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点评范文

时间:2023-10-25 03:13:30

时事点评篇1

10月7日,由于受日本经济财政兼金融大臣竹中平藏当天关于不良债权处理问题讲话的直接影响,东京股市再次受到重创,暴跌不止,以8688点收盘,刷新了自1983年6月以来的最低纪录。同样,由于受到投资银行对通用电气和通用汽车等大企业做出不利评估的影响,美国三大股市指数9日也猛泻不止,其中道-琼斯指数跌至1997年10月以来的最低点,纳斯达克指数创下6年来的新低,标准普尔指数则降至1997年4月以来的最低水平。美日股市如此大规模的下挫与投资者对世界经济前景不太看好密切相关。在日本,投资者更是对小泉内阁恢复经济的能力缺乏信心。作为世界经济的风向标,美日股市持续走低必将对整个世界股市产生深远的影响。在此种形势下,一旦美国对伊拉克开战,且无法在短期内取得预期进展的话,世界经济的复苏恐怕将更加困难。

印尼:巴厘岛9.11再现

10月12日晚,印尼旅游胜地巴厘岛发生了一系列针对外国人的爆炸事件,造成200多人死亡,300多人受伤,其中90余人伤势严重,死伤者多为澳大利亚人。加之此前法国油轮在也门海面起火爆炸和驻科威特美军陆战队士兵遭袭,恐怖主义的阴霾霎时又笼罩世界,迫使国际社会重新审视当前的国际安全形势。虽然元凶尚未查清,但“基地”恐怖组织和与其有关的极端主义组织难逃干系。舆论开始怀疑反恐战争的有效性,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更是直截了当地称这是反恐战争的失败。但在美国看来,这更说明了扩大反恐战争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对伊动武似乎已是“箭在弦上”,然而,俗话说“明枪易躲,暗箭难防”。一向视美国为死敌的恐怖组织怕是将变本加厉。恐怖主义的滋生有着复杂的原因,单纯的“武力围剿”恐难根除,美国的政治家们是否也该坐下来好好想想了?

美国:布什拿到对伊开战权

10月10日和11日,美国参众两院分别以77票赞成、23票反对和296票赞成、133票反对的压倒多数表决通过决议,授权总统在“必要的时候”使用武力,解除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的威胁,并迫使伊拉克履行1991年海湾战争结束以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的有关决议。此番美国国会有着如此一致的表现,意在向伊拉克和国际社会传达明确信息,美国无法容忍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存在,从而向联合国施加更大压力,促使联合国采取有力行动解决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所构成的威胁。美国国会还想通过决议向全世界表明,美国内在伊拉克问题上是团结一心的,在动武问题上态度是“认真”的。参众两院的授权使得布什对伊动武计划在国内完成了必要法律手续,并使得即将到来的军事行动有了更为充足的财政支持。16日,伊拉克政府宣布,伊现任总统萨达姆在15日举行的全民公投中,赢得100%的支持率,再次获得七年的总统任期。看来,萨达姆真要与布什拼到底了。

科特迪瓦:徘徊在内战边缘

自9月19日科特迪瓦部分士兵哗变至今,科政府军与叛军之间的战斗已经造成近400人死亡,数千人受伤和成千上万人无家可归。虽然国际社会对科局势给予了高度关注,西非共同体和非盟也在科政府和叛军间进行了调解,但并未产生明显效果。在政府军收复第二大城市布瓦凯后不久,叛军也于10月14日占领了中西部第三大城市达洛亚,双方均表示不会在外界的调解下让步,局势僵持不下。科现总统巴博自当选以来,国内政局一直不稳,骚乱不断,反对派多次要求巴辞职、重新大选;而巴却欲借此机,充分展示其执政能力,巩固自己的执政地位。如双方继续僵持,而西共体又放弃调解,科特迪瓦极有可能陷入内战的泥潭。

英爱:北爱和平有多远?

14日,英国政府宣布从当天午夜23点开始暂停北爱地方政府的自治,恢复由中央政府对北爱尔兰的直接管辖。这是英国政府在三年多的时间内第四次中止北爱地方政府的自治权。北爱和平进程由此面临1998年和平协议签署以来最严重的危机。此次中止联合政府运作,虽是痛苦选择,却也是为了避免北爱和平进程出现严重倒退。北爱和平协议签署四年多来,暴力冲突和教派纷争持续不断,联合政府屡次停转。事实证明,一纸协议不可能在短期内消除天主教派和新教派之间在过去长达30多年血腥仇杀中酿成的宿怨。更为重要的是,天主教派主张北爱尔兰应归属爱尔兰共和国,实现爱尔兰岛的南北统一,而新教派则主张北爱尔兰属于英国,继续受英国统治,这是北爱尔兰问题“扯不断、理还乱”的症结所在。但可喜的是,无论是英国政府还是爱尔兰政府,无论是新教派还是天主教派,都没有否认北爱和平协议是解决北爱问题的基础。北爱和平仍有希望。

巴基斯坦:宗教联盟大选崛起

时事点评篇2

当地时间6月22日清晨7时28分,伊朗北部发生里氏6.3级的大地震,造成229人死亡,数千人受伤,约1.2万人无家可归。国际社会迅速做出反应,其中美国的表态尤其引人注目。美总统布什称,人道主义援助不受政治分歧限制,美已做好向伊提供必要帮助的准备。对于“宿敌”的示好,伊朗总统哈塔米表示应视其为“正常行为”并全部接受,而伊灾民获悉后也“感谢所有提供帮助的人,哪怕他们现在还是自己的敌人”。这场大地震为缓和两国间由于美将伊列为“邪恶轴心”而导致的紧张关系带来了希望。

飞机坦克刘上阵 八国峰会像演习

6月26日,加拿大石油城卡尔加里郊区的卡纳纳斯基斯度假村,被坦克、直升机、导弹发射架和数以千计的军警围得像个铁桶,知道的人明白这里正召开八国首脑峰会,不知道的人还以为在举行一场实战演习。为期两天的首脑峰会主要讨论了反恐战争、中东局势、世界经济以及援助非洲等问题。虽然美国一个劲地在会上兜售自己的中东和平新计划,但其他与会国就是不买账。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和以南非为首的非洲五国代表应邀出席了会议。会议发表《非洲行动计划》声明,对非洲的官方援助将在今后四年中每年增加60亿美元;为22个非洲高负债贫困国家再免除十亿美元债务,等等。

