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野味倡议书范文

时间:2023-10-09 17:42:44

拒绝野味倡议书

拒绝野味倡议书篇1

1939年9月1日,纳粹德国入侵波兰,点燃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9月19日,在波兰败局已定的情况下,法西斯头目阿道夫·希特勒在被德国军队占领的但泽市发表演说,呼吁英法等西方国家不要与德国进行战争,而要接受德国征服波兰的现实。他在演讲中虚伪地宣称:“我无意同英国和法国作战。”[1] (P248)[2] (P921)

德国的新闻界也追随希特勒的脚步向英法等国发起了“和平攻势”。9月26日,它们向英法两国呼吁实现所谓和平:“为什么英国和法国现在要打仗呢?没有理由要打仗。德国对西方并无野心。”[3] (P223)同一天,希特勒再次表示:“假使英国人果真希望和平,他们能在两星期内得到和平而又不会丧失颜面。”希特勒此次为了增强“和平倡议”的欺骗性,在要求英法等国承认德国吞并波兰现实的同时还声称准备保证欧洲其余国家领土的现状,包括保证英国、法国以及“低地国家”的安全。[2] (P922-923)

10月6日,希特勒在德国国会进行演说时再次声称,德国愿意与英法两国达成谅解,并讥讽地表示,为波兰而打仗是一种愚蠢的行为。[1] (P252-257)10月10日,他在柏林体育馆发表演讲时重申,他“随时准备接受和平”,德国“没有理由要同西方国家打仗”。[2] (P927)[4] (P10)

在向英、法等国发出“和平倡议”的同时,德国也频繁地邀请美国出面调停欧洲战争。1939年10月初,纳粹党新闻官员奥托·迪特里希表示,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的调停可能将阻止发生历史上最为可怕的大屠杀。[5] (P224)10月7日,美国驻德国大使馆代办亚历山大·柯克也报告说,希特勒的一个朋友向他建议,罗斯福总统可以把希特勒10月6日的演说作为一个和平倡议的基础。9日,柯克又报告说,在希特勒10月6日演说后的当天晚上,德国外交部对外新闻司司长曾对包括美国记者在内的许多国家的记者声称,德国欢迎美国总统提出休战和进行和平谈判的建议,并愿意参加在华盛顿召开的国际会议。[6] (P507-509)[7] (P711)

纳粹德国向英法等国发出的所谓“和平倡议”及反复表达的希望美国出面调停战争的愿望,无非是纳粹德国希望借此迫使西方国家承认其吞并波兰的既成事实。对于这样一种在保留侵略波兰成果基础上提出的所谓“和平倡议”,美国明确了自己的反对态度。

早在1939年9月11日,当美国驻英大使约瑟夫·肯尼迪建议罗斯福总统出面调停欧洲战争之时,罗斯福就于当天命令美国国务卿科德尔·赫尔致电肯尼迪指出,只要欧洲局势还像目前一样持续发展下去,他就不会主动提出任何和平倡议。美国人民也不会支持美国政府提出任何将会巩固侵略政权的和平倡议。[1] (P249-250)但肯尼迪并未就此放弃,他于10月初再次发出警告,如果战争再打下去,就意味着英国的失败,更意味着“我们的希望和我们为之生存的一切彻底瓦解”。这次罗斯福的反应更为激烈,他向美国财政部长亨利·摩根索抱怨说:“约瑟夫·肯尼迪过去是个绥靖主义者,他将来仍是个绥靖主义者,……倘若明天德国……提出一项动人的和平建议的话,……约瑟夫就会马上费尽心机去劝说国王和他的朋友王后陛下,并且从上到下说服每一个人接受它,……他真是一个令人厌烦的家伙。”[8] (P298)

10月10日,罗斯福公开拒绝了纳粹德国提出的“和平倡议”。他对新闻界表示,他几乎就没有考虑过柏林方面的建议,并形象地比喻说,夏娃不会第二次偷食禁果,因为她已经变聪明了。[5] (P224)10月21日,美国国务卿赫尔也发表声明,宣布美国政府承认波兰流亡政府。(注:1939年9月30日,波兰流亡政府在法国首都巴黎成立。——参见让·巴蒂斯特·迪罗塞尔:《外交史(1919-1984年)》,上册,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年版,第274页。) [5] (P215)这无疑是对纳粹德国在保留侵略波兰成果基础上所提“和平倡议”的公然回击。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初期,美国政府还拒绝了纳粹领导人赫尔曼·戈林通过一些与纳粹德国联系密切的美国商人提出的希望美国出面调停欧洲战争的建议。

美国石油商人威廉·戴维斯受戈林之托于1939年9月15日拜会了罗斯福总统。他对罗斯福总统表示,戈林希望罗斯福总统能对战争进行调停以促成和平的实现。罗斯福对此予以拒绝。他回答戴维斯说,除非通过官方渠道正式建议他进行调停,而且希特勒也能够提出合理的建议,否则他不会采取任何行动。据当时出席会谈的美国助理国务卿阿道夫·伯利记载,罗斯福还告诉戴维斯,英法参战是为将来保持较长时间的和平争取保障,但以目前状况或类似情况为基础提出的建议是不能提供这种保障的。[9] (P270)[10] (P136)[11] (P335)

1939年10月3日,戈林在柏林又对来访的威廉·戴维斯表示,如果罗斯福总统愿意进行调停,那么德国将同意建立一个新波兰国家和一个新的、独立的捷克斯洛伐克政府。戈林还表示,他同意在华盛顿召开一次世界会议,并说他愿意代表德国出席。[12] (P560)[13] (P37-38)戴维斯返回美国后,曾打电话请求罗斯福总统接见他,但被婉言谢绝。10月12日,伯利和国务院欧洲司司长杰伊·皮尔庞特·莫法特接见了他并强调指出,他在德国的会谈并非是在罗斯福总统或者任何政府官员的建议下进行的。伯利还拒绝了戈林提出的请求罗斯福总统出面调停欧洲战争的建议。他向戴维斯申明,只有交战国政府正式发出请求,罗斯福总统才能考虑出面调停。[9] (P270)[11] (P337)[12] (P561)

1939年10月中旬,戈林还对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海外总经理詹姆斯·D·穆尼表示,如果英法愿意实现和平,德国准备让波兰实现一定意义上的自治,但必须控制它的对外关系,并负责现在占领的这部分波兰的军事防御。德国也准备让捷克斯洛伐克中的捷克部分也实行类似的自治。穆尼把会谈内容通报给了美国驻法大使威廉·布利特,并希望布利特劝说法国政府接受这个建议。但布利特当即就表示,没有国务卿赫尔的命令,他不能劝说法国政府接受这样一项建议,而且,他也不相信赫尔会发出这样的命令。布利特于10月23日把这些情况向赫尔作了汇报,赫尔于25日回电布利特,在夸奖布利特做得正确的同时,表示美国政府不会下令让他劝说法国政府接受穆尼带回来的建议。[6] (P519-520)[1] (P258)

美国拒绝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提出的“和平倡议”,首先是慕尼黑会议后美国对纳粹德国政策中出现遏制因素的必然结果。

慕尼黑会议前,无论是对纳粹德国吞并奥地利的现实,还是对希特勒迫使捷克斯洛伐克割让苏台德区的强盗行径,美国都奉行的是牺牲小国利益、纵容德国侵略的绥靖政策。(注:参见拙文:《慕尼黑危机与美国对纳粹德国的绥靖》,载《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五月危机”前后美国对苏台德问题的政策》,载《首都师范大学史学研究》第二辑,中国文史出版社2004年版,第468-479页。) 但在慕尼黑会议后,随着希特勒日益暴露出来其永无止境的侵略野心和对武力达到目标的强烈渴望,美国的政策中开始出现了遏制德国的因素。与在事实上承认德国吞并奥地利的态度相比,美国对它吞并捷克斯洛伐克的反应可称得上为“暴怒”。1939年3月17日,即德国正式宣布吞并捷克斯洛伐克的第二天,美国副国务卿萨姆纳·韦尔斯便发表声明,谴责德国对捷克斯洛伐克的入侵无法无天。[14] (P234)3月20日,韦尔斯又正式向德国驻美代办汤姆森发出照会,声明美国政府拒绝承认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15] (P137)

