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记摘抄范文

时间:2023-02-25 19:56:03

昆虫记摘抄

昆虫记摘抄范文第1篇

胡瑜茹:佩服大唐狄仁杰的36代孙小杰的细心冷静大胆坚持。

迟传瑞:感恩红军,感恩埃德加斯诺。

崔勇:看到王贲与王离的关系也跟着紧张。

姜皓:对法布尔的昆虫记很感兴趣。

杨丽:读了萤火虫的故事

孙晓楠:红军战士委秀英那句话“只要我活着,就不能丢下你”深深地打动了她。

管用:收拾屋子干干净净,整整齐齐。

王观胜:朗格多克蝎子体力与智慧与对手比拼深深地吸引着他。

丘欣:字写的很美,文选的很美。

宋婕妤:螳螂,切叶蜂,蝉的生活习性了解了。

丁家毅:应该是一个思维细腻的男孩子吧!

国庆节的感想。

邴长春:拿着以前日记上的顶作业吧?

马丁:写出了小动物们的兴趣爱好。

张云龙:法布尔的昆虫记引起了他对法布尔的探讨。

李振发:地《中国历史故事有感》

王文浩:为红军感到骄傲。

安梦:《安妮日记》读的认真

管超:《红星照耀中国》

侯钰欣:肯尼迪的谋略好。

王雨玲:读昆虫记有感。

张晓萍:读《出路》有感

侯砚华:红军令人敬佩。

张姿琳:刘志丹,等老红军的精神令人敬佩。

邢慧欣:第三篇造反者有感。

范娅璇:阅读课有感

王一茹:读昆虫记有感

唐玉洁:读《牛虻有感》

姜王佳代:爱默生的故事

姜炎文:读肖复兴的《拥你入睡》

邱璇:摘抄

李洋:读《红星照耀中国》

张籍文:读《海底两万里》

王常辉:观察日记

胡希健:读山品水

昆虫记摘抄范文第2篇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从古至今,我们能听到多少要我们读书的名言、谚语,这让我们知道,许多成才之人都是十分喜欢读书的。

既然要读书就要读好书(而且什么书也要读),许多家长都给自己的孩子们买这书那书,就是为了能让他们成才,能让他们更优秀。可是,有些同学就会和我一样,喜欢看一些有趣的动漫书(漫画),我的父母就会给我买一些《上下五千年》、《昆虫记》、《爱的教育》等等,而我觉得它们很枯燥、乏味。然而,有一次,老师让我们摘抄《昆虫记》、《三国演义》、《红楼梦》等里的好词好句好段,我也逼不得已地翻开那些乏味的书。10分钟、20分钟…渐渐的,我便更细心的读着,发现里面的内容并不是自己想的那么枯燥。于是,我便爱上了读书。

期末考试来临了,身为语文课代表的我便更努力的去看语文书、作文书等辅导书。功夫不负有人呀,终于作文得了满分,成绩也提高了好多。难道不是读书的功劳吗?(还有努力)这让我更加喜欢上了读书!

亲爱的小荷朋友们,我们是不是应该要好读书、多读书、读好书!

别忘了那些名言警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昆虫记摘抄范文第3篇

缘于此,暑假里孩子们除了放松身心尽情玩耍外,逛书城遨游于书海也成了他们的生活内容。我们要开展暑假阅读活动,使孩子们能以渊博的知识、活跃的思维、健康的身心面对未来社会的挑战。那么,如何让书香陪伴孩子健康成长呢?

一、读什么书

由于年龄和知识水平的差异,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也有所不同。低年级学生应着重看色彩鲜艳、构图生动的连环画或卡通漫画书;中年级学生可看以文为主,配有图画的寓言或童话故事;高年级可以看英雄人物的故事和通俗科学读物。我要求家长选择注音读物,以孩子喜爱的童话、故事书、诗歌为主,并配有精美的插图,以便更好地吸引孩子。

如何引导小学生读书?读些什么书?这是老师不断探讨,也是家长关注的话题。在这里,我想引用冰心老人在《寄小读者》中给家长们、孩子们的寄语来阐释。首先,让孩子读名人传记。名人之所以走向了成功,是因为他们从小树立了远大的理想,付出了不懈的努力和艰辛的汗水。这一类书籍可促使孩子们向伟人学习,励志成才,奋发进取。其次,让孩子大量地读名著名篇。如我国四大文学名著,国外的《昆虫记》《爱的教育》《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让孩子们从名著中汲取营养,学习好的思想和好的品质,可以陶冶他们的情操,锤炼心智,塑造健康向上的价值观、人生观。第三,让孩子读儿童文学作品。如格林童话、王尔德童话、安徒生童话、伊索寓言等。郑渊洁童话系列、杨红樱童话系列等经典儿童文学系列也值得推荐,它们对孩子很有吸引力。

二、怎么读书

在教学实践中,我总结出了以下阅读方式:

1.积累性读书法。这个方法就是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一些好词佳句、精彩的段落、优秀的篇章进行反复诵读,直至熟读成诵。另外,学生在写议论文时,往往会为缺乏典型的论据而发愁。因此,积累性阅读也指对一些名言、典型的事实论据进行积累。这样,解决了学生“无米下锅”的苦恼,减轻了学生作文的压力。道理很简单,平时积累多了,熟练掌握了,消化吸收了优秀的篇章、段落,学生写文章时就会文思如泉涌。

