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记读书笔记摘抄范文

时间:2023-11-05 01:06:07

昆虫记读书笔记摘抄

昆虫记读书笔记摘抄篇1

(一)开辟“班级读书园地”

1、在各班文化环境中布置以读书为主题的“读书园地”。出好一期相关主题的黑板报。

2、在班级中设立专门的图书角,制定借阅规章制度,选派专人管理。

(二)校内品读

1、老师做好导读工作,引导学生阅读方法。推荐读物,利用午自习开展班级读书活动。每周利用两节课的时间进行赏析,并结合语文学科教学时间进行评点。提倡个性阅读,初步教给学生读书做记号,读书做笔记的简单读书方法。要求学生将读书活动中读到的精彩片段、好词好句、名人名言摘录在“读书笔记”中,鼓励学生多写读后感。

2、让学生充分利用早晨、中午的闲散时间进行阅读,保证学生每天在校利用班级书屋中的图书至少有二十分钟的阅读时间。让学生每天晚上在家里安排二十分钟阅读时间,双休日、节假日,更要做到读书、休息两不误,使读书成为一种习惯,一种乐趣。

3、每天做摘抄笔记。每星期评一次摘抄笔记优秀奖。

4、每周早自习补充新诗。在班级的墙报上开辟“唐诗专栏”,已备遗忘。

5、进行主题阅读拓展。学习语文教材每一个单元时,学生搜集与本单元主体相关的材料,可后请学生查找相关作者作品来读,有目的的拓展课外阅读知识,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感悟及对作者的了解。

6、开展交流活动,如读学生选取一段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让大家一起分享。还可以把自己认为好看的书介绍给大家。开展好书大家看活动,学生之间和班级间学生互相交换看书等。可以把这些作文、读书笔记贴在班级“学习园地”栏里,供大家欣赏。

(三)亲子共读

1、给家长寄发《亲子读书倡议书》让家长明确课外阅读的必要性,与所需完成的任务。

2、鼓励家长与孩子共读一本书。先挑选5至10个家庭进行实验,建立读书联系卡,而后逐步推开,创设书香家庭。

3、指导家长选择图书,向家长传授和探讨家教读书经,让家庭生活因为有了“亲子共读”而洋溢温馨和活力。

二、宣传发动,制定计划。

1、做好环境布置,营造浓郁的书香氛围。

2、班级中贴读书标语,办黑板报,开主体队会,捐自家藏书,建班级书屋。

3、推荐专门的图书角负责人,设计好借书记录卡,制定借阅图书的有关事宜,提供读书平台。

4、让每位学生制定个人的读书计划,使他们充分合理地利用课余时间来读书。

5、做好家长的宣传工作。提倡在家庭中开展家庭阅读活动,引导孩子按本身的兴趣选择合适的读物,慢慢引导孩子扩大阅读范围,拓展知识面。

三、总结评比。

1、根据学生读书状况与程度评比“读书章”、“积累章”(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班级“读书章”、“积累章”比赛并分阶段进行评比)

2、开展亲子读书交流展示会,形式:书中剧情表演、情感朗读、我与书演讲、收获展示(可以是笔记,可以是手抄报,可以是文章等等)……

3、每月评出“阅读之星”,加星奖励。

4、凡是坚持读书并作好记载的孩子每周都能得到加星的奖励。

5、对获得“读书星”和“阅读之星”的学生进行综合评定,选出班级和年级的“读书明星”。

四、附:推荐书目:

《窗边的小豆豆》、《昆虫记》、《森林报》、《淘气包马小跳》

昆虫记读书笔记摘抄篇2

〔中图分类号〕 G63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19―0120―01

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精华,阅读名著对提高学生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和人文素养非常重要。《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名著阅读题在近三年各地中考中连续出现,所占分值为4分。考查范围广泛,考查方式灵活,题型难度逐年增大。通过对我校中考生调查发现,学生名著阅读的答题情况不容乐观,平均得分较低,有些学生甚至得零分。如何来解决这一问题呢?笔者通过自身的探索和努力,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培养阅读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获取知识的动力”。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以兴趣这把钥匙去开启学生的心扉,引导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