在紧随其后的波兰危机中,美国希望遏制纳粹德国进一步侵略扩张的意图显露无遗。罗斯福总统1939年4月14日曾致电希特勒,表达了他对希特勒使用武力进行威胁的强烈不满,他说,在上次事件(注:指慕尼黑危机。) 中,他曾建议希特勒用和平方式解决政治、经济与社会问题,但现在事态的发展又恢复到了以武力进行威胁的状况。他还不无揶揄地对希勒表示,如果希特勒所多次表白的德国无意于战争的愿望是真诚的,那么世界上就不需要战争了。罗斯福还要求希特勒保证至少在10年或25年之内不对以下国家发动进攻或者侵略: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瑞典、挪威、丹麦、荷兰、比利时、大不列颠与爱尔兰、法国、葡萄牙、西班牙、瑞士、列支敦士登、卢森堡、波兰、匈牙利、罗马尼亚、南斯拉夫、苏联、保加利亚、希腊、土耳其等。[16] (P455-458)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8月24日,罗斯福又呼吁希特勒同意通过以下三种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来解决德国与波兰之间的争端:其一,德波之间直接谈判;其二,把德波争端提交给他们双方都信任的第三方予以仲裁;其三,由一个欧洲传统中立国或一个与欧洲政治事务没有任何联系的美洲共和国对德波争端进行调停。罗斯福又向希特勒强调指出,美国人民反对军事征服政策,他们认为,正当而合理的目标能够通过和平谈判或司法仲裁予以圆满的解决,任何统治者或任何民族都无权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而把亿万人民卷入战争中去。他还表示,不管采取何种方式来解决德波之间的争端,都必须完全尊重波兰的独立与领土完整。[16] (P477-478)

可以看出,美国在慕尼黑会议后一直反对纳粹德国进一步的侵略扩张,因此,对于纳粹德国在保留侵略波兰成果基础上提出的所谓“和平倡议”自然不能接受。1939年10月初的美国国内盖洛普民意测验也表明,对于希特勒的所谓波兰问题已经解决,英法已经没有理由继续与德国作战的说法,86%的被访者表示了反对。[17] (P186)

美国拒绝纳粹德国提出的“和平倡议”,与它当时所推行的援助英法等国遏制德国的政策也有密切关联。慕尼黑会议后,美国在反对纳粹德国进一步侵略扩张的同时,还意图通过加强与英法等国的合作来共同遏制德国。1939年1月4日,罗斯福总统就在国会咨文中强调,如果独裁政权联合起来对民主政府发动攻击,那么,民主政府必须团结一致进行回击。[18] (P165-166)因此,在面对纳粹德国的“和平倡议”时,美国必须考虑英法等国对德国“和平倡议”的立场并与它们保持一致。

拒绝野味倡议书篇2

广大农民朋友:

为进一步做好农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切实维护广大农民朋友的身体健康,中共XXX省委农办、XXX省农业农村厅、XXX省扶贫办向农民朋友倡议做到“九要九不要”。

九要:

一、要早报告。

有去过湖北、来自湖北的亲友要及时告知村委,家人、亲友或自已出现发热、咳嗽、胸闷等不适症状,要早报告、及时诊治。

二、要戴口罩。

到人群密集的地方要戴口罩,咳嗽、发烧戴口罩,这是最简单易行的有效防护措施。

三、要讲卫生。

清理卫生死角,及时清运垃圾,搞好环境卫生,防好蚊蝇病害少。不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捂口鼻,处理完毕要洗手。

四、要勤洗手。

咳嗽或打喷嚏、准备食物、饭前便后、接触动物或者处理动物粪便、外出返家后,使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至少冲洗15秒,注意每个部位都擦洗到。

五、要多通风。

定时打开门窗,保持家里空气流通。

六、要多锻炼。

多活动筋骨,身强体健抵抗力强。

七、要重调养。

多喝水,足睡眠,食物荤素搭配、生熟分开、煮熟煮透,努力提升自身免疫力。

八、要管畜禽。

畜禽要圈养,做好清洗消毒,及时打疫苗。

九、要多支持。

多支持镇村干部的工作,配合做好防疫登记和核查。全省扶贫干部,特别是基层一线的扶贫干部,要引导帮助贫困群众落实防控措施,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九不要:

一、不要凑人多。

人群聚集地方风险大,要少走亲访友,少聚会聚餐,少赶集,少去人员密集场所,不要参加乡村庙会、年例等聚会习俗。

二、不要吃野味。

不要捕猎、滥杀、加工、贩卖、食用野生动物及其制品。

三、不要瞒实情。

若身体出现异常或与确认的发病人员密切接触,不要因害怕隔离而隐瞒不报。

四、不要拒检查。

不要拒绝临时防疫检查站的测温检查。

五、不要乱丢弃。

养成好的卫生习惯,不要乱丢垃圾,特别是戴过的口罩和相关防护用品,有条件的要集中无害化处理,不能集中处理的要自行焚烧处理。

六、不要早返城。

响应政府号召,进城务工人员按要求有序返城。

七、不要带活禽。

进城务工人员,返城时不要携带活禽及其他动物。

八、不要太恐慌。

只要及时发现并隔离病人,就能很快遏制住疫情,不要过分恐慌,不信谣不传谣。

九、不要停生产。

一年之计在于春,疫情要防,生产不停,要抓好春季田管、春耕备耕和畜牧业生产。

拒绝野味倡议书篇3

175亿个

英国自由环境影子大臣克里斯・胡恩近日估计,英国每年用掉的塑料袋多达175亿个。这些塑料袋中大多数是不可降解的,对环境的影响非常大。

24种

日本政府在11月14日的内阁会议上决定,将禁止向朝鲜出口包括一级金枪鱼、宝石在内的24种奢侈品。据日本政府统计,去年日本向朝鲜的出口总额约为69亿日元,而上述24种奢侈品就高达11亿日元。

3000台

伊朗外交部11月12日称,伊朗计划于2007年3月前安装用于铀浓缩的3000台离心机。伊朗到目前已安装了两个由164台离心机组成的离心机组。

60万美元

伊拉克内政部发言人哈基米11月11日对新闻界宣布,萨达姆被判绞刑后,伊拉克内政部着手对其个人财产进行清理。现已查清,在萨达姆的账下,真正属于他个人财产为60万美元。

800岁

俄罗斯媒体11月14日报道,俄罗斯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强大的抗氧化剂――斯库拉切夫离子,发明者称,如果这种抗氧化剂工作正常,人类有望活到800岁。

一周目击

他信现身香港

一直流亡海外的泰国前总理他信,11月13日现身香港中环闲逛购物。香港特区政府表示,并不知他信行程。

千岛群岛海域发生强烈地震

北京时间2006年11月15日19时14分,千岛群岛的新知岛东南方向100公里海域发生8.1级地震。随后,日本最北端的一些岛屿和北海道东部地区遭遇了浪高40厘米的小型海啸。

一周现场

访问越南

11月15日,中国国家主席抵达越南中部城市岘港,开始对越南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在越南举行的APEC峰会。

一周天下事

布什调整对外政策

美国总统布什11月13日与一个研究伊拉克问题的顾问小组举行会晤,讨论解决伊拉克危机的新办法,这个研究小组由民主、共和两党人士组成,他们提出的设想不仅包括驻伊美军分阶段从伊拉克撤离,还包括与伊朗和叙利亚接触,以解决伊拉克问题。

选票是最好的纠错机制。

日本称拥有核武不违宪

日本内阁会议11月14日通过的一份对在野党议员的答辩书声称,如果以自卫为目的,日本拥有必要的、最小限度的核武器未必违反宪法。不过,答辩书又表示,日本坚持无核三原则,即不拥有、不制造、不运进核武器。

一提到核政策,日本总这么吞吞吐吐。

韩国拒绝参与核查朝鲜船只

韩国政府11月13日正式表示,将不参与由美国牵头的防扩散安全倡议(PSI),这意味着韩国将拒绝搜查朝鲜船只。此外,韩国还将向联合国提交计划,表明将不再对朝鲜增加新的制裁。

