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文章读后感范文

时间:2023-09-27 03:20:49

励志文章读后感

励志文章读后感篇1

[关键词]文摘杂志 新媒体 发展

[中图分类号]G23[文献标识码]A

随着网络、数字和移动通讯等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以电脑、手机、数字电视以及其他手持阅读器为传播终端、阅读终端的新媒体蓬勃发展,给传统媒体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数字新媒体阅读对传统纸媒的冲击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直接分流传统纸媒的读者,二是通过深刻影响人们的阅读习惯和思维方式,进一步影响人们对传统纸媒的评价和选择。目前,新媒体的主要受众是年轻人,从此意义上来说,以广大青少年为目标读者群的《青年文摘》面临来自新媒体的挑战尤其严峻。

作为一个具有三十多年历史的老品牌杂志,作为中国发行量最大的青年期刊,《青年文摘》在新媒体时代的发展之路既不是保守僵化,也不是改弦易辙,而是在坚持办刊宗旨和杂志定位基本不变的基础上,研究新媒体时代广大青少年读者的阅读特点和审美需求,从编辑方式、选稿原则、后期加工到美术设计各方面采取创新求变的应对策略,以提高刊物竞争力,争取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一、坚持宗旨和定位不动摇

面对新媒体挑战,《青年文摘》首先必须坚持自己的办刊宗旨和基本定位。作为具有超过30年历史的品牌期刊,《青年文摘》“弘扬先进文化,服务引导青年”的办刊宗旨和“青少年健康成长、成才、成功的心灵读本”的杂志定位,在新媒体时代,仍然具备深刻的现实意义和较高的市场价值。保持并强化多年积累下来的“励志性”、“经典性”和“范本性”等品牌特质和优势,是《青年文摘》应对新媒体挑战的重要策略。

1. 励志性

《青年文摘》的主体读者是青少年,这个群体正处于人生中最重要的成长阶段,是形成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关键时期。《青年文摘》秉承中国青年出版社的优秀传统,以“引导青年,服务青年”作为自己的办刊宗旨,立志做新时期青少年健康成长、成才、成功的心灵读本。“励志”是《青年文摘》的立刊之本,我们对“时尚”和“趣味”的追求也是建立在以“励志”为核心的杂志定位基础上。新媒体时代,《青年文摘》要突破旧有的励志模式,以更贴近时代、更贴近生活、更能被青少年接受的方式挖掘生活中的真善美,塑造积极向上的青年形象,弘扬正义和美德,倡导社会主流价值观。

2. 经典性

具有经典潜质的文章或经典作品是《青年文摘》多年形成的选稿标准。可以反复读且经得起时间考验,现在读有意义,几年后读还有价值,以“耐读”为基本特征的“经典性”是《青年文摘》的重要特色和品牌优势。在信息碎片化、阅读快餐化的新媒体时代,这种经典性显得尤为稀缺和珍贵。在强化“经典性”方面,《青年文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比如,以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为契机,推出“中国当代文坛名家名作大系”,从莫言、余华、刘震云、苏童、王安忆等20位当代名家的经典小说中节选精彩内容,一期一人一作,为读者带来一场经典文学的盛宴。

3. 范本性

《青年文摘》一直以来都是中学生的语文范本和作文素材库,这是《青年文摘》的另一品牌优势,也是新媒体时代《青年文摘》的核心竞争力。《青年文摘》大部分读者是中学生,抓住中学生,也就抓住了主要市场。中学生阅读的一大特点是有助于他们的学习,《青年文摘》在满足广大读者广泛阅读需求的同时,努力为中学生提供作文素材和语文范本。比如,增加哲理、励志类小故事小文章的数量,使之成为作文素材库甚至作文范本;重视语文规范,小到遣词造句,大到文章结构和立意,坚持《青年文摘》多年形成的隽永文风,使之成为中学语文学习的现代范本,成为语文老师的教学辅助材料,学生的课外阅读素材。

二、与时俱进,创新求变

新媒体时代,各种各样的资讯铺天盖地,给传统媒体带来巨大挑战的同时,也给文摘期刊,特别是给主要面对课业负担极重的青少年学生的《青年文摘》带来新的发展契机。“海量资讯”更需“沙里淘金”。青少年学生是一群特殊的读者,他们没有更多的时间网游漫步,特别需要有人去埋头为他们做“沙里淘金”的工作,找到符合他们当下需求的具有时代性特征的好文章,用最经济的篇幅传达给他们最丰富的信息,同时还要让他们感到饶有情趣。适应新媒体时代读者阅读习惯的新变化,在思想内容和选编形式方面与时俱进、创新求变,突出“策划性”、“精炼化”、“时尚性”和“趣味性”的新特色,是《青年文摘》新媒体时代下重要的发展策略。