灾然辞职朝野震动,马哈蒂尔欲走还留

6月22日,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在巫统代表大会上突然宣布辞去巫统主席、党内及国民阵线的所有职务。虽然他在众人劝说下暂时打消辞意,然而,这一次他去意已决。25日,副总理巴达维正式确认,马哈蒂尔将在2003年10月伊斯兰教大会组织会议后正式离任,其本人将继承总理职位。马哈蒂尔这匹76岁的“老马”已统领马来西亚21年,在马来西亚2300万人中,45%是在马哈蒂尔执政时成长起来的,在他们心目中,马哈蒂尔就是政治的象征。1997年金融危机以来,马哈蒂尔殚精竭虑,成功恢复了马来西亚国力,然而他身体也日渐衰弱,渴望有更年轻的领导人去开拓发展新思路,保持国家的繁荣。

“难民”梦碎加拿大,赖昌星走向末路

6月21日,加拿大温哥华难民移民法庭拒绝了赖昌星及其家人申请加拿大政治庇护和难民身份,彻底粉碎了赖昌星和其家人的“难民”美梦。判决书认为,赖昌星犯了走私和行贿罪,其妻子曾明娜犯了走私罪,根据中国和加拿大的法律,这些罪行是严重的、非政治性的。宣布判决后不久,加拿大移民部正式拘捕赖昌星并将其押送到温哥华拘留中心。按照加拿大的法律,申请难民最终失败的个人及其家庭将被驱逐出境。对于那些侵吞国家财产,并藏匿海外的犯罪分子而言,这次判决无疑打破了他们企图逍遥法外的梦想,让他们惶惶不可终日。25日,加拿大皇家骑警更以赖昌星在加拿大期间,涉嫌洗钱、拥有非法所得财物等罪名赖,看来,赖昌星的末日为期不远。

布什抛出中东和平新建议,阿拉法特去留惹人关注

6月24日,美国总统布什发表了他的中东和平新计划。该计划的绝大部分内容都是“老调重弹”,但其中与众不同的新意之处恰恰也是最引起争议的部分,即要求巴在今年年底前举行大选并选出新的领导层,这无疑是公开否定阿拉法特的领导地位。这种公然干涉巴勒斯坦内政的做法令世人瞠目,国际社会纷纷对此表示质疑和保留。该计划出台后,巴以双方出于各自的考虑,相继表示接受这一计划。在以色列看来,能把阿拉法特赶下台就是一大胜利。而阿拉法特出于对自己再次当选的信心,也表示欢迎这一促和努力,况且布什在计划当中提到的三年内建立巴勒斯坦国的时间表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巴方的愿望。

再爆“安然第二”丑闻,“信誉危机”撼美国

6月25日,美国第二大长话公司世界通信公司被证实,该公司在过去五个季度中共虚报了38亿美元的利润。该消息如一颗重磅炸弹,撼动了美国乃至全球的企业界,当日世界各主要股市应声狂跌。由于虚报数额巨大,这一被众多媒体称为“安然第二”的金融丑闻还可能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财务欺诈案。美国司法部门和证交会迅速对此案展开了全面调查。此案对美国经济带来的恶果现在还难估量,由于投资者对美国的投资环境产生了怀疑,美国的新股发行市场遭受重创,许多公司纷纷降低其新股股价或推迟发行新股。更为严重的是,此案使美国经济和华尔街股市的前途更加叵测。对于急待复苏的美国经济来说,世界通信丑闻无疑是一盆冷水。

相煎何太急,朝韩军舰海上交火

时事点评篇3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 》 认为, 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应更重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 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除了落实在应试上的知识运用和能力培养外, 语言表达和非考试类写作方面的训练少之又少, 学生在自我表达和写作储备方面困扰颇多。

二、 PPT、 视频与QQ群在 “时事点评” 活动中的综合应用

针对语文教学的特点, 笔者结合演讲与写作的要求, 通过 “时事点评” 活动, 全面锻炼、 培养和提升学生听、 说、 读、 写的能力。具体地说, 首先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入手, 探寻每周新闻热点, 剖析周围的生活现象,养成观察和感受生活的习惯, 在为平时的写作积累素材的同时, 培养审美和探究能力。其次, 经过两人或多人合作, 完成对新闻素材的搜集与梳理, 设计制作辅助材料, 面向全班进行现场新闻解读, 通过现场互动, 引发学生的理解和分析, 进一步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论说水平, 将对事物的思辨引向深入。再次, 学生通过课堂上倾听并理解讲评内容, 课后阅读、 分析共享文件素材, 然后在QQ群或微信群分组会议中自由讨论, 补充和延续对相关话题的反思和质疑, 确保讨论的观点严谨与客观, 促进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养成。最后, 学生独立完成自己的点评文章, 老师批阅后选摘出优秀作品或段落做全班交流, 帮助学生在提升语言表达水平的基础上丰富写作手法, 为高中三年的写作积累鲜活、 新颖、 独立的素材。

其中, 现场解读和评论环节, 主讲同学通过展示自制的PPT和视频, 为现场表达助力。PPT的使用, 既丰富了表达的手段, 也对自己讲评的内容进行了提纲挈领式的归纳和说明, 保证了讲评的逻辑性和严密性, 突出了教学的总结功能, 强化了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严谨与科学; 视频的介入, 使解说不再是单一的语言表达, 有了影像和图片的补充和感染, 往往能调动学生的思辨思维。另一方面, 全班互动讨论在课后延伸至QQ群或微信群上的交流与沟通, 既打破了面对面表述的拘谨, 较之课堂讨论更加自由、 深刻, 又可以随时反馈学生们在一定时间内零散和碎片化的认识感受, 为每个学生形成自己的写作观点和思想认识提供丰富的物质基础,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积累与信息筛选乃至评价都起到了有力的强调作用, 对高中语文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的机制的形成和拓展也有着积极的探索作用。至于演讲现场全程录像、 课件与视频等资料, 都会在每一次全班大讨论后被上传至QQ群文件共享, 为学生深层次的反思、 反复交流和文章的写作提供足够的素材。