1.以身示范。“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阅读也是如此。首先教师要爱读书。语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胃口择优推荐,把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经常带进教室传阅,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平时阅读中,老师要言传身教,把自己阅读时流露出的热情、趣味与学生共勉,让学生在浓浓的读书氛围中,体会到阅读的乐趣,以养成阅读的自觉性。同时,要靠语文本身的魅力去打动和吸引学生,在有目的和对象的阅读中逐渐培养兴趣,逐步品味到语文的形象美、意境美、思想美,感悟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2.营造氛围。在阅读的过程中,如果学生放任自流,肯定没有收到实效的。教师要利用课堂有意识地赏析名著的精彩部分,把学生的阅读名著的胃口调动起来;积极开展课前5分钟“名著推荐”活动,让学生推荐名著的精彩片段,或推荐一位作家,让学生写读后感,特别优秀的在全班欣赏;或利用录音机、电视等视听媒体多让学生“听”书,诱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互相带动激发,养成读名著、谈感受、话乐趣的良好氛围。

3.活动引导。巧妙地组织各种活动,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开展名著知识竞赛、读书比赛、手抄报,制作读书卡片等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如在引导学生阅读《骆驼祥子》的时候,可以组织学生观看影片,设计一次语文活动,或出一期黑板报,班会课上让学生讲讲老舍的故事,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感受,体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亲近名著,热爱名著,让名著温暖他们的心灵。

二、明确阅读目标 古今中外的名著,卷帙浩繁,不可能博览全部。应重视《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篇目,对其推荐阅读的篇目和教材中要求了解的人物、相关故事情节和主题等要了然于胸。如七年级上册:《朝花夕拾》《繁星春水》,七年级下册:《童年》《昆虫记》等,还有一些经典的作品如《格列佛游记》《西游记》《水浒传》等,这些名著都是学生所感兴趣的,进行合理安排。每学期至少要有计划地阅读三至五本名著。另外,教师还可根据课堂教学的进度,有目的地向学生推荐名著。如,学习《爸爸的花儿落了》可向学生 推荐林海英的《城南旧事》,学习《在沙漠中心》可向学生推荐圣埃克絮佩里《 小王子》。这样,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三、讲究阅读方法 读书有了方法,就像拿到了知识宝库的钥匙。由于名著的内容大都远离学生的生活,加之篇幅较长,学生要真正读懂读完并非易事,因学生进入中学之后的课业负担太重,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对于提高学生阅读的乐趣更为有益。

1.略读,精读。略读就是略观大意,知其梗概,不要固执,咬文嚼字,前后贯通了解大概内容。如一些外国作品,常有大段的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可以采用此方法。精读就是要用心阅读体会,常识性的知识要记准,精彩片段要反复品读,欣赏佳句,读出自我感受。从而获得知识,受到感情的熏陶。阅读初期,一般以略读为主,有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和阅读能力以后,进行有选择性地精读。对于必读书目要精读,逐章逐句地阅读,细嚼慢咽,精彩片段可以朗读、背诵、摘抄。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故书不厌百日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就是这个道理。

2.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读书笔记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品味语言,从而不断提高文学鉴赏能力。教师可根据不同年级,提出不同要求。低年级摘抄词句、仿句练习,中年级摘录佳句、精彩片段、名人名言等,高年级摘录时要注明出处,写读后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比如学生在阅读名著时可以在有困惑的地方打上问号,读到精彩的词语、句子可以写上自己简短的批注,读完后把自己真情实感记录下来等等。

昆虫记读书笔记摘抄篇3

关键词:字理 教学 案例 原则

字理教学不仅要讲究一定的方法,还需要有一定的原则。本文就小学课文《昆虫世界》做为案例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字理教学中需要遵循的原则。

一、字理教学案例分析

(一)教学案例

师:这节课我们不仅认识了这么多昆虫,还学习了这么多生字,一起读一读。

生:蚕、萤、蜜、蜂、蜻、蝇、蚜、蛾

师: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生:大部分是虫字家族的字。

师:我们看,这就是虫字的字理演变。(“虫”字的字理动画。)

师:带有虫字旁的字大都和什么有关系?