2.欣赏性读书法。这是指对一些文学名著的阅读。这些作品一般篇幅较长,故事性也比较强,所以极易引起学生的兴趣。阅读中,教师指导孩子读好书,扩大阅读量,提高阅读的效率,这个出发点是没错的。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见在阅读中思考是何等的重要。孩子在阅读中思索、感悟,才能把书读深读透,才能把知识变成自己的东西,也才能理解作者的人生体验,获得人生感悟。教师要指导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在阅读的过程中做读书笔记,摘抄好词佳句,可以丰富文学积累,增加阅读的收获,可谓一举两得。

经过多年的探索,我利用假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学生成绩斐然,不仅阅读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而且写作水平也有了质的飞跃。

三、阅读的收获

在暑假中,通过课外阅读,孩子们掌握了大量的知识,受到了书香的熏陶,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经过一个假期的坚持和积累,刘宇佳同学这样记录她的读书笔记:

“按照老师教给的方法,我在假期读了《昆虫记》《实用文摘》等书刊。我比较感兴趣的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昆虫记》。在他的笔下,那些小虫子活灵活现,生动有趣,各有特点,一个巨大的动物王国在我的眼前展开了:有会盖房子的蟋蟀,有大刀勇士螳螂,有冷血杀手蝎子……这些知识都是我以前所不知道的,我还抄了不少描写优美的段落,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观察我身边的小昆虫,这让我大开眼界,今后我要多读这一类的书。我爱读书,我愿与书相伴一生。”

昆虫记摘抄范文第4篇

1. 作者作品简介交流

《昆虫记》:法布尔,法国著名昆虫学家。

2. 自读课文,同时结合注释和提示读准字音

(1) 分组分工,落实字词学习交流。

(2) 读了这样的短文,我们必定会获得一些新的知识。请用“读了课文,我知道了蝈蝈是……的昆虫”的句式说一句话,说说读后的收获。

(3) 交流,评价。

过渡:大家说得很多,能从文本直接读知信息。根据课文内容从不同角度表达,说得很准确,表达得很清楚。那么文章的重点是写蝈蝈的叫声还是食性呢?

3. 再读课文,把握重点

(1) 分小组,结合全文讨论:文章的重点主要是写蝈蝈的叫声还是食性呢?

(2) 讨论、交流,并以“我觉得蝈蝈是……的昆虫,理由是……”的句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示例:我觉得蝈蝈是杂食性的昆虫,理由是文中第九段写到蝈蝈“十分喜欢吃肉,但也不像螳螂一样只吃肉。……也吃水果的甜浆……甚至还吃一点儿青草。”这段话告诉我们蝈蝈既吃肉,也吃甜浆,有时还吃青草。

(3) 小结:大家很会动脑筋,说得很有见解。在作者的笔下,蝈蝈是多么漂亮、可爱,活灵活现。尤其是写蝈蝈的食性,围绕“吃”字,条分缕析,各不相同,客观真实而不失偏颇,给人完整的印象,给人动态的美感。

那么,文中哪些句子流露出作者的喜爱之情呢?作者又是用怎样的语言将蝈蝈介绍给大家的呢?

二、 精读课文,品读词句

1. 小组讨论、交流:哪些句子流露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2. 选择其中你认为说明生动的部分,仔细地品味、揣摩,用“我觉得文中……的句子(词语)很生动,理由是……”的句式说一段话,说说你的感悟,进行小组交流。

提示:(1) 用词准确、传神;(2) 修辞手法运用;(3) 注意语言表达的层次。

小结:这篇妙趣横生的科学小品文,用文学的笔法介绍昆虫,语言通俗浅显,生动传神,运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具体地把作者喜爱的蝈蝈介绍给读者。

3. 比较,品味,交流。

展示《辞海》中的有关蝈蝈的条目,品味语言的不同点:蝈蝈,昆虫。螽斯的一种。翅短,腹大,雄的前翅基部可摩擦发声。吃植物的嫩叶和花,危害农作物。也有称之为“哥哥”。

【评析:比较品评,是感悟的有效策略,其实就是拓展学生的感悟背景,打通学生的感悟路径,在词与词、句与句、文与文之间审视和对照它们的相互关系,获得一种整体层面上的意义。在比较中,求同中之异,或求异中之同,容易凸显事物的本质属性,使学生获得更深切的感悟】

三、 再读,探究,质疑

1. 作者笔下的绿色蝈蝈为什么会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呢?

提示:可从《童趣》引导思考。

【评析:在这个片段中,老师引导学生在反复读议、反复比较、反复提升的过程中,深化了对文本的重组对话。多个文本话语之间的相互比较、穿插、印证,无疑为多重言语思维空间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这样的阅读,这样的感悟,有效地激活了学生对文本敏锐的洞察力、联想力和深度思维】

2. 讨论,交流,明确:

(1) 拥有对动物的挚爱之情,对自然万物和生命的尊重与关爱。

(2) 细致入微地观察、实验,科学探究。

(3) 生动、形象地描写。

四、 片段练习、展示

1. 作业:法布尔通过观察,有时称蝈蝈为“狂热的狩猎者”,有时称它为“夜晚的艺术家”,你喜爱哪种昆虫或动物呢?请你也为它取一两个富有特色的称呼,并用简洁生动的语言介绍它的特征。