三、 “时事点评” 活动的反思与活动拓展

活动不仅是教学的深入, 更是语文学习的延伸, 学生除了在听、 说、 读、 写等方面得到了锻炼之外, 对言之有物的写作理念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更多的实践。另外, “时事点评” 活动还在对社会现象与不同事物的评价方面对学生的价值判断和评论思维等做出了正面、健康、 积极的导向, 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高中语文课程人文性的正能量渗透。

活动内容虽然环节较多, 但大多是在课余时间由学生自己组织, 合作完成, 教师参与的环节主要体现在讨论时必要的点拨, 材料整理时最后的把关, 以及文章的批改和选摘。

“时事点评” 活动中PPT和视频的使用, 促进了学生表达的丰富性, 手段上的创新, 加上图、 文、 声并茂,使这种特殊的表达方式更容易为学生接受并掌握。另外, 提纲挈领式的设计和标示方式也使学生在不同方式的语言表达中更加注重逻辑性和严密性,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总结与归纳的功能性也是一种强化。

在 “时事点评” 的开展过程中, 学生主动观察和发现生活现象, 从现象中挖掘本质, 这本身就是审美和探究能力的培养。

此外, 学生线上与线下的交流、 互动, 基本上打破了时空的界限, 在不影响正常学习生活的前提下, 师生间、学生之间可以毫无障碍的进行 “点评” 的主题沟通, 在QQ群视频或文字会议中可以变换主持人和主持形式,这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是另一种形式的创新, 对学生自信心的建立和主动参与意识的培养都是有效的引导和促进。从第二轮活动开始, QQ讨论中加入了分组和分主题讨论的形式, 有效控制了讨论内容, 同时, 每个讨论组都安排记录员, 在特定时间里将组内的讨论思路和观点进行梳理和归纳, 及时汇总分享; 学生零散和碎片化的认识感受被及时有效地集中, 为高中语文学习的积累、 信息筛选、 相互评价与自我评价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时事点评” 还可在摄像、 拍照、 资源上传、 文字稿整理、 网络讨论主持等方面让学生更多地尝试和参与。活动的评价方面, 除了教师的常规考核外, 班内的小组评价也可适当加减分。写作上可打破议论文或杂文的界限, 引导学生通过不同形式进行写作, 以充实和拓展高中写作教学。

信息化手段在高中语文中的应用是对教学的开拓与创新, 我们应该立足学情与学科标准, 不断改善和丰富相关活动, 使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得以大幅提升。

时事点评篇4

一是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及时成立由区长任主任,政府办、纪委、组织、编制、人社、财政、审计和统计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事业单位绩效考评委员会,明确了考评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区编办,进一步加强对该项工作的组织领导。

二是深入调研了解,确定试点范围。奎文区编办以开展新设立事业单位评估工作和规范事业单位印章管理工作为契机,深入了解事业单位在职责履行、科室设置、中层职数管理和登记监管方面存在的问题,建立事业单位管理台账。同时,按照“先行试点、健全机制、分类推进”的原则,合理确定考评试点范围,将教育系统27所中小学、3所公办幼儿园和卫生系统4所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先行试点,初步构建科学规范、便于操作的绩效考核体系。

三是坚持因地制宜,出台考评办法。充分考虑实际,在考评指标选择、考评程序操作、考评等次确定和考评结果运用等方面进行反复论证,在广泛征求考评委员会成员单位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先后多次到试点单位主管部门上门征求意见,确保考评办法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潍坊市奎文区事业单位绩效考评办法(试行)》的正式印发实施,为我区事业单位绩效考评工作提供了制度支撑。

二、突出重点、稳妥推进,做工作开展的“执行者”

(一)科学制定考评指标。在设计考评指标时,把握三个原则:一是公益性原则。围绕事业单位的宗旨和业务范围,根据工作目标、服务效能、公共责任等方面设计考评指标,重点突出事业单位的公益属性。二是差异性原则。以学校为例,在中学和小学、小学和幼儿园的考评细则制定时体现出差异性,中心城区学校和偏远地区学校的考评标准也体现了各自特点,综合考虑不同事业单位客观条件和主观努力等因素,给不同的事业单位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三是满意度原则。围绕事业单位服务质量、履职情况、工作态度等与服务对象密切相关的事项,设计考评指标,充分体现服务对象对事业单位的评价。

(二)科学制定考评指标。将考评指标分为共性指标和个性指标两部分,考虑到事业单位差异性,加大了个性指标权重,将共性指标设置25分,个性指标设置75分。共性指标包括登记管理和社会评价两部分,在分值设定上,加大了社会评价的比重,登记管理占10分,社会评价占15分。登记管理部分主要考评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年检情况,宗旨和业务范围履行情况,财务资产管理情况,信用建设情况,信息公开情况等;社会评价包括公众评价、举办单位评价和内部职工评价三部分,适当加大对公众评价比重,将权重调整为6:3:1。公众评价是由统计部门选取100个样本进行评价打分,其中“两代表一委员”10个,服务对象70个(在主管部门提供不少于700个样本中随机抽取),辖区群众20个。个性指标考评包括业务开展(45分)、服务效能(20分)和公共责任目标(10分)三部分,业务开展包括年度任务目标完成情况、工作创新及表彰奖励情况等;服务效能包括内部管理制度的制定与执行情况,服务流程的制定与执行情况,员工岗位职责的制定与执行情况等;强化了事业单位的公共责任,增设了公共责任目标这一指标,重点考评事业单位党的建设、安全生产、稳定、廉政建设等情况。

(三)严格考评工作程序。一是制定考评细则。在考评办法制定中,只确定了考评的总体框架,区分了共性指标和个性指标。在具体的考评细则制定上,交给主管部门制定,主管部门在确定的一级指标的框架下,合理确定二、三级指标,确保指标考评更具有针对性。二是开展个性指标考评。在试点单位开展自查的基础上,由试点单位主管部门按照《考评办法》和《考评细则》的要求,对照考评指标和评分标准,进行量化打分,完成个性指标考评工作。三是做好共性指标考评。在共性指标考评中,登记管理评价由机构编制部门负责,公众评价由统计部门负责,举办单位评价由举办单位领导班子进行评价,事业单位内部职工评价由举办单位组织内部职工进行评价。四是开展实地考评。区事考办到试点单位主管部门,现场查看绩效考评工作相关材料,并随机抽取部分事业单位对登记管理、业务开展和服务效能等指标进行现场核实。五是确定考评等次,并做好对外公示工作。六是认真反馈整改。考评工作结束后,试点单位主管部门对试点单位考评情况及时进行全面分析评估,形成绩效考评反馈意见并报区事考办备案。