生:昆虫。

师:再看老师板书的这六个字,你发现了什么?

生:虫字旁有的在左,有的在下。

师:写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呢?

生:“虫字旁在左,写得瘦一些;虫字旁在下,写得扁一些。”

生:这些字都是形声字。有些字声旁字音和字音相同,有些字声旁字音和字音相似,还有一些形声字在长期的演变中发生了变化。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不仅记住了生字,还掌握了识字的好办法,给自己掌声鼓励一下。

(二)案例解读

低年级学生的集中注意力的时间短、爱玩好动、做事没耐心。而低年级语文教学却以识字教学为主,识字量大,内容也较为枯燥。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小学生往往用形象、色彩、声音来进行思维。”因此在进行“川”字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各种教学媒体,出示小河流水的声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让学生感受“川”的字理演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识字,并牢记生字的字形,了解生字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在教学《昆虫世界》时,通过创设的昆虫世界情境,学习“蚜、蛾、蜂、蜻、蝇、蚕、萤、蜜”这八个字,最后学生通过观察板书发现形声字的规律“声旁字音和字音相同,声旁字音和字音相似和一些形声字在长期的演变中发生了变化。”学生不仅认识了字,还掌握了形声字识字的方法,不仅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教学中不仅要教会学生识字,更要教给学生学习的规律,识字的方法,学得轻松愉快,就会慢慢地喜欢上了汉字。孩子们在识记汉字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从小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为今后更好的运用它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运用字理教学应遵循原则

老师在运用字理教学的时候还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其主要原则有以下几点:

(一)实用性原则

我们进行字理教学的主要目的在提高学生识字能力,字理教学不仅要教授文字学知识,还需要注重其实用性。

从实际出发,我们分析字理时要尽量避免繁琐的字源理据考证。我们如果拿来就用,生搬硬套,那么学生就很难理解。所以,如果通过解析字源理据来教学,那么教师就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结合实际情况,对字源理据加以选择、加工,争取用最生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样就不会加重学生的负担,使学生乐于接受,能够接受。

(二)科学性原则

运用字理教学的总原则就是科学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是指分析字理时要遵循汉字的构形规律。字理的解析不是天马行空任意联想来,而约定俗成和符合事理逻辑的范围。

汉字是古人根据生活、生产的需要创造出来的,是用具有形音义的符号对社会生活和自然界的真实记录,是先民认识社会和自身生活的真实记录。因此,每一个汉字的构形都有一定的依据和道理,其主要表现为“六书”,即指事、象形、形声、会意、假借、转注等造字方法。我们的字理分析要建立在规定性的基础之上,因为汉字造字的本义是定性的。

(三)生动性原则

在进行字理分析教学时候,我们要尽可能采用生动有趣、形象直观的方法。首先,我们要把汉字构形理据本身蕴含的趣味和智慧因素充分地挖掘出来。汉字的创制本身就是古人伟大的发明,汉字记录的是我国古代灿烂的文化,显示的是我们先民的生活图景,其中部件、笔画的完美组合体现了古人的聪明才智,它就像活化石一样让人着迷。此外,汉字是中华民族的百科全书,它体现了中国的宗教、历史、习俗、哲学、思维、伦理等古代社会文化生活方方面面的内容。为了让学生学起来更有兴趣。让学生觉得汉字表意很形象,教师可以在分析字理时通过生动的语言就能把其中承载的文化信息传递给学生。

三、结束语

实际上,汉字本身并不难识难记,只是人们没有找到汉字教学的规律和方法,没有应用规律教给学生方法指导学生识字。字理识字就是依据汉字的构字理据和组成规律,运用汉字音、形、义之间的关系进行识字教学的方法。把学生从繁重的机械抄写、识记中解放出来,切实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提高识字效率。

参考文献:

[1]李静峰.论汉字形音义相结合的特点及其在识字教学领域当中的应用[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0).

[2]吕菲菲.识字教学初探[J]考试(教研版),2008,(8).

[3]王吉学.小学生趣味识字教学例谈[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03).