1. 策划性

相对于新媒体的“全息化”和“及时性”,文摘杂志的滞后性显得尤其突出。增强文摘杂志时效性的有效方法就是加强策划。策划可以及时跟进受众关注的热点,可以鲜明地传递杂志的价值立场,并且有效提升杂志的独特性。为此,《青年文摘》强化策划意识、话题意识,利用《青年一代》、《名人故事》、《今日视点》、《时尚看点》等栏目,及时推出青少年关注的热点人物和热点事件,其中不少稿件为编辑部自己编写甚至原创。比如,林书豪是一个很典型的励志人物,但当时关于他的很多文章都过于新闻化评论化,不适合《青年文摘》。若是等待别的杂志刊登出可用的文章我们再去转载,时效性就过了。于是,编辑部迅速组织编辑在广泛搜集素材的基础上编写出《林书豪:“NBA灰姑娘”的传奇》,获得读者好评。又如,当得知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时,我们在最新一期稿子即将送终审时果断决定换稿,立即召开策划会确定用“人物+作品”的呈现方式,安排编辑部文字功底最深厚的编辑撰写人物文章《莫言:把中国乡村的故事讲给世界》,从青少年读者的阅读兴趣出发,重点描写莫言的人生成长故事,同时安排编辑阅读莫言的代表作《红高粱》,从中选出故事相对完整的章节。正是有了这样的策划,《青年文摘》的读者得以在第一时间感知莫言这个人和他的文字。这种强调策划的编辑方式使相对滞后的文摘内容更加鲜活,更能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 精炼化

在网络带来海量资讯的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文摘期刊的功能除了遴选佳作,更重要的是缩短文章篇幅,浓缩精华,以适应人们快速获取信息的阅读特点。美国《读者文摘》创刊号上明确提出,杂志中的每篇文章都要以“浓缩精简”的形式推出,其选用的多数文章被浓缩成原文长度的1/4,《书摘》栏目不只是从书中摘录部分章节,而是浓缩整本书。《读者文摘》不是美国的第一份文摘杂志,但其创办人华莱士是第一个想到浓缩文章的人。这种远远超越了“摘录”本身、保持原文风格和精髓的“浓缩精简”成为《读者文摘》一以贯之的重要编辑原则,也是《读者文摘》成为“自圣经以来最成功的出版物”的一件核心武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人们更加渴望提高获取信息的效率,因此,“浓缩精简”的编辑方式可以有效提升文摘杂志的市场竞争力。目前,《青年文摘》刊登的文章中90%经过不同程度的编辑加工,或节选或缩编或删改,使内容更精粹、更耐读。在杂志总页数不变的情况下,以前每期文章总篇数在50篇左右,现在都在60篇以上。缩短文章篇幅,增加文章篇数,也是《青年文摘》应对新媒体时代快速阅读变化的重要策略。

3. 时尚性

青年是时尚的创造者、追随者和关注者,新媒体发展使时尚文化流行文化更快地渗透到青年的日常生活中。《青年文摘》虽然不是一本时尚刊物,但近年来,对时尚的记录和把握也是我们关注的重点,为此,专门开设了“流行”板块,下设《时尚看点》、《潮人潮事》、《影音节拍》、《点击》等栏目,对青少年崇尚的流行文化、时尚热点、潮流事物进行前瞻性介绍或深度报道,展示个性新潮的生活方式并传达现代实用的生活观念。同时,也对传统栏目给予新的诠释,增添时尚现代的内涵,比如《青年一代》和《名人故事》重视从明星的成长历程、人生故事中挖掘对青少年有益的励志元素;《至爱亲情》从传统套路下的苦情煽情走向以新颖的表达方式呈现新时代下的新型情感故事,更具现代性、真实感和现实感。随着内容的变化,杂志的美术设计包括插图和版式也趋向现代化、时尚化。