(四)加大结果使用效力。将考评结果运用与干部使用、评先树优、绩效奖励、机构编制挂钩。一是与干部使用挂钩。对连续三年评为A级的,同等条件下,单位主要负责人或法定代表人可优先提拔任用。评为C级的单位,下年度原则上不提拔重用干部,主要负责人当年诫勉,连续两年评为C级的单位主要负责人予以免职或解聘。二是与评先树优挂钩。对评为A级的单位,年度考核民主测评领导班子优秀率和主要负责人优秀加合格率均在90%以上,主要负责人即可确定为年度考核优秀等次。评为C级的单位,领导班子及主要负责人年度考核不得评为优秀。三是与绩效奖励挂钩。由财政部门将奖励经费拨付至区事考办,对评为A级的单位,给予一次性2万元定额奖励。评为C级的单位,适当核减绩效工资总量。四是与机构编制挂钩。对评为A级的单位,在政策允许范围内优先给予机构编制支持。评为C级的单位,由区事业单位监督管理机关发出整改通知,限期整改。

三、强化措施,完善机制,做推进工作的“协调者”

一是完善工作协调机制。制定印发了《潍坊市奎文区事业单位绩效考评委员会工作规则》,完善了由机构编制部门牵头,政府办、纪委、组织、编制、人社、财政、审计和统计等部门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明确了考评委员会的主要职责、相关办事机构、各成员单位职责任务和会议文件制度等,为考评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

二是建立工作倒排机制。在全区事业单位绩效考评工作会议上,下发了考评试点工作配档表,建立了考评工作倒排机制。明确了考评细则制定、个性指标考评、公众评价、举办单位评价、内部职工评价和实地考评的时间节点,倒排工作进度,加大推进力度,确保事业单位绩效考评工作有序推进。

三是推行定期调度机制。加强与教育、卫生部门的协调沟通,建立了工作定期调度机制,教育、卫生部门先后成立本系统的事业单位绩效考评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本系统的事业单位绩效考评工作,并将工作开展情况及工作进度表每周报送至区事考办,对考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在认真研究基础上,进行汇总整理,统一答复。

时事点评篇5

电视新闻评论最主要的形式有两种:一是直接说出观点,二是用事实说话。第一种方式用日常生活的语言,容易被广大观众所接受。第二种方式既可以看到事实的采访和展示过程,又可以看到当事人和有关方面的责任人,或者专家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同时还可以得到媒介对这个问题的点评和议论。实际上电视评论所传播的意见是一些立体化的、多方位、参与式的整合后的观点,它的论据与论点,无论来源还是表现形式,都要更为丰富和多样,这些有别于报刊的评论,使这类节目具有更强的易受性和感染力。

网络对电视新闻评论的影响

网络媒体作为新崛起的第五媒体,对原有的媒介环境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种影响还在逐渐加深。对于电视新闻评论来说,网络媒体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层面上:一是功能层面,即评论的意义及影响的问题;二是操作层面,即评论内容和评论方式的问题。

目前,中国电视承担着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四位一体的功能。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电视的宣教色彩逐渐淡化,电视的产业属性、盈利职能越来越得到媒介经营管理者的重视。与此同时,电视所应该具备的文化传承功能,一直以来就被人们所关注。以《南京零距离》为代表的电视民生新闻的出现,放大了电视的另一属性――社会属性。作为电视的一种形式,电视新闻评论理论上应该履行相应的职能。但是一直以来,以《焦点访谈》为代表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仅仅扮演着舆论监督的角色。随着网络媒体的兴起,电视新闻评论的社会属性得到张扬。电视新闻评论充分重视了网民的呼声,同时将一些网民关注的新闻事实和观点在电视上再度评论,从而放大了呼声。不同媒体的评论交相呼应,形成舆论关注的焦点,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推动事件的解决。

电视新闻内容的拓宽

第一,网络媒体的出现增加了电视新闻评论内容的丰富性。首先,通过网络评论者可以便捷地浏览国内外各大媒体的网站,及时获知外媒的报道,获得更多的事实和观点,评论本身的内容变得丰富。其次,评论者通过网络可以随意选择自己需要的事实,发现有意思的细节,增加评论本身的故事性和趣味性。再次,网络传递新闻的即时性,决定了在事发之后与节目播出时间间隔内,新闻事实的最新进展能够为评论者所知,而受众有可能没有及时获知这些信息。将这些相对新鲜的信息在节目中直接披露并分析,可以引起观众的关注。

第二,网络媒体的出现增强了电视新闻评论的时效性。网络媒体的出现使得新闻传播的时间大大加快,因此,对于一些较为重大的新闻,电视新闻评论者必须第一时间做出解读。这当然能够有效地吸引受众的眼球,但是新闻发生的时间太短,事实的全貌还不足以全部展现,因此评论者也不足以看清事实的全貌及其发展趋势,需要担当一些风险。如果评论者长期对新闻事实的解读不符合事实发展的趋势,观众就会流失。第一时间评论,对评论者来说是一个鸡肋。

第三,网络媒体设置了电视新闻评论的议程。在今天极其丰富的媒介环境下,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手机都在争夺受众的注意力。媒介从业者必然关注受众的关注点,而网络是现在唯一不受干扰表达了部分群众观点的媒体。因此,网络上关注的事件是电视新闻评论必须关注的。一些原本不会得到关注的事件,通过对网络话题的关注,媒体共同推动了事件的发展。

第四,网络媒体扩展了电视新闻评论的空间。在现行体制下,政府对电视媒体采取相当严格的管制,这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电视新闻评论的言论空间。但是,电视新闻评论者可以直接将网络上流传的观点和看法当做论据或者由头,巧妙地用在新闻评论中,言论的尺度在某种程度上得到拓宽。