昆虫记读书笔记摘抄篇4

一、读书要有选择

我们读书要有选择,小学生的思维发展非常迅速,在长达六年的小学生活中,他们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水平均发生惊人的变化。最明显的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三年级的孩子比较喜欢读一些短小的科普类图书,如历史故事、科幻小说、人物传记等。所以我经常会向学生推荐一些书,如《昆虫记》、《彩虹鸟》、《世界之迷探险故事丛书―12生肖全家福》等。孩子们对这些书都非常感兴趣,一有时间就会捧着书看!

二、采取多种措施,营造读书氛围

首先,激发学生读书兴趣,使学生爱读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教师必须首先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兴趣这把钥匙去激起学生的欲望,使他们走进知识的大门。

1、树立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孩子的模仿能力强,所以晨会课的时候,我常常给他们讲名人读书的故事。老舍、叶圣陶等名人读书的故事,他们写的文章介绍给学生读。“名人效应”在孩子心目中的力量是不可低估的。

2、以身作则。课余时间,我经常和孩子们一起读书,一起背诵古诗,这对学生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学生在浓浓的读书氛围中,体会到老师对阅读的重视,从而自觉地进行阅读活动。

3、随机指导 。在课堂上,随机树立典型,当学生说出一些精妙的词语或精彩的语段时;当有学生道出一些其他同学所不曾了解的科普知识时,教师应极力表扬,这样便在学生中营造了读书的氛围。

其次,教会学生读书的方法,使学生会读书。课外阅读应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要以课内带课外,课外促课内的方法,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我注重以下几种阅读方法指导:

1、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 。根据不同年级,提出不同要求。低年级摘抄词句、仿句练习;中年级摘录佳句、精彩片段、名人名言等;高年级摘录时要注明出处,写读后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2、指导学生用读书方法。根据不同体裁的文章用不同的方法去阅读,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精读、略读、浏览“三读”法。精读就是要一句一句地读,一句一句地理解,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要停下来,做上记号,以便查工具书或向人请教,弄懂了再继续读;略读速度较快,常常一目几行,意在了解大概内容;浏览的速度就更快了,主要用来浏览报纸、搜集信息资料,常常只看看标题。阅读初期,一般以精读为主,有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和阅读能力以后,以上三种读书方法可交叉进行,一般内容略读或浏览精彩的部分精读

第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读好书。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这已是共识。但光一遍又一遍地死读,只能让学生感到乏味、疲劳,以至昏昏欲睡,应该巧妙,寓教于活动之中,醉翁之意不在酒,旨在“哄”他们读好书。

1、讲。我班坚持每日5-10分钟的听说训练,时间安排在自习课或课前,让学生轮流上台,交流课余时间阅读中摄取的语言材料,让大家或说一新闻,或晓一趣事,或背一古诗,或得一好词佳句,或明一道理,变枯燥的读写为有趣的乐事,学生兴趣盎然,视野开阔,语感增强,更令人欣喜的是,学生从课外阅读中得到源头活水,逐步达到厚积薄发,说话妙语连珠,写文章意到笔随。

2、办。组织学生自办手抄小报活动,深受学生的喜爱。手抄报的内容广泛:国家大事、校园生活、环保教育、科学世界等。学生根据需求,独立命题、编辑材料,设计版面,并配以彩色插图。如围绕“北京奥运会”这一内容,学生就办出了《新北京、新奥运》、《奥运连着你我他》、《一百多年的奥运梦》等。

3、展。在教室中的学习园地里专门设“芳草地”,用来展览学生的剪报、摘抄笔记等。同时,也可利用班会课,每月在班上评展一次,以激发学生周而复始地进行下去。这样,既鼓励那些读好书的学生继续坚持下去,又勉励那些读书落后的学生,达到两全其美的效果。

三、爱护图书

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还有一点至关重要的是:我们要教学生爱惜图书。要告诉学生,洗净手后才能看书;手上有汗,一定要擦干净;要学会使用书签;刚买来的新书要给书包上书皮,妥善保管好;保持图书整洁,做符号式笔记时字迹要写工整,标记要画得很规范;鼓励小学生保存看过的图书。

那么学生应该具备哪些良好的读书习惯呢?

