打算帮你买一个。你会怎么说?

生1:爸爸,我不要。整天看iPad,对眼睛不好,还会影响学习呢。

生2:咱家不是有电脑吗?它已经能满足我的娱乐需要,还是别买了吧。

上述课例,是把文中人物的语言置于文本的语境中,揣摩说者的真正意图,把握了语言的深层意义。于是,静态的语言就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产生了特定的语言效果。教者把人物的言语方式作为模因,引导学生领会这种模因的特点,并在不同的语境中练习复制、传播。因为语用归根结底是语言文字、人和具体语境互相融合的产物。在上述课例中,学生的语用活动正是主体借用语言模因的认识和处理了相关语境中的人、事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将含有特殊表达效果的语言模因植入学生已有的表达方式中,并在相关的上下文语境、情景语境,以及与生活相关联的文化语境中进行创生性的传播。学生通过模因的复制、传播进行语用,不仅获得了语用能力的锻炼,并在一定程度上,建构起直指文本主旨的对“孝”字内涵的理解。这种对语言文字的运用,体现了对语言使用者(学生)的情感态度的培养,也体现了语用活动的价值导向。

(2)模因与表达动机关联:字里含情,写一写

笔者执教苏教版五上《装满昆虫的衣袋》:

师:孩子们,在法布尔的眼中,其他的昆虫朋友又是什么样的呢?

出示《昆虫记》中描写其他昆虫的节选片段:

“小小的田螺们会小心翼翼地慢慢张开它们沉沉的盖子,眨巴着眼睛,好奇地张望这个美丽的水中乐园……”

师:读着这样的句子,再回顾刚才读过的课文,你什么感受更强烈了?

生1:我感觉法尔布是把这些昆虫当成人来看待,比如它们还会“好奇地张望”。

生2:在法尔布眼中,这些小虫子是有性格的,它们像人一样地生活着。

师:小法布尔们,当你在草丛里、池塘边见到这些昆虫们,会怎样来描绘呢?

生3:瞧,屎壳郎母子正在比赛滚粪球呢!妈妈把粪球滚得又大又圆,儿子也不示弱,他用小脑袋左顶右顶,正拼命往前赶。

生4:一只穿着黑色燕尾服的天牛,沿着树干往上爬,还不时回过头来用它炯炯有神的大眼睛瞧瞧我。

师:为什么在你眼中天牛黑色的外壳是它的礼服,它怎么会穿着礼服爬树?

生5:老师,我来猜。它可能是要去约会吧?

师:看来,你们都和法布尔一样被有趣的小虫子深深吸引,心里有爱,才能写出这样饱含情意的文字。

在以上教学片段中,教师关注的是整个文本的叙事风格,并寻找形成这一风格的内因。“对昆虫发自内心的着迷”正是促成作者及文本人物言语风格的模因。在帮助学生感知理解文本的基础上,不就教材教教材,摒弃阅读本位的做法,层层深入地交流,让学生能抓住“具体语境中的人对语言文字的主体性地使用和交流,表达自己的感受”。更重要的是,还传递了一种新的语言模因即语用动机。因为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已根植于学生的内心,此时移情效应让学生也成为昆虫们的喜爱者,并成为其个性化表达的动机。文本语境与课堂语境已经打通,学生将这种语言动机模因迁移进自己的语言表达中,也让其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光彩。此时,语用的主体者学生也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同伴对语言的鲜活运用及独特风采。需要说明的是,动机模因并不表现为某种固定的词汇或句式,而是指内在生成的、体现某种情感的表达动机,它能让语用主体切实感受到表达本位带来的心灵释放。

2.关注语文知识体系,在方法的积累中表达。

任何课文都不是独立地存在于教材中的,教材中的所有课文都是一个信息的整体,很多话语的语用意义都或明或隐地散落于文章中,构建了一个丰富多彩的语言的艺术世界。教师要关注语文知识体系,发现文本中话语的语用表现在知识坐标上的位置,找到利于语文学习的方法模因,并关注其前延后续的发展性,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

如我在教学《少年王冕》时的导入部分是这样设计的,先请学生谈谈平时会对哪些语文知识进行积累。有的说会阅读,有的说会摘抄好词好句,还有的说会背诵古诗词。我邀请学生来和我对诗句,并相机出示:“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并标注诗人写诗的年龄:寇准七岁、王维十五岁、王勃十四岁。这时学生通过互相交流、反复分辨会发现已经在前一学段的课文学习中,阅读过这些少年成才的大诗人的故事。也许他们所处的朝代不同,课文讲述的故事也不同,但他们共同的特点是“从小就勤奋”“从小就聪慧”“从小就有志向”“从小……”。这样一来,之前阅读和理解此类课文的方法就成为学习这篇新课文的模因,学生可以对已知模因进行回顾与运用,帮助他们与新课文走得更近,仿佛看老朋友一样,细细品味新课文。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读、说、思、评等语用表达,也变得更易帮助语用主体积累表达习惯、养成表达能力。

又如当《少年王冕》这篇课文的课堂教学接近尾声,我帮助学生提炼文本语言特点时,指出课文改选自清代小说《儒林外史》,所以它具有鲜明的小说写作特点:即关注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此时,学生原有的阅读方法模因就得到了重构与更新。为了让其拥有传播的途径,我播放了将《儒林外史》小人书中的插图制成的动画影像,在学生看得津津有味之时,提醒他们小说中所描写的人物有二百多个,如果想了解这些人物可以用上今天学到的方法去读一读原著。读了之后,还可以在我们的班级微信朋友圈中交流感受,大家一起来点评、集赞。

在以上的教学实践中,学生主要通过读、说、思、评进行文本阅读,而这也是极其重要的语用活动,涵盖了输入性及输出性语用。尤其是作业中提及的对课外阅读材料进行点评交流,给了学生一个更大的互动平台,不再是课堂上的单向或双向互动,而是成为在网络平台下的多向互动。这是生活中常用的朋友间的互动方式,也是学生愿意尝试的。这种多向互动的“评”,可以让更多不同的声音兼容共存,既促进了每个学生表达与交流的权利、时间,使每个学生拥有平等机会和时间,自由地发言,可以争论,也可以点赞,这是一种基于独立人格和思考的表达行为,形成了“头脑风暴”式的语用空间。在这些内外兼有的语用活动中,方法模因始终融入其中,教师有意识地对其进行唤醒、复制,并为其注入新的内涵,使之为学生不断生长的语用能力服务。这样的模因就与学生学习生涯中接触到的知识体系相匹配,随着学生学习进程的不断深入递进,它也在不断改造、更新,从而获得再次复制、传播的价值。

“语用模因论”仍是一个处于研究过程中的概念,何自然教授将其引入国内后,就引起了语言文字工作者的广泛关注。模因论在语言的社会演化和交际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我们努力探寻专家的研究成果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意义,以期打破固有的、僵化的、单一的语文学习方式,建构真正意义上的积极语用活动,实现从接受本位到表达本位的转换,“使表达行为与心灵享受形成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潘涌.积极语用:从接受本位到表达本位[J].语文建设,2014(2):18-21.

[2]何自然.语用三论:关联论・顺应论・模因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3]王元华.语文教学中语用的核心和层次[J].语文建设,2014(2):14-17.

上一篇:成长的故事范文 下一篇:工作感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