【评析:此题源于教材但又超越文本,是一道模仿课文的迁移运用题,在学生完成相应教材内容的积累基础上,要求学生能在新的生活情景中,举一反三,创造性地运用】

昆虫名称(或动物名称): ,特色:称呼: ,外形、习性特征: 。

2. 交流、总结

本文采用生动、活泼的笔法,将蝈蝈写得活灵活现,有很强的可读性。这也是《昆虫记》整部书的特色。鲁迅曾把《昆虫记》称为“讲昆虫故事”“讲昆虫生活”的楷模。的确如此,在我们品享的同时,就让心中的感念化为对“昆虫世界的维吉尔”的赞誉。

3. 课后作业

(1) 摘抄并积累美词佳句。

(2) 下列两题,任选一题:

① 结合书本内容,查找资料,编一份“话说蝈蝈“的读书卡片。

②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请你摹拟文中第二段和第三段的写作角度、语言表达方式、口吻,写一段话,形象地描述一下这种情景。

【评析:常言道:“课内不足课外补。”这两题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的整体性,注意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的有机整合】

案例反思:

一、 精选问题,简化提问

新课程改革以来,由于片面理解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独特感悟”,语文教学中出现了不管文本固有的主题思想,不把握文本基本的价值取向,从课文的某一个片段中孤立地抽取意义理解主题的现象。这种为了单纯追求“独特”而故作“独特”的做法,势必造成教学中的多目标而无主要目标,多重点而无实际重点。这首先需要教师在备课中解读文本时,准确把握课文主旨,深刻理解课文内容,科学处理教材,精心选择问题,降低提问频率,从而把用于提问的时间减少到最低限度,做到问之必需,弃之不行。同时还要使提问体现出“语言文字——思想内容——语言文字”的回环,以发挥其理解课文内容和挖掘语言因素的双重功能。

例如《绿色蝈蝈》是一篇科学小品文,把握小品文的特点,掌握绿色蝈蝈的特征和本文生动形象的语言,是基本的教学目标,为此,我设计了以下几个主问题:

1. 读了课文,我知道了蝈蝈是……的昆虫;

2. 我觉得蝈蝈是……的昆虫,理由是……

3. 我觉得文中……的句子(词语)很生动,理由是……

二、 大课本与活生活

开放的语文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成长需要为依托的,是将教材“这本小书”与“生活”这本大书融为一体的。教学中我们要注重语言知识的生活化运用,实现书本知识与人类生活世界的沟通,学生经验世界与成长需要的沟通,树立整合的观念。要加强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加强与生活的联系,在语文课程中学到其他方面的知识和方法,用它们来解决一些语文问题。唯有具有一定综合性、探索性、实践性的问题,才能真正考查学生的基本能力,才能检测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创造性能力,才能调节并改善教学。

三、 重视朗读,以读为本

阅读教学的目的是什么?是既得意又得文,就是既要读懂课文的意思,又要掌握课文当中的语言文字(于永正语)。语文教学在呼唤“本色语文”!而时下的语文课堂里,师生“平等对话”淡化了老师的引导意识,所谓的“多元感悟”消解了文本的前提性,忽视了文本的存在。在语文课程改革中,就阅读教学来说,教学目标虚化,教学内容泛化,教师作用弱化,非语文化定向比较严重。我以为,不能把阅读教学简单地当作理解内容,不该让机械的分析和繁琐的提问充塞课堂、霸占课堂,应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理解内容,并由一个核心词句或一个主问题拓展开来,让学生将课文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在运用语言、重组课文信息中训练语感。书声琅琅已成为语文课堂的重要特征,并出现了以读代讲,以读代问,以读代答等多种教学形式。目的都是让学生在自由自在的朗读中轻松愉快地理解问题,解决问题。

因此,我们要和学生在读中走进感性世界,一起在文本中“出生入死”,走个来回,为真正的读中感悟创设多元情境。

昆虫记摘抄范文第5篇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在“需要”中读书

故事引读。儿童爱听故事,教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讲述引人入胜的故事,在故事情节的关键之处戛然而止,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唤起他们一睹为快的阅读兴致。如向学生推荐《骑鹅旅行记》时讲“有一个不爱读书的小男孩,被一个小精灵变成了一个小人骑在鹅背上……”学生们睁大眼睛听着,却不再往下讲,而是拿出《骑鹅旅行记》告诉他们小男孩的奇特经历都在这书里!

问题促读。问题是打开阅读之门的金钥匙,如向学生推荐《昆虫记》时,设计这样一组问题:“同学们,你们认识昆虫么,你知道世界上有多少昆虫吗?你知道它们是怎么保护自己,防御敌人吗?和昆虫亲密的接触一下感觉如何呢?《昆虫记》会告诉你这一切。”简短的几句话,使学生对这本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产生了强烈的阅读需要。

课内导读。即以课内一篇带动课外多篇。如学习了《争吵》推荐《爱的教育》,学习了《海底世界》推荐《海洋》,学习了《狱中联欢》推荐《红岩》。这样,真正体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二、教给方法,让学生在阅读中形成能力