血浓于水。

BBC打破传统做广告

一直由英国政府资助、标榜独立运作的英国广播公司(BBC)从今年11月开始,将在自己的官方网站和电视频道上播放广告,这是对BBC几十年来从不登广告的传统做法的一大挑战。

市场的魅力真是无法抗拒。

伦敦大幅提高“拥堵费”

英国伦敦市长肯・利文斯通11月14日宣布,将大排量汽车进入伦敦市中心和西区“拥堵区”的堵车费提高到每辆车每天25英镑。利文斯通2003年就曾力排众议,在伦敦中心划定“拥堵区”,在工作日6时30分至19时期间进入“拥堵区”的车辆,都必须支付每天8英镑的费用,违者罚款50英镑。

拒绝野味倡议书篇4

关键词: 教育创新 启迪思想 教育生命力 文化传承

1926年,鲁迅先后写成10篇回忆性散文。到1927年夏天,鲁迅把这十篇文章编成《朝花夕拾》一书。书里一共记述了三位老师形象。第一位是鲁迅的启蒙老师,其叔祖周玉田。第二位是三味书屋的寿镜吾先生。第三位是日本的藤野严九郎先生。鲁迅对三位先生的态度不一。他用一贯的嘲讽语气,称周玉田为“引导青年的前辈”。藤野先生则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至于寿镜吾先生,多年以来,争议颇多。有人认为他是一位值得尊敬的好老师,因为他方正、质朴、博学。有人认为他不懂得儿童心理,是扼杀儿童求知欲和好奇心的封建教育的卫道士。

我就《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中的文字记载,从三方面解读寿镜吾先生。

一、寿镜吾拒不答“怪哉”

“知无不答,答无不尽”,在我们看来不仅展示了教师的博学,更体现了教师教学的认真负责。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却记录了这样一个细节:“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

寿镜吾先生明知而故意不答,确实挫伤了一个少年的求知心。鲁迅写道:所谓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说。年纪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见过好几回了。这些文字写出了少年鲁迅内心的一些不满。在教参上,这段文字被解读为:刻板的封建教育扼杀了学子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真有这么严重吗?如果这是事实,那么少年时候的鲁迅大概是要厌学了。但事实是“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不过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这分明是说少年鲁迅非但不厌学,反而愈来愈上进,功课进步极快,得到了老师的赞赏。

可以想见,鲁迅并不因此而厌恶先生,而是尊重先生的选择,认真学习。所以,不满是有,至于因此而扼杀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不符合实际的夸大之词。

真正扼杀他求知欲望的也不是没有。

在鲁迅著的《二十四孝图》中有这么一段话:我们那时有什么可看呢,只要略有图画的本子,就要被塾师,就是当时的“引导青年的前辈”禁止,呵斥,甚而至于打手心。我的小同学因为专读“人之初性本善”读得要枯燥死了,只好偷偷地翻开第一页,看那题着“文星高照”四个字的恶鬼一般的魁星像。

这段文字里的塾师是谁呢?从“小同学读人之初”我们可以推断,此位塾师当是鲁迅的启蒙老师——叔祖周玉田先生。在《五猖会》中,鲁迅写道: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

从这两件事来看,单调刻板肤浅的教材和刻板敷衍的老师才是学生厌学的根本。

寿镜吾是怎样一位先生呢?《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这样写寿镜吾先生: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寿镜吾,名怀鉴。绍兴城内都昌坊人。他20岁中秀才,因为愤于当时清政府腐败,绝意仕进明志,在家中设馆授徒,年收学生不过8人。因为他注重启发学生思考,选授课文注重文采,因其异于传统,被人讥为“离经叛道”。

他所授课文,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可见一斑: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的。这里有《论语》,有《幼学琼林》,有《周易》,有《尚书》。一方面可见寿镜吾先生之博学,另一方面看到学生的学业水平是有差异的,应当是寿镜吾先生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做出的调整。这本是因材施教的一个实例,但是多年来教参上把它作为封建教育教学内容佶屈聱牙,完全脱离学生实际的一个反面例子,以此批判了封建教育不顾学生需求的功利性教学手段,这显然是不公道的。因为从少年鲁迅学业不辍和进步来看,寿镜吾先生的博学和在当时极富创新意味,以启迪学生思想为主的“封建”教育是鲁迅接受并喜爱的。

二、寿镜吾朗诵《李克用置酒三垂冈赋》

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许多年过去了,鲁迅依然清晰地记得寿镜吾先生诵读时的音容形貌,诵读的字字句句。这些深深地刻印在他心上的情境,应该是源于他对老师的崇敬与爱戴。

《李克用置酒三垂冈赋》是清刘翰甄别南菁书院同学时所写,气势恢宏,意气风发。赋中的朱全忠即朱温。此人原参与黄巢起义,屡立战功,后来又为自己生存前途杀了监军,降唐。唐僖宗赐全忠表其忠义。起初,朱温和李克用联手击败黄巢,后来朱温叛唐建后梁。封李柷为济阴王,次年又杀李柷,自此唐朝结束289年的统治,中国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朱温阴险狡诈,唯利是图,凶残放纵,背信弃义,为后世所厌弃。刘翰在赋中写李克用之子大败梁军称赞道:先君之愿克偿,佳儿之功益著。

鲁迅在三味书屋的求学时间应该是1892—1898年,其中1893年秋后因祖父下狱离家暂停学业,1894年夏即重返三味书屋,首尾有6年左右的时间。这六年间,中国局势动荡,洋人飞扬跋扈,清廷丧权辱国。寿镜吾先生高歌此赋,结合他绝意仕进,开馆授业,精选学子的行为,岂不正是寄希望于青少年,希望文化传承,精神不灭,壮大国力?成年后的鲁迅,亦如寿镜吾先生,关心与爱护青年,倾全力于教育事业,一生致力于国家的壮大。谁能说,鲁迅的忧国忧民之情与寿镜吾先生的言传身教没有关系呢?

可惜,教参上很多年来一直将“师生共读”这一情节,解释为教学内容完全不符合儿童实际需要,顺便批判了封建教育对儿童身心发展的束缚。

其实,公允地说,鲁迅对封建教育刻板的一面,尤其是忽略教育心理,不尊重孩子成长需求这方面是不满的,在一些文章中也都有体现,但因此就认为他批判封建教育,我认为是不正确的。如果将周玉田先生和寿镜吾先生比较来看,就可以知道学子真正厌恶的是教学内容的单调乏味,厌恶的是不能启迪人的思想的刻板背诵。那些能够触及孩子心灵,能够唤起他们思考欲望的教学内容,不管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都是孩子需要并且喜欢的。

鲁迅先生多年后依然能够记得少时的课堂情境和相关内容,就足以证明,寿镜吾的教育是有生命力的,是能够启发孩子心智的教育。

三、寿镜吾和藤野严九郎的异同

寿镜吾和藤野严九郎都是鲁迅极尊重的先生。他对前者是“很恭敬”,对后者是“最感激”。寿镜吾生活在清朝衰朽腐败的末年,绝意仕进,寄希望于儿童少年重建强大的中国。他重视中国传统文化道德的教育,但不愿与时共进,拒绝接受新文化与新知识,是一个有着强烈爱国主义情感的学究。藤野严九郎生活在明治维新后强大的日本国,他教学严谨,对工作认真负责,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摒弃了狭隘的爱国主义情感,对来自中国的学生毫无偏见,是一个有着博怀的学者。

在仙台学习两年后,鲁迅决定弃医从文。他说:“我的梦很美满,预备卒业回来,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但他在仙台讲堂里观看了一些时事的片子后,学医的想法有了改变。他说:“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要紧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

藤野先生开阔了鲁迅的视野和胸怀,让他可以用更广博的角度看待祖国。寿镜吾先生的爱国热情和强调启发学生思想的教育方式则培养了鲁迅“忧以天下”的使命感。这两位先生都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在过去的课堂里,有的老师过于强调三味书屋封建式教育的弊端,反而忽略了旧时代一位普通教师在教学方式上的创新和巨大人格魅力。从寿镜吾先生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位教师对学生所能产生的巨大影响,这是值得每位教师学习和探究的。从这两位先生身上,我们看到的是教育教学的独立创新,是对人类文明的尊重和推进,是知识的传承,更确切地说,是为全人类幸福而奋斗的怀大视野。这样的教育态度应该成为每一位教师奋斗和追求的目标。

寿镜吾不是一位完美的教师,他的拒绝新知识的不科学态度是我们所反对的。但是,他学识渊博,品格高洁,爱憎分明,以天下为己任。他在教学中坚持以启迪学生思想为重,因材施教,不故步自封,他的这种教育的独立精神值得每一个为师者学习。他的所行所为,无愧于“人师”二字。

参考文献:

[1]鲁迅.朝花夕拾.苏州大学出版社.