电视新闻评论语言的改变

电视新闻评论依赖着视听语言的多种组合,有丰富的表现形式。网络媒体的出现,对电视新闻评论的语言产生了影响。虽然电视是一个大众媒体,但是电视新闻评论的语言并非是完全大众化的,无论是专家的评论还是《焦点访谈》主持人的点评,都是非常精英的语言,这种语言对大众来说有很强的说服力。在网络媒体影响日益巨大的今天,电视新闻评论的语言也受到影响。流行的网络语言“雷”、“打酱油”等开始进入电视新闻评论的话语体系。此外,一种反讽、无厘头、解嘲的语态也在电视新闻评论中出现,这固然是对群众语言的回归,但是这种语态,对新闻评论的核心――理性、建设性也造成了一定意义上的消解。

总之,网络媒体的出现提高了电视新闻评论的时效,丰富了电视新闻评论的内容,扩宽了电视新闻评论的言论空间,影响了电视新闻评论的语言表达和语态,扩大了电视新闻评论的社会影响。

时事点评篇6

关键词:广播录音评论;理论高度;侧重点把握

中图分类号:G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6)11-0134-02

在广播评论中,最常见的类型是没有同期声的主持人口播评论和记者现场采制的录音评论,后者因为具有丰富的音响特征,广播优势明显,因此被广泛地应用到采编实践之中。然而,当前还有许多广播录音评论,虽然形态比较鲜活,但缺乏应有的理论高度,进而影响到了传播力。笔者认为,要改变这种情况,广播录音评论就必须把握好四个重点,即:话题的选择要突出针对性、论点的确立要体现权威性、论据的收集要讲究典型性、论证的过程要注重严密性。只有具备理论高度的评论作品,才会在舆论引导中发挥出更大作用。

一、话题的选择要突出针对性

在广播录音评论中,话题的选择是关键。“广播评论的选题范围必须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各种社会现象、社会热点以及网上热议热评的话题。[1]”话题选择涉及到广播录音评论的论述范围和评论对象,关系到立意是否切合实际。因此要突出针对性,通过密切关注百姓生活、直接面对社会热点进行选题。

2013年底,一个杭州将实施汽车限牌的传说在坊间流传开来,随后各种传闻四起,当地市民纷纷抢购汽车,某些4S店的趁机炒作则更加疯狂。对于汽车限牌,杭州有关部门却一直在否认,还反复给大家“辟谣”。到2014年3月25日晚上7点杭州市政府召开新闻会,突然宣布汽车限牌政策为止,有关部门的辟谣已不下10次,其中杭州市治堵办负责人在多次接受媒体采访时一直否认限牌。

汽车限牌,关系到许多当地市民的出行,杭州市突然出台汽车限牌令,引起了群众的不满。因为是个大民生问题,所以也成了舆论热点。浙江之声记者大胆涉及,采制了广播录音评论《杭州汽车限牌“以谣辟谣”透支政府公信力》。这条评论话题选择的针对性就很强,实事求是地提出了信息不对称会造成政府公信力的透支,必须引以为戒的观点。同时直接指出了政府在制定这一公共政策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在抨击政府部门失信的基础上强调了依法行政的必要性,与中央推进法治建设的精神相吻合,因而获得了2014年度浙江省广播电视新闻奖一等奖。

广播录音评论要突出话题的针对性,还必须选择有新闻时效的话题,通过对新闻事件中热点的深度解读,向听众揭示真相,作出客观判断,阐明媒体立场。针对性强的评论话题,听众关注度高,容易激发听众的兴趣,还可以与听众进行广泛的互动交流,采纳他们的建议。同时,媒体发表意见进行评论的余地也更大,作品会更有思辨色彩和理论高度。

广播录音评论的理论高度反映在作品中应该是评论价值。评论价值就是对某一新闻事件、社会现象或者舆论热点有没有进行分析评论的必要,能不能通过评论引发公众和全社会的思考,特别是有关部门负责人的反思,从而为某些实际问题的顺利解决提供帮助。有的放矢抓话题,广播录音评论的影响力更大,感染力更强,听众的接受度更高,传播的实际效会更好。

二、论点的确立要体现权威性

广播录音评论的论点要体现出权威性,记者就必须上连天线、下接地气,把党和政府的主张与人民群众的呼声有机结合起来,这样的广播录音评论才会有影响力和引导力。“新闻报道以事实呈现见长,新闻评论以观点表达见长。无论其载体、形式如何,都必须以表达观点为落脚点。[2]”广播录音评论的论点通常由中心论点和分论点构成。在实际操作中,前者一般由记者来阐明,后者则大多通过采访一些专家学者或有关部门的负责人,让他们来谈谈对某一事件、现象、问题的看法。无论是总论点还是分论点,都应该体现出权威性,这样才能保持主流媒体的话语强势。

“新闻评论要对受众产生影响,首先需要引起受众的关注,让受众把注意力投到新闻评论的内容上来,再通过新闻评论内容提供给受众相关认知背景,引导受众正确认识客观事物的一般属性和内在联系,从而影响受众的思维过程和行为方式。[3]”绍兴台获2014年度浙江省广播电视新闻奖二等奖的广播录音评论《为“上虞杨梅办”点赞》,就是记者在实地进行深入采访,采集了大量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的基础上,确立了由记者在现场评说、权威性很强的总论点:“说到底,政府部门设立这个‘办’、那个‘办’,本来就不应该是个问题,关键是设这个‘办’、那个‘办’要真正能为民着想,‘办’出新意,‘办’得其所,‘办’成实效。对于相关的部门来说,这个‘办’叫什么名称不重要,为百姓干了些什么才重要。”

除总论点外,这条广播录音评论还有两个分论点,即绍兴市农业局长张阿东和绍兴文理学院经管学院教授、越商研究院院长李生校对上虞杨梅办的看法。绍兴市农业局局长张阿东的观点是:“上虞杨梅办看起来好像是一个务虚机构,但实质上对上虞农产品的销售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李生校的观点是:“这是一个非常值得肯定的举措,因为我觉得体现了政府为民办事这样一种情怀。同时我们也感觉到我们在发展现代农业过程当中,需要有这样一个临时性的协调中间机构一样的组织,去促进农副产品的销售,提高农民的收入。”

从《为“上虞杨梅办”点赞》这条广播录音评论中看出,要使广播录音评论的论点具有权威性,就必须抓住新闻事件和社会舆论中的热点进行评论。而评论作品也要追求新闻性,“新近发生或发现的事实、问题和现象是第一性的,新闻评论是第二性的,后者是对前者的一种思想反映。[4]”只有及时对新闻事件和社会热点进行有力度、有深度、有广角的分析透视,这样的广播录音评论才会在听众中引起共鸣。