语文学习一向是课内得方法,课外得营养。在阅读教学中,要以落实重点训练项目的课文为“经”,使学生掌握阅读方法,以优秀课外读物为“纬”,引导学生运用读书方法,从而构建“经纬”交错的阅读教学网络,促进知识的迁移,使课内外相互补充,相得益彰。课堂教学强调利用典型文章交给学生阅读方法,如根据课文类型的不同,交给学生精读、略读、速读、跳读等常用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读的能力、评价人物和事件的能力及联想、想象能力等;同时还教给学生运用字群注视法,提高阅读速度,在阅读过程中随机圈、划、点、注、评、摘,培养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三、适时引导,让学生在阅读中丰富积累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语言材料。”背诵是加强积累的好方法,它能为思维和写作积累语言材料,提供范例,还是发展记忆力的重要途径。

1.在课内阅读时积累。现在的课文生动有趣,文质兼美,甚至很多还是出自名家之手。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朗读,在发出声音的过程中加强感受,增强记忆,易于背诵。尤其要重视感情读,指导学生在朗读时进入角色,想象情景,读出蕴含的意思,同时把体会到的情感写在脸上。在反复的感情诵读中达到熟读成诵,积累下课文中丰富而精妙的语言。

2.在课外阅读中积累。在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方法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积累。如写摘抄式读书笔记,记录书中的好词、好句、好段;将最感兴趣的背下来或恰当的应用到写作之中;还可以开展读书汇报会,交流读书体会,展示积累成果,激发学生阅读与积累的兴趣,使阅读和积累具有可持续性。

昆虫记摘抄范文第6篇

【关键词】语文;阅读;兴趣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感知和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观的重要途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并且提出了小学阶段课外阅读量的具体标准。然而时下,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加之网络以及卡通动漫的普及,学生在没有读书兴趣的前提下,不读书或少读书,体会不出读书所带来的快乐。“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轻松走进阅读是十分重要的。

1要 激发阅读兴趣,增强学生课外阅读的动力

兴趣是阅读的动力也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有阅读的热情。

1.1树立榜样激励。

榜样能使学生产生看齐的向上心理。平时,老师可以有意地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热爱读书的一些名人名家:如文学家高尔基、伟大领袖、大作家老舍、叶圣陶、冰心;也可以在班中树立典型来激励学生,教师也是学生的榜样,要自己多读书不仅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更重要的是发挥教师的示范熏陶作用。使学生逐渐认识到只有多读书,肯读书,才能有较高的阅读能力,鼓励学生热爱书籍,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也是我们的朋友。要善于从书籍中汲取无穷无尽的语言营养,精神食粮。

1.2赏析片段,激发兴趣。

教师撷取文中精彩片段,有声有色地向学生朗读,或介绍文章的开头、结尾,来激发学生对文章阅读的兴趣。例如教完《海伦.凯勒》,教师可以朗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的部分章节,激发学生阅读该书的浓厚兴趣;又如,教《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时,我有感情地范读文中介绍《鲁宾逊漂流记》主要内容的段落,然后又提出问题:鲁宾逊在一个荒无人烟的孤岛上,他怎么知道那天是星期五呢?你能告诉老师答案吗?这就充分调动了学生去阅读《鲁宾逊漂流记》的兴趣。《神笔马良》一文中教师也可以激趣扩展;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会……这样就给学生无限遐想的空间,使学生善学,好学,乐学。

1.3 以身示范,与生同读,诱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

引导学生进行各种读书方法,引导学生比读书开展读书展示,朗读比赛,演讲比赛,讲故事等活动。

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教师既要重教书,也要重读书。教师只有扩宽自己的文化视野树立经典意识才能站到相当高度统领学生阅读。要让学生热爱读书,教师首先要爱读书。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也是十分必要的。语文教师不仅要读经典作品,还要多接触少儿报刊、图书等,根据学生的胃口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报章杂志,把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带进教室,供学生传阅。学生能读到自己喜爱的书,兴趣自然也就提高了。

2 创设浓郁的读书氛围,使学生课外阅读具有吸引力

阅读氛围的创设在阅读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会给儿童带来阅读的激情,调动他们阅读的积极性。语文教师要注意学校及班级的环境建设,力争为学生创设浓厚的班级读书氛围,把教室布置得充满文化气息。如:悬挂名人图画和书法,张贴读书格言;开辟读书栏目――“我喜爱的名人名言”“本周推荐书目” “我喜欢的好词佳句”等内容。这些内容不定期地更换,源源不断地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参考和引领。同时还可让学生每人从家里带来一些图书,在教室中设立“班级图书超市”,这样既营造了良好的阅读氛围,又使学生共享了图书资源。学生置身于这样一种散发着浓郁的书香的环境之中,幼小的心灵饱受书香的浸透,浩瀚的书海自然就成为了他们留恋往返的乐园。

另外,学校、年级、班级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如组织读书知识竞赛、查阅资料比赛、朗诵会、故事会、读书报告会,举行读书笔记展览,手抄报、剪贴簿展览等,这样的活动,既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巩固了阅读成果,又激发了阅读兴趣。

3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已被激发的兴趣要长久保持并最终转化为良好的阅读习惯,必须加强对学生阅读指导,并“授之以渔”――教给读书方法。

3.1 要指导学生选择适合的书籍。

3.1.1 根据小学生学习实际,推荐课外读物,不能同同一口吃。

课外阅读作为课堂阅读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必须与课堂阅读教学相结合,例如学完《卖火柴的小女孩》,推荐学生读少年版的《安徒生童话》;教过《蟋蟀的住宅》,推荐学生读《昆虫记》……