拒绝野味倡议书篇5

走进语文课堂,不乏书声琅琅,但仔细听学生朗读,就会发现学生或“朗读腔”“表演腔”太浓,装腔作势;或语气夸张,对作品情感理解不到位,甚至错位;或语调平直,缺少个性。朗读教学期盼着矫正与回归。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课标指引的方向,推动着我们的实践与探索。

基于朗读现状的分析与思考,在课标精神的引领下,笔者执教了观摩课——《示儿》,力求引领学生自然地朗读,读出诗中的味儿。

【案例描述】

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流程进行朗读指导:1.初读诗歌,读出韵味,感受全诗的“悲愁”基调;2.细读诗文,解释诗句,体会诗人的“悲伤”心境;3.相机拓展,走近诗人,感悟诗人的“悲愤”情怀。

首先,以了解诗人、介绍背景的方式导入新课,让学生初步感受诗的情感基调。然后,放手让学生自由朗读全诗。学生可以大声读,可以轻声读,可以速度稍快地读,也可以拉长音调慢慢地读,还学生以读书的自由。为指导学生读正确,读得字正腔圆,读出七绝的节奏,可采用教师评、学生自评与互评、即时评与延时评等多种评价指导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师适时激发学生:“我们还能把诗歌读得更好吗?”学生茫然,短暂的沉默后,有的摇头,有的说只能反复多读几遍。这时,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抓住平仄变化来读出诗的韵味。讲解平仄规律后,教师示范,学生情绪高涨,跃跃欲试,又纷纷投入到读出诗的韵味的读书活动中。读着读着,学生对诗歌内容的初步感受与理解,使他们的朗读语调出现了起伏,语速产生了缓急变化,淡淡的“悲愁”伴随着朗读的文字弥散在学生的心中。

诗读百遍,其义自明,其情自现。借助解释,帮助学生理解诗意后,让学生先边读边找:诗中的哪一个字最能代表诗人作诗时的感情?接着,紧扣一个“悲”字,让学生仔细读诗句:还能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这种“悲伤”?学生批注、圈划、思考,写上自己的理解、感悟、疑问。学生抓住“死”“万事空”“不见”“家祭”等词句,联系生活体验,深刻体会到了诗人的悲伤心情。这时,再让学生通过诵读将自己的体会、情感表达出来,教学水到渠成,渐入佳境,学生的悲情也真挚自然。

在第三个板块的教学中,教者在布置学生自学《秋夜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关山月》其中一首后,先引导学生体会诗歌所表现的形象:这哪里是两首诗啊,分明就是两幅图画。呈现在你面前的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在胡人扬起的尘土里,你分明看到了什么?接着引领学生与诗歌进行深层的对话:这样的景象,这样凄惨的声音,朝廷的那些王孙贵族们听到了吗?谁听到了?这正是陆游对老百姓的同情!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与诗中的人物进行对话:面对这一群酒囊饭袋,你有什么话要对他们说?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置身于诗歌的情境之中,体会到的是诗人借助诗歌所表现出的悲愤心情,内化于心中的是诗人对祖国的爱,此时“情”与“理”达到了绝妙的融合。最后,教师引读《关山月》:老师听出来了,你们都很伤心,也很愤怒,让我们把这种感情注入诗中,齐读《示儿》。学生入情入境的配乐朗读展示了一切。

【教学反思】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关于阅读教学的建议中增加了对朗读教学的具体要求,在阅读评价中,对朗读的评价也做了改动,把“也应注意考察对内容的理解与把握”改为“‘有感情朗读’要以对内容的理解与把握为基础,要防止矫情做作”。这就进一步突显了朗读教学的重要性,同时,也使朗读教学的要求更加明晰、具体。

提倡“自然朗读”,是说朗读要像说话一样自然。但朗读又不等于说话,它是由情感决定的,应以情带声。用恰当的语气表达思想感情的语调、语势,音随意转,气随情动,因情用气,以情带声,才能还朗读以自然本色。

1.情感基调是“自然”的前提

学生对课文情感基调的把握往往借助于与之协调的课堂气氛。为此,教师应根据课文情感选择导入方法,形成与之协调的情感氛围。如《大瀑布的葬礼》,课伊始,我让学生欣赏一段录像,在悲怆的音乐声中,森林被毁,动物遭到屠杀,大地一片疮痍……学生很快被带入情境中,感受到了由于人类随意的破坏,地球的生态环境面临着严重的威胁,为学习课文奠定了良好的感情基调。把握好课文总的感情基调,即课文总的感彩和分量后,指导学生自然朗读就有了情感的根基。

2.情感体验是“自然”的关键

叶圣陶说过:“朗读的时候,对于所得的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教学中,引导学生在目视、口诵、心惟的同时,借助想象调动起学生的经验积累和语言积累,还原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形象,使语言文字变成活的画面,这样就能为语文内容的理解和语言情感的感受提供形象支撑,从而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朗读的过程首先是潜心会文,自悟自得的过程。《示儿》教学中,笔者着力引导学生感悟诗歌内在的“悲伤”意蕴、体会作者的“悲愤”之情、揣摩诗人的“悲悯”之心,在与诗人、与诗歌产生情感的共鸣后,真正做到了“我口表我心,我口表我情”。自然朗读,还必须尊重学生的感受和独特体验,鼓励学生个性化的朗读和表达,让学生自由地读,读出自己的感受。这样的朗读才会情真意切,具有感染力。

3.方法选择是“自然”的基础

朗读的方法多种多样,教者要根据文本和学生的实际,灵活选用。情感丰富而多变的内容适宜个别读;对话多、情趣浓的文章,可以选择分角色读;要表达热烈的气氛、磅礴的气势,可以用齐读;为了表现文章的意境,或者走近人物的内心,可以配乐读。在《示儿》的教学中,笔者采用了多种朗读方法:自由读、个别读、示范读、引读、配乐朗读、齐读等。尽管方法多样,但都能契合诗歌、学生、情感的实际,让声音自然迸发,让情感自然流露。当音乐《绿野仙踪》中第一个音节响起时,就让人产生了如梦如幻,迷离恍惚,几分凄迷委婉,几分柔肠绕指的感觉。选择了感情基调与课文相适应的乐曲来配乐朗读,学生和着这如泣如诉的旋律,朗读自然动情,也多了一份穿透力,感人肺腑。

4.评价指导是“自然”的保障

要重视朗读中的评价,发挥其反馈调节、展示激励、促进反思、积极引导的功效。评价的方式,可以是教师评价,也可以由学生互评,还可以引导学生自评。教师的评价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自己朗读情况的认识,也是给学生互评和自评的示范。教师的评价要具体、明确,要让学生知道哪个地方读得好,哪里需要改进。我在第一个环节的朗读指导中,发现一名学生在个别读时“唱腔”严重,不自然的声音引发了同学们的笑声。面对这个朗读中的“疑难杂症”,也许不少教师会用“课后要多练习”或“课后,教师再单独帮助你纠正”搪塞过去,以保证教学过程的顺畅。但我及时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注意停顿、调整呼吸,夸张性地模仿他的朗读,帮助他分析原因并为他示范朗读,几遍的指导和练习后,该生的朗读愈发自然,赢得了掌声。