三、论据的采集要讲究典型性

广播录音评论在采集论据时,要讲究典型性和代表性,这些话据既可以是事实论据,也可以是道理论据。事实论据一般由事例、数字、当事者亲身经历等元素构成;道理论据则多为权威人士的言论。其中以真实、准确、新鲜、典型、生动、贴近的材料作为事实论据,能更有力地支撑广播录音评论论点的成立。

广播录音评论是以音响为表现手段的评论形式,所以又叫音响评论,其基本特征有三个方面:一是运用音响是录音评论样式的主要标志;二是录音评论中的音响材料是作为论据的一部分存在的,主要起支持和说明论点的作用;三是为了证明和说明论点而精心选择、取舍音响材料,使之成为整个评论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5]。广播录音评论的媒介特征是音响化,除道理论据外,《为“上虞杨梅办”点赞》中的事实论据也全部用上了采访同期声,如对上虞横塘富硒杨梅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赵慧珍的采访录音:“今年我们通过大通电商在网上宣传、推销,合作社和农户经济效益有了大大提高。”在广播录音评论中,事实论据也好,道理论据也罢,都应该用现场同期声来表现。音响是广播媒体的特殊传播元素,对增强广播录音评论中论据的客观性有很大帮助。事实论据要真实可信,道理论据要权威新颖。它们的作用都是为证明评论的总论点服务的。

电视评论靠镜头说话,广播评论是靠声音说理。广播录音评论中的论据离不开现场音响,这些现场音响中既有事实论据,也有道理论据。事实论据要真实、新鲜和典型,道理论据要正确和精辟。录音评论需要有明显的广播特色,作为论据的同期声要通俗易懂,尤其是对专家学者的采访,要指向性强。为了支撑广播录音评论论点的成立,记者应该寻找典型性强的事例作为论据。有据有理,让论据与评论的由头、中心论点结合起来,增强评论的说服力。

四、论证的过程要注重严密性

在话题选择、论点确立、论据采集完毕之后,论证是广播录音评论采制中的一个最后环节。优秀的广播录音评论作品,其论证过程相当严密,逻辑性非常强,通常是一步一步、环环紧扣、层层递进、不断深入。论证的严密性,还应该注重运用充实的论据和严谨的语言。

“论证,就是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逻辑推理过程……是评论的骨骼,是论点得成立的依托,评论的整个躯体,必须靠论证来支撑,因为论证的质量,关系到整个评论的成败优劣。[6]”广播录音评论的论证手法也很多,常用的有缘事说理、以事明理等。在论证过程中,不能论点归论点,论据管论据,进行分开播报,而是要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最好用夹叙夹议的方法,进行动态式的评论。这样,既能保证评论的时效,还能缩短后期制作的流程。

广播录音评论在论证过程中,既要语言通俗和简洁,更要结构严密、逻辑性强。“事实性论据和理论性论据应当一起被用来证明论点的正确性,并且要将这样一个逻辑过程用一定方式加以展示,从而使论点的正确性显得毋庸置疑,这样就实现了摆事实讲道理的有机结合。[7]”在广播录音评论中,广播述评是实际播出最多的体裁。其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即对事实现象的阐述;就事实或现象加以分析、比较、推论等,最后以逻辑力量归纳形成结论。广播录音评论既有所有媒介评论的共性,又有其独有的个性。其个性应该主要反映在口语化评论上。口播的广播评论大多数只是报纸评论的翻版,只有录音评论才能体现出广播媒介的优势。在录音评论中,无论是论点的阐述还是论据的展开,都必须突出音响优势。

广播录音评论是广播新闻节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新闻评论体裁。必须引起重视的是,当前的一些广播录音评论还不是很规范,有的听起来像个录音报道,没有媒体的鲜明观点,理论高度更谈不上了。而是否具有理论高度,是广播录音评论能不能有效提升传播力、引导力和影响力的关键。在当前自媒体手段多样,意见性信息碎片化、多元化的新的传播环境中,作为主流媒体的广播,更要注重新闻评论的作用。而作为广播特色最为明显的评论样式,录音评论的采制更要追求专业化,通过话题的选择、论点的确立、论据的采集、论证的过程四个关键环节来提升应有的理论高度。这样的新闻评论才能有效左右社会舆论走向,牢牢把握住舆论引导的主动权。

参考文献:

[1] 李志明.新媒体时代广播评论的发展特点[J].中国广播,2012(5).

[2] 何志武.视听评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3] 刘京林.新闻心理学概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4.

[4] 赵振宇.新闻评论通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5] 徐兆荣.实用新闻评论写作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6] 田秋生,邓庄,钟剑茜.当代新闻评论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时事点评篇7

自从2009年江西高考作文考了“兽首拍卖事件”后,原本已淡出不少师生备考体系的时事评论再次“回归”师生的视野。那么,如何打开学生的思维视角,有效提高其时评写作能力呢?阿基米德曾经豪言:“给我一个支点和一根足够长的杠杆,我就可以撬动地球。”其实,只要我们找到一种比较有效的思维工具,就同样可以“撬”起时评写作这块“短板”。在诸多思维训练工具中,思维导图无疑就是这样一个“支点”。

作为一种比较直观的,能够表示、检查、修正、完善知识体系的“革命性”可视化思维认知工具,思维导图在20世纪60年代由英国人托尼・巴赞创造,它通过颜色、线条、图形绘制图的方法,将人们认知知识、解决问题和创新想象的思路、途径及相关配置合理有序地表达出来。它一般以主题为中心,把所有的相关因素罗列在一个环型平面之内,有组织、分层次地放射和互相关联地展现,充分展示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的有机整合。它的核心思想就是把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结合起来,让人的左、右半脑在思维过程中同时运作,最终将思维痕迹在纸上用图画和线条形成发散性的结构,以图形的方式呈现一个容易记忆的顺应大脑发散性思维的自然表达过程,帮助我们系统全面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同样的,在进行时评作文教学时,如果我们巧妙地借助思维导图,在进行时事信息综合分析时就能避免信息的断层、分裂与遗漏,创造出“以近知远,以今知古,以所见知所不见”的写作新空间。