3.1.2 根据学生的年龄和爱好推荐读物

由于孩子天性活泼,因此必须选择适合他们个性的、能吸引他们的读物。如:新课标推荐的小学生必读书《木偶奇遇记》《昆虫记》《洋葱头历险记》等;另外,我还指导学生广泛阅读史地、天文等各种通俗科普读物,培养他们多方面的兴趣。

3.2教会阅读的方法。

3.2.1精读、略读与跳读相结合。当今社会处于知识爆炸的时期,信息含量大、变化快,决不可能对所有篇目详加研究。因此,我注意培养学生精读与略读相结合的能力,指导学生读书先读前言、目录,读报先看标题、栏目,在浏览中形成粗略印象,借此选择图书、寻找资料,对于自己所需要的资料,详加研究,其它内容可采用略读形式。

3.2.2快乐摘抄。“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不动笔墨不读书”要指导同学记笔记,摘抄自己感兴趣的部分。

昆虫记摘抄范文第7篇

能够坚持下来的重要条件之一便是培养兴趣,养成习惯。对于我来说,学习语文兴趣的产生来源于演讲、播音、主持等各种历练。稿件的完成能锻炼书面表达能力,演讲、播音、主持能锻炼口头表达能力,丰富的语言运用形式让我对文字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这一过程的确需要占用时间,但对语文学习有很大帮助,培养了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强化了文字理解力。譬如在书本上见到生字时翻翻字典,譬如到名胜古迹游玩时将古人留下的好词好句记录下,将语文学习融入生活中,久而久之,兴趣就会转化成习惯,良好的习惯一旦形成,能力自然就会提升。下面就介绍一下我的几个语文学习的习惯:

好习惯之一:广阅读

古人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腹有诗书气自华”。大量的经典阅读,不仅对语文学习有所裨益,对于个人精神境界的提升也有很大帮助。

从小我就比较喜欢阅读,阅读范围比较广:绘本、童话故事、古诗、小说等,并会做摘抄,抄写所读书本内的好词佳句,尝试记忆和运用。平时写日记、作文时,会尽量运用摘抄的内容,也会联系一些书本、杂志内的知识。进入初中后,阅读量增大的同时,初中阅读名著的要求则更深一层次。在老师的引导下我更加注重理解作品的写法、精神内涵、作者情感及意图等。在阅读过程中,细读深思,自会领会其要义:腐儒似的死读书,不如不读。《昆虫记》我读了好多遍,小学时喜欢书内的对昆虫生动有趣的描写,初中时感受到了作者对自然与生活的乐观与热爱。在学校里,阅读手抄报、阅读分享课、写读后感都让我对书本内容有了自己的领悟。

课间,我们同学之间也会讨论最近在读什么书,会将自己认为精彩的情节讲给同学听,讨论书中精彩情节与人物的性格、命运。比如讨论《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与个性特点,会将相似的人物联系在一起,比如李逵与张飞。交流、争执的过程,也是加深对书本理解的过程,更是继续阅读的动力。课外阅读为我打开了一个新奇的世界,让语文课,语文的学习变得更有意思。

好习惯之二:勤预习

我一般会在开学领到课本后,将语文书从头至尾翻一遍,了解大致内容,并提前背诵古诗文。每次上新课前先进行预习,遇到生词查字典,自己解决生字的记忆任务。在语文考试中,基础题目是容易拿分的,要想在这方面少扣分,功在平时。

另外,预习中遇到不懂的问题就自己查资料或问同学,上课我也会积极举手发言,以检验自己预习的效果。有时候虽没发现问题,但在作业中如有疑惑不确定的地方,那就在老师讲解时候格外注意听讲,以有效地弥补预习中没弄明白的东西。

好习惯之三:会总结

大家都知道抓住课堂很重要,其实课后的总结也必不可少。老师上课提问简单地看只是一个个问题,但课后将问答大致串联起来,会发现一些分析文章的有效方法,能够帮助自己学会阅读理解。

听老师讲评是提升语文水平的又一良机。在老师讲评后,自觉地反刍会大有所益。花点时间比较自己的答案与参考答案的异同,及时纠正思路偏差,弥补疏漏,大有作用。一阶段学习后要进行阶段性的自我复习归纳,知识点自我总结。平时要有心将不同类型的题目适当归类整理,循环练习加以巩固,这样的持续训练,能积累阅读方法和答题技巧,面对各种题目时,就胸有成竹了。

好习惯之四:多练笔

作文,在中考中占据50分,是得分的关键点。要想写好作文,平时的努力必不可少,我认为写日记,以及坚持练笔、阅读,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作文服务的。以我自己的经历而言,我觉得平时写写日记、练练笔是非常重要的。写日记不仅能够为生活留下回忆,更能有效地提高文字的表达能力,为作文积累素材。如此一举两得之事,何乐不为呢?我还用一个小本子搜集一些其他方面的素材:最近发生的新鲜事、老师推荐的范文、各类有不同闪光点的文章,从材料的独特视角,不同的构思布局到首尾的精彩点评……凡适合的、感兴趣的尽收囊中。闲暇时慢慢咀嚼,细细把玩,感悟,摘录乃至熟记。积累素材还要注意留心身边事,关心窗外事。我比较喜欢观察生活细微之处,比如壁虎爬墙,妈妈打扫卫生的样子,路边摊上做买卖的人等。这样持续积累,写作时才能文思泉涌,酣畅淋漓。