拒绝野味倡议书篇6

2017反腐警示片《党旗下的忏悔》观后感【1】

我在这里真诚的忏悔,严厉的对自己进行自我批评。虽然我知道以照顾我中风的爷爷为由没来参加昨天举行的神圣党支部会议是可耻的,但是我想告送党支部,外公对我真的很重要,他是可以说小时候从小带我长大的,在经历外婆去世而没有见到她最后一面的痛苦后,我不想再重蹈覆辙。我知道这些在党面前什么都是微不足道的,连自己都只是茫茫人海之中的一粒微尘。

党员意识淡薄是我首先不应该发生的的错误,在是否参加党支部会议上,我没有花更多的精力与父母据理力争抽身回来。我应该更多的考虑党组织的感受,被父母的唠叨冲昏了头脑。一味的想从党组织这里得到理解,而淡薄了的身为党员的意识。

我知道,进入了党,什么都应该以我们党组织为中心,我犯了个严重的错误,如果说脱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危险,那我短暂的脱离党组织就是为自己埋下了人生的一颗炸弹。我让自己处在悬崖的边上徘徊,失去了党组织正确的指引,我将成为孤魂野鬼般在世间游荡。

在面对党与亲情的时候,我错误的选择了亲情,我知道这是一种自私的行为,这是我又一个错误,在面对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时候,我错误的选择了了个人利益。集体利益胜于一切,这应该是我们党员心中应该时刻铭记与心的人生准则。

我所犯得错误已经千车难载了,但是我在这里向党组织负荆请罪了,希望能得到党组织的原谅。我将虔诚的接受党组织的批评并且积极主动的进行自我批评,严厉的斥责自己所犯的错误,将这视为我人生中不可磨mian的一大错误,以此为警示,提醒自己绝对不能再犯同样的错误。

我想让党组织知道,党永远是我心中不倒的一面旗帜,以后无论在何时何地何种情况下,党和人民的利益我将永远放在第一位。

其实,昨天我没参加党支部会议,我也十分感到遗憾,也许这是我人生里开的最后一次党支部会议,在光辉的党旗下接受党的指引,这是一种人生价值体现的荣誉。我依然清晰记得自己刚入预备时心情激动澎湃的和大家坐在一起。发展大会后,很想大声的向全世界宣布我更加靠近我敬爱的党了呢。

我再次真诚的向党组织表示歉意,我的错误是那么唐突的出现在党组织面前,再次恳请党组织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珍惜我在党旗下的这份荣誉,虔诚的接受党组织的批评,努力改正身上的每一个错误,时刻以一个合格的党员要求自己。

2017反腐警示片《党旗下的忏悔》观后感【2】

7月13日,商丘市民权县供电公司纪检监察部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观看了廉政警示教育片《党旗下的忏悔》。

该警示教育片讲述了睢阳区包公庙乡原党委书记刘新化利用职务之便,大肆套取危房改造资金的违纪违法行为。这是一起典型的十以后不收手、不收敛的基层“一把手”腐败案,再次为党员干部敲响了警钟。

公司党员领导干部认为,此次开展的这项观看警示教育片活动,是开展廉政教育的良好形式,对党员干部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是一次很好的警示教育,在繁忙的工作之余静下心来看一看,十分必要。

观看活动结束后,广大党员纷纷表示:看到这活生生的案例,让人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党员,要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做到像“包公”、“牛玉儒”等人的大公无私、勤政廉洁,要牢固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权力观、地位观、价值观,坚持廉洁自律、干净干事的工作作风。

2017反腐警示片《党旗下的忏悔》观后感【3】

7月5日上午,芒种桥乡组织乡全体党员干部,各村党支部书记收看了反腐警示片《党旗下的忏悔》。

片中睢阳区包公庙乡原党委书记刘新化利用职权,贪污受贿,大肆敛财,腐化堕落,以致被“”,由人民公仆变为阶下囚的蜕变过程。

拒绝野味倡议书篇7

[关键词]行政行为;效力;生效

一、告知之时生效

行政行为公定力、确定力、拘束力和执行力的发生时间,一般为告知之时。这是各国行政法上的通行做法。《联邦德国行政程序法(1997年)》第43条第1项规定:“行政行为以对相对人或涉及的人通知的时刻开始生效。行政行为内容的有效以通知为准。”《韩国行政程序法(1996年)》第15条第1项[1],《荷兰国基本行政法典(1994年)》(行政程序法部分)第三章第40、41条等[2],都作了相同的规定。有的国家虽然在法律上规定行政行为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效力,但实际上仍然是以告知之时为生效时间的[1](P134)。在立法上规定以告知之时为行政行为的生效之时,也得到了判例的普遍支持。在日本,最高法院于昭和29年8月24日和昭和57年7月15日的判决,都确认了这一生效制度[2](P119)。

告知,指行政主体应履行告知义务,以便让行政相对人知道行政行为的内容。告知之时,并不是指告诉之时,而是指受告知人即相对人知悉、知道之时。在我国法律中的表述一般为“收到通知之日”[3].但是,收到通知之时,必须是相对人或相对人所委托的人收到通知之时。否则,不能视为已经告知,行政行为还不能发生法律效力[4].告知之时生效,意味着行政行为只有在告知相对人后才能发生法律效力,只能对所告知的人发生法律效力,只能以告知的内容为限度发生法律效力。并且,在没有告知时,行政行为以相对人真正知道之时起生效[5].

在张培荣诉阿克苏地区公安处案中,原告于1992年7月25日因与税务人员发生冲突而被阿克苏市公安局东城派出所送进了行政拘留所。7月29日,阿克苏市公安局向原告送达了拘留10日的裁决书,并告知原告可在5日内向被告申诉(申请复议)。原告于当日书写了申诉材料后,交给了派出所民警。该民警未将原告的申诉材料递交被告。原告于8月9日被释放后,又于当日向被告提出申诉。被告认为原告的申诉已超过时效,决定不予受理。法院经审理,撤销了被告的决定,责令被告重新作出复议决定[6].在该案中,阿克苏市公安局的拘留行为是在7月25日作出的。对此,原告也是明知的。因此,该拘留行为从7月25日起对原告发生法律效力,但仅以该行为内容为限度对原告发生法律效力。在该行为中,并未包含复议申请权和诉权等内容,因而也不能以此内容对原告发生法律效力。复议申请权是阿克苏市公安局在7月29日告知原告的。因此,这一项内容只能从7月29日起对原告发生法律效力。

告知之时是以行政行为的成熟为前提的。也就是说,告知必须是在行政行为作出后的告知,是把行政行为告诉相对人,让相对人知道其内容。在行政行为作出之前,就没有可告知的内容,最多只能是对可能作出某种行政行为的非正式允诺或预测,或者是在程序中尚未最终确定的意志表达。在刘某诉某乡人民政府案中,刘某(男)与王某(女)夫妇系再婚。再婚前,王某与前夫已生育一女,离婚时判归前夫抚养。1991年初,乡计划生育办公室人员告诉王某,在够间隔年龄后可再生一胎。1991年11月16日,王某生育一女。为此,被告以原告未取得准生证为由,对原告作出了罚款决定[7].该案中乡计划生育办公室人员的答复,只能理解为如果原告具备条件后提出申请的话将得到批准的允诺,而不能视为一个将来要颁发的准生证的告知。

行政行为的生效是以告知为前提的。为此,法律上建立起了各种各样的告知制度,如书面告知和口头告知,送达告知和公告告知等[8].并且,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法律上也已经承认电子送达方式。对此,《莆萄牙行政程序法典(1996年)》第70条[9],《韩国行政程序法(1987年)》第14条第3款[10],我国台湾省“行政程序法”(1999年)第68条第2款[11]等,都作了明文规定。

二、附款规定之时生效

在传统行政法上,附款是指为了限制行政行为的效果而在意思表示的主要内容上附加的从属性意思表示,包括条件、期限、负担和撤销权的保留。但是,近来日本学者认为,附款是行政主体对行政行为在法律既定事项之外的附加[2](P129)。在这里,为了表述上的方便性,我们采用传统学说。