一、运用思维导图归纳时事评论文体基本模式

为了让学生对时评文体的基本模式形成初步印象,我首先引导学生阅读新鲜出炉的《赵本山买飞机碍着谁了》、《法治漏洞不能用农民工躯体去堵》、《用利益考核道德将催生“逐利之徒”》等多篇时事评论,让学生归纳时事评论文体三大主要特征:“评”,就是评人论事,需要理智的分析,理性的判断,理论的阐释;“活”,角度多选,选材丰富,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实”,真实人事,真实情景,真实判断,真实情感。

之后和学生一道品味时事评论类文章“态度鲜明(亮出观点),立场坚定(就事论事,自始至终围绕观点论证),论述充分(有事实,有评析)”等三大规律。接着归纳出“概述材料,提炼观点,举例评析,三类结尾”十六字时事评论基本行文结构。

在此基础上,师生合力构建出以下时事评论文体基本模式导图(如图1-1):

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时事评论的文体基本模式已一目了然。

二、运用思维导图分多角度审题立意

意大利著名教育理论家洛利斯马拉古兹在一首题为《不,一百种是在那里》的教育诗中写道:“孩子有一百种语文,一百双手,一百个想法,一百种思考、游戏、说话的方式。一百种总是一百种倾听、惊奇、爱的方式,一百种歌唱与了解的喜悦,一百种世界,等着孩子去发掘,一百种世界,等着孩子去创造,一百种世界,等着孩子们去梦想。”“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作为人们对时事品头论足的书面表现形式,时事评论自然意味着可正可反,可赞可弹,更需要见仁见智,各抒己见。

明白以上道理之后,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从所给材料出发,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或关键句,从正面、反面乃至辩证角度通过构建思维导图进行审题立意。

图2-1是在讲评2010年广州一模作文“谈谈你对‘为你好’的看法”时我引导学生根据作文相关要求运用思维导图形成的多角度思维成果。

为了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作文课的趣味性,我还尝试着把视频写作引入高中时评作文教学课堂,图2-2就是学生在观看了《杨澜访谈录:神奇小子丁俊晖》前10分钟视频后的思维成果展示。

这些导图一出,连学生自己都在惊讶和佩服自己想象力的丰富。

三、运用思维导图三步布局谋篇

在审题立意之后,要进行的就是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布局谋篇,其基本套路分三步:

第一步,“定方向”,即从多角度思维成果中先选择一个相对适合自己的中心论点,再根据论点确定论证角度。

根据不同的中心论点,我们可以侧重“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会怎样”等角度的其中一个作为论证重心。确定论证重心的一般适用性原则为:

偏正短语型论点:正部是写作重点,偏部限定写作范围。一般从“是什么”角度展开论证。

动宾短语型论点:动词是写作的重点,宾语是论述的对象范围。如果选择图2-2中“善于反思个人成败”“保持那一份率真”等观点,最好从“怎样反思”“怎样保持”角度进行论证。

并列短语型论点:关系型题目,写作时一般以一者为主,两个方面对比贯穿全文。关系型题目的主要关系有:①依存关系,如《压力与动力》;②主次关系《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③取舍关系,如《材与非材》;④条件关系,如《天才与勤奋》。

完整句子型论点:以谓语为写作重点,同时注意主语,宾语和修饰语对对象和范围的限制。如图2-1中论点“为你好,让世界更美好”,“让世界更美好”是写作的重点,可以从“为什么”“怎么办”角度进行论证,“为你好”则限定“铸就辉煌”的对象和范围。

第二步,“选论据”。与一般议论文类似,时事评论也经常采用事例及道理论据证明观点,只是时事评论要遵循“就事论事,适当拓展”的基本原则,所引用的例子或道理论据更为鲜活,与时代贴得更为紧密而已。

第三步,“定评析”,作为一种相对特殊的议论文,时事评论同样注重事例或道理论据后的评析,常见评析方法有因果论证、假设论证、条件论证、正反论证等。

“三步布局谋篇”思维导图基本套路如图3-1所示,具体操作时可以在图2-1、2-2的基础上,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会怎样”中根据中心论点选择一个合适角度再进行相应的构图。

平时在纸上的写写画画甚至信手“涂鸦”,很多时候都能激发出人们的创作灵感,丰富人们的思维角度,更何况我们现在使用的是早已在很多领域被证明集科学性、有效性、可操性等诸多优点于一身的可视化思维工具――思维导图呢?在思维导图的铺垫、引领下,一个完整的思维过程已经以图形的方式地直观地展示在学生眼前,接下来学生就可以依照导图开始个性化时评文章的写作了。

给一点阳光就灿烂,给一点微风就起航,给一幅导图就绽放。无论是文体模式,还是多角度审题立意、布局谋篇,在思维导图构建过程中,我们都能借助线条、符号、词汇和图像,遵循一套简单、基本、自然、易被大脑接受的规则,将大量的枯燥信息变成容易记忆的、有高度拓展性和组织性的网状思维图像,这不但可以增强我们的记忆力,而且可以激发我们的联想力与创造力。

面朝导图,自然花开。

时事点评篇8

关键词:电视;新闻评论;特点;写作

中图分类号:G210文献标识码: A

我国最早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是中央电视台的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东方时空》和《焦点访谈》等,是从上个世纪的90年代开始的,可以说对我国的新闻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极大的促进了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近年来,随着各种媒体形式的出现,逐渐取代了电视媒体的地位,因此,电视媒体也开始进行改革与创新,一些电视评论节目开始出现,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本文将针对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特点及写作技巧作相关分析。

一、新闻评论节目的特点

1、选题要针对热点问题

在当前信息化时代,信息的来源是多渠道、多领域的,涉及到方方面面,而新闻评论节目区别于普通电视节目的特点是要对社会上产生的热点问题进行深入的剖析,探询其本质,不单单是向观众提供简单的新闻信息。电视评论节目大都是选取当天或是最近一段时间人们热议的话题进行评论,尤其是关注一些突发性事件、危机事件和一些极具代表性的社会热点问题。比如中央电视台的《新闻1+1》节目,就十分重视这几个方面的内容,所评论的内容都是当天或是近期内的一些热议新闻,同时挖掘其深度,然后提出自己的看法论点。像主席出访、国庆期间景区票价暴涨等问题,都是民众所关心与关注的话题,容易激起观众的热情,引起共鸣。