第一、“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一是自学时要用符号在书上进行“圈、点、勾、画、批”;二是要随时将课本和其它详细资料中的精彩之处摘抄下来;三是经常写一写心得体会。

第二、“心、眼、口三到”的习惯。这“三到”之中,关键是“心到”。有了“心到”,才有其它两到;心若不到,其它“两到”则难以做到。自学时,心想、眼看、口念,加上前面所讲的手画(或写)。

第三、养成善于自我提问题的习惯。有的学生往往自学时提不出问题,但是提不出问题并不意味着没有问题,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是心到的结果,是理解问题的前提。

第四、“非思不问”的习惯。善于提问要建立在多思的基础上。学问二字,“问”放在“学”的下面。这里所说的“学”,是指独立思考。

良好的读书习惯是在坚持不懈的反复练习中养成的,光说不练是不行的,没有耐心和恒心也是达不到好的效果的。因此我们要时刻教育学生,良好读书习惯的培养要从一点一滴做起,知道一点做一点,知道多少做多少,不断积累,良好的阅读习惯自然而然就形成了。

昆虫记读书笔记摘抄篇5

关键词:课外阅读;读物选择;方法指导;效果评价

语文课外阅读,是学生语文课外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常见的形式,是课内阅读的补充和继续,是学习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因此,加强语文课外阅读的读物选择、方法指导和效果评价是十分必要的。

1.认真做好语文课外阅读书刊的选择

(1)选择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理解能力的读物。对于课外阅读推荐书目的选定,应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低年级,主要阅读短小的童话、寓言、儿歌童谣,兼顾科学小故事、小知识等,一般为绘本、拼音读物;中年级,主要阅读长篇的童话、寓言、儿童小说、科幻作品、民间故事等;高年级,主要阅读古今中外经典名著、散文集、科普读物、历史、地理等书籍。

(2)选择有利于扩大学生知识面、发展思维的读物。知识的海洋浩瀚无边,而各门知识又相互联系。如《上下五千年》《十万个为什么》《百科知识丛书》等,学生一接触到这些书,就可遨游于知识天地,如《优秀作文选》《语文报》等,有点评、有总评,他们可以学习怎样写人、写景、叙事、状物、议论、抒情,为写作服务。

(3)选择与语文教材、时事政治、乡土人情有关的课外读物。一是结合课堂教学介绍有关书籍。如教学《林冲棒打洪教头》一文时,可介绍施耐庵的《水浒传》,教学《装满昆虫的衣袋》一文时,可介绍法布尔的《昆虫记》;二是结合革命纪念日、英雄人物纪念日以及中华民族传统纪念日,介绍有关书籍或各类报纸杂志。

2.注重加强语文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

(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往往喜欢阅读情节曲折、内容惊险的作品,如神话故事、民间故事、言情小说、武打枪战故事等,而对一些科普读物、人物思想性强的作品却兴趣不浓。针对这一情况,我利用《田忌赛马》一文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田忌第一次与齐威王赛马,三场都输了,第二次田忌仍用原来的马,为什么能反败为胜?”学生回答:“这是孙膑出的主意:先用田忌的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再用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最后用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结果以两胜一负赢了比赛。”我抓住时机,紧接着问:“这是属于什么问题?孙膑出的主意又属于什么?”学生面面相觑,答不上来。我顺水推舟引导说:“这是数学问题,孙膑出的主意是‘对策论’ ‘线性规则’,答案在《十万个为什么》里面。”我又让一个学生把答案读给大家听,学生的兴趣一下子提高了。(2)丰富学生的阅读形式。统筹安排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可用以下两种形式互为补充:一是“师生同读”,利用每周一节的阅读课,进行师生共读、共析、共悟;二是“优生导读”,在班级开设“图书角”,安排阅读基础较好的学生当“导读员”,利用“晨诵”和“午读”时间,介绍课外读物,先由他们带头阅读,再带动全班同学共同阅读。

(3)巩固学生的阅读成果。一是摘录法:学生课外阅读时,把书报上重要的词语、优美的句子、精彩的片段以及对自己的学习、生活有帮助的内容摘录下来;二是提纲法:学生读了课外书刊后,以概括的语句或小标题的形式把每段主要内容依次标出;三是心得法:学生读了课外书刊后,抓住感受最深的一两点,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写出自己受到的启发和教育。