行政行为的效力发生于告知之时,是一般原则。但这项一般原则无法适用于所有情况。有些行政行为具有特殊性,因而需要其他生效规则加以补充。这项补充规则就是附款。附款的主要任务之一就在于解决行政行为的效力时间问题。因此,除了告知之时外,行政行为的效力还可以发生于附款规定之时。据笔者对1999年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物价公报(湖北版)》的统计,在湖北省物价局该年度所作的行政行为中,只有约1%的行政行为是以告知之时为生效时间的,其他行政行为都是以附款规定之时为生效时间。当然,这一现象在全国各级各类行政主体所作的成千上万的行政行为中,不一定具有普遍代表性。这是因为,这类行政行为几乎都是应申请行政行为,并且据称该局今后也将以告知生效为原则。但是,这也反映了我国行政行为生效时间的现实,即附款规定之时生效是行政行为生效的重要制度之一。

附款规定之时,即为行政行为附款中所定法律事实发生之时。法律事实的发生,有时是事先能够确定或预定的,有时则是事先无法完全预定的。例如,《湖北省物价局关于角鲨烯胶丸、龙珠软膏、小儿广朴止泻口服液等药品价格的批复》规定:“以上价格从1999年9月30日起执行”[3].《湖北省物价局关于<爱情婚姻家庭>等杂志定价的批复》规定:“上述定价从2000年第一期起执行”[3].这些行政行为所指定的法律事实的发生时间都是确定的。以不确定法律事实之发生为行政行为生效时间的情况不是很多,但还是存在的。《湖北省物价局关于明确荆门热电厂现行实际上网电价的函》规定:“在长源公司完成对荆门热电厂的收购后,请你公司按此价格收购该电厂的电量”[3].在这里,长源公司完成对荆门热电厂收购的时间是不确定的。在王某不服白杨税务所处理决定申请复议案中,被申请人的处理决定是,处申请人罚款200元,没收违法所得1530元,“税款待回乡后清缴”[12].这里的“待回乡后”,也是一个时间不确定的法律事实。但是,只要行政行为所确定的法律事实一发生,行政行为即告生效。

其实,附款所规定的生效时间多为执行力的发生时间。在行政行为内容具有可分性的情况下,附款可根据不同内容对强制实现力的发生时间作不同规定。在敖某不服六角税务所处理决定申请复议案中,被告对原告所作的行政行为包含了两项内容:一是补缴税款,二是罚款。[13]这两项内容在性质上具有可分性。根据当时有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暂行条例》(1986年4月21日国务院颁布)第40条的规定,当事人对纳税决定不服申请复议的时效为自缴纳税款之日起10日内;根据当时有效的《行政复议条例》(1990年12月24日国务院令第70号)第29条的规定,对行政处罚不服的申请复议的时效是在知道行政行为之日起15日内。这就说明,上述两项内容强制实现力的发生时间是不同的,在附款中应作区别规定。

三、受领之时生效

笔者在以往的著作中认为,在我国,行政行为除从告知之时起发生法律效力外,还可以从受领之时起发生法律效力[4](P137)。行政法学界也有不少学者持同样的观点或者支持这一观点[14].但是,现在看来这并不完全准确。为了在实务中能作准确的认定,我们有必要对此进行分析和纠正。

是否将受领之时作为行政行为生效的独立形式,关键在于怎样理解“受领”的意思。我国台湾省学者张载宇认为,受领是指行政行为的“内容已被置于相对人可得而知之状态”。他进一步解释说:“在口头告知时,告知即为受领;以文书告知时,文书交付时已为受领;对不在一地之相对人为文书送达,以文书送达于相对人之住所或居所为已受领;如相对人住所居所均不明,或其人数过多,无从使其受领时,得以公告或揭示而为告知,其处分自公告或揭示时即生效力;至于对无特别相对人的处分,或对于多数不特定人的处分,如道路通行的禁止,则不须送达经其受领,仅以公告方式,即可发生效力。”[5](P347-348)如果从上述意义上来认定受领,那么告知或知悉与受领并没有什么区别,将受领作为行政行为的独立生效形式并没有实际意义,而可以合而为一。如果不从上述意义上来理解,那么我们能否将受领理解为相对人对行政行为的接受、同意或拒绝呢?如果可以这样理解的话,那么就意味着只有经相对人接受或同意后行政行为才能发生法律效力,相对人拒绝接受或同意的行政行为不能发生法律效力。这显然与行政行为的先定力、公定力、确定力和执行力相抵触,在现实中也不太可能。如果将告知限定为告诉而无需知道,从而来说明受领生效规则独立存在的意义,那也是不可能的。因为相对人不知道的行政行为将被视为不存在,效力自然也无法发生,告知这一生效规则便不存在了。由此可见,在存在告知生效规则的前提下,受领生效规则是没有意义的。

我们之所以要分析受领,是因为法律上存在类似的规定。在林晓荣(女)诉坎市镇人民政府案中,原告林晓荣与第三人卢洪熙协议离婚,向被告申请离婚登记。被告予以核准后,因原告和第三人未带照片而未发给离婚证。当天下午,第三人独自将自己及原告中学时的照片补交被告,并领取了自己及原告的离婚证。第三天,原告反悔,并拒绝领取离婚证书。在诉讼中,法院撤销了离婚证书[15].《婚姻登记管理条例》(1994年2月1日民政部令第1号)第16条规定:“当事人从取得离婚证起,解除夫妻关系。”在该案中,原告的拒绝受领是否可以阻止离婚证法律效力的发生呢?如果不能的话,那么又如何理解上述条文中“取得”的意思呢?本文认为,这里的“取得”,是一个中性的概念,意指收到、得到,所表述的是一个法律事实,而并不包括同意和接受的意思,并不隐含一种同意或拒绝权。如果作为相对人的原告,可以通过自己的意思表示而拒绝一个已经最终形成的行政意志或作出的行政行为,那么行政行为的先定力和公定力就没有任何意义了。在该案中,如果原告拒绝接受离婚证的行为可以阻止离婚证法律效力的发生,那么也不需要通过复议和诉讼来解除它的法律效力了,因为没有法律效力的行政行为文书只是一张废张。但事实正好相反。如果原告不通过诉讼来该离婚证,那么离婚证的法律效力将如期发生。

基于上述认识,本文认为受领并不意味着同意和拒绝的权利,而仅仅意味着收到、得到、了解或知悉。“受领不等于本人同意,受领只意味着行政相对人已知悉、了解了行政行为的内容”[6](P98)。有关判例也证明和支持了这一认识。在林曦诉台江区人民政府案中,二审法院的判决进一步证明了我们对受领的上述理解。在该案中,被告向原告林曦及第三人唐登福作出了拆迁安置决定:第三人擅自将公房转租给原告,违反了法律的规定,丧失了安置的权利;原告他处确无住房,可享受安置一套住宅;当事人如有异议,可在规定期限内向有关部门提出。在第三人提出异议后,被告将原安排给原告的住宅安排给了第三人。一审法院认为,被告的安置决定是附受领条件的行政行为,“即相对人没有异议,该安置通知才发生效力。现唐登福已经提出异议,因而该安置通知不发生法律效力,也即非具体行政行为”。二审法院却认为,“台江区人民政府的《安置通知》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具体行政行为是行政机关的单方面意思表示,不以相对人是否同意作为附加条件。具体行政行为一旦作出,便推定其合法有效,非经法定机关法定程序,任何机关或个人都不得自行否定其效力。台江区人民政府《安置通知》作出后,虽然唐登福提出异议,但并未被区政府采纳,区政府至今没有经法定程序作出任何撤销或变更该《安置通知》的决定”。因此,二审法院判决本案被告履行法定职责。因此,受领与告知、知悉并没有实质性区别,仍可以解释为告知。这样,受领之时也就可以统一于告知之时,没有必要作为一种独立的行政行为生效形式

四、即时生效

《西班牙公共行政机关及共同的行政程序法(1992年)》第57条第1项规定:“受行政法约束的公共行政机关的行为自作出之日起即为有效并产生效力,除非另有规定。”《葡萄牙行政程序法典(1996年)》第127条,《澳门行政程序法(1994年)》第109条也规定,行政行为自作出之日起生效。上述规定主要是就授益行政行为而言的,对负担行政行为仍然是以告知之时为效力发生之时的。