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一般都立足于社会热点问题,它的切入口很小,大都选择一些微观方面的问题来评论,由小及大,由微观到宏观进行挖掘。比如《新闻1+1》中2013年3月30日播发的《这个错判,今天是否还会发生》,4月12日播发的《活禽市场,关?还是管!》等,都是普通民众十分关心的热点问题也都是切入点很小的话题。

2、新闻评论有声有色

主持人是评论节目的核心人物,是整个节目的组织者和协调者,对于整个节目的质量和传播效果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所以评论节目十分重视新闻主持人的选拔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一般选择有实际报道经验的优秀记者作为主持人。主持人不仅是一个提问者和串联者,而且对节目观点进行宏观把控,对新闻进行有益的平衡和补充,把选题的思考空间留给观众,在每个“关节点”发出疑问,防止受众落入窠臼。②对新闻事件进行合理而全面的解读,积极有效地引导社会舆论,保证舆论的正确走向。以《新闻1+1》为例,该栏目最初的模式是两个主持人白岩松加董倩,现在改为单一评论员,由董倩和白岩松轮流主持。这两名经验丰富的主持人,用深刻、理性、犀利的语言对于社会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积极有效地掌握节目调度,把握节目的整体风格、评论的倾向和节奏,协调可能在评论节目中出现的当事方和第三方评论的关系。

在近些年的新闻评论节目中出现的另一个特色就是,大量的画外音评论的使用,现场记者不再出现在镜头当中或者并没有栏目记者出现在新闻现场,而是使用了大量的已有的音视频素材。这样的评论形式,既可以弥补现场感的不足,做得声画对位使得画面富有真实感,也避免了人为主观因素介入过多的嫌疑,给切实的画面添加文本解读和观点评述,在不知不觉中将栏目的意图和观点传递给受众。如《新闻1+1》、《新闻周刊》中的视点栏目、人物栏目都大量的使用了画外音评论。

在以往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中,如《焦点访谈》等节目都极少使用第三方评论,但在这些新式的评论节目中第三方评论被大量使用。第三方评论一般都会请在社会中有影响力的专家,他们具有着较高的权威性。第三方事实上与新闻事件相关方没有直接关系,新闻评论栏目可以借用第三方之口表达自己的观点意见,这样可以避免预设立场之嫌;多种声音的加入,也可以拓展节目的层次和深度以及节目的丰富性,对于整个节目的节奏也有影响,第三方也可以很好地同节目主持人进行互动和交流,把自己的观点摆出来,双方合力制造舆论场。

3、事件与评论交织并进

电视画面在展示评论中的事实时,比文字有着更加直观的优势,那些记录新闻现场的图像更是对事实的一种再现。除了镜头语言外,电视媒介重视视觉和听觉的特征,也使其拥有了采用解说、同期声、背景资料、字幕特技、图表、多媒体视频等多种传播手段。对于抽象观点的表达,或是评论中论据的呈现,都增进了说服效果。③在电视新闻评论的节目编排中,我们看到有以下几个方面来共同建构节目:两个场(事件发生地、演播室)以及三方人士(事件当事方、独立第三方、主持人)。这些因素在节目的结构中是交错的,事件信息挖掘展示和多方评论交织并进,不是按照线性的讲故事的模式,而是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往前推进。

二、在进行新闻评论写作时要注意技巧的运用

1、深度报道与新闻评论相结合

在新媒体时代,由于时效性等因素的影响,传统的电视媒体已经不再是信息的第一者,所以目前存在着传统媒体由事实的者逐渐向观点的者转向的趋势。早期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往往都是摆事实,给出明确的意见和观点,存在着重事实轻评论的现象。当下的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会对新闻事件或者热点问题进行深入的挖掘,分析事件发生的机制,分析事件的前因后果,并将事件放入整个社会的全局进行考虑,新闻评论节目已经不再满足于单纯的摆事实讲道理的模式。

我们试比较央视的新闻评论节目《焦点访谈》和《新闻1+1》。两个节目存在着明显的差别,《焦点访谈》更类似于一种新闻监督报道,通过记者深入现场挖掘事实,最后由主持人来评价事件,营造社会热点话题,着重对于事件本身的展现,如在1997年播出的《罚要依法》的节目流程是:问题的举报——新闻记者调查揭示事实——节目主持人评述,这是一种线性的模式。《新闻1+1》是关注当下已经存在的热点问题,不断深挖事件发生的内在逻辑机制和事件的影响,它采用的模式是对于社会热点事件的追踪调查,配合演播室的评论解析,穿行,是一种非线性的模式。它是一种事实与评论并重或者是评论分析重于事件本身的结构。例如《新闻1+1》在4月17日的《修路不能靠暴力开路!》,它并没有单纯地指责施工单位的野蛮行径,而是针对这种暴力打斗行为延伸到了中国目前存在的征地问题,归纳其中的原因,延展出转型期中国的错综复杂的利益矛盾交织的现状,再依靠评论员和第三方评论对事件进行梳理和评价,取得了较好的传播效果。

2、要充分将电视媒体与新媒体进行融合

新媒体发展势头迅猛,因此电视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已经是大势所趋。在新闻评论节目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融合形态。如央视的《新闻1+1》、《新闻周刊》等栏目都在新浪微博中设置了自己的公共账号作为与网友和电视观众交流互动的平台,网民各抒己见,留下了许多宝贵而又真实的记录,且在电视节目的播出过程中也会大量使用来自网络的信息包括网友的评论等,百度“新闻1+1”贴吧可以找到上千个帖子,光主题就有几百个,帖子多达几千篇。比如有网友这样说:《新闻1+1》节目办得挺好,为我们说出了一些真实问题。在2010年“中国电视榜”中,《新闻1+1》获得了“最佳时评节目”,白岩松则轻松获得了“最佳时评节目主持人”奖。这些奖项不仅是一份荣誉,更重要的是大众对《新闻1+1》的认可和拥护。

三、结语

在中国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中,央视的《新闻1+1》栏目是极具代表性的,体现了在新媒体的环境下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诸多特色和变化。它注重时效性,大胆采用多样的电视语言表现形式,在维护社会利益、引导社会舆论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从它身上也反映出了电视节目的发展变化。

参考文献

[1]陶嘉琦.央视新闻评论节目《新闻1+1》特色评析[J].媒体时代,2012(4)

上一篇:生态农业可行性报告范文 下一篇:养老产业可行性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