好习惯之五:善思考

初三的训练特别多,而题目不在于多少,关键是通过思考将做题方法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做阅读题时,首先要通读全文,做浏览;一遍读后不要急于做题,再次精读文章,归纳文章大意、人物形象,为文章划分层次:然后根据题旨规范表达、妥善答题(可以在文章、题支中适当勾画);最后,进行复查,检查要点是否遗漏,表达是否规范。在考场中,遇到陌生的作文题目不能慌乱,要多思考,尽量往自己得心应手的内容上靠,切记要切题,中心明确,这是基础。还有,就是内容新颖、贴近生活,表达要生动流畅等。

昆虫记摘抄范文第8篇

关键词:课前准备;激活思维;课后作业;深刻反思

高效语文课堂的打造,是兼顾学生知识的汲取、情感的融合、个性的张扬、习惯的养成的过程。下面,我将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对高效课堂的探索与体会。

一、深入钻研文本,课前充分准备是前提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要使课堂高效,学生必须做好充分准备。如,有位老师教学苏轼的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时,我想三年级的学生很难读懂。然而,这位老师在上课时,学生表现很好,能够快速而准确地朗读生字词语,能够动情地朗读古诗,比较快速地回答老师的提问。试想,如果课前不认真预习课文,上课时不会有如此精彩的表现。

二、优化教学过程,课中激活思维是关键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果学生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则会事倍功半。例如,学习《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一文,师生共同学自然都有哪些天然的指南针,它们都是怎样为我们指点方向的,我先让学生自读第一小节后再勾画,交流汇报。再要求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学习剩下的几小节。学生通过学法指导后练习学法,最后掌握了方法。

三、设计精练的课后作业是高效课堂的保证

每节课结束,设计一些巩固拓展性的作业非常必要。如学习了《卡罗纳》后,我让学生去阅读《爱的教育》,同时我还重视课外阅读,推荐他们阅读著名的文学作品,如《鲁滨孙漂流记》《昆虫记》等,督促学生把阅读到的优美词句摘抄到自己的“采蜜本”上,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积累运用。

四、课后深刻反思是提高自己的动力

上完每节课,教师都要把所思、所想简单记录下来,总结经验。如《日月潭》一课,我设计了如下问题:

1.文中的词语你还有哪些不理解的,提出来。

2.读了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

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才发觉第二个问题稍难了,后来我想,这个问题可以改为:课文写了日月潭什么时候的景色?这些景色美吗?你能美美地读出来吗?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立足教材,优化教学过程,关注学生的拓展与积累,加强反思,这样一定会有所收获,有所提高,高效课堂离我们将会越来越近!

参考文献:

缪桂英.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实践与探索.小学语文教研,2012.

昆虫记摘抄范文第9篇

作为初中的语文老师,在名著阅读教学上感觉困难重重。一方面没有相应配套完整的教材和教参,(编者只在每本教材后面的附录里对所要求看的名著做简单的介绍);另一方面,很多时候可能因为课文教学的时间紧凑,教师就往往把名著阅读这块忽视了。这就造成很多老师只能凭着感觉去教学,教多教少是一回事,教好教坏,更是难说。

本人在近年的初中语文教学中,不断地尝试用新的更好的方法来激励学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名著的学习中,在多次的尝试中,总结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办法 ,我把它归结为立体化的名著阅读教学。即让学生通过各种语文活动全方位的感受名著阅读给我们带来的知识与快乐。所谓“语文活动学习是相对于言语静听式接受学习而言的,它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的操作性、情感性、实践性,它注重学生在活动中积极体验和主动参与……提高语文素养” 。而且“语文活动学习强调学生的活动积极性和探索欲望,强调多种感官的参与和多种心理能力的投入,活动形式丰富多样。” [1]以下就是本人在各种语文活动实践中展开名著阅读教学的方法总结。

活动一:读

阅读是前提,也是基础。我会根据课标的要求,结合每学期课本后面的附录的要求,有计划,有目的地让学生去读。

名著的阅读是硬性要求人手一本的,所以我会在初一新生一入学后的家长会上,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之后每学期的期初就布置学生本学期的名著阅读计划,让学生事先买到相应的书,之后开始阅读。

时间的安排上,篇幅长的可以利用暑假的时间让学生阅读,比如《水浒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篇幅短的,就在正常教学的同时布置学生读,比如人教版语文初一上册课程就安排了冰心的《繁星・春水》和《伊索寓言》两本名著阅读。我就在期初布置学生阅读,阅读时间分成半期考之前和半期考之后。

其次,在阅读基础上的诵读,不失为一种好办法。诵读也是常用的阅读方法,诵读是学生对优美句段进行放声的有感情地朗读。对于好的作品,我们可以从诵读中体会节奏感,品味作品的情趣和神韵,滋养心灵。清代古文家曾国藩谈到自己的诵读体会时也说过:“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展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

活动二:讲

我们知道,故事教学法是很多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它在激发学生兴趣,调动课堂气氛方面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如果把它运用在名著阅读教学上也同样奏效。课标要求必读的名著大都有很强的故事性,让学生开口讲故事可以一举两得,既让准备故事的同学对故事有了充分的熟悉,又让听的同学从中受益。