4. 趣味性

《青年文摘》的主体读者是青少年学生,这群特殊的读者有着繁重的学业负担,渴望通过轻松有趣的阅读缓解学习压力;另外,他们课余时间有限,心性并不是十分成熟,很难像成年人那样,具有克服巨大阅读障碍的坚韧意志力, “趣味性”是吸引他们阅读的关键要素之一;更重要的是,新媒体的“多媒体”特性使青少年对信息的获取方式更加立体有趣,这种“趣味性”追求深刻影响了他们的阅读习惯。因此,新媒体时代的《青年文摘》除了满足青少年读者对知识、哲理、思想的渴求,把“趣味性”也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我们专门开设一些趣味性栏目,如:强调文字有趣有味而非纯粹说教的《悦读会》;以科幻、武侠、推理、悬疑、奇幻等青少年喜欢的新锐文体为主的《心跳剧场》;满足青少年好奇心求知欲的《惊奇档案》;融合传统笑话和网络幽默的《开怀一笑》,等等。

新媒体的冲击固然来势凶猛,但传统媒体也不必谈之色变。要既不骄傲自大,也不妄自菲薄;既要顺时而变,又不放弃自我。一方面,深入研究新媒体时代下受众的阅读习惯和思维方式,创新求变,积极应对;另一方面,正确认识自己,强化品牌优势,提升核心竞争力。这是《青年文摘》也许也是其他传统纸质期刊在新媒体包抄下寻求突围与发展的根本策略。

励志文章读后感篇2

知道黎志新的名字,是我在网易博客游走的时候。一位位教育名家,借着网络出现在我的视线里,同时也知道了一个网名叫“沁心荷”的女子就是黎志新。

但我对她没有留意太多,倒是对她的“育女心得”倍感兴趣。她推荐的《不一样的卡梅拉》、《了不起的狐狸爸爸》成为儿子最青睐的读物。

后来在班主任尖峰论坛再次见到了“黎志新”这个名字,其时我已知道了论坛各组组长个个身手不凡,志新是其中之一。又荣幸地听了她的一期关于班会的讲座,更让我对她熟悉亲近了几分。

但她的书是肖盛怀老师推荐读的,他说:“你试着看看,相信你会喜欢的。”

于是,放下了手头的书卷,我拿起了其中一本《做一个励志型的班主任》打量起来。

看封面,看简介,看出版社,直到被书中的文字吸引。

能把班会课上到如此出色,真的让人佩服。

人常说:把简单的事情做好了就是不简单。以“班会课”为突破口,志在创新,这就是志新吗?

我改变了以往的读书习惯,在笔记本上把书的目录工整地抄写下来:

第一章正确认识励志教育

第二章励志教育的丰富素材

第三章励志教育的重要主题

第四章励志教育的方法和原则

我试图先自己进行解读这几个并不难解的题目,却一时没有太多的内容补充。

我喜欢雄鹰,鹰的搏击与勇毅,凶猛与顽强是让人折服的;我喜欢蜗牛,这一小小的动物曾激励我的学生永攀巅峰。而这两种动物是唯一可以到达金字塔顶端的。

志新是什么?她有鹰的志向,有蜗牛的坚持,或许她自己就是励志的最好典范。

我摘录她书中引用的几段文字:

阿里巴巴的创始人马云曾说:“很多年轻人是晚上想想千条路,早上起来走原路。中国人的创业,关键不是因为你有出色的想法.理想.梦想,而是你是不是愿意为此付出一切的代价,全力以赴的去做它,证明它是对的!”

“立刻行动!立刻行动!立刻行动!!!”

“此时,此地。我现在就付诸行动。”

“此时,此地。我现在就付诸行动。”

——《羊皮卷之九我现在就付诸行动》

“立刻行动!立刻行动!立刻行动!!!从今往后,我要一遍又一遍,每时每刻重复这句话,直到成为习惯,好比呼吸一般,成为才能,好比眨眼一样。”

——《羊皮卷之九我现在就付诸行动》

我知道,写完此书的志新又往前走了,她一直在行走中,走得很稳当很精彩,而我仍站在原地向她书中的高度攀登。

在看她的《班会课示例:双语警察刘文立的启示》时,我曾想,这次班会的目的和意义真的达到了吗?学生后来真的有变化了吗?

班会后是不是学生就真的爱上了英语?这一系列问题才是值得我们真正思考的,教育就是为学生的长远人生考虑。

教育的至高境界是无痕,班会课也好,语文课也好,其他课也一样,少一些雕琢的痕迹,少一些教师的自我展示,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这才是教育。

合上书,放在胸前,我知道,志新又走远了。

那么我呢?