3.精心谋划语文课外阅读效果的评价

(1)利用墙报、板报、手抄报、橱窗等,展示课外阅读成果。

(2)通过举办读书笔记展览会、读书报告会、书评会、故事会、心得交流会等,展示课外阅读成果。

(3)每学期举行一两次课外阅读知识竞赛,出题内容要具有时代性、乡土性、文学性、科普性、趣味性,以此来展示课外阅读成果。

强化语文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需要,是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时展的需要。只要我们上下互动,师生同行,认真谋划,精心安排,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努力唱响语文课外阅读“三部曲”,我们的语文课外阅读工作就一定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昆虫记读书笔记摘抄篇6

随笔故事一:

每周组织学生一次“谈天说地”,之后便集中写随笔。此项训练已经成为我们的常规了。可是,每一次都那么紧张兮兮的,又要说话又要写作文,哪来那么多时间给学生。况且,这本身和“随笔”二字不沾边儿。随笔,含有“信手拈来”之意。可是,集中进行辅导,同一时间完成,这是作文。

文章向来倡导“情动辞发”,如今在大教育环境下,“情”已经被扼制在学生的心底了。在这样一个没有场景,没有体验的冰冷空间里,学生们只能纸上谈兵了。即使有“情”,也是在教师的厉声厉色下强逼出来的。关于“随笔”,笔者有自己的看法。事实上,没有指导的随笔质量低下,于是只能是扶放参半。为了关照那些能自己坐稳的孩子,我特地设定了另一套奖励办法,只要在业余时间主动完成随笔的可以领取一朵红花。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嘛!那几个文学爱好者蜂拥而来,喜滋滋地捧着他们的随笔本。

连续两周,我等那些主动请缨的孩子捧上他们的得意之作,我可以大张旗鼓地表彰。可事与愿违,笑盈盈者寥寥。虽然红花依旧鲜亮,可也没能诱惑他们“上岸”。

随笔故事二:

“决不能放弃!关注每一位孩子的发展,让他们一起上路。”我给自己鼓劲。

换一种方式吧,我思索着。假如要求每人都来做,每天都做,是否会增加他们的负担呢?偶然的机会,我和日正、徐斌相约茶座。我向座上的同仁讨教了心头的疑虑。他们给了我动力。并且,告诉我要循序渐进。

哦,对!改变一种习惯,不是那么轻易的。如果改变方式,分层要求,易于操作,也许会更有效果。

“夫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首先要求孩子每人购买一本精美的随笔本。并且提出新的行动方案:每天都要写随笔,每篇随笔在100字以上。宣布之后,孩子们明显有了信心。

两天后,据组长检查汇报,依然有人没有完成。询问之后,他们说是没事可写。是啊,三点一线的轨迹生活,的确没有那么多的事情。于是我再次做出调整:1.可以写自己生活的事;2.可以结合阅读,摘抄精美的文句。同时,我特地组织了一次随笔撰写的交流和培训。我教给孩子一个简单有趣的记随笔办法:配画随笔——在随笔旁绘上与事件相关的图画,让画面更精彩,这样可以减少文字的数量;照片随笔——取来一些老照片,贴在随笔本里,在旁边写下当时的事情;实物随笔—采集一些落叶、昆虫,写观察随笔……孩子们听了,豁然开朗。看着他们跃跃欲试的高涨情绪,我心里十分高兴。

第二天,我如期检查随笔。全班没有人空白,形式多样,文字一点也没有减少,反而超过了我的要求。之后,每次检查,偶尔有学生因忘记没有完成外,其余的都能图文结合写出精彩的随笔。甚至有些学生课间都在写、画,超数量完成。

反思心语:

写随笔本是一种生活的习惯,让从来没有写过的孩子去写,需要克服许多来自素材和自身意识的困难。我们不能急于求成,要设法让孩子逐步顺应,让随笔成为他们生活的需要。同时,培养他们每天进行书写的习惯,为写随笔铺下基石。