《伊索寓言》这部经典作品,既通俗好懂,趣味性强,又包含深刻的哲理。初一上学期半期考之后,我开始布置学生阅读,然后每节课前请两位学生上台讲《伊索寓言》的故事。规定讲故事的时间在3―5分钟,这么做是希望每位上台讲故事的同学都能做好充分的准备,尽可能把故事讲生动。而听的同学必须认真,因为听完之后要会概括故事情节,并加以点评。如果讲故事的同学声音不够大或者故事情节过于简单,全班同学有权让他下次再讲。这样,无论是讲者还是听者,都将从中得到收益。记得一位男生前后共讲了三遍,语音一次比一次好,故事内容也是一次讲的比一次具体生动,而且,最后一次还是自己主动要求上台讲。

整个过程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能提高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同时在无形中促进了学生对名著的深入阅读。

活动三:写

写包括直接摘抄和写阅读感受两种。

近年中考对名著的考查趋势是越来越细化,题型由原来的单一选择题开始过渡到填空和简答等多种形式。如何应对学生熟悉故事却无法答题的问题。不妨让他们多动动笔了。“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对于名著中的一些重要内容,包括人物名字,人物的主要事件或情节是有必要让学生通过摘抄等方式加以熟悉并记忆的。

在阅读《繁星・春水》时,学生按照作品的三个主题――母爱、童心、自然,对这部作品归类摘抄,摘抄的都是他们自己喜欢的诗歌,然后背诵下来。在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时候,他们会摘录自己喜欢的语句或语段。保尔・柯察金的这段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它,给予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已经把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这个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了人类的解放而斗争。”几乎人人会背。

除了摘抄,写阅读感受更值得提倡。“阅读过程实际就是阅读者带着自己的某些观念,体验不断尝试靠近,接受作者、文本的过程。因此,个体在进行阅读时,常常出现‘有感而发’‘触景生情’等情形。在读书过程中,学生常常会得到一些感悟。”[2]

《伊索寓言》这部书,以其特有的人生智慧和艺术魅力受到各国人民,尤其是青少年的喜爱。每个人从中都可以得到智慧的启迪。所以我在周记本中布置学生写下对它的阅读感受。

初一(1)班的钟睿同学在寓言《鹅和鹤》的读后感中颇有感触的写道:“生活中,我们总不断地为自己增加负担;背上沉甸甸的担子,认为带着它总会有用,可往往到最后才会发现这‘生活之担’几乎纹丝未动,而一开始就轻装上路的人们却更早地成了功。是的,对于大人们而言,生活负担、经济压力……是的,我们总带着思想的包袱上路。也许我们应在道路上,总该停下来想一想,卸掉不必的包袱轻装上路。你会发现脚步更轻快,成功离你越来越近。”而有些寓言,不同的学生从中可以得到的收获是不一样的。

相反,学生在阅读《朝花夕拾》时,很多学生就在阅读中读出了很多困惑,这些也是他们最宝贵的阅读感受,所以,教师则应该在收集之后加以解答,会让学生的阅读更为深入。

活动四:演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把无形的文字化为生动的表演内容是一个不错的方法。也就是通过学生扮演作品人物的角色,来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如果能让学生穿越时空,站到作品人物的位置上来看人物的所言所行,品人物形象的所思所感,应当更能找到作品的艺术本身。”要相信学生,学生的创造力和潜力是无限的。

比如《童年》这部作品,是人教版语文教材的必读篇目。但是,一方面它反映的是苏联的社会现实,另一方面阿廖沙成长的家庭环境是今天的我们很难想象的。所以要让学生在阅读作品的基础上,深入了解作品的主旨,显然有难度。为了激发学生们的阅读兴趣,我在期初就布置同学们对这本名著进行改编表演。

全班同学被分成了12个小组。每个组长是就是本组的负责人,也就是导演,要负责作品片段的选择(选取《童年》中某一个或几个片段)、小组成员的角色分配、道具的制作,台词的改编等等。要求他们用一周的时间确定表演的题目、节选内容和小组同学的角色分配,之后上报语文科代表。我还硬性提出三个要求:1.节选的名著内容应基本遵循原著,不做大的修改。2.每个同学都要参加,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客串其他小组的表演。3.活动以比赛的形式进行,到时要邀请多位家长代表参加,评选出最佳表演小组。

学生顿时热情高涨。他们自己讨论选择感兴趣的故事情节及要演的人物、对小说中的情节加以联想和想象,还加入了人物的对话语言、精心设计表演的道具等。这个过程就是对文本的再次解读。接着同学们利用短短两周的课余时间进行了简单的排练。

最后在班会课上进行汇报演出,很多家长更是热心参与。整个活动有条不紊。有两位同学主持串场,十二个小组的组长担任评委,负责给每个小组打分。并有同学进行登分、统分。家长们纷纷带来照相机、摄像机,会场气氛紧张而热烈。同学们使出“十八般武艺”,有的把舅舅们为夺家产的歇斯底里的辱骂表演得淋漓尽致,有的把小茨冈因忍辱负重,劳累过度,最终悲惨地屈死在十字架下,表演得感人至深,还有的同学表演慈爱的外祖母是又唱又跳……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这个过程同学们既感受到积极参与所带来的愉悦,又享受到名著故事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和思考。表演活动之后,很多同学在周记里对这次的活动给予了很高评价,都觉得对《童年》一书有了更深刻地理解。这的确值得老师庆幸。

活动五:考

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质疑和解疑的过程。“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自己感到困惑的、怀疑的乃至否定的问题,这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发现并提出这些问题。”质疑点可以算是阅读的最高层面。

课标必读名著大多情节引人入胜,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容易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但学生的阅读容易浅尝辄止。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深入思考呢?