励志文章读后感篇3

第一招:“漏”

在阅读教学中,许多看似无关紧要的细微之处往往隐藏着作者特别的言语秘妙,假如教师直接把这种秘妙告诉学生,这种秘妙之处就会显得直白无趣,引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不能使学生品尝到“偷尝”的乐趣。此时,教师可以妙用“漏”字招数,把秘密故意“漏”给学生。

如在教学苏教版第七册《徐悲鸿励志学画画》一课时,在板书课题的时候我故意把课题写成了“徐悲鸿厉志学画画”,在教师板书完课题之后,立刻有学生指出:“老师,你把励字写错了。”这时我装作恍然大悟的样子说:“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这里应该是鼓励的励,而不应该是严厉的厉,你们知道‘励志’是什么意思吗?”学生说“励志”就是“立志”的意思,在这种教学情景下,教师再因势利导,通过层层追问,让学生明白课文为什么用“励志”而不是“立志”。在这种层层剥茧式的教学引导下,学生体会到了阅读教学中教师“漏”出的无限精彩。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故意“漏”掉一些细节,不仅考查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同时这些细节也是文本语言的秘妙之处,这样处理,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探究阅读兴趣,撑起了学生“学”的一片天。

第二招:“换”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质优美的文章,其中一些词语用词非常讲究,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怎样才能使学生感受到作者用词造句的秘妙之处呢?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妙用“换”字招数,学生通过换词比较,不仅可以理解文字表面的意思,而且在换词比较中理解了词语的深刻内涵。

如在教学苏教版《爱如茉莉》一课时,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初升的阳光从窗外悄悄地探进头来,轻轻柔柔地笼罩着他们。一切都是那么静谧美好,一切都浸润在生命的芬芳与光泽里。”为了使学生感受到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在教学时,我主要抓住“探”字来让学生品味、感受,让学生想一想“探”字还能换成哪些词语。有学生说“钻”,有学生说“射”,这时我再让学生用这些词语和原句中的“探”字替换比较,并想想有什么区别,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通过换词比较真切地感受到“探”字隐含着“悄悄的,生怕打扰别人”的意思。而如果用“钻,射”等词语就不能有效地把这种意思表达出来。

第三招:“补”

在语文教材中,作者为了表达的需要,经常会在文本中出现一些“留白”之处。教师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通过想象对这些空白之处进行“补”白,这样处理,不仅可以丰富想象,发展思维,而且学生在补白说话写话训练的过程中,文本内容也会显得更加丰满。

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第十二册《最大的麦穗》一课时,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惊醒……似乎在为他们惋惜。”为了使学生感受到弟子们走到地头一无所获时的情景,我问学生:“此时此刻,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情景?”有学生说:“我好像看到了一颗麦穗说我就是最大的,来不及了,快把我摘下。”有学生说:“我好像看到一个弟子在说,我真后悔啊,早知道,我……”还有的学生说:“我好像看到了一个弟子默默地对自己说,如果可以重新选择,我一定不会两手空空。”这里,在学生的想象下,麦穗活了,弟子们醒悟了,学生学得更有劲了。

在阅读教学中,在文本语言这看似不起眼的地方,教师适时地让学生“补一补”,不仅丰富了文本内容,言语表达的亮点在学生的精彩补白下也更加显得熠熠生辉。

第四招:“仿”

在阅读教学中,有一些文本教材中的语言描写或者构段方式非常特别。在教学时,针对文本的精彩之处,让学生进行“仿写”训练,可以使学生不仅明白文章好在哪里,还可以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写,以及怎样表达才能更好,进而有效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如在教学苏教版第四册《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一课时,在学完课文第二、三节以后,可以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些小节,发现它们在表达上的特点,然后让学生仿照这种形式进行说话练习。在教师的点拨引导下,有学生说:“我想变成田里的青蛙,帮助农民伯伯消灭害虫。”有学生说:“我想变成丝丝凉风,给人们送去清凉。”还有的学生说:“我想变成阵阵细雨,让庄稼尽情地喝水,长大。”……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下,学生的思维被激活,积极地畅谈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因此,课堂教学更活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更高,阅读教学也更有效。

励志文章读后感篇4

关键词:语文教学;非智力因素;赏识;陶冶;熏陶

中图分类号:G633.3 ?摇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2-0093-02

在中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自信心、情感、意志等是与学习活动有直接联系的非智力因素,这些因素充满活力,对学习的作用十分明显,起着直接的、持久的影响。初中语文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而且还要把自信心、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贯穿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在语文教学中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与培养。

一、赏识培养自信心

自信心是人最宝贵的一种心理品质。纵观史上有成就的人,他们的成功几乎都与自信密不可分。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苏霍姆林斯基)。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多表扬、多鼓励,实施“赏识”教育,善于发现并放大学生的“闪光点”,多用肯定激励的语言强化。