在我国行政法学上,也有主张以作出之时为行政行为生效之时的。他们认为,行政行为可以即时生效。“即时生效指行政行为一经作出即具有效力,对相对方立即生效”[7](P126,P180)。他们所举的实例,是收容审查、当场罚款和对醉酒之人的强行约束等即时处罚和即时强制行为。但笔者对此不能苟同。第一,即时生效作为一种独立的生效规则,必须以毋需告知相对人为条件。如果仍然要以告知为条件,则没有必要把即时生效从告知生效规则中分离出来。然而,我们可以发现,即时处罚和即时强制的生效仍然是以告知为前提的,只不过是当场告知而已。即使在紧急状态下的行政行为,如查封、扣押和冻结等,即使能够简化某些程序,也不能没有告知。未经告知,这些行政行为也是没有意义的,只能视为不存在[8](P93)。对财物的查封,如果不告知相对人,那么封条又有什么意义呢?对银行账号实施冻结,也许没有相对人的知悉和协助也能办到,但没有金融机构的协助是难以实现的,因而对金融机构发生法律效力还是以告知为前提的。对醉酒之人的强行约束,由于相对人醉酒,行政主体即使履行了告知义务,相对人也不一定知悉。但是,这种强行约束是不是一个行政行为本身是值得研究的。在大陆法系法学上,这只是一种行政事实行为,而不是一个行政行为。第二,生效规则的确立应当以法律为依据。在我国法律上确定有关于立即执行的规定。例如,《药品管理法》第55条规定:“对卫生行政部门作出的药品控制的决定,当事人必须立即执行。”但是,这并没有指出不需告知就应立即执行。事实上,不告知当事人,就无法执行。在我国法律上,我们找不到不经告知就可以立即执行的规定。相反,被主张即时生效者作为实证依据的当场处罚,法律上分明要求告知。《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1996年3月1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3号)第34条规定:“执法人员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应当向当事人出示执法身份证件,填写预定格式、编有号码的行政处罚决定书。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当场交付当事人。”“前款规定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载明当事人的违法行为、行政处罚依据、罚款数额、时间、地点以及行政机关名称,并由执法人员签名或者盖章”。第三,不经告知就发生法律效力,不符合法治的要求。确实,某些行政行为(扣押、冻结等)在相对人不知情的情况下,也能得以实现。我们在现实中也能找到这种实例。在李琼阶等75人诉来凤县人民政府案中,被告为了集资建路,在没有告知原告的情况下要求原告所在单位从原告工资中扣发集资款[9].这样的实例还有很多。但这并不等于说行政行为不经告知就能立即生效。因为这是行政行为的实效,而不是行政行为的法律效力。这种实效可能是合法的也可能是不合法的。不经告知,就扣押、冻结或征收钱物,无异于偷盗。“一个盗匪要我交出钱来的命令是没有约束力的,纵使这个盗匪实际上能强行实现他的意志”[10](P33)。即使在服务与合作理念还没有得到提倡,行政行为被视为者的最终命令的近代,相对人也有权得到这个命令的通知。如果我们现在还提倡或承认行政行为不经告知就可以立即生效,那么显然与法治相违背。

关于作出之时生效的另一种观点,是王名扬先生提出的。他说:“行政处理效力的开始时期,应分开对行政机关本身和对当事人而不同。对行政机关本身来说,行政处理效力的开始时期和行政处理的成立时期一致。行政处理一旦作出立即生效。行政机关从作出处理时起就有遵守的义务。对当事人来说,行政处理只在行政机关是当事人知悉时起才能实施,及行政处理只在公布以后才能对当事人主张有效。”[11](P159)笔者认为,王名扬先生的观点,目的在于使行政机关受到更多的约束。并且,他在这里所说的效力主要是指行政行为的确定力。从这个意义上说,符合法治的要求。但为了简便,不如都确定为从告知之时起发生法律效力。

[参考文献]

[1]应松年比较行政程序法[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

[2][日]盐野宏行政法[M]杨建顺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

[3]中华人民共和国物价公报(湖北版),1999,(11)。

[4]叶必丰行政法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

[5]张载宇行政法要论[M]台湾:台湾省汉林出版社,1977。

[6]胡建淼行政法教程[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6。

[7]罗豪才行政法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杨解君,等依法行政论纲[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8。

[8][日]室井力日本现代行政法[M]吴微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

[9]刘长风,等七十五位老人状告县政府[N]长江日报,2001-05-29。

[10][奥]凯尔森法与国家的一般理论[M]沈宗灵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

[11]王名扬法国行政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9。

注释:

[1]该项规定:“送达,除其他法令等有特别规定外,以到达受送达人时,发生效力。”

[2]第40条规定:“未经公布,命令不得生效。”第41条规定:“涉及一个或更多利害关系人的命令,应将命令寄送或给这些人包括申请人。”

[3]参见《税收征收管理法》第56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1984年3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1992年9月4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7次会议修正)第43、60条,等。

[4]参见某电器厂诉某渔政监督管理站案,载蒋勇主编:《典型行政案例评析》,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414页以下。

[5]参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41、42条;台湾省“行政程序法”第11条第1款。

[6]案情详见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编:《人民法院案例选》(行政卷),人民法院出版社1997年版,第73页以下。

[7]案情详见姜明安主编:《行政诉讼与行政执法的法律适用》,人民法院出版社1995年版,第292页以下。

[8]参见应松年主编:《比较行政程序法》,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年版,第340页以下。

[9]该条规定:“通知的方式

一、通知应按下列方式作出:

a)以邮寄方式,只要在居住或住所地存在私人邮寄服务;

b)直接向本人作出,只要该通知方式不会影响快捷或无法以邮寄方式为之;

c)以电报、电话、专线电报或图文传真作出,只要因其急迫性而有此必要;

d)以利害关系人不详或因人数不便使用其他方式时,应将通知张贴于常贴告示处,或刊登于《共和国公报》,市政公报,或利害关系人居住或住所所在地较多人阅读的两分报章。

二、当以电话作出通知时,根据情况,应对上款a及b项规定者在紧接的工作日予以核实,但不影响通知的日期以作出的第1个通知计算。“

[10]该款规定:“行政机关有须迅速送达或案件轻微时,虽有第1项及第2项之规定,仍得以电信和电话之方式为送达。”

[11]该款规定:“行政机关之文书依法规以电报交换、电传文件、传真和其他电子文件行之者,视为自行送达。”

[12]案情详见刘楚汉等主编:《税务行政复议、诉讼案100例评点》,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年版,第114页以下。

[13]案情详见刘楚汉等主编:《税务行政复议、诉讼案100例评点》,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年版,第120页以下。

[14]参见罗豪才:《行政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27页;胡建淼:《行政法学》,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285-286页;熊文钊:《行政法通论》,中国人事出版社1995年版,第196页。

拒绝野味倡议书篇8

物以稀为贵,从事餐饮行业近10年的乌鲁木齐市饮食服务行业协会秘书长白京堂告诉记者,之前有人吃野味是因为这些东西并不是有钱就能买到的,而且吃法也非常独特:“可以这样讲,以前能吃到野生动物,那是一种待遇,不是一般人能吃得到的,因为野生动物少,什么味,大家都有好奇的心理。像黄羊这个,这个动物山里多,特别是边境地区,黄羊要现杀现吃,冻了以后口感就不好了,因为黄羊肉很老。更珍贵一点的就是雪鸡,雪鸡要在雪线3500(米)以上,所以说过去吃这些野生动物,那时候管得也不严,意识也不牢,而且那个能卖出好价钱,就像花钱都买不到的东西,我这里有一只雪鸡。”

不少人认为野味有药用价值,对人体“大补”。白京堂介绍,其实,吃野生动物能“大补”是一个误区:“有人说补,其实能补啥?你又不天天吃,偶尔吃这么一只能补啥,应该准确地讲,野生动物的肉质反而不如家养的。它运动性很强,基本上没有油,做出来以后,我们的话讲就是‘柴柴的’,吃了以后跟吃木棍子一样,唯一的一点就是纯天然的,但是并不好吃,就是因为稀少。”