我们知道,考试是学习的一面镜子。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名著的学习和掌握,在前面活动的基础上,用知识竞赛的形式来总结一本名著的学习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比如《昆虫记》这本名著是人教版初一下的一本必读篇目。它既是优秀的科普著作,又是公认的文学经典,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充满了情趣。我一边布置同学们阅读,一边要求他们进行片段摘抄,并写阅读感受。两个月后,开始布置针对本书的知识竞赛的任务。首先是征集竞赛的题目,要求每个小组的同学收集十二道有关《昆虫记》考试题目,并要按类别区分,选择题、填空题和问答题各占一定的比例。同学们所找的题目可以参照近年的中考题目,也可以自己编写,但都必须附上答案。一周后所征集的题目由科代表进行收集、汇总,把相同或类似的加以归类整理。接着,整个年段的班级所收集的题目由年段的备课老师进行审核、评议和裁定。原则上尽可能尊重、保留学生的原创,删改偏难怪题,补充遗漏的、重要的题目。为了尊重同学们的劳动成果和激发他们的参与的积极性,我们会在每道题目的后面都附上收集者的名字。最后,年段班级统一用一节课的时间来完成竞赛,对于成绩优异的给予精神的鼓励。

这个过程是烦琐的,但收获也是显著的。因为无论是学生自己查找竞赛题目及答案,还是学生结合手头资料及原著进行复习,都应该是不断质疑、解疑的过程。也必将引导学生对名著本身的深入阅读。

综上所述,这就是本人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努力尝试的初中名著阅读教学的方法总结――立体化名著阅读教学。既让学生进行文本阅读,又让他们在各项具体的实践活动中不断深入阅读。它消除了以往学生对名著阅读的抵触情绪,大大激发了学生的阅读热情,提高了他们对文本的阅读能力。这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引领学生热爱阅读,热爱读名著,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无疑是有益的。

【参考文献】

[1]潘洪建主编.活动学习教学策略[M]. 2010(5):143,155―156.

[2]魏齐.阅读教学要促进学生与文本作者的对话[J].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0(04).

昆虫记摘抄范文第10篇

知道我这小名“小多多”的由来吗?嘿嘿,我可不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这小名可是妈妈对我的最高嘉奖,因为在妈妈的眼里,我――

一、可爱多多

浓浓的眉毛下,一双圆溜溜的大眼睛总是那么炯炯有神;高高的鼻梁下,嵌着一张漂亮的樱桃小嘴;一笑起来,那“咯咯”的声音如同天籁之音;脸颊上,那两个深深的酒窝更是迷人。妈妈总说我是她的“美丽女神”,说我长得比她好看太多了,有时她甚至都不敢相信我是她的女儿;就连左邻右舍也经常开玩笑地对妈妈说:“这孩子是抱错的吧?”

二、乖巧多多

“叮咚”,门铃响了,是妈妈下班回来啦,我立刻如同轻盈的小鸟奔向门口,手里拿着妈妈的拖鞋。妈妈总是笑着接过我手里的拖鞋换上,然后在我的额头上奖赏我一个甜甜的“香啵”。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是老师经常教育我们的话,我在自理方面一直做得很好。我自己吃饭,自己去上学,自己放学回家做作业、看书。对了,我不仅能自理,还能帮妈妈去便利店买盐、买味精,等等。

三、勤奋多多

爱迪生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我把这句话贴在床头,作为我的座右铭。于是,图书馆里、台灯之下,你总可以看到我勤奋学习的身影。妈妈说我是个“小书迷”。的确,《安徒生童话》《昆虫记》《十万个为什么》以及四大名著的拼音版等,都早己被我拿下。

四、成绩多多

如果你来到我家,就会发现客厅里贴满了一墙的奖状,这些都是我的辉煌“战绩”。每每在客人走后,我常会发现妈妈独自对着墙壁发笑,并自言自语地说:“小多多,你真是妈妈的骄傲。”

“小多多,磨蹭啥呢?饭菜都凉了!”妈妈那熟悉而又亲切的声音把我从“爪哇国”里拉了回来。其实我知道,“小多多”既是妈妈对我的鼓励,又是对我的期待,我一定会加倍努力的!

(指导教师:陈小珠)

点评:

四个鲜明有趣的小标题,形成一个反复修辞,既清晰醒目地标示出文章各部分的内容,又很好地响应了标题。更令人叫绝的是,小作者巧妙地将自己的特点总结为“多多”,新颖亮眼,效果不凡。

好词分享:

炯炯有神 天籁之音 轻盈 磨蹭

好句摘抄:

【描述夸张】妈妈总说我是她的“美丽女神”,说我长得比她好看太多了,有时她甚至都不敢相信我是她的女儿;就连左邻右舍也经常开玩笑地对妈妈说:“这孩子是抱错的吧?”

上一篇:成长的故事范文 下一篇:工作感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