1.课堂提问树立信心。课堂教学中师生问答互动过程,是培养学生自信心的重要渠道。我在课堂提问时常用肯定的话语有意识地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同时还注意指出学生今后努力的方面,比如,对于声音不够亮、神情较拘束的学生则说“回答正确!如果声音再宏亮点、再放松点,就更好了……”。

2.作业批改强化信心。作业批改是课堂教学的延伸环节。在学生作业(作文)批语中,通过针对性的、饱含激情的鼓励性的语言,春风化雨般地强化学生的自信心,时时刻刻鼓励他们巩固、发扬优点,时时刻刻给学生强化自信心的正能量。

3.课下沟通滋润信心。结合单元教学目标和写作练习,适时与班主任和其他任课教师沟通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自信心的发展现状,再由班主任通过邮箱、校讯通或家长见面会等形式告知家长,对家长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达成共同培养自信心的共识,从而形成语文课、其他课、班主任、家长共同培养学生自信心的合力,使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在细小的环节上能够不断呵护、滋润学生自信心这颗幼苗。

二、陶冶丰富情感

良好的情感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催化剂。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尝试以朗读激感、讲读启感、写作抒感,从而培养学生爱祖国、爱生活、爱父母的良好情感。

1.朗读激感。充分利用诗歌这种有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从语言文字入手,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结合教师的范读,再现作品的艺术境界,使学生经过形象感受和情感体验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在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余光中的《乡愁》等诗歌教学中,通过反复朗读,理解诗人那炽热、真挚的爱国情怀和思念祖国的思想情感,让爱祖国这颗健康种子在学生心里发芽成长。

2.讲读启感。情感总是伴随认识而产生和发生,只有对某种事物的了解和认识比较深刻,产生的情感才会深刻。在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藤野先生》、王梓坤的《师恩难忘》、邹韬奋《我的母亲》、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儿落了》等文章的教学前,通过布置“我眼中的美丽的(可以是其他修饰语,但必须是褒义词,下同)春天”(温暖的冬天、有趣的业余生活、辛勤的老师、坚强的爸爸、温柔的妈妈)等观察作业,增强他们对自然、对生活、对教师、对父母的了解和认识,蓄积学生的情感。讲读时,根据课文内容,结合景物、人物等的分析,启发学生的情感,在情感中求知、学知,陶冶情操。让学生进一步感知作者对待生活、对待师生友情、对待至爱亲情的态度,从而增长知识,提高认识,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使其良好情感的稳定性日益巩固增强,深刻性日益加深提高。

3.写作抒感。我注意通过日记和作文教学,使学生抒发良好的情感。经常通过写作练习,突出家庭亲情、师生友情、同学友情这些永恒的写作主题,强化学生健康的情感意识,从而感受亲情、认识友情,培养正确的人生观。

三、熏陶磨炼意志

顽强的意志是人成才成功的柱石。因此,加强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尤为重要。课堂教学中,尝试通过以下途径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意志。

首先,注意发挥文章中杰出人物的示范作用。通过感知古今中外优秀的人物形象,让学生从榜样中汲取营养,磨炼意志。在学习《水调歌头》、《岳阳楼记》、《醉翁亭记》这些名作时,通过介绍写作背景和思想内容,从而让学生感知苏轼、范仲淹、欧阳修等名家的坚韧意志、豁达胸怀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在学习《舜发于畎亩之中》等励志名篇时,感知舜、傅说、胶鬲、管夷吾、孙叔敖、百里奚在逆境中奋起的形象和事迹,启发学生自我激励的自觉性。其次,注重发挥现代传媒的作用。比如在课外阅读中,当读到《陈涉起义》时,有意识地推荐学生去网上搜集有关作者写作《史记》的故事,让学生知道司马迁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完成这部长篇巨著的,从而学习其逆境中奋发有为的意志。另外,结合课文教学,有目的地组织学生收看电影、电视,以达到教育的目的。如中央台播出的《体育在线》等栏目,常包含著名运动员逆境成长的励志故事,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收看,并在节目播出的第二天在班上组织一些讨论,效果不错。当然,非智力因素除自信心、情感、意志等外,还包括兴趣、性格、需要、动机、目标、抱负、信念、世界观等丰富的内容,加上初中生的可塑性较大,所以,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时,必须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也应该与语言运用的学习、语文能力和语文习惯的培养、语文知识的学习有机统一地结合在一起,自然和谐地进行,努力做好教书育人工作,努力做一名称职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为学生未来全面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励志文章读后感篇5

欢迎来到“编读往来”栏目。

“编读往来”是本刊与读者沟通、交流的平台。如果您对我们的杂志有更好的建议,或者对某篇文章有不同的见解,您都可以在这里畅所欲言。对于您提交的问题我们会及时反馈。您的参与定会成为推动杂志更快更好发展的动力!