针对培养一些不善于观察生活、思索生活的孩子,阅读和摘抄应该是一种极好的记随笔方式,因为和读书结合起来,不单是让他们去写,更是鼓励他们去阅读,去猎取更丰富的语言素材,通过阅读,丰厚思想和底蕴。读与写,二者结合起来,这样可以防止学生为了应付而记录流水账。

动力支持是长久坚持的必需。设立每周常规性的随笔交流和展评是随笔写作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想让他们有源源不绝的动力,就需要老师的不断激励。适当选取学生最满意的随笔和大家交流,或者进行展示、评比。虽然只是简单的表扬,但这对于孩子来说,是最大的鼓舞,也是对那些慵懒学生的鞭笞。

昆虫记读书笔记摘抄篇7

经过本学期的实践,以下是我的几点经验。

首先,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科普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至关重要。

我发现语文课本八组单元中,有一个单元专门进行科普方面的教育与引导,注重了对学生进行学科学爱科学的教育,更是对低年级学生科普兴趣的培养。这样的科普类文章以科学童话故事为媒介,让学生了解科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这些与学生的生活实践息息相关。所以我结合语文教学,选择与课文有关的内容,让孩子通过看书或者从网上搜集有关的视频资料,一方面培养了兴趣,另一方面也拓展了知识。比如说,一年级下册第十六课《要下雨了》用一个美丽的童话故事告诉了学生有关气象方面的常识,下雨之前动物的变化,燕子低飞,蚂蚁搬家,小鱼游出水面透气,这些自然现象蕴含着一定的科学知识。学生通过学习,会有很多疑问,下雨之前大自然还会有哪些预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结合本课,推荐学生阅读《十万个为什么》的书籍,对自己的疑问有目的的查找答案。再比如,在第四单元的,大多是有关昆虫的信息,蚂蚁,蚯蚓,蜜蜂,蝉,萤火虫等,在昆虫世界里,学生已经不能只满足于认识这一低浅的层次上,他们会有新的发现,蝉为什么会叫?萤火虫是怎样发光的?蚯蚓是什么样子的,它有什么生活习性呢?我和孩子们从网上搜集很多这一方面的动画,如《动物世界》,孩子们在看的过程中增长了知识,培养了兴趣。

其次,组织学生开展科技小发明小制作,举办科幻画的比赛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制作的过程中,探究思考,提高科学素养。

无论是动手制作,还是节约环保,还是探索宇宙奥秘,孩子的想象空间都是非常广泛的,他们求知的欲望都会被激发出来,积极探索与发现科学奥秘成了他们乐此不疲的事情。在此过程中,孩子需要阅读相关的文本,上网查找图片,视频,各方面的知识信息,对于他们来说这一切都充满了乐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都有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他们希望自己成功,因此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创设良好的氛围,使学生置身于探索问题的情境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乐于研究。另外,小学语文教材中介绍了一些科学家,比如钱学森、李四光、霍金、袁隆平等,他们都有一颗献身科学事业的崇高的心,还有一个严谨的治学作风,这些都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因为在中小学阶段开展科技教育活动的关键不在于结果,而重在过程。在科技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形成一种习惯,形成一种意识,培养一种精神,拥有一种兴趣,有效地引导学生对科学的认知和理解,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是我们的最终目的。

再次,课内向课外延伸,从多个方面入手,积极有效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引导,让他们养成关注科学的习惯。养成阅读科普读物的习惯,同时提升科普兴趣。

鲁迅说过:“专看文学书,也不好的。先前的文学青年,往往厌恶数学,理化,史地,生物学,以为这些都无足重轻,后来变成连常识也没有,研究文学固然不明白,自己做起文章来也胡涂,所以我希望你们不要放开科学,一味钻进文学里。譬如说罢,古人看见月缺花残,黯然泪下,是可恕的,他那时自然科学还不发达,当然不明白这是自然现象。但如果现在的人还要下泪,那他就是胡涂虫。”

根据当前学生的课外阅读取向状况,引导学生阅读科普读物、汲取科学知识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必须要求我们由课内向课外延伸,从多个方面入手,积极有效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引导,让他们养成关注科学的习惯。