白秘书长说的道理大家都明白,食客们心里也清清楚楚,但还是以鱼翅为例:2006年当姚明宣誓“自己停食鱼翅”时,中国内地、中国香港、日本和新加坡的多家企业签署了一封联合抗议信,称这些活动将损害他们的生意。要改变根深蒂固的观念太困难了。

随着新《野生动物保护法》的实施,吃野味很可能会触犯法律,但有人铤而走险:卖的人因为“暴利”,买的人因为“有钱”。据贵州省安顺市森林公安局局长吴远森介绍:“安顺现在部级的野生保护动物有眼镜王蛇、猕猴、野鸡等,去年以来开展了打击盗猎食用野生动物的专项行动,共破获或查处案件24起,追缴解救野生动物上百只。去年以来我们先后救助了猫豹一只、秃鹰一只。猫头鹰20多只,还有收缴了非常猎捕野生动物70余只,这一类的事例还很多。”

明知盗猎、贩卖野生保护动物行为是违法犯罪,为什么还是有人铤而走险呢,吴远森说,获取暴利是主要原因:“在安顺这几年来我们也发现,有的比较偏远的餐馆秘密贩卖、食用野生动物,从中牟取暴利,从我们掌握的情况来看,安顺野生动物的食用主要有这几个方面:一个是斑鸠、二就是野鸡相对多一点,吃的人也是各方面的人都有,有普通人也有商人等。”

据了解,野鸡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斑鸠是省级保护动物,那么对于食用这些濒临灭绝的生命,食用者大多是出于什么原因呢?据贵州省安顺市森林公安局局长吴远森介绍:“这些人主要是对野味有一种好奇,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总是想弄一些野味来食用从中享受。”

针对盗猎、贩卖、食用野生动物这类情况,吴远森表示,今后他们将加大宣传和打击力度,严格按照新《野生动物保护法》执行,有效地保护野生动植物。吴远森说:“今后我们将继续加大这方面的力度,严厉打击贩卖盗猎野生动物,对一些特殊的场所特殊的部位要采取专项整治,比如说花鸟市场还有一些餐馆都是我们要整治的地点,也希望全市人民积极行动起来,与违法犯罪嫌疑人作斗争,检举揭发危害野生动物的犯罪分子。”

食用野生动物并无必要

记得在非典肆虐之时,曾经给滥捕滥杀滥吃野生动物敲响了警钟。很多人意识到,大量猎杀、食用野生动物,不仅破坏了地球生物链的多样化和生态平衡,而且也直接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与生存。

但在此之前的中国食文化中,野生动物的烹制,却有一席之地。于师傅有着20多年的烹饪从业经验,曾经先后供职过多家餐饮企业。烹饪野生动物对于于师傅并不陌生,他也为记者讲述了东北常见野生动物的烹饪方法,而烹饪熊掌的经历至今让他记忆犹新:“啥都有,正常就像我说的,有兔子、野鸡、狍子、熊掌了,鹿肉那些,野猪多,野猪现在也不值钱。熊掌就得蒸,你得吊汤,费劲,熊掌那是收拾好的,偷着运过来的,要是野生的,我们都得经过高温,都得拿高压锅压。”

食用野味,对于一些食客而言既满足他们的猎奇心理,又能够在亲朋面前炫富,再加上所谓的野味营养价值高的传言诱惑,使得很多食客千方百计弄来野味食材,想要一饱口福,尝尝鲜。于师傅说:“一般的时候食客带的多,老板准备的少,又说吃啥补啥,就是营养能高一点,好吃一点,还有点面子,要不能卖那么贵呢,大家伙在一起喝点酒,唠点嗑,也是图一个高兴。”

食客的猎奇心理,也催生了餐饮企业烹饪野生动物的暴利。在国家明令禁止食用非法购买野生动物的情况下,很多餐饮企业仍铤而走险,把烹饪野生动物作为牟取暴利的一种手段。而作为厨师,于师傅只能来料就加工,不敢质疑,也怕因此失去工作:“店有的时候也备,不打菜单,他也不敢写啊,谁敢啊。比较熟的介绍介绍,不熟的就不用介绍,怕出事,谁都知道,这它挣钱啊,挣好几番啊。大饭店有的野味卖得更贵,小饭店没有,小饭店很少,就是熟悉的拿点。俺们不管,俺们管那干啥啊,俺们也不敢吱声,老板让做就做呗,普通家禽你不犯法,要是野生的你犯法。”

如今,于师傅自己经营一家小餐馆,在他的店里坚决杜绝加工食用野生动物,他也希望能够有更多的餐饮企业加入到拒绝烹饪野生动物的行列中,推行绿色餐饮,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很多人陷入这样一个误区,就是认为动物还是要吃野生的好,养殖的无论口感还是营养都比不上野生的,野味的味道鲜美、口感好,营养价值也更高等。但实际上,野生动物的肉类与养殖的确实有差异,可哪种口感更好,很大程度上受进食者主观感受的影响。江苏餐饮协会秘书长于学荣说:“野外的生存环境以及生态环境之下,它(野生动物)成长过程当中,也受到相应一些寄生虫等在它体内存在,因而品尝野生动物并不是一种科学的营养健康的膳食方式。”

同时,餐饮企业在从事经营过程当中,不得销售国家明令禁止的野生动物名录中相关的食材和野生动物。于学荣说:“不仅仅是包含穿山甲,还包含很多国家的一类保护动物、二类保护动物,江苏在这方面做的还是不错的,通过行业加强自律行为的规范,通过相关政策法规,在全行业得到了贯彻。”

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于学荣表示,广大消费者和餐饮企业都应该共同保护野生动物,树立科学的餐饮观念:“我们倡导共同捍卫和保护野生动物,同时也呼吁我们行业和广大消费者,树立正确的科学消费观,正确的就餐观念,把我们按照国家营养膳食要求,从吃得科学,吃得放心,吃得舒心的角度,能够进行科学的营养新理念。”

在我国,食用野生动植物古来有之。吉林省营养学会理事张佳霖说:“我们食用野生动物的主要原因是我们饮食的一种沿袭,首先是以前获得饮食食物的来源比较狭窄,很大一部分的使用原料是需要通过野生动物,野生的中药材、野菜来解决。第二个方面,我们流传广泛的、影响最大的因素就是中药材和中药的习俗,很多人认为像穿山甲这种野生动物有特殊的奇效,它的功效在《本草纲目》药典中都有一些记载,但是,目前已经确切的功效是比较狭窄的,对于我们日常老百姓来说,选择食用野生动物,想要达到这样的功效实际上是很难的。”

随着改革开放,物质极大丰富,国人餐桌早已不需要野生食材加以填充,而正因如此,野生动物开始被贴上特殊标签。张佳霖说:“有的人就想显示出差异化,想把餐桌和身份嫁接起来,联系起来,出现了很多的像天价的海鲜宴,天价的野生动物宴,还有昆虫宴,价格都非常昂贵,这是很大的一个炫富心理。这种心理背景下,让很多的野生动物躺枪了,这种躺枪就造成了野生动物Y源的濒临灭绝,每年都有很多野生动物、菌类从名录上消失。”

事实上,我国法律对非法收购、运输、出售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有明确处罚规定,但在猎奇、炫富以及盲目迷信野生动物具有特殊功效的心态下,这样的买卖从未停止。殊不知,食用野生动物不仅违法违规,更可能带来极为严重的后果。张佳霖说:“食用野生动物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从营养的层面来讲,它的蛋白质、氨基酸成分,还有其他的营养物质,并没有我们家禽家畜中的营养成分好,跟很多的鱼类相比,都有一定的差距。而且野生动物有一个很大的安全风险,不像家禽家畜都是经过检验检疫,然后到餐桌上的,野生动物生长的环境比较复杂,那么它身上携带的微生物、病原菌就相对于家禽家畜来说要多得多,所以我们说这种安全的风险,实际上要比获得的风险更大。”

上一篇:拒绝浪费倡议书范文 下一篇:防疫情倡议书范文