《记者观察》办得内容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成熟。近年来,我与《记者观察》杂志结了缘;通过读刊,我感到她确实像贵刊所秉持的“坚持党性原则,正确观察社会,洞察世间万象”。通过对比,我感到《记者观察》杂志容量越来越大,栏目越来越精,思想越来越深。除一些动态性消息之外,有不少文章具有剪贴收藏价值。

我觉得贵刊今后在“编读往来”方面要加强,要加强与读者之间的沟通,搭起一座桥梁,使刊物越办越好。

大同读者何先生

我是贵刊的订户,一直以来对贵刊的“博文时评”栏目情有独钟。此栏目所选文章思想深刻、文笔犀利,都是针对社会热点、难点,针对百姓所关注的问题有感而发,希望此栏目能更加厚重。

贵刊6月(下)所刊登的《文化沦丧谁之过》一文,对文化商业化、低俗化的倾向进行了深入剖析,可以看出作者对国人精神世界空虚颓废的忧虑和痛心。他所提出的观点和文章的结论虽然还有待商榷,但对中国知识分子而言,不能不起到振聋发聩的效果。

青岛读者 刘先生

《记者观察》,顾名思义,就是要用记者的眼光看待社会问题和事件,关注民生民意,我想其特色就在于报道视角独特,揭示问题深刻,集社会新闻性、参考性、可读性于一体。希望贵刊能在这方面多下功夫,办出自己的特色来。

江西读者郭女士

屈指算来,《记者观察》杂志已走过了近20个春秋。如果把这本刊物譬喻为一棵葱茏的大树,无疑,读者是滋润它枝繁叶茂的沃土养分。岁月如歌,编读情深。开门办刊,始终是《记者观察》坚持不懈的办刊理念;读者的鼓励与参与,是《记者观察》不断前行的重要力量。

曾经,通讯员是很特别的亲切称呼。这一称呼激励着无数业余作者激情奔走于社会各个层面,采写方方面面的信息稿件,以至于有不少人成为知名作家、新闻工作者、专职文字工作者后,仍难以割舍人生履历中这段美好的行程。编读往来为各级通讯员提供了宣传工作的指引,编读互动的成熟机制,也使刊物了解更多的社情民意,增添了来自基层的鲜活“猛料”。 日月如梭,斗转星移,不变的是编读深情。20年来,尽管刊名有所更改,但密切联系群众、热忱为读者作者服务的传统依然在每个办刊人的手中薪火相传。 有专家称,新闻媒体工作发挥着“辅政亲民”的作用。辅政,就是通过信息和媒体运用,动员各方力量了解、理解和支持政府的方针政策、工作措施,提高执行力;亲民,就是通过新闻等信息沟通、交流互动功能,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密切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在建设和谐社会中,编读往来有其自身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眼光向下,笔尖朝下,更加关注民生民安,反映群众的心声呼声,是采编人员应谨记的职责之一。

励志文章读后感篇6

读书之乐 无可言喻

几年来,在老师的熏陶下,我迷上了阅读,每天至少保持一小时的静心阅读。对我而言,阅读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儿,在我心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国际大奖小说、金庸大师的巨作让我欲罢不能;名人故事等励志之作让我学会了坚强,鼓励我要做生活的强者,去适应瞬息万变的世界;各类美妙的散文带我领略风景秀丽的田园风光,或是感受异域风情,或是欣赏春花秋月,无论远古还是未来,都仿佛是身临其境。若是有幸读到几首好诗,品几阕宋词,更能让人心旷神怡了。此时读书之乐,无可言喻也!

籀园讲坛 受益匪浅

阅读经典,让我受益匪浅。本着对三国的痴迷,我开始着手准备籀园讲坛。上图书馆找资料,看各专家对三国的点评,读古文版的三国演义,品三国志……加上自己对三国的理解与领悟,又经过老师的指点迷津,我的《品三国之临危受命》终于完稿,成功开讲。我激情四射的演讲轰动全场,在籀园讲坛上谱写了一个新的篇章,并在美丽的校园中掀起了一股又一股的读书热潮。在苍南赤溪小学举办的“乡村读书计划”活动中,我声情并茂的讲解再次深深震撼了在场的老师、同学及乡村读书计划的“义工团”成员,受到了他们的高度评价。