1、报刊。在日常的课外阅读安排中,阅读科普报,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馆的资源,并且细化阅读任务,明确阅读要求,及时抽检阅读效果。如果学生觉得很好的可以记下来,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摘抄笔记与各科学习中有关的科普知识会使学生强化阅读能力,提升阅读兴趣,日积月累形成习惯。

2、看科幻故事。科幻作品缺乏想像力和时代感。科幻作品虽然等同于科普读物,但是好的科幻作品却能激发人们的想像力,开拓思维空间,引发人们对科学的兴趣。所以,给青少年提供好的科普读物,对青少年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国外,很多大科学家都愿意投身科普创作,他们的作品常常学识丰富、具有文采,将尖端科学与生活紧密相联,大大地吸引了读者和观众的眼球。同时也可以让学生画出自己心中的宇宙世界,自己创作科幻画,加上自己的创意说明,这样学生对科普知识的探索与阅读更加感兴趣。

昆虫记读书笔记摘抄篇8

关键词:课外阅读;提高;语文素养

一、激发阅读兴趣

我国古代大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知识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我在平时的教学中采取了以下策略:

1.讲故事激趣

组织学生把在课外读到的故事讲给大家听,看谁的故事多,看谁的故事精彩,最后评选出“故事大王”,然后再将听到的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家长听,充分调动学生读书讲故事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读书热情。

2.榜样激趣

教师在课上,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名人热爱读书的故事,以此鼓励学生课外阅读。教师还可以介绍本班同学好读书的事例,身边的榜样更能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

3.好书互荐激趣

在阅读课上,我让学生自己交流互荐好书。小孩子兴趣相近,同伴之间求同心理比较明显,由他们自己互荐的书更有兴趣研读。

二、选择阅读内容

不少小学生和家长也不知选择什么读物给孩子。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选择优秀的课外读物。

1.依照学生学段不同推荐书籍

学生年龄、学段、性别、性格、心理特点等方面不同,其阅读兴趣也存在着差异。低年段的主要选择一些童话、寓言、故事、儿歌、童谣、浅近的古诗来读;中年段阅读内容为:优秀诗文、各类童话、科普读物、名人传记、历史故事、文学名著(儿童版);高年段阅读内容为:对人生富有启迪作用的作品、名家的散文、诗歌、文学名著等。

2.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推荐书籍

在语文课上,抓住要点,选择内容,并引导学生由课内向课外延伸,进行有计划的大范围阅读。根据文体,指导阅读同类型的文章,学生在学习了某种文体的课文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同类体裁的读物,指导学生运用课堂上学到的阅读方法进行课外阅读,以达到课内得法,课外受益的效果。如,学习了说明文《鲸》《松鼠》后,推荐学生读《昆虫记》《世界上最脏最脏的科学书》《国家地理科学探索丛书》《科学探索者》《万物简史》等科普读物。

三、指导阅读方法

虽然有阅读的兴趣和优秀的课外读物,但毫无目的、方法地去茫茫课外读海中“潇洒走一回”,其意义和收效也不得而知。小学生怎样才能高效地汲取营养,扩大知识面,积累语言,提高写作能力呢?这需要教师在阅读方法上予以适当的指导。

1.指导学生做读书计划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课内学习的需要和自己的读书情况,制订每天、每周、每月、每季度的课外阅读计划,并按计划进行阅读。还可以制作一只倒计时阅读“时钟”,尽量对一天或一段时间规定合适的阅读量,以逐步积累读书经验,提高阅读质量。

2.指导学生用读书方法

根据不同体裁的文章用不同的方法去阅读,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精读、略读、浏览“三读”法,阅读初期,一般以精读为主。有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和能力以后,以上三种读书方法可交叉进行,一般内容略读或浏览,精彩的部分精读。

3.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阅读时摘抄优美的词、句、段于笔记本上,经常翻阅,从中学到作者遣词造句和描写事物的方法,对自己作文大有益处。

总之,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要注意激发阅读兴趣,选择优秀的课外读物,教给有效的阅读方法,体现大语文教学观念,重视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自主阅读研究的能力。这样,才能保证课外阅读的质量,促进语文能力的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上一篇:新闻摘抄十条范文 下一篇:美段摘抄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