追求灵感 书写我心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在广泛的阅读中,我的词汇量在不断增加,当阅读中遇到佳词美句时,我会摘录到笔记本上,毕竟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嘛!日复一日,我在不断的积累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此外,我的作文老师,在写作上也给了我很多的指导,他鼓励我们表达真情实感,用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作文老师告诉我,如果一味地追求美丽的词藻,自己写得吃力,别人读得乏味――慢慢的,在他的引导下,我学会了我笔写我心,并养成了写灵感篇的好习惯。无论高兴悲伤,欢乐委屈,都可以通过灵感篇来倾诉。不管再忙,我都会将特别有灵感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每周至少写三篇。写灵感篇既增加了我的写作素材,更扎实了我的写作功底。我用笔尖触及我的心灵,我用文字表述我的心情。写作使我多了几分灵气,让我找到了心灵的那份宁静。

硕果累累 展望未来

笔尖在纸上不断跃过的同时,也为我弹奏出美丽的华章。我发表了多篇作文,还荣获了各种殊荣……

如果说,掌声和鲜花是我童年的点缀,那么,阅读和写作就是我成长的法宝,陪着我扬帆起航,伴着我智慧飞扬。

家长的话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时候,品余就对文字、唐诗、故事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每晚入睡前都要有诗歌、故事陪伴。上幼儿园了,他理所当然地成为了班级里的故事大王、阅读识字大王。如今,书香浓郁的校园更让他如鱼得水,老师同学推荐的好书也让他爱不释手,回家后做完作业的第一件事就是阅读,沙发上、钢琴上、床头柜等家里的每一个角落都有他心爱的书。渐渐的,他的阅读视线捕捉到了经典名著、各类散文等。书,成了他的精神食粮,就像品余自己所言,一日无书,六神无主!

励志文章读后感篇7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26-0068-01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但是,受学生、教师、教育理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出现了学生阅读不自信、羞于阅读、不愿阅读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和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本文结合笔者多年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经验,提出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多种策略。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教师应全面理解新课标的教育理念,将语文课堂真正还给学生。教师在阅读教学时,应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线,侧重提高学生综合阅读能力,在结合新课标的基础上,借助各种常用的阅读技能、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为进一步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奠定基础。比如:教师可选择一些可以体现小学生现实生活的读物让学生阅读。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文章内容,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文中的语境、用词可以自己创设,进而激发学生阅读“原文”的兴趣。

当学生阅读的兴趣被逐渐激发出来之后,教师再给学生逐渐加大阅读量,加深对一些美文内涵的讲解,使学生可以在阅读过程中体验这些文学作品的美感,从而逐渐培养学生的语感。久而久之,学生在日常的阅读练习中也会积累更多的阅读技巧。在学生掌握一定程度的阅读技巧之后,教师再指导其通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并通过理清全文思路引导学生抓住课文或范文中最具表现力的语句,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2.鼓励学生反复阅读,品味文中意蕴。

文章的意蕴通常是在反复阅读中逐渐感悟出来的。因此,教学应引导学生对一些优秀的课文或美文进行反复阅读,让学生感受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其次,教师在鼓励学生进行反复阅读训练的过程中,还需不断改进自身的教学手段,以进一步促进阅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再次,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现有阅读资料,并利用传媒资源的独特价值去收集、整理更多的阅读资料,并将阅读资料发给学生,让他们集体在早自习、午间进行反复阅读,更好地品味文中意蕴。最后,教师还要善于营造课堂阅读氛围,让学生进入到课堂教学情境之中。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微课”整合一些文字、声音、图像、视频等,在课堂中用以辅助学生阅读,进而通过营造课堂阅读氛围,让那些不善于阅读、羞于阅读的学生受到熏染,逐渐培养阅读的良好习惯。

3.利用合作阅读,指导学生学会创新思维。

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倡导学生之间形成一个个自主阅读合作小组,使学生在合作小组中反复阅读文本。同时,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学会边读边想,对要点进行“圈画”,并指导学生在阅读之后写出自己的感受或欣赏评价之类的内容。

学生完成合作小组阅读后,教师还要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相互交流、讨论,通过质疑启发学生进一步理解文章的内容与重点,通过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思维,产生多元结论,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目的。学生所具有的多元化思维品质与思维习惯往往会将文章中的内容或片段与自己的某些生活、思想情感等联系起来进行思考。此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将自己的“联想”加以提炼并写出来,这才在一定意义上完成了对文章的较为深刻的阅读,也实现了学生对文章的自我解读,这对全面提高学生阅读水平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具有积极的作用。

励志文章读后感篇8

关键词:初中英语 英语阅读 阅读教学

一、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及原因

阅读教学是整个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板块,也是一个瓶颈,各个层次的学生均不易突破。师生都存在导致这个现状的原因,学生方面有:

(一)对英语阅读有心理障碍

学生因词汇量小,阅读技巧不够成熟,阅读理解中难免会遇到生词和难句。有些学生遇见困难就会产生恐惧心理,影响阅读的参与度和效果,逐渐地失去了阅读兴趣,形成了可怕的恶性循环现象。

(二)不良的阅读习惯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不良习惯,如转笔、注意力不集中、指读等,制约了学生提高阅读能力。

(三)基础知识不牢,阅读方法欠缺。

初中学生的词汇量比较小,基础知识薄弱,对句子结构的感知能力弱,缺乏对语篇的领悟能力,遇到较难的文章,就不能很好地进行阅读。加之有些初中生在阅读时忽视主题、缺乏联想或主观臆断等,大大降低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解题的正确率。

(四)文化背景的缺失和母语的干扰

英语是外来语言,我们生活的环境没有实用英语的良好环境,我们产生不了英语思维,而且许多学生在阅读英语材料时,习惯用中文逐词逐句翻译,产生所谓的“假阅读”,这就是受母语干扰导致的。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很大,如果学生不懂英美历史和文化背景,不了解一些英美国家的风土人情及生活方式,就容易产生理解上的错误,严重影响了他们的阅读能力。

基于上述原因,我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就如何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二、提高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方法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良好的心理素质包括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活泼开朗的个性、强烈的学习动机、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大胆的实践精神、坚强的意志和较强的自信心等。活泼开朗的个性能够使学生积极地表现自己并且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强烈的学习动机、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大胆的实践精神能够使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坚强的意志和较强的自信心能够帮助学生克服英语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教师要对学生出现的错误表现出包容、 肯定和鼓励的态度,适时鼓励他们,让学生不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不断强化良好的心理素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能使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因此,学生在阅读时,要专心致志、全神贯注地进行阅读活动,尽量避免手忙脚乱、随便马虎的现象出现。在具体的阅读教学实践中,学生可以结合以下几种阅读方法,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1.略读,即整体上进行大概粗读,浏览文章,知道内容大意,为以后的细读奠定坚实的基础。2.跳读,即进行跳跃阅读,有目的性地寻找所需信息,如年代、数字、人名、地名、时间等关键信息,而且要把握住关键词,如and、or、but等,抓住文章脉络,了解文章的大概走向。3.细读,即精读,进行分段逐步的细读,注意文章的细节部分,注意语言结构和语言的关键点,抓住主要事实、关键信息,帮助学生对文章进行深化理解,弄清文章结构,把握文章主题和文章大意。

(三)灵活运用适合的阅读方法

正确的阅读方法能使学生的阅读水平很快提升,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阅读方法有很多,学生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和所要阅读的材料选择阅读方法。一是先看阅读理解后的问题,然后带着这些问题去读文章,能够迅速地抓住文章的要点,有针对性地完成阅读。学生也可以先看文章的大意,然后再做题,从宏观上把握文章。当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将这两种阅读方法结合起来,不仅节省了阅读时间,而且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保证答题的准确性。

(四)拓展学生视野,指导学生进行大量阅读

拓展学生知识的视野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很多时候,学生读不懂文章是因为受到背景知识的影响,因为缺乏有关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而影响了阅读理解。所以,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要多向学生讲授英语国家的风俗习惯、文化背景,而且要拓展学生视野让学生多渠道、多方面地挖掘阅读材料,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增加学生的阅读经验。初中学生在刚开始进行阅读教学练习时,要仔细进行阅读,坚持做到“读透”每篇文章。所谓“读透”的意思就是逐句逐段地进行分析,不放过一个单词和句子。所以教师要对学生有所要求,要让学生做到持之以恒,积零存整,多方吸取各种信息,最终达到扩大学生知识视野的目的。

(五)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改进评价机制和手段

阅读教学之所以成为英语教学的瓶颈,除了上述学生方面的原因外,教师的专业素养不够深厚、教学理念和手段落后、评价缺乏激励性等也难脱干系。因此,广大英语教师一定要与时俱进,遵循科学的教学思想,以新课标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大胆创新,探索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教师要改变以往唯分数论英雄的狭隘单一评价方式,注重过程性评价,重视学生的参与和评价的情感目标,加强激励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感受到成功,从而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持续性的动力。

上一篇:婚宴来宾致辞范文 下一篇:勤